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聋校

评课稿  聋校
评课稿  聋校

聋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评课稿

222008305211065 方迎花

对于聋生而言,他们已经在生活中有了关于时间的概念,普通计时法对于他们而言是较为常见的,但是他们对二十四时计时法的接触不是很多,因此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对于聋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本节数学课是在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转换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呢?王缙老师用最传统的方法演绎了一堂数学课,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以及多样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思考。

一、一切遵守“序”

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而言是必须遵守的。从整个教学过程而言,王老师将整堂课从复习、练习到总结,由潜入深,由易到难。首先复习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在此基础上练习两者之间的转换,这是本节课的基础,贯穿始终,王老师先做好了知识铺垫,对新知识的讲解降低了难度。接着就是练习教科书上的例题,王老师先让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在本子上求解,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对例题进一步的分析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此环节中,王老师用多种方法讲解解题思路,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同时每种方法之间的难度依次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接着王老师让学生做练习时,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最后总结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这两种算法。王老师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循序渐进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把握时间的可量性,利用直观教学

时间是一种量,具有“量”的特征(有度量单位、结果是度量单位的个数、有限可加、可减性等)。但由于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视时间的可度量性,仅仅把“钟表”当作“时间”的代言人,会认钟表,借助于钟表来计算时间。但是24时在钟表上是无法体现出来的,学生很难理解12时是个分界点,但同时又是起点。24时记时法的计算对于聋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很难理解在用24时计时法计算时,求两时刻之间的时段必须要用减法,而对于普通计时法就不能直接用减法,而需分时段。

王老师充分运用了学生熟悉的度量长度的“尺子”(直线段)以及一天钟表要转两圈的生活常识,将弯曲的钟表刻度“拉直”为“时间尺”,将24时标记在“24时尺”。利用线段图直观明了的标记出各个时刻的位置,使学生一目了然的知道为什么求两个时刻之间的时段要用减法。同时借用“钟表”的时间代言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2”时看成“0”,同时借用“钟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在用普通计时法计算时要分时段。聋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利用直观线段图和“钟表图”有利于聋生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帮助学生思考。

三、多种解题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不管是教法还是学法都没有固定的方法,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并且教学本身也是让学生学会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学会知识。王老师在讲解题目时,利用多种方法解题,其中还利用了数数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实用最有效的,但是许多聋生都无法想到此方法,这个方法简单但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王老师没在此下功夫,而是将其他两种方法(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讲解作为重点,同时利用到“钟表”和线段图以及数数的方式,使

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

四、借用板书,重现解题思路

聋生由于存在听力障碍,对于文字材料的记忆有所欠缺,因此教师的板书对于聋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王老师在每次讲解时,从题目已知条件的分析到每一步的解题过程都清楚的呈现在板书上,学生可以在做练习的时候或者某些思路不清晰时可以参考黑板上的思路,进一步提高聋生对解题过程的记忆。王老师借用简洁清晰的板书将整个解题思路重现出来。同时利用关键字提示的方法,提醒学生解题的要点。

王老师的这节数学课有很多亮点,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凸显。

教学是教与学双边联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王老师在教学设计方面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特点,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来。在讲解习题时,王老师直接进行讲解,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直接讲解,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结课时,王老师直接说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这两种方法的在计算时的不同点,没有让学生充分思考。我觉得如果在课堂上给予更多的能思考空间,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手语表达不到位

对于聋生而言,利用手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手语表达的好坏甚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手语较少,导致很多聋生不能理解教师表达的意思;有时候重复表达时,教师前后手语不一样,很容易使学生误解或听不懂。

三、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

虽然传统教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王老师在教学时运用的是传统教学的方法,也用到了直观教学,但是如果在讲解时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效果应该会更好,可以直观的将“钟表”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利借助实物,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附:听课记录表

附:

听课记录表

学校北碚特殊教育学校学科数学班级聋四班任课教师王缙课题普通计时法和二十

四时计时法

教材人教版聋校教材第八册时间2011年3月30日上午第一节记录人方迎花

教学过程评析

、练习普通计时法与二十四时计时法之间的换算。

(教师适当的解释普通计时法和二十四时计时法)

2、做例题

方法一:

⑴分析题目(找出已知条件:时刻)

如:18时20分22时40分

⑵利用数数的方法算出时间。

①先数出18到22之间共有几小时。

18 19 20 21 22

算出共4小时

②用40分减20分

算出20分

所以路上总共用了4小时20分。

方法二:

直接用到达时间减去出发时间:

22时-18时=4(小时)

40分-20分=20分

方法三:

用线段图表示:

18 19 20 21 22时

20分20 40分

?小时?分

①从18时20分到22时20分用了多少小时?

4小时

②40分—20分=20(分)

3、做练习:

1、从早上6时到下午4时有几小时?

分析用了普通计时法

方法一:

①从早上6时到中午12时(第一段)

②中午12时到下午4时(第二段)

第一段:12-6=6(小时)

第二段:4小时(直接看表得出:可以将12时看成0时)优点:

1、普通计时法与二十四时计时法之间的换算练习为下面运用题的解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整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依次深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在讲解例题的时候,刚开始很多学生都不理解数数的方法,之后教师用上学期学过的线段图来描述,既直观又能很快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用减法。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直接画个钟表,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求中午12时到下午某一时刻时,可以将中午12时看成0。

4、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解法,并且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板书清晰明了,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思考问题的过程。

6、总结的时候说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深入了解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不足: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手语较少,导致很多聋生不能理解教师表达的意思;有时候重复表达时,教师前后手语不一样,很容易使学生误解或听不懂。

2、讲解题目的时候教师直接进行讲解,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而直接讲解,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

3、小黑板上的字有点小,后排学生很难看

方法二:

①先转换成24小时计时法

早上6时6时

下午4时16时

②16时—6时=10(小时)

2、(略)

4、总结:24时计时法可以直接相减;普通计时法要分成两段(开始时间中午12时;中午12时最终时间)清楚。

4、总结时教师直接说出,没有让学生充分思考归纳。

总结、意见、建议

对今后聋校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1、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各教学环节要紧密相扣,教学设计要有条理,板书设计要清晰,呈现出思考问题的思路。

2、直观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当的呈现,要注意学生前后知识的连贯性。

3、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做例题时可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相应的点评(先让学生回答可以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思考的角度)。

4、总结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一定非要让学生说出标准答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不懂之处,如果时间充裕,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咏雪评课稿

《咏雪》说课稿 凉州区古城中学周登梅 教材分析: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文章讲的是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世说新语》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本文只有70多字,却鲜明地塑造了谢安、谢朗、谢道韫这三个人物。“咏雪”成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由此也有了“柳絮才高、咏雪之才、咏絮才”等典故。本文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我以为“咏雪”固然体现了亲情,但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魏晋名士那种洒脱、儒雅的气质和富有情趣的生活情景。所以,我想尽力带着学生去感受古人那种洒脱儒雅、情趣盎然的生活气息。 学生分析: 我们之前已经学过《童趣》等三篇文言文,学生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并且熟悉了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步骤,要读懂这个故事没有太大的困难。所以,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文言知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努力创造氛围,让学生真切感受“咏雪”的情境,鼓励学生去想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 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 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个性解读。 教学方法: 朗读法。反复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方法之一,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以读促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由王戎识李的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置此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童心未泯,对故事仍有极大的兴趣,以此导入更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环节是要求学生通过多形式的读,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有助于很好的理解文意。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难点质疑 本环节要求学生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能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永远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此环节主要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对关键字词进行归纳整理,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讲故事谈认识 以讲故事的方式再现文意,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方面又能检测学生对文意的认识水平。更符合认知规律。 自主探究个性解读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白鹅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白鹅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鹅》是编排在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本文主要是向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白鹅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共可以分为4个大段:第一段(1—2)主要描写了白鹅高傲的姿态;第二段(3)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叫声;第三段(4)主要描写了白鹅的步态;第四段(5-7)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吃饭。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主要是围绕着“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来统领全文的。全文就是细致刻画白鹅的三大方面重点来描写了它的性格特点,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篇文章的语言活泼、诙谐、准确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面对这份文本,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作为教者的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感性的语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语言的精妙之处。因而,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是训练学生去领会语言的独特与精妙之处,初步掌握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细致。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特点的分析、解读,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基于编者意图的领会,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读13字,会正确书写14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器,引吭大叫、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倘若、从容不迫、窥伺、不胜其烦”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 教学难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理念 我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力图体现: 1.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我认为语文是由语言与文字组成的,学语习文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唯有立足于语言习得表达,才能体现学科的本位。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处处以语言为珍珠,用文字来串线,形成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伙伴者,促进者。 四、说教学流程 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

