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

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
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

鲑科鱼类,习惯上有的被称作鲑,有的称为鳟,统称为鲑鳟。鲑鳟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肌间刺的鱼类,因其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有助于健脑,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因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近年受到市场热捧,走俏餐桌。鲑鳟鱼在我国的养殖前景看好,现将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介绍如下。

1选择与鲑鳟鱼类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水域进行养殖1.1水温水温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鲑鳟鱼养殖需要低温的水域环境。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水温越高,溶解氧越低,当水温达到22℃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降到5~6mg/L,这时水环境出现了水温偏高和氧量偏低两个不利因素,鱼体代谢强度和饵料效率都会降低,长此下去会严重地影响生长,甚至引起死亡。水温18℃以下,生长一般不会受到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因此在鲑鳟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水温以10~18℃为宜。

1.2溶解氧鲑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当水中溶氧低于3mg/L时,会出现大批死亡,该值为夏季的致死点;低于5mg/L时,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要使鲑鳟鱼良好生长,水中溶氧最好在6mg/L以上;到9mg/L以上生长速度较快。掌握饲育用水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并适时予以调节,避免各种因素的刺激,保持安全的溶解氧环境是保证养殖效果的关键。

1.3水质影响鲑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性和氨氮(NH3)浓度。鲑鳟鱼对pH的耐受范围是5.50~9.20,适宜范围是6.50~7.50,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会使鲑鳟鱼生长受到抑制。建设鲑鳟鱼养殖场时,应对水源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2建设符合健康养殖需求的鱼池结构

鲑鳟鱼养殖池以长方形、四角圆钝的结构为佳,没有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垒池均匀分布,鱼池宽4m,长不超过l5m为好。鱼池排水口设置一层拦鱼栅,两层闸板,采用倒虹吸式排水,这样有利于底部污物排出。鱼池供水应采用并联供水方式,减少鱼体发病交叉感染机会。鱼池供水条件不好,采用串联鱼池供水的,应在排水口下方设沉淀池,减少残饵、鱼粪等代谢物对下方池鱼的危害。3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鲑鳟鱼放养密度可以随水交换量、溶氧量增加而加大,但放养密度在l6kg/m3以上时,鱼体的代谢物增加,将使水化指标上升,鲑鳟鱼只能保证平时的摄食活动,生长缓慢,抵御疾病能力将会降低。因此,鲑鳟鱼的放养密度应保持在l0~l4kg/m3范围内,这样即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体又可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精心饲养,严格管理

4.1饲料投喂鲑鳟鱼养殖所用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的60%左右。确定科学的投喂方式是取得理想效益的基本保证。在鲑鳟鱼类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饵料成份的营养平衡和品质质量,投饵量不足会造成饥饿,使鱼成长参差不齐,导致寄生性疾病发生;投喂饵太多易发生残饵污染,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及各种传染病发生机会。必须根据水温、鱼体状况、溶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投喂。在适宜的条件下鱼种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9%左右,日投铒次数6~8次;成鱼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2.50%左右,日投饵次数3~4次。并且要注意饵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一般饵料粒径为所喂鱼口裂2/3为佳。

4.2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必须坚持勤观察、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各项工作记录。残饵及粪便里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鲑鳟鱼的致毒物质,容易引发与缺氧状态相同的厌食症状,因此应定期清洗池底(每周1次)。饵料投喂前要过筛,筛出碎料粉,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和对鱼类鳃部附着的危害。水源不足、池水水温高时,可利用增氧设备和补充地下水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水温。要经常清除鱼池周围的垃圾、水面上的漂浮物等,改善和保持鱼池周边环境条件,减少周围环境对鲑鳟鱼生长的不良影响。

5做好鱼病防治

鲑鳟鱼常见的疾病有营养性疾病、体外寄生虫病、水霉病、细菌性烂鳍病、烂腮病、肠炎等,其中以营养性疾病最为常见,其次是小瓜虫病和三代虫病。

当鱼健康状况不佳时,鱼会离开群体,游到排水处或在池壁、池底缓慢游动。不健康的病鱼体色发暗或变黑,摄食迟钝,食量减少,游泳方式异常或者出现腹部膨胀、腮盖外张、鱼体表面局部浮肿,出现白点和白云状黏

水产养殖

44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17期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

周蓉

(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30)

液,鱼鳍糜烂,基部充血,肛门扩张、充血或有粪便黏着等现象。通过解剖可以看到鱼体内部器官也出现了异常症状,肾脏、肝脏变色,形状变异,胃肠充满黏液等。

鲑鳟鱼鱼病的防治要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原则,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寓防病于管理之中,主要措施有:选用体质健壮、抗病能力强的优良鱼种;提高池水溶氧量,保持水体清洁卫生;投喂新鲜、适口的全价配合颗粒饲料;坚持鱼体入池消毒,发病季节还要进行水体消毒,消灭病源,适时投喂药饵进行预防;细心观察,发现病情及时诊治,并把病鱼单独饲养。营养性疾病要从改善饲料入手,投喂适口、营养全面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数量的代黄粉等中药,可有效预防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在夏季,要适时增氧,增加水体溶氧量,防止鱼种浮头。

近年来,定西市白灵菇生产规模日趋扩大,但由于栽培技术还不够成熟,产量较低,加之其生长周期较长,菌袋中剩余营养较多,造成白灵菇废料大量堆积和浪费,严重影响白灵菇生产环境。为使白灵菇废料变废为宝,得到再利用,我们在渭源太白山白灵菇反季节生产基地探索出一套利用白灵菇废料栽培鸡腿菇技术,取得理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供试菌种

母种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在PDA综合培养基上、26~28℃条件下恒温培养,约经8~9d,菌丝长满试管斜面后,进行提纯复壮。将提纯复壮后的母种扩管后接种在(棉籽壳86%、麸皮5%、玉米粉5%、石灰粉2%、糖、磷肥各1%)培养基上。原种采用750mL菌种瓶,栽培种采用12cm×25cm×0.004cm聚丙稀筒料。培养料装瓶或装袋时,用木楔在中间打一直径约1.50cm的接种孔。培养料在121~124℃、0.10~0.13M pa压力下灭菌2.50h,待料温冷却至25~26℃时,无菌操作接入母种,在室温22~26℃,空气相对湿度65%~75%条件下培养25d左右。2菌袋制作

挑选未出菇或杂菌污染较少的白灵菇菌袋,全脱袋,削刮泥土,浸泡于石灰水池中3d后捞出,沥去多余水份,用铁铣拍打碎,按配方配料。(1)白灵菇废料45%、棉籽壳47%、麸皮5%、石灰粉2%、过磷酸钙1%;(2)白灵菇废料60%、棉籽壳21%、麸皮10%、玉米粉5%、石灰粉3%、过磷酸钙1%;(3)对照(CK):棉籽壳97%、石灰粉5%、过磷酸钙1%。按料水比1:1.20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堆闷4h,pH值调至7.50~8。采用20cm×40cm×0.0045cm高密度聚乙稀筒料装袋,装料应松紧适中,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棉籽壳压破袋。常压100℃灭菌10h,闷4~6h,待菌袋温度降至28~30℃时移入接种室,按常规接种法两头接种,每袋接种量不超过料重的5%,接种的菌袋放入室温22~24℃、空气相对湿度65%~75%的条件下紧密排放避光培养,及时翻袋,36~48d菌丝满袋。

