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社会学 复习题

婚姻家庭社会学 复习题
婚姻家庭社会学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家庭: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2、核心家庭:是指夫妻和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夫妇中有一人死亡,但有未婚子女的家庭也应该归为此类。

3、家庭网:是以家长为内容主线,以家长、家庭为服务对象,以育儿、家庭消费、家长社区为服务主导,全面涵盖家长、家庭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

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从法律上讲,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5、血亲和姻亲: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是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的亲属关系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

7、“普那路亚”家庭:是人类家庭的第二种形式。由美国人类学家L H 摩尔根命名,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型。原始社会群婚家庭形式之一。它从血缘家庭发展而来。“普那路亚家庭”由美国民族学家L.H.摩尔根命名,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典型。实行外婚制的群婚家庭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婚姻家庭形式。普那路亚(punalua)是夏威夷语,意为“亲密的伙伴”。这个名称是从最早发现实行这种家庭形式的夏威夷群岛的土著人那里来的,由共妻的一群丈夫互称"普那路亚";共夫的一群妻子也互称“普那路亚”。这种家庭制度是群婚发展的最典型的阶段。

8、家庭生命周期:指家庭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自然结束的运动过程。一般把家庭生命周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形成期(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出生)扩展期(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到最后一个孩子出生)稳定期(从最后一个孩子出生到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收缩期(从第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

空巢期(从最后一个孩子离开父母家到配偶一方死亡)解体期(从配偶一方死亡到配偶另一方死亡)。

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杜瓦儿将家庭生命周期分为8个阶段:新婚期、育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空巢期、中年父母期、老年家庭成员。

9、扩大家庭:由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父母和已婚子女,或已婚兄弟姐妹的多个核心家庭组成的家庭模式。

10、家庭结构:指家庭的构成状况,它是由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简而言之,家庭结构即家庭由哪些成员以何种方式组成。

家庭结构包含了两方面的要素:一是家庭人口要素;二是家庭代际要素。

11、冷暴力:一般是指当夫妻之间或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不是通过武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侮辱等,如不理睬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程度、夫妻间停止或者敷衍性生活、不做或者尽量少做家务,或者冷嘲热讽、侮辱对方人格等,从精神上伤害虐待对方。

12、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在经济上进行控制的行为。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体,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

13、六礼即: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14、家本位:强调的是家庭的利益和意志,个人要服从家庭。

二、简答和论述

1、家庭的本质。

答:1、家庭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 2、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 3、家庭是一种最典型的初级群体 4、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

2、家庭的基本结构类型。

答:1、按家庭的规模划分:“大家庭”和“小家庭”

2、按配偶人数划分:“多夫多妻制家庭”;“一妻多夫制家庭”;“一夫多妻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

3按家庭传袭规则划分:母系家庭;父系家庭;平系家庭;双系家庭。

4按决定和参与家庭事务的权力划分:父权制家庭;母权制家庭;

舅权家庭;平权家庭。

5按家庭成员居住地划分:从妻居家庭;从夫居;单居制家庭。

6、按家庭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划分:(1)核心家庭,是指夫妻和

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2)主干家庭,是指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代同堂的家庭。联合家庭,是指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模式,或兄弟姐妹婚后不分的模式。(4)其他家庭:夫妻家庭、扩大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未婚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单身家庭

3、穆勒关于结婚动机的观点。

答:人类历史上的婚姻有三大动机:即经济、子女与爱情。在上古时期,经

济第一,子女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期,子女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

到了现代,变为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

4、婚礼的社会功能。

答:1、向社会宣告男女双方婚姻关系的确立和新家庭的诞生;2、借此取得社会和亲友的承认;3借此实现男女双方角色身份的转变,新郎新娘扮演新的角

色(夫、妻、婿、媳等)。并享受由此产生的应有的权利,承担由此产生的应有

的义务。4、教育婚姻当事人 5炫耀家庭财富和地位 6联络亲友

5、影响家庭关系的主要社会因素。

答:(一)影响家庭关系的内部因素:1、家庭人数的多少。 2、家庭中的代

际层次。 3、家庭中夫妇对数。 4、家庭成员间生理和社会特征的差异

5家庭成员的区位距离 6、家庭认同意识

(二)影响家庭关系的外部因素:1、社会生产方式 2、社会文化和社会法律制度 3、宗教

6、我国封建社会家庭伦理的主要内容。

答:1、传统家庭道德主要内容:父慈子孝,父为子纲(父子之伦)兄友弟悌,长幼尊卑(长幼之伦)夫义妻顺,夫为妻纲(夫妻之伦)

