《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同步练习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同步练习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同步练习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蜗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蜗牛生活于水中B.蜗牛对农业生产有害处

C.蜗牛的腹足肌肉发达D.蜗牛的身体表面有一个贝壳2.形成河蚌珍珠质的结构是()

A.鳃B.外套膜C.贝壳D.斧足

3.下列哪项不是河蚌、蜗牛的共同特征()

A.身体柔软B.有外套膜

C.体表有贝壳D.生活在水中

4.鲍鱼属于()

A.鱼类B.软体动物

C.扁形动物D.环节动物

5.珍珠形成的原因是()

A.外套膜自然分泌珍珠质而形成

B.外套膜包被异物而形成

C.外套膜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D.贝壳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6.与河蚌的外壳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A.柔软的身体B.体表

C.外套膜D.斧足

7.乌贼贝壳的特点是()

A.螺旋型贝壳B.两片厚厚的贝壳

C.色泽美丽D.退化,且长在身体背面皮下8.下列动物类群中,具有专门呼吸器官的是()

A.扁形动物B.线形动物

C.环节动物D.软体动物

9.河蚌壳面上一条条环纹叫做()

A.发育纹B.环状线

C.年轮D.生长线

10.通过观察得知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的一对触角()

A.比后面的一对短

B.比后面的一对长

C.和后面的一对一样长

D.比后面的一对有时长有时短

11.蜗牛能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其原因是()

A.贝壳能分泌黏液B.外套膜能分泌黏液

C.头部能分泌黏液D.腹足能分泌黏液

12.沿海渔民使用的木船,每年要定期从海上拖到淡水湖中浸泡10多天,目的是()

A.使船吸水,防止干裂B.用淡水溶去船底的盐

C.用淡水除去船底的污物D.用淡水除去船蛆等软体动物

1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A.皮肤B.气管C.肺 D.鳃

14..下列哪项不是昆虫的具有的特征()

A.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B.都有两对翅

C.都有三对足D.都有外骨骼

15.蝗虫的翅与下列哪种昆虫的翅相似()

A.蝴蝶B.蟋蟀C.金龟子D.蝇

16.蝗虫体表有外骨骼,除哪一项外都是它的作用()

A.保护内部器官B.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

C.支持蝗虫的身体D.保温

17.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A.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B.足和触角分节

C.都有三对足D.体表有外骨骼

18.蝗虫善于飞行,它的运动器官是( )

A.后翅B.后足C.前翅D.翅和足

19.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蝗灾。下列哪一特点与这一危害无关( )

A.蝗虫的单眼能感知光线强弱B.具有咀嚼式口器

C.足发达,善于跳跃 D.有翅,适于飞翔

20.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虾和蟹B.青蛙和蟾蜍

C.虾和青蛙D.蟾蜍和蟹

二、填空题

21.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 ] 、[ ] 、[ ] 。

(2)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色,这对蝗虫的生活意义

是。

(3)体表的外骨骼的作用有。

(4)蝗虫共有__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 ] 。

(5)蝗虫的翅共对,是它的器官。

22.在无脊椎动物中,只有才能飞,这对于它、_和等有利。

23.蜻蜓称得上昆虫中的飞行冠军。时常以10~20 m/s的速度连续飞行数百里而不着陆。右图是蜻蜓的翅。请你分析:

(1)蜻蜓飞行得这样快,而它们的翅却不会被折断或受到损伤,原因是。

(2)蜻蜓飞行能力强,除了有翅,它还有发达的提供动力。

(3)蜻蜓的飞行动作灵活优美,这些动作的产生都是由支配的。

24.(4分)软体动物身体;有;体外多有分泌形成的。25.(2分)鲍的贝壳叫,为著名中药材,乌贼的石灰质内壳药名叫。26.(2分)乌贼的快速运动主要是借而实现的,运动的方向一般是

向。

27.(6分)河蚌的运动器官是,呼吸器官是。乌贼的足是起作用。蜗牛的足是,起作用。

28.(2分)乌贼的贝壳已大大退化,并且长在柔软的身体背面的皮下,

叫。可以做。

29.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如_____和_____等可以食用;如______和___ 可以作中药材;如_______和_______等可以做工艺品。如和等能够产生珍珠。(4分)

