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期末拔高训练试题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期末拔高训练试题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期末拔高训练试题

N

M

D

G

F

C

B

E

A

七年级数学(下)期末拔高训练试题

一、细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30分)

1、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1、2x+3 、9。则x=

2.正方形的面积是2a2+2a+

2

1

(a>-

2

1

)的一半,则该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3、已知三点M、N、P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MN=4厘米,NP=3厘米,M、P两点间的

距离为x厘米,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6.如图,ΔABC中,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M。若CM=3cm,BC=4cm,

AM=5cm,则ΔMBC的周长=_____________cm。.

5、如图,ABC

?沿DE折叠后,点A落在BC边上的A'处,若点D为AB边的中点,

50

=

∠B,则A

BD'

∠的度数为 .

9.如图2,有一个五角星的图案,那么图中的∠A+∠B+∠C+∠D+∠E= °

10.如图3,先将正方形ABCD对折,折痕为EF,将这个正方形展平后,再分别将A、

B对折,使点A、点B 都与折痕EF上的点G重合,则∠NCG的度数是度.

图2 图3

13、如图,平面镜A与B之间夹角为ll00,光线经平面镜A反射到平面镜B上,

再反射出去,若∠1=∠2,则∠l的度数为.

14、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长和宽分别为2和1,以D为圆心, AD为半径作AE弧,再以AB的

中点F为圆心,FB长为半径作BE弧,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二、相信你的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如图,向高为H的圆柱形水杯中注水,已知水杯底面圆半径为 1,那

么注水量与水深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

14.如右上图所示,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与D,则∠DBC=( )

A、30°

B、20°

C、15°

D、10°

18.若x2+mx+25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是()

D

A

C

B

M

A、10或-10 B

1

10

C 、–

10 D、

1

10

三、试一试:(40分)

10、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有一动点P以1cm/s的速度沿A—B—C—D的路径运动,设P点运动的时间为x(s)(0<x<12),⊿ADP的面积为y cm2.

(1)求y与x的关系式;

(3)点P运动多长时间时,⊿ADP是等腰三角形(只写结果)。

8.如图21,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DB=DC,求证:EB=FC

26、两个全等的含300,600角的三角板ADE和三角板ABC如图所示放置,E,A,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D,取BD的中点M,连结ME,MC.试判断⊿EM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8如图,AD⊥BC,BD=DC,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AB+BD与DE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并加以证明.(本题8分)

18题图

A

B

C E

D

19.如图,?ABC 中BD 、CD 平分∠ABC 、∠ACB ,过D 作直线平行于BC ,交AB 、AC 于E 、F ,求证:EF=BE+CF

20、如图,ABC ?中,AB=AC ,两条角平分线BD 、CE 相交于点O 。(8分)

(1)OB 与OC 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若连接AO ,并延长AO 交BC 边于F 点。你有哪些发现?请写出两 条,并就其中的一条发现写出你的发现过

程。

20.如图22⑴,AB=CD ,AD=BC ,O 为AC 中点,过O 点的直线分别与AD 、BC 相交于点

M 、N ,那么∠1与∠2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若过O 点的直线旋转至图⑵、⑶的情况,其余条件不变,那么图⑴中的∠1与∠2的关系成立吗?请说明理由。(12分)

2.在△ABC 中,AB=AC, ∠A=12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M ,交AB 于E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N,交AC 于F ,求证:BM=MN=NC.

C

F

N

M

20题图

D

E

O

C

B A

19题图

21.乘法公式的探究及应用.(10分)

(1)如右图,可以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写成两数平方差的形式);

(2)如右图,若将阴影部分裁剪下来,重新拼成一个矩形,

它的宽是,长是,

面积是(写成多项式乘法的形式)

(3)比较左、右两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可得乘法公式(用式子表达)

(4)运用你所得到的公式,计算下列各题:(10分)

①7.9

3.

