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比高矮、长短、轻重)资料讲解

比一比(比高矮、长短、轻重)资料讲解
比一比(比高矮、长短、轻重)资料讲解

比一比

(比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中理解高矮、长短、轻重等含义,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高矮、长短、轻重等含义,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难点: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具的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多少,生活中我们还会进行什么比较呢?

请一位孩子和老师站一起,让学生说说老师和学生两人可以比较些什么?(年龄大小、身高的高矮、体重的轻重、手臂的长短等等)

二、探究新知。

(一)、比高矮。

1、师生比高矮。

师:老师和××比身高,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完整表达:老师比××高,××比老师矮)

2、生生比高矮。让另一位身高差不多的孩子上来和××比高矮。(引

导学生思考怎样比才更合适?并能能用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表达。)

3、找出教室里的两个物体说说谁高谁矮。

4、(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二)、认识长短。

1、操作:比两支铅笔的长短。(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方法是一端对齐,能用谁比谁长,谁比谁短来表达。)

2、同桌比手臂的长短。

3、比一比,说理由。(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三)、比轻重。

1、操作:比数学书和练习纸的轻重。两只手分别拿数学书和练习纸,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2、掂一掂文具盒和一支铅笔的轻重并说一说。

3、说一说谁重谁轻。

4、(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培智-认识-高矮-长短-粗细

培智-认识-高矮-长短-粗细

培智一年级生活与数学下期教案 所用教材:重庆市培智学校教科书生活与数学(一年级下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科学院编著 授课年级:培智一年级 13人 授课年级学生特点:本班学生残疾类别多:脑瘫2人、唐氏综合症5人、自闭4人、智力低下2人。他们对知识接受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意识差,活泼好动,容易受外界影响,他们的学习以具体形象、直观物体为主,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他们的记忆力差,自控能力差,动手能力差,容易遗忘需反复强化。 第一单元高矮长短粗细 教学内容:高矮、长短、粗细 教学目的: 1、认识高矮、长短、粗细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粗细。 2、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高矮、长短、粗细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高矮、长短、粗细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高矮、长短、粗细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准备铅笔筷子线胡萝卜等图片卡片木棒杯子

课题:准备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图片的教学对培智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师爱校、爱学习、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2、教育学生要爱惜新书、课桌,不乱涂乱画。 3、经历对教室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高矮、长短、粗细是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出示图片用投影放大P1的图 3、问学生这是哪里(教室)?数一数有几个学生?几个老师? 4、让学生观察画中有谁?他们都在做什么? 课题:高矮 教学目标: 1、认识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高矮。 2、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卡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高矮,好吗?)揭示课题。板书:高矮出示卡片认读 二、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观察主题图,说说哪个小朋友高,哪位小朋友矮? (2)、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比一比(比高矮、长短、轻重)资料讲解

比一比 (比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中理解高矮、长短、轻重等含义,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高矮、长短、轻重等含义,能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难点:正确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轻重。 教学具的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多少,生活中我们还会进行什么比较呢? 请一位孩子和老师站一起,让学生说说老师和学生两人可以比较些什么?(年龄大小、身高的高矮、体重的轻重、手臂的长短等等) 二、探究新知。 (一)、比高矮。 1、师生比高矮。 师:老师和××比身高,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完整表达:老师比××高,××比老师矮) 2、生生比高矮。让另一位身高差不多的孩子上来和××比高矮。(引

导学生思考怎样比才更合适?并能能用谁比谁高、谁比谁矮表达。) 3、找出教室里的两个物体说说谁高谁矮。 4、(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二)、认识长短。 1、操作:比两支铅笔的长短。(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方法是一端对齐,能用谁比谁长,谁比谁短来表达。) 2、同桌比手臂的长短。 3、比一比,说理由。(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三)、比轻重。 1、操作:比数学书和练习纸的轻重。两只手分别拿数学书和练习纸,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2、掂一掂文具盒和一支铅笔的轻重并说一说。 3、说一说谁重谁轻。 4、(打印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反馈)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长短、高矮

比长短、高矮 一年级数学教案 编写者 斯旦红 执教者 第教时 教学 内容 设计 理念 培 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时 教学

