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离析现象的成因及处理

温度离析现象的成因及处理
温度离析现象的成因及处理

温度离析现象的成因及处理(纯字)

2006-9-27 14:28:10 点击数:152 评论共:0条收藏此页推荐阅读

1 温度离析现象

所谓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离析是指原来经充分搅拌、温度均匀的沥青混合料,经过某一过程后,温度出现较大差异的现象。

沥青摊铺作业中,为保证路面的摊铺质量,要求沥青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温度。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按规定对物料进行级配、加热和搅拌,成品沥青混合料由自卸卡车运到摊铺现场。应该说,搅拌站供给卡车的混合料是符合质量要求的,既不存在级配的离析,也没有温度的离析。然而,在沥青路面的施工中,却普遍存在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离析,而且还相当严重。

发达国家对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离析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如美国的爱斯太克(Astec)公司使用高精度的红外线摄像机对摊铺作业进行拍摄,发现温度离析的程度比人们所估计的要大得多:143 ℃的沥青混合料装入自卸卡车,运距仅为16~24 km,抵达摊铺现场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差别竟达到44 ℃之多,摊铺面上有些区域的温度竟低到99 ℃。1997年,澳大利亚一个建筑承包商从278 km远的地方运料,到达施工现场时,卡车车厢两边的料温只有80℃,车厢顶部的料温为96℃,而车厢中间的料温仍然有152℃。

我国在公路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工具大都为载重量不大于10 t的自卸卡车,载重量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司机为了方便省事,对斗中的物料基本上不做覆盖。这一切均会加剧车内局部区域物料的冷却,造成严重的温度离析。因此,尽管我国在这方面未有人作过专门研究,但可以肯定地说,我国在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离析现象比发达国家要严重得多。

2 温度离析的原因

自卸卡车的运输和卸料过程是造成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修筑高速公路时,除了非常靠近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路段外,铺筑其它路段路面所需沥青混合料总有一定长度的运输距离,需要一定的运输时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气温比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也低得多,势必会通过车厢壁进行热量的交换,且热交换的三种方式同时存在,造成混合料的热量损失,从而引起温度的下降。毫无疑问,热量的损失与温度的下降主要出现在靠近车厢壁的混合料中。如果车厢不加覆盖,车厢顶部的沥青混合料则与相对运动的空气直接接触,顶层物料的热量损失和温度的下降将严重得多。随着运输距离的加大,运输过程造成的热量损失也相应加大。混合料温度愈高,气温愈低,则热量损失愈大,造成的温度差异越严重。混合料中沥青和骨料的导热性能都比较低。在行驶过程中,卡车周边的混合料温度大幅降低,但由于导热性能低的缘故,热量从混合料堆的中心向四面传导的速度相当缓慢。当卡车抵达摊铺现场时,卡车周边物料的温度就会大大低于物料中部的温度,出现温度差别。

卡车到达摊铺现场向摊铺机卸料时,车厢中部的物料因温度高、粘性低首先被卸到摊铺机的料斗中,而靠近车厢壁的物料因相反的原因总是最后落在料斗的两侧和顶部。因此,又是高温物料最先经刮板输送器传输到摊铺机的后部,由螺旋摊铺器摊铺到基层上,而低温混合料却被延时到最后才被摊铺。这一过程进一步加剧了沥青混合料温度的不均匀性,即温度的离析更加严重。由于这种现象出现在每车运输和卸料过程中,故离析也周期性地出现。

3 温度离析的危害

级配离析会降低路面的摊铺质量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但温度离析的危害却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温度离析的危害比单纯的级配离析要严重得多,也是造成路面摊铺质量差的主要原因。

Astec 公司J.Don Brock博士研究指出:由于沥青混合料在运输和卸料过程中热量流失的不均衡而产生明显的温度差异,摊铺到路面时,局部区域的物料温度甚至低于沥青混合料所需的摊铺温度。低温混合料将不能被压实,从而导致熨平板起伏,造成摊铺表面的不平整;一些较冷区域的混合料还可能冷却结块。碾压时,结块物料可能会承受压路机的全部重量,而使其超载碎裂出现裂纹,造成混合料不能碾压成型,破坏路面结构,影响路面强度。压实改性沥青混合料需要比传统混合料更高的摊铺温度。出现温度离析的可能性更大,摊铺后的路面质量更难得到保证。

摊铺路面的冷点还会导致路面密实度的不均匀,产生较高的空气间隙率和粗糙度。研究表明:在混合料温度为149℃的情况下进行压实,空气间隙率只有6.8%;当温度降低到93℃时,空气间隙率增加到9.3%。这些高空气间隙很容易让水渗透进入沥青混凝土,在冬天结冰后使沥青混凝土破裂,形成路面坑洼,影响路面质量,使公路寿命缩短。

国外有人对此在试验室做过对比性的疲劳断裂试验,用数据证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当摊铺料中的空气间隙率增加时,试件断裂所需要的轮式试验次数显著降低。在104℃压制的试件,其寿命大约只相当于在149℃时压制的试件的10%~12%。美国一个州的运输部研究指出,由于温度离析,路面的预期寿命可能只有设计寿命(12~15年)的一半,即公路的实际寿命缩短了50%,导致公路建设投资的巨大浪费。

温度离析还将使路面维修费用大幅度上升,汽车的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增加,行车安全和行车效果也大打折扣。

4 反温度离析技术与设备

为避免沥青混合料产生温度离析,就必须在混合料被摊铺之前进行某种形式的重新搅拌,使其温度达到一致。目前国外主要使用重搅拌螺旋机构来减轻或消除温度离析。这样做不仅可以消除温度离析,还可以消除物料的级配离析。