10?②(2m + n- p)(2m - n + p)

22.化简求值:[]x

y

y

x

y

x

y

x2

5

)

3

)(

(

)

2

(2

-

-

+

-

+,其中

2

1

,2=

-

=y

x.(7分)

21、作图题(保留作图过程,共10分)

(1)如图,作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2)“西气东输”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创世纪工程。现有两条高速公路和A、B两个城镇(如图),准备建立一个燃气中心站P,使中心站到两条公路距离相等,并且到两个城镇距离相等,请你画出中心站位置。

a

a

b

b

23、根据下列语句,用三角板、圆规或直尺作图,不要求写作法:(6分) (1)过点C 作直线MN//AB ; (2)作△ABC 的高CD ; (3)以CD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

作与△ABC 关于直线CD 对称 的△A'B'C',并说明完成后的图

形可能代表什么含义.

23、(11分)如图,AP ∥BC ,∠P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延长线交AP 于D , 求证:(1)AB=AD+BC; (2)若BE=3,AE=4,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P E

D

C

B

A

24.已知:如图,AB//CD ,∠ABE=∠DCF ,请说明∠E=∠F 的理由.(5分)

23、如图,已知点B 、D 、E 、C 在同一直线上,AED ADE ∠=∠,CE BD = 求证:AC AB =

24.已知,x ∶y ∶z =2∶3∶4,且xy +yz +xz =104,求2x 2+12y 2-9z 2的值. (6分)

25、如图,O 为△ABC 中ABC ∠与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分别过点B 、C 作BO PB ⊥, CO PC ⊥,若70=∠A °,你能够求出P ∠的度数吗?若能请写出解答过程。(6分)

26

)

(1)根据上表的数据,能用t 表示Q 吗?试一试 (2)汽车行驶5h 后,油箱中的剩余油量四多少?

F

E

D

C

B

A

(3)若汽车油箱中剩余油量为14L,则汽车行使了多少小时?(4)贮满50L汽油的汽车,最多行驶几小时?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试卷

七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达标检测题一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 A.=÷5 5b a 5)(b a B. 24 46a a a =? C. 4 4 4 )(b a b a +=+ D. (x 3)3=x 6 2.4 )2(xy -的计算结果是( ) A.-2x 4y 4 B. 8x 4y 4 C.16x 4y 4 D. 16xy 4 3.下列算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2a +b )(2b -a ) B.)12 1 )(121(-- +x x C.(3x -y )(-3x +y ) D.(-m -n )(-m +n ) 4. 数学课上,老师讲了多项式的加减,放学后,小明回到家拿出课堂笔记,认真的复习老师课上讲的内容,他突然发现一道题:(-x 2+3xy- 21y 2)-(-21x 2+4xy-23y 2)= -2 1 x 2_____+y 2空格的地方被钢笔水弄污了,那么空格中的一项是( ) A .-7xy B.7xy C.-xy D.xy 5.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 .05 5 =÷a a B .()()b a a b b a -=-÷--3 4 C .()() 23 24 3 x x x -=-÷ D .() 442 2 2y x y x -=- 6. 三个连续奇数,若中间的一个为n ,则它们的积为( ) A .6n 3-6n B .4n 3-n C .n 3-4n D .n 3-n 7. 已知:∣x ∣=1,∣y ∣= 2 1 ,则(x 20)3-x 3y 2的值等于( ) A. -43或-45 B. 43或45 C. 43 D. -4 5 8. 3(22+1)(24+1(28+1)……(232+1)+1的个位数是( ) A . 4 B . 5 C. 6 D. 8 9.有若干张如图所示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片,表中所列四种方案能拼成边长为(a+b )的正方形的是 ( ) b a b a ⑴ ⑵ 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1.1整式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教学重点: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次数。 教学难点:整式的次数。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常用的教学教具 活动准备:1、分别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 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2、代数式的系数、项的回顾: (1)代数式b a 23 1的系数是 代数式-24mn 的系数是 (2)代数式4 2b a -的系数是 代数式543 st 的系数是 (3)代数式c b a ab 423-共有 项,它们的系数分别是 、 , 项是________________. (4)代数式z x xy y x 23274 1-+-共有 项,它们的系数分别是 、 、 教学过程: 1. 课前复习1的基础上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一个塑料三角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是_______ 2.小红、小兰和小明的房间的窗户从左到右如下图所示, 其上方的装饰(它们的半径相同) (1) 装饰物所占的面积分别是_____ ______ _______ (2) 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