三、判断题

30.(1分)田螺、牡蛎、章鱼都是软体动物。(是/否)

31.(1分)河蚌有口无肛门。(是/否)

32.(1分)乌贼的足特化为腕。(是/否)

四、简答题

33.比较河蚌、蜗牛、乌贼三种软体动物生活环境、形态特点(9分)

34.乌贼就是墨斗鱼吗?它是鱼类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B

5.C

6.C

7.D

8.D

9.D 10.A 11.D

12.D 13.B 14.B 15.B 16.D 17.C 18.D 19.A 20.B

二、填空题

21.(1)[一]头部[二]胸部[三]腹部

(2)绿利于捕食和个体生存及种族延续

(3)保护支持体内柔软的器官,防止水分蒸发

(4)三3 后足

(5)二飞行

22.昆虫觅食求偶迁徙

23.(1)翅上有网状翅脉,加强了翅的坚固性,此外还有翅斑,增加了翅的强度(2)肌肉(3)神经系统

24.柔软外套膜外套膜贝壳

25.石决明海螵蛸

26.反作用力后运动

27.斧足鳃腕足捕食腹足运动

28.海螵蛸中药材

29.河蚌贻贝鲍鱼的贝壳乌贼的海螵蛸宝贝鸡心螺珍珠贝

三角帆蚌

三、判断题

30.是31.否32.是

四、简答题

33.①淡水②陆地③海水④两片⑤一个⑥退化⑦斧足⑧腹足⑨腕足

34.乌贼俗称墨鱼、墨斗,生活在远海。乌贼干制品称“墨鱼干”,雄性生殖腺干制品称“墨鱼穗”,雌性缠卵腺干制品称“墨鱼蛋”,都是著名的海产品。它是软体动物而不是鱼。因为它具备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 铁岭中心校李宗瑞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所作。题目由一个动词“宿”与一个地点“新市徐公店”组成。“宿”为住宿之意;“新市”是今湖南攸县;“徐公店”指姓徐的人开的店。题目的意思是诗人在客店住宿时看到的景色。古诗中用这种方式命题的有很多,如我们熟悉的李白的《夜宿山寺》,孟浩然的《宿建得江》,六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等等,都是在写住宿某地的所见所闻。 教学理念:《宿新市徐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之作。诗中描写的是春末夏初诗人在店内所看到的儿童嬉戏的天真活泼,以及菜花开放、遍地金黄、彩蝶飞舞的自然景色。在诗人的笔下,有动有静,人景交融,是著名的田园佳作。本诗的重点和难点是: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要求: 1、学会两个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一、导入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学生汇报,《咏柳》、《绝句》、《春晓》) 师:这些古诗都从很多方面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个美丽。今天,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课题,师读课题) 师:宿--住宿,新市:地名 公: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徐公,是姓徐的男人开的店题目的意思在新市姓徐的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齐读课题 2、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师:是的,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别有风趣。 那么,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二、赏读古诗 1、学古诗之前,同学们能不能给自己提些要求,你觉得应该学些什么内容?(学生汇报)师总结,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弄清不懂的词语,能背诵古诗。 2、自主学习,课件显示《宿新市徐公店》全诗内容

《宿新市徐公店》阅读练习与答案-古诗-赏析

《宿新市徐公店》阅读练习与答案-古诗- 赏析 ①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②篱落:篱笆。③疏疏:稀疏。④径:小路。 ⑤深:深远。⑥急走:快速奔跑。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阅读训练】 (1)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其中“_____”和结句中的“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扑蝶花落未成阴菜花) (2)“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急走追) (3)这首是运用了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白描) (4)“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无处寻) 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 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4]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初中数学中考模拟数学章节复习测试 图形认识初步一元一次方程考试卷及答案(含解析).docx

xx学校xx学年xx学期xx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试题1: 如图7-2,∠COB=2∠AOC,∠AOD=∠BOD,∠COD=17°,则∠AOB=____________________. 图7-2 试题2: 要整齐地栽一行树,只要确定下两端的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下一行树坑所在的直线,这里用到的数学知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3: (1)从n边形的某一顶点出发,分别连结这个点与其余顶点,可以把n边形分成____________个三角形;(2)从n边形一边上的一点(不是顶点)出发,分别连结这个点与各个顶点,可以把n边形分成____________个三角形. 试题4: 如图7-3,将一副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则∠AOC+∠DOB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图7-3 评卷人得分

