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培训的目的

急救培训的目的
急救培训的目的

急救培训的目的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首先,急救作为一项技能,在自己生活中的关键时刻能够带来扭转局势的作用。

其次,急救这项技能本身就反映出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另外,急救技能的培训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给参训者带来更多其他的助益,比如紧急情况下的沉着镇定和思维明晰,而这些助益除了能够使得急救的施加更加有效之外,还在生活中为参训者带来很多帮助。

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技能有一天迫不得已在家人或者自己身上使用,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急救作为紧急事故中唯一能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的技能,是对抗死神,对抗生命的流逝的有力武器。除了扭转乾坤,急救在一些非紧急急救中可以使被施救者免受额外伤害或者又称二次伤害并且极大的减少伤病员的痛苦,并鼓舞人们的士气。

中国每年发生伤害事件七千万人次,一百九十万人终生致残,死亡八十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百分之十一;

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空难,中毒,暴力等伤害事件,已经成为中国一至三十岁年龄段人群的第一死因。

而在这些不幸事件中,心跳/呼吸骤停在临床上是最紧急的情况,心跳停止四分钟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抢救(CPR-BLS),并于八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CPR-ALS),则病人的生存率是43%。在中国,显然大多数情况下,120急救车是无法四分钟赶到现场的!而外伤出血也是最需要现场急救的危重症之一。出血伤员只要拖延几分钟急救,就会因为失血危及生命!

然而,面对触目惊心的受伤人员和急症重症人员,我们往往而无能为力,或者采用错误的急救方法使伤者伤势加重……

试想,如果现场有了掌握初级急救知识的人员,或许可以挽救这些伤者的生命。

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会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不可避免的突发性灾害事故中,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不仅可以减小自己和他人的受伤害程度,更重要的是为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急救培训课程,使受训者掌握最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最关键的初级救生技术。从而提高个人在灾害,意外事故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降低由灾害或这疾病引起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预防突发事件引起的盲目慌乱现象,,有效控制事态的扩张,减少或者避免安全隐患。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分析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时期的126例由家属或他人送入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安全转移到医院以及途中死亡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中83例安全送入医院,19例途中病情加重,24例途中死亡;观察组患者经过有效及时的院前急救护理,115例安全送入医院,6例途中病情加重,3例途中死亡。两组患者的安全转移率和途中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有效及时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情,减少途中死亡率,并提高抢救成功率。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Method:12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ho accepted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in our Emergency center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other 126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who were sent into our Emergency center by their family members or other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During the process,the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 and death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ontrol group had 83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19 worsened cases and 24 dead cases,on account of the effective and promp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115 cases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6 worsened cases and 3 dead cases,during the process,the rate of being safely transferred and the death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Conclusion:The effective and prompt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can greatly relieve the illness state for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reduce the death rate on the way and improve the successful rescue rate. [Key words]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腦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通常是颅脑血管突发性的破裂或是堵塞导致的脑组织急性损伤的疾病。由于脑血管意外的突发性,因此死亡率极高[1]。为了提高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减少途中死亡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作为目前医疗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现笔者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实施院前急救的126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相关研究资料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急救中心实施院前急救护

现场急救目的与原则

一、现场急救目的与原则: 急救的目的 保存生命──恢复呼吸、心跳、止血、救治休克。 防止伤势恶化──处理伤口、固定骨部。 促进复原──避免非必要的移动、小心处理、保持最舒适的坐/卧姿势、善言安慰。 急救的原则: 1、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救治方法。 2、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较轻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 3、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4、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二、怎样拨打急救电话(120) 呼救电话应简单明了,语言精炼、准确,无关的话不要说,以免耽误宝贵的时间。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病人或伤员姓名、性别、年龄。 2、病人或伤员致伤(病)原因及目前最危急的状况。(如昏倒在地、呼吸困难、大出血等,发病的时间、过程,用药情况,过去病史及与本次发病有关的因素) 3、病人或伤员目前所处的详细地址、电话,最好选择有明显醒目标志处。(呼救后应派人在路口等候救护车) 4、及时清除楼梯、过道上影响搬运病人的杂物。 5、意外灾害事故、突发事件等造成有成批伤病员时,要说明伤害性质,如中毒、车祸、溺水、触电等,同时要说明受伤人数、候车地点、呼救人的姓名身份。 三、现场急症之——中暑 中暑的原因和表现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中暑症状-1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除头晕、口渴外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急救知识培训资料

