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东城区2020年腾退名单_东城区人民政府

东城区2020年腾退名单_东城区人民政府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东城区人民政府

关于东城区社区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东城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严岩

2018年12月21日

各位常委会组成人员:

我受东城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东城区社区治理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区社区治理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引领居民自治、培育社区共治为抓手,动员和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治理的决策、管理、实施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东城特色的社区治理模式。下面我就社区治理工作情况做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区辖区面积41.84平方公里,管辖17个街道,街道平均地域面积2.46平方公里。2018年11月,经社区规模调整,社区总数由原先182个调整为177个,其中户籍数1000户以下的社区12个,占6.8%;1001-3000户的社区153个,占86.4%;3001-5000户的社区12个,占6.8%。

二、工作成效

我区社区治理工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2015年“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社区治理模式被评为“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2016年我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2018年“五民”群众工作法被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工作法。

(一)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开创新局面

我区全面建立了“一委三会一站,多元参与共建”的社区治理体系,构建起了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组织,社区服务站为工作平台,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系。

(二)“多元参与、协商共治”取得新成效

1、进一步完善社区协商工作机制。以关注居民需求和破解社区难题为导向,制定了《东城区关于加强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社区协商运行流程指导手册》和《社区议事协商手册》。组织开展社区协商能力培训,涉及议事协商方法、主持人技术、创新型冲突管理等相关内容,有效提升了社区工作者运用“开放空间”“社区茶馆”等会议技术组织居民开展协商的能力。全面推行“五民”群众工作法,2017年全区共开展社区居民议事协商会议2050场,解决了社区环境整治、社区停车管理、社区助老服务等1403个事项。

2、进一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从调整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入手,强化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管理,依托“一中心、三平台”,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截至2018年6月,全区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共627家,实行备案管理的社区社会组织共计1450个。数量上,同2017年全区登记数量对比,增加了293家,同比增长88%。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方式更加专业,由“送物下社区”、“大培训”等传统参与方式,转变成了技术化、专业化、联动化的参与模式。

3、进一步推进社区减负增效。2018年,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被列为市委、区委“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重点任务。我区拟定了《关于贯彻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深化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的实施意见》,截至目前,梳理出社区依法履职事项20项,社区依法协助政府履职事项24项。

4、进一步擦亮社区治理品牌。打造了“社区(小院)议事厅”“东城守望岗”“小巷管家”“花友汇”“公众参与提案屋”等一批社区治理品牌。形成了东四街道六条社区“四参与”、交道口街道交东社区“六联共建”等34个优秀社区工作法。

(三)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1、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水平。在全区已建设72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2018年新建蔬菜零售、固定早餐门店、超市便利店等各类生活性服务业网点

81个,规范提升29个,提前完成110个各类便民商业网点的市级建设提升任务。

2、结合街区更新同步规划设置社区服务平台。依据社区规模、区位、人口数量等因素,探索社区综合服务站模式,依托智能化平台,整合街区周边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如:东直门街道设立街区服务中心胡家园站,打造集政务服务、公益服务和物业、养老等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就近满足居民个性化服务需求。

3、推进“社区之家”建设。发挥街道整合资源的属地优势,引导社区与机关企事业、社会组织等驻地单位通过协商签订共建服务协议,有针对性的向居民开放教育文化、体育健身、生活服务、场地资源等内部服务设施。目前,已建立42个市级“社区之家”示范点,累计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

4、完善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构建了“一哨一考”、“吹哨留痕”的网格化综合监督体系,完善公众参与渠道,优化现有网站、微信、微博、热线的公众举报功能,开发推广东城区公众“随手拍”APP应用。截至11月30日,市民随手拍APP上报问题总数为5989件,结案5640件。(四)社工队伍建设进入新阶段

1、社工队伍结构逐步优化。截至目前,全区社区工作者共有3381人,其中:专职社区工作者3019人,占总数的89.29%;40岁及以下的2112人,占总数的62.32%;本科以上学历1777人,占总数的52.43%;取得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1127人,占总数的33.33%。

2、队伍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出台《东城区社会工作人才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2030年)》,制定并下发社区工作者职数、休假、体检等管理制度,为人才队伍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全市首创了《东城区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及社区工作者激励奖励(办法)》,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工作者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3、社工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每年举办社区工作者轮训、新入职社区工作者培训、职业水平考前辅导培训等各类培训。积极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心理服务技能培训班、督导人才培训等各种培训。2017年建立东城区社区“匠心工作坊”,在全市率先成立31个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新一代社区建设带头人。

4、社工职业影响日益扩大。先后7次调整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使社区工作者人均月收入达到2017年度本市社会平均工资的100%。积极推荐优秀社区工作者参与“最美社工”评选,全区共有1名社工获得“中国最美社工”称号,6名获得“首都最美社工”称号,16名获得“首都优秀社工”称号。在《中国社区报》开辟《北京市东城区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系列报道》专栏,连续18期采访报道了我区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

