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2)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经济发展。

【例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D.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

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GDP、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例题2·单选题】(2007年)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用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额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资本的投入数量

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3.劳动生产率 4.资本的效率

【例题·多选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 A.消费需求 B.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C.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生产要素的效率

E.投资需求『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熟悉)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 + 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2.三因素分解法(掌握)

就是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索罗余值”。

【例题1·单选题】( )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A.两因素分解法 B.三因素分解法 C.经济增长率 D.全要素生产率『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例题3·单选题】(2007年)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4%,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75和0.25,根据索洛的余值法,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约为( )。

A.2.0%

B.2.5%

C.5.5%

D.1.0% 『正确答案』C

【例题4·单选题】(2011年)假设某国在2001年—2004年期间,GDP增长6%,资本存量增长为5%,劳动力增长1%。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所占的份额为40%,劳动力所占的份额为60%,那么该国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 )。 A.3.4% B.1.4% C.2.6% D.4.2% 『正确答案』A

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一)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 1.经济周期的含义

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经济周期指的是总体经济活动,而不是个别部门或个别经济总量指标。 2.经济周期的类型分类标准分类结果

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长周期(50~60年,康德拉耶夫周期) 中周期(8年左右,朱格拉周期) 短周期(3~5年,基钦周期)

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

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我国就是属于增长型周期

【例题·单选题】当一国经济处于低谷时,经济总量表现为相对下降,经济增长率为正值,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为( )。 A.增长型周期 B.古典型周期 C.大循环 D.长波循环『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增长型周期的概念。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

可以把经济周期首先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扩张阶段和紧缩或衰退阶段,如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扩张阶段又可以再细分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紧缩阶段的最低点叫做谷底,扩张阶段的最高点叫做峰顶。谷底和峰顶也叫转折点或拐点。

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上可能出现的一般特征是,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

在经济的衰退或萧条时期,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例题·单选题】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可能出现( )。 A.通货膨胀 B.失业率高 C.投资活动萎缩 D.生产发展缓慢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的表现。 (三)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 1.投资率的变动

一般而言,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 2.消费需求的波动

消费需求不足,会导致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进而导致产出下降,失业增加,从而使经济增长率下降。 3.技术进步的状况

当技术进步较快时,经济增长的速度较高;当技术进步缓慢时,经济增长就比较缓慢。 4.预期的变化 5.经济体制的变动 6.国际经济因素的冲击 (四)我国的经济波动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属于增长型周期波动,波动幅度并不大。 (五)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类型含义具体指标

一致指标也叫同步指标,这些指标的峰顶与谷底出现的时间与总体经济运行的峰谷出现的时间一致,可以综合地描述总体经济所处状态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先行指标也叫领先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制造业订货单、股票价

格指数、广义货币M2

滞后指标对总体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峰顶和谷底的确认库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例题·多选题】下列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中,属于先行指标的有( )。

A.固定资产投资额

B.制造业订货单

C.股票价格指数

D.广义货币M2

E.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A项固定资产投资额属于同步指标;E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属于滞后指标。三、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包括:

1.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2.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3.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逐步改善——居民之间收入和财产的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趋于下降,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第二章-经济增长

增长篇 第二章 本章主要内容 ●2.1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2.2经济增长模型 ●2.3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绩 ●2.4中国的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增长意味着总产出的扩张和平均收入的增 加,是经济结构变化和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不断实现的经济增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诸多因 素影响着经济增长的进程,而经济增长的方式也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经济增长”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 (O u t p u t)的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分为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资源的投入量及其使用效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 ●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资源的投入量和资源使用效率都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因素包括影响资源投入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经济 和非经济的因素。 ●技术 ●制度 ●结构变迁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实现经济增长不同要素的组合形式。 ●包括粗放(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内含)型经济增长方式两种形式。 粗放(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 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我们称为粗放(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集约(内含)型经济增长方式 ●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源使用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我们称 为集约(内含)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第八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试题

