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搬迁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宁强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臵工程项目

2、项目地点:宁强县高寨子镇肖家坝村、何家院村

3、项目性质:地质灾害避险基础设施项目

4、项目建设单位:宁强县高寨子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5、工程概况:

宁强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臵工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0000㎡,建筑占地4020㎡,总建筑面积8040㎡,共有房屋273间,房屋建筑均为两层、已定安臵户82户,未定安臵户9户,建二层建筑占地为38㎡的25户、建二层建筑占地45㎡的有66户。其中:肖家坝村灾民集中安臵点规划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可建成198间房屋安臵66户264人。何家院村灾民集中安臵点规划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可建房75间安臵25户。绿地3558㎡,项目还包括安臵点内配套的道路、供排水、电力、照明、通讯等子工程。项目投资经估算为万元,项目建设所需的道路、给排水、电力、弱电等基础设施资金万元;农民住宅建设资金万元,以上资金来源于灾后重建中央基金。

6、土地使用:

为安臵因地质灾害受影响的移民,建设该移民小区,项目用地面积为20000㎡,按750元/㎡,估算土地费用1500万元。供地方式:划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1内容

规划用地面积单位

%

%

万元

万元/人指标20000 14000

60004020

3040

9808040 60801960

34.96

23558

17.79

9502其中:肖家坝村2何家院村

建筑占地

其中:肖家坝村

3何家院村

建筑面积

其中:肖家坝村

4

5

6

7

8何家院村

建筑密度

容积率

绿地面积

绿地率

道路与场地

总投资

单位功能投资

9

10安臵总户数

安臵总人口户

7、项目可安臵91户因地质灾害影响的移民,户均建筑占地面积为44.18㎡、户均建筑面积88.36㎡,安臵的总人口为346人。

二、项目建设背景

何家院村位于宁强县城以东8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510户1454人。“5.12”地震造成全村319户农房受损,经鉴定需重建房屋的有157户,已拆除危房132户375间,避险搬迁户25户,统一安臵在何家院村五组灾民集中安臵点。规划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可建房75间安臵25户100人。

肖家坝村距县城以东7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605户,2305人。“5.12”地震造成全村584户农房受损,经鉴定需重建房屋的有266户,避险搬迁户66统一安臵在肖家坝村三组灾民集中安臵点。规划占地面积14000余平方米,可建成198间安臵66户264人。

经有关部门鉴定认为地质灾害的受威胁区域为宁强县高寨子镇肖家坝村一组、何家院村二组。根据地质灾害评估属地质灾害危险性大,范围内的建筑物须拆除搬迁。

1、地质灾害基本概况

地质灾害的受威胁区域位于宁强县高寨子镇,属中山区,地层岩性为中上元古界碧口群绢云绿泥片岩,岩层多风化破碎(在

有临空面存在的情况下易发生岩质滑坡),自然坡角约25度,其次为第四系残坡积土及第四系玉带河右岸一级阶地粘性土及砾石类土,其结构松散,含孔隙水,受大气降水和玉带河补给,含水丰富,该区域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地形复杂,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仅在何家院二组及肖家坝村一组区域内发现有第四系残坡碎石粘性土边坡两条,具体情况如下:边坡(隐

患,编为HPl),位于何家院二组西侧。主滑方向105°,滑动面产状105°⊿30°,滑床岩性为浅灰色晶屑熔结凝灰岩,滑坡前缘宽约150m,后缘宽约50m,前后缘相距约200m,厚5-10m,滑坡体为残坡积碎石土及全风化凝灰岩,方量约11万方。,为中型规模。滑坡中、后缘地裂缝发育,大致走向lO°,长20-30m,宽10-20cm,延深l~2m。改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大。

边坡(隐患,编为HP2)位于肖家坝村一组南侧,长约110m,边坡高度4-6m,由第四系残坡积含碎石粘性土组成,边坡坡角约28°,边坡坡向63°,边坡走向153°。在村民修房开挖基坑时裸露地表,在地震或强降雨时会发生浅层土质滑坡,会威胁肖家坝村一组多出村民住宅,危险程度高,危害性大。

2、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边坡(隐患,编为HPl)和边坡(隐患,编为HP2)均处于蠕动变形阶段,目前属滑坡隐患,由于滑坡中、后缘地裂缝发育,且坡土体厚度较大,在强降雨时易引发较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对下方何家院二组村民的生命财产构成极大威胁。综合判析该两处滑坡现状稳定性差,危险性大。

3、稳定性及危害性分析

该两处滑坡处于蠕动变形阶段,目前属滑坡隐患,由于滑坡中、后缘地裂缝发育,且坡土体厚度较大,在强降雨或地震时易引发较大规模的山体滑坡,对下方何家院二组村民的生命财产构成极大威胁。综合判析该滑坡现状稳定性差,危险性大,对滑坡区两侧的24户居民构成严重威胁。此外,肖家坝村一组有一条近东西向的支流,采用涵洞过水,洪水期骤涨快退,具典型的山区河流特点,在强降雨、洪水期及地震情况下,对公路下方涵洞出口的18户构成威胁。支流右侧14户居民房屋后发生小规模崩塌,由于房屋靠近坡脚,崩塌堆积物已堆积在屋角,开挖边坡对坡脚3户构成威胁。

目前两处滑坡稳定性差,危险性大,对本次调查的两村的村民构成较大的威胁。

4、防治方案

根据“以人为本”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为了彻底消除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对两村农户造成的灾害,建议防治措施如下:

该地形处在地震带边缘,危险性大,房屋结构简单,搬迁费用较少,建议采用搬迁避让防治方案。

充分考虑迁出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规划合适的地块,落实安臵用地指标,建设安臵安臵点。

三、项目编制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及附件《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陕西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71号);

(4)国土资源部颁布的DZ/TO218~DZ/TO2202006地质灾害防治勘察、治理、检测范围;

(5)

《宁强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宁强县人民政府2002年);(6)宁强县高寨子镇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书。

(7)《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11)《全国统一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单价表》

四、结论与建议:

宁强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臵工程项目总投资3548万元,。预计可安臵受地质灾害影响的移民91户,可安臵人口为346人。项目

是地质灾害避险基础设施工程,它的建设将使肖家坝、何家院两个自然村摆脱地质灾害困境。

项目建设符合肖家坝、何家院两个自然村地质灾害避险的需要,它的建设可使移民远离地质灾害的困扰,逐步走向小康。有利于加快当地城市化进程。有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了移民小区的基础设施,为移民在优越环境下生产生活能起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

为地质灾害。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地质灾害移民小区安臵点的建设将促进该区域资源的优化配臵,稳妥安臵地质灾害造成的移民,减轻灾害对他们造成的影响,使之尽快摆脱困境。

有利于地质灾害移民在新环境下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与提高。

地质灾害移民小区项目的建设将促进莲都区地质灾害移民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有利于移民工作计划的落实。使移民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以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加强农村产业培育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加快农村人口外迁步伐,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推进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农民下山移民工程建设进程。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评述

1、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于宁强县高寨子镇肖家坝村三组、何家院村五组。宁强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臵工程项目,在乡镇总体规划的范围内,与规划要求基本符合。

