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人工骨的材料

用于人工骨的材料
用于人工骨的材料

用于人工骨的材料

目前用于骨修复的生物材料分为以下几种:医用生物陶瓷、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复合材料、纳米人工骨

一.医用生物陶瓷材料

生物活性陶瓷, 主要指磷灰石(AP) ,包括羟基磷灰石(HAP)和磷酸三钙( TCP)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HAP。人骨无机质的主要成分是HAP,它赋予骨抗压强度,

是骨组织的主要承力者,人工合成的HAP是十分重要的骨修复材料,这是由于它的

组成性质与生物硬组织的HAP极为相似,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与自然骨形

成强的骨键合,一旦细胞附着、伸展,即可产生骨基质胶原,以后进一步矿化,形成骨组织。

α2磷酸三钙(α2TCP)骨水泥具有水合硬化特性,可作为一种任意塑型的新型人

工骨用于骨缺损填充。它在动物体内形成蜂窝状结构,动物组织可逐渐长入此蜂

窝状结构中,形成牢固的骨性键合[ 3 ]。β2TCP[ 4 ]属可吸收生物陶瓷,在体内

要被逐渐降解和吸收,但其强度较低,主要用于骨修复或矫正小的骨缺损或骨缺陷, 如骨缺损腔填充。尽管β2TCP植入体内可被降解和吸收,新骨将逐渐替换植

入体,但由于其降解和吸收速度与骨形成速度难达到一致,所以不宜作为人体承

力部件。目前磷酸钙陶瓷要用于作小的承力部件、涂层、低负载的植入体。二.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聚合物已被广泛用作骨修复材料,可降解聚乳酸( PLA)用于口腔外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骨水泥用于骨填充,聚乙醇酸( PGA)作为可吸收螺

钉用于骨固定。

生物降解材料制作的接骨材料,其弹性模量较金属更接近骨组织的弹性模量,有利于骨折愈合,且随着骨折的愈合,材料逐渐在体内降解,不需二次手术取出。PLA[ 5 ]是一类有应用价值的生物材料,它的降解速度取决于它的分子量、分子

取向、结晶度、物理及化学结构,但其降解的机制主要是因为酯键的水解。目前PLA主要用于骨外科部件,例如骨针、骨板。Minori et al[ 7 ]用不同分子量的PLA 和聚乙二醇( PEG)制成PLA2PEG 共聚物作为骨形成蛋白(BMP ) 的载体, 其

中PLA 6 5002PEG3 000共聚物具有一定的弹性,是较好的BMP载体。

三.医用复合材料

复合人工骨[ 13 ]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其基本原理是将具有骨传

导能力的材料与具有骨诱导能力的物质如骨生长因子、骨髓组织等复合制备成复合人工骨,使它们既具有骨传导作用,又具有骨诱导作用。

3. 1 磷酸钙复合人工骨主要包括TCP及HAP与胶原、骨生长因子等复合人工骨。原位自体骨与磷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应用在脊柱侧凸畸形矫正术中, 是一种实用、简易、可靠的植骨方法。

3. 2 聚合物复合人工骨生物降解聚合物是近年生物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

热点,通过技术工可合成各种结构形态,一定的生物降解特性的各种聚合物。但

它们无骨诱导活性,需与其它骨诱导因子复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 3 红骨髓复合人工骨骨髓由造血系统和基质系统两部分组成。健康红骨

髓的基质细胞中含有定向性骨祖细胞(DOPC)和可诱导性骨祖细胞( IOPC) 。DOPC 具有定向分化为骨组织的能力,IOPC在诱导因子(如BMP)作用下才能分化成骨。

Zakrzewska et al[ 17 ]将骨髓细胞与HAP结合,并分别加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 和(或) 成骨蛋白21(OP21) ,通过测定胸腺嘧啶掺入到DNA中的量、ALP 的活性及新生骨的形成,来了解它们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bFGF能刺激骨髓细胞的增殖, OP21 能增加ALP的活性及刺激新生骨形成,并能促进骨髓细胞的分化。四.纳米人工骨

纳米级骨材料就是一类由人工合成、具有多种优良理化特性(能自固化成型、机械强度高、使用方便等)和生物学特性(无毒副作用、可以吸收和降解、生物相容性好、能诱导骨细胞和血管生长等) 的新型骨修复材料,其主要用途是修复骨缺损时作为细胞外支架材料和骨折的固定材料。下面将近年来纳米级骨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4. 1 纳米羟基磷灰石( nHAP)国外已制备出含有二氧化锆的nHAP材料,其硬度、韧性等综合性能可达到甚至超过致密骨骼相应性能。通过调节二氧化锆含量,可使该纳米人工骨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

4. 2 TCP合成纳米松质骨Clarke etal用聚氨酯海绵方法编织出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新型多孔聚磷酸钙骨架材料(CPP) ,并进行了离体、在体研究, 发现多孔的CPP骨架能促进骨生长。多孔TCP合成松质骨与人体松质骨的结构和化学成份相似, Yuan et al[ 20 ]合成Vitoss无填料纳米松质骨,该松质骨具有广泛的孔隙, 孔径相通,利于营养连续供给和更多的细胞、组织长入、使骨修复更快、更完全。

4. 3 氧化锆/氧化铝Uchida et al[ 21 ]将氧化锆/氧化铝晶体纳米化合物团块浸在与生物体液相似的溶液中,其表面可生成骨样磷灰石层,提示在活体内

可能形成生物陶瓷如HAP、TCP等。

Luke et al[ 22 ]将大鼠颅骨的成骨细胞粘附在23 nm氧化铝上, 发现细胞形态具有很好的伸展性,且成骨细胞的黏附能力比在硼硅酸盐玻璃上增46% , 表明氧化铝纳米颗粒增强了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形态分析和材料毒性评价也表明:纳米复合陶瓷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4. 4 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单一类型材料难以满足骨组织工程细胞外基质材料