第十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一、判断 1、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 )T 2、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投资主要是存货投资。( )F 3、经济增长的标志是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T 4、人均生产函数说明了人均产量与人均劳动投入量之间的关系。( )F 5、如果W G G ,则经济会出现累积性的“扩张”。( )F 6、人口增长率高的国家,其15岁以下人口在人口中占的比例也高。( )T 7、如果一国用借款购买生产资本并使投资所引起的收入增长高于利率,那么,它向国外大量借款就不会引起债务负担过重。( )T 8、加速原理的基本含义是产量的增长率大于投资的增长率。( )F 9、加速原理意味着,如果实际国民收入迅速增加,那么投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方移动。( )T 10、经济周期理论的重点从总需求角度分析经济的短期波动,而经济增长理论的重点是从总供给的角度分析经济的长期趋势。( )T 二、选择题 1、根据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 C ) A 、GDP 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B 、人均GDP 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C 、GDP 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D 、以上各项均对。 2、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D ) A 、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 、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 、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 、以上各项都对。 3、当某一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C )。 A 、经济的生产能力增加,因而存货增加; B 、总需求逐渐增长; C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D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4、在熊彼得的经济周期理论中:( C ) A 、用太阳黑子变化来解释经济周期; B 、用心里预期变化来解释经济周期; C 、用企业家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D 、用货币数量增减变动来解释经济周期; 5、解释经济周期的消费不足理论把繁荣的衰退归因于( A )。 A 、消费者的支出跟不上生产的发展,所以导致普遍的供过于求; B 、投资比消费增长快,所以没有足够的物品供消费者购买; C 、储蓄和投资减少; D 、政府税收太高,以致于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商品和劳务。 6、斯坦利?杰文斯提出的“太阳黑子理论”( B )。 A 、关于经济周期形成的内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B 、关于经济周期形成的外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C 、关于经济增长的内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D 、关于经济增长的外部原因的一种解释。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2)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经济发展。 【例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 D.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 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正确答案』B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GDP、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例题2·单选题】(2007年)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用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额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1.劳动的投入数量 2.资本的投入数量 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3.劳动生产率 4.资本的效率 【例题·多选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 A.消费需求 B.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C.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D.生产要素的效率 E.投资需求『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1.两因素分解法(熟悉)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 + 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2.三因素分解法(掌握) 就是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由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索罗余值”。 【例题1·单选题】( )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A.两因素分解法 B.三因素分解法 C.经济增长率 D.全要素生产率『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例题3·单选题】(2007年)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4%,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75和0.25,根据索洛的余值法,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约为( )。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指标为依据,综合 论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点,揭示了中国现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业不充分、经济增长粗放的突出问题,系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包括投资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外资外贸政策等。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经济增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但是在高增长中也存在一定的周期波动。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已呈振幅缩小、基本稳定的特点。1998~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谷底值与峰值在7.1%~9.1%之间,相差2个百分点;而在此之前,最低谷底值与最高峰值在3.8%~15.2%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不存在所谓“过热或过冷”的问题。按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未来十几年内中国将保持年均7%的经济高增长速度。中国现时与未来的经济高增长是有持续动力支持的。这种动力支持主要源于五个方面:一是中国现在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水平低。2003年中国GDP只有11.7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折算约合1.4万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经济总量的1/4,故中国有经济高增长的巨大潜力。二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仅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就有1~2亿人,尚且中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低,隐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三是中国资本或资金供给充足。到2003年底,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0.4万亿元人民币,居民外币存款为800多亿美元,两者合计占GDP的比例已超过100%。此外,中国利用外资和现有外汇储备的规模也很大。四是中国非常重视利用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人才,并努力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从而可以依靠先进技术和人才,支撑现代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五是中国现在具有经济型政府的特点,政府行政手段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一定的重要作用。这种行政手段对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高效率。当然,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也存在粗放型、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所以,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协调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物价稳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长期受到通胀的困扰,尤其是在1988~1989年和1993~1995年中国的通胀曾达到严重的程度,年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为18.8%、18%、14.7%、24.1%和17.1%。但是近年来,中国又出现了通缩的迹象。1998~2002年中国的消费价 格指数分别为-0.8%、-1.4%、0.4%、0.7%和-0.8%,其中有三年出现了轻度的通缩。2003年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又上升到1.2%,特别是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4.8%和2.3%,这说明现在中国已走出了通缩的阴影,并呈现出通胀的苗头。总之,近几年来中国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未来中国也不会担心通缩的问题,但中国对通胀却一直非常敏感。主要原因:一是中国在20世纪80~90年代曾遭受过通胀的打击,并且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引发通胀的内在因素,特别是受粮食、石油等资源的制约以及受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影响。二是中国在调控货币供给量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受地方政府“倒逼机制”的影响,使中央银行很难有效控制住货币供给量。例如,2003年中国货币发行量(M0)为246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4.3%,超计划发行率为64.5%,创建国以来最高发行率;贷款新增加3万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增发放贷款1.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58%,是多年来发放贷款最多、最猛的一年,从而不可避免地拉动了物价全面上涨。之所以出现这种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习题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中,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 A、协调 B、创新 C、开放 D、共享 2、两要素分解法下,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 A、G A=G Y-βG K B、G Q=G H+G P C、G A=G Y+βG K D、G A=G Y-αG L-βG K 3、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应采用()。 A、不变价GDP B、现价GDP C、单位价GDP D、计划价GDP 4、如果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年均经济增长率为8%,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增长率为4%,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75和0.25,根据索罗的余值法,在8%的经济增长率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约为()。 A、2.0% B、2.5% C、5.5% D、1.0% 5、当一国经济处于低谷时,经济增长为负增长,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为()。 A、增长型周期 B、古典型周期 C、大循环 D、长波循环 6、下列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中,属于领先指标的是()。 A、工业总产值 B、股票价格指数 C、固定资产投资额 D、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7、在经济周期的复苏和繁荣阶段可能出现()。 A、通货膨胀 B、失业率高 C、投资活动萎缩 D、生产发展缓慢 8、在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中,制造业订货单指数属于()。

