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0年度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状况报告

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0年度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状况报告
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0年度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状况报告

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0年度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状况报告

一、镜泊湖风景名胜区基本情况

(一)地理区位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南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镜泊湖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处于哈尔滨—玉泉--亚布力--镜泊湖旅游路线的终点,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距牡丹江市80千米。

(二)历史沿革

于1982年被国务院首批审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2008年被国际休闲产业协会、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中国国际名牌协会评为中国十佳休闲旅游胜地。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

(三)人口情况

常住人口:3.90万人。

服务人口:0.40万人。

(四)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机构: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机构规格为副厅级,隶属牡丹江市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由牡丹江市一名副市长兼任,宁安市市长兼任管委会

副主任,景区内重要单位负责人人管委会委员。机构下设政治部、办公室、规划建设局、行政执法局、旅游局、国土资源环保局、社会事业局、财政局以及基层事业单位。机关编制为44人,基层200余人。

(五)管理工作概述

镜泊湖管理委员会对景区1726平方千米的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统一管理;并赋予管理委员会一定的政府职能,全部使用行政编制,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配备核定编制。现正在着手制定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提交省人大审议后,依法实施。但是,由于区内土地和居民、林业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仍然不属于管委会直接管理范畴,因此管委会统一管理仍然没有落实到实处。

二、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资源基本情况

(一)景观资源

1、景观资源类型

分为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两大类。见表:

表1 景观资源分类表

2、景观资源特征

(1)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资源种类较为丰富,包括湖泊、河流、瀑布、湿地、火山、熔岩台地、地下熔岩隧道、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栖息地、古城遗迹和民族民俗等多项内容。融历史、人文、动植物、考古学、地质学、美学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于一处,这在国内是罕见的。

(2)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的景观资源较为分散,三处主要的景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火山口和镜泊湖相距达几十公里;同时,湖面狭长造成镜泊湖湖面和沿岸的景点分布也较为分散,各个景点间相距较远。

3、景观资源价值

镜泊湖作为国家级景名胜区,具有典型的地质学研究价值、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独特的风景审美价值、动植物研究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4、景观资源分级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点72处,按以下规定分为五级:(1)特级景源4处(A级,世界级):珍贵、独特,具有世界级保护价值与意义,对国际和国内游客具有吸引力。

(2)一级景源16处(B级,国家级):罕见,具有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作用,对国内游客具有吸引力。

(3)二级景源18处(C级,省级):具有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作用,对省内游客具有吸引力。

(4)三级景源23处(D级,市级):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

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吸引力。

(5)四级景源11处(E级):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在风景区内或当地具有吸引力。

5、景观资源数量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点72处,其中自然景观48处,占67%;人文景观24处,占33%。镜泊湖风景名胜区内景观资源以自然景观资源为主。自然景观资源中,以洞穴、洲岛屿礁、石林石景、火山熔岩和湖泊等小类为主;人文景观资源中,以遗址遗迹为主。

自然景观资源点中,地景有33处,占自然景观资源点总数的68.8%,其中山景1处,峡谷1处,洞穴9处,石林石景5处,火山熔岩6处,洲岛屿礁8处,半岛3处;水景有10处,占自然景观资源点总数的20.8%,其中泉井2处,湖泊5处,潭池1处,瀑布跌水1处,湖湾1处;生景有5处,占自然景观资源点总数的10.4%,其中森林2处,古树名木3处。

人文景观资源点中,园景有2处,占人文景观资源点总数的8.3%,其中植物园1处,陵园墓园1处;建筑有8处,占人文景观资源点总数的33.3%,其中风景建筑3处,民居宗祠1处,商业服务建筑2处,宗教建筑1处,纪念建筑1处;胜迹有14处,占人文景观资源点总数的58.3%,其中遗址遗迹6处,摩崖题刻2处,雕塑3处,游娱文体场地3处。

(二)土地森林资源基本情况

1、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用地类型、面积、比例情况。见下表: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用地统计表

注:规划水域面积不包括资源有限利用区内的水上游览区和水上娱乐区。

2、土地权属:镜泊湖风景名胜区土地分别属于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政府、黑龙江省宁安市林业局、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东京城林业局、黑龙江省林业厅江山娇实验林场等四家单位。

3、设有镜泊湖省级自然保护区,1980年成立,面积1200平方千米,与镜泊湖风景名胜区完全重叠。

(三)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与审批基本情况

1、名称:《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规划期限:2001年至2020年。

3、规划面积:1726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为755平方千米。

4、规划范围

西北以宁安市和海林市的市界为界;北面从宁安市和海林市的市界开始,经沙兰镇营城子村,到熔岩台地北边缘;东北以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城墙遗址东侧500米和北侧牡丹江为界;东面经

