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

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
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

意见汇总处理表共16页第1页标准名称:桥梁用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负责编制单位: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承办人:电话:

说明:①发送“征求意见稿”的单位数:16 个。

②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的单位数:9 个。

③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数:9 个。

④没有回函的单位数:7 个

(注:上述说明附在最后一页下面)

铠装电缆用热镀锌及锌铝合金镀层低碳钢丝(标准状态:即将实施)

I C S77.140.65 H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3082 2020 代替G B/T3082 2008 铠装电缆用热镀锌及锌铝合金镀层 低碳钢丝 G a l v a n i z e do r z i n c-a l u m i n u ma l l o y-c o a t e d l o w-c a r b o n s t e e lw i r e f o r a r m o u r e d c a b l e s 2020-09-29发布2021-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铠装电缆用热镀锌及锌铝合金镀层 低碳钢丝 G B/T3082 2020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w w w.s p c.o r g.c n 服务热线:400-168-0010 2020年9月第一版 * 书号:155066四1-655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3082 2008‘铠装电缆用热镀锌或热镀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低碳钢丝“,与G B/T3082 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钢丝的镀层增加了锌-10%铝合金镀层内容(见第1章,2008年版的第1章); 镀层类别由二类改为三类(见3.1,2008年版的3.1); 增加了镀层产品标记示例(见3.3,2008年版的3.3); 将钢丝的公称直径与电力电缆标准G B/T12706.1 2008中规定的标称直径保持一致(见 表3,2008年版的表3); 增加了 拉伸试验和扭转试验 的取样数量(见表4,2008年版的表4); 修改了钢丝抗拉强度的计算方法(见表4,2008年版的表4)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三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183)归口三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冶金钢线钢缆集团有限公司二天津华源线材制品有限公司二安徽航天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二天津华源时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二贝卡尔特(青岛)钢丝产品有限公司二巩义市恒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国二张建强二王志永二于喜彬二张本寿二王勇二程树茂二文军二焦宗保二宫明江二严磊二江雪梅二蔡俊利二王玲君二王国良二冷明鉴二王俊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 B/T3082 1982二G B/T3082 1984二G B/T3082 2008三

锌合金电镀资料

锌合金的主要成份是锌, 还有铝。它们都是两性金属, 化学稳定性差, 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变色.腐蚀. 所以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电镀或涂装锌合金压铸件表面状态的质量控制 1.1工件的几何形状设计 锌合金铸件在设计其几何形状时, 尽量避免盲孔深的凹部等结构, 因此, 要求在零件设计时,在不影响外观和使用的部位, 留出便于溶液、气体流动的排泄工艺孔。这样不仅能很好地实施镀覆, 而且减轻了镀液被污染的程度。 1.2 压铸件的模具设计和压铸工艺 锌合金压铸件表面是致密层, 厚度约0.1 mm, 内部则是疏松多孔结构。在模具设计和采用压铸工艺时, 尽量使工件表面光滑, 减少裂纹、气孔、冷隔缝隙、飞边及毛刺等铸造缺陷。为此, 必须进行机械清理, 这时应避免损伤表面致密层, 以免露出多孔的基体造成电镀困难,并影响电镀质量。锌合金压铸时常常使用脱模剂, 对脱模剂的使用和去除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它是影响镀层结合力的因素之一。 1.3 工件的材质选择 常用的锌合金材料中用于电镀的有2ZnAl 4-3、2ZnA1 4-1、2ZnAl 4-0.5、2ZnA14 使用最多的牌号为ZnAl-925, ZnAl-903, 但ZnAl-903 比ZnAl-925 更好。 另外, 在压铸时常用一部分回料, 其比例应控制在15%, 最好不要超过20%。因回料中容易掺杂其他(如硅)成分, 影响镀层的结合力。若使用回料多的铸件, 电镀时最好用氢氟酸活化。