目标

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 资源 修改意见

过程教学过程 一、感知长短教师谈话:小朋友们请从你的铅笔盒里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支 铅笔、一块橡皮。与你同桌的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二、比较长短1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请小朋 友说可以如何比较铅笔的长短。(小组讨论)学生:(1)一端对齐 (2) 看出来的……(教师加以引导、演示)2、揭示一般比较的方法:一端 对齐进行比较3、练一练我们接下来做一个比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较什么物体的长短就比什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进行比较。如:毛线、手指、手臂等等)三、比高矮1、方法:(请班上的一位小朋友站起 来说一说:他和谁一起比什么物体的长短。)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位小朋友谁高谁矮?(两位小朋友站的远一点,使其余小朋友不能一眼看出,思考: 如何比较)方法:(1)直接比:面对面站,背对背站。(2)借助他物来比:

最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一比 比较大小和轻重》研讨课教案_25

大小、轻重 教学目标: 2 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 体重。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简单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教学难点: 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方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一罐饮料一袋面包一个皮球一个铁球苹果和山楂等 教学过程

我们数学组一致认为:数学与生活密切练习 我的个性意见: 学生展示。展示时,小组各成员都要发言,改为每组2号和4号发言。 大小、轻重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常见的、较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先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最后称一称,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我班孩子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动,愿

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知道物体可以比较轻重,也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较简单的比较方法(程度有差异),但是对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另外,刚入学的孩子上课的良好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让孩子通过看有趣的课件,使学生产生学习比较轻重的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现比较的方法,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创新意识。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教学目的: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仪器:实物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 高矮"。 (1)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 4、小结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2016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比一比》(第1课时高矮、长短)教案(新版)冀教版

《高矮、长短(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2、能结合具体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并能表述比较的结果。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比较的方法。 课前准备:长短不等的三条绳子。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教学预设 一、比高、矮 1、请一位同学和老师比高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认识高和矮的意义。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不少同学个子都很高,请大家推选一个人,来和老师比比个子。 学生推选,师生比身高。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比××同学高。 师:对!现在比,老师高,你们矮,等你们长大以后,我相信许多同学会比老师高。 2、同学之间比高矮。鼓励同桌仔细观察,对方的身高,先估计一 下谁高、谁矮,再实际 比一比。 请同学们站起来,同桌互相看一看,先估计一下谁高谁矮,再实际比一比。 师:哪两名同学说一说,你们估计谁高谁矮,比的结果怎么样? 多请几组比一比。 3、学生自己选择比自己高的同学,互相比一比检验自己的判断。 师:好,现在老师提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谁能说出哪名同学比自己高,再实际比一比,检验自己的判断的对不对。 4、进行大头蛙提出的活动。 (1)教师提出小组 师:现在我们分组做一个排队活动。请每个小组几个同学共同商量,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成一队,看哪个小组排的快,排的好。

同学从矮到高排队的要 求,鼓励小组同学合作, 商量着排队。 学生活动,教师不指导。 (2)互相评判排队的结果。好的要进行表扬,不好的进行指导。 师:都排好了,相互看一看,排的怎么样? 各组同学进行互相评价。对排得好的给予表扬,排得不对,请大家帮助进行调整。 (3)感受高矮的相对性。请队内的某名同学说一说,谁比自己高,谁比自己矮。 师:好!现在各组都排好了。××同学,请你说一说在这一队中,谁比你高,谁比你矮? 指名发言,多请几个人说。 请其他同学说一说,看到的谁比谁高, 谁比谁矮。 师:谁还能指出其他队中的一名同学,说一说谁比他高,谁比他矮? 学生只要说对就行,不用讲解道理。 5、观察教室内外的物体,比较高矮。进一步丰富高矮的认识。 师:我们已经了解高矮的意思,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内外,你能发现哪些可以比较高矮的东西。 ●旗杆高、篮球架矮。 ●旗杆比篮球架高。 二、比长、短 1、比粉笔和铅笔的长短。老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只粉笔,让学生说一说哪个长,哪个短。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物体有高矮,其实物体还有长短之分。你们看,老师这有一支铅笔和一支粉笔,谁能说一说哪个长?哪个短? 生:铅笔长,粉笔短。 2、讨论、交流比较的方法。边说边演示。 师:同学们一下就看出了铅笔长,粉笔短。除去用眼睛看,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比出哪个长,哪个短吗? 生:可以把他们两个放在一起比一比。 师:怎么比呢?谁来示范一下? 学生边说边演示。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生1:一头对齐…… 生2:把他们都立在桌子上……