2、自然条件概述

2.1、地形地貌

肖家坝村三组地块属大巴山中低山区坡角地带,系玉带河左岸高漫滩与大巴山中低山区坡角交汇部位。地形除北侧为斜坡外,经回填现大部分地基基本平坦,野外钻探未发现影响拟建工程场地安全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场地及地基是稳定的,宜于本工程建设。

2.2、工程地质条件:

该项目建设场址地势较平坦,为地貌,土层具二元结构,上部2—4米粉、细沙,允许承载力80~120kpa,下部为砾沙,卵石等,厚度10—20米,承载力为200~300kpa。

地表层均含水,属三层滞水,水量不大,一般地下水埋深0.6~

1.2米。

地基土分三层:第一层杂填土,主要成分碎石、碎砖、卵块石及粘性土等,厚度大约为1.0米;第二层粉质粘土,该层系洪积成土,分布广,厚度多介于1.0-1.5米;第三层碎石灰粘土,该层系早期洪积成因土,分布广,厚度大(多介于3.0米),底部直接和基岩接触,根据经验,该碎石灰粘土层承载力标准值f

k多介于250-275KP

a间,是一般民用建筑地基良好的持力层。

地基土土层结构比较均匀,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可采用浅基础方案,选碎石灰粘土为基础持力层。

3、气候条件:高寨子镇属属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

均气温12.9℃,无霜期247天,年降水量1009.8mm,境内水文条件较好,地表水丰富,玉带河为主要河流,属汉江河水系,水利资源丰富。

4、交通运输条件:西汉高速公路和城黄公路沿玉带河穿境而过,但待建区域原为农田,工程前期需先建设施工便道。

5、公用设施条件:村镇基础设施等需在建设中配套建设。

6、社会经济条件

高寨子镇位于宁强县中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以东11公里,西汉高速公路和城黄公路沿玉带河穿境而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000人。1996年撤区并乡建镇,将原罗村坝乡和高寨子乡两乡合并为高寨子镇。全镇辖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已形成的镇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有12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有5362户,20077人,其中,城镇人口2948人。有耕地面积12480亩,其中:水田9473亩,人均耕地0.71亩,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706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00万元,占14%;农业总产值6061万元,占86%;农民人均纯收入1480元。现有3个市级小康村,9个县级小康村,2003年高寨子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小康镇称号。

高寨子镇的发展,给本项目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今年,高寨子镇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树立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行政理念,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政府行政的核心价值,突出公共性和普惠性,把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投

向公益事业,投向困难群体,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7、用地在镇总体规划范围内,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8、供水、供电、通讯条件

按照总体规划,区块周围的下列工作有待配套建设。

(1)供水:近期需打井供临时用,远期供水可由镇自来水管网供水。

(2)供电:近期需建临时供电线路,远期按规划要求从10kv电力网在该路段的接入点接入。

(3)通讯:近期需建临时供电线路,远期按规划要求的通信网端口接入。

9、村镇规划与区域性规划要求:项目建设地符合村镇总体规划要求。

10、社会环境条件:项目属地质灾害避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11、法律支持条件:项目建设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政府有关地质灾害避险建设的专项文件精神。

12、施工条件:项目施工条件一般,但土石方工程量较大。

13、地震设防:根据国家地震区划分带,属地震设防区范围内。一、概述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工程概况及范围

地质灾害移民安臵点工程在村镇范围内,按《村镇总体规划修编》规划要求建设,移民安臵点所在地块为农田。

设计原则

1、与周围地块建设相协调原则。路线纵断面设计中在满足设计标准的条件下尽量与周围用地相协调,以减少场地建设的工程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2、在满足总体规划要求的条件下与区块给排水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排水管道设计以保证区块和道路排水通畅为前提。

3、保证移民村农民从事生活与生活的交通便捷、配套基础设施符合新农村建设标准。

二、房屋建筑工程

宁强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臵工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0000㎡,建筑占地4020㎡,总建筑面积8040㎡,共有房屋273间,房屋建筑均为两层、已定安臵户82户,未定安臵户9户,建二层建筑占地为38㎡的25户、建二层建筑占地45㎡的有66户。其中:肖家坝村灾民集中安臵点规

划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可建成198间房屋安臵66户264人。何家院村灾民集中安臵点规划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可建房75间安臵25户。绿地3558㎡,项目还包括安臵点内配套的道路、供排水、电力、照明、通讯等子工程。建筑布局尽可能利用地形的高低错落,减少土

方挖填,考虑公共设施相对集中布臵同时,住宅单体建筑设计体现“适用、合理、经济、美观”的原则,从提高居住生活环境质量,满足居住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总之,根据住户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节能设计,努力创造面积适度、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移民安臵点内的房屋建筑按统一设计的施工图由宁强县高寨子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建设。地上建筑均为二层,由户型面积由被安臵移民户的人口决定,移民安臵户安臵具体位臵详见地质灾害避险异地搬迁安臵房。

三、小区道路

肖家坝、何家院自然村地质灾害避险异地搬迁安臵工程项目小区道路设计中,路线由《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其中路线交叉,均采用平面交叉方式。道路平面设计详见平面设计图。

1、平面设计:

路线一全长216.081米,路幅宽度为6.0米;

路线二全长91.20米,路幅宽度为4.0米;

路线三全长79.87米,路幅宽度为4.0米;

路线四全长47.74米,路幅宽度为4.0米;

路线五全长62.60米,路幅宽度为6.0米;

路线六全长152.71米,路幅宽度为4.0米。道路一:施工起点道路坐标X:50940.061,Y:95816.645;施工终点道路坐标X:50874.838,Y:95614.610;路幅

宽度为6.0米。路线二、路线三、路线四及路线六路幅宽度均为4.0米,路线五路幅宽度为6.0米。

2、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依据规划道路标高并结合原地面高程,道路交叉口高程,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道路纵断面尽量与地面现状和地块规划结合,以减少土方工程量,保证相交道路的连接顺畅。工程设计

路线一设臵3处纵坡,最大坡度为1.70%,最小坡度为0.30%,不设臵竖曲线;

路线二设臵1处纵坡,坡度为0.30%,不设臵竖曲线;路线三设臵1处纵坡,坡度为0.30%,不设臵竖曲线;路线四设臵1处纵坡,坡度为0.30%,不设臵竖曲线;路线五设臵1处纵坡,坡度为0.50%,不设臵竖曲线;路线六设臵3处纵坡,最大坡度为1.25%,最小坡度为0.35%,不设臵竖曲线。

3、横断面设计:道路红线宽分2种,为4.0米、6.0米;道路横坡为自路中线向路两侧设臵1.5%横坡。

4、路基设计:道路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要有足够的强度和水稳定性。所经路段均为农田,遇有一水渠,场地内有一水塘分布。在场地上如遇沟、渠、水塘须将水抽干,清除淤泥,

疏排30cm块石,然后用统砂石分层(每层不≥30cm)碾压密实回填至设计路基高;如遇农田则须清除耕植土30cm再回填,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路基回填料均采用统砂石。路基顶面以下填土及沟槽填土必须分层摊铺和压实。

