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有以下并发症:出血、内脏损伤、腹痛、发热、皮肤烧伤。针对以上各并发症的发生可能,特制订以下处置方案:

一、出血主要包括穿孔点,血肿、残端出血、皮下气肿等。术中严格止血,必要时转开腹。

二、内脏损伤如横膈、胆囊、结肠、腹壁、空肠、胃等烧伤,以及膈肌麻痹。主要是操作时针道烧伤引起,当有此类并发症发生时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保守治疗,及腹腔镜下或开腹脏器修补。预防关键是小心操作,严格操作规范。

三、腹痛、发热:此类并发症常见多数患者,多由于手术后回吸收热或感染或残余气体刺激所致。主要予以对症支持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四、皮肤烧伤、发生几率低,偶有报道,对症处理,一般不影响预后。

五、一旦发生医疗差错事故,需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同时报告院医政管理人员。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进一步损害,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六、平时重视基础知识学习,了解该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密切观察各项指标。

七、掌握各种并发症的诊断及抢救措施,如心血管意外的抢救,腹腔内出血的抢救。

八、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的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九、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十、从维护全局出发,全院各科室及各医务人员之间应相互配合相互维护;

十一、患者需转科治疗,各科室必须竭力协作。

十二、当事科室须在24h内就事情经过写出书面报告,同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上报医务科。

5、医疗仪器设备风险评估制度

类别:后勤管理 在用医疗设备风险评估制度 1.目的 加强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的风险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医疗仪器设备当前的风险程度和安全性能,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的避免医疗仪器设备对病人、操作人员以及访客造成危害。 2.定义 本制度是对引进医院的医疗仪器设备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多层面的科学评估,并确定其风险等级。 3.标准 3.1新购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在验收时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并填写《医疗仪器设备风险评估表》。 3.2风险评估由设备部组织,厂家工程人员及使用科室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完成。 3.3风险评估内容包括: 3.3.1设备在临床应用时的潜在危险性进行评估; 3.3.2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故障可能给病人、操作人员造成的伤害程度进行评估; 3.3.3设备对工作人员及外围环境是否有影响进行评估; 3.3.4设备的使用功率所造成的潜在危险性进行评估; 3.3.5设备预防性保养是否能够预防故障的发生进行评估; 3.3.6设备造成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 3.3.7设备在维修过程中可能造成维修人员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3.3.8设备是否有特殊处理要求进行风险评估; 3.3.9设备厂家在预防性有要求的按厂家要求完成; 3.3.10风险评估结果后归档保存; 3.4设备管理部门、使用科室必须认真执行本制度。 4.表格(见附件) 医疗仪器设备风险评估表

设备名称:日期:

备注:总分数是:(a+b+c+d+e+f+g) 1、总分数在16分以上(包括16分)的设备为高风险设备,定义为A类设备,每半年进行一次预防性维护保养。 2、总分数在10-15之间的设备为中风险设备,定义为B类设备,每一年进行一次预防性维护保养。 3、总分在10分以下(不含10分)的设备为低风险设备,定义为C类设备,每两年进行一次预防性维护保养。 4、设备仪器预防性保养在时间上厂家有要求的一定按厂家要求来保养。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有以下并发症:出血、内脏损伤、腹痛、发热、皮肤烧伤。针对以上各并发症的发生可能,特制订以下处置方案: 一、出血主要包括穿孔点,血肿、残端出血、皮下气肿等。术中严格止血,必要时转开腹。 二、内脏损伤如横膈、胆囊、结肠、腹壁、空肠、胃等烧伤,以及膈肌麻痹。主要是操作时针道烧伤引起,当有此类并发症发生时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保守治疗,及腹腔镜下或开腹脏器修补。预防关键是小心操作,严格操作规范。 三、腹痛、发热:此类并发症常见多数患者,多由于手术后回吸收热或感染或残余气体刺激所致。主要予以对症支持治疗,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四、皮肤烧伤、发生几率低,偶有报道,对症处理,一般不影响预后。 五、一旦发生医疗差错事故,需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同时报告院医政管理人员。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进一步损害,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六、平时重视基础知识学习,了解该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密切观察各项指标。 七、掌握各种并发症的诊断及抢救措施,如心血管意外的抢救,腹腔内出血的抢救。 八、各临床医技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的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九、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根据资源共享、特殊急救设备共用的原则,医务科有权根据临床急救需要进行调配。 十、从维护全局出发,全院各科室及各医务人员之间应相互配合相互维护; 十一、患者需转科治疗,各科室必须竭力协作。 十二、当事科室须在24h内就事情经过写出书面报告,同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上报医务科。