2、“三从“:未嫁從父」、「既嫁從夫」、「父死從子 ;

“四德”: 妇德(德行)妇言(言辭)妇容(容貌)妇功(技艺)

“七出”: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

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

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

或者:中国古代婚姻法的特点就是封建包办强迫的婚姻剥削阶级的一夫多妻制、男尊女卑和夫权统治、家长专制漠视子女利益,以“出妻”为主要方式的男子专权离婚妇言,妇容妇功,七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封建社会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中有“两纲”都是家庭关系,君臣关系也可由父子关系来类比。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五种人伦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也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7、女权关于家庭暴力的观点。

答:

8、简述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

答:(1)婚姻自由(2)一夫一妻(3)男女平等(4)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5)实行计划生育(6)婚姻双方和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a.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 b.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9、试述我国当代家庭结构演变的趋势及其原因。

答:(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 1、传统的大家庭 2、20世纪以来家庭的小型化趋势 3、家庭规模小型化的社会原因

(二)家庭结构的核心家庭化:1、核心家庭的概念 2、核心家庭与工业化 3、核心家庭是现代家庭的主流模式。

(三)家庭模式和生活选择的多元化:当今社会,个人在生活的选择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家庭结构和形态更是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还有单身家庭、单亲家庭、非婚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等等。

10、试述家庭的主要功能及其变迁。

答:主要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教育和社会化功能情感交流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

变迁:(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1、传统的大家庭2、20世纪以来家庭的小型化趋势3、家庭规模小型化的社会原因

?(二)家庭结构的核心家庭划1、核心家庭的概念2、核心家庭与工业化3、核心家庭是现代家庭的主流模式。

?(三)家庭模式和生活选择的多元化:当今社会,个人在生活的选择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家庭结构和形态更是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还有单身家庭、单亲家庭、非婚同居家庭、同性恋

或者变迁:1、封建社会的家庭功能

封建中国的家庭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家庭功能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教育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

2、近代家庭功能的重组:在近代中国家庭的演变过程中,传统的家庭功

能,有些得以保持,如生育子女,特别是生育男孩仍是家庭的重要功能。同时,也有一些家庭功能逐渐弱化,如经济功能、养老功能、教育功能等。

3、当代社会家庭功能的变化:生育功能逐步弱化生产功能从丧失到恢

复消费功能提升和多元化赡养功能弱化教育功能分化政治和宗教功能不断削弱情感满足功能日益突出

?

11、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哪些传统功能出现“外移”(指为外部机构所替代),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威望、权利、地位正从以家庭为中心转向以个人为中心

2、家庭的经济功能已经广泛地进入工厂、商店和银行;

3、教师代替家长对孩子实行基本的教育;

4、社会保险、国家医疗保险、医疗补助、失业补贴和其他各种社会立法,取代了家庭中传统的保护功能;

5、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也已部分转给社会;

6、公共娱乐场所增加,娱乐内容丰富,家庭不再是休闲的唯一场所;

7、专职的教父、教士或牧师承担起满足宗教需要的功能;

8、性观念的变化,使婚姻以外的性关系增加;

9、家庭的生育功能越来越萎缩。

主要原因:第一,正是由于家庭与社会相分离、家庭与工作相分离,所以

家庭成为更加私人化、更加隐蔽的生活领域,家庭成员在情感上相互支持

的作用更为重要,在心理上的依赖程度更高。

第二,现代社会建立在日益增多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基础之上,家庭帮助个人社会化的任务已经变得更重,家庭在规范、价值观念、文化习俗

的传承中更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个人只有在家庭中完成最初的社会化,

才有可能在社会体系中发挥作用,适应复杂的现代社会生活。

12、国际上主要的择偶理论(最少三种),并做简要评述。

答:当代西方关于择偶行为的解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个人主义的解释,即从个人的角度解释择偶行为;一类则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择偶行为做出解释。

