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_经济一体化: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

第10章_经济一体化: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
第10章_经济一体化: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

第 10 章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贸易创造关税同盟
经 济 一 体 化 :
贸易转移关税同盟 次优理论与关税同盟的其他 静态福利效应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益 经济一体化尝试的历史
1

本章关键术语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联盟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2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10.1 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类型
1、含义 economic integration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 通过谈判或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 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最终 实现区域内贸易自由化 ◆实质:有区别地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 的商业政策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3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2、经济一体化类型 经济联合的紧密程度 (1)特惠贸易协定 ( preferential trade affangements ) ◇参加协定的成员国之间提供比与非成员 国贸易更低的贸易壁垒。最松散的形式 (2)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 ) ◇特点: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壁垒,但 对非成员国仍保留各自贸易限制 ◆原产地证明极为重要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4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3)关税同盟 ( customs union ) ◇特点:不但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壁 垒,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对外关税和贸 易措施 (4)共同市场 (common market) ◇特点:不仅实现了商品自由流动,而 且还实现了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5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5)经济联盟 (economic union) ◇特点:在共同市场基础上,进一步协调 统一部分经济政策。让渡制定和运用宏观 政策干预本国经济运行的权利 (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特点:经济联盟基础上,实现经济制 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 乃至最终实现统一的经济一体化。最高阶 段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6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各类一体化组织的特征
集团 类型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联盟 完全的经 济一体化
成员国 统一 间自由 对外 贸易 关税
生产要素 自由流动 一致
各种经济 政策协调 一致
实现经济、 政治与法律 制度统一
√ √ √ √ √
√ √ √ √
√ √ √
√ √

从上到下,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7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贸易创造效益 关 税 同 盟 理 论 静态效益 贸易转移效益 其他静态效益
动态效益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8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10.2 贸易创造关税同盟
10.2A 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 ◆当一国加入关税同盟后,一些原来在本国 国内生产的产品现在被同盟内成员国的更低 成本的进口产品所替代,从而使同盟内部贸 易规模扩大并增进成员国福利的贸易效应 ◆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 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国家所产生的净利益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9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贸易创造的说明 ◆ABC三国钢铁单位生产成本依次为250元、150 元和100元,AB关税同盟成立前,A国对外征收 200%的进口税。(特例:禁止性关税)
B国 钢铁成本150元 在A国价格450元 (150元+200%关税) C国 钢铁成本100元 在A国价格300元 (100元+200%关税) 同 盟 B国 钢铁成本150元 在A国价格150元
A国 钢铁成本 250元
B国出口 ◆生产从高成 本转向低成 本,福利提高
自己生产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10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B小国
P PB PA* PC a PA O DX
10.2B 贸易创造关税同盟分析
SX ◆ABC价格分别为PA 、 PB 、 PC
从A进口 ◆自由贸易:
b c d Q3 Q1 Q2 Q4 Q T ◆关税同盟前:对AC同征税T
生产Q1,消费Q2,进口Q1Q2 ◆AB建立关税同盟:对A取消关税,对C保留关税T ◇仍从A进口,但价格为PA 贸易量 Q3Q1+ Q2Q4 生产Q3,消费Q4,进口Q3Q4 ◆生产:本国转向成员国 生产者 a ◆b:产量组成 福 ( b+ d ) 消费者 a+b+c+d 利 ◆d:消费组成 政府 c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以PA*的价格从A进口
11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10.3 贸易转移关税同盟
10.3A 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 ◆关税同盟建立后,一国的进口由非成 员国低成本的产品转向成员国高成本的 产品时所发生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和福 利减少的效应。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12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贸易转移的说明 ◆ABC三国钢铁单位生产成本依次为250元、150 元和100元,AB关税同盟成立前,A国对外征收 100%的进口税
B国 钢铁成本150元 在A国价格300元 (150元+100%关税) C国 钢铁成本100元 在A国价格200元 (100元+100%关税) 同 盟 B国 钢铁成本150元 在A国价格150元
A国 钢铁成本 250元
B国出口 ◆生产从低成 本转向高成 本,福利降低
C国出口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13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10.3B 贸易转移关税同盟分析 B小国
P
PB PA *
经 PC 济 PA 一 体 化 O : 关 税 同 福 盟 与 利 自 由 贸 易 区
◆ABC价格分别为PA 、 PB 、 PC DX ◆自由贸易: 从A进口 SX ◆关税同盟前:对AC同征税T ◇以PA*的价格从A进口 a bc d 生产Q1,消费Q2,进口Q1Q2 T e ◆BC建立关税同盟:对C取消关 税,对A保留关税T ◇从C进口,价格为PC Q3Q1 Q2Q4 Q a 生产Q3,消费Q4,进口Q3Q4 贸易量 Q3Q1+ Q2Q4 净福利( b+ d )- e,不确定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生产者
消费者 a+b+c+d 政府 c+e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14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10.4 次优理论与关税同盟的其他 静态福利效应
10.4A 次优理论 ◆按照自由贸易能使世界福利最大化原 则,关税同盟被认为既增加了成员国的福 利,也增加了非成员国的福利。 ◆但实际: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成员 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福利,取决于产生关 税同盟的环境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15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10.4A 次优理论 ◆次优理论:如果福利最大化或帕累托最 优所需要的条件不能全部满足,则尽量满 足尽可能多的条件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 样通常会导致次优情况的发生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16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10.4B 更有可能导致福利增加的条件 成员国之间以前的贸易壁垒较高 成员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较低 建立关税同盟的国家数量多,规模大 同盟国间经济竞争的程度高于互补的程度 同盟成员国间的地理位置较靠近 潜在同盟成员国间的贸易和经济交往较多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17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10.4C 关税同盟的其他静态福利效应 减少行政经费 有可能使共同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 整体行动,具有较大“讨价还价”的能力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18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10.5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益
1、规模经济效应 2、竞争效应 3、扩大投资效应 4、资源配置效益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19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10.6 经济一体化尝试的历史
结合关税同盟的创造效应和转 移效应思考:为什么发展中国 家的一体化尝试大多数获得有 限的成功或遭到失败,而发达 国家的尝试则较为成功?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20

