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磷肥生产工艺、功效、标准

硝酸磷肥生产工艺、功效、标准
硝酸磷肥生产工艺、功效、标准

硝酸磷肥生产工艺、功效、标准

----张华展

一、硝基复合肥

1、硝酸磷肥生产工艺:目前,国家认可的硝酸磷肥生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混酸法生产的,另一种是冷冻结晶法生产的。如河南晋开采用的是混酸法(方法详细说明见附页1),实践证明尤以此法为佳。用混酸法生产的产品颗粒光滑、均匀、颜色为乳白色,养分纯度较高。它不仅保证硝态氮的较高含量,而且较其他工艺生产的复合肥更好地解决磷流动性差,难溶于水的难题。

2硝酸磷肥功效特点:硝酸磷肥是一种含硝态氮和水溶性磷的高效复合肥料,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团里结构,使土壤不结块。硝酸磷肥总氮含42%左右的硝态氮,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尤其为铵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共存。既能保证作物前期的快速生长,又能防止作物后期脱肥,磷采用贵州优质高品位磷矿,水溶性磷高达70%以上,大大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作用。同时它还有以下诸多优势:(1硝酸磷肥除了含有较高硝态氮和水溶性磷外,还含有作物不可缺少的钙、镁、硫、铁、锰等中微量元素5.5%以上,大大满足作物对中微量元素的需求,同时还有一定的抗虫抗菌作用。

(2硝酸磷肥(包括硝铵磷)吸收利用率高,挥发损失小。据国内外有关资料说:尿素和碳铵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氮损失在40%-50%,硝酸磷肥(包括硝铵磷)含硝态氮,无需土壤转化即可被作物直接吸收,氮的挥发极少,作基肥和追肥其肥效快,可对

作物进行快速补氮。所以,作为一种高效环保性肥料,硝酸磷肥(包括硝铵磷)极具推广和应用价值。

(3硝酸磷肥(包括硝铵磷)安全性好,不板结,易储存和搬运。硝酸磷肥(包括硝铵磷)作为硝酸铵的替代品,是一种安全的硝基肥料,其由于磷元素的存在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从而改善了热稳定性及结块性,在储存和搬运过程中都不一样发生火灾和出现爆炸的危险性,可以放心使用。

3、硝酸磷肥主要技术指标:

硝酸磷肥总养分≥ 38%

氮≥26.5%(其中含硝态氮42%以上)

磷≥11.5%(其中含水溶性磷70%以上)

粒度范围:国标粒度(粒径1.00 ~ 4.75mm)≥80%,如河南晋开≥90%

执行标准:GB/T 10510-2007

登记证号:硝酸磷肥免肥料登记

附:执行标准:GB/T 10510-2007《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硝酸磷肥和硝酸磷钾肥应符合下表要求,同时应符合标明值。

硝酸工艺流程简介

1. 双加压法稀硝酸生产工艺流程 1.1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1-1: 1、2—液氨蒸发器,3—辅助蒸发器,4—氨过热器,5—氨过滤器,6—空气过滤室,7—空压机,8—混合器,9—氧化炉、过热器、废热锅炉,10—高温气气换热器,11—省煤器,12—低压反应水冷器,13—氧化氮分离器,14—氧化氮压缩机,15—尾气预热器,16—高压反应水冷器,17—吸收塔,18—尾气分离器,19—二次空气冷却器,20—尾气透平,21—蒸汽透平,22—蒸汽分离器,23—汽包,24—蒸汽冷凝器。 图1-1 工艺流程示意图 1.2流程简述: 合成氨厂来的液氨进入有液位控制的A、B两台氨蒸发器中,氨在其中蒸发,正常操作时,大部分液氨被A台蒸发器中来至吸收塔的冷却水所蒸发(吸收塔上部冷却水与A蒸发器形成闭路循环),蒸发温度11.5 ℃;其余的液氨被冷却水在B台蒸发器中蒸发,蒸发温度为14 ℃,两台氨蒸发器的蒸发压力均维持在0.52 Mpa;其中的油和水在辅助蒸发器中被分离,蒸发出的气氨进入氨过热器,气氨温度由TV31022控制,温度为110 ℃,然后再经氨过滤器进入氨─空气混合器。 空气从大气中吸入,经过三级过滤进入空气压缩机入口(冬季在经过空气过滤器前由空气预热器预热),经过空气压缩机加压至0.35 Mpa后分为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两股气流,一次空气进入氨─空混合器,二次空气进入漂白塔。 氨和空气在氨─空混合器中混合以后,进入氧化炉,经过铂网催化剂氧化生成NO等混合气体,铂网氧化温度为860 ℃,然后经过蒸汽过热器、废热锅炉,再经高温气─气换热器、省煤器、低压反应水冷器,再进入氧化氮分离器,在此将稀酸分离下来,气体则与漂白塔来的二次空气混合后进入氧化氮压缩机,进气温度为60 ℃,压力为0.3 Mpa;出口温度为200 ℃,压力为1.0 Mpa。再经尾气预热器、高压反应水冷却器进入吸收塔,进入吸收塔时的氮氧化物气体温度为40℃,氮氧化物气体从吸收塔底部进入,工艺水从吸收塔顶部喷淋而下,二者逆流接触,生成58 %—60 %的硝酸,塔底酸温度为40 ℃,从吸收塔出来的硝酸进入漂白塔,用来自二次空气冷却器的约120 ℃的二次空气在漂白塔中逆流接触,以提出溶解在稀酸中的低价氮氧化物气体,完成漂白过程,漂白后的成品酸经酸冷却器冷却到40 ℃,进入成品酸贮罐,再用成品酸泵送往硝铵和间硝装置。 从吸收塔顶部出来的尾气先后经过尾气分离器、二次空气冷却器、尾气预热器、高温气—气换热器,温度升至360 ℃,进尾气透平,回收约60 %的总压缩功,出尾气透平的