的要求, 研究者将几种单一材料进行适当组合,结合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的优缺点,合成有机/无机、HA /多聚体复合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4. 4. 1 nHAP /聚左旋乳酸( PLLA )

Saeed et al[ 23 ]对合成的HAP纳米棒表面进行修饰, 然后与PLLA聚合成nHAP / PLLA纳米化合物。OMS和OTS化合物有较高的弹力系数,在HAP /PLLA纳米化合物中加入1%的OTS, 它的弹力系数上升40% ,使HAP /PLLA的负载传导性得到明显改善。

4. 2 HAP /聚砜、HAP /聚乙烯复合物

多聚体生物瓷性增强研究发现:聚砜是具有一定机械力学特性的多聚体,高密

度聚乙烯是一种具有韧性的热塑性多聚体,两者均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AP与这两种多聚体聚合为新化合物,通过两轴疲劳试验表明:该化合物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4. 4. 3 纳米AP /聚酰胺( PA)复合材料

苏勤等用共沉淀法制成了纳米磷灰石/聚酰胺复合材料,通过常压共溶法直接

用纳米磷灰石浆液制备了纳米HAP晶体/聚酰胺生物活性材料。都获得了高nHAP

含量和分散均匀的复合材料。测试表明: 约65%的HAP以纳米级均匀地分散在PA 基体中,在复合材料的两相界面间有化学键形成;此复合材料的抗压、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与人体皮质骨类似。

4.4.4 硫酸钙/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羟基磷灰石(HA)是一种可靠的骨修复材料,而HA的塑型性能很差,体内降解也比较慢。半水硫酸钙(CSH)也是一种良好的骨诱导材料,其塑型性能颇为理想,目前国外已开发出CSH的新型骨诱导材料,并在创伤、脊柱外科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4. 5 纳米仿生骨天然骨是胶原纤维贯穿于HAP形成的复合材料、HAP占骨的7% ,胶原纤维为交联的螺旋状多肽链,赋予骨很好的强度,且使骨受应力时可弯曲。骨内部保持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理平衡,工程化骨就是利用支架培养细胞使骨组织再生。常用多孔陶(孔径200~400μm)作为支架,在体外培养细胞,使其扩增,形成骨组织再植入体内。HAP能吸收各种蛋白质,其中包括骨形成与骨吸收相关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细胞黏附蛋质。

4. 5. 1 多孔仿珊瑚人工骨杨加峰等[ 28 ]用HAP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合成粉料,该粉料微粒呈细针状和类晶须结构, ?15~50 nm,用粉料制成的块料具有天然骨类似结构。实验证明,这种梯度结构多孔体的力学性能较普通珊瑚人工骨有较大提高,其抗压缩强度大于人松质骨的压缩强度,可满足大多数临床需要。

4. 5. 2 纳米磷酸钙/胶原材料Wei etal[ 29 ]在研究大段骨的细胞载体材料时,根据仿生矿化原理,采用纳米自组装技术研制出成分和结构都与天然骨组织高度相似的纳米磷酸钙/胶原基骨材料,其磷酸钙/胶原层间距为1117 nm,与天然骨组织里的711 nm十分接近,即均为倾斜的层状结构。实验证明,成骨细胞在该支架上能生长并分泌骨基质。

