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教案

八年级音乐目录

第一单元举杯祝福

演唱《歌唱祖国》《举杯祝福》

欣赏《国家》

音乐知识五线谱识读(五)

第二单元八音和鸣(三)

欣赏《百鸟朝凤》《江河水》《渔舟晚唱》《夜深沉》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三)

演唱《年轻的朋友》

欣赏《都达尔和玛利亚》《阿瓦尔古丽》《银杯》

第四单元键盘上的舞蹈

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

A大调波兰舞曲

月光秋的喁语

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三)

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我家有个小九妹》《手拉风箱呼呼啦》演唱《对花》

第六单元七彩管弦(三)

欣赏如歌的行板

G大调弦乐小夜曲

A小调钢琴三重奏

音乐知识室内乐

第七单元让世界充满爱

演唱《让世界充满爱》《欢乐颂》

第八单元歌剧览胜(一)

欣赏《北风吹》《扎红头绳》《绣红旗》

音乐知识歌剧(一)

我们的音乐天地(供选用)

一、好歌点击

《校园的早晨》《一个真实的故事》《红梅颂》

二、让歌声更美好

三、音乐小百科

音乐教案——举杯祝福(一)

教学目标:1、能认真的聆听本单元中的三首歌曲,能轻声跟唱《歌唱祖国》《举杯祝福》两首歌曲,体会歌曲所要表达

的含义,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弱起小节、进行

曲以及二三段题结构形式。

教学重点:1、认真的欣赏歌曲《歌唱祖国》并能哼唱,为下一节背唱该歌曲做好准备。

2、掌握二段体、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演唱歌曲的情绪。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并播放中国风景建筑图片,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起他们的兴趣。并引出今天的课题举杯祝福!

2、讲授新课

A、《歌唱祖国》

1)初步欣赏歌曲《歌唱祖国》,讲解谱面上的音乐知识。

a、歌曲的调号、拍号、作者(一带而过)。

b、常见节奏型:大附点、小附点、大切分、小切分、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二八等等(回忆)。

c、新的音乐符号:D.S.反复记号

d、弱起小节: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

2)带问题欣赏歌曲(不同版本)

问题:a、歌曲表达了何种感情?

表现了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

国的歌唱和赞颂。

b、歌曲演唱情绪?

坚定、有力、豪迈、雄壮、赞美。

3)音乐体裁

a、进行曲:源于军队中用来统一步伐、表现雄壮军威、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听起来雄壮有力而又有行进感。常用2拍子和4拍子。

步伐节奏:强弱交替出现,速度为步行速度的节奏就是步伐节奏。b、举例:我们比较熟悉的进行曲类的作品。(并欣赏其中的几首)《义勇军进行曲》《运动员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

《土耳其进行曲》《军队进行曲》

以《运动员进行曲》为例,说明其行进感,是一种步伐节奏。

4)曲式结构:带再现的三段曲体

形式:A﹢B﹢A

三段体的另一种形式:A+B+C

B、《举杯祝福》

1)欣赏歌曲,并讲解谱面上的音乐知识。

音乐符号:波音、倚音、反复记号

2)说一下你知道的民族有哪些?

回族羌族纳西族赫哲族藏族怒族景颇族门巴族苗族佤族仫佬族珞巴族彝族京族布朗族基诺族壮族汉族撒拉族

维吾尔族傣族蒙古族毛南族哈萨克族满族朝鲜族锡伯族俄罗斯族侗族土家族阿昌族达斡尔族瑶族哈尼族普米族塔吉克族白族布依族仡佬族塔塔尔族黎族傈僳族德昂族鄂温克族畲族高山族保安族鄂伦春族水族拉祜族裕固族乌孜别克族土族东乡族独龙族柯尔克孜族

C、《国家》

欣赏歌曲《国家》,并哼唱歌曲。

3、小结

1)欣赏《歌唱祖国》《举杯祝福》《国家》三首歌曲。

2)音乐知识:弱起小节、进行曲、三段体结构等。

4、作业

搜集你喜欢的歌颂祖国的歌曲!

