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万有引力

第五章万有引力
第五章万有引力

第五章万有引力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专题1:开普勒三定律

专题2: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推导

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专题1:重力的产生

专题2: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

第三节天体运动

专题1:宇宙速度

专题2:变轨

专题3:双星和三星问题

专题4:拉格朗日点

一:高考统一考试大纲(2019)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Ⅱ

环绕速度Ⅱ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Ⅰ

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Ⅰ

二:思维导图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专题一:开普勒三定律

一、基本内容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_______,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_______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_______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半长轴的_____次方跟公转周期的______的比值都相等。

注意:对同一星系中的所有行星,k值____等;对不同星系间的两颗行星,k值____等.也就是说,只有对于同一个中心天体,其k值才是相同的。

课堂习题

【题1】证明: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v1R1=v2R2,

【题2】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周期之比可求得( ) A.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B.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

C. 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D.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题3】如图所示,一颗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运动周期为T,图中虚线为卫星的运行轨迹,A、B、C、D是轨迹上的四个位置,其中A距离地球最近,C距离地球最远。B和D点是弧线ABC和ADC

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C点的速度最大

B.卫星在C点的加速度最大

C.卫星从A 经D到C点的运动时间为T/2

D.卫星从B经A到D点的运动时间为T/2

【题4】已知木星的公转半径大约是地球公转半径的5倍,求木星的周期大约是多少?

专题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推导

开普勒发现,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

相等,这个比值叫做开普勒常数,此常数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理论证明,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如图所示,研究问题时可将地球

认为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球体,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

(1)若卫星一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距离地心为r,周期为T,请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并写出

万有引力常量G的表达式。

(2)若卫星二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已知其距地表最近点距离为r1,距地

表最远点距离为r2,求卫星二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0.

(3)若在距离地球表面高度为L的位置静止释放一个小物体m,忽略大气层阻

力,且L比R大很多,推测此物体落到地球的时间。

江阴万有引力与宇宙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A 是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地球自转而做匀速圆周运动。B 、C 是同一平面内两颗人造卫星,B 位于离地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C 是地球同步卫星。已知第一宇宙速度为v ,物体A 和卫星B 、C 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B 、v C ,运动周期大小分别为T A 、T B 、T C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T A =T C <T B B .T A =T C >T B C .v A <v C <v B <v D .v A <v B <v C <v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题意,A 是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C 是地球同步卫星,故有A C T T =,又由于B 、C 是同一平面内两颗人造卫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 2 224Mm G m r r T π= 解得 23 4r T GM π= 即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由于C 的轨道半径大于B 的轨道半径,则C B T T <,联立上式,可得 T A =T C >T B 故A 错误,B 正确; CD .由于B 、C 是同一平面内两颗人造卫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 22Mm v G m r r = 解得 GM v r = 也就是说,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故有B C v v >,又因为A 、C 具有相同的周期和角速度,所以有C A v v >,又因为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的环绕速度,故有B v v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 v A <v C <v B <v

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BC 。 2.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的速率,如果超出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附近的物体随星球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密度为ρ、质量为M 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 ,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332R T GM π= B .32R T GM π= C .3T G πρ = D .T G πρ =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当周期小到一定值时,压力为零,此时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 22 24m GMm R R T π= 解得: 32R T GM π = ① 故B 正确,A 错误; CD. 星球的质量 34 3 M ρV πρR == 代入①式可得: 3T G πρ = 故C 正确,D 错误. 3.假设太阳系中天体的密度不变,天体直径和天体之间距离都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地球绕太阳公转近似为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物理量变化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B .地球的向心力变为缩小前的 C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与缩小前的相同 D .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变为缩小前的一半 【答案】BC 【解析】 A 、 B 、由于天体的密度不变而半径减半,导致天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有:

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典型例题

【1】天体的质量与密度的估算 下列哪一组数据能够估算出地球的质量 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月地之间的距离 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的半径 C.绕地球运行卫星的周期与线速度 D.地球表面卫星的周期与地球的密度 解析: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的质量为m ,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 ,轨道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r T 4m r Mm G 2 22π=……①得:23 2G T r 4M π=……②可见A 正确 而T r 2v π= ……由②③知C 正确 对地球表面的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r=R ……④ 由于3 R 4M 3 π= ρ ……⑤结合②④⑤得: G 3T 2π = ρ 可见D 错误 球表面的物体,其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由2 R Mm G mg =得:G g R M 2= 可见B 正确 【2】普通卫星的运动问题 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12 h ,“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行轨道就是赤道平面,周期为24 h 。问:哪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哪颗卫星的线速度大?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赤道附近太平洋上一个小岛的上空,那么“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的时间应该是多少? 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T 2∝r 3知:“风云二号”卫星的轨道半径较大 又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r v m ma r Mm G 2 2==得: 2r M G a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 r GM v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线速度大, “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地球正好自转一周,故需要时间24h ,即第二天上午8点钟。 【探讨评价】由万有引力定律得:2 M a G r =,v = ω= 2T π = 【3】同步卫星的运动 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为避免通讯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B 、通讯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通讯卫星的周期都是24h C 、不同国家发射通讯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 、不同通讯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小是相同的,加速度的大小也是相同的。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测试题带答案

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一个物体受到恒定的合力作用而做曲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率可能不变 B.物体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且速率一定增大 C.物体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D.物体受到的合力与速度的夹角一定越来越小,但总不可能为零 2.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在相互垂直的x方向和y方向上的分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所示.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物体做曲线运动 B.物体做直线运动 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50 m/s D.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是10 m/s 3.小船过河时,船头偏向上游与水流方向成α角,船相对静水的速度为v,其航线恰好垂直于河岸.现水流速度稍有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且准时到达对岸,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增大α角,增大船速v B.减小α角,增大船速v C.减小α角,保持船速v不变 D.增大α角,保持船速v不变 4.(2011·上海市闸北调研)质量为2 kg的质点在x-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 .质点的初速度为5 m/s B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 C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 D .2 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 5.如图3所示,甲、乙、丙三个轮子依靠摩擦转动,相互之间不打滑,其半径分别为r 1、r 2、r 3.若甲轮的角速度为ω1,则丙轮的角速度为 图3 A.r 1ω1r 3 B.r 3ω1 r 1 C. r 3ω1r 2 D.r 1ω1 r 2 6.如图4所示,轻杆的一端有一个小球,另一端有光滑的固定轴O.现给球一初速度,使球和杆一起绕O 轴在竖直面内转动,不计空气阻力,用F 表示球到达最高点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则F 图4 A .一定是拉力 B .一定是推力 C .一定等于0 D .可能是拉力,可能是推力,也可能等于0

万有引力定律种典型题完整版

万有引力定律种典型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万有引力定律12种典型题【案例1】 下列哪一组数据能够估算出地球的质量() 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月地之间的距离 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的半径 C.绕地球运行卫星的周期与线速度 D.地球表面卫星的周期与地球的密度 解析: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设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的质量为m,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探讨评价】根据牛顿定律,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解决环绕天体的质量;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已知的常量,运用物理规律估算物理量,这也是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总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关键。 【案例2】普通卫星的运动问题 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12h,“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行轨道就是赤道平面,周期为24h。问:哪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哪颗卫星的线速度大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赤道附近太平洋上一个小岛的上空,那么“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的时间应该是多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普通卫星的运动特点及其规律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知:“风云二号”卫星的轨道半径较大 ⑴所有运动学量量都是r的函数。我们应该建立函数的思想。⑵运动学量v、a、ω、f随着r的增加而减小,只有T随着r的增加而增加。⑶任何卫星的环绕速度不大于7.9km/s,运动周期不小于85min。⑷学会总结规律,灵活运用规律解题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案例3】同步卫星的运动 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避免通讯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B、通讯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通讯卫星的周期都是24h C、不同国家发射通讯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不同通讯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小是相同的,加速度的大小也是相同的。 解析:本题考察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及其规律。 同步卫星运动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T=24h,角速度ω一定

