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切削加工性能实验指导书

材料切削加工性能实验指导书
材料切削加工性能实验指导书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实验一热重分析与综合热分析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1.了解热重分析的仪器装置及实验技术。 2.熟悉综合热分析的特点,掌握综合热曲线的分析方法。 3.测绘矿物的热重曲线和综合热曲线,解释曲线变化的原因。 二、热重分析的仪器结构和分析方法 热重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一种实验技术。 热重分析通常有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种类型。 静态法又称等温热重法,是在恒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通常把试样在各给定温度加热至恒重。该法比较准确,常用来研究固相物质热分解的反应速率和测定反应速度常数。 动态法又称非等温热重法,是在程序升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采用连续升温连续称重的方式。该法简便,易于与其他热分析法组合在一起,实际中采用较多。 热重分析仪的基本结构由精密天平、加热炉及温控单元组成。图8 -14 示出了上海天平仪器厂生产的 PRT -1 型普通热天平结构原理图;加热炉由温控加热单元按给定速度升温,并由温度读数表记录温度,炉中试样质量变化可由人工开启天平并记录。自动化程度高的热天平由磁心和差动变压器组成的位移传感器检测和输出试样质量变化引起天平失衡的信号,经放大后由记录仪记录。 图1 PRT-1型热天平结构原理图

由热重分析记录的质量变化对温度的关系曲线称热重曲线(TG曲线)。曲线的纵坐标为 质量,横坐标为温度。例如固体热分解反应 A (固)一 B (固) + C (气)的典型热重曲线如图2所示。图中 T i为起始温度,即累积质量变化达到热天平可以检测时的温度。T f为终止温度,即累积质量变化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热重曲线上质量基本不变的部分称为基线或平台,如图2中 ab 、cd部分。若试样初始质量为W0,失重后试样质量为 W1,则失重百分数为(W0一 W1 ) /W0 x 10 %。 图2 固体热分解反应的热重曲线图3 CaC2O4·H2O的热重曲线 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在某温度发生分解、脱水、氧化、还原和升华等物理化学变化而出现质量变化,发生质量变化的温度及质量变化百分数随着物质的结构及组成而异,因而可以用物质的热重曲线来研究物质的热变化过程,如试样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热分解产物和热分解动力学等。例如含有一个结晶水的草酸钙的热重曲线如图3 , CaC2O4·H2O 在100 ℃ 以前没有失重现象,其热重曲线呈水平状,为TG曲线的第一个平台。在100 ℃ 和200 ℃ 之间失重并开始出现第二个平台。这一步的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12 . 3 % ,正好相当于每 mol CaC2O4·H2O 失掉 1mol H2O ,因此这一步的热分解应按下式进行。CaC2O4·H2O—— CaC2O4+H2O (100~200℃)。 在400 ℃ 和500 ℃ 之间失重并开始呈现第三个平台,其失重量占试样总质量的 % ,相当于mol CaC2O4分解出 1mol CO ,因此这一步的热分解应按

机械原理实验

实验四机构运动简图测绘 一、实验目的 1.对运动副、零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 2.培养依照实物机械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 3.熟悉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 1.牛头刨床模型,抛光机模型等各种机构模型 2.学生自备:圆规、分规、有刻度的三角板(或直尺)、铅笔、橡皮及草稿纸等。 三、实验要求 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熟悉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要求,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实验时根据给出的机构模型,仔细观察和分析后,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要求每位同学画出3~4个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把计算结果与实际机构进行比较,验证其有无错误。 四、基本原理 机构的运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构件的外形、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固联方式、运动副的具体结构等无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即可表明机构中运动传递的情况。 五、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1.了解要绘制的机械的名称及功用,认清机械的原动件及工作构件(执行机构)。 2.缓慢转动原动件,细心观察运动在构件间的传递情况,了解活动构件,运动副的数目及其性质。 在了解活动构件及运动副数时,要注意到如下两种情况: 1.当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很小时,易误认作为一个构件; 2.由于制造的不精确,同一构件各部分之间有稍许松动时,易误认作为两个构件,碰到这种情况,要仔细分析,正确判断。 3.要选择最能表示机构特征的平面为视图平面;同时,要将原动件放在一适当的位置,以使机构运动简图最为清晰。

路由与交换实验指导书(附步骤)

《路由与交换》实验手册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一、实验内容: 1.利用超级终端实现从console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2.熟悉用户、特权、全局等基本模式间的转换 3.给交换机命名为wust 4.查看交换机版本、当前运行配置、初始配置,并保存当前配置 5.设置特权模式的明文/密文密码,验证在明文/密文密码同时设置 的情况下,哪一个生效 6.设置console口密码并验证 7.设置远程登录密码并验证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 交换机一台、计算机一台、配置线一根 2.软件环境 WindowsXP操作系统、Pcaket Tracer仿真软件 3.实验拓扑结构图 三、实验步骤: 1.利用超级终端实现从console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用串口配置时需要用专用配置电缆连接到设备的的CONSOLE