第二单元《八音和鸣》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和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喜欢中国民族音

乐, 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聆听一些民族器乐曲,让学生感受民族器乐曲的韵味和魅力: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一些常见的民族乐器的名称及其分组,能够辨别它们的音色;(2)

在听赏中,能说出江南丝竹乐队是由那些乐器组成及音色特点;(3)在听赏《紫竹调》时,能指

出演奏中的“加花”技法段落或乐句,并参与“加花”创作,发展自身创作力。

教学重点:

听赏《紫竹调》

教学难点:

“加花”的创作与表现

教学设想:

本单元以“八音和鸣”为题,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传统民族器乐的魅力,从而喜欢上中

国民族音乐,但现在的中学生对中国民族乐器知之甚少,也谈不上喜欢。所以,让

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通过听赏一些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族器乐的魅力是我本节课教学的

重点。为力求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利用课件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加大信息

量,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了一些经典的民族器乐曲,如《欢乐

歌》、《赛马》、《百鸟朝凤》、《高山流水》等,让学生感受二胡、唢呐、古筝及江南丝

竹的韵味和魅力。此外,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片段除了会让我们充分感受其清新、典雅的风

格外,在演奏中出现的“加花”的技法,也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在学习方法上,我改变以

往欣赏课一听到底的方法,采用了游戏分组、听音乐选画、唱音乐主题、“加花”创作与表

现等方法或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加花”创作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

我首先让学生比较《紫竹调》中旋律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加花”的技法,即“你简我繁、我

简你繁”,另外每个小组只创作1 至2个小节,降低了创作的难度。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曲谱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播放音乐《欢乐歌》

2.上课礼仪

《欢乐歌》为江南丝竹中的八大名曲之一,其情绪欢快活泼,便于营造典雅、愉悦的课堂教

学氛围。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都是踏着音乐声走进课堂的,在踏进教室时你听到老师播放的这首乐曲给了你

怎样的感受呢? 这首乐曲的名字就能反映大家此时的心情,叫《欢乐歌》,大家刚才听出了这

支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小结: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民

族音乐也有几千年灿烂历史,有着许多像《欢乐歌》这样好听的音乐,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

进行一次民族音乐之旅,

三.民族乐器

1.“八音”

(1)我们今天探讨的课题是《八音和鸣》,“八音”指的是我国民族乐器以制作材料为依据,可以分为八大类别,大家想知道“八音”是哪八音吗?(课件展示)

(2)按照这种“八音”之说,大家能不能对各个类别的民族乐器举几个例子出来。

(3)对于学生可能说不上来的“土、石、匏”进行举例。(课件展示)

2.游戏分组

(1)我国的民族乐器经过长期的改造与完善,现已形成四大类别。现在咱们来做一个游戏,屏幕上有四个乐器组的名字,你认为你手中拿的这种乐器该归到哪个乐器组,就做到哪一组去。(课件展示)

(2)同学们都已找好了位置,那你们坐的对不对,我们来看一看。

3.听一听,辨一辨

认识了这些乐器,下面,老师要播放一些民族器乐独奏曲的片段,来听听它们的声音。这些可是精品中的精品,相信大家一定会一饱耳福的,不过,别忘了老师屏幕中提出的问题哟。(播放《赛马》、《百鸟朝凤》、《高山流水》的片段)

四.丝竹古韵

1.初听全曲

刚才我们领略了民族乐器在独奏时的魅力,真是音色各异、情趣各有不同。这些民族乐器除了用于独奏外,还常常用来共同演奏一支乐曲,形成齐奏或合奏。这样就组成了多种形式的民族乐队。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种。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民乐小合奏《紫竹调》。听听中间出现了哪个乐器组的乐器。并从这四幅图中选出与其意境相符的一幅图。

2.(课件展示)介绍江南丝竹。

3.复听全曲

下面我们就再一次来感受以下江南丝竹的清新优美。在体会《紫竹调》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的同时,大家可以轻声哼唱音乐主题,并辨别一下,这支乐曲有几个段落组成。并说出每一段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音乐)

