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利弊

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利弊
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利弊

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利弊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电气化系罗光荣

为了低压用电的安全,尤其是农业电网用电的安全,我国普遍推广使用触电保安器。保安器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大类,它们对电网我中点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电压型保安器要求电网中点不直接接地(实际是经过保安器的内部阻抗接地),而安装电流型保安器,则要求中点直接接地,因此认真深入地研究低压电网中点接地方式的利弊,对于安全用电工作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并且它还关系到保安器研制工作的动向,为此我们对接地作一些分析。

一、国内外概况:

根据国外资料,电力网发展的初期,低压电网对地都是绝缘的,中点不接地,但是后来随着高压电网的发展,使了降压变压器,由于高低压线圈可能相互短路,低压线圈对地产生高压,对电气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出现了中点接地系统。如今,低压电网中点接地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中性点接地系统,这个总的发展方向是肯定的。由于中点对地绝缘,在某些场合有一定的优点,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还采用中点不接地,例如日本的医院及游泳池,使用隔离变压器,中点就不接地。有些有易燃气体的化工厂、煤矿等也采用中点对地绝缘。日本也还有一些大工厂采用不接地方式,捷克在矿井采用500伏中点不接地系统。

我国解放前,低压电网,有接地的,也有不接地的,解放之后逐步趋于统一,就是380/220伏中点接地的低压电网。

但1962年以后有些省和地区,采用中点不接地系统,例如江苏省推广使用电犁,为了人身安全,安装简易型保安器,采用了不接地系统。当时广东、河南有些地区也采用不接地系统。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中点接地和不接地两种方式同时并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优缺点作一些探讨。

二、中点接地与非接地系统的优点缺点比较:

1、不接地系统:

优点:能限制接地电流

当电网的容量较少时,对地的分布电容也小,如果绝缘电阻很高,则人触及带电体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仅为不大的电容电流(如图1),因此是安全的。

此外从漏电引起的火灾来说,不接地系统也比较理想,因漏电接地电源很小,不易产生大的火花而引起火灾。

缺点:

①不能抑制对地电压的异常升高:

不接地系统在运行中有各种原因会引起对地电压的异常升高,如变压器高低压绕组间击穿、高压线碰到低压线、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静电感应等,这种电压的异常升高可能损坏电器设备及危害人身安全。

②实际难于保持不接地状态

前面提到不接地系统可以限制接地电流的条件是电网容量比较小,因而分布电容也小,绝缘电阻比较高。如果电网容量比较大,并且随着电网的陈旧,绝缘水平总是逐渐下降的,到后来就难以达到保证人身安全的程度。

现举例来说明:譬如人体电阻为1千欧,触及三相三线制非接地系统的相

,每根相线对地电容为C,在不同的绝线,设绝缘电阻最低的相线绝阻数值为r

JX

阻和电容情况下,通过人体可能的最大电流Ir,可根据克希荷夫定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得如图2所示的曲线。

低压架空线路每根相线的电容量可按每公里205微法计算,由图可见架空线路长度超过2公里,相线绝缘低于30千欧,人体触电电流就将超过25毫安,已经不能自主摆脱,如不立即断电即有生命危险。

农业电网绝阻一般较低,依靠不接地系统限制接地电流并不能完全保证人身安全。

③一相接地,其他两相对地电压为线电压:

如果有一相线发生接地故障,另外两相对地电压即升为线电压,即增加

倍,这种电压的升高,对人身安全是不利的,并且也容易引起电器设备的绝缘击穿。

2、中点接地系统

优点:

①能够抑制异常的对地电压升高;

即使高低压绕组间发生击穿短路,由于中点直接接地,中点对地电压在220伏以下,对电器设备及操作比较安全。

②适用于大容量电力网;

③易于检测并及时排除接地故障;

如果相线发生接地故障,则将会产生很大的接地电流,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时,能及时排除。

缺点:

①不能抑制接地电流:

当人体触及带电导体时,就相当于相电压直接加在人身上,因此通过人体的电流比中点非接地系统为大,比较危险。

②接地系统可能相互干扰

由于接地系统的接地线有电流,使地表电位发生变化,因此会影响另外一个接地系统的工作,造成干扰,特别是对一些仪器设备造成干扰。

由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在我国目前的农村,变压器容量比较小,中点接地系统对于设备安全比较优越,中点不接地系统对于人身安全比较优越。

三、今后的发展趋势:

既然中点接地系统对设备的安全较为优越,对人身安全比较欠缺。那么应在中点接地的条件下,采取加强人身安全的措施,而安装触电保安器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中点接地系统,为了人身安全,只能安装高灵敏度的电流型触电保安器,其动作电流应该在30毫安以下,这种保安器是依靠零序电流进行工作的,它的零序电流不单纯是由于人体触电产生的,三相四线制各相的漏电及不对称也产生零序电流,漏电流使保安器工作不正常,有时使保安器失灵,应该动作而不动作;有时使保安器误动,为了使保安器可靠动作,就要求电网漏电尽可能小,也就是说要求绝阻较高,通常要求总绝阻达到10K以上。对于装有照明线路的电网,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尤其雨季,一般只能达到1—2K。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在分支线上加装保安器,因为整个电网的总绝阻虽然低,但分支线的绝阻有可能在10K以上,或者10多户人家就装一个保安器。这种安装方法,保安器的动作是可靠的,可以保障人身安全。但这样安装,每台变压器起码装四台保安器,

