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病根不在加盟连锁

同仁堂病根不在加盟连锁
同仁堂病根不在加盟连锁

同仁堂:病根不在加盟连锁

2007年《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黑诊所与药店进行检查,发现同仁堂一加盟店宣称食品盛济堂益寿茶具有治疗糖尿病的功效,属虚假宣传,被当场责令整改。

2008年天涯杂谈网友在“北京旅游之北京同仁堂见闻”一文中爆料,导游把游客领进同仁堂后,先有专业的白大褂对游客进行洗脑,然后由所谓的中医药专家号诊把脉,“确诊”子虚乌有的病情,趁机推销药品。

2010年天涯杂谈ID名为“同仁堂大连前员工”揭发同仁堂大连加盟店黑幕,在文中他写道:“在那里抓药至少少10%的秤,别小看这个数字,一般一个病人至少350元花费,这样就平白无辜少地贡献了30-40元,而且这是领导授意必须做的,我们都敢怒不敢言,还美名其曰防止掉秤才这么做的。”

……

负面消息的不断出现,让同仁堂试水5年的特许加盟草草收场。

事实上,特许加盟店的数量仅占到现存店面的3%,直营连锁才是同仁堂的主要经营模式。调查发现,与同仁堂品牌极度不相称的是,同仁堂的终端扩张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即是终端资源不断被竞争对手抢占或者瓜分。

想要加盟同仁堂的经销商很多,但由于同仁堂对终端控制力较弱,加盟店事故频发,于是2008年停止了加盟合作,致使众多优质客户资源被其他医药巨头瓜分。据曾经想要加盟同仁堂的经销商透露,医药销售受国家政策影响明显,利润低,钱一年比一年难赚,原本想投靠同仁堂这样的大牌,“让自己辛苦经营的药店成长为像同仁堂一样的百年老字号,是许多药店经理的梦想。特许加盟便为药店经理的这个梦想提供了一个机会,它不仅能让这些普通的药店一夜成名,还可以让药店经理在实际经营中学习老字号的管理和运营,快速提高药品经营能力。”结果却是被拒绝。

有业内人士分析,同仁堂固守着国有企业“一刀切”的思维方式,不反思如何加强对加盟店的管理,而是出事之后叫停了加盟合作,这无异于因噎废食,把众多优质合作伙伴挡在了门外。同仁堂宣称以后只做直营连锁,而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投入费用高,配送成本高,如建立一个中等规模的配送中心至少也要投入千万以上。等到你以蜗牛爬行的速度自建起终端之时,竞争对手早就跑到前面去了。话说回来,即便是只做直营连锁,难道就可以彻底解决管理难题?同仁堂对加盟店的叫停似乎走偏了方向。从表象上分析,所有事发似乎都是由加盟店而起,殊不知管理和经营水平的

低下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敢于正视和反省自身的问题,或许才是同仁堂最应该做的事情。

而对于刚发生不久的移花接木骗老外的新闻,记者曾连线同仁堂宣传部,有关人员表示对细节不清楚。转接连锁招商部门,又说不是新闻发言人不能随便发表看法,最终还是移交回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寥寥数语提到,同仁堂现在有1000多家店面,其中加盟店面只有30多家,而且早在2008年就停止发展加盟,现在的店面都是直营连锁,这次出事完全是历史遗留问题,说完匆匆挂断了电话。

这一次新闻事件,让同仁堂把脸丢到了国外。

单一品牌后继乏力

已有338年历史的同仁堂,是中医国粹中的精华所在,称之为中国中医第一品牌可谓名至实归,旗下药品800多种,是当今世界上拥有品种最多的制药企业之一。同仁堂的主打产品有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

然而,所有的这些产品名字都是药品的通用名,并不是同仁堂的品牌专属名,也就是说,这些名字大家都有使用权利。正因为同仁堂没有给这些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注入品牌属性,所以给不少竞争者留下了从嘴边抢食的机会。

天士力集团早已把复方丹参滴丸做到了单品10亿元的年销售额,江中制药把健胃消食片做到8亿元,而中药品种繁多的同仁堂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仅有6个,长期稳居市场第一的主打品种六味地黄丸被宛西制药拉下了马,乌鸡白凤丸被汇仁集团出产的乌鸡超越。眼看着养大的儿子被人家一个个抱走,同仁堂干瞪眼,这些年来却拿不出可以称霸江湖、一呼百应的中药产品。

致命的是,同仁堂集团还在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经营思路,所有产品几乎都没有单独的品牌,都使用“同仁堂”的标签。这种做法在同行品牌落后、强手品牌稀少的年代是可行的,但是现在,在市场要求行业、产品越来越细分的情形下,多种产品顶着统一品牌光环的做法显然失去了它的优越性,品牌感召力大大下降。更致命的是,旗下众多企业共用一个品牌蕴藏很大风险:一旦一个子公司或产品出问题,伤害的是这个积淀多年的企业品牌,牵涉到公司旗下几百种产品的销售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自“移花接木假药骗老外”事件被媒体曝光之后,同仁堂(600085)

的股价应声下跌2.87%。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被曝“假药门”的同仁堂系加盟药店,不属上市资产,但该事件对同仁堂的品牌造成了负面影响。老字号同仁堂的整体品牌价值很高,集团内部对“同仁堂”品牌的使用管理上是非常严格的,但是防不胜防,同仁堂涉及到的虚假宣传、假药事件依然层出不穷。这些负面影响给同仁堂带来了巨大的财力、物

力、无形资产的损失,更何况新的竞争品牌不断崛起,同仁堂显得独木难支。

有人建议,同仁堂应该向宝洁或者同行的“白加黑”学习学习,将集团品牌分拆剥离,重塑产品品牌。

终端掌控松散不力

现款现付的错误运用:由于同仁堂的销售政策是要求经销商现款现货,且不予退货,造成批发商和药店的进货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据了解,他们的一般做法是,减少同仁堂二三线产品的进货量,主要购进“走货好”的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主打品种。这与同仁堂“提高产品在零售终端的铺货率和首推率”的改革初衷明显相悖。由于同仁堂的主打品种并不是

