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word版

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word版
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word版

义务教育

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4)

(一)知识 (5)

(二)能力 (5)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5)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5)

一、科学探究 (6)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7)

三、生物与环境 (9)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0)

五、生物圈中的人 (12)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5)

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6)

八、生物的多样性 (18)

九、生物技术 (19)

十、健康地生活 (2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2)

一、教学建议 (22)

二、评价建议 (24)

三、教材编写建议 (25)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7)

附录 (28)

附录1教学与评价实例 (28)

实例2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28)

实例3探究”酸雨”的危害 (29)

实例4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29)

实例5模拟”血型鉴定” (30)

实例6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30)

实例7探究蚂蚁的行为 (31)

实例8 观察寒蚕的生殖与发育 (31)

实例9”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辨戏 (32)

实例10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 (32)

实例11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33)

实例12”种子萌芽环境条件”探究活动评价 (33)

实例13”认识保护生物圈的意义”系列探究活动评价 (33)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倒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些都标志著本世纪人类巳进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又、嚣避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曰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本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以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著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顿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镬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阿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志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圉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所有的初中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学,也可以学好生物学。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和课程

内容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旌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

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汇总,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本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顸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的设计是在垒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课程内容选取了以下10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捉,生物与环境,生物周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周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

考虑到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本身的特点,课程内容突出了人与生物周的关系。绿色植物对生物周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日益凸显,因此,将绿色植物和人各列为一个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在生物周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多的相似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

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著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了“生物技术”主题。

考虐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t-,也是生物学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

课程规定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需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程内容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建议。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作为本课程的学习成果,每个学生要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一)知识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

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

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

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能力

正确使用显微链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及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话志度。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是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10个一级主题;

1.科学探究

2.生物体的结构层敖

3.生物与环境

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生物圈中的人

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7.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8.生物的多样性

9.生物技术

10.健康地生活

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组成。具体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讨论、实验、实践等活动建议。

一、科学探究

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诬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理解科学探究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亲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因此本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之中。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尽可能落选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时不仅应让学生参加科学探究的某些方面的活动,也应该注意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若干完整的探究活动。

1.理解科学探究

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造经。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阿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选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齄,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宇、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

┃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求┃

┣━━━━━━━╋━━━━━━━━━━━━━━━━━━━━━━━┫

┃┃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

┃┃学相关的问题。┃

┃提出问题┃┃

┃┃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过些问题。┃

┃┃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

┃┃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

┃作出假设┃┃

┃┃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

┃┃拟订探究计划。┃

┃┃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

┃制订计划┃┃

┃┃选出控制变量。┃

┃┃设计对照实验。┃

┣━━━━━━━╋━━━━━━━━━━━━━━━━━━━━━━━┫

┃┃进行观察、实验。┃

┃实施计划┃收集证据、数据。┃

┃┃尝试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

┣━━━━━━━╋━━━━━━━━━━━━━━━━━━━━━━━┫

┃┃描述现象。┃

┃得出结论┃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

┃┃得出结论。┃

┣━━━━━━━╋━━━━━━━━━━━━━━━━━━━━━━━┫

┃┃写出探究报告。┃

┃表达、交流┃┃

┃┃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

(参见附录1的实例1: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可以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辨,由功能不同的组织可以形成器官,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的器官可以形成系统。多细胞生物体依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物调活动,表现出生命现象。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棱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相比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倒如叶绿体和细胞壁。

·细胞能进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种类的细胞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多细胞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苷:,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个体。

理解有关细胞的知识是学习生物学的基础,教师应提供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会显微观察的方{岳和技能,激发探究的兴趣。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中┃

┃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微小生物。┃

┣━━━━━━━━━━━━━━━━╋━━━━━━━━━━━━━┫

┃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给学生提供多种动植物┃

┃┃材科,通过制作临时装片,┃

┃和功能单位。┃┃

┃┃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观察某种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命活动。┃┃┃┃趋性。┃┣━━━━━━━━━━━━━━━━━╋━━━━━━━━━━━━━┫┃区别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指导┃┃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学生从网络中查找有关方┃┃┃面的资料。┃┗━━━━━━━━━━━━━━━━━┻━━━━━━━━━━━━━┛2.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的切片(注意细胞分裂过程┃