小班音乐游戏神奇的魔法棒之喜洋洋和灰太狼评课稿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游戏神奇的魔法棒之喜洋洋和灰太狼评课 稿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游戏神奇的魔法棒之喜洋洋和灰太狼评课稿教案反思小班音乐游戏神奇的魔法棒之喜洋洋和灰太狼评课稿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教学策略,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目标的方向明确、全面;内容关注到了情感、技能、知识;活动实施的过程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并做到环环紧扣,目标的达成度高,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神奇的魔法棒之喜洋洋和灰太狼教案吧。小班音乐游戏《神奇的魔法棒之喜洋洋和灰太狼》是借助德国音乐家德力勃所作舞剧中的一个片段《拨弦》展开的一节音乐游戏活动,这段音乐分成四个大句,每个大句又可再分为四个小句,各小句一般都以带两个重音的跳音结束。本活动是在喜洋洋和灰太狼捉迷藏的游戏中通过随着音乐走动或停顿,清晰的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每一个乐句。但这对小班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将乐曲游戏化、图谱化。因为音乐游戏是将音乐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幼儿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使幼儿在乐此不疲的游戏和玩耍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对于小班来说,音乐游戏是最好的音乐教学手段和方法,幼儿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快乐成长。 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目标的方向明确、全面;内容关注到了情感、技能、知识;活动实施的过程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并做到环环紧扣,目标的达成度高。 教学策略的运用适宜、得当,关注到了幼儿的最佳兴趣点。老师选用了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游戏《狼捉羊》来表现乐曲,以此作为切入点,更加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幼儿游戏能力,提高了幼儿的有意注意、自我控制能力。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老师运用了听音乐做动作,在跳音的部分采用一动不动的形式,让幼儿知道这里是跳音,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使难点得到了比较好地解决。 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吴老师能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了音

小学语文听课活动雪孩子评课稿

小学语文听课活动《雪孩子》评课稿 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变,其义自见”。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要是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学参考,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竞答、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高兴的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体验到了生命的宝贵,才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的悲伤之情,还有的学生读出留恋之情。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这堂

课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都说不清楚,就更谈不上什么质疑能力啦!但是,我觉得质疑要从小抓起,质疑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质疑能力作个了解。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孩子们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变,其义自见”。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交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

小学语文《世说新语》二则说课稿

巾帼何必让须眉,有志又岂在年高 ——《世说新语》说课 一、依托课标说教材 《世说新语》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文章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的,体现了他小小年纪就懂得诚信之志的重要性。 首先,它是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语感的资源。本课是中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并且这篇课文短小精悍,很适合对学生进行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第二,它是使学生感受古人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的资源。《世说新语》中记录了魏晋时代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本篇课文就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两则,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二、以学定教说策略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了解,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一是读顺文章;二是读懂内容;三是读点感悟。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具体策略如下: 一是读顺文章:①采用诵读,读准字音,读顺语句。②采用辨读,辨析重点字词。③采用说读,疏通全文大意。 二是读懂内容:采用析读,多角度的读懂文章的内容。 三是读点感悟:采用听读,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文章,感悟名士风采。 这三个活动分别体现如下意图:一读文章,三步读旨在让学生没有对文言文有畏难情绪,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二读读懂文章的内容,三读感悟名士的风采。 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各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其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在合