2、镀前处理 2.1 毛坯检验 (1) 外观: 查看毛坯表面是否存在裂纹、凸泡、划伤、松孔等严重弊病。判断这些弊病的程度, 若可以使用机械手段(磨光、抛光等)除去, 可以增加打磨工序。 (2) 材质检验: 查阅锌合金的牌号, 了解使用回料的比例, 测试压铸件的质量, 把工件放置在100-110℃烘箱中保温30min, 查看外表有否凸泡。 2.2 表面的机械清理 锌合金压铸件表面存在着铸造缺陷, 必须进行机械清理、磨光和抛光。 (1) 较大工件须采用磨光及抛光除去表面缺陷。例如, 除去毛刺、飞边、模痕等。磨光的砂轮使用的砂粒一般应大于220目, 采用红色抛光膏; 新砂头应适当倒角, 布轮的直径50-40 0 mm, 圆周速度视工件大小而定, 通常为1100-2200 m/min。锌合金磨光时不要过度用力, 尽可能不要损伤表面的致密层, 不要使工件变形。为了使工件表面光滑, 还应该进行抛光口可选用白色抛光膏, 抛光膏不要太少, 以防局部过热, 出现密集细麻点。抛轮的大小和圆周速度可参照磨光, 抛光后最好用白粉拉一下, 清除滞留的抛光膏, 便于电镀。 (2) 较小工件不便抛磨, 可选择滚磨或滚光处理。若工件飞边、瑕疵较多, 应先滚磨。磨料可选择氧化铝、花岗石、陶瓷、塑料颗粒, 以及能除油及润滑的肥皂水、表面活性剂等。磨料及零件的装载量为3/4-4/5滚桶(易变形工件多装些, 溶液均浸满零件), 磨料与零件比为(1.5~2):1, 滚桶的转速6-12 r/min 。容易变形的零件转速慢些。

钢铁表面热喷涂铝或锌

钢铁表面热喷涂铝或锌 一、热喷涂介绍 1、热喷涂技术是一种材料表面保护和强化的新技术,它是以气体、液体燃料以及电弧、等离子弧作热源,将金属、合金、陶瓷、金属陶瓷、塑料等粉末或丝材、棒材加热到熔化或半熔化状态,借助于火焰推力或压缩空气喷射而粘附到预先经过表面处理的工件表面形成涂层,赋予工件以耐磨、耐腐蚀、抗高温、耐氧化、隔热、绝缘等特性,以达到提高工件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一种技术。由于该技术工艺及涂层材料选择范围十分广泛,操作简便灵活,特别适合于现场施工和工件局部修复,因此,热喷涂技术不但是新设备预保护的有效方法,而且是现场维修有效而经济的手段。 2、热喷涂原理:热喷涂是指一系列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细微而分散的金属或非金属的涂层材料,以一种熔化或半熔化状态,沉积到一种经过制备的基体表面,形成某种喷涂沉积层。涂层材料可以是粉状、带状、丝状或棒状。热喷涂枪由燃料气、电弧或等离子弧提供必需的热量,将热喷涂材料加热到塑态或熔融态,再经受压缩空气的加速,使受约束的颗粒束流冲击到基体表面上。冲击到表面的颗粒,因受冲压而变形,形成叠层薄片,粘附在经过制备的基体表面,随之冷却并不断堆积,最终形成一种层状的涂层。该涂层因涂层材料的不同可实现耐高温腐蚀、抗磨损、隔热、抗电磁波等功能。 3、定义:热喷涂是指采用氧—乙炔焰、电弧、等离子弧、爆炸波等提供不同热源的喷涂装置,产生高温高压焰流或超音速焰流,将要制成涂层的材料如各种金属、陶瓷、金属加陶瓷的复合材料、各种塑料粉末的固态喷涂材料,瞬间加热到塑态或熔融态,高速喷涂到经过预处理(清洁粗糙)的零部件表面形成涂层的一种表面加工方法。我们把特殊的工作表面叫“涂层”,把制造涂层的工作方法叫“热喷涂”,它是采用各种热源进行喷涂和喷焊的总称。 4、用途:这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使之雾化成微细熔滴或高温颗粒,以很高的飞行速度喷射到经过处理的工件表面,形成牢固的覆盖层,从而使工件表面获得不同硬度、耐磨、耐腐、耐热、抗氧化、隔热、绝缘、导电、密封、消毒、防微波辐射以及其他各种特殊物理化学性能。它可以在设备维修中修旧利废,使报废的零部件“起死回生”;也可以在新产品制造中进行强化和预保护,使其“益寿延年”。