4. 5. 3 脱钙骨基质/胶原材料胶原表面含有沉积矿物的位点,当与非胶原基质蛋白特别是生长因子结合,可有效地引发和控制矿化过程,促进骨形成并诱导至植入物中。L i et al[ 30 ]发现,在胶原中加入HAP和TCP制得复合物,其骨再生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脱钙骨基质中含有BMP,具有骨诱导作用,试验证明:用脱钙骨基质治疗骨不连、骨肿瘤和纤维损伤等骨科难症获得良好疗效。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步骤详解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步骤详解 1.体位侧俯卧位,患肢在上,患髋屈曲45°,便于术中各方向活动[图1⑴]。根据病情需要,须用前外侧显露途径时,则病人仰卧,患臀垫高。 2.切口与显露任何途径均可充分显露,可根据病人情况和术者习惯选择。如有髋关节屈曲挛缩,宜用前侧切口。后侧手术显露途径较简单[见髋关节显露途径),损伤小,临床多采用。 3.切开关节囊显露关节囊后,将关节囊“ t ”型或“ i ”型切开,向两侧翻开,并推开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即可充分显露股骨头、颈及基底部[图 1 ⑵]。 4.探查及切除股骨头旋转患肢,探查股骨头颈骨折处,可见股骨头在髋臼内转动,继续屈曲内旋患肢,使股骨颈远折端旋开,显露出留在髋臼内的股骨头的折端[图 1 ⑶]。用股骨头取出器钻入头部,拉离髋臼,用剪刀伸入头臼间剪断圆韧带,即可将股骨头取出[图 1 ⑷]。测量股骨头直径,并结合术前拍片,选择大小合适的人工股骨头。如系股骨头坏死,则将髋关节内收、内旋、屈曲90°,使髋关节脱位后用线锯在预定切骨线切除股骨头[图 1 ⑸]。清除髋臼内所有的软组织,以纱布填塞止血。将患肢屈曲、内收、内旋使股骨头颈、髓腔显露于手术野。 5.修正股骨颈切除多余的股骨颈,切线上端起自股骨颈基底上缘。切向内下方, 止于小转子上?,保留股骨距,切骨面向前倾斜15°?20°,以保持人工股骨头植入后的前倾角。切骨后用湿纱布将股骨颈周围软组织覆盖保护,在切面纵轴刮一长方形孔,相当于人工股骨头的柄的基部[图1⑹]。再用特制的髓腔锉扩大髓腔至相当于假体柄的大小[图 1 ⑺]。注意在扩大髓腔过程中要掌握方向,切忌从股骨干侧壁穿出。最后插入股骨头柄检查,切除多余的骨质,以保证假体有切实的机械学的安置与骨性支持。 6.安放人工股骨头将选用的股骨头直接安放在髋臼内,测试是否合适。应与该头臼大小一致,活动自由,在拔出髋臼时有一定的负压。国产ii型人工股骨头的柄上有两个孔供植骨或骨水泥强化固定用。因此,插入髓腔内的假体柄可用填塞植骨或骨粘固剂 (骨水泥)两种方法固定。在固定之前,应先将人工股骨头柄试行插入髓腔,复位到髋臼中,检查假体安放位置及人工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合适,如有不当应予补救后再作最后固 ⑴植骨固定:用股骨头把持器固定人工股骨头外侧孔,保持15°的前倾角,将人工 股骨头颈部长轴顺股骨颈切骨面长轴安放,用力将人工股骨头插入髓腔,最后的部分应用锤入器将其慢慢锤入[图1⑻]。锤入过程中将松质骨块嵌入假体柄的孔内,以期植骨与骨干愈合而固定。最后锤至股骨距恰好托住人工股骨头底面内侧为止。但此法固定不牢靠,在人工股骨头柄周围易发生透明带与硬化带,即为松动的结果,也是术后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⑵骨粘固剂(骨水泥)固定:将髓腔内侧的松质骨刮除,仅剩皮质骨,使骨水泥可牢固地粘着[图 1 ⑼]。冲洗髓腔,清除所有骨屑、血液及凝块,然后用干纱布填塞止血,务须在干燥环境下填入骨水泥。为不使骨水泥与手套上的血、水及骨屑混合,术者应另换干燥并洁净的手套操作。然后开始调制骨水泥,将拔丝期呈粘糊状的骨水泥用手指或水泥枪充填在股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7-01-09T15:39:14.7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9期作者:鲍海峰 [导读] 对比分析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内蒙古赤峰松山医院骨二科内蒙赤峰 024005)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因股骨胫骨进入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全髋组35例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人工组35例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对两组效果。结果:全髋组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较人工优越,全髋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是97.1%,与人工组的 80.0%比对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相较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更佳。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人工股骨头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103-02 在临床上,股骨颈股折较为常见,此骨折的多发人群是老年人,年纪增大后,老年人大多会有骨质疏松出现,导致髋关节周围的肌肉群退化,在外力的影响下,股骨颈骨折极易出现[1]。此骨折出现后,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需及时施予干预,目前,手术的较为有效的方法,而手术方法较多。本次研究将7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施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以对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对,现对研究进行如下呈现: 1.对象以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5年1月到12月这一期间因出现股骨颈骨折进入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中选择7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男女比例是37:33,62岁~78岁,均值是(70±5.3)岁,右侧骨折36例,左侧骨折34例。所选患者均在相关影像学检查下被明确确诊为股骨颈骨折,都是单侧骨折,已将把由其他疾病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合并其他严重机体疾病、存在手术禁忌症、认知功能存在障碍等患者排除在外。为了便于对比,根据手术方法,将70例患者分成全髋组(35例)与人工组(35例),客观比对两组一般资料,未见突出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髋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施予麻醉后,取患者仰卧位的姿势,将一切口作于髋关节后外侧,对患者关节囊进行探查,并切开,对髋关节进行暴露,随后对股骨头进行斜向的截取,应用髋臼锉处理患者软骨表面,到肉眼可以看到渗出鲜血后,依据实际,将髋臼假体置入,置入后,施予关节复位处理,使双侧肢体保持相同的长度,对髋关节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达到理想效果后,施予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逐层对切口进行缝合关闭,常规对引流管进行留置。 人工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做与全髋组相同的麻醉、体位处理后,行与全髋组一样的切口,于患者端骨小粗隆上部1.5厘米处对股骨颈进行折断处理,将股骨头取出,依据实际情况,将术前设计好、大小合适的股骨假肢置入,做与全髋组一样的术后处理后,完成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进行记录,并比对。(2)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并用Harris评分评定患者髋关节功能:“优秀”:评分高于90分,正常行动可实现;“较好”:评分在80~90岁之间,基本能够正常行动;“良好”:评分在70~79之间,活动时可见轻微跛行;“较差”:评分低于60分,髋关节灵活活动难以实现。优秀率、较好率、良好率之和即为优良率。 1.4 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处理软件版本为SPSS 20.0,本次研究,以(x-±s)代表相关计量资料;同时以“例数/百分比,(n/%)”代表文中相关计数资料,在客观比对两组观察指标的基础上,如若结果表现出显著性特征,(P<0.05)。 2.结果 2.1 比对两组相关手术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比对未见突出差异,(P>0.05);全髋组术中失血量比人工组少,住院天数比人工组少,(P<0.05),如表1。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老年患者的骨折,此疾病的传统治疗大多为保守治疗或切开复位治疗,患者需要的卧床休养时间较长,易发