甚至更多,才能满足要求。电流型保安器电流互感器的制造工艺要求较高,成本较高,因此这是电流型保安器推广工作中比较困难的问题。

如前所述,中点不接地系统无法抑制对地电压的异常升高,例如在高压为两线一地制供电的系统中,低压侧中点对地可能出现很高的电压,实测可达数千伏,此外在预防雷害及高低压绕组击穿短路方面,不如中点接地系统,但它有限制接地电流的作用,特别是30千伏安以下专供小型排灌站的变压器,其电网绝阻较高,可以限制触电时的人体电流,并且可安装简易型单级跳的保安器,这种保安器原理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此外中点不接地系统可以安装脉冲式保安器。这种保安器适应低绝阻,绝阻只要1K左右就可以安装。带照明负载的变压器,只要装一个脉冲式保安器就可以了。而电压的异常升高也可采取措施来加以减轻其危害。(如中点经阻抗接地,加装避雷间隙或压敏电阻等)因此在变压器容量小的情况下中点不接地系统对人身安全较为有利,目前仍有其存在的意义。

四、农村电网的接地保护问题:

为了防止电器设备金属外壳带电危及人身安全,目前常用的办法有两种:即保护接地和接零,应当指出保护接地只有用在不接地系统才能引起防止触电的作用。如果在中点接地系统,即使金属外壳已经接地,当发生相线碰壳事故时,金属外壳仍有很高的电压,仍然会危及生命。因此这时保护接地是起不到防止触作用的。其原理如图3所示。

设变压器中点接地电阻r

ɡ为4欧,电动机外壳保护接地电阻r

b

为12欧,当

发生相线碰壳时,则通过短路电流I其数值为:

安如果有人触及电机外壳,则人手和脚之间的接触电压为

U J =I×r

b

=13.75×12=165伏

人体受到165伏触电仍然是危险的,几乎起不到什么保护作用,因此对于中点接地系统,通常是用采用保护接零,其原理如图4所示:

在送电线路不很长的情况下,零线电阻一般小于1欧,如果发生相线碰壳的情况,则相线将通过很大的电流,可以把熔丝熔断,使电机外壳不再带电,从而保护人身安全。

保护搪零对于一般工厂是很适用的,但对于农村电网一时却难以采用,因为目前农业生产的主要电气设备是排灌站的电动机,为电动机供电的线路通常是三相三线制,并没有零线,如果专为接零而拉一根零线。则要增加不少投资。此外当送电距离比较远,而电机容量较大时,即使相线碰壳,也不足以使熔丝熔断,那就起不到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

五、结语

1、中点接地系统是发展方向:因为农业电网使用的变压器越来越大,中点接地系统对保护设备安全比较优越,对于人身安全则可通过普遍安装电流型保安器而加以解决。

2、小变压器可以采用不接地系统:对于30千伏安以下的变压器,如果没有条件普遍安装电流型保安器,则可以采用不接地系统对人身安全比较有利。动力线路的变压器,可装简易型保安器,照明线路可以安装适应低绝阻的冲型保安器。

3、农村电网的保护接地应与触电保安器结合使用,否则不能起到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

最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问答大全

多用在中压10~35kV ;(1kV以下低压,1~10kV中低压)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正常运行时,各相对地电压是对称的,中性点对地电压为零,电网中无零序电压。由于任意两个导体之间隔以绝缘介质时,就形成电容,所以三相交流电力系统中相与相之间及相与地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电容。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U A、U B、U C 是对称的,三相的对地电容电流i c0也是平衡的。所以三相的电容电流相量和等于0,没有电流在地中流动。每个相对地电压就等于相电压。 当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假设C相接地) 。则C相对地电压为0,而A相对地电压U’A=U A+(-U C)=U AC,而B相相对地电压U′B=U B+(-U C)=U BC。由此可见,C相接地时,不接地的A、B两相对地电压由原来的相电压升高到线电压(即升高到原来对地电压的√3 倍,即1.732倍)。 C相接地时,系统接地电流(电容电流)IC应为A、B两相对地电容电流之和。由于一般习惯将从电源到负荷方向取为各相电流的正方向,所以:IC=-(ICA+ ICB)。IC在相 位上超前U C 90o(流过故障线路始端的零序电流是电容电流,所以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 90°;由于在不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是不会产生电流(对地分布电容的容性电流不算,所以小电流接地),即不会产生额外负载,所以不会影响各相电压包括相对中性点的电压关系);而在量值上由于IC=I CA又因I CA=U’A/X C= UA/XC= I C0,因此I C=3I C0,即一相接地的电容电流为正常运行时每相电容电流的三倍。 由于线路对地电容C很难确定,因此I C0和I C也不能根据电容C来精确计算。一般采用下列经验公式来计算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I C=Ue(Ik+35IL)/350 Ue(为线路额定电压KV) Ik(为同一电压的具有电的联系的架空线路总长度) IL(为同一电压的具有电的联系的电缆线路总长度) 在不完全接地(即经过一些接触电阻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故障相对地的电压将大于0而小于相电压,而未接地相对地电压小于线电压,接地电容电流也比较小。 必须指出,当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三相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并未受到影响,因为线路的线电压无论是相位还是量值均未发生变化,因此三相用电设备仍照常运行。但是这种线路允许在一相接地的情况下长期运行,因为如果另一相又发生接地故障时就会发展成为相间短路,两相接地短路,这是很危险的,会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可能损坏线路设备。所以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应该装置专门的接地保护或绝缘监察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时,给予报警信号,以提醒值班人员注意及时处理。按我国规程规定: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允许暂时运行2小时。运行维修人员应争取在两小时以内查出接地故障,予以排除。 绝缘监察装置由测量和发信两部分组