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启示(一)

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实践的启示(一) 摘要]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和新现象,同时,它会对今后形势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几十年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不少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应运而生。作者由此得出三个启示:从理论和现实看,中国应该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如何加快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未雨绸缪,加强对反全球化的研究,找出解决途径,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扫清理论障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进程,经济一体化是为实现经济全球化这一目标必经的历史阶段。几十年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不少理论与实践案例应运而生,这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中国经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无启示。 从理论和现实看,中国应该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 1.经济一体化有深厚的济学基础。 经济一体化有其经济学上的内在合理性。国际经济学的理论已经证明,基于比较优势和规模报酬递增这两大理由之上的自由贸易能极大地促进各国的生产效率和世界的总产出。当前,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传递用于协调和管理世界各地生产的信息及其处理成本大幅下降,组织国际分工的成本急剧减低。正因为如此,各国有强大的动力参加这种国际分工。而且,参加的国家越多,平均成本可以降得越低。因为它们的产品可以面对更大的市场。采取闭关自守政策的国家必定只能以本国为市场,各种产品的产量不可能很大,因而平均成本必然很高,根本无法同参加国际分工的国家相竞争。同时,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各国间的依存度会逐步加强,这将迫使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另外,各国也日益意识到,世界虽然人为地分成许多政治单位,但从生态、环保、资源、和人文的角度看,地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各国必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共享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和防止全球生态的进一步恶化。 2.中国改革开放其实也是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目前,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雏形已基本显现,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已基本消失。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际上也是经济一体的过程。首先,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一方面是贸易额的增加,现在中国大陆已经是世界第十大外贸国;另一方面是随着对外贸易国别和地区的扩大以及深度的增加,对外贸易依存度越来越大。其次,资本流动数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资本流入国,同时,中国也开始适量对外投资。再次,加入国际经济组织,参与国际经济协调。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了包括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在内的国际经济组织,同时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这个准一体化的组织,不断参与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因此,整体上看,中国改革开放本身也是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也正是由于这一过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和世界的经济联系不断密切,迫使改革开发的力度一步步加大。 3.亚洲的现状决定中国应该加快一体化进程。 回顾上一世纪,我们发现,亚洲如同一串散落的珍珠一样,尽管次区域的经济整合度已相当高,但整个亚洲经济的一体化步伐却仍相对迟缓,缺乏一根有效的主线将他们由联起来。1997年之后,亚洲孤立的危险日益浓重,整合亚洲的压力也日甚。 和欧洲以及美洲的一体化相比,亚洲无疑已显得落后了。亚洲至今没有制度化的区域融合安排,长久以来,亚洲一体化的合作仅有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会议和高官会等,一直缺乏有效的谈判机制。尽管在《汉城宣言》正式确立了APEC的宗旨和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但从严格意义上讲,APEC还不算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APEC的特色在于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自主自愿。这一方面赋予了APEC求同存异、灵活务实的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清谈气氛过浓,缺乏多边谈判和制定多边行动纲领的制度化约束的弊端。一