路基土须达到下列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要求,即:填土高度0~80cm 压实度≥93%

填土高度>80cm压实度≥90%

挖方路段0~30cm压实度≥93%

道路边坡填方采用1:1.5,遇地质变化较大段应根据规范要求调整放坡坡度。

四、工程管线

排水体制

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

1、雨、污水管

雨、污水管采用的D300-400的波纹管,管道均为总长约675m。

2、雨水检查井

雨、污水检查井采用1100×1250毫米砖砌矩形检查井。

3、污、雨水管连接形式

污、雨水管采用管顶平接。

污、雨水管基础采用采用135°、C15混凝土基础,砂砾石垫层为级配砂砾石。污、雨水管开挖边坡视具体土质确定。

4、污废水排水

排水量按生活给水的90%计,则最大排水量为14.6t/d。

排水方式:根据排放要求并结合建筑周围的地形地势,有效便捷的将废水收集后并择取短路径进行排放。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汇集后统一排至东港路入口处道路上的市政污水管道内。

5、给水工程

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由东港路入口附近的市政给水管上引一管径为

DN100mm的进水管。

用水量估算

用水标准:50L/人〃d,服务总人数按300人,时变化系数为1.5,则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22.5t/d。

根据丽水城市给排水规划的要求,考虑到道路纵坡及其他管线要求。项目进水管径以最小消防管径D100作为其管径。

6、室外消防

在小区主通道上设臵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的布臵应满足150米的保护半径及120米的间距要求,室外消火栓采用直接供水的低压供水方式,管道压力保证灭火时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不小于10米水柱(从地面算起)。

7、电力与弱电工程

电力与弱电工程采用架空进线。负荷分类及容量

本工程为三级负荷。

本工程用电负荷主要为空调用电、照明用电;按负荷密度30VA/m(建筑面积为14070m)计算得负荷为422KVA;故选用一台400KVA的箱式变压器一台。

22

电源自市政的10KV电网埋地引至小区内的户外型变电器,由变压器降至380V/220V后引至各负荷点。

8、建筑物防雷、接地

根据国家规范及本工程建筑物高度与使用要求,防雷等级为三类。建筑的防雷装臵满足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及雷电波的侵入,设臵总等电位联结。

本工程防雷接地采用TN-S接地制式,电力变压器按接地电阻不大于1Ω的要求单独设臵接地体。

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采用总等电位接地,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可利用基础、承台及地基梁等中的钢筋作为接地体。实测不满足要求时,增设人工接地极。

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第五章环境保护

一、环境保护

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

本项目场址周围无大的污染源,环境质量好。

2、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项目建设期间对环境影响

项目建设期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噪声、粉尘的污染。

(2)项目运营期间对环境影响

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有: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

3、环境保护的措施

(1)项目建设期间环保措施

项目建设期间,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方案中,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报经有关部门审定后执行。

①噪声影响的措施

项目建设期间的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物料车辆的声音。

a、对夜间噪声影响较大的施工设施在夜间应停止施工,如要赶工期等需要施工,最晚不能超过夜间10时。

b、对于噪声影响大的搅拌设备,应放臵在远离敏感点。

C、对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应加强维护管理,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噪声。

②粉尘影响的措施

项目建设期间会发生粉尘污染,主要产生于灰土拌和、施工材料的运输等过程。

a、砼拌和设备应尽量远离居民区,且应该设臵在下风向。

b、尽量争取集中拌和施工,并设臵二级除尘装臵。

c、需要时对料场加以遮盖,以使尘土飞扬减少。

d、在材料运输中,应尽可能采取封闭或遮盖措施,避免沿路抛散。

e、对粉尘较多的运输材料道以及施工现场应配设洒水设施,定时作洒水处理,以减少起尘量。并及时清扫路面,防止或减少二次扬尘。

(2)项目使用期间环保措施

a、移民小区制定相应的保障环境保护与防止环境污染的制度。

b、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觉悟。

c、对安臵点卫生实行专人管理。

第六章节能措施

一、建筑节能措施

工程按现行国家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要求设计。

1、建筑物的平面布臵均考虑了有效的利用自然通风。

2、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控制外窗(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面积不过大。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的外窗,其传热系数符合有关规定。

3、建筑外窗采用平开窗。

4、建筑物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规定《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验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

5、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符合有关规定。其中外墙采用隔热性能好自重轻的新型墙体材料,辅以保温砂浆等保温隔热措施,增加屋顶

及底部楼板的保温隔热的构造层数,经初步计算,各项数值基本符合有关规定。

二、电气节能设计

1、照明功率密度值均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6要求设计取值。

2、照明光源选均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2.2.3要求。

3、照明控制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4—1~6要求。

4、照明灯具应选用效率高的灯具。

5、强化供电系统设计及无功补偿值与提高无功补偿的技术措施。

第七章节水

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关系到我国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等相关法规,要求实行更加严格的水资源政策,要求项目建设必须充分评估水资源的承受能力和合理使用水资源。

1、节约用水原则

节水工作要实现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先进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强制节水与效益引导相结合的“三个相结合”原则。

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加强用水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符合环保要求的节约和替代措施,减少和避免使用过程中水的损失和浪费,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把节水放在突出位臵的方针,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创建节水型楼宇,积极采用《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推荐的节水技术。

采取分质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取水量和废水排放量。

杜绝“跑、冒、滴、漏”。加强节水基础管理,制订节水计

划和规章制度。

优先选用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目录中的设备,工程中拒绝不能满足国家节水要求的设备与装臵。

建议设臵雨水收集水池,将雨水用于冲厕与绿化灌溉用水。

第八章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与运行

一、项目建设期的组织与管理

针对建设单位工程建设管理的技术与经验相对不足的实际,项目建设期的组织与管理采用由项目建设单位成立项目建设工作班子。按项目不同阶段聘请社会中介组织协助进行项目管理的模式,力求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完成项目目标。

根据招投标管理办法有关要求,按招投标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按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原则,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必须具有资质好,实力强,经验丰富等特点,同时施工要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对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为确保项目建设按期完成,并实现较高的质量,本项目将按国家要求聘请有资质的专业监理公司进行全过程监控。

二、组织机构设臵:

在组织机构的设臵上坚持简单、适用、高效的原则,逐步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实行单位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宁强县高寨子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为此专门成立了避险搬迁工作小组。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建设工期

建设工期一般是指从拟建项目工程开工之日,到项目全部建成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时间,本项目在年内建设完成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年未完成建设任务。

估算工期约个月。

二、实施进度安排

200年月底前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与审批。

200年月底前完成项目初步设计与审批。

200年月底前完成施工图设计与图审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200年月底前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并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

200年月底前完成项目施施工准备工作。

2009年月-2010年月项目实施与竣工验收。

第十章工程招投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第9号令,本项目须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与其他咨询服务单位。

一、招标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招标公告发布暂行规定》(3)《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

二、招标范围

本项目由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重要材料等采购活动均实行招标形式。

三、招标组织形式

(1)招标机构:业主自身无组织自行招投标的能力,因此由项目业主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实施招标的相关工作。