4.复听片段

(1)展示主题曲谱、播放主题音乐两遍。让学生“啦”字试唱曲谱。

(2)展示笛子、二胡曲谱,播放两段音乐。引导学生辨别哪段是笛子的,哪段是二胡的。(听音选画、谈感受、了解、聆听)

(听主题,模唱主题、辨别曲谱)

五.创作与表现

1.引导学生比较笛子和二胡演奏的曲子与主题的不同之处,教师简单介绍“加花”。

2.进行启发然后给出几句乐谱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引导做调整。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唱出自编谱。可加入打击乐器。

(了解、创作、表现)

六.爱与振兴

1.今天我们的民乐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今天的旅行,你对中国民乐有了怎样的了解呢?

2.这么美的音乐,可是,我们许多年轻人都不了解它,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作为中华文明的

继承人,又该怎么办呢?

3.下面,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支乐队,西望他们的演出能给大家一些启发。(播放女子十二乐

坊的演出片段)

4.小结,提出希望。

5.播放FLASH《紫竹调》,学生可以听音乐出教室。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

教学目标:

1、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期中的一两手作品。

2、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地概括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设计亮点:

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切入,让学生走入他们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利用“角色换位”的方法让学生走进传统民歌。

教学重点:

完整的学唱演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教学难点:

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导语:让我们在影片中,跟随一位老爷爷去了解一段历史吧!

观赏:纪实片《船工》的视频片段。

交流:在影片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呐喊声有什么不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

(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进行回答。平水时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声音力度相对较弱,急流时节奏比较密集、速度逐渐加快,力度较强。)

跟随老师的手势,用“弱缓—强急—弱缓”的声音表现船工们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喊声。(弱缓手势:右手平放腰间,根据节奏向前划拍;强急手势:右手抬至头部,用力点拍。)2/4嗨--|嗨--|嗨--|嗨--|嗨0|嗨0|嗨0|嗨0|嗨--|嗨--|嗨--|嗨--||

【设计意图】

从船工纪实片导入该课,首先让学生对船工的劳动场面有直观地了解,感受劳动号子与劳动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随后简单的船工号子的参与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并为学生接下来认真欣赏《澧水船工号子》并了解其结构做好铺垫,而老船工抚摸纤夫石的画面为课堂尾声“呼吁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设计埋下伏笔,遥相呼应,加深学生的感触。

新课教学

1、《澧水船工号子》

简介:船工号子的由来。

欣赏:聆听《澧水船工号子》,在音乐中用强弱缓急的手势表现作品的变化。(听赏时教师用手势一起参与,进行引导。)

分析:澧水船工号子的种类和结构。

学唱:老师领大家和,学唱《澧水船工号子》的引子部分。

表现:创设情境,加入“摇橹”的动作与老师呼应,老师变换领唱速度,学生配合。

探究:船工为什么要在行船拉船的过程中唱船工号子呢?

2、劳动号子的种类及代表作品听赏

A、介绍:简介民歌中劳动号子的定义及由来。

B、欣赏:聆听湖南《打硪歌》、东北《哈腰挂》以及湖北《催咚催》等三首不同种类的劳动号子片段,把握这些作品的相同特点。

(在欣赏后结合视频和图片简单介绍不同的劳动形式。)

C、总结:请学生从曲调、节奏、演唱形式及传唱环境上总结劳动号子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在欣赏时用手势表现自己感受到的乐曲的变化,提升学生的专注力。通过感受、体验、表现、探究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加深对劳动号子特征的理解,建立学生对作品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谈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山歌的兴趣。

二、新授

1、创设情境:山林的呼唤

邀请学生冥想,一起来体验站在高山之巅尽情呐喊的感受。

(让学生捂住耳朵,更能让学生无所顾忌、畅快淋漓的去体验。)

2《放马山歌》

A:听赏《放马山歌》,感受歌曲中衬词独特的演唱方法

B:体验:运用民歌中“喊唱”的运腔方式演唱歌曲中吆喝的衬词-“哟哦”。

(学生在模仿时容易用假声捏嗓子唱,可引导学生往腰里使劲,用上气息,想象自己骑在马背上身处在大自然的感觉)