1.2整式的加减(2) 教学目标:1.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 其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探索规律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发 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活动准备:计算: (1)(-x +2x 2+5)+(-3+4x 2-6x ) (2)求下列整式的值:(-3a 2-ab +7)-(-3a 2-ab +9),其中a =2 1,b =3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 枚棋子,摆第3个需 要 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 枚棋子 (2)摆第n 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 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 二、例题讲解: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11x 3-2x 2)+2(x 3-x 2) (2)(3a 2+2a -6)-3(a 2-1) (3)x -(1-2x +x 2)+(-1-x 2) (4)(8xy -3x 2)-5xy -2(3xy -2x 2)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科教学计划 梁施丽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4)班数学教学,该班有学生49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有14个同学及格,最高分91,最低分10分,平均分49,学生基础中等,整体水平稍微偏低,两极分化有点严重,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牢固。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章节: 有《整式的乘除》、《相交线与平行线》、《变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初步》。 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相交线与平行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 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概率初步》一章,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了解一些普通的法律知识,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详细预计,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

【最新】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全套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全套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单元测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21分) 8923 3 4 +-+xy y x xy 1.多项式的次数是 ( ) A. 3 B. 4 C. 5 D. 6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8421262x x x =?()() m m m y y y =÷34 ()222 y x y x +=+3422=-a a A. B. C. D. ()()b a b a +-+3.计算的结果是 ( ) 22a b -22b a -222b ab a +--222b ab a ++-A. B. C. D. 1532+-a a 4322---a a 4. 与的和为 ( ) 3252--a a 382--a a 532---a a 582+-a a A. B. C. D. 5.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 9 1312 -=?? ? ??-0590=?()17530 =-.8123-=-A. B. C. D. () 682 b a b a n m =n m 22-6. 若,那么的值是 ( ) A. 10 B. 52 C. 20 D. 32 2 2 259y x +7.要使式子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则需加上 ( ) xy 15xy 15±xy 30xy 30±A. B. C. D. 二、耐心填一填(第1~4题每空1分,第5、6题每空2分,共28分) 2 3xy m 362+-a a 1222514xy yz x -ab 32 1.在代数式 , , , , , 中,单项式有 个,多项式有 个。 z y x 42 5-2.单项式的系数是 ,次数是 。 5 1 34+ -ab ab 3.多项式有 项,它们分别是 。 =?52x x () =4 3 y 4. ⑴ 。 ⑵ 。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一、整式 1、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另外规定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注意系数包括前面的符号,系数是 1 时通常省 略,是系数,-2xyz 的系数是- 2 7 7 单项式的次数是指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几次几项式) 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注意项包括前面的符号。 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项的次数是几就叫做几次项,其中不含 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最明显的特征:分母中不含字母) 4、排列多项式:①按某一个字母降幂排列:某一个字母的指数由大到小排列; ②按某一个字母升幂排列:某一个字母的指数由小到大排列。 二、整式的加减:①先去括号;(注意括号前有数字因数) ②再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指数不变) 三、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 n ?a m =a n +m 2、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n)m=a nm 3、积的乘方: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b)n =a n b n 4、零指数幂:任何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的 0 次幂等于 1。 a 0=1(a ≠ 0 )注意 00没有意义。 5、负整数指数幂: a -p = 1 a p (p 正整数,a ≠ 0 ) 6、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a n ÷a m =a n-m 注意:以上公式的正反两方面的应用。