用于人工骨的材料

用于人工骨的材料 目前用于骨修复的生物材料分为以下几种:医用生物陶瓷、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复合材料、纳米人工骨 一.医用生物陶瓷材料 生物活性陶瓷, 主要指磷灰石(AP) ,包括羟基磷灰石(HAP)和磷酸三钙( TCP)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HAP。人骨无机质的主要成分是HAP,它赋予骨抗压强度, 是骨组织的主要承力者,人工合成的HAP是十分重要的骨修复材料,这是由于它的 组成性质与生物硬组织的HAP极为相似,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与自然骨形 成强的骨键合,一旦细胞附着、伸展,即可产生骨基质胶原,以后进一步矿化,形成骨组织。 α2磷酸三钙(α2TCP)骨水泥具有水合硬化特性,可作为一种任意塑型的新型人 工骨用于骨缺损填充。它在动物体内形成蜂窝状结构,动物组织可逐渐长入此蜂 窝状结构中,形成牢固的骨性键合[ 3 ]。β2TCP[ 4 ]属可吸收生物陶瓷,在体内 要被逐渐降解和吸收,但其强度较低,主要用于骨修复或矫正小的骨缺损或骨缺陷, 如骨缺损腔填充。尽管β2TCP植入体内可被降解和吸收,新骨将逐渐替换植 入体,但由于其降解和吸收速度与骨形成速度难达到一致,所以不宜作为人体承 力部件。目前磷酸钙陶瓷要用于作小的承力部件、涂层、低负载的植入体。二.医用生物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聚合物已被广泛用作骨修复材料,可降解聚乳酸( PLA)用于口腔外科,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骨水泥用于骨填充,聚乙醇酸( PGA)作为可吸收螺 钉用于骨固定。 生物降解材料制作的接骨材料,其弹性模量较金属更接近骨组织的弹性模量,有利于骨折愈合,且随着骨折的愈合,材料逐渐在体内降解,不需二次手术取出。PLA[ 5 ]是一类有应用价值的生物材料,它的降解速度取决于它的分子量、分子 取向、结晶度、物理及化学结构,但其降解的机制主要是因为酯键的水解。目前PLA主要用于骨外科部件,例如骨针、骨板。Minori et al[ 7 ]用不同分子量的PLA 和聚乙二醇( PEG)制成PLA2PEG 共聚物作为骨形成蛋白(BMP ) 的载体, 其 中PLA 6 5002PEG3 000共聚物具有一定的弹性,是较好的BMP载体。 三.医用复合材料 复合人工骨[ 13 ]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其基本原理是将具有骨传 导能力的材料与具有骨诱导能力的物质如骨生长因子、骨髓组织等复合制备成复合人工骨,使它们既具有骨传导作用,又具有骨诱导作用。 3. 1 磷酸钙复合人工骨主要包括TCP及HAP与胶原、骨生长因子等复合人工骨。原位自体骨与磷酸钙人工骨混合植骨应用在脊柱侧凸畸形矫正术中, 是一种实用、简易、可靠的植骨方法。 3. 2 聚合物复合人工骨生物降解聚合物是近年生物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 热点,通过技术工可合成各种结构形态,一定的生物降解特性的各种聚合物。但 它们无骨诱导活性,需与其它骨诱导因子复合应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 3 红骨髓复合人工骨骨髓由造血系统和基质系统两部分组成。健康红骨 髓的基质细胞中含有定向性骨祖细胞(DOPC)和可诱导性骨祖细胞( IOPC) 。DOPC 具有定向分化为骨组织的能力,IOPC在诱导因子(如BMP)作用下才能分化成骨。

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110547586.html, 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金琦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5年第08期 [摘要]目的:对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型人工股骨头进行假肢置换,实验组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进行假肢置换,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在术后疼痛感方面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实验组中,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结论:骨水泥型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均理想,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治疗骨质疏松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更加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生物型人工股骨头;老年股骨颈骨折 由于老年患者在患有股骨颈骨折的同时,还会伴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老年人骨折后不易愈合,人工股骨头假肢的坏死率也比较高。临床上关于采用哪种人工股骨头假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文章将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做以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40例患者。 纳入标准:患者的年龄超过65周岁、按骨折移位程度分为Ⅲ型和Ⅳ型。患者受伤期间能够正常行走; 排除标准:患者有手术禁忌症。 1.2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麻醉后进行手术。让两组患者均健侧卧位,对患者的臀中肌进行相应处理后,将患者的关节囊切开,在小转子上1厘米左右进行截骨,并对股骨距进行保留。医生使用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 发表时间:2013-04-15T10:27:28.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肖超凡 [导读]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在治疗本病时可以有效的重建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高龄患者生存质量。 肖超凡(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中医院骨科 638400) 【摘要】目的研究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07~2012年符合标准的老年患者50例临床资料纳入分析当中,依治疗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将所收五十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病人在功能恢复时间、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在下地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优良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较好,具有广泛推广意义。 【关键词】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302-01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形式,尤其容易发生于高龄老年患者当中,在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高龄患者中出现股骨转子间骨折人数也逐渐增多。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在治疗本病时可以有效的重建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高龄患者生存质量,但现在临床普遍采用传统的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骨折间骨折,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相对普及较少。笔者从临床实际应用出发,将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外科2007~2012年高龄老年患者50例,年龄75~101岁之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内固定术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79.4岁,从受伤到手术时间为2~10天,平均4.8±1.5天。治疗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81.7岁,从受伤到手术时间为3~10天,平均5.1±1.3天。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住院即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术前常规指标检测,确定患者一般生理状况。对照组实施内固定手术,采用切开复位,锁定解剖钢板或DHS等进行内固定,必要时植骨。治疗组则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采用后外侧手术切口开,切除股骨头颈,尽量保留粗隆部,必要时予以复位固定,如缺损较多,可采用加长股骨柄,以便于修复重建臀大肌等,充分髓腔准备,将髓腔塞放入其中,用骨水泥枪将调好的骨水泥注入骨髓腔中,维持前倾角植入假体,直到骨水泥固化完全。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进行引流,缝合切口。三天后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小幅动作,1-3周后可以下床适度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下地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优良率等。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以(x±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一般情况比较 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一般情况比较 2.2 优良率比较 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治疗组优良率为84.4%,对照组60%(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优良率比较 3 讨论 伴随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致残致死率高。高龄患者常常有多重基础性疾病,由于老年人整体身体素质相较青壮年处于较低水平,新陈代谢活动减慢,患病后,身体自我修复能力也差,老年人罹患本病具有发生率高、恢复困难、容易产生并发症等特点。以往临床治疗本病基本都是遵循内固定方法,这种方法恢复期长,容易产生多重并发症,如褥疮、严重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等,若术后护理不当,还容易引起骨折端移位,严重可导致患者髋关节功能丧失,从而影响疗效[2]。基于以上情况,减少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提高康复水平是改进手术方法的应有之意。从以上统计结果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与传统内固定方法比较,具有较大优势。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可以减少患者手术后住院总时长、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地时间、具有较高的优良率[3-4]。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患者可以更好的活动肢体进行外展、外旋功能,提高了肢体灵活性。进行该手术后的患者可以更早的下床活动,减少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 笔者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在实施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骨折时我们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前后的准备一定要做充分,尤其详细诊察记录并控制患者多种基础疾病,以免为手术增加困难[5-6]。②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容易导致静脉血管壁受