口和主机的串口,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接串口配置线缆,如果已经连接,请确认连接的主机串口是com1 还是com2; 2)建超级终端会话,windows 的附件中都有此软件; 3)选择通信串口(com1 或com2); 4)配置串口工作参数;(但路由器的第一次设置必须通过第一种方式 进行,此时终端的硬件设置如下: 波特率:9600 数据位:8 停止位:1 奇偶校验: 无 具体配置界面如下: 2.熟悉用户、特权、全局等基本模式间的转换 1) switch> 路由器处于用户命令状态,这时用户可以看路由器的连接状态,访问

其它网络和主机,但不能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 2)switch# 在switch>提示符下键入enable,路由器进入特权命令状态switch#,这时不但可以执行所有的用户命 令,还可以看到和更改路由器的设置内容。退回用户模式键入exit。3) switch(config)# 在switch#提示符下键入configure terminal,出现提示符 switch(config)#,此时路由器处于全局设 置状态,这时可以设置路由器的全局参数。退回特权模式键入exit。4)switch(config-if)#; switch(config-line)#; switch(config-switch)#;… 路由器处于局部设置状态,这时可以设置路由器某个局部的参数。3.给交换机命名为wust 在全局模式下 Switch(config)#hostname wust 取消命名 Switch(config)#no hostname wust 4.查看交换机版本、当前运行配置、初始配置,并保存当前配置 特权模式下 Switch#show version Switch#show running-config

机械材料切削性能研究3

徐州建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机械材料切削加工性能的研究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教学点: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 二0一二年六月

摘要:材料的化学成分不一样, 材料的组织结构不同, 热处理的方法不同, 力学性能也不同, 其切削加工性也完全不同。而切削加工性又会影响刀具的耐用度、零件表面质量、产品的生产率, 甚至使被加工零件变成次品、废品。因此, 必须对影响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因素进行分析, 为以后选择正确的加工工艺路线提供依据。主要对影响工件材料切削加工的各种因素如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并提出了改善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切削加工、热处理、工艺路线,物理特性 Abstract: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not the same as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heat treatm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its machinability is also completely different. Cutting would affect the durability of the tool parts surface quality, the product of productivity, even the parts to be processed into defective, waste. Therefore, we must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chinability of the workpiece material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future to select the correct processing line. On a variety of factors influence the machining of the workpiece material, such a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physical properties, chemical properties, chemical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etc. in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and basic way to improve workpiece material machinability. Keywords:Machining, heat treatment, process route,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材料成型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焊接接头性能评价及分析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与分析焊缝的各种典型结晶形态。 2、掌握低碳钢焊接接头各区域的组织变化。 3、了解焊接接头三个区域即焊缝、热影响区、母材的硬度差别 二、实验装置及实验材料 1、金相砂纸,从180目一1200目一套 2、平板玻璃一块 3、低碳钢焊接接头试片 4、金相显微镜一台 5、抛光机一台 6、电吹风机一个 7、4%硝酸酒精溶液,无水乙醇、脱脂棉等若干 8、洛氏显微镜若干 三、实验原理 焊接过程中,焊接接头各部分经历了不同热循环,因而所得组织各异。组织的不同,导致机械性能的变化。对焊接接头进行金相分析,是对接头机械性能鉴定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焊接接头由焊缝金属和焊接热影响区金属组成,焊缝金属的结晶形态与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变化,不仅与焊接热循环有关,也和所用的焊接材料和被焊材料有密切关系。