常见的错误: a 2?a3=a 6,(a 2)3=a5,(ab)3=ab3,a 6÷a 2=a3,a2+a2= 2a4 四、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系数相乘,相同的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五、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用乘法的分配率,把这个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 六、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连同各项的符号把其中一个多项式的各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a +b)(m +n)=am +an +bm +bn 七、平方差公式 两数的和乘以这两数的差,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即:一项符号相同,另一项符号相反,等于符号相同的平方减去符号相反的平方。 (a +b)(a -b)=a 2-b 2 八、完全平方公式 两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两数积的 2 倍。 (a +b)2 =a 2+b 2+ 2ab 常见错误:(a +b)2 =a2+b2(a -b)2 =a 2+b 2- 2ab (a -b)2 =a2-b2 九、单项除以单项式:把单项式的系数相除,相同的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十、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连同各项的符号,把多项式的各项都除以单项式。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互余、互补、对顶角 1、相加等于90°的两个角称这两个角互余。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相加等于180°的两个角称这两个角互补。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或者一个角的反相延长线与这个角是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相邻且互补) 二、三线八角: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 考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质量检测 七年级数学试题 2017-03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36分) 1. 2 3-等于( ) A 、9 B 、9 1- C 、91 D 、-9 2.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5 3 2 a a = B 、2 a a a =+ C 、624 a a a =+ D 、22243a a a =+ 3. ()a a a ÷÷3 4 2等于( ) A 、5a B 、4a C 、3a D 、2a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a b a a 34326-=-- B 、() 63 2 ab ab = C 、5 2 3 632x x x =? D 、()()22 4 c c c -=-÷- 5.要使等式4523)(2 ++=-++x x b x a x x 成立,则,a b 的值分别是( ) A 、2,2-=-=b a B 、2,2==b a C 、2,2-==b a D 、2,2-==b a 6.若()0 1 22,1,21?? ? ??-=-=??? ??=--πc b a ,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c b a >> B 、b c a >> C 、b a c >> D 、a b c >> 7.计算()()222 b a b a b a a +-+的结果是( ) A 、4a B 、6a C 、2 2 b a D 、2 2b a - 8.下列各式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 、()()3223--a a B 、??? ??--??? ??+214214a a C 、()()3223---a a D 、?? ? ??--??? ? ?+ -21421a a 9.一个多项式减去x 3-的差是4324 --x x ,则这个多项式是( ) A 、4624--x x B 、424+-x C 、424-x D 、4622 ++-x x 10.如果()()52-+x m x 展开后的结果中不含有x 的一次项,那么m 等于(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整式运算 知识点(一)概念应用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单项式有三种:单独的字母(a,-w 等);单独的数字(125,73- ,3.25,-14562等); 数字与字母乘积的一般形式(-2s, a 32-,π x 5等)。 2、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数字部分,如abc π23-的系数是π23- (注意系数部分应包含π,因为π是常数);单项式的次数是它所有字母的指数和(记住不包括数字和π的指数),如53256y x π次数是8。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4、多项式的特殊形式:2 b a +等。 5、 一个多项式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如123 12-+y y x 是3次3项式。 6、单独的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知识点(二)公式应用 1 、n m n m a a a +=? (m,n 都是正整数)如523b b b -=?-。 拓展运用n m n m a a a ?=+ 如已知m a =2, n a =8,求n m a +。 解:n m n m a a a ?=+=2×8=16. 2 、mn n m a a =)( (m,n 都是正整数) 如12436243622)()(2a a a a a =-=-?? 拓展应用m n n m m n a a a )()(==。 若2=n a ,则42)(222===n n a a 。 3、n n n b a ab =)((n 是正整数) 拓展运用n n n ab b a )(=。 4、n m n m a a a -=÷(a 不为0,m,n 都为正整数,且m 大于n)。 拓展应用n m n m a a a ÷=- 如若9=m a ,3=n a ,则339=÷=÷=-n m n m a a a 。 5、)0(10≠=a a ;0(1≠=-a a a p p ,是正整数)。 如81) 2(1)2(33-=-=-- 6、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a 为相同项,b 为相反项。 如22224)2()2)(2(n m n m n m n m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2012版)