效果最好的重搅拌螺旋是美国Roadtec公司的变螺距螺旋输送器(见图1)。实践证明:等距螺旋输送器能将混合料从料箱两侧向中间输送,但不能有效消除混合料的温度差异。Roadtec公司设计了一种变螺距的螺旋输送器,仅当宽螺距时混合料才能进入螺距叶片之间;在料箱两侧,混合料从料箱 6个不同的区域进入螺旋输送器重新搅拌。该过程将冷的粗料和热的好的混合料彻底地重新拌和,消除了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在气温较低进行远距离运料时,这一作用尤其明显。在卡车尾端凝结的大块物料,被引入变螺距螺旋输送器打碎和重新搅拌。搅拌后的混合料不但大小一样,而且温度也很均匀。

近几年,在发达国家还出现了一种称为“沥青混合料转运车”(俗称摆渡车)的新的路面施工机械,其主要功能就是对摊铺前的沥青混合料重新进行一次搅拌,消除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以得到更平整、密实度更均匀、寿命更长的路面。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主要的沥青混合料转运车。

(1)Roadtec沥青混合料转运车

(a) SB-2500型沥青混合料转运车(图2)

该车可以存储和运输来自卡车的热沥青混合料,其专利抗离析螺旋搅拌器可以在沥青混合料进入摊铺机之前重新将其拌和,消除了温度离析的危害。其料斗容量为25 t,可以保证卡车在达到施工现场的时候马上卸载,并立即返回搅拌站。此型号产品还可以选配料堆装载器和路面拓宽机。

(b) SB-1500型沥青混合料转运车(图3)

该车可提供更方便的运输条件,具有更低的高度,更轻的重量和更小的宽度。料斗容量为15 t,还可选配卸料斗或者堆料装载器。SB-1500也安装有专利产品抗离析螺旋搅拌器,以使混合料在进入摊铺机之前进行充分的重新搅拌。

(c) MTV 1000B型沥青转运车(图4)

MTV 1000B和SB系列的转运车非常相似,同样可以将沥青混合料进行重新拌和,以消除卡车运输离析,并保证摊铺机的连续作业。如果安装堆料装载器,MTV-1000B型可以从料堆装载混合料并输送进摊铺机。

(2)Cedarapids MS-3混合料输送车(图5)

MS-3混合料输送车具有大容量的转储料箱,可保证摊铺机的连续摊铺,减少了沥青路面横向接口的产生,同时也消除了卡车对正在作业的摊铺机的冲撞,使铺筑的路面更平滑。

(3)Blaw-Knox MC-330自行式输送车 (图6)

MC-330是自行式材料处理 /摆渡车,有一个30 t存储容量的料箱,配备双螺旋重新搅拌器,可减轻温度离析和粗料离析的产生。

(4)Vogele MT1000自行式送料车

MT1000自行式送料车有容积为20 t的接收料箱,在料箱内有一等距螺旋推进器。推进器一方面向输送带送料,另一方面也能消除粗料离析;接收料箱向摊铺机连续供料,保证摊铺机的连续作业,减少了沥青路面横向接口数量,同时也消除了卡车对正在作业摊铺机的冲撞,使铺筑的路面更平整。

现象描述+意义分析/原因分析+我的观点 写作模版:

现象描述+意义分析+我的观点 现象描述:1.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2. 阐述现象的具体表现或变化(可以用例子) 3. 强化主题/ 过渡句引出下文对意义的分析。3-4句话注:在描述现象前,先思考该现象是消极还是积极,然后再选用相应模版 消极现象: 1. Along with/due to/as a result of the advance of ____________, countless problems are brought to our attention/ focus, one of which is that________________ 1.随着/由于/因为_________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____________。 替换词汇:advance n. 发展deepening n.深化broadening n. 扩大(范围) 2. In recent years/months (recently/nowadays), the phenomenon of _____________has aroused wid e concern/d ebate, so peopl e are in alarm that ___________ 最近, ____________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担心______________。 3. One of the pressing problems facing our ___________ today is _____________. 我们____如今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是____________ One of the most serious/commonly-seen problems many people talk about centers on _____. 许多人谈论的一个严重/最常见的问题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 4.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are beginning to realize that ____________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an urgent problem.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5. Never before( in history) has the issue of __________ been more evident than now. (Never before has the topic of ______ been more controversial/ heatedly discussed/ valued than today.) 历史上,———的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更加突出。 6. _______ was once seen as a blessing/luck/ virtue. Today, however, things are changing and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_________realize that ______________. ——曾经被看作是一种福气/好运/美德, 然而如今事情在变化,越来越多的——意识到——。 另:__has never been thought/ defined/ termed as a problem. (was unheard of 10 years ago)