3覆土

在菇棚内整地做畦,畦宽1.50m,长5m,深20cm,沿棚内两侧挖畦,畦间留40cm宽的作业过道,建畦后进行喷水保湿,在畦底及四周喷2%三氯杀螨醇及2%高锰酸钾杀虫杀菌。然后将菌袋脱袋后平卧埋入土中,袋与袋间隔2~3cm,用细土填充间隙,浇透水后再在菌袋表面覆土(覆土含一定腐殖质的麦田土、菜园土均可)。覆土前摊开暴晒4~5d后拌入2%石灰粉,喷洒500倍液DDV,将土壤含水量调整到30%左右,覆土层深不超过5cm,土粒大小直径以0.50cm为宜,覆土后覆膜可保温保湿,当土壤表面长出大量菌丝后揭膜催蕾。

4出菇管理

菌袋覆土后20~25d即可出现小菇蕾,出菇期间菇棚内温度应控制在10~22℃,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用竹片在畦上搭起小拱棚,便于大棚定期通风换气时控制拱棚内的温度、湿度、空气及光照。尤其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温度以15~20℃为宜,超过25℃应及时降温,以免菌柄伸长,过早开伞。每天通风2~3次,每次约30min,低于10℃子实体生长较慢,应保温减少通风次数,同时结合白天和夜晚温差刺激促进其生长,在菇体分化、子实体生长阶段,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但光线不宜过强,以免影响质量。

5结束语

以白灵菇废料为主料栽培鸡腿菇,就地取材,成本低廉,尤其在地处偏避的高海拔白灵菇反季节出菇生产基地,可节约纯棉籽壳45%~60%,转化率均在100%以上,不但节约了成本,还有效改善了白灵菇出菇场地卫生,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白灵菇生产基地整体生产的良性循环。

白灵菇废料栽培鸡腿菇技术

高顺平,苟永平

(陇西县农技中心,甘肃定西748100)

食用菌

45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年第17期

轮虫常见种类

懒轮虫:冬季不易出现 橘色轮虫:分布广,浅水湖泊沿岸带 红眼旋轮虫:池沼或浅水池塘 钳形猪尾轮虫;分布广,世界性种类,底栖为主 钩状狭甲轮虫:分布广,属世界性种类,自浅沼泽至深水湖泊沿岸带均有出现 双尖钩状狭甲轮虫:分布广,沼泽,池塘,浅水湖泊,等水体中都有出现 盘状鞍甲轮虫:普通常见种类, 卵形鞍甲轮虫:分布广,属常见种类,沉水植物较多的沼泽,池塘及浅水湖泊均有 三翼鞍甲轮虫:分布广,常见种 爱德里亚狭甲轮虫:分布广,在淡水,咸淡水,海水以及内陆咸水水体均有分布 台杯鬼轮虫:分布广,多生栖于沼泽,池塘,小型浅水湖泊 方块鬼轮虫:分布广,出现于沼泽,池塘,浅水湖泊等小型水体 高氏多棘轮虫:分布广,沉水植物多的沼泽,池塘及浅水湖泊均有出现,底栖为主 萼花臂尾轮虫:各类水体均有出现 剪形臂尾轮虫:常见种类,分布广,自然水体及养殖水体均可出现 角突臂尾轮虫:分布广阔,养鱼水体常见种类 皱褶臂尾轮虫:分布于咸水,半咸水,淡水中均有出现,广盐性种类 方形臂尾轮虫:广布于各类水体中,该种能适应于碱性水体中 矩形臂尾轮虫: 壶状臂尾轮虫: 裂足臂尾轮虫: 镰状臂尾轮虫:分布于浅水湖泊及沼泽,池塘中 大肚鬚足轮虫:分布广,对酸性,碱性水适应性强 透明鬚足轮虫: 竖琴鬚足轮虫:分布广,沼泽,池塘,浅水湖均有 小鬚足轮虫:分布广,兼营底栖和浮游两种生活习性,唯出现时数量不大 板胸细脊轮虫:分布广,各类水体均有出现,兼营浮游生活方式,出没于沉水植物之间 裂痕龟纹轮虫:分布广,多见于沼泽,池塘等浅水水域 螺形龟甲轮虫 矩形龟甲轮虫 曲腿龟甲轮虫 椎尾水轮虫:分布广,多见于沼泽,浅水池塘,尤以间歇性的夏季干涸的池塘在春夏两季可大量出现 月形腔轮虫:普通常见种类,除大型深水湖泊外,各类水体均有出现 蹄形腔轮虫:分布广阔,沼泽,池塘,浅水湖均有 叶状帆叶轮虫:分布广,冬季常见种类 四齿单趾轮虫:分布广 尖角单趾轮虫:分布广,浅的沼泽至大而深的湖库沿岸带均有出现 尖爪单趾轮虫:分布广, 尖趾单趾轮虫:分布广,除大型深水湖泊外,各类水体均有出现 囊形单趾轮虫:世界性种类,除大型深水湖泊外,均有出现 前节晶囊轮虫 盖氏晶囊轮虫 西氏晶囊轮虫

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

鲑科鱼类,习惯上有的被称作鲑,有的称为鳟,统称为鲑鳟。鲑鳟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肌间刺的鱼类,因其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有助于健脑,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因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近年受到市场热捧,走俏餐桌。鲑鳟鱼在我国的养殖前景看好,现将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介绍如下。 1选择与鲑鳟鱼类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水域进行养殖1.1水温水温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鲑鳟鱼养殖需要低温的水域环境。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水温越高,溶解氧越低,当水温达到22℃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降到5~6mg/L,这时水环境出现了水温偏高和氧量偏低两个不利因素,鱼体代谢强度和饵料效率都会降低,长此下去会严重地影响生长,甚至引起死亡。水温18℃以下,生长一般不会受到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因此在鲑鳟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水温以10~18℃为宜。 1.2溶解氧鲑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当水中溶氧低于3mg/L时,会出现大批死亡,该值为夏季的致死点;低于5mg/L时,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要使鲑鳟鱼良好生长,水中溶氧最好在6mg/L以上;到9mg/L以上生长速度较快。掌握饲育用水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并适时予以调节,避免各种因素的刺激,保持安全的溶解氧环境是保证养殖效果的关键。 1.3水质影响鲑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性和氨氮(NH3)浓度。鲑鳟鱼对pH的耐受范围是5.50~9.20,适宜范围是6.50~7.50,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会使鲑鳟鱼生长受到抑制。建设鲑鳟鱼养殖场时,应对水源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2建设符合健康养殖需求的鱼池结构 鲑鳟鱼养殖池以长方形、四角圆钝的结构为佳,没有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垒池均匀分布,鱼池宽4m,长不超过l5m为好。鱼池排水口设置一层拦鱼栅,两层闸板,采用倒虹吸式排水,这样有利于底部污物排出。鱼池供水应采用并联供水方式,减少鱼体发病交叉感染机会。鱼池供水条件不好,采用串联鱼池供水的,应在排水口下方设沉淀池,减少残饵、鱼粪等代谢物对下方池鱼的危害。3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鲑鳟鱼放养密度可以随水交换量、溶氧量增加而加大,但放养密度在l6kg/m3以上时,鱼体的代谢物增加,将使水化指标上升,鲑鳟鱼只能保证平时的摄食活动,生长缓慢,抵御疾病能力将会降低。因此,鲑鳟鱼的放养密度应保持在l0~l4kg/m3范围内,这样即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体又可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精心饲养,严格管理 4.1饲料投喂鲑鳟鱼养殖所用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的60%左右。确定科学的投喂方式是取得理想效益的基本保证。在鲑鳟鱼类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饵料成份的营养平衡和品质质量,投饵量不足会造成饥饿,使鱼成长参差不齐,导致寄生性疾病发生;投喂饵太多易发生残饵污染,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及各种传染病发生机会。必须根据水温、鱼体状况、溶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投喂。在适宜的条件下鱼种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9%左右,日投铒次数6~8次;成鱼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2.50%左右,日投饵次数3~4次。并且要注意饵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一般饵料粒径为所喂鱼口裂2/3为佳。 4.2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必须坚持勤观察、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各项工作记录。残饵及粪便里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鲑鳟鱼的致毒物质,容易引发与缺氧状态相同的厌食症状,因此应定期清洗池底(每周1次)。饵料投喂前要过筛,筛出碎料粉,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和对鱼类鳃部附着的危害。水源不足、池水水温高时,可利用增氧设备和补充地下水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水温。要经常清除鱼池周围的垃圾、水面上的漂浮物等,改善和保持鱼池周边环境条件,减少周围环境对鲑鳟鱼生长的不良影响。 5做好鱼病防治 鲑鳟鱼常见的疾病有营养性疾病、体外寄生虫病、水霉病、细菌性烂鳍病、烂腮病、肠炎等,其中以营养性疾病最为常见,其次是小瓜虫病和三代虫病。 当鱼健康状况不佳时,鱼会离开群体,游到排水处或在池壁、池底缓慢游动。不健康的病鱼体色发暗或变黑,摄食迟钝,食量减少,游泳方式异常或者出现腹部膨胀、腮盖外张、鱼体表面局部浮肿,出现白点和白云状黏 水产养殖 44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17期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 周蓉 (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30)

