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新感觉派比较文学研究计划

中日新感觉派比较文学研究计划
中日新感觉派比较文学研究计划

中日新感觉派比较研究

研究背景

一、日本新感覚派

新感觉派是本世纪20年代中期出现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是日本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现代派。他们站在“从宗教时代到文艺时代”这一理念上追求新文学的创造。否定了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主张崭新的拟人和比喻手法,特别注重描写意象新奇、感觉意象强烈的场面。代表作家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片岡鉄兵?中川与一?十一谷義三郎等。

新感觉派的始末兴衰是与《文艺时代》杂志的创刊停刊密不可分的。1924年10月,

《文艺时代》的创刊号由东京金星堂出版发行。《文艺时代》是个文学刊物,采取同人形式,

参加者绝大多数都是20多岁的青年,不过并非完全的无名者,而是初登文坛的年青作家,

目的在于团结一致开拓自己的道路,打破文坛沉闷的气氛,创造所谓新型的文艺。《文艺时代》创刊不久,千叶龟雄便在《世纪》第二号(1924年11月)上发表文艺时评,题为《新感觉派的诞生》。指出《文艺时代》青年作家的倾向是重视技巧和感觉,他们喜欢站在特殊视野的绝顶,从那里透视、展望和具体形象地表现隐蔽的人生全貌,通过小孔窥视人生内部全面的存在和意义;他们比迄今所出现的任何艺术家都具有更新的词汇、诗情和节奏感,在如今令人窒息的文坛空气中,作为某种新嫩芽的萌发期,他们的活动不能不令人关切,他们的出现意味着新感觉派的诞生。从此之后,《文艺时代》的同人便获得了新感觉派的称号。

《文艺时代》在赞成与反对交织的呼声中支撑了不足四年,于1927年5月停刊,共

计出版了32号。

川端康成,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17年9月,他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英文系,他特爱读书,读得最多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契科夫等俄国作家和志贺直哉、芥川龙之介等日本作家的作品,尤其敬佩志贺直哉。1920年9月,他进入东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转入国文系。在东大期间,他热心文学,积极参加编辑出版东大文科系统同人杂志《新思潮》。1924年春,他从东大毕业,决心走上文坛,同年10月,参与创办同人杂志《文艺时代》,发起新感觉派文、运动。短篇集《感情装饰》、和《伊豆的舞女》显示了其新感觉派作家的特色。《感情装饰》收入川端康成创作的三十五篇手掌小说,受到好评。在这些手掌小说中,作者进行了新感觉的尝试,是他文学创作的起点。这些作品语言简洁,形容奇特,文体新奇,构思特异,注重色彩对比配合,运用通感,给读者描写了一个奇异的主观性的新现实。

此外,日本新感觉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横光利一,其代表作有《苍蝇》、《日轮》、《上海》、《头与腹》等,他是新感觉派的核心和领军人物。

分析中日新感觉派作家的确需要掌握基本背景资料,不过提醒你注意的是,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最好要简明扼要,而不是犯一般同学容易犯的问题,就是面面俱到,作为知识进行介绍。那样会冲淡主旨:中日新感觉派的比较。

二、中国新感覚派

中国现代文坛活动于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前半期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

三十年代中国新感觉派在以横光利一、片冈铁兵等为代表的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又被称为“都会主义小说”。

1928年9月刘呐鸥创办《无轨列车》半月刊,指同年年底改刊被查禁,是新感觉派小说的萌芽期。1930年9月施蛰存、刘呐鸥等创办《新文艺》至1932年,是它的发展期。1932年5月由施蛰存主编的大型文学期刊《现代》创刊,为新感觉派小说提供了最重要的发表阵地。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作为一个小说流派已经形成,并开始步入成熟期。1935年施蛰存因故辞去《现代》编辑一职,标志着这一流派的解体。

新感觉派小说题材上倾向于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和病态。艺术表现上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创造具有主观色彩的“新现实”。人物刻画上受日本新心理主义影响,运用弗洛伊的精神分析学说表现人物潜意识和变态心理。

刘呐鸥,原名刘灿波,笔名洛生。台湾省台南县人。年轻时曾于东京青山学院专攻文学,日本庆应大学文科毕业。回国后,20年代中期又在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攻读法文,并在这里结识了班内同学杜衡、施蛰存、戴望舒。因此,刘呐鸥对于日本文学、法国文学都有一定的根基。刘呐鸥曾大量介绍横光利一、片冈铁兵、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的小说并且曾经翻译过日本新感觉派的小说集,介绍未来派、表现派、超现实派的文艺。并且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上,遵循日本新感觉派的文艺观点,使用现代派手法,运用感觉注意,著有小说集《都市风景线》。《都市风景线》包括作者1928—1929两年中写的八篇小说,出版于1930年4月,这是中国第一本较多地采用现代派手法技巧写的短篇小说集,作者采用了适用于现代都市生活快速节奏的跳跃手法,意识流手法,心理分析法以及不见得高明的象征讽喻手法,暴露了资产阶级男女腐朽、空虚、堕落的生活,写出了大都市的病态和糜烂。

此外,被称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的穆时英善于用感觉主义、印象主义的方法状写上海社会中的形形色色的任务和纸醉金迷的生活,小说集《公墓》、《白金的女体雕像》集中反映出穆时英小说的新感觉派特征。他醉心于描写都市爱情生活,表现爱情和死亡主题。但是,他对畸形都市风景的描绘流露出不无欣赏的心态。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小说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小说属典型的心理分析小说,属于受到新心理主义影响的作家。于刘呐鸥与穆时英的创作稍有区别,但是又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色和倾向。