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撰写规范

附件5 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撰写规范(征求意见稿) 一、编制目的 (1) 二、报告范围 (1) 三、报告格式 (1) 四、主要内容 (2) (一)产品基本信息 (2) (二)国内外上市情况 (2) (三)既往风险控制措施 (3) (四)市场销售数量及用械人次数估算资料 (3) (五)不良事件报告信息 (3) (六)风险相关的研究信息 (5) (七)其他风险信息 (5) (八)产品风险评价 (5) (九)结论 (6) (十)附件 (6) 五、报告时间 (6) 六、提交途径 (7)

一、编制目的 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应当对上市医疗器械安全性进行持续研究,对产品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下简称不良事件)报告、监测资料和国内外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评价产品的风险与受益,记录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撰写上市后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本规范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上市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以下简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的内容、格式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并指导持有人撰写报告。 二、报告范围 (1)每一个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或备案文件为一个 报告单元; (2)首次批准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当在该产品 首个注册周期内每年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3)获得延续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当在下一次 延续注册申请时完成本注册周期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4)备案的医疗器械产品,持有人应在每个备案周期前撰 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三、报告格式 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包含封面、目录和正文三部分。 (一)封面包括产品名称、报告类别、报告次数、报告期,获取医疗器械产品批准证明文件时间,持有人名称、地址、邮编及传真,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部门、联系人及联系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3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妇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妇科腹腔镜和妇科宫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妇产科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 1.临床科室。 医疗机构设有独立的妇科病房,每年收治妇科疾病患者不少于500例,完成妇科手术不少于100例。 2.手术室条件要求。 (1)妇科内镜手术室应包括内镜检查室、术前准备室、手术室、术后观察室以及门诊手术室等。 (2)配备满足开展妇科内镜诊疗工作需要的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耗材。 (3)配备心电监护仪(含血氧饱和度监测功能)、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 3.设有麻醉科、内科等专业科室或专业医师,有满足妇科内镜手术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妇科内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以及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三)有2名以上具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其中至少1名具备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有经过妇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符合要求。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附件1)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开展妇科临床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近5年累计完成妇科内镜诊疗不少于3000例,其中,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不少于300例,或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妇科内镜诊疗(附件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一、本制度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制度。 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四、医院学术委员会负责医院医疗技术管理的组织与领导,医务科具体负责相关内容的实施与落实。 五、各学科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能力相适应,应当是核准的诊疗范围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与科室的人员资质、功能任务、医院核准的诊疗范围相适应,有严格审批程序,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和确保病人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七、进行的医疗技术科学研究项目,必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批准。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不得向患者收取相关费用。 八、各学科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证明的技术,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医院与医师应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医院与医师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 第二章医疗技术分类 九、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原《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的第三、第二类医疗技术)。限制临床应用类医疗技术,其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人员水平有较高要求和存在重大伦理风险,属于需要严格管理的医疗技术,实行限制性清单管理。详见附件:《陕西省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2015版)》目录。 十、医务科建立第一类医疗技术、限制临床应用类技术目录、档案,分类清理,日常监管工作。对医疗技术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

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书

XX省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 技术审核申请书 医疗机构名称 申请技术 医务处联系人姓名职务 电话手机 传真邮箱 核发执业许可证的部门 申请日期 XX 省医院协会制