人工工骨作为用于修复或替换人体硬组织的生物材料

人工工骨作为用于修复或替换人体硬组织的生物材料,必须具备独特的性能。人工骨材材料与一般工业材料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使用环境不同:人工骨材料是在生物环境内工作,就是说,它要工作在温度为37℃左右、气压为latm*、pH值为7左右的苛刻条件下。所以,人工骨材料不但要具备适度的力学性能,即强度、延伸率、刚度和韧性,而且还要具备生物亲和性、可灭菌性、非毒性、机能性以及耐久性。同时,人工骨材料还必须具备独特微妙的结构,因为天然的骨头是一个多孔而又倾斜的结构体系。 本章将介绍目前人工骨材料的研究现状,特别是近年国际上在人工骨材料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还将报告作者本人在人工骨材料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作者研制的多孔钛泡沫具有良好的生物亲和性,无毒,其机械性能与天然骨的机械性能相近。钛泡沫的结构与天然骨的结构一致,其孔空间允许新生骨芽细胞的生长侵人以及体液的传输,所以它不但能与自然骨形成生物性骨键合,与人体骨骼合而为一,而且能诱导新生骨生成,是一种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骨移植材料。 2.1人工骨材料的种类和特点 生物材料指任何用于治疗的、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与人的细胞直接相接触的材料。人工骨就是用于修复或替换人体硬组织的生物材料。随着人口的急速高龄化,中青年创伤的增加以及天生缺陷和疾病的存在,社会对人工骨材料和医学制品的需求急速增长。老年人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疾病(如恶性肿瘤切除)、交通事故和火器创伤等都可能造成大型骨缺损。用来修复骨缺损的骨替代材料可以用自体骨移植、人工骨、诱导成骨材料和异体骨移植等,其中以自体骨移植效果最好。但自体骨来源有限,而且可能在供区造成继发性损失或并发症。而现有的人工骨、诱导成骨材料和异体骨移植等均达不到自体骨的效果,为此,进一步寻找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自体骨移植效果的理想人工骨材料是对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挑战。 2.1.1 陶瓷材料 人体骨骼主要由胶原质(collagen)和羟基磷灰石(HA)组成,羟基磷灰石的分子式为Ca10(PO4)6(OH)2,其中钙的存在赋予骨骼以强度。骨的结构是一个精致复杂的多孔结构。骨的表层是皮质骨,其孔隙率比较低,约为5%~10%;表层以下是海绵骨,其孔隙率比较高,达50%一90%.骨结构如图2-1所示。骨的力学性能是依个人、年龄和骨的部位而改变的,表2-1所示总结了各种骨的机械性能及强度。 作为人工骨材料,其首要性能当然是在生物体内的耐腐蚀性和强度,但生物亲和性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性能。近年的研究更是注重于人工骨材料的表面处理。 根据其与生物组织的反应,生物陶瓷可以作如表2-2所示的分类:①生物体内惰性型(和自家骨直接接触,也有可能在两者之间介入线纤维皮膜);圆生物体内活性型(自家骨与人工骨发生化学反应而结合);圆生物体内分解型(移植后,人工骨在生物体内分解并被新生骨所替代):作为人工骨材料,力学强度固然重要,然而,骨诱导能力、骨传导能力的具备,进而实现骨骼的修复和新生骨的形成更具魅力p 目前,很多研究都朝着这个方向即开发理想的人工骨材料而努力着。 2.1.2 高分子材料 近年来高分子材料作为人工骨材料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分子材料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两大类,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柔软性、易加工性以及质量轻等。正是因为这些特点,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领域,如血液的包装、输液系统、导(尿)管、血液回路、血液透析器等一次性使用器具,以及人工肾脏、人工肺、血浆交换膜等人工脏器[ 高分子材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即骨水泥和用于人工关节的高分子聚乙烯(polyethylene),这类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较差,与骨组织之间有纤维组织间隔。 还有一类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以聚丙交酯(polylactide)和聚乙醇酸(polyglycolide)为代表。目前主要用于可降解内固定材料方面,作为植骨替代材料,多以复合材料的形式出现。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发表时间:2017-07-18T16:21:31.42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作者:艾缘 [导读] 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以及小粗隆水平之间及以上部位的骨折类型。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予以骨股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予以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可有效提高患者Harri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以及小粗隆水平之间及以上部位的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患肢缩短、疼痛、肢体功能障碍以及髋外侧皮下淤血等症状。传统手术难以有效稳定骨折,术后容易出现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加大治疗难度[1]。本次研究主要对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29例,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区间72~87岁,平均年龄(79.5±6.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区间73~88岁,平均年龄(80.5±6.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述研究资料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研究资料一致性较好。 1.2方法 1.2.1对照组予以骨股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对患肢进行牵引复位后轻微内收,然后在大转子1.5cm处进行切口并置入导针,然后在股骨近端放置骨髓钉,之后安置螺旋刀片,旋转锁定后拧入远端锁定螺钉,最后在近端拧入尾帽。 1.2.2实验组予以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进行常规检查后牵引患肢皮肤,评估手术风险,全身麻醉后让患者取健侧卧位,然后在其髋关节后外侧进行切口,钝性分离臀大肌并切断外旋肌群,保留转子顶部附着点,切开关节囊并将骨折部以及骨折颈显露出来,在小粗隆上1.0~1.5cm处截骨,取出细小骨碎片以及股骨头,注意保护大小粗隆碎骨块与肌肉筋膜的连接。将大块移位的小粗隆复位后使用钢丝环扎固定,然后使用髓腔锉适当扩髓,并注入骨水泥,将合适的骨水泥型股骨假体以12~15°前倾角插入。复位成功后确认松紧度,若无脱位倾向则将关节囊以及外旋肌群缝合,之后放置负压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切口[2]。 1.3疗效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Harris髋部评分标准分评价:90~100分为优,患者生活可自理;80~89分为良,患者髋部存在轻微疼痛,活动稍受限,基本不影响生活自理;70~79分为中,患者移动受限,需要在辅助下行走;60~69分为差,患者髋部疼痛严重,活动受到限制,生活无法自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为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以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以[n (%)]表示,采用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结果 2.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所出现并发症主要有假体松动,共发生1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1/29);对照组患者所出现并发症主要有假体松