时钟在下午4:00时,时针与分针间的夹角是________________. 试题6: 已知A、B、C三点共线,且线段AB=16 cm,点D为BC的中点,AD=13.5 cm,则BC= 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7: 小明从正面观察图7-4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图7-4 图7-5 试题8: 图7-6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方形空洞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的是 图7-6 图7-7

有三个点A、B、C,过其中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出___________________条直线. A.1 B.3 C.1或 3 D.无法确定 试题10: M是长度为12 cm的线段AB的中点,C点将线段MB分成MC∶CB=1∶2,则线段AC的长度为 A.2 cm B.8 cm C.6 cm D.4 cm 试题11: ∠A=40°,∠B与∠A互为补角,则∠B=__________________. A.50° B.160° C.110° D.140° 试题12: 如图7-8,已知AB、CD、EF过点O,且∠AOC=∠BOF,∠EOD=130°.求∠AOF的度数. 图7-8 试题13: 用一副三角板能拼出多少度的角(小于平角的角),请你列举出来. 试题14: 已知线段AB上有D、C、E三点,且C是AB中点,D是AC中点,E是BD中点,那么AB是CE的多少倍? 试题15: 小明做题时发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可以作三条直线;四个点(其中任意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作六条直线;五个点(其中任意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作十条直线,…,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计算出n个点(其中任意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作多少条直线吗?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优秀教案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3.通过拼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黄蝶飞到一大片油菜花的课件,关于诗的意境的课件。学生用于拼图的栅栏、树、一大片的油菜花、一条小路、儿童、黄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我们是怎么学习古诗呢? 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 1)知作者2)解字词3)明诗意4)赏意境5)诵诗句学生齐读这5个步骤。 3.下面请大家按这5个步骤自由读古诗。 二、学习古诗 〈一〉知作者 1.课前老师已布置同学们预习古诗,关于作者你们知道什么呢? (出示作者---杨万里) 2.很好,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那下面我们该做什么呢? (解字词,明诗意) 〈二〉解字词,明诗意。 1.请学生们齐读课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那作者他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请学生读古诗。 下面继续汇报解字词,明诗意。

3.自由读每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理解“为什么花都落了,叶子才长出来”,让学生明白诗人写的是暮春的景色。“为什么黄蝶无处寻”则通过看课件来理解。 4.学生读古诗。 5.让学生找出诗中写了几样景物。着重理解为什么“儿童”也是景物? 6.学生练习拼图。说说这样拼的理由。 〈三〉赏意境 让学生自由读古诗,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出原因。 (出示每一句诗句的课件) 学生齐读古诗。 〈四〉诵诗句 1.读古诗。 2.老师范读古诗,学生来评。 (标出节奏线) 3.学生练习朗读古诗。 4.配乐朗读古诗。 5.背诵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检测题及答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空间图形中是圆柱的为() 2.桌上放着一个茶壶,4个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观察,请指出下图右边的四幅图,从左至右分别是由哪个同学看到的()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D.④③①② 3.将如图2所示的直角三角形ABC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从正面看是图3中() 4.小丽制作了一个如下左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5.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③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A C D 第2题图 A. B. C. D. B A C 图2 A B C D 图 3

6.已知∠α=35°19′,则∠α的余角等于( ) A .144°41′ B .144°81′ C . 54°41′ D . 54°81′ 7.线段12AB cm =,点C 在AB 上,且 1 3 AC BC =,M 为BC 的中点,则 AM 的长为 ( ) A.4.5cm B. 6.5cm C. 7.5cm D. 8cm 8.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OA 方向是北偏东30o B.OB 方向是北偏西15o C.OC 方向是南偏西25o D.OD 方向是东南方向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长方体由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2.下列图形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请将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3.如图,在射线CD 上取三点D 、E 、F ,则图中共有射线_________条。 4.(1)=0 48.32 度 分 秒。 (2)// / 422372= 度。 5.如图,OB 平分∠AOC ,∠AOD=78°,∠BOC=20°,则∠COD 的度数为_______. 6.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按图的方式折叠后,量得∠AOB '=110°,则∠B 'OC=______. 7.下图是由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构成的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这些相同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_______. O A B C D 北 东 南 西 ? 75? 30? 45? 25第10题图