试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

试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技术和资源等要素禀赋差异引起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新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基于此建立其理论框架,“中心一周边”理论和国际依附论则强调该差异产生的历史积累原因和差异加大的趋势,提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主张,采取割断不合理交换关系、建立发展中国家内部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以避免两极分化的进一步加剧,并认为新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关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联系的论述实际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新的依附。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新贸易理论认为即使不存在相对价格条件的差异,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也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独立因素,认为中心一边缘模式即区域经济的出现依赖于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市场需求、制造业分布和产业外部性。 1.标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标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以瓦伊纳《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的关税同盟理论为代表。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组建关税同盟后,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对区域集团内的国家产生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主要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贸易创造指组建关税同盟成员方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相互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包括生产创造效应和消费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指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与高成本产品成员方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低成本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造成的福利损失。是否组建关税同盟,取决于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的比较。从发达国家之间组建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来看,由于其供给和需求曲线较为平坦,贸易创造效应较大,且非成员国的产品成本不占优势,贸易转移效应较小,因而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福利正效应较为明显。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会导致成员国在某些生产领域的专业化发展,以及相应的生产活动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集中,进而形成使每个国家的总体利益都增加的区域性专业化地域分工,但对第三国即非成员国产生贸易壁垒和福利负效应,因而标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封闭的模式。欧盟的建立以标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为依据,推动了欧盟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带动了区域经济合作浪潮的兴起,对发展中国家早期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布朗、罗布森、库珀和小岛清等人研究了标准的区域经济合作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认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经济合作的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创造效应,静态效应不明显,发展中国家借鉴标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应强调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态效应和对外保护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效应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竞争效应。小岛清提出的协定分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集团组建以后,不同经济体分散的小市场结成统一大市场,企业摆脱了市场规模的限制,并通过协议使各成员方分享规模经济效益;西托夫斯基和德纽的“大市场”理论即共同市场理论认为共同市场统一了保护主义分割的小市场,通过大市场内的激烈竞争,打破了原来各成员国国内的垄断;此外,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外资通过区内设厂生产,绕开区域经济同盟的壁垒限制,从而能扩大吸引外资的规模。2.“中心--周边”理论和国际依附论“中心--周边”理论和国际依附论是20世纪60—70年代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理论依据。结构主义者缪尔达尔、普雷维什和辛格等认为,世界经济存在“中心”和“周边”的格局,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作为技术创新者、发展的动力和经济利益的获得者而成为中心,周边则由发展中国家组成,是技术

第10章_经济一体化: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

第 10 章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贸易创造关税同盟
经 济 一 体 化 :
贸易转移关税同盟 次优理论与关税同盟的其他 静态福利效应 关税同盟的动态效益 经济一体化尝试的历史
1

本章关键术语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联盟 ◆贸易创造 ◆贸易转移
2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10.1 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类型
1、含义 economic integration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 通过谈判或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 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最终 实现区域内贸易自由化 ◆实质:有区别地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 的商业政策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3

