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众所周知,农产品出口对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和加快农业发展均有积极的意义。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上升趋势,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国家贸易结构和世界贸易结构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何在,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呢?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加剧烈,因此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将对国内近年来有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文中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以及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措施进行简单评价

一、有关竞争力的概念

一国外学者认为:

1.竞争力的内涵。

出口竞争力,就是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古典经济学认为,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域或地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与自然禀赋等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从亚当·斯密创立比较优势论到大卫·李嘉图相对优势论,还有赫克歇尔一俄林自然禀赋理论都沿袭这一看法;经济历史学家强调经济体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有利的制度形式是推动国家或地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也必然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他以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每个国家或地域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

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该理论认为,一国或一个地域,或一个地区,可能在所有的产品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但一定会在某些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即使一个国家或地域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任然可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并获得比较利益。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认为是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异造成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从而导致比较优势的产生,提出了资源禀赋论,即赫一俄定理。该理论认为:对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缺少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i苦,劳动力要素的价格必然比较便宜,他们就能够便宜地生产需要使用大量这类廉价要素的商品,从而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商拥有成本和价格的相对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时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二国内学者认为:

1.概念界定

在新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形势下,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和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是国内近年来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在《贸易政策术语词典》中,竞争力被定义为:“某一企业或某一部门或者甚至整个一个国家在经济效率上不被其他企业、部门或者国家所击败的能力”。这里的竞争力主要体现为经济效率的高低。翁鸣在其《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书中指出:国际竞争力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特定产业与国外竞争对手争夺市场的能力,对其强弱度的比较和衡量最终要通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来进行,市场是检验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标准。其本质在于各国同类产业或同类企业之间相互比较的生产力。并对农业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在国际贸易条件较为宽松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提供的农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并持续地获得赢利的能力。农业的竞争力可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广义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而且还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组织结构、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和扶持以及环境条件等,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要素投入的现实状况、环

境条件以及由此形成的农业长期发展的潜力。

靖飞、韩喜秋、潘刚(2008)认为:出口竞争力是一国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生产率等综合国力的体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可以推断出口竞争力的概念为:出口竞争力是指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生产(服务)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

此外,柯炳生(2002)认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应分解为三个方面: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信誉竞争力。李闽榕(2002)则认为除了价格和质量竞争力之外,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还应包括营销竞争力和生产效率竞争力。

侯杰(2007)认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可以由出口市场占有率(或出口量)变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产品生产成本、进口依赖率指标、贸易竞争指数指标、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指数、出口依存度或出口贡献率等指标,选取其中的几项,或者是全部作为一个体系来描述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一)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Abdulkudos Ahmed Almarwani(2003)考察了美元汇率及其波动性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他采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TARCH),以比较优势指数衡量竞争力,发现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和竞争对手的汇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Mark R.Metcalfe(2002)撰文特别讨论了比较忽略的近年不断增加的美国和加拿大环境规制对美国和加拿大进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环境规制作为哑变量而纳入一个复杂的模型中,通过回归分析环境规制对竞争力的影响。结论表明,美国环境规制并不会显著地影响美国出口竞争力,而欧盟相对更加严厉的环境规制短期内实际上有助于提高美国猪肉生产者的竞争力。不过,Mark R.Metcalfe并没有在文中给出竞争力的明确的定义和衡量指标,而是以出口数量的增减来间接的反应竞争力的变化。

Joseph C.Salvacruz(1996)通过回归分析讨论了影响竞争力的因素。结

果表明,竞争力受利率、劳动力可得性和由对外援助、FDI以及农场规模驱动的内生技术进步的影响。

Yuichiro Uchida,Paul Cook(2004)讨论了国内竞争对技术竞争力和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技术竞争力采用专利数目为基础计算的技术比较优势指数表示,而贸易竞争力则采用出口额为基础计算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表示。他们实证比较了美国、日本等9个国家国内竞争对各自技术和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发现总体上国内竞争与技术和贸易竞争力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而且,国内竞争水平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比对技术竞争力的影响更加显著。