(2)评标委员会:由从招投标中心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五名专家以上(单数)组成的评标委员会。

四、招标方式

按照陕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有关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拟采用以下招标方式:

工程的施工须采用国内公开招标。设计监理等由于工作量较少,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选择服务单位。

五、公告发布

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招标发布暂行办法》,本项目初步拟在汉中日报上刊登。六、招标工作

根据国家原计委第9号令的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向有关招投标主管部门申报核准项目招标内容与方法,具体指标内容见下表:

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

招标组织形

项目

勘察

设计

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

监理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平溪镇中心小学2017年洪涝及地质灾害避险工作会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今年汛期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维护师生的根本利益。平溪镇中心小学按照“以人为本,以防为主”的要求,认真扎实做好我校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我镇实际,扎实有效的开展防汛工作,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现将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领导重视 县政府、县教育科技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避险工作,认真抓好排查落实,及时召开避险工作会议,做到避险工作早安排、早落实,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廖国评任组长,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李文武任副组长,班主任及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负责人,各单位通力合作,把各项责任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做到学生上下学路上各路段及各监测点人员落实,职责落实,任务落实。 二、完善工作制度 为确实做好汛期洪涝及地质灾害工作,认真编制全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全校2017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合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避让,公路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制定了《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监测及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和应急调查制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完成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责任人签订防灾工作目标,做到“责任到位,责任到人,认真落实”的要求。完成与辖区内3个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校应急、抢险、救灾小组。设立镇避险办公室。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并结合“3·26”盘县新民镇山体滑坡的经验教训,对广大师生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防御意识和自救能力,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有情况及时上报,形成群测群防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监测,建立群测群防网络

最新-地质灾害危险点避让搬迁实施方案 精品

地质灾害危险点避让搬迁实施方案 为有效避开地质灾害威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省、市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统一部署,我乡2019年将实施对南关村白杨岭村民组避让搬迁治理,现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情况简介南关村白杨岭村民组位于版书乡西北约10处,地理坐标东经118°29′59″,北纬30°15′25″,现有农户41户,159人,该村民组三面环山,村民组北有一160万立方米的山体滑坡,地质结构松散,坡度35—45度,每年梅雨季节或雨水集中时,随时有下滑可能,直接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牵动着各级政府领导的心。 自1995年发现山体裂缝以来,经有关专家实地勘察论证,认定白杨岭村民组处已不适宜人群居住场所,要求实行搬迁避让。 为此我们也向有关部门上报了《关于解决版书乡清潭村白杨岭村民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实施方案》,广大村民也要求政府从根本上解决此事。 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确定南关村毛山村民组为移址地点。 2019年皖地灾办〔2019〕1号文件中把白杨岭地质灾险点作为重点治险,并要求在2019年12月底前完成避让搬迁工作。 二、安置点选址安置点选址总体思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要素相适应,充分考虑和满足避让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卫生医疗、子女就学等基本条件。 安置点选址工作,在经过乡政府、县国土、建设、民政、水利、交通、通讯等部门多次实地踏勘和论证后,最终确定版书乡南关村毛山村民组。 白杨岭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点,距离217省道2处,面积15亩(均为坡耕地和部分农田)。 中心平面直角坐标:3349608、20644338,区域内地势平坦,属地质灾害易发区,请省厅组织专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确定搬迁对象经乡政府慎重反复研究,将南关村白杨岭地质灾害直接受威胁的41户、159人纳入避让搬迁对象,待本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将搬迁对象对外公示,接受治理点的群众和社会监督,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公示后,若有反映搬迁对象条件不符或其它隐瞒行为,乡政府将认真组织核查,妥善进行处理。

乡镇地质灾害总结

篇一:《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和方案》 乡镇地质灾害演练总结 为确保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措施的落实,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能力,防止和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及损失,根据上级文件要求,9月组织开展了村地质灾害点群众进行了应急避险演练,通过地质灾害模拟应急避险演练能及时安全撤离险区,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现将2015年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村组(回头线)1个点,规模5万立方米,类型崩塌,涉及8户35人。该村灾害点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变化多样,生态地质环境脆弱,一旦遭受连续降雨、强降雨、地震等因素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 二、主要成效 (一)加强培训,提高水平。为确保每次应急演练成功,切实体现统一指挥、

迅速、高效和相关部门协调的一体性,组织演练提前召开了协调会议。会议内容是(1)介绍演练工作方案;(2)向当地群众讲解掌握地质灾害前兆、监测方法、报警方式、撤离路线等有关知识;(3)讨论演练方案实施的有关问题,征求参会人员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群测群防意识。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了由乡武装部长任组长和总指挥、该村委主作任副组长和现场总指挥,由村“两委”干部组成的应急演练领导小组,演练所在村组负责人和监测员以及驻村干部为成员的乡地灾防治指挥部,并明确了各组工作职责。 (三)周密细致认真总结。 总结推广经验和做法。演练工作结束后,领导组召开总结工作会,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针对演练工作方案在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疏忽和不足,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工作方案。 将应急避险演练过程在乡村干部大会上组织学习、推广经验。 定期不定期开展组织地质灾害点群众再学习、再提高。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演练,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落实人员、经费,保障了应急避险演练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体制建设模版,建立完善了地质灾

地质灾害资金请示.doc

地质灾害资金请示 对于地质环境生态系统脆弱地区,地质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生活在这样一种地质环境的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随时都受到地质灾害的危胁。下文是地质灾害资金请示,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资金请示一 区政府: 经我街巡查发现位于南湾社区常春大街6号房屋后面山 体严重开裂,经市国土房管局黄埔区分局地质灾害防治办和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工作人员、专家现场勘察,证实该处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随时可能出现山体滑坡、崩塌,危及附近居民人身、房屋及其它财产安全。根据广州市地质调查院《关于黄埔区穗东街南湾社区常春大街6号民宅边坡潜在地质灾害调查情况的函》(穗地调灾函[20xx]005号)和黄埔区地质灾害防治办《关于做好南石市社区常春大街6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复函》的要求,我街已完成靠近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居民的搬迁安置工作,并安排社区专人监控、设立《危险警告》牌、下发《预防地质灾害安全告知书》。由于雨季来临,为尽快消除该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街根据区地质灾害防治办建议,在"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政府网站"公告的"广州省地质局地质灾害防治甲级资质单位情况表"中委托"广东省地质科学研 究所"对前期作应急抢险处理工程进行设计和预算,共需经费为

9.2万元(包施工、设计和监理等费用),经区财政局评审在合理范围内。根据区财政局《关于穗东街南湾社区长春大街6号地质灾害经费的办理意见》(埔财预办文〔20xx〕215号),该项资金拟在历年区水利基金结余中解决。 妥否,请批示。 地质灾害资金请示二 三明市国土资源局: 泰宁县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据统计全县有13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着近万间民宅及1056户6844人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近几年来,我县在省、市上级国土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积极采取避让搬迁和工程措施治理相结合,目前全县已采取工程治理与简易工程措施治理隐患点26处。全县仍有三分之一的隐患点需进行搬迁或采取工程措施治理,且资金投入量较大。目前急需治理的项目有: 1、上青乡上青村滑坡治理项目。该灾害点20xx年"6.18"期间,受强降雨影响发生山体滑坡,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约1.5万立方米,山体出现多处裂缝,直接威胁着45多户196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几年6-8月份,每逢大雨,该处山坡坡面常发生小型滑塌。该项目20xx年8月委托省地矿建设集团编制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重力式挡墙+锚索框架+削方+截排水沟,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其中:申请省级补助资金230万元,自筹解决50万元。