三、存在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工作事项负担较重,自治能力不足

一些需要居委会协助政府管理的工作,实际变为政府部门下达任务,居委会负责落实,社区将主要精力都放在这些工作上,导致社区治理角色错位,制约了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发挥。

(二)社区服务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

社区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服务资源和功能还没有充分整合,还不能满足居民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社会组织承接服务能力偏弱,互联网+社区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社工队伍建设规范化管理仍需加强

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不够均衡,社区党员比例不高,年轻的优秀社区工作后备人才储备不足,社区干部综合能力素质有待提高,社区工作者管理各项管理制度仍需完善。

四、下一步思考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治理工作,并进行了深入专题研究。区人大常委会年初将社区治理列入重要议题,法制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和街道同志赴外省市围绕社区治理进行了专题考察,学习借鉴了兄弟省市社区建设的好经验,为我区社区治理开拓了思路。在此基础上,我区拟定了《关

于进一步深化社区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意见》,下一步将以此文件为指导,推进社区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一)规范社区党建工作体系,增强社区党组织领导力

健全社区党建考评体系,围绕建设“五有”党支部,提升社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区域化党建,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深化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工作,推动党组织和党员投入疏解整治促提升等中心工作。

(二)规范社区服务管理标准,完善社区治理体系

深化社区减负工作,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实行社区全响应服务制,通过灵活调整工作时间,以轮班、预约等形式,不间断、全响应服务社区居民。探索建立“一站多居”工作模式,实现“全科社工、全能服务”。

(三)规范平安社区建设机制,预防化解社区矛盾

完善社情民意收集机制,畅通“入户访”“活动听”“线上收”的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完善社区议事协商机制,运用“五民”群众工作法,围绕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组织居民开展讨论协商,落实协商成果。推行社区矛盾“五步调解法”,发挥社区在基层矛盾调处中的基础作用。

(四)规范和谐社区工作机制,形成共治共享格局

以老旧小区、平房区为重点,推进居住区自治管理规范化,引导居民成立自治管理组织,完善组织章程和运作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居住区公共事务管理。规范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着力培育发展自治自管类、公益慈善类、志愿服务类、公共事务管理类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品牌化建设。

(五)规范社区服务保障,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规范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社区工作者职数管理、考勤管理、绩效考核、激励奖励、辞职辞退、区内调动等管理制度,探索社区工作者末位淘汰工作机制。完善社区用房的建设管理,逐步提高社区用房单体面积达到350平米的比例,社区用房实现“办公用房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建立社区治理资金多元筹集机制,拓展社区治理资金的社会来源渠道。

附件:名词解释

附件

名词解释

1.【一委三会一站、多元参与共建】“一委”是指社区党委,“三会”是指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会议和社区代表会议,“一站”是指社区服务站。其中社区代表会议是联系全体社区成员的枢纽,由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单位代表、社区社会组织代表和流动人口代表组成,是社区民主议事协商与多元治理的组织形式。

2.【一中心三平台】“一中心、三平台”:东城区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区级社会组织发展平台、街道级社会组织发展平台以及社区级社会组织发展平台。

3.【社区(小院)议事厅】既是社区民主协商议事的平台,又是社区沟通交流、集思广益、民主协商的组织形式。

4.【东城守望岗】东城区创建的群众志愿者、群防群治力量品牌,在参与社会治理、加强平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对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治安志愿者、治保积极分子、治安巡防队员、保安员、社会单位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的统称。

5.【小巷管家】2017年4月,龙潭街道工委在“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家门口”街巷环境治理,招募社区党员、群众担任“小巷管家”,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和工作成效,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其工作经验在全市推广。“小巷管家”一般由在辖区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市民担任,履行“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等职责,共同参与家门口街巷环境整治提升,实现街巷环境的共建、共管、共治、共享。“小巷管家”模式既是破解城市管理难题的一把钥匙,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

6.【花友汇】东四街道于2016年4月率先在六条社区成立“胡同花园花友汇”,“花友汇”凭借以花为媒、以花会友的活动宗旨,调动居民参与环境整治,拆除违建,还原应有的公共空间的积极性,呼吁居民共同用绿色建设美好家园,把流水巷和流水东巷打造成寓意福禄双全的“福禄巷”。目前东四街道的7个社区均成立社区“花友汇”,参加人数达500余人,已在东四地区形成区域全覆盖。“花友汇”不仅定期开展日常活动,还把种植的成果延续下去,成立了葫芦兴趣小组。街道把东四六条43号建设成“花友汇”创意空间,供花友之间交流经验。六条社区“胡同花园花友汇”获得第四届北京市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金奖。

7.【公众参与提案屋】成立于2018年4月,是在“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推进中和景山街道“和巷文化”背景下,致力于拓展居民公众参与空间,拓宽居民参与社区建设所特别设置的提案场所。居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以及公众参与提案薄“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对地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便民服务等提出意见建议,切实使公众参与做到有场所、有平台、有回馈、有成效。