⑴择偶的个人主义解释

生物学的解释认为,人们之所以择偶乃是受到人的生理本能的驱使,因此人们

的择偶行为是一种由遗传形成的先天性行为。心理学的解释则主要有弗洛伊德

的精神分析理论、同质性理论、需要互补理论等。

弗洛伊德认为,作为儿童时期恋母情节或者恋父情节的延续,人们长大之后总

是倾向于寻找一种与自己异性父母累世的人结婚,不如说作为儿子,等他长大

了之后就会选择具有自己母亲气质的女子作为她的配偶;反之,作为女儿则会

寻找具有类似于自己父亲气质的男人作为自己

需要互补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选择哪些能满足其内在心理需要的人为其配偶。有人更进一步提出,所谓的互补更多地表现在性格、气质和生理特征方面,这

些方面具有互补性特征的男女往往更能相互吸引。

同质性理论认为,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征的人相互更具有吸引力,这些相似性

特点可能是生理的、社会的、人格心理的。其中价值观的相似对择偶的影响更

为重要:共同的价值观使人们在空间上和心理上更容易接近,当人们具有相似

的价值观时,更倾向于相互吸引;在择偶过程中双方价值观相似不仅可以证实

自身,而且可以促进感情的满足,加强彼此的沟通。而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往

往具有共同和相似的社会化背景。这样,传统择偶规则门当户对的合理性就可

以得到解释:具有类似社会背景的人习得了相同的价值观,而具有相似价值观

的人的互动是有益的,双方具有共同语言,易于导致有效沟通和最小限度的紧张。事实上,今天的婚姻往往局限于门当户对的男女之间。

(2)择偶的社会文化解释

角色理论认为人倾向于按照社会、亚文化和家庭的规定来对角色提出期待。这里的角色就是指适合于某种既定地位——丈夫、妻子、男性、女性等一套社会期望。

用交换理论来解释择偶行为,倾向于把择偶看出是一种交易行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所谓经济理性不仅存在于市场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当中,而且也存在于包括友谊、爱情和婚姻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社会互动行为之中。择偶本身也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如有的男性用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区换取女性的美貌或者换取女性的服从,有的女性则通过上嫁来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等等。这种交换如果能得到双方的认可并一直维持下去,往往也可以维持稳定而和谐的婚姻生活。

序列理论认为,虽然某些单一因素在婚姻过程中被强调的很多,但婚姻活动实际上是按照一系列可变的标准、阶段或模式为导向的,择偶过程是依据互动的系列因素。可以瑰玮序列理论的主要有三种:艾伦.克尔科霍夫和基思.戴维斯提出的“过虑”理论,查尔斯.博尔顿提出的发展理论和伯那德.默斯登提出的“刺激——价值——角色”理论。

13、“门当户对”的现代意义。

14、简述古代婚姻家庭法的特点

答:(1)婚姻家庭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相混杂,共存于统一的法典之中。

(2)法律规范的功能作用呈单一状态,普遍用刑法方法作为处理婚姻家庭方面的违法行为的主要手段,婚姻家庭法的刑法色彩浓厚。

(3)婚姻家庭法对其他社会规范的依赖性较大;宗教、道德、习惯等社会规范的作用十分突出。

15、家庭功能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答:一、亲子教育缺失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技能社会化发展不健全

1.生活自理能力及学习能力减弱

2.人际交往存在障碍

二、亲子教育缺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价值体系社会化发生扭曲

三、亲子教育缺失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规范社会化的形成

1.传统美德失范、道德行为不良

2.漠视社会行为规范、法律法规很多留守儿童不仅学业成绩不好, 而且打架、斗欧等越轨甚至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四、亲子教育缺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角色社会化的某些偏差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社会学理论试题集