杏山、江山娇林场,以国道以东一公里为界;东南经镜泊乡、莺歌岭、城子,到乡级公路与国道相接处,以公路往外(往东或往南)一公里为界;南面从乡级公路与国道相接处,到吉林省界,以国道以东一公里为界;西面从国道与吉林省界交界处开始,经尔站到敦化市、宁安市和海林市三市交界点。

经纬度坐标:地处东经120°30′--129°30′,北纬43°46′--44°18′。

5、核心景区范围:根据其所处的区位分为三个区域:镜泊景区、火山地质景区、渤海故国景区。

(1)湖泊景区---位于镜泊湖的南部和中部;包括水域及水域周围可视范围的天然林山体景观区;面积为280平方千米。

(2)火山地质景区---位于镜泊湖的西北部;包括镜泊湖原始森林、小北湖及巴掌沟珍奇动物保护区面积为460平方千米。

(3)渤海故国景区---位于镜泊湖风景区的东北部;包括整个渤海国古城遗址及城墙四周500米的延伸范围;面积为15平方千米。

经纬度坐标:120°30′--128°30′,北纬43°46′--44°18′。

6、详控规划总图。

7、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牡丹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8、总体规划编制时间:2003年8月。

9、总体规划批准部门:建设部(建城函【2007】62号)。

10、总体规划批准时间:2007年2月4日。

二、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情况

(一)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情况

1、2010年度内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内的各类开发项目的建设、报批情况

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地址遗迹保护项目,石海地质遗迹保护项目,镜泊湖景区标识标牌项目,镜泊湖龙头山后山滑坡地质灾害勘察与治理项目,省直机关工委镜泊湖培训中心改扩建工程等。

2、2010年度内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确定的搬迁、拆除或改造各类影响景观与环境的建筑和设施的措施与要求的落实情况。

3、2010年度内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游客量情况。

总游客量99.8万人次。

在镜泊湖旅游旺季7月中旬-8月中旬一个月的时间及每天9--10时为游客的最高峰。

制定了游客容量安全防治预案并由景区的公安局、行政执法局全天候值班,对重点区域如瀑布区进行人流进行疏导、安全设施以及警戒设施标志标牌设立。限定进入景区的人数。

(二)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情况

1、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规划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确定的资源保护规定和措施的落实情况

先后完成了《镜泊湖流域治理规划》、《镜泊湖流域污水治理

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立项批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批复了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对镜泊湖资源进行了严格的保护。

(1)镜泊湖风景名胜区重要景观资源的保护情况。

镜泊湖重要景观进行登记造册,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严格保护。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对重点景观景物进行维护;保护措施的制定、实施、资源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等。

(2)镜泊湖风景名胜区土地资源保护情况。

珍惜和利用每一寸土地,严格保护耕地,是我们始终如一的方针策略。我们一直坚持保护耕地,不占有基本农田进行基本建设,并进一步做好退耕护还林工作,现已退耕护还林8845亩。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划定了保护区的范围。

(3)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森林资源保护情况。

镜泊湖实施“天保工程”,对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的林木既是天然林也是风景林、生态林。实施最为严格的保护措施。镜泊湖景区内设有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对原始森林古木古树进行登记造册,在原始森林里实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并严禁进行任何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

2、其他保护性措施的实施情况

2010年保护资金投入为3000多万元,我委设立了镜泊湖环境监测站和牡丹江市环保局联合办公对镜泊湖的环境进行动态观测和行政管理。

3、对各类开发利用活动的监督管理

近几年来没有发现大的违法建设工程,我委行政执法局进行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黑龙江省风景名胜区建设发展概况与分析 第一节风景名胜区体系建制状况与特点分析 1982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镜泊湖风景区被国务院首批审定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9年,经黑龙江省政府审定批准设立了太阳岛、丹清河、二龙山、桃山、兴凯湖5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省政府审定批准延寿山庄、莲花湖、吉兴河、哈达河、柳树岛、四丰山、明月岛、卧牛湖、龙凤山9处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国家组织审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区,要求各省从已建制的省级风景区中选送,当时我省虽然尚无省级风景区建制,但积极补充申报了兴凯湖风景区,由于准备不够等原因,未获批准。 当前黑龙江省正式建立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详见表1-1。全省各地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风景区点200余处,虽然部分风景旅游开发地以风景区命名,但是除上述16处风景区外,其它都未经正式审批建制并报送风景区主管部门备案。 黑龙江省现状16处风景区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中东部地区,分属8个地市。大庆市、绥化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兴安岭地区尚未建立风景区。16处风景区全部属于自然风景资源主导型,各风景区都有少量人文景观,但与自然景观相比,人文景观价值较低。按主体风景资源类型划分为以下5种类型:·山林——湖泊景观类型:镜泊湖、莲花湖、卧牛湖、二龙山、龙凤山、吉兴河、四丰山、哈达河、延寿山庄9处风景区。其中,镜泊湖风景区拥有火山熔岩地貌、天然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等特色景观,风景资源价值较高。其它8处风景区都是因修建水库而形成的山水风光区。 ·火山地貌(矿泉)型:五大连池风景区,属于特色风景资源区,有较高的观赏、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价值。 ·山地森林型:桃山、丹清河2处风景区,北国山林特色,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天然湖泊型:兴凯湖风景区,中俄界湖,天然景色极为秀美。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地表水资源保护补充技术细则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工作组 二○○三年七月

