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比较数的大小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比较数的大小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比较数的大小

增城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年级:四年级科目: 数学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2011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六课时《平均数》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平均数,会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基本技能: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3、基本思想:操作法、归纳法、统计法。 4、基本活动经验: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他们有能力从生活情境中抽象数学模型。虽然在学习的过程是第一次接触平均数这个概念,但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有了诸如平均分这种模糊的概念,因而本节课我先由有趣的故事出发,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提升。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与相关数据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车牌号码、手机号、电话号码、QQ号码等;让后把这些信息同时出现。 2、出示问题:看一眼,你能记住几个数字?

师谈话: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字的世界里,想知道看一眼你能记住几个数字,你有什么办法?(生:试一试) 试一次还是试多次?为什么要试多次? 2、记数游戏:3秒钟出示10个数字,看一看每次能记住几个数字。(课件出示几组数据) (1)我们一起做一个记忆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 ①看一眼,只有3秒。 ②数字消失后,才可以动笔写在格子里。 ③数字再出现时,请在记忆正确的数字右下角画“√”。 ④数出每组中画“√”的有几个数字,填在下方的统计表中。 (2)组织学生填写第一组游戏内容,指导填写方法;评选出记忆冠军。 (3)出示4组数据,每组呈现3秒:(等全部学生记录完毕,校对答案) 5 7 3 8 1 5 6 9 2 4 1 8 6 5 4 9 3 5 2 7 8 4 3 9 6 1 5 3 6 2 6 5 8 4 0 9 7 3 6 1 (4)组织学生写下自己记住的数字,并把记忆个数填在表格中。 (5)指名交流自己记住自己记住数字的个数。 师:我们试了多次之后得到一组数据(板书: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有可能一样多,更大的可能是有多有少,在有多有少的情况下,试了多次,你究竟用哪一个数来代表你看一眼能记住几个数字呢?(板书:代表)为什么? 过渡语:淘气也参加了这样的游戏,我们来看看淘气的成绩是什么样的。看大屏幕。你们想不想和淘气比一比?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 1.初步感知用平均数比较的必要性。 (1)出示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 思考:用哪个数来代表淘气五次记住数字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能用9代表淘气五次记住数字的一般水平吗?为什么? 用4、5或7公平吗? 过渡:大家很聪明,很智慧,这一点和智慧老人的想法完全一致。

七年级数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教案(2)湘教版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 知识技能目标 1.进一步准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数据正确求出它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过程性目标 1.体会数据收集的方法、处理的过程; 2.感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由于各位同学的基础不同,课上掌握的程度不同,回家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可能不同.根据昨天的布置,现在请全体同学把昨晚完成回家作业的时间写下来后交给组长,集中到班长那里,再公布到黑板上.为便于处理,要求大家所写时间精确到5分钟. 二、探索与归纳 现在根据上述同学们提供的数据,共同作如下处理: 1.画出上述作业时间与出现频数的条形统计图.(要求:横轴为作业时间,纵轴为相应出现的频数) 2.画出频数统计表.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图表中最容易得到的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 (2)根据大家所提供的时间,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如果老师随机的抽取一个数据,最可能得到的是几分钟? 三、巩固与应用 1.填空 (1)数据5,7,8,-2的平均数为. (2)数据5,7,8,-2的中位数为. (3)数据5,7,8,-2的众数为. (4)如果一组数据-3,-2,0,1,x,6,9,12的平均数为3,那么它的中位数为. 2.判断 (1)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的中位数. ( ) (2)平均数就是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 ( ) (3)如果一组数据的众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5.( ) (4)如果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0,那么它的中位数也是0,众数也是0. ( ) (5)若一组数据1、2、x、4的中位数是3,那么x≥4. ( ) (6)已知数据1、2、3、4,它的众数为0.( ) 3.某居民院内四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各45度,5户用电各50度,6户用电各42度. 求: (1)这居民院平均每户用电数. (2)各户用电数的中位数. (3)各户用电数的众数. 3.数据a、b、c、d的平均数为m 求:(a﹣m)﹢(b﹣m)+(c﹣m)+(d﹣m)的值。 四、交流与反思