8.【东四街道六条社区“四参与”】东四街道六条社区“四参与”工作法:“四参与”即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社区自治组织参与社区自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通过建立“四参与”的工作机制,保障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权利,引导居民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9.【交道口街道交东社区“六联共建”】交道口街道交东社区“六联共建”工作模式:探索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居民自管会、物业服务机构、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合管理、联席会议、联民纳谏、联手调处、活动联办、服务联手”工作模式,形成“目标共同、服务共献、和谐共建”的良好格局。

10.【五民工作法】是五个解决社区问题,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闭环流程,即:“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民事民提”是指通过收集居民反映的各类急、难、热问题,确定议题提交议事厅讨论;“民事民议”是指以议事厅为平台,针对主题邀请不同利益相关方展开讨论、达成共识,议事的方法采用参与式会议技术,并遵循平等协商、集体决策、

包容共治的原则,保障议事协商有效进行。“民事民决”是指经过民主协商达成共识后,拿出具体解决方案;“民事民办”是指以社区六大委员会及与其对接的六类社区组织为服务支撑,提倡社区用项目管理的形式,由居民成立行动小组自己实施;“民事民评”就是通过一事一评一反馈来检验成效。

11.【社区之家】是一个形象的表述,指的是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单位,通过低偿或免费等形式,有序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服务设施,弥补部分社区服务事项的不足,让居民群众共享相关服务资源。

12.【匠心工作坊】东城区“匠心工作坊”的定位为“一个平台、三个基地”,即:全区社区工作经验交流和传帮带的平台;全区年轻骨干社区工作者成长基地;全区社区工作者先进典型培育基地;全区社区工作实务创新和理论研究基地。通过建立优秀社区党组织工作室,聘请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出任导师,充分发挥优秀社区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锻炼年轻骨干社区工作者成为新一代社区建设带头人,初步形成具有东城特色的社区工作人才培养模式。

13.【启明星再行动”工作坊】东城区“启明星再行动工作坊”是东城区民政局在东城区各街道级、社区级“启明星再行动工作坊”基础上,以东城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专业督导项目为切入点,在东城区引行社工事务所提供技术支持下,整合各方资源,于2018年搭建的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互动交流平台,旨在指导一线社工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解决社区问题,促进更多的一线社工在专业岗位上发展。

14.【“五有”党支部】有队伍、有活动、有阵地、有制度、有保障。

15.【社区矛盾“五步调解法”】一是矛盾问题“早发现”,及时从源头了解掌握矛盾信息;二是街道部门“早研判”,增强对矛盾隐患纠纷发生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三是社会力量“早处置”,社区力量要第一时间控制事态发展,避免矛盾激化;四是专业力量“早介入”,专业力量同步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五是疑难问题“早吹哨”,对于超出社区和街道能力解决范围的疑难、复杂矛盾问题,由街道吹哨上报区级相关部门共同解决。

东城区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对区政府

“关于社区治理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东城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室主任周秋来

2018年12月21日

各位常委会组成人员:

严岩主任受区政府委托所作的“东城区人民政府关于东城区社区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详细汇报了东城区社区治理工作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了社区治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了下一步社区治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我同意这个报告。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做好社区治理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重要任务。为助推社区治理相关工作开展,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将社区治理中自治功能作用发挥作为重点调研课题,通过专家授课、专题汇报、视察座谈、外出考察等形式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形成了《关于东城区社区治理中自治功能的研究》调研报告。法制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社区治理工作报告。

区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治理工作,不断加强顶层设计,今年出台了《东城区关于加强和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为社区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构建“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优化社工队伍结构,提升社工队伍能力,社工队伍建设开创新局面;创新社区服务供给方式,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总之,区政府在社区治理领域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新时期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的社区治理工作还存在社区自治功能不强、居民参与和归属感不足、社会力量协同机制缺乏等问题,必须下更大力气,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予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整合资源、把握方向、稳定秩序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共建联席会议等形式,引导社区单位自主认领公益项目,开展共建活动。二是有效发挥“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作用,引导党员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结合实际、创新模式、搭建打造自治协商平台,化解邻里纠纷矛盾,解决居民身边问题,增进社区和谐氛围。三是进一步扩大“东城守望岗”“小巷管家”“周末卫生大扫除”等基层治理品牌的影响,营造党建引领服务群众的良好环境。四是总结推广“红桥市场党员带头完成天乐玩具市场整体撤市做法”,弘扬“枫桥经验”,做到矛盾自行消化、解决。

二、推行“多元参与、协商共治”,健全完善社区居民自治

一是借鉴“罗湖十条”、“香洲十三条”等社区议事规则,在现有社区议事厅、社区议事协商流程以及社区议事协商工作手册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社区自治的规则、流程、参与主体、组织方式,使议事规则成为议事的刚性约束,确保议事的顺畅和有效,推进社区自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借鉴广州越秀区“问需于民”的做法,充分运用“五民”群众工作法,聚焦“提、议、决、办、评”五个节点,围绕居民需求形成问题提出、分析、解决的闭环。探索政府管理、物业管理、居民自治有机融合的问题解决方式,逐步破解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管理等方面的难题。三是探索建立“社区领袖”的挖掘培养机制,利用其声誉和威望协调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带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四是建立完善“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社区治理机制,使之成为助推社区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化解社区矛盾纠纷,消除安全隐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三、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质量