填报须知 一、本省辖区内凡符合《XX省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办法》第二、八、九和二十七条规定,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机构均应填报本申请书。 二、申请书各项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内容真实,表达要明确、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辨。若有弄虚作假、舞弊将取消审核并备案。 三、表中填写的技术人员必须是取得执业资格,执业范围(专业)与《规范》要求一致,并经卫健行政部门注册在本单位的在编或正式聘用人员。 四、申请书一式四份,用A4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同时进行网上申请。 五、申请书应附以下资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加盖医疗机构公章); (二)具备开展该技术资格的专业人员相关证书(包括执业证书、职称证书、培训证书或上岗证等)复印件; (三)该项技术的相关管理制度、质量保障措施和风险防范预案; (四)省卫健委要求的其他相关材料。 六、申请书须经省辖市卫健局医政处审核并加盖单位公章(省管医疗机构除外)。

一、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二、科室基本情况

三、技术人员情况 (一)从事内镜诊疗医务人员总体情况(包括助手和护士)

(二)申请单位推荐符合《规范》要求、(独立)开展本技术的专业人员表: 科主任确认后签字(手签)日期 注意事项: 1、*按照规范要求,普通外科内镜、胸外科内镜及妇科内镜按照近3年总数填写;关节镜、脊柱内镜及小儿外科内镜按照按照累计总数填写;其余均按照近5年总数填写。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高频问题汇总-2020.05.13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报告高频问题汇总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规定:注册人和备案人应当对上市医疗器械安全性进行持续研究,对产品的不良事件报告、监测资料和国内外风险信息纪念性汇总、分析、评价该产品的风险与受益,记录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撰写上市后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1、什么是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上市医疗器械安全性进行持续研究,指对产品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监测资料和国内外风险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评价产品的风险与受益,记录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撰写上市后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2、注册了很多证件,需要写几份报告? 每一个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明文件或备案文件为一个报告单元;如果多个规格的同种医疗器械产品涉及多个注册证号或者必须配合使用的几个产品具有不同着册证号,在满足各自定期风险评价报告完成时限的要求情况下,可以合并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若合并撰写,在报告提交或存档时,应备注合并撰写的关联产品信息,对于同类产品,若进行合并,在报告中还需要按照注册证号进行亚组分析。 3、注册证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需要补交吗? 本次补交要求的范围,主要针对1号令正式执行后,注册人开展定期风险评价工作的回顾和检查,即2019年度(定期评价2018年的监测数据)的报告和2020奶奶度(定期评价2019年的监测数据)的报告。分为三种情况:(1)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人应按要求提交2020年度定期风险评价报告,2020年应提交日期早于9月30日的,可最晚于9月03日前补交(比如2015年1月2日以后,2019年7月31日以前首次注册)。(2)对于2019年1月1日已处于首个注册周期的第二、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人还应于9月30日前补交2019年度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比如2014年1月2日以后首次注册)。(3)参考对于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管理要求,第一类医疗器械取得备案凭证后的前5年每年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之后无需再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比如2014年1月2日以后首次备案)。

妇科重点专科科室发展规划

一、学术队伍建设 1、人才培养计划 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业务素质。为使妇科工作不断取得更好成绩,未来更好发展,就需要不断培养人才,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特提出今后三年人才培养计划。 关于住院医师培养: 建立以科主任、主治医师以上技术医疗人员组成的培训领导小组,定时拟定培养计划。 分阶段培养: (1)第一阶段(新毕业1-2年医生)基本理论知识培训: ①、要求全面熟读?妇产科学?各章节,尤其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 能的相关知识做出笔记。结合国内、国外专著及杂志,如:?中国妇科与产科杂志??中华妇产科杂志?等,做出读书卡。加强妇产科基础理论的学习。 ②、工作能力培养:轮转全院各相关科室,每科室轮转2-3个月,包括心内科、放射科、检验科等科室,以拓宽业务面,结束轮转由轮转所在科室主任予以业务考评及工作能力判定,并指明不足和努力方向。 ③、妇科基本功训练:专科病历书写,妇科疾病诊断,专科查体,病历书写、病历分析各医疗文书记录,要求达到甲级病历标准。要求掌握后穹窿穿刺术、腹部穿刺术、羊膜腔穿刺术等;能据病情阅读常规化验单、彩超报告单、心电图等。 (2)第二阶段(高年资医师) ①理论回到实践,实践中理论得以升华,定期阅读国内、外有关妇科杂志掌握国内外新技术、新业务; ②妇科基本功训练常抓不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专业技术; ③在科主任领导下,结合国内外发展情况,不断开展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人才引进计划: 妇科需引进高学历人才2-3名医生,充实到妇科队伍中来,开展腹腔镜、宫