茂名市高州市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6.4 电流的热效应 同步练习

茂名市高州市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16.4 电流的热效应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小明仔细观察家中的电烙铁、电风扇、录音机和日光灯四种电器,发现它们上面都标有“220V 40W”的字样,若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的时间,则产生热量最多的是() A . 电烙铁 B . 电风扇 C . 录音机 D . 日光灯 2.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白炽灯烧断后,可以通过摇晃使灯丝暂时搭上,应急使用,但相比正常发光的亮度更亮了,是因为电阻变大了 B . 在家庭电路中,有时导线长度不够,需要把两根连接起来,而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是因为连接处电阻小 C . 家用电炉通电正常工作后,电炉丝热的发红,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不热,是因为电炉丝电阻大 D . 并联电路中并联的用电器越多,电路中总功率越大,干路中电流越大,通过每个用电器的电流也越大 3. (2分)下面生活用具中,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 A . 电饭锅 B . 电热水壶 C . 电风扇 D . 电烤火箱 4. (2分)用粗细均匀的电热丝加热烧水,通电10min可烧开一壶水,若将电热丝对折起来使用,电源电压不变,则烧开同样一壶水的时间是() A . 2.5min B . 5min C . 20min D . 30min 5. (2分)电炉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跟电炉丝连接的铜线却不热,这是因为() A . 通过电炉丝的电流比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大 B . 电炉丝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得多 C . 电炉丝金属的比热与铜导线的比热不同 D . 以上三种说法都有道理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教科书是长方形②教科书是长方体,也是棱柱③教科书的表面是长方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2.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最长边(斜边)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 ) A . B . C . D . 3.左边的图形绕着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由右边的( )。 A . B . C . D . 4.下列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三棱柱的是( )。 5.下列平面图形不能够围成正方体的是( )。 6.右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 7.用平面去截下列几何体,不能截出三角形的是( )。 A .长方体 B .三棱锥 C . 圆柱 D .圆锥 8.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下列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都一样的是( )。 A . B . D . 图3.1- 34 A B C D

A B C D 二、填空题 9.观察图中的立体图形,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10.图中的几何体由 个面围成,面和面相交形 成 条线,线与线相交形成 个点。 11.如图,六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形的标号分别是A ,B , …,F ,它们拼成如图的形状,则三对对面的标号分别 是 、 、 。 12.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英文字母,这说明了 ;车轮旋转时,看起来像一个整体的圆面,这说明了 ;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边旋转一周,开成一个圆锥体,这说明了 。 13.观察图中的几何体,指出右面的三幅,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得到。(1)是 , (2)是 ,(3)是 。 14. 课桌上按照右图的位置放着一个暖水瓶、一只水杯和一个乒乓球.小明从课桌前走过(图中虚线箭头的方向),图3.1.-13描绘的是他在不同时刻看到的情况,请对这些图片按照看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 、 、 . 15.在桌面上摆有一些大小一样的正方木块,从正南方向看如图①,从正东方向看如图②,要摆出这样的图形至多能用______正方体木块,至小需要_______块正方体木块。 10题 F A B C D E 11题 上面 (1) (2) (3)

九年级物理全册16_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同步练习新版沪科版

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基础训练 知识点1 电流的热效应 1.下列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用电器是() A.电烤火炉 B.电风扇 C.电视机 D.手机 2.将两根电阻丝R1、R2分别插入甲、乙两瓶等量煤油中,串联接入电路,R1∶R2=2∶3。通电一段时间后,R1、R2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A.3∶2 B.2∶3 C.4∶9 D.9∶4 3.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关系”的实验装置。已知R甲>R乙,其余条件均相同.将两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是为了控制通过两电阻丝的________及通电时间相等。实验发现,甲瓶温度计示数升高快,表明该实验条件下,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______。 4.如图所示,甲、乙两只烧瓶中装有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煤油。闭合开关S后,观察到甲温度计比乙温度计示数上升的快。由此可判断电阻丝R1的阻值______电阻丝R2的阻值(填“大于”或“小于”)。 知识点2 焦耳定律 5.如图所示,在四个相同的水槽中盛有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纯水,现将阻值为R1、R2(R1