【CN109898045A】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及其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58696.0 (22)申请日 2019.04.01 (71)申请人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 司 地址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桃源街 90号 (72)发明人 宋裕 董学强 郭太雄 王飞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51124 代理人 黄鑫 (51)Int.Cl. C23C 2/06(2006.01) C23C 2/40(2006.01) C22C 18/04(2006.01) (54)发明名称 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 属于热浸镀技术领域,所述钢板包括基板和镀 层,所述镀层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配比为:铝18 ~26%,镁0.5~3.5%,硅0.05~0.25%,其余为 锌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在本发明配比下制备出的 镀层钢板不仅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优异的切口 耐蚀性,并且镀层表面质量以及成形性优异,完 全满足高质量家电用钢和汽车用钢;此外,采用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还能够节约生产成本,实际可 操作性强。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09898045 A 2019.06.18 C N 109898045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98045 A 1.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包括基板和镀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配比为:铝18~26%,镁0.5~3.5%,硅0.05~0.25%,其余为锌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配比为:铝21~25%,镁1.5~3%,硅0.15~0.25%,其余为锌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脱脂清洗、退火、热浸镀、冷却、卷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脂清洗中,碱液槽内的温度为65~90℃,游离碱度为60~90点,电解槽电解电流为5000~8000A,电压为10~25V;清洗槽的游离碱度低于10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脂清洗后钢板的烘干温度不低于11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的气氛为氮气和氢气,其中氢气的体积百分数2.0~1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浸镀中,入锌锅前钢板温度为520~56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浸镀中,镀液的成分质量百分数为铝18~26%,镁0.5~3.5%,硅0.05~0.25%,其余为锌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锌锅的温度为530~57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浸镀中,镀液的成分质量百分数为铝21~25%,镁1.5~3%,硅0.15~0.25%,其余为锌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热浸镀锌铝镁镀层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镀层的重量为40~200g/m2。 2

钢绞线技术参数

型号参数钢芯铝绞 LGJ-10/2 钢芯铝绞 LGJ-16/3 钢芯铝绞 LGJ-25/4 钢芯铝绞 LGJ-35/6 钢芯铝绞 LGJ-50/8 钢芯铝绞 LGJ-50/3 钢芯铝绞 LGJ-70/1 钢芯铝绞 LGJ-70/4 结构 根数/直径n/mm)铝6/1.50 6/1.85 6/2.32 6/2.72 6/3.20 12/2.32 7/3.80 12/2.72 钢1/1.50 1/1.85 1/2.32 1/2.72 1/3.20 7/2.32 1/3.80 7/2.72 计算截面积 mm2 铝10.60 16.13 25.36 34.86 48.25 50.73 68.05 69.73 钢 1.77 2.69 4.23 5.81 8.01 29.59 11.34 40.67 总计12.37 18.82 29.59 40.67 56.29 80.32 79.39 110.40 导体外径(mm)铝 4.50 5.55 6.96 8.16 9.60 11.60 11.40 13.60 钢 1.50 1.85 2.32 2.72 3.20 6.96 3.80 8.16 计算重量(kg/km) 铝29.2 44.3 69.7 95.8 132.5 140.6 187.0 193.3 钢13.7 20.9 32.9 45.2 62.6 231.4 88.2 318 总计42.9 65.2 102.6 141.0 195.1 372.0 275.2 511.3 20℃直流电阻(Ω/km) 2.706 1.779 1.131 0.8280 0.5946 0.5692 0.4217 0.4141 计算拉断力(N)4120 6130 9290 12630 16870 42620 23390 58300 最终弹性系数(N/mm2)79000 79000 79000 79000 79000 105000 79000 105000 线膨胀系数(1/℃)19.1×10-619.1×10- 6 19.1×10- 6 19.1×10- 6 19.1×10- 6 18.5×10- 6 19.1×10- 6 18.3×10- 6 圆铝线绞后抗拉强度不小于 N/mm2) 183 176 168 160 157 168 152 160 镀锌(锌铝合金镀层)钢绞 线绞后抗拉强度不小于 (N/mm2) 1244 1244 1244 1244 1244 1244 1244 1244 钢丝镀层重量不小于 (g/m2) 183 214 229 229 244 229 259 229 绞捻方向(最外层)右右右右右右右右交货长度不小于(m)3000 3000 3000 3000 2000 3000 2000 2000 适用标准GB1179-83 GB1179- 83 GB1179- 83 GB1179- 83 GB1179- 83 GB1179- 83 GB1179- 83 GB1179- 83