华农大社会学专业07级 西方社会学史复习参考之四 拓展部分(作为以后深入和继续学习参考) 4 简述科层制的特点,正负功能及未来发展趋势 6 简述韦伯关于“感召性权威合法化”的论述? 7 米德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观点。 8 默顿怎样批评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1试论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争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歧实质。 2 试论帕森斯“结构功能模式”同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结构论”的联系与区别。 5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8 异化劳动 9 普遍化的他人 6 米德怎样论述社会组织的心理基础。 7 简述布迪厄关于惯习“habitus”的基本观点。 8 简述城邦社会学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局限性。 4 试论哈贝马斯对西方社会学理性观的批判与重建。 5 有序的社会秩序是通过哪些环节建构的?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见解。 6 试论世纪初期社会思潮的历史地位。 8 反功能 9 合法性 12 主观主义 13 异化 16 社会几何学 18 姿势对话 21 实践的模糊逻辑 22 时空抽离化 3 什么是社会行动?它大约可分几类? 6 布劳怎样分析社会交换论中的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 7 莫顿的中程理论分析原则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原则区别 9 布劳怎样从微观的社会交换研究上升到宏观的社会结构研究? 10 简述利奥塔关于“重写现代性”的基本观点。 4 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详述帕森斯的A-G-I-L的模式理论。 6 试论帕森斯关于文化因素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3 实体性社会结构 4 社会稳定 5 社会运行 6 宗教冲突 7 话语方式 8 次级结构 9 普遍语用学 10 社会建构论 11 秩序 8 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 9 简述吉登斯关于“时空抽离化”的论述。 2 依据人的社会化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当前青少年社会化障碍问题的认识。 3 举例论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4 联系当代社会专业化的趋势,论述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5 模式变量 6 实践的逻辑 4 教育制度的显功能 7 莫顿如何批判宏关结构功能主义的? 4 为什么说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实现了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 7 话语实践(福柯) 8 叙事知识(利奥诺) 10 本体性关怀(吉登斯)15 制度化(帕森斯) 16 旋转的中轴(贝尔) 8 怎样理解利奥塔对“元话语”的批判? 9 怎样来理解吉登斯的“方法论置括号”? 4 比较分析帕森斯的AGIL社会系统模式与丹尼尔.贝尔中轴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5 怎样借鉴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解释观念更新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意义? 6 概念行图示(贝尔) 7 认识的子集(利奥塔) 8 双重解读(布迪厄) 9 压抑文明(马尔库塞) 10 解放的认识兴趣(哈贝马斯) 1 当代社会学主要丛哪些角度去研究社会化问题? 2 社会互动的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60分没问题)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体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体育社会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一、填空题 1、社会学是指 2、体育社会学 3是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4现代调查研究方法的特点是 5标志着体育社会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 6体育社会学研究必须以为指导。 7是体育社会学循环往复的研究过程,它的背后就有一个的逻辑过程。 8体育社会学研究包括五个基本步骤。 9社会学研究在形成解释时可区分为 10测量的效度指;测量的信度是指 11随机抽样分为 12、社区体育是指 13、宗教是 14、宗教的基本命题是 15、宗教的要素是 16、社会体育参与的制约因素有 17是20世纪妇女获得体育权利最重要的行动纲领。 18女性第一次在世界性的运动会上崭露了体育才能。 19、现代化是指 20、现代社会的特征是 二、单选题 1、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是( A横断学科B综合学科C边缘学科D自然学科 2、体育社会学的首创性著作是 A《体育社会学》B《体育运动与文化》C《目标——建立一门体育运动社会学》 D《娱乐社会学》 3、对体育社会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是( A结构功能主义B冲突理论C符号交换理论D技术统治论 4、可以改变体育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的是( A社会制度的变迁B社会的科技变迁C社会的文化变迁D经济变迁 5、我国采用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是( A三元等级判定标准B三元定性判定标准C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D单一定性判定标准6、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向职业运动员开放是( A1984年奥运会B1988年奥运会C1992年奥运会D1996年奥运会