一是加快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的社区社会组织,重点培育为特定困难群体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加快社社社会

组织发展。二是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孵化培育资金、建设孵化基地等多种扶持举措,着力解决社区社会组织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发展需求。三是加强能力建设,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作用,加强对社区社会组织人员全面系统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服务意识强、专业化服务水平高的优秀人才,提高社区社会组织队伍的服务水平。

四、坚持德治与法治并重,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一是加快社区自治法治建设步伐,向全国、北京市人大反映研究制定社区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为社区治理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借助“七五普法”、“12·4”国家宪法日,邀请司法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来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进社区活动,树立居民的法治观念,引导居民通过法律行为解决社区问题。三是加强对《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公约》的宣传力度,使居民明确“社区人”的行为规范和正确履行参与社区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和“主人翁”意识。四是重视发挥道德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社区道德评议机制,大力宣传社区模范、大力褒奖善行义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居民崇德向善。

关于东城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

完成情况的报告

东城区环境保护局局长董险峰

2018年12月21日

各位常委会组成人员:

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受区政府委托,现就东城区2017年以来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东城区政府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疏解与提升并重、环境与发展共赢,以国家和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建设“天蓝、水清、土净、地绿”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为目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实现了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一、环境质量状况

(一)空气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7年,东城区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1%。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分别为89、8和47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6.3%、27.3%和7.8%;较2013年,PM2.5下降35.9%,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8.8%、70.0%、19.0%,圆满完成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规定的目标任务。

2018年,东城区空气质量目标为PM2.5年均浓度低于58微克/立方米。截至目前,完成情况良好,预计可以达到全年目标。全区优良天数183天,达标率61%,广大人民群众的蓝天获得感显著提升。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水环境质量整体稳中向好。东城区共有3个地表水市级考核断面,分别为南护城河东便门断面、筒子河文化宫断面、龙潭湖龙潭东湖断面。2018年1-10月,东便门断面水质为Ⅳ类,文化宫断面水质为Ⅲ类,均比2017年同期水质变好;龙潭东湖断面水质改善工程全面完成,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地表水断面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和氨氮(NH3-N)等主要指标浓度呈下降趋势。

(三)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2017年以来,东城区各部门协同配合,严把审批关,共同做好土壤污染源头管控,持续保障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在土地开发利用中未发现土壤污染问题。

(四)声环境质量状况

声环境质量基本稳定。东城区现有三个噪声自动监测点位,分别代表了三类功能区:左安漪园小区点位(1类区),王府井点位(2类区)、永外桃园东里点位(4a类区)昼间等效声级年均值均符合国家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道路噪声年均值总体稳定达标。

二、环境保护目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2017年环境保护目标是,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挥发性有机物减排2吨。围绕环境保护目标,东城区大力开展污染减排工作,2017年,PM2.5年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削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5.22吨,完成了与市政府签定的《东城区人民政府清洁空气行动2017年工作措施目标责任书》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2018年环境保护目标是,PM2.5年均浓度低于58微克/立方米。今年以来,东城区通过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举措,空气质量再创历史新高,年底有望完成既定目标。

(一)努力构建社会共治体系

区委区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加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力度,确保环保责任落实到位。

1、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坚持管发展、管生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原则,制订了《北京市东城区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明确属地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领域的污染减排、监督管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二是成立了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东城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定期研究环境保护相关工作,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区政府牢牢抓住空气质量改善的“牛鼻子”,常务会每季度审议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区领导密集调度、专题研究、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三是制订印发了《东城区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的实施意见》,作为东城区未来三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导纲领,制订了年度“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及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秋冬季攻坚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四是抓好中央和市级环保督察整改落实,针对中央和市级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清单,明确整改目标和措施,加强统筹协调、严格督促检查,确保有效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五是健全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考核体系,实现了空气质量、降尘量、地表水质量和声环境质量监测的全覆盖,并将任务指标分解到街道,不断完善环境保护考核指标体系。

2、强化联防联控

一是进一步完善“时调度、月通报、季汇报”统筹协调机制及约谈机制,区大气办每月通报空气质量情况、各街道排名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约谈空气质量、降尘量排名靠后的街道,并与区政府督查室建立联合督查机制,定期督查大气污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二是结合“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各部门与街道紧密联系、实时沟通,环保、公安、城管等执法部门迅速响应,在强化日常执法监管的基础上,形成联合执法、联合督导、联合追查等工作机制。

三是制订了《东城区环境监管网格化工作方案》,将环境监管纳入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力争使大部分环境污染问题解决在基层。

四是协同保障重大活动空气质量,2017年以来,分别制定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区委区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圆满完成了高峰论坛、党的“十九大”、中非论坛等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任务。