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会考练习

第五章 万有引力定律 一.选择题 1.假设行星绕恒星的运动轨道是圆,则其运行周期T 的平方与其运行轨道半径R 的三次方之比为常数,那么该常数的大小( ) A.只与行星的质量有关 B.只与恒星的质量有关 C.与行星及恒星的质量都有关 D.与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速率有关 2.把太阳系各行星的运动都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对离太阳越远的行星说法错误.. 的是( ) A .周期越小 B .线速度越小 C .角速度越小 D .加速度越小 3.若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而物体在距地球表面3R (R 为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则g'/g 为 ( ) A .1 B . 1/9 C .1/4 D . 1/16 4.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绕行速率( ) A .一定等于7.9km/s B .等于或小于7.9km/s C .一定大于7.9km/s D .介于7.9km/s ~11.2km/s 之间 5.一个半径是地球的3倍,质量是地球的36倍的行星,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 ) A .6倍 B .18倍 C .4倍 D.135倍 6.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 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及公转轨道半径分别为t 和r ,则太阳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为( ) A .R 3t 2/r 3T 2 B .R 3T 2/r 3t 2 C .R 2t 3/r 2T 3 D . R 2T 3/r 2t 3 7.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下列关于地球密度的估算式正确的是( ) A .RG g πρ43= B .G R g 243πρ= C .RG g =ρ D .2 GR g =ρ 8.两个行星质量分别为M 1.M 2,绕太阳运行轨道的半径之比为R 1.R 2,那么它们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之比T 1:T 2为( )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关于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差别与联系,在高中的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在学完万有引力之后,学生很容易混淆万有引力,和重力两个概念,再加上中学物理中常有F 引= mg 的近似处理,学生更是容易把万有引力理解为重力,那么他们到底什么关系呢? 1、地表上的万有引力和重力 在早期,人们认为地球是一个惯性系,于是,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便处于平衡状态。如果这个物体是用绳子悬挂着,它只可能受两个力,那就是重力G 和绳子张力T ,如图1所示。基于简单的平衡关系,有G = T 。若在绳子中间接一个测力计,重力的大小就通过测T 的大小间接测量出来了,而重力的方向就是绳子收缩的反方向。至于重力的性质,人们初步意识到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后来,人们认识到地球存在自转,是一个非惯性系,地表上(除两极外)所有“静止”的物体事实上都处在匀速圆周运动的状态中,因此,都存在向心加速度。但是,当我们仍然考查用绳子悬挂“静止”的物体时,它毕竟还是只会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两个力中,绳子张力T 的性质是不会变的(大小和方向不会变),而两个力不再平衡,那么,另一个力(重力G )的分析就值得反省了。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现在,人们已经能够对地表上“静止”的悬挂物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它受到绳子张力T 和万有引力F 的作用,T 和F 的合力ΣF 即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由于F 指向地心O 而ΣF 指向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圆心O ′,故T 并不沿地球半径方向。 严格地说,有了这个分析后,物体的“重力”就不存在了。但是,由于人们一直是在地球上研究问题的,已经习惯了地球是惯性系的这种错觉。在这种错觉下,物体仍“平衡”,为了维护这种“平衡”,必须找到一个T .的平衡力....——这就是..我们习惯认识中的重.力. 。(由图2)不难看出,它的方向不会沿地球半径指向地心(赤道和两极的物体除外)。 把T 矢量反向、成为G 矢量后,和F 矢量、ΣF 矢量构成图3 。在(图3的)新平行四边形中,F 处在“合力”位置。因此,也常常这样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是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至此,重力的性质就完全清楚了。 2、为什么万有引力近似的等于重力 重力概念的保留,纯粹是为了屈从人们的错误习惯吗?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定量的计算表明,在地表,重力G 和万有引力F 的差别并不会很大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测试题(含详细解答)

《万有引力与航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全对得4分,部分对的得2分,有错的得0分,共48分。) 1.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的测出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 ) A . 牛顿 B . 伽利略 C .胡克 D . 卡文迪许 2.如图1所示a 、b 、c 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动的3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线速度; B .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向心加速度; C .c 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 ,b 减速可等候同一轨道上的c ; D .a 卫星由于某种原因,轨道半径变小,其线速度将变大 3.宇宙飞船为了要与“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对接,应该:( ) A.在离地球较低的轨道上加速 B.在离地球较高的轨道上加速 C.在与空间站同一高度轨道上加速 D.不论什么轨道,只要加速就行 4、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 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 点,轨道2、3相切于P 点,如图2所示。则在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 .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 C .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 点时的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 上经过Q 点时的速度。 D .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 b a c 地球 图1