建议同上

研究目的

①通过比较分析中国新感觉派作家如何受到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以及两国新

感觉派不同艺术理论与实践,这样比较笼统,具体论述时候最好分两个层次,一是日本对中国作家的影响;二是在此基础上分析两国作家的异同。

②挖掘新感觉派产生的共同社会环境,欧洲大陆一战后出现的文艺思潮影响

大地震后的日本,同时间接影响半殖民地动荡不安的中国。

③日本新感觉派由兴转衰只有三年,中国新感觉派由成熟到解体也只有三年。

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探求新感觉派短命的原因。

④总结新感觉派主要特点,包括艺术和理论等多方面。

新感觉派的主要特点最好有具体作家以及文本支持,理论最好融入作品分析之中。因为将理论与作品分开,会有牵强之感。

研究内容と方法

①阅读新感觉派作家的作品原著

②阅读中国近代文学史日本近代文学史

③对典型作家进行对比对典型作品进行对比对文艺理论进行对比分析(虽

然两国新感觉派都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都对此做出了尝试)

④收集阅读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个可以去中国知网查找。原本今天我想帮你

查找几篇论文,可以我现在老家,用的帐号上不去,等过两天我再发给你吧。

⑤联系当时世界的文学潮流以及社会现实。文学潮流影响主要是法国都市主

义作家保尔穆杭的小说《夜开》、《夜闭》;德国表现主义以及意大利未来主义。

这样比较好,眼界比较开阔,但也要注意自己的精力与文章篇幅,不要冲淡主题。

期待される成果

①了解新感觉派所主张的文艺理论以及艺术实践中所用的方法。

②透过文学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③更加了解当时青年文人对于社会对于人生所持有的态度。

④通过两国新感觉派的对比可以深入了解两国文化交流的足迹。

参考文献

①真下三郎?饗庭孝男監修「新編日本文学史」(第一学習社)

②何乃英《川端康成小说艺术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刘呐鸥《都市风景线》(中国文联出版社)

④严家炎选编《新感觉派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生活

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生活 新感觉派小说是二十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他们注重取材于现代都市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将自身复杂的人生体验和情感经历投射到小说的人物中,塑造出一个个孤独寂寞的形象,反映出在都市物质文明下,都市人的享乐主义和孤寂失落的心理状态。 一、光怪陆离的生活环境 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描绘场景为十里洋场的上海——中国新兴的大都市,新感觉派作家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打量上海,用一种奇异的现代的形式来表达这个东方大都会的城与人的神韵,对都市繁复驳杂的景观色彩进行渲染,对喧嚷匆促的都市生活节奏进行呈现。 正如当时的评论所说:“有意识地描写都市现代性的作家,在中国似乎最初是《都市风景线》的作者呐鸥”。刘呐鸥的小说展现了现代都市的繁华与生活在其中的男女的落寞。《游戏》中对夜总会的描写,“在这‘探戈宫’里的一切都在一种旋律的动摇中——男女的肢体,五彩的燈光和光亮的酒杯,红绿的液体以及纤细的指头,石榴色的嘴唇,发焰的眼光。”文章节奏的跳跃与快速,形象的纷乱与色彩的炫目,音响的嘈杂等,真实地反映了作品中人物醉生梦死的精神状态,同时也给人们一种晕眩的感觉。 穆时英在《上海的狐步舞》中,对上海生活环境的描写:“上了白漆的街树的腿,电杆木的腿,一切静物的腿。沿着那条静悄的大路,从住宅区的窗里,都会的眼珠子似的,透过了纱窗,偷溜了出来淡红的,紫的,绿的,处女的灯光。”这段话在文中不断重复,这些景观都带着欲望的印记,描写出生活在上海的都市男女五光十色的生活。结尾说,“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二、畸形病态的恋爱态度 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不仅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新感觉派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陈惇刘象愚 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7、媒介::那些在文学发流过程中起着传递作用的人或物,把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家作品、文论、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介绍传播到另一个民族,使文学的流传或影响得以实现。8、创造性叛逆:将外国名著的内容和形式改编得完全适合本国国情和读者的接受习惯。创造性叛逆经过两次变异即译者、读者及环境。 9、比较诗学:诗学:就是文艺理论,因为每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形式一般都是诗,因而对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就是对诗歌的研究;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仅探讨诗歌理论,而且探讨叙事理论和戏剧理论。 比较诗学:就是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比较。 10、母题:母题是指最小的主题性的单位,是主题的基础,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情节和故事线索。母题具有客观性。 11、主题学:主题学作为比较文学的分支领域,它力图打破时空界限,综合各民族文化,研究同一题材、主题、母题在国际文学间的流传演变及其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作家笔下所获得的不同处理,从而深刻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和成就,不同民族文学的不同特点,以及民族文学之间的交往和联想。 12、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2016春比较文学作业

作业 1.第1题 1827年,提出“世界文学的时代即将来临”的是 A.伏尔泰 B.斯达尔夫人 C.歌德 D.雨果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2题 《伯恩海默报告》发表于哪一年? A.1954 B.1958 C.1988 D.1993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3题 首先指出“比较”是一种所有的批评和科学都会使用的方法的是 A.德国人 B.法国人 C.英国人 D.美国人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4.第13题 《论俗语》对照研究了南意大利、普罗旺斯和西班牙俗语,是比较文学史前