图1-1 焊缝金属的交互结晶示意图图1-2 C o、R和G对结晶形态的影 响 (一)焊缝凝固时的结晶形态 1、焊缝的交互结晶 熔化焊是通过加热使被焊金属的联接处达到熔化状态,焊缝金属凝固后实现金属的焊接。联接处的母材和焊缝金属具有交互结晶的特征,图1-1为母材和焊缝金属交互结晶的示意图。由图可见,焊缝金属与联接处母材具有共同的晶粒,即熔池金属的结晶是从熔合区母材的半熔化晶粒上开始向焊缝中心成长的。这种结晶形式称为交互结晶或联生结晶。当晶体最易长大方向与散热最快方向一致时,晶体便优先得到成长,有的晶体由于取向不利于成长,晶粒的成长会被遏止。这就是所谓选择长大,并形成焊缝中的柱状晶。 2、焊缝的结晶形态 根据浓度过冷的结晶理论,合金的结晶形态与溶质的浓度C o、结晶速度(或晶粒长大速度)R和温度梯度G有关。图1-2为C o、R和G对结晶形态的影响。由图1-2可见,当结晶速度R和温度梯度G不变时,随着金属中溶质浓度的提高,浓度过冷增加,从而使金属的结晶形态由平面晶变为胞状晶,胞状树枝晶,树枝状晶及等轴晶。 当合金成分一定时,结晶速度越快,浓度过冷越大,结晶形态由平面晶发展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模板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编者:常宗瑜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一、实验前要认真预习,明确实验内容、原理、目的、步骤和注意 事项;课外实验研究项目,实验前应拟定实验方案,并经实验 室管理人员审查同意方可实施; 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实验,要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操作 规程,节约使用实验材料和水、电、气,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数据和结果,认真分析,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爱护仪器设备及其他设施、物品,不得擅自动用与实验无关的 仪器设备和物品;不准擅自将实验室的物品带出室外;损坏或 遗失仪器设备及其他设施、物品,应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四、实验完毕后,要及时关闭电源、水源、气源,清理卫生,将仪 器设备和实验物品复位,经指导老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五、注意安全,熟悉安全设施和事故处理措施,实验过程中发现异 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发生危险时,应立即关闭电源、水源、气 源,并迅速撤离;规范处理实验废液、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六、遵守纪律,必须按规定或预约时间参加实验,不得迟到、早退、 旷课;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准大声喧哗、嬉闹,不准从事与实 验无关的活动;保持实验室清洁,不准吸烟,不准随地吐痰、 乱扔杂物。

目录 实验一、机构认知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1) 实验二、渐开线齿轮范成实验 (3) 实验三、渐开线齿轮的参数测量实验 (6) 实验四、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 (10) 实验五、机构运动参数的测试和分析实验 (16) 实验六机构创新设计 (17)

实验一、机构认知和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认识典型机构类型及应用,了解其运动特点。 2. 掌握依据实物绘制出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建立运动简图。 3. 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方法。 4. 进一步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即通过查看抽象图形(运动简图)想象出实物机器的运动关系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通过机构陈列展示柜认识常见的机构。 2. 了解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和机构运行方式。 3. 绘制简图。并进行自由度计算和杆组分析。 图1 引线机构图2摆梭机构 三、实验仪器 1. 创新机构陈列柜 2. 缝纫机机头 3. 尺、纸、笔等 四、实验步骤 1. 参观创新机构陈列柜,分析机构类型和工作特点,并绘机构示意图。

网络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原理 实验指导书 授课教师:陆垂伟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 使用班级:2012级软件工程1班(本) 授课时间:2014年春季 授课学时:60/50/10学时 使用教材:计算机网络(第五版) 谢希仁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实验指导书:计算机学院编,2013年版 湖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只做下面的5个实验,其余跳过不做 IP报文及TCP报文分析 路由器基本配置 OSPF动态路由配置 交换机基本配置 VLAN配置与应用

实验一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理解以太网链路层的基本功能 2. 分析以太网链路层的帧的各个字段的含义 二、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任务 用Ethereal软件抓包,来分析以太网链路层的帧格式 四、实验设备 Ethereal软件,PC机 五、实验拓扑图 两台实验主机连接在实验室交换机上,依次命名为实验主机A和实验主机B.注意将与网络切换器相连的实验主机的网络切换器拨到B的位置(A为与网络测试接口TAP的连接),以保证其直接接入到实验室网络交换机上。同时,请将TAP中TAP/IN和TAP/OUT接口上的网线拔出。以避免与TAP中host接口相连的计算机不能正常上网。 实验主机A 六、实验步骤指导 步骤1:请同学们分好组,两人一组,然后配置好各自实验主机的IP地址,请记住所同组组员实验主机的IP地址.例如本实验中实验主机A的IP地址为192.168.100.109,实验主机B的IP 地址为192.168.100.158.(查看本机IP地址等信息,可以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ipconfig/all命令进行查看) 步骤2:各自运行实验主机上的网络分析器Ethereal软件进行报文捕获(可以设置捕获过滤规则只捕获我们所需要的报文).由于我们只需要捕获对应的ICMP数据包,那么例如在实验主机A 中可以设置成“host 192.168.100.158”(其中192.168.100.158是实验主机B的IP地址) ,然后开始进行包捕获操作 步骤3:然后在其中一台实验主机上进行ping命令操作,例如在实验主机A中的命令提示符中进行ping实验主机B的IP地址操作.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与金相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掌握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基本原理。 2. 掌握普通光学金相显微镜基本操作。 3. 分辨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组织。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 台式金相显微镜; 2. 已制备好的标准试祥。 三、实验内容: 1. 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标准试样的组织,调整粗调及微调手轮,掌握显微镜的聚焦方法 3. 分别调整视场光栏和孔径光栏,观察其对显微镜分辨率的影响规律。 4. 调整物镜与目镜的匹配,理解有效放大倍数。 5. 分别用100X及400X观察标准试祥组织,并描绘示意图。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简述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原理。 (2)简述影响显微镜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4)画出观察组织的示意图。示意图按统一规格画,并用箭头标明各组织