腔镜、阴道镜技术,进一步提高妇科在XX市及周边地区的声誉。 二、专科建设发展总体目标: (一)专科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1、配备一支优秀的医疗技术团队,扩大规模,培养高素质人才,坚持以病人为主体,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2、发展微创技术,树立微创品牌,以高、精、尖的技术服务于病人,以高品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呵护患者的健康。 3、转变服务模式及理念,延续服务,做好保健和临床相结合,努力创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经济管理,增收节支,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为医院做出更大贡献。(二)专科建设发展的具体任务: 1、加强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学习,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及医护质量。 2、扩大科室规模,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业务素质。 3、加强科学教研工作。 4、业务发展规划。 5、转变服务模式及理念,延伸服务。 6、科室管理。 (三)加强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学习,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及医护质量。 1、认真组织学习运用相关法律法规、道德学习,特别是学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真正做到依法执业。 2、认真学习医德规范,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更新服务理念,以高尚的医德、优质的服务、树立医疗卫生行业的新形象。 3、真正做到“救死扶伤、尊重病人、文明服务、廉洁奉公、互学互尊、团结协作、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建设健全各种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核心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医疗安全。 三、科研工作及业务创新 1、建立微创中心,发展微创技术,树立微创品牌;

内镜诊疗医师资质授权管理制度与流程

内镜诊疗医师资质及授权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加强内镜诊疗人员资质准入及授权管理,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本规定所称内镜诊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人体正常腔道或人工建立的通道,使用内镜器械在直视下或辅助设备支持下,对局部病灶进行观察、组织取材、止血、切除、引流、修补或重建通道等,以明确诊断、治愈疾病、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等为目的的诊断、治疗措施。我院现开展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消化内科、妇科、呼吸内科和耳鼻咽喉科专业内镜诊疗技术。 二、内镜诊疗医师资质要求 1.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具有5年以上内镜诊疗工作经验,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目前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累计参与完成内镜诊疗不少于100例。 (3)经过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2.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以下条件: (1)开展相关内镜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中副主任医师应在有资质的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不少于30例。累计独立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不少于100例。 (2)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四级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3、医院对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的工作人员实行授权制,未取得医院授权的人员不得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相关工作。 三、培训 (一)拟从事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其中从事按照三、四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分别接受不少于6个月的系统培训。 (二)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技术医师培训要求。

妇科内镜培训班课程安排

妇科内镜培训班课程安排 培训内容 一、理论学习重点讲授妇科腹腔镜与宫腔镜发展历史与现状, 仪器设备的使用规程,原理和常见故障的排查,器械的规范化消毒、保养和维护,宫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基本手术操作方法与技巧,常见手术并发症发生机制与防范以及宫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等。主要题目如下: 1.妇科内镜的历史和现状及内窥镜下的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2.内镜手术前准备、适应证与禁忌证 3.宫腔镜技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 4.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应用新进展 5.腹腔镜技术规范与基本操作技巧 6.宫腔镜技术规范与基本操作技巧 7.宫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及防治 8.电外科安全与内镜设备正确使用 9.规范的内镜清洗、灭菌流程及标准 10.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 11.宫腹腔镜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12.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式探讨 13.宫腹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二、模拟训练分别通过宫腔镜与腹腔镜模拟训练设备实施。 1.适应性训练:宫腹腔镜设备与器械的连接,宫腹腔镜持镜、方向掌