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编制说明-钢铁标准网

GB/T XXX-XXXX 《桥梁用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锌铝合金镀层钢丝拉索》国家标准课题组 二〇一四年十月

GB/T XXX-XXXX《桥梁用锌铝合金镀层钢丝拉索》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1工作概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由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负责制定《锌铝合金镀层钢丝拉索》标准,计划编号:20111984-T-605。 1.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我国桥梁缆索用钢丝主要为热镀锌钢丝,根据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取一般腐蚀环境,比如海岸地区,暴露的镀锌钢丝其开始生锈发生腐蚀大致为20年左右。然而随着桥梁缆索耐久性的飞速提高,尤其是桥梁缆索100年寿命的提出,镀锌防腐措施已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而锌铝合金镀层钢丝是代替传统镀锌钢丝的新一代桥梁缆索材料,这具有代表性及获得广泛应用的品种是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55%Al-Zn-1.6%Si(Galvalume)和国际铅锌协会于20世纪80年代组织研发的Zn-5%Al-0.1%Ce、La(Galfan),因其具有较纯锌镀层明显高的耐腐蚀性能在各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日本,绝大部分镀锌钢丝已为锌-5%铝-稀土合金镀层钢丝所代替。 锌铝合金镀层,具有比纯锌镀层更高的耐腐蚀性能,其防腐机理如下:1)铝的化学性能十分活泼,热镀后钢丝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在腐蚀环境下就容易钝化形成保护层。在腐蚀介质中,表层富锌相作为阳极先被腐蚀,其铝含量会不断升高而使得氧化铝含量不断增加,使得镀层阻隔外界有害物质的能力更强。同时铝的加入也抑制了防腐性能较弱的、组织疏松的锌铁合金过渡层的生成,有利于提高镀层整体的防腐能力。2)锌-铝合金镀层发生破坏并露铁点,镀层作为铁-锌铝电池的阳极被溶解,钢基体受到保护。锌-铝合金的腐蚀电位略低于纯锌层,为-0.87左右,但其腐蚀电流仅是热镀纯锌的1/5,在牺牲阳极的保护中,同样数量的锌-铝合金镀层的消耗时间是热镀锌层的5倍,能提供更长的牺牲防护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耐久性。 在国内,此镀层技术起步较晚,我国电力行业和海底通信电缆行业于1990年前后开始组织相关产品的生产。我国在2000年发布了相应的行业标准

CAYT_4.16_2008锌铝涂层

WORD 格式可编辑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企业秘密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CA Q/CAYT —4.16—2007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第 16部分:锌铝涂层 2007-1-18发布 2007-2-1实施

WORD格式可编辑 前言 Q/CAYT—4—2007《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分为: ——第 1 部分:总则; ——第 2 部分:钢铁上的锌电镀层; ——第 3 部分:电镀锌层的铬酸盐转化膜; ——第 4 部分:钢铁上的磷化膜; ——第 5 部分:锌镍合金电镀层; ——第 6 部分: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 ——第 7 部分:自催化镍磷合金镀层铁基体; ——第 8 部分:铅锡二元合金电镀层; ——第 9 部分:铝及铝合金的氧化膜; ——第10部分:工程用铬电镀层; ——第11部分:钢铁上的氧化膜; ——第12部分:锡电镀层; ——第13部分:铜电镀层; ——第14部分:镍和铜+镍电镀层; ——第15部分:热浸镀铝层; ——第16部分:锌铝涂层; ——第17部分:铝电镀层; ——第18部分:锌铁合金电镀层; ——第19部分:电镀锌层三价铬钝化膜; ——第20部分:锌钴镍合金电镀层。 本部分是Q/CAYT—4—2007《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第16部分。 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规划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材料部表面防护研究室负责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晓宏。 本部分的解释权归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材料部表面防护研究室。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