急救知识培训资料 急救知识讲座 急救现场处理概念 急救现场处理,也叫现场抢救或入院前急救。它是指一些意外伤害、急重病人在未至达医院前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目的是挽救生命,减少伤残和痛苦,为进一步救治奠定基础。 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 急救现场处理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和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 ,、镇定有序的指挥:一旦灾祸突然降临,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现场人员较多,要一面马上分派人员迅速呼叫医务人员前来现场一面对伤病员进行必要的处理。 ,、迅速排除致命和致伤因素:如搬开压在身上的重物,撤离中毒现场,如果是触电意外,应立即切断电源;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泥砂、呕吐物、血块或其他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检查伤病员呼吸、心跳、脉搏情况。如有呼吸心跳停止,应就地立刻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 ,、止血:有创伤出血者,应迅速包扎止血,材料就地取材,可用加压包扎、上止血带或指压止血等。同时尽快送往医院。 ,、如有腹腔脏器脱出或颅脑组织膨出,可用干净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等加以保护。 ,、有骨折者用木板等临时固定。 ,、神志昏迷者,未明了病因前,注意心跳、呼吸、两侧瞳孔大小。有舌后坠者,应将舌头拉出或用别针穿刺固定在口外,防止窒息。

,、迅速而正确地转运:按不同的伤情和病情,按轻重缓急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转运。运送途中随时注意伤病员病情变化 总之,就地抢救就是保证维持伤病员生命的前提下,应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有条不紊的进行,切忌忙乱,以免延误功丧失有利时机。 怎样正确地判断伤势轻重 观察意识是否清楚,脉搏、心跳如何,有否大出血,观察受伤部位、脸部、手脚是否灵活,等等。无论哪一部位,发现危险征象,马上叫救护车。 生命体征的观察法 生命体征即:意识、呼吸、脉搏。一旦遇到重症病人,首先应作检查。急救处置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病情的变化,所以必须冷静、沉着、迅速地采取急救措施。可以用大声呼喊病人,敲打病人脸颊或拧病人手脚等来检查。当病人失去意识时,首先要保持呼吸道畅通,谨防窒息。 怎样检查病人有否呼吸 怎样正确地检查病有有否呼吸,首先可以观察胸壁有否上下起伏活动,也可将手掌心或耳朵贴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体察有否气流进出,或者用一丝餐巾纸放在病人的鼻腔或口腔前,看看餐巾纸有否晃动。以上方法检查,如无迹象的话,可以初步判定呼吸已经停止,必须马上做人工呼吸抢救。 检查脉搏 只要将手指按在表浅动脉上方的皮肤上就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也可以将耳贴在心脏部位直接听心音。正常脉搏1分钟60,80次。发现意识消失、心跳停止时,要立即施行心脏挤压。其方法是:取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一的位置,术者用右手(善使左手也可用左手)手掌压在该手手背上,保持肘臂垂直向脊柱方向进行挤压。用力不宜过大,以每次挤压使胸骨下陷

院前急救演练方案

急诊科院前急救演练案 模拟病例:患者,男性,60岁,活动时出现胸闷1小时伴晕厥。急救人员到场后心电图检查提示:广泛前壁心梗伴频发室早。转运前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急救人员立即给予现场心肺复、现场电除颤、建立静脉通路、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通知急诊科急诊科做好接诊病人准备,麻醉科医师行气管插管,科及心电图医师到急诊科会诊,检验科抽血急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相关检查。 一、现场急救人员配备:医生、护士、司机各1名。(1分) 二、急救设备准备:救护车、急救箱、心电图机、便携式电除颤仪、简易呼吸器。(1分) 三、技术要求: 1、急救人员在规定时间到达现场、衣帽整洁。(1分) 2、规的心肺复操作(2010版心肺复技术)。(4分) 3、熟练掌握心电图、电除颤及静脉穿刺技术。(0.5分) 4、车辆安全运输。(0.5分) 5、相关科室人员接到通知后五分钟到达急诊科。(1分) 四、随机提问(1分)

儿科院前急救演练案 模拟病例:三岁幼儿发生惊厥120如进行院前急救?急救过程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如正确处理? 一、急救人员在规定时间到达现场、衣帽整洁。(1分) 二.现场急救、包括物品准备(4分) 控制惊厥:要快速而有效地控制即刻发作。 1.地西泮静滴是现场急救的首选药,每次0.3-0.5mg/kg。1mg/分的速度静注,必要时20分钟后重复一次,每次总量不超过10mg。如无静脉通路,可按0.5-0.75mg/kg/次加2mL盐水入肛门5㎝处。 2.苯巴比妥是维持治疗的首选药物,应在安定止惊后立即负荷量15-25mg/kg维持,分2次肌注,12-24小时后给5mg/kg维持。 3.去除口鼻异物,给予氧气吸入,有发热者给与退热处理。 三、如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2010版心肺复:(4分) C-A-B流程。重心动过缓,年长儿<30次/分,婴幼儿<60次/分,新生儿<100次/分,均需给予心脏按压。 1.胸外按压(C):频率100次/分,按压吹气比:新生儿3:1、1-8岁5:1,>8岁15: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深度2-3㎝。 2.打开气道(A):仰头举额法 3.人工呼吸(B):儿童18-20次/分,婴儿30-40次/分. 4、药物:1)肾上腺素:0.1-0.3mg/kg、1:10000浓度,3-5钟1次,

