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倒伏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目录

摘要 ......................................................................................................................................................... III Abstract (1)

英文缩略表 (2)

1文献综述 (4)

1.1倒伏危害 (4)

1.2倒伏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4)

1.2.1品种因素 (4)

1.2.2栽培因素 (6)

1.2.3气候及其它因素 (7)

1.3抗倒伏遗传机理 (7)

1.4关联分析在小麦中的应用 (9)

2引言 (11)

3材料和方法 (12)

3.1试验材料 (12)

3.2试验方法 (12)

3.2.1小麦抗倒伏相关性状测定 (12)

3.2.2试验材料基因型分析 (12)

3.2.3统计分析 (13)

3.2.4关联分析 (13)

4结果与分析 (14)

4.1株高、茎秆强度和倒伏指数的方差分析 (14)

4.2株高、茎秆强度和倒伏指数统计描述及其相关性分析 (14)

4.3关联分析 (18)

4.3.1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18)

4.3.2株高关联分析 (20)

4.3.3茎秆强度关联分析 (21)

4.3.4倒伏指数关联分析 (22)

5讨论 (24)

5.1群体结构 (24)

5.2株高关联标记位点 (24)

5.3茎秆强度关联标记位点 (25)

5.4倒伏指数关联标记位点 (26)

5.5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26)

6结论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35)

个人简介 (36)

1文献综述

1.1倒伏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小麦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想要通过增加种植面积来提高小麦产量已经很难达到目的[1]。在生产上往往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产量,但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倒伏问题尤为突出[2]。前人研究表明,倒伏导致大面积的减产,倒伏发生越早,导致的减产就越严重,一般倒伏会导致减产20%-30%左右,严重的可达40%[3-4]。邓贺明等[5]发现,开花期发生倒伏,籽粒性状,千粒重,穗粒数等严重减少,造成至少25%的减产。

1.2倒伏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以时间为标准,倒伏分为扬花期倒伏、灌浆期倒伏和灌浆后期倒伏[3];以倒伏部位划分,主要有茎倒伏和根倒伏两种类型[6-7]。究其原因,小麦的倒伏主要由品种,栽培措施和气候因素共同影响。

1.2.1品种因素

品种因素主要包括株高,茎节长度,茎秆粗细,茎秆壁厚度,机械组织发达程度、以及茎秆构成成分等。

(1)株高

株高是影响小麦倒伏的最重要因素[8]。近年来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往往追求高产,从而忽略了品种的抗倒性。在一些高产品种中,有的株高过高,株型分散,叶片过大,茎秆弹性差,基部韧度不高,节间过长,抗病能力差等,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倒伏[4,9-10]。研究表明,株高介于80cm-90cm之间,节间长度短,茎秆粗壮,茎秆机械组织发达,则抗倒性较好;反之,株高过高,节间过长,茎秆较细等,抗倒性较差[11]。通过植株矮化,降低重心高度,可有效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2)节间长度

茎秆的抗倒性影响小麦倒伏的时间及程度,且倒伏多数发生在基部第1、第2节间,所以,茎秆基部第1、第2节间与植株抗倒伏能力关系密切密切,茎秆基部节间长度与植株抗倒伏能力呈显著负相关[12-13]。陈晓光等[14]证实,基部节间较短,所占植株比例越小的植株抗倒性较强,小麦基部节间长度以及所占株高的比例与植株的抗倒性呈显著负相关。李金才等[15]对小麦基部3个伸长节间与倒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小麦基部3个伸长节间越长,小麦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越差,其中第2节间与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关系尤为明显,基部第2节间的机械强度对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所起的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