热镀锌铝镁镀层的组织结构及应用浅析

热镀锌铝镁镀层的组织结构及应用浅析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锌铝镁镀层的发展、应用情况,锌铝镁镀层的在应用中具有耐腐蚀性好、自愈性的优点,相对于纯锌镀层具有更好耐蚀性能。对热镀锌铝镁镀层的组织和耐蚀原理进行探究,镀层中的铝、镁更易形成化合物,减小镀层腐蚀面积,有效抑制腐蚀进度。 关键字:热镀锌铝镁;耐蚀性能;镀层 1.引言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热浸镀是钢铁耐蚀防护的一种主要方法,但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对耐蚀性要求的提高,传统的热镀锌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在锌液中添加铝、镁、稀土、镍、钛、锰、铋等合金镀层以及特殊性能的镀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这些镀层的耐蚀性要比传统热镀锌有很大的提高,但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且生产和研究成本较高,在国内的运用还不是特别广泛,因此,研究生产成本与传统热镀锌相当、耐蚀性较高的新镀层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该领域发展的方向之一。 2.热镀锌铝镁的发展及应用 2.1国外热镀锌铝镁发展情况 近年来,日本、欧美国家针对锌铝镁合金镀层方面进行的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关于锌铝镁的初次尝试是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由美国一公司进行的,但是第一批大型试验生产线是在日本建立,因此国外锌铝镁合金镀层方面的发展较早,时间较长,也较为成熟。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型镀层锌铝镁体系的合金镀层腐蚀机理和耐蚀性,提高镀锌层的防护作用,开发新型的合金镀层,各国学者专家对此类镀层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 2.2国内热镀锌铝镁研究进程 我国对于合金镀层的应用多数为锌铁、铝锌和铝硅等合金镀层,锌铝镁镀层的应用较为少见,对于同时加入多种合金元素领域涉及并不广泛。近年来,我国对新型镀层的开发与研究逐渐发展起来,但还的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少有厂家推广。所以,在开发新型镀层方面需要科研人员不断的探索,从新型镀层和各种耐蚀机理两方面着手,为我国新型镀层的开发、研究及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2.3锌铝镁镀层的应用与优势 锌铝镁镀层的应用具有广泛前景,其镀层基板生产的彩涂板较传统纯锌镀层基板生产的彩涂板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并在耐蚀性、点焊性、涂装性、成形性方面更加适用于汽车板的应用,能够减少异种材料间实施粘合时容易出现的电偶腐蚀问题。除了在汽车行业的应用,锌铝镁镀层在电力设备、铁路、高速公路护栏、电缆管道、仓储设备、太阳能电池支架以及空调地板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其优势除了以上提到的性质外,还具有高平面耐蚀性、高切口耐蚀性的特点,可以应用于各种冷弯型钢、焊管以及开孔率较大的部件等领域。尽管锌铝镁镀层的研究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成效已经较为明显,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镀层组织结构及防腐原理 3.1热浸镀锌铝镁镀层组织结构分析

锌铝合金涂层与有机涂层耐盐雾腐蚀性对比

锌铝合金涂层与有机涂层耐盐雾腐蚀性对比 摘要 研究了锌铝合金涂层与有机涂层的耐盐雾性能,在防腐涂层体系中,锌铝合金涂层的耐盐雾防腐性能好于有机涂层;而在防腐防污涂层体系中由于防污漆含有铜,锌铝涂层与铜离子可形成原电池加速腐蚀,锌铝合金涂层的防腐性能差于有机涂层体系。 宋雪曙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涂装技术应用研究所,上海200125) 关键词:热喷涂;锌铝合金;有机涂层;耐盐雾;防腐;防污 1引言 金属锌、铝的电化学电位比铁低,在电化学防腐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广泛应用的喷锌、喷铝及各种富锌漆对铁基体都有良好的电化学保护和屏蔽保护作用,其耐盐雾腐蚀性能高于只有屏蔽保护作用的纯有机涂层,可用于海洋环境中的长效重防腐蚀涂层体系。采用热喷涂锌、铝及其合金涂层对钢铁构件和构筑物进行长效防护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己开始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在海洋中建造了无数固定与活动的海上钢铁构筑物,如舰船、风力发电、海底管线、栈桥码头、海上石油平台等,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世界各国在不同的海域对热喷涂锌铝及其合金涂层海洋环境下长期防护性能进行了很多现场挂片暴露试验和实际应用。国内外的大量长期现场试验证明,热喷涂锌铝及其合金涂层对于海洋环境下的钢铁构筑物具有优良的长效防护性能,锌具有优良的电化学保护性,铝具有比锌更好的化学稳定性,锌铝合金既保留了锌的电保护特点,又具有铝的化学稳定性能。特别是经过适当有机涂料封闭的喷锌、铝、锌铝合金的复合涂层对处于海洋大气和浪花飞溅区的海洋平台等海上钢铁设施是一种保护性较好的长效防腐方案。 2热喷涂技术