C:互动:老师演唱正词,学生唱吆喝的部分。

(引导学生主要老师的范唱,为接下来的学唱做准备。)

D:分析: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简介。

(注意结合学唱的难点讲解作品结构及创作手法特征,歌曲中没有反复出现的小节可单独让学生练唱。)

E:学唱:有感情的跟着老师学唱《放马山歌》。

F:表现:在歌曲的演唱中加入声势动作,为演唱添花加彩。

(比如骑马、甩马鞭、拍膝盖等动作。)

【设计意图】

在“山林的呼唤”的情镜中,学生趣味的体验原汁原味的声音来源,并为后面的“喊唱”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可以降低学生学唱的难度,拉近学生与民歌的演唱距离。

3、《槐花几时开》

A:听赏:聆听老师范唱《槐花几时开》,为老师的演唱划拍。

B:讨论:这首作品的曲调和节奏有何特点?你能用线条将其表现出来吗?

(引导学生从线条的粗细、形状去表现音乐的旋律、节奏及情绪特点。)

C:分析:这首歌曲的结构和旋律在情感上的细腻表现。

D:探究劳动号子与山歌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

老师的范唱能给学生亲切感,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民歌的距离。用线条表现音乐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通过对作品感性的把握,理性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山歌的基本特征。

课堂小结

总结:民歌的传承。

跟随老船工的歌声结束本课。

【播放视频】

片头出现的老船工在三峡教游客唱船工号子:重庆开头,嗨嘿,两条江,嗨嘿;上有坛子,嗨嘿,下有缸,嗨嘿…….

师生跟着视频一起和。

第五单元梨园百花

教学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题是“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音乐最丰富的一种艺术形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聆听……戏曲……等”,要求“学习传统中国音乐……感受、体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特征”。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对戏曲已有所接触,高中阶段的戏曲欣赏教学如何较之小学和初中阶段具有更高层次的体验、了解?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在教学内容上设计了从戏曲的起源、表现内容、传统戏曲的特点及常用表现手段、现代戏曲在表现手段上的变化这一脉络来教学。

戏曲是一门歌、舞、剧高度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贯彻“欣赏领先、体验入手”的原则,结合欣赏、模仿、表演等,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的美感体验过程中形成他们应该具有的知识与技能。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视频的运用就很必要,学生通过听、看结合,可以更直观、生动地体会戏曲艺术的特点。

大部分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和了解不是很感兴趣,因而本节课我始终把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学习的兴趣放在首要思考地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制订适当的教学目标,避免过高的教学要求。在学生对戏曲还并不十分了解、表演能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体验”这一环节必须做到循序渐进。因为传统戏曲的唱腔相对难学,所以选择学唱黄梅戏《天仙配》选段,以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二、补充了学生喜欢的、尽可能高质量的音频、视频资料,拓宽学生接触戏曲艺术的渠道;

三、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戏曲应运而生。本节课采用比较教学法,对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从音乐、表演、服饰、舞美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对两者的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学环节设计了一个戏曲知识竞赛题,目的是为了拓展艺术学习空间,培养探究能力,激发艺术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乐意体会戏曲艺术的韵味,对我国戏曲音乐及其表现形式产生初步兴趣,感受传统戏曲艺术的丰富性与独特性;

2.通过视频观赏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戏曲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及戏曲的主要行当(生、旦、净、丑);能跟随录音(或视频)演唱戏曲片断,模唱(或模拟演奏)锣鼓经片断;

3.能够体验并简单分析戏曲的主要特点: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了解传统戏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列举出生活中与传统戏曲有关的音乐作品及其它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感受并了解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传统戏曲综合化、虚拟性、程式化的艺术特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年级: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音乐《唱脸谱》)

【设计意图】课间音乐选择学生较为熟悉与喜欢的具有戏曲风格特点的通俗歌曲,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暗示着本课的教学内容,并为导入部分做好铺垫。