骨组织修复材料

生物材料——骨组织工程讨论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是近年来正在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组织工程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1987年正式提出和确定的。它是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在正确认识哺乳动物的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的功能和形态生物替代物的科学。 组织工程的核心就是建立细胞与生物材料的三维空间复合体,即具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用以对病损组织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重建并达到永久性替代。共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将体外培养扩增的正常组织细胞,吸附于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可被机体吸收的生物材料上形成复合物,将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植入机体组织、器官的病损病分,细胞在生物材料逐渐被机体降解吸收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在形态和功能方面与相应器官、组织相一致的组织,而达到修复创伤和重建功能的目的。 骨组织构建 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方式有几种:①支架材料与成骨细胞;②支架材料与生长因子;③支架材料与成骨细胞加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分化过程并改变细胞产物的合成而作用于成骨过程,因此,在骨组织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常用的生长因子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TGF-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等。它们不仅可单独作用,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复合使用。目前国外重点研究的项目之一,就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并复合生长因子的组织工程生物仿真下颌骨支架。有人采用rhBMP-胶原和珊瑚羟基磷灰石(CHA)复骨诱导性的骨移植、修复大鼠颅骨缺损,证实了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可早期与宿主骨结合,并促进宿主骨长大及新骨形成。用rhBMP-胶原和珊瑚复合人工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结果显示: 2个月时,复合人工骨修复缺捐赠的交果优于单纯珊瑚3个月时,与自体骨移植的修复交果无明显差异。 目前,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已从取材、体外培养、细胞到支架材料复合体形成等都得到了成功。有人用自体骨髓、珊瑚和rhBMP-2复合物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单独珊瑚组及空白对照组缺损未完全修复;珊瑚-骨髓组和珊瑚-rhBMP-2组及单独骨髓组已基本修复了缺损;而骨髓、珊瑚和rhBMP-2复合物组在2个月时缺损即可得到修复。我们用骨基质成骨细胞与松质骨基质复合物自体移植修理工复颅骨缺损的动物实验,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带血管蒂的骨组织工程是将骨细胞种植于预制带管蒂的生物支架材料上,将它作为一种细胞传送装置。我们将一定形状的thBMP-2、胶原、珊瑚复合物植入狗髂骨区预制骨组织瓣,3个月时,复合物已转变成血管化骨组织。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 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股骨头严重变形等疾患的常用方法,其疗效的好坏,除与手术技术有关外,还与手术前后的护理密切相关。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护理技能,强调身心的全面护理,重视病人的主动参与,确保手术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就是利用手术的方法用人工的“股骨头”代替坏死失去功能的股骨头。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而其他治疗方法无效者。股骨头置换的优点很多,如关节活动好、下床早、并发症少等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松动、脱位和假体柄折断。并发症的处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概述]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从而造成了骨的活性成分(包括骨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及脂肪细胞等)死亡为主要改变的病理过程。由于其病因复杂,发展到一定阶段可造成股骨头塌陷髋关节功能受损,治疗上也较困难。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为多,随着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日趋增高。老年人股骨上端的松质骨脆而疏松,既使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骨折。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两个主要问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重要手段。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应症: 岁以上的老年人,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移位明显,愈合有困难。 2.股骨颈头下型粉碎性骨折。 3.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股骨颈已被吸收。