七年级数学(下)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一、概念 1、代数式: 2、单项式:由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不含加减运算,分母中不含字母。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含加减运算。 4、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公式、法则: (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a m+n (同底,幂乘,指加) 逆用: a m+n =a m ﹒a n (指加,幂乘,同底) (2)同底数幂的除法:a m ÷a n =a m-n (a ≠0)。(同底,幂除,指减) 逆用:a m-n = a m ÷a n (a ≠0)(指减,幂除,同底) (3)幂的乘方:(a m )n =a mn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逆用:a mn =(a m )n (4)积的乘方:(ab )n =a n b n 推广: 逆用, a n b n =(ab )n (当ab=1或-1时常逆用) (5)零指数幂:a 0=1(注意考底数范围a ≠0)。 (6)负指数幂:1 1()(0)p p p a a a a -==≠(底倒,指反) (7)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a+b+c)=ma+mb+mc 。 (8)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m+n)(a+b)=ma+mb+na+nb 。 (9)平方差公式:(a+b )(a-b)=a 2-b 2 (10)完全平方公式: 222222()2,()2,a b a ab b a b a ab b +=++-=-+ 逆用:2222222(),2().a ab b a b a ab b a b ++=+-+=-

完全平方公式变形(知二求一): 222()2a b a b ab +=-+ 222()2a b a b ab +=+- 22221 2[()()]a b a b a b +=++-22222212 ()2()2[()()]a b a b ab a b ab a b a b +=+-=-+=++-22()()4a b a b ab +=-+ 221 4 [()()]ab a b a b =+-- 例如:22 9x +mxy+4y 是一个完全平方和公式,则m = ;是一个完全平方差公式,则m = ;是一个完全平方公式,则m = ; (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a b c m a m b m c m ++÷=÷+÷+÷ (12)常用变形:221((n n x y x y +--2n 2n+1)=(y-x), )=-(y-x)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余角与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 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 的补角。 3、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对顶角 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 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 内错角。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 任课教师:学科:数学年(班)级: 本学期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力争取得一个比较优异的学习成绩 教研组长签字: 说明: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作为教案附件之一粘贴在教案本上,一份上交教务处。

同底数幕的乘法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幕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幕的运算性 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 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幕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二、温故: —I.乘方的意义’求n个相同因数啲积的运算叫乘方,即込r——a = 其中逗叫喊'叫抬数,屮陳方的结杲)叫爲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 (1) 3 4;(2)a3;(3)(a+b) 2; (4)(-2) 3; (5)-2 3. 其中,(-2) 3与-2 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 4与-24 呢? 三、知新: 1. 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 计算103x 102. 解:103x 102=(10 x 10X 10) X (10 X 10)(幕的意义) =10X 10X 10X 10X 10 (乘法的结合律)

=105. 2. 引导学生建立幕的运算法则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 a3? a2= (aaa) ? (aa) =aaaaa =a5, 即a3? a2=a5=a3+2. 用字母m n表示正整数,则有 包ML?■屮二财… ? aa > > > a a =a.a -■自 h --- 7—2 —^Kl+Xl ] 即a m- a n二a m+n 3. 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 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 (2) 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 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4) 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5) 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幕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同底数幕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注意:强调幕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四、巩固: 例1计算: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 整 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幂运算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整 式 的 运 算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 1、n 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 相乘,记作a n ,读作a 的n 次方(幂),其中a 为底数,n 为指数,a n 的结果 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 ﹒a n =a m+n 。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 a m ﹒a n 。 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六、幂的乘方 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 m )n 表示n 个a m 相乘。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m )n =a mn 。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a m )n =(a n )m 。 七、积的乘方 1、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 )n =a n b n 。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n b n =(ab )n 。 八、三种“幂的运算法则”异同点 1、共同点: (1)法则中的底数不变,只对指数做运算。 (2)法则中的底数(不为零)和指数具有普遍性,即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单项式或多项式)。 (3)对于含有3个或3个以上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 2、不同点: (1)同底数幂相乘是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是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是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将结果相乘。 九、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 ÷a n =a m-n (a ≠0)。 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 m-n = a m ÷a n (a ≠0)。 十、零指数幂 1、零指数幂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 0=1(a ≠0)。 十一、负指数幂 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 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 次幂的倒数,即: 1(0)p p a a a -=≠ 注:在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中底数不为0。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打印版)

1.1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幂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二、温故: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 (1)34;(2)a3;(3)(a+b)2;(4)(-2)3;(5)-23. 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24呢? 三、知新: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 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 =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 a3·a2=(aaa)·(aa) =aaaaa =a5, 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

