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与口语教学

情感因素与口语教学
情感因素与口语教学

情感因素与口语教学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滞后于读写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的最近一项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年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不满意,他们认为只有5%的大学生有较强的口语能力,口语能力差或很差的大学生占37%(蔡基刚,2002)。有的学生虽然在学校口语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真正地进入到现实的交流场合应用语言时,依旧会感到难以开口,不能从容表达自己的思想,为此他们深感苦恼。

英语口语学习的成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移情、自我形象等。英语口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制于学习者的情感、性格和心理气质的过程。因为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口语交际过程中说话者必然会涉及到情感体验。而情感因素的发展变化往往又是微妙和难以把握的。情感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学习的发动机。情感的作用若发挥得好,可以启动学能,调动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潜力,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思想问题。(王初明,2001)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英语课堂上情感因素的分析,认识它们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找出应对策略,提高我们英语教学的效率,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的能力。

2. 理论基础

“情感过滤学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最早是由Dulay和Burt于1977年提出的,旨在解释情感因素怎样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他们将情感过滤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1976年Schulnann指出情感变量是外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质变量之一。1981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继承了Schumann的情感变量理论后,把情感研究的论述揉进自己的5大假说理论,提出了“情感过滤学说”。Krashen指出,影响学习者的主要因素有三种:1)动机;2)自信心;3)焦虑。情感过滤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紧张、焦虑和动机不足等原因所造成的学习障碍。语言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及忧虑程度等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效果。学习者的心理障碍越小,即动机水平越高、自信心越强、焦虑程度越低,则情感过滤程度越低,那么他们的语言输入量就越大。反之亦然。Krashen 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他学习中所得到的综合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的一种心理障碍”。

3. 情感因素的变量

Krashen在总结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时指出,情感过滤是外语学习中存在个人差异的主要原因,影响外语学习的速度和效果的主要情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动机(Motivation)

动机是一种内驱力,它激励人们去完成某种行为。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

语的愿望和推动力。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在Gardner的动机理论里,典型的学习第二语言的原因有两种:整合型原因(integrative orientation) 和工具型原因(instrumental orientation)。Gardner区别这两种原因时指出:持整合型原因的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真正的兴趣。“他们学习外语,是为了更好地同目标语社团的人民进行交流,与目的语文化有更密切的接触(王初明,1990)”。为了工具型原因而学外语的人所关心的是怎样利用外语工具去寻找好职业,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加薪、升职或通过考试。Gardner和Lambert 曾作过一个著名的研究,结果表明:偏爱某种语言并且很想要融入这种语言文化的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动力,学习也更成功,而那些只为某个使用目的(如:找个好工作) 而学习的学生动力较弱。换句话说,结合型学习动机(integrated motivation) 比工具型学习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 激发的学习欲望更大,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也更大。但是,无论学习者具有哪种动机,动机强烈者总是比毫无动力的人学得好。

3.2焦虑(Anxiety)

Horwitz等学者研究发现,焦虑感在外语学习者口头交际时影响最为强烈。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较低,因而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他们总觉得自己口语不够好,不愿开口,避免说英语,始终得不到成功的体验,以至于容易在交际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导致焦虑。

这种焦虑常对学生练习口语产生负面影响。对课堂环境里的学生而言,他们时常担心用目的语交际时不流利、不正确,害怕考试,害怕被评价太低。学生在口语课堂上担心自己能否让他人听懂、能否跟上进度、能否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焦虑使人过度紧张,分散了注意力,减少了可用于思考和语言处理的精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差,又会导致更多的忧虑,进一步影响学习效果,造成恶性循环。

3.3 性格的内外向(Extroversion / Introversion )

一般人都认为外向的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会较好,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外向的学生易于和别人交流,特别是与以外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比内向的学生更多的练习口语的机会。正如Krashen(1981)指出,外向的性格有助于从外界获取知识。外向的学生在课堂上也的确比内向的学生能争取更多的机会来练习目标语。

一些研究表明了外向的性格确实有利于外语口语的学习。比如,Rossier (1976) 采用Eysenck’s Personality Inventory结合学生口语流利程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口语流利程度与性格的外向与否显著相关。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例如,Naiman (1978)等人在以法语为第二语言的低年级学生中做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外向和善于交谈的个性与他们的口语能力没有显著的相关。因此,我们很难说性格与英语口语水平一定是呈正相关。