目录 前言 (1) 一基本要求 (1) 二工作程序 (3) 三水功能区划复核补充与调整 (4) (一)水功能区复核 (4) (二)补充与调整 (6) (三)水质目标值拟定 (7) 四污染源排放量调查与估算 (8)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8) (二)污染源排放量估算 (8) (三)合理性分析 (9) 五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与估算 (10) (一)污染物入河量调查 (10) (二)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1) (三)污染物入河量统计 (12) 六规划水平年污染源排放量预测 (12) (一)预测方法和步骤 (12) (二)生活污染源预测 (13) (三)工业污染源预测 (14) 七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预测 (15) (一)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系数确定 (15) (二)规划水平年污染物入河量计算 (15) 八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16) (一)基本概念界定 (16) (二)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7) (三)纳污能力计算 (18)

九规划水平年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9) (一)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和削减量 (19) (二)陆域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和削减量 (19) 十面源污染估算与控制 (20) (一)面源污染调查与估算 (20) (二)面源污染控制 (21) 十一规划措施 (21) (一)保护措施 (21) (二)治理措施 (22) (三)保障措施 (23) 十二投资匡算 (24) 附表 (26) 附录Ⅵ-1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参考计算方法 (30) (一)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方法 (30) 1.一般河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模型 (30) 2.感潮河段纳污能力计算的一维迁移方程 (30) 3.均匀混合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均匀混合模型 (31) 4.非均匀混合湖(库)纳污能力计算的非均匀混合模型 (31) 5.具有富营养化趋势的湖(库)纳污能力计算模型 (32) 6.宽阔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的二维水质模型 (32) (二)主要参数估值 (33) 1.综合衰减系数 (33) 2.分散系数Ex、Ez (34) 附录Ⅵ-2 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功能区编码方法 (35) (一)编码说明 (35) (二)编码方法 (35)

牡丹江导游词最新范文合集

牡丹江导游词最新范文合集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牡丹江导游词1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素有“塞北江南”之称。牡丹江流域,古为肃慎地。帝舜禹始,一直是满族的祖先及其后裔生息之地。公元698年建立了唐朝地方政权——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迹尚存。1937年设市,1945年8月获得解放。至今古风犹存,民风淳朴,历代多出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雅克萨之战、“平南洋”抗日、八女投江、杨子荣剿匪等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现在耕地30.8万公倾,盛产大豆、玉米、小麦,其中响水大米为千年贡品。有宜林宜农荒地384.6万亩,林地4562万亩,森林覆盖率57.84%,活立木储量2亿多立方米,是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三大硬阔”之乡,也是国家红松母树林基地。人参、黄芪、刺五加等名贵药材及东北虎、紫貂、飞龙等珍禽异兽闻名遐迩。有金属、非金属矿产96种,煤、黄金、大理石、石墨储量大,品质好,其中石墨储量达12亿吨,居全国之首。 沿边邻境,区位优越。东南部与俄罗斯滨海边区接壤,边境线长达204.9公里,口岸众多,边贸畅通。市区距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海参崴市381公里,距远东最大不冻港纳霍德卡421公里。是南下图们江到朝鲜半岛的交通枢纽。 牡丹江市有数千种野生经济植物和50多种珍奇动物、78种矿产及尚待开发的110万千瓦水能资源。该市现有林业用地290万公顷,占全

