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

〔摘要〕姓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本文从形式、起源、功能等方面对中英(讲英语国家) 姓名文化进行比较,总结了中西方姓名几方面的特点,反映出两国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的差异。

〔关键词〕中英文;姓名;文化差异;讲英语国家;

姓名是一种符号,它是社会上人们藉以相互区别的标志。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就会获得一个姓名,从此,姓名就会与我们生死相伴,荣辱与共,有的人用姓名表达愿望,有的人赋予它某种精神,有的人用姓名象征某种事物。因此,姓名必然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古今中外,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宗教、语言、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英姓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显著差异,对两国姓名文化加以比较,饶有趣味,使人深思。

一、中、英姓名在形式上的差异

中国姓名,姓在前,名在后;英语国家姓名,名在前,姓在后。比如,中国人的姓名:王健(姓+ 名) ;英国人的姓名:LindaJones (名+ 姓,林达·琼斯) 。其实,这种差异有它本质原因;在中国,姓氏的起源先于名字的产生;而在英国名字的产生则先于姓。

二、中国的姓与英语国家的姓在词义、起源、来源等方面的比较

(一) 姓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

许慎《说文解字》载:姓“, 人所生也。??从女,从生。”〔1〕由此可见“, 姓”的起源跟女子生育有关,同一母亲所生的后代有相同的姓。据说,在中国从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那时,姓是一个部族的族号或标记,代表的是母氏血统,它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比如,尧、舜、禹等。从上古时代,部族或人都以姓为标志符号,此时没有名字。

姓在英语中的意义,英语中的“姓”为“surname”即“名字之上的(名字) ”。在法语、德语、罗马语、拉丁语等西方语言中,姓均表示“家的名字”,从这些词义我们可以看出,“姓”或者从它与家族的关系出发来定义;或者描述它同名字的关系,并不强调家族血缘关系。英语国家的姓(surname ) 属于后者,即名字之上的名字。〔2〕

(二)“姓”在中英两国起源的差异

在中国“, 姓”起源于上古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那时用来“明世系,别婚姻”。〔1〕可见,从中国的母系氏族社会起“, 姓”一直是一个血缘关系的标志。在英国,姓的起源要比中国晚得多。古时候,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撒克逊人只有名字,没有姓,

他们名字很简单,多数用一个普通名字组成。比如:Frith (和平) 、Snelgar (勇士) 等。古时候,英国人取名遵循一条重要原则:不许重名,至少在本地区如此,这种只有名没有姓的习俗一直延续到10 世纪,1066 年诺曼人入侵英国,同时把法国的姓氏制度带到了英国,最初“姓”用于那些封建贵族,在其后的500 年间,“英国人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姓氏体系。”〔3〕

(三) 中英两国“姓”的来源比较中国的姓主要以汉族的姓氏为基础。据分析,来源大约有以下几种:

(1) 以母亲的姓,或祖先的图腾为姓。这是最古老的姓。如:姜、姚、姬、云、龙、牛、马、羊等;

(2) 以祖先的称号为姓,如:轩辕、高阳等;

(3) 以祖先族号、溢号、字或名为姓,如:唐、文、

武、游(郑国公子偃,字子游, 其后人便姓游) ;

(4) 以居住地为姓,如东门、东郭、西门、南宫等;

(5) 以封国、采邑为姓,如:齐、鲁、秦、晋等;

(6) 以爵位为姓,如:王、公、候等;

(7) 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帅、尉等;

(8) 以职业为姓,如:陶、卜、巫、商、乐等;

(9) 以皇帝赐姓为姓,如:唐朝皇帝给功臣赐予“李”姓,其后代就沿用“李”姓;

(10) 以少数民族姓氏译音为姓,如:呼延、宇文、白、包等。

英语国家的“姓”原来是有含义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失去了原来的意思,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姓氏符号,研究表明,英语姓的主要来源如下:

(1 ) 以职业为姓, 如Carpenter ( 卡彭特) 、Thatcher (撒切尔) 、Tailor (泰勒) 、Sm ith (史密斯) 、Cooper (库伯) 、Barber (巴伯) Clerk (克拉克) 、Cook(库克) 等姓氏均源于原来的职业,如木匠、盖屋顶的人、裁缝、铁匠、制桶匠、理发师、办事员、厨师等。

(2) 以居住地附近的地形、地貌为姓, 比如:

Moor (穆尔) 、Hill (希尔) 、Lake ( 莱克) 、Wood ( 伍德) 、Brook (布鲁克) 、Bush (布什) 等英语姓氏分别为荒野、小山、湖泊、树林、小溪、丛林等。

(3) 以居住地所在的地名为姓, 如York (约克) 、Kent (肯特) 、London (伦敦) 等均为英国地名,后变为姓。如Jack ·London (杰克·伦敦) 。

(4) 以个人的身体和个性特征为姓, 比如:Small (斯莫尔) 、Long (朗) 、Wise (怀斯) 、Short (尚特) 等,其含义分别为“小人”、“大个子”、“聪明”、“矮个子”。