冷冻法硝酸磷肥两段中和料浆黏度变化规律研究

冷冻法硝酸磷肥两段中和料浆黏度变化规律研究 方 进,顾春光,任光耀,代 文,黄德明 (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贵州瓮安 550400) [摘 要]为满足硝酸磷肥生产设备对料浆流动性的要求,从而寻求较佳的工艺条件,对冷冻法硝酸磷肥脱钙母 液氨中和时料浆的黏度进行测定,以确定硝酸磷肥两段中和不同条件对料浆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矿中的镁和钙与料浆黏度成正比,镁的影响大于钙的影响;控制一段中和料浆pH 为1.5~2.0、n (N )/n (P )为1~2时料浆黏度≤100mPa ·s ,当温度在100~140℃时料浆黏度≤50mPa ·s ,满足要求。 [关键词]硝酸磷肥;中和料浆;黏度;温度[中图分类号]TQ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6220(2017)09-0006-03 Study on viscosity variation of slurry in two sections neutralization process of nitric phosphate fertilizer production by freezing method FANG Jin ,GU Chunguang ,REN Guangyao ,DAI Wen ,HUANG Deming (Guizhou Batia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Ltd.,Weng ’an 550400,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lurry fluidity for production equipment of nitric phosphate fertilizer production and find the optimum process conditions ,the viscosity of slurry in two sections neutralization process of nitric phosphate fertilizer production by freezing method is determined to includ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dition on the viscosity of slurry.The results show :Mg and Ca content in phosphate rock is proportional to the viscosity of slurry ,the effect of Mg is greater than Ca ;The viscosity of the first section slurry with pH 1.5-2.0,n (N )/n (P )(1-2)is ≤100mPa ·s ,and ≤50mPa ·s at temperature of 100-140℃, which all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Key words :nitric phosphate fertilizer ;neutralization slurry ;viscosity ;temperature [收稿日期]2017-06-13 [作者简介]方进(1993-),男,贵州绥阳人,助理工程师, 从事磷化工研发工作。E-mail :1260041866@https://www.360docs.net/doc/114279804.html, 贵州瓮安地区磷矿资源丰富,大多属钙镁质磷矿,受技术经济指标的制约,多采用反浮选工艺选矿,一般得到的磷精矿w (P 2O 5)在32%~34%,w (MgO )在1.2%~1.5%,基本可以满足现有磷肥企业的需求。 贵州芭田生态工程有限公司采用硝酸分解磷矿以冷冻法工艺生产硝酸磷肥[1],磷精矿中镁含量高导致在中和时料浆的黏度[2]较大、流动性差。为保证中和、浓缩工序料浆及融体的流动性,生产时 被迫增加硝酸铵含量,但导致最终产品的n (N )/ n (P )高达2.36。为了能在现有装置上生产n (N )/n (P )1~2的硝酸磷肥,采用两段中和工艺生产硝酸磷肥产品:先将脱钙母液用氨中和至pH 1.5~2.0,然后将一段中和料浆浓缩[3],再进行二段中和,使料浆pH 5.0~5.5。其中,一段中和主要目的是降低物料对浓缩设备的腐蚀,二段中和采用管式反应器中和,利用 反应热提高物料温度,降低中和料浆的黏度,使融体直接进入双轴造粒机,避免了因流动性不足导致浓缩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缺点。 以下介绍对冷冻法硝酸磷肥生产中脱钙母液氨中和时料浆的黏度进行测定,以确定不同条件对 n (N )/n (P )为1~2的两段中和料浆黏度的影响,从而寻求较佳的工艺条件,以满足硝酸磷肥[4]生产设备对料浆黏度、流动性的要求,实现硝酸磷肥生产装置的正常运行。1实验内容 1.1实验原料及仪器1.1.1原料 主要原料包括煅烧矿脱钙母液、脱镁煅烧矿脱钙母液、氨水、硝铵等。 2017年9月第32卷第9期 磷肥与复肥 Phosphate &Compound Fertilizer ◆研究与开发◆ 6 万方数据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 准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GB 15580-1995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按照生产工艺和废水排放去向,分年限规定了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本标准适用于磷肥工业(包括磷铵和硝酸磷肥)企业。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06—12批准 l996—07—01实施 代替GB4917—85废水部分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促进磷肥工业企业生产工艺改革,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防治水污染,特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照生产工艺和废水排放去向,分年限规定了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磷肥工业(包括磷铵和硝酸磷肥)企业的排熬管撞,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 7483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GB 7484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圾法 GB 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3 按术内容 工艺分类 本标准按磷肥工业的生产产品和工艺分以下五类; a.过磷酸钙(简称普钙); b.钙镁磷肥; c.磷铵(包括湿法磷酸生产部分); d.重过磷酸钙(包括湿法磷酸生产); e.硝酸磷肥。 企业规模 3.2.1 生产规模按年生产万吨实物量(设计能力)划分,见1。表 1 生产规模划分