温度离析现象的成因及处理

温度离析现象的成因及处理(纯字) 2006-9-27 14:28:10 点击数:152 评论共:0条收藏此页推荐阅读 1 温度离析现象 所谓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离析是指原来经充分搅拌、温度均匀的沥青混合料,经过某一过程后,温度出现较大差异的现象。 沥青摊铺作业中,为保证路面的摊铺质量,要求沥青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温度。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按规定对物料进行级配、加热和搅拌,成品沥青混合料由自卸卡车运到摊铺现场。应该说,搅拌站供给卡车的混合料是符合质量要求的,既不存在级配的离析,也没有温度的离析。然而,在沥青路面的施工中,却普遍存在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离析,而且还相当严重。 发达国家对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离析已作了大量的研究。如美国的爱斯太克(Astec)公司使用高精度的红外线摄像机对摊铺作业进行拍摄,发现温度离析的程度比人们所估计的要大得多:143 ℃的沥青混合料装入自卸卡车,运距仅为16~24 km,抵达摊铺现场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差别竟达到44 ℃之多,摊铺面上有些区域的温度竟低到99 ℃。1997年,澳大利亚一个建筑承包商从278 km远的地方运料,到达施工现场时,卡车车厢两边的料温只有80℃,车厢顶部的料温为96℃,而车厢中间的料温仍然有152℃。 我国在公路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工具大都为载重量不大于10 t的自卸卡车,载重量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司机为了方便省事,对斗中的物料基本上不做覆盖。这一切均会加剧车内局部区域物料的冷却,造成严重的温度离析。因此,尽管我国在这方面未有人作过专门研究,但可以肯定地说,我国在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离析现象比发达国家要严重得多。 2 温度离析的原因 自卸卡车的运输和卸料过程是造成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修筑高速公路时,除了非常靠近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路段外,铺筑其它路段路面所需沥青混合料总有一定长度的运输距离,需要一定的运输时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气温比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也低得多,势必会通过车厢壁进行热量的交换,且热交换的三种方式同时存在,造成混合料的热量损失,从而引起温度的下降。毫无疑问,热量的损失与温度的下降主要出现在靠近车厢壁的混合料中。如果车厢不加覆盖,车厢顶部的沥青混合料则与相对运动的空气直接接触,顶层物料的热量损失和温度的下降将严重得多。随着运输距离的加大,运输过程造成的热量损失也相应加大。混合料温度愈高,气温愈低,则热量损失愈大,造成的温度差异越严重。混合料中沥青和骨料的导热性能都比较低。在行驶过程中,卡车周边的混合料温度大幅降低,但由于导热性能低的缘故,热量从混合料堆的中心向四面传导的速度相当缓慢。当卡车抵达摊铺现场时,卡车周边物料的温度就会大大低于物料中部的温度,出现温度差别。 卡车到达摊铺现场向摊铺机卸料时,车厢中部的物料因温度高、粘性低首先被卸到摊铺机的料斗中,而靠近车厢壁的物料因相反的原因总是最后落在料斗的两侧和顶部。因此,又是高温物料最先经刮板输送器传输到摊铺机的后部,由螺旋摊铺器摊铺到基层上,而低温混合料却被延时到最后才被摊铺。这一过程进一步加剧了沥青混合料温度的不均匀性,即温度的离析更加严重。由于这种现象出现在每车运输和卸料过程中,故离析也周期性地出现。

用模拟实验探索天气现象和水循环的成因

用模拟实验探索天气现象与水循环的成因 昆山实验小学江漪2010/4/15 摘要:本文阐述了模拟实验的必要性,是为了对难以直接观察的对象做动态观察的一种简便的方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且将小学阶段中高年级教材中有关模拟实验的线索串起来做螺旋上升式研究。以研究天气现象为切入点,并发展到対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水循环的结果做深入的研究。在教学时,以模拟实验研究动态变化为主要手段,并配以动态视频及动态画面为点睛之笔,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能对大自然的复杂现象有较为直观的认识,并能将这种感性认识经过电教手段的画龙点睛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键词:模拟实验对自然现象做动态研究对模拟实验内容作螺旋上升式研究 一、模拟实验的优点 科学课是让学生睁大眼睛看大自然的教育,是把大自然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要把大自然展现给他们看。但自然界的现象很复杂、很难进行直接观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科学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作实验时,有时就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的科学模型。如:水循环模型、三球仪、月相变化模型、地球构造模型等;但模型只有老师有,作为教具使用,学生没有,不能近距离的观察清楚。有时还可以模仿研究对象制作模型——建模制作。如制作地球模型、地表模型、星座模型等;这种方法使学生有了模型,但只能满足静态表面的观察,为了要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现象的形成及原因,进行动态观察,还需要模仿研究对象的某些条件进行模拟实验。即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再现大自然中某种现象从而探索规律的实验。是在实验时人为的控制和模拟自然现象去研究自然的一种实验形式。以使自然的复杂现象在经过人为的简化条件下,使其复生和重现,达到模拟自然界的情况,人们有可能将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自然界观察的现象相验证进而作为推理的依据和参考。 在整个小学科学体系中,有一根线索将模拟实验串起来,层次清楚,逐年递进,各年级段有不同的要求,在实际进行时螺旋上升;不断巩固前一阶段培养的内容,同时进行本阶段内容的培养。这些实验既有知识的要求,又有科学探究的实践。这些活动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为背景,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编排。给学生创设了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亲历过程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练逐步进行的过程。(引自《小学自然能力培养教学提示》江苏教育出版社)下面顺着模拟天气现象的线索来说明模拟实验的方法和作用。 二、模拟天气现象的成因

碎石基层离析成因及解决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13430252.html, 碎石基层离析成因及解决措施 作者:王寒松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16期 摘要:离析现象促使路面基层的密实度降低,与此同时也会降低路面的整体强度以及稳 定性。为了确保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只有了解清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出现离析现象的原因,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离析现象的方案,这对于公路工程来说非常重要。 关键词:碎石基层;离析问题的形成;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水泥稳定碎石属于沥青路面的半刚性基层,它的整体强度比较高,其拌体性以及耐久性比较强,此外采用这种碎石进行施工会降低施工成本,而且施工比较便利,因而被广泛的应用到公路工程中。但是水泥稳定碎石在设计、生产、拌合以及运输与摊铺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许多病害问题,引起这些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离析现象会降低路面的基层密实度,相应的也会降低整体强度以及稳定性。因而为了确保路面基层的质量,一定要明晓水泥稳定碎石出现离析现象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采取更恰当的措施解决好离析问题。 1 公路常见几种离析现象分析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问题是离析现象,这也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需要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理论上讲骨料离析现象常出现在混合料的堆放、运输、拌合和摊铺中,因为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加上它们的受力大小以及方向不一样,便促使离析现象产生。本文作者通过近几年能对公路案例的研究和探索,将骨料离析现象归纳为以下几种。 1.1 拌合时出现离析现象 当把混合料放入搅拌机搅拌时,很容易因为骨料的级配不科学、配合比控制的不准确、搅拌不够均匀和拌和机自身存在的缺陷,使得拌合料产生粗、细料过于集中的现象。 1.2 拉料车在运输混合料时出现离析现象 施工人员采取载重自卸混合料的拉料车来完成混合料的接料、运料和卸料等工作,然而拉料车施工操作不准确加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容易造成混合料的骨料出现滚动使得粗、细料集中产生。 1.3 摊铺机在摊铺混合料时出现离析现象