但总的来说,外向型性格的人在课堂上常常表现活跃,敢于尝试新的语言,不怕出错,喜欢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学习语言。在听说方面,他们比内向型性格的人较少有焦虑心理。所以外向型性格的人常常在听说方面表现突出。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在课堂上较为沉闷。他们一般不愿主动举手,尽量避免被教师提问,有时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愿当众说出。通常是因为

害怕出错而不主动运用新的语言,特别是在口语训练中,他们因为羞怯,不善与交流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他们在听说方面比起外向型性格的人可能会略有逊色。

4. 教学建议

4.1 移情策略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以Rogers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而非认知因素;注重为语言学习提供安全环境而不是增加焦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语言发展。由此看来,教师有效地在口语课上采用移情策略,使用移情语言,使学生消除顾虑,积极参与各种口语活动,以及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适当的策略,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益处。

移情(empathy)最早是由德国美学家Robert V ischer于1873年提出的一个美学概念。起初用来指“审美的象征作用”。后来,移情作为语用学用语是指“言语交际双方感情沟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是“一个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别人的情感过程”。Krashen认为,学习者只有在最佳的包括移情、动机等在内的情感条件下,充满自信,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教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移情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融洽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各项口语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焦虑感可以得到真正的缓解,最终能迈出口语学习的第一步——大胆开口讲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利用移情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使英语口语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而从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口头交际水平,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4.2 建立宽松自然的教学氛围

焦虑是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消极情绪,要想消除这种消极情绪,教师要试着采用轻松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怕出错。并注意纠错策略,使学生有成就感。

口语教学时,话题可以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口语交流对象也可由学生自行选择。这样学生就可以说的尽兴,说的自如,最大限度的减少紧张和焦虑。当然老师对话题的内容还是要把关,在分组时还是要有意识的把口语较好和口语较弱的学生,以及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学生分开,以进一步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地点也应该是灵活多变的,不要局限在教室,有时可以选在户外的草坪上;有时可以在校内的露天咖啡馆。总之,自然的轻松氛围可以把口语练习的效果发挥到及至。

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和发言,可以避免学生在众目睽睽下发言的尴尬。学生发言时,即使发现错误,教师也不要表现出惊讶和嘲笑。更不要当堂纠正和打断学生,而是允许错误的出现。对于严重的错误,课下再进行集中指正。因为“如果教师不断地校正他们的错误,可能会给他们造成忧虑。这种忧虑只会造成更多的错误,而不会减少错误”(马丁·维德尔,1995)。这样就避免了损害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可以改正学生的错误。

5. 结束语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在口语交际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诸多情感因素实验印证,在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当的情况下,学习动机越强,信心期待越大,焦虑感越低,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发展越快。因此,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在口语活动中的情感差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和指导。教师要使用移情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创造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加学生交流机会,采取正确的纠错方式。同时要关注和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敏锐地观察学生的情感状态,激活学生学习口语态度。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内层动机,最后达到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

[2]李志钦.学生因素与口语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

[3]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4]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何小风,杨敏敏.大学生性格因素和英语口语能力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界,2003(3)

[6] 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国外相关研究概述[J].外语教

学与研究,2001(3)