(5) 英语的某些“姓”由“名+ 字”(firstname+son) 组成,表示一种父子关系,比如,John son (约翰逊) 、Wilson (威尔逊) 、Jackson (杰克逊) 等,分别为SonofJohn (约翰之子)、SonofWill (威尔之子) 、SonofJack (杰克之子) 。表示“儿子”的词尾,还有英语中的“ -in g”,所以下列带ing 后缀的英语姓氏Willing (威林) 、Wilding 怀尔丁) 、Gold ing (戈丁) 便分别是Will 或William (威尔或威廉) 、Wild 或Wilde (怀尔德) 、Godwi n(戈德温) 的后代,不过后边的姓氏在拼写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种表示宗族和血缘关系的英语姓氏还有另外一些形式。如一些带有Mac (Mc) ,O 和Fitz 等前缀的姓氏,带有Mac 或Mc 前缀的英国姓氏说明该姓氏的人是苏格兰人的后代,比如,Ma cArthur (麦克阿瑟) 、MacLeod (麦克劳德) 、McNamara (麦克纳马拉) 、MacDonald (麦克唐纳) 、带有O 前缀的姓氏说明此人为爱尔兰人的后裔。如,O‘Ne il (奥尼尔) 、O‘Br ien (奥布赖恩) ,而Fitz (菲茨) 它表明该姓的人为诺曼人的后代。如Fitzgerald ( 菲茨杰拉德) 、Fitzwilliam (菲茨威廉) 、Fitzhugh (菲茨休) 等。

(6) 英语中也有由两个词组成的姓氏。比如Loyd-Jones (劳埃德—琼斯) 、Bartle-Smith (巴斯尔—史密斯) 等,这种两个词加连词符号形成的复姓是由父母二人的姓合在一起形成的,这反映了英国历史上贵族财产的一种继承方式。英国的法律规定男性子孙为继承人,如果没有男性继承人,女性也可继承财产,但需要把男女两家的姓连在一起,这就是英语复姓产生的历史渊源。

(7) 由于人口迁徙而产生的姓。移居英格兰的外地人常被称之为Scot (苏格兰人) 或Wall ace(威尔士人) , 英文Wallace (华莱氏) 、Scott (斯科特) 便成了新移民的姓,还有一些新移民,以Newcome (新来的人) 、Travelers (旋行者) 等为姓。

(8) 有些人为了表示对伟人的崇拜或标新立异而改姓。如,许多黑人都崇敬黑人的解放者林肯总统,为纪念他,喜欢以Lincon (林肯) 为自己的姓,有人为了与众不同把You guess (你猜) 写成Yogess (尤格斯) 作为新姓,听起来很奇特。

(四) 中英两国的姓在形式等方面的差别

中国人的“姓”多以单音节为主,因此以单字为姓,但也有双音节,或多音节的,也有二字、三字、四字复姓,如:诸葛、步六孤、爱新觉罗等。

严扬帆编写的《新编千家姓》共收入单、复姓3107 个。另外,在中国子女一般随父姓(法律规定也可随母姓) ,家族世代相传,我们现在女性出嫁之后,仍使用原来的姓。

英语中的姓不管有几个音节(单音节或多音节) ,形式上一般只有一个词,从词性、词形上来说,英语中的姓有名词(如Hill) 、形容词(如Long) 等。英语国家,子女随父姓,女性出嫁后改随夫姓,比如,MaySmith (玛丽·史密斯) 嫁给JohnRobinson (约翰鲁宾逊) 后,要改成M aryRobinson (玛丽·鲁宾逊) 。现在一些女性政治家、艺人、作家很少用夫姓。

三、中英名字比较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宴不相见,故以口自名。”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名字是因为晚上看不见,而用来称呼自己的,这种“以口自名”的小名是在狭小的氏族范围内使用的,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演变之后,中国人在给孩子起名时有小名(乳名) ,又有大名(学名) ,当孩子入学,成人之后不再用小名而是称其正式名字(大名或学名)。

中国历史悠久,起名方式也历经演变。语言反映文化是众所周知的事,故名字带有时代的印迹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如:春秋时人们崇尚礼仪,许多人取名时多用“子”字,“子”字是当时对男子的尊称和美称。如:子路、子夏等。魏晋南北朝时,人们取名多用“之”字,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等。据史料表明:“之”字为天师道的标志。当时的士大夫崇信此道,竟相以其标志“之”命名。隋唐以来佛教兴盛,又出现了金刚、力士等名。如唐宦官高力士等。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人名字的几个特点:

(1) 名字结构固定,单字或双字名;

(2) 自由命名,数量无限;

(3) 名字有意义或寄托父母心愿、希望或纪念人事、或表达情操德行等;

(4) 名字的发音声韵搭配,并忌讳不好意义的谐声字;

(5) 特有的排行族谱辈份命名法;

(6) 男女名字性别界限比较清楚。如反映男子阳刚之气的名字:刚、毅、强;反映女子清秀俊美特点的名字如:秀、娟、雅、清、静等。

(7) 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如:建国、卫东、文革等。英语国家的人一般只有一个名字。也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名,大多数情况下只使用一个名字,即首名(firstname ) 或教名。首名又称教名是因为

在英语国家,孩子出生后一般要接受洗礼并命名,只有在办理公务或签署文件时才用中名( m iddlename) 或者第三个名字。在书写时按首名+ 中名+姓的次序排列。比如:LindaJaneSmi th (林达·J ·史密斯) ,为了方便,有时写成L.J.Smith 。英语国家的首名(教名) 一般由父母或牧师取,中名多用父母亲或亲朋好友的某个名字,表达了本人与父母亲的关系。像中国

人一样,英语国家的人们给孩子起名时很慎重,同时也受到它们文化习俗的影响,主要有以下特点:

(1) 来自其它语言的名字:英语吸收外来语的能力是很强的,这一点也可从名字上反映出。如: Sus2an (苏珊) 源于希伯莱语(犹太人) 表示优雅、亲切。Diana (戴安娜) 源于希腊语,意为“月亮女神”;An drew (安德鲁) 源于希腊语,意为勇敢直率;Charles(查尔斯) 源于德语,意为高尚。