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 5、 宇航员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空间站中会处于完全失重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宇航员仍受重力的作用 B.宇航员受力平衡 C.宇航员受的重力正好充当向心力 D.宇航员不受任何作用力 6.某星球质量为地球质量的9倍,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一半,在该星球表面从某一高度以10 m/s 的初 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从抛出到落回原地需要的时间为(g 地=10 m/s 2 )( ) A .1s B . 91s C .18 1 s D . 36 1 s 7.假如地球自转速度增大,关于物体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在赤道地面上的万有引力不变 B 放在两极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不变 C 放在赤道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减小 D 放在两极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增加 8、设想把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地球的中心,地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是( ) A.零 B.无穷大 C.2 GMm R D.无法确定 9.对于质量m 1和质量为m 2的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表达式12 2m m F G 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和m 2所受引力总是大小相等的 B 当两物体间的距离r 趋于零时,万有引力无穷大 C.当有第三个物体m 3放入之间时,m 1和m 2间的万有引力将增大 D.所受的引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10地球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物体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要使赤道上物 体“飘” 起来,则地球的转速应为原来转速的( )

万有引力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万有引力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例1】设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半径为R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为r ,试证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 (1)g (2)(3)r 60R 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加速度=;已知=,利用前两问的结果求的值; GM R GM r g 22αα (4)已知r =3.8×108m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T =27.3d ,计算月球绕地球运转时的向心加速度a ; (5)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9.80m/s 2,利用第(4)问的计算结果, 求 的值.α g 解析: (1)略;(2)略; (3)2.77×10-4; (4)2.70×10-3m/s 2 (5)2.75×10-4 点拨:①利用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的关系,即=.②利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即=.③利用重力等于向心力 G Mm r mg G Mm r m 2 2α 的关系,即mg =ma .以上三个关系式中的a 是向心加速度,根据题目 的条件可以用、ω或来表示.v r r T 2224r 2 π 【例】月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月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在21811 38. 距月球表面14m 高处,有一质量m =60kg 的物体自由下落. (1)它落到月球表面需用多少时间? (2)它在月球上的“重力”和质量跟在地球上是否相同(已知地球表面重力

加速度g 地=9.8m/s 2)? 解析:(1)4s (2)588N 点拨:(1)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等于月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设 mg G M m R mg G M m R 22月月月 地地地 =.同理,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 万有引力,设=. 以上两式相除得=,根据=可得物体落到月球表 面需用时间为==×=. 月月g 1.75m /s S gt t 4s 2 2 12 2214 175S g . (2)在月球上和地球上,物体的质量都是60kg .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和在地球上的重力分别为G 月=mg 月=60×1.75N =105N ,G 地=mg 地=60×9.8N =588N . 跟踪反馈 1.如图43-1所示,两球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均小于r ,两球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为m 1、m 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 A .Gm 1m 2/r 2 B .Gm 1m 2/r 12 C .Gm 1m 2/(r 1+r 2)2 D .Gm 1m 2/(r 1+r 2+r)2

第五章万有引力

第五章万有引力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专题1:开普勒三定律 专题2: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推导 第二节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 专题1:重力的产生 专题2:近地卫星和同步卫星 第三节天体运动 专题1:宇宙速度 专题2:变轨 专题3:双星和三星问题 专题4:拉格朗日点 一:高考统一考试大纲(2019)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Ⅱ 环绕速度Ⅱ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Ⅰ 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Ⅰ

二:思维导图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 专题一:开普勒三定律 一、基本内容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_______,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_______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于每一个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_______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半长轴的_____次方跟公转周期的______的比值都相等。 注意:对同一星系中的所有行星,k值____等;对不同星系间的两颗行星,k值____等.也就是说,只有对于同一个中心天体,其k值才是相同的。 课堂习题 【题1】证明: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v1R1=v2R2,