是() 6.(多选)如图所示,是某电器内部的电路结构图,R1、R2为阻值相同的电热丝.不同的连接方式其发热功率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发热功率与丙的发热功率相等 B.丁的发热功率是丙的发热功率的2倍 C.丙的发热功率是乙的发热功率的2倍 D.丁的发热功率是乙的发热功率的4倍 7.电焊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将焊条熔化,从而使金属部件连接在一起。某电焊机输出电压40V,输出功率2000W。各种橡胶绝缘铜芯导线在常温下安全载流量(长时间通电时的最大安全电流)如下表。从安全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______(填写导线规格)作为电焊机的输出导线。 导线规格 导线横截面积S/m2 2.5 4 6 10 安全载流量I/A 28 37 47 68 8.两个电阻A和B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则A的阻值是Ω.若将电阻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则总电流是 A,两个电阻A、B产生的热量之比是. 综合训练 9.为了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某同学将两段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装置.已知所用蓄电池电压相等且保持不变,R1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章节测试1 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章节测试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AB和直线BA是两条直线; B.射线AB和射线BA是两条射线; C.线段AB和线段BA是两条线段; D.直线AB和直线a不能是同一条直线。 2.下列图中角的表示方法正确的个数有( ) C B A ∠ABC C B A ∠CAB 直线是平角 ∠AOB是平角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下面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 A. B. C.D. 4.将如图所示的正方体沿某些棱展开后,能得到的图形是() A. B. C. D. 5.若∠A = 20°18′,∠B = 20°15′30″,∠C = 20.25°,则() A.∠A>∠B>∠C B.∠B>∠A>∠C C.∠A>∠C>∠B D.∠C>∠A>∠B 6.经过任意三点中的两点共可画出() A.1条直线 B.2条直线 C.1条或3条直线 D.3条直线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7.有公共顶点的两条射线分别表示南偏15°与北偏东25°,则这两条射线组成的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若CB = 4 cm,DB = 7 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 =_________________. B C D A 9.八时三十分,时针与分针夹角度数是_______. 10.如图,从学校A到书店B最近的路线是①号路线,其道理用几何知识解释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沪科版第十六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第1课时) 1、下列各种方法和措施中,不是为了防止电热危害的是( ) A. 电脑主机中安有电风扇 B. 炎热夏天,连续长时间工作的电视机要停用一会儿 C. 天气潮湿时,长期不用的电器隔一段时间要通一次电 D. 电视机的后盖上有许多散热孔 2、如图所示,R1、R2为两根发热电阻丝,且R1

台电动机正常工作 1 s 消耗的电能为W,产生的热量为Q,则() A. W=3 800 J,Q=200 J B. W=3 800 J,Q=3 800 J C. W=72 200 J,Q=200 J D. W=72 200 J,Q=3 800 J 5.(多选)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表明() A. 在电阻相同、通过电阻的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流通过一个电阻的时间越长,这个电阻产生 的热量越多 B. 在通过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小,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C. 在通过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D. 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6、烧杯中装有质量为100g 的水,在其中放置一个阻值为210 Ω的电热丝。给电热丝通过0.5 A 的电流。在不计热量损失的情况下,通电 1 分钟[c 水=4.2×103 J/( kg·℃)] () A.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J,水温升高7.5 ℃ B.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0 J,水温升高7.5 ℃ C.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J,水温升高75℃ D.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0 J,水温升高75 ℃ 7、两个电阻R1=20 Ω和R2=30 Ω串联在电路中,经过一段时间它们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A. 1∶1 B. 3∶2 C. 2∶3 D. 4∶9 8、一阻值为60Ω的电热丝接在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为2 A,通电1min 产生的热量为() A. 1.2×102J B. 3.6×103J C.7.2×103J D.1.44×104 J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瓶中的电阻丝R1、R2 分别为5Ω、10Ω,两瓶内装有初温相同的等量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宿新市徐公店