7、依赖于社会舆论和心理控制所进行的控制是( A硬控制B软控制C外界控制D内在控制 8、单位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协调属于( A结构性协调B功能性协调C结构——功能之间的协调D层次协调 9、促使体育运动中的一切变化实现的是( A社会流动B社会控制C社会分层D社会变迁 10、从根本上决定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社会的政治制度B社会文化C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D社会的经济制度11、按体育群体的形成和社会关系,体育群体可划分为(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B学习群体和竞技体育群体 C基础群体和功能群体D专业群体和业余群体 12、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体育属于( A现代体育文化形态B前体育文化形态 C准体育文化形态D亚体育文化形态 13、体育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 A运动处方科学B高科技的训练手段 C先进的体育理论D管理的科学化 14、科学技术首先作用于体育的( A制度层次B价值观念 C器物层次D理论方法 15、冬泳协会是属于( A竞技体育类社团B社会体育类社团 C体育娱乐享受类社团D体育经济类社团 三、判断题 1、体育群体具有一定结构,可临时组成。( 2、学校的体育代表队属于功能群体。( 3、体育社团具有盈利的性质。( 4、体育社团具有完成某些政府职能的功能。( 5、文化的发展是一种曲线的运动。( 6、体育是一项科学研究工程。(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作者: ————————————————————————————————日期: ?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1.明确指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学者是?(韦伯) 2.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哪个国家?(法国) 3.社会学研究功能中的解释性功能所要回答的问题是?(社会“为什么”) 4.我国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时间是?(1982年)5.不同群体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称为?(冲突) 6.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称为?(正向社会化) 7.在美国社会学发展史上,对世界社会学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首推?(芝加哥学派) 8.随着人类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关系是什么关 系?(地缘关系) 9.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后,始终是以社会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经验知识作为学科发展基础的,这是社会学的?(实证性特征) 10.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被称为?(文化交流) 11.各种文化集丛不是散漫的、孤立的,它们在功能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而构成一个特殊的文化整体,这个文化整体就是?(文化模式) 12.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前提是?(合作) 13.职业学校教育属于?(基本社会化) 14.最早提出“角色”概念的美国心理学家是?(G·H·米德) 15.把榜样的行为当作教训是?(反模仿) 16.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 17.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是?(0—20人) 18.组织和初级群体相区别的最显著的特征是?(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19.被视为克服“市场失灵”最有效机制的社会组织是什么?(政府) 20.进化论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伦斯基) 21.拒绝社会提供的目标,但仍然以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行事,这种偏差行为是? (形式主义) 22.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社会学家有不同的回答。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什么?(社会事实) 23.“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专业与技术人员) 24.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持这种观点的社会学者是? (斯宾塞) 25.第三部门组织与私人组织的最根本的区别?(非营利性)

社会学复习题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复习思考题: 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作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 2、如何理解作为社会运行条件的社会转型效应和迟发展效应? 3、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含义和分类? 4、如何把握社会运行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5、研究社会运行条件和机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社会与社会运行复习思考题 1、简析“社会”概念。 2、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 3、什么是社会运行? 4、怎样对于社会运行的状态作出评价? 5、试析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 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运行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文化? 2、文化可以区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 3、试比较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4、什么是文化震惊和文化边际? 5、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概念在社会学史上前后有哪些发展? 2、社会化主要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和社会主体各有哪些?各自的作用及特点是什么? 4、关于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主要有哪些理论?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请简述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的内涵、过程和社会功能。 第六章社会角色复习思考题 1、简述什么是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2、试述社会角色的类型。 3、试分析社会角色的扮演。 4、怎样运用角色距离理论? 5、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问题? 第七章社会互动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2、简述社会互动的涵义。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西方社会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西方社会学期末复习题2018春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期末考试只允许考生携带一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手写,不允许复印和打印)入场。除此之外,不允许携带其它任何资料(包括纸质和电子资料等)。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2分) 2.多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 3.名词解释题(4道题,每题5分) 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 5.论述题(1道题,20分) 第一章导论 单选题: 1.自1838年(D )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孔德 第二章孔德的社会实证论 单选题: 1.孔德将(B )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B.秩序与进步C.效率与公平D.个人与社会 多选题: 1.孔德强调了社会学研究的( A D)原则。 A.客观性B.自主性C.能动性D.相对性 2.孔德认为人类知识先后经历了(BCD)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A.原始阶段B.神学阶段C.形而上学阶段D.实证阶段 名词解释: 1.社会秩序(孔德) 2.实证阶段(孔德) 第三章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单选题: 1.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A.社会主义B.自然主义C.主观主义D.唯物主义 2.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 )→工业社会。A.游牧社会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军事社会 多选题: 1.斯宾塞站在(AB )立场阐述了他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A.自然主义B.个人主义C.集体主义D.人文主义 2. 斯宾塞认为,社会有机体包含着同生物有机体一样的系统,包括:()等系统。 A. 循环系统 B.骨骼系统 C.神经系统 D.营养系统 第四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论 单选题: 1.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 A.社会现象B.社会规律C.社会组织D.社会事实 多选题: 1.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的主要特点是:(ABD ) A.不可还原性B.对个人的制约作用C.主体能动性D.社会普遍性 2.迪尔凯姆指出,解释社会事实基本原则是(AD)。 A.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 B.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C.坚持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方法 D.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源与功能混同起来 3.迪尔凯姆指出,到现在为止,社会经历了两种最基本的团结形式:(CD)。 A.个体团结B.群体团结C.机械团结D.有机团结 4.迪尔凯姆论述了以下几种自杀类型(ABD )。 A.利己性自杀B.利他性自杀C.恐惧性自杀D.失性自杀 名词解释: 1.有机团结(迪尔凯姆) 2.社会比率(迪尔凯姆)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简述题 1.中国传统文化具备哪些主要的特点 答: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如下特点: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3、以家庭为本位的宗族集体主义文化4、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2.举例说明如何表现社会角色 答:社会角色的表现:人们在确定了所要担当的角色,直接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这个角色表现出来。(1)布景与道具(2)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3)台前、台后的表现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配合。 3.举例说明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答: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角色扮演不仅表现在上述静态上的几个方面,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 4.家庭有哪些功能 答:农村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其功能是多方面的:(1)经济功能,包括组织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功能(2)人口再生产功能(3)婚姻生活功能(4)感情交流功能(5)抚养与赡养的功能。 5.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 答:“非政府组织”,又常直接被称之为NGO或“第三部门”,有时候也用NPO,在管理上我国称之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在我国比较典型的有希望工程、残疾人基金会、各类帮困基金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等。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治性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6.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 答:家长制管理方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第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第三,任人唯亲,因人设位。第四,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第五,终身制。 7.什么是城市社区它有哪些特点 答:所谓城市社区是指大量异质居民民住、规模大且人口密度高、以非农职业为主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城市社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居民从事职业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比较发展,各种设施齐全;第二、人口素质较高,具有高流动性和异质性;第三、社会关系以业缘关系为主,出现匿名性、非个性化、宽容等特点;第四、社会组织机构齐全,类型结构复杂化,组织功能专业化,组织体制科层化。第五、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多元性倾向。 8.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社会学原理课程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A