硝酸生产工艺 耿晓晓

银川能源学院 工业催化题目:硝酸生产工艺 学生姓名耿晓晓 学号 1310140111 指导教师王伟 院系石油化工 专业班级能源化学工程

硝酸生产工艺 摘要:硝酸是基本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产量 在各类酸中仅次于硫酸。工业上制取浓硝酸(HNO3浓度高于96%)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在有脱水剂的情况下,用稀硝酸蒸馏制取的间接法,习惯上称“间硝";二是由氮氧化物、氧及水直接合成浓硝酸,称为’直硝’;三是包括:氨氧化、超共沸酸(75%—80%HNO3)生产和精馏的直接法。本文仅探讨超共沸精馏法。 关键词:浓硝酸、氨氧化、超共沸精馏法 前言 硝酸是基本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炸药、无机盐,也可用于贵金属分离、机械刻蚀等。目前,我国有浓硝酸厂家20多家,年生产能力在80万吨以上。1999年产量在73万~75万吨,到2005年稀硝酸生产能力达544.7万吨,2004年浓硝酸产量130.5万吨,2005年产量157万吨,2006年新增产能达300万吨。稀硝酸是合成氨的下游产品,与 化肥生产紧密相关。浓硝酸最主要用于国防工业,是生产三硝基甲苯(TNT)、硝化纤维、硝化甘油等的主要原料。生产硝酸的中间产物——液体四氧化二氮是火箭、导弹发射的高能燃料。硝酸还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工业;用硝酸将苯硝化并经还原制得苯胺,用硝酸氧化,苯可制造邻苯二甲酸,均用于染料生产。此外,制药、塑料、有色金属冶炼等方面都需要用到硝酸。 我国硝酸的消费结构大致为:化学工业占65%左右,冶金行业占20%,医药行业占5%,其他行业占10%。在化学工业中生产浓硝酸的工艺主要有多种大同小异的工艺流程,生产中是根据氨氧化和氮氧化物吸收操作压力的不同分为间接法、直硝法和直接法三种类型。 1 硝酸的性质、用途及生产方法 1.1 硝酸的性质 纯硝酸为带有窒息性与刺激性的无色液体,其相对密度1.522,沸点83.4℃,熔点‐41.5℃,分为浓硝酸和稀硝酸。无水硝酸极不稳定,一旦受热见光就会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水。 硝酸能与任意比例的水混合,形成浓硝酸(96%~98%HNO3 )和稀硝酸(45%~70% HNO3)。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除金、铂及一些稀有金属外,各种金属都能与稀硝酸作用生成硝酸盐。由浓硝酸与盐酸按1:3(体积比)组 成的混合液称为“王水”,能溶解金和铂,故称“王水”。 硝酸还具有强烈的硝化作用,与硫酸制成的混酸能与很多有机化合物结合成 1硝化物。

硝酸钾生产工艺 (1)

硝酸钾生产工艺 配料、分离工段 根据相图,使氯化钾、半成品在高温下溶解而NaCl 等很少溶解。从而达到富集KNO 3的目的。 能医药工业主要用于生产青霉素钾盐、利福平和利尿、发汗、清凉的药剂。食品工

业用于配肉,并在午餐肉中起防腐剂作用。机械工业用于热处理(金属淬火)作淬火之盐浴。玻璃工业用于玻璃器皿生产,起耐温硬化玻料的作用,还用作。农业上用作农作物和花卉的复合肥料。 分析试剂,用于锰、钠的微量分析。 复分解法 硝酸钠与氯化钾经复分解反应得硝酸钾和氯化钠。利用它们的不同溶解度可将其分离。此法工业上应用较多。先把硝酸钠溶于热水中,在搅拌下按硝酸钠:=100:85的配料比逐渐加入氯化钾,经蒸发浓缩,当温度为119°C时,氯化钠结晶析出。将分离氯化钠后的母液缓慢冷却,硝酸钾即结晶析出。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产品。 危害性 爆炸物危险特性:与有机物、硫磷等混合可爆 储运特性:库房通风; 轻装轻卸; 与有机物、还原剂、木炭、硫磷易燃物分开存放 可燃性危险特性:高热放出氧气; 遇有机物、还原剂、木炭、硫、磷等易燃物可燃; 燃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烟雾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硝酸钾 - 存储运输 储存注意事项 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硝酸磷肥生产工艺、功效、标准

硝酸磷肥生产工艺、功效、标准 ----张华展 一、硝基复合肥 1、硝酸磷肥生产工艺:目前,国家认可的硝酸磷肥生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混酸法生产的,另一种是冷冻结晶法生产的。如河南晋开采用的是混酸法(方法详细说明见附页1),实践证明尤以此法为佳。用混酸法生产的产品颗粒光滑、均匀、颜色为乳白色,养分纯度较高。它不仅保证硝态氮的较高含量,而且较其他工艺生产的复合肥更好地解决磷流动性差,难溶于水的难题。 2硝酸磷肥功效特点:硝酸磷肥是一种含硝态氮和水溶性磷的高效复合肥料,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团里结构,使土壤不结块。硝酸磷肥总氮含42%左右的硝态氮,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尤其为铵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共存。既能保证作物前期的快速生长,又能防止作物后期脱肥,磷采用贵州优质高品位磷矿,水溶性磷高达70%以上,大大提高作物对磷的吸收作用。同时它还有以下诸多优势:(1硝酸磷肥除了含有较高硝态氮和水溶性磷外,还含有作物不可缺少的钙、镁、硫、铁、锰等中微量元素5.5%以上,大大满足作物对中微量元素的需求,同时还有一定的抗虫抗菌作用。 (2硝酸磷肥(包括硝铵磷)吸收利用率高,挥发损失小。据国内外有关资料说:尿素和碳铵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氮损失在40%-50%,硝酸磷肥(包括硝铵磷)含硝态氮,无需土壤转化即可被作物直接吸收,氮的挥发极少,作基肥和追肥其肥效快,可对

作物进行快速补氮。所以,作为一种高效环保性肥料,硝酸磷肥(包括硝铵磷)极具推广和应用价值。 (3硝酸磷肥(包括硝铵磷)安全性好,不板结,易储存和搬运。硝酸磷肥(包括硝铵磷)作为硝酸铵的替代品,是一种安全的硝基肥料,其由于磷元素的存在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从而改善了热稳定性及结块性,在储存和搬运过程中都不一样发生火灾和出现爆炸的危险性,可以放心使用。 3、硝酸磷肥主要技术指标: 硝酸磷肥总养分≥ 38% 氮≥26.5%(其中含硝态氮42%以上) 磷≥11.5%(其中含水溶性磷70%以上) 粒度范围:国标粒度(粒径1.00 ~ 4.75mm)≥80%,如河南晋开≥90% 执行标准:GB/T 10510-2007 登记证号:硝酸磷肥免肥料登记 附:执行标准:GB/T 10510-2007《硝酸磷肥、硝酸磷钾肥》硝酸磷肥和硝酸磷钾肥应符合下表要求,同时应符合标明值。