《虹鳟鱼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虹鳟鱼)

虹鳟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虹鳟鱼是冷水性鱼类,要求生长在水质澄清,具砂砾底质、氧气充足的流水中,其生活水温为5~24℃,适宜水温为7~18℃,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3~18℃。在适宜水温条件范围内,虹鳟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机体能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当生活环境水温低于7℃或高于20℃时,虹鳟鱼摄食停止,机体衰竭以至死亡。在天然水域中,如水量充沛,溶氧量充足,尚可忍受24℃以上的水温,而在养殖场条件下,水温22℃左右即有致死的危险。 虹鳟鱼是性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水流的刺激不仅可加速体内物质代谢,而且能把排泄物带走,应不断供给清新而富含氧的水流,以满足其对氧的需求。虹鳟生活的适宜流速为2~3厘米/秒。虹鳟鱼对水中的溶氧量一般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要使虹鳟鱼生长良好,水中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食欲旺盛,生长快速。当水中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即感困难;低于4.3毫克/升时,鱼密集于注水部,持续很长时间,鱼头顶部呈现黄色,鳃盖外张,此即虹鳟鱼“浮头”,与此同时出现死亡;低于3毫克/升,出现窒息而大批死亡,该值为夏季虹鳟鱼的致死点。 虹鳟鱼喜清净而透明的水,水中悬浮物落于鳃上能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以致窒息,在混水中摄食停止,生长受阻,以致死亡。幼鱼对混浊尤为敏感,暴雨和洪水期的浊水能引起稚鱼和幼鱼死亡增多。 除温度和氧气外,虹鳟对水质指标有一定要求。虹鳟鱼虽然生存于酸碱

度值5.5~9.2的水中,最适酸碱度值范围为6.5~6.9。对盐度的适应能力随个体的增长而增强,稚鱼能在0.5%~0.8%盐度的水中生长,当年鱼能在1.2%~1.4%盐度的水中生长,通常在35克以上个体经半咸水过渡,即可适应海水生活。 虹鳟鱼喜欢集群,游泳速度较快,摄食凶猛,常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虹鳟鱼养殖技术光盘和书籍: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虹鳟鱼养殖技术》虹鳟鱼,俗称鳟鱼,属鲱形目鲑科,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其成体沿侧线具有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虹鳟是世界性重要养殖鱼类之一,也是珍贵冷水性鱼类,具有肉味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人工繁殖简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被列为高档鱼。更具特色的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经济效益极为显著。本片介绍了虹鳟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场地的选择,还介绍了虹鳟鱼和繁殖、不同时期的饲养及疾病的相关防治方法。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鳟鱼养殖技术》本片详细讲了虹鳟鱼和金鳟鱼的饲养、繁殖技术,还讲了虹鳟鱼工厂育苗方法。《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珍稀名贵冷水鱼养殖虹鳟鱼的养殖》在我国有着丰富的冷水资源,十分适合鲑鳟一类的珍稀名贵冷水鱼的生长。本片向您介绍珍稀名贵冷水鱼养殖技术:鲑鳟鱼类的生活习性、鲑鳟鱼类的采卵和孵化、孵出仔鱼的管理、渔场的选点和鱼池的分类、鱼

鳟鱼怎么吃

鳟鱼怎么吃 鳟鱼是属于营养价值非常高的一种鱼类,这种鱼肉吃起来会感到非常的鲜嫩,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让人们选择使用清蒸鳟鱼的方式来进行烹饪,这样味道上面会变得更加好一些,也可以避免鳟鱼当中的营养价值有所流失,另外还可以做红烧鳟鱼的菜肴,不过其中是需要加入豆腐和洋葱等配菜。 材料 虹鳟鱼、豆腐、西芹、洋葱、木耳、葱姜蒜、盐、糖、豆瓣酱、西红柿酱 做法 1、虹鳟鱼清理干净,切成4段,抹少量盐腌10分钟,豆腐、洋葱切块,西芹切片,木耳改刀; 2、炒锅加油烧热,放豆瓣酱和西红柿酱爆香,加足量水,下豆腐木耳,加盐糖炖15分钟; 3、下西芹洋葱和鱼段浸入汤中,炖10分钟,出锅。 去头、去内脏、去血污等,流水清洗后置于调制好的调料中淹制3-5分钟左右上炉烤制。烤制、烘干是民间常用的加工食用方法,古代又称为炙,运用热空气作为传染介质,使食品直接受热变性成熟的一类烹调方法,以果木炭为燃料,烤制过程中采用文火,避免产生焦化,避免火焰与鱼体直接接触,尽量低温下烤制。烤至八分熟时,洒上孜然、辣椒等着味料品即可。 1.这种鱼不耐任何污染,必须在清澈透明的冷水中饲养,养