国 际 贸 易 政 策 经 济 一 体 化 : 关 税 同 盟 与 自 由 贸 易 区
2、经济一体化类型 经济联合的紧密程度 (1)特惠贸易协定 ( preferential trade affangements ) ◇参加协定的成员国之间提供比与非成员 国贸易更低的贸易壁垒。最松散的形式 (2)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 ) ◇特点: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壁垒,但 对非成员国仍保留各自贸易限制 ◆原产地证明极为重要
经济贸易学院 蒋兴红 jxh_jm@https://www.360docs.net/doc/1118463345.html,
4

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在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 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随着二元结构的转换,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商品交换就构成了城乡间最重要的联系机制。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城市。城市和乡村本为“一家”,只是随着社会分工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逐渐从空间上分离,并由此产生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别。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混沌—对立—隔离的过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重心将逐渐由城市转向了城市—乡村地域,城乡系统也将趋向统一融合。对城乡这样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不应将各亚系统分别对待,必须重视整体综合。在城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都

要求其他系统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城乡间的顺利贯通。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人口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财富,又是城乡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全部涌入城市,也不可能全部滞留农村。要保持城乡这一复杂巨系统的高效率运转,必须要强调和重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外部系统间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城乡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将会促进城乡间人才、科技、信息、文化等的交流,从而繁荣城乡经济。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题,必须要从城乡两方面统筹考虑,重在疏导和分流。 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 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李光辉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可以预料21世纪初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并同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及经济关系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 区域是人类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的地域空间,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不同的区域环境,将塑造出性质各异、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区域”一词是一个含义十分广阔、使用领域极大的词汇,它或以实体概念被使用,或以抽象的空间概念被使用,不同的学科对象有不同的解释,就是在经济学这一学科中也有不同所指。常见的区域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经济合作区、经济特区等等。在这些区域中,既有跨国的,也有几个国家各自一个行政区的组合,还有一个国家内为特别目的设立的区域等等。 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作为这一概念的内涵应具有地域性、独立性和开放性等。 一体化一词英文为“Integration”,最初来源于企业之间的联合。企业之间通过卡特尔、托拉斯以及其他兼并方式联合而成的产业组织,可分为水平一体化和垂直一体化两种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专有名词最早出现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欧,从此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探讨也就开始了。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词的定义,经济学家艾尔·阿拉格(AiiM·EL-Agrua)有过这样的描述:“到了1950年,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的经济学家们赋予这一名词(区域经济一体化,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一项明确的定义,特别指将不同经济实体结合成较大经济区的一种事务状态或者一种过程。今天这个名词的用法也仅限于一含义。更具体地说,国际经济整合能消除参与国之间的所有贸易障碍,并建立一定的合作的协调的机制。后者完全依赖于一体化采取的具体形式。” 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ela A.Balassa)在其名著《经济一体化理论》一书中对“经济一体化”的定义也做了明确的阐述:“我们将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a process),又是一种状态(a state of affairs)。就过程而言,它包括采取种种措施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的歧视;就状态而言,则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差别的消失。”(3)巴拉萨的这一定义在西方经济学中具有经典性意义。此后许多经济学家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解释,基本上围绕着“过程”和“状态”而展开的。 1952年7月,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1958年1月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简称〈〈罗马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从此,经济一体化不是一纸概念,而是有丰富实践的实体,从而引起很多经济学家的极大兴趣。经济学家维多利亚·柯森(Victoria Curson)在1974年从生产要素配置的角度解释了经济一体化,他把一体化“过程”的理解为趋向全面一体化的成员国之间的生产要素的再配置,把一体化“状态”理解为业已一体化成员国的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4)经济学家彼得·林德特给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定义是:通过共同的商品市场、共同的生产要素市场,或两者的结合,达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对此,经济学家彼得·罗伯逊(Peter Robson)则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并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安排应该体现三个方面的特征:在某种条件下,成员国之间歧视的消失;维持对