《白鹅》说课稿

《白鹅》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家丰子恺在文章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只性格高傲的白鹅,通过描摹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细致刻画了这一特征。课文语言幽默、诙谐,极富情趣,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 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应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努力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体会作者用词得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尽量启发学生、跟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和利用课件及远程多媒体资源演示的教学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2、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这节课中,将采用读品结合法和读写结合法等方法为主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采用读悟结合法进行仿写。我是在学生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你读,我读,他读,读出鹅老爷派头,鹅的高傲。学生理解后绘声绘色地美读使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与文本进行了对话。就在深化、美化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也进一步领略作者了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3、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前我搜索大量的教学资源资料,用录像展示、肢体语言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即将姿态高傲狂吠局促京剧一丝不苟譬如侍候 饭馆附近脾气敏捷空空如也昂首供养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想象》单元教学课 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想象》单元教学课评课稿 统编教材小学段主编陈先云指出:想要用好统编教材,就要从整体着眼,了解全套教材的体系结构以及内容安排的系统性、能力训练层次性和发展性,从而增强整体教学观,在教学中实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和以往教材相比,明确的双线组元编排使单元整体感更强,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成为用好统编教材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区践行的“三课”中的“单元导读课”的研究意义深远,很有价值。 单元课:是领悟式学习,以一堂课或者多堂课完成集体首学任务,初步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为“学时课”深入探究奠定基础。指向于“落实三性任务,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如果把我区的单元课比作一棵知识树,那这棵树上所伸长的枝丫就应该是单元内容结构、单元内容的关联和统整、单元知识的训练要点,单元方法的初步渗透、单元学习的自主规划。指向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整体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方法体系、问题体系、行动体系,让学生更好地做好学时课的准备,主动学习、爱上学习、创造性学习。 单元课主要解决三大问题,也就是定点,定标与定向问题。低段的单元课定为:激发学习兴趣,感知单元内容,找准学生起点,关注单元重点,渗透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规划。低段单元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大体为:导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览——浏览单元,感知内容;导读、导法——关注特点,学法渗透;导行——小结收获,多元实践 今天x老师执教的是统编教材第七单元单元导读课《想象》就较好地体现了导趣、导览、导读、导法、导行,下面结合课例进行具体的交流。 一、导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二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开课伊始,x老师就出示一个椭圆,告诉孩子们它会变,让孩子们联系生活想象他会变成什么?通过魔法椭圆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来带入本单元主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想象之美。 二、导览——浏览单元,感知想象 在教学中,x老师引导学生看一看目录、说一说内容,用直观的思维导图方式呈现,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单元的内容。还巧妙地开展语言训练、观察训练以及方法的渗透:孩子们习得“先看目录,再翻书”的方法快速了解单元内容。 三、导读、导法——关注特点学法渗透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单元课与学时课一样要突出语文味,课堂中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古典文化涵养。本诗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上出现的,这首咏雪送别诗,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达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学习本诗,可以提高学生诵读和欣赏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古诗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在课堂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味和审美情趣。同时,本诗是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是学生积累的最佳材料。鉴于此,我将本诗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拟定为:反复朗读并理解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掌握诗歌情感内容,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情感内容。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作者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友情的情感。《课标》的教学建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重有所侧重,有所突破,即,要有明确的重点、难点。本诗的教学重点是熟读成诵,教学难点是品味、欣赏。把熟读成诵作为教学重点这是课标对现阶段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求,同时,熟读诗歌是理解诗歌的基础,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阶段的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还十分有限,此能力还有待培养、提高。故,品味欣赏为本诗教学的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诵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文章的思想内容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来。“三分诗七分读”,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采用散读、齐读、范读、听读、个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诗味,欣赏、领悟诗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白鹅》第二课时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白鹅》第二课时评 课稿 《白鹅》是现代文艺大师丰子恺的作品,现编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其主要特色是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突出表现出白鹅“高傲”的性格特点。如白鹅的厉声叫嚣、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进行对比,表现出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白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白鹅吃饭的时候,狗躲在篱旁窥视,蹲着静候如小偷般形象的对比描写,彰显出白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手法的运用,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在教学中,储老师抓住“对比”这个写作方法上的特点,引导孩子们进行读文-思考-讨论-表达,充分感悟了白鹅高傲的特点和对比写作手法的运用,进行了读写结合,产生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其一,抓朗读,悟“对比”之趣。