市总面积的71.6%;林间2000余种野生经济植物中,可供开发利用的达1100余种,素有黑龙江“天然植物基因库”之称,其中药用植物900余种,主要有山参、平贝、东北细辛、北五味子、刺五加、东北黄芪、三棵针等约50余种;矿产中,原煤、黄金、大理石、泥碳、花岗岩、珍珠岩储量颇丰,开发潜能极大。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牡丹江市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契机。牡丹江风光旖旎,景色天成。中国独有、世界有二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镜泊湖“地下森林”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口”原始森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内离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牡丹峰雄伟壮观,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人工湖——莲花湖山青水秀,森林虎园惊心动魄,冰雪旅游独具特色,跨国旅游风情迥然……牡丹江导游词2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于东经128°02′-131°18′,北纬43°24′-45°59′,是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也是黑龙江省东部和吉林省东部最大的中心城市,辖绥芬河、宁安、海林、穆棱4市和林口、东宁2县及东安、西安、爱民、阳明4城区。全市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2.2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98.4万人。 现有牡丹江、海林两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牡丹江市是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和欧亚大陆桥重要节点,东部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边境线长211公里。境内有G11、G10国道和滨绥、图佳铁路通过,开通至韩国首尔、俄罗斯海参崴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三亚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解读《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2010-12-07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国家制定的能源、土地、粮食、应对气候变化等战略规划之后又一项重要的资源环境战略性规划,也是我国资源利用和保护领域的又一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实施好《规划》,是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记者: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编制全国性的水资源综合规划,《规划》有国家八个部委共同参与。请您谈谈《规划》编制的历程和重要意义。 矫勇:进入21世纪,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从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2002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牵头,会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资源调查评价,主要任务是全面调查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第二阶段为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主要任务是科学制定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与对策措施。 本《规划》是涵盖全国、流域、行政区域三个层面,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定的国家水资源战略规划,规划成果是我国长期治水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管理及水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与保障能力,不合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将得到有效转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将显著提高,水生态环境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将显著增强。 意义: 《规划》必将对我国水资源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矫勇:《规划》编制的主要成果包括八个方面:一是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二是规划目标与任务。三是水资源供需分析。四是水资源配置。五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六是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七是实施效果与环境影响评价。八是保障措施。 《规划》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水需求、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从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重点回答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6个重大战略问题。 一是全面调查和科学评价了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状况和演变规律,系统分析了我国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二是在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水资源条件、利用水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三是研究制定了全国、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格局及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四是研究论证了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总体布局,提出了有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措施。五是从促进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出发,制定了节约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及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对策。六是提出了实行最严格

中国最美丽的十大湖泊

1、青海湖 亦作Ch’ing Hai、Tsing Hai或Qing Hai,英语作Blue Lake。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在青海省东北部。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青色的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面积4,58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5公尺,最深32.8公尺。西北有布哈河注入。近年湖水位有下降趋势。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个小岛,以海心山最大。鸟岛位于湖的西部,面积0.11平方公里,是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数量多达100,000只以上。现已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湖中盛产青海湖裸鲤。滨湖草原为良好的天然牧场。 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国内最大的咸水湖。它长105公里,宽63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蒙语称“库库诺尔”,藏语称“错温波”,意为“青色的海”、“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青海湖地处高原的东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离西宁约200公里,海拔为3200米。它的周长360公里,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湖区有大小河流近30条。湖东岸有两个子湖,一名尕海,面积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积4平方公里,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苍翠的远山,合围环抱;碧澄的湖水,波光潋滟;葱绿的草滩,羊群似云。一望无际的湖面上,碧波连天,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青海湖周围是茫茫草原。湖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比较温和,是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夏秋季的大草原,绿菌如毯。金黄色的油菜,迎风飘香;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飘动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5.1 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12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4个子湖。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732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111.7km2;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5.1.1水资源保护现状 (1)网湖湖区围垦情况 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20.0m时,湖泊总面积为81.9km2,湖泊容积为4.23亿m3。上世纪70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到80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20m时,仅有湖泊面积43.8km2,湖泊容积为

2.79亿m3。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为28.8km2,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54.8%、围养水面占12.2%、精养鱼池占7%、其他占26%。 (2)水环境质量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类。 2013年4月23日,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莲花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5.1-1。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分类指标限值见表5.1-2。网湖、马蹄湖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地表水;石灰赛湖总磷达到0.088 mg/l,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大泉湖总磷达到0.114 mg/l,大泉湖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莲花湖中心总磷达到0.641mg/l,超出V类水标准3.2倍,实际达到劣Ⅴ类标准。 总体上看,网湖湖区总体水质为总磷超标,其中莲花湖的水质为劣Ⅴ类标准,主要是总磷量超标严重(超出V类水标准3.2倍)。莲花湖紧邻阳新县城,现状情况下居民生活污水、部分城市服务业生产用水及工业用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至莲花湖;同时,莲花湖和大泉湖曾大面积的养殖珍珠,大量的投肥沉积湖底,持续污染水体,导致水体水质不断恶化;另外,由于围垦及渠道淤塞,莲花湖与周边水体流通性差,水体交换功能减弱,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也是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莲花湖污染现状见图5.1-1、5.1-2、5.1-3。 表5.1-1地表水水质监测成果表