殖产品干净卫生,肉味鲜浓,口感嫩活。 2.肉里无刺,便于食用,宜老宜幼,易于消化。 3.维生素D铁元素的含量远高于其他食品。 4.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22炭6烯酸和20炭5烯酸含量非常高,前者具有助脑发育成长,活化脑细胞,延缓脑老化的功效,后者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的功效。 5.鱼脑富有含磷蛋白,可促进脑的发育。 6.红焖稣鱼的鱼骨可以补钙,防止骨质疏松,解除精神疲劳。 7.鱼皮富含蛋白质,具有美容和强健筋骨的功效。 8.铁元素是肌体造血的必须物质,对保持内脏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9.虹鳟鱼卵,粒大如黄豆,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卵蛋白,是享誉世界的高档营养食品。 由此可见,虹鳟,金鳟,山女鳟,白点鲑,银鲑等鲑鳟鱼类是对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高极保健营养食品。以虹鳟为例说明其营养价值。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虹鳟所需要的基础条件 1、养鳟用水的条件 虹鳟鱼是冷水鱼类,自然条件下,栖息于水质清新、无污染沙砾底质的河川、溪流中。湖沼型虹鳟多生活在比较深的冷水或沿岸地带的水域中;降海形虹鳟通常分为冬季入海和夏季入海两个群体,虹鳟对水温、溶解氧、水流、ph值、硬度、盐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水温:虹鳟鱼生存的水温可以在1—25℃范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水温在7—22℃之间,孵化适宜水温在8—11℃、苗种培育适宜水温9—15℃、成鱼饲养适宜水温14—18℃。在适宜水温下,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机体能够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当水温低于或高于适宜水温时,食欲减少,生长受阻。当水温达到24℃时停止摄食,达到25℃时,活动异常,甚至死亡,一般将此时称为临界值。 在饲养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当水温在12—14℃时,当年鱼可长到100—250克,满两年可长到500—1000克,三年鱼可长到1000—2000克,当水温在8—10℃时,当年鱼长到30—50克,两年鱼长到300—600克,三年鱼长到800—1000克。当水温14—18℃时,放养50—100克鱼种,经6个月的饲养鱼既能达到600—900克。 (2)溶解氧:虹鳟鱼喜欢逆流而上,群栖在溶氧充足的地方,虹鳟的耗氧量较高,所以充足的溶氧对虹鳟来讲较其他淡水鱼类更为重要.养鳟水中的溶氧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溶氧在9毫克/升以上是

生长最快,低于5毫克/升时鱼的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当溶氧在4毫克/升时,鱼便在注水口处集聚,长时间持续,鱼的头顶部呈现黄色,腮盖外张。这些既可认定浮头现象,与此同时,鱼会出现死亡。当溶解氧为3毫克/升时,鱼会大批死亡。所以该点作为虹鳟鱼生长期的致死点。虹鳟鱼卵的胚胎发育也和水中溶氧密切相关,溶氧量高,其胚胎发育和卵黄素吸收速度加快,而在低氧环境下发育速度减缓,且孵出的仔鱼畸形率增高。 (3)水流:虹鳟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别于其他的淡水养殖鱼类,除大水面和网箱养殖外,均采用流水的养殖方式。养鳟池水的适宜流速为12—18米/分,放养鱼的大小有区别。由于水流的刺激,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从而加速鱼体内的物质代谢,增进食欲。水流还可延长饵料在水中的漂浮时间,有利于鳟鱼捕食。同时水流还可将水中的废物冲走。而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水的流动,交换,不断输送清新的富含氧的水,以满足鱼对氧的需求。水流对于亲鱼有刺激性腺发育的作用。 (4)ph值:虹鳟可以在ph5.5—9.2的水域中生存。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比较适宜的范围是6.5—6.8期间的中性或略偏酸性的水域。 (5)盐度:虹鳟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即能在淡水中生存又能在海水中生活,我们目前饲养的虹鳟为陆封型,终生生存在淡水中,如要进行海水养殖需要有个从淡水到海水的过渡(驯化)期。由低浓度逐渐向高浓度过渡,如25克以上的鱼种,经过20天左右的

鲷鱼和三文鱼哪个好吃

鲷鱼和三文鱼哪个好吃 钓鱼广阔的分布于运河,或者是河流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地区,和三文鱼有一定的区别,从口感来说,它们各有特色,都是营养价值比较高的水产品,鲷鱼的营养价值也比较高,它的肉质细嫩,富含胶原蛋白,有很好的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三文鱼更是如此,它属于深海鱼类,没有污染。 鲷鱼和三文鱼哪个好吃 1、鲷鱼这些欧洲的鲤科鱼类主要都是底食泥鱼。鲷鱼广泛地分布于止水、运河及流速缓慢的深河中,软口鱼偏好流速较快的河川中游,文鳊则栖息于大而流速缓慢的河川中下游。其中分布最广泛且最受钓鱼者欢迎的是青铜鲷。 2、三文鱼 最早由港台地区提出,是英文名salmon的音译名,这是因为salmon的英文发音近似于三文,而salmon标准的中文译名应是大马哈鱼或者是鲑鱼。三文鱼不是鱼类分类名称,而是某些鲑科鱼类或鲑鳟鱼类的商品名称.作为三文鱼,他的肌肉必须坚实而富有弹性,且白色纹理清晰,色泽还要呈现深红色或桔红色。所以准确地说三文鱼应该是桔红色的鲑科鱼、鲑鱼肉、鲑鳟鱼。 国际上对鲑鳟鱼类的称呼较为混乱习惯上将鲑科鱼类称之为鲑鳟鱼类。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

鲷鱼的营养价值 鲷鱼的种类很多,鲷鱼的叫法也只是一种统称。鲷鱼是海鱼,沿海均有鲷鱼产值。这种鱼类肉质鲜美细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胶质,而且没有刺。特别适合生长需要的儿童和爱美的女性朋友。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 1、由于鲷鱼生长在深海,特殊的生存环境使得它无污染,营养成分活性极高,易被人体吸收。因为其胶原蛋白含量高,活性强,对皮肤更是有着特殊的美容功效。 2、鲷鱼中的可溶性胶原蛋白,具有极高的细胞黏结性、高保湿性及良好的感官性能,且活性高易吸收,无臭透明,不产生刺激性。分子最小、活性最佳、纯度最高,效果最好。 3、从鲷鱼中提取的胶原蛋白,不但能延缓皮肤衰老,减少皱纹、色斑等岁月问题,更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让人具有更年轻的身体状态。 4、鲷鱼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钙、钾、硒等营养元素,能为人体补充丰富蛋白质及矿物质。

三文鱼的养殖技术

三文鱼的养殖技术 养殖条件 1、养殖池构造:养殖池采取棚室水泥地结构,棚顶可覆盖塑料布。棚室内每口水泥池面积100平方米,深1.5~2.0米。水泥池上 方设有进水口,下方设有排水口,底部中间有一道排污沟。 2、水源:最好采用地下深井水,如水中含铁量高,还应配备一 套塔式曝气除铁设备。水源使用前应做水质分析。 3、充气、发电设备:7~10千瓦鼓风机一台。另外,再准备一 台备用。为避免停电,还应准备发电机组一套。 放养前的准备 对于新水泥池,应用水浸泡2个月才能用于养殖。旧水泥池应在苗种放养前10天用杀菌药物消毒后方可使用,水泥池注水1米深。 苗种放养 饲料投喂 采用颗粒饲料驯化投喂。饲料粗蛋白含量42~45%%,饲料粒径 3.0~6.0mm。水温低于8℃时,每天喂2次,上午8:00~9:00时 喂一次、下午4:00~5.00时喂一次。水温8~15℃时,每天投喂3次,中午加喂一次即可。每次投喂八成饱即可,即大部分鱼游走为止。5、水温调控由于太平洋鲑为冷水性鱼类,对水温要求比较严格,其最佳生长水温为13~15℃,而井水温度在8℃左右。在饲养期内,可采取两种方法来调控水温。一是早春和晚秋气温较低时,在棚架 上覆盖塑料布来提高池水的温度。二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撤掉塑 料布,通过增加井水的交换量来降低池水的温度。通过以上两种方法,使水温最低不低于5℃,最高不超过15℃,春、夏水温保持在13~15℃。 水质调节