┃┃中有染色体的变化)。┃

┣━━━━━━━━━━━━━━━━╋━━━━━━━━━━━━━┫

┃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

┃分裂、分化形成的。┃┃

┣━━━━━━━━━━━━━━━━╋━━━━━━━━━━━━━┫

┃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

┃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3.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改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通过植物器官的角色扮┃

┃┃演,理解植物体各器官的┃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功能及其相互联系。┃

┣━━━━━━━━━━━━━━━━━╋━━━━━━━━━━━━┫

┃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

┃织、器官、系统、个体。┃┃

┗━━━━━━━━━━━━━━━━━┻━━━━━━━━━━━━┛

(参见附录1的实例2: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生物与环境

任例生境中都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离不开它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保持著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一个生志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呵)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著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弛塘、一块农田等生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向学生提供某些生物的区域分布资┃

┃举例说出水、温度、┃料,讨论温度、水、空气、光等因索┃

┃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的环境条件。┃通过室外观察和室内实验,探究影┃

┃┃响鼠妇(或蚯蚓等)分布的环境因素。┃

┗━━━━━━━━━━━┻━━━━━━━━━━━━━━━━━━┛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在学校生物园或附近的小池塘、┃

┃┃农田等环境中调查生物之间的┃

┃有密切的联系。┃┃

┃┃关系。┃

┗━━━━━━━━━━━━━┻━━━━━━━━━━━━━━━━┛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

┃┃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资料。┃

┣━━━━━━━━━━━━━╋━━━━━━━━━━━━━━━━┫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和食物网。┃┃

┣━━━━━━━━━━━━━╋━━━━━━━━━━━━━━━━┫

┃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

┃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收集和交流超过调节能力而使生┃

┃能力是有限的。┃意系统受到破坏的实例。┃

┗━━━━━━━━━━━━━┻━━━━━━━━━━━━━━━━┛

3.生物周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讨论和分析生物圈中的生僻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食物链和食物网以┃

┃系统。┃┃

┃┃及能量瘴动、物质循环的情况。┃

┣━━━━━━━━━━━━━╋━━━━━━━━━━━━━━━━━┫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

┃┃生物圈的相关资料,模拟召开“国┃

┃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际保护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

┃┃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

┗━━━━━━━━━━━━━┻━━━━━━━━━━━━━━━━━┛

(参见附录1的实例3:探究“酸雨”的危害)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对生物周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等条件。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

·绿色植物能利用太阳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了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在生志系统中扮揎重要角色,它能制造有机物和氧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水土;为人类提供许多可利用的资源。

高等绿色植物中的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裁培的主要对象,在作物、花卉中有许多适合学生观察、探究的内容,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奂实际问题的能力。

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活动。┃┣━━━━━━━━━━━━━━━╋━━━━━━━━━━━━━━━┫┃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人工┃┃描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授粉等活动。┃┣━━━━━━━━━━━━━━━╋━━━━━━━━━━━━━━━┫┃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从┃┃┃种子到成燕植株的生长发育以┃┃过程。┃┃┃┃及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糖水、┃

┃和无机盐。┃施肥。┃

┣━━━━━━━━━━━━━━╋━━━━━━━━━━━━━━━┫

┃┃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

┃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大气温度数据,并进行比较┃

┃┃分析。┃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

┃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和产物。┃

┣━━━━━━━━━━━━━━╋━━━━━━━━━━━━━━━┫

┃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

┃┃调查生产中利用植物光合作┃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有关措施。┃

┗━━━━━━━━━━━━━━┻━━━━━━━━━━━━━━━┛

4.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列举若干种动物所吃的主要┃

┃┃食物,并分析过些食物与绿色┃

┃供食物和能量。┃┃

┃┃植物的关系。┃

┣━━━━━━━━━━━━━━╋━━━━━━━━━━━━━━┫

┃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

┃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

┃环中的作用。┃┃

┣━━━━━━━━━━━━━━╋━━━━━━━━━━━━━━┫

┃┃开展校园或社区绿化设计,┃

┃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

┃┃并积极参与相应的活动。┃

┗━━━━━━━━━━━━━━┻━━━━━━━━━━━━━━┛

(参见附录1的实例4: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五、生物圈中的人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人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进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物调活动排出体外。人的各种活动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阐、小脑、肝、胰、大脑和肛门,其主要功能是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以备运输到身体的所有细胞中。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其功能是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废物和激素等物质。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其功能是排除废物和多余的水。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