(2) 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英语国家人们给女孩取名时常用象征美丽、优雅令人钟爱的词汇。如,Lily英语意思是“百合花”;He llen (海伦) 意为“迷人的”;男孩儿也常用“英雄”、“勇敢的”等词汇命名。(3) 直接用《圣经》故事中的人物命名,如:David(大卫) 、Adam (亚当) 、Paul (保罗) 、Marie (玛丽亚)

等。

(4) 用名人的名字命名:人们常用早期英国国王的名字给孩子取名,反映了人们崇拜英雄的社会心理。美国已故总统尼克松的母亲有五个儿子,除了一个以父亲的名命名外,其余四人都以早期英国国王的名字命名。如:哈达罗德、理查德·阿瑟和爱德华。

(5) 人们可以用父母亲友的名字为己名: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的全名是CharlesRobertDa rwin (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 。据说其父亲罗伯特·达尔文给他取名时为了让达尔文继承自己和哥哥(查理斯·达尔文) 的事业,就以查理斯·罗伯特·达尔文为儿子命名。再如,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儿子取了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名字, 为了便于区别, 罗斯福称其子为Fran klinRoosevelt ·Junior (小罗斯福) 。Junior (小)一词通常缩写为Jr. 。

(6) 名字要和谐悦耳,讨人喜欢,如:Mar y (玛丽) 、Liz (莉丝) 、Lisa (莉莎) 、Jimm y (吉米) 、Jim (吉姆) 等。

(7) 英语国家的教名(首名) 还有很多昵称(爱称) ,其中女性名字比较多,如教名Elizabet

h (伊丽莎白) 的昵称有:Bess (贝丝) 、Bessie (贝西) 、Beth (贝恩) 、Betsy (贝特茜)、Bett y (贝蒂) 、Elise (艾利丝) 等,这些昵称( Petname ) 也似中国人的乳名。(8) 英语国家的教名也有男https://www.360docs.net/doc/1018193836.html,女之分:中国人的女性用一些比较柔美娟秀的事物命名。如芳、娟、娴等。英语中的女性名字多以元音a.e. y 结尾,如Alice(艾丽丝) 、Dora (多拉) 、Helen (海伦) 、Mary (玛丽) 、Bett y (贝蒂) 等。男性名字多以辅音结尾,如:Richard-Will 、Tom、Peter 。但有时从语音和书写上也无法判断。

一般来说,英语国家名字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规范,签署文件、填写表格或自我介绍时一般使用全名(包括名和姓) 。在正式场合,或在陌生人之间,单独称名是不礼貌的,可以称姓; 在姓前

加上恰当称谓语,如先生、太太、小姐、教授、博士之类;在家人亲友之间,直接称名比较普遍,称名表示亲切友善;在一

些家庭中,孩子可以称父母亲的名;在大学中,学生可以称教师的名。这与中国有明显差别。

四、文化差异

姓名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它反映着一定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精神和宗教风俗, 是这一民族发展的重要文化缩影之一。通过中英两种姓名的比较,我们知道,中国姓名体系与英语国家的姓名体系具有相似之处,但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些差异在上文有详细描述,这里就不再重复。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深思之后,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启示:

第一,中国的姓氏体系远比英语的姓氏体系历史悠久,不仅形式比英语复杂,而且姓名在社会上或人们的心目中占极其重要地位。语言体现着本民族的思维特征,同时它也制约引导人们的思维观念。

中国的“姓”起源极早,且先于名,形式上排于名之上,说明中国人把姓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且姓是一个家族的标志。名是个体标志。换句话说,家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个体要低于此。

所以,数千年来,中国人宗族思想浓重,崇尚大家庭,传宗接代观念很强烈,由此就存在着一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如:出人头地为了光宗耀祖,生男孩儿为了持续本家族香火。而在英国,姓产生于名之后,而且形式上也排在名之后,在他们的观念中,姓是名的附属物,所以他们并没有赋予“姓”如此重要意义,所以西方人比较重视个人的价值,家族观念没有中国人强,除了父母子女之外,其他亲属关系并没有中国人看得那么重。

第二,名字可以反映出中国人与讲英语国家的人面对权威有不同表现。在中国从古至今,人们认为神灵、皇帝、圣贤、功臣的名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呼时为了表示崇敬也不直呼其名,时至今日,中国人也不喜爱照搬领袖、名人的名字。这说明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面的权威等级很强,而在讲英语国家,人们表示对神灵、英雄、圣贤之人或总统伟人尊敬的表现形式,就是用他们的名字给孩子取名,也许从这样的点滴之中可以折射出一些平等民主意识。

第三,姓名也是记录文化的工具,它反映一定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具有时代精神。英国不是经过大革命诞生的国家,而是由外国不断入侵而演变形成的,所以它不像中国、美国、法国等经过多年革命斗争而形成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希腊、罗马、法国、德国等都曾入侵及统治过英国,所以英国人的名字就有希腊语、罗马语、法语、德语等,所以这些名字也反映了英国的历史。

中国人的名字具有时代性,也闪烁着历史的弧光,如:清末改良人物的名字,有为、可强、觉民

等。又如文革时的卫东、学文、学武等。这些名字是说明历史最简洁鲜明的语言。〔参考文献〕

〔1〕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258.