【题2】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周期之比可求得( ) A.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B.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 C. 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 D.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 【题3】如图所示,一颗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运动周期为T,图中虚线为卫星的运行轨迹,A、B、C、D是轨迹上的四个位置,其中A距离地球最近,C距离地球最远。B和D点是弧线ABC和ADC 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C点的速度最大 B.卫星在C点的加速度最大 C.卫星从A 经D到C点的运动时间为T/2 D.卫星从B经A到D点的运动时间为T/2 【题4】已知木星的公转半径大约是地球公转半径的5倍,求木星的周期大约是多少? 专题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推导 开普勒发现,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 相等,这个比值叫做开普勒常数,此常数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理论证明,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如图所示,研究问题时可将地球 认为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球体,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 (1)若卫星一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距离地心为r,周期为T,请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并写出 万有引力常量G的表达式。 (2)若卫星二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已知其距地表最近点距离为r1,距地 表最远点距离为r2,求卫星二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0. (3)若在距离地球表面高度为L的位置静止释放一个小物体m,忽略大气层阻 力,且L比R大很多,推测此物体落到地球的时间。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归纳及经典例题练习

第五讲 万有引力定律重点归纳讲练 知识梳理 考点一、万有引力定律 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 k T a =23 。其中k 值与太阳有关,与行星无关。 (4) 推广: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运转,也适用于卫星绕地球运转。当卫星绕行星旋转时,k T a =2 3 ,但k 值不同,k 与行星有关,与卫星无关。 (5) 中学阶段对天体运动的处理办法: ①把椭圆近似为园,太阳在圆心;②认为v 与ω不变,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k T R =2 3 ,R ——轨道半径。 2. 万有引力定律 (1) 内容:万有引力F 与m 1m 2成正比,与r 2 成反比。 (2) 公式:2 21r m m G F =,G 叫万有引力常量,2211 /10 67.6kg m N G ??=-。 (3) 适用条件:①严格条件为两个质点;②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r 指两球心间的距离;③一个均匀球体和球外一个质点,r 指质点到球心间的距离。 (4) 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3.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1) 万有引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mg ,另一个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f ,如图所示。 ①在赤道上,F=F 向+mg ,即R m R Mm G mg 22 ω-=; ②在两极F=mg ,即mg R Mm G =2 ;故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都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2) 物体受到的重力随地面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地面上,2 2 R GM g mg R Mm G =?=;在地球表面高度为h 处: 22)()(h R GM g mg h R Mm G h h +=?=+,所以g h R R g h 2 2 ) (+=,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减小。 考点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求天体质量及密度 1.T 、r 法:2 3 2224)2(GT r M T mr r Mm G ππ=?=,再根据3 23 33,34R GT r V M R V πρρπ=?== ,当r=R 时,2 3GT πρ= 2.g 、R 法:G g R M mg R Mm G 22 = ?=,再根据GR g V M R V πρρπ43,3 43=?== 3.v 、r 法:G rv M r v m r Mm G 2 22 =?=

《万有引力与航天》测试题含答案

《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 2与第一宇宙速度v 1的关系就是v 2=2v 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 ,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的1 6 ,不计其她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 A 、gr B 、 16 gr C 、 1 3 gr D 、13gr 解析:由题意v 1=g ′r = 1 6 gr ,v 2=2v 1= 1 3 gr ,所以C 项正确. 答案:C 2.太阳能电池就是将太阳能通过特殊的半导体材料转化为电能,在能量的利用中,它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受到季节、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的限制.为了能尽量地解决这些问题,可设想把太阳能电池送到太空中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地面上的固定接收站接收电能,太阳能电池应该置于( ) A.地球的同步卫星轨道 B.地球大气层上的任一处 C.地球与月亮的引力平衡点 D.地球与太阳的引力平衡点 解析:太阳能电池必须与地面固定接收站相对静止,即与地球的自转同步.