(二)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韩宏华(2003)指出,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制定出非常严格苛刻的标准,有的标准甚至让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我国产品进入欧、美等国,需要取得国际认可的认证标志方可避免绿色壁垒的阻碍,要取得这些认证标志,一般需要外国机构认可,而外国认证机构认证费用和检测费用昂贵,直接增加了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削弱了市场上的竞争力。

黄保亮、赵秀(2008)指出由于缺乏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管理以及受种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我国许多农产品生产成本都很高,价格上缺乏比较优势。

李淑霞、王爽(2008)指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究其原因,有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不合理的内部因素,也有外部环境恶化导致。

李国祥(2008)指出,总体上看,中国农产品出口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为主。从农产品出口来看,发达国家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对农产品及其食品存在着有效需求。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既是农产品生产大国,又是农产品贸易大国,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互补的格局。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加强贸易保护主义,从而使得中国农产品出口会面临极其不利的环境和条件。

舒兵(2010)指出,初级农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而且食品(包括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安全问题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陷入信用危机,农产品出口安全保护和支持不够。

近年来我国食品出口因为质量问题常发生被退运或销毁等事件。如2008

年的“毒饺子”、“三鹿奶粉”等事件,这些事件的曝光使国际市场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更加不信任,因此,农产品出口遇到的贸易壁垒随之不断增多。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数

戴天惠(2009)提出。绿色壁垒造成了我省农产品出口总量的下降,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绿色壁垒还影响了我省出口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我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与地区正是环境保护行动较早,公众环境意识强,环境标准严,环保技术先进的国家。他们在质量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环保体系也越来越健全。而我省出口的农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从而是我省农产品的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可能。

综上所述,影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因素基本归于技术落后,没有制定严格的标准,缺乏规模化经营史之价格没有了比较优势。还有国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国家对农产品的出口安全和支持不够政府应该制定出一些相关的法规去完善。其次就是一些贸易壁垒造成的影响因数,这些都是有利有弊的。重点在于如何运用好对我们有利之处而避免一些不利的影响。

三提高国内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在对策研究方面,张灵光指出,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出口的战略选择;耿弘(2007)认为,要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农产品生产和出口企业的利益。

项连武(2008)认为:中国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应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调整中国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品质等来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

董海英(2007)指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满足国际市场消费者的新需求,开发特色产品、有机产品出口也是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郑伟东杨长娟(2008)指出加强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实施农产品出口品牌战略。并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人认为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他在实施农产品出口品牌战略中具体提出打造绿色品牌强化品牌意识,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等等

企业竞争优势的文献综述

关于家电行业竞争优势研究的文献综述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然而经过几十年蓬勃 的扩张和繁荣,很多企业在追求疯狂的增长和多元化经营的过程当中, 将竞争优势抛诸脑后。今天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尤其对于家电 行业,激烈的竞争使得利润空间日趋狭小,开发、维持、创新、拥有自己的持久性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1、关于竞争优势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1985)一书中对竞争优势有如下定义: 竞争优势就其根本而言,来源于一个企业能够为其买主提供的价值,这个价值高于企业为之付出的成本.相对于对手而言,卓越的价值在于为顾客提供等同效用但价格低廉的商品,或者为顾客提供某种独特的效用而顾客愿意为之付出高昂价格的商品。 蓝海林等(2005)认为: 所谓企业竞争优势一般是指当两个企业处在同一市场中,面对类似顾客与市场,其中一个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现实或潜在的利润或市场占有率时,这个企业就拥有某种竞争优势。换句话说,所谓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一个企业超越其竞争对手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实现企业的主要目标———盈利与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邹国庆(2003)指: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特定的阶段、特定的地域,在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所具有的超越主要竞争对手、获得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能力或潜能。这种竞争优势是企业在与同行业企业的竞争中所表现出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一种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拥有这种优势,该企业可以获得高于该行业平均收益或超额利润。 竞争优势一旦形成,就会处于模仿者和革新者的强烈破坏和冲击之下。竞争对手或者凭借模仿或者凭借创新,对获取竞争优势的企业提出挑战,而这种挑战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竞争优势消亡的速度。竞争过程实际上就是竞争对手对优势企业的能力进行模仿的过程。企业的某种竞争优势本身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三个连续的阶段,即产生、延续、衰退。当竞争优势发展时,收益增长;当优势保持时,收益保持不变;最终竞争优势因为模仿者、和革新者的侵蚀而衰退。 总的来讲,竞争优势可以被定义为某个企业相对于另外的企业在某种层面上的不对称性或差距,这种差距使得该企业能够比对手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从而使企业处于领先地位。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范例)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 主题词: 物流农产品物流评价 一、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 1、物流热的兴起 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财务战略文献综述

