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山卫历史

鳌山卫历史
鳌山卫历史

鳌山卫

“鳌山卫后千户所百户印”印,明,印面7.1×7.1cm,通高8.8cm。

元末明初,倭寇屡侵,烧杀掳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其中,1368-1375年(明洪武元年至八年),倭寇曾7次侵扰山东沿海,“即墨、诸城、莱阳沿海居民多被害。”洪武中期,曾命魏国公徐辉祖分巡沿海,加强防

卫。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五月,徐辉祖命指挥佥事廉高于即墨县城东20公里处滨海筑砖城驻兵以备倭,设鳌山卫,领后所雄崖守御千户所(今丰城镇雄崖所)、前所浮山前守御千户所(也称浮山备御千户所,今青岛市南区浮山所),卫附一所,称“中所”或“右所”,并设经历司、镇抚司、儒学。

鳌山卫城初建时周长约2500米,高约11.6米,厚约6米。门有四,东名“镇海”,南名“安远”,西名“迎恩”,北名“维山”。城墙外修有护城河,宽约8.3米,深约5米,引海水入河。海潮可抵东门,船只由海可直达护城河。

鳌山卫初设时,原额设指挥使3员,指挥同知5员,指挥佥事8员,经历1员,儒学教授1员,镇抚司镇抚2员,右、前、后三所千户6员,百户15员,边操军324名,京操军289名,守城军208名,屯田军余(即军户余丁)287名。雄崖所原额设正千户2员,副千户2员,百户2员,所吏目1员,京操军春戍250名,秋戍319名,守城军余51名,屯田军余77名。浮山所原额设正千户1员,副千户1员,百户1员。

沿海驻军为传递信息,于沿海高埠处广设墩堡。守卫军士人数不一。属鳌山卫直领墩26处:石岭、分水岭、小劳山、横断、劈石、石老人、栲栳岛、萧旺、龙口、捉马嘴、张家嘴、高山、羊山、走马岭、峰山、猬皮岭、黄埠、石炉山、桑园、石张口、大村、盟旺、营前、马山、孙

疃庄、那城。雄崖所墩11处:段村、王骞、王家山、公平山、望山、青山、米粟山、北渐山、陷牛山、朱皋山、白马岛。浮山所墩18处:麦岛、错皮岛、双山、塔山、瓮窑、转山头、狗塔山、桃林、中村、东城、张家庄、程家庄、城阳、女姑、楼山、孤山、红石、湛山。

鳌山卫及所领3所之军士皆隶军籍,为军户,世袭。卫所军士守城与屯田并重。其中,鳌山卫直领军屯,裁撤后归并即墨县的有6处,屯田15636.11亩,分别是俞家屯、黄家屯、中黄家屯、梁家屯、朱家屯、潘家屯,另有29屯裁撤后归平度州,计22894.5亩;雄崖所有8处军屯归并于即墨县,屯田约18252.55亩,分别是黄家屯、殷家屯、韩家屯、姜家屯、北阡屯、周家屯、殷西屯、柳树屯;浮山所领军屯25处,有9处位于即墨县境内,屯田31177.64亩,分别是赵家屯、葛家屯、李家屯、毛家屯、侯北屯、任家屯、侯南屯、展家屯、浮山所屯,16处位于平度州境内,屯田5948.87亩。

清朝初年,废世袭,鳌山卫改设守备1员,教授1员;雄崖所改设千总1员;浮山所改设千总1员。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鳌山卫、雄崖所、浮山所裁撤,地归即墨县领,分别改设巡检署。鳌山卫设巡检1员,千总1员,有马步兵50名驻防。雄崖所设巡检1员,把总1员,马步兵30名驻防。浮山所设巡检1员。