人教版二下古诗两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阴、急走、无处寻”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能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结合插图,编写一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 1.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急走”意思,能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 一、前提测评 1.复习《草》的诗文内容,口述诗意,诗人表达的情感。 2.回顾学习方法。 二、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看图说话。出示《初夏荷塘》图。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的景色。 2.看图背诵。图上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一首诗?请你背诵给大家听。(学生背诵《小池》)还记得写这首诗的诗人是谁吗?(杨万里) 3.揭题。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4.认读“宿、徐”。(注意指导把“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5.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预测学生在招牌上见过“宿”,引导理解“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店”就是住宿的客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学生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徐”,引导理解“徐公”指一位姓徐的老人。)请你说说这题目的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6.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明白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指导根据意思停顿,读好诗题)提问: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三、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人教版 图形认识初步单元测试题

O B A C 30?O B 东 北 西图形认识初步-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面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其中错误的是( ) 2.如图,∠AOB 为平角,且∠AOC= 21∠BOC ,则∠BOC 的度数是( ) A.1000; B.1350; C.1200; D.60° 3.关于直线,射线,线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直线最长,线段最短; B.射线是直线长度的一半; C.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D.直线、射线及线段的长度都不确定. 4.如图,军舰从港口沿OB 方向航行,它的方向是( ) A.东偏南30°; B.南偏东60° C.南偏西30°; D.北偏东30° 5.如图,∠AOB 是一个平角,OD 、OE 分别平分∠AOC 、∠BOC ,则∠DOE 为 ( )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D 、不能确定 6、已知:∠1=35°18′,∠2=35.18°,∠3=3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2 B 、∠2=∠3 C 、∠1=∠3 D 、∠1、∠2、∠3互不相等 7、如图,O 是直线AE 上的一点,且∠AOC=∠BOD=?90,则图中共有几对互余的角 ( ) A 、3 B 、4 C 、5 D 、6 8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的5倍,则这个角为( ) A 05.22 B 045 C 05.67 D 075 9下列四个图中,能用∠1、∠AOB 、∠O 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的是( ) A.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大于直角的角叫钝角 B .平角是钝角 C .一个角的补角是锐角 D . ∠A 与∠B 互为余角,那么∠A=90°-∠B 11、甲看乙的方向为北偏东30°,那么乙看甲的方向是 ( ) A .南偏东60° B .南偏西60° C .南偏东30° D .南偏西30° 12.一个锐角的补角与这个锐角的余角的差是一个( )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D )锐角或直角或钝角 二.填空题: (每空2分,共36分) 1. 如图,点A 、B 、O 在同一直线上,且∠2=3∠1, 则∠1= 。 2、4、列车往返于A 、B 两地之间,中途有4个停靠点, (1)有 中不同的票价,(2)要准备 种不同的车票。 3、若∠1+∠2=90°,∠2+∠3 = 90°,则∠2与∠3的关系是 。 4、在直线l 上有顺次取A 、B 、C 三点,AB=10,BC=4,取AC 的中点O ,则 AO= 。 5、3点45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 6、把33.28°化成度、分、秒得_______________。108°20′42″=________度 7. 计算:43°13′28″÷2-10°5′18″ , 8. 计算: '''4839673121175+-? , 9.102°43′32″+77°16′28″=________;98°12′25″÷5=_____. 10.已知∠α=35°36′47″,则∠α的余角为______。. ∠α的补角为______。 11.. 若要使图中平面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 两个数之和为6,x=_ ___,y=______. 12. 线段AD 上有两点M 、N ,点M 将AB 分成1:2两部分,点N 将AB 分成2:1两部分,且MN =4cm ,则AM =_____,BN =_____。 三、解答题: (每小题7分,共28分) 1..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还大10°,求这个角的余角。 . . . . A D C B 1 2 3 x y