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

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意外伤害,如车祸、砸伤、挤压伤、切割伤、溺水、烧伤等等,多年的急诊急救工作中深刻的体会到做好院前急诊、急救,可以有效地控制伤情的扩大,阻止继续伤害,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对伤病员的预后非常重要。 1 外伤患者的急救原则 1.1 抢救生命以抢救生命为第一任务,没有生命做保障,其他的工作都没有意义。 1.2 恢复功能在保证生命的基础上,注意患者的各种功能的恢复,以利于日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工作能了的存在。 1.3 顾全解剖的完整性在急救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患者的各种解剖的完整性,利于以后的功能恢复。 2 现场急救 2.1 脱离危险环境首先,将患者迅速搬离受伤现场,避免继续伤害。如烧伤患者应立即搬离热源,除去身上残留的衣物,在搬离伤员的时候,要注意动作稳,力度适宜,不要过快过猛,如有障碍物时,首先去除阻碍搬运的障碍物,不要从重物下硬拽或硬拉肢体,以免造成继发性损伤。 2.2 观察伤情做出初步诊断在短时间内对伤者的伤情做出正确的判断,边抢救边检查,注意与生命紧密相关的重要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心率、神智等情况,有无休克发生。注意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四肢等部位的损伤情况,有无重要脏器的联合损伤,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运用止血、固定、包扎等技术进行施救。 2.3 保持生命支持对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去除呼吸道中的异物、血块、痰液、呕吐物等阻碍呼吸通常的异物,托起伤者的下颌使头部后仰,如有舌后坠者应将舌拉出,使呼吸道通畅,并将伤员的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道。有心脏骤停者要立即胸外心脏按摩,胸外按压100次/min,建立有效的循环。对于胸部有开放性伤口时要立即用厚辅料封闭,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对于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伤员应立即用衣物、沙袋等固定包扎伤侧,制止反常呼吸;对于张力性气胸的伤员应在患者胸壁第二肋间插入粗针头,排除胸膜腔内的气体,使肺部膨胀,恢复有效呼吸。 2.4 止血外伤患者多数都有出血情况,因此要做好充分的止血。发现有大血管出血时应立即用止血带止血,紧急情况下立即指压止血,然后加压包扎,并抬高受伤的肢体,以减少出血。对于四肢较大血管出血使用止血带止血者,松紧适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 1、调度室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发出调度指令(1分钟内),院前急救组(120救护车的医、护、驾)人员接到指令后应快速出诊(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应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处理措施。 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搬运过程严密监护、积极急救和处理,急危重病人在转运至医院的途中应向伤病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急诊科内值班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抢救相应准备工作;如因病情危重、涉及多专业学科的伤病情、伤病者涉及多人等情况需其他专业学科协助处理或须进行紧急手术的,转运途中应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协助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院前急救组时刻与急诊科及相应专业学科保持紧密联系与病人交接,积极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无缝连接 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护工、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教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他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统各相关多门做好了必要在备。 3、医疗机构阁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感者时,应提前与危诊科或通度联系并通过120院前急数组转运感者;会诊科与调变室随时保持信息畅通。调度室在初步了解毫者伤痛情、相关专业来位情况确定允许接纹后,立邮通知完前急数细选行老者转运工作:院前急教组在接收此类患省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装,如目前病售与特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清能等情况,同到做 好登记。 4、院内通通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急救绿色通道。入院抢救通道、紧急手术通道以及必要的备用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院前急救组将伤者转运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和抢救。 流程为:院前急救组一一急诊科一一抢救室一—(ICU/CCU/导管室/手术室)——留观室/住院病房。 三、病人的院前院内交接 急救病人交接:指急危重症病人经院前急救组送达医院后,院前急救组医护人员与急诊科或医院相关住院科室进行病人交接(伤病者基本信息、病情及相关

院前急救培训

院前急救- 何谓急救:即紧急救治的意思,是指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然后从速送医。 院前急救大致分为如下类型:一、中暑急救措施;二:触电急救;三:晕倒的急救处理;四:晕厥的急救处理;五:中毒急救措施;六:骨折急救处理;七:扭伤的急救;八:突然剧烈头痛、呕吐的处理;九:复合外伤事故的处理方法;、、、、、、。现在我们结合实际我们,讲述以下类型,和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第一:晕倒的急救处理:可能有三种不同的表现:1、晕倒时面色苍白,脉搏细微,应当使他处于仰卧位,并使其头部稍低于躯干和肢体,同时还要保持身体温暖。2、晕倒时面色红润,脉搏有力,这时应当使其头部稍高于身体其他部位,手心向上,同时在其头部放以冷敷。 3、晕倒时面色青紫,尤以嘴唇显着,脉搏细微,呼吸短促。这时应当使其仰卧位,并立即实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施行人工呼吸时应当捏住病人的鼻翼,并使其头部后仰,以便气道通畅。 第二:昏厥的急救处理:是暂时性脑缺血引起的短时间意识丧失现象,病人突然衰弱无力,眼前发黑,皮肤及嘴唇苍白,四肢发冷,出虚汗。如果是因为受惊吓、站立过久、长期卧床突然起身而引起的单纯晕厥,应让病人躺下,取头部低于躯体的姿势卧位,使脑部增加回流血液。期间一般经过上述处理,同时喂服热茶或糖水。注意保暖