A、滞后指标 B、一致指标 C、先行指标 D、同步指标 9、经济发展的核心是()。 A、经济快速增长 B、第三产业比重逐渐提高 C、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D、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10、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部分首先就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 A、完善产权制度 B、完善交易制度 C、完善金融制度 D、完善政府监管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主要是促进“三个转变”,这“三个转变”是指()。 A、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 B、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C、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变 D、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E、促进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是()。 A、共享 B、创新 C、协调 D、绿色 E、稳定 3、关于经济新常态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A、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 B、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C、经济增长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 D、经济结构优化 E、经济发展继续依赖国际贸易的高速增长 4、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 B、经济增长比经济发展含义更广 C、经济增长简单等同于经济发展 D、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E、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迅猛的。经济的腾飞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市场经济日趋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中央为实现“保八”“维稳”等目的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回归中国经济本质,其发展减缓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从国际方面看,首屈一指的自然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全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国自然也没能逃出它的魔爪。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球,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也受到干扰,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社会民生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式严峻,加之中国经济自身存在弊端,其受影响程度可见一斑。 再者,美国等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贸易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制约作用。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占有的市场比率也在逐步上升,由此引得一些国家的焦虑和恐慌,更是被某些大国拿来当牵制中国发展的理由。 国内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消耗消耗大,环境损害成本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强度不大,凡此种种皆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我国现在经济仍以农业、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加工制造业产品多用以出口。而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对外依赖大。众多“MADE IN CHINA”的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严峻挑战。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中国以能源资源、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内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这是显而易见的。其原因有地理位置因素,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文化及教育水平的差异。沿海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国家给予的优厚的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近年来虽然出台了相关措施来支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看来,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仍旧很大,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除此之外,城乡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城乡差异也愈趋拉大。无论是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农村都明显的落后于城市。有些偏远山村甚至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给不用谈达到小康水平了。这种畸形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严重不平衡,从富人很富,穷人很穷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差异所导致的后果。 第三,法律法规不健全,不科学。作为一个法治社会,法律的完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市场经济时代,经济犯罪必然是不可避免的。可是事实上因为法律建设上的缺失,一些罪行没有对应的法律规范作依据,使得违法犯罪者钻空子,以不正当途径敛财,危害社会利益。

第七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第七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一、单项选择 1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当资本产出比率为4 ,储蓄率为20% 时,经济增长率为()。 A 、5% B 、80% C 、20% D 、15% 2 、若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 提高到8% ,在储蓄率为20% 的条件下,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资本产出比率应该为()。 A 、4 B 、2.5 C 、6 D 、5 3 、若想把经济增长率从5% 提高到7% ,在资本产出比率等于 4 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达到()。 A 、28% B 、30% C 、32% D 、45% 4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时,经济将出现()。 A 、均衡增长 B 、累积性的收缩 C 、累积性的扩张 D 、不能确定 5 、当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大于意愿的资本产出比率时,厂商的反应是()。 A 、增加投资 B 、减少投资 C 、保持原有投资水平 D 、增雇工人 6 、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长期中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是()。 A 、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相等 B 、有保证的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相等 C 、有保证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相等 D 、实际增长率应大于自然增长率 7 、新古典模型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重要修正是()。 A 、它假定经济只生产一种产品 B 、它假定规模收益不变 C 、它假定生产中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可变的 D 、它假定生产中只使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 8 、下面哪一个论断是不正确的()。 A 、新古典增长模型表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B 、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了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 C 、新古典增长模型可以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情况 D 、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资本与劳动比率是可变的 二、多项选择 1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假设包括在()。 A 、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B 、生产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 C 、规模收益递增 D 、规模收益不变 E 、不考虑技术进步 2 、哈罗德—多马模型提出的三个增长率的概念是()。 A 、实际增长率 B 、技术进步增长率 C 、有保证的增长率 D 、自然增长率 E 、消费增长率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八章