《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人教版优秀教案《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建议

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学习目标 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编写说明 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本节引导学生讨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在1 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一般都是在两个数之间进行大小比较(极少有在三个数之间找最大最小的情况),所以,较多地借助如小方块等直观模型和数数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在万以数的大小比较中,由于数字大、数位多,被比较的数的个数也增加了,所以小方块和数数的方法缺少可操作性。因此,在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科书呈现了多种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当然,学生中不一定有人能很理性地通过数位顺序表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此外,教科书还安排了“试一试”,借助数线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谁最矮? 由给出的四座山的高度中找出最矮的。当面对多个数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通过明显特征找出最小或最大的数往往是推动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本节课的情境图中给出的四个数,有三个是四位数,有一个是三位数,所以学生会很明显看出香山最矮;有的学生会借助数位顺序表,把四座山的高度写在数位顺序表的下方,很容易看出结果;当然,也会有学生从其他角度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四座山中,三座都比1 000米高,只有香山低于1 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谁最高? 由三座山中找出最高的。这三座山的高度都是四位数。位数相同时怎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学生结合原有的经验和数位顺序表上的特征,会提出“位数相同时,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哪个数大,哪个数就大”;也可以用很生活化的语言,结合情境进行比较,如黄山和泰山都是一千多米,华山二千多米,所以华山最高。 ?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在位数相同、最高位数字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座山的高度。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会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_1975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篇一: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教学目的: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仪器:实物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 高矮"。 (1)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 4、小结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六、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篇二: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教学目的: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

《比大小、轻重》

《比大小、轻重》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比较大小.轻重的过程, 2.能比较具体物品的大小;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简单的数学思维。 课前准备: 面包,饮料,魔方,正方体饼干筒,苹果,菠萝,羽毛球等。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比大小1.师生谈话引出大汽车。小汽车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 师:同学们,喜欢汽车吗?你见过什么样的汽车?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师:同学们看教材上的两辆汽车,你认识吗?哪个大?哪个小?生:公共汽车大,小汽车小。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公共汽车大,小汽车小。现在,大家看老师这儿的两个物品,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生:一个饼干筒,一个魔方。师:比较一下哪个大,哪个小。生:饼干筒大,魔方小。 2.拿出正方体饼干筒和魔方,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然后实际演示把魔方放进饼干筒中,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大小。师:同学们说得对,饼干筒大,魔方小。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魔方

能放进饼干筒吗?生:一定能。教师实际演示。师:看来这饼干筒还真是比魔方大。 3.观察大象和小松鼠图,说一说谁大谁小。 师:再来看一幅动物的图,说一说图片中有什么?哪个大,哪个小?生:有大象和小松鼠,大象大。小松鼠小。 二、比轻重。1.让学生说一说大象和小松鼠哪个轻,哪个重。 师:同学们都知道了大象大,小松鼠小,谁能说一说,大象和小松鼠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可能会回答:● 大象重,松鼠轻。● 大象大,大象就重,小松鼠小,小松鼠就轻。●大象比松鼠重,松鼠比大象轻。2.拿出饮料、面包的实物(面包明显大于饮料)。先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再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看老师拿的这两件食品,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生:面包大,饮料筒小。师:对,面包大,饮料筒小。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个重?哪个轻?学生可能会回答:●面包轻,饮料重。●饮料重,面包轻。●饮料比面包重。 3.指导学生把两件食品分别放在两只手上,掂一掂这两种物品,充分体验两种物品的轻重,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掂完之后的感受。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出面包轻,饮料重。老师也同意这个意见。现在请同学用手掂一掂,感觉一下。教师尽可能地给每名学生亲自掂一掂的机会。师: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想法?学生可能会回答:●我感觉饮料重一些。●拿饮料的这只手压得慌。●我知道了虽然面包看上去很大,可是它比饮料轻。