水稳离析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广泛地应用于城市道路的路面结构中,它具有良好的板体性和水稳性,对于保证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目前城市道路乃至公路的路面基层中,其正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如何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对于保证城市道路的使用品质将是举足轻重的。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是半刚性材料基层,可以用作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城市主干路和快速路的基层,它是沥青面层的下承层,是连接沥青面层与路基的纽带,是车辆荷载的主要承担者,其主要承担沥青面层传递而来的行车垂直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地分散在路基中。沥青面层所发生的许多病害,都与其有直接的关系,下面分别介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 1、开裂现象及防治措施 ????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经常发生开裂现象,其裂缝形状一般沿道路纵向呈规则分布的横向裂缝,间距一般为5m~10m,裂缝宽度一般为3mm~5mm左右。 ???? 2)究其原因,其一是温度裂缝,即基层施工完毕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稳基层会产生收缩应力,当水稳基层的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收缩应力时,即发生拉裂现象。其二是湿度裂缝,即基层施工完毕后,随着水分的蒸发,基层的湿度将明显降低,就会产生干缩应力,从而导致干缩裂缝。 ???? 3)防治措施。控制水稳基层的水泥剂量,一般控制在4%~7%之间,因为水泥剂量偏大时,水泥的水化热会使基层内外产生温差,从而导致开裂现象。严格选择水泥品种及水泥强度等级,一般选用普通水泥、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一般为32.5MPa,因为水泥活性成分过多或强度等级过高,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从而导致开裂现象。加强基层的养护,使基层的养护期不少于7d,在养护期内,一定要保证水稳基层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切忌或干或湿,从而避免干缩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对水稳基层表面进行缩缝切割的办法,以消除温缩和干缩裂缝的形成。方法是用切割机沿道路纵向每隔5m切割一道缩缝,缝宽3mm,缝深5mm~8mm,然后在缝内灌以乳化沥青,采取这种办法的机理是,人工提前消除基层所产生的收缩应力,从而使基层的收缩应力提前释放。 ???? 2、离析现象及防治措施 ???? 1)水稳基层经常发生离析现象,所谓离析即粗细料集中现象,也即级配变异现象,离析还造成水稳基层的强度不均匀,表面不平整等病害。 ???? 2)究其原因,水稳混合料在搅拌过程中发生的放料离析,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颠簸离析,在卸料过程中发生的卸料离析,在摊铺过程中发生的摊铺离析,在找平过程中发生的找平离析等。 ???? 3)防治措施。水稳混合料在搅拌站输出时,应尽量降低出料高度,成品仓应设置搅拌装置,并能间歇放料。成品仓放料口距运料车厢的垂直距离不宜大于2m,运料车应及时移动前后位置,保证均匀装料,以降低每次装料的堆体高度。运料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匀速行驶,起步刹车要平稳,路况差时应慢行,避免强烈的颠簸振动。运料车辆在向摊铺机受料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前三章2013.12考试分解

牡丹江管理局高级中学艺体部高一地理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21世纪人类将进入开发月球资源,探索大空的新时代,人类的美好愿望终将变为现实.(回答1-3题)1、月球的表面形态留给人类深刻印象。下列因素中,影响月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的能量B.地球的引力C、陨石的撞击D.太阳风侵袭 2、若科学家在未来的月球表面实验站进行科学实验,其利用的月球表面特殊条件是①弱重力②超高温③低辐射④高真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月球和地球距太阳的距离差别不大,但表面环境迥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二者的 A. 质量差异B.形状差异c.自转差异D.公转差异 4、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卫星导航失效B.风力电厂增产C.生活耗能降低D.人口迁移加快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完成5-6题) 5.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 日月升落 B. 极昼极夜 C. 月相变化 D. 四季转换 6.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23小时56分 B . 24小时零4分 C. 24小时56分 D . 24小时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7.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 ② B.②④ C.① ③ D.① ④ 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题。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 14日14时 B. 14 日19时 C. 15日4时 D. 15 日11时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北半球某地(约75°W,45°N),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 12、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 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 象是 ①凌汛②水土流失③河岸决堤④水位暴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500 N 400 N 120 0W N 800W

社会现象问题分析方法

四种重要的社会现象问题分析方法 辩证地历史地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实际的概括描述,是马克思主义者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马克思、毛泽东等既是这一方法的倡导者,也是运用这一方法并取得成功的典范。有些人只在口头上坚持这一方法,实际上采取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这是应当努力改正的。 主体分析法 一、如果是历史问题,历史主体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特定历 史条件下,历史 现象中历史主体的构成状况、利益得失、力量大小来分 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本质特征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规 律的分析方法。由于各历史主体的构成层次及其在历史 发展中作用不同,从低到高可以分成以下五级: A级:个人、家庭 B级:阶层、集团 C级:阶级、政党、政府 D级:民族、国家 E级:国际组织 因此历史主体分析法也就是要先找出参与历史事件中 的各级历史主体,再分析各级历史主体的利益得失、力 量大小。 二、如果是政治问题,政治学科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 主体,具体有:党、国家(政府)、社会、集体(经济 常识当中主要有企业)、个人(政治常识中则为公民, 经济常识中则有劳动者、消费者、企业经营者)等。一 个题目往往不一定只涉及到一个主体,如果只抓住一个 主体进行分析的话,那答案肯定是不全面的,所以,对