〔2〕於奇. 英国姓名文化〔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3〕杜学增. 中英习俗文化比较〔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1.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2 汉英植物隐喻对比研究 3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 4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 5 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解读《雾都孤儿》中费金的善与恶 6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7 词汇和背景知识对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影响及应对策略 8 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方式及其风险回避 9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 10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 11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2 从商业性角度论电影名称的翻译 13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14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 15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 16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17 《魔戒》中的现实主义初探 18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 19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20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21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围城》的幽默翻译 22 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 23 旅游英语翻译的研究 24 从常见的中英文名字比较中英两国命名文化差异 25 试论爱伦?坡的作品在当时遭受非议的必然性 26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2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28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29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 30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31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32 中西节日的对比研究 33 A Study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Politenes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34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https://www.360docs.net/doc/1018193836.html,wrence《儿子与情人》 35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 36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37 论《双城记》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38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 39 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翻译 40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41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 42 苔丝悲剧原因探究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018193836.html,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作者:徐洁 来源:《新一代》2011年第03期 摘要:文化差异是造成翻译困难的重要原因,而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它所表 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成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词汇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来探讨英汉文化的差异以及如何采取灵活的翻译手法,尽可能减少文化亏损,全面传达词汇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词汇;文化差异;指称意义;语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85-02 翻译是译者对所认识的事物的再认识和再表达,这种再认识和再表达常常是从不同的角度,按照译语民族的习惯方式进行的,所以说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文化的差异必定造成翻译的困难。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就是两 种文化的不同。”(1989)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本文拟从词汇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来看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差异在翻译中的补偿。 一、英汉词汇层上的跨文化差异 (一)指称意义上的文化差异 词的指称意义即语言交际中所表达出来的词语的最基本的意义,也就是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思。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和人们在对客观事物做出反映和概括时,始终都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反映或概括就在不同的语言上表现出差异。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或不常见。 英语中的一些词汇,如hot dog,hippy,fairplay,等都是汉语文化中没有的词汇,而汉语中的“天干”、“地支”、“楷书”、“赤脚医生”等也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刘川,段跃萍,1998) 2.原语文化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译语文化不加区分;或反之。 一种语言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兜圈子才能表述。文化重点(cultural load)直接影响着语言词汇的多寡,特化程度和分化程度。 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例如,在英语中的brother是“兄”或“弟”,sister是“姐”或“妹”,汉语中没有一个字与brother或sister完全相等。在我们的文化中严格区别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_英文_

综 合 191 #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黄文娟 摘 要: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中西方交流中的误解,引起了很多不便。本文针对日常生活中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典型现象如婚姻家庭,餐厅礼仪和日常招呼等进行分析,阐述了这些文化现象后所隐藏的文化内涵和其所植根的文化根基,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平等概念和等级观念,自我中心和牺牲精神等方面做出解释,为困顿于中西方文化的学习者提供参考。关键词:中西方文化;现象;文化内涵;文化根基作 者: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1Cited phenomena A 1Mar riage A Chinese gir l got mar ried with an Amer ican boy and sett led down in Los Angeles not far away from wher e her par ents-in -law lived.T he fir st few months went by much smoothly and the Chinese girl got along very well with her new family. Six months later,she got pr egnant and infor med her par ents -in-law at the fir st moment.The r eady grandparents blessed her and her baby and went to Europe where they planned to enjoy a half -year holiday.The Chinese gir l was surprised at their decision:/Don .t you stay to take car e of me and my baby?Don .t you think the baby is the most import ant thing in the family now?0T he parents-in-law also got confused:/We love this baby,but does it mean we should give up our own life and do everything for it?0 B 1Rest aur ant customs A young Chinese tourist sat in a Par is caf and or der ed tea.Twice he asked for more hot water to top it up while putting the saucer on the cup to keep the tea warm,as he would have done at home. T he waiter grew impatient./This Chinese is too stingy t o pay for mor e tea.And doesn .t he know t he saucer goes under the cup to cat ch the dr ips?0 T he Chinese man noticed the displeasure on the wait er .s face and lost pat ience himself./This Wester n waiter is r ea lly stingy and silly!Why is he so reluctant to serve me hot water?Why does he put the lid under the cup?0he got angry,and left the caf st eam ing with resent ment. C 1Greeting An American student Charlie went to China and continued his study in Peking University.Ever ything went well with him except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were hard to understand for him somet imes. One day afternoon,he was on his way back from the super market when he encounter ed two Chinese classmates./H i,Charlie,wher e are you going?0one of the Chinese classmates greeted him./I .m just back from the supermar ket.0H e answer ed./What did you buy?0T he Chinese student continued./Er ,0Char lie felt ver y awkward,/I bought a bar of bread,five apples,a bott le of salad jam and ,0/You don .t have to tell us all these specific t hings,we ar e just greeting you by asking you questions.0/What?You confused me!0 ò.Analysis on the cited phenomenon and the cor responding cultur al implications In the fir st case,both the Chinese girl and her par ents-in -law can keep their own opinion.In China,it is par ents .dut y t o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childr en and this responsibility will last (4)勤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面色、意识及有无感染、周围组织坏死等。当出现因插管技术而导致的并发症(如穿破脐血管造成出血插进或堵塞腹主动脉分支、空气栓塞、血栓形成、误插在门静脉沟处、穿破肝实质等)时,应通知医生尽早拔管,同时给予对症治疗,使症状得以改善。 (5)细菌学检测。每周1次分别做外周血和脐部穿刺处皮肤的细菌培养。本组病例共做16次外周血和脐部穿刺处皮肤的细菌培养,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等插管并发症。 参考文献: [1]余波,李莎莎.新生儿126例脐静脉插管末端细菌培养的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4) [2]宋新志,曹明艳,何咏梅,等.新生儿窒息血肌钙蛋白T 变化[J ]湘南学院学报,2005(1) [3]周宇,周晓光.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分型与特点的初步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5) [4]高树辉,周杰,张映辉,等.早产儿血脂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3)