《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 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图。 师: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拾贝壳了,听听他们说什么? (小松鼠:我拾了46个贝壳,小兔:我拾了38个贝壳) 提问: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 生:小松鼠拾得多 师:小松鼠拾得多,那么46和38比较,你是怎么比,怎么想的? (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师:那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比较的呀?谁再来说一说?(多让5 6个学生说)师:老师可真佩服你们,会用这么多种方法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那你们会会用符号来表示吗? (板书:38<46,46>38。) 2、反馈练习: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难题考考大家 ①一起来回答,用手势告诉我。你们是怎么比较的? 小结: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少的数就小。 ② 39○45,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先比十位,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 32○30,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结:两位数比大小,先比十位,十位上的数一样,再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 3、独立完成书上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师:你是怎样比较53○56的?那75和78,85和83呢? 比较100○98的?那50和100,9和100呢? 怎样掌握比较的方法呢,老师是有一个秘诀的,一起来读一读。 3、掌握了秘诀,请你来想一想:“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吗?这些数与六十相比大还是小?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大小比较教学设计冀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冀教版) 《分数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发现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获得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总结数学学习的规律(渗透转化的思想,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学的知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情简介】 五年级学生会比较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学生对分母相同的和分子相同的两种分数大小的比较已很熟练。四年级已经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已经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因而要揭示本课的主题,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通分的意义; 掌握通分的方法,能运用通分的知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大小的同时体会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观察、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受通分的必要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运用转化原理,组织好铺垫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迁移。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铺路搭桥,激活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去获取新知;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课堂评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练习的形式、梯度和侧重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新人教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江北区朝阳河小学明梅 教学内容: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师:我们班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几个兴趣小组:有环保小组、体育小组还有美术小组等。这是我们班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饮料瓶,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他们在上周的表现怎么样?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这是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和他们提出的问题,借助刚才的视频和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信息和问题) 师:那么你能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预设:两种方法。) 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13个) 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算法吗?13是怎么来的? (1)“移多补少”的方法。

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要把小红的一个给小兰,把小明的两个给小亮?(为了使他们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试着回答总结) 师:像这样把多的饮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饮料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法)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饮料瓶吗?(不是)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学生口述算理并说算式,老师板书。 师:像这样先合并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同叫“先合后分法。” 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平均数) 它引导学生利用“移多补少”或“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瓶子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数,可能同学们收集到的比这个数量小,也可能比这个数量大。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2、内化拓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小组的活动(课件出示照片和91页例2情景图------踢毽比赛)对于比赛,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哪个队赢)那就是想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现在老师让你们当裁判,一定要公平公正地裁决。 (1)出示表一:(男女生各一名同学) 师:如果你是裁判,你认为哪个队赢?你是怎么知道的? (19>17) (2)出示表二:(男女生各加入三名同学) 师:现在哪个队赢了?你怎么知道?(指名学生说是通过计算总成绩知道的)现在男生算你们队的成绩,女生算你们队的成绩。 通过计算得出:68<76(女生队获胜) 引导学生体会,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求总数的方法比较输赢。也可以求平均数的方法。 男生:68÷4=17(个)女生:76÷4=19(个)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平均数》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平均数》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从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了解总体,看下面的问题: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各用10块实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了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见下表)根据这此数据,应为农科院选择甜玉米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选择种子时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考察一种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呢?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的方差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数据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我们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它们都可以作为数据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活动1 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这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 师生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发生疑问后,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活动2 问题:【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读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师生行为:(1)如果这家公司按照3︰3︰2︰2的比确定听、说、读、写的成绩,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由于是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因此“听”“说”“读”“写”所占的权重就要大些,即 “听”“说”的成绩比读、写的成绩更加重要,计算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实际上是求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3,3,2,2分别是它们的权。 (2)由于录取时,侧重考虑笔译能力,所以在四项成绩的权的分配上与(1)有所不同。读、写的权就大一些。 那么加权平均数到底该如何求呢? 定义: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则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ωω++++++++ 321332211叫做这个数的加权平 均数。