城乡一体化理论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与思考 内容提要:文章通过介绍中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认识,综合已有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自己对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为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思考 一、国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探讨 1.马恩列斯有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论述 马克思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他在185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乡村城市化”这一理论。恩格斯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概念的人。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表现”……“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224页)恩格斯认为实现城乡融合就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失,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以及大家共同享受福利。 斯大林认为:“这不是说,城市乡村之间对立的消灭,应当引导到‘大城市的毁灭’。不仅大城市不会毁灭,并且还要出现新的大城市,它们是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它们不仅是大工业的中心,而且是农产品加工和一切食品工业部门强大发展的中心。这种情况将促进全国文化的繁荣,将使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58页)由此可以看出,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标志。 2.现代学者的理论认识 在英文和法文的城市科学资料中,没有“城乡一体化”的词语,比较相近的是“城乡融合(和解)”(Urban-rural composition)。其含意是指自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制造业从原先的大都会向较小的村落或尚未工业化的地区转移,从而形成城市和乡村相混合的新型区域。 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是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他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他在书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它

ahj_0504_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第九章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毫无疑问贸易保护对世界福利是一种损害,但如何才能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呢?我们在前一章已经指出,寄希望于各国自觉采取单边贸易自由化是行不通的,必须各国达成共识,一起采取行动,才能最终实现自由贸易。但是根据博弈论的观点,国家数目越多,达成合作结果就越困难,反之当国家数目较少时,就比较容易达成合作。从实践看,全球性和区域性的贸易自由化都在消除贸易壁垒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两个重大发展趋势,一是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推动下,多边贸易自由化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与深化;二是以优惠性的贸易协议或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arrangement)为宗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发展势头迅猛。两相比较,区域经济一体化往往可以更快地实现局部的自由贸易.但这种作法与多边贸易自由化不同之处是,具有歧视性或排他性。本章我们着重介绍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相关理论,关于多边贸易自由化的情况将在下一章介绍。 第一节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有五种形式,即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一、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该一体化组织参加者之间相互取消了商品贸易的障碍,成员经济体内的厂商可以将商品自由地输出和输入。真正实现了商品的自由贸易。但是它严格地将这种贸易待遇限制在参加国或成员国之间。 自由贸易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对外关税。各成员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并不妨碍各成员经济体针对非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或第三国)采取其他的贸易政策。因此自由贸易区成员经济体之间没有共同的对外关税。 123

浅谈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是非常差的。一些课程实验比较重复、内容简单,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和企业的要求之间的差距较大。 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类课程实践教学中要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具体做到以下三点要求: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拓宽授课渠道。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很多专业学习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但是,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发展要求,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课堂的教学中加大对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核心的专业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参与和专业相关的实践,在生活中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应用,重视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练习。教师授课的渠道也是可以多样化的,可以选择在课堂上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实验基地进行专业操作能力的培养,在相关的企业单位进行综合能力的培训等等,全面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2.突出实际操作的培训作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机电一体化类课程实践教学中,要了解目前的行业发展动向,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来安排合适的实习。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在实际操作中学到专业知识,就需要完善实验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要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实验基地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有很大的作用。在 实训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演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练习为主,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来达到熟练地掌握技术要求,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机电一体化类课程的专业实习实践能力水平。 3.鼓励学生参加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机电一体化课程涉及的知识非常丰富,能够进行创新的内容也很多。在实际的教学体系中,也有一些相关的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能够让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发挥。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活动,可以强化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达到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参考文献: [1]卢倩, 王福元.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讨[J].科技导刊,2011,(9). [2]王浩, 曾德江.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时忠明.略论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2010,(6). [4]郝琦.浅析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想[J].网络财富,2010,(3). [5]张芸.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和设想[J].福建水产,2005,(12). !!!!!!!!!!!!!!!!!!!!!!!!!!!!!!!!!!!!!!!!!!!!!!!!! 2012 年 第·3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128期 M ar2012 [摘要]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这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认识发展有了三次飞跃。三次飞跃 的科学技术也只有同经济发展相结合,才能更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有更广阔的前景,也就是说两者密切相连。只有科技革命和经济发展互动、链接,才能更好地促进互相的发展速度。要使我们今天的知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必须有效地结合,两者的关系决定社会的发展。[关键词]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生产力;关系[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3-0057-02 [理论探索与研究] 浅谈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王艳楠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一、科技革命的发展历程 18世纪60年代科技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这次革命扩展得很迅速,不到半个世纪,法国、美国、德国等欧美一些国家都有了大机器工业体系。这次革命以蒸汽机 的发明为标志,是一场广泛包括纺织工业、 冶金工业、机械工业、造船业以及航海交通等许多行业大发展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开始引发了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人类从手工业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英国有了“世界工 厂” 的称号就是在这次革命中产生的。19世纪70年代科技革命又一次有了大的成就。这次革命围绕着德国和 美国,英国、 法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波及到了。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为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几个发达国家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使其为他们服务,使原有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科技发展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落后国家与发达 国家的差距更大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的发明与发展为标志,发生在美国并且波及世界各地。第三次科技革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带57··