地质灾害搬迁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搬迁工作总结 为加强重点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和安排,积极开展山溪组地质灾害点避让搬迁工作,强化目标考核管理,狠抓搬迁落实,现已基本完成寨上组地址及灾害点的避让搬迁任务。 一、基本情况 葛公镇洪方村山溪地质灾害点灾害类型为泥石流,属市级地质灾害点,初发时间为1995年5月,泥石流形成和流通区为一较平缓的山谷,山坡坡度35度,主沟纵坡降182%,植被覆盖率85%,不良地质现象轻微,冲沟松散物质堵塞轻微;处于沟口规程区为山溪村民组。1995年5月25日暴雨期间发生泥石流,死亡1人,毁房12间,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 根据多因素评判总分值72分,属中易发水石流,目前处于发展期,直接威胁山溪组27户126人生命安全。 二、实施防治情况 在市、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及国土部门的直接指导、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山溪组别列为市级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单位,并被确定为搬迁项目。该项目涉及27户126人的整体搬迁。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治理搬迁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驻进村组,召开各类会议,调查摸底征求意见,尤其是就分散安置还是集中安置广泛听取被搬迁户的意见;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方法和手段。在确定集中安置方案后,科学选址,制定搬迁安置方案,公布搬迁农户名单,资金补助情况;建房时又广泛听取大家意见,包括房型、构造情况等等,认真制定搬迁工作方案。 整个搬迁工作,难度大、时间长,在加大搬迁力度的同时,切实做好搬迁过程中的防治工作,发放铜锣、雨衣、电筒和补助通讯费用,成立群防群治网络组织。 搬迁工作中,镇、村干部身体力行,帮助被搬迁户解决实际困难。27户中不少都是贫困户,实际困难非常多且有的劳力农闲时又在外务工,建房工作中依靠家中的妇女主持,影响搬迁进度。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确保进度的前提下,安排村、组干部上门一对一帮助解决问题。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每家每户的安水、安电都解决到位。目前27户安置已全部到位,旧房也基本拆除完毕。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了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人大主席为组长,分管镇长为副组长。加强对地质灾害点搬迁工作的领导,并派出工作组进驻地质灾害点负责搬迁和防治工作。做到防治和搬迁两不误。 (二)加强灾害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采取张贴明白卡,逐户谈心等形式,认真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工作,宣传地质灾害危险性与避让搬迁必要性,宣传党和政府的地质灾害治理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消除群众思想顾虑,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同时,在建房时对少数户不建又不拆的,通知供电部门对旧房停电,由村委会停水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搬迁进度。 (三)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档案,真实记录地质灾害特征、威胁人口财产状况、避让搬迁实施与资金使用情况等内容。坚持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将搬迁安置户数、安置人数等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镇政府对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实施全程监督,设立了举报电话。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把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兴山区经济,履行政府职责的具体体现。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政府关怀群众、治理灾害的政策宣传,努力增强群众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坚持和完善汛期24小时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生活问题,把这项政府的德政工程真正变成群众的满意工

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工程”之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现将全区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省下达我区搬迁安置任务340人,根据各乡镇实际搬迁需求和脱贫攻坚工作总体安排,340人具体落实在9个乡镇,分别是椿树镇7户24人,马头镇24户66人,东桥镇24户69人,三十铺镇10户29人,横塘岗乡25户63人,张店镇9户20人,东河口镇14户45人,翁墩乡6户20人,木厂镇2户4人,合计121户340人。 二、主要做法 1、立足于早抓好对象确定 xx年底,区易扶办下文,对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部署安排。xx年2月中下旬,区发改委组织人员,深入到各个乡镇,进一步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发动乡村对辖区内需要进行易地扶贫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摸排,及时上报搬迁对象名单,同时印发了《**区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3月2日,区政府召开各乡镇、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就xx年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细化

推动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经过区、乡镇、村共同努力,xx年省下 达我区的搬迁安置计划全部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搬迁规模和投资计划分解到乡镇和安置点,其中集中安置点10个安置44户134人,分散安置77个安置77户206人。计划建设集中安置点6个,安置点的选择从方便贫困群众搬迁后实际生产生活,有利于后续脱贫发展角度出发,多选择在中心村或交通便利之处建设。 2、立足于快推动项目建设任务明确后,为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 搬迁各项具体工作,区委区政府要求乡镇尽快开展安置房建设工作,并通过加强督查、责任包保等措施抓好落实。3月21日—23日,区 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士银、副区长黄媛媛分别带队,对有搬迁任务的9个乡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督查时特别强调红线、底线等原则问题的把握,要求乡镇要充分认识到位,严格执行政策,在此基础上切实尽快建设安置房。4月中下旬,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开工建设情况进行了督查。5月下旬,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区5月份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查内容,从区效能办、区住建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的督查组,采用全覆盖方式,即搬迁对象户户户到,搬迁安置点点点到,逐点逐户实地查看了安置房开工建设和面积控制情况。同时根据 __“倒排工期、节点管控、责 任到人、严明纪律”要求,制定了各个安置点工程进度分月安排计划进度表,每个安置点都落实了包保责任人,全面负责工程建设各项事宜,直至搬迁户搬迁入住。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精选范文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我市属××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全市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3600余处,其中列入省、市、县三级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714处。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七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管理机构。市、县、乡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国土XX局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民政、气象等18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挥、部署协调和巡查指导,并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单位,实行防灾减灾领导责任制。 2、编制防灾预案。市、县两级每年在汛前都认真组织编制了《防灾预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下发到有关单位、乡镇执行。对全市已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防灾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

3、开展科普宣传。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通过组织咨询服务队伍上街提供咨询服务,到乡村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出动宣传车到乡镇、村组进行巡回宣传,悬挂、张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几率。 4、加强业务培训。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分别举办两次以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学习班。市国土XX局以召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形式,侧重培训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县国土XX局以举办学习班形式,侧重培训县、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和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人员。 5、构建群防体系。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按照市设中心、县设总站、乡设站、村设组的组织机构格局,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具体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全市已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1529处,设立基层地质灾害监测点135处,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监测人员达539人。 6、加强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排查。对发现的灾害危险点加强监控,聘请专家到现场勘察,提出隐患点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并根据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进入汛期后,市、县、乡监测点