握及两者异同、操作器械的基本用法以及钳夹、切割与持物传递等。 2.基本功训练:熟练宫腹腔镜各类能源的选择使用、各种器械的 基本用法并能灵活应用,如腹腔镜钉方块、剪三角、撕“筋膜”;宫腔镜探隧道、镜下寻物、镜下辨字、镜下插管等。 3.技能与技巧训练:熟练宫腹腔镜各类操作技巧并能灵活转换 , 如腹腔镜下送取针线、贯穿缝合、“8”字缝合打结、连续缝合打结等;宫腔镜环状电极切割、针状电极分离、滚球电极点面止血以及宫腔内特定目标切割技巧等。 三、动物实验妇科腹腔镜培训模拟动物大多选用动物内脏标本,主要操作包括:剪切组织、分离组织、分离粘连、电凝电切、缝合组织、模拟附件切除等。宫腔镜培训模拟动物实验以有腔脏器(猪心) 为主,主要操作包括:有腔(猪心)脏器检查、探查“腔隙”、环状电极切割肌性组织、针状电极分离肌性组织、定位组织切除、模拟子宫内膜切除(长度、面积)等。 四、观摩手术一般选择业已成熟的内镜手术或诊疗术式进行演示,配备专人讲解,学员与施术者可以问答互动。妇科腹腔镜培训观摩术式主要有:腹腔镜探查、腹腔镜输卵管手术、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腹腔镜附件切除、腹腔镜肌瘤剔除、腹腔镜子宫切除、腹腔镜腹膜后淋巴清扫等。宫腔镜培训观摩术式主要有:宫腔镜定位活检、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宫腔镜子宫中隔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1.对于行内镜手术医师,严格控制准入制度,对拟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与开展妇科内镜技术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具有5年以上妇科疾病诊疗工作经验,具备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妇科内镜技术的适应证选择符合要求。近3年内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关的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 2.对内镜手术,需严格遵从妇科内镜治疗操作规范和治疗指南,严格控制适应症和禁忌症,术前相应告知及标识需明确详细。 (一)严格遵守妇科疾病诊疗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有疑难病例可全科讨论或请浙一专家会诊后再统一制定手术方案。 (二)完善相应必备检查,术前需有血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胸片及心电图及相应专科检查,如缺少,则需补足;在发现有检查异常时,需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可请专科医师 会诊,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能。

(三)实施妇科内镜手术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术前需有手术标记,防止术中开错手术部位,做好术前三方核对工作。 (五)术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操作仔细细腻,严密止血,禁止在视野不清楚下盲目操作,对下一步手术步骤了然如胸;如出现突发意外情况,如大出血、相应脏器损伤,需根据妇科内镜突发情况严密操作;如发生相应突发情况,且经过相应急诊处理后或处理困难时,需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同时报告院医政管理人员;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进一步损害,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六)加强妇科内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妇科内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七)入院时做好对病人宣教工作,加强护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减少疾病再次发生可能。

(完整版)安全风险分析报告-1类医疗器械备案资料

**产品 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公司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1.1. 相关标准 (2) 1.2. 产品的有关资料 (2) 2. 目的和适用范围 (3) 3. 产品描述 (3) 4. 产品风险识别 (3) 4.1. 产品预期用途 (3) 4.2. 产品风险分析 (3) 4.3. 产品风险清单 (9) 5.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5) 5.1. 风险评价准则 (15) 5.2. 风险水平综合表 (15) 5.3. 风险控制表 (16) 5.4. 剩余风险评价 (19) a) 产生的其他危害 (19) b) 风险评价的完整性 (19) c) 全部剩余风险的评价 (19) 6. 结论 (19)

产品名称 **产品风险分析主要人员及职责

1.编制依据 1.1.相关标准 涵盖该产品到目标市场上市需遵循的所有国内或国际标准。 1) YY/T 0316-2008 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2) ********* 1.2.产品的有关资料 1)使用说明书 2)技术文档 2.目的和适用范围 此风险分析是针对**公司的**产品进行的,目的在于识别和控制该产品在设计研发阶段可遇见的风险。报告列出了该款产品所有已识别的危害和每个危害产生的原因,并对每种危害可能产生损害的严重度和危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估计,报告还列出了在研发过程中对各个风险采取的控制措施和验证方法,并对采取降低风险措施后的剩余风险重新进行了评价。 本报告适用于**公司的**产品。 3.产品描述 **公司的**产品*******等组成。

4.产品风险识别 4.1.产品预期用途 该产品适用于***症 **产品的预期操作者为有临床经验的医生,而且在操作仪器前,需经过培训。需由**公司指定的客服人员完成。 **产品的使用环境**科等。 4.2.产品风险分析 根据产品的预期用途,对ISO14971附录C问题进行回答;并根据问题结果,按照附录E列出初始已认知的和可预见的危害清单,并给出设计和开发中所采用的对策。 附录C:

江苏省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

附件2: 江苏省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 申请书 申请单位 主管部门 申请日期年月日 江苏省卫生厅印制 二○○九年十二月

申报说明 一、申请机构在填写申请书之前,应仔细阅读卫生部《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二、本申请书应附如下资料: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2、医院评审证书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文件复印件; 3、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说明(包括床位数、科室设置情况、人员情况、 设备和技术条件情况等); 4、拟开展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执业医师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 人员名单及其专业履历; 5、同行专家对拟开展四级妇科内镜介入诊疗技术的执业医师的推荐 材料; 6、与拟开展的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配套的设备目录、性能、工 作状况说明; 7、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操作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分工 责任制度、材料管理制度、仪器管理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保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病员随访制度、自查制度、工作人员行为准则等); 8、五年(2005年1月1日—2009年11月30日)开展妇科内镜诊疗 技术临床应用详细情况。 三、申请书各项内容,必须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 严谨,字迹要清晰易辨。对填写不符合要求,资料不完备的申请书将予以退回,重新填写申报。经审查,若填写内容不真实,则取消申请资格。 四、本申请书一式5份,打印时请用A4复印纸,并于左侧装订成册,同时报电子文件1份。

医院名称 地址邮政编码 性质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其它: 医疗机医院等级()级()等 法人代表联系电话 构 基 本 联系人联系电话情 况 编制床位职工总人数 住院人次( 人次/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住院手术人次( 人次/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门急诊人次( 人次/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设置时间:床位数:张 妇科 是否为临床重点专科:省级□市级□否□ 有候诊区:是□否□ 有治疗室:是□否□ 有清洗消毒室:是□否□ 有内镜储藏室:是□否□ 有观察室:是□否□ 宫腔镜检查室 多功能监护仪能够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等项目监测:是□否□ 氧供设备:是□否□ 宫腔镜台数/ 套数: 宫腔镜消毒设施型号及套数: 宫腔镜消毒方法: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xxx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 疗安全, 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是指医院及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我院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技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三、各科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各科的功能任务相适应,应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四、严格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人和管理制度,并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五、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向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心脏导管消融技术、起搏器植入技术、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 2、综合介入诊疗技术 3、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4、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5、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 6、人工关节(髋、膝关节)置换技术

7、人工耳蜗植入技术 8、角膜移植手术 9、血液净化技术(含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腹膜透析等技术) 10、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不含基因芯片诊断技术) 11、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技术(含χ刀、γ刀、Cyberknife、TOMO等治疗技术) 12、颌面部轮廓整形技术 1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技术 14、我区首次开展(未纳入卫生部规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六、医疗技术分三级进行管理。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由我院医务科统一管理,第二类由自治区卫生厅负责,第三类由卫生部负责。(以下涉及第三类医疗技术管理的内容本文暂略) 七、医院依法对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能力进行审核。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需由医务科负责向县、市卫计局提出申请,在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相关科室方可开展该临床技术。 八、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本院对相应类别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通过的基础上,由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卫办医政发〔2009〕183号) (2009年11月5日) 为加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妇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妇科腹腔镜和妇科宫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妇产科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设备、设施基本要求: 1.能够满足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工作要求,内镜工作室应包括内镜检查室、手术室以及门诊手术室等。内镜工作室要有各种相应的手术以及应急救治设备。 2.具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 3.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四)有至少2名具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有经过妇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如: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盆底重建术、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矫治术、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分期手术等;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Ⅱ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三级医院,开展妇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妇科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不少于40张,5年内累计完成妇科内镜手术病例3000例以上,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累计300例以上,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开展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诊疗科目。 4. 具备满足实施四级妇科内镜手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妇科内镜诊疗医师。 1. 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妇产科专业。 2. 有5年以上妇科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 拟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妇科内镜诊疗医师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经卫生部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经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妇科疾病的诊疗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打造超强妇科诊疗区