第八章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城乡居民的储蓄存 款也迅速增长。经济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体制、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制的变化,使居民的储蓄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为了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与收入的关系是否已发生变化,以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代表 居民储蓄(Y),以国民总收入GNI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分析居民收入对储蓄存款影响的数量关系。 表8.1为1978-2003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和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及增加额的数据。 单位:亿元 2004 鉴数值,与用年底余额计算的数值有差异。 为了研究1978—2003年期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随收入的变化规律是否有变化,考证城

乡居民储蓄存款、国民总收入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8.5 从图8.5中,尚无法得到居民的储蓄行为发生明显改变的详尽信息。若取居民储蓄的增量 (YY ),并作时序图(见图 8.6) 从居民储蓄增量图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储蓄行为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特征: 2000年有两个明显的转折点。再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量与国民总收入之间关系的散布图 看(见图8.7),也呈现出了相同的阶段性特征。 为了分析居民储蓄行为在 1996年前后和2000年前后三个阶段的数量关系,引入虚拟变 量D 和D2°D 和D 2的选择,是以1996>2000年两个转折点作为依据,1996年的GNI 为66850.50 亿元,2000年的GNI 为国为民8254.00亿元,并设定了如下以加法和乘法两种方式同时引入 虚拟变量的的模型: YY = 1+ 2GNI t 3 GNI t 66850.50 D 1t + 4 GNh 88254.00 D 2t i D 1 t 1996年以后 D 1 t 2000年以后 其中: D 1t _ t 1996年及以前 2t 0 t 2000年及以前 对上式进行回归后,有: Dependent Variable: Y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16/05 Time: 23:27 120000 8.7 1996年和 100000- 40000 2WM GNi o eOB2&ISEea9a9l2949698[Ma2 20CUC ir-“- 1CC0C 图 8.6 *OOCO mnoot , RtKXD Tconr GF*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建国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年平均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八五”期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改善型转变,不仅经济效益改善,而且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改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我们希望经济增长率是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呈减缓趋势,但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与经济稳定的“稳定器”。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与贸易衰退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中国和印度避免了这种情形。 虽然我国在稳步发展中,但是也存在了不少问题。首先,我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面临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这已成为了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安抚好失业人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大规模结构调整和失业,国家大量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结构改革成本,购买社会稳定。其次,“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