独家拥有,一旦市场长期空货,其产品有被替代危险,影响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业内人士认为,实行现款现货,具体销售组合方案上应该有所区别。一般情况下,公司主打产品,或者新产品采用现款现货,其他产品还应延续原来的方法。

促销难题:厂家的销售支持对产品销售很重要,很多厂家通过广告、招聘终端推销员帮助商业公司进行销售,这就是所谓的“助销”。同仁堂广告促销很少,给经销商的利益也不高,在没有“助销”的情况下,还要求经销商实行现款现结,商家肯定不与你好好合作了。

毛利率低:同仁堂对产品质量控制严格,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其出厂高价格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尤其是一些由地方定价的产品。在药品价格持续降低和中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下,综合毛利率下滑,销售业绩提不上来。虽然公司在人工、采购等方面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降低成本,然而结果并不如规划中的那么理想,相反,利润率呈年年下降的趋势,同仁堂的毛利率几乎只相当于同行的一半。同时,同仁堂由生产型企业向销售型企业转型,每一次营销成本的增加都伴随着整个成本的提升。低毛利的直接恶果导致销售遭遇瓶颈,终端药店被迫关门或另寻东家。业内人士分析,同仁堂要改变现状就必须精简裁员,通过制度的优化来减轻“大锅饭”带来的负面影响。

区域品牌有局限

在很多人眼中,同仁堂还只是北京的同仁堂,而不是全国人民的同仁堂。贵为中药行业第一品牌,却与全国性品牌的差距还很遥远。医药行业的版图也是“军阀割据”的,如白云山称霸南方中药市场;南京同仁堂称霸华东市场;兰州佛慈称霸西部市场;东北是哈药世一堂的势力范围;北京周边地区才是同仁堂的天下,销售主要还是围绕北京周边地区展开。

一位业内人士说:“中药市场区域分割这样明显,对同仁堂区域外延发展很不利,比如要走

出北京市场,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在外埠开药店。但这个市场已经被别人占领,如果你研发不出新产品,没有好的卖点,靠同类产品拼杀,成本太高。”该人士表示,医药行业靠并购手段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全球的经验,同仁堂如果通过收购、兼并,将区域竞争对手消灭掉,其地盘与竞争力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不知同仁堂为何不选择这种战略路径。

老字号也需要包装

同仁堂对先进的营销传播手段运用不足,在大众媒体的曝光率与它在

行业中的老大地位极为不匹配。没有看到哪个同仁堂的产品是运用现代的广告、公关等整合营销手段在市场中一举成名的,其创新产品总是默默无闻地“犹抱琵琶半遮面”,与终端市场完全脱节。

业内人士直言,同仁堂的品牌不错,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不需要维护和巩固就直接可以转化为销售。对同仁堂来说,除了2001年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令其辉煌一时,近几年在品牌推广上鲜有动作。渠道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加上对终端控制能力有限,业绩下滑在所难免。同仁堂集团应该从战略高度,从现在开始进行品牌规划,规划一下什么产品直接使用“同仁堂”品牌,什么产品必须与“同仁堂”切断联系要创立新品牌,

上市后的同仁堂,本应在品牌推广方面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但却没有像样的举动。倒是始于1949年公私合营改革的品牌之乱一直存在,地方一些中药企业至今仍然继续沿用北京同仁堂的品牌,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有天津同仁堂和南京同仁堂。由于这些地方同仁堂也都是国有企业,所以很难相互协调,历史的错误使同仁堂失去了自己品牌的完全所有权,也给同仁堂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不过,这些都不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毕竟大家公认的同仁堂还是来自北京的同仁堂集团。关键是同仁堂人心态和观念上的转变。有人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同仁堂公司有北京人最大的毛病,一副酒好不怕巷子深的架势。

纵观同仁堂近几年的经营,我们看不到有什么起色,远不如广药。广药的产品本就不错,在此基础上又弄出了王老吉饮料,营销很有思路。

无需争辩这番言辞是否得当,但必须正视的是,同仁堂人确实需要全面彻底地改变思想观念,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中国现有的1600多家老字号,70%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20%维持现状,只有10%经营良好,同仁堂就是这10%中的佼佼者。但品牌是需要长期精心维护和不断创新的,其衰败也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一旦风光不再,最高明的医术也无回天之力。