课上,储老师通过对“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句子比较,引导学生朗读比较发现对比方法的运用在实现表达上生动形象的作用。继而通过引读、表演读、情境设置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从对比中进行感悟思考,进而产生对白鹅“高傲”这一特点认知体验,体会作者字里行间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其二,抓体验,感“对比”之妙。 储老师对“净角”这一不易理解的词语的处理,采取了情境法,适时播放了一段视频片段,恰如其分的应用信息化资源,处理的简单大气。进而通过对“鸭”的步调表演,将看似简单描写白鹅特点的词句,被储老师带领学生反复揣摩,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上准确生动风趣。对“三眼一板”等一组词的理解,关注体验,设计巧妙,紧紧围绕读中体验展开教学,认真带领学生读书在文中走一个来回。通过对比方法的感悟,使之了解的作者的表达之妙。

课文评课稿

课文评课稿 课文评课稿一《狼牙山五壮士》评课稿 今天听了陈利玉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陈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老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

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追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读?你朗读的成功经验如何? 最后,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通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为什么马宝玉要夺过他的手榴弹?为什么要用石头砸?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陈老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

关于容积和容积单位的评课稿

关于容积和容积单位的评课稿 今天听了武老师的课,热情饱满的教师,激情澎湃的学生,给 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谈谈对这节课的一点看法。 1、注重旧知的复习铺垫。教师在新课前复习了体积单位及其进率,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是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为新课的顺利进行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教学“什么叫做容积”时,武老师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学 生非常熟悉的东西介绍容积,自己举例,然后让学生举例,让学生 充分地理解什么叫做容积。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容积与体积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 3、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目标 自己定,进率学生自己推,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感知,主动参与认知 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进行适时点拨,循循善诱,充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师学法指导到位 (1)在研究“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二者 之间的联系时,教师利用了推理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方法的引导下, 在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中,得出了结论。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 认知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练习“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时,教师适时 点拨,循循善诱,注重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来思考方法,如:270

毫升=立方厘米,当学生没有新方法时,教师便让学生判断老师的这种方法对吗?在这一思考过程中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得到训练,为今后做此类型题目打下了基础。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合作交流、迁移类推等学习活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精神。 竞聘急诊科护士长首先要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演讲稿。以下为大家分享的是急诊科护士长竞聘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内容,敬请关注CN公文站!急诊科护士长竞聘稿(一)尊敬的各位评委:下午好!首先,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公平竞争... 大家下午好,听了王婷婷老师这节课《雪孩子》,我做以下简单的评课。首先肯定的是,婷婷这节课相对开学初在一(3)班上的《ai ei ui》,有了长足的进步。老师自身的进步: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评价,课的生成以及课堂上的机智。... 江老师的课,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用复习题为新课做铺垫,一举两得。由一句学习名言“温故而知新”导入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恰当,教学内容充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束语,末了带有总结性的一段话。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学校20xx年元旦晚会主持稿结束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学校20xx年元旦晚会主持稿结束语(一)乙:让所有未来的日子一起来吧