和安静,要盖好被子, 病人会恢复知觉,如因大出血、心脏病史引起的晕厥,应当立即送医院急救。 第三:外伤的急救:外出血处理:就地采取压迫止血法,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止血方法,适用于头、颈、四肢部位的大血管出血的止血,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住近心端血管跳动处(止血点)。骨折的处理:无论四肢或颈部及脊柱,均禁忌盲目搬动,安抚患者,保持安静,等待专业救护人员的到来。四肢骨折,可就地用木棍、拐杖、纸板等硬质材料同时固定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或不使骨折处错位为原则。脊柱及颈部骨折时,特殊情况,如室内失火,切忌盲目搬动。 第三:突然剧烈头痛、呕吐的救治方法:有些人在用力或情绪激动后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伴剧烈、频繁的呕吐,颈项部僵硬,甚至出现神志不清,这是一种脑血管意外,应先将其扶到床上休息,切勿摇动头部,拨120.打第四:高血压危象见的急症之一。高 血压病病人由于劳累、情绪波动、精神创伤等诱因,在长或短的时间内使血压急剧升高,病情急剧恶化称为高血压危象,它是指威胁生命或器官功能的极重度高血压状态,通常收缩压大于210mmHg,或舒张压大于120 mmHg,病人先出现剧烈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如不及时处理,病情将进一步恶化,进而发生神志改变、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心悸等。重症者又出现抽搐、昏迷、心绞痛、心衰、肾衰、脑出血等

急救培训的目的

急救培训的目的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首先,急救作为一项技能,在自己生活中的关键时刻能够带来扭转局势的作用。 其次,急救这项技能本身就反映出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另外,急救技能的培训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给参训者带来更多其他的助益,比如紧急情况下的沉着镇定和思维明晰,而这些助益除了能够使得急救的施加更加有效之外,还在生活中为参训者带来很多帮助。 我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技能有一天迫不得已在家人或者自己身上使用,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急救作为紧急事故中唯一能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的技能,是对抗死神,对抗生命的流逝的有力武器。除了扭转乾坤,急救在一些非紧急急救中可以使被施救者免受额外伤害或者又称二次伤害并且极大的减少伤病员的痛苦,并鼓舞人们的士气。 中国每年发生伤害事件七千万人次,一百九十万人终生致残,死亡八十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百分之十一; 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空难,中毒,暴力等伤害事件,已经成为中国一至三十岁年龄段人群的第一死因。 而在这些不幸事件中,心跳/呼吸骤停在临床上是最紧急的情况,心跳停止四分钟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抢救(CPR-BLS),并于八分钟内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CPR-ALS),则病人的生存率是43%。在中国,显然大多数情况下,120急救车是无法四分钟赶到现场的!而外伤出血也是最需要现场急救的危重症之一。出血伤员只要拖延几分钟急救,就会因为失血危及生命! 然而,面对触目惊心的受伤人员和急症重症人员,我们往往而无能为力,或者采用错误的急救方法使伤者伤势加重…… 试想,如果现场有了掌握初级急救知识的人员,或许可以挽救这些伤者的生命。 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会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在不可避免的突发性灾害事故中,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不仅可以减小自己和他人的受伤害程度,更重要的是为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急救培训课程,使受训者掌握最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最关键的初级救生技术。从而提高个人在灾害,意外事故和危重病发生时的应急能力。降低由灾害或这疾病引起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预防突发事件引起的盲目慌乱现象,,有效控制事态的扩张,减少或者避免安全隐患。