鳌山卫及雄崖所、浮山所归于即墨县后,军士遂依其屯田、驻防处散居。

其中,归并于即墨县的有:鳌山卫2396户,8928人;雄崖所1854户,5744人;浮山所3130户,8570人,合计约占即墨县总户数的7.08%,总人口的13.33%。现世居鳌山卫镇政府驻地的居民李、何、冯、陈、刘、韩、邱、焦、朱、戴、常、于、张、黄、姚、庞、唐、刁、褚、廉等姓氏,雄崖所村的李、王、赵、韩、陆、陈等姓氏,以及浮山所丁、王、亢、苏、杨、余、张、汪、侯、葛、詹等姓氏,都是当时军户。

后来,鳌山卫城东门改题为“东安”,南门改题为“南清”,西门改题为“西泰”,北门改题为“北平”。1953年,鳌山卫城门和部分城墙拆除。

鳌山卫古城位于城区东20公里处,西依天柱山,东临鳌山湾,南接崂山,为明代海防要冲。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魏国公徐辉祖派指挥佥事廉高到此筑城驻军。城墙为砖石结构,周长2.5公里,高11.6米,厚6米,外有护城河,深5米,宽8.3米。城门有四:东为“镇海”,南曰“安远”,西称“迎恩”,北名“维山”。当时,海潮抵达东门,可以停泊船只,便于攻防。城中建筑方正对称,街道形如棋盘,四门洞达;有卫署、学宫、经历司、仓廒、文庙、武庙、天齐庙等建筑。城西筑有演武厅,设厅堂、点将台等。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裁撤鳌山卫,其属地并入即墨县。随着岁月的推移,卫城逐渐颓塌,今仅存遗址。

青岛城市规划(2006-2020)

青岛新城市规划 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凝聚了大批城市规划设计师历时5年智慧与心血的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向市民公示。规划显示,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约5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8平方米,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扩容:七镇及胶南市区纳入新规划 本次规划,将区域研究范围扩大至整个山东半岛。市域为青岛市行政辖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由中心城区、胶州市的营海等环胶州湾地区,以及滨海公路沿线的胶南城区和琅琊、泊里、鳌山卫、温泉、田横、王村、丰城7镇组成,总面积约28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由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7区组成,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 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相比,新增了一市七镇,新增面积约870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达到2870平方公里。 城市框架: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 规划确立了“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向辐射”的全新空间发展战略,积极构建青岛、黄岛、红岛、崂山“一主三辅”的现代化城市框架,以强化主城的内涵式发展、稳步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为目标,以改造和提升青岛主中心、崂山及黄岛副中心为重点,全面增强主城的综合实力,提升主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 2020年人口1200万 2050年经济达发达国城市水平 本次规划勾画出一幅宏大绚丽的未来城市蓝图:到2020年,青岛将成为拥有近1200万人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近54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77.8%的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到2050年,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 跨海大桥引桥

后寨旧村改造项目建议-28页文档资料

鳌山卫镇后寨村旧村改造 项 目 建 议 书 2011年2月28日

目录 第一章整体概述 (4) 一、城市概况 (4) (一)、城市基本概况 (4) (三)、城市发展规划 (5) 二、区位分析 (6) 第二章项目区域房地产市场分析 (7) (一)项目概况 (8) (二)必要性 (9) (三)编制依据 (9)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0) 第三章项目地址与外部条件 (10) 一、项目地址 (10) 二、外部配套条件 (10) 第四章规划方案 (12) 一、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2) 二、总体规划 (12) (一)路网规划 (12) (二)建筑布局 (12) (三)绿地景观规划 (13) (四)园林设计规划 (13) (五)市政及社会配套设施规划 (13)

(六)户型设计 (14) 三、项目进度计划 (14) 第五章开发成本预测及财务分析 (14)