全面构建妇科超强实力诊疗区 河南省妇幼保健员院孔俊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约有95%以上的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病,其主要表现在:生殖道感染、盆腔炎、附件炎、阴道炎、宫颈糜烂、月经不调、外阴瘙痒、白带增多、不孕不育、子宫肌瘤、子宫功能性出血等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目前如何选择正规、科学、最有效的治疗办法已成为广大女性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我院妇一病区暨河南省妇科内镜诊治中心打造了河南一流妇科品牌,拥有一流妇科专家和护理队伍。 中西合璧特色鲜明 我院妇一病区在省妇幼新病房楼的15楼,病区环境优雅,医疗技术雄厚,科室设备齐全,专科特色突出。经过在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中不断地努力创新和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已得到了医疗界和广大患者的充分肯定,并在医学界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医院重点科室之一的妇一病区汇聚中西医精萃,博采众家之长。全体医护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医院的先进设备优势,以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让众多患者亲身体验到什么才是超强实力的诊疗区。 名医汇聚技术权威 我院内镜诊治中心汇聚了一批一流的妇科专家,组建成该中心权威的妇科专家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妇科临床与研究。我院1987年在河南省率先将诊断性宫腔镜、腹腔镜应用于临床,至今宫腹腔镜诊疗技术开展已有20年历史。2001年11月由河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河南省妇科内镜诊治中心”。目前,中心床位144张,妇科内镜医师21人,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2人,主治医师8人。 申爱荣:妇产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妇产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妇科内镜学组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妇产科专业委员。1976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至今一直从事妇产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995年后,侧重于妇科肿瘤的诊断与治疗。1999年师从于我国著名宫腔镜专家夏恩兰教授,潜心于宫腔镜的诊断与手术治疗,宫腔镜电切手术填补了河南省该项技术的空白,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有效率为96.6%,手术例数及难度达国内先进、河南省领先水平。先后承担河南省科技厅,教育厅及卫生厅多项科研课题,获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专著《妇科恶性肿瘤诊疗进展》、《妇产科临床治疗》。 封全灵: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妇科肿瘤专业博士留美访问学者。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妇科宫腔镜腹腔镜手术、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987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4年于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一年。1996年于河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班进修。2008年国家公派至美国杜克大学妇产科生殖医学部做访问学者一年2010年郑州大学肿瘤学博士毕业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妇科宫腔镜腹腔镜手术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05年获郑州市第八届青年科技奖和郑州市优秀教师博士期间主要从事卵巢癌发病基因以及孕激素受体亚型的非基因组作用研究 科学诊断专业治疗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为加强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规范妇科内镜临床诊疗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妇科腹腔镜和妇科宫腔镜等诊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妇产科诊疗科目,有与开展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相关的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设备、设施基本要求: 1.能够满足妇科内镜手术临床工作要求,内镜工作室应包括内镜检查室、手术室以及门诊手术室等。内镜工作室要有各种相应的手术以及应急救治设备。 2.具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 3.有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和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四)有至少2名具备妇科内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有经过妇科内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妇科内镜手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如: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盆底重建术、先天性生殖道畸形矫治术、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分期手术等;宫腔镜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Ⅱ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子宫畸形矫治术等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三级医院,开展妇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妇科病房实际开放床位数不少于40张,5年内累计完成妇科内镜手术病例3000例以上,开展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累计300例以上,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开展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的四级妇科内镜手术的医疗机构,还应当具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化学治疗与放射治疗诊疗科目。 4. 具备满足实施四级妇科内镜手术需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妇科内镜诊疗医师。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xxx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技术是指医院及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我院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严格遵守卫生部《医疗技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三、各科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各科的功能任务相适应,应具备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四、严格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人和管理制度,并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五、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向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1、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心脏导管消融技术、起搏器植入技术、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

2、综合介入诊疗技术 3、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4、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 5、四级妇科内镜诊疗技术 6、人工关节(髋、膝关节)置换技术 7、人工耳蜗植入技术 8、角膜移植手术 9、血液净化技术(含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腹膜透析等技术) 10、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不含基因芯片诊断技术) 11、三维适形及调强放疗技术(含χ刀、γ刀、Cyberknife、TOMO 等治疗技术) 12、颌面部轮廓整形技术 1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技术 14、我区首次开展(未纳入卫生部规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六、医疗技术分三级进行管理。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由我院医务科统一管理,第二类由自治区卫生厅负责,第三类由卫生部负