饲养期间要保持池水清新,定期排污,经常换水,换水次数及换水量视水温、水质变化等情况灵活掌握。用鼓风机不间断向池水增氧,只有在投喂饵料时停止供气。池水溶氧保持8mg/L以上。 鱼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养殖期内用福尔马林和鳗净两种药物轮换对池水进行消毒,采用全池泼洒的方法,每半月进行一次,福尔马 林每立方米水用20克,鳗净每立方米水用0.5克。 日常管理 1、专人负责,全天巡池,调控水温,调节好供气量,保证溶氧 充足,避免鱼因缺氧浮头。 2、经常检查鱼体状况,每半月抽样检查一次鱼的生长情况。 3、作好养殖记录。 三文鱼也叫撒蒙鱼或萨门鱼,学名鲑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欧洲、亚洲、美洲的北部地区。鲑鱼体侧扁,背部隆起,齿尖锐,鳞片细小,银灰色,产卵期有橙色条纹。鲑鱼肉质紧密鲜美,肉色 为粉红色并具有弹性。鲑鱼以挪威产量最大,名气也很大。但质量 最好的三文鱼产自美国的阿拉斯加海域和英国的英格兰海域,三文 鱼是西餐较常用的鱼类原料之一。 鲑鱼体型长,侧扁,呈纺锤状。吻尖钝,口端位,有颌齿,口裂大,裂斜。眼小,位于体轴线上方。有一脂鳍。鳞细小。各鳍均无 硬棘。尾鳍呈浅叉形。背部和头顶部青灰色,侧面及腹部银白色, 体侧一半或全部布有黑色小斑点。其色调和肉色有关。

虹鳟鱼养殖资料

虹鳟鱼属鲱形目、鲑科。由于虹鳟鱼具有骨刺少,肉味鲜美,易捕捞,不需越冬保种,饵料利用率高,生长快,养殖产量高流水高密度养殖产量可达1万公斤/亩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历经多年的养殖研究,现已掌握了虹鳟鱼的人工繁殖、鱼种培育和亲鱼饲养等技术。目前国内已有黑龙江、辽宁、北京、山东、山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开展了虹鳟养殖。 一、虹鳟鱼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惯 虹鳟喜栖息在水质清新,有水流,水量充足,具有沙砾底质的冷水溪流中。适宜生活水温为12-20℃,最适生长水温为16-18℃。低于8℃或高于20 ℃,食欲减退,生长减缓。水温超过22℃,停止摄食。长时间持续高温(≥22 ℃),机体衰弱而死亡。水温27℃以上,短时间内死亡。虹鳟为喜逆流和喜高氧鱼类。养殖虹鳟的适应流速为2-30cm/秒,水流的刺激能够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增进食欲和加速生长。养殖虹鳟的水质要求:透明度大,溶氧高,当水中溶氧量低于5mg/L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水中溶氧量低于4.3mg/L时,鱼浮头,并出现死亡;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大批死亡,此值为夏季虹鳟的致死点。水中溶氧量7mg/L,虹鳟生长正常;水中溶氧量为9mg/L时,虹鳟生长最快。虹鳟可生存于pH值为5.5-9.2的水环境中,最适pH值为7-7.5。虹鳟鱼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随着个体的成长而增强,稚鱼能适应的盐度为5‰-8‰;当年鱼为12‰-14‰;1龄鱼为20‰-25‰;成鱼为35‰;成鱼经半咸水过渡,甚至可适应海水中生活。 (二)繁殖习性 虹鳟性成熟年龄和产卵季节因其生活的地理水域而有较大差异。在适宜虹鳟生长和繁殖的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成熟越早,产卵季节也早。在我国的北京、山西等地,虹鳟性成熟年龄为2-3龄,产卵期为12月份至翌年1 月份。在黑龙江,虹鳟的性成熟年龄为3-4龄。产卵季节为每年的1-3月份。产卵时亲鱼选择有砂砾底质、水质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床浅水处作产卵场,雌鱼用尾鳍挖掘产卵坑,当雌雄鱼互相追逐,雌鱼产卵,雄鱼射精于坑内,之后雌鱼用尾鳍扇动砂砾覆盖受精卵。自然繁殖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很低。虹鳟鱼卵为端黄卵、沉性,多呈白橙红或黄赤色。怀卵量与亲鱼个体大小有关,亲鱼的怀卵量一般为1000-10000粒。 二、虹鳟鱼的人工繁殖 (一)亲鱼培育 虹鳟鱼人工繁殖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亲鱼培育,其培育好坏直接关系到雌鱼的怀卵量、成熟率以及卵子和精子的质量。因此,在亲鱼培育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好亲鱼培育池为了培育好亲鱼,产鱼池要求宽大,水流畅通,含氧量充足。在实际生产中亲鱼池通常建成长方形,面积400-500m2,水深1-1.5m,注水流量50-100 L/秒,砂石池底;常年水温16-18℃,水中溶氧达6mg/L以上。水量充足。亲鱼池的进、出水口可与池宽度相等,以保持水流畅通,加大流量;水量较小的地方,亲鱼池的进水口可为池宽的1/5,出水口宽度可为池宽的1/2。为了防止逃鱼和其它野杂鱼混入,在进、出水口处要设置拦鱼栅,并经常检查,清洗维修。 2、选好亲鱼选作产卵繁殖的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3龄以上,体重达1000 克以上。雌、雄鱼配比在4∶1。雄鱼头部大,口裂宽,下颌向上弯曲,盖住上颌;背部略隆起,繁殖季节色素显著增加,体色变黑,腹部硬,无弹性,轻压腹部即可见白色精液流出,泄殖孔不突出。雌鱼头较小,口裂也小,背部不隆起,产卵季节体色稍暗,腹部大而柔软,有弹性,轻压腹部即有卵粒流出,泄殖孔明显突出,呈红色。 3、强化亲鱼培育 (1)亲鱼放养:亲鱼的放养密度控制5-10公斤/m2,为了刺激亲鱼的性腺发育,在亲鱼培育过程中可采用雌、雄鱼混养,仅在产卵前一个月进行分养。 (2)饲料投喂:虹鳟鱼受精卵是在体外发育,并且孵化时间长达30多天,这就要求亲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供给日后胚胎发育的需要。为此,投喂亲鱼的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粗脂肪应低于6%,碳水化合物低于12%,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应保持平衡。同时还应注意:饲料配方中必须添加一定数量的多种维生素。投喂的饲料也可选用新鲜小杂鱼、鱼粉、蚕蛹等动物性饲料和豆饼、麦皮、米糠、菜类等植物性饲料。添加酵母粉和虾蟹粉等有促于提高卵子的质量。亲鱼的投饲量不同于商品鱼,很有讲究。投喂量少,不能满足亲鱼摄食的需要,影响营养物质的储存;投喂过量,不仅浪费饲料,影响水质,而且饱食有碍于亲鱼的成熟和卵质的提高。故对亲鱼的给食应根据不同时期予以适当控制。在

轮虫的培养

第二章轮虫的培养 ? 轮虫的生物学 ? 分类地位 ? 形态构造 ? 繁殖习性 ? 生态习性 ? 轮虫培养 ? 种的来源 ? 培养方法 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 臂尾轮虫(Brachionus) 龟甲轮虫(Keratella)