国际贸易习题-11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十一章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名词解释 1、经济一体化 2、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 4、共同市场 5、贸易创造效果 6、贸易转移效果 7、贸易扩大效果 二、单项选择题 ()1、______是经济一体化比较低级和松散的形式。 A、优惠贸易安排 B、自由贸易区 C、关税同盟 D、共同市场 ()2、关税同盟理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A、范纳和李普西 B、鲍里斯·塞泽尔基 C、小岛清 D、德纽 ()3、从需求方面考察关税同盟的静态效果,称为______ A、贸易转移效果 B、贸易创造效果 C、贸易扩大效果 D、贸易替代效果 ()4、甲、乙两国原来对钨矿砂分别征收10%和6%的进口税,现两国相互间商品进口予以免税,但对第三国进口的钨矿砂统一征8%的关税,这种一体化组织形式是______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经济同盟 D、优惠贸易安排 三、多项选择题 ()1、经济一体化诸形式中,实现了共同关境的有______ A、共同市场 B、自由贸易区 C、经济同盟 D、关税同盟 ()2、关税同盟比自由贸易区一体化程度更高,体现为______ A、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非关税政策 B、对非成员国实行统一的关税政策 C、消除了成员国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 D、消除了贸易偏转效应 E、实现了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四、判断题 ()1、经济一体化不仅促进贸易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也促进了集团外国家贸易的自由化。 ()2、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的商品实现了自由流动。 ()3、如果关税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同盟成立前减少。 ()4、作为协议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商品。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经济一体化?它有哪几种类型? 2、简述关税同盟与共同市场的异同点。 六、论述题

最新逐步改变二元经济结构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

逐步改变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 农民增收困难,是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特别强调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而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无疑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体制保障。那么,如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二元经济向一体化经济的跨越呢?笔者日前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黄泰岩教授。他认为,在微观层面上,要通过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镇)化来完成城乡生产方式一体化、生活方式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在宏观层面上,要通过国家逐步改变对城乡的二元宏观政策,实现城乡平等的一体化宏观管理。只有通过“三化”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才能使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组件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宏观政策走向城乡一体化,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最终得以建立和完善。农民市民化所谓农民市民化,是指一部分有条件的农民实现身份的改变,既包括农民向市民这种形式上的转变,也包括农民意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一本质的转变。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但是,农民向城市转移,必须以在城市就业为前提,否则,就无法融入城市文明。在我国城市居民存在巨大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农民向城市的转移就要求伴随着产业向城市的集聚。产业大量集聚,一方面可以把在其中就业的农民直接带入城市,实现离土又离乡;另一方面又可以延长产业链,从而产生对相关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乡镇企

业,在二次创业过程中,如果能够把产业的升级、集聚与城市化结合起来,就可以推进农民向城市的转移,打通城市化的通道。黄泰岩认为,农民市民化与产业向城市集聚过程的统一,是我国城市化的理想过程。但当二者无法实现统一时,农民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先于产业的集聚而进入城市?这首先涉及到平等就业制度的构建问题,即构建给予农民进城就业的平等权力的制度。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发展中国家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通道可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转移来完成,但在我国却被户籍制度无情切断。原有的就业制度对农民是不平等的,甚至可以说是对农民的歧视。这首先要求放弃作为“城市人”的优越论和让城市居民优先就业的观念。我们的政策、法规在制度安排上,不能再为保证城市居民就业而对农民进行歧视,要赋予城市居民和农民平等的人权,包括拥有平等的就业权、生存权,要让农民有权力自由迁移。农民市民化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积极效应:一是可以填补简单劳动力市场的空缺;二是给城市居民进一步学习、接受教育以提升自己素质的压力;三是农民的进城压低工资水平,保证了在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情况下维持较高利润来推进、完成我国工业化过程。但同时,农民市民化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有人担心,在平等就业制度建立和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后,我国农村潜在的、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就会大规模流向城市,可能会加重城市中原来就已严重的失业问题。黄教授认为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大大高于农民的生活成本,因此城市居民对工资的要求要比农民对工资的要求高,如果一项工作所能提供的工资不够维持