2.1热喷涂技术原理 热喷涂是借助某种热源(火焰或电能)将欲喷涂的金属材料(线材或粉末)熔化,利用压缩空气将金属熔滴雾化,高速喷射到经粗化处理的工件基体表面,熔滴在撞击到工件表面的瞬间冷凝而形成金属涂层。涂层的组织结构是由互相镶嵌、重叠的无数变形微粒机械地结合在一起,并含有一定数量的孔隙结构。涂层的孔隙率与喷涂工艺有关,涂层的结合强度与喷涂材料和表面处理有关。按照使用热源的不同,热喷涂可分为:火焰喷涂、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和爆炸喷涂等。根据使用材料的形态不同又可分为:线材喷涂和粉末喷涂。用于防腐目的的热喷涂方法主要是线材电弧喷涂和线材火焰喷涂。由于电弧喷涂的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高、结合强度高,适用于各种钢构件的防腐蚀施工,成为涂层耐蚀性能好、应用最广的热喷涂方法。 2.2热喷涂涂层防腐蚀机理 用于防腐蚀目的的喷涂材料主要有锌、铝及其合金。它们对钢铁的保护机理主要有2个:①具有与涂料涂装防腐机理类似的阻挡腐蚀介质渗透的隔离作用;②具有通过涂层材料自我牺牲而实现的阴极保护作用。根据电化学理论,锌、铝及其合金涂层的电极电位较钢铁材料低,在电解液存在的条件下,这些涂层为阳极性材料,钢铁为阴极性材料,它们之间形成腐蚀原电池。在腐蚀过程中,阳极材料(涂层)通过自身的牺牲实现对阴极材料(钢铁)的保护。由于锌或铝涂层的腐蚀产物能有效地减缓腐蚀速率,所以涂层的消耗也是很缓慢的,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护钢铁基体。锌、铝及其合金涂层在许多环境下对钢铁材料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相对来说,由于铝涂层内部微粒表面覆盖有耐腐蚀的氧化膜,铝涂层的寿命更长。与锌相比铝涂层的缺点是对钢铁材料的动态电化学保护效果不如前者。 3试验目的 采用对比试验研究热喷涂锌铝合金涂层与有机涂层在海洋环境中的耐盐雾腐蚀性能。 4对比试验

锌及锌合金电镀综述.

锌及锌合金电镀综述 (江苏理工学院 12110101) 摘要:本文综述了锌及锌合金电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锌电镀的应用及其工艺影响因素;再对几种常用的锌合金电镀作了简要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应用最广泛的Zn-Al合金,Zn-Ni合金的国内外现状及电镀原理;最后对锌及锌合金电镀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锌电镀;锌合金;工艺影响因素;国内外现状 Zinc and Zinc alloy plating review Ding Lihong (Jiangs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2110101)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zinc and zinc alloy electroplating at home and abroad. First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zinc plating of zinc alloy plating; several are brief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which focuses on the Zn-Al alloy widely used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tatus and principles of electroplating Zn-Ni alloy; finally on zinc and zinc alloy plating should be looking for presents. Keywords: zinc plating; zinc alloy; effect factors; the status quo at home and abroad