水轮虫(Epiphanes) 疣毛轮虫(Synchaeta) 旋轮虫(Philodina) 各种轮虫

二、形态构造(雌体) 轮盘部: 由纤毛环、棒状突起组成漏斗状。 躯干部: 披有被甲,前缘有棘刺几对,后端有开口,内部 有各种器官。 足部: 足趾、足腺 雄体形态 雄体小,被甲80-130 μ。 无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 有特别发达的单独精囊。 不吃食物,寿命短,几小时或几天。 平时很难见到。 三种臂尾轮虫的区别 被甲前端被甲后端被甲后端被甲形状被甲长 棘刺(对)棘刺(对)开口(μ) 萼花 2 1 园钝形椭圆形300~350 壶状 3 0 园钝形宽钝形190~240 褶皱 3 0 腹面三角形椭圆形S:80~180 背面正方形L:196~250 三、繁殖习性 雌雄异体。 平时行孤雌生殖。 环境恶劣,行有性生殖。 非需精卵(夏卵): 卵园形,卵壳薄、光滑,长56~130μ,宽48~96 μ,挂在母体上。 休眠卵(冬卵): 弓形,卵壳厚,有空隙,长约130 μ,宽88 μ,不挂卵。 轮虫的生活史

混性雌虫产生的制约因素种群本身产生的有毒物质所致。 食物有关。 高盐度抑制有性结合。 品系有关。 生态习性 盐度:适应范围3.8~43,最适15~25 温度:适应范围5~40℃,最适25~30 ℃。 光照:适应范围全暗~15000Lx,最适4400~10000Lx。 pH:适应范围5~10,最适7.5~8.5。 溶解氧:1.5mg/L以上。 饵料:单细胞藻、酵母、光合细菌等。 第二节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 一、种的来源: 拖网分离 冬卵孵化 种的扩大 二、培养方式: o一级培养 o二级培养 o三级培养 二级培养 三级培养 轮虫培养流程 ?消毒: 培养容器工具消毒: 培养用水消毒: ?接种: 控制条件:水温25 ℃、充气、盐度15~25、 接种密度:0.1~1个/ml ?管理:1)加水或换水2)投饵3)充气4)观察与镜检?收获孔径100 μ的筛绢网框收集。 第三章卤虫的培养 卤虫的生物学 分类地位 形态构造 繁殖习性 生态习性 卤虫卵的孵化 卵的质量 孵化的方法 卤虫的养殖 第一节卤虫(Artemia)的生物学 分类地位:

三文鱼(虹鳟鱼,金鳟鱼)

鲑鱼 [salmon],音译为三文鱼。 属于鲑科(Salmonidae)的若干种鱼的共同名称。在鲑科中,称为salmon的种类集中在两个属,即大马哈鱼属和鲑属,分别由八个种组成, 其中最有名的是太平洋大麻哈属中的六种:王大麻哈(王鲑)、红大麻哈(红鲑)、银大麻哈(银鲑)、驼背大麻哈(细鳞鲑)、马苏大麻哈和秋大麻哈(秋鲑)和鲑属中的一种:大西洋大麻哈(大西洋鲑)。 鲑鱼原指大西洋鲑,学名为Salmo salar,但后来泛指一切鲑科鱼类,尤指构成大麻哈鱼属的太平洋鲑。 此外,由过去的鲑属划入现在大麻哈鱼属的虹鳟,是一种世界性的养殖鱼类。 金鳟原为虹鳟鱼的变种,因全身金黄,所以称为金鳟,同虹鳟一样为冷水养殖的鱼类。 科——鲑科(即鲑鱼,三文鱼,大致有太平洋鲑和大西洋鲑两类) 属——1:大麻哈鱼属(即太平洋鲑)2:鲑属 种——大麻哈鱼属有6个种(分别是:红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大麻哈鱼(即狗鲑),大鳞大麻哈鱼(即春鲑、奇努克鲑、王鲑),细鳞大麻哈鱼(即驼背鲑,粉红鲑),樱桃鲑) 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 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 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 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 营养价值: 个体较大,喜栖冷水中,肉质鲜美,商品价值高,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20碳5烯酸EPA、22碳6烯酸DHA和22碳5烯酸DPA)是脑黄金和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因而是当今世界范围的高档水产消费品。 上述作为商品统称的三文鱼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水产品中贸易量最大的一个群体。野生捕捞的的鲑鱼资源有限,远不能满足世界市场需求,由此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鲑鱼的养殖热潮,最早大量人工养殖的是虹鳟和大西洋鲑以及银鲑,国外三文鱼的虹鳟养殖多用全雌养成大型鱼,是便于制成鱼片、鱼排和鱼段供应超市,少量小规格为150--250克。中国大陆消费市场最受欢迎的规格是750克左右,适于普通家庭和宴席一次性消费。我国早期进口的三文鱼多来自北欧,主要是挪威。年进口冰鲜大西洋鲑(不是活大西洋鲑)总量在2万吨上下,因此有人习惯称挪威三文鱼。近年中国大陆正在进行银鲑、王鲑和大西洋鲑以及虹鳟海水养殖的规模化生产。预计,我国自行生产的鲜度高,价廉物美的三文鱼不久将会占领中国大陆的主要消费市场。

鲑鳟鱼网箱养殖指导意见(定稿).jsp

关于促进我省鲑鳟鱼网箱养殖产业 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青海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张忠福 810012)为促进我省鲑鳟鱼网箱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打造高原特色鲑鳟鱼绿色品牌,推广现代渔业技术,确保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渔业生产者利益,现提出以下鲑鳟鱼养殖指导意见,请各县渔业主管部门遵照执行。 一、养殖场建设 1、确定养殖容量 宜渔地区各县渔业主管部门必须科学制定所辖沿黄水库网箱养殖规划,确定网箱养殖容量。现阶段可养殖渔业水域面积按水库面积的70%计算,设置网箱的面积按可养殖渔业水域面积的千分之三计算。 2、选址 网箱设置地点必须远离山体滑坡地段、洪水易发区域,规避滑坡和洪水风险。养殖水体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环保要求。在水库中设置网箱必须远离航道,并设置警示浮标。同一水库两个网箱养殖场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公里以上。 3、申请 新建网箱养殖场严格按照先审批后建设的原则,先向所辖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报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评审。

4、评审 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养殖场建设地点、建设方案、养殖品种、养殖规模、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 5、许可 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通过评审的养殖场予以审批,并根据评审方案发放养殖许可证。申请者必须通过审批取得养殖许可证后方可建设网箱养殖场。鉴于目前各县网箱养殖场无序建设的情况,建议各县暂缓对新建网箱养殖场的审批,并对已建网箱养殖场进行评估和规范管理。 6、网箱建设 建议选用钢制框架或周长40、60、80米HDPE圆形网箱,并由专业公司设计制作;鱼种箱和成鱼箱面积比例为3:7;使用防紫外线的绞捻无节网网衣;网箱养殖面积以框架内径为准,养殖水体容积按立方计算;锚固方式按《虹鳟网箱养殖技术规范》(DB 63/T 1042-2011)执行。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采用自动投饵、远程监控、操作平台、自动分拣、洗网机、吸鱼泵等自动化养殖装备。 二、品种与种苗 7、养殖品种必须使用良种。鉴于目前国内疫病情况和生态安全考虑,建议使用国外进口的三倍体虹鳟和白鲑鱼。 8、鲑鳟鱼苗种来源必须是经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许可