地质灾害治理申请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地质灾害治理申请报告 篇一:地质灾害请示 禾大村申请治理花果山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的 请示 祥云县国土资源分局: 禾大村位于祥城镇东边山脚,全村所辖五个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998户,总人口3294人,总面积5.2km2,其中耕地面积2274亩,至20XX年底,经济总收入167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3992元。禾大七组(花果山)总人口165人,总户数46户,耕地面积150亩,总收入85万元,人均纯入3818元。 花果山村因座落在新海子和小箐以下,每年雨季海子泄洪及山箐发水都从本村道路与后山之间的沟内经过,由于多年的洪水冲涮,山沟变成了山箐,近年来村子后山发生山体部分土层沙石与山体分散滑动倒塌现象,导致大量泥沙沿箐流动,造成村庄道路部分断裂倒塌,交通受阻,严重威胁全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山体滑坡地段长370米,山箐宽4米,深6米,灾害体与建筑物相距4米;沟宽:上段2米—3米,下段3米—4米;沟深:上段1.5米,中段2米,下段3米—5米。如不进行治理,道路将会被冲毁,本村46户房屋206间,大牲畜130头和人民生命财产,将会受到严重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现特 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给予治理,确保花果山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害,全村人民感激之至。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示。 此呈 申请单位:禾大村委会 20XX年6月7日 篇二:xx市石禾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申请书hao 广东省xx市xx镇xx村石禾场 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申请书 一、项目名称 广东省xx市xx镇xx村石禾场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地质灾害点编号为nx—0138。 二、项目起止时间、工作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 (一)项目起止时间 根据xx市政府统一安排,将该项目定为近期防治规划,时间为4年(20XX~20XX年)。

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一、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地区,集中分布在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和构造发育的花岗岩及玄武岩分布区,主要行政区域为镇、镇、镇、乡、乡等乡镇。经调查,全县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0处,其中滑坡1处,崩塌6处(含潜在崩塌4处),河流岸崩3处。县境内北部丘陵地区以滑坡、崩塌为主,南部平原地区以河流岸崩为主,在浅丘状平原及波状平原有大面积膨胀土分布。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对象主要是居民点居民及财物、土地、公路、房屋等。 二、我县地质灾害主要特点分析 (一)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1、露天采矿场边坡及山区自然山坡过高过陡,岩石裂隙发育、风化较强,易于形成崩塌和滑坡。 2、汛期连续、集中降雨或干旱少雨、水位骤升骤降往往造成水利工程堤坝及山脚坡下地质灾害的发生。 3、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边坡过陡易诱发崩塌、滑坡灾害。 4、居民沿山体切坡建房,易诱发山体滑坡。 (二)地质灾害类型 1、岩土位移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山体滑坡、建筑工程人工切坡引发的崩塌、滑坡及露天采矿引起的崩塌、滑坡。

2、河流堤坝渗漏、滑塌、岸崩及水库坝基渗漏。 3、膨胀土变形改变地貌引起的地质灾害。 (三)地质灾害重要防范点及威胁对象 为了有效防御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通过对境内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活动规律及诱发因素的分析,确定以下三种地质灾害类型,10处隐患点为我县今年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1、滑坡 我县境内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处,位于镇街镇村附近,成因为自然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滑坡后缘的河道和耕地有潜在威胁,险情等级为小型。 2、崩塌 我县境内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有6处,分别位于: …….,成因为人为切坡建房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威胁到人口4户17人,险情等级为小型。该隐患点已在《..市201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被列入市级地质灾害重点防范点,应重点监控。 乡..村..中心山东坡,成因为自然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威胁到人口1户2人,险情等级为小型。 ..乡..村312省道:78km+30m处,成因为人工开采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差,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省道有潜在影响,险情等级为小型。 ..乡…村….省道:78km+50m——78km+150m处,成因为人工开采形成,目前稳定性较好,没有威胁到人口,但对….

地质灾害搬迁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宁强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臵工程项目 2、项目地点:宁强县高寨子镇肖家坝村、何家院村 3、项目性质:地质灾害避险基础设施项目 4、项目建设单位:宁强县高寨子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5、工程概况: 宁强县高寨子肖家坝、何家院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臵工程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0000㎡,建筑占地4020㎡,总建筑面积8040㎡,共有房屋273间,房屋建筑均为两层、已定安臵户82户,未定安臵户9户,建二层建筑占地为38㎡的25户、建二层建筑占地45㎡的有66户。其中:肖家坝村灾民集中安臵点规划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可建成198间房屋安臵66户264人。何家院村灾民集中安臵点规划占地面积近6000平方米,可建房75间安臵25户。绿地3558㎡,项目还包括安臵点内配套的道路、供排水、电力、照明、通讯等子工程。项目投资经估算为万元,项目建设所需的道路、给排水、电力、弱电等基础设施资金万元;农民住宅建设资金万元,以上资金来源于灾后重建中央基金。 6、土地使用: 为安臵因地质灾害受影响的移民,建设该移民小区,项目用地面积为20000㎡,按750元/㎡,估算土地费用1500万元。供地方式:划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1内容 规划用地面积单位

㎡ ㎡ ㎡ ㎡ ㎡ ㎡ ㎡ ㎡ ㎡ % ㎡ % ㎡ 万元 万元/人指标20000 14000 60004020 3040 9808040 60801960 34.96

23558 17.79 9502其中:肖家坝村2何家院村 建筑占地 其中:肖家坝村 3何家院村 建筑面积 其中:肖家坝村 4 5 6 7 8何家院村 建筑密度 容积率 绿地面积 绿地率 道路与场地 总投资 单位功能投资

最新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最新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xx乡地处平顺县西部台地,周边北依潞城,西邻郊区,西南与壶关结界。全乡辖2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庄,国土总面积102986亩,耕地面积27414亩,5081户,16085口人。其中:秦家后等7个村地处西岭沟两侧,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十年九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生。 根据上级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经充分调研,现申请秦家后等7个村,13个自然庄,117户,417口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具体情况如下: 一、迁出村的基本情况 北社乡共有秦家后等7个村涉及申请移民搬迁,其中秦家后(2个自然庄)整村搬迁42户,125人;西北坡村东头自然庄5户,25人;庄上村北岸自然庄22户,82人;牛家后村西麦、东边2个自然庄8户,38人;东河村新农村、常家后、南岸上、东河4个自然庄19户,71人;集林村后沟自然庄3户,13人;北社村西南沟自然庄18户,63人。 迁出原因:

通过对秦家后等7村的实地调查,实行易地搬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条件落后。欲搬迁的村民中有117户地处残垣沟壑区,居住地方坡陡、路窄、弯多,天晴尘土飞扬,下雨道路泥泞,大中型货车无法进入村内,造成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农产品运销难,群众出行难,与外界的经济往来和信息沟通严重滞后。 2、吃水困难。由于地域偏僻,村民们吃水条件十分恶劣,大部分村民吃水仍靠降水,遇到天气干旱经常缺水,且水源较差,安全用水无保障。 3、居住条件简陋,存在很大安全隐患。需搬迁群众大多住在六七十年代土窑洞或土坯房中,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群众房屋存在窑洞裂缝,房顶梁、掾朽烂,墙体掉土,时常漏雨。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4、上学就医难,通讯网络难以覆盖。所搬迁7个村中距周边学校都在3公里以上,远的在6公里以上,孩子上学困难,致使个别孩子因故辍学。大部分另迁他处觅学。在医疗方面,