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

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 摘要】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在昏迷患者的救治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接到“120”派车单后即刻做出快速反应,争取有效的救治时间,医生迅速急救,对提高院前昏迷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都有重要作用。【关键词】昏迷急救 昏迷是临床常见急症,死亡率高且病因复杂。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 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院前急救,在患者救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院前急救的正确与否,迅速与缓慢关系着患者的生命。现将常见昏迷病人的院前 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1 快速反应 在接到“120”派车单后,值班医护人员和司机在2分钟内必须出车,医护人员 途中即联系家属,了解病情,整理思路,并对患者做出预测,合理计划现场救护 措施。 2 迅速准确评估病情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查看,询问家属或目击者,确定是外伤引起的还是自然发病引起的昏迷,昏迷发生急缓、持续时间及其演变。使患者脱离致伤环境。 根据患者的神志、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口唇颜色、肢体温度迅速判断病情 的轻重缓急。 3 实施救护措施 (1)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松解患者衣领,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有发生窒息可能者可行气管插管。 (2)生命体征的观测:意识:通常对大声呼叫及施以刺激不可能唤醒,就能判断该病人处于昏迷状态。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测定脉搏、呼吸、血压 和呼吸的频率、节律、体温、呕吐物或大小便的性状和出血症象等。注意有无心 肺疾病、脑膜炎或脑疝等严重病症的证据。肢体活动:观察肢体活动主要区分有 无急性颅内病变,通常脑出血、脑梗等颅内病变导致的昏迷常有肢体的偏瘫,而 系统性病变导致的昏迷常不伴有肢体偏瘫。 (3)建立静脉通道: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衰、血容量不足或休克者应及时 纠正。尽量选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妥善固定,避免因患者烦躁或转运过程中针头 脱出。 (4)进行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以便于动态观察患者病情。 (5)即查血糖。一旦确诊为低血糖性昏迷,应立即给予50%GS50ml静脉推注,(3-4分钟内)。对于高血糖引起的昏迷应用胰岛素治疗。 (6)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要止血、防止休克,防止窒息,降低颅内压[2]。 降低颅内压常用20%甘露醇125-250毫升快速静脉滴入,还可用甘油果糖注射液500毫升静脉点滴。对颅脑损伤者搬运时要保持正确体位,由专人扶托其头部。 往救护车上搬运时,头先上车,即保持患者足向车头,头向车尾,侧卧,保持头 抬高10°-20°,以利于降低颅内压。 (7)药物中毒病人应立即洗胃、输液,促进毒物排出,同时使用特效拮抗剂,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应用氯磷定和阿托品注射液,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可用中枢兴 奋剂如纳洛酮等。 (8)CO中毒时立即将患者脱离现场,吸O2,细胞色素C、ATP、COA,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有效衔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绿色通道”的有效衔接,根据卫健委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院前急救: 1、调度室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迅速发出调度指令(1分钟内),院前急救组(120救护车的医、护、驾)人员接到指令后应快速出诊(小于5分钟),院前急救应规范施行一系列必要的尽力、合理救治处理措施。 2、从急救现场到急救车途中的过程严密监护、积极急救和处理,急危重病人在转运至医院的途中应向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3、转运过程中应事先将病情电话告知急诊科值班医生,急诊科值班医护人员应提前做好抢救相应准备工作;如因病情危重、涉及多专业学科的伤病情、伤病者涉及多人等情况需其他专业学科协助处理或须进行紧急手术的,转运途中应及时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协助抢救及紧急手术准备;院前急救组时刻与急诊科及相应专业学科保持紧密联系与病人交接,积极协同抢救。 二、院前院内密切配合,形成紧密的无缝连接 1、保证院前急救与院内专业学科间的信息互通:及时通报急救病人病情信息:调度室——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及医院内各相关专业学科“三方通话”。 2、病人转送与安置:危重病人病情及时向院内急诊科通报,尽快转运回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有关医生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急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师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3、医疗机构信息畅通: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或120调度联系并通过院前急救组转运患者;急诊科与调度随时保持信息畅通。调度在初步了解患者伤病情、相关专业学科情况确定允许接诊后,立刻通知院前急救组、急诊科准备接诊工作。院前急救组在接收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途中车内监护、急救、用药等情况,同到做好登记。 4、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急救绿色通道。入院抢救通道、紧急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各种危重急症,意外伤害事故以及突发的灾难,均需要在现场进行紧急的初步急救,力争维持伤病员生命体征的稳定,而后快速转送附近合适医院急诊科进一步诊治。院前急救看似简单,似乎无需高深的学问与技能,但事实上院前急救是否及时、诊断是否正确、措施是否果断得力,均将影响到病人的安危。及时、正确、果断的急救,可以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减少病人伤残率、提高人们今后的生活质量。院前急救作为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在上海这个老龄化城市中,院前急救水平高低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现代急救管理的集中点是重视院前急救、规范医院急诊科管理和强化监护病房管理三方面的内容,落实在组织建设上为不断完善急救医疗体系(EMSS)的建设。这种急救管理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了过去只局限在狭隘的医院急诊科范围内被动地等候病人的局面,而是扩大到走出医院“围墙”,同时致力于院前急救。我们必须在指导思想上充分明确,院前急救并不仅仅是急救站的事,也不只是抢救危急病人时在场的人们的责任,因为医院急诊科的设备装备得再好,急诊科的技术人员配备得再多,如果不重视院前急救,如果没有院前急救的有效救治,致使病人失去了抢救时机,那么急诊科将是一事无成。重视院前急救,并非可以不重视医院急诊科管理和建设,而是应该做好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科工作之间的联系衔接和合作配合,因为院前急救是短暂的,是应急性的,经过简单急救后,病人还要转送到医院急诊科继续救治;做好途中运送和救治其目的是为了争取抢救时机,保证将病人运送到医院得到更好的救治;没有医院的继续救治,院前急救的效果也是很难巩固的,甚至会有继续恶化的可能性[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因此,医院急诊科要根据本地院前急救的特点和情况,来确定本科任务、特点、内容和组织形式。现在,对院前急救的认识应提高到社会对急救工作的需要上来,提高到评价一个城市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上来。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对呼救伤病人进行现场急救和运送,要求接到呼救电话或其他方式的信息后,救护车(或救护艇)要立即出动,医护人员要随车(或随艇)前往尽快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急救后,迅速安全地将病人送到就近的合适的医院急诊科(室)。根据我国情况,呼救伤病人中一类是生命有危险的病人,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窒息、大出血、昏迷病人等,称为危重病人,约占10~15%,其中要就地进行复苏抢救的特别危重病人不足5%;另一类是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例如骨折、急腹症、普通外伤病人等,占呼救病人中的大多数,在进行简单现场处理后,就近送到合适医院或特约医院治疗。②对各类灾难遇难者进行院前急救,例如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战场救护等,在现场救护并组织合理分流运送,在这种现场急救中还关系到救护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③特殊任务的救护值班,例如大型会议、重要会议、比赛等,发生情况按上述情况处理。 院前急救是指在院外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广义的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在发病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进行的紧急抢救,而狭义的院前急救是指具有通讯器材、运输工具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病人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 1 重要性