镜泊湖风景区导游词

镜泊湖风景区从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镜泊湖观光旅游。 从这里到我们今天参观的地方还需要20分钟的时间,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讲一下镜泊湖的基本概况。 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水源来自于美丽的牡丹江。山在水中起水在山中生是它的真实写照。优美的风景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同时也还有很多的领导人。他们在这里诗兴大发,因此也留下了不少诗句。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叶剑英元帅的那句“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国风光胜江南”。镜泊湖古称湄沱湖,汉书称为湄沱河,唐高宗时期称为阿布隆湖后改称呼尔金海,唐玄宗时称为呼汗海,明称镜泊湖,清时又称毕尔腾湖,现在又通称为镜泊湖。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湖面积90平方公里,湖深平均40米。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被人们誉为北国避暑圣地。风景区属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典型植被是红松,覆盖率达百分之68.其次还有大型野生动物近50余种,鸟类不下二十余种,鱼类有四十余种。,著名的有湖鲫,鲤鱼,鳌花,大白鱼等。 镜泊湖,因湖面平静被人称为北国明珠和塞北苏杭。镜泊湖风景区是在建国之后才一步步开发成风景区的,1961年刘少奇主席视察黑龙江时,提出了把镜泊湖建立成国际公园的口号。1983年时邓小平同志到镜泊湖休假时做了“镜泊胜景”和“镜泊湖宾馆”的题词。 镜泊湖主题分为北湖,中湖,南湖三个睡去。著名景点有瀑布,白石砬子,大孤山,小孤山,城墙砬子,珍珠门,道士山,老鸹砬子八个景观,再加上火山口原始森林以及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等风景名胜构成了整个镜泊湖风景区。 风景区内还居住着大量的朝鲜族,他们独特的村寨布局和民居形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风俗民情,为风景区又增添了靓丽的一笔。 为何镜泊湖如此波平如镜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据传说,某一天,玉皇大帝寿辰之日,王母娘娘极为高兴,命仙女歌舞助兴。有个仙女在匆忙中碰翻了王母娘娘的宝镜,掉入脸盆里,之后仙女在倒水的时候直接倒到了下界! 还有一个故事是说,在渤海国历史上有一位国王,想选天下最漂亮的女子为王后,就找来了天下能工巧匠,做了一面镜子。这面镜子的作用是什么呢,它可以把天下最漂亮的女子照进去,并且附带功能是永远不能磨掉。当然恐龙肯定是不用说了。国王拿到宝镜之后高兴至极,就找了个道士,对他说“寡人派你去找王后,找不到别回来,道士表态,不找到绝不会来”。道士含辛茹苦的找遍了整个渤海国都没发现,正在丧气之时有人告诉他去吊水楼瀑布。那里会有发现。之后道士终于来到了这里。 这里是什么样子的呢?长湖之上,渔家之女,每天坐在石头上吹哨,动听的哨声引来了大雁留下长绒,引来了天鹅留下羽毛。时间推移,绒毛累积,她就将她们都织成了纱衫和罗裙。用人参汁染过的纱衫比雪还白,用人参花染过的罗裙比朝霞还红。所以人们就叫她红罗女。 道士来到这里之后,看到了一叶扁舟上的红罗女,镜子一照,她的样子立即印在镜子里。之后道士非常高兴,向其说明来意,姑娘笑了。对他说,我曾说过,不管谁来求婚,先答出什么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我才答应她。道士目瞪口呆,想很久没有答案,败兴要走。等走到湖面中心时突然起浪,狂风大作,道士失手宝镜落入湖里,风浪立刻停止,水平如镜。 道上走后,红罗女的美貌传遍了四面八方。一位勇士过来求婚,抽出宝剑,将大石一劈两半,说道,人生最宝贵的是武力。红罗女说,你能劈山猎虎,却不能削尽人间不平,贫依贫,富依富,你能奈何。勇士面红耳赤,上马离开。又一位书生前来,开口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最珍贵的还能有什么比诗书更珍贵的呢?姑娘接话说,嗯,读书目的为何,做官,于万民何益? 书生挂不住了,悻悻而归。后来来了个商人,来来我说我说,大家猜他会说什么,当然是钱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当然钱是最珍贵的了。姑娘没答话。就