·人体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物调,以完成生命活动。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应从人与生物圈关系的高度,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都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意识到生物圈中的人耐生物圈应尽的责任。

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

┃物质。┃┃

┣━━━━━━━━━━━━━━╋━━━━━━━━━━━━━━┫

┃描迷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

┃┃消化。┃

┃的吸收过程。┃┃

┃┃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

┃┃收集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

┃┃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问题┃

┃关注食品安全。┃┃

┃┃的实例。┃

┗━━━━━━━━━━━━━━┻━━━━━━━━━━━━━━┛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观察血涂片。┃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模拟“血型鉴定”,有条件的┃

┃组成。┃┃

┃┃学校观看血型鉴定的录像,理┃

┃┃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

┃概述血液循环。┃┃

┃┃现象。┃

┣━━━━━━━━━━━━━━╋━━━━━━━━━━━━━━━┫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

┃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处的气体变换过程。┃较多的二氧化碳。┃┣━━━━━━━━━━━━━━╋━━━━━━━━━━━━━━━┫┃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探究几种食物热价的差异。┃┃的氧化分解。┃┃┗━━━━━━━━━━━━━━┻━━━━━━━━━━━━━━━┛(参见附录1的实例5:模拟“血型鉴定”)

3.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面的资料。┃┣━━━━━━━━━━━━━━━╋━━━━━━━━━━━━━━┫┃描述其他排泄途径。┃┃┗━━━━━━━━━━━━━━━┻━━━━━━━━━━━━━━┛4.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生命活动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

┃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

┃方式。┃动,说明其意义。┃

┗━━━━━━━━━━━━━━┻━━━━━━━━━━━━━━┛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调查班级学生的近视率,分析┃

┃觉器官获取信息。┃其原因。┃

┣━━━━━━━━━━━━━╋━━━━━━━━━━━━━━━┫

┃举例说明人体的澈熹参与┃收集糖尿病或地方性甲状腺肿┃

┃生命活动调节。┃病的资料。┃

┗━━━━━━━━━━━━━┻━━━━━━━━━━━━━━━┛5.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自然博┃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物管、历史博物管。┃

┣━━━━━━━━━━━━━╋━━━━━━━━━━━━━━━┫

┃┃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馥善生态┃

┃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环境的实例。┃

┃影响。┃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

┃┃对黄。┃

┣━━━━━━━━━━━━━╋━━━━━━━━━━━━━━━┫

┃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

┃行动计划。┃┃

┗━━━━━━━━━━━━━┻━━━━━━━━━━━━━━━┛

(参见附录1的实例6: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娄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动物的行为使其艟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并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1.动物的运动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列举动材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

┃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

┃结构。┃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

┗━━━━━━━━━━━━━━━━┻━━━━━━━━━━━━━━┛

2.动物的行为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观查动动的不同行为。┃

┃行为。┃┃

┣━━━━━━━━━━━━━━━╋━━━━━━━━━━━━┫

┃┃探究蚂蚁或其他动物的┃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行为。┃

┗━━━━━━━━━━━━━━━┻━━━━━━━━━━━━┛

(参见附录1的实例7:探究蚂蚁的行为)

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植物、动物和人通过生殖和遗传维持种族的延续。人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认识自我、健康地生活和认同优生优育等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动植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的基本知识,以及遗传育种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人体的生殖系统可以产生两性生殖细胞,通过受精作用产生新的个体;其分泌的性激素对第二性征的发育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志相似,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志差别很大。

·生物能以不同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一些进行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来自同一亲本;一些进行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信息可来自不同亲本。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开展植物嫁接和扦插活动,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禁止近亲结婚等同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进内容中涉及的有关伦理观和价值观的阿题,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1.人的生殖和发育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观察有关的模型、挂图,┃

┣━━━━━━━━━━━━━━━━━┫┃

┃插述受精过程。┃观看有关的影像资科。┃

┣━━━━━━━━━━━━━━━━━┫┃

┃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

2.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饲养家蚕或其他昆虫。┃

┣━━━━━━━━━━━━━━━━━╋━━━━━━━━━━━━┫

┃描述雨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

┃┃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

┃┃用自制的孵化箱孵化鸡┃

┃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卵,观亲鸡卵孵化的全┃

┃┃过程。┃

┗━━━━━━━━━━━━━━━━━┻━━━━━━━━━━━━┛3.植物的生殖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有未件的学校可以开展┃