《比较数大小》教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2、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位数,最高位是()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平方千米,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 , 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 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1)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2)两个数的数位 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 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 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 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 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 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分数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分数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66页例5,“练一练”和练习十二第五~七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分数大小比较方法,会正确地进行分数大比较。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经历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地选择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以旧引新。 1、比较下列分数大小(课件)学生回答后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方法,你们敢挑战新的知识吗?(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安徒生童话》吗?有两位小朋友小芳和小明特别喜欢看这本书,想知道他们看的情况吗? 2、多媒体出示例五情境图片。引导观察并说出从图片上你们知道什么。 3、让学生分析小芳和小明的话,交流讨论后得出:要知道谁看的多只要比较什么就可以了。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继续教学例5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2)组织交流后汇报结果。 生1:我画图比较 3 / 5 4 / 9 3 / 5 〉 4 / 9 生2:与1/2进行比较。 因为:3 / 5> 1/2 4/9< 1/2 所以:3 / 5>4 / 9 生3:化成小数比较。 3 / 5 = 0.6 4 / 9 = 0.4444······ 所以3 / 5 > 4 / 9 生4:通分比较。 3 / 5 = 27 / 45 4 / 9 = 20 / 45 因为27 / 45 > 20 / 45,所以3 / 5 > 4 / 9。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都能比较出4/9和3/5的大小。 集体评议:那一种方法比较适用。师生共同讨论后得出: 画图方法比较麻烦、与1/2比较有局限性、化成小数比较复杂,有时计算比较烦琐、通分的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两个分数。 师追问:通分的目的是什么?那么同分母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2、教学练一练 (1)多媒体出示题目 (2)师问:先通分再比较大小,你会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讲评。 (4)小结:先通分再比较是分数大小比较的最基本的方法。 四、巩固新知、提高深化。 1、完成;练习十二第五题。 (1)、学生独立完成。师鼓励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比较分数大小。 (2)、集体评议、指导方法。 2、完成练习十二第六题。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5平均数教案 北京课改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5平均数教案北京课改版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从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了解总体,看下面的问题: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各用10块实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了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见下表)根据这此数据,应为农科院选择甜玉米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选择种子时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考察一种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呢?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的方差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数据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我们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它们都可以作为数据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活动1 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这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 师生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发生疑问后,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活动2 问题:【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读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师生行为:(1)如果这家公司按照3︰3︰2︰2的比确定听、说、读、写的成绩,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由于是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因此“听”“说”“读”“写”所占的权重就要大些,即“听”“说”的成绩比读、写的成绩更加重要,计算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实际上是求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3,3,2,2分别是它们的权。 (2)由于录取时,侧重考虑笔译能力,所以在四项成绩的权的分配上与(1)有所不

人教版小学数学《分数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分数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 、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注重听课习惯的指导。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一、故事导入。(微视频) 1 唐僧师徒三人这天来到一个地方,天气很热,猪八戒自告奋勇去找水,一会儿,只见他拿了一个西瓜回来。孙悟空拿过来,对八戒说:“你今天表现不错,分你多些,分你三分之一吧?”八戒说:猴哥,我要吃四分之一!不,更多!要八分之一!悟空说:好!好!好!那你吃十分之一吧! 等到八戒拿到分的西瓜,他直叫后悔,可急也没用啦!他已经快说不出话来了。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 二、展开教学:

1、比较5/8 和3/8的大小 师:同学们提出的建议是否都正确呢? 生:(略) 师:这样说不太具有说服力,以5/8 和3/8的大小为例,你们能不能利用手中的工具材料选择具体形象的方法来证明大家的判断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 (板书 分数大小的比较 下面请大家开始独立研究(师参与生的交流完成后反馈。) 生利用折纸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师:大家认为可以吗? 生:(略) 师:还有从其它角度说明的吗? 生:5/8 和3/8的大小表示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 8 份,一个是吃了5 份,一个是吃了3份。吃了 5份的当然要比3 份的大。 师:很好,你从吃的份数上来考虑,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5/8 和3/8的大小的分数单位相同,但是5/8 里有5个分数单位,3/8 里有3 个分数单位,5个分数要比3 个分数单位大。 师:你是从相同分数单位的个数上来考虑的,也很好。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8.1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 据的平均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 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探索新知。 1.(多媒体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 5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蓝队还有7号和8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根据什么?谁的投篮水平高呢? 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

谈话: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但是5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来考虑,对吗? 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 2.谈话: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 高?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 (1)换8号队员上场,因为8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40分, 7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33分,8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8号队员上场。 (2)因为两名队员上场次数不一样,用总分不公平应该比较平均得分。师生共同辩论各种方法的优劣。 引导学生体会到算平均得分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法。 3.谈话:怎样算他们的平均得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到台前展示一下?引导学生借助条形统计图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平均分。 4.讨论:10分是8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11分是7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 引导学生融解平均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白10分和11分不是8号队员和7号队员在哪一场比赛中的得分而是反映他们在所有比赛中的整

初中数学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教案 姓名:王晓雨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09级(1)班 学号:200910520133

1、课程题目:平均数 2、课程类型:新授课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算数平均数、加 权平均数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例题演示和学生自主练习使学生学会运用算 术平均数公式计算算数平均数,并学会计算一组平均数的权。 并且通过例题,使学生自己领悟出数据的权对数据的平均数 是有影响的。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使学生了解每个人的努力对环保问题的 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重点难点:(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难点:体会平均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5、教学过程:(1)引入:运用一组NBA篮球赛的图片引出姚明在各场比赛中的成绩,让学生求解姚明的平均成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新内容算数平均数。(2)介绍算数平均数的定义,以及求解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的公式。回到引入时的例题当中,让学生自己计算姚明的平均篮板个数。对篮板个数进行统计。(3)观察统计后的篮板个数数据,篮板的个数有5种,分别是7、10、13、18、21。相应的出现的次数为1、3、4、1、1,借此引出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4)试一试,给出练习题一,让学生找出数据的权,并计算数据的平均数。(5)做一做,给出关于每个家庭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的例题,让学生自主练习,算出每个同学家中一周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以及一个班57名同学的家中一周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得出结论,在实践中,我们常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6)给出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a: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权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b: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 :3 :3 的权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通过改变同一组数据的权数比,求平均值,从而得出结论,数据的权对数据的平均数是有影响的。 (7)课后习题: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中,评委将从精神面貌,动作整齐,动作准确三个方面给班级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精神面貌占20% ,动作整齐占50% ,动作准确占30%,计算班级的综合成绩(百分制)。1班、2班、3班单项得分如下表所示:

小学数学教案《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课题(学科和年级)] 《比较数的大小》数学一年级 [教材简解] 教材中,例题重点描述的是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利用数数、几十多来比较相应数的大小,在“试一试”中再利用比较计数器所表示数的大小,揭示了其他两种情况: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接着在“想想做做”中,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目标预设]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 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一单元二小节《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的发散思维能力。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独立、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新知识。 教学重点: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运用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说明算理。 教 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 具: 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分数小圆片。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一天,小红过生日,妈妈将蛋糕的 73分给了小红, 7 2 分给了她的弟弟小明,小明很不高兴。于是妈妈又说谁先吃完,就将剩下的蛋