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交接工作制度守则

精心整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交接工作制度 为保障我院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之间的“绿色通道”有效衔接,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并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规定。 , 2: 3:,协同抢救 二: 1: 2: 中告知医院要求会诊的医生,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接诊护士,有关医生等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接诊。救护车返回院内。做到抢救室的抢救设备已开启,需要会诊的相关医生已到位。医院各相关部门做好必要准备,基层医疗机构向我院转运急危重症患者时,应提前与急诊科联系并通过120急救中心转运患者,急诊科在初步了解患者病情,相关

专业床位情况确定允许接收后,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进行患者转运工作。急诊科在接受此类患者时应与转运者进行当面交接,如目前病情与转运患者途中的车内监护,急救,处理措施等情况,同时做好登记。 3:院内通道的通畅保证:包括急诊科的急救绿色通道,必要的备用特别通道,电梯等设备通畅。以便在救护车到达时立即用于病人的院内转送 三: 1: 2: 四: 1:急诊科设有24小时导诊(分诊)人员,随时到急诊科大门前迎接急危重病人入急诊抢救室抢救。当值班医、护人员接到急、危重病人入院通知时,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检查好所需抢救设备和备用抢救药品。

2:为了保证、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对“急救绿色通道”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原则,再补办医疗相关手续。 3:遇重大抢救必须报告科主任,白天同时报告医务科,夜间报告行政总值班组织医院抢救小组成员进行抢救会诊,也可以有急诊科主任直接请相关专业的抢救组成员会诊抢救。急诊科主任和护士长随叫随到,组织协调抢救工作。急诊抢救呼叫院内抢救会诊 10 4: 5:, 6: 操作 7: 8:

现场急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现场急救的意义和重要性 应急救援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对发生事故的处理和人员的及 时救护,在现场救护中人们常常将抢救危重急症、意外伤害伤员寄托于医院和专业的医护人员,缺乏对在现场救护伤员的重要性和可实施性的认识。这种传统的观念,往往使处在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救命的黄金时刻”。实际在救援中最有效的救援人员往往是第一目击者。 现场救护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伤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事故发生后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伤员最重要的时刻,医学上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反之,生命丧失或病情加重。现场及时、正确的救护,为医院救治创造条件,能最大限度地挽救伤员的生命和减轻伤残。在事故现场,“第一目击者”对伤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然后,在医疗救护下或运用现代救援服务系统,将伤员迅速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继续进行救治。 2005年11月27日晚9时40分,黑龙江省某煤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71人死亡。但在这起特大事故中,瓦检员张某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生死关头带领26名工友摆脱了死神的纠缠,成功逃生。 2005年11月26日,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县等地发生地震,造成13人死亡(其中九江死亡5人,瑞昌死亡7人)。有关专家在灾后调查

时发现,大部分人员伤亡不是被地震造成的建筑坍塌压死,而是由于防震知识的空白,“慌不择路”盲目逃生所致。受地震波及的湖北东部阳新县、蕲春县、武穴市的一些学校,出现学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78名学生受伤,这些血的教训不应被人淡忘。应急预案是不是真正能防灾,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仅有方案和专业救灾人员是不够的,必须让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让大家都受到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培训。 上述例子从正反两方面反映了发生事故后,应急救援与救护对于减少人员伤亡、避免事故产生严重后果的重要性。 事故现场急救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挽救生命。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对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进行心肺复苏,以挽救生命。 2.稳定病情。在现场对伤员进行对症、医疗支持及相应的特殊治疗与处置,以使病情稳定,为下一步的抢救打下基础。 3.减少伤残。发生事故特别是重大或灾害事故时,不仅可能出现群体性中毒,往往还可能发生各类外伤,诱发潜在的疾病或使原来的某些疾病恶化,现场急救时正确地对病伤员进行冲洗、包扎、复位、固定、搬运及其他相应处理可以大大降低伤残率。 4.减轻痛苦。通过一般及特殊的救护安定伤员情绪,减轻伤员的痛苦。