牡丹江景区解说词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工业城市,她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北邻哈尔滨市的依兰县和七台河市的勃利县,西 邻松花江地区的五常市、尚志市、方正县,南邻吉林省的汪清县、敦化市,东与鸡东县、鸡西市及俄罗斯接壤。 边境线长204.5公里。全市总面积4.0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8.9%。其中市区面积1608平方公里,建成区 面积55平方公里。到1996年末,全市总人口262.6万,其中市区人口78.3万。 牡丹江市,因松花江上最大支流之一的牡丹江横跨市区因而得名。“牡丹”在满语中称为“穆丹乌拉”,“穆丹”汉译为“曲曲弯弯”之意。“乌拉”为“江”之意。即弯弯曲曲的江。此江在唐代时期称“敖罗河”;以后又称“忽汉河”;金代称“胡里改江”;元代称“窝多里江”,又称“忽尔哈江”;清代称“库尔堪江”、“忽尔哈河”,后称牡丹江。上述所涉及的“敖罗”、“忽汗”、“库尔堪”、“忽尔哈”等在满语中的含义均是“围网”的意思。 牡丹江市是中国黑龙江省辖市。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地处中、俄、朝合围的“金三角”腹地,区位发展优势 非常明显。是东北东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牡丹江市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8 °02 ′ ~131°18′ 、北 纬43°24 ′ ~45°59之间。西与哈尔滨市接壤,东与俄罗斯远东接壤,南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接壤。地处风 光秀丽的长白山北部,牡丹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素有“塞北江南”之称。风光旖旎,景色天成。世界第二大火山熔岩堰塞湖、世 界地质公园——镜泊湖风景秀丽。国家级森林公园地下森林是世界著名的“火山口”原始森林。中国北方地区最 大的人工湖——莲花湖山清水秀,森林虎园惊心动魄,冰雪旅游独具特色,跨国旅游风情迥然……牡丹江市景色 天成牡丹江市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主要风景名胜古迹及人文景点有火山口国家森林 公园、牡丹峰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自然保护区、雪乡滑雪场、牡丹峰滑雪场、八女投江纪念雕像、横道河子东北 虎饲养场及冬季在牡丹江江面上建设的雪堡等等。 横道东北虎林园座落于黑龙江省东部海林市林海雪原威虎山下,原301国道211公里处。四周群山环绕,林木蓊郁,森林覆盖率高达98%。东北虎林园属温带冬季性气候,全年日照2400小时,年降雨量500毫升,极端温度36℃,沟谷两岸水草丰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宜东北虎的栖息和繁殖,因此,在2007年,横道东北虎林 园被国家授予“中国虎乡”之美称。 横道东北虎林园突出了海林市雪、虎、山、水、情五大特色之一,是黑龙江省东部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亮丽的明珠,于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级旅游区,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东北虎,又 为热衷于自然和动物的朋友提供了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圣地,是旅游、休闲、避暑度假的理想之所。 2009年 08月03日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先生莅临东北虎林园参观。 06月01日东北虎林园204号母虎1胎产下6只小虎,创造了最高记录。 01月19日东北虎林园全国野生陆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横道东北虎林园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现有纯种活体东北虎 400余只,其中有近200只纯种活体东北虎在繁育区作为种虎进行科普饲养繁育。其余的200余只活体虎,包括年龄不等的东北虎、非洲狮子、和极其罕见的狮虎兽、白虎、白狮等,供各界人士游览、观赏、学习。 横道东北虎林园内建有猛虎园、幼虎园、科普馆、珍稀动物观赏区、大型动物表演场、二级动物区、熊池、鹿园8个景点。最少得用2个小时,才能游完全程。其中猛虎观赏园需乘车观赏。朋友们坐在车内寻觅老虎踪迹,领略 东北虎的风采。在步行栈道,大家还可以直接观赏东北虎的野化训练和上树本领,观察研究东北虎的生活习性, 并可亲自给老虎喂块肉、投活鸡、放活牛。游客在这里,既能近距离地对东北虎进行观察,一睹东北虎兽中之王 的风采;又能切身“漫游”到群虎之间,领略那虎牛相斗、群虎扑食的惊险与二虎相争的刺激。在回归自然的同时,使寻找刺激之心在这里找到了归宿。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著名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际生态旅 游度假避暑胜地,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面积为1726平方公里。以湖光山色为主,兼有火山口地下原始森林、 地下熔岩隧道等地质奇观,及唐代渤海国遗址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是可供科研、避暑、游览、观光、度假和

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试题版)

一、名词解释 1.资源: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人类自身福利水平和生存能力,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 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 2.风景名胜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的 事物与因素的总称。(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3. 景观: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是按照美学观点完美结合而构成的景物组合,并被人 的各种感官所接受,形成美的享受。 ﹡4. 国家公园:是一个土地所有或地理区域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国家或国际生物地理或生态资源的重要性,使其自然进化并最小地受到人类社会的影响。 5.游人容量:是指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度内,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 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是限制某时、某地游人过量集聚的警戒值,也是涉及生态、社会心理、功能技术等诸多方面 的风景区管理手段。 6.旅游路线:也称游线、游路,是为游客安排的游览、欣赏风景的路线。其设计应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为游客需求的 多样性、时尚变化、散客旅游的发展、容量调节创造条件。 7.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采用的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 交通。 8.土地利用协调规划:既是规划的基本方法,也是规划的主要成果。是以生态环境保护和风景资源保护优先为原则,充分发挥 景源的综合潜力将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园地、耕地、 草地、水域、等各种用地进行统筹合理安排,控制和调整各类用地,协调各种用地矛盾,限制不适当开 发利用行为,形成良好的土地利用结构,以实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9.风景名胜区:是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并经县级以上人们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们游览、观赏休息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 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观赏休息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10.人文景观资源:可以作为景观资源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想象与历史成就,是以人为实物和因素为主的景观资源。 11.森林公园: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 的场所。 ﹡12.游赏解说系统: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到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通过解说的独特功能,可以实现资源、游客、社区和旅游管理部门之间 相互交流。 ﹡13.时态:树木晨昏的面貌不同,表述出森林的时态。 ﹡14.林相:林相是森林群体的基本面貌。由构成森林树木的树种,组合状况与生长状况所决定。不同风景林有不同的林相。 ﹡15.引致:由于森林的存在而伴随存在的事物中,有含烟带雨,荫重凉生,雪枝露花等,都能增添景观的妍丽和游憩的舒适。二、填空 3.我国在 1985 年正式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成员国。 4.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5.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国家公园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 7.风景名胜区现状调查基本分为准备、资料和数据采集及成果编辑3个阶段。 8.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美学的特点是自然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9.自然景观资源可以分为天景、地景、风物、生景 4个类别。 10人文景观资源可以分为园景、建筑、史迹、水景 4个类别。 11.风景区保护的分类应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 12.风景名胜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与人文景观资源。 13.景区一般由景群、景点、景物等不同类型的单元结构。 14.游览设施项目可分为旅行设施、购物设施、娱乐设施和保健设施4个类型。 15.一般风景区的交通设施主要由交通车站(码头)、停车场、交通标志3部分所组成。 16.根据土地资源评估办法,可以将土地评估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17.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消防结合”) 18.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内,建立一个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称为世界遗产委员会。