一、导入

1、同学们听到的课前音乐是什么歌曲?它与我国哪种艺术形式有关?京剧。

2、除了京剧,同学们还知道我们中国的哪些戏曲?(越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

中国的戏曲艺术风格各异、流派众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块民族文化的魂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设计意图】问题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相适应,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能迅速进入课堂。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二、欣赏与分析

(一)传统戏曲

1、起源与表现内容

(1)介绍戏曲起源与形成

人类原始歌舞→南北朝“歌舞戏”→唐朝“参军戏”→宋代“杂剧”→元代“元杂剧”(设问:著名剧作家及其代表作?)至此,中国戏曲形成。(戏曲的起源与人类原始歌舞有关,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唐代,出现了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宋代,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元代,戏曲基本形成。

【设计意图】问题涉及到学生了解的内容,学生较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概况。

(2)表现内容

a、播放视频:视频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路遇》

设问:剧中人物是谁?表现内容是什么?引出表现内容之一:七仙女、董永神话故事。

b、京剧《空城计》剧照

设问:剧中人物是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引出表现内容之一:诸葛亮历史故事《空城计》

c、问:初中时欣赏过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根据哪个剧种

创作的?越剧。引出表现内容之三:民间传说

【设计意图】通过唱段欣赏、人物分析、音乐知识提问等不同的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思考、探究传统戏曲的表现内容。

2.传统戏曲特点: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1)传统戏曲的特点(一)综合性

a.播放视频片断

问:戏曲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戏剧艺术,各种表现手段“唱、念、做、打”

相互补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虽然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各有侧重,但总体来说,还是以唱为主。

b.欣赏黄梅戏《天仙配》片断《夫妻双双把家还》

学生演唱

【设计意图】视频片断紧扣教学内容“梨园百花”的主题,分别选取了越剧、京剧、豫剧等不同剧种的“唱念做打”四个片断作视频剪辑,使教学素材的针对性更强,与教学目标的联系更紧密,让学生充分体验戏曲的表演形式,理解综合性的特点。

(2)传统戏曲的特点(二)虚拟性

a.欣赏京剧《贵妃醉酒》片断

问:这个片断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有哪些布景、道具?

生答(教师补充):这是一个“唱、做”俱佳的唱段。婉转优美的唱腔表现了失意的杨贵妃的醉态。布景里的屏风花团锦族,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百花亭;

牡丹花暗示了杨贵妃的身份。传统戏曲舞台上的布景很少,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舞台上的一桌二椅可以象征各种虚拟的物件。有时是金殿、衙门,有时是山坡,有时又是城楼、院墙、床铺。

b.欣赏视频片断,说说剧中人物在做什么?用了哪些伴奏乐器(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什么?)?

教师补充:中国戏曲在剧情安排和舞台调度上采用虚实结合的夸张手法,

通过身段动作予以象征性的表现。特定的动作表现特定的生活场景。例如:扬鞭以代马,摇桨以代船。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思考,通过师生的相互讨论得出戏曲的虚拟性特点。

(3)传统戏曲的特点:(三)程式化

戏曲的传统乐队分为文武场:文场为小型民族管弦乐队;武场是打击乐。

a.辨认乐器。

b.锣鼓经“四击头”

中国戏曲音乐有固定的曲牌与板式。在“唱念做打”上都有一套规范化动作与套路。这是我国传统戏曲的第三个特点:程式化。

【设计意图】通过听辨乐器、模唱“锣鼓经”作知识点的教学,介绍戏曲的传统乐队,理解戏曲的程式化特点。教学手段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现代戏曲

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1、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段,并思考几个问题:

(1)乐器的运用出现了哪些新元素?

(2)舞台效果上运用了哪些新手段?