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

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 创伤(trauma)是一种由于机械作用人体而造成的组织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及交通工具的日渐发达,创伤发生率在逐年上升,且多为高能量的严重损伤,致残率及致死率都很高。目前,在我国创伤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位死因,创伤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进步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广大的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必须重视并对创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救治,才能减少创伤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为了提高创伤急救的医疗质量,我们把医疗程序应用于创伤急救中,大大提高了急救医疗质量,现将总结如下。 1 院前急救在创伤救治的作用 创伤急救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院前急救、急诊室和创伤监护病房。院前急救与护理是创伤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尤为重要。国内外大多认为创伤后1h为抢救黄金时间,把伤后10 min称为“白金10 min”,这样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1]如果院前急诊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并做出全面、细致、周到的护理,为进一步的救治打好基础。因此,院前急救对提高伤者存活率、降低致残率意义重大,起着具足轻重的作用。

2 院前急救的伤情评估 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根据病人的神志、呼吸、脉搏、面色等生命体征进行迅速判断,评估呼吸及循环状况,是否存在致死的危险因素,有无呼吸道阻塞、气胸、活动性大出血、头颅外伤等。依据现场情况充分暴露伤员各部位,以发现危及生命的重要损伤,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止血、固定等并迅速转运,遇到有群伤的首选检伤,并对病人进行救治分类和后送分类。 3.创伤病人院前急救的紧急处理 对创伤病人急救应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创伤院前护理可分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A:(Airway);B (Breathing);C(Circulation);D (Disability);E(Exposure);其目的是尽早发现致命伤并尽早采取有效处臵措施。第二阶段应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从头到脚进行病情评估,确定每个部位都经过全面彻底检查,进一步对受伤部位及时、适当及有效的处理。[2]具体措施如下: 3.1保持呼吸道通畅。首先保持患者平卧位,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胃内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可以用纱布清理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及异物,或者使用负压吸引。抬起下颌解除舌后坠,紧急情况下可以行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插

急救常识教案

急救常识教案 初一年级九班胡惠芳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2、提高学生的急救技巧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助人于危难之时。 教学重点:常用的急救方法。 教学难点:急救知识与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毛泽东同志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或遇上各种意外事件,来不及就医,需要立即处理,这就要我们学一点急救知识、方法来自救或互救。 一、急救的基本知识: 1、重要的生命体征及观察。 2、体温:正常37 ℃。37.5 — 38℃为低热,38 — 39 ℃为中热39 — 40℃高热。平静时,心跳每增加20 次,温度上升1 ℃左右。 3、脉膊:正常人在安静状态60 — 100 次/ 分,一般人在70 次/ 分。(自测脉膊) 4、呼吸:正常人平静状态下16 — 20 次/ 分。 5、血压: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 舒= 100 — 120 mm Hg / 60 — 80 mm H g收> 140 mmH g 舒> 90 mm H g 6、瞳孔:光照射一侧瞳孔后,双侧瞳孔均能缩小,停照后恢复原状 二、急救中心:电话号码:120:求救注意事项:①在电话中说明病人或伤员人数、病情、伤势,有利医生准备。另外全国统一报警电话:匪警:110,火警:119.交通事故报警:122. 1、说清病员或伤员的详细地点,附近明显建筑物,联系人电话、姓名。 2、有条件的派人到路口引路,及时清除路碍 3、求助及时向身边的人员求助,邻居、心理善良的热心人在危难时,都能伸出帮助之手。 三、常用的急救方法 1、外伤止血法: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8 % ,50kg 的人血液为4000 mL ,失血1 / 3 时会有生命危险。(1)出血特点: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皮下出血(困跌、撞、挤、挫伤)(2)止血方法:a 、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血管的靠近心脏的一端,使血管压在骨骼上,达到止血的目的。如:桡动脉上臂中段,肱二头肌肉外侧沟处。(学生动手)b 、加压包扎止血法:先用消毒纱布,垫在伤口,再加棉花、纱布、毛巾等放在伤口处,再紧紧包扎,常用于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c 、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止血带有:橡胶管、布条、绷带、三角巾,每隔30 — 60 分钟松解2 — 3 分钟。d 、加垫屈肢法:用于前臂、手和小腿、足的出血,将棉垫放在肘窝或腘窝、使肘、膝关节尽量屈曲,并作“8”字型包扎,有时候还需要固定,骨折固定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类固定方法:a、前臂骨折固定法。b、上臂骨折固定法。c、锁骨骨折丁字夹板固定法。 2、人工呼吸:人缺氧4 — 6 分钟就会引起死亡,人工呼吸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最有效的急救方法。①检查病人有无自主呼吸,确认病人呼吸已停止或极微弱时才能施行。②保啊呼吸:16 — 20 次 3、心脏按摩:让病人仰卧地上,抢救者站在左侧、双手重叠、手掌平放在病人的胸骨下处,用掌跟用力向下挤压,每分钟60 ~ 80 次,并随时观察病人的颈动脉,颈动脉有博动时,证明有效。 4、触电的急救方法:首先切断电源[ 关闭开关或用木棒、竹竿等绝缘体把电线挑开] ,触电后会出现心悸、头晕、局部皮肤灼痛、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需用人工呼吸、