答案:A 3.据媒体报道,“嫦娥”一号卫星绕月工作轨道为圆轨道,轨道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200 km,运行周期为127 min 、若要求出月球的质量,除上述信息外,只需要再知道( ) A.引力常量与“嫦娥”一号的质量 B.引力常量与月球对“嫦娥”一号的吸引力 C.引力常量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D.引力常量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解析:对“嫦娥”一号有G Mm (R +h )2=m 4π2T 2(R +h ),月球的质量为M =4π2GT 2(R +h )3,在月球表面g =G M R 2,故选项D 正确. 答案:D 4.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设月球密度与地球相同,则绕月心在月球表面附近做圆周运动的探月探测器的运行周期约为( ) A.1 h B.1、4 h C.6、6 h D.24 h 解析:因月球密度与地球的相同,根据ρ=m 4πR 3/3,可知m 地m 月=R 3 地R 3月 ,又 Gm 地m 卫 (6、6R 地)2=m 卫4π2T 2卫×6、6R 地,Gm 月m 探R 2 月=m 探4π2 T 2探R 月,已知T 卫=24 h,联立解得T 探≈1、4 h 、 答案:B 5、

万有引力定律-经典例题

1.天体运动的分析方法 2.中心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1)已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 G Mm R 2=mg ???? 天体质量:M = gR 2G 天体密度:ρ=3g 4πGR (2)已知卫星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和轨道半径r ????? ①G Mm r 2=m 4π2T 2r ?M =4π2r 3GT 2 ②ρ=M 43πR 3 =3πr 3 GT 2R 3 ③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飞行时,r =R ,则ρ=3πGT 2 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 A .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 .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 .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 .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解析:由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可知,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一个焦点上,A 错误;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同,运行速度的大小不可能始终相等,B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知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C 正确;对于某一个行星来说,其与太阳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不同行星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不相等,D 错误. 答案:C 2.(2016·郑州二检) 据报道,目前我国正在研制“萤火二号”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升空

后,先在近地轨道上以线速度v 环绕地球飞行,再调整速度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最后再一次调整速度以线速度v ′在火星表面附近环绕飞行.若认为地球和火星都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火星与地球的半径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5∶7,设火星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和g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g ′∶g =4∶1 B .g ′∶g =10∶7 C .v ′∶v = 528 D .v ′∶v = 514 解析:在天体表面附近,重力与万有引力近似相等,由G Mm R 2=mg ,M =ρ43 πR 3 ,解两式得g =4 3G πρR ,所以g ′∶g =5∶14,A 、B 项错;探测器在天体表面飞行时,万有引力 充当向心力,由G Mm R 2=m v 2R ,M =ρ4 3πR 3,解两式得v =2R G πρ 3 ,所以v ′∶v =528 ,C 项正确,D 项错. 答案:C 3.嫦娥三号”探月卫星于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实现“落月”的新阶段.若已知引力常量G ,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1、周期T 1,“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环月轨道(见图)半径r 2、周期T 2,不计其他天体的影响,则根据题目条件可以( ) A .求出“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的质量 B .求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C .求出地球的密度 D.r 13T 12=r 23T 2 2 解析:绕地球转动的月球受力为GMM ′r 12=M ′r 14π2 T 1 2得T 1= 4π2r 13 GM =4π2r 13 Gρ43 πr 3.由于不知道地球半径r ,无法求出地球密度,C 错误;对“嫦娥三号”而言,GM ′m r 22=mr 24π2 T 22, T 2= 4π2r 23 GM ′ ,已知“嫦娥三号”的周期和半径,可求出月球质量M ′,但是所有的卫星

2021高考总复习物理(创新版)Word文档第5章第21讲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第五章天体运动 [研读考纲明方向] [重读教材定方法] 1.P31哪位科学家把天空中的现象与地面上的现象统一起来,成功解释了天体运行的规律? 提示:牛顿。 2.P3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表述。 提示:(1)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P33对行星运动轨道简化为圆周后的开普勒三个定律的表述。 提示:(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

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 T2 =k。 4.P36[问题与练习]T2。 提示:近地点的速度较大。 5.P37“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一段,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公式依据什么推导出来的? 提示:依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推导出来。 6.P39[问题与练习]T2。 提示:通过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到的。 7.P40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提示:自然界中的任何两个物体。 8.P41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有哪些? 提示:计算天体的质量、发现未知天体。 9.P42笔尖下发现的是哪一颗行星? 提示:海王星。 10.P43[问题与练习]T3。 提示:由GMm r2=mω2r,ω=2π T ,得M=4π2r3 GT2 ,代入数据得:M≈5.93×1024 kg。 11.P44“宇宙速度”一段,发射地球卫星的最小速度是多少? 提示:7.9 km/s。 12.P46[科学漫步]黑洞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黑洞是引力非常大的天体,光以3×108 m/s的速度都不能从其表面逃逸。 第21讲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第五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A)(解析版)