财务战略文献综述

公司财务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财务战略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财务战略管理内涵、研究领域及方向进行综述,以了解财务战略管理研究动态和方向,丰富财务战略管理相关知识。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及模式的大变革,对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也逐渐的升级,每个变革对新的经济战略管理内容及新理念的出现都具有较大推动作用。结合历史背景,在实践的考察背景下,对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进行述评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关于财务战略的研究 (一)国内外关于财务战略管理内涵的研究 企业战略是适应现代经济高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正确的战略管理思想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保证,而战略上的失误将会导致企业损失乃至失败。战略管理的内涵非常丰富,下面引用国外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观点: (1)国外财务战略内涵研究文献综述 美国学者W.H.纽曼(W.H.Newman)认为,企业战略是确定长远的主要任务,以及为完成这一任务而采取的主要行动。 美国学者J.希格根思(J.Higgins)认为,战略管理是设法协调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并同时完成企业使命的过程。 美国学者拜亚斯(L.L.Byars)则认为在经营中运用战略这个词:是用来描述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实现它的目标和使命。大多数组织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使命,可以有若干种选择,战略就与决定选用何种方案有关。战略包括对实现组织目标和使命的各种方案的拟定和评价,以及最终选定将要实行的方案。 英国学者卢斯.班德在《公司财务战略》中认为:财务战略为企业通过采用最适当方式筹集资金并且有效管理这些所筹集资金的使用,包括企业所创盈利再投资或分配决策。战略与战略管理的思想的外延也极为广阔,它可以具体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企业财务战略就是战略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目前国外对“企业财务战略”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认识。财务战略涉及到企业战略和财务管理两大领域,但是在财务战略的起点、目标以至具体含义上

城市形象传播文献综述20120506

“城市形象传播”文献综述 目录 一、相关文献整理............................... - 1 - (一)期刊论文......................................... - 1 -(二)新闻学领域的知名期刊论文的数据分布 ................. - 1 -(三)学位论文......................................... - 1 -(四)相关著述......................................... - 2 - 二、城市形象传播的相关概念 ...................... - 4 - (一)城市形象的定义................................... - 4 -(二)城市形象的概念延伸................................ - 5 -三、城市形象传播的多元研究视角................... - 6 - (二)不同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 7 - 四、城市形象传播的业务研究 ...................... - 8 - (一)城市形象传播与传媒................................ - 8 -(二)城市形象传播与大型活动、赛事...................... - 12 -(三)城市形象传播与文化............................... - 12 - 五、城市形象传播的相关策略研究................... - 13 - 六、其他...................................... - 15 -参考文献...................................... - 16 -

推荐-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精品

题目: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引言 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可以归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范畴。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国外开展的比较早,国内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最早设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它认为比较优势即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决定着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其后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能使一国或地区的某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相反,一定程度的不利条件往往成为刺激一国特定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出口竞争力的来源和概念 (一)出口竞争力来源 目前竞争优势可以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竞争力也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其中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是属于国际竞争力的范畴的,本文通过研究国际竞争力来分析出口竞争力。[1] 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解释在国际贸易形式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问题,其中比较优势学说是一个经典理论. 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来法学院的观点是,目前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方面公认的和比较权威的观点。[2]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不能说已经很完整,很精确,但是也为我们理解国际竞争力的含义提供很大的帮助,对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理解, 1、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具有的某种能力。 2、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国家(或地区)、行业、企业和产品。[3] 3、出口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只用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出口额的增长速度来衡量,因为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在发展。[4] 4、出口竞争力也不仅仅是由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能力所确定的。[5] (二)出口竞争力概念