《比一比》——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比一比》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比一比》—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2、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能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而且《比一比》第一课时,已经有了通过比较数位的多少来比较大数的经验,所有本课是《比一比》的第二课时,让学生学会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和标出数的大概位置,利用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数感。 3、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一比》第一课时后,能够初步比较大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此同时,学生由于一年级已经接触了数线,所以对数线并不陌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并能在数线上标出数的大概位置,进一步了解数线的特点,为今后利用数线学习小数,分数打好基础。 4、教学目标 (1)结合数学情景,尝试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尝试在竖线上标出数的大概位置,借助直观图形发展学生的数感。 (2)借助在竖线上比数、标数来了解数线的特点 (3)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在数线上标出数的大概位置 6、教学方法:引导观察比较 7、媒体资源:白板PPT课件 8、教学过程

奖活动,你们想知道这个中奖号码是多少吗?那你们可得仔细听呦!) 这个号码大于3000,小于4000,接近3500,想一想这几个号码中那个是获奖号码? 二、拓展练习 猜数游戏 1.出示游戏要求 2.齐思和笑笑的猜法,你更喜欢谁的?为什么?1.分角色读要求 2.比较淘气和笑笑 的方法谁的更简便 3.同桌互玩 4.两组比赛,看哪 组猜的次数少 (感受估计在生活 中的作用,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在练习题的设计中,我设计了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两种,既能面向全体又能让优等生有提高有收获 课堂总结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数学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只要你喜欢它,你就能从中得到许多乐趣! 板书设计比一比 ——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数学中的大数 比一比

生活中的大数(比一比)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36—37页内容。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二年级有学生6人,基础良好。学生计算能力强,对于比一比大数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掌握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数字王国将要举行一场激烈的比大小的擂台赛。(揭题:比一比)数字王国的国王要请各位同学当小裁判,你们可要仔细看,仔细想。 二、合作探究 1、比较数位不同的数。 (1)首先第一位出场的是(停顿,略带神秘感)四位数家里的1873和三位数家里的575比大小,请小裁判们根据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来推测出这两位选手的比赛结果。谁愿意宣布比赛结果。(1873>575)大家都是一流的裁判。现在要请裁判们说说为什么1873大,575小? 指导学生观察1873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575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所以1873>575这下四位数可高兴了。你们猜猜看,如果刚才上场的不是三位数,而是五位数与四位数比大小,四位数能赢得了吗?为什么? (2)反馈练习(打手势判断:是<的,伸出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其余手指握紧;是>的,则伸出右手的拇指和食指) 765○24561001○999 123○96 (3)引入思考:看到这些练习,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情绪热烈、大胆发言、各抒已见。) (4)启发思考: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什么?

比较高矮和长短教案

第一单元比一比 第1课时比较高矮和长短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 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交流空间 情境创设情境引入: 1、这节课,老师想和 同学们比一比高矮,谁 想来? 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 老师比高矮。 3、提问:老师和这位 同学比谁高谁矮? 学生观察并进 行判断、交流。 师生比高矮这 一活动,即贴 进生活又提高 了学生学习兴 趣,创设了良 好的学习氛 围。 探究与体验1、师:刚才老师和一 位同学比了高矮,那么 你想和其他同学比一 比高矮吗?注意比完 后一定要把结果告诉 老师。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 全班学生互相 比高矮,全然 汇报交流,比 较结果。 让学生亲自比 较,广泛交流, 认识高矮,充 分体现学生的 主体性,达到 人人参与的目 的。

铅笔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说哪个长,哪个短。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学生自由发 言。 小组讨论,全 班交流。 结合学生身边 熟悉的事物进 行比较,认识 长短,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兴 趣。引导学生 寻找生活中的 事物进行比 较,体现数学 知识来源于生 活。 实践与应用1、实践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 了比较高矮,现在,我 想请几位学生进行从 矮到高的排队活动。教 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 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 言的。 2、完成“练一练”第1 题:出示第1题图,提 问:哪座房高?哪座房 矮?还可以拿什么进 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 哪条绳长?哪条绳 短? 第3题: (1)出示图,提问: 哪条绳长?哪条绳 短? (2)教师拿出3根线 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 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几名学生到前 面进行排队活 动,然后大家 一起来交流和 讨论排队的情 况。 学生认真观察 画面,全班交 流。学生自由 回答。学生自 由回答。持怀 疑态度的学生 可亲自验证。 学生直接回 答。 排队的实践活 动,即能帮助 学生体会高和 矮都是相比较 而言的,又能 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练一练中的题 目,通过引导 学生认真观察 画面,实际演 示等方式,引 导学生大胆讨 论,全班交流, 从中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 培养了学生认 真观察、善于 思考的习惯。