繁殖轮虫

繁殖轮虫的资料 轮虫是一种在鱼、虾、蟹等人工育苗阶段被大量用作活饵料的小型浮游动物之一。近几年来,随着虾、蟹育苗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轮虫作为优质活饵料用量越来越大。因此,培养轮虫能带来丰厚的利润,不少养殖户或育苗场家也把目光投到轮虫培养上来,但在轮虫培养过程中常遇到不仅养殖成本高且培养产量不够稳定的问题。现介绍一些养殖经验。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池塘条件 培养池应建在靠近育苗场、交通便利、水源(淡水或海水)方便、避风向阳之处。最好是选择地势高一点的地方,以便施工和排水。土池面积以2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为宜,池深80厘米~120厘米,池形长方形,土质应为泥质或泥沙质,池底和池壁不渗漏。土池数量一般3个~5个或更多,便于同时分池,分批进水培养,交替收获。 2.清池进水 新开挖池可直接进水;若为旧池应将积水排出,并对剩余积水施用药物,杀死其中鱼类和甲壳动物。可用清池药物有:(1)漂白粉使用前需检测含氯量,含氯量30%的漂白粉用量为25克/平方米~30克/平方米,一般药效3天~5天消失。(2)“鱼藤精”用量2克/立方米。清塘后即可进过滤后的海水,滤网用160目~200目筛绢,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初期进水40厘米~60厘米,调节盐度为10~20,并随之施肥,使水富营养化。 3.肥水 常用肥类分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量根据池水情况而定,应少量、勤施。化肥用量一般过磷酸钙为3克/立方米、尿素为15克/立方米~20克/立方米、人尿用量为200克/立方米。鸡、鸭粪类因其肥效大且持久性强,用量为200克/立方米,使用前应先发酵。可在池边挖一小坑,把粪便倒人其中,经发酵后可于每天中午前后,泼入池中。 施肥后,在一般光温条件下,通常3天~5天后水色由清变淡绿或浅褐色。为尽快肥水,也可从科研单位或其他场购买经过培养的复合藻液泼入池中,用量为3升/立方米~5升/立方米。随着水色加深可适时添加水量。 二、接种轮虫 当自然水温达到10℃左右,池水较肥时可适时接种轮虫,若土池上一年培养过轮虫可用铁链拉动底泥,把休眠卵搅起来即可。接种轮虫也可从附近温室大棚中购买活轮虫,但要求带卵率要高。接种时选择晴天下午水温最高时进行。接种密度:一般活轮虫10个/升或根据情况高密度接种。 三、培养管理

世界鲑科鱼类养殖现状讲解学习

世界鲑科鱼类养殖现 状

鲑科鱼类养殖 一、我国冷水和冷水鱼类资源: 冷水资源和冷水性鱼类资源是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业、增殖业和游钓业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冷水资源一般指终年水温不超过20℃或水温在20℃以上不超过20d、无污染水体。中国大陆北纬30°以北地区以及东南和西南部多山地和高原地区,是冷水资源和冷水性鱼类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已有的鲑科鱼类就达15种(哲罗鱼、细鳞鱼、狗鱼、大银鱼、公鱼、红点鲑、大马哈鱼等),其中多为有经济价值的淡水鱼类。 我国冷水水域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比较集中的区域,即东北区、青藏高原区和新疆区。东北三省,西北的新疆、黄河流域的甘肃、山西、河北、山东,中部的秦岭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四川山地、云贵高原,东南地区的福建、浙江等地区,都蕴藏着丰富的冷水资源。除新疆主要是雪山融水外,其它各地区以高山湖泊、水库、河流及涌泉水为主。东部的黄、渤海也藏蕴着丰富的低温海水资源.据山西省的初步调查,仅l m3/s以上的泉水就多达14处,晋中地区的娘子关泉,流量达14 m3/s,为世界罕见(李玉祥等,1995);黑龙江省镜泊湖地区的冷水流量达80m3/s;吉林省长白山冷水资源总流量达200 m3/s:北京市郊常年有水、流量稳定的山泉就有500多处,近几年不断有冷泉被发现并用于冷水性鱼类的养殖。如果以1L/s水量年产200公斤虹鳟计算,仅北京山区涌泉水这部分冷水资源即可年产虹鳟2万t,目前我国尚有大量的冷泉未被发现或未

得到开发利用。由此可见,开发冷水资源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业的潜力是相当可观。 二、国内冷水鱼养殖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1.国内冷水鱼养殖的发展 在中国养殖业两干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人们几乎只注意了温水性鱼类的增养殖,冷水资源及喜栖冷水的鲑鱼类资源的开发利用,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才以虹鳟鱼养殖业的问世开始载入中国冷水鱼增养殖业的史册。这一时期,日本及欧美诸国的蛙鳟鱼增养殖业已相继进入了高度发达阶段,他们的技术及理论研究成果对中国养鳟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的冷水鱼养殖业没有的技术基础,许多养殖技术及技术基础问题均未很好地解决,鳟鱼养殖业还仅仅是刚刚起步,养殖种类还仅是虹鳟鱼一种,尚未形成商业产量。冷水鱼养殖生产及技术研究的文字报导不多。 1)起步阶段: 中国养鳟业开始于1959年,当时我国接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赠送的虹鳟鱼发眼卵5万粒和6干尾当年稚鱼,并责成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进行试养。同年该所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横道河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虹鳟鱼试验站。此后经四年的试验养殖,到1963年培育成我国第一代成熟亲鱼并获得人工繁殖的首次成功。该站于1965年又在宁安县渤海镇建设了一处试验场,1968年春达到了生产发眼卵200万粒的规模,开始向黄河流域几个省区提供发眼卵。

轮虫培育技术

轮虫培育技术 轮虫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不易污染水质,是河蟹蚤状幼体最佳的基础生物饵料,在河蟹土池育苗中应用广泛。轮虫培育的数量是否满足蟹苗生长需求,将直接影响蟹苗的质量,决定蟹苗培育的成败,2012年由于轮虫培育量不能满足蟹苗培育所需,导致大部分蟹苗育苗户后期无法投喂足够的轮虫满足蟹苗摄食,而以失败告终。笔者在渔业科技入户指导中发现轮虫数量不足除了蟹苗培育池鱼轮虫培育池比例失调外,许多轮虫培育户培育技术差异也影响了产量。示范户吴广其具有多年的轮虫培育经验,连续多年稳住高产,现将他的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培育池准备 1、池塘条件培育池在遥望港河蟹育苗基地附近,靠近海水纳水沟,培育池共48亩,分6口池,便于同时分池,分批进水培育,交替收获,每口面积5~10亩,池型为长方形,土质为泥质,池塘深度1.5米,池型为锅底式,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0厘米左右,塘埂坚固,不渗漏,斜坡坡比1:2.5。池塘安置3台罗茨鼓风机,用pvc管道连接每口池塘,池塘中每10平方米投放1个气泡石。 2、清池进水在河蟹育苗前半个月开始清理池塘,然后翻耕,暴晒至龟裂状。然后加水进行全池消毒,依次加入敌百虫3mg/L,漂白粉20mg/L。待药性消失后开始进水,用200目的筛绢网袋过滤,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初期进水50厘米,调节池水盐度为15‰—20‰。 3、肥水常用肥料分有机肥和无机肥,在清整池塘后每亩加施500公斤发酵鸡粪,与池底一起翻耕,无机肥一般过磷酸钙每亩用1.5公斤,尿素每亩用7公斤。另外,在池边开挖一小坑,把粪便倒入其中,经发酵后视池塘水质肥瘦程度,择量泼入池中以调节池水,随着水色加深而适时添加水量。 二、接种轮虫 当水温回升到10℃以上,池水较肥时开始接种轮虫,由于所有池塘去年养殖过轮虫,池底具有较多休眠卵,用铁链来回在池底搅动数次,可以把休眠卵搅起,让卵逐渐孵化成幼虫后培育。 三、培育期管理 1、水质调控培育池盐度控制在15‰—20‰,前期一般以添水为主,随着藻类的繁