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处理

急性心肌梗赛的院前急救处理 快速准确识别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能力 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必须具备快速识别AMI 的能力,不仅要熟悉典型表现的胸骨后疼痛的AMI,更要注意无痛性AMI相关症状,就地进行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ECG 示异常深、宽的Q波,ST段呈明显弓背向上抬高及T波倒置。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患者应高度重视,严密观察,以期早期发现AMI征兆。若遇突然发生心力衰竭惑或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突然加重,而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突发意识障碍、晕厥、抽搐、偏瘫等脑循环障碍者;无明显原因突然发生低血压性休克者;慢性支气管哮喘突然胸闷、憋气加重,与肺部体征不符者;突发心慌、心律失常、腹痛、腹泻、呕吐及情绪激动者;对肩背痛、手痛、咽痛、牙痛而不能用相应的体征解释者,都应考虑AMI 的可能,宜及早做12导联心电图及心肌酶学检查。 AMI患者的家庭急救 紧急处理 家中发现AMT患者首先要冷静并保持室内安静,不要慌忙送往医院,要帮助患者就地平卧进行家庭急救,同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务人员到来。禁忌剧烈搬动患者,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轻微的活动都会增加心肌工作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加重缺血,继而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家庭急救 用硝酸甘油0.6mg舌下含服或速效救心丸10粒口服。这些药物虽不能根治疾病,但可以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因两种药物都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 吸氧 在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予患者吸氧,因AMI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吸氧可限制缺血性心肌的损伤。 其他 观察患者的神志及心率,缓解其紧张的情绪,不要制造紧张气氛,平静、耐心地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AMI院前药物治疗 1 硝酸甘油 常用于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首选静脉泵点治疗,10~20μg/min,而后5~10分钟需增加5~10μg,其治疗是要达到控制临床症状、降低血压的目的。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心率,使收缩压≥90mmHg,心率≤110次/min。吗啡是对硝酸酯类药效欠佳的持续胸痛一种有效的镇痛剂,可以减轻AMI患者的胸痛症状,3~5mg静脉推注或5~8mg肌内注射。若疼痛症状不缓解,15~30分钟可重复1次。

现场初级救护知识竞赛试题

现场初级救护知识竞赛题(共96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 1. 成人正常呼吸每分钟是________。 A. 16-20次/分钟 B. 20-30次/分钟 C. 36-40次/分钟 2. 成人正常心跳每分钟是________。 次/分钟次/分钟次/分钟次/分钟 3. 上海市的医疗呼救电话是________。 B. 119 C. 120 D. 121 4. 成人的血液占自身体重为________。 A. 4% B. 6% C. 8% D. 10% 5. 静脉出血时的血液颜色呈________。 A. 鲜红色 B. 暗红色 C. 鲜红色变暗红色 6. ________血管出血呈速度快、量多、危害性大。 A. 动脉 B. 静脉 C. 毛细 7. 指压止血法是现场急救中常用简便的止血方法,但不适用于人体________ 部位的出血。 A. 头部 B. 颈部 C. 胸部 D. 四肢 8. 用止血带止血后,放松止血带的时限规定为________。 A. 用止血带后30分钟 B. 用止血带后1小时 C. 用止血带后2小时 D. 用止血带后3小时 9. 伤口包扎时应遵循________“四要”。 A. 快、准、轻、牢 B. 快、稳、准、牢 C. 快、准、紧、牢 D. 快、全、轻、牢 10. 伤口包扎时应做到________“五不”。 A. 不摸、不冲、不送、不作标记、不上药 B. 不摸、不冲、不取、不送、不上药 C. 不摸、不冲、不止痛、不取、不上药 D. 不摸、不冲、不送、不取、不止血 11. 伤口包扎时按规定打________结。 A. 活结 B. 蝴蝶结 C. 方结(平结) D. 其他结 12. 用三角巾包扎双肩时,应打________个结。 A. 2 B. 3 C. 4 D. 5 13.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是。 A. 先止血后包扎再固定 B. 先包扎后固定再搬运 C. 先止血后固定再搬运 14. 上肢部位骨折固定时,须用大悬吊。 A. 肩部 B. 上臂 C. 前臂 D. 手掌 15. 大腿骨折固定时,须用块三角巾固定。 A. 3 B. 5 C. 7 D. 9 16. 胸部损伤者在徒手搬运时,方法不宜使用。 A. 扶行法 B. 抱行法 C. 背负法 D. 拖行法 17. 脊柱骨折者搬运时,用搬运工具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