材料: 放大倍数: 实验二:金相试样制备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试样的制备原理,熟悉制备过程。 2. 初步掌握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砂轮机、抛光机、加工好的碳钢试样、砂纸、抛光膏、无水乙醇、浓硝酸。 三、实验内容 1. 每人制备一块碳钢的金相显微试样,按照下面步骤:砂轮机粗磨 T 砂纸从粗到细磨 制f 机械抛光f 化学腐蚀。 2. 观察金相制备试样,分析所制备试样存在的缺陷。 四、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内容 4. 讨论 (1) 简述金相试样的制备原理和过程。 (2) 分析试样制备过程中出现缺陷的原因, 结合自己试样中的缺陷讨论如何制备出高质 量的显微试样 编号: 组织: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精品文档27页

《机械原理》课程 课程编号:428014 实验指导书 主撰人:聂时君 审核人:朱连池 单位:通信与控制工程系 二O一三年五月 目录 实验一、机构认知 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实验三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 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五、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 注:红色标记为本学期我们所要做的实验项目,请大家写好预习实验报告。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 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 1.巩固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认识,提高实践能力; 2.了解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并且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技术。 2. 适用专业年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年级 3. 实验课时分配 4. 实验环境 主要面向机械专业开展机械基础实验与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制作的实践教学。机械原理实验室包括“常用机构陈列柜参观及创新设计盒功用熟悉”、“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分析”、“渐开线齿阔范成原理”、“基本机构运动参数测量与分析”、“回转构件的动平衡”等。 5. 实验总体要求

首先,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要做实验对象的内容;其次,了解实验所用的设备和仪器,实验时了解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实验后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6.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 1.了解典型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及其功用,认知机、电、液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重点认知真实机器上的常见机构及其作用。 2.初步掌握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明确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的关系。 3.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提高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通过创意方案的组合设计,启发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 4.掌握齿轮范成加工原理和齿轮参数的测量方法。 5.加深对回转构件平衡原理的理解,初步掌握动平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了解动平衡机的原理结构。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指导书1解析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实验指导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编 2011.09 目录

实验1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2) 实验2用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 (4) 实验3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 (7) 实验4 平行度与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11) 实验5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14) 实验6 工具显微镜长度、角度测量 (18) 实验1 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立式光学计的测量原理;

2、熟悉立式光学计测量外径的方法; 3、加深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 二、实验内容 1、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 2、由国家标准GB/T 1957—1981《光滑极限量规》查出被测塞规的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与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判断其适用性。 三、计量器具及测量原理 立式光学计是一种精度较高而结构简单的常用光学测量仪。其所用长度基准为量块,按比较测量法测量各种工件的外尺寸。 图1为立式光学计外形图。它由底座1、立柱5、支臂3、直角光管6和工作台11等几部分组成。光学计是利用光学杠杆放大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其光学系统如图2b 所示。照明光线经反射镜l照射到刻度尺8上,再经直角棱镜2、物镜3,照射到反射镜4上。由于刻度尺8位于物镜3的焦平面上,故从刻度尺8上发出的光线经物镜3后成为平行光束。若反射镜4与物镜3之间相互平行,则反射光线折回到焦平面,刻度尺的像7与刻度尺8对称。若被测尺寸变动使测杆5推动反射镜4绕支点转动某一角度α(图2a),则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2α角度,从而使刻度尺像7产生位移t(图2c),它代表被测尺寸的变动量。物镜至刻度尺8间的距离为物镜焦距f,设b为测杆中心至反射镜支点间的距离,s为测杆5移动的距离,则仪器的放大比K为 当a很小时,,因此 光学计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2,f=200mm,b=5mm,故仪器的总放大倍数n为 由此说明,当测杆移动0.001mm时,在目镜中可见到0.96mm的位移量。

金属材料切削加工性

第一章金属材料切削加工性 切削加工性:Machinability,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成合格零件的难易程度。例如:以车削45#钢为例: 材料硬度HB200(正火) 单位切削力κc=200kg/mm2 用YT15车刀车削:IT8 νc=120 θ=800oC 此种车削方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谁都会做,没什么难点。 1. 铝合金,这是比较好加工的,κc=70,νc=800m/min时,θ也不高,T很长。 2. 灰口铸铁HT200 κc=114 断屑 切削加工性评价指标: ①刀具耐用度高;T ②许用切削速度高;νc ③已加工表面易于达到; ④车削时断屑; ⑤切削力小,切削温度低。F c θ 3. 45#淬火HRC50 切削力F c大,切削温度θ高,刀具耐用度T低。 一般情况下不车,只能磨削。IT8 §1—1 衡量切削加工性指标