第一章整体概述 一、城市概况 (一)、城市基本概况 即墨东濒黄海,南依崂山,是青岛近郊市,素有“青岛后院”之称。全市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107.53万人口。2003年经济基本竞争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27位。 即墨区位优越,交通优势得天独厚。即墨扼青岛通往全国的陆上“咽喉”,胶济、蓝烟铁路横穿境内西部,济青、青银高速公路,青烟、青威、青沙等5条国家和省级公路纵贯全境。城区距流亭国际机场不足15公里,距青岛港40公里;西到蓝村、即墨火车站分别为24公里和15公里。市乡公路四通八达,境内还有鳌山、女岛两个国家二类开放码头,形成了海陆空交通便利的交通网络。 即墨处于北温带沿海区域,海岸线183公里,年平均气温12℃,降雨量750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润相济,气候宜人。即墨为山海形胜之地,物华天宝,文物古迹重多,旅游资源丰富,鹤山、马山、田横岛、温泉、华山国际乡村俱乐部、金口天后宫、七级双砖塔、小龙山、千里岛、长门岩等旅游景区,星罗棋布于即墨大地,异彩纷呈。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即墨于秦代置县,汉初已成为胶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隋朝建城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战国时期,即墨被称为“三齐名区”,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商贾云集,与齐都临淄“并夸富饶”。秦统一中国后,

鳌山卫历史

鳌山卫 “鳌山卫后千户所百户印”印,明,印面7.1×7.1cm,通高8.8cm。 元末明初,倭寇屡侵,烧杀掳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其中,1368-1375年(明洪武元年至八年),倭寇曾7次侵扰山东沿海,“即墨、诸城、莱阳沿海居民多被害。”洪武中期,曾命魏国公徐辉祖分巡沿海,加强防

卫。1388年(明洪武二十一年)五月,徐辉祖命指挥佥事廉高于即墨县城东20公里处滨海筑砖城驻兵以备倭,设鳌山卫,领后所雄崖守御千户所(今丰城镇雄崖所)、前所浮山前守御千户所(也称浮山备御千户所,今青岛市南区浮山所),卫附一所,称“中所”或“右所”,并设经历司、镇抚司、儒学。 鳌山卫城初建时周长约2500米,高约11.6米,厚约6米。门有四,东名“镇海”,南名“安远”,西名“迎恩”,北名“维山”。城墙外修有护城河,宽约8.3米,深约5米,引海水入河。海潮可抵东门,船只由海可直达护城河。 鳌山卫初设时,原额设指挥使3员,指挥同知5员,指挥佥事8员,经历1员,儒学教授1员,镇抚司镇抚2员,右、前、后三所千户6员,百户15员,边操军324名,京操军289名,守城军208名,屯田军余(即军户余丁)287名。雄崖所原额设正千户2员,副千户2员,百户2员,所吏目1员,京操军春戍250名,秋戍319名,守城军余51名,屯田军余77名。浮山所原额设正千户1员,副千户1员,百户1员。 沿海驻军为传递信息,于沿海高埠处广设墩堡。守卫军士人数不一。属鳌山卫直领墩26处:石岭、分水岭、小劳山、横断、劈石、石老人、栲栳岛、萧旺、龙口、捉马嘴、张家嘴、高山、羊山、走马岭、峰山、猬皮岭、黄埠、石炉山、桑园、石张口、大村、盟旺、营前、马山、孙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内容概要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 2、坚持统筹城乡。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城镇在人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3、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集约发展。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臵,调整、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构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于山东半岛、沿黄流域乃至黄海西岸与东北亚等更广阔区域,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实现共赢发展。 二、城市性质 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三、城市职能 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度高、信息通畅、服务便捷、辐射力强、城市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以富民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优化公共资源配臵,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建设滨海宜居城市。 以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加快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并加强行业关键性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就医条件。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事业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发展。 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

青岛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附件2: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青岛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

胶州湾西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李哥庄镇(青岛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发展战略

青岛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议案)

“十二五”规划,青岛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议案) 根据“十二五”规划,为加快城市空间拓展和内城更新,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此,市委、市政府在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论证后,决定对城区行政区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以老市区为依托,着力加快“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步伐,逐步改变南北狭长的城市格局,缓解老市区拥挤、饱和的矛盾,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强化城市对内对外的辐射,更好地带动周边农村和广大腹地的发展。 调整方案是:将城阳区、李沧区、崂山区作出大的调整。同时,撤销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设立即墨区、胶州区、胶南区。调整后的区级建制为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红岛区、崂山区、黄岛区、即墨区、胶州区、胶南区(10区2市),其中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为市内四区。 (一)市南区保留现行区域范围、名称保持不变 (二)市北区保留现行区域范围、名称保持不变 (三)四方区保留现行区域范围、名称保持不变 (四)李沧区:由原城阳区所辖城阳、流亭2个街道与原李沧区所辖11个街道(李村、虎山路、浮山路、永清路、振华路、永安路、兴华路、兴城路、楼山、湘潭路、九水路)组建新的李沧区