这些题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运用主体分析法,从不同主 体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政治主观题中,这种题目常见 的主要有两类:一是“如何解决”型,题目是要解决某 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够 解决的,往往需要众多方面通力合作,对这类问题必须 采用主体分析法,找出不同的主体;二是“有何意义” 型,题目的材料中通常是一个事件、一种现象等,要我 们分析事件、现象所产生或具有的意义,由于同一事件 对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意义,所以也应该采用主体分析 法,如对党有何意义、对国家和社会有何意义、对个人 有何意义等。 利益分析法 现实社会是一种各方利益相互较量博弈的社会。和谐社 会的要义之一就是要平衡社会各方的利益,寻找一个平 衡点向前发展。利益不平衡,便会产生矛盾,有矛盾就 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所以,运用利益分析法,也能准 确抓住矛盾产生的根源。 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方法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 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把历史唯物主义的 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 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 。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 利益。需求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

水稳基层施工过程中离析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探讨

水稳基层施工过程中离析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探讨 基层作为公路结构的主要承重层,其在公路工程各个结构层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容质疑的,但是,如果在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施工过程中,不能对各个环节进行很好的控制,很难保证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的施工质量达到施工技术规范以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出现骨料离析、平整度差以及压实度不足等问题。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的公路工程施工经验,谈一谈骨料离析产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出现离析问题之后的处理。希望能够对业内人士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标签:水稳基层;骨料离析;原因分析;应对措施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特别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发展得好,政府就有更大的能力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国民经济也是有很大贡献的,而公路工程作为基础设施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公路运输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相当巨大的,所以公路工程更是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已经深刻认识到公路建设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所以我国各地都在大力进行公路工程建设。但是在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强调工程建设的进度,更要抓好工程建设的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同时也是工程产品的生命。而水稳基层作为道路结构的主要承重层,基层在各个结构层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進行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施工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是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其中骨料离析就是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之一,骨料离析的部位,会出现基层的强度降低、平整度差、水稳性差等问题,所以,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施工时,要按照相关施工技术规范以及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分析离析产生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多一份细心,少一份粗心,多一份责任,少一份推诿,大家齐心协力,尽可能避免骨料离析现象的发生,提高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 1 离析产生的危害 1.1 基层强度降低 骨料离析使得集料的级配改变,使骨料之间的孔隙率没有足够的细集料来填充,孔隙率加大,从而导致基层强度不足。 1.2 整体性差 产生离析的部位,粗骨料集中,孔隙率增大,碾压过程中极易破碎,很难形成整体。 1.3 水稳性差 离析的部位,孔隙率大,密实度差,积水容易下渗,致使基层破坏。

混凝土离析原因及危害

混凝土离析原因及危害 令狐采学 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资料之间的粘聚力缺乏抵当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别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通常表示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别离,例如密度年夜的颗粒聚积至拌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别离出来。 造成离析的原因可能是浇筑,振捣不当,集料最年夜粒径过年夜,粗集料比例过高,胶凝资料和细骨料的含量偏低,与细集料比粗集料的密度过年夜,或者拌合物过干或者过湿等。使用矿物掺合料或引气剂可降低离析倾向。 1.离析的危害 1.1 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造成粘罐、堵管、影响工期等,降低经济效益。 1.2影响混凝土结果表观效果,混凝土概略呈现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现象。 1.3混凝土强度年夜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笼力,破坏结构的平安性能,严重的将造成返工,造成巨年夜的经济损失。 1.4混凝土的均匀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容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特别是在施工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混凝土离析使表层的水泥浆层增厚,收缩急剧增年夜,呈现严重龟裂现象。

1.5极年夜地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抗冻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2.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及应对办法众所周知,普通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水、砂石粗细骨料、外加剂等资料混合而成;泵送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调整砂石粗细骨料级配、砂率和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而成。混凝土离析除于搅拌办法、搅拌时间长短有关外,一般的来讲,于混凝土拌合物的胶凝资料的优劣、用水量过年夜、碎石级配较差、减水剂掺量过年夜等关系更密切。 2.1 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胶凝资料,水泥质量的稳定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水泥质量的变更将会招致混凝土呈现离析的现象,并且水泥中有多种因素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2.1.1 水泥的细度的变更。众所周知,水泥的细度越高,其活性越高,水泥的需水量也越年夜,同时水泥细度更年夜,其水泥颗粒对混凝土减水剂的吸附能力也越强,极年夜的减弱了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当水泥的细度年夜幅度降低时,混凝土外加剂的减水效果将获得增强,在外加剂掺量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用水量将年夜幅减少。水泥细度的下降,容易造成混凝土外加剂的过量,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并且这种离析通常产生在减水剂掺量较高的高强度品级混凝土中。 2.1.2水泥中含碱量变更。含碱量对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影响很年夜,水泥含碱量降低,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增强,所以当水泥的含碱量产生明显的变更时,有可能招致混凝土在黏度、流动度方面产生较年夜的影响。