中性点接地方式

1 中性点直接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其接地电流很大,使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这种大电流接地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内过电压最低,而过电压是电网绝缘配合的基础,电网选用的绝缘水平高低,反映的是风险率不同,绝缘配合归根到底是个经济问题。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接地电流大,故对通讯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当电力线路与通讯线路平行走向时,由于耦合产生感应电压,对通讯造成干扰。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此时,若工作人员误登杆或误碰带电导体,容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对此只有加强安全教育和正确配置继电保护及严格的安全措施,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其办法是:①尽量使电杆接地电阻降至最小;②对电杆的拉线或附装在电杆上的接地引下线的裸露部分加护套;③倒闸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2 中性点不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是中性点对地绝缘,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投资省。适用于农村10kV架空线路为主的辐射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该接地方式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其流过故障点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处理,以免故障发展为两相短路,而造成停电事故。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电流很小,若是瞬时故障,一般能自动熄弧,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大,不会破坏系统的对称性,故可带故障连续供电2h,从而获得排除故障时间,相对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因其中性点是绝缘的,电网对地电容中储存的能量没有释放通路。在发生弧光接地时,电弧的反复熄灭与重燃,也是向电容反复充电过程。由于对地电容中的能量不能释放,造成电压升高,从而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或谐振过电压,其值可达很高的倍数,对设备绝缘造成威胁。 此外,由于电网存在电容和电感元件,在一定条件下,因倒闸操作或故障,容易引发线性谐振或铁磁谐振,这时馈线较短的电网会激发高频谐振,产生较高谐振过电压,导致电压互感器击穿。对馈线较长的电网却易激发起分频铁磁谐振,在分频谐振时,电压互感器呈较小阻抗,其通过电流将成倍增加,引起熔丝熔断或电压互感器过

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利弊

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利弊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电气化系罗光荣 为了低压用电的安全,尤其是农业电网用电的安全,我国普遍推广使用触电保安器。保安器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大类,它们对电网我中点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电压型保安器要求电网中点不直接接地(实际是经过保安器的内部阻抗接地),而安装电流型保安器,则要求中点直接接地,因此认真深入地研究低压电网中点接地方式的利弊,对于安全用电工作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并且它还关系到保安器研制工作的动向,为此我们对接地作一些分析。 一、国内外概况: 根据国外资料,电力网发展的初期,低压电网对地都是绝缘的,中点不接地,但是后来随着高压电网的发展,使了降压变压器,由于高低压线圈可能相互短路,低压线圈对地产生高压,对电气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出现了中点接地系统。如今,低压电网中点接地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中性点接地系统,这个总的发展方向是肯定的。由于中点对地绝缘,在某些场合有一定的优点,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还采用中点不接地,例如日本的医院及游泳池,使用隔离变压器,中点就不接地。有些有易燃气体的化工厂、煤矿等也采用中点对地绝缘。日本也还有一些大工厂采用不接地方式,捷克在矿井采用500伏中点不接地系统。 我国解放前,低压电网,有接地的,也有不接地的,解放之后逐步趋于统一,就是380/220伏中点接地的低压电网。 但1962年以后有些省和地区,采用中点不接地系统,例如江苏省推广使用电犁,为了人身安全,安装简易型保安器,采用了不接地系统。当时广东、河南有些地区也采用不接地系统。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中点接地和不接地两种方式同时并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优缺点作一些探讨。 二、中点接地与非接地系统的优点缺点比较: 1、不接地系统: 优点:能限制接地电流 当电网的容量较少时,对地的分布电容也小,如果绝缘电阻很高,则人触及带电体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仅为不大的电容电流(如图1),因此是安全的。 此外从漏电引起的火灾来说,不接地系统也比较理想,因漏电接地电源很小,不易产生大的火花而引起火灾。 缺点: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向量分析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的向量分析 为了熟悉不接地电网的零序保护,需要首先熟悉这类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压、电流零序分量的特点。下面着重介绍单相接地时稳态电容电流的特点。下面图a示出最简单的中性点不接地网,图中表示负荷是断开的,因为单相接地时三相的相线电压和负荷电流仍然对称,所以不考虑负荷电流,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正常运行情况下,各相对地有相同的电容 C(用集中参数表示), 在相电压的作用下,每相都有一超前电压90°的电容电流流入地中,并三相电容电流之和为零,中性点对地无电压,因为电容电流很小,其在线路上产生的电压降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认为各相电压均与各相电势相等,电压、电流向量图如图b所示。 发生单相(例如A相)金属性接地时,若忽略较小的电容电流

产生的电压降,则电网中各处故障相的对地电压都变为零。于是A 相对地电容被短接,只有B 相和C 相对地电容中还存在电流,此时 中性点对地电压上升为相电压(-a E ),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变为线 间电压(升高 3 倍),其向量关系图如下图c 。 这时三相对地电压可分别写为:A U ' =0,B U ' =BA U =A B E E -= 3A E 0 150j e -,C U ' =CA U =C E -A E = 3A E 0 150j e ,由于相电压和电容电流的 对称性已破坏,因而出现了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因为A U ' =0,所以 零序电压0 3U =B U ' +C U ' =-3A E ,即等于故障相正常电势的三倍,则相位与之相反。在B U ' 和C U ' 的作用下,在两非故障相及其对地电容中出现超前电压90°的电流, B I = C B jX U -' =B U ' 0 jWC , C I = C C jX U -' =C U ' jWC ,其有效值为B I +C I = 3X U WC ,X U 为相电压的有效 值,从故障点流回的电流即零序电流为:0 3I =-(B I +C I )=-(B U ' +C U ' )0jWC 。式中负号表示零序电流与通常规定的电流方向相反,因 为B U ' +C U ' =-3A E ,所以故障点的零序电流有效值为0 3I =3X U 0 WC ,