(五)红岛区:由原城阳区所辖棘洪滩、上马、红岛、河套4个街道与原即墨市所辖南泉镇、蓝村镇、大信镇与原胶州市所辖李哥庄镇、胶东镇、营海镇合并组建新的红岛区。这样有利于发挥胶州湾北部区域经济发达乡镇作为小城镇群的综合辐射功能;同时,进一步加快胶州湾北部的崛起。 (六)崂山区:由原崂山区所辖4个街道(中韩、沙子口、北宅、王哥庄)与原城阳区所辖夏庄、惜福镇2个街道与原即墨市所辖温泉镇、鳌山卫镇组建新的崂山区 (七)黄岛区:由原黄岛区所辖6个街道(柳花泊街道、辛安街街道、黄岛街道、薛家岛街道、长江路街道、红石崖街道)与原胶南市所辖灵山卫镇、王台镇、黄山镇组建新的黄岛区 (八)即墨区:由原即墨市余下的部分组成。 (九)胶州区:由原胶州市余下的部分组成。 (十)胶南区:由原胶南市余下的部分组成。

青岛鳌山卫地区鹤山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

青岛鳌山卫地区鹤山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 类别:风景区与保护地 甲方:山东嘉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规模:2140公顷 地点:青岛鳌山 状态:在建 特 -设计说明 色: 山海同体,极目楚天 奇峰怪石,秀外惠中 浪漫度假,运动无限 国粹精华,寓教于乐 青岛即墨市鳌山卫镇鹤山、豹山、天柱山及其支脉范围内,即:姜东路、鳌兰路及山体东部谷底、平原所围合的区域,总面积约21.4 km2。通过对旅游区地脉、文脉、旅游资源、以及客源市场的分析,认为鹤山-豹山-天柱山旅游度假区独特性在于奇特的山体形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便利的区位条件(通往市区、通往大海),针对这些特点,强调开发户外运动类旅游产品和度假类旅游产品,从而打造独特性卖点。因此,该旅游区的规划目标为:国家级的户外运动训练、比赛基地;国内知

名的综合型度假旅游区;环胶东半岛滨海旅游度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规划认为鹤山、豹山、天柱山旅游度假区的特色和优势集中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以紧邻大海的奇峰怪石、山野植被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二是以宗教、民俗形成人文旅游资源。根据市场分析:青岛市以及周边大城市的户外运动市场正在兴起,众多白领和青年学生成为这个市场的主流;青岛市越来越重视海滨地区的旅游发展,滨海度假带正在形成之中。旅游区的形象定位必须以山海郊野为根,户外运动为魂,山林谷地为开发单元突出户外运动和郊野度假两张牌,以垄断性、独占性的品牌开拓旅游市场。 根据旅游区的特色,推出四个系列的旅游产品形象:1.户外运动系列 户外运动提倡环境保护,倡导“自然、健康、自由、快乐”的生活方式,崇尚“平等、真诚、协作、自主”的人文精神,与旅游区的主题内涵不谋而合。旅游区内的凸峰、缓坡、疏林、水库等多样化地形,为发展各类时尚、前卫的户外休闲运动提供了先天条件。 户外运动市场代表着旅游区的高端定位,它是旅游区发展的龙头市场,对它的开拓是提升旅游区质量和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青岛新区规划方案出来啦1