近期社会心理现象分析

近期社会心理现象分析 我是一个足球迷,对足球很感兴趣也很了解,下面我想针对足球场上的恶势力——球迷骚乱和足球暴力事件进行分析。 足球自诞生以来,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精神鼓舞,它几乎被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所普遍接受,而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然而,足球赛场中球迷骚乱和暴力的出现,给这项运动蒙上了阴影。世界各国的球迷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英德足球流氓更是臭名昭著,南非的足球流氓更是世界闻名。就连赛场纪律一向比较严明的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也出现了球迷骚乱和暴力事件,如1985年中国足球上最为严重的“5·19”暴力事件。当时曾雪麟执教的中国足球国家队只要在当天小组赛最后一战中与香港队打平即可出线,结果中国队以1:2输给了香港队。比赛结束后,许多现场的观众压抑不住内心的悲愤,情绪激动,要求与足协领导对话,他们在看台上哄闹、投掷杂物达40多分钟。退场后又哄砸汽车28辆并殴打司机,并砸坏地铁站公安通岗亭,辱骂、殴打公安干警,共有40余名干警被打伤,酿成了所谓“5.19”事件。这是中国球迷的第一次球场闹事。事后警方共抓获127名肇事者,对7名构成犯罪的依法逮捕,拘留38人(——摘自百度贴吧)。又如1995年9月,泰达在主场输给了国安这对老对手,导致天津球迷十分愤怒,他们开始哄闹,点燃了报纸和衣物,并砸坏数辆北京牌照的汽车。可见,球迷骚乱和暴力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一种社会问题。足球暴力像瘟疫一样在世界各地蔓延,它不但违背了足球运动的宗旨,还危及了人们本身的安全,因此而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著名人类学家瑞德·罗雷兹证实:体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侵犯性冲动得到释放。而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也认为:社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系统,而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紧张和冲突。冲突的起因是作为不平衡的社会系统中的下层成员,对这一系统产生怀疑,并起来进行斗争。在对影响冲突的各种变量的分析上,他认为,缓解社会不满的渠道越少,转移不满的内部组织越少,一般社会成员成为特权阶层成员的流动性越少时,则这种冲突就可能越激烈,并且冲突越是围绕着现实问题发生,则其激烈性越大,情感介入越多,冲突越激烈。 根据他们说的,我认为引起骚乱的一个原因就是球迷们对比赛不满意。他们认为球迷花钱买票进来看比赛,比赛不能让他们看的舒服,带来享受。可能是因为不满支持球员在场上的懈怠,不积极;可能是不满意裁判不公平的执法;还可能是场上球员直接起的冲突间接带给场下球迷也起冲突。不管是什么原因,一旦这个导火索被引燃,炸弹被引爆,骚乱就必然会产生,后果往往不可预计。 球迷在球场上看球,怀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态势,从其在现场看球的目的看,本人将球迷划分为一下六类人群: (1)求知型。求知比赛结果是此类观众的主要动机,此外还包括有偏重对比赛技术、战术和规则的求知,这类人一般属于比较爱球,一般不会挑起事端; (2)审美型。这类球迷把足球比赛,当成艺术品来欣赏,他们和求知型球迷都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常常是观众席上的“斯文派”。这类人一般属于比较懂球会因为场上球员的某些行为举动而大呼不职业、不专业,但是不会因为输球或者裁判等因素而引发骚乱,他们往往在赛后主动分析自己喜爱球队的不足进行反思。 (3)娱乐型。这类球迷来到球场,是为了娱乐、消遣、度过余暇。有的人甚至不懂足球规则,只知道进球就是好的,在场下经常表现为大喜大悲 (4)求同型。人们有一种求得社会归属和他人认同的社会心理。求同型与娱乐性球迷往往随赛场气氛和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其行为一般表现为随波逐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认同与比赛结场果的功利关系相一致;

混凝土离析问题原因与解决措施

混凝土离析问题原因与解决措施 1 前言 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同普通混凝土的施工相比具有很多的优点(比如可节约人力、物力、缩短工期等),近年来我国的泵送混凝土发展非常迅猛,泵送混凝土的配制及施工技术已相当普及。但泵送混凝土普遍具有坍落度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的难度,特别是混凝土的离析、抓底现象非常常见,严重影响了混凝土表现性能和结构功能。因此,如何很好的抑制混凝土的离析问题及解决混凝土的离析问题是当前泵送混凝土发展所需研究的重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从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着手分析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混凝土的离析是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大拌工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 造成离析的原因可能是浇筑,振捣不当,集料最大粒径过大,粗集料比例过高,胶凝材料和细骨料的含量偏低,与细集料比粗集料的密度过大,或者拌合物过干或者过湿等。使用矿物掺合料或引气剂可降低离析倾向。 2 离析及其危害 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混凝土骨料分离和分层、抓底,和易性差等。混凝土离析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混凝土离析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造成粘罐、堵管、影响工期等,降低经济效益。 (2)致使混凝土结构部位出现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现象,破坏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影响混凝土的表现效果。 (3)混凝土的匀质性差,致使混凝土各部位的收缩不一致,易产生混凝土收缩裂缝。特别是在施工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混凝土离析使表层的水泥浆层增厚,收缩急剧增大,出现严重龟裂现象。 (4)使混凝土强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严重的将造成返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极大地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抗冻等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3 混凝土离析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一般的混凝土拌合物用水量过大、碎石级配较差、减水剂掺量过大等都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但造成混凝土离析的原因远不止这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事实上如果不加强控制,所有混凝土的原材料变化都可能导致混凝士出现离析现象。下面将逐项分析原材料对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影响。 3.1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最主要的胶凝材料,水泥质量的稳定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水泥质量的变化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而且水泥中有多种因素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3.1.1水泥细度的变化 众所周知,水泥的细度越高,其活性越高,水泥的需水量也越大,同时水泥细度越大,其水泥颗粒对混凝土减水剂的吸附能力也越强,极大的减弱了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当水泥的 细度大幅度降低时,混凝土外加剂的用水量将大幅度减少。水泥细度的下降,容易造成混凝土外加剂的过量,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而且这种离析通常发生在减水剂掺量较高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中。

水循环与天气现象

资源信息表 2、水循环与天气现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 2、初步了解云、雾、雨、雪、霜、露六种常见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3、初步了解人们预测预报天气的过程。 4、树立学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能力会越来越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水循环和天气现象的关系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讨论天气现象与水循环的关系。(P3) 活动目标:了解许多常见的天气现象是由水循环造成的。 活动器材:图片 活动二:观察天气现象的模拟实验装置(P4) 活动目标:用实验的方法来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常见天气现象。 活动器材:酒精灯、烧杯、冰块、湿沙 活动三:讨论人类如何预测天气