xx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水资源综合规划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内容涵盖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涉及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领域,是建立初始水权制度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水法》、国家新时期治水方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治水新思路的体现。 为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陇东煤电化基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为政府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提供基础和依据,根据华亭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结合《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配置阶段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XXXX年X月受华亭县水务局的委托,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承担了《甘肃省华亭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开展基础资料收集,于XXXX年X月初完成了初稿,交华亭县水务局征求意见,X月初完成送审稿。 编制本规划报告的技术路线、调查评价方法、技术标准主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甘肃省的有关文件及技术报告为依据,以收集现有的气象、降水、蒸发、径流、泥沙、水质、生态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为基础,以XXXX年为基准年,调查收集了华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利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等基本数据,整理统计水文站实测的径流资料,计算了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及纳污能力。评价成果涵盖了水资源数量及多年变化趋势、水资源质量、水污染现状,完成了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

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管理与保障、规划工程总体布局、效益评价等相关内容,并对远期(XXXX年)经济社会各部门需水量做出了趋势分析和预测。 规划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对华亭县水资源进行了重新调查评价,对全县各类现状供水工程的供水能力、规模等指标进行复核,具体分析了各规划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及变化规律,通过节水潜力分析,确定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和节约用水计划;以水功能区划为基础,提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的目标与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及其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区域内水资源条件进行分析,协调生活、生产及生态用水,提出区域内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 本次规划在进一步查清全县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需水总量、节水、水污染防治为控制目标,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需求对全县水资源进行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为全县未来产业布局、能源发展规模和布局提供了以水定发展的决策依据。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华亭县水务局和统计局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短、工作任务大及基础资料的局限性,报告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谨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二X一二年九月十日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 一、总 则 (一)目标与任务 1. 总体目标。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规划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任务要求。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与要求,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 图1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二)规划思路 1. 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节约用水 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配置 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需水预测 水资源调查评价 供水预测 水 资 源 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建 设 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专题研究 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规划重点。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并预测未来的可能变化趋势,为制定规划方案及水资源管理措施奠定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分析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研究水资源宏观调配的指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性建议。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的思路、格局、方向和措施,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规划技术路线。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本次规划的任务进行了分解,共分为10个部分,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2。 (1)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可为其余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对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与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 (2)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进行比选的方案,提出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的有关分析结果;同时,在接纳水资源配置部分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源保护方案。 (3)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排污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各部分工作及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水资源规划的动态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合理配置方案。 (4)水资源配置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应在进行供需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流域水量和水质统筹考虑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同时为总体规划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资源合理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3。 (5)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是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支撑和保障,包括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议,提出水资源调配系统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方案以及评价实施效果等。

镜泊湖英文导游词

镜泊湖英文导游词 篇一:镜泊湖导游词 镜泊湖导游词 镜泊湖是世界第一、我国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她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北疆的翠屏之上。它以天然无饰的独特风姿和峻奇秀美的自然景观闻名于世,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赞誉。在以往的宣传中,镜泊湖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火山熔岩堰塞湖,仅此于瑞士的日内瓦湖,但经考证瑞士日内瓦湖是罗纳冰川融化而形成,属于天然高山湖泊。据此,镜泊湖理应是世界第一大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主要由花岗岩、珍珠岩、玄武岩组成,共35种土壤,其中80%为暗棕色山地. 1952年是哈工大为苏联专家修建的别墅。龙江省人民政府把镜泊湖定位省级资源保护区。1961年刘少奇来到镜泊湖是他提议把镜泊湖变成国际公 园口号.1982年国务院发文,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4个中,镜泊湖排在第七位,西湖排在11位,镜泊湖被国务院首批审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3年对外开放、搞活,镜泊湖的旅游业才开始进步。此后又获得了国家5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十佳休闲旅游胜地。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26平方公里,其风景资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镜泊湖游览区,展现了百里长湖的奇观胜景,二