青岛新区规划方案出来啦1 青岛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可是要好好规划下哦。据说:青岛十二五”规划,青岛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议案)根据”十二五”规划,为加快城市空间拓展和内城更新,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此,市委、市*屏蔽*在经过较长时间反复论证后,决定对城区行政区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国务院、省*屏蔽*批准青岛市进行行政区划的调整。青岛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以老市区为依托,着力加快”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战略步伐,逐步改变南北狭长的城市格局,缓解老市区拥挤、饱和的矛盾,扩X市发展空间,强化城市对内对外的辐射,更好地带动周边农村和广大腹地的发展。调整方案是:将X区作大的调整,一部分设立新的X区,一部分设立新的红岛区。调整后的区级建制为X区、X区、X区、X区、红岛区、X区、X 区、X区、X区、X区(10区2市),其中X区、X区、X区、X区为市内四区。 (一)X区保留现行区域范围、名称保持不变 (二)X区保留现行区域范围、名称保持不变 (三)X区保留现行区域范围、名称保持不变 (四)X区:由原X区所辖4个街道(X、流亭、夏庄、惜福镇)与原X区所辖11个街道(李村、虎山路、X路、X路、振华路、X路、兴华路、X路、楼山、X路、九水路)组建新的X区(五)红岛区。由原X区所辖棘洪滩、上马、红岛、河套4个街道与原X市所辖南泉镇、蓝村镇、大信镇与原X市所辖李哥庄镇、胶东镇、营海镇合并组建新的红岛区。这样有利于发挥X湾北部区域经济发达乡镇作为小城镇群的综合辐射功能;同时,进一步加快X湾北部的崛起。 (六)X区:由原X区所辖4个街道(中韩、沙子口、北

青岛鳌山卫地区鹤山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

鳌山卫地区鹤山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 类别:风景区与保护地 甲方:嘉元房地产开发 规模:2140公顷 地点:鳌山 状态:在建 -设计说明 特 色: 山海同体,极目楚天 奇峰怪石,秀外惠中 浪漫度假,运动无限 国粹精华,寓教于乐 即墨市鳌山卫镇鹤山、豹山、天柱山及其支脉围,即:东路、鳌兰路及山体东部谷底、平原所围合的区域,总面积约21.4 km2。通过对旅游区地脉、文脉、旅游资源、以及客源市场的分析,认为鹤山-豹山-天柱山旅游度假区独特性在于奇特的山体形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便利的区位条件(通往市区、通往大海),针对这些特点,强调开发户外运动类旅游产品和度假类旅游产品,从而打造独特性卖点。因此,该旅游区的规划目标为:国家级的户外运动训练、比赛基地;国知名的综合型度

假旅游区;环胶东半岛滨海旅游度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规划认为鹤山、豹山、天柱山旅游度假区的特色和优势集中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以紧邻大海的奇峰怪石、山野植被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二是以、民俗形成人文旅游资源。根据市场分析:市以及周边大城市的户外运动市场正在兴起,众多白领和青年学生成为这个市场的主流;市越来越重视海滨地区的旅游发展,滨海度假带正在形成之中。旅游区的形象定位必须以山海郊野为根,户外运动为魂,山林谷地为开发单元突出户外运动和郊野度假两牌,以垄断性、独占性的品牌开拓旅游市场。根据旅游区的特色,推出四个系列的旅游产品形象:1.户外运动系列 户外运动提倡环境保护,倡导“自然、健康、自由、快乐”的生活方式,崇尚“平等、真诚、协作、自主”的人文精神,与旅游区的主题涵不谋而合。旅游区的凸峰、缓坡、疏林、水库等多样化地形,为发展各类时尚、前卫的户外休闲运动提供了先天条件。 户外运动市场代表着旅游区的高端定位,它是旅游区发展的龙头市场,对它的开拓是提升旅游区质量和竞争力的主要表现。 2.郊野度假系列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岛市滨海公路沿线土地规划管理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岛市滨海公路沿线土地规 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公路运输 【发文字号】青政办发[2004]26号 【发布部门】青岛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4.04.06 【实施日期】2004.04.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岛市滨海公路 沿线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青政办发[2004]26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切实加强青岛市滨海公路沿线和相关城市组团的土地规划管理,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青岛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青岛市滨海公路沿线城市组团概念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格控制滨海公路两侧土地 (一)沿滨海公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及琅琊、胶南、红岛、鳌山、田横等五个城市组团内的建设用地,要依照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纳入储备,严格控制。