硝酸铵生产工艺与操作

硝酸铵生产工艺与操作 工业上输送气氨时,常采用中压管道,且管外壁加有保温层,以减少外界温度差的影响。 氨与空气混合式,当氨的浓度达到17.1%-26.4%(体积)时,遇高温或明火即发生爆炸。因此,氨通过的管道容器及设备等,动火前必须严格进行置换和分析。 液氨中含有少量的水和溶解在其中的氢、氮、甲烷及惰性气体等,当其蒸发时也进入气氨中,这些惰性气体的存在,会增加中和过程的固定氮损失和降低中和蒸发蒸汽的热焓,在利用中和蒸汽作为硝铵一段蒸发器加热时,中和蒸汽中惰性气体增加会降低蒸发器的传热效率,因此要求氨的纯度在99.5%以上。 氨气内不允许夹带液氨,气氨的输送压力一般为3个绝对压力左右,如果温度太低,管道内一部分气氨就会凝结成液氨,液氨进入中和器后,体积迅速膨胀,反应时产生的热量也急剧增加,这就会造成中和器内剧烈超压,有损于设备,同时还导致氨的损失增加,操作也很难稳定,因此,氨气中更不允许夹带大量液氨。 第二节硝酸 硝酸中氮氧化物(折算成N2O4)含量应低于0.15%,氮氧化物含量过高,生成的亚硝酸盐会促进硝铵的分解,造成中和过程中固定氮损失增加。 硝酸中不允许含有氯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因为有氯离子的存在会使不锈钢的腐蚀增强,同时氯离子对硝铵的稳定性也有不利的影响。铁离子的存在会使硝酸成品的外观呈现棕红色。 为了使原料硝酸不致影响硝铵成品的纯度(或含氮量),要求硝酸灼烧后固体沉淀物含量不应超过0.07% 第三节添加剂(防止结块) 防水添加剂,一般为有机无二致,通常有石蜡、石蜡重油、凡士林等,它们都有防水性。(除生产特殊抗水硝铵外,很少采用此类添加剂) 惰性无机添加剂,这类添加剂具有不溶于水,不与硝铵反应及粉碎度高的特点。 无机盐添加剂在硝铵中加入少量的无机盐添加剂,可以大大改善硝铵的结块性。 目前我国工业上常用的无机盐添加剂有:石灰石硝酸溶液、白云石硝酸溶液、硼镁矿综合利用的副产品硝酸镁溶液。但是实际上硝酸钙无机盐添加剂的存在,对改变硝铵的结块性影响是不大的。 在硝铵中加入硝酸镁、硝酸钙无机盐添加剂后,是硝铵的凝固温度点有所下降,因此,在造粒结晶过程中减慢了成粒速度,阴气粘塔量增加,同时蒸发器列管的结垢现象也相应的加剧了。

硝酸生产工艺

硝酸生产工艺 一、中压法制稀硝酸工艺流程 硝化法制硫酸的一种方法,硫酸工业发展史上最古老的工业生产方法,因以铅制的方形空室为主要设备而得名。铅室法曾作为硫酸的唯一制造法盛行于世,历时100多年。20世纪起,逐渐被塔式法和接触法(见硫酸)取代。 铅室法的基本原理与塔式法相同,实质上是利用高级氮氧化物(主要是三氧化二氮)使二氧化硫氧化并生成硫酸: SO+NO+HO─→HSO+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又迅速氧化成高级氮氧化物: 2NO+O─→2NO NO+NO─→NO因此,在理论上,氮氧化物仅起着传递氧的作用,本身并无消耗。 英国人J.罗巴克于1746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铅室法制造硫酸的工厂。至19世纪50年代,铅室法生产工艺才臻于完善。 典型的铅室法的生产流程(图2[ 铅室法生产硫酸工艺流程]),是使300~500℃的含二氧化硫气体(见硫酸原料气)进入充有填料的脱硝塔,与淋洒的含硝硫酸逆流接触。由于酸温升高,含硝硫酸中的氮氧化物得以充分脱除。塔顶引出的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氧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若干个铅室。在铅室中,二氧化硫充分氧化而成硫酸。最终通过两座串联的填料式吸硝塔,塔内淋洒经过冷

却的脱硝硫酸,以吸收氮氧化物,所得的含硝硫酸送往脱硝塔。 由于部分氮氧化物会随废气和产品带出,需不断补充。早期是将硝石加入焚硫炉内使受热分解,取得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混合气体。后来,都是将氨氧化成氮的氧化物,再将后者引入第一个铅室,或将硝酸直接补加在含硝硫酸中,用以淋洒脱硝塔。 潮湿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混合气体和浓度在70%以下的稀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设备需用铅制。在铅室中,二氧化硫的氧化与成酸反应大部分是在气相中进行,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大量的硫酸雾。这种气溶胶状态的细微颗粒需经较长进间才能凝聚成液滴,坠落至铅室底部。为此必须拥有很大的反应空间,才能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再者,生产过程中释放的大量反应热也须经铅室表面及时散去。因此,铅室法工厂往往采用多个串联的铅室,耗铅量大,这是历史上人们力求革新铅室法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硫酸从铅室制得(浓度为65%HSO)。适量的铅室产品可注入脱硝塔,因多余的水分被蒸发以及塔内也进行部分成酸反应,从而可由脱硝塔取得浓度达76%HSO产品铅室法的硫酸浓度低而且往往含有很多杂质,用途受到限制,这也是铅室法被淘汰的重要因素。(数据来源:五泰信息咨询https://www.360docs.net/doc/114279804.html, 市场调研报告https://www.360docs.net/doc/114279804.html,)(市场调研报告https://www.360docs.net/doc/114279804.html,)(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114279804.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114279804.html,) 二、双加压法制稀硝酸流程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5580-1995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按照生产工艺和废水排放去向,分年限规定了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本标准适用于磷肥工业(包括磷铵和硝酸磷肥)企业。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06—12批准l996—07—01实施 代替GB4917—85废水部分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促进磷肥工业企业生产工艺改革,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防治水污染,特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照生产工艺和废水排放去向,分年限规定了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磷肥工业(包括磷铵和硝酸磷肥)企业的排熬管撞,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6920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 7483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GB 7484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圾法 GB 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3 按术内容 3.1 工艺分类 本标准按磷肥工业的生产产品和工艺分以下五类; a.过磷酸钙(简称普钙);