┃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组织培养的活动或参观组┃

┃┃织培养生产基地。┃

┣━━━━━━━━━━━━━╋━━━━━━━━━━━━┫

┃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

┃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

4.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物。┃┃

┣━━━━━━━━━━━━━━━━╋━━━━━━━━━━━━┫

┃┃收集和交流关于人类基┃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因组计划的报道、资料等┃

┃┃信息。┃

┣━━━━━━━━━━━━━━━━╋━━━━━━━━━━━━┫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

┃制的。┃┃

┣━━━━━━━━━━━━━━━━╋━━━━━━━━━━━━┫

┃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

┃┃收集和交流近亲结婚危┃

┃认同优生优育。┃┃

┃┃害的资料。┃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观察某种生物(如金鱼)┃┃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的变异现象。┃┣━━━━━━━━━━━━━━━━━━╋━━━━━━━━━━━━━┫┃┃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种方面成果的资料。┃┗━━━━━━━━━━━━━━━━━━┻━━━━━━━━━━━━━┛(参见附录1的实例8:观察家蚕的生殖与发育)

八、生物的多样性

地水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依据一定的特征,可将各种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生物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的宝贵财富。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埙域。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选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地水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将生物进行分类。

·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等级。“种一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不同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极为重要。

·地质学、化石记录、解剖学等从不同方面为进化理论提供证据。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镬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1.生物的多样性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

┃分类。┃┃

┣━━━━━━━━━━━━━━━━━╋━━━━━━━━━━━━━━┫

┃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

┃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

┃┃生产情况。┃

┃生活的关系。┃┃

┃┃观察酵母菌、霉菌。┃

┣━━━━━━━━━━━━━━━━━╋━━━━━━━━━━━━━━┫

┃概述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以┃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挂牌。┃

┃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

┃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

┃动物、软体动物、节支动物等)的主┃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物的┃

┃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相关资科。┃

┃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

┃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

┃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

┃┃保护的法规。┃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收集和交流珍稀动植物的┃

┃┃照片及相关资料。┃

┗━━━━━━━━━━━━━━━━━┻━━━━━━━━━━━━━━┛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意识┃

┃┃的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

┃意识。┃┃

┃┃利用的建议。┃

┗━━━━━━━━━━━━━━┻━━━━━━━━━━━━━━┛

2.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插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

┃┃利用自制的“生物进化主要┃

┃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历程”拼图游戏展开展拼图┃

┃┃竞赛。┃

┣━━━━━━━━━━━━━━╋━━━━━━━━━━━━━━┫

┃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

(参见附录1的实例9:“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游戏)

九、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艘益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认识和理解有关生物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类群。

·发酵技术利用了微生物的特性,通过一定的操作过程生产相应的产品。

·现代生物技术(克隆、转基因技术等)巳被用于生产实践,并对个人、社会和环境具有影响。

教师应从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着手,通过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生物技术的感性认识;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技术的作用;鼓威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分析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为学生

参与有关的社会决策打下一定的基础。

1.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练习制作面酱或酰奶等┃

┃作用。┃发酵食品。┃

┣━━━━━━━━━━━━━━━━━╋━━━━━━━━━━━━┫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

┃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品。┃探究食品保存的方法。┃

┗━━━━━━━━━━━━━━━━━┻━━━━━━━━━━━━┛

(参见附录1的实例10;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

2.现代生物技术

┏━━━━━━━━━━━━━━━━━┳━━━━━━━━━━━━┓

┃具体内容┃活动建议┃

┣━━━━━━━━━━━━━━━━━╋━━━━━━━━━━━━┫

┃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

┃┃收集和交流有关转基因┃

┃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生物的资料。有杀件的地┃

┃┃方进行实地调查。┃

┣━━━━━━━━━━━━━━━━━╋━━━━━━━━━━━━┫

┃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

┃影响。┃┃

┗━━━━━━━━━━━━━━━━━┻━━━━━━━━━━━━┛

十、健康地生活

健康包括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状志。学习有关青春期生理和保健、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等知识对健康地生活有重要意义。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的重要概念。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均出现一系列变化,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健康状态影响青少年的成长。