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生产率等综合国力的体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可推断出口竞争力的概念为:出口竞争力是指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产业(服务)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6]出口竞争力所要研究的主演问题就是一国商品或劳务如何发挥优势在国外市场立足并占领国外市场。[7]综上所诉,本文认为,所谓出口竞争力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或企业在各种环境中从事经济或政治等等能力。 三、国外对于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一)国外对于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回顾 1、来自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按照李嘉图[8]比较优势理论来说,各国应该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竞争优势理论:一国的某个产业能够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创新机制和高生产效率。 从著名的产业竞争力研究专家波特[9]教授所著中可以看出: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力大致可以四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前三个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时期,第四个阶段则是下降时期。 [10] 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1990) 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则提出国家内部竞争环境是由四大因素形成,他们可以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其中由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构成,而且特别强调了政府行为对四大因素的影响,提出政府应完善和维护市场竞争规则建立相关制度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构成竞争优势理论基础。引入国内后曾在我国掀起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讨论热潮。发展成为延续至今的现代竞争理论。其观点认为,任何国家的产业出口竞争力都是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方面因素所决定。传统的比较优势强调各国比较成本和资源禀赋的状况,比较优势最终归结为价格竞争,而竞争优势更强调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比较优势的实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知识分享

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广西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综合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有: 1.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 J.F.Growell 是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学者,他在 1901 年的有关《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的美国政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

送成本的各种因素。J.F.Growell 的研究开辟了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克拉克·韦尔德其后在 1932 年所著的《农产品营销》才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重视,文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作了研究。 目前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包括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技术和理论)、冷链物流、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领域,并日益扩展和深化。 2.国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文献 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的是Mighell和Jones(1963),认为它是一个组织的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保管储存、中间运输、终端销售等这些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Barkema(1993)又从“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个角度强调,他认为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他还认为契约与整合的出现造就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延着供应链上溯到食物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Boehlje 与 Schrader(1988)两位学者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譬如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实施纵向整合的主体等等。他们主要强调在供应链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通程序与经营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链条内部各成员之间运用合同、合资或联合来取代传统的市场方式。他们认为与单纯地进行市场开发相比较,将食品链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及加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M.F.Stringer 和M.N.hall(2006)结合英国食品标准机构资助项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集成食品供应链模型,通过层级分解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故障。 A.J.M.Beulens 等人(2005)提出了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许多举措,给出了通过供应链网络合作来实现食品安全和透明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二)国内研究动态 关于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我国才刚刚起步,从文献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物流模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还有物流体系建设及优化、物流安全研究等方面。相关研究如下:

合理避税浅析文献综述

试论合理避税浅析 文献综述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会计103 102003110650)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筹划在社会经济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来达到纳税人减少缴纳税款的经济行为是纳税人的权利。合理避税是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决策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先筹划和合理安排,从而达到纳税支出最小化的一种行为。充分利用纳税的筹划工具为企业合理的减少税负,有利于为企业实现税后的利润最大化。企业合理避税,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国家税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1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一)房地产企业进行合理避税的规划 刘立军(2013)在房地产企业的内部进行合理的避税,是合理避税不可缺少的方法,也是合理避税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1.分析了货币价值的变化规律:运用货币价值时间差来进行合理避税,分析货币价值的变化规律,了解货币变动的大致时间走向,从而在合理的时间进行税款的交纳,运用时间差来缴纳税费,这是合理避税的基本做法。房地产企业应该认真研究货币的这种变化规律,然后加以利用,必然会对房地产企业的合理避税有帮助。 2.运用缴纳税费的临界点来进行合理避税:房地产企业在碰到缴