以车削45#钢(HB200)为参照基准: 刀具材料:YT15; 刀具耐用度:T=60min ; [ν60]j =100m/min ; 当切削LY12 ν60=300m/min 相比 []6060300 3100 r j νκν= == 一、称相对加工性 相对加工性比较表 二、衡量指标: 1. 刀具耐用度T : T 较长,加工性较好。 例:45#钢 T=60min 30C r M n SiA T=20min 加工性差。 2. 切削速度νc : 例:45#钢 νc =100m/min YT15 LY12 νc =300m/min YG15

300 3 100 r κ= = 加工性好。 泰勒公式: 0.4c A T ν= 切削速度是根据刀具耐用度确定的。一定刀具耐用度下有一个允许的切削速度νT 。 3. 切削力F c (或者κc ) 凡切削力大者,加工性差。 单位切削力κc 比较 4. 切削温度(θ) 凡是切削温度高者,加工性差。 切削温度比较表 条件: νc =60m/min a p =3 f=0.1 见图(一) θo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实验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1.了解X射线衍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熟悉X射线衍射仪的操作。 3.掌握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卡片和软件进行物相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X射线的产生和X射线的光谱 实验中通常使用X光管来产生X射线。在抽成真空的X光管内,当由热阴极发出的电子经高压电场加速后,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由金属做成的阳极靶时,靶就发射X射线。发射出的X射线分为两类:轫致辐射和特征辐射。 (2)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各种复杂过程。就其能量转换而言,一束X射线通过物质分为三部分:散射、吸收、透过物质沿原来的方向传播,其中相干散射是产生衍射花样原因。如图1 图1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3)晶体结构与晶体X射线衍射 晶体结构可以用三维点阵来表示。每个点阵点代表晶体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如离子、原子或分子等。空间点阵可以从各个方向予以划分,而成为许多组平行的平面点阵。因此,晶体可以看成是由一系列具有相同晶面指数的平面按一定的距离分布而形成的。各种晶体具有不同的基本单元,晶胞大小,对称性,因此每种晶体都必然存在着一系列特定的d值,可以用于表征不同的晶体。 X射线

波长与晶面间距相近,可以产生衍射。晶面间距d和X射线的波长的关系可以用布拉格方程来表示2dsinθ=nλ根据布拉格方程,不同的晶面,其对X射线的衍射角也不同。因此,通过测定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就可以得到它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与数据库中的已知X射线粉末衍射图对照就可以确定它的物相。 (4)物相鉴定原理 任何结晶物质均具有特定晶体结构(结构类型,晶胞大小及质点种类,数目,分布)和组成元素。一种物质有自己独特的衍射谱与之对应,多相物质的衍射谱为各个互不相干,独立存在物相衍射谱的简单叠加。 衍射方向是晶胞参数的函数—取决于晶体结构;衍射强度是结构因子函数—取决于晶胞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方式。任何一个物相都有一套d-I特征值及衍射谱图。因此,可以对多相共存的体系进行全分析。也就是说实验测得的图谱与数据库中的已知X射线粉末衍射图对照,通过两者的匹配性就可以确定它的物相。 三.实验仪器 本实验使用的仪器为D8 FOCUS X射线衍射仪 四.实验步骤 1. 样品制备 将待测粉末样品在试样架均匀分布并用玻璃板压平实,使试样面与玻璃表面齐平 2. 测试 第一步:开机 (1) 打开墙体及主机电源,并按下主机启动按钮。 (2) 打开冷却循环水系统开关,使冷水电导率在3以内,水温在20-24度范围内。 (3) 按下控制面板上的开真空按钮,使真空度降至150mV以下。 (4) 打开控制柜开关 (5) 打开电脑,在软件控制程序中开启X射线后执行预热至需要功率,预热时间为1-1.5小时。 第二步:装样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实验指导书(2017-2018)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实验指导书 (2017-2018)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研组编 机械工程学院 2017年08月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实验一长度测量 (3) 实验二表面粗糙度测量 (9) 实验三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 (13)