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苏庆林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爱、期望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有效地学好英语。 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习者的情绪、态度、学习动力等诸多因素往往决定了我们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 一名学生是否喜爱某一科目,往往与他和这学科的教师关系的亲疏有很大关系。如我以前有个学生中考时成绩只有43分,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补习后成绩慢慢提高,于是该生信心倍增,由于努力,成绩很快提高到八九十分。而班上还有一位同学,中考时成绩不错,人也很聪明但经常犯粗心毛病,因其基础好,我对他的要求也相应的高一些。但因操之过急而没有注意方法,对他犯的错误批评得太多,有些过于严厉,以致使他不致产生不良的后果。 以上事例说明,成功的体验会萌发出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认知效果.相反、焦虑、忧愁、挫折、失败消极情态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心理处于抑制状态中,这种消极的态度会导致其成绩越来越差,直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英语教学中的言语活动需要学生以广泛热情和兴趣,积极主动地运用智力进行操练、教师的爱起到了促进或抑制学生智力活动的作用。情感是打动人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它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推动、调节、强化等功能。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学生会感到老师亲切可信,上课时遇到困难也不怕了,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说话的语气,能够起到给学生提供安全感、减少学生焦虑,进而激发学生兴趣的功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中学英语教学中有一种倾向,教师一般注意传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而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很少注意,教学中多采用听、说、读、写诸多方面的训练。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一般采用批评甚至惩罚等消极的手段,而较少考虑情感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我认为,情感因素是学生成绩两级分化的原因之一。学生的成绩好,学习上有成就感,老师赞扬他,同学羡慕他,学习上更是快马加鞭。而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家长不满意,老师不高兴,同学也不重视他。所以他的情绪处在抑制状态,这种抑制反过来更制约能力的发挥,以至产生恶性循环,于是两极分化日益明显。 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情也十分脆弱,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关怀、爱护、尊敬自己的学生,使他们柔弱的心理都能得到爱的滋润,学生怎能不报之以出色的表现、优异的成绩呢?怎样才能激发积极的情感、消除或抑制消极的情感呢?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豁达乐观的性格,树立

情感因素与口语教学

情感因素与口语教学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各方面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当前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滞后于读写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的最近一项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年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不满意,他们认为只有5%的大学生有较强的口语能力,口语能力差或很差的大学生占37%(蔡基刚,2002)。有的学生虽然在学校口语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真正地进入到现实的交流场合应用语言时,依旧会感到难以开口,不能从容表达自己的思想,为此他们深感苦恼。 英语口语学习的成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包括动机、态度、自尊、自信、焦虑、移情、自我形象等。英语口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制于学习者的情感、性格和心理气质的过程。因为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活动,口语交际过程中说话者必然会涉及到情感体验。而情感因素的发展变化往往又是微妙和难以把握的。情感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学习的发动机。情感的作用若发挥得好,可以启动学能,调动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潜力,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和思想问题。(王初明,2001)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英语课堂上情感因素的分析,认识它们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找出应对策略,提高我们英语教学的效率,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的能力。 2. 理论基础 “情感过滤学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最早是由Dulay和Burt于1977年提出的,旨在解释情感因素怎样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他们将情感过滤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1976年Schulnann指出情感变量是外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质变量之一。1981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继承了Schumann的情感变量理论后,把情感研究的论述揉进自己的5大假说理论,提出了“情感过滤学说”。Krashen指出,影响学习者的主要因素有三种:1)动机;2)自信心;3)焦虑。情感过滤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紧张、焦虑和动机不足等原因所造成的学习障碍。语言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及忧虑程度等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效果。学习者的心理障碍越小,即动机水平越高、自信心越强、焦虑程度越低,则情感过滤程度越低,那么他们的语言输入量就越大。反之亦然。Krashen 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他学习中所得到的综合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的一种心理障碍”。 3. 情感因素的变量 Krashen在总结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时指出,情感过滤是外语学习中存在个人差异的主要原因,影响外语学习的速度和效果的主要情感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动机(Motivation) 动机是一种内驱力,它激励人们去完成某种行为。外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外