税的临界点时,运用增加或减少收入和支出来避免税收过多的方法。任何的规定只要有临界点就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合理避税,所以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房地产企业应该重点把握这一特点。 所以的企业都是在追求利润,房地产企业只有合理避税才能有效的减少企业税金支出,从而直接的增加企业的利润,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企业合理避税影响着企业竞争力 犯琦、何威(2011)在《论企业合理避税》一文中指出并分析了合理避税筹划空间、特征以及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对合理避税的方式进行了例举。企业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不违法的手段对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精心安排,尽量满足税法条文所规定的条件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合理避税,是企业要考虑的重要措施之一。CFO的执业水平是避税筹划的成功保证,也是财会人员自身价值的体现。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CFO应不断加强对税法的学习,增强对企业合理避税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利用,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合理避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冲在《如何高效合理避税》中对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进行了研究。如何高效合理避税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以合法的手段最大限度的获得税收的优惠来达到纳税人减少缴纳税款的经济行为。采取有效的税收筹划与合理避税对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企业应对我国现行的有关税收法律法规

XX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

更多免费资料,尽在 宝钢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宝钢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宝钢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分析方法。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宝钢经营现状分析 ◆S:优势(Strengths)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宝钢优势分析: (1)宝钢管理比较规范。宝钢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宝钢于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宝钢业务高效。宝钢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货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 (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宝钢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宝钢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宝钢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宝钢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宝钢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万吨, 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宝钢项目组与宝钢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宝钢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领 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愿意为宝钢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险。 (7)设备能力较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宝钢是国有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它的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先进,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比民营企业要占优势。 (8)宝钢拥有良好社会信誉。宝钢是从宝钢集团中分出来的,以宝钢多年的优秀品牌,再加之宝钢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努力,宝钢已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9)宝钢是宝钢国际的子公司。宝钢国际能够给予宝钢资金、技术以及业务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宝钢国际优秀的品牌给宝钢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10)宝钢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储运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宝钢在地理位置上紧靠宝钢股份,这一点对宝钢给宝钢股份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服 务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11)宝钢拥有部分素质的较高的员工。宝钢有136名员工来自宝钢股份,他们参加过宝钢投产,十分了解宝钢股份生产工艺,非常熟悉宝钢股份产成品储运质量要求 且经过严格考核上岗。这是宝钢优良的人力资源。 ◆ W: 劣势(Weakness) 所谓劣势,指的是企业较之竞争者在某些方面 ....的缺点与不足。劣势是多方面的,如规模1包括冷轧、热轧和酸洗,目前宝山地区的同类型企业仅有宝铁拥有如此全面的加工能力。

第1章 城市竞争力文献综述.概要

第2章城市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全球经济结构转型使城市之间竞争日益剧烈(陈倚伟,1985年;Iain Begg,1999)。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城市竞争和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城市规划专家以及其它政策决策者的关注。 一、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 (一)从城市综合实力的研究到城市竞争力的研究 1、国外城市综合实力排序 国外的一些机构关于城市综合实力排序的研究常常定期公布、出版。在英国,有专门组织政府统计部门进行城市排序(urban rating/ranking)。美国城市地位评价年鉴(place rated almanc)也进行城市地位排序,从1981年开始,这个出版物每4年对美国343个城市进行一次综合评述。它们通过选取指标,运用相关统计资料进行标准化和量化处理,然后进行城市综合得分比较并对其地位进行排名。另外自1989年以来,财富(Fortune)杂志每年出版“贸易的最佳城市”(表1-1)。该杂志对60个美国的最大的都市区进行评价排序,其主要的依据是经济因子,来自各统计年鉴或者企业的上报调查资料1。每年的评价焦点有一定的变化,如最近是“知识工人的最佳城市”。至上个世纪80年代,城市综合实力排序的相关研究达到高潮。 资料来源:Borden,2000;Murphy,2000 2、国内城市综合实力排序研究 国内关于城市排名或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最早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对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随后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 1它们采用的资料来自于标准的统计机构,其排名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给公司的经理作参考。由于它们选取的指标是可以有效取得数据的指标,因此一些不太重要的指标往往包含,而重要的不易获得的数据则往往省略,另外它们关于最好城市的定义也不像学者们那么考究。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02