名字看中美文化间的差异

中英文姓名文化差异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Names 【摘要】人名是用来区别一个人与其他人,或者一个人群与其他人群的符号。要接触、了解一个社会往往是从接触、了解这一社会的成员开始的。姓名不仅仅是人们相互区别的语言标志,而且隐含着不同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宗教、习俗、道德、伦理等等方面的信息。因此,人名的研究领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已远远超出了人名本身。著名学者楼光庆早在1985年就对人名的历史渊源、种类及文化含义作了系统的介绍,之后又有一些学者对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众所周知,人名首先传递着明确的男女性别之分这一信息,英汉男子名和女子名往往是分开的,尽管有“男人女名,女人男名”的现象,但二者相同毕竟不多。本文旨在分析英汉语男女人名在结构、命名的方式及特征和各自的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从而进一步加深中西文化的了解,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姓名、结构、文化、联系 【abstract】As a unique social offspring, name bears a close link to its culture and seems in separable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such information as a nation’s history, language, psychology, religion and customs. This paper intends to, with its rich examples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 probe into the respective structures,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names, which will be conducive to be-coming acquainted with the customary similar and differences in names. Keywords: name, structure, cultural, association

汉英语言中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时间:2009-05-17 00:00 来源:.yingyulunwen. 点击:956次 摘要:因为民情风俗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给语言之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语言的通约性给不同语言交流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可以实现沟通。关键词:差异;策略;归化;异化;翻译摘要:因为民情风俗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汉英两种语言中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给语言之间的交流带来了障碍。语言的通约性给不同语言交流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可以实现沟通。 关键词:差异;策略;归化;异化;翻译 一、引言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制约。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无论从语言的符号观还是社会观来看,其都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语言的文化性集中表现在语言的文化属性、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等方面。作为语言涵的文化,给予语言的影响是全方面的。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并制约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2)决定语言的指称容与形式;(3)作用于人类的语言思维与表达形式。由此可见,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只有在特定的文化中才 具有意义。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所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 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 才有意义。”(1993:109)文化对语际交流的影响可见一斑。汉英民族在价值观念、信仰、 民情风俗、历史背景、地理条件、社会制度、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不仅给各自的载体语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为这两种语言之间互译带来了重重困难。本文拟从汉英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着手,企图以归化和异化策略来寻求其间的语义文化对等翻译。 二、汉英文化差异 因为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产品,要理解它就应该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给其在语义层面上的转换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其差异首先表现 为价值观念的不同。汉文化是一元文化,强调“社团价值论”;英文化是多元文化,崇尚“个人价值至上论”。除了价值观念差异之外,汉英文化差异还与两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与社 会环境、气候条件和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 (一)地理环境引起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常常给该地区的文化打下烙印。中国和英国,因为地理环境的迥异,气候条件的巨差也就孕育出彼此相对的异域文化。英国是岛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民族创造出的语言就沾上了该地理特征。象我们熟知的习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 make water; all at sea等就囊括其中。相反,中华民族祖居亚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145 2012年 Vol.27 No.10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2-09-10 作者简介:周艳琼(1976-),女,四川简阳人,讲师,从事语用学,语言测试,语言学方向研究。 语言学家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被其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必须知道或相信的任何东西并且按着这些要求去行事。”(goodenough,1957);“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那种语言所关联的文化。”(Hudson,2005)。可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词汇则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此种文化信息在交际中发挥着功能作用,即可称为文化功能。英语和汉语产生、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独特的文化必然会反映在其词语中,词汇不只限于表达表层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 能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学习英语时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学习从而对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语用失误。 一、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含义 通常英汉词汇意义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称意义,这是词汇的原本含义。一般来说,这一部分意思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或者说是表层意思,在字典里能找到的解释;二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这是词义的隐含意义,这部分能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字典里找不到这方面的解释。 人类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但由于人类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历史、政治和经济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结果也不尽相同,许多词汇都带有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意义,由此构成不同语言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对应的词语,其意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文化背景方面,意义有较大差异。这就是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形式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文化意义部分相同 在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对应词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不会。如:英语rose和汉语的“玫瑰”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爱情”,但在英语成语under the rose中,rose的文化意义却是“秘密”、“沉默”;又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将“猫头鹰”与“倒霉、厄运、不吉利”等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不吉利之 鸟,在这点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除此,在英语中owl还有“精明”、“神情严肃的人”等文化意义。汉语中“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在英语文化里面,sister, uncle,aunt, brother,grandpa等词所指的关系是一种有某种血源的亲戚关系,可在汉语文化里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可能会用到这些词,如这样的句子: “孩子不哭,警察叔叔给你讲故事。” ,某个英雄牺牲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一路走好,叔叔阿姨来送你。” 在这些句子里的 “叔叔” “阿姨”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等同于英语的 “uncle”, “aunt”。 2.文化意义完全不同 同一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共同的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却完全不同。如英汉词汇里表示颜色的词汇,虽然字面意义相同,然而其联想意义却很不同。如黄色、黑色。在汉文化中,因为黄音同皇,在中国古代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黄榜”(im-perial edict),“黄袍”(imperial yellow robes),“黄袍加身”(take thethrone; seize political power after a coup),黄道吉日(a propitiousdate)都无一不与尊贵荣耀联系在一起。而英语中的黄色表示“胆小,卑鄙,猜忌”的意思,例如He is too yellow to stand up and fight中的yellow不是指他尊贵,而是指软弱。如英语中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而在汉文化里天鹅一般代表稀有、高贵、优雅,一般用来形容容貌出众的女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便是形容一个男人对一个远胜过自己的女子的不切实际的追求。 3.文化意义的空缺 由于各自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宗教、审美、文化传统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社会生活的不同,各民族都产生了一些本民族所特有的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们只表达该民族语言所具有的事物和现象,在一种语言里的词很难在另一种语言里找到对应的词或意义。主要有两种空缺情况,一为词汇的空缺。如汉文化所特有的词汇:干妈、干爹、吃醋(表示嫉妒)、洋气、狐狸精、爬灰(……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红楼梦》第7回)、三八红旗手、戴绿帽、走光、母夜叉、七仙女下凡等,这些汉文化所独有的词汇是没有办法在英语里找到对应词汇的,这是一种词汇的空缺。此外还有一种情形是:英汉有对应词,但一种语言的词汇有文化意义,另一种语言的词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例如:英语white elephant与汉语“白象”, white elephant指“使人感到累赘的赠品”,或“招致亏损的财产”,而汉语“白象”则没有什么文化意义; oyster(牡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周艳琼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广西南宁 530000)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本文从词汇文化意义差异性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几个方面浅析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说明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2)10-0145-02