同仁堂SWOT分析

同仁堂公司SWOT分析 (一)同仁堂的优势分析 北京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始建于1669年。"九五"以来,同仁堂秉承“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如今,同仁堂年销售额50亿元,实现利税6亿多元,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资产总额已近63亿元。 优势一:人力资源管理 创建于清初的“同仁堂”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由乐家创立,又称为“乐家老铺”。乐家当初开中药铺取名“同仁堂”具有全家同舟共济、共同创业的意愿。从现在来看,也就是要形成一种团队精神。如今的同仁堂,为各方面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他们改革陈旧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他们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各项政策待遇,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他们优先为企业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解决住房问题;为学有所长、工作业绩突出的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优势二:百年老字号品牌价值 品牌理念是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品牌化经营的最高原则,也是指导各式各样的传播的出发点。虽然我们无从明确获知同仁堂品牌传播背后的真正理念,但从同仁堂网站的内容看,“中药文化”应该是同仁堂品牌的核心。我们注意到,同仁堂对中药文化的表达有不同版本,比如“同仁堂国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以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在过去的几年里,同仁堂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华文化有较强渗透和影响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澳门、香港等,我们可以推断“中药文化”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势三:企业文化 同仁堂品牌传播的最成功之处是借电视连续剧开展文化营销。从《大宅门》的无意,到《大清药王》的轻车熟路,同仁堂已经能够很圆熟地挖掘自己的百年传奇,通过艺术形象为品牌代言。归根结底,优秀的企业文化传统是北京同仁堂生产经营的灵魂所在,也是这个老字号长盛不衰的秘密之一。同仁堂秉承“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的企业使命,为顾客提出“为了您的健康与幸福,尽心尽意,尽善尽美”的服务承诺,“神州国药香,北京同仁堂”等等都以民族气节为己任,在国家危难之际从不发国难财。使得顾客产生了对北京同仁堂的民族气节的敬意。 (二)同仁堂的劣势分析 1、单一品牌后继乏力 已有338年历史的同仁堂,是中医国粹中的精华所在,称之为中国中医第一品牌可谓名至实归,旗下药品800多种,是当今世界上拥有品种最多的制药企业之一。同仁堂的主打产品有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然而,所有的这些产品名字都是药品的通用名,并不是同仁堂的品牌专属名,也就是说,这些名字大家都有使用权利。正因为同仁堂没有给这些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注入品牌属性,所以给不少竞争者留下了从嘴边抢食的机会。 2、终端掌控松散不力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概况: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市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43年的历史。近年来,集团坚持“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中医药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做长、做强、做大”为方针,以创新引领、科技兴企为己任,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出口创汇及海外终端数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同时,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的双重功能日益显现,品牌的维护和提升、文化的创新与传承等取得了丰硕成果,“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国家汉办签署了联合推广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运用孔子学院平台进一步加大了同仁堂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度。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拥有药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参茸饮片5大类1500余种产品;25个生产基地、75条通过国内外GMP认证的生产线,生产工艺和工装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1500余家零售终端和130多家医疗网点;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以同仁堂研究院和同仁堂中医医院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十一五”期间,共开发上市新产品194种,

为同仁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北京市国有经济“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同仁堂集团制定了自身“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首都中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确定了新的五年发展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零售及医疗网点突破2000家,新产品研发上市300种,落实四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继续保持五个全国同行业第一,逐步形成六大(二级)专业型集团公司框架”的“123456”计划,真正实现健康、和谐、跨越式发展。 企业文化: 品牌释义::"同仁堂"商标的设计意图: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北京同仁堂数百年的制药精华与特色是: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因而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享有盛名。本商标采用两条飞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同仁堂”作为主要图案是药品质量的象征;整个商标图案标志着北京同仁堂是国之瑰宝,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造福人民。 1、企业精神: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2、诚信理念: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3、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 4、经营理念:诚信为本,药德为魂

谈同仁堂品牌的经久不衰之道

谈同仁堂品牌的经久不衰之道 摘要:作为拥有343年历史的老字号,“同仁堂”三个字可谓是同仁堂的金字招牌,而同仁堂是怎样打造自身品牌,创造三百年不倒的医药界奇迹,确实值得研究。同仁堂品牌的成功绝非偶然,通过对资料的研究分析发现,是文化、诚信、品牌意识等的共同作用打造了同仁堂品牌。本文从同仁堂的品牌文化、品牌意识、同仁堂的“以义取利,义利共生”、“诚信为本,药德为魂”及其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现代化经营方式等五大方面具体阐释了同仁堂品牌的经久不衰之道。 关键词:同仁堂品牌品牌文化品牌意识品牌形象 提到同仁堂,你是会想到它淡淡的药香,还是它那古朴庄严的装潢?是它百年的厚重历史,还是它各式的药品?是它流传百年的故事,还是它传承至今的品牌文化?是它现代的不断创新,还是他经久不衰的质量和信誉?无论你想到的是什么,同仁堂作为承载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

老字号,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作为中药第一品牌,从创始至今,一路走来,可谓历经风雨。这一路中,有创始者的豪迈,有中兴者的用心,有新时代生生不息的奋进,更有药德精神、品牌文化代代相传的体现。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至今已有343年的历史。享有“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中国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十佳单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几十项荣誉。从当初的同仁堂药店,到现在已经蜕变成同仁堂集团,并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的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①,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经历了清王朝由盛到衰、几次外敌入侵、军阀混战、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的历史沧桑,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仁堂经历数代而不衰,在海内外信誉卓著,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可谓药业史上的一个奇迹。那么现在就来剖析一下同仁堂品牌是何以经久不衰的。 一、百年风雨路,文化造品牌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公司介绍 .背景简介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着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商标的设计意图: 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北京同仁堂数百年的制药精华与特色是: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着,因而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享有盛名。本商标采用两条飞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同仁堂”作为主要图案是药品质量的象征;整个商标图案标志着北京同仁堂是国之瑰宝,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造福人民。

.公司历史 一六六九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 一七零六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 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之久。 一九五四年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一九五七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成立,开创中药西制的先河。 一九八九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一九九一年同仁堂制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一九九七年国务院确定1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 一九九七年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 二零零零年十月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传统老品牌的营销策略—以同仁堂品牌为例