《社会学原理》复习纲要A 一、单项选择题 1.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孙文 2.一个人接受角色规范的要求、愿意履行角色规范的状况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认同 D.角色失败 3. 在违法的行为发生后,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惩罚的手段来予以制裁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A.消极的控制 B.内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的控制 4. 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称为()。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5.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区别是()。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6. 子女成婚后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7. 有人将社会学喻之为“社会医学”,把社会学家称为“社会医生”,这说明了社会学具有的()功能。 A.社会管理 B.社会教育 C.社会批评 D.社会控制 8. 认为越轨行为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生活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这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9. 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10. 学校教育属于()。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基本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11. 文化的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 A.功能整合 B.结构整合 C.符号整合 D.关系整合 第 1 页共4 页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网络版部分) 专业:行政管理本 科目:【社会学概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题干】简述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答案】 (1)社会变革的需要;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考点】社会学的创立 37.【题干】简述中国人口问题 【答案】 1.人口素质问题。 2.人口流动迅猛。

3.人口分布失衡。 4.人口老龄化加速。 5.人口性别失衡。 【考点】社会的基本要素 38.【题干】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答案】 (1)结构功能主义分析: 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的功能——社会化、情感支持和相互陪伴、性规则及经济合作等对整个社会的福祉及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2)社会冲突论: 同结构——功能论一样,社会冲突论将家庭看作是我们生活的中心。然而,冲突论强调,家庭中两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家庭成员比另一些人从家庭中的获益要多。他们指出,家庭的历史,同样也是女性被男性统治的历史。这一视角指出了家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而不是血缘关系如何有益于社会。冲突论者批判了父系继嗣制、男权制。 【考点】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39.【题干】简述社区的功能

【答案】 (1)经济生活功能:社区具有一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体系,通过生产或进口,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这是社区的首要功能; (2)社会化功能: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 (3)社会控制功能:任何社区都会对其社区成员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施以某种形式的制裁,以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区的社会秩序。 (4)社会参与功能:社区可以向社区成员提供生活和交往的场所、设施和途径,帮助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 (5)社会保障功能:社区可以提供一套社会保障体系,以帮助社区中遇到问题、需要求助的社区成员,如社会救济。 【考点】社区的概念和功能 40.【题干】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 【答案】 (1)普遍性。 (2)规范性。 (3)多重性。

《社会学》复习试题及答案.doc

函授《社会学》复习试题 第一套 1. 单选题:>、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D)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徳 D、马斯洛 2. 单选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3. 单选题:>、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C) A、泰罗 B、法约尔 C、麦格雷戈 D、梅奥 4. 单选题:>、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一个社会学家(C) A、迪尔凯姆 B、帕森斯 C、韦伯 D、吴文藻 5. 单选题:>、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B)”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6. 单选题:>、社会保险是(B)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障的-?项内容 C、社会福利 D、人身、人寿保险 7. 单选题:>、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B) A、弗克兰