3、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电视、微博、微信等宣传形式,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动宣传引导,凝聚广泛共识。在学校、社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活动,宣传环保理念,树立学生、居民环保生活意识,引导公众将环境保护参与贯穿于日常生活中,营造以家庭为单位监督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突出党建引领,从清理身边的环境卫生入手,在解决安全隐患的同时,带动生活环境水平整体提升,引导居民增强环境自治意识,实现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再到“自己管”的转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提高区域大气污染自治能力,逐步形成社会共治的大环保格局。

(二)以超常规力度治理大气污染

2017年以来,东城区聚焦柴油货车、扬尘、餐饮油烟三大重点防治领域,通过进一步提升精

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发力,治理大气污染。

1、加快提升移动源监管力度

以重型柴油车为监管重点,对超标重型柴油车进行闭环管理。实行“5+2+1”(即昼间出动5组、夜间2组和旅游车机动检查组1组)巡查模式,2017年以来,共检查车辆104万辆,其中检查重型柴油车8.1万辆,处罚超标车辆8967辆,检查量和查处率大幅提升。强化执法促进高排放车淘汰,2017年,报废和淘汰老旧机动车3.3万辆,完成了全年任务量的133.9%;2018年1-10月,淘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397辆,完成全年淘汰任务的121%。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建立并定期更新非道路移动机械台账,2017年处罚超标非道路移动机械43台,罚款21.5万元;2018年处罚超标机械14台,罚款25.5万元。

2、分类施治扬尘污染

在施工扬尘治理方面,区住建委在对施工工地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东城区“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多的特点,制定了《关于开展“百千工程”施工现场综合管理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区“百千办”制定《东城区“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一体化实施意见》,大幅提升了施工组织化程度。加大执法力度,2018年以来,全区执法部门查处施工工地违法行为258件,罚款352.1万元。

在道路扬尘治理方面,在常规清扫保洁的基础上,开展东四、天坛等试点街道的深度清扫保洁,采取机械吸尘、机械洗地、机械冲刷组合作业模式,进行街巷胡同深度保洁。持续加大道路清扫保洁的资金投入,2017年以来投入资金4600余万元,购置专业洒扫车辆、道路养护车辆、洗扫吸一体化专业机械等设备,实现了胡同道路清扫保洁模式由扫到吸的转变。

在裸地扬尘治理方面,建立了122块共60.3万平方米的裸地台账,通过精细化治理、硬化铺装永久措施、覆盖喷淋等临时措施对裸地进行清理整治,同时动态更新台账,针对树坑、树池等小面积的裸露地面,以东四、天坛地区为试点,投入900余万元,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覆盖,并将全区树坑、树池治理纳入“百街千巷”环境提升工程,解决“最后一平方米”的问题。

3、率先开展油烟综合治理

开展餐饮业油烟治理专项“控烟行动”,在全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餐饮油烟治理,推广应用高效油烟净化新技术,进一步降低油烟排放浓度。2017年,完成区属党政机关、学校、医院食堂餐饮油烟改造192家。2018年,在全市率先推进油烟、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治理试点工程,目前已完成5家餐饮企业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改造,达到最新的《餐饮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4、持续做好清煤降氮工作

在实现全区14.7万户居民“煤改电”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电取暖设备新增及更新工作,切实巩固“无煤化”治理成效。按照散煤“禁售、禁运、禁存、禁燃”要求,各街道各地区落实属地责任,对辖区居民取暖燃煤反弹行为劝阻和宣传,回收居民存煤。各部门开展专项执法,坚决取缔经营性用煤。特别是采暖季期间,各街道每日巡查,及时发现及时清理,保持散煤“动态清零”。2017年起,全面推进东城区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两年来,共改造燃气锅炉2100余台2300余蒸吨。

5、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试点

成立精细化管理工作组,在制定全区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各类污染源精细化管理配套方案。以东四、天坛街道为试点,以“试点优先、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全面提升”为原则,落实属地职能,将落实“三查十无”等环保职责进一步常态化、制度化。摸清底数,建立完善14类污染源台账,开展工地扬尘、道路保洁、裸露地面、餐饮油烟、高排放车等重点污染源整治。两个试点街道初步实现了道路深度保洁和污染源精细化管理,并逐步在全区推广。

(三)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

紧紧围绕东城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完善机制、突出重点、加强水质监测和分析评价,打开了深化水污染治理的新局面。

1、建立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

区委区政府先后4次专题研究审定《东城区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成立了河长制办公室,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体系,设立了区、街两级巡查队伍。区河长制办公室编制工作月报和工作通报,及时通报河湖巡查、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等问题,各街道河长及相关责任单位及时整改、上报反馈,形成了“通报-整改-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将河长制工作与街巷长制、小巷管家相结合,进行“无死角”巡访,及时发现、记录、报告、劝导、反馈涉及河长制有关问题,扩大社会参与面,有效促进河湖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将涉水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中,全区2322个万米单元网格中有400余名网格监督员每天进行不间断巡视,2017年通过26类渠道发现涉水案件651件。