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共37页文档

什么是关税同盟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关税同盟的主要特征关税同盟的主要特征是:成员国相互之间不仅取消了贸易壁垒,实行自由贸易,还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也就是说,关税同盟的成员除相互同意消除彼此的贸易障碍之外,还采取共同对外的关税及贸易政策。GATT规定,关税同盟如果不是立即成立,而是经过一段期间逐步完成,则应在合理期限内完成,这个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 建立关税同盟的前提条件 1、已建立的关税同盟或签订的临时协定的缔约方对非同盟或临时协定参加国所实施的关税或其他贸易规章,大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建立同盟或签订协定前各组成领土所实施的相应措施的一般限制水平。 2、建立自由贸易区或订立临时协定后,各组成领土对非贸易集团或协定参加国的贸易所实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规章,不得高于或严于组成共同关税领土前所实施的相应的限制措施。 3、上述临时协定应订有在合理期限内成立关税同盟或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和进程表。 关税同盟的排他性保护措施

关税同盟的排他性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各项: 1、减低直至取消同盟内部的关税。为达到这一目的,同盟往往规定成员国在同盟内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分阶段、逐步地从各自现行的对外关税税率,过渡到同盟所规定的统一关税税率,直至最后取消成员国彼此间的关税 2、制定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对外关税税率。在对外方面,同盟国成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分别调高或调低各自原有的对外关税税率,最终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税率;并且逐步统一各自的对外贸易政策,如对外歧视政策,进口数量限制等; 3、对从同盟外进口的商品,根据商品的种类和提供国的不同,征收共同的差别待遇关税,如特惠税率、协定国税率、最惠国税率、普通优惠税率、普通税率; 4、制定统一的保护性措施,如进口限额、卫生防疫标,等等。 共同对外关税的建立的意义 1、它避免了自由贸易区需要以原产地原则作为补充,保持商品正常流动的问题。在这里,代替原产地原则的是筑起共同的“对外壁垒”,从这个意义上看,关税同盟比自由贸易区的排他性更强一些。

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一)

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一) 摘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是《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快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既十分重要,又相当紧迫。必须按照《决定》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这对于推进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意义 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目前,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既十分重要,又相当紧迫。1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要求。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快推进。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没有根本消除,工农关系不协调、城乡关系失衡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针对这种情况,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科学地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在处理工农、城乡关系问题方面的经验,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出了中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任务,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工农、城乡关系出现了积极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明确了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方向和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保障,因为制度才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远性。中央在这次《决定》中强调,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这是落实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求的重大举措,也是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针的具体部署。只有从体制改革、制度建设上着手,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构筑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保障体系,才能从全局上、根本上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结构。只有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才能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和协调发展。这个重大举措和部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工农、城乡差别的信心和决心,充分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和全国人民的愿望。 2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统筹城乡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着眼于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发展改革成果,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重视把农村的事情办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繁荣和全面发展。只有广大农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农民各项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只有尽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的状况,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因此,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全面推进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是实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

(完整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学 号: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结课论文 完成日期:2012-6-28 题 目: 李亚春 学生姓名: 0976802432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 业: 09级4班 班 级: 吕跃聪 授课教师:

目录 一、导论 (1) 二、经济全球化 (1) 2.1经济全球化的产生 (1) 2.1.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1) 2.1.2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必然性 (1) 2.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 2.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 2.3.1积极影响 (2) 2.3.1消极影响 (2)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3) 3.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 (3) 3.1.1概念与内涵 (3) 3.1.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原因 (3) 3.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3) 3.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4) 3.3.1积极影响 (4) 3.3.2消极影响 (4) 3.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性质 (4) 四、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5) 五、中国的应对策略 (6) 5.1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 (6) 5.2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中国 (6) 六、参考文献 (7)