传统老品牌的营销策划 ——以同仁堂品牌为例

1 论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传统老品牌是中华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赢得了良好的商誉,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历史悠久、物美价廉、工艺独特,质量可信,这正是传统老品牌历史的积淀。面对同质化的产品和模式化的管理,世界已经进入依靠形象赢得市场的时代。在发达国家,品牌形象被视为经营活动中最宝贵的资源,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被当作顺利实现企业市场经营目标,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环节。[1]然而,在现代商业竞争中,传统老品牌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进入国内市场,以及国产新品牌的诞生,给消费者带来了新产品,新观念。消费者的购物理念,行为习惯随之改变,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这导致了大量传统老品牌顾客的流失。另一方面,传统老品牌普遍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营销理念落后,对品牌本身所蕴涵的文化传播差。因此,传统老品牌应该注意打造和培育品牌文化,通过营销策略提高品牌的影响力。 中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中药传统老品牌的北京同仁堂距今已有342年,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的经历造就了同仁堂独特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不断变革,创新,发展中成为了中药老品牌的一朵奇葩。根据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指出:报告期内,在全体营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国内实现营业收入564,978.63万元,海外市场销售41,266.59万元。国内市场销售同比增长24.23%,海外市场销售同比增长24.76%,圆满实现了经营目标。销售政策执行到位,经营秩序规范,产品渠道价格稳中有升,管控力度持续加强,为今后的销售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2011年全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6,245.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27%。根据海关统计数据,2011年按照国内中成药出口金额排名,本公司继续名列榜首。[2]然而,市场竞争加剧对同仁堂的营销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同仁堂营销策略的改进,有助于提高同仁堂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对文献的查阅整理,发现绝大多数的研究集中于对同仁堂品牌文化的讨论,对同仁堂营销策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选则以同仁堂为研究对象,对同仁堂营销策略进行充分的研究,对同仁堂当前的营销现状进行4Ps分析,找寻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对策。通过调整同仁堂的市场细分和目标

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1.公司介绍 1.1.背景简介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自雍正元年(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商标的设计意图: 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龙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北京同仁堂数百年的制药精华与特色是:处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因而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上享有盛名。本商标采用两条飞龙,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国医药文化历史,“同仁堂”作为主要图案是药品质量的象征;整个商标图案标志着北京同仁堂是国之瑰宝,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造福人民。 1.2.公司历史 一六六九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

一七零六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之久。 一九五四年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一九五七年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成立,开创中药西制的先河。 一九八九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受到国家特别保护,“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一九九一年同仁堂制药厂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 一九九七年国务院确定120家大型企业集团为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同仁堂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中医药企业名列其中。 一九九七年由集团公司六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七月,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这标志着同仁堂在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迈出重要步伐。 二零零零年十月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同仁堂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迈出了关键一步。 二零零二年同仁堂集团启动“1032”工程。 二零零八年十二月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试营业。 1.3.公司愿景 翻开同仁堂的历史,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丰富的文化内涵悠远凝重。儒家文化“以义为上”的深刻内涵早已融入到同仁堂三百多年的行医制药之中。背负着“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的使命,同仁堂形成了独特的品牌“同仁堂文化”。 同仁堂三百余年的历史就是谋求信义的历史,同仁堂的金字招牌就是由“信义”二字凝结。以“德、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以古训堂训为基本内涵的经营理念;以创新发展为基础的时代精神;“以义为上,义利共生”的经营哲学;

同仁堂

企业目标:以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绿色医药名牌产品为支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产品集团。简称"三高一强"。 企业使命:弘扬中华医药文化,领导"绿色医药"潮流,提高人类生命与生活质量。 管理信念:同心同德,仁术仁风。 服务铭:为了您的健康与幸福,尽心尽意,尽善尽美。 广告语:神州国药香,北京同仁堂。同仁堂国药。 生产现场标语:质量即生命,责任重泰山。一百道工序,一百个放心。 生产一流品质,同仁堂永恒的信条;创造国际名牌,同仁堂不懈的追求。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自雍正元年(1721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同仁堂品牌誉满海内外,其优势得天独厚。同仁堂商标已参加了马德里协约国和巴黎公约国的注册,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同时,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并在台湾进行了第一个大陆商标的注册。同仁堂的著名商标和优秀品牌已成为同仁堂集团不断发展的特有优势。 目前,同仁堂拥有境内、外两家上市公司,连锁门店、各地分店以及遍布各大商场的店中店六百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0家,遍布14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北京大兴、亦庄、刘家窑、通州、昌平,同仁堂建立了五个生产基地,拥有41条生产线,能够生产26个剂型、1000余种产品。全部生产线通过国家GMP认证,10条生产线通过澳大利亚TGA认证。2004年投资1.5亿港元设立的境外生产基地---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于2005年底通过了GMP认证,为实现生产、研发和营销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证券报和亚商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的评比中蝉联第四、第五届排名第一,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创业板表现最好的股票之一,企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同仁堂集团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推荐为最具冲击世界名牌的16家企业之一,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集团领导班子被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四好领导班子”;同仁堂被国家商业部授予“老字号”品牌,荣获“2005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200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影响北京百姓生活的十大品牌”,“中国出口名牌企业”。2004年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十户国有重点企业典型经验之一,2006年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仁堂的社会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的现代制药工业、零售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了十大公司、两大基地、两个院、两个中心的“1032工程”。同仁堂人有信心有能力把同仁堂集团建设成为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国际驰名的中医药集团,通过全面提升同仁堂现有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水平,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同仁堂人决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弘扬同仁堂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药事业做出贡献。 公司创建成立以来,始终遵循同仁堂集团“四个善待、四条标准”的管理原则,并结合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公司特色的现代化、专业化、人性化的网络管理体系,将同仁堂的百年历史和文化底蕴与严谨有序的工作态度有机结合。同时实施三个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招贤纳才,聘用和培养了一批有严谨工作作风、丰富工作经验,勇于开拓的高素质人才,建立了自己的员工队伍,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通过科技创新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关系,在新产品研发中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研发机制和产品系列,新产品开发上市形成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资料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

北京同仁堂

目录 1 同仁堂历史沿革简况 (5) 1.1 创立沉淀文化 (5) 1.2 新天地里重振 (6) 1.3 率先蜕变前进 (7) 1.4 创新迈向世界 (8) 2 企业现状 (8) 3 企业文化 (8) 4 企业精神文化 (9) 4.1 企业哲学 (9) 4.2 企业精神 (9) 4.3 企业质量准则 (10) 4.4 企业的价值观 (10) 4.5 企业作风 (10) 5 在现时期继承和弘扬同仁堂文化 (11) 5.1 同仁堂文化的质量观 (11) 5.2 同仁堂文化的信誉观 (12) 5.3 同仁堂文化的形象观 (12) 5.4 同仁堂文化的人才观。 (13) 5.5 同仁堂文化的人和激励观 (13) 5.6 同仁堂文化的创新发展观。 (14) 6 同仁堂的理念行为 (15)