·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免疫系统可抵抗能引起疾病的赦生物、异己物质等。它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

·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盏择能耐一生的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能减少伤害或挽救生命。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也可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如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认识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损自身或他人的健康,以及吸毒对自身、他人和社会的危害。

1.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

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word版

义务教育 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4) (一)知识 (5) (二)能力 (5)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5)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5) 一、科学探究 (6) 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7) 三、生物与环境 (9)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0) 五、生物圈中的人 (12)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5) 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6) 八、生物的多样性 (18) 九、生物技术 (19) 十、健康地生活 (20)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2) 一、教学建议 (22) 二、评价建议 (24) 三、教材编写建议 (25)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7) 附录 (28) 附录1教学与评价实例 (28) 实例2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 (28) 实例3探究”酸雨”的危害 (29) 实例4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29) 实例5模拟”血型鉴定” (30) 实例6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30) 实例7探究蚂蚁的行为 (31) 实例8 观察寒蚕的生殖与发育 (31) 实例9”生物进化主要历程”拼图辨戏 (32) 实例10探究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 (32) 实例11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33) 实例12”种子萌芽环境条件”探究活动评价 (33) 实例13”认识保护生物圈的意义”系列探究活动评价 (33)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倒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些都标志著本世纪人类巳进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又、嚣避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曰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本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以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著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顿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镬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阿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志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圉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所有的初中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学,也可以学好生物学。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和课程 内容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旌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生物化学实验》是独立设课,该课程是本科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生物化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掌握和学会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对其它很多学科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生物化学实验与生物化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刻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生物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生物化学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生产应用。 二、课程目标 1.熟悉生物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独立的实验能力。 2 .通过性质试验,验证各类常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的主要性质和鉴定方法,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巩固和加深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基本掌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泳仪、pH计等仪器的使用,并掌握层析、电泳、离心、光谱光度等生物化学基本技术。 4.在实验中要有严紧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数据处理、创新能力。 5.树立密切合作的风气,在实验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修养。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实验课的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学科知识点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基本技能给予说明和解释。 掌握———是指运用理解的学科概念、原理、实验方法和技术,说明、解释、类推同类学科知识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 √”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号的内容为选做实验或开放性实验,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选做实验的内容,并鼓励微生物学兴趣爱好者进行既定的开放性实验或自己设计开放性实验。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 念 ..................................................................... .. (1) (一)课程性 质 ..................................................................... .. (1) (二)基本理 念 ..................................................................... ..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 标 ..................................................................... . (2) (一)学科核心素 养 ..................................................................... . (2) (二)课程目 标 ..................................................................... (3)

三、课程结 构 ..................................................................... (3) (一)设计依 据 ..................................................................... (3) (二)结 构 ..................................................................... . (4) (三)学分与选 课 ..................................................................... .. (4) 四、课程内 容 ..................................................................... (4) (一)必修课 程 ..................................................................... . (4) 模块 1 分子与细 胞 ..................................................................... .. (4)

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知识二、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三、生物与环境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五、生物圈中的人 六、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八、生物的多样性九、生物技术十、健康地生活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教学与评价实例二、学习目标的说明 第一部分前言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哺乳动物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克隆获得完整个体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等,这些都标志着本世纪人类已进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在解决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本标准期望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对以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志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所有的初中学生都需要学习生物学,也可以学好生物学。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的汇总,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本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专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药学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药学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2.能使用常规生化仪器来测定常用生化项目,并能解释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生物学课程标准

一.模块 1 分子与细胞 本模块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内容。细胞是 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使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 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性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科学自 然 观的形成。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内容要求】 概念 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1 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 酸等 ,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 生物大分子 1.1.1 说出细胞主要由C、 H、 O、N、 P、 S等元素构成 ,它们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2 指中水一然