优创卷·一轮复习单元测评卷 第五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A 卷 名校原创基础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20·江苏省宜兴期末)观看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后,某同学设想地球仅在木星引力作用下沿椭圆轨道通过木星的情景,如图所示,轨道上P 点距木星最近(距木星表面的高度可忽略)。则( ) A.地球靠近木星的过程中运行速度减小 B.地球远离木星的过程中加速度增大 C.地球远离木星的过程中角速度增大 D.地球在P 点的运行速度大于木星第一宇宙速度 【答案】D 【解析】 A.地球靠近木星时所受的万有引力与速度成锐角,做加速曲线运动,则运行速度变大,A 错误; B.地球远离木星的过程,其距离r 变大,则可知万有引力增大,由牛顿第二定律: 2 GMm ma r = 则加速度逐渐减小,B 错误; C.地球远离木星的过程线速度逐渐减小,而轨道半径逐渐增大,根据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关系v r ω=,可知运行的角速度逐渐减小,C 错误; D.木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指贴着木星表面做匀速圆周的线速度,设木星的半径为R ,满足1GM v R 过P 点后做离心运动,则万有引力小于需要的向心力,可得 22P v Mm G m R R <

可推得: 1P GM v v R > = 即地球在P 点的运行速度大于木星第一宇宙速度,D 正确; 故选D 。 2.(2020·江西省南康月考)如图所示为一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示意图,O 点为地球球心,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OA=R ,OB=4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A 点的速率v gR > B.卫星在A 点的加速度>a g C.卫星在B 点的速率gR v = D.卫星在B 点的加速度2 16B GM a R < 【答案】A 【解析】A.在A 处,若为圆轨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2Mm v G m R R = 解得 GM v R = 结合 2Mm G mg R = 解得 v gR =在椭圆轨道上,卫星在A gR A 正确; B.万有引力提供加速度

万有引力、重力和向心力关系习题

1.已知地球质量为M ,自转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 、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科考队员在南极发现一小块陨石,用弹簧秤称量时示数为 F.将其带回赤道地面再次称量,则弹簧秤示数应为( ) A .F R GMT )14(322-π B .F GMT R )41(232π- C .F GMT R )14(232-π D .F R GMT )41(322 π-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火箭发射架上,有一待发射的卫星,它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1a ;发射升空后在近地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为2a ;实施变轨后,使其在同步卫星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为3a 。则1a 、2a 、3a 的大小关系是 。 3.某球形行星“一昼夜”时间为T 6h =,在该行星上用弹簧秤称同一物体的重量,发现在其“赤道”上的读数比在其“南极”处小9%;若设想该行星自转速度加快,在其“赤道”上的物体会自动“漂浮”起来,这时该行星的自转周期为多大? 4.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过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做圆周运动.由此能得到半径为R 、密度为ρ、质量为M 且均匀分布的星球的最小自转周期T .则最小自转周期T 的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5.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用弹簧秤称量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小物体的重量,随称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已知地球质量为M ,自转周期为T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 、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不考虑空气的影响。设在地球北极地面称量时,弹簧秤的读数是F 0. 1. 若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 处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 1,求比值 的表达式,并就h=1.0%R 的情形算出具体数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 若在赤道地面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 2,求比值 的表达式。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在南极处,万有引力和重力相等,有:2R Mm G F =, 在赤道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等于重力,另一个分力提供向心力,有:R T m F R Mm G 22'22?? ? ??=-π,联立两式解得弹簧秤示数F GMT R R T m F F )41(423 222'ππ-=-=故B 正确,A 、C 、D 错误.故选:B . 2.【答案】 【解析】根据,可得,可知,同步卫星和地球具有相

万有引力练习题(基础篇)