浅谈情感因素与英语教学

浅谈情感因素与英语教学 发表时间:2011-03-04T10:34:57.09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盖翠兰 [导读] 课堂上教师的高度投入,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主动、情绪饱满地参与学习。 盖翠兰(滨城区三河湖实验学校,山东滨州256653)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这就可以看出,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一种倾向,教师一般视传授知识、解决疑难为天职,面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经过这几年的教学,使我认识到了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为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感情十分脆弱,若教师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部分学生获得了消极情感,对学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抑制。抑制反过来又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以至恶性循环使他们产生“厌学”,致使一部分本来不应当成为“差生”的学生变成了差生。为此,本文就外语教学的情感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洞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状况,善于与学生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热爱关心学生,也往往受到学生的热爱,学生由此爱屋及乌,喜欢其所教的这门功课。如果教师板着脸进教室,学生一看就会产生畏惧感:是作业做错了?还是考试没考好?各种猜测使学生课上心神不定。因此教师从进教室向学生问好开始,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投入感情。当感觉到个别学生不在专心听讲或在做小动作时,可注视着他摇摇头。一旦学生改正了,认真听讲了,应向他满意地点点头…… 课堂上教师的高度投入,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主动、情绪饱满地参与学习。对于掉队的学生,要及时了解其困难,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对于考试考得不好的学生,不要向全班宣读,当众批评。教师更应该多关心他们,及时找他们谈心,帮助其分析原因。对于差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从而也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则会挫伤学习积极性。甚至师生情感冷漠、隔阂,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成功的体验会萌发兴趣,增强自信心,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了求知效果。相反,焦虑、忧愁、挫折感、失败感等消极感情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处于心理抑制状态中,这样会导致其越学越差,以致于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学生一般都非常重视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躁,切忌使用训斥、惩罚等违反心理规律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法和手段。教学中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尤其对后进生不仅不能歧视,反而要加倍小心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获得成功,以便鼓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不能讽刺挖苦,采取粗暴方式,要尽量避免因纠错而使学生产生的受挫、失败等消极情感。 再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机,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反之,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件快乐的事,而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初中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多数同学只知道英语是中考必考的一个重要科目,开始时有新鲜感。可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及难度的加深,学生对单词、语音及语法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除了宣传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如组织书写、朗诵、阅读、口语和唱英文歌等比赛,使学生尽可能地多使用英语,让他们在应用中尝到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总之,着力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培养对外语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外语学习的乐趣。激发出极大的热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搞活课堂气氛,永远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和进程都具体的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到教案中。这种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它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很容易压抑学生的发展。因此要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时不时地增加一些新颖的教学形式,改变一下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觉得是老一套,这样也有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 总之,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和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使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 探讨了师生的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在大英教学中,将积极的情感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教师的教学协调性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责任感,使大学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签:情感因素;大学英语教学;知情合一 古往今来,无论是在东方古国还是在西方近代国家,许多心理学家和语言教育学家都对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西方,以Maslow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一些教育观念及以JaneArnold为代表的语言教学专家对情感因素对教学影响的研究都对语言教学方式的改进和语言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国内对情感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虽不鲜见,但普遍缺乏实证研究基础。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论述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情感因素与情感教学 根据《心理学大辞典》中的描述:“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Jane Arnold在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中曾指出语言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情感是由感觉、感情、态度和情绪四个主要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的表现形式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情感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来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它注重从情感的角度分析教学现状,也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情感因素缺失已经成为阻碍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调查研究,对目前大英教学现状做以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和广大英语教师共勉。 1.重知识轻感情,教学效果不理想 重知识轻感情的现象在国内各阶段的教育中普遍存在。根据笔者在其任教的高校所做的调查显示,在该校参与调查的18名专兼职大英教师中,一半以上的教师认识到了情感因素在大英教学中缺乏的现象极其严重,几乎所有教师都表示愿意通过培养情感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通过对2013级1200多名学生的调查所得出的数据显示,只有3名教师被认可在他们所任教的班级将情感教学付诸了实践,其他教师仍然在讲解语言点和分析课文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9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不足20分钟,学生多数时间处于盲从状态,认知和情感分离现象严重,传授语言知识已成为教师授课的主要目的。从期末的评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因此,英语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1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包括爱好、快乐、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基本情绪,有激情、心境、热情三种方式,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英语教学。 首先,要激发学生热爱英语语言文字的情感广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始,采用情境导人,悬念激活,朗读激情、联想引发、感情渲染、气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学生心弦,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想知”、“乐知”,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增强教学的艺术性讲出形象,讲出趣味,讲出感情,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境界。在此基础上,渗透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兴趣”变为“爱好”,并进一步转化为“志趣——对英语的无比热爱,作为学好英语的持久动力。 其次,要采用多种有效手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基础。特别是优秀的课文,都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可能借助语言与作者沟通,透过字里行间,看到作者内心感情世界,理解课文。从学生本身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欣赏的主体,英语学习正是在鉴赏中实现的,而生活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又影响着鉴赏和学习效果。“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并积累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生活感受力。指导学生体验生活,要抓仆时机,适时引导。如在讲述alone与lonely两词的差别时可例举孤老在政府的关心下形单而不“孤”的例子描述其alone而不lonely。因此教师要借助课外活动,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机会,并善于抓住机会,指导随机观察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通过观看电影、电视等文艺活动,进行情感熏陶,增加学生的情感经历,丰富学生的情感。总之,要多方面人手,课内与课外结合,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以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再者,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的情感。英语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和可塑性性强,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个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无不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业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英语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中,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高涨的情绪,稳定的心境,面对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严确认识社会、人心和自我,这对于学生阅读和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英语有深层次理解,避免写作中表现自我主题不高、观点偏激的现象。