7 未来建设 (15)

北京同仁堂企业文化 1 同仁堂历史沿革简况 1.1 创立沉淀文化 1669年,(清康熙八年)乐显扬在自家创办同仁堂药室.乐显扬祖籍浙江省宁波府慈水镇,明永乐年间,其曾祖父乐良才举家迁往北京,以走街串巷,行医卖药为生,在当时称为铃医。乐显扬自幼聪敏,为适应大城市医药需求,精研医药理论,造诣很深,通过不懈努力成为清太医院吏目,从而结束了乐氏祖传的铃医生涯。 乐显扬在管理太医期间,收集了大量的宫廷秘方、太医良方、古方、民间验方,加上祖传的秘方,这就奠定了他在康熙八年创办同仁堂药室的坚定基础。 乐显扬尊崇“可以养生可以济世者唯医药为最”,把创办药室作为济世养生的高尚事业,这就注定了同仁堂日后必将声誉鹊起。 1668年,乐显扬去世,其三子乐凤鸣继承父业。他于1702年将同仁堂药室移出家门,在前门外大栅栏正式开办了同仁堂乐家老药铺。 乐凤鸣幼承家学,精通医药,善于总结前人的制药经验。 在同仁堂创建之初,用三年时间,于1706年将同仁堂所制362种成药分门汇集成书,名为《乐氏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在该书序言中,乐凤鸣明确提出“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两句话成为历代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必须遵循的

同仁堂调研报告

4.1品牌调研 科学的品牌调研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是品牌建设的基础,它是由调研人员收集目标信息,并对所收集的信息加以整理统计,然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为企业的品牌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根据品牌调研程序具体说来,它包括确定目标、设计方案、采集资料、分析研究和撰写报告等五大步骤。 4.1.1确定目标 确定目标是品牌调研的第一步,因为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够有的放矢。此次调研我们在深刻认知品牌的背景情况下,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思考,从同仁堂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同仁堂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调研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将目标确定为同仁堂品牌检视。 4.1.2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作为此次调研的重头戏,首先要保证方案的科学性。估计调研信息的价值,确定提供什么精度的信息,选择收集信息的方法和测量技术,根据调研方法确定地点、对象、抽样规则等,还要确定数据分析方法和报告提交方法。最后,还把所有这些内容写入调研方案里以便下一步有计划地实施。此次调查方案中规划以下内容: 4.1.3采集资料 此次调查一手资料的主要来源于同仁堂产品的消费者或购买者。消费者是市场调查营销活动的中心。在调查中,收集的信息和数据都是根据此次特定的目的进行收集的直接信息,其针对性和适应性比较强,科学性也比较符合此次调查的需要。 ⑴调研项目 这是品牌调研方案的基本内容。根据对同仁堂检视的调研目标制定调研项目。调研项目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此次调查收集的资料包括同仁堂的品牌背景、荣誉、同仁堂的历史、同仁堂的企业文化、市场定位与市场细分、科技创新、质量、产品分类、企业动态,收集的数据包括企业07年至今的年报、季报等,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见附录2)。 ②数据收集的范围包括相关报纸、电视媒体报道,以及同仁堂内部刊物和同仁堂各种数据报道。 ③此次调研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一线调查数据和二手资料的搜集的结合。第一手资料是通过调查直接从消费者和同仁堂内部收集到的资料,包括面谈访问法和观察法;二手资料包括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其中,内部来源主要包括企业档案、本人资料库;外部来源主要文献资料,电脑数据库和互联网,组织机构等。 ④对于一手资料的获得,访问的地点确定在前门大栅栏北京同仁堂药店,针对光顾同仁堂的消费者进行随机抽样;二手资料的获得收集方法包括查询、索取和交换。同时还要确定如何判断这些资料的准确性。 ⑵调研方法 这是实现品牌调查目的的基本手段。为了达到最佳的调研效果,此次调查由于资料的来源方式很多,因此必须从优选择调查方法,包括直接询问法、深度访谈法,此外还有市场观察法等。问卷调查,除获知途径外,对品牌的联想均为自由的开放式,被者独立完成问题,无任何提示。 ⑶调查样本 此次调查是对同仁堂的顾客对同仁堂品牌满意度进行研究,其目标调查对象总体为:要素:到同仁堂北京总店购买产品的顾客; 抽样单位:个人; 范围:北京市; 时间:2009年4月;

北京同仁堂案例分析

案例简述: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国内外。通过上百年来产品的多样化和工艺的稳定性,打造出了同仁堂独具特色的品牌优势与技术优势,形成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在跨国发展的道路上他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凭借其原材料良好的质量保证以及制药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牢固的信任。 SWOT 分析: 1同仁堂国际化三部曲分析 同仁堂在发展过程中,发挥其优势,以循序渐进,具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发展模式向前发展着。这一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以品牌与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2.海外投资控股。3.抓住机遇,发展跨国经营。 第一步,以品牌与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同仁堂是中国中药的第一品牌,是业内的老字号,其300余年中时刻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以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使得同仁堂金字招牌的经久不衰具有强势的品牌优势,因此才能赢得消费者们的青睐。在海外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同仁堂注重品牌优势所带来的影响,加大自身宣传力度。由于海外华人与中国同宗同源,文化理念接近,所以,先天的脐带效应也使得他们顺理成章的接受中药,然后以此为中心向外扩散,最终进入其他国家市场。同仁堂的300年历史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形成了独有的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技术资源。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同仁堂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创立了自己的医药创新团队和体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西药的科研技术,使得中药发生质的蜕变,从而与其他国家接轨。 1993年起,同仁堂相继在香港开办了母公司及四家子公司,同仁堂以其品牌与独到的技术作为无形资产的形势入股,在合资公司投资总额中占一定份额。并凭借合资公司的开办,使同仁堂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以“品牌,技术”投资为核心的海外拓展之路,为此后海外投资开办控股公司奠定了基础。