浅析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

浅析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判断与处理方法[摘要]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 地及经电阻接地。目前,我国中压(35kV及以下)电网多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电阻接地。本文主要分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三种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的向量关系、产生的现象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方法,对从事变电运行事故处理分析人员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接地方法指导 0前言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到供电的可靠性、过电压与绝缘配合、通信干扰、继电保护等、系统稳定等诸方面的综合技术问题,这个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的选择。目前,我国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多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中压电网以35kV、10kV、6kV三个电压电压应用较为普遍。 中压电网比较流行的是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三种接地系统。三种接地系统各有优劣,由于是小电流接地系统,值班人员经常会遇到三相对地电压不平衡的情况,如果对此认识不足,不但找不到问题的所在,而且还会因寻找故障时间太长而造成事故扩大。 1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几种接地方式特点分析 1)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相相对地电压降为0,健全相相对地电压上升为原来的倍。未发生接地之前,各相相对地电压均为相电压,系统的电容电流达到平衡;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突然增大为原来的倍,由于接地相对地电容被短接,另两相对地电容电流急剧增大潜供给系统,系统的电容电流失去平衡,消弧装置计算出系统接地电容并对消弧线圈进行调节,使其产生的电感电流和系统电容相平衡,消弧线圈补偿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消弧线圈补偿原理图 设、、为各相相对地电容,理想情况下==,中性点电位为零,即。当C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电位升至相电压,,健全相导线对地电位升为线电压、,如图2所示, 、中的电流、分别领先、90度。,,,,。

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利弊

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 接地的利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利弊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电气化系罗光荣 为了低压用电的安全,尤其是农业电网用电的安全,我国普遍推广使用触电保安器。保安器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大类,它们对电网我中点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电压型保安器要求电网中点不直接接地(实际是经过保安器的内部阻抗接地),而安装电流型保安器,则要求中点直接接地,因此认真深入地研究低压电网中点接地方式的利弊,对于安全用电工作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并且它还关系到保安器研制工作的动向,为此我们对接地作一些分析。 一、国内外概况: 根据国外资料,电力网发展的初期,低压电网对地都是绝缘的,中点不接地,但是后来随着高压电网的发展,使了降压变压器,由于高低压线圈可能相互短路,低压线圈对地产生高压,对电气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出现了中点接地系统。如今,低压电网中点接地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中性点接地系统,这个总的发展方向是肯定的。由于中点对地绝缘,在某些场合有一定的优点,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还采用中点不接地,例如日本的医院及游泳池,使用隔离变压器,中点就不接地。有些有易燃气体的化工厂、煤矿等也采用中点对地绝缘。日本也还有一些大工厂采用不接地方式,捷克在矿井采用500伏中点不接地系统。 我国解放前,低压电网,有接地的,也有不接地的,解放之后逐步趋于统一,就是380/220伏中点接地的低压电网。 但1962年以后有些省和地区,采用中点不接地系统,例如江苏省推广使用电犁,为了人身安全,安装简易型保安器,采用了不接地系统。当时广东、河南有些地区也采用不接地系统。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中点接地和不接地两种方式同时并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优缺点作一些探讨。 二、中点接地与非接地系统的优点缺点比较: 1、不接地系统: 优点:能限制接地电流 当电网的容量较少时,对地的分布电容也小,如果绝缘电阻很高,则人触及带电体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仅为不大的电容电流(如图1),因此是安全的。 此外从漏电引起的火灾来说,不接地系统也比较理想,因漏电接地电源很小,不易产生大的火花而引起火灾。

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

编号:SM-ZD-71752 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 式的优缺点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 点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配电网中性点与参考地的电气连接方式,按运行需要可将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高、中、低值)电阻器接地、经低值电抗器接地及直接接地等。这些中性点接地方式各具独有的优缺点。 1 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的优缺点 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是指中性点没有人为与大地连接。事实上,这样的配电网是通过电网对地电容接地。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主要优点: 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稳态工频电流小。这样

·如雷击绝缘闪络瞬时故障可自动清除,无需跳闸。 ·如金属性接地故障,可单相接地运行,改善了电网不间断供电,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接地电流小,降低了地电位升高。减小了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减小了对信息系统的干扰。减小了对低压网的反击等。 经济方面:节省了接地设备,接地系统投资少。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缺点: a与中性点电阻器接地系统相比,产生的过电压高(弧光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等),对弱绝缘击穿概率大。 b在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时产生的高频振荡电流大,达