人教版物理选修1-1第一章第六节电流的热效应同步训练B卷新版

人教版物理选修1-1第一章第六节电流的热效应同步训练B卷新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9高二上·广西期中) 洗衣机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 A . 化学能 B . 光能 C . 机械能 D . 核能 【考点】 2. (2分) (2017高二下·邵阳会考)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内电阻r=1Ω,外电路电阻R=9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I=0.3A,电流表的内阻不计.电源的电动势E应等于() A . 1V B . 2V C . 3V D . 5V 【考点】 3. (2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月考) 用E表示电源电动势, U表示路端电压, Ur表示内电压,R表示外电路总电阻,r表示电源内阻,I表示干路电流,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 Ur=IR B . Ur=E-U C . U=E+Ir D . U= E 【考点】 4. (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在国际单位制中,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B . 电动机、电灯泡铭牌上标的功率是它们的热功率 C . 电流通过电动机时,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 D . 电流通过白炽灯时,电能几乎全部转化为内能 【考点】 5. (2分)两电阻R1、R2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正确的是() A . R1>R2 B . 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区域Ⅲ C . R1=R2 D . 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的IU图线应在区域Ⅱ

【考点】 6. (2分)磁电式电流表(表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磁铁和放在磁铁两极之间的线圈,由于线圈的导线很细,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所以在使用时还要扩大量程.已知某一表头G ,内阻Rg=30 Ω,满偏电流Ig=5 mA,要将它改装为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 A . 串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B . 并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C . 串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D . 并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考点】 7. (2分) (2015高二上·温州期中)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恒定不变,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滑动,则() A . 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B . 电灯L更亮,安培表的示数增大 C . 电灯L变暗,安培表的示数减小 D . 电灯L变暗,安培表的示数增大 【考点】

《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内容】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教学方法】 解诗、读诗、背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图形认识初步》测试题1

《图形认识初步》测试题 湖北省钟祥市罗集二中(431925)熊志新 、选择题 1 ?小明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2.如图,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图形 线段总数361015 (n 2)(n 1) A . n+2 B . 1+2+3+…+n+n+1 C.n+1 D. 2 9. 甲从O点出发,沿北偏西30°走了50米到达A点,乙也从O点出发,沿南偏东35°方向走了80米到达B点,则/ AOB^( ) A . 65° B . 115 ° C . 175° D . 185° 3. 4. 5. 正方体的截面不可能构成的平面图形是 (A.矩形 B .六边形 下列图形中,能够相交的是( C.三角形 ) 如果两个角互为补角,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 A . 42 C . 30°, 6. 已知点A、 距离是() A . 8cm D .七边形 4倍少30°, ?那么这两个角是() 138°; 138。或40°, 130 °; B . 42 150 ° ;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B、C都是直线I上的点,且AB=5cm BC=3cm那么点A与点C之间的 B . 2cm 或6cm 7. 平面内两两相交的6条直线, A . 12 B . 16 C . 8cm 或2cm D . 4cm 交点个数最少为m个,最多为n个,则m+ n等于( ) D

10. 点P是直线l外一点,A、B C为直线I上三点,PA= 4cm, PB= 5cm, PC= 2cm,则点P 到直线I的距离是() A. 2cm B .小于2cm C .不大于2cm D . 4cm 二、填空题 简.计算:80 32 15 90 27 45 = ___________ 。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钟表面5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夹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在/ AOE的内部从O引出3条射线,那么图中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角;如果引出5条 射线,有 ______ 个角;如果引出条射线,有___________ 个角。 第作題图第14膻图第15理图 14. 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 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则/ AO內/ DOC= 15. 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 AB= 2, BC= 4,把矩形绕着一边旋转一周,则围成的几何体 的体积为________ 。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A、B是直线L外两点,贝U AB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L的交点的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 17. 已知x、y都是钝角的度数,甲、乙、丙、丁四人计算(x y)的结果依次为50°、 6 26 °、72 °、90°,你认为______ 结果是正确的。 18. _____ 乘火车从A站出发,沿途经过3个车站可到达B站,那么在A B两站之间最多共有种不同的票价。 19. 天河宾馆在重新装修后,准备在大厅的主楼道上 铺设某种红色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30 3 元,主楼道宽2米,其侧面如图所示。问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 要_________________ 元。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1750年欧拉在写给哥德巴赫的信中列举了多面体的一些性质,其中 一条是:如果用V, E, F分别表示凸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面数,则有V—E+ F=2。这个发现,就是著名的欧拉定理。根据所阅读的材料,完成:一个多面体的面数为12,棱数是30,则其顶点数为____________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宿新市徐公店》教案(1)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张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范读。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图形初步认识单元检测及答案