北京同仁堂案例分析

引言:同仁堂,是提起中药,许多人都会不约而同想到的名字。他历经数代,发展成为国内最负盛名的老药铺。然而在现如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同仁堂又是如何与时俱进,成功实现跨国经营,带领中药走向世界的呢 案例简述: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国内外。通过上百年来产品的多样化和工艺的稳定性,打造出了同仁堂独具特色的品牌优势与技术优势,形成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在跨国发展的道路上他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凭借其原材料良好的质量保证以及制药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牢固的信任。 SWOT 分析: 1同仁堂国际化三部曲分析 同仁堂在发展过程中,发挥其优势,以循序渐进,具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发展模式向前发展着。这一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以品牌与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2.海外投资控股。3.抓住机遇,发展跨国经营。 第一步,以品牌与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同仁堂是中国中药的第一品牌,是业内的老字号,其300余年中时刻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以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使得同仁堂金字招牌的经久不衰具有强势的品牌优势,因此才能赢得消费者们的青睐。在海外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同仁堂注重品牌优势所带来的影响,加大自身宣传力度。由于海外华人与中国同宗同源,文化理念接近,所以,先天的脐带效应也使得他们顺理成章的接受中药,然后以此为中心向外扩散,最终进入其他国家市场。同仁堂的300年历史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形成了独有的完整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技术资源。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趋势下,同仁堂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创立了自己的医药创新团队和体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西药的科研技术,使得中药发生质的蜕变,从而与其他国家接轨。 1993年起,同仁堂相继在香港开办了母公司及四家子公司,同仁堂以其品牌与独到的技术作为无形资产的形势入股,在合资公司投资总额中占一定份额。并凭借合资公司的开办,使同仁堂开拓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以“品牌,技术”投资为核心的海外拓展之路,为此后海外投资开办控股公司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海外投资控股。同仁堂通过在海外与其他公司共同合资建立海外合资企业,让合资企业在当地进行产品生产和国际研发。以这种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对于当时的同仁堂来说这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同仁堂节省资金,同时还可以大幅降低投资风险。其次,对于初入其他国家市场的同仁堂来说,需要一个“引路人”来帮助他们在他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下融入当地市场。最后,在合作过程中,同仁堂还可以借助其拥有的庞大的网络来拓展自身业务。 第三步,抓住机遇,发展跨国经营。我国加入WTO后,伴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我国传统行业受到了严重冲击的同时,也为其打开了通往国际的大门。中医药国际认可度的提高及中医药专业机构和人员在国外的迅猛发展,同仁堂走向世界指日可待。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同仁堂也集中了一批网络人才,积极介人电子商务领域,全方位、多角度面向国际市场,充分利用网络高速度传播信息的特点,积极宣传同仁堂,让人们意识到这是一家具有创新意识,与时俱进的公司,吸引消费者与国际知名公司的眼球,从而为自己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同仁堂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办特许经营连锁店,建立中药分装加工厂,设立办事处等,使中药更加贴近国际市场的同时,还在

同仁堂公司发展总结与展望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谋划发展展望未来 2010-01-25 集团公司财务运行部部长朱海峰 一、历史沿革 科技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22日,同年10月31日由股份公司分拆部分优良资产,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实现了同一资产的二次上市,被业内称为“同仁堂模式”。2000年成立初期,公司生产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营销工作仍然依托于股份公司。2003年~2005年,公司进入平稳较快成长,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管理工作逐步加强。亦庄生产基地的陆续建成投产,产能不足得到缓解,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此期间,科技公司为集团公司1032工程承担了有关人员的安排和主要经济指标。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为巩固和提高经营质量和资产质量,2006年集团董事会果断决策,抓住机遇,做出对指标进行回调的决定。科技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坚决贯彻集团董事会意图,坚持改革发展创新,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各项管理日趋完善,经营质量和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二、基本情况 科技公司现有职工2000余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三十个省市或地区。截至2008年年末,科技公司总资产已达17.95亿元,为2000年上市之初的3.47倍;销售收入11.96亿元,为2000年的3.52倍;利润总额1.96亿元,为2000年的2.93倍;出口创汇403.44万美元,为2001年开始自营进出口时的2倍。货币资金为2.46亿元,经营性现金流为1.16亿元。累计分红总额5.63亿元,为初始投资成本的3.08倍。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1、强化营销管理,提高经营质量,提升获利能力 几年来科技公司以市场为中心,以网络建设做支撑,下大力气打造终端队伍;以品种群建设为依托,成功的培育了以六味系列为主的多个主导品种群。销售模式坚持创新,营销网络日趋完善,销售能力与生产规模基本适应,市场价格趋于稳定。重点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依托“同仁堂”品牌的影响力,开展了营销网络建设。目前,网络体系覆盖了全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区直辖市,建立了七个销售大区,36个销售工作站,320余家渠道客户。从抓重点市场入手,巩固成熟市场,开拓潜力市场,持续构建分销体系和终端体系。做好新老客户的开发维护工作,稳定经销商队伍。对重点市场集中资源,加强维护,减少空白点。大力开发连锁市场终端,为未来的增长点奠定基础。加大各地医疗市场投入,挑选出重点中标医疗品种,与社区医疗工作紧密配合,在多个社区医疗中心开展工作,使科技公司医疗品种销售持续增长。 二是实施品种群建设,为公司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在品种群建设上实施主力品种稳步增长,潜力品种成倍增长,竞争品种截流市场的销售策略。由过去对六味类、感冒类、牛解片类的绝对依赖,逐步转向各类品种齐头并进的格局。明确西黄丸、京制牛解片、阿胶系列品种为增长点品种,以持续的终端促销活动推动品种上量。通过细化产品群,科学制定产品策略,提高了产品的销售毛利水平和经营贡献率。安宫牛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品种的毛利率均大幅提高。 三是稳定市场价格,改革营销政策。严格规定一级商对于科技公司主导产品的出货价格和零售价格。借助药材平台的建立,改善客户结构,提高现金回款贡献。出台承兑汇票管理制度,实现联动机制,建立风险提示,强化应收账款监控管理,严格控制经营性退货。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市场价格趋于稳定,利润空间得到保证。 四是销售队伍实现了由业务型向管理型的转变,服务于市场,服务于客户,服务于产品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科技公司在销售队伍上重点抓了业务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引导业务员从单纯做大客户,转变到做网络;从简单发货催款,到为网络所有客户和各种需求服务;从简单利用政策促销,到利用品牌和文化理念促销。努力培养营销人员既是药品的销售员又是网络的管理员,还是同仁堂文化的宣传员的意识,成为名副其实的有同仁堂特色的销售代表。 2、强化效益管理,深化专项工作,提升创新能力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科技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将影响和制约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专项工作入手,分类治理,形成合力,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重点抓了以下四个环节:一是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科技公司加大考核产品一次通过检验成为合格产品的通过率。从多年的生产统计数据中筛选重点品种18个,制订了半成品一次合格率达到96.5%,成品一次合格率达到100%的目标值,并与生产基地奖金分配考核挂钩。通过开展此项工作,上述重点品种合格率全部达标。 二是提高产品投入产出比,严格控制生产周期。狠抓生产投入量与成品产出量的比率。在降低投入成本的同时,还要提高产出量,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经考核,各生产基地均能较好的完成考核指标,有效降低了工序物料消耗,达到了预期效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修订了550个品种的药材加工消耗标准,其中358个品种为新增标准,实现了统一加工标准,提高炮制质量的目的。 三是全面推行二级核算。科技公司在开展专项工作中,深刻认识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关键在二级核算。为此他们明确了“以专项工作为点,以二级核算为线,以落实考核为目标”的工作流程。以财务核算体系改革与财务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在建立二级核算工作中,他们从建框架、摸数据、定内容,到每月有详细的数据分析汇总,全面掌握了生产运行动态,了解生产成本的增减因素,便于及时指导和帮助相关