2、加强地表水质监测和评价

2017年至今,共监测地表水水质项目500余项次,上报近2000余个数据;每月2次对辖区内8河6湖地表水断面进行全覆盖监测,为辖区地表水水质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分析水质变化趋势规律,编写《东城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月报》,及时通报区领导、街道负责人等各级河长及区城管委等相关部门。开展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工作,对东城区水环境承载力预警进行等级划分,分析影响东城区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四)深化土壤污染防治

根据北京市统一部署,深入研究东城区土壤环境管理问题,定方案、建体系、搞调查,开展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1、制定工作方案和考评细则

2017年编制印发了《东城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逐年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分解。制定了《东城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考评细则》,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区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各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进行考评,督促各有关部门和街道落实职责。

2、加强土壤污染基础工作

配合北京市开展土壤环境调查与监测,设置土壤环境市控基础点位,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网络。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积极沟通协同配合,加强建设项目布局的论证和审批管理,发挥土地闸门作用,严禁新建化工、制药、重金属等行业企业。

(五)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严格环境执法和安全监管,以执法促管理、促减排,着力防范风险,坚守环境安全底线。

1、严格执法监管

强化餐饮油烟和扬尘监管,在常规执法促进减排治污的基础上,实行“全时段执法”,安排执法人员开展日间、夜间和休息日检查。同时,聘请第三方专业力量开展扬尘污染巡查,最大限度对污染源进行全方位监管,最大限度对违法排污行为及时纠正和处罚,最大限度监督各类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做到执法检查不间断、无缝隙。2017年以来,环保部门累计出动1.5万余人次,检查单位1万余家次,立案查处115起违法行为,罚款373.5万元,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9件,查封违法排污企业1家,执法力度及效果进一步增强。

2、确保环境安全

将加强风险防控、过程管理纳入常态化监管,提高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问题引发的风险。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不断推广健全,全区生活垃圾集中清运率达到100%。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坚持预防式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区内核技术利用和射线装置单位100%实施许可证管理。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行动,及时排查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涉氨等领域的环境风险,危险废物依法依规安全收集处置,确保辖区环境安全。两年来,全区未发生任何环境安全事故。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2017年以来,东城区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中央、北京市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环境保护工作仍然艰巨。下一步,东城区将继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持

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尽最大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聚焦2020年实现东城区PM2.5年均浓度达到52微克/立方米的重点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部署要求,在继续加快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各项措施的基础上,针对东城区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大、生态环境容量有限的客观制约因素,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柴油车、扬尘、油烟等重要污染治理领域,持续精准发力,不断提升环境质量。

(二)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东四、天坛两个街道开展试点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网格化监管机制,聚焦重点问题,提高区域大气污染自治能力,继而向全区全面推广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模式,特别是控制扬尘污染工作,各街道各部门自主巡查,针对工地、道路、裸地三大扬尘污染主因,进一步落实扬尘治理措施,力争将扬尘问题控制在初始阶段。

(三)不断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实现地表水质监测全覆盖,为水环境改善提供技术支撑;为协同推进水质改善工程提供专业意见;加强水污染监管,加大对医院废水等的执法力度。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摸清底数,开展全区土壤地块调查,摸清疑似地块状况;完善机制,召开联席会议,实现信息共享。(四)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职责分工,强化属地环保责任,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要求,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网格责任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网格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排污单位得到有效监管,环境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环境秩序得到有力维护。继续完善考核问责机制,不断优化环境保护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形成合力,主动作为。

各位常委会组成人员:

以上报告了2017年以来东城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非常感谢区人大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聚焦改善环境质量核心目标,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治理环境污染,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区”不懈努力!

东城区人民代表大会城建环保委员会

对区政府“关于东城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

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晓梅

2018年12月21日

各位常委会组成人员:

刚才,董险峰局长受区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作的《关于东城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内容全面客观,数据准确,同意这个报告。

按照《环境保护法》第二章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规定,区人大常委会决定于今年12月份听取区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的情况报告。为完成区人大常委会这一听取议题,12月7日,组织委员视察了天坛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了解大气污染监测情况。并召开了城建环保委员会全体会议,初审了区政府《关于东城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城建环保委员会认为:区政府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按照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关于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抓好环境状况和环保保护目标的落实,区政府常务会议经常听取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环保部门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围绕目标任务,持续精准发力,强化综合治理,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效果明显,完成了既定环境保护目标。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环境质量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许还存在差距。东城区虽然实现了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2017年细颗粒物浓度已降至60微克/立方米,预计2018年可以降至58微克/立方米,但距离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还有很大差距,面临诸多挑战,环境质量与中央、北京市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持续改善的难度依然很大。

二是环境管理机制体制有待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归口管理和综合协调机制不够健全,部门分割的工作状态依然存在。环保队伍建设还不适应环境保护任务的要求,人员编制不够,执法力量不足,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是科技手段运用不足。虽然我区已对大气、水体监测网络进行了加密,但是还缺少综合分析手段,在数据分析、研究和运用等方面仍较为薄弱,针对我区环境污染治理的网格化管理、实时监管、精准执法、精细化治理等工作,技术支撑力量仍然不足。