2、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以表格的形式总结

现代戏曲艺术特点

音乐风格

除继续保持传统特点外,引入了交响乐等形式

舞美灯光

精美华丽、虚实结合,运用科技手段烘托剧情

【设计意图】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传统戏曲与现代戏曲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三、戏曲知识竞赛:(分组)

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同学选题,回答问题,如果觉得不完整,其他同学可以举手

补充。

脸谱的选题设计使学生能够与京歌《唱脸谱》相联系,加深对京剧“净”角的造型艺术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播放《花木兰》片断

请说出剧种。(豫剧)此剧反映了戏曲表现的哪种内容?(历史故事)。

2.播放豫剧《七品芝麻官》片断

剧中的表演形式是什么?这反映了传统戏曲的什么特点?

做虚拟性

此片中的音乐与哪首民乐曲相似?《百鸟朝凤》

3.播放川剧变脸片断

你能说出片中的特技名称么?变脸

请说出剧种及发源地。川剧四川

4.播放小品《如此包装》片断

你知道此小品中涉及的戏曲剧种么?评剧

5.欣赏《大宅门》音乐片断,判断它与我国哪个剧种有关。京剧

你还能举出两首吸收戏曲元素创作的歌曲么?

粉墨人生、susan说

6.请你说出戏曲中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

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

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

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

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

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

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生旦净丑

7.观看照片,说出被称作京剧“四大名旦”的艺术家是谁?

荀彗生梅兰芳(后中)程砚秋(前中)尚小云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反馈本节课教学效果。所以在素材选择上尽可能做到形势新颖、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有电视音乐,也小品表演,也有通俗歌曲);剧种的选择上有所扩展,突出“梨园百花”这节课主题,加入了评剧、川剧等;问题的设计上既有对旧知识点的复习,对新学知识的归纳,也注重对

学生分析能力的的培养。

四、总结与归纳

传统戏曲以程式化的音乐、唱腔、念白、动作、人物造型,以及高度象征性和虚拟性的舞美展现中国特有的古风雅韵,以其特有的魅力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绽放异彩。而现代戏曲引入了交响乐和重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加上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较为准确,对具有一定认知水平的高中学生来说,提出的教学目标明确,难度适中,能与初中和小学音乐教学相衔接;教学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在教材提供的教学素材基础上作了适当拓展,特别是互动环节的材料选择上,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教学与课堂评价(反馈)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教学过程中,以欣赏体验为主。

教学设计再思考:针对现在高中生的实际状况,可以在课前布置一定的,专题明确(表演形式、人物行当、伴奏乐器、戏曲发展概况等)的资料查询预习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展示,任务落实到人,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代表性反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加深对戏曲艺术的了解、感受成功的喜悦,更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第六单元《七彩的管弦》音乐教案

一、教学设想:

本课音乐欣赏课,意欲通过聆听欣赏、感受印象、熟悉主题、交流讨论、小组评价等教学活动。创设“自主、创作、探究”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人人参与的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领略管弦乐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相关的乐器,并感受其音乐特点。

2、在欣赏《日出》和《乡村傍晚》的活动中,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听后联想到的景色,让大家分享。

三、教学重点:

在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和感受各种乐器音色特点的基础上,领略管弦乐的魅力,体验用音乐来描绘《日出》和《乡村傍晚》的韵味。

六、教学难点

引导、启发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形式来感受音乐美与鉴赏音乐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乐器图片及文字简介、音像资料、录音机、磁带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欣赏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曲)

2、思考: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乐曲?是由什么乐队演奏的?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4、引出课题《七彩的管弦》

二、了解管弦乐队的分类,认识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

1、管弦乐队分成四大类:

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

(结合管弦乐队演奏图来认识乐器的分组)

2、认识各组乐器,感受其音色特点。

欣赏各组乐器的图片,认识其形状、结构。

聆听各乐器的声音,感受其音色特点。

三、欣赏管弦乐作品,感受其风格特点。

听赏《日出》第一乐章《大峡谷》

1、观赏日出(影片)

2、听赏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日出》

(引用大峡谷有关的风景画加入文字音响,让学生专注聆听音乐——想象与联想——配画。)

3、听赏《日出》后,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体会感受。

(可从历史、地理、图画、音乐、音色等方面展开交流与讨论。)

A、听完这首乐曲,给你印象最深的乐器是什么?谈谈它有何特点?