b.钙镁磷肥; c.磷铵(包括湿法磷酸生产部分); d.重过磷酸钙(包括湿法磷酸生产); e.硝酸磷肥。 3.2 企业规模 3.2.1 生产规模按年生产万吨实物量(设计能力)划分,见1。 表 1 生产规模划分 注:硝酸磷肥不分规模 3.3 标准分级按排人水域的类别划分标准级别。 3.3.1 排人GB3838中Ⅲ类水域(水体保护区除外)GB3097中三类海域的废水,执行一级标准。 3.3.2 排人GB3838中Ⅳ、Ⅴ类水域,GB3097中四类海域的废水,执行二级标准。 3.3.3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下水管网的废水,执行三级标准。 3.3.4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下水管网的废水,必须根据下水道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3.3.1和3.3.2的规定。 3.3.5 GB 383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的水体保护区,,GB 3097中二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扩建、改建项目不得增加诽污量。对现有排污企业,要对现有排污削减排污量,保证水体的功能要求。 3.4 标准值本标准按照不同年限分别规定了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吨产品 最高允许排水量。 3.4.1 生产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的企业污水排放标准分二个控制时段:1998年1月1日之前所有企业执行表2中的Ⅱ时段,1998年1月1日起所有企业执行表2中的工时段。

硝酸铵的生产工艺与操作课件

硝酸铵的生产工艺与操作: 目录 第一节硝酸铵的性质2 一、多晶现象3 二吸湿性3 三、结块性3 四、爆炸危险性和起火危险性4 第二节硝酸铵生产的几种方法:7 一、常压中和造粒法7 二、加压中和一段蒸发造粒法8 三、加压中和无蒸发沸腾造粒法8 四、常压中和二段蒸发真空蒸发结晶生产硝酸 铵9

第三节氨和硝酸的中和过程10 硝酸铵的生产能够分为下列几个要紧过程10 一、中和反应原理10 二·中和过程流程11 三·中和要紧设备11 四,正常操作治理12 第四节硝酸銨溶液的蒸发16 一蒸发过程原理16 二、蒸发流程19 三.蒸发要紧设备21 一.二段蒸发结构如图75所示。21 第五节硝酸銨溶液的结晶31 二、结晶流程33 三、要紧设备维护33

四、正常操作治理34 第六节硝酸銨成品的包装、贮存及运输38第一节化学分析38 第二节自控简介48

临沂远博化工有限公司曹守印 第一节硝酸铵的性质 57安全文件H2O×二氧化硫SO2+ 纯硝酸铵(含35%的氮)为白色结晶。其中的氮以铵基及硝酸基两种形态存在。分子量为80.04,纯硝酸铵的熔点为169.1℃,即使含微量的水,其熔点也会降低。比重介于1.4~1.79克/厘米3之间。比热(在20~28℃)0.422卡/克、度或87.2千卡/克分子,熔融热16.2卡/克。 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专门大,并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增加,见表32

表32 NH4NO3在水中的溶解度 硝酸铵溶液的沸点和比重,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见表33表33 不同浓度下NH3NO3的沸点和比重

硝酸铵还具有下列专门性质。 一、多晶现象 硝酸铵具有五种不同的结晶体,每一种晶体,都只有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是稳定的。 硝酸铵的五种晶形如表34所示 表34 硝酸铵的晶体形态34 将硝酸铵缓慢加热或冷却时,它能够连续地从一种晶形转化为另一种晶形,并伴随着表34所示的热效应。假如突然从高温冷却至低温,即能够从一种晶形直接转化为另一种晶形,而不通过中间的晶形。例如把处于125.2℃的硝酸铵迅速冷却至32.3℃,即

硝酸生产工艺

摘要:硝酸是基本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产量在各类酸中仅次于硫酸。工业上制取浓硝酸(HNO3浓度高于96%)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在有脱水剂的情况下,用稀硝酸蒸馏制取的间接法,习惯上称“间硝";二是由氮氧化物、氧及水直接合成浓硝酸,称为’直硝’;三是包括:氨氧化、超共沸酸(75%—80%HNO3)生产和精馏的直接法。本文仅探讨超共沸精馏法。 关键词:浓硝酸、氨氧化、超共沸精馏法 前言 硝酸是基本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炸药、无机盐,也可用于贵金属分离、机械刻蚀等。目前,我国有浓硝酸厂家20多家,年生产能力在80万吨以上。1999年产量在73万~75万吨,到2005年稀硝酸生产能力达544.7万吨,2004年浓硝酸产量130.5万吨,2005年产量157万吨,2006年新增产能达300万吨。稀硝酸是合成氨的下游产品,与化肥生产紧密相关。浓硝酸最主要用于国防工业,是生产三硝基甲苯(TNT)、硝化纤维、硝化甘油等的主要原料。生产硝酸的中间产物——液体四氧化二氮是火箭、导弹发射的高能燃料。硝酸还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工业;用硝酸将苯硝化并经还原制得苯胺,用硝酸氧化,苯可制造邻苯二甲酸,均用于染料生产。此外,制药、塑料、有色金属冶炼等方面都需要用到硝酸。 我国硝酸的消费结构大致为:化学工业占65%左右,冶金行业占20%,医药行业占5%,其他行业占10%。在化学工业中生产浓硝酸的工艺主要有多种大同小异的工艺流程,生产中是根据氨氧化和氮氧化物吸收操作压力的不同分为间接法、直硝法和直接法三种类型。 1 硝酸的性质、用途及生产方法 1.1 硝酸的性质 纯硝酸为带有窒息性与刺激性的无色液体,其相对密度1.522,沸点83.4℃,熔点‐41.5℃,分为浓硝酸和稀硝酸。无水硝酸极不稳定,一旦受热见光就会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水。 硝酸能与任意比例的水混合,形成浓硝酸(96%~98%HNO3)和稀硝酸(45%~70% HNO3)。硝酸是三大强酸之一,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除金、铂及一些稀有金属外,各种金属都能与稀硝酸作用生成硝酸盐。由浓硝酸与盐酸按1:3(体积比)组成的混合液称为“王水”,能溶解金和铂,故称“王水”。 硝酸还具有强烈的硝化作用,与硫酸制成的混酸能与很多有机化合物结合成