图1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级: 座号: 姓名:____________ 一、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3分,共30分) 1.22.5=________度________分;1224'=________. 2.如图1,OA 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 的方向是北偏西40. (1)若AOC AOB =∠∠,则OC 的方向是________; (2)OD 是OB 的反向延长线,OD 的方向是________. 3.图2是三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请写出这三个几何体的名称. 4.用恰当的几何语言描述图形,如图3(1)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如图3(2)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___. 题号 一 (1-10) 二 (11-16) 三 总分 17 18 19 20 21 22 23 得分 图2 图3 (2) b a O (1) l A

6.乘火车从A站出发,沿途经过3个车站可到达B站,那么在A B ,两站之间最多共有________种不同的票价. 7.一次测验从开始到结束,手表的时针转了50的角,这次测验的时间是________.8.在直线l上取A, B, C三点,使得4cm AB=,3cm BC=,如 果点O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OB的长度为________. 9.90°-23°39′=_______ 176°52′÷3=_______ 10.如图4,5个边长为1的立方体摆在桌子上,则露在表面部分的 面积为 二、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3分,共18分)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则BA AC BC =- B.若点C在线段AB上,则AB AC BC =+ C.若AC BC AB +>,则点C一定在线段AB外 D.若A B C ,,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则AB AC BC <+ 12.某同学把图5所示的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画出如图6所示(不考虑尺寸),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 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平角是一条直线B.凡是直角都相等 C.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是锐角D.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有关 14.点M O N ,,顺次在同一直线上,射线OC OD ,在直线MN同侧,且64 MOC= ∠,46 DON= ∠,则MOC ∠的平分线与DON ∠的平分线夹角的度数是()A.85B.105C.125D.145 图6 图5 图4

19.3安全用电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九章第3 节安全用电同步练习、选择题 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人拉开 B、发生雷电时,不能在高大的建筑物下躲避,而可以在树下躲避 C、使用测电笔时,手要与笔尾金属体接触 D、把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上地线,可以防止触电 2、下列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用湿抹布擦正在发光的灯泡 B、为了方便,将洗衣机三脚插头改成两脚插头使用 C、家庭照明电路中,开关要串联在火线和电灯之间 D、用电器起火时要迅速泼水救火 3、“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有的意识。关于安全用电,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用湿布擦拭正在工作的台灯 B、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C、发现有人触电时,应先切断电源,再把人拉开 D、灯头、插座、开关等的带电部分可以外露 4、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灯泡的开关要与火线相接 B、雷雨天不能躲在大树下避雨 C、输电线进户后首先接到总开关上,后面依次是电能表、保险装置 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首先立即切断电源 5、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或零线时,手接触笔尾金属体 B、切断电源后,进行电路维修 C、家用电器失火,立即用水扑灭 D、放风筝时,远离高压电线 6、当电路中有电时,下列各图中,正常情况下会发生触电事故的(请同学们千万不要尝试做本实验)是()

7、电冰箱使用的是三脚插头,当其工作时,如果接地线断了,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冰箱消耗的电能会增加 B、电冰箱不能正常工作 C、电冰箱的使用寿命会缩短 D、人接触电冰箱的外壳时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8、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B、使用冰箱时,电源插头插在三孔插座上 C、发生触电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 D、使用试电笔时,手指不能碰到笔尖 9、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一定是发生了短路 B、家用电能表上的示数显示了家庭用电的总功率 C、家庭电路中,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流越大 D、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应该用导线接地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将控制电灯的开关安装在火线与灯之间 B、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须使用三孔插座 C、使用试电笔时,切记手不能接触试电笔上的金属部分 D、家庭电路增添大功率用电器时,须检查导线和保险丝是否需要更换 11、下列情况中防止电热危害的是() A、电视机背后有散热窗 B、家电长时期不使用,隔一段时间要通电一次 C、家庭电路一般安装的漏电保护器 D、大型爆破工程用电热引发炸药 12、如图所示,符号安全用电原则的做法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