锌与锌合金镀层三价铬钝化的优越性分析

锌与锌合金镀层三价铬钝化的优越性分析 Superiority Analyse of Tri-chrome Passivation for Plating Zinc and Zinc Alloy 尚思通小米?盖尔 摘要:镀锌和锌合金采用三价铬替代六价铬进行钝化,是环保的大势所趋。三价铬钝化技术已趋成熟,其防锈性能不仅能够达到甚至可以超过六价铬钝化的水平,而且在耐温性、锌合金钝化和满足特种力学性能方面还要明显地优于六价铬钝化。 Abstract : It is a general trend to replace Chrome by Tri-chrome for passivation of Zinc and Zinc alloy plating due to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ssue. Tri-chrome technology is mature and available nowadays. Its performance has not only reached or exceeds the level of Chrome in corrosion resistance, but also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chrome in temperature resistance, Zinc alloy passivation, and satisfying some special mechanical demand. 关键词:锌与锌合金三价铬钝化优越性 Key Words:Zinc & Zinc Alloy Tri-chrome Passivation Advantage 引言 自1970年,国外对镀锌三价铬钝化就开始了商用化研究,但仅在近10年来,才在生产中大量使用。我国对三价铬钝化的试验研究虽然起步较迟,但近二年已有多家公司推出了自己的产品。 人们越来越重视六价铬的毒性,对三价铬钝化工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CMR化学品分类法(指致癌、诱变或生殖毒性化学品)也迫使人们去寻找替代物。此外,欧洲的WEEE (1)和ELV 指引(2),对六价铬的使用也给出了一个时限,即从2006年7月1日在电子电气领域,和2007年7月1日在汽车领域,均禁用六价铬。该指引不仅对欧洲原产地的产品,而且对海外生产以及进口产品都同等对待。即便是那些不受该指引影响的领域,在当今环保强制的情况下,也在新建项目中逐渐减少采用六价铬的电镀生产。 三价铬钝化量的大幅度增长,也意味着市场上有着更大的产品多样化需求。譬如,与迄今六价铬不同的蓝白、彩色、黑色,以及阳极性保护原理在电镀纯锌、锌合金(包括锌镍、锌铁和锌钴合金)上的有效应用,都不同程度地扩大了用户的可选择性和市场的适应性。同时,封闭工艺的开发也确保了抗腐蚀性能的更高的需要,并且它还与一些现有的镀层兼容。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行业国际标准越来越高,和近年欧美环保汽配的市场需要,在客观上都推动了三价铬钝化及其它环保型工艺的生产应用。 一、 高耐蚀三价铬钝化 高耐蚀三价铬钝化膜既可以是透明的、彩色的,也可以是黑色的。适合的镀层是纯锌、锌铁、锌镍和锌钴合金,还包括锌合金和铝合金基体上直接钝化。 1.镀锌三价铬透明彩色钝化 镀锌透明三价铬钝化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氟化物为基础的钝化剂,为了满足汽车制造工业的防腐蚀标准,往往需要再加上封闭工艺。该类型的钝化剂含有高浓度的三价铬,其操作温度在50°C左右,如Lanthane 315,它可以在工件表面生成一种厚厚的、透明的、带有轻度彩虹色,大约1 mg/dm2的铬化膜。这层膜加上封闭后,根据NF A 05-109法国标准,其耐蚀性试验产生白锈的时间,通常可以超过200 h。