糕分给谁。小红用了 21 刻钟吃完,小明用了 3 1刻钟吃完。 1.小明为什么不高兴呢? 2.最后谁又会吃到剩下的蛋糕呢?(生尝试回答) 师:到底小明为什么不高兴呢?最后谁又会吃到剩下的蛋糕呢?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出示课题) 二.复习旧知,为新课铺垫: 生完成以下题目: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______。(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的意义) (2)4 3的分数单位是______,里面有( )个( )。(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数单位) 三.探究新知: (一)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例1.比较4 1 和4 3的大小 师:拿出两张大小完全相同的纸,并向学生提问:我们怎样来比较这两张纸的大小呢? 生:把两张纸重叠放在一起,如果完全重合,则说明两张纸相等,否则不相等。 师:同学们将这张纸对折两次平均分成4份,同桌的一个同学将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另一个同学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现在两个同学们把你们涂了色的剪下来重叠看看是一份大还是三份大?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90、第91页的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师:我们班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几个兴趣小组:有环保小组、体育小组还有美术小组等。这是我们班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饮料瓶,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他们在上周的表现怎么样?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师:这是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和他们提出的问题,借助刚才的视频和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信息和问

题)师:那么你能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预设:两种方法。)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13个)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算法吗?13是怎么来的?(1)“移多补少”的方法。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师: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要把小红的一个给小兰,把小明的两个给小亮?(为了使他们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试着回答总结)师:像这样把多的饮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饮料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法)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饮料瓶吗?(不是)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学生口述算理并说算式,老师板书。师:像这样先合并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同叫“先合后分法。”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平均数)它引导学生利用“移多补少”或“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瓶子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数,可能同学们收集到的比这个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章 数据的分析 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_7

6.1. 1 平均数第1课时平均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平均数,包括平均数概念;平均数的作用;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的缺点。这一课是在小学学习的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中位数、众数、方差的基础,能为以后学习统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平均数; 2.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会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平均数,学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理解统计思想对于现实生活的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能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并能进行探索的活动,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平均数.2.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利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这一节课我主要选用合作交流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典例精析、当堂检测、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六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我们这学期进行了七次计算能力赛,下面是我们班马文杰和肖紫维的七次考试成绩:马文杰:93、95、97、91、98、87、90。肖紫维:90、98、92、94、90、94、100。他们两个哪个数学成绩更好呢?你用什么方法比较? 在这个问题中用到了平均数,你知道平均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作用吗? (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比较数的大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mpare the size of the number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知识迁移儿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解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老师手里有很多雪花胶片,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一把雪花胶片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一、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 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1.教学“试一试”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14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教案

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P31-3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会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分数的大小,培养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合作交流等方式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及彩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出示课题) 二、让学生观察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发现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能正确地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贴黑板上: ( ) > ( ) 师:这里有两个大小相同的圆,阴影部分是各是圆的几分之几? (第一个圆的阴影部分是它的 ,第二个圆的阴影部分是它的 。) 师: 和 哪个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因为 里面有3个 , 里面有2个 ,所以 > 。)(个别说,互相说) 3 5 2 5 3 5 2 5 3 5 2 5 3 5 1 5 2 5 1 5 3 5 2 5

2、出示: 师: 和 哪个大,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 里面有3个 , 里面有5个 ,所以 < 。) 出示: < 3、出示: 师:会不会?你是怎么想的? 4、师: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这几组分数有什么特点?(分母相同,分子不同) 那么,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有没有好方法呢? 师: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贴黑板上)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再来比较几组分数。 5、出示:比较分数的大小(用手势表示) 质疑:第4题怎么不一样? 三、让学生观察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发现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能正确地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1、引出: 师:哪里不一样?(分母不同)分子呢?(分子都是1) 那么,到底哪个大呢?我们请圆来帮忙,左边同学折圆的 ,右边同学折圆的 ,然后同桌两 人比一比,说一说。 (生操作演示交流: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再把同样大小的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明显的看到 > 。) 5 8 3 8 3 8 5 8 5 8 3 8 2 9 4 9 1 8 1 4 3 4 2 4 5 9 7 9 6 7 4 7 1 8 1 4 3 8 1 8 5 8 1 8 3 8 5 8 1 8 1 4 1 8 1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