(二)具体建设项目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农用地转用、征用的建设项目用地,应上报青岛市人民政府按法定程序审批。 (三)加强集体土地管理,严格控制生态间隔区内村庄的建设用地规模,严禁以宅基地名义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 二、严格控制滨海公路两侧和相关城市组团的规划审批 (一)下列重点城镇的总体规划由所在区市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1.胶南市:泊里镇、琅琊镇、张家楼镇、大珠山镇、灵山卫镇;2.黄岛区:红石崖镇;3.胶州市:营海镇;4.城阳区:河套街道办事处、红岛街道办事处;5.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王哥庄街道办事处;6.即墨市:鳌山卫镇、温泉镇、王村镇、田横镇(含田横岛旅游度假区)、丰城镇。各区市编制的城镇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二)滨海公路沿线琅琊、胶南、红岛、鳌山、田横等五个城市组团总体规划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经青岛市

青岛十二五规划纲要篇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2011-4-18 8:22:55 来源:转载浏览275 次编辑:佚名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要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向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 发展目标篇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创新青岛、文化青岛、和谐青岛、开放青岛、宜居青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015年争取达到10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 城市功能得到新提升。环湾型城市发展格局更加完善,中心城区协调发展,北部新城区初具规模。全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争取达到1800万标准箱。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1800万人次,青岛新机场开工建设。城市地铁顺利运营。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现代化、国际化特征更加明显,国际性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强化。 城乡统筹形成新格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55%。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 社会事业进入新阶段。文化青岛建设成效显著,文化要素加快聚集和彰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地位明显提升。 空间布局篇 城市发展布局 立足提升全市城镇化水平,优化整合全市域国土空间资源,以环胶州湾区域为核心,以组团布局为主要形态,形成各组团布局有机衔接、功能定位清晰的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构建“环湾型、组团式、多层次”的大城市发展新格局。全市人口规模950万,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

青岛市即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说明(第六稿)报省厅

即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2006-2020年) 即墨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六月

目录 一、市域概况与发展态势 (1) (一)市域概况 (1) (二)市域发展态势 (5) 二、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8) (一)主要规划目标实现程度 (8) (二)取得的成效 (9) (三)存在的问题 (10) (四)对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启示 (11) (五)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12) 三、规划修编过程、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13) (一)规划修编过程 (13) (二)规划修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16) (三)规划成果 (18) 四、规划基础数据 (19) (一)规划基数 (19) (二)经济社会数据 (24) 五、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 (25) (一)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依据 (25) (二)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26)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29) (四)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7) (五)建设用地调控 (37) (六)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39) (七)土地整治 (39) (八)土地用途分区 (43) (九)镇级土地利用控制 (44) (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6) 六、规划的协调与论证 (46) (一)规划的协调 (46)

(二)规划方案可行性论证 (48)

一、市域概况与发展态势 (一)市域概况 1、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 (1)地理位臵。即墨市 海,南依崂山,西与胶州、平 度接壤,北与莱西、莱阳两市 相临,东北部隔丁字湾与海阳 市相望。是青岛市所属的县级 市,其地理位臵界于120°17 ′~121°23′ E、36°18′~36°37′ N之间。全市东西长76.25公里, 南北宽36.25公里,面积193244.14公顷。 (2)区位优势。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青岛将加快推进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构建以环胶州湾区域为核心圈层,以即 墨、胶州、胶南为内圈层,以平度、莱西为外圈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 国际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即墨市作为胶州湾两翼综合发 展区的重要节点,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2、自然条件 (1)气候。即墨市属暖温带季风大陆型气候区,四季变化和季风进 退都比较明显。春季风大,空气干燥,雨量较小,易发生春旱;夏季雨 量集中,灾害性天气较多;秋季常受旱涝威胁;冬季雨雪稀少。年平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