史时代的重要成果,它的作者是 A.但丁 B.斯达尔夫人 C.施莱格尔兄弟 D.伏尔泰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5.第14题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的作者是 A.吴宓 B.朱光潜 C.周作人 D.王国维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15题 比较文学的安身立命之本是 A.可比性 B.文学性 C.宏观性 D.开放性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16题 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开幕词中说“比较文学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门‘显学’”的学者是 A.季羡林 B.钱钟书 C.朱光潜 D.胡适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8.第25题 《西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属于 A.影响研究 B.平行研究 C.阐发研究 D.接受研究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9.第26题 中国最早的比较文学研究是 A.中日文学比较 B.中印文学比较 C.中越文学比较 D.中俄文学比较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0.第27题 《李渔论戏剧结构》的作者是 A.王国维 B.钱钟书 C.杨绛 D.乐黛云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11.第28题 《通感》的作者是 A.钱钟书 B.杨绛 C.朱光潜 D.陈寅恪 您的答案:A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一: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教学思路 [摘要]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实例。将当代广东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教学中,既能形成较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又能彰显教学改革实践中比较文学课程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特色。本文就此展开教学实例研究,以期实现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瑶族文学;实例研究 比较文学课程是当代高校中文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比较文学相对其他分门别类的文学课程而言,其最鲜明的课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跨区域,这一课程特色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通识指向,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利用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中,将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课程实践,有着广泛的学科基础和地缘优势。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大多来自广东省连南、乳源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其对民族文学加入教学内容的接受也更为清晰。因此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结合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瑶族文学与文化的内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较文学教学与当代广东瑶族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实例研究。 一、教学目标

无论在以文学文科为主的高等院校,还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始终有着通识教育的帽子。因此教学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确具体。本人在教授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既经历过作为选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也经历过作为必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文专业本科和中文师范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虽然都有比较文学的课程,但前者是作为必修课程设置,而后者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因此教学目标也因课程设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人曾经参考了部分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实例,力图克服学生因教学目标不甚明确而产生的学习难题。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反馈该如何看待这门学科的意见。不仅是教材五花八门,而且类似于古代文学教学纲要的材料也良莠不齐。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疑虑随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之初就存在。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比较意识,对于不同文化的宽容接受,以及在日后科研过程中较为敏感的思维方式。相对于集中讲解枯燥理论和单纯灌输西方文化的单调性,本人发现,从区域特色出发,加入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内容,显然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比较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在参考其他民族类院校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本人发现,以罗庆春教授为主导的西南民族大学的比较文学课程研究较有特色。西南民族大学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与境外少数族裔文学如拉美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文学、亚洲各国文学等的比较研究,致力于通过对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中外文化的平等对

浅析新感觉派小说人物形象的另类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0635846.html, 浅析新感觉派小说人物形象的另类性 作者:王攀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28期 摘要: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主流相较,当时的新感觉派作家创作的诸多人物形象显然具有很强的另类性。这一系列人物形象或有着强烈的世纪末情绪,或具有双重性人格,它们的出现无疑开拓了此间中国文坛的一些盲区。由于特征不同,这一系列人物形象可以被归为两类:世纪末情绪体验者及具有双重性人格的人。 关键词:新感觉派人物形象世纪末情绪双重性人格 受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中国的新感觉派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这个流派,无论是小说的创作观念还是小说的叙事技巧都具有独特个性。和同时期的文坛主流相比较,新感觉派作家创作的诸多人物形象显然具有非常强的另类性。这一系列人物形象或有着强烈的世纪末情绪,或具有双重性人格,它们的出现无疑开拓了当时中国文坛的一些盲区。由于特征不同,这一系列人物形象可以被归为两类:世纪末情绪体验者及具有双重性人格的人。 一、世纪末情绪体验者 所谓的世纪末情绪,是一战后在欧美出现的一种时代通病:通常以悲观、颓废、寂寞等情绪表现对理性的幻灭感及对未来的无望感。诸多有着强烈世纪末情绪的人物形象出现在了新感觉派作家笔下。 这些人都是繁华大都市之中的寂寞者。他们“每一个人,……在内心的深底里都蕴藏着一种寂寞感,一种没法排除的寂寞感”[1]。穆时英《pierrot》中的潘鹤龄就是这样的人。他与朋友们探讨自己的创作,却没想到朋友们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自己的创作目的相去甚远,为此他感到甚为寂寞;琉璃子是他的意中人,他心甘情愿随之流浪,却没想到原以为忠诚无比的心上人竟然从未停止过对自己的欺骗,为此他感到甚为寂寞;他认为母爱是博大的,于是黯然还乡想寻求母亲的帮助,却没想到在母亲眼中他只是个赚钱的工具,为此他感到甚为寂寞;他因参加工会组织而被捕,出狱后原以为会受到人们的感激和报答,却没想到等来的只是猜忌和遗忘,为此他感到甚为寂寞。最终,寂寞融入了潘鹤龄的灵魂:站到哪儿去呢?哪儿都是寂寞的。《父亲》中的父亲也是如此,烟榻之上“安息香那么静谧”的父亲,尽管望着烟灯里边的“那朵儿豆似的火焰”,可眼中却满是迟暮之年的颓唐和寂寞。只因为儿子说要预备去赴校长和教授的别宴,他便“像叱责一个窃贼似的厉声嚷了起来”,并且像个孩子似的抽抽噎噎地哭出声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是那么寂寞”,以至于以为儿子都会舍他而去了[2]。新感觉派作家所塑造的这一系列寂寞者形象,入木三分地揭示了:虽然都市还在继续着它的繁华,但生活在都市之中的人却缺乏心灵、情感的沟通交流,在这种彼此隔膜的环境里,最终人们所得到的只能是深入骨髓的寂寞。