为此,委员会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聚焦2020年实现东城区PM2.5年均浓度达到52微克/立方米的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源头防控、标本兼治、科技支撑”的原则,以防治大气污染为重点,着力在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上下功夫。一是做好治污减排工作。对区域内医院、汽修、印刷、服装干洗行业及燃气(油)锅炉进行检查监督,做好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工作。二是要做好餐饮企业油烟治理工作,推广应用油烟净化新技术,降低油烟排放浓度,实现油烟达标排放。三是做好防治扬尘污染工作,开展建筑工地扬尘、建筑垃圾运输专项治理工作,确保降尘取得明显成效。

二、要进一步加强水、土壤污染防治

坚持问题导向,抓好东城区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摸清水、土壤污染现状,真正查清污染源、乱堆乱倒垃圾以及违法建设问题。要落实好《东城区水污染治理方案》和河长制要求,加强对区域内河湖污染源治理工作,实现河湖水质达标。做好土壤环境调查与监测,健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严防新增污染,有序推进土壤污染修复,确保东城区土壤环境安全。

三、要进一步落实环境监管职责

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细化任务指标,确保环境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加强监管执法,对餐饮油烟净化设施不正常运行、锅炉污染物超标、汽修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等突出、严重环境违法行为,要从严处罚。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加强经费投入和更新监测设施,完善污染源监控,实现信息化管理。要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配备好骨干力量,促进我区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

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公告

近日,根据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补选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决定,东直门第6选区、北新桥第14选区、东四第17选区、东四第18选区、建国门第35选区、和平里第45选区、和平里第47选区、景山第66选区、东华门第75选区、体育馆路第127选区、龙潭第130选区、龙潭第133选区、永外第145选区、驻区部队第64选区(原交道口)、驻区部队第155选区、驻区部队第156选区,共计16个选区,根据代表出缺情况,依法补选张智敏、董宁、吴松元、陈大鹏、孟锐、耿丽萍、从艳梅、金汉、东成刚、陈平、李军、金连成、谷强、王建华、刘祝荣、李俊弘为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经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以上补选的16名代表的代表资格有效。

目前,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336名。

特此公告。

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2018年12月21日

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补选代表的

代表资格审查报告

(2018年12月21日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毛惠华

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补选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决定,东直门第6选区、北新桥第14选区、东四第17选区、东四第18选区、建国门第35选区、和平里第45选区、和平里第47选区、景山第66选区、东华门第75选区、体育馆路第127选区、龙潭第130选区、龙潭第133选区、永外第145选区、驻区部队第64选区(原交道口)、驻区部队第155选区、驻区部队第156选区,共计16个选区,根据代表出缺情况,依法补选张智敏、董宁、吴松元、陈大鹏、孟锐、耿丽萍、从艳梅、金汉、东成刚、陈平、李军、金连成、谷强、王建华、刘祝荣、李俊弘为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经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以上补选的16名代表的代表资格有效,提请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认。

目前,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336名。

现报请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予以公告。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东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2018年12月21日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工作报告(草案)

——2019年1月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东城区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区人大常委会在中共东城区委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密结合首都功能核心区定位,聚焦“一条主线、四个重点”战略任务,全面执行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推动东城区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努力做出新贡献。

一年来,共召开7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议题36项,其中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3个,计划、预算、决算和审计报告6个,依法作出决议、决定6个,对2项审议议题进行网上图文直播;召开17次主任会议,研究讨论议题65项;开展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3项;对3件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依法补选16名代表;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3人次;组织17人进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6人进行宪法宣誓。

一、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常委会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委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政治原则,将其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及时学习传达重要会议精神。利用召开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组织专题培训和代表联组活动、编发东城人大杂志等方式,向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人大机关和人大街工委干部及时传达中央和市区委重要会议精神,将思想统一到中央和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健全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坚持和完善向区委报告党组会议、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召开情况的制度,一年来共书面报告39次。对于年度工作计划和议题安排、召开重要会议、开展重要活动、作出重要决定和监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党组都及时向区委请示报告,确保人大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常委会党组强化政治引领,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区委的决策部署,研究安排审议、视察、检查等各项工作,保证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证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领导人员。制定党组、党委、党支部党的建设工作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坚决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二、制定工作规范,依法讨论决定重大事项

为规范区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东城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试行)》,首次明确界定了十一类重大事项,确定了工作机制、程序以及决议决定实施的监督和保障措施,为常委会依法决策奠定基础。

按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常委会首次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上一年度重要实事完成情况及本年度重要实事编制情况的报告,并作出决议。为监督决议的执行,主任会议听取了区政府

关于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的报告,促进区政府进一步重视民生领域工作,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直接关系群众生活的重要实事。

讨论、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调整方案是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权的重要内容。常委会研究制定了《东城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听取和审议东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专题调研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各专门委员会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组织实地视察、在东城人大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征集意见等方式,对规划纲要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对与民生相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对需要调整指标的相关内容进行重点调研。在此基础上,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的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部分指标调整的方案。针对“疏整促”工作的阶段性成效与人民群众新期盼还有所差距、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精尖”产业发展短期内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还不明显、“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经济社会指标中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与目标值差距较大等问题,提出审议意见,促进规划顺利实施。