情感因素与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与英语教学 发表时间:2011-08-09T15:33:28.890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魏淑敏[导读] 任何认识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情感是任何一种主观上体验到的、有情感负荷的状态的总称。魏淑敏徐州市丰县中学 任何认识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情感是任何一种主观上体验到的、有情感负荷的状态的总称。在人的学习活动中,情感对学习过程始终具有强大的激发力和推动力。英语教学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注意、观察、思维、记忆等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生的情绪、学习动力、态度等情感因素。下面我谈谈情感因素在多年英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情感因素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著名的外语教学专家H·斯通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而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有种倾向,教师一般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对学生英语学习欠佳常采用多读、多听、多说、多练等强化训练方式或者批评惩罚等消极的手段,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两极分化日益严重。 有位学生比较聪明,老师对他的要求很高,每次出现错误都严厉批评,该生渐渐对英语产生了反感,把英语当成不喜欢的课程,成绩越学越差,结果出乎那位老师的意料。老师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总说对学生很负责,怎么会这样啊!还有位学生开始学英语时掉了队,成绩不理想,失去了信心,老师给他补课后,慢慢及格。课堂上表扬、鼓励,该生信心倍增,经过一段时间成绩提高到80分以上,他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成就感,前后的变化反差强烈。J·H斯库曼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动认知技能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按照这种观点,离开了情感的作用,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潜力、智力因素,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明白这些,上面两位学生的情况都可以解释了。 上述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成功的体验可以萌发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大大增强认知效果。相反,忧愁、焦虑、失败感等消极情感会使学生失去信心,长期心理压抑,导致越学越差。成长中的学生感情十分脆弱,心理尚未成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正确利用它的积极作用,以促进英语教学。 二、英语教学要注意激发积极情感、消除或抑制消极情感 明白了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就要学会科学的利用,学会如何控制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消除或抑制消极情感,以达到英语教学的预期目的。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到的几方面。 1.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机,也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目的往往不清楚,只是看作考试必考的科目之一而已,加上英语知识琐碎,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特别是部分男生早在初中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数理化好,偏偏英语“瘸腿”,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认为要使学生对英语有兴趣,除了道理上的宣传,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英语、使用英语。比如开展情景对话、英语朗诵、值日报告、观看原声电影、学唱英文歌曲、阅读英语小说,让他们在应用中尝到学英语的乐趣,感到英语就在身边。 2.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Rogers 的人文教学理论指出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互助的学习环境,因为这不但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亲其师,信其道” 这句出自《学记》的话,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更是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教师不要总以权威、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要和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尊重、信任的情感信息。这样学生才不怕犯错误,敢于开口讲英语,而不是“哑巴英语”。教师应使用幽默、丰富,而又富有美感的语言,在创设语境、讲解课文时要声情并貌、富有感染力,通过运用语言、语速、语调的变化,展示优美的语境。 3. 合理运用考试、竞赛的成绩 都说“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我认为这应该是一种“杯具”。有的同学视考分为命根,将它视为成败的标志,从而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走向了极端。有的老师将其作为评价学习的唯一依据,只重视考试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考试后常常由高分到低分将学生依次排队、张榜公布,或在家长会上宣读。这样做的结果是只有少数名列前茅的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大部分学生只能去品偿失败的滋味,尤其是排在后边的学生大都不会因为公布成绩而努力学习,相反,过多的消极情感刺激会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甚至自暴自弃,这也是极端。 学生希望获得好成绩,是人之常情,也是有上进心的表现。但如果一次失利了,就一味怨天尤人、自我折磨,这是于事无补的、于己无益的。正如一个不慎跌倒在跑道上的人,光哭泣是站不起来的,要靠自己,主动赶快爬起来奋起直追。要明白,学习和赛场一样,是不相信眼泪的,过分自责,无异于雪上加霜。要学会各种心理调节方法,恢复心理的平衡,变自卑为自信,变消极为积极,早日振作起来,放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积极投入下一个回合的竞赛。另外对待学生考试成绩,我认为成绩虽是老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观察课堂表现、作业情况都是很好的途径。所以成绩不宜公布,但可以宣布少数考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学生名单,考得差的学生成绩只能通知本人。同时,教师要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归因,找出不足,鼓励并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令人高兴的是,相当多的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以上是我不成熟的点滴看法,是抛砖引玉,我希望更多的教师投入到重视情感的英语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来,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互相交流,资源共享,把中学英语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二语习得这一复杂的活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相对于认知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来讲有过之而无不及。消极的情感因素会影响学习潜力的发挥。相反,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因此,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把握是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的因素。该文首先从动机、性格、以及自信心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个体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二语习得中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几种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情感因素;外语教学;启示 二语习得一直是人们探讨和研究的重点,并成绩斐然,揭示了影响二语习得的众多因素。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首先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成效。其次,可以促进英语学习者全面发展。以往的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而忽略了他们情感的发展,造成学生的“情感空白”。情感可以辅助提高语言学习者二语习得的效果,反之,二语习得也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建立和培养健康积极、活泼向上的情感。因此,研究二语习得中的情感因素对我们的外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一)动机 动机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主要情感因素。加德纳把学习动机分为两种:工具型动机和融入型动机。关于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工具型动机和融入型动机都能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然而当在接触更复杂,难度更大的英语学习时,持有融入性动机的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要优于持有工具型动机的学生。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的大小、学习任务的难度及教育体制环境、教师的言行等等都会影响学习动机的产生。外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外语教学中动机的重要作用,并通过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激励学生,从而做到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个性情感特征 外向与内向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性格情感特征。研究证明,面对不同的学习任务,不同性格特征的学习者会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比较善于反应和善谈,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输入。但是他们往往不特别注意语言的形式,所以有可能语言知识没有系统,缺乏理解的深度;而内向型的学习者可能更善于利用其沉静的性格对有限的输入进行更深入地形式分析,并使用推理等战略,有分析地接近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内向型的学习者在课堂的各项活动中的情感焦虑过重,语言实践的机会少,参与意识较弱。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给予他们不同的教育,这样才能发挥他们各自性格的优势。