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的农业收入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而农民无法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扩大内需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主要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要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则必需提高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有可能富裕农民。 我国有着很强的发展前景,首先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我们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又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要素供给条件。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最终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其次,投资与消费关系应当逐步得到合理调整,人民群众将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影响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的空间。在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合理变动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第三,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目标,也是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鲜明标志。这两个目标一旦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第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应当取得重大进展。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一步转变,有可能具备比过去更为有利的体制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过“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谈及中国的经济。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毋庸置疑,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迅猛的。经济的腾飞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市场经济日趋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中央为实现“保八”“维稳”等目的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回归中国经济本质,其发展减缓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从国际方面看,首屈一指的自然是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全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国自然也没能逃出它的魔爪。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在短时间内波及全球,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国内经济也受到干扰,通货膨胀,失业率上升,社会民生问题层出不穷。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式严峻,加之中国经济自身存在弊端,其受影响程度可见一斑。再者,美国等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贸易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制约作用。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发展极为迅速。占有的市场比率也在逐步上升,由此引得一些国家的焦虑和恐慌,更是被某些大国拿来当牵制中国发展的理由。 国内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消耗消耗大,环境损害成本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强度不大,凡此种种皆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我国现在经济仍以农业、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加工制造业产品多用以出口。而其产品技术含量低,对外依赖大。众多“MADE IN CHINA”的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严峻挑战。物极必反,过犹不及,中国以能源资源、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内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这是显而易见的。其原因有地理位置因素,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文化及教育水平的差异。沿海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国家给予的优厚的政策扶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国家近年来虽然出台了相关措施来支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从整体看来,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仍旧很大,并且短时间内难以解决。除此之外,城乡差异就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城乡差异也愈趋拉大。无论是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的推进还是在文化教育方面,农村都明显的落后于城市。有些偏远山村甚至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给不用谈达到小康水平了。这种畸形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经济严重不平衡,从富人很富,穷人很穷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差异所导致的后果。 第三,法律法规不健全,不科学。作为一个法治社会,法律的完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市场经济时代,经济犯罪必然是不可避免的。可是事实上因为法律建设上的缺失,一些罪行没有对应的法律规范作依据,使得违法犯罪者钻空子,以不正当途径敛财,危害社会利益。总是要在悲剧发生过后才来组织立法,这就加大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不利于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1 经济形势 改革开放前,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在经济部门占90%以上,除公私合营企业的资本家拿定息、居民储蓄存款有很少利息外,工矿企业一律按八级工资制拿工资,农村则根据出工情况拿工分,收入差距不大,“铁饭碗”、“大锅饭”现象普遍存在。 2 经济增长波动: 经济增长波动状况:1956~1978年。这个阶段经济在决策失误和政治动乱中大起大落。波动之剧烈在世界经济史上罕见。这个阶段包括1956~1958、1958~1966、1966~1970、1970~1973、1973~1975、1975~1978年等6个周期。22年中6个周期,平均每个周期3.7年。 在这6个周期中,有3个属于经济增长绝对下降的古典周期,即1958~1966年周期,1966~1970年周期,1975~1978年周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经济增长最高的年份,最低的年份,负增长的年份,都出现在这个时期。1960、1961、1962、1967、1968、1976年等6年均属负增长。各个周期的波幅很大,分别达到17.5个百分点,46.7个百分点,30.5个百分点,5.4 个百分点,7.2个百分点,14.4个百分点。各周期内平均增长率,即波位分别是13.25%,3.975%,7.225%,6.1%,4.7%,5.6%,各个周期的波位相差较大。这从侧面反映了经济波动的剧烈。这一时期经济波动的状况是:波动周期短,波动幅度大,波位低。波动类型属大起大落型。 3 经济增长质量: 1957~1978年,由于片面追求总产值的增长速度,实行粗放式扩大再生产,忽略了对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追求,导致这一时期的经济增长质量很差。 这首先表现为经济增长的效率低下。1952年~1978年,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为—0.32%,对总产出增长贡献的份额为—5.3 %。(注:郭庆、胡鞍钢:《中国工业经济问题初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版,第30页。)。1958~1965年、1966~1977年,全要素生产率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30.15%、7.15%。1978年以前,全要素生产率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仅为0.16%。而1953~1957年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8.7%。(注:张军扩:《七五期间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经济研究》1991年第4期。)国民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门——工业,按净产值计算的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957年~1978年平均增长3.4%。其中独立核算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仅增长2.6%。1966~1978年间,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仅增长1.5% 国民经济的另一重要部门——农业,由于人口的膨胀,土地资源的紧缺和以粮为纲的农业政策,导致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递减。按净产值计算的农业劳动生产率,1978年仅为1957年的94. 8%,年均每年下降0.2%。由于增长效率低,到1978年,全社会每个就业人口所生产的国民生产总值为632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34%。 这个阶段经济增长质量差还表现为经济效益低下。每100 元积累增加的国民收入,1957~1978年为19元。几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实际情况是:“一五”时期(1953~1957)为32元,“二五”时期(1958~1962)只有0.9元,“三五”时期(1966~1970)22. 4 元,“四五”时期(1971~1975)为15.8元。平均每增加100元的国民收入所需积累额,“一五”时期为312元,1957~1978年则为526元。从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益看,资金使用效果也不大相同。如每吨标准煤所生产的国民收入,“一五”时期为1 086元,“二五”、1963~1965年、“三五”、“四五”、“五五”、“六五”各个时期分别为504元、695元、737 元、579元、547元、767元。它们在504元至767元之间,远远低于1957 年以前的时期,也低于1978年以后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对经济建设的冲击,固定资产形成率、交

中级经济基础-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精选试题)