万有引力练习题 (基础篇) 1、万有引力常量的单位是() 2、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只是宇宙中各天体之间的作用力 B.万有引力是宇宙中具有质量的物体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C.地球上的物体以及地球附近的物体除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外还受到重力作用 3 4 5 6 7 8 A. 已知地球绕太阳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及地球离太阳的距离r B.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和线速度v C. 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已知地球的半径R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D.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和周期T 9、下列时间中,万有引力起着决定作用的是() A. 月亮总是在不停地绕地球转动 B.地球周围包围着稠密的大气层,它们不会散发到太空中去 C.上百万个恒星聚在一起形成银河系里的星球状星团

D.把许多碎铅块压紧,就称为一整块铅 10、假设地球吸引月球的万有引力在某一瞬时突然消失,则月球将() A.落到地球表面 B.沿月亮轨道的切线方向飞出 C.静止在地球上空某一点不动 D.沿地球和月亮的连线远离地球飞出 11、关于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 地面附近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万有引力 B. 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C. 在不太精确的计算中,可以认为物体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倍 C. 离地面高度2R处为 D. 离地面高度处为4mg 19、下列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开普勒第一定律指出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时椭圆轨道 B.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以得出行星离太阳越近,运动的速度越小 C. 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常数k对所有的天体都是同一个数值 D. 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与树上的苹果所受的重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20、已知万有引力恒量,在以下各组数据中,根据哪几组可以测定地球质量()

万有引力定律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https://www.360docs.net/doc/117420795.html, 2007-11-6 17:09:39 浏览人次:1980 A.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在《2004年高考考试大纲理科综合》中属Ⅰ级要求,本节和前一节波的衍射共同讲解波的特有现象,为后面电磁波及光波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教材设计流程 波的干涉是波的一种特殊的叠加现象,所以对波的叠加现象的理解是认识波的干涉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讲了波的叠加现象,即两列波相遇而发生叠加时,对某一质点而言,它每一时刻振动的总位移,都等于该时刻两列波在该质点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在学生理解波的叠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说明在特殊情况下,即当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时,叠加的结果就会出现稳定的特殊图样,即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加强,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减弱,并且加强点与减弱点相互间隔,这就是干涉现象。 由于对干涉现象的理解,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可借助图片、计算机模拟,尽可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干涉现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波的叠加原理。 (2)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3)理解干涉现象的形成原理。 (4)知道干涉现象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空间想象能力。 (2)学习将三维空间运动转化为二维平面运动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 (3)学习在动态变化中抓住瞬间状态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干涉条件和干涉图样 五、教学难点 干涉现象形成的原理

B.教法分析 一、理论依据 为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准备采用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列尔涅尔、斯卡特金等人所倡导的问题教学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观察、讨论分析→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点拨引导→总结得出结论、进行论证。 二、主要目的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问题中激发兴趣,在问题的争论中辨清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升能力。 三、主要设想 1、为了形象直观,打算在课堂中采用播放录相、实验演示、电脑动画模拟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降低难度。 2、在引导学生分析清楚不连续的脉冲波的叠加情形之后,顺势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连续波的叠加情况。引入波的干涉现象。 3、通过对波的干涉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分析波的干涉形成的原理,得出波的干涉条件。 四、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波的干涉形成原理,可以采取变“静”为“动”,“动”中取“静”的分析方法。 波的干涉现象是一种动态中的稳态,要分析这种现象,应该采用对某一瞬间状态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并且将立体转化为平面进行形象的分析,充分利用计算机动画化动为静、化快为慢的特点,能有效地化解难点.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首先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叙述实验现象,然后将水波的干涉图样用三维动画模拟在计算机上,让学生先看三维图的俯视图,再看三维图侧视剖视图,在边缘上放上质点,与上面讲到的波的叠加实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从感观上和知识上清楚的意识到,波的干涉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叠加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将三维空间运动转化为二维平面运动进行分析的思维方法得到提高. 2、在讨论波的干涉图样和干涉条件时,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4和5,请学生看课本上的干涉图样,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然后大面积提问,最后,由教师在黑坂上画图分析总结。在师生的互动中,将重点难点一一化解 C.学法分析 一、问题展示 1.什么是波的衍射?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