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2012.No1 摘 要 目的 探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科2008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36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患者。结果36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28例获得随访,时间7~36个月,平均随诊22.3个月,未发现关节松动和下沉。 术后1周扶助行器活动的占96%、扶拐活动的占60%。6个月时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8例,良6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达85.7% 。结论 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安全,在缩短卧床时间、早期下床、部分或完全负重、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面有优势。中近期疗效可靠,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高龄 骨折不稳定性 2008年4月~2011年11月,我科采用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70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其中28例获得随访,中近期疗效可靠,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彭家全 刘 春 (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 本组36例,男l5例,女21例,年龄70~93岁。骨折按Evans分型:Ⅱ型6例,Ⅲ18型,Ⅳ型12例,均为不稳定性新鲜骨折。患者均合并有中、重度骨质疏松及不同程度的各种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等)。 1.2 术前准备 入院即行患肢皮肤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以减轻疼痛。术前均摄骨盆包双侧髋关节x线片、全面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常规行肺功能及心脏彩超检查,对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进行评估。积极治疗内科疾病,纠正水电解质,提高手术耐受性〔1〕。控制血压 <150/90mmHg,空腹血糖<10.0 mmoL /L,血红蛋白 >100 g/L。必要时请内科、麻醉科会诊,在保证手术麻醉安全的情况下于伤后1~4 d手术。 1.3 手术方法 腰麻及持续硬膜外麻醉,一般不用全麻。患者侧卧位。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取出股骨头和小骨碎片,尽可能保留大、小转子及大的骨碎块,必要时用钢丝捆扎。测量股骨头大小,选择合适的人工股骨头。从小到大依序适度扩髓,用第3代骨水泥技术注入骨水泥,正确插入股骨柄。若股骨距部位骨缺带网方案要求每个智能电子装置(IED)配置一个嵌入式以太网接口,每个IED作为一个接点连接到以太网上,其优点是网络的通信带宽高,通信媒介灵活,拓扑结构可靠性高,资源支持丰富,成本低廉,缺点是现运行设备大都没有嵌入式以太网接口,改造工作困难。现场总线和宽带网混用方案几个IED通过RS485、MODBUS或现场总线等方式连接在一起,然后用嵌入式以太网接口作为一个接点连接到以太网上,其优点是产品向下的兼容性好,成本较低,缺点是要增加专用的异种网络接口设备,系统的复杂性增加。结合现场运行设备的水平,建议采用后者。 2.3 控制、信号和测量系统 将监控系统接入原控制屏内的光字牌信号,实现遥信,IED的详细动作信息通过网络送入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的下行命令通过测控装置输出,再接入操作箱屏内分合闸升降回路,以实现遥控、遥调。 2.4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由于国内制造厂家的产品基本上不能实现直接互联,目前现场采用保护通信管理机或规约转换器将其他的通信方式转换成站内的主干通信方式,随着近年远动规约与IEC的接轨,制造厂家通信接口技术的发展,部分厂家已完成了嵌入式以太网接口的开发工作,将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直接接入以太网。在可扩展性、可靠性、经济性、通用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中,以太网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2.5 远动系统 对于无当地功能的变电站,考虑将RTU全部退役,采用监控系统和具有“四遥”功能的远动工作站模式。远动工作站分别接在宽带网和现场总线上。远动信息的采集一部分取自测控单元,另一部分取自站控层宽带网。而对于有当地功能的变电站,为节约投资,考虑保留RTU及当地功能计算机,远动主机通过串行通信口及网络转换设备接在宽带网上,原有收发功能不变,远动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与站控层计算机无关。 2.6 “五防”系统 可在站内设置“五防”主机,与监控主机通过串口通信,“五防”主机从监控系统获得设备实时信息,进行设备实时对位。监控系统从“五防”主机获得允许/禁止操作断路器、隔离开关信息。或由监控系统厂家考虑就地控制的隔离开关或接地刀闸程序锁等设备的配套,做到微机“五防”闭锁装置与监控系统合二为一,取消单独的微机“五防”闭锁装置。选择的时候必须保证一次设备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在目前情况下,还不宜取消“五防”主机,可由系统软件对所采集的信号量实行防误闭锁。 总的来说,一个合适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模式,不仅节省投资、节约材料,而且由于系统功能全、质量高、其可靠性高、可信度大,也便于运行操作。加之对自动化系统的优化,一定能真正提高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江智伟.变电站自动化新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张惠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张继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选型中应注意的问题.内蒙古电力技术.2005.