浅析硝酸铵生产中的安全防范

浅析硝酸铵生产中的安全防范 摘要:通过对硝酸铵性质、生产工艺及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以避免在生产中发生爆炸等安全事故。 关键词:硝酸铵PH值控制;Cl-控制;安全分析及对策 硝铵的化学分子式为NH4NO3,氮的总含量为35%,硝酸铵为无色正交结晶或白色细小颗粒状结晶,比重1.725(25℃),熔点169.6℃,沸点210℃。硝铵易溶于水,溶液的沸点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加热可分解为氧化亚氮和水,在400℃能引起爆炸,易吸湿结块,易溶于水、醇、丙酮和氨中,不溶于乙醚。干燥的硝酸铵在灵敏的起爆剂作用下会发生爆炸。在此探讨一下硝酸铵溶液爆炸的条件和机理以及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1 硝酸铵的性质 化学性质:硝酸铵具有爆炸危险性和起火危险性。硝酸铵的爆炸主要由下列原因引起:(1)纯硝酸铵的热分解;(2)猛烈敲击;(3)有机物质存在时的热分解;(4)某些无机杂质和金属粉末的影响。 1.1 硝酸铵的受热分解 温度不同,硝酸铵受热分解产物也不同。 110℃时的反应:NH4NO3 → NH3+HNO3 185至200℃时:NH4NO3 → N2O+2H2O 大于230℃,时:2NH4NO3 → 2N2+ O2+ 4H2O 当高于400℃时,发生剧烈分解并爆炸:4NH4NO3→ 3N2+ 2NO2+ 8H2O 常温下纯硝酸铵是稳定的,对打击、碰撞及摩擦都不敏感。但在高温、高压和还原剂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硝酸铵在含水3%以上时无法爆轰,但仍会在一定温度下分解,在生产、贮运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1.2 硝酸铵生产安全 镉、铜、锌、镍、铅、锑等金属粉末不能落入硝酸铵及其溶液中,以防止转化成更加不稳定的亚硝酸铵,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当掺入有机杂质时也会增加爆炸起火的危险性。所以在硝酸铵制造过程中,除注意它本身的危险性外,尚应严防混入杂质。

硝酸生产工艺

摘要: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硝酸工业的技术及发展趋势,同时对双加压法的特点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其发展前景及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硝酸生产双加压法问题发展趋势 前言 硝酸工业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从硝酸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人们就把装置产量的提高,经济技术指标的优化和运行安全可靠作为追求的目标。伴随着金属材料技术、设备机械制造技术、催化剂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硝酸生产的大型化、经济技术指标的先进化、控制手段的自动化成为可能。 1 硝酸生产方法简介 稀硝酸的生产过程根据氧化压力和吸收压力设置的不同,主要有常压法(N)、综合法(N+M)、中压法(M+M)、高压法(H+H)和双加压法(M+H)五种方法。表1给出了各种生产方法的特征。 表1 各种生产方法的特征 从表1可以看出:氨和铂的消耗综合法为最低,中压法和双加压法次之,高压法最高;相对投资费用高压法最低,双加压法次之;在生产规模上双加压法、高压法最宜实现大型化。尾气排放双加压法最优。 1.1常压法、综合法[1] 我国已将此两种生产方法列入落后和淘汰行列,除个别老厂在运行外,新建装置已不许选用上述两种方法。 1.2全中压法[2] 氨的氧化和氮氧化物的吸收均在0.35~0.6MPa压力下进行,此法的特点是:设备较为紧

凑,生产强度较高,不需要NO x压缩机,流程比综合法简单,投资较少,酸浓度为53%,能量可以部分回收。缺点是生产强度低,吸收容积较大,尾气中NO x含量较高为2 000×10-6,需处理才能达标排放,并且系统设备腐蚀严重。 1.3高压法 氨氧化和氮氧化物吸收均在0.71~1.2MPa的压力下进行。此法的特点是全过程压力均由空气压缩机供给,不需NO x压缩机,流程简单,设备布置紧凑,基建投资少,特种钢材用量少,生产强度大,吸收率高达99%,产品浓度高(55%~70%),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低,能实现清洁生产,能量回收率高。缺点是氨氧化率低,氨耗高,铂催化剂装填量大,使用周期短,损耗亦大,生产成本较高。 1.4双加压法 双加压法是法国的GP公司最早研制开发成功的,该公司于1958年创建了第一套双加压法硝酸生产装置。国内山西天脊集团于1983年最早引入“双加压法”硝酸生产工艺。 双加压法是继全中压法和全高压法后硝酸生产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它集中了中压法氨耗低、铂耗低和高压法成品酸浓度高及尾气中NO x含量低的优点,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硝酸生产工艺。 氨的氧化采用中压(0.35~0.6MPa),氮氧化物的吸收采用 1.0~1.5MPa,此法吸收了全中压法与全高压法的优点,并可采用比全高压法更高的吸收压力,对工艺过程更为适用。使氨的损耗与铂催化剂的损耗接近常压法,吸收系统采用高压后吸收率高(99.8%),容积减少,酸浓度高(60%~70%),生产强度大,经济技术指标最优化,生产成本低,尾气中NO x含量低(最低达150×104t),是最彻底的清洁生产技术,符合国际排放要求,基建投资适度,能量回收综合利用合理,是最具发展的流程。 图1是目前国内最新双加压法硝酸工艺流程图[3]。