战略管理文献综述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思想古已有之,最早见于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公元前400年左右)的《孙子兵法》一书。美国的约翰?柯林斯(John Collins)在《大战略》中指出:“孙子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从军事方面来看,《孙子兵法》已形成了系统和完整的战略思想体系(杨庆山,散襄军,苏锦江,陈炳富,2001)。1938年,美国学者切斯特?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第一个将战略的观念引入到企业管理领域当中,首开战略研究的先河。他认为,把战略因素局限于管理活动和交易活动的某些方面是没有必要的,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组织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相同的,都必须考虑到战略因素。 从此以后,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已形成了众多流派,大有成为丛林之势。当代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将其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分成了十个流派: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本文将从战略的概念、战略的形成与制定、竞争优势的来源与获取、战略与结构的关系、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几个方面,来总结企业战略管理不同学派的观点。 一、什么是战略 1. 军事学家眼中的战略: “战略”原为一个军事术语,战略的意义历来为中外军事学家所重视。西方著名军事家博弗尔认为,战略是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一种行动;我国台湾著名的军事研究者钮先钟认为,“战略的本质即为行动的指导,一切战略理论,就概括的意义而言,为也都是行动学……从较广泛的意识来说,计划即为战略”(钮先钟,2003)。毛泽东认,战略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性的东西。 2. 管理学家眼中的战略: 设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钱德勒(Alfred Chandler) 最早提出了“企业战略”的概念。他认为,企业战略是“确定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与目的,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些目标与途径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 Chandler,1962)这一定义虽然侧重于企业成长方法和资源管理,但为企业战略研究指明了方向。并且,在他看来,战略管理就是“决定企业基本的长期目标与任务,制定行动方案,配置必要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 Chandler,1962)。 计划学派的安索夫(H. Igor. Ansoff)在《企业战略》一书中提出:企业战略是一条贯穿于企业经营与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连线”。他的“战略四要素”说认为,战略包括产品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协同效应四个方面。其中,产品市场范围即公司经营的产品和市场的范围;增长向量指企业打算进入的产品市场的变化;竞争优势,即明确在该范围内企业较之竞争者所具有的有利的竞争地位和特长;协同效应,即将企业的不同部分有机结合起来以取得单个部分不能实现的方法(Ansoff,1965)。在此基础上,安索夫于1976年在《从战略规

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众所周知,农产品出口对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和加快农业发展均有积极的意义。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上升趋势,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国家贸易结构和世界贸易结构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何在,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呢?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加剧烈,因此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将对国内近年来有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文中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以及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措施进行简单评价 一、有关竞争力的概念 一国外学者认为: 1.竞争力的内涵。 出口竞争力,就是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古典经济学认为,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域或地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与自然禀赋等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从亚当·斯密创立比较优势论到大卫·李嘉图相对优势论,还有赫克歇尔一俄林自然禀赋理论都沿袭这一看法;经济历史学家强调经济体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有利的制度形式是推动国家或地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也必然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他以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每个国家或地域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

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 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有阐述。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二、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对象的综述 (一)洪国赐、卢联生著《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分析对象有全面的阐述:1.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