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浅谈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作者:————————————————————————————————日期: 2

浅谈国际贸易中中英文化的差异 摘要:当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活动与交往的频繁进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与文化环境日益为各国重视,本文通过认识文化的差异,并采取恰当策略使国际贸易在文化融合的推动下实现真正全面的自由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贸易,推进国际化贸易的进程。 关键词:贸易活动文化差异 1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国际贸易活动与交往的频繁进行,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已影响到国际间的贸易活动,这体现在文化构成要素的各个层面,尤其是意识形态层面即政治、法律、艺术、哲学等方面。充分了解和认识文化差异,并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措施应对国际贸易交往中的文化差异在当今世界尤为重要。面对文化差异对贸易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世界贸易的自由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贸易环境法制化、规范化,建立国际性文化交流组织与文化交流中心,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展示与交流,在国际贸易策略的制定上注意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行多种方式的文化融合与培训,培养推进文化融合的跨文化管理人才。 2 文化差异的体现方面 2.1语言文化背景方面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英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

浅谈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浅谈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一、引言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制约。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无论从语言的符号观还是社会观来看,其都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语言的文化性集中表现在语言的文化属性、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等方面。作为语言内涵的文化,给予语言的影响是全方面的。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并制约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决定语言的指称内容与 形式;(3)作用于人类的语言思维与表达形式。由此可见,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只有在特定 的文化中才具有意义。正如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所说:“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 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993:109)文化对语际交流的影响可见一斑。汉英民族在 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历史背景、地理条件、社会制度、生活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不仅给各自的载体语言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为这两种语言之间互译带来了重重困难。本文拟从汉英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着手,企图以归化和异化策略来寻求其间的语义文化对等翻译。 二、汉英文化差异 因为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产品,要理解它就应该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给其在语义层面上的转换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其差异首先表现为价值观念的不同。汉文化是一元文化,强调“社团价值论”;英文化是多元文化,崇尚“个人价值至上论”。除了价值观念差异之外,汉英文化差异还与两个民族所处的地理 环境与社会环境、气候条件和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 (一) 地理环境引起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常常给该地区的文化打下烙印。中国和英国,因为地理环境的迥异,气候条件的巨差也就孕育出彼此相对的异域文化。英国是岛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民族创造出的语言就沾上了该地理特征。象我们熟知的习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 make water; all at sea等就囊括其中。相反, 中华民族祖居亚洲大陆,其文化自然也难免受其影响。上文所说的“挥金如土”就是一例。 另外还有“面如土色”、“土眉土眼”、“面朝黄土背朝天”等不胜枚举。至于气候不同招致的 文化差异的例子也是举不胜数。单就“东风”“西风”之说来看,两种文化就大相径庭。雪莱 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正是对春的讴歌。Charles Dickens在《大卫科波菲尔》中说“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 这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然而汉语中的“东风”却战胜了“西风”,是春风,是温暖的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