新版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备考的时候唯一心愿就是上岸之后也可以写一篇经验贴,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一年多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 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是靠自我驱动,是有坚定的信心发自内心的想要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心煎熬,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不断的靠近自己的梦想。 好了说了一些鸡汤,下面咱们说一下正经东西吧,本文三大部分:英语+政治+专业课,字数比较多,文末分享了真题和资料,大家可自行下载。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723)中外文学(823)比较文学概论或(101)思想政治理论(203)日语 (724)中外文学(823)比较文学概论 参考书目为:

1.外国文学参考书上下两册 2.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 3.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杨乃文、乐黛云:《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5.杨慧林、高旭东:《比较文学实用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 关于英语复习的建议 考研英语复习建议:一定要多做真题,通过对真题的讲解和练习,在不断做题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于自己不熟练的题型,加强训练,总结做题技巧,达到准确快速解题的目的。 虽然准备的时间早但因为各种事情耽误了很长时间,真正复习是从暑假开始的,暑假学习时间充分,是复习备考的黄金期,一定要充分利用,必须集中学习,要攻克阅读,完形,翻译,新题型!大家一定要在这个时间段猛搞学习。 在这一阶段的英语复习需要背单词,做阅读(每篇阅读最多不超过20分钟),并且要做到超精读。无论你单词背的多么熟,依然要继续背单词,不能停。 真题是木糖英语的真题手译,把阅读真题争取做三遍,做到没有一个词不认识,没有一个句子不懂,能理解文章的主旨,每道题目选项分析透彻。 完型填空的考察重点就是词汇辨析,逻辑关系,固定搭配和语法等。完型一般放在最后一步做,所以时间有限,不需要把文章通读一遍,只要把握首句,即文章的中心大意,不要脱节文章主题意思即可。 做题的时候多联系理解上下文,精读空格所在句,根据前后的已知信息寻找相关的线索去选择合适的单词,所以建议大家练习完形填空要注重思路和寻找文章的线索。另外,要注重固定搭配与常见词组,完型填空常常和搭配有关系,平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单项影响:一国文学单方面接受别国文学的影响,而没有或不可能产生反影响的现象就是单项影响。 2.接受研究:接受研究不仅把一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对外民族的影响作为研究重点,而且同样把本民族对外民族文学的接受作为研究重点。 3.中国学派:中国开始的以东方文学为基础的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和东西文学的比较研究正在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流派,这就是中国学派。 4.比较文学: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季羡林;“国际文学关系史”—法 5.法国学派:法国是举世公认的比较文学发源地,法国学者认为。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6.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指的是在多民族的国家中,那些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语言文学的民族,他们所保留下来的具有本民族特性的书面与口头文学。7.影响:“影响”包容着一种特殊的涵义,美国学者奥尔德里奇认为,“影响”是存在于某一作家作品中的东西如果这个作家没有读过谋个前辈作家的作品,这种东西是不会存在的, 8.流传学: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终点探求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一种国别的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声誉,反响的学问, 9.总体文学:又称一般文学,指为了找出具有普遍性规律,对所有的文学现象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研究。 10.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为研究中心,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11.媒介学:媒介学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文字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

实联系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因果规律的学问。 12.主题学: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表现形式或被处理的方式,并进一步辨析,阐发这所以产生不同点的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13.正影响:一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较为先进发达,因而其文化、文学有能力远高于其他民族,并给予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它并未因自己的优势而拒绝接受和吸收其他的民族的文化、文学方面的影响,称为正影响。 14.渊源学:渊源学又称源流学。它是从接受者的角度,去探求放送者即输出影响者,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在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方面曾经吸收和改造过的外来的因素。一句话:揭示接受者和放送间的某种因果关系。 15.缺类研究:它研究一种文体为何在这个或这些国家里有,而在其他国家里则没有,或者即使有这种文体形式,而其实质或表现形式却相差甚远。中国有无史诗,悲剧必然成了研究对象。 16.反影响:一国文学希望从反面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外国的影响作用,指那些借批判外国文学从反面支持本国文学的某种趋势与意图。 17.负影响:一国文学在外来影响刺激下所产生的新的文学流派与思潮,往往被用来反对本国的固有传统或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和文风,这就是文学中的负影响。18.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把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情节,人物形象,风格特点等文学内部的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作为研究重点,然后得出有益的,往往又具有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结论,它是美国学者提倡的。19.比较诗学:简言之,比较诗学即不同体系的文学理论之间的比较研究。 20.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又称跨类研究,超文学学科研究,科技研究或科际整合,跨学科研究是从文学的外围入手,通过这些外围领域和文学的多种关系以及二者交感区