关于城市旅游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市旅游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代城市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对于城市旅游的研究越来越多,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建设对于城市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升城市形象,城市旅游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以及城市旅游与城市文化建设相互间的负面影响三方面深入探析城市旅游和城市形象建设、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旅游;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建设 作为各个时代人类聚落的最高形式,城市往往是各个国家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也在进行着变化,使其在传统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等功能之外,又增添了许多新功能。而城市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进入旅游视野,成就了一种新的功能——旅游。随着城市综合能力的增强,环境的进一步美化,各种旅游设备的逐步完善,使得现代化的城市以其方便的交通,发达的经济,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越的商务及购物环境吸引了许多的游客。使城市在传统的功能之外,发展了新型功能——城市旅游。城市旅游是以城市的功能、性质及特色为基础,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的旅游吸引体系,吸引、推动、促进旅游者在城市地域内所进行的富含城市文化内涵的所有旅游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城市旅游研究在西方国家发展较早,Stansfield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中首次提出了旅游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城市旅游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城市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了及少量的城市旅游方面的文献,并且基本停留在简单介绍、描述层面。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旅游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因此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不多扩大,研究成果也日见增多。而这里通过城市形象提升和城市文化建设这两方面分析城市旅游。 一、城市形象提升 在当今这样一个所谓“眼球经济”的时代,形象以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起鲜明的形象,从而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需求。良好的城市形象会使游客充分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进而游客会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城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一次好的旅游经历,一个旅行者至少要向五个人进行宣传;而一次坏的旅游经历,一个旅行者至少会向十一个人进行宣传。这些宣传,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直接影响旅游者对一个目的地进行取舍的选择。 1.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社会公众与广大市民对一个城市的整体感受、评价与印象,是城市现实的或历史的情况总和,是城市外部表现、内在素质、文化内涵的综合直观反映,是该城市有别与其他城市的特别之处。 2.城市旅游与城市形象的关系 (1)城市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良好的城市形象的塑造 城市旅游是城市经济发展下的产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开始追求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活。人民不再局限于温饱,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城市旅游成了人们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随着旅游人数的激增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新的旅游城市不断涌现,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城市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其良好的城市形象。城市旅游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丰富的旅游资源,还需要城市本身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需要城市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并且需要人才素质、市民素质和社会风尚的发展和完善。这些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因此,城市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设计(论 文) 题目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设计(论文) 类型(划“√”) 工 程设计 应 用研究 开 发研究 基 础研究 其 它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能力。在现阶段,这已经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地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未来时代是属于中小企业的时代,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必将继续发挥其经营灵活自如、销售快捷方便、资金周转灵活等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取得自己的立足之地,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竞争力,特别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意识淡薄,战略意图不明确

持续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与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战略意图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自己的业务定位、计划发展的能力。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 2.有限的资源分散,跌入多元化陷阱 多元化经营被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是企业寻求规模扩张、利润增长、分散风险的策略。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主营业务尚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状况下,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由于资源分散在多个业务领域,分散了企业在具体业务领域的资源实力,尤其是影响了需要资源保证的核心领域或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损害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一些企业甚至丧失了原有的优势。 3.研究发展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 椐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4.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影响了其创新和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由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构成的核心技术能力,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以免被其他企业剽窃和模仿。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在此问题上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对制止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也缺乏应有的力度,专利被剽窃、商标被冒仿等现象仍较为普遍,从而削弱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抑制了中小企业通过培育核心竞争力以获得长久性竞争优势的主动性。 中小企业无论在资金、规模、人力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要想在诸多大中型企业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话,中小企业只有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创新经营,不断进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趁势而上。 研究意义: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贸易行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形式进行的各国间的服务交易。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为各国接受。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部门清单,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而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国内外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将对金融服务贸易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GATS与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它包括两个部分: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其中其他金融服务指证券和金融信息服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为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收入,或者接受付出的支持,包括得到的和付出的直接投资收益(未分配收益和利息);从其他金融投资得到的和付出的收益(得到的和付出的利息和红利);得到的、付出的手续费和佣金。 可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强调了金融服务贸易交易的提供方,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消费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此换取其他贸易领域的发展,而且金融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 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列为恩(1996)认为,各种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五种基本功能:方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易于风险管理;加速资源流动;获取信息,评估企业和配置资本;提供公司法人治理。同时,更多的相关文献表示,金融中介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成本(戴蒙德1984;威廉森1987)也可以对规模经济产生积极的效应。 莫施里安(Moshirian 1994)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类似,一些基本要素赋予了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论文(设计)题目: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学院:经济学院专业:金融学班级:2007 级1 班学号:070201110208 学生姓名:曹凯指导教师:邓廷梅2011 年 5 月30 日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 1 页一、课题意义在新的经济形式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中小企业也快速的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它的重要性,现在国家和相关部门对其都相当重视,这使得它的发展迎来了好的契机。但是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发展规模的一系列的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中小企业中存在大量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外汇风险等一系列的财务风险。这就要求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找出相关的对策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才能使得中小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从宏观上来看,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投资风险、融资风险和财务承担风险的控制以及对收益风险的控制。从微观上来说,要使投资面向市场,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加强自己的财会队伍的建设,提升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了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这使得了解其财务风险的成因以及提出相关的对策就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背景(一)新经济形势下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与本行业大企业相比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概念很难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述清楚,通常用数量指标和质的指标来界定。一般来说,数量指标是利用企业的资本金额、销售额、雇用人数等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划分大、中、小企业的标准;质的指标主要是指从遵循经营学的角度,能反映企业经营本质特征的指标。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在机遇和挑战并存、效益与风险同在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负债经营已成