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利弊

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的利弊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电气化系罗光荣 为了低压用电的安全,尤其是农业电网用电的安全,我国普遍推广使用触电保安器。保安器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大类,它们对电网我中点的接地有不同的要求,电压型保安器要求电网中点不直接接地(实际是经过保安器的内部阻抗接地),而安装电流型保安器,则要求中点直接接地,因此认真深入地研究低压电网中点接地方式的利弊,对于安全用电工作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并且它还关系到保安器研制工作的动向,为此我们对接地作一些分析。 一、国内外概况: 根据国外资料,电力网发展的初期,低压电网对地都是绝缘的,中点不接地,但是后来随着高压电网的发展,使了降压变压器,由于高低压线圈可能相互短路,低压线圈对地产生高压,对电气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因此出现了中点接地系统。如今,低压电网中点接地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采用中性点接地系统,这个总的发展方向是肯定的。由于中点对地绝缘,在某些场合有一定的优点,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还采用中点不接地,例如日本的医院及游泳池,使用隔离变压器,中点就不接地。有些有易燃气体的化工厂、煤矿等也采用中点对地绝缘。日本也还有一些大工厂采用不接地方式,捷克在矿井采用500伏中点不接地系统。 我国解放前,低压电网,有接地的,也有不接地的,解放之后逐步趋于统一,就是380/220伏中点接地的低压电网。 但1962年以后有些省和地区,采用中点不接地系统,例如江苏省推广使用电犁,为了人身安全,安装简易型保安器,采用了不接地系统。当时广东、河南有些地区也采用不接地系统。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中点接地和不接地两种方式同时并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优缺点作一些探讨。 二、中点接地与非接地系统的优点缺点比较: 1、不接地系统: 优点:能限制接地电流 当电网的容量较少时,对地的分布电容也小,如果绝缘电阻很高,则人触及带电体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仅为不大的电容电流(如图1),因此是安全的。 此外从漏电引起的火灾来说,不接地系统也比较理想,因漏电接地电源很小,不易产生大的火花而引起火灾。 缺点: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的两点接地故障分析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的两点接地故障分析 摘要:本文对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两点接地时,距离保护、过流保护装置动作情况进行分析。只有对故障了解,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快速制定方案,及时处理,减少由于停电带来的损失。最后本文对两点接地时,接地的两条线路同时跳闸停电及防止保护拒动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性点;两点接地;保护装置;动作分析 1. 概述 1.1 变电站概述:某变电站是将220KV电压变成35KV电压,35KV是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即小电流接地系统。共有9条35KV线路,全部是电缆出线;保护装置是南瑞RCS9615C型微机保护,采用三相完全星形接线。配有相间距离保护I、II、III段;过流保护I、II、III段,重合闸装置停用。 1.2 故障发生时保护装置动作情况 2011年3月2日4时35分,主控室监控系统发出“35KV系统接地”信号。50分14秒,35KV 7号线过流保护I段、距离保护I段动作,开关跳闸;同时35KV 9号线过流保护I段动作,开关跳闸。“35KV系统接地”信号返回。 2. 35KV 7、9号线保护动作跳闸原因分析 2.1 35KV 7号线路距离保护I段二次定值15Ω;过流保护I段二次定值1.8A;时间0S。 35KV 9号线路距离保护I段二次定值9Ω;过流保护I段二次定值3.0A;时间0S。 2.2 35KV 9号线路保护动作报告如下: 11-03-02 04:50:14:538保护启动 11-03-02 04:50:14:563 A Imax 003.33A 过流I段动作 9号线路A相接地故障录波图1 从图1可以看出:A相电流突增持续一个半周波,大约30ms;同时UAB电压降低。 2.3 35KV 7号线路动作报告如下: 11-03-02 04:50:14:563 B Imax 003.31A 过流I段动作 11-03-02 04:50:14:565 AB Dist 031.9Km 距离I段动作 7号线路B相接地故障录波图2 从图2可以看出:B相电流突增一个半周波,大约30ms,与9号线路A相电流大小相等,但是方向相反;同时UAB电压降低。 2.4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并联线路两点接地,见图3所示,7号线路及9号线路在D1、D2两点发生接地故障,不计线路负荷电流和对地电容的情况下,故障线路相当于单相接地,仅有一相流过故障电流。7号线路有一相电流IB且IB1=IB2=IBO=IB/3,零序电流3I0=IB。9号线路有一相电流IA且IA1=IA2=IAO=IA/3 ,零序电流3I0=IA。且IA=-IB。下面分析7、9号线路相间距离保护动作情况: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简述 电力系统中性点是指星形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它与系统的供电可靠性、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绝缘水平、过电压保护、继电保护、通信干扰(电磁环境)及接地装置等问题有密切的关系。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人们防止系统事故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具有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密切结合的特点,因而是电力系统实现安全与经济运行的技术基础。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是技术问题,但也是经济问题。在选定方案的决策过程中,应结合系统的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全面考虑,使系统具有更优的技术经济指标,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不良后果。 简言之,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 接地,出于不同的目的,将电气装置中某一部位经接地线和接地体与大地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 根据接地的目的不同,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 工作接地是指为运行需要而将电力系统或设备的某一点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避雷器接地等都属于工作接地。 保护接地是指为防止人身触电事故而将电气设备的某一点接地。如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互感器二次线圈接地等。 接地方式主要有2种,即直接接地系统和不接地系统。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又称大电流系统;适于110kV以上的供电系统,380V以下低压系统。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是会使保护马上动作切除电源与故障点。 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增高和系统容量增大,设备绝缘费用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中性点不接地方式的优点已居于次要地位,主要考虑降低绝缘投资。所以,110kV及以上系统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对于380V以下的低压系统,由于中性点接地可使相电压固定不变,并可方便地获得相电压供单相设备用电,所以除了特定的场合以外(如矿井),亦多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 对于高压系统,如110kV以上的供电系统,电压高,设备绝缘会高,如果中性点不接地,当单相接地时,未接地的二相就要能够承受√ 3倍的过电压,瓷绝缘子体积就要增大近一倍,原来1米长的绝缘子就要增加到1.732米以上,不但制造起来不容易,安装也是问题,会使设备投资大大增加;另外110kV以上系统由于电压高,杆塔的高度也高,不容易出现单相接地的情况,因而就是出现了接地就跳闸也不会影响多少供电可靠性,因而从投资的经济性考虑,在110kV以上供电系统,多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在低压380/220V系统中,有许多单相用电设备,如果中性点不接地运行,则发生单相接地后,有可能未接地的相电压会升高,因过电压烧毁家用电器,从安全性考虑,必须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将中性点牢牢接地。 1kV以下的供电系统(380/220伏),除某些特殊情况下(井下、游泳池),绝大部分是中性点接地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的危险。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优点:发生单相接地时,其它两完好相对地电压不会升高,因此可降低绝缘费用,保证安全。