群众防灾避险搬迁安置方案【最新版】

精选群众防灾避险搬迁安置方案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和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州国土资源局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县所处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稳定性差,斜坡岩体的风化、卸荷强烈,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内大部分区域地质灾害处于易发区。地质灾害涉及全县16乡2镇,具有点多、面广、灾种齐全、规模大、爆发频率高和难以治理等特点。全县地质灾害覆盖率××县域面积的70%以上,受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的群众达5700余户,31000多人。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实施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与避让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以人为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规划、统筹安排、节约用地、方便生产生活”的方针,着重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地推进我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努力保障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三、项目实施的组织及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确保搬迁安置工程顺利实施,成立由分管县长为组长负总责,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具体抓落实,各成员单位相互配合的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 (二)具体保障措施 项目实施主要从政策保障、土地保障、资金保障及制度保障等方面落实。 1.政策保障。在生产发展上优先补助搬迁户,在建房贷款上实施优惠。在新农村建设、水电开发移民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以尽快安置灾民。 2.土地保障。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土地转租、调换、退耕还林或根据就近搬迁原则将未承包土地及闲散地调整给搬迁安置户等多种形式。原宅基地,原则上要求复垦。 3.资金保障。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根据省项目补助资金大小,明确搬迁户补助标准和发放程序。 4.制度保障。明确各职能部门目标任务、工作职责等措施;由县国土资源局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各乡(镇)人民政府与搬迁户签订协议书,并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四、工程进度安排 (一)搬迁对象的确定(XX年6月至XX年7月) 我县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需搬迁的农户数较多,避险搬迁安置为175户。根据《省藏族自治州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县

富民煤矿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富民煤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总结 富民煤矿根据上级有关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要求,矿于2010年4月13日成立了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了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范,建立了每周进行一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制度,并于2010年4月13日矿对富民煤矿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排查,针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矿立即制定了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整改方案,通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富民煤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于2010年6月15日对矿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整改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检查出的地质灾害7项隐患全部整改结束,同时根据纳雍县工业经济贸易和能源局文件【2010】41号文件精神,富民煤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于2010年8月15日矿对富民煤矿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又进行了一次地质灾害全面的检查、排查,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和违规行为5项,针对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和违规行为,矿立即制定了矿井地质灾害治理整改方案。 一、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和违规行为: (1)、地面疏排水沟宽度、深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2)、主井、风井上方的乡村公路在主井与风井之间的护坡加固不牢。 (3)地面的防雷电设施和检查不完善。 (4)机电队值班对地质灾害的检查不认真,检查记录不完善。 (5)井下水仓淤泥清理不彻底,+1855专用回风巷无水仓和排水设备。 (6)地面风井、主井、副井在100米范围内末设立观测站。 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李敦才(矿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张学军(生产矿长)、牟敦发(工程师) 成员:王鹏飞(安全矿长)、魏庆和(后勤矿长)、王林(机电队长)、王中军(掘进队长)、沈中山(通风队长)、向国松(防突队长) 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整改方案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整改表

2018年地质灾害危险点避让搬迁实施方案

2018年地质灾害危险点避让搬迁实施方案 为有效避开地质灾害威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省、市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工作统一部署,我乡18年将实施对南关村白杨岭村民组避让搬迁治理,现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情况简介 南关村白杨岭村民组位于版书乡西北约10km处,地理坐标东经118°29′59″,北纬30°15′25″,现有农户41户,159人,该村民组三面环山,村民组北有一160万立方米的山体滑坡,地质结构松散,坡度35—45度,每年梅雨季节或雨水集中时,随时有下滑可能,直接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牵动着各级政府领导的心。自18年发现山体裂缝以来,经有关专家实地勘察论证,认定白杨岭村民组处已不适宜人群居住场所,要求实行搬迁避让。为此我们也向有关部门上报了《关于解决版书乡清潭村白杨岭村民组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实施方案》,广大村民也要求政府从根本上解决此事。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确定南关村毛山村民组为移址地点。18年皖地灾办〔2006〕1号文件中把白杨岭地质灾险点作为重点治险,并要求在18年12月底前完成避让搬迁工作。 二、安置点选址 安置点选址总体思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要素相适应,充分考虑和满足避让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交通、卫生医疗、子女就学等基本条件。安置点选址工作,在经过乡政府、县国土、建设、民政、水利、交通、通讯等部门多次实地踏勘和论证后,最终确定版书乡南关村毛山村民组。 白杨岭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点,距离217省道2km处,面积15亩(均为坡耕地和部分农田)。中心平面直角坐标:X3349608、Y20644338,区域内地势平坦,属地质灾害易发区,请省厅组织专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确定搬迁对象 经乡政府慎重反复研究,将南关村白杨岭地质灾害直接受威胁的41户、159人纳入避让搬迁对象,待本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将搬迁对象对外公示,接受治理点的群众和社会监督,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公示后,若有反映搬迁对象条件不

易地搬迁工作总结

四、主要效果 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农村新社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明显,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改善了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从群众关心的住房建设着手,帮助群众建设经济适用、功能齐全的房屋,解决了群众住房难的问题。同时,水、电、路、学校、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促进了社会和谐。农村外出务工家庭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迁移至农村新社区后,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中老人、小孩的担忧,能够放心务工。 3、凝聚了基层组织的向心力。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密切了党群关系,,解决了群众求医、法律咨询和信息需求,方便了群众生活,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4、加快了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环境。搬迁群众广泛利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进一步改变了农村用能结构,推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群众通过建新房、树新风、建新村,村民一改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乡风文明呈现一派新气象,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五、存在问题 1、我市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程度深。截止2010年底,按照1600元贫困线标准,全市还有贫困人口75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30.8%。主要集中在秦巴中高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2、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去年“7.18”暴雨洪水灾害,我市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受损严重,通达条件差,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的任务还很艰巨。 3、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标准偏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4、配套资金落实难,资金到位不及时,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5、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细致,规划设计不到位,部分项目区的整体效益不明显。 六、对策建议 1、加大易地扶贫搬迁规模。“十二五”期间,我市需移民搬迁45万人。恳请省发展改革委继续支持我市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增加易地扶贫搬迁规模。 2、加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加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使县区在照顾面上工作的同时,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连片重点贫困区域,实行片区综合开发,统筹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1**项目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项目部认真学习贯彻公司**文件,按照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1、贯彻地方政府、上级有关安全管理工作情况。项目部高度重视地方政府、上级、业主、监理及相关部门下发各种安全管理文件,认真贯彻实施,通过会议、文件和现场督察、检查、巡查等方式落实文件要求,并按照文件规定及时上报有关安全管理信息。2、项目部制定了安全岗位责任制,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建立了“四个”岗位安全责任体系,于4月6日重新学习安全责任制内容,并“四个”责任体系责任人签订了承诺书;项目部全体员工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措施,特别是项目经理(兼书记)和各体系责任人责任落实,保证了项目部处于低风险施工状态。3、项目部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20多个管理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中涉及到的工作,做出来比较明确的规定,在操作上有了依据。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本工作岗位安全管理职责,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法、措施等要求开展相关工作,有关安全方面工作没有出现“真空”无人管控的现象,各岗位管理人员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作业人员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项目部安全生产状态良好。4、项目部根据本项目部地理