同仁堂老字经营的成功典范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中药业的第一品牌,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始人乐显扬。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享受皇封特权,历经八代皇帝,长达一百八十八年。 300多年来,同仁堂把"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作为永久的训规,始终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其产品以质量优良、疗效显着而闻名海内外。以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丹、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等为代表的十大王牌和十大名药,一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同仁堂也因此成为质量和信誉的象征;目前生产中成药24个剂型,800多个品种经营中药材、饮片3000余种;47种产品荣获国家级、部级和市级优质产品称号。同仁堂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4,392,082.05元,净利润146,648,474.92元。集团下属的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300多年的老字号又焕发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同仁堂是老字号经营的典范,那么,在老字号大多数经营不利的今天,同仁堂是如何取得如此辉煌业绩的呢?让我们揭开其中的奥秘。 通过对国内老字号的分析,大家已经认识到老字号经营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顽固守旧,企业组织形式老,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数百年来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而我们的老字号要么是典型的国有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不思创新;要么是家族企业,规模小,效率低,很少的资产顶着老字号巨大无形资产的大帽子。

2、不能坚持顾客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是现代营销思想的精髓,只有顾客导向型的品牌才能致胜,或许有人会为中华老字号精湛的传统工艺而自豪,但其产品若不能紧随现代人的消费观而改变,老字号也只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 3、品牌没有进行国际化扩张。全球化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而品牌的国际化扩张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换句话说,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任何想要塑造强势品牌的企业都要实现品牌经营的国际化,中华老字号也不例外。 4、资金紧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是无法积聚品牌资产的,而这一问题在中华老字号当中尤为严重。 5、没有进行品牌延伸。品牌延伸是品牌管理中颇具争议的一个问题,尽管如此,被誉为“金字招牌”的知名老字号仍应利用已有的品牌资产,不失时机地实施品牌延伸,借以增加利润增长点,做大市场“蛋糕”。当然,品牌本身的知名度始终是品牌延伸的前提条件。 6、不注重法律保护。几代人千辛万苦才创出的老字号能维持至今实属不易,倘若一时疏忽被他人抢注了商标岂不可惜。创名牌难,保名牌更难。着名品牌为他人抢注的例子已不鲜见,缺乏现代商标保护意识的商人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我们可以看到同仁堂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

同仁堂:百年老字号都能互联网转型(上)

同仁堂:百年老字号都能互联网转型!(上) 导读:互联网带给传统企业最大的启发,在于改变传统企业的思维方式。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指的是在公司里引进电商人才,设立电商部门,在天猫、京东开店吗?如果这样理解互联网转型,那也太流于表面了。我观察到不少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其实只是披上了互联网的马甲,做电商、微商,然后再招几个90后负责新媒体,用异次元空间的语言在网上卖萌,用官微发几句累觉不爱、么么哒、也是醉了,似乎这样就跟上了时代,而实际上企业的思维方式依然是传统的。这种互联网化并没有真正改变企业的经营。我认为,互联网带给传统企业最大的启发,在于改变传统企业的思维方式。把互联网思维引入传统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对人的思维的改造,其意义远远大于学会在网上卖货、做电商。在我看来,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需要有六大转变。钱主编点评: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需要完成三个层面的转化:一个层面是企业家老板层面,第二个层面是业务层面,第三个层面是组织层面。转变1: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记得我刚到同仁堂健康启动项目的第一天,同仁堂健康的同事向我介绍了他们正在推动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导向战略。但是接下来,在对公司中高层的内部访谈中,我更多听到的声音却是——同仁堂的产品好,不需要宣传;服务卖不了钱,最