C、奈斯比特 D、达伦道夫 8. 单选题:>、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C)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9. 单选题:>、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接踵 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10. 单选题:>、由父母及未婚女子组成的家庭是(B)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11. 单选题:>、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A)提出的。 A、芝加哥学派 B、纽约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 12. 单选题:>、“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B)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13. 单选题:>、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A、复式角色 B、角色从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14. 单选题:>、“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竹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享乐主义 B、权力主义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 C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 B.《实证主义问答》 C.《实证哲学教程》 D.《实证主义手册》 2.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 )。 A.社会整合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3.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其潜功能体现在( A )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D.文凭功能 4.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A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5.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 A.再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反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D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伙伴群体 7.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8.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C )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9.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B ) A.正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10.( D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 11.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 B )。 A.主干家庭 B.空巢家庭 C.核心家庭 D.断代家庭 12.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C )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3.( 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14. 家庭成员、邻里、朋友属于( 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 1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D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6.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C ),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 A.5% B.6% C.7% D.8% 17.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18.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 )。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E)

社会学考试题答案

社会学月考试题答案(2016-11) 一、名词解释 1. 泰勒关于“文化”的定义: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 2. 社会团体:是一群拥有类似规范、价值观及期望,并且彼此有规律地互动的一些人。 3. 自我:自我是个体所拥有的有关自己的整体信息。 4. 角色冲突:当同一个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位置,而这些角色的预期互不相容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 5. 帕森斯“模式变量”:一种类型学的工具。任何行动者在其他行动者进行互动时,必然要面对五种类型的选择,即:普遍性与特殊性;扩散性与专一性,情感性与中立性,先赋性与自获性,私利性与公益性。 6. 扩散:代表一个文化项目从一个群体传播到另一个群体,或从一个社会传播到另一个社会的过程。 二、填空题 1. 家庭、邻里、伙伴群体都属于(初级)群体 2. 以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为标准,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 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概念化以获得对社会整体的了解,这一理论视角是(互动论),代表人物有(库利)和(米德) 4. 根据戈夫曼的拟剧论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是(印象管理) 5. 行为者之间为共同目标展开的较量、争夺的互动形式是(竞争) 6. 初级群体规模一般在(0~20)人 三、判断题(只给出正确说法) 1. 相距365厘米以上距离属于公众距离 2. “水不是文化,自来水才是文化”体现的是文化的创造性 3. 要把社会问题的防治放在全球环境下考察这体现了全球性思想 4. “吃饭不是文化,吃什么怎么吃才是文化”体现的是文化的习得性

5. 初级群体的规模一般在0~20人 6. 伦斯基的社会结构理论被成为文化演进论 7. 上代人对下代人到底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是正向社会化 8. 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分类标准是成员的心理归属 四、简答题 1. 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 第二,培养角色意识 第三,时间角色规范和表现角色行为 2. 什么是社会? 社会学中,社会是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应包含有如下含义:社会是人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是社会关系的体系。 3. 继续社会化的意义。 (1)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 (2)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面临只是增长与更新的需求。 (3)积累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经验。 (4)基于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 4. 中西方新时期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 (1)进入了全球化的新时代(2)文化交流主体从西方转向我国(3)文化交流媒介从商贸、书信往来、图书电影译介到卫星电视、互联网(4)文化交流的内容从政治扩展到经济、文化、日常生活。(5)文化交流的范围与社会参与程度大大扩展。(6)仍以吸收“西方文化”为主要表现(7)呈现中国文化逆差现象5. 科层制理想型的主要特征。 (1)劳动分工(2)权威等级(3)成文法规(4)非人性化(5)因才任用

社会学概论复习总结题.doc

《社会学概论》复习题 [单选题] 1?孙本文概括的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种种观点,()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A.总和说 B.综合说 C.普遍说 D.平等说 [答案]:B 2.就不同民族文化而言,文化可以区分为()o A.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B.主文化与亚文化 C.主文化与反文化 D.评比新文化与非评比新文化 [答案]:D 3?从年龄构成看,在人口总体屮,60以上人口占到10%及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到()及以上。 A.6% B.7% C.8% D.9% [答案]:B 4.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木我、自我和()o A.主我 B.镜中我 C.超我 D.客我 [答案]:C 5?按照群体成员的身份归属以及心理认同,可以将群体区分为()o A.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B.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C.内群体与外群体 D.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答案]:C 6?常常被应用与对小群体及行为研究的是()o A.参与观察法 B.实验法