论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的比较

论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 的艺术特色与成就的比较 1934年1月10日,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论海派》一文,无意间引发了一场"京派"和"海派"的论争。这场论争看似偶然,却蕴含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诸多基本母题:如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乡土与都市、沿海与内陆等等。其中,“海派”所指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新感觉派。 1 关于“京派”与“新感觉派” 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他们追求文学(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其基本成员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水星》为主要阵地,以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林徽因等一批学者型的文人为代表,其中最重要的作家就是沈从文。 而新感觉派是一个小说流派,发端于20年代末,形成于30年代前半期,以《现代》杂志为主要阵地。代表作家是刘呐鸥、穆时英、施蜇存,其作品多表现半殖民地中国现代都市的畸形和病态生活,刻意描写主观感觉和印象,着重人物的心理分析和潜意识、隐意识的开掘,人物多具有"二重人格",一部分作品具有心理分析小说的特色,并流露出颓废悲观情绪。因主要受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所以被称为是中国的新感觉派。 2 “京派小说”与“新感觉派小说”各自的艺术特色 ⑴从写作手法 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他们小说的文体形态是与他们的叙事态度、价值选择、文化情致相联结而存在的。在叙述中融入诗性的追求,在写实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是京派小说文体的突出特征。沈从文喜欢用“诗的抒情”方式作小说,如《边城》有现实的忧伤,也有桃园般的浪漫,还有水的恬静蕴藉,清丽隽永的诗意扑面而来。废名善用“写绝句的方法”写小说,还常把诗的象征手法移用在其小说中,《竹林的故事》以竹写青春气息,《浣衣母》、《河上柳》以杨柳喻乡村的古朴,《桃园》、《桥》以桃树言理想境界。与诗性追求相应,京派作家往往都有着意境营造的自觉。他们的小说或以景结情,或以象寓意,用空白和空灵构成立体的艺术空间,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废名的《四大》等难于区分出是小说还是散文,林徽因的小说笔致活络自由,于看似平淡松散中见出功力。 与京派相比,新感觉派的艺术手法更接近于西方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新感觉派强调主观感受。并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上海这个大都会的现代风景和生活。以刘呐鸥为代表。他15岁赴海外求学,较早就受到现代主义的熏染。他1930年出版的《都市风景线》,被公认为“中国新感觉派的开山之作”。同时,新感觉派小说用有色彩的象征、动态的结构、时空叠合交错的表达式,来反映都市的繁华和喧哗。以穆时英为代表,其作有南北极》、《公墓》等有“新感觉派圣手”之称。此外,描写手法新颖也是新感觉派艺术手法之一。海派小说不断变换新技巧,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物的潜意识,表现人物“超我”与“原我”的冲突,显示心理分析的特征。以施蛰存为代表。其心理分析小说堪称独步,并为我国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如《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 ⑵写作内容 京派作家善用创造社身边小说的抒情笔法。但在自身的发展演变中,他们逐渐淡化了乡土小说的现实性而向梦幻乡土延伸。在视艺术即梦、情感即真,他们努力从中开掘纯朴的人情美、道德美,风俗美,自然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鄂东山野,芦焚的河南果园城

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特点

注重心理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 新感觉派是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日本文坛的一种现代主义流派,突出特点是强调主观感受,注重心理分析。其作品主要描写了现代都市生活中人的空虚和异化,以及都市的消费性和商业性所导致的拜金主义的盛行, 并突出描写了夜总会、酒吧、舞会、跑马厅等畸形环境中人的病态行为和畸形心理; 善于描写人物情绪的流动、人物内心的主观感受, 并善于把客观生活加以情绪化、意象化。这些创作都带有明显的现代主义色彩和特征。在我国把这种流派称作“心理分析小说派”,或现代派。我国当时的新感觉派作家主要有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戴望舒等。刘呐鸥、穆时英更多地受到了日本的早期新感觉派的影响。 新感觉派的创作题材多取材于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并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剥削阶级男女的堕落与荒淫、寂寞与空虚,为开拓中国现代的“都市文学”建立了极大的功劳。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不仅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新感觉派小说集,也是最早出现的反映都市生活的小说集。 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他们提倡作家要“纯客观”地挖掘与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活动,以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由某种客观事物引起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相比之下,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则高于刘呐鸥和穆时英。施蛰存的病态小说,题材更为广阔,内容也更为丰富。他不仅以上海为主要场景反映大都市的病态生活,而且还对上海市郊小城镇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扫描。最初的新感觉派小说把追求新奇的感觉当作创作的关键。到30年代初期,他们又接受新心理主义的影响,创作了一批以表现心理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穆时英的《南北极》、《白金的女体塑像》等小说都是将心理分析作为构成作品艺术形象体系的重要环节,丰富了刻画心理小说的表现手段。但真正把心理分析推上一个新的高度的还是施蛰存。他的《梅雨之夕》、《春阳》、《药羹》等小说代表了心理分析小说的最高水平。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中典型的心理分析小说大家。他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对人物进行心理刻画, 开掘人物的潜意识, 多写主人公忧郁症、神经衰弱症患者的妄想、惊悸、幻觉等特点。例如《魔道》中的主人公的幻觉恐惧和多疑, 石秀主人公欣赏杀人时鲜血淋漓的变态的愉悦, 作者将人物的变态心理刻画到了极致。另一方面, 他还热衷于表现双重人格, 突出以性冲动为主要内容的潜意识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作用。《石秀》中石秀的内心充满了友谊与情欲的冲突。这些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c