浅谈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中国与英语国家在文化上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体现在地域文化的差异,习俗文化的差异,姓名与称呼用语的差异,交际用语的差异,数字内涵,委婉语和对应词及其内涵方面。我从中选取几个方面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讨论来探讨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性。 首先要讨论两国语言在文化上的差异就应该了解什么叫文化,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所谓文化就是一个群体的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导其生活、保障其生存的全部内容的总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生长何地,都是各自特定文化与表达文化的语言的产物。鲁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类型》中说道:“一个人从他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周围的环境与风俗习惯就影响着他的经历和行为。等到他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已成为此文化熏陶的一个小生灵了。待到他长大成人,能够参与社会活动时,这一特定的文化习惯便成了他的习惯,其特有的观念也变成了他的观念,其禁忌也就变成了他的禁忌。”这高度概括了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 同时,语言与文化相依为命,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语言反映文化特征并预示文化发展的方向,两者的关系可简单地比作内容与形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 中英文在文化上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为美,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为丑;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内涵,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毫无意义。地域文化上的差异又体现在: 1.中英文动物词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集力量、智慧、运气、喜庆、威严、威武、权力于一身。封建时代的皇帝常把自己比做“龙”,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邪恶”、“恐怖”,甚至“战争”的代名词。《圣经》里多次提到的魔鬼撒旦就是一个与上帝作对的诱惑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它被称作the old Dragon。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也以“Dragon”这个词来描述斯巴塞太太:……镇上的人们走来走去看见她坐在那儿,却把她看作这个银行的“毒龙”(Bank dragon)。 2.中英文植物词文化的差异 竹子这种植物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历代文人墨客赏竹、画竹、咏竹。郑板桥的竹画享誉世界,邵谒的名句“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深入人心,竹子逐渐成了中国人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的性格的象征。但bamboo一词在英语里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植物,没有任何外延意义。 二.习俗文化的差异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句法 2010-11-04 23:15:15 Tag: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句法:中西文化差异会对词汇的理性意义、色彩意义、用法、内涵非对应或零对应词产生影响;也会造成中英文句式在形合与意合、客观与主观、首重心与尾重心方面的不同。 一、引言 英语词汇知识、句法知识是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中的必要技能,也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语言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在国内外外语教学界已获得普遍认可。本文所尝试探讨的是在词汇与句法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本文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词汇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的渗透;第二部分着重讨论句法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体现。 二、文化差异与词汇教学 正因为词汇知识是英语能力中的必要技能,因此,目前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达到对词汇层次的适当理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词语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各种文化特征都将在该语言的词汇里留下它的印记。因此,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应当在讲解词汇基本含义与用法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其由于文化差异所赋予词汇的不同特征。具体讲授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由于文化差异对词的理性意义产生的影响 1. 词义概念范围大小不同 概括性是词义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词义的概括性是在使用语言的集团内部长期地、历史地形成的,是指人们在了解、掌握一个词的意义时,舍弃了客观事物的个性而把握了它的一般特征。英汉有些同义词事实上词义概念范围是不同的,有些汉语释义缩小英语词义的概念范围,有些汉语释义扩大了英语单词的概念范围。譬如:汉语的“工程师”是比较高级的技术职称,一般指受过大学教育并有若干年工作经验、经国家认定的技术人员,但英语的engineer 含义五花八门,按《新英汉词典》的释义,它既指工程师、技师,也指火车司机、轮机员、工兵,乃至倒垃圾的工人sanitary engineer,这就与中国的“工程师”的含义相差甚远了。 2. 语意轻重不同 例如:The conflict spread everywhere,intovillages ,as well as intocities.根据英汉综合大词典对as well as 的释义:(1)不亚于;与……相同;(2)又,也,此外。如果简单地把例句理解成“冲突到处蔓延,蔓延到了农村,也蔓延到了城市”,则把原文的语意轻重关系给弄颠倒了。在原文中as well as 的前项为语义重点,而在上面的中译文中却把as well as 的后项变为语义重点了。因此,上面的英文应当理解成:冲突到处蔓延,蔓延到了城市,也蔓延到了农村。 3. 词义着重点不同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差异 〔摘要〕姓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本文从形式、起源、功能等方面对中英(讲英语国家) 姓名文化进行比较,总结了中西方姓名几方面的特点,反映出两国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的差异。 〔关键词〕中英文;姓名;文化差异;讲英语国家; 姓名是一种符号,它是社会上人们藉以相互区别的标志。我们每个人自出生起,就会获得一个姓名,从此,姓名就会与我们生死相伴,荣辱与共,有的人用姓名表达愿望,有的人赋予它某种精神,有的人用姓名象征某种事物。因此,姓名必然打上深刻的文化烙印。古今中外,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历史、宗教、语言、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英姓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着显著差异,对两国姓名文化加以比较,饶有趣味,使人深思。 一、中、英姓名在形式上的差异 中国姓名,姓在前,名在后;英语国家姓名,名在前,姓在后。比如,中国人的姓名:王健(姓+ 名) ;英国人的姓名:LindaJones (名+ 姓,林达·琼斯) 。其实,这种差异有它本质原因;在中国,姓氏的起源先于名字的产生;而在英国名字的产生则先于姓。 二、中国的姓与英语国家的姓在词义、起源、来源等方面的比较 (一) 姓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 许慎《说文解字》载:姓“, 人所生也。??从女,从生。”〔1〕由此可见“, 姓”的起源跟女子生育有关,同一母亲所生的后代有相同的姓。据说,在中国从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那时,姓是一个部族的族号或标记,代表的是母氏血统,它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比如,尧、舜、禹等。从上古时代,部族或人都以姓为标志符号,此时没有名字。 姓在英语中的意义,英语中的“姓”为“surname”即“名字之上的(名字) ”。在法语、德语、罗马语、拉丁语等西方语言中,姓均表示“家的名字”,从这些词义我们可以看出,“姓”或者从它与家族的关系出发来定义;或者描述它同名字的关系,并不强调家族血缘关系。英语国家的姓(surname ) 属于后者,即名字之上的名字。〔2〕 (二)“姓”在中英两国起源的差异 在中国“, 姓”起源于上古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那时用来“明世系,别婚姻”。〔1〕可见,从中国的母系氏族社会起“, 姓”一直是一个血缘关系的标志。在英国,姓的起源要比中国晚得多。古时候,英国人的祖先盎格鲁·撒克逊人只有名字,没有姓,

中英颜色,动物,数字文化差异原则(中西差异)英语版

文化差异原则 1. 2、 3、黄色 4、蓝色 5、文化差异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英汉颜色词语的词义有时对应 有时相佐,有时无对应。译者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不仅要掌握两国的语言 文字,而且要深刻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翻译时应该仔细推敲,谨慎处 理。 2. 动物差异 语言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受到本民族社会文化的制约,又反映各白特定的文化内容。如果某一民族的人们不了解某一特定民族的文化因素,则不可能进行有效与顺利的交流。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流。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专家赵贤州先生 (1992)说:“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同的文化信息;而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英汉这两种各具特色却大相径庭的语言形式,其表达方式与文化习惯存在一定差异。这些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与纷繁复杂的习惯差异是由于汉民族文化与英美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道德信仰、文学艺术、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等差别。 只有充分了解英汉文化的背景知识,才能进行更有效、更顺利的交际。在英语文化中把人的某种特点与动物相比较并不常见,但汉语言中却