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的区别

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的区别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不接地、经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直接接地等多种。我国电力系统目前所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直接接地。小电阻接地系统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我国开始部分应用。 1、中性点不接地(绝缘)的三相系统 各相对地电容电流的数值相等而相位相差120°,其向量和等于零,地中没有电容电流通过,中性点对地电位为零,即中性点与地电位一致。这时中性点接地与否对各相对地电压没有任何影响。可是,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各相对地电容不相等时,及时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中性点的对地电位便不再是零,通常此情况称为中性点位移即中性点不再是地电位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由于架空线路排列不对称而又换位不完全的缘故造成的。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中,当一相发生接地时:一是未接地两相的对地电压升高到√3倍,即等于线电压,所以,这种系统中,相对地的绝缘水平应根据线电压来设计。二是各相间的电压大小和相位仍然不变,三相系统的平衡没有遭到破坏,因此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这是这种系统的最大优点。但不许长期接地运行,尤其是发电机直接供电的电力系统,因为未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线电压,一相接地运行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两相短路。所以在这种系统中,一般应装设绝缘监视或接地保护装置。当发生单相接地时能发出信号,使值班人员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消除故障。一相接地系统允许继续运行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h。三是接地点通过的电流为电容性的,其大小为原来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这种电容电流不容易熄灭,可能会在接地点引起弧光解析,周期性的熄灭和重新发生电弧。弧光接地的持续间歇性电弧较危险,可能会引起线路的谐振现场而产生过电压,损坏电气设备或发展成相间短路。故在这种系统中,若接地电流大于5A时,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都应装设动作于跳闸的接地保护装置。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三相系统 上面所讲的中性点不接地三相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虽还可以继续供电,但在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较大,如35kV系统大于10A,10kV系统大于30A时,就无法继续供电。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便出现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目前在35kV电网系统中,就广泛采用了这种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 消弧线圈是一个具有铁芯的可调电感线圈,装设在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可形成一个与接地电容电流大小接近相等而方向相反的电感电流,这个滞后电压90°的电感电流与超前电压90°的电容电流相互补偿,最后使流经接地处的电流变得很小以至等于零,从而消除了接地处的电弧以及由它可能产生的危害。消弧线圈的名称也是这么得来的。当电容电流等于电感电流的时候称为全补偿;当电容电流大于电感电流的时候称为欠补偿;当电容电流小于电感的电流的时候称为过补偿。一般都采用过补偿,这样消弧线圈有一定的裕度,不至于发生谐振而产生过电压。 3、中性点直接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属于较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可能会烧坏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继电保护会立即动作,使开关跳闸,消除故障。目前我国110kV 以上系统大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 对于不通等级的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也不一样,一般按下述原则选择:220kV以上电力网,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110kV接地网,大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少部分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20~60kV的电力网,从供电可靠性出发,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或不接地的方式。但当单相接地电流大于10A时,可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3~10kV电力网,供电可靠性与故障后果是其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但当电网

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doc

1 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特点 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要考虑许多因素的问题,它与电压等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数值、过电压水平、保护配置等有关。并直接影响电网的绝缘水平、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主变压器和发电机的安全运行以及对通信线路的干扰。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当一相发生金属性接地故障时,接地相对地电位为零,其它两相对地电位比接地前升高√3倍,一般情况下,当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时,流过故障点的短路电流仅为全部线路接地电容电流之和其值并不大,发出接地信号,值班人员一般在2小时内选择和排除接地故障,保证连续不间断供电。 2 系统对地电容电流超标的危害 实践表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也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电缆出线增多,10kV配电网络中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将急剧增加,当系统电容电流大于10A后,将带来一系列危害,具体表现如下: 3.1当发生间歇弧光接地时,可能引起高达3.5倍相电压(见参考文献1)的弧光过电压,引起多处绝缘薄弱的地方放电击穿和设备瞬间损坏,使小电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这一优点大受影响。 3.2 配电网的铁磁谐振过电压现象比较普遍,时常发生电压互感器烧毁事故和熔断器的频繁熔断,严重威胁着配电网的安全可靠性。 3.3 当有人误触带电部位时,由于受到大电流的烧灼,加重了对触电人员的伤害,甚至伤亡。 3.4 当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电弧不能自灭,很可能破坏周围的绝缘,发展成相间短路,造成停电或损坏设备的事故;因小动物造成单相接地而引起相间故障致使停电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3.5 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增大后,对架空线路来说,树线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雷雨季节,因单相接地引起的短路跳闸事故占很大比例。 3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计算 4.1 空载电缆电容电流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1)根据单相对地电容,计算电容电流(见参考文献2)。 ×ω×C×103 Ic=√3×U P (4-1) 式中: U ━电网线电压(kV) P C ━单相对地电容(F)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系统

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系统 1.1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优缺点: (1)优点: 对电源中性点接地系统,若发生某单相接地,另两相电压不升高,这样可使整个系统绝缘水平降低;另外,单相接地会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Is,从而使保护装置(继电器、熔断器等)迅速准确地动作,提高了保护的可*性。 (2)缺点: 对电源中性点接地系统,由于单相短路电流Is很大,开关及电气设备等要选择较大容量,并且还能造成系统不稳定和干扰通讯线路等; 1.2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缺点: (1)优点: 对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由于限制了单相接地电流,对通讯的干扰较小;另外单相接地可以运行一段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性。 (2)缺点: 对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一相接地时,另两相对地电压升高倍,易使绝缘薄弱地方击穿,从而造成两相接地短路。 2各种电压等级供电线路的接地方式 (1)在110kv及以上的高压或超高压系统中,一般采用中性点接地系统,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电气设备绝缘水平,免除由于单相接地后继续运行而形成的不对称性。 (2)工厂供电系统采用电压在1kv~35kv,一般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因工厂供电距离短,对地电容小(Xc大),单相接地电流小,这样可以运行一段时间,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可*性,对通讯干扰小等优点。