第三章平行研究 第一节类型学 本节常见问题 1.请谈谈俄苏学派历史类型学研究的特色与局限。 查看答案: 俄国比较文艺学之父、“历史诗学”奠基人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认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生活方式、社会模式和文化心理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着结构相似性,文学发展规律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相一致,应当运用历史的比较的观点去研究各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发展过程中相同或相似的东西,维谢洛夫斯基的这种历史诗学理论对日后以日尔蒙斯基、康拉德、赫拉普钦科等为代表的独树一帜的俄苏比较文学历史类型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关于俄苏学派历史类型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康拉德做出了全面和细致的说明,认为其大体可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由某种历史共同性的因素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如十九世纪法国、英国、俄国、欧洲其他国家以及亚洲某些国家的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类型学相似;2、各国文学在没有任何历史共同性甚至产生于不同历史时代、彼此缺乏任何联系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相似性现象。俄苏学派的历史类型学研究旗帜鲜明地反对“欧洲中心论”,重视东西方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认为真正的总体文学必须把整个人类文明的文学全都纳入研究的轨道,其学术视野远比美国学派弘通。俄苏学派在联系中国、日本、波斯等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不过,以维谢洛夫斯基、日尔蒙斯基等为代表的俄苏学者一般都将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的重心放在了类型学的相似上面,而相对忽略了对于其内在差异性的考察。 2.跨文明语境下的类型学研究遇到了哪些新问题、产生了哪些新变化?请举例说明。 查看答案: 随着比较文学研究发展进程中欧洲中心论的步步失势和瓦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意识到突破单一欧洲文化体系局限的重要性,在打通类型学相似的前提下强调研究对象的“异质性”——这是跨文明语境下类型学研究的新特色。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并处理中西文学中的异质性问题,就很可能使异质性相互遮蔽,而最终导致其中一种异质性的失落。这种“异质性的失落”的危机在中国的东西比较文学类型学研究中大致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一度颇为流行的被称为“X+Y式”的东西方文学的浅度比附,把西方文学思潮流派或文学理论中一些特定的类型学术语牵强生硬地套用来阐发中国文

北语比较文学专业03至08年考研试题回忆版

北语比较文学专业03至08年考研试题回忆版 2003级比较文学试题 名词解释 法国学派译介学比较诗学欧洲中心主义比较视域 简答: 1 为什么说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2 什么是异质文化间的互证互识互补? 3 试辨析"比较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几个概念内在意蕴的异同? 4 比较语境下怎样去理解和而不同原则? 论述 1 以英美意象派(如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和接受为例分析不同文化语境下文学翻译和接受不是单一的,还可能存在创造性转化,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 有人批评某些研究将西方文艺理论生搬硬套到与之截然相反的中国文学文本的作法弊大于利,请从比较诗学的角度谈谈如何对待中西批评传统,如何进行中西比较诗学的对话 04年的考题 名解 三一律孟尔康赋比兴二十四诗品审美直觉王尔德平行研究 简答 中国学派发展历程及强势弱势 影响研究的定义及缺点 克伦威尔序言的意义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论述 庄子思想对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影响 民族文学在多原文化语境中的生存与发展 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比较萧伯纳与易卜生 比较文学产生的背景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 2005年研究生考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Y 一,填空 1.波斯奈特代表作—— 2.《李白与歌德》作者—梁宗岱— 3.钱钟书在比较文学方面的代表作—— 4.忘了什么题了,好像答案是文化孤立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 二,名词解释 形象学 法国学派 文化研究 拜伦式英雄

三 是雷马克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一段英文,要求翻译为中文 四答 : 1. 文学比较与比较文学的区别 2、怎么理解“接受本身就是批评” 3. 《红与黑》中的于连从乡下进城后备受歧视,结合相关作品中的人物分析“外省来的年轻人”五.论述 1.意识流小说 > 2.(给了一段话,忘了是什么了,大意是阐述一下中西比较诗学的建构问题) 文艺理论 . 一.名词解释 有意味的形式 韵味 风骨 《沧浪诗话》 二.简答 1. 虚境与实境 2. 话语的虚构 3. 误读 4. 结构与解构 三.论述(三选二) 1. 文学的大众化趋势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2. 传统语境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3. 论述西方形式主义批评的发展趋势与理论特点 06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部分) 一、填空题 1、是关于比较文学的一个人物,具体忘了 2、 3、 4、《源氏物语》受唐代诗人——的影响最大 10<安提戈涅〉作者——《力士参孙》作者——,《希腊古瓮颂》作者——。《太太学堂》作者—— 二、名词解释 1、间离化 2、《万叶集》 3、互文性 4、 三、韦勒克的一段英语,翻译 四、简答 1、莎士比亚笔下“穿裙子的英雄“形象? 2、比较诗学基本方法? 3、 五、论述 1、卡夫卡第一个表达了当代人的感受,开创了时代,如何理解? 2、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戏剧&古典主义戏剧的比较 3、有关文化研究的问题 综合试题