有很多这种比喻的例子。通过上面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 在翻译中遇到这种与动物有关的比喻性句子时,我们一定要考虑西方文化的因素,避免用中国人的习惯说法代替西方人的习惯说话。 这里还有这些搭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bull(公牛)这种动物,经常跟angry(愤怒)搭配,但它也可以跟mad腕 狂)、strong(强壮)等搭配,因此千万不要搞教条,一定要灵活运用。古代原始人与动物为伍,生活在深山密林之中,捕鱼狩猎,以野生动物为食,繁衍生长。直到今天,动物仍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人类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动物的存在。正因为人类与动物相依相存,频繁接触,因此在人类语言中必然存在着大量以动物为喻体的隐喻性词语,并依据动物的外貌、习性等特征赋予它们特定的情感和喻义。同时,又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地域生态、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等文化各个方面的差异,隐喻中所含有的文化内涵也大不相同。 英语国家都把狮子比喻成“百兽之王”,比喻勇敢、威严、权势、凶猛等。当比喻一个人勇猛时,会描述他为“ He is a lion. ”英国历史上查理一世因其“勇武善战”被誉为“the lion-hearted king ” (狮心王),史称“狮心查理王”。正因为英语词汇lion 的这种语义,在学术界有“威望”的人,也被称为“ a literary lion ”,同汉语的“执牛耳”、“泰斗”。[11] (P219-222)英国白豪地以狮子作为白己国家的标志,英国国徽的中心图案是lion ,因此英国又被称之为“ the British Lion ”,所以to twist the lion ' s tail 意为“向英格兰挑战” 。“ Lion and Unicom "(“雄师” 代表英格兰,“独角兽”代表苏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浅谈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语言学家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就是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行为被其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必须知道或相信的任何东西并且按着这些要求去行事。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习得那种语言所关联的文化。可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联,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词汇则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英汉语言中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此种文化信息在交际中发挥着功能作用,即可称为文化功能。英语和汉语产生、发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独特的文化必然会反映在其词语中,词汇不只仅限于表达表层的所指意义,而是蕴涵着深层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 能生动地体现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学习英语时通过对词汇文化意义的了解学习从而对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意识等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避免语用失误。 一、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含义 通常英汉词汇意义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称意义,这是词汇的原本含义。一般来说,这一部分意思是词语的字面意思,或者说是表层意思,在字典里能找到的解释;二是词汇的文化意义,这是词义的隐含意义,这部分能显示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字典里找不到这方面的解释。 人类是通过语言来反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但由于人类不同群体所处的环境、历史、政治和经济各不相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结果也不尽相同,许多词汇都带有与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密切相关的内涵意义,由此构成不同语言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对应的词语,其意义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在文化背景方面,意义有较大差异。这就是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 二、英汉词汇文化意义差异的表现形式 英汉词汇文化意义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文化意义部分相同 在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中,对应词语在某些方面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同联想,而在其它方面却不会。如:英语rose和汉语的“玫瑰”在中西方文化中有相同的文化内涵,都象征“爱情”,但在英语成语under the rose中,rose的文化意义却是“秘密”、“沉默”;又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将“猫头鹰”与“倒霉、厄运、不吉利”等联系起来,认为它是不吉利之鸟,在这点上,英汉两种语言也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但除此,在英语中owl还有“精明”、“神情严肃的人”等文化意义。汉语中“叔叔”是指父亲的弟弟或比父亲年轻的长辈,在英语文化里面,sister, uncle, aunt,brother,grandpa等词所指的关系是一种有某种血源的亲戚关系,可在汉语文化里面对不同的社会关系也可能会用到这些词,如这样的句子:“孩子不哭,警察叔叔给你讲故事。” ,某个英雄牺牲了,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一路走好,叔叔阿姨来送你。” 在这些句子里的“叔叔” “阿姨”的文化内涵就不能等同于英语的“uncle”, “aunt”。 2.文化意义完全不同 同一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共同的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却完全不同。如英汉词汇里表示颜色的词汇,虽然字面意义相同,然而其联想意义却很不同。如黄色、黑色。在汉文化中,因为黄音同皇,在中国古代黄色被视为尊贵的颜色,“黄榜”(im-perial edict),“黄 1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英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与日俱增。中英两国由于在地域、发展历史等存在许多不同,因此在文化方面也有许多差异。文章将探讨一下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英交际;文化差异;地域文化;风俗文化;问候话题 一、概述中英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a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作为一种活动,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中英两国之间的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了解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英国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俗,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由于中英两国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民族历史、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习俗、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等,所以中英两国人在交际中存在着许多的文化差异。 二、中英在地域上的文化差异 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地域文化的产生与人们生活和劳动的环境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在用词汇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时,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lv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南面为主,北面为朝”,南为尊北为卑的传统,人们经常说“从南到北,南来北往”,“南”的方位在说法上常常置前。而在英国文化中却恰恰相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了中华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属于北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的“东风”则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象征“寒冷”、“令人不愉快”,所以英国人讨厌“东风”。不过英国人喜欢“西风”,它给英伦三岛送去春天,故有“西风报春”之说。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就写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正是对春的讴歌。在诗的最后,诗人名传千古的佳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念:Oh,the west 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啊,西风,假如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莎士比亚曾在他的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使得不同民族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存在着差异。有些事物在一种语言文化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且能引起美好的联想,而在另一种语言文化里却平淡无奇,毫无文化意义。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耕牛是勤劳的象征,人们常把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为具有老黄牛精神。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