磷肥

磷肥篇 1磷肥定义 全称磷素肥料。以磷为主要养分的肥料。肥效的大小和快慢,磷肥决定于有效五氧化二磷含量、土壤性质、放肥方法、作物种类等。 2.磷肥的功能 磷的营养功能:1、参与植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结构,2、参与代谢过程,3、增强抗逆性。 磷的直接作用:1、促进开花结果,子实早熟,提高籽实质量。 3.磷肥的分类 3.1根据来源可分为: (1)天然磷肥,如海鸟粪、兽骨粉和鱼骨粉等; (2)化学磷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3.2根据所含磷酸盐的溶解能性可分为: (1)水溶性磷肥,如普通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钙。易溶于水,肥效较快。 (2)枸溶性磷肥,如沉淀磷肥、钢渣磷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二钙。不溶于水而溶于水2%枸橼酸溶液,肥效较慢。 (3)难溶性磷肥,如骨粉和磷矿粉。其主要成分是磷酸三钙。不溶于水和2%枸橼酸溶液,须在土壤中逐渐转变为磷酸一钙或磷酸二钙后才能发生肥效。 3.3根据生产方法又可分为 (1)湿法磷肥,用无机酸的化学能分解磷矿制成的磷肥。 (2)热法磷肥。将磷矿石与配料混合,进行高温加工所得可被作物吸收的磷酸盐或含磷的玻璃体物质,统称为热法磷肥。

硫酸生产工艺 磷酸生产工艺 5.发展历程 1.初创期(1842-1900)

?1842。世界第一个磷肥厂建立:英国Ipswich过钙厂。 ?1850-1852。湿法磷酸投产。 ?1870-1872。德国首先开始生产湿法肥料用酸。 ?1890。美国开始热法制磷元素的工业生产。 2初步发展期(1900-1950) ?1915。美国Dorr公司开始湿法磷酸连续生产。 ?1917-1918。美国开始热法磷酸工业生产。随即钙镁磷肥等热法磷肥开始工业生产。 ?20世纪初。过钙实现连续生产。美国建成热法一铵工厂 ?30年代。硝酸磷肥问世。 ?40年代。重钙实现连续生产 3迅速发展期(1950-至今) ?1954。美国美国密苏里州农民联合企业投产第一个湿法二铵装置。 ?1960。美国TVA开发预中和-转鼓氨化造粒二铵工艺。 ?60年代初。英国SAI开始湿法生产一铵。美国YVA开始湿法生产二铵。 ?1969年。前苏联开发出料浆法磷铵工艺。 6.磷肥主要品种 磷酸一铵—MAP—NH4H2PO4 磷酸二铵—DAP—(NH4)2HPO4 普钙—SSP—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 重钙—TSP—Ca(H2PO4)2 硝酸磷、钙镁磷肥等 7.执行标准 传统法粒状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国标 项目磷酸一铵磷酸二铵 优等品12-52-0一等品 11-49-0 合格品 10-46-0 优等品 18-46-0 一等品 15-42-0 合格品 13-38-0 总养分 (N+P2O5) ≥ 64.060.056.064.057.051.0 总氨(N)≥11.010.09.017.014.012.0有效磷(以 P2O5计)≥ 51.048.045.045.041.037.0 水溶性磷 占有效磷 百分率≥ 908580908580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 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GB 15580-1995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标准按照生产工艺和废水排放去向,分年限规定了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本标准适用于磷肥工业(包括磷铵和硝酸磷肥)企业。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5—06—12批准 l996—07—01实施 代替GB4917—85废水部分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促进磷肥工业企业生产工艺改革,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防治水污染,特制订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照生产工艺和废水排放去向,分年限规定了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磷肥工业(包括磷铵和硝酸磷肥)企业的排熬管撞,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2 引用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6920 水质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 7483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GB 7484 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圾法 GB 11901 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 3 按术内容 工艺分类 本标准按磷肥工业的生产产品和工艺分以下五类;

a.过磷酸钙(简称普钙); b.钙镁磷肥; c.磷铵(包括湿法磷酸生产部分); d.重过磷酸钙(包括湿法磷酸生产); e.硝酸磷肥。 企业规模 3.2.1 生产规模按年生产万吨实物量(设计能力)划分,见1。 表 1 生产规模划分 注 :硝酸磷肥不分规模 标准分级按排人水域的类别划分标准级别。 3.3.1 排人GB3838中Ⅲ类水域(水体保护区除外)GB3097中三类海域的废水,执行一级标准。 3.3.2 排人GB3838中Ⅳ、Ⅴ类水域,GB3097中四类海域的废水,执行二级标准。 3.3.3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下水管网的废水,执行三级标准。 3.3.4 3.3.5 GB 3838中Ⅰ、Ⅱ类水域和Ⅲ类水域中的水体保护区,,GB 3097中二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扩建、改建项目不得增加诽污量。对现有排污企业,要对现有排污削减排污量,保证水体的功能要求。 标准值本标准按照不同年限分别规定了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吨产品最高允许排水量。 3.4.1 生产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的企业污水排放标准分二个控制时段:1998年1月1日之前所有企业执行表2中的Ⅱ时段,1998年1月1日起所有企业执行表2中的工时段。