一、导论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屡屡受阻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却在迅猛推进。面对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在几集寻求区域合作。20世纪80年代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再次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无可否认,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商品和要素全球范围的流动,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深化了劳动的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使许多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各国再也不能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而封闭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们在承认经济全球化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容忽视它所带来的诸多不利的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屡屡受阻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却在迅猛推进。面对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在几集寻求区域合作。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取得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 2.1经济全球化的产生 2.1.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2.1.2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必然性 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第三,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第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区域一体化定义为:地缘相邻或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集团,为了获得最大利益,组合成为更大规模的经济集团或共同体,其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理论包括: 一、关税同盟理论 对关税同盟理论研究最有影响的是以美国经济学范纳( Jacok Viner )和李普西( K·G·Lipsey )。按照范纳的关税同盟理论,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 )完全取消各成员国间的关税; ( 2 )对来自成员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 ( 3 )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这种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相结合的结构,使得关税同盟对整个世界经济福利的影响呈现双重性,即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并存。 (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 所谓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是指假定在经济资源总量不变、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关税同盟对集团内外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物质福利的影响。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主要是指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1 、贸易创造效应( Trade Creating Effect )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产品从成本较高的国内生产转往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生产,从成员国的进口量增加,新的贸易得以“创造”。此外,一国由原先从同盟外国家的高价购买转而从结盟成员国的低价购买也属于贸易创造 2 、贸易转移效应( Trade Diversion Effect ) 假定缔结关税同盟前关税同盟国不生产某种商品而采取自由贸易的立场,无税(或关税很低)地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建立后,同盟成员国高产品转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同盟成立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这就是贸易转移效应。

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前言 经济一体化是指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技术创新,贸易投资等活动日益国际化,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依存度日益增加的一种经济现象。 经济一体化在塑造战后世界秩序时起到过重大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信息科技发展迅速,劳动力,资本等流动性增强,这种情况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大的展开,不同产业之间各个国家的相互依存的程度加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在现有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分工基础上,建立经济联盟,政府间协商建立规则,在共同的规则下实现合作共赢。在这种情况下,国界和距离都显得无关紧要,同一个产业的成功,需要多个国家共同合作,才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一体化是时代的潮流,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袭来,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进入并努力融入到这一潮流中。然而,随着今天的经济全球化的复杂与多边,我们既要把握住住机遇,继续加快发展,又要随时审视市场的变化,规避风险、迎接挑战,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日益壮大,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1.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发展形势 1.1经济一体化的涵义 经济一体化是指,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技术创新,贸易投资等活动日益国际化,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依存 度日益增加的一种经济现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在现有生产力 水平和国际分工基础上,建立经济联盟,政府间协商建立规则,在共同 的规则下实现合作共赢。 1.2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式 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松散到紧密、从局部到整体 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以下列发展形势:(1)特惠关税区,如“美加汽车 产品协定”;(2)自由贸易区,如北美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如比荷卢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如南方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如欧盟。经济一体化的理想形式将是完全经济一体化,但目前还没有完全经济一体 化的组织出现。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被世界广 泛认知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有欧盟、欧洲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南方共同市场、东南亚国家联盟自由贸易区和东南非共同市场。截至2013年7月,向WTO通报过的区域贸易协定已经有575项。 2.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来看,呈现出以下趋势和特征: 2.1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在各国贸易合作中区域贸易协定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例如美国推动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促进了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之间的贸 易往来,并且正在推动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从而将整个美洲国家划 在同一区域内。同时美国也与韩国等各大洲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定,

城乡一体化的概念和内涵

城乡一体化定义和内涵 一、定义 城乡一体化是指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二、内涵 城乡一体化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村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等方面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提出的历史进程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从国民经

济社会全局的角度提出的城乡共同发展战略,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此后,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都按照这个战略的要求,跳出“农业”解决农业问题,跳出“三农”解决“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开始出现松动,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扩大。党的十七大在总结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作为根本要求”,并提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同时,从制度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具体的部署。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践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趋势客观、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化同步”,即“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