铝合金的腐蚀与防护

一.引言 1.1金属防腐蚀的重要意义 金属材料是现代最重要的工程材料,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与金属材料的使用、发展与进步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是金属材料及其制品会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损坏,其中最重要、最常见的损坏形式腐蚀。 金属腐蚀问题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而且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腐蚀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突出。使得腐蚀科学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据统计,人们每年冶炼出来的金属约有1/10被腐蚀破坏,相当于每年约有1/10 的冶炼厂因腐蚀的存在而做了无用功;而1/10 被腐蚀破坏的金属所殃及的金属制品的破坏,其损失要远远大于金属本身的价值。据美国国家标准局(NBS)调查,1975年美国因腐蚀造成的损失高达700亿美元,即当年国民经济总产值(GNP)的4.2%;《光明日报》1999年1月20日报道,1997年因腐蚀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高达2800亿人民币。 以上所说仅就经济损失而言,在有些领域,尤其在化学工业、石油化工、原子能等工业中,由于金属材料腐蚀造成的跑、冒、滴、漏,不仅造成大量的、宝贵而有限的资源与能源的严重浪费,还能使许多有害物质甚至放射性物质泄漏而污染环境,危害人民的健康,有的甚至会长期造成严重的后果;而由于金属腐蚀所造成的灾难性事故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许多局部腐蚀引起的事故,如氧脆和应力腐蚀断裂这一类的失效事故,往往会引起爆炸、火灾等灾难性恶果,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对于金属腐蚀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2铝合金及其腐蚀机理 铝合金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类重要的金属材料。铝合金具有强度高、密度小、导电导热性强、力学性能优异、可加工性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制造业、食品工业、电子、仪器仪表业以及海洋船舶工业等领域。但是铝合金与其他金属一样,也面临着严重的腐蚀问题。虽然在自然条件下,铝合金表面容易形成一层厚约4 nm 的自然氧化膜,但是这层膜多孔、不均匀且抗蚀性差,难以抵抗恶劣环境的腐蚀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对铝合金的腐蚀机理有所了解。一般而言,金属在满足以下5个基本条件下就会受到腐蚀:(1)阳极;(2)阴极;(3)阴一阳之间存在着连续接触;(4)电解质溶液;(5)阴极反应物(如氧气、水或氢气)。 铝合金的腐蚀电化学反应为: Al 3++ 3e-( 1) O2 + 2H20 + 4 e - -(中性/碱性) (2) 2H ++ 2 e-H 2(g)(酸性) (3) 由于原电池作用加速了铝腐蚀,有机或无机阻隔层和钝化剂可避免合金与电解质接触而发生阴极反应,与此同时也抑制腐蚀电子向金属界面的传导;另外钝化剂(如铬酸盐)形成的不溶性氧化物沉积在受腐点,使活性腐蚀点(如晶界、晶族、凹坑、沉淀析出处)减少,从而阻挡水、氧或电解质的进一步渗透,降低腐蚀速率。

DINEN锌及锌合金涂层

GERMAN STANDARD July 2008 p t i o n - K N O R R -B R E M S E S y s t e m e f ür S c h i e n e n f a h r z e u g e G m b H - C u s t . n o . 4987428 - S u b s . n o . 00849501/002/001 - 2008-06-24 10:34:55 Metallic coatings – Electroplated coatings of zinc and zinc alloys on iron or steel with supplementary Cr(VI)-free treatment Document comsists of 13 pages Standards Committee on Material Testing (NMP) within DIN

DIN 50979:2008-07 c r i p t i o n - K N O R R -B R E M S E S y s t e m e f ür S c h i e n e n f a h r z e u g e G m b H - C u s t . n o . 4987428 - S u b s . n o . 00849501/002/001 - 2008-06-24 10:34:55 Contents Page Foreword................................................................................................................................................3 1. Field of application.................................................................................................................3 2. Normative references.............................................................................................................3 3. Designation:............................................................................................................................4 3.1. Electroplated coatings...........................................................................................................4 3.2. Passivating .............................................................................................................................4 3.3. Sealing.....................................................................................................................................4 3.4. Essential areas (functional area)..........................................................................................5 3.5. Examples of designations.....................................................................................................5 4. Order data................................................................................................................................5 5. Base materials.........................................................................................................................6 6. Coating methods / Process technology...............................................................................6 6.1. Pretreatment and deposition of the zinc or zinc alloy coating..........................................6 6.2. Post-treatments......................................................................................................................6 6.2.1. Passivations ...........................................................................................................................6 6.2.2. Seals........................................................................................................................................7 6.3. Drum/Trestle (parts handling)...............................................................................................7 6.3.1. Drum parts..............................................................................................................................7 6.3.2. Trestle parts............................................................................................................................7 6.4. Hydrogen embrittlement........................................................................................................7 6.4.1. Basics......................................................................................................................................7 6.4.2. Method selection....................................................................................................................8 6.4.2.1. Materials with strengths < 1 000 N/mm 2...............................................................................8 6.4.2.2. Materials with strengths ≥ 1 000 N/mm 2.............................................................................8 7. Requirements for the coatings and test methods...............................................................9 7.1. Coat thickness........................................................................................................................9 7.2. Layer adhesion.......................................................................................................................9 7.3. Cr(VI) absence......................................................................................................................10 7.4. Resistance in short-term corrosion tests..........................................................................10 7.4.1. General..................................................................................................................................10 7.4.2. Minimum resistance of passivated zinc or zinc alloy coatings.......................................10 8. Test report .............................................................................................................................12 8.1. General information.............................................................................................................12 8.2. Special data for coating high-strength materials with tensile strength ≥ 1 000 N/mm 2.........................................................................................12 8.3. Test results (12) References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