初二语文课《咏雪》教学反思和评课

初二语文课《咏雪》教学反思和评课 对于初二学生而言,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 学习《咏雪》一课,简单地介绍了本课相关的文学常识以后,我们进入第一板块“吟读课文”。过程中我让学生注意生字词和朗读节奏,并整体感知课文。随后全部齐读,找同学示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在他们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读错的字,然后就写在黑板上,读完后给他们纠正。作为最初的读,虽然用了将近十分钟的时间,我认为很有必要,要读就把文章读透,接下来的工作才好进行。读了几遍课文,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的内容有所感知。 读过了文章以后,进入到了“译读课文”环节,前几次课上,我直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虽然结果很好,学生通过组内的研究讨论,也能够弄懂弄会文章,但是我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于是到了这节课,我临时决定,先让每个同学自己默默再读一遍课文,思考大屏幕上的重点字词和通篇文章的翻译,并标注自己觉得有疑义的地方,然后进行课文解释。通过这个环节,我发现大部分的问题其他学生都能够解答,实在答不上来的,我再帮忙解答。我认为让学生问学生答这个环节设置的很好,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们自己

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避免了老师直接讲的这种“填鸭式”教学。 理解了文章的大意以后,进入到了“析读课文”环节。我将本文的两个需要重点解析的问题出示在大屏幕上,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这个班级的学生课前预习工作做的很好,查阅了很多的教辅书,虽然对于所给的问题很多参考书上都有了相应的解析,但这同时也阻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所以我现在仍然觉得很困惑的一个问题是,到底学生的预习工作应不应该进行,有些人预习完了,上课的听课效果反而不好。对于第一个涉及到文中的两个比喻句的问题,举手发言的学生纷纷表示第二个比喻句好,并从雪花飞扬的状态,意境等很多方面给出了相应的依据,但是这同时也难住了我,因为我的教学预设方面,是学生有喜欢第一个比喻句的。我灵机一动说,看来大家还是更倾情于第二个比喻句,那么我们大家一起来赏析第一个比喻句。不知道这种避开尴尬的设置是不是够巧妙。 对本文的关于雪的描写分析完了以后,我又拓展延伸了一下,让学生积累写雪的诗句,把知识拓展到课外。 我觉得,做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这样才会成为学生灵魂的导游者。在课堂上组织教学也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学生们往往在小组讨论完问题后不能马上进入到听我讲课的状态,这个时

第27课《乌塔》教学设计

27 乌塔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与文本展开自由对话,让心灵与心灵碰撞出鲜活思想,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只有让人文精神在语文课堂中大放光芒,才能在语文课堂中使学生个体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张扬,开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乌塔》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 文章情节明了简洁。这篇文章的思想性重与文学性,文中的外国小女孩乌塔是独立自主,聪明勇敢的象征和化身,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乌塔理念,学习乌塔精神,才能说让本文的意义得以充分体现和落实。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并能正确运用。 2、能力目标: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 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预习: 1、课文出现了几个生字词?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他们的? 2、这篇文主要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自评:这一环节的设计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二)问题预设: 1、乌塔一个人旅游了这么多国家,她父母不担心吗? 2、我为什么不能和乌塔一样,父母为什么对我不敢放手? (三)展示欧洲风光了解乌塔。 师:有这么一位小姑娘一人游历了这些美丽的地方,大家一想认识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了不起的小姑娘———乌塔(齐读课题)自评:这一环节的设计,为了激发学生接近文本,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 (四)认读词语,整体感知。(课件出示) (五)合作学习走近乌塔。 1、乌塔游历了哪些地方?画出有关语句,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一个14岁小姑娘,独自浏览了这么多地方,你认为这一做法好不好?请先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观点,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证明自己观点的句子读一读,准备小型辩论会。 自评:将自己的观点和课文内容有机结合,不脱离课本,注重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3、由乌塔一人独游欧洲这么多国家这件事,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从中你想到了什么?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自评个性自读,充分尊重孩子,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培养学生自学确定了方向。从而给他们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1、交流汇报 (1)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辩论。 师:同意乌塔做法的请举手?不同意的请举手?(根据学生的观点随机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根据学生的辩论的深入老师要随机引导、启发是辩论步步深入。) 自评:通过此环节,让孩子们正确看待中外儿童的做法,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地表述,不必受别人思想的影响。这对现代孩子的发展很重要。)