活动目标:了解天气预测的基本常识,初步确立科学的自然观。 活动器材:图片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讨论天气现象与水循环的关系 活动二:观察天气现象的模拟实验装置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是认识各种常见天气现象,应当由学生的已知经验入手,请他们讲讲生活中有哪些常见天气现象。随后是观察图片,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可以在板书上以高空、低空和地面这样几个层面整理天气现象,这样也便于学生把天气现象和水循环结合起来。雨和雪、霜和露都是相同层面的现象,但它们的物质形态是不同的,活动一中只需学生找出这个不同即可,原因留待活动二解决。最后提出天上的雨为什么下不完这样的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能够把天气现象和自然界的水循环结合起来。 活动二是模拟天气现象形成的实验。由于有了第一节课的经验,所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面前的器材设计实验,在交流中对学生的设计加以完善。在实验过程中,要明确要求,将产生的现象与天气现象一一对应起来。在实验后的交流中,提出雨和雪、霜和露到底是怎

干混砂浆离析原因分析

干混砂浆离析原因分析 干混砂浆指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的,以水泥为主要胶结料与干燥筛分处理的细集料、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是继混凝土商品化后,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工艺的又一次革命。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干混砂浆取代传统砂浆已是必然。 但是,干混砂浆在实际生产和应用方面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干混砂浆的“离析”问题,该问题被业内称为“离析”技术难题。干混砂浆是散体粉状和颗粒状材料的混合物,在粉状和颗粒状材料混合后,由于其各自的属性不同,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粉体和颗粒物的二次分离,这种现象就是干混砂浆的“离析”现象。 如果“离析”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严重影响干混砂浆的成品质量和建筑施工质量。而干混砂浆的“离析”现象是所有干混砂浆生产企业必然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业内技术人员潜心研究,通过分析、排查、实验、调整等方法,最终找到了产生干混砂浆离析的“要害点”。 1.干混砂浆的“离析”问题并非“草木皆兵”干混砂浆“离析”问题的产生并非“草木皆兵”。 从理论上讲干混砂浆在运动过程中都可能产生“离析”现象,但是有些过程的“离析”是很轻微的,可以忽略不计。对干混砂浆“离析”问题的防范,除了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工序质量以外,其重点要放在成品以后的各工序点上。

2.干混砂浆“离析”问题是由于物料休止角不同造成的许多资料都将对干混砂浆“离析”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料的自由下落上。而实际上,干混砂浆“离析”的发生并非是在自由下落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在物料下落堆积成椎体状以后产生的。 由于粉体物料(水泥等)和颗粒物料(砂石等)的休止角不同,当干混砂浆在堆积过程中自然形成椎体状,粉体随椎体自然往上堆积,而砂石等颗粒料从椎体四周自然往下滑落,最终导致“离析”产生。下料落差的大小,决定了粉体料和颗粒料“离析”的轻重。 不同的颗粒料“离析”结果不同,比如河砂比其他砂石“离析”小。 3.干混砂浆的“离析”问题与储料罐的结构有很大关系不论是成品储料罐,还是工地储料罐,储罐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干混砂浆“离析”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储料罐内物料是整体下落还是“抽心”下落,以及物料下落是否顺畅,是导致干混砂浆是否发生“离析”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储料罐体的下料装置都存在问题,这些装置不是在帮助物料下料顺畅,而是促使物料“离析”。 4.装、下料速度对“离析”有影响不论是装车、泵料,还是储罐下料,装、下料量要大,速度要快。实验表明,料量小、下料速度慢比料量大、下料速度快的干混砂浆“离析”问题要严重。

1.2水循环与天气现象

2、水循环与天气现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水循环是形成各种常见天气现象的原因。 2、初步了解云、雾、雨、雪、霜、露六种常见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3、初步了解人们预测预报天气的过程。 4、树立学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能力会越来越强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初步知道水循环和天气现象的关系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讨论天气现象与水循环的关系。(P3) 活动目标:了解许多常见的天气现象是由水循环造成的。 活动器材:图片 活动二:观察天气现象的模拟实验装置(P4) 活动目标:用实验的方法来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常见天气现象。 活动器材:酒精灯、烧杯、冰块、湿沙 活动三:讨论人类如何预测天气 活动目标:了解天气预测的基本常识,初步确立科学的自然观。 活动器材:图片 四、活动过程:

教学设计说明 活动一是认识各种常见天气现象,应当由学生的已知经验入手,请他们讲讲生活中有哪些常见天气现象。随后是观察图片,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可以在板书上以高空、低空和地面这样几个层面整理天气现象,这样也便于学生把天气现象和水循环结合起来。雨和雪、霜和露都是相同层面的现象,但它们的物质形态是不同的,活动一中只需学生找出这个不同即可,原因留待活动二解决。最后提出天上的雨为什么下不完这样的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能够把天气现象和自然界的水循环结合起来。 活动二是模拟天气现象形成的实验。由于有了第一节课的经验,所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面前的器材设计实验,在交流中对学生的设计加以完善。在实验过程中,要明确要求,将产生的现象与天气现象一一对应起来。在实验后的交流中,提出雨和雪、霜和露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首先思考它们分别出现在什么季节?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应介绍凝结现象。 活动三是观察人类预测天气的过程。由于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通过讨论让他们懂得只有从各个层面收集多样性的资料,才能为后来的预测提供更多的依据,从而提高天气预测的准确性。最后教师介绍些古代人们预测天气的方法,出示些有关天气的谚语,请学生与现在的天气预测进行对比,再预想未来的天气预测会怎么样?通过这个过程树立学生科学不断进步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也不断提高的意识。