中级经济基础-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1、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期望价格 B.现行价格 C.公允价格 D.不变价格 2、资本的效率一般用()与资本总额的比率来表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净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国民收入 3、两要素分解法下,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是()。 A.GA=GY-βGK B.GQ=GH+GP C.GA=GY+βGK D.GA=GY-αGL-βGK 4、假定某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是0.4

和0.6,劳动力和资本的年增长率分别是2%和5%。如果该国在这一时期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则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 A.2% B.5% C.6% D.2.2% 5、如果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以此为特征的经济周期通常被称为()。 A.增长型周期 B.古典型周期 C.大循环 D.长波循环 6、经济周期有三种类型,其中现实生活人们最关注的是()。 A.短周期 B.长周期 C.中周期 D.全周期 7、扩张阶段可以细分为()。 A.复苏阶段和萧条阶段

B.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 C.衰退阶段和繁荣阶段 D.衰退阶段和萧条阶段 8、可以预测总体经济运行的轨迹的标志是()。 A.一致指标 B.领先指标 C.同步指标 D.滞后指标 9、下列指标中属于领先指标的是()。 A.工业总产值 B.股票价格指数 C.固定资产投资额 D.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经济发展的核心是()。 A.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B.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C.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D.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课后测试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1、关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5、88分) A用不变价格计算得GDP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得经济发展规模 B用现行价格计算得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C经济发展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得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得增长 D经济增长率得高低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得标志 正确答案:D ?2、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得经济增长速度时,国内生产总值得计算应采用( )。(5、88 分) A期望价格 B现行价格 C公允价格 D不变价格 正确答案:D ?3、假设某个国家2011年-2015年,GDP年均增长8%,资本存量年均增长5%,劳动力年均增长2%.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得份额为60%,劳动力为40%,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应为(). (5、88 分) A3.0% B4。0% C7.0% D4。2% 正确答案:D ?4、全要素生产率就是由( )首先提出得.(5、88分) A罗伯特·索罗 B凯恩斯 C弗里德曼 D法玛 正确答案:A ?5、假定某国在一定时期内得劳动产出弹性与资本产出弹性分别就是0.4与0。6,劳动力与资本得年增长率分别就是2%与5%.如果该国在这一时期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则全要素生产率得增长率就是()。(5、88分)

A2% B5% C6% D2。2% 正确答案:D ?6、按周期波动得时间长短划分经济周期有三种类型,其中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大且较为明显得就是()。(5、88 分) A长周期 B短周期 C中周期 D全周期 正确答案:C ?7、下列对古典型经济周期表述正确得就是()。(5、88分) A低谷时经济负增长,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B低谷时经济正增长,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C低谷时经济增长率为负值,即经济总量只就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D低谷时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就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正确答案:A ?8、经济周期可以划分为扩张阶段与收缩阶段,其中扩张阶段可以细分为()。(5、88分) A复苏阶段与萧条阶段 B复苏阶段与繁荣阶段 C衰退阶段与繁荣阶段 D衰退阶段与萧条阶段 正确答案:B ?9、在经济周期得复苏与繁荣阶段可能出现()。(5、88 分) A通货膨胀 B失业率高 C投资活动萎缩 D生产发展缓慢 正确答案:A ?1、资本得效率也就就是所谓得投资效益,就是指单位资本投入数量所能产生得国内生产总值.一般用()表示。(5、88 分) A国内生产总值与资本余额得比率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3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7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索洛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 ) 答:索洛增长模型是表明储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及其随着时间推移而实现增长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它的基本假定有:(1)社会储蓄函数为S s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2)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例增长;(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其主要思想是:人均投资用于资本扩展化和资本深化,当人均投资大于资本扩展化时,人均产出就会增长;当人均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时,经济达到稳定状态,人均产出不再增长,但总产出会继续增长,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 2.稳定状态(steady state ) 答: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是指长期中经济增长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水平,人均资本存量维持不变,即()0k sf k k δ?=-=。这个维持不变的人均资本存量k *称之为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存量。 在稳定状态下,不论经济初始位于哪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总是会收敛于该人均资本水平k *。在稳定状态,由于人均资本存量保持不变,所以人均产出也保持不变,即人均产出增长率为零。 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golden rule level of capital ) 答: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在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时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 黄金律具有如下的性质:(1)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高于黄金律的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每个人的平均资本下降到黄金律的水平,就能够提高人均消费水平;(2)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低于黄金律的数量,则该经济能够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律的水平。 二、复习题 1.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定状态的收入水平的?它是如何影响稳定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