[附录 ] 附录 2 教学与评价案例 案例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的制订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 能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观点,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对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功能和营养结构关系的讨论 , 以及运用反馈调节原理 , 能初步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3·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结构以及数量关系构建稳定性生态系统模型,并制作简易生态瓶。 4,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案例 1 评析 养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程学习的宏观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 ,要根据实际上课具体内容 ,确定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习惯了以三维目标来描述教学要求和意 图 ,教师在对应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时或许会感到困惑。本案例旨在示范如何依据核心素养来制订一节课的教学 目标。 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是依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的。目标1 着重体现了“生命观念”的要素 ;目标 2 着重反映了“科学思维”的要素 ;目标 3 和 4 分别着重指向 "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四个目标之间相互也有交叉 ,每个目标中可能还含有对其他素养 的要求。核心素养几个要素的协调发展是学生品格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制订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落脚点。 案例 2 筛选分离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提出分离目标菌的思路。 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出分离目标菌的方案。 3.能依据方案运用无菌操作技术和分离、培养方法初步分离出目标菌。 二 .教学思路 提出课题讨论思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展示交流 三 .教学过程 活动任务活动目的 利用视频或文本介绍几种分离、筛选!工程菌种的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实例 ,认识寻找、分离菌种的应用价值,提出课题。 选取哪种土样筛选分离得到尿素分解菌的概率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较大 ?为什么 ?如果要分离其他微生物 ,应该到哪路。里去寻找 ? 提出分离尿素分解菌 (或其他目标菌 ) 技术路线 , 用科学思维提出、论证合理、可行的的设计思如土样的选取和处理 , 培养基的选择、配制和灭路 菌,培养条件的控制等 分组设计探究方案(可查阅资料 ),展示、交流方案针对具体问题 ,根据现有实验室条件, 设计可操作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课程标准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7-9'BIO'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例如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等,这标志着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生物科学技术的新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研制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标准》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一、课程性质(7-9'BIO'1.1)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 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 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 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 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 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 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课程理念(7-9'BIO'1.2) 面向全体学生《标准》的设计是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 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标准》 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 到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有较大 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 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 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 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 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 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 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 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 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 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本《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 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 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 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 不断探究的过程。《标准》倡导探 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 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7-9'BIO'1.3) 《标准》的设计遵照《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 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 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 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 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 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 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 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 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 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 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 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科 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 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 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 地生活。 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 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 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 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 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 大的生物,因此,将生物圈中的 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各列为一个 主题。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物 在生物圈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考 虑到各门类动物形态结构和生理 知识比较繁多,其中很多生理知 识和人体生理知识有较大的相似 性,因此,除了将"动物的运动和 行为"单列为一个主题外,其他知 识主要分散在相关主题中。 考虑到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已经 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每个普通 公民的生活和发展,因而安排"生 物技术"主题。 考虑到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 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 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 务,因而单列"健康地生活"主题。 《标准》规定的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需 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 习活动才能逐步达到,因此,课 程内容标准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 活动建议和案例。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7-9'BIO'2) 一、课程总目标(7-9'BIO'2.1)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 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 到发展。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 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 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 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 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 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 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具体目标(7-9'BIO'2.2) 知识(7-9'BIO'2.2.1) 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 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 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 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 础知识。(7-9'BIO'2.2.1.1) 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 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 心理的健康发展。(7-9'BIO'2.2.1.2) 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 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 能产生的影响。(7-9'BIO'2.2.1.3) 能力(7-9'BIO'2.2.2) 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 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 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7-9'BIO'2.2.2.1) 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 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7-9'BIO'2.2.2.2)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 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 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 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 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7-9'BIO'2.2.2.3)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 1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范文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和护理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45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医护类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专业护理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本门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维生素、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基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及其应用等生命科学内容,使医学学生为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理念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具有客观性和必要性,教师预先决定和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结果和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适时必要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较强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的优势,确保教学活动顺利高效的完成,使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并使智力和素养得到发展,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在教学实践中应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保持优良教学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内容、方法的创新和改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 微信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 考试(标准)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

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词语积累) 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 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关联词) 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关于阅读的评价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完整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测 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1版生物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 ) A、知识目标 B、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 2、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下列哪一项? ( )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 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 3、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 )。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 C、动物和细菌、真菌 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4、(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 ) A、面向全体学生 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生物教材编写的依据是:( ) A、生物教学大纲 B、生物课程标准 C、生物考试说明 D、生物教辅资料 6、(多选)下列属于生物课程资源的是( ) A、学校教学设备 B、学校图书馆 C、学生的生活经验 D、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7、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