妇科四级手术-2019年版

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 妇科内镜诊疗技术参考目录 一、腹腔镜诊疗技术 (一)子宫体积≥10孕周的全子宫切除术 (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 (一)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 (四)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 (五)子宫体积≥12孕周的多发肌瘤剔除术或直径≥8cm的肌壁间肌瘤剔除术或≥5个肌壁间肌瘤剔除术 (六)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七)腹主动脉旁(腹腔)淋巴结切除术 (七)大网膜切除术 (八)广泛子宫颈切除术 (十)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 (一)膀胱颈尿道旁组织悬吊术 (二)各类生殖道畸形矫治/成形术 (三)剖宫产术后憩室/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 (十四)中孕期腹腔镜手术 (五)输卵管吻合术 (六)宫颈肌瘤剔除术 (七)重度盆腹腔粘连分离术

(八)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 (九)阴道旁缺陷修补术 (二十)直径≥10cm的卵巢囊肿剥除术 (二十一)盆底重建术 (二十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术 (二十三)卵巢癌分期手术 (二十四)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 (二十五)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 (二十六)腹膜外淋巴结切除术 (二十七)宫颈或阴道残端癌广泛阴道旁组织切除术 (二十八)广泛全阴道切除术 (二十九)盆腔廓清术及器官功能重建术 二、宫腔镜诊疗技术 (一)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 (二)直径≥5cm的0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三)直径≥3cm的I型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二)II型粘膜下肌瘤及壁间内突肌瘤切除术 (五)多发粘膜下肌瘤切除术 (六)各类生殖道畸形矫治术 (七)特殊部位(宫颈、宫角、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妊娠切除术 (八)宫内节育器断裂、崁顿、迷失或胎盘残留等复杂

宫内异物取出/切除术 (九)子宫内膜切除术 (十)剖宫产切口憩室修复术 三、跨学科手术 (一)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 (二)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 (三)肠管修补术 (四)血管修补术 (五)膀胱修补术 (六)输尿管植入术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现场审核标准和国家已发布的医疗技术管理规范目录2016-12-20

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现场审核标准 (青岛市卫生计生委整理) 代码诊疗科目现场审核标准备注 01 预防保健科《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第27号)使用说明名词释义与注释01,《山东省预防接种单位建设与管理工作标准(试行)》(鲁卫疾控发[2012]4号) 02 全科医疗科《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第27号)使 用说明名词释义与注释02 综合医院一般不核 准此科目 04 外科 04.03 骨科专业(参照)原卫生部《骨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卫医政发〔2010〕90号) 05 妇产科(参照)专科医院依据《妇产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1996〕第24号) 05.01 妇科专业《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卫妇发 [1995]第7号)、《山东省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 设标准》》(鲁卫妇社发〔2011〕11号)05.02 产科专业 05.03 计划生育专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6号) 05.04 优生学专业《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基本标准》(卫妇发[1995]第7号)、《山东省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标准》(鲁卫妇社发〔2011〕11号)、《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3号) 05.05 生殖健康与不孕 症专业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卫生部令第 14 号)及相关技术规范、基本标 准等,并取得省卫生厅专项审核批准文件,不再 重复审核验收,按照批准的技术登记。 07 儿科 07.01 新生儿专业《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123号) 08 小儿外科《诊疗科目名录》(卫医发[1994]第27号)使 用说明名词释义与注释08 仅在外科提供部分儿 童手术,未独立设立本 专业的,不登记本科目 10 眼科《卫生部关于印发综合医院眼科、耳鼻咽喉科和皮肤科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95号)、眼科医院眼科依据《眼科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1996〕24号) 11 耳鼻咽喉科《卫生部关于印发综合医院眼科、耳鼻咽喉科和皮肤科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95号)、《耳鼻喉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1996〕24号) 12 口腔科《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卫医发〔1994〕第30号)中口腔医院、口腔科门诊部、口腔诊所等标准,《口腔种植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3〕32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