我国冷水鱼养殖潜力巨大

我国冷水鱼养殖潜力巨大 前不久,在由湖南省渔业协会、湖南省水产学会主办的“2017年湖南冷水鱼健康养殖技术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企业代表、养殖户共同探讨冷水养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时一致表示,我国开展冷水性鱼类养殖发展空间巨大,参与国际竞争仍将面对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据中国水产学会鲑鱼专业委员会资料显示,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有丰富的冷水资源,具备大力发展鲑科等冷水性鱼类养殖的自然条件,据初步统计,上述地区目前可利用冷水资源流量超过5000立方米/秒,养殖冷水鱼的潜力超过50万吨。按此预估,冷水鱼养殖产值将超过100亿元。实际上,我国两大冷水鱼养殖品种鲑鳟鱼、鲟鱼的年养殖量仅为12万吨左右,其中鲑鳟鱼4.7万吨、鲟鱼7万吨~8万吨。因此,开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发展空间巨大。 鲑科鱼类养殖发展缓慢品种及消费结构需调整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从朝鲜引进虹鳟开始进行鲑科鱼类养殖,八十年代又从欧美国家引进优质虹鳟和其它鲑科鱼类进行推广养殖。目前国内可供养殖的鲑鳟鱼种类包括大马哈鱼属(虹鳟、金鳟、马苏大马哈鱼、大马哈鱼、银大马哈鱼)、鲑属(大西洋鲑、褐鳟)、白鲑属(高白鲑、目笋白鲑、齐耳白鲑、凹目白鲑、欧洲白鲑)、红点鲑属(花羔红点鲑、白斑红点鲑、美洲红点鲑)等品种,但养殖量不能满足消费的需求,如2016年,鲑鱼进口量就有约6万吨。 “我国鲑科鱼类养殖前景广阔,但发展却十分缓慢。”研讨会上,中国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所徐革锋指出,我国引进鲑科鱼类养殖发展缓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适宜进行鲑科鱼类养殖的冷水资源大多位于交通不发达、经济落后的山区,当地人消费水平低,鲑科鱼类售价较高,商品鱼养成后在当地的销售市场很小。二是加工、运输技术不完善,鲑科鱼类养成商品鱼后,大部分是在当地以鲜活鱼的方式销售,市场无法扩大。三是国内鲑科鱼类的主养品种为虹鳟,这是鲑科鱼类中经济附加值不高的品种,很难进入宾馆、酒店等高档消费场所。因此,徐革锋认为,国内鲑鳟鱼养殖产业首先需要调整养殖结构,丰富养殖品种,围绕市场和产业需求开发差异化养殖品种。“其实,鲑科鱼类有十几种,但国内一说养鲑鳟鱼就是虹鳟。”此外,他还建议,应保证良种供应和三倍体规模化制种的供给能力以及发展龙头企业,实现养殖准入制度,建立销售订单制和大力发展深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

轮虫培养 第一节轮虫的生物学 ?轮虫(Rotifer)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是淡水浮游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的是半咸水种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褶皱臂尾轮虫是鱼类、甲壳类育苗的优良饵料。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容易培养的特点。 非需精卵(夏卵、非混交卵): ?卵形,长径:56-130μm,短径:48-96μm。?卵壳薄而光滑,成熟后无需受精,就能迅速发育成二倍体非混交雌体。 ?一个雌虫产卵的频度和一生所能产夏卵的数目因种类和环境条件而有很大差异。 ?褶皱臂尾轮虫:初孵化的非混交雌体在最适条件下,大约4h可产卵一次,每尾雌体平均产21个卵。 ?随着日数的增加,产卵的间隔也延长,最终

?到幼体的孵出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前期:又称幼体阶段或胚后发育,指幼 体孵出到其产出第一个卵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期:指第一个卵产出到最后一个卵产出 所经历的时间。 ?生殖后期:又称衰老期,指从轮虫最后一个 卵产出到其死亡所经历的时间。 ?褶皱臂尾轮虫的雌体,生长至背甲长达140 μm时,即开始产卵繁殖,即生物学最小型。?夏卵产出时较小,随着卵的发育,短径膨大。 卵产出到幼体孵化出所经历的时间,受温度 影响很大:15℃为1-2d,30℃为6-18h。 ?刚孵出的仔虫形态即和成虫相似。平均背甲 长96 μm,宽72 μm。 ?孵化出的仔虫生长发育至成虫所需的时间, 受温度、饵料、水质等条件的影响。15℃为 2-3d,25℃为0.5-1.5d。 轮虫的寿命 ?自然环境中轮虫的寿命变化很大:从几天到

虹鳟

虹鳟 (鱼类动物) 编辑锁定 虹鳟(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属鲑形目、鲑科,鱼类。最大体长:120cm,栖息深度:0-5公尺,誉为“水中人参”。善于跳跃,上钩后激烈拼搏。已从北美西部引殖到很多国家。栖于湖泊和急流,体色鲜艳。体上布有小黑斑,体侧有一红色带,如同彩虹,因此得名“虹鳟”。在北京顺义有养殖基地。 中文学名 虹鳟 拉丁学名 Oncorhynchus mykiss 别称 瀑布鱼、七色鱼。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 亚门 脊椎动物 纲 辐鳍鱼纲 亚纲 硬骨鱼 目 鲑形目 科 鲑科 属 鲑属 分布区域 北美,太平洋西岸 命名 Walbaum, 1792 目录 1. 1形态特征 2. 2生长环境 3. 3分布范围 4. 4繁殖方式

1. ?繁殖期 2. ?三倍体 3. 5养殖技术 4. ?种苗管理 5. ?养殖方法 1. 6食用价值 2. 7研究报告 形态特征编辑 虹鳟 虹鳟体重可达约2.8公斤(6磅),硬头鳟(大型湖泊中的类型)可从约4.5公斤到超过此重量的一倍以上。另一虹鳟类型爱达荷州坎卢普斯虹鳟(Kamloops),可重13.6公斤以上。 背鳍条Ⅳ~9~12。臀鳍条Ⅱ~8~12。胸鳍条Ⅰ,11~13。鳃耙20。侧线鳞118~13O。幽门盲囊59~64。脊椎骨61。 体长为体高的3.3~3.5倍,为头长的3.9~4.6倍,为尾柄长的7.7~9.2倍,为尾柄高的9~9.4倍。头长为吻长的3.7~4.4倍,为眼径的5.8~6.6倍,为眼间距的2.6~2.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1.2倍。[1] 体长,稍侧扁。吻圆钝。口大,向上微斜。颌齿发达。眼中大。体被国鳞。胃曲管状。 背鳍起点前于腹鳍,其后方具脂鳍。胸鳍小,不达腹鳍。尾鳍叉形。 体背部苍绿或黄绿色,腹鳍灰白色,两侧银色白。头、背、体侧及各鳍散布数量不等的小黑斑点。 性成熟的个体沿侧线有一条宽的虹彩带纹,生殖期尤为艳丽。成熟雄鱼的下颌增大。向上弯曲成钩状。[2] 生长环境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