三、突出监督重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常委会紧扣“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紧扣“一条主线、四个重点”的战略任务,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努力提高监督实效,支持和促进我区各项事业发展。(一)围绕区委重大工作部署和核心区功能建设开展监督

聚焦“疏整促”工作,促进城市品质提升。常委会和主任会议先后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东城区2018年上半年疏解整治促提升、东城区生活性服务业设施规划和建设等工作报告;常委会主任、副主任与代表开展专题座谈,面对面听取意见;积极推进“走百街千巷,促环境提升”代表主题活动向纵深开展,共组织24次视察调研,召开31次座谈会,691人次代表参加,提出近140条意见建议。

聚焦社区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常委会针对破解大城市病治理难题,结合听取社区治理工作报告,选取老旧小区、平房、楼宇等不同类型15个社区,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社区自治功能发挥、社区动员机制的完善等情况,推动我区进一步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治理长效机制,形成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格局。

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为促进区政府贯彻落实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常委会听取了区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东城区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出坚持目标导向,确保重点任务圆满完成;坚持严格监管,依法严惩违法行为等建议。

(二)围绕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开展监督

为进一步推进健康北京建设,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常委会听取了区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健康东城建设情况的报告。通过实地视察、专题座谈,了解区政府在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等方面所做的工作,针对在健康政策、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探索引入社会资金、推进体医融合等意见和建议。

为促进区政府解决学前教育学位短缺的问题,常委会加强调研,多次到幼儿园实地视察,听取区教委和幼儿园的工作汇报,召开专题座谈会,赴外省市学习考察,就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创新思维、完善机制、统筹资源等建议,并以专报的形式交区政府研究参考。

针对经济领域犯罪和电信诈骗案件频发,对人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的情况,常委会听取了区政府关于打击经济领域犯罪和电信诈骗情况的报告,督促区政府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和预测预警预防,加大依法打击和警示工作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有效预防和化解。(三)围绕预算编制和执行开展监督

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市人大关于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

作的要求。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专项工作推进方案;二是加强硬件建设,专门设立预算联网审查机房,增添相关设备;三是完成与区财政局现有财政信息平台数据的对接,为实现“线上”监督与“线下”监督相结合,推进预算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督奠定了基础。

推动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关于人大预算审查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一是加强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督。财政经济委员会首次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重点支出与重大投资项目上半年执行情况的报告,常委会首次听取了相关工作的书面报告。二是加强对部门预算的监督。专门委员会对部分政府部门的预算和相关领域大额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交区政府研究办理。三是加强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有关新增政府债务情况的报告,批准了2018年预算调整方案,提出进一步防范债务风险、加强项目绩效评估等意见。

强化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针对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不够、审计整改工作实效应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提出强化问题导向,提高审计整改的针对性;加大推进力度,增强审计整改工作实效等意见。

(四)围绕司法和监察体制改革开展监督

促进检察改革深化。常委会听取了区检察院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促进区检察院深入开展司法责任制、人员分类、职业保障和人财物市级统管等基础性改革,“捕诉合一”工作机制、公益诉讼制度、职务犯罪检察办案机制得到有益探索。

推进“基本解决执行难”。常委会持续两年关注“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听取了区法院的专项工作报告,推动区法院执行工作顺应司法改革形势,推进审执分离,完善执行工作规范化体系,优化执行权运行机制,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监督监察工作开展情况。主任会议听取了区监察委关于坚持“两个维护”,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和推动反腐败各项工作情况的报告,进一步促进我区监察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整体工作。(五)围绕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开展监督

为促进法律法规在我区的贯彻实施,常委会制定了《关于检查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工作规程》,进一步细化了流程、明确了要求。一年来,常委会对《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北京市消防条例》《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我区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在《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执法检查中,首次采取人大执法检查与政府督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既全面了解了我区贯彻实施法规的情况,又有力推动了全区禁放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中,听取区政府10个部门的工作汇报,分成三个检查小组重点围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普及、生活垃圾设施规划与建设”等七个方面内容进行了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抓好示范引领,进一步加大源头分类和减量工作力度;履行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等意见。

四、加大督办力度,保障代表民主权利

常委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对大会议案、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认识,制定了《关于东城区人民代表大会议案办理审议的工作规程》,为规范大会议案办理工作、提高办理质量奠定制度基础。

(一)促进腾退空间用于民生改善

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将6个代表团和80名代表提出的12件议案合并,形成“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中,深入推进街巷环境整治,促进腾退空间用于民生改善”大会议案。针对这项议案办理难点多、涉及部门广、百姓期望值高的特点,常委会提出“两强化一同步”的工作思路,即:强化与区政府议案牵头办理部门的沟通、强化与议案领衔代表的沟通,将人大监督工作与议案办理工作同步推进。常委会召开议案办理工作会,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组织领衔代表集中视察5个街巷整治及腾退空间再利用项目,听取代表意见;对议案办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