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三部分宝铁经营现状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SWOT分析 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全面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要了解自身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和弱点,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扬长避短,趋利弊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乃至挑战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一)分析方法简介 宝铁总体经营现状分析采用的是SWOT分析方法。SWOT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英文词的字头缩写。SWOT分析法实际上就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 (二)宝铁经营现状分析 ◆S:优势(Strengths) 优势,并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能力,而是指企业较之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 ....所具有的不可 匹敌、不可模仿的独特能力 ....;一个企业的优势,不仅是指能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在哪些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宝铁优势分析: (1)宝铁管理比较规范。宝铁沿用宝钢集团的管理模式,一切按照标准化且在宝钢集团控制下组织生产,宝铁于2001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宝铁业务高效。宝铁拥有一支在为用户提供提货、储存、加工、发运、到达送货

一条龙服务上具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队伍。 (3)仓储规模较大。在规模上,宝铁处于行业竞争者的地位,仓库规模大则仓库应变能力、机动能力强,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4)宝铁服务功能比较齐全。除仓储外,宝铁已有较为系统的加工1、运输、维修能力,能为用户提供一些辅助的服务,逐步实现钢铁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逐步 减少流通中间环节,逐步减少重复运输,为用户降低物流成本。 (5)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较为稳定。宝铁每年的储运来源为:宝钢股份出口钢材产成品集配40万吨,宝钢股份以及宝钢国际所属钢材供应单位定金制产成品50万吨, 外地钢厂产品40万吨。并占到宝钢股份厂外铁路发运量的90%以上。 (6)领导创新意识强。在交大欧姆龙宝铁项目组与宝铁领导的多次交谈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宝铁的领导层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进取心强、有闯劲、敢于冒险的领 导队伍,他们对自身的能力充满信心,愿意为宝铁的进一步发展承担责任和风险。 (7)设备能力较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强。宝铁是国有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它的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先进,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比民营企业要占优势。 (8)宝铁拥有良好社会信誉。宝铁是从宝钢集团中分出来的,以宝钢多年的优秀品牌,再加之宝铁十年来兢兢业业的努力,宝铁已在客户的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9)宝铁是宝钢国际的子公司。宝钢国际能够给予宝铁资金、技术以及业务上的大力支持,同时宝钢国际优秀的品牌给宝铁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10)宝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储运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宝铁在地理位置上紧靠宝钢股份,这一点对宝铁给宝钢股份提供便利快捷的物流服 务提供了优惠的条件。 (11)宝铁拥有部分素质的较高的员工。宝铁有136名员工来自宝钢股份,他们参加过宝钢85.9投产,十分了解宝钢股份生产工艺,非常熟悉宝钢股份产成品储运质 量要求且经过严格考核上岗。这是宝铁优良的人力资源。 ◆W: 劣势(Weakness) 所谓劣势,指的是企业较之竞争者在某些方面 ....的缺点与不足。劣势是多方面的,如规模小、产品品种少、市场面狭窄、资金不足、产品粗糙、促销不力等。 1包括冷轧、热轧和酸洗,目前宝山地区的同类型企业仅有宝铁拥有如此全面的加工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