终卖的还是产品;只要把产品做好,客户自然会上门。由此可见,传统企业转型首先面临的难题是经营理念的转型。我们研究了国外的Facebook、Twitter、谷歌和国内的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案例后发现,黏住用户和变现/实现价值是互联网企业经营的两大法宝。互联网企业所有经营利器背后都闪现用户思维。然而,要传统企业接受用户思维,既不能靠老板命令也不能靠专家鼓吹,最好的办法是请真实的用户来现身说法。我们组织了多场消费者座谈会,邀请同仁堂健康的管理团队通过单向玻璃,聆听消费者声音。从消费者口中听到,绝大多数用户心中的同仁堂品牌还是和寻医问药而不是和健康联系在一起,而大家耳熟能详的还是同仁堂传统的那几味药,同仁堂的品牌知名度再高,美誉度再好,在客户心目中同仁堂品牌与健康的关联度并没有建立起来。这样的市场声音让大家十分震惊。钱主编点评:在今天所有的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时候,你给用户提供的,过去最早是功能,后来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再上一步说给用户创造价值。所有的同行都在给用户创造价值的时候,你就发现最后决定大家能胜出的东西就变成了用户体验。当然,即使是这样,公司内部仍然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只是说明我们同仁堂的宣传做得不够好,酒香也怕巷子深嘛,以后注意调整一下宣传就行了。作为企业,我们还是应该把精力花在产品上。正值此时,在2013年,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健康行业的高

同仁堂的品牌资质分析报告

“同仁堂”品牌资质分析报告 尊敬的用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市场领域的竞争已逐渐表现为品牌竞争。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57.7%。而网民规模增长的推动力正是由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的加速,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网络品牌标识的价值提升。习总书记不断强调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同时每年5月10日“中国品牌日”的确立也标志着品牌建设与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根据您查询的“同仁堂”品牌,及“制造业-医疗器材,制造业-食品药品,居民服务-药店,卫生医疗-医院医疗,制造业-烟酒茶饮,网络服务-网络建站,网络服务-软件开发,商务服务-市场营销”行业,同仁堂的品牌分析报告如下: 目录 一、同仁堂品牌商标分析 1、行业注册分析 1.1 制造业-医疗器材行业注册分析 1.1.1 制造业-医疗器材行业品牌注册量 1.1.2 同仁堂品牌在制造业-医疗器材行业的主要注册情况 1.1.3 制造业-医疗器材行业下同仁堂同名品牌的主要竞争对手 1.2 制造业-食品药品行业注册分析 1.2.1 制造业-食品药品行业品牌注册量 1.2.2 同仁堂品牌在制造业-食品药品行业的主要注册情况 1.2.3 制造业-食品药品行业下同仁堂同名品牌的主要竞争对手 1.3 居民服务-药店行业注册分析 1.3.1 居民服务-药店行业品牌注册量 1.3.2 同仁堂品牌在居民服务-药店行业的主要注册情况 1.3.3 居民服务-药店行业下同仁堂同名品牌的主要竞争对手 1.4 卫生医疗-医院医疗行业注册分析 1.4.1 卫生医疗-医院医疗行业品牌注册量 1.4.2 同仁堂品牌在卫生医疗-医院医疗行业的主要注册情况 1.4.3 卫生医疗-医院医疗行业下同仁堂同名品牌的主要竞争对手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

346年前,乐氏家族在北京创办一间小药铺。此后,供奉御药188年,历经风雨而不衰,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华老字号”。秘诀何在?两个字:诚信。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的承诺。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是同仁堂的良心。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这是同仁堂的情怀。 如今,同仁堂在全球共开办零售终端近2000家,开办医疗机构300多家,吸引了3000多万海外患者。同仁堂商标在世界50多个国家登记注册。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统中药材炮制技艺、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多海外游客到北京的“必修课”,除了登长城、吃烤鸭,就是参观同仁堂。 “可以质鬼神,可以应病症”,童叟无欺,问心无愧,这就是同仁堂的质量观。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自古以来,同仁堂选药的标准就是:地道、纯洁、上等。 这种求真勿滥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例如,人参用吉林的,山药用河南的,枸杞用宁夏的,陈皮用广东新会的,丹皮用安徽芜湖的。僵蚕不能用僵蛹代替,16头的人参不能用32头的小人参代替。即便是做大蜜丸的蜂蜜,也必须用河北兴隆的枣花蜜。同时,还要用药材最有效的部位,并且在药材有效成分最多的时候采摘。如七珍丹中的寒食,必须在春天柳树发芽时制造,此所谓“取其地,采其时”。近年来,为了保证原料质量,同仁堂在全国建立了12个药材基地。 78岁的芦广荣是著名药材专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21岁进入同仁堂,拜师学习药材鉴别,练就了一身绝技,通过手捏、鼻闻、眼看、口尝、火试、水试,鉴别药材的真伪和品质。现在,人工检验依然是同仁堂进药的“第一关”。 “有的药材掺杂使假,连精密仪器也化验不出来,但人的感官能识别。比如,麝香里面掺杂麝香酮,骗得过机器,骗不过药工。”芦广荣说。 芦广荣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她发现购进的药材打捆后,上面是精品,中间和下面藏着次品。为此,她要求药工,每一捆药材都要打开,不光看上面的,更要看中间的和下面的,避免以次充好。如今,在同仁堂,凡是新购进的药材,必须首先经过人工检验。人工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更严格的高科技仪器检验环节。同仁堂的药材,既用感官说话,也用数据说话。 纯洁,是同仁堂药材的又一特色。很多人发现,同仁堂的药材,凡是能洗的都要清洗,干干净净,绝无尘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清清楚楚,绝不混杂。 远志是植物的根,内有一根细芯。远志有安神益智之功效,但它的芯却使人烦躁。按照同仁堂的炮制工艺,远志必须去芯。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先蒸后割,费工费时,增加成本,但同仁堂不怕麻烦,一直坚持这样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