20世纪日中比较文学

20世纪日中比较文学 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是日本学者以日本文学史的发展为出发点,以中日两国文学以及两国文学关系为对象的比较文学研究。显然,无论在出发点、研究视角以及方法论上,日中比较文学研究都有一定的特色。在世纪之交,我们对二十世纪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加以梳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温故而知新,唯其如此,才能使今后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更加有效,才能使作为对象国的中国的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界得到一些有益的参照。 一、研究概观与时期划分 根据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史实和日本日中比较文学研究的基本状况,我把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分为战前和战中期、战后期以及“和汉比较文学”期等三个时期。 (一)、战前战中期,系指甲午战争至日本侵华战争结束这一段特殊时期。在这期间,日本在军国主义者的左右下,对素有“债务关系”的中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侵略,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罪恶的阴影。这应是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比较学者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乃至日本的比较文学都是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日本的比较文学,肇始于十九世纪末叶。1888年,坪内逍遥在东京专门学校开设了“比照文学”讲座,介绍波斯奈特的《比较文学》。此后,比较文学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阿部次郎、野上丰一郎和岛田谨二等一批学者都致力于日本的比较文学的建立,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比较文学专著。但是,这一时期的比较文学研究,主要是对明治以后的文学与西方文学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而自古以来就业已存在的日中两国文学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明治以前的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被排斥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之外。这当然是战前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者所鼓吹的日中“同文同种”“大东亚共荣圈”等谬论在学术界的反映。 然而,在传统的汉学界,汉学者们秉承古来的传统,对中国文学给予日本文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扎实的研究。比如,水野平次的《白乐天与日本文学》(1930年)、林古溪的《万叶集外来文学考》(1932年)、远藤实夫的《长恨歌研究》(1934年)、宇田尚的《儒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1935年)以及麻生矶次的《江户文学与支那文学——近世文学的支那原据与读本的研究》(1946年,1955年改名为《江户文学与中国文学》)等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就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日本近世以来对给日本文学以影响的中国文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出典考据的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形成 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研究方法。比如,北村秀吟著于延宝元年(1673年)的《湖月抄》就是一部探讨《源氏物语》与中国文学关系的名著。它集旧注之长,采用头注旁注并用的形式,一改《明星抄》和《弄花抄》等的佛教色彩,而偏重于儒教的解释,充分反映了时代对文学的影响。因此,《湖月抄》成为在江户时代最通用的《源氏物语》参考书,从而促进了《源氏物语》的普及与研究的深入。由是观之,起源于法国的比较文学影响学派的研究方法,在日本的那种特殊土壤里早已成了无须师范的田野操作了。今天说明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以下二个设问:为什么对日本的汉文学界已是驾轻就熟的方法却没有在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果没有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方法论的形成是难乎其难的吗?其实,这些问题在前述的几本论著中都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水野平次所要说明的是白乐天与日本文学的关系,林古溪所要考据的是《万叶集》中“外来文学”的作用,宇田尚所要求证的是源于中国的儒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究竟有几多,麻生矶次所要研究的是江户文学与支那文学——近世文学的支那原据与读本的关系等等。在这些著述中,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最为清晰:日本文学是“日本”的文学,迄今为止她的发展是有中国的白乐天、有中国的“外来文学”、有中国的儒教、

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性

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性 摘要:新感觉派是30年代一支颇具现代性的流派,发源于上世纪初“五四”新文化潮流。他们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打量描摹现代都市,以犀利笔锋形象地写出受现代思潮影响的都市人,他们将电影镜头直接映入小说之中,将心理分析方法运用到小说中,使中国文学更进一步地从“封闭”走向“开放”,并由此产生更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关键字:新感觉派;现代性;都市物景;都市人景;现代技巧;

上海是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商埠和大都会,它的繁荣开始于1843年满清政府与西方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该条约的实施,使得上海作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向太平洋及西方世界敞开了大门。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拥有宽深的天然港湾,连结着通向世界各地的海运,这样的世界和地理环境为上海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性的都市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其后近一个世纪,中国社会巨大变迁、帝国主义工业资本及商业资本大举进军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在此间也充分发展;外租界的存在造成了上海城市的多元化格局;现代科技的输入送来了灯火辉煌的宽敞街道以及令人目眩神迷的舞场和品种繁多的出版物;也带来了烟囱林立的现代化工厂;国家银行、商贸市场、公债交易所等前所未有的事物也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上海一跃而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和中国最大、最繁华的中心城市,赢得了“十里洋场”之称和“东方巴黎”之誉。新感觉作家无一例外地生活在这个“孤冢荒郊,尽变繁华之地;层楼高闺.大开歌舞之场”;“华屋连苑,高厦人云,灯火辉煌,城开不夜”的宝马香车、灯红酒绿的环境之中。 其中的三大主将为穆时英、刘呐鸥和施蛰存。穆时英的父亲是银行家,自幼随父到上海求学,毕业于光华大学。刘呐鸥本名刘灿波,是台南望族子弟,家境富裕,16岁即离开台湾到日本东京留学,1926年毕业回中国,在上海震旦大学插读法文特别班。施蛰存8岁时跟随任工厂经理的父亲定居松江,1923年到上海,入上海大学,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与刘呐鸥是同学。三人都出身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或留学日本,或在西式学校接受过教育。穆时英、刘呐鸥和施蛰存的教育经历、生活方式、甚至精神状态,和上海的洋场气候非常融合。他们频繁地出入咖啡馆、电影院、跳舞场,追逐着潮起潮落的各种时尚,一副洋场先生的作派。施蛰存回忆和刘呐鸥同住那段时光的情形时说:“每天上午,大家都耽在屋里,聊天,看书,各人写文章,译书。午饭后,睡一觉。三点钟,到虹口游泳池去游泳。在四川路底一家日本人开的店里饮冰。回家晚餐。晚饭后,到北四川路一带看电影,或跳舞。一般总是先看七点钟一场的电影,看过电影,再进舞场玩到半夜才回家。这就是当时一天的生活。”[1](P43)穆时英是一个标准的洋场摩登文人,用《黑牡丹》主人公的话来说,“脱离了爵士乐,狐步舞,混合酒,秋季的流行色,八汽缸的汽车,埃及烟我便成了没有灵魂的人。”[2](P67)