白鹅 说课稿

15 白鹅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15课《白鹅》。 一、说教学理念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是啊,课文是例子,浅化对课文内容的挖掘,简化课堂烦琐的环节,腾出时间训练学生,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习作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学时,我一直坚持做到六个字“学文、用文、育人”,在四十分钟里通过不断地进行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发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二、说教材分析 《白鹅》先总写白鹅的高傲,继而从叫声、步态和吃相3方面细致刻画了这一特点。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上幽默、诙谐,极富情趣,如,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怪人们供养不周等,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很适合进行情感朗读和语言的积累。 写作方法上,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文中用鹅与狗的叫声对比,鹅与鸭的步调对比,及鹅与狗的吃相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作者还善于运用“明贬实褒”的方法来表达,像“我们的鹅老爷、架子十足”等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感受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四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识字和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本节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自悟、品读、体验等方式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2.理解作者明贬实褒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直观教学法: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占很大的优势,因此本课教学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体验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了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 2.情境教学法: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精彩的表演范及多次的角色转化,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 3.赏析教学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感。本课教学就采用了以读代讲法,品词析句法,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学法: 合作学习法:在教学本课时,我给予学生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集思广益,指导学生采用读悟结合法相互切磋,在知识、情感各方面互相借鉴。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引入新课时,播放鹅的情境

体育教师听评课稿

体育教师听评课稿 本课是省编小学《体育与保健》二年级教材,主要内容是摆臂练习和障碍跑穿越小树林游戏。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小动物的心理特征, 课中教师采用了“主题式情景教学”对《龟兔赛跑》故事进行了续编。设计了“故事导入——拜师学艺——穿越小树林——送信比赛——放松庆祝”的情节发 展完成了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始终乐于沉浸在故事角色中; 很好地达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学习效果。 “健康第一”、“运动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小组协作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又两大基本理念。整节课中,教师紧抓低段 学生身心表现欲望强的特点,紧随故事主题的发展,尽力满足学生 的运动需要、更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很好的激发了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来;使学生的运动参与在自学与集体练习中得到加强,对社会适 应能力在体验与他人一起活动和独自活动的区别中加以更好的体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体育教学的 基本理念之四。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合 作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通过启发学生小组尝试 教学、互相讨论、交流来学习的;学生们在主动的讨论与交流中,加 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既提高了学习质量,又锻炼了合作能力。 另外,以小组位单位的教学比赛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取胜欲望,从 而引导学生主动讨论、主动合作。另外,整节课上,教师在教学方 法上很好的运用了启发性、尝试教学法、小群体合作、小组讨论交流、比赛法、鼓励发,一方面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另一方面激发 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竞争意识,团结 合作、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小学音乐课《茉莉花》评课稿

小学音乐课《茉莉花》评课稿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本次小学音乐优质课竞赛评委组的一名成员。通过这次竞赛活动,我认为,无论是评委还是参赛教师,本次活动 都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和探索的机会,同时也为 参赛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下面我就本次竞赛活动中有 关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大家相互探讨和交流一下。 首先,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歌唱教学的要求上来看。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部分。其中唱歌是主要内容,我们参赛教师在本次音乐优质课竞赛中 抽到的教学内容都是唱歌这一部分。小学唱歌主要以齐唱为主,到 小学中年级可加入二部轮唱和二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 范唱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完整艺术形象,并通过对歌曲的介绍、分 析和处理,生动地揭示歌曲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 做到有感情地歌唱。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歌唱的技 巧训练十分重要。歌唱的技巧包括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自然 圆润的发音和清晰的咬字吐字。为了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独 立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能力,在训练和教唱中,要适当使用乐器,如电钢琴,电子琴等。 其次,我简单说一下本次竞赛活动各位参赛教师在教师专业知 识和技能这一方的优势和不足。 本次活动听了总共13位教师的课。从总体上来说,老师们在这