位置和生产经营情况,由项目经理组织,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安全总监、工程部有关人员,邀请监理参加的对春季(二季度)施工安全生产状态,特别是辽河项目有关应急抢险、应急撤离等进行评估,内容包括: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人员配备、现场负责人安全管理经验、判断识别安全隐患水平能力、现场应急事件能力、现场应急设备物资能力、应急预案启动效应能力等,项目部现在每天派人对辽河施工围堰进行24小时巡视,对施工道路进行监测维护。进行了桌面应急抢险和应急撤离演练。项目部认为,满足各项应急处置和安全生产需要。5、项目部按照上级和业主监理要求,制定了本项目部专项防洪度汛方案,方案中对人员责任、配备设备物资和值班做了明确要求,上报监理,并得到批准。业主监理在安全检查中没有提出异议。6、我项目部施工不使用炸药等火攻材料,工程设备使用油料由供应商派送,没有其它重大危险源,其它一般危险源处于受控状态。7、我项目部属于工程分包施工,就一家分包商,各种资质符合要求,项目部对安全教育纳入安全管理工作中,是安全管理工作重要内容;分包商营地“硬件”、“软件”符合公司安全管理规定;项目部建立了分包人员档案材料。8、分包商有两台履带吊,由于需要于4月份又租赁了3台履带吊,均为新设备,经过政府部门检测。项目部定期检查,并按照分局、公司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上报有关管理信息。9、本项目部有吊装作业和经常出现高边坡开挖作业,制定了专项技术安全措施和现场安全监管,处于受控状态。

20xx年地质灾害工作总结最新总结

xx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2xx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是我工作以来压力最xx时也是我取得较大进步的一年。首先我对地质所的各位领导、同事和师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在你们的大力帮助下,通过以老带新和手把手的言传身教,我的业务水平才取得这样的进步。下面我就这一年来的工作、思想和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向领导、各位同事简要汇报一下。 (一)、在思想上,我没有放松思想政治学习,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增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的自觉性的同时,全面提高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工作、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本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有针对性地查摆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边学习边提高,使我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净化与提高,大局意识和负责任意识得到增强。积极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时时把握动态形势,始终紧密跟随党中央的步伐。 (二)、在工作中,我本着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以学技术、长本领为目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我勤勤恳恳,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成长。 (一)面临着孤岛地区严峻的勘探形势,我和同事们一起自觉加压,为

管理局地质勘探论证会作出积极准备。其间,大家日夜加班奋战了二个多月的时间,精细作出了各区块目的层构造图六幅,落实了探井井位目标10口,为孤岛地区的勘探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论证会的全方面接触,使我自己工作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特别的和同事一起奋战的时间里,我深深感受到了集体中团结奋斗的巨大作用。 (二)在接手孤北地区的勘探工作以来,通过对基础资料的不断积累、消化和吸收,对所管区块的地质情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工作中把握好每次学习的机会,一边不断消化前人所做的工作成果,整理已有的相关资料,从中得到启发,另一方面不断向室内师傅学习他们工作中所得的经验,以供自己借鉴。工作中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常与他们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断思考,勇于探索,目前已基本能够独力开展各项勘探工作。今年组织并参与的《孤北斜坡带xx街组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及勘探技术研究》项目获采油厂科技进步一等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下步该区滚动勘探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业余时间里,面对地质所着重脑力劳动、以电脑为主要工具的特殊工作环境和超负荷工作量,以及缺乏体育锻炼,我积极参与各项文体活动以增强个人体质。专业方面,我也主动加压,积极与同事探讨GeoFrame、LandMark等行业软件的应用技巧,为顺利开展地质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同时经常对自己进行充电,不断学习当前热门的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体上进展顺利,各县都能依照省批方案合理安排,科学规划,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四制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总结1 XX年并将这项工程列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我办突出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任务为引领,采取政策措施支持、运城现场观摩会、左权工作推进会、专项督导、交叉检查、典型交流等一系列重点措施推进,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年,继续安排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10万人口的移民目标。涉及11个市、73个县。按照省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责任落实任务要求,当年主体工程完工率达到40%;第二年主体工程完工率达到80%;两年滚动入住6万人。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任务完成进展情况是: 1、XX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0万人,主体工程完工20811户、64369人,完工率%,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60%。 2、XX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0万人,主体工程完工29596户、93887人,完工率%,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17%。 3、XX年已入住17678户、54673人;XX年已入住3132

户、10214人,两年滚动入住20810户、64887人,实现年度目标任务的108%。 XX年下达易地扶贫搬迁10万人任务,需总投资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建房和基础设施补助资金5亿元,;后续产业奖补资金亿元,整村推进项目资金亿元,市县配套、整合部门资金5亿元,农民自筹22亿元。 二、工作亮点 一是制度推动、进展顺利。各地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整个扶贫开发工作的突破口,逐级签订责任书,并建立目标责任制、进度通报制、督察问责制和工作约谈制,定期公布工程进展,推进工作进度。截至10月底,已经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主体工程完工率目标任务指标。 二是资源整合、项目叠加。大同市各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整合了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沉陷治理、抗震加固等项目;右玉县通过整合抗震加固、危房改造、以工代赈等资金,人均补助近2万元,自筹部分不足30%;长治市有效整合扶贫移民、民政救灾、林业生态移民、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等项目资金,人均补助提高近万元。在此基础上,整合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实施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调动了群众搬迁积极性,提升了扶贫移民工程建设水平。 三是产业配套、跟踪服务。阳泉市组织工矿商贸企业和党政机关对搬迁村的产业发展进行对口帮扶,规定工矿商贸

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工作总结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我市属××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全市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3600余处,其中列入省、市、县三级监控的重要灾害危险点714处。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为主,具有点多面广、危险性大的特征。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制定防治方案,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连续七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管理机构。市、县、乡三级政府都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国土资源局领导任副组长,财政、民政、气象等18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指挥、部署协调和巡查指导,并将职责任务分配到成员单位,实行防灾减灾领导责任制。 2、编制防灾预案。市、县两级每年在汛前都认真组织编制了《防灾预案》,经同级政府批准后,下发到有关单位、乡镇执行。对全市已发现的各类地质灾害危险点,填制“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到防灾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填制“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灾害威胁的群

众手中,让他们明白面对险情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撤离转移路线。 3、开展科普宣传。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传,通过组织咨询服务队伍上街提供咨询服务,到乡村农户家中发送科普资料,出动宣传车到乡镇、村组进行巡回宣传,悬挂、张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让群众掌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几率。 4、加强业务培训。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每年都分别举办两次以上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学习班。市国土资源局以召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会议形式,侧重培训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县国土资源局以举办学习班形式,侧重培训县、乡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和地质灾害危险点监测人员。 5、构建群防体系。以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为骨干、基层党员干部为主体,按照市设中心、县设总站、乡设站、村设组的组织机构格局,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监测网络,具体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全市已建立群测群防监测网1529处,设立基层地质灾害监测点135处,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的监测人员达539人。 6、加强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