在煤矿井下,我国、西德等国禁止中性点接地,其主要目的是为安全,减小了单相接地电流,但即使小的单相接地电流,煤矿井下也不允许存在,因此在煤矿井下,安装有检漏继电器,就是当电网对地绝缘阻抗降低到危险值或人触及一相导体或电网一相接地时,能很快地切断电源,防止触电、漏电事故,提前切断故障设备。 (3)1kv以下的供电系统(伏),除某些特殊情况下(井下、游泳池),绝大部分是中性点接地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的危险。 3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 3.1保护接地 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接地线与接地体相接,其原理是分流原理(如图1)。由于人体电阻Rr远大于接地电阻Rd,所以Ir《Id。保护接地,适应于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中。但在干燥场所,交流电压50V及以下,或直流电压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可不接地;在干燥且有木质、沥青等不良导电地面的场所,交流额定电压380V及以下,或直流额定电压44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除另有规定外(在爆炸危险场所仍应接地),可不接地。 电气设备在高处时,不应采取保护接地措施,否则会把大地电位引向高处,反而增加触电危险。 3.2保护接地时应注意问题 由同一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系统中各电气设备不应分别接地,而应形成一个保护接地系统。 这样做不仅降低了接地电阻,而且也防止了不同电气设备的不同相,同时碰壳(接地)所带来的危险。形成保护接地系统后,这时两相短路电流主要通过接地网流通,因而提高了两相短路电流的数值,保证过流保护装置可*动作。 4电气设备保护接零 4.1保护接零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向量分析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 单相接地向量分析 需要首先熟悉这类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压、电流零序分量的特点。下面着重介绍单相接地时稳态电容电流的特点。下面图a示出最简单的中性点不接地网,图中表示负荷是断开的,因为单相接地时三相的相线电压和负荷电流仍然对称,所以不考虑负荷电流,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C(用集中参数表示),在相电压正常运行情况下,各相对地有相同的电容0 的作用下,每相都有一超前电压90°的电容电流流入地中,并三相电容电流之和为零,中性点对地无电压,因为电容电流很小,其在线路上产生的电压降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认为各相电压均与各相电势相等,电压、电流向量图如图b所示。

发生单相(例如A 相)金属性接地时,若忽略较小的电容电流产生的电压降,则电网中各处故障相的对地电压都变为零。于是A 相对地电容被短接,只有B 相和C 相对地电容中还存在电流,此时中性点对地电压上升为相电压(-a E ),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变为线间电压(升高3倍),其向量关系图如下图c 。 这时三相对地电压可分别写为:A U ' =0,B U ' =BA U =A B E E -=3A E 0150j e -, C U ' =CA U =C E -A E =3A E 0150j e ,由于相电压和电容电流的对称性已破坏,因而 出现了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因为A U ' =0,所以零序电压03U =B U ' +C U ' =- 3A E ,即等于故障相正常电势的三倍,则相位与之相反。在B U ' 和C U ' 的作用下, 在两非故障相及其对地电容中出现超前电压90°的电流,B I = C B jX U -' =B U ' 0jW C ,C I =C C jX U -' =C U ' 0jW C ,其有效值为B I + C I =3X U 0WC ,X U 为相电压的有效值,从故障点流回的电流即零序电流为:03I =-(B I +C I )=-(B U ' +C U ' )0jW C 。式中负号表示零序电流与通常规定的 电流方向相反,因为B U ' +C U ' =-3A E ,所以故障点的零序电流有效值为03I = 3X U 0WC ,其大小是正常运行时每相对地电容电流的三倍,其相位落后于零序电压90°。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行方式

(一)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 1、正常运行 (1)电压情况: 如三相导线经过完善换位,各相对地电容相等,即:C 1=C 2=C 3=C ,则Y 1=Y 2=Y 3=Y 。所以: 注意以上公式都是向量公式。 图1 正常运行时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 (a) 电路图; (b ) 相量图 可见正常运行中,电源中性点对地电压为零,即中性点对地电位相等。各相对地电压为: 第1相:11,1U U U U n ????=+=; 第2相: 22, 2U U U U n ????=+=; 3321=++-=????U U U U n Y Y Y Y U Y U Y U U n 321332211++++-=????

第3相:33, 3U U U U n ? ???=+=; 结论:正常运行时,各向对地电压为相电压,中性点对地电压为零。 (2)电流情况: 由于各相对地电压为电源各相的相电压。所以电容电流大小I C1、I C2、I C3相等,相位差为1200。它们之和仍为零I 3=I C1+I C2+I C3=0,所以没有电容电流流过大地。 当各相对地电容不等时, 不为零,发生中性点位移现象。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正常运行时中性点所产生的位移电压较小,可忽略。 2、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1)电压情况: 图2为第3相发生完全接地的情况,完全接地即是金属性接地,接地电阻很小,容易看出,这时中性点对地的电压:3U U n -=。 各相对地电压为: 第1相:131'1U U U U n ????=+=; 第2相: 232'2U U U U n ? ???=+=; 第3相:0'3=?U ; n U ?