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叶隽考博书目导师笔记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叶隽考博参考书目导师笔记重点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101 外国文学系 (4)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文学 (2)01德语文学 叶隽 ①1006二外(英语)、1007二 外(日语)、1008二外(俄语)、 1010二外(法语)选一 ②2012德国文学史和文学理论 ③3005专业德语(德-汉互译) 二、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 招生人数 参考书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考研真题 考研经验 招生简章

爱考机构 考研-保研-考博高端辅导第一品牌https://www.360docs.net/doc/1010635846.html,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 究方向 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 学 12 0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02中国当代文学研究03女性文学研究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719文学评论写作 ④82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考试涉及课程及参考书目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综合考试所涉及课程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82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 社 钱理群 等 洪子诚 中国现当代文学2012年复试分数线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本校复试分数线/ 单科线/ 专业课线030206 国际政治315/42/63 030206 国际政治(国际经济方向)329/42/63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315/42/63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300/40/120 040201 基础心理学300/40/120 050101 文艺学345/52/78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67/52/78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345/52/78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345/52/78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345/52/78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345/52/78 050107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345/52/78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376/52/78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361/52/78 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353/52/78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345/52/78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354/52/78 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345/52/78 050208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381/52/78 050209 欧洲语言文学391/52/78 050210 亚非语言文学345/52/78 050211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371/52/78 060200 中国史285/38/114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90/38/57 045300 汉语国际教育318/40/60 055101 英语笔译363/52/78 055108 法语口译345/52/78

比较文学经典笔记

下面的内容可以出单选题,也可以出填空题或判断题。必须熟记 1.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在法国最早使用的是魏尔曼。 2.某些作品在国外的影响超出在本国范围内的影响,这种现象是超越影响。 3.创作小说《变形记》的现代奥地利作家是卡夫卡。 4.比较文学最本质的特点是可比性。 5. 中国西藏被外国作品描绘成世外桃源,这在比较文学影响的类型中属于虚假影响。 6.法国著名结构主义代表人物是罗兰.巴特。 7.比较文学不是文学,而是一种文学研究。 8.法国学派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影响研究。 9.“打鬼借钟馗”的道理在比较文学影响的类型里属于反影响。 10.与跨学科研究有关的模糊数学,其创立者是查德。(模糊数学是美国应用数学家查德于1965年创立的。) 11.法国是举世公认的比较文学的发源地。 12.严复在《天寅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的主张。(信:忠实于原文,达:表达通顺,雅:文辞典雅。) 13.西藏地区流传的著名民族史诗是《格萨尔王传》。 14.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一种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15.比较文学是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与总体文学之间的中介与桥梁。 16.在影响研究中重点研究放送者的是流传学。 17.精神分析学的创立者是奥地利学者弗洛伊德。 18.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19世纪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 19.将比较文学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的是俄苏学者(前苏联)。 20.俄苏学派的特点主要是强调“类型学”,它实际上是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综合。 21.“中国学派”一词最早见诸文字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 22.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比较文学条目的学者是乐黛云。 23.开办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的法国学者是魏尔曼。(比较文学之父) 24.率先提出阐发法的是台湾学者古添洪。 25. 中国翻译史上最早的翻译家是东汉人安清(安世高)。 26.先进的文学与后进的文学之间正常、互益的影响是正影响。 27.受白居易的闲适诗影响最大的日本古典名著是《源氏物语》。 28.受《一千零一夜》中框架式结构影响的意大利名著是薄伽丘的《十日谈》。 29.总体文学又被称为一般文学。 30. 第一部英译的中国小说是《好逑传》。 31.第一部法译的中国剧本是《中国悲剧赵氏孤儿》。 32.意识流小说名著《尤利西斯》的中文翻译家是天津的金隄。 33.基亚认为比较文学正确的定义应该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34.在影响研究中重点研究接受者的是渊源学。 35.法国作家司汤达描写爱情与革命冲突的主题的小说是《法尼娜.法尼尼》。 36.西方翻译史上,第一位翻译家是安德罗尼科斯。 37.将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圣经》译成德文的宗教改革家是马丁.路德。(自他以后欧洲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 38.高尔基称文学为“人学”,认为文学是表现人的。 39.日本现代表现“徒劳”主题的著名作家是川端康成。 40.受荷马史诗《奥德修纪》影响的意识流小说名著是《尤利西斯》。 41.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确定并使用英文“比较文学”一词的英国学者是波斯奈特。 42.率先提出“平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 43.外国来华的和尚想要翻译佛经,需借“外书”来附和“内学”,这种方法称为“格义”。(外书:中国道家,儒家学说中哲理上的名词术语。内学:佛教教义中类似或等同的概念。) 44.将中国元代李行道的杂剧《灰阑记》改编为《高加索灰阑记》的外国作家是德国的戏剧大师布莱希特。 45.在《比较文学论》一书中提出“总体文学”的学者是梵.第根。 46.最早提出“世界文学”一词的学者是歌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