实验一长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杠杆千分尺、和立式数显光学计的测量原理、主要结构及使用方法。 2.应用上述仪器检验光滑极限量规。 3.巩固尺寸公差的概念,学会由测得数据判断零件合格性的方法。 二、仪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1.杠杆千分尺 杠杆千分尺相当于外径千分尺与杠杆式卡规组合而成,其外形如图1-1(a)所示。它的工作原理与杠杆式卡规及千分尺相同。可以用作相对测量,也可以作绝对测量。杠杆式卡规的工作原理如图1-1(b)所示。 (a)(b) 图1-1杠杆式卡规的工作原理图 当测量杆1移动时,使杠杆2转动,在杠杆的另一端装有扇形齿轮,可使小齿轮3和装牢在小齿轮轴的指针4转动,在刻度盘5上便可读出示值。为了消除传动中的空程,装有游丝6。测量力由弹簧8产生。为了防止测量面磨损和测量方便,装有退让器9。 杠杆千分尺刻度值有0.001毫米和0.002毫米两种(现在使用的是前者),表盘的示值范围±0.02毫米,测量力是500-800克,测力变化不大于100克。 2.立式数显光学计 立式光学计又称光学比较仪,集光电、机电于一体,是我国最先进的数显式光学仪器。直接测量可以达到10毫米。测量结果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工、英制在显示屏上显示,也可以在任意位置置零。当被测工件大于10毫米时,在测量前用量块(或标准件)对准零位,被测尺寸与量块尺寸的差值在屏幕上读得。 立式数显光学计对五等量块和一级精度的量块,球形和圆柱形工件得直径和不圆度,线型、板型、金属及非金属薄膜的厚度和平行度进行高精度测量。 仪器基本度量指标: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试用)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连理工大学 年月日

实验目录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2学时)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2学时)实验三 Sn-Pb二元平衡相图测试(2学时)实验四金相定量分析方法(2学时)实验五 Fe-C合金平衡组织观察(2学时)实验六材料弹性及塑性变形测定(2学时)实验七碳钢试样的制备及测试综合性实验(4学时)实验八金属塑性变形及回复再结晶设计性实验(6学时)实验九金属凝固组织及缺陷的观察(2学时)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制备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构造,熟悉其零件的作用。 2)学会正确操作和使用金相显微镜。 3)掌握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实验设备:x-1型台式光学显微镜,磨样机、抛光机、砂轮机 实验材料:碳钢标准样品 三、实验内容 1.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并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要求每个学生会实际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样品并测定其放大倍数。 3.演示并初步认识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实验报告撰写 撰写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 包括:1. 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其零部件的作用 2.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准样品的收获 3. 概述金相试样制备过程及方法 四、个人体会与建议

实验二金属材料的硬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2.初步掌握各种硬度计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实验设备和样品 1.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 2.铁碳合金试样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通过老师讲解,熟悉布氏和洛氏硬度计的原理、构造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2.演示测定维氏硬度值,演示测定布氏和洛氏硬度值, 注:每个样品测量压痕数,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人数确定,保证每位学生可以操作硬度计1-2次。因为实验条件限制,所以不需要严格按照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要求进行实验。 四.实验报告内容 1.简述实验目的和步骤。 2.简要叙述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测量原理和特点。 3.写出测量步骤,附上实验结果。 4.总结各种硬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和使用体会。

(新)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电子版)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刘峰沈小云编 广东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2009年12月

前言 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或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的主要的技术基础课,它们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实验是这些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 对于实验课,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应按时参加实验,不得无故缺席。 2.实验前应认真复习教材的有关章节和讲授的内容,预习实验指导书,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3.实验时应严肃认真、积极思考、独立操作、相互配合,按照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并注意保持实验场地的安静、清洁。 4.实验报告或有关图纸应独立完成,按时上交。 5.爱护仪器设备和实验用具,未经教师许可,不得随意摆弄、擅自拆装;如有损坏、丢失,应立即报告,并酌情赔偿。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根据各种机械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分析和验证机构自由度,进一步理解机构自由度的概念,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1.各类典型机械的实物或模型,量具。 2.铅笔、橡皮、草稿纸等(学生自备)。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实验原理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形状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一些简略的符号(见教科书或机械设计手册中有关“常用构件和运动副简图符号”的规定)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表明机构的运动特征。表1—1为常用符号示例。 2.实验方法 (1)使被测绘的机构缓慢地运动,从原动构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根据相互连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特点,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类。 (3)在草稿纸上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连接次序,从原动构件开始,逐步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的草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拉丁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4)仔细测量与机构运动有关的尺寸,如转动副间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的方向等,选定原动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画成正式的机构运动简图。 () () mm m AB l AB l 图上长度实际长度比例尺= μ 对绘制指定的几种机构模型的机构运动简图,其中至少要有一种按确定的比例尺绘制,其余的可凭目测,使图与实物大致成比例,这种不按比例尺