B、大峡谷位于美国的什么地方?

C、请为这首乐曲配上一副图画。

欣赏《乡村傍晚》

1、观赏《乡村傍晚》的图画

2、听赏《乡村傍晚》的音乐

分乐段赏析:

A段:开始是一支悠长缓慢的曲调,清新而优美,宛如悠扬甜美的牧笛声,请问: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B段:这段音乐有何特点?仿佛让人联想到了什么?

C段:请谈一谈对这一段的感受和体会。

四、探究课题

你能为自己的家乡傍晚配上一段音乐吗?

第七单元让世界充满爱

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2、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3、补充欣赏歌曲:翁倩玉《爱的奉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学唱及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深入感受“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

2、能够以柔和、统一、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并通过分析、

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了解《让世界充满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两部作品的曲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重点

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

四、教学思路

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五、教材简析

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由著名音乐人郭峰作曲的,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音乐情绪上皆与A 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A部。

2、“组歌”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注重充分发挥各乐章的特点,因此各段更具有独立的意义。

3、《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1984年为非洲难民而作的作品,由杰克逊和里奇共同创作。歌曲主要由三部分构成,A部分为叙述式的温情,曲调柔缓;B部曲调是呐喊式的,慷慨,激昂;C部分有一个明显的从大调转关系小调的过程——无奈、忧伤转到坚定、积极。整首歌曲曲调流畅,是典型的摇滚乐的演唱风格,是摇滚歌曲中的不朽经典。

4、迈克.杰克逊(Micheal Jackson)是20世纪这100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摇滚歌手。1958年8月29日,Micheal Jackson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在第十一届“美国音乐大奖” 囊括了从创作、演唱到表演的所有8项大奖,同年又摘取了格莱美最佳专辑等8项大奖,写下了这个与奥斯卡奖齐名的音乐大奖的历史上最灿烂的一页。1985年3月,由众多名星参与的慈善义演(We Are the World)及其影带在全球推出。成为音乐界最为轰动的事件。他因而成为世界级的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文化大使”。

5、翁倩玉《爱的奉献》:是正大综艺的主题曲,一经推出,在国内广受欢迎,歌曲以清新流畅,婉转动听的曲调,用不同语言唱出人类共同的主题——爱。

六、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感受爱

1、提问导入:近一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哪次天灾让你痛彻心扉?

学生:(印度洋海啸,美国的飓风,巴基斯坦地震)

导语:确实,如同学所说地震,海啸让我们一次次见证着生离死别,但同学们想过没,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是人祸,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不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无数热爱和平的人走到一起呼唤出人类共同的心声——让世界充满爱。

2、出示课题:让世界充满爱

二:歌唱爱——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导入:

课件播放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的,一组以爱

为主题的图片串联起的FLASH 作品

要求:找出FLASH中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画面,说出让你

记忆深刻的理由。

学生1: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乞丐给一个盲人施舍钱币——一个乞丐尚能给予别人以帮助,更何况我们

学生2:在洪水中解放军战士我自己的身躯挡住汹涌的洪水,保护好小婴儿——正是因为有

很多素不相识的人在危难中给比人以帮助,才使得他们渡过难关,重新站立起来。

……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动情,确实,贫困、灾难、战争,一次次地向人类发出挑战,而我们一次次地战胜了所有的这些,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爱,我们才一次次地拯救了他人,也拯救了自己。

2、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

导语:刚才我们观赏的FLASH的背景音乐,是著名的音乐人郭峰为1986年世界和平年所作的一首组歌

(课件出示:郭峰图片及组歌的概念)

组歌: 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形式,常用乐队伴奏。

3、学生跟随钢琴轻声用“LU”哼唱全曲,

师:跟随钢琴用LU哼唱全曲,哼唱过程中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可以分为几部分?