即a m·an=a 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 (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四、巩固: 例1计算: (1) (-3)7×(-3)6;(2)(1/111)3×(1/111). (3) -x3·x5 (4) b2m·b2m+1. .例2、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米/秒,泰阳光照射到地球上大约需要5×102秒,地球距 离太阳大约有多远? 五、拓展: 1、计算:(1)105·106;(2)a7·a3;(3)y3·y2; (4)b5·b; (5)a6·a6;(6)x5·x5. 2、计算:(1)y12·y6;(2)x10·x;(3)x3·x9; (4)10·102·104;(5)y4·y3·y2·y;(6)x5·x6·x3. 六、课堂小结: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对这个法则要注重理解“同底、相乘、不变、相加”这八个字. 2.解题时要注意a的指数是1. 3.解题时,是什么运算就应用什么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就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整式加减就要合并同类项,不能混淆. 4.-a2的底数a,不是-a.计算-a2·a2的结果是-(a2·a2)=-a4,而不是(-a)2+2=a4. 5.若底数是多项式时,要把底数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计算。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后记: 1.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1、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 m ﹒a n =a m+n 。逆用,即:a m+n = a m ﹒a n 。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m )n =a mn 。逆用,即:a mn =(a m )n =(a n )m 。 3、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 )n =a n b n 。逆用,即:a n b n =(ab )n 。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m ÷a n =a m-n (a ≠0)。逆用,即:a m-n = a m ÷a n (a ≠0)。 5、零指数幂: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即:a 0=1(a ≠0)。 6、负指数幂: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 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 次幂的倒数,即:1(0)p p a a a -=≠ 7、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8、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 (注意)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9、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 (注意)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10、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x+a)(x+b)=x 2 +(a+b)x+ab 。 11、平方差公式(a+b )(a-b)=a 2-b 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之差。逆用,即:a 2-b 2=(a+b )(a-b)。 关键找准a 和b 。符号相同的是a 。符号不同的是b 简算118×122=(120-2)(120+2)=1202-22=14400-4=14396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1、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注意:凡分母含有字母代数式都不是整式。也不是单项式和多项式。 4、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n m n m a a a +=?(n m ,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注意:底数可以是多项式或单项式。 如:532)()()(b a b a b a +=+?+ 5、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n m ,都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如:10253)3(=- 幂的乘方法则可以逆用:即m n n m mn a a a )()(== 如:23326)4()4(4== 6、积的乘方法则:n n n b a ab =)((n 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如:(523)2z y x -=5101555253532)()()2(z y x z y x -=???- 7、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n m n m a a a -=÷(n m a ,,0≠都是正整数,且)n m φ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如:3334)()()(b a ab ab ab ==÷ 8、零指数和负指数; 10=a ,(ɑ≠0)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方等于1。 p p a a 1=-(p a ,0≠是正整数),即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 -次方等于这个数的p 次方的倒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顺义区X---X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第1—10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以下问题,不适合用全面调查的是 A .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 B .学校招聘教师,对应聘人员的面试 C .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读书时间 D .了解全国中学生的用眼卫生情况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36a a a ?= B. 2 22 ()ab a b = C. 23 5 ()a a = D.623 a a a ÷= 、 学校附近的商店经理根据统计表决定本月多进尺码为的女式运动鞋,商店经理的这一决定应用的统计量是 A .平均数 B .加权平均数 C .众数 D .中位数 4. 分解因式3 2 b b a - 结果正确的是 , A. ))((b a b a b -+ B. 2 )(b a b - C. )(22b a b - D. 2)(b a b + 5.若y x >,则下列式子中错误.. 的是 A .33->-y x B . 3 3y x > C .33+>+y x D .y x 33->- 6. 如图,直线a b ∥,点B 在直线b 上,且AB BC ⊥,155∠=, 则2∠的度数为 A.35 B.45 C.55 D.125 ( 7. 《九章算术》是我国东汉初年编订的一部数学经典著作.在它的“方程”一章里,一次方程组是由算筹布置而成的.《九章算术》中的算筹图是竖排的,现在我们把它改为横排,如图1、图2.图中各行从左到右列出的算筹数分别表示未知数x ,y 的系数与相应的常数项.把图1所示的算筹图用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方程组形式表述出来,就是2327, 214. x y x y +=?? +=? B a b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单项式 整 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幂运算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打印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 任课教师:学科:数学年(班)级: 本学期总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力争取得一个比较优异的学习成绩 教研组长签字: 说明:此表一式两份,一份作为教案附件之一粘贴在教案本上,一份上交教务处。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过程与方法: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幂的运算性质.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二、温故: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 (1)34;(2)a3;(3)(a+b)2;(4)(-2)3;(5)-23. 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24 呢? 三、知新: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 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 =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 a3·a2=(aaa)·(aa) =aaaaa =a5, 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 即a m·a n=a 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 (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 四、巩固:

(完整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几何专题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013年元马中学春季学期七年级 (下)几何解答题专题 一、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1.如图, (1)∵∠A= _________ (已知) ∴AB ∥FD ( _________ ) (2)∵∠1= _________ (已知) ∴AC ∥ED ( _________ ) (3)∵∠A+ _________ =180°(已知) ∴AC ∥ED ( _________ ) (4)∵ ∥ ______ (已知) ∴∠2+∠AFD=180°( _________ ) (5)∵ ∥ _____ (已知) ∴∠2=∠4( _________ ) 2.根据下列证明过程填空。 (1)如图D-1甲所示,已知:AB ∥CD ,∠B=120°,CA 平分∠BCD ,求证:∠1=30° ∵AB ∥CD ( ) ∴∠B+∠BCD=__________( ) ∵∠B=_________( ) ∴∠BCD=__________,又CA 平分∠BCD ( ) ∴∠2=_________°( ) ∵AB ∥CD ( ) ∴∠1=__________=30°( ) (2)如图D-1乙所示,已知:AB ∥CD ,AD ∥BC ,求证:∠BAD=∠BCD 。 ∵AD ∥BC ( )∴∠4=∠3( ) ∵AB ∥CD ( )∴∠1=∠2( ) ∴∠1+∠3=∠2+∠4( ) 即∠BAD=∠BCD (3)如图D-1丙所示, 已知:∠ADE=∠B ,∠1=∠2,FG ⊥AB ,求证:CD ⊥AB 。 ∵∠ADE=∠B ( ) ∴DE ∥__________( ) ∴∠1=∠3( ) ∵∠1=∠2( ) ∴∠2=∠3( ) ∴GF ∥__________( ) 又 ∵AB ⊥FG ( ) ∴CD ⊥AB ( ) 3、已知,如图2-1,∠1=∠2,∠A =∠F 。求证:∠C =∠D 。 证明:∵∠1=∠2(已知) ∠1=∠3(对顶角相等) ∴∠2=∠ ( ) ∴BD ∥ ( ) ∴∠FEM =∠D ,∠4=∠C ( ) 又∵∠A =∠F (已知) ∴AC ∥DF ( ) ∴∠C =∠FEM ( ) 又∵∠FEM =∠D (已证)∴∠C =∠D (等量 代换) 4.已知,AB ∥CD ,∠A=∠C ,求证:AD ∥BC . 5.如图,∠ABC=∠ADC ,BF 、DE 是∠ABC 、∠ADC 的角平分线,∠1=∠2,那么DC ∥AB 吗?说出你的理由. 图D —1 N M A B C D E F 4 3 2 1 (2-1)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巴棠外2017级初一第二学期数学科教学计划 杨德映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6)与(12)班数学教学,(6)班有学生34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有31个同学及格,最高分136,最低分61分,平均分115,学生基础中等,整体水平稍微偏低,两极分化有点严重,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牢固。(12)班有学生37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有31个同学及格,最高分144,最低分84分,平均分127,学生基础较好,整体水平稍中等,两极分化有点严重,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章节: 有《整式的乘除》、《相交线与平行线》、《变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初步》。 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相交线与平行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 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概率初步》一章,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了解一些普通的法律知识,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四、具体措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