正确认识股骨头坏死

正确认识股骨头坏死 许多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盲目采用手术治疗———置换股骨头。其实,中医认为股骨头坏死只要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完全有可能治愈的。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股骨头坏死,分以下几点:①大腿内侧有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有时放射到膝部内侧。②活动受限。髋关节僵硬、无力、抬腿不灵活,盘腿,向外撇腿或下蹲困难。③X光片显示股骨头表面不光滑,髋关节间隙变窄(说明有髋关节炎,髋关节骨结核,骨质疏松),骨小梁排列混乱,股骨头有明显的囊性病变,严重的甚至塌陷。④骨折、脱位或髋关节扭伤愈合后有逐渐或突然出现髋部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行走活动后加重,有时为休息痛,疼痛多为针刺样或酸痛,并出现上述反应。⑤跛行。即走起路来患肢不敢用力负重,像踮脚走路一样。⑥长期或短期大量使用激素或经常酗酒,出现髋关节疼痛,多为隐痛、钝痛,常位于腹股沟,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减轻。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表现:就是疼痛。疼痛的部位是髋关节周围、大腿内侧、前侧或膝部。早期疼痛开始为隐痛、钝痛、间歇痛,活动多了疼痛加重,休息时可以缓解或减轻。在X 光线上还没有明显异常变化,但髋关节已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比如患肢髋关节外展、旋转受限,下蹲不到位等等。晚期的表现:股骨头塌陷、碎裂、变形,有的可造成髋关节半脱位,此时的疼痛与髋关节活动、负重有直接关系。活动时关节内因骨性摩擦而疼痛,静止时头臼之间不发生摩擦,疼痛就不明显。因而形成行走、活动疼痛加重,动则即痛。 有类似症状或已经患有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不要盲目置换股骨头。因为人工股骨头或人工髋关节的使用寿命有限,年轻人活动量大寿命更短,因此保留自身股骨头对60岁以下的患者十分必要。而且置换后的并发症很多,隐患很大。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人EvansIV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人EvansIV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发表时间:2015-02-03T10:52:53.1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7期供稿作者:郑亚松杨峰张力吴利军 [导读] 高龄患者粉碎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后仍需长期卧床,从而导致卧床并发症发生率高。 郑亚松杨峰张力吴利军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骨2科 223300)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人EvansIV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04年6月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人EvansIV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75-88岁,平均年龄82岁。25例患者住院治疗,随访12-24个月,髋关节功能良好,无髋关节畸形及关节脱位,明显降低卧床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结论:对于高龄老年患者EvansIV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利于老年患者康复及有效降低卧床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优点。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IV)人工股骨头置换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233-02 随着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严重,故粉碎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尤为多见。高龄患者粉碎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后仍需长期卧床,从而导致卧床并发症发生率高。且患者多伴严重骨质疏松,术后骨折愈合慢,且易发生内固定松动及髋内翻畸形,术后难以恢复正常行走功能。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人EvansIV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8例,年龄75-88岁,平均年龄82岁。致伤原因:行走时摔伤23例,车祸伤2例。骨折类型均为EvansIV。20例患者患有2种以上内科疾病,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脑梗塞后遗症。 1.2 术前处理:患者入院后均予患肢皮牵引制动,仔细询问病史,完善常规术前检查,纠正贫血等。请相关科室会诊,积极评估及治疗内科疾病,重点评估患者全身情况能否耐受手术,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及时手术。术前拍摄骨盆正位片及CT三维重建,制定手术方案。 1.3 手术方法:手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全身麻醉,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切开关节囊暴露股骨颈,于小粗隆上1.0cm行股骨颈截骨并取出股骨头,整复大小粗隆前后部分骨折并行钢丝固定。依次扩髓满意后选择合适的假体柄,若股骨矩存在缺损无法重建时予以骨水泥填塞。安装股骨头后将髋关节复位,检查关节松紧度,中立位屈伸及旋转髋关节无脱位。冲洗后逐层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 1.4 术后处理: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3-5d,术后第2天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次/q12h,持续10-14d,并予以输注红细胞、血浆纠正贫血,继续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患肢外展位,并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术后3天行髋关节及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1周扶助行器下地行走。 2 结果 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85min,术后均输血400-600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感染。对25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未发现髋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患者髋关节屈曲均可达到80-90°,大部分患者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 3 讨论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与骨质疏松相关的疾病,因患者年龄大,卧床并发症发生率高,故股骨粗隆间骨折病死率高,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在患者可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应积极选择手术治疗。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早期活动并尽快恢复到伤前活动能力,减少卧床并发症及内科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活质量。因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且骨质疏松严重,故内固定手术后常发生内固定松动、髋内翻等并发症。近年来多有学者采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术后可有效的恢复髋关节功能,且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从而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并非所有患者都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明确的适应症是:①年龄在75岁以上,但不作为主要因素,患者预期寿命在5-10年以内。②患者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不宜长期卧床者。③骨折分型属不稳定粉碎性型。④患者合并有明显的骨质疏松,估计内固定螺钉部牢固者。手术中确定股骨头颈长度及假体的前倾角时关键。术中应尽量恢复粗隆处的解剖结构,将大小粗隆骨折块复位后可使用钢丝捆扎固定,以大粗隆顶端为标志,人工股骨头中心必须与大粗隆顶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因股骨矩存在骨折或缺损,故标准人工股骨头假体不适合股骨粗隆间骨折,为增加稳定性,建议使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假体。 对于高龄高龄老人EvansIV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出血少等特点。术后可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患者可尽早下地行走锻炼,减少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永乐,王义生,张世清,王晓。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中国实用医刊 2012.04.001. [2]张景林,刘晓龙,杨树玲。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应用评价山东医药2.014.17. [3]罗永忠,李佩佳,赵汉平,刘明,骆刚,史庆轩。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20.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08.

骨组织修复材料仿生合成

骨组织修复材料的仿生合成 侯京朋 长期以来, 缺损骨骼的再生修复一直是骨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近20年来, 骨的仿生制备已成为缺损骨骼修复研究的重要内容。几乎所有优异的生物矿化材料都采取有机分子调控无机相生长的策略, 因此, 从生物分子调控水平上去理解骨的形成和矿化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骨生物材料的合成是突破这一领域的 关键。 1 分子仿生的原理 受天然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启发, 采用仿生的思想进行生物材料的合成设计已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仿生学设计, 常采用材料合成的方法去模拟生物体系。但是, 天然矿化组织都是由生物大分子(脂类、蛋白、多聚糖)和无机矿物组成的复合材料, 从宏观到微观、从分子到纳米都是自组装的有序等级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利用有机大分子(蛋白质、多糖、脂类等)自组装, 无机晶体核化、定向、生长和空间形态等方面的调控作用使其在纳米水平上表现出非凡的有序性, 这些都是传统的材料合成方法所无法实现的。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物理、化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 依据生物矿化过程的“有机基质调控”理论, 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和纳米合成技术的联合应用, 使仿生学进入了分子水平, 在此基础上形成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仿生材料化学。 2 骨组织修复材料仿生合成的现状 2.1 自组装表面活性剂微囊仿生合成无机骨修复材料 通过表面活性剂形成脂质小泡, 原位合成具有复杂微孔结构和精确表面形态的仿生无机材料。Walsh等首次使用微乳方法合成了高度有序的无机仿生骨材料。刘景洲以天然来源的卵磷脂为双亲分子, 正十四烷油相和水相形成的微乳胶为磷酸钙矿化的“模板”, 调控、诱导矿化。获得由卵磷脂与羟基磷灰石(HA)共同构建的具有纳米结构的立体网状、空心棒状、空心球状产物, 制备了具有纳米微观结构的生物活性替代材料。这些方法主要应用于合成无机生物材料, 而且必须去除表面活性剂。 2.2 钛材表面的仿生涂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