是火山口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展现了丰富的地下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神奇壮美的火山熔岩洞景观,三是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展现了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镜泊湖古称湄沱湖唐高宗永徽二年称阿卜湖,后称呼尔海金,唐高宗开元元年称忽汗海,明志史称镜泊湖,清朝时称为毕尔腾湖,意为,水平如镜,至今我们仍称为镜泊湖。现在很多的游客对镜泊湖有不同的叫法,有人叫“火山熔岩堰塞湖”,也有人叫“高山熔岩堰塞湖”,叫“火山熔岩堰塞湖”是根据它的海拔和地理成因,叫“高山熔岩堰塞湖”是根据镜泊湖各个阶段的海拔不同。据专家考证,我们应称它为“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的最高海拔为1260.7米,最低部分海拔为339.17米,而水位平均海拔为350米。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南部,宁安市境内,距市区牡丹江90公里,蜿蜒在长白山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的过度地带。地处东经120°30′—129°30′,北纬43°46′—44°18′,处在中纬度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因群山环绕,森林密布,水域辽阔,自成体系。形成了小气候特征。在炎热的夏天,气候凉爽宜人,旅游旺季,也就是每年的5月到9月,平均气温在10°到20°之间,最高气温36.2°c,最低气温—36.7°c。主要风向为西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镜泊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726平方公里,其中湖区面积为120平方公里,湖面有水期90.3平方公里,枯水期79.3平平方公里。镜泊湖的主体水源是牡丹江,其水系大约30条河流,呈向心式汇入湖中。镜泊湖上游是牡丹江,下游也是牡丹江。湖面海拔350米,湖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6000米,最窄处300米,平均水深40米,最深处

风景区规划案例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重庆市最大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方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水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水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行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米,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米。1992年元月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十二景之一“长湖浪屿”,已纳入“魅力重庆一日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水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工兴建的狮子滩水力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寿湖水库总容量10.2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65平方千米,控制流域面积3020平方千米,调节库容7.48亿立方米。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自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谷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由河流型生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生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气候,主要表现为水体和地形热源效应、谷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气温为17.7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以八月份最高,累年平均气温为28.4摄氏度;以一月份最冷,累计平均气温6.7摄氏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水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月山和铁凤山,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高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十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入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米,流域面积为3348千米,水面积为5.91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2.47立方米,天然落差为267米,已建成水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72.8千米,流域面积为580平方千米,河床随着山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规划 # 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范围为网湖湖区。网湖湖区由富水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主要包含网湖(主湖)、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下木桥湖、赛桥湖、新湖、后背屋湖、门前屋湖、碧山湖、桥东上湖、伍家湖等##个子湖、以及莲花湖群#个子湖。网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mm,多年平均径流深###mm,属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一级水功能区——网湖保留区,目标水质为Ⅲ类。良荐河发源于阳新县黄土塘,自西北向东南流过潘桥镇,经过良荐上湖、赛桥南湖、下司湖后进入网湖,良荐河总集雨面积###.#km#;良荐河虽不在本次规划湖区范围内,但由于其河水最终流入网湖,对网湖进行水资源保护,就必然离不开对其主要入湖河流的水资源保护,因此良荐河流域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竹林河、芦家坝河同理一并纳入本次水资源保护范围内。 网湖湖区地貌上属于泥沙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南面为石灰质构造的低山,并沿湖岸分布,北面为砂页岩、砾岩、第四十纪红土,由山地侵蚀堆积形成的丘陵岗地,按长条形土岗和宽窄不等的沟坳相间排列,形成南北高、东西低的峡状湖区。 #.#水资源保护现状

(#)网湖湖区围垦情况 网湖是阳新县境内最大的湖泊,解放初期,当水位为##.#m 时,湖泊总面积为##.#km#,湖泊容积为#.##亿m#。上世纪##年代后在围垦良荐湖、赛桥湖(上片)的基础上,对大网湖(包括子湖)进行了围垦,从明港口至祝家庄修筑围堤。将良荐湖、赛桥南湖、下司湖等子湖与大网湖分开。到##年代末期,网湖水位为##m时,仅有湖泊面积##.#km#,湖泊容积为#.##亿m#。网湖湖区的围垦总面积为##.#km#,其中包含半壁山农场。围垦的面积中农田占##.#%、围养水面占##.#%、精养鱼池占#%、其他占##%。 (#)水环境质量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网湖湖区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水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特别是城区莲花湖,水质为劣Ⅴ类。 ####年#月##日,阳新县水利局委托阳新县环境监测站对网湖、莲花湖、石灰赛湖、大泉湖、马蹄湖水质进行抽样监测,具体指标见表#-#。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地表水分类指标限值见表#-#。网湖、马蹄湖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地表水;石灰赛湖总磷达到#.### mg/l,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大泉湖总磷达到#.### mg/l,大泉湖实际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莲花湖中心总磷达到#.###mg/l,超出V类水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