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英语摘要]Foreign language result of study except that involve some o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academic environment, one's own talent, the teacher's level), still involve learner's one's own emotion factor. In teaching, the emotion factor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or hindering , so, the teacher must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students' positive emotion , pay attention to emotion teaching.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of emotion teaching, could excit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terest of participating in study more effectively even more ,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gnitive activity, thus make the good teaching result. [Keyword]: Emotion, emotion teaching, positive emotion 摘要外语学习的效果除了涉及一些客观因素(如学习环境、自身的天赋、教师的水平等)外,还涉及学习者本身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情感因素起着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注重情感教学。充分发挥了情感教学的积极作用,才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健康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情感教学、积极情感 引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认知决定情感,而情感影响认识,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对于人的认识活动的重要性。人的全部认识过程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带着某种情感在教,而学生也总是以某种情感在学,没有任何情感的教育过程是不存在的。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情感过滤说认为,有了大量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入”(intake),即情感因素对语言吸入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情感并不是认识过程的消极产物,而是影响人的身心各方面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它不仅是思想品德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成分,而且也是教学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感的培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同时,它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情感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主体是人,而人都是带着感情在活动的,故情感是联系教学主体的纽带,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系统协调、顺利和有效地运行的重要条件。能促进教学的情感是积极的情感,阻碍教学进展的则是消极情感。要用积极情感促进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英语情景教学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较全面地探讨积极情感在英语习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介绍相关的理论研究情况,情感教学实施中教师榜样的力量;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课堂内外的具体操作方法及过程。共有以下四个部分:情感教学的相关理论依据;情感的潜移默化;情感教学的课堂设计;情感的课外延伸。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因素情感的感染情景 随着英语语言教学的飞速发展,英语学习的目标不再是仅仅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是出现了教学目标交际化。以语言为工具,以人为本在交际化目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具备必要的语言技能是必然的,也是重要的,因为教师是英语教学中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然而,“知其然( know ),做其然( does)”。更重要的是做其然,即教师本人的身教。再者,纵观当今西方理论有关研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实现,重视人的情感及对他人的接受,关心和尊重。人本主义体现在教学思想上,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和感情型师生关系的教育主张。其次是克拉申的监控理论。监控理论中提出了有效习得语言的关键在于降低情感过滤程度的问题,即提高动机水平,增强自信心,消除焦虑,让学生处在积极的情感状态。第三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说。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对抱负水平,期望水平,对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及学习有关的情感态度都有影响。自我效能水平高的学生往往信心十足,情绪饱满,在学习上敢于正视困难,愿意加倍付出努力,直到达到目的。而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则相反。这三大理论虽属不同领域但都从同一角度论述了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个人价值,个人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也就是说,一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又能正确运用积极情感因素,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发生愉快的变化。 一.情感的潜移默化 列宁说:“人类在探索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年轻的俞老师是位英语教师,她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她的严厉和否定在学生背书时表露无遗. “ Why couldn’t you recite the text well ?” “Not fluently enough . Come back again .” “Too bad.”等等表现出她的消极情感,吓得学生“怕进英语教师的办公室,站在她面前,两腿直打哆嗦,嗓音颤抖”。这是学生们在写给语文老师周记中的情感流露。可见,人的认识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教师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不仅在课堂里,而且包括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由此,教师对学生了解较深,影响较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仪表态度、待人接物和工作、生活作风提出严格的要求。用良好的师德风范去感染、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耳濡目染,进而达到积极情感的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为: 1.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获得学生认可、尊重的先决条件。在工作中,教师应该任劳任怨,认真教学;在休息时间,不计报酬,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辅导。众所周知,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的发音准确与否在这一阶段至关重要。教师利用每个中午的休息时间,口对口、面对面,一遍又一遍地精心辅导,这是解决语音问题的最好办法。在学生食堂里,