一年级比较大小比较长短轻重专项练习ok

比较专项练习14页 一、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连线。 二、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 三、请你先认真地数一数,再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就在下面的方框里面画什么,要画得 与上面的物体同样多。 四、想一想,画一画。 1、在多的后面画√。 2、在少的后面画√。 3、多的画√,少的画○。 4、长的画√,短的画○。 5、高的画√,矮的画○。 五、想一想,做一做。 五、哪个人高,在高的下面画√。 六、比一比下面动物的高矮,在最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 六、请你试一试。 三、哪根绳子最长最长的画√。 四、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比较专项练习

一、数一数画一画 1、数一数多的画 ()()() ()()()2、把与左边图形同样多的圈起来 二、比一比写一写 1、在9、5、8、0、1、3、6中把大于7的写出来 2、在10、 3、6、 4、9、 5、1、7中把小于9的写出来 3、在9、0、1、3、5、6、 4、8、10中把小于7大于2的写出来 4、在6、3、8、1、9、 5、7、10中把大于5小于8的写出来 五、比一比,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9 7 0 5 3 10 6 1 8 4 10 1 2 9 7 3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0 7 6 10 5 3 4 1 8 7 3 10 9 4 1 2 里填上合适的数

6 7> 8= 5> <3 10< 0= 1> <5<> 1 = 4> 七、比一比填上>、<或= 8 9 5 5 0 2 10 8 3 2 八、比一比。 比()写作5 8 比()写作8 5 九、画一画 1、画与同样多 2、画比少2个 3、画比多1个 4、画比少 5、画比多3个 6、画比少1个 7、画和同样多 比长短、高矮和轻重 一、摆一摆,最长的画√,最短的画

幼儿园教案区别高矮

幼儿园教案区别高矮 区别高矮 教学目的: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准备: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

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学习目标 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编写说明 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本节引导学生讨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在1 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一般都是在两个数之间进行大小比较(极少有在三个数之间找最大最小的情况),所以,较多地借助如小方块等直观模型和数数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在万以数的大小比较中,由于数字大、数位多,被比较的数的个数也增加了,所以小方块和数数的方法缺少可操作性。因此,在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科书呈现了多种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当然,学生中不一定有人能很理性地通过数位顺序表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此外,教科书还安排了“试一试”,借助数线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谁最矮? 由给出的四座山的高度中找出最矮的。当面对多个数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通过明显特征找出最小或最大的数往往是推动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本节课的情境图中给出的四个数,有三个是四位数,有一个是三位数,所以学生会很明显看出香山最矮;有的学生会借助数位顺序表,把四座山的高度写在数位顺序表的下方,很容易看出结果;当然,也会有学生从其他角度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四座山中,三座都比1 000米高,只有香山低于1 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谁最高? 由三座山中找出最高的。这三座山的高度都是四位数。位数相同时怎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学生结合原有的经验和数位顺序表上的特征,会提出“位数相同时,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哪个数大,哪个数就大”;也可以用很生活化的语言,结合情境进行比较,如黄山和泰山都是一千多米,华山二千多米,所以华山最高。

小学数学教案:比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 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 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 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 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 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 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

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二年级下册比一比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一、预习导学 同学们好,欢迎各位同学乘坐2年级二班旅游专线列车,我是本次列车导游,今天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游览我国的名山大川,大家高兴吗?现在随着我们的列车去领略祖国的优美景色吧!(出示课件) 二、活动建构 1. 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常年云雾缭绕,它的海拔约1865M,香山位于首都北京,秋天枫叶红似火,海拔约为575M。泰山海拔约为1533M,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县,以险峻著称,海拔约为2155M。 师:这几座山谁最矮?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数,小声读一读,再想想这几个数那个最小呢?为什么? 生:575最小,因为1865 1533 2155都是四位数,575是三位数,所以575最小。因此香山最矮。