C.田野调查法 D.历史比较法 [答案]:A 7?—名学生,按照角色要求应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但可能又因为不想让别的同学难堪而不积极表现,这种现象屈于O o A.角色冲突 B.角色距离 C.角色不清 D.角色屮断 [答案]:A &社区研究可溯源至德国社会学家(),他第一次对社区做了较为系统的描述。 A.滕尼斯 B.帕克 C.伯吉斯 D.沃思 [答案]:A 9?精英循环理论是社会学家()创立的。 A.韦伯 B.马克思 C.帕累托 D.帕森斯 [答案]:C 10.以下不属于科层制的管理方式特征的是()。 A.明确的分工 B.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C.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 D.量才用人 [答案]:B 11?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个人生物基础和外界社会环境。下列不属于个人生物基础的是()。 A.语言能力 B.思维能力 C.较长的依赖牛活期 D.大众传播媒介 [答案]:D 12?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社会互动可分为()。 A?二人互动、三人互动和多人互动

社会学原理复习完整

社会学原理(2018上)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简述题(每小题6分,30分) 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社会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含义: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等基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是社会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社会运行论) 首次提出:1838年,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社会学之父”) 糅合(社会哲学)——独立(研究社会现象) 哲学思辨——实证研究(实证知识) 一般社会哲学——专门具体科学 2.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1)提出和界定问题 (2)回顾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3)进行研究设计:研究路径、方法与具体计划 (4)收集数据、资料 (5)整理和分析资料 (6)阐明研究发现:新发现及其解释 (7)得出研究结论:概括性、完备性与有效性 (8)发表研究成果 3.社会互动概念的基本内涵 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在特定情境与背景下通过信息传递而

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 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4.社会网络概念的基本内涵 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乃至国家)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是社会关系的交织 在社会网络中人们共享某些社会资源或观念,但关系一般不如有组织群体那么严格、规范社会网络具有多重性与交迭性 5.社会分化概念的基本内涵 特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角色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角色的过程;是社会差别的历史动因 6.社会保障概念的基本内涵 含义:就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的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 有的国家在上述基础上,另外提供一些面向全民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物质资助 意义:有助于平等、公正、稳定、社会发展 7.社会角色概念的基本内涵 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特定身份人士的行为期望,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8.科层制概念的基本内涵 (1)指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遵章办事的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 (2)是韦伯提出的一种理想类型的组织结构模式,也是现代社会组织的典型设计方式 (3)主要特征: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权等级、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公私关系分离;为事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社会学考试题目和参考答案复习过程

社会学考试题目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的社会化P75 答案:从狭义的角度看,一般来说,“社会化”是指个体如何从一个“生 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主要以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从 广义的角度看,社会化不仅是一个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 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 程。 2、社会互动P113/125 答案:社会互动是指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具体来说, 社会互动是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 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3、社会分层P234 答案: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 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4、家庭P153 答案:家庭是建立在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以直接面对面的互 动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初级群体,是人类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单位。家庭 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细胞。 5、社会角色P98/99 答案: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 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 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6、镜中我P87 答案:“镜中之我”包含表现、辨认、主观解释三种过程。首先,想象 自己是如何出现在别人面前;其次,辨认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出现;最 后,为自我形象解释这些判断。 7、初级群体P137/145 答案:初级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与社会 活动的基础群体。如家庭、邻居、游戏伙伴群等,都属于初级群体。8、参照群体P138 答案: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 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简称参照群体。 9、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P100 答案: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个人与生惧来或在成长过程中自然 获得的角色,它通常建立在遗传、血缘等先天的或生物的基础之上,如 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和女儿、儿子、妻子、父亲等角色;还有一 些角色是由社会规定的,如封建社会中通过世袭制继承所形成的皇帝、 公爵等角色,也属先赋角色之类。 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 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体现了个人的自主选择性。在现代社会中, 个体一生中扮演的多数角色都是自致角色,包括个人职业的选择、婚姻 家庭的缔结、事业的成就等方面的角色,这些都是个人凭借自己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