浅谈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中学英语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15-08-26T14:50:18.780Z 来源:《素质教育》2015年9月总第185期供稿作者:袁志强 [导读] 四川省南充市小佛初级中学寓教于乐原则是情感教学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袁志强四川省南充市小佛初级中学637100 学生认知方面的研究,传统的教学比较注重,但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灌输系统化的手段,没有将知识获取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从而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寓教于乐原则是情感教学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情趣在快乐中学习,在乐于学习和乐于接受中就符合乐学原则的基本精神。情感心理学实践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孟昭兰)。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而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籍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首先是以情施教原则。顾名思义,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条原则。既然是“情感教学”,当然要“以情施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老师在贯彻这一条原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的主导情绪状态;教师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教师还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其次是情感交融原则。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同时也实际存在着人际情感交流现象。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对其交往活动和关系的直接作用而最终影响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最后是移情原则。移情原则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陶冶。心理学原则中的情感迁移功能表明: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可移情到与之相关的对象身上。教学中的移情,一种情况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审美能力及教师的形体语言和口头语的表现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感染作用。另一种情况是学生被作者和文章中人物的情感所感染。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章原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注意情感的迁移,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外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 实施情感教学的教学策略主要有: 一、情感性处理教学内容 教师要从情感角度上着眼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可采用心理匹配策略和超出预期策略,使教学内容成为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其内在动机的诱因。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许多语言材料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各种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蕴含着作者的好恶情感和意图。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英语的同时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如The Statue of Liberty,通过介绍自由女神塑像,表达了世界人民的传统友谊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爱祖国、爱世界、爱和平的意识,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情感性处理教学组织 教师要从情感角度上着眼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组织形式在为教学活动服务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可通过灵活分组、角色转换等策略对人员组织进行情感处理。如充分利用教室空间,采取不同于常规的座位编排方式,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充分开展,将分组作为课堂引发积极情绪情感的手段。英语教材中有许多饱含情感色彩的喜剧和对话材料,学生在组内绘声绘色的角色表演,既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获取文中人物的角色情感体验,加深对课文中角色的理解,又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达到增强学习效果、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教学组织的情感性处理还包括心理组织的情感性处理,教师可采用表情控制及张弛调节策略,创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优化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向,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情并进的效果。 三、情感性处理教学评价 教师应从情感角度着眼对教学评价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评价在对学生教学中的反应作出认知反馈的同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性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激励词。如“good”、“perfect”、“fantastic”等,甚至可以对平时较差的学生说:“You’ve done a good job.”这种鼓励的话语,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会在学生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有时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难度的问题,尽量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特色性的评价,使学生了解区别于别人的特点和优点,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水平。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以情优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我校英语教学研讨中,大家都认为英语教学费时费力、效果差的观点仍然普遍。当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很多,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十余年的教学摸索,我逐渐认为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见面、道别、致谢、道歉、家庭成员的称谓、时间、年龄、性别等。鼓励他们在适时地适当地使用这些用语,甚至当学生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与我对话时,我也非常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学生们感觉我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所以很快这些学生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用细微的身教体现情感教育 老师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作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更不可能与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进取的心态去投入学习中。每当我步入学校走进教室,心中油然而升起一种责任感和神圣感,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一丝不苟地教读每一个音节,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自始自终热情饱满,从而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鼓舞着每一个学生。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我的课堂中师生举手投足便能心领神会,和谐相处,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学成绩逐年上升。 三、用无私的爱心表露情感教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在英语教学中,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这是许多教师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要倾注在“学困生”身上。在2011级3班,高才新等同学在初二上学期,在英语学