常用钢号热处理淬火回火温度对照表

常用钢号热处理淬火回火温度对照表(生产经验) 常用钢号热处理淬火回火温度对照表,热处理工作十五年的经验总结,此为实际生产所用,可能与教科书太一样,生产经验,仅做参考。以下HB代表布氏硬度值,HRC代码洛氏硬度C标尺。 1.45# 淬火温度830℃ 水冷硬度要求 HB229-269 回火温度 570 硬度要求 HB197-235, 回火温度 620 2.40Cr 淬火温度850℃ 油冷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520 硬度要求 HB229-269, 回火温度 580 硬度要求 HB197-235,回火温度 640 3.35SiMn 淬火温度870℃ 油(水)冷硬度要求 HB330-360,回火温度 360 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500 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560 硬度要求 HB197-235,回火温度 620 4.35CrMo 淬火温度870℃ 油(水)冷硬度要求 HB330-360,回火温度 360 硬度要求 H B260-300,回火温度 500 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560 硬度要求 HB197-235,回火温度 620 5.30Cr2Ni2Mo 淬火温度870℃ 油冷硬度要求 HB290-341,回火温度 560 硬度要求 HB2 60-300,回火温度 600 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640 6.34Cr2Ni2Mo 淬火温度870℃油硬度要求 HB290-341,回火温度 560硬度要求 HB260-300, 回火温度 600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640 7.34Cr2Ni3Mo 淬火温度870℃ 油冷硬度要求 HB330-360,回火温度 380 硬度要求 H B290-341,回火温度 560 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600 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640 8.34CrMo1A 淬火温度870℃油冷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590 硬度要求 HB22 9-269,回火温度 630 9.35CrMoSi 淬火温度930℃ 油冷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600 硬度要求 HB2 29-269,回火温度 640 10.38CrMoA1 淬火温度930℃ 油冷硬度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600 硬度要求 HB 229-269,回火温度 690 11.40CrMnMo860℃油硬度要求 HB330-360,回火温度 480硬度要求 HB290-341,回火温度 520硬度 要求 HB260-300,回火温度 580硬度要求 HB229-269,回火温度 640

心理学现象分析

心理学现象分析

惧,但在动物园见到笼中之虎,则不会害怕。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焦虑的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对事件的认知评价是焦虑发生的中介,同身体或心理社会危险有关的认知评价能自动地激活人的“焦虑程序”。如果人们对危险作出过度估计,焦虑反应与客观情境不相称,则将形成病理性焦虑反应。对焦虑时心身症状的错误理解、警觉过度、重复检查、回避行为、应对失败又能加强危险的认知评价,加剧焦虑程度,形成恶性循环。总之,认知心理治疗师认为一个人所以会对某件事产生过度焦虑,是由于他的认知障碍——即对事件做了错误的认识和判断。故不是事件引起焦虑,而是人对事件的消极解释或者看法引起了焦虑。 人本主义学派认为,焦虑是缺乏关爱导致的,过度或病态的焦虑情绪,一定与幼时缺乏关爱有关。 人本主义治疗观的代表人物之一罗杰斯提出,一个人在其成长中,如果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无条件的、积极的关注与指导,他就能产生自我和谐的积极的“自我关注”,在日后的生活中,他就能

较为健康地发展。而那些自幼得不到积极关注或只得到“有条件”积极关注(即只有当孩子不论对错完全服从父母时才能得到父母的关心)的孩子,渐渐就会产生自我不和谐,即对自己产生怀疑,并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评判自我,会变得自卑、胆怯,如果在日后的生活中仍然不顺利并遇到什么事件,就会使他的自我不和谐加剧,使他感受威胁、焦虑、混乱和不适应,严重的,就会发展为过度的或病态的焦虑。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马斯洛,则从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的角度谈病态焦虑等心理疾病的成因。马斯洛假设,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它们按照不同层次排列成一个等级,在这个等级层次中,强度与等级恰成反比:层次越低,强度越大,层次越高,强度超弱。一般说来,人是递次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以下几种: ①生理需要:指人对食物、水、空气、睡眠和性的需要等。它们的满足对于生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它们是所有需要中最强有力

商品混凝土出现抓底-离析现象分析与解决措施

商品混凝土出现抓底\离析现象分析与解决措施 摘要:本文对商品混凝土抓底、离析现象及解决发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论述,旨在使人们对商品混凝土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商品混凝土在我国更健康地发展,并在我国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商品混凝土;离析、抓底现象;解决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oncrete products catch bottom, phenomenon and solve the segregation occurred related issues of the pertinence,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people to concrete products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make concrete products more healthy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nd i n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career to play a bigger role. Keywords: concrete products; Segregation, catch the phenomenon; measures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商品混凝土发展非常迅猛,混凝土的配制、施工、养护技术也相当成熟,同普通混凝土相比,在节约人力、物力、缩短工期等方面,泵送混凝土有很多的优越性,但基于中国目前“高资质中标,低资质施工”的现状以及混凝土生产厂家处于材料供应的弱势地位,给泵送混凝土各项出厂质量指标的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坍落度的控制,施工交货的坍落度普遍要求比较大,这样,加剧了混凝土的离析、抓底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泵送、施工性能。因此,怎样有效的抑制混凝土的抓底、离析现象及解决发生的相关问题是当前泵送混凝土发展所需研究的重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我混凝土公司在2011年7月28日给浙江海宁市“南郊大厦1#楼二层柱三层楼面”提供C35泵送混凝土过程中所发生的类似现象,分析混凝土离析、抓底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供广大同行参考和借鉴。 2 、抓底、离析现象分析 抓底、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骨料下沉使浆体和骨料分离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混凝土浆体和骨料分离、分层、抓底、和易性差等。混凝土离析后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各方面性能,所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性能,泵管阻力增大、不易施工,因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