(课件出示《让世界充满爱》曲谱)

哼唱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

生:歌曲可以分为A(1-8小节)B(9-16小节)A(17-24小节)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4、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①跟钢琴慢速视唱全曲(老师发现学生视唱过程中出错的地方)

②歌曲A段与再现段的对比

师:仔细看曲谱,找出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在曲谱上不同的地方

生:第1小节与第18小节,第5小节与第21小节。

(老师在课件上用红色圈,划出歌曲第一与第三部分不同的部分)

老师慢速在钢琴上弹奏这两个小节,让学生仔细听辨

学生跟钢琴模唱这两个小节

③弱起小节

老师分别用弱起和分弱起两种方式范唱第一小节,让学生选择,更符合歌曲整体意境的一种唱法

生:弱起的唱法更符合歌曲的情绪,因为弱起给人以亲切,温暖,柔和的感觉

学生模仿老师的范唱

④长音的保持

歌曲第2,第4 小节等处,四拍的保持

老师数拍子,学生唱

⑤处理完易错的地方再完整视唱全曲

5、讨论,处理歌曲(情绪,力度,音色)

师: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

讨论与归纳:

力度:A段mp——B段mf——A(再现)段mp

情绪:A段:温馨、亲切

B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

A(再现)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抒情地,如歌地

音色:A段:轻柔的,深情的

B段:坚定的,热情的

A(再现)段:轻柔的,深情的

6、实践与创造:

导语:我们已经知道组歌包括齐唱、对唱…重唱、合唱等演唱方式,请同学们根据歌曲旋律的特点及刚才我们对歌曲的处理,分别为这首歌曲的三部分选择合适的演唱形式。

生:A段,由一女生领唱(或全体女生齐唱)

B段,全班同学齐唱

A段(再现段),女生齐唱(男生齐唱)

选择一到两种处理方式,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三:感受爱——《我们同属一个世界》欣赏

1、导语:让世界充满爱,歌声是美妙的,心愿是美好的,但所有的一切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实实在在得伸出自己的手,奉献自己的爱心,在这方面有人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让我们一同来走近他。

2、介绍《我们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背景及作者

(课件出示杰克逊地图片,及最重要的生平介绍)

师:迈克.杰克逊(Micheal Jackson)是20世纪这100年间极具代表意义的摇滚歌手。但我们记住他不但但是因为他在音乐上杰出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致力于世界的慈善事业,建学校,收养孤儿……《同属一个世界》就是他在得知非洲遭受严重旱灾,上亿人面临饥饿与死亡威胁时,为援助非洲难民而作的歌曲,歌曲在推出一周就卖出了几百万张的销售业绩,后来又在英国和美国举行了长达16个小时,通过7颗卫星向世界上20多亿观众直播了为非洲难民举行的大型赈灾义演,演出获得了8500万美元的赈灾款……。

3、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①由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诵歌词,

(课件出示:根据歌词内容,选择每段歌曲的情绪)

A 段叙述式的温情,柔缓

B段号召式的慷慨,激昂

C段无奈、忧伤——坚定、积极

学生有感情地分别朗诵A,B两段歌词

老师朗诵C段歌词:当你贫困潦倒,眼看就要陷入绝境,你可要坚信不疑,不要灰心丧气…… 问题一:师:这三段歌词中,两段前后是一致的,有一段是前后存在转折关系的,同学们刚才已经朗诵了歌词,找出那存在转折的一段,并说明你的理由.

生:第三段歌词是存在情感上的转折关系的,因为它前面是讲贫困潦倒,而后面是劝告人们面对困难依然要心存信念

问题二:AB两段该怎么选择?

生:(出现分歧)

分段欣赏AB两段,学生得出答案

总结:旋律为歌词服务,旋律的走向要与歌词紧密结合在一起

②完整欣赏

课件播放1984年世界顶级45位歌手录制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的现场MTV

③演唱风格:典型的摇滚乐风格,自由、不拘一格,强调歌手的即兴发挥,和演员个性的张扬。因此,在长达5分钟的同一曲调反复时,没有一句是完全重复的

④学唱B段:

A:在老师带领下朗诵歌词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we are the ones who make a brighter day ,so let?s start given

B:老师带领下逐句,慢速学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