路由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

路由交换技术实验指导书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目录 目录0 实验一跨交换机实现VLAN1b5E2RGbCAP 实验二 RIP路由协议基本配置5p1EanqFDPw 实验三 OSPF基本配置12DXDiTa9E3d 实验四 BGP基本配置17RTCrpUDGiT 综合实验175PCzVD7HxA

实验一跨交换机实现VLAN 【实验名称】 跨交换机实现VLAN。 【实验目的】 掌握如何在交换机上划分基于端口的VLAN、如何给VLAN内添加端口,理解跨交换机之间VLAN的特点。 【背景描述】 假设某企业有两个主要部门:销售部和技术部,其中销售部门的个人计算机系统连接在不同的交换机上,他们之间需要相互进行通信,但为了数据安全起见,销售部和技术部需要进行相互隔离,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jLBHrnAILg 【需求分析】 通过划分Port VLAN实现交换机的端口隔离,然后使在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而在不同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不能进行相互通信。xHAQX74J0X 【实验拓扑】 图2-1 实验拓扑图 【实验设备】 三层交换机1台 二层交换机1台 【预备知识】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VLAN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Trunk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实验原理】 VLAN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指导书-TEM

第二篇材料电子显微分析 实验一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塑料—碳二级复型样品的制备方法。 2.掌握材料薄膜样品的制备方法—双喷电解减薄法和离子薄化法。 二、塑料—碳二级复型的制备原理与方法 (一) AC纸的制作 所谓AC纸就是醋酸纤维素薄膜。它的制作方法是:首先按重量比配制6%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为了使AC纸质地柔软、渗透性强并具有蓝色,在配制溶液中再加入2%磷酸三苯脂和几粒甲基紫。 待上述物质全部溶入丙酮中且形成蓝色半透明的液体,再将它调制均匀并等气泡逸尽后,适量地倒在干净、平滑的玻璃板上,倾斜转动玻璃板,使液体大面积展平。用一个玻璃钟罩扣上,让钟罩下边与玻璃板间留有一定间隙,以便保护AC纸的清洁和控制干燥速度。醋酸纤维素丙酮溶液蒸发过慢,AC纸易吸水变白,干燥过快AC纸会产生龟裂。所以,要根据室温、湿度确定钟罩下边和玻璃间的间隙大小。经过24小时后,把贴在玻璃板上已干透的AC纸边沿用薄刀片划开,小心地揭下AC纸,将它夹在书本中即可备用。 (二) 塑料—碳二级复型的制备方法 (1) 在腐蚀好的金相样品表面上滴上一滴丙酮,贴上一张稍大于金相样品表面的AC纸(厚30~80μm),如图1-2(a)所示。注意不要留有气泡和皱折。若金相样品表面浮雕大,可在丙酮完全蒸发前适当加压。静置片刻后,最好在灯泡下烘烤一刻钟左右使之干燥。 (2) 小心地揭下已经干透的AC纸复型(即第一级复型),将复型复制面朝上平整地贴在衬有纸片的胶纸上,如图1-2(b)所示。 (3) 把滴上一滴扩散泵油的白瓷片和贴有复型的载玻片置于镀膜机真空室中。按镀膜机的操作规程,先以倾斜方向“投影”铬,再以垂直方向喷碳,如图1-2(c)所示。其膜厚度以无油处白色瓷片变成浅褐色为宜。 (4) 打开真空室,从载玻片上取下复合复型,将要分析的部位小心地剪成2mm×2mm的小方片,置于盛有丙酮的磨口培养皿中,如图1-2(d)所示。 (5) AC纸从碳复型上全部被溶解掉后,第二级复型(即碳复型)将漂浮在丙酮液面上,用铜网布制成的小勺把碳复型捞到清洁的丙酮中洗涤,再移到蒸馏水中,依靠水的表面张力使卷曲的碳复型展平并漂浮在水面上。最后用摄子夹持支撑铜网把它捞起,如图1-2 (e)所示,放到过滤纸上,干燥后即可置于电镜中观察。AC纸在溶解过程中,常常由于它的膨胀使碳膜畸变或破坏。为了得到较完整的碳复型,可采用下述方法: (1) 使用薄的或加入磷酸三苯脂及甲基紫的AC纸。 (2) 用50%酒精冲淡的丙酮溶液或加热(≤55℃)的纯丙酮溶解AC纸。 (3) 保证在优于2.66×10-3Pa高真空条件下喷碳。 (4) 在溶解AC纸前用低温石腊加固碳膜。即把剪成小方片的复合复型碳面与熔化在烘热的小玻璃片上的低温石腊液贴在一起,待石腊液凝固后,放在丙酮中溶解掉AC纸,然后加热(≤55℃)丙酮并保温20分钟,使石腊全部熔掉,碳复型将漂浮在丙酮液面上,再经干净的丙酮和蒸馏水的清洗,捞到样品支撑铜网上,这样就获得了不碎的碳复型。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3.3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实验 3.3.1 实验目的 (1)学会依照实际的机器或机构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2)巩固和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3)分析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必要条件,加深对机构分析的了解。 3.3.2 设备和工具 (1)各种实际机器及各种机构模型; (2)钢板尺、卷尺、内外卡尺、量角器等; (3)自备铅笔、橡皮、草稿纸等。 3.3.3 实验原理和方法 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可动的构件数目、运动副的数目和类型及相对位置有关,因此,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要抛开构件的外形及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简略符号来代表运动副和构件(可参阅GB4460-84“机构运动简图符号”),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以此说明机构的运动特征。 机构运动简图用来分析机构的运动,所以在画图之前应该对机构的运动进行分析,由于其运动只与可动构件及两构件之间组成的运动副有关,而与构件的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无关,所以我们只对可动构件和运动副进行分析,在分析构件和运动副之前应对零件和构件的概念非常清楚。 弄清楚机构的运动情况后,才可画图,由于机构的运动与运动副的位置有关系,画图时必须准确地体现出各运动副的位置,所以须采用一定的比例尺,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简略符号画图,所以机构运动简图中只包含采用国家标准符号规定的构件和运动副,而不能体现出构件的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 画完机构运动简图以后,须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我们知道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原动件的数目等于自由度的数目,从而可以达到验证的目的。 3.3.4 实验步骤 (1)在机构缓慢运动中观察,搞清运动的传递顺序,找出机构中的所有可动构件; (2)确定相邻两构件之间所形成的相对运动关系(即组成何种运动副); (3)分析各构件的运动平面,选择多数构件的运动平面作为运动简图的视图平面; (4)将机构停止在适当的位置(即能反映全部运动副和构件的位置),确定原动件,并选择适当比例尺,按照与实际机构相应的比例关系,确定其它运动副的相对位置,直到机构中所有运动副全部表示清楚; (5)测量实际机构的运动尺寸,如转动副的中心距、移动副的方向、齿轮副的中心距等; (6)按所测的实际尺寸,修定所画的草图并将所测的实际尺寸标注在草图上的相应位置,按同一比例尺将草图画成正规的运动简图; (7)按运动的传递顺序用数字1,2,3…和大写字母A,B,C…分别标出构件和运动副; (8)按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检查是否与实际机构相符,以检验运动简图的正确性。 3.3.5 注意事项: (1)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时要轻拿轻放轻转动,如果发现有缺少零件的机构及时向老师汇报; (2)画完草图后把草稿纸拿到老师那里签字,回去整理成正式的实验报告,交实验报告时把签字的草稿纸一起交上来;