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 ()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0、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什么水平的要求?() A.了解水平 B. 理解水平 C.应用水平 D. 领悟(内化)水平 二、填空题(每空2分,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__ 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为主 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和的一门 科学。 3、生物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和。 4、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三个方面,生物课程标准选取了10 个主题。 5、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教师应注意 评价和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 生。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阐明生命现象。 《生物化学》是药物制剂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生物化学的研究主要采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但也融入了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的理论和技术,使之与众多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和交叉。 人们通常将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基因的结构、表达与调控的内容称为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本质的高度有序性和一致性,是人类在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而从广义上理解,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作生物化学的发展和延续,因此,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无疑为生物化学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生物化学学科,研究成果累累,促进了相关和交叉学科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药物制剂等的发展,已成为研究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 (二)前后续课程的安排 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生理学、有机化学等。 后续课程包括:药理学、药物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等。 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

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的基本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及重要的专业词汇;理解基因表达及其调控机理;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血液生化和肝脏生化的基本内容;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为药物制剂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以后从事医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基本理论知识:“模块”化学习,模块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酶的结构与功能;注意了解研究前沿:蛋白质组学。模块二:物质代谢及调节,包括: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调节,学员注意联系临床应用,如糖脂代谢与肥胖,感受生化知识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模块三:遗传信息传递,包括: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了解研究前沿,基因表达调控理论介绍,从中感受到生物化学的奇妙与乐趣。学生通过参与课程学习,加强心理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化、框架化、网络化训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基本技能:学生通过系统生物化学实验训练,不但能掌握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方法,而且可以锻炼灵活运用本门知识解决其它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学生根据课堂上教师对各章内容进行的结构化和整体化总结和采用讲、议、练等方式,训练面对看似零散的大量信息进行整理并找出规律以及进行知识结构化和整体化的能力。学生归纳为主,每章教师讲授后学生进行归纳梳理总结,以调动思维和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提高归纳、总结、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实验课分为两类,第一类验证、综合实验,每次实验前,学生应充分预习,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以提高实验课质量。第二类设计性实验,学生

新版生物学课程标准-新版-精选.pdf

一.模块1分子与细胞 本模块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等内容。细胞是 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促使细胞生物学的研 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 实际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性,细胞生命活动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科学自然观的形成。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内容要求】 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1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 生物大分子 1.1.1说出细胞主要由C、H、O、N、P、S等元素构成,它们以碳链为骨架形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2指中水一然

[附录] 附录2 教学与评价案例 案例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的制订 1,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能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平衡观点,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对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功能和营养结构关系的讨论, 以及运用反馈调节原理, 能初步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3·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结构以及数量关系构建稳定性生态系统模型,并制作简易生态瓶。4,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案例1评析 养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本课程学习的宏观目标。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实际上课具体内容,确定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习惯了以三维目标来描述教 学要求和意图,教师在对应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时或许会感到困惑。本案例旨在示范如何依据核心 素养来制订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案例中的教学目标,是依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的。目标1着重体现了“生命观念”的要素;目标2着重反映了“科学思维”的要素;目标3和4分别着重指向"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这四个目标之间相互也有交叉,每个目标中可能还含有对其他素养的要求。核心素养几个要素的协调发展是学生品格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制订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的落脚点。 案例2 筛选分离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提出分离目标菌的思路。 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出分离目标菌的方案。 3.能依据方案运用无菌操作技术和分离、培养方法初步分离出目标菌。 二.教学思路 提出课题讨论思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展示交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任务活动目的 利用视频或文本介绍几种分离、筛选!工程菌种的 实例,认识寻找、分离菌种的应用价值,提出课题。 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动机。 选取哪种土样筛选分离得到尿素分解菌的概率 较大?为什么?如果要分离其他微生物,应该到哪里去寻找? 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念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出分离尿素分解菌(或其他目标菌) 技术路线,如土样的选取和处理, 培养基的选择、配制和灭菌,培养条件的控制等用科学思维提出、论证合理、可行的的设计思路 分组设计探究方案(可查阅资料),展示、交流方案针对具体问题,根据现有实验室条件, 设计可操作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与_ 说_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4、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题)。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24、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5、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会写800~1000个左右。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会写2000个左右。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会写 2500个左右。 26、新课标1~2年级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7、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28、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