硝铵工艺流程及原理培训讲义

硝铵工艺流程及原理培训讲义 生产技术部 硝铵装置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合格的多孔硝铵和工业硝铵,本套装置的生产能力为20万吨/年。本装置工艺中采用加压管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器出口硝铵浓度取决于硝酸浓度和操作条件(压力和温度)。 硝酸铵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料为液氨和浓度约为60%的硝酸。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恶臭的气体,易燃易爆,有毒,主要对人体上呼吸道等湿润的地方产生刺激,严重者可使人皮肤灼伤或死亡。硝酸是一种强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大多数金属(金、铂等除外)和许多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铵对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大量接触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 硝酸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在温度达到220℃时强烈分解,伴随微弱火花,放出氧气。在引爆剂作用下,常温下也能爆炸。熔融的硝酸铵在铜、锌、锑、镍等作用下会转化成不稳定的亚硝酸铵,容易引起爆炸。掺有有机杂质的不纯品能增加爆炸起火的危险性。 硝酸铵具有多晶性、吸湿性、结块性、爆炸性。由于硝铵具有以上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硝铵生产、储存、装车和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 1.工艺指标及质量要求 1.1.原料分析指标 (1)液氨(参考 GB536-88一级品) 纯度≥99.8%(wt) 水份≤0.2%(wt) 油含量(mg/kg)10(质量法) 铁含量(mg/kg)≤1 进界区压力 1.2~1.4MPa(g)

温度~18℃ (2)硝酸 浓度60%~62%(wt) 温度40℃ 压力0.7Mpa(a)(进反应器前的压力) 氯离子(Cl-) ≤1ppm 亚硝酸(HNO2) ≤100ppm SiO2含量≤1ppm (3)添加剂:SK FERA EXP(生产厂家:西班牙花王) 颜色:淡黄色粉末 体积密度:390kg/m3 水份;<7% 包装:20kg /袋 添加剂必须用工艺冷凝液或脱盐水稀释成25%的溶液,在造粒前加到硝铵溶液中 (4)包裹剂:SK FERT FA 80N(生产厂家:西班牙花王)。 颜色:20℃时为桔黄色的糊状、80℃时为液态桔黄色的糊状。 成分:用矿物油和石蜡调和的烷基芳基磺酸盐混合物。 酸碱性:酸性 比重:80℃时835kg/m3 滴点:70℃ 溶解热:42KJ/kg 比热(20~95℃):2.5KJ/kg.℃ 混浊点:约82℃ 闪点:>160℃(密闭容器中) 粘度:70℃时40mPas 包装:170kg/桶(净重) 包裹剂必须加热至80℃左右使用。

硝酸生产工艺技术简介

C硝酸生产工艺技术简介 1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1产品方案 利用本公司生产的液氨生产硝酸,最终产品为98%浓硝酸。 1.2生产规模 1.2.1设计规模: 公称能力为日产浓硝酸350吨(以100%HNO 3计) (公称能力产浓硝酸10万吨/年,计算产能10.5万吨/年,配套建10.5 万吨/年稀硝酸装置)。 年运行时间:7200小时。 1.2.2确定本装置设计规模依据以下因素: 结合耀隆集团原材料供应、辅助工程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将本工程浓硝酸生产规模定为10万吨/年(以100%HNO 3计)。 2工艺技术方案及技术来源 2.1工艺技术方案选择 2.1.1稀硝酸 2.1.1.1国内外稀硝酸工艺技术概况 目前,国内外工业上生产稀硝酸的方法有常压法、综合法、全中压法、高压法、双加压法,现分述如下: (1)常压法: 氨氧化和吸收均在常压下进行的生产工艺。 早期硝酸生产多采用这种方法,该工艺流程的特点为系统压力低,设备结构简单,工艺操作稳定,氨氧化率高,铂耗较低。但吸收比容积大 (20~25m3)

, 酸吸收率较低(仅为92%左右)。为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并提高氨利用率,需附有碱吸收N OX尾气装置并副产硝盐,即便如此尾气中N OX浓度仍很高,不符合目前日益严格的环境要求。加上设备相对台数较多,设备体积大,装置占地面积多,投资大,成品酸浓度低等因素,国家经贸委已明文规定禁止采用此种流程新建硝酸装置。 (2)综合法 常压氨氧化和中压(0.25~0.5MPa)酸吸收的稀硝酸生产工艺。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压酸吸收的缺点,我国在本世纪50年代末 引进该流程进行稀硝酸的工业生产。该方法主要缺点是常压氨氧化、设备庞大、占地多,需要配备较昂贵的不锈钢材质的氧化氮压缩机,其投资高于下面介绍的中压法,且吸收压力低仅0.35MPa(A),因此酸浓度低及尾气排放不能达到环保要求,不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硝酸装置,国家经贸委也明文规定了不能采用此种流程建设硝酸装置。 (3)全中压法 氨氧化和酸吸收均在中压下进行的稀硝酸生产工艺。 我国从6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的硝酸装置,大多为中压法,该装置的特点是:采用蒸汽透平与尾气膨胀机直接驱动空气压缩机,系统压力为0.35MPa (g),双塔吸收,成品酸浓度在54~57%左右,出塔尾气中N OX含量为0.2%左右,仍需采取进一步的尾气处理措施才能满足环保要求。 国外也有各具特点的全中压流程,诸如:伍德流程、Bamag流程、Stamicarbon流程等。由于其酸浓度、尾气指标以及投资等仍不太令人满意,故而,新建装置已很少采用该种流程。 (4)全高压法 除系统压力较全中压法高外(约为0.6~1.1MPa俵)),其它均类似于全中压 流程。该工艺流程特点为:设备紧凑,相对其它流程投资省,酸浓度高(一般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