交换原理实验指导书

《交换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1 程控交换机普通用户基本配置实验 (1) 实验2 PSTN补充业务实验 (6) 实验3 NO.7信令交换实验 (10) 实验4 CENTREX虚拟群建立与开通 (15)

实验1 程控交换机普通用户基本配置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在交换机上对普通用户的基本配置方法 2、掌握时隙交换的基本原理 3、掌握用户呼叫与时隙的关系 4、掌握程控交换机对用户呼叫的完整的配置过程(局内呼叫) 【实验内容】 通过计算机配置终端对程控交换机进行配置,使之能够完成最基本的局内通话功能,并通过配置和查询跟踪方法,掌握程控交换机的用户号码分配/删除方法、时隙分配策略和局内通话的一个基本流程。 【实验原理】 用户的语音通信是通过程控交换机进行时隙和空分交换完成的。每个用户在通话之前都由交换机分配一个时隙,用户话音的发送和接收都只在该时隙内完成。程控交换机总是将用户1时隙的话音数据交换到用户2的时隙上去,又将用户2时隙上的话音数据交换到用户1时隙上去,完成双方的通话过程。本实验通过计算机终端对一台华为C&C08程控交换机进行配置,使其能够完成局内的用户之间的时隙交换,实现正常通话过程。一个局内成功呼叫的基本流程为:空闲→主叫摘机→拨号→振铃→被叫摘机→通话→挂机。 用于配置程控交换机的计算机终端通过局域网与程控交换机相连,用户话机则通过配线架直接连接到程控交换机上。实验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图1 实验原理图 【实验步骤与记录】 1、实验设备连接 按实验原理连接图,两部电话都通过电话线插入桌面的电话线插口,分别摘机如能听到拨号音,说明连接正确,否则检查连线,必要时换接插口,直到能正确听到拨号音。 听到拨号音后,拨打114查询本机的电话号码,并记录。 用户1电话号码为:_______80033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