方面表现都很好,无论是对歌曲的介绍、分析和处理,还是歌曲中 涉及到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歌曲演唱技巧的训练等都很到位,而且 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认真仔细。如对歌曲的调式、拍子、节奏、情绪、速度、力度以及对歌曲中涉及到的音乐常识——附点 音符、切分节奏、倚音等都能清晰明了的传授给学生。而且我们部 分老师在教学中还巧妙的运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学生爱吃的水 果作比喻进行节奏训练,如长征小学的王晓兰老师,用“对暗号, 进家门”的游戏让学生练习节奏,向阳小学的王世莲老师用“快吃 葡萄香蕉梨”进行节奏训练,既让学生掌握了节奏,又活跃了课堂 气氛。再比如乐雅小学的伏晓明老师,育才小学的揚玉萍老师用大 雨和小雨不同的雨声作为歌词让学生读节奏,学生按节奏朗读,声 音洪亮,学习兴趣浓厚,为学生后边把握歌曲节奏做了很好的准备。当然,也有部分教师由于不是专业音乐教师,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虽然能对歌曲中涉及到的音乐常识讲解清楚明了,但在给学生范唱 范奏时音准和时值把握的不是很准确,如音符上加“顿音”记号时,演唱时应是轻快、短促和欢快的,但有些老师再给学生范唱时唱不 出这个特点,但我相信我们的老师都已经尽力了,只是由于没有接 受过专业训练,力不从心罢了,不过我相信通过这次竞赛活动以及 今天我们的交流与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你会做得更好。 接下来我就歌唱技巧和乐器伴奏这一方面再和大家学习交流一下。歌唱前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附目录 完整版 共169 页 最新(1)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说课稿全集 全册完整版 目录 1、《春》(朱自清)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篇文章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写景物以及寓景于情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 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写景状物的方法 ② 妙融合 4、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1、 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 2、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通过讨论深化对本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欣赏以及思维能力 3、多媒体辅助法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

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一)预习清障法: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读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个性阅读和感悟,加深其对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学生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的优势互补,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求。 三、说教学程序 1、课前预习要求 ①初读课文圈点生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②读熟课文,感知内容,为研读课文做准备。 ③查阅朱自清的相关简介。 2让学生听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春之声》,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面对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苏醒的美丽春色,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春 天的世界,感受一番春天的美景。” 3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课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山、水、太阳的脸、草、花、风、雨、人 设计理念:朗读全文是感受,为下部分的教学打好基础,这是根据文体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确定的,也是理解文本的要求。 ② 些画面的具体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教师加以补充、完善。 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合作探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感知理解内容。 春草图

第27课《乌塔》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第27课《乌塔》 间,推门一看,吃了一惊:正对门的地上放了一床席梦思,上面躺着一个金发小姑娘,睡得正香。 不知过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我,睡眼朦胧地看看表,下午两点半了。小姑娘已经起身,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 晚上八点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馆。这时,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 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是中国人,现旅居德国。她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 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要去希腊。我有点惊讶:“你一个人吗?”“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我问乌塔:“你一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你吗?” 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

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们是不是也这样旅游。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我只好笑着承认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乌塔说“中国的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我说:“中国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孩子们很快乐。”但她还是坚持:“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第二早晨,乌塔向我道别。说她晚上要坐火车去波恩。她还认真的告诉我要继续挣钱,以后去中国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