英语学科情感教育论文:论情感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学科情感教育论文:论情感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 中的应用 [摘要]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情感认知成长和成熟的关键时期,而情感是影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这一过程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情感教学中学英语 目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和探讨教学中的情感缺失问题,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 一、中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人作为一个有机体,感性与理性发展应该是协调的,如若片面的追求理性而忽视感性,必然会导致学生人格发展的障碍。追求理性思考的深刻,而忽视感性思考的力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力的发展,反而有阻碍其发展的结果。有的英语教师总是按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对学生进行灌输,往往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用自己的感悟去覆盖学生的感悟,要求学生从一定的角度去理解以求达

到同一认识层次。而实际上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品味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整齐划一”的“目中无人”教学,不能不说是英语教学的悲剧。 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有利于教学的成功,我们要发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作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优化教学,促进认知教育的发展。中学英语教育过程扭曲了学习品质的培养,忽略了个性的培养,机械化了高级社会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大多数英语教师把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和运用作为知识和能力目标。新课程实施后,教师通过培训,能够接受新课程的理念,但接受仅仅是一种认同,还没有能够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在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 二、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的影响 夸美纽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英语课的教学与训练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在学生面前始终表现出情绪乐观,态度和蔼、表情亲切、举止潇洒、仪表端庄、言谈高雅、朝气蓬勃,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并潜移默化地在学生身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为深远。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中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与训练中的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英语教师要有“干一行,爱

情感因素与中学英语教学研究

情感因素与中学英语教学研究 新课改理念在各教育阶段的不断渗透,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需要从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为教学引导者,让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情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使英语学习效果得到优化,同时带动课堂气氛。文章就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应用措施作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一、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 强大的信心是学生在学习英语道路上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中学英语教学,既需要培养学生良好英语沟通能力,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信心,磨炼学生的意志。当代学生,大部分的心理承受能力都较差,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据于此,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并结合当前的资源,使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得到增强。 学生缺乏英语学习信心,会导致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生活中产生语言焦虑以及考试焦虑,这些焦虑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和分析自我,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可取之处进行了解,并据此制订一个能满足自身发展的目标,合理调整期望值,让不同的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发展。比如,在进行SEFC Book1A Unit 4 “Reading The Rescue”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时,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这样一类问题“Talking about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List some natural disasters”。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且这些话题的讨论都是来自于学生生活,学生在讨论的时候也就能较为轻易地进行交谈,这样一来,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以及积极性均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有较大帮助。 二、使英语教学形式得到丰富 良好的学习动机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能将其学习动机表现出来。一部分学生有着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这就说明其有着较强的学习动机,反之则说明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正确的了解,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学习动机可以说是决定学生学习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来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英语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 比如,在进行SEFC Un it 5 “The Silver Screen”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相应的角色以及影片有直观的了解,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就应该借助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现文中所提到的相关影片,让学生在情感因素的启发下,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教师也可以将文中所提到的“be meant to do sth”“mean what one says”“mean much to sb”等常见搭配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