电动机中性点是否需要接地

Y形接法的电动机,3绕组的各一端联接点(锁尾)处电压为0伏的,接零(地)是没有意议的。 电机外壳接地起到防避漏电时人员触电,对绕组线圈没有何影响。 电动机(Motor)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方向有关。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低压电动机星形接线是指定子绕组的六个接头中,3个需引出,另外3个接头短接。电动机是用电设备,中性点接地没有任何好处,实际使用时电机三相电流并不完全平衡,如果中性点接地将有零序电流产生,而且部分电机用于三相三线制系统,接地只有害处。部分高压电机中性点处设置CT做差动保护使用。 电动机一般中性点不需要接地,类似三相发电机以Y形输出时才有中性点接地的说法。 发电机中性点要采取不同的接地方式,主要目地是防止发电机及其它设备遭受不对称故障的危害。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当发电机外部故障时,限制定子一点接地时最大接地电流从而限制定子线圈的机械应力。 2.限制故障点电流或故障时间,把故障点的损伤控制到最小。 3.限制故障时的稳态和暂态过电压大小在安全数值以下,防止设备绝缘遭受破坏。 4.提供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接地保护,以便在定子一点接地时,能准确地发出接地信号或有选择地断开故障发电机。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不接地、经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直接接地等多种。我国电力系统目前所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直接接地。小电阻接地系统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我国开始部分应用。 1、中性点不接地(绝缘)的三相系统 各相对地电容电流的数值相等而相位相差120°,其向量和等于零,地中没有电容电流通过,中性点对地电位为零,即中性点与地电位一致。这时中性点接地与否对各相对地电压没有任何影响。可是,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各相对地电容不相等时,及时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中性点的对地电位便不再是零,通常此情况称为中性点位移即中性点不再是地电位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由于架空线路排列不对称而又换位不完全的缘故造成的。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中,当一相发生接地时:一是未接地两相的对地电压升高到√3倍,即等于线电压,所以,这种系统中,相对地的绝缘水平应根据线电压来设计。二是各相间的电压大小和相位仍然不变,三相系统的平衡没有遭到破坏,因此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这是这种系统的最大优点。但不许长期接地运行,尤其是发电机直接供电的电力系统,因为未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线电压,一相接地运行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两相短路。所以在这种系统中,一般应装设绝缘监视或接地保护装置。当发生单相接地时能发出信号,使值班人员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消除故障。一相接地系统允许继续运行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h。三是接地点通过的电流为电容性的,其大小为原来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这种电容电流不容易熄灭,可能会在接地点引起弧光解析,周期性的熄灭和重新发生电弧。弧光接地的持续间歇性电弧较危险,可能会引起线路的谐振现场而产生过电压,损坏电气设备或发展成相间短路。故在这种系统中,若接地电流大于5A时,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都应装设动作于跳闸的接地保护装置。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三相系统 上面所讲的中性点不接地三相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虽还可以继续供电,但在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较大,如35kV系统大于10A,10kV系统大于30A时,就无法继续供电。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便出现了经消弧线圈接地

2020年城市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城市电网中性点接地方 式的选择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年城市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摘要】分析城市配电网在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系统中性点工作方式的特点。综合考虑了供电可靠性,系统绝缘水平和过电压,对电讯设施的影响及继电保护等因素,提出了对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供电线路方式的配电网如何合理选择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关键词】城网中性点接地选择 我国城市电网的电压等级和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基本上沿用了前苏联划分的电压等级和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即将城市配电网大致划分为高压配电网(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压配电网(110kV以下电压等级),低压配电网(380V及以下电压等级)三种形式。所采用的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等三种形式。对于高压配电网,其中性点一般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对于中压配电网,其中性点一般采

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对于低压配电网,其中性点也一般采用直接接地方式。在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城市,城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是随着电压等级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接地方式。对于同一电压等级的城市配电网,随着城市供电线路是以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还是以电缆线路为主的配电网,其中性点接地方式也不尽相同。然而,在城市配电网中,不管选择何种中性点接地方式,都必须综合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考虑配电网在各种运行方式下,必须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2)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异常电压和异常电流对供电设备的影响尽可能小; (3)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单相接地电流对电讯线路和电讯设备的干扰影响和危险影响必须在容许范围之内; (4)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线路的继电保护应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的选择性; (5)必须符合有关的设计规范和满足相应的设备技术要求。下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行方式电子教案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运 行方式

(一)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 1、正常运行 (1)电压情况: 如三相导线经过完善换位,各相对地电容相等,即:C 1=C 2=C 3=C ,则Y 1=Y 2=Y 3=Y 。所以: 注意以上公式都是向量公式。 图1 正常运行时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 (a) 电路图; (b ) 相量图 可见正常运行中,电源中性点对地电压为零,即中性点对地电位相等。各相对地电压为: 第1相:11, 1U U U U n ? ???=+=; 第2相: 22, 2U U U U n ? ? ? ?=+=; 第3相:33, 3U U U U n ? ? ? ?=+=; 结论:正常运行时,各向对地电压为相电压,中性点对地电压为零。 (2)电流情况: 33 21=++-=? ??? U U U U n Y Y Y Y U Y U Y U U n 3 2 1 3 3 2 2 1 1++++-=? ?? ?

由于各相对地电压为电源各相的相电压。所以电容电流大小I C1、I C2、I C3相等,相位差为1200。它们之和仍为零I 3=I C1+I C2+I C3=0,所以没有电容电流流过大地。 当各相对地电容不等时, 不为零,发生中性点位移现象。在中性点不接地 系统中,正常运行时中性点所产生的位移电压较小,可忽略。 2、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1)电压情况: 图2为第3相发生完全接地的情况,完全接地即是金属性接地,接地电阻很小,容易看出,这时中性点对地的电压:3U U n -=。 各相对地电压为: 第1相: 131 ' 1 U U U U n ? ???=+=; 第2相: 23 2 ' 2 U U U U n ? ? ? ?=+=; 第3相:0' 3=?U ; 图2 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结论:故障相对地电压为零,中性点对地电压为相电压,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因此,这类系统设备的对地的绝缘要按线电压来考虑。 n U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