师:其他同学还有想法吗?(指生回答并给予鼓励) 师:数位少的一定比数位多的小,对吗?比如三位数比四位数小,那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生:举例说明。 师: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比较数的大小有一条重要规律是什么?(板书:数位少的比数位多的小) 2. 四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 师:好了,言归正传。刚才看同学们在玩的同时学习了新知识,我也想考考大家:谁最高呢? 师:指生读数,仔细观察剩下的三个数,你发现了什么?(1865 1533 2155) 生:都是四位数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可这三个数都是四位数该怎么比呢?(小组、同桌、前后、师生之间讨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生:看他们的最前面的数字,谁的大谁就大。 师:也就是比他们的最高位,谁的大这个数就大,那现在2比1大了,还要在往下比较其他数位上的数字吗? 生:华山最高。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时,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板书) 3. 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 出示黄山1865M和泰山1533M 师:谁能说说这两座山,谁高?谁矮? 生:回答。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长短,比高矮教学设计

比长短,比高矮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长短: 小朋友们,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五张小纸条,你能比出它们的长短吗请你比一比,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使学生感受到物体有长有短,同一个物体由于比较的标准不同,可能比另一物体长,也可能比另一物体短.) (每张桌上都有五张纸条,其中两张是一样长的,一张特别长,另一张特别短,还有一张是和两张一样长的差不多长的?另外还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张带有格子的纸条.) 学生同桌比一比,说一说. 汇报:(1)比较蓝色的和咖啡色的 (2) 比较蓝色与红色的 (3) 从五张纸中找出一样长的(小组合作,不会可惟和同桌商量着解决.) (4) 引出疑问:用眼睛看不出长短怎么办(可以用格子纸来比;也可以把一端对齐,看另一端的长短来比较.) (5) 教师出示一根绳子,要学生比较出绳子,红纸条,绿纸条谁最长,谁最短?(引导发现比较的要求要统一)?可以把物体的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的长短

⑹把五张纸进行比较,说一说哪张最长,哪张最短. (7)比较自己的学习用品的长短,并说一说. 比高矮 比谁高,谁矮 现在老师和一位同学要来比一比,能否说老师和同学来比长短 要怎么说(比高矮) 先同学和老师站在地上比 同学站在桌上和老师比,能不能说同学比老师高 (强调比高矮时要在同一基础上,不然比的结果就不准确了) (2)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比高矮. 先两个两个比,再三个三个比. ()比()高,()比()矮,四个人中()最高,()最矮. 教师请2~3组同学上台进行比较?并说一说. 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3) 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p23/1,2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一比》教案 比一比 单元目标: 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单元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单元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 3课时 比一比(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 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4、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5、小结。

《长短、高矮》教案

《高矮、长短》教学设计 进步小学贾秋惠 设计思路: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第一周的教学内容,我在教学中,力争创设一系列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不刻意模仿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逐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并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高矮、长短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之间的关系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组织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通过四人小组比高矮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感受高矮的存在。 1.导入:屏幕呈现9月1日开学典礼的照片 (1)今天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几张照片,你们看 看老师照的是什么情景? 对!是我们开学典礼上的照片,从这一天起我们就成 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看你们站得多精神。你们回忆一下开学典礼那天我们是按照什么顺序站队的?(从矮到高) (2)我们排教室座位时是按照什么顺序? 站队是按高矮的顺序,排座位也按高矮顺序排列,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有 许多需要比高矮的事情。

2.揭示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高矮的问题。(板书:高矮) 3.学生自由活动,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 请同学们下位子找一找教室中的高和矮,找到后可以和小朋友说说也可以告诉老师。 学生充分活动后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不同物体的高矮。学生回答时可适当规范学生的语言,如,xx高、xx矮,或xx比xx高、xx比xx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里的生活实际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中能见到的、感受到的,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出于这样的考虑,设计了以上的引入方式,这样引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让学生自由活动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则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了空间。活动效果要靠一定的秩序来保证,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活动常规。 二.参与比较,体验方法。 1.刚才有同学发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请两个同学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谁高谁矮? 2.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的?(看出来的、比出来的) 3.小组活动,比高矮。 先想想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想跟他怎么比?最后比出了什么结果? 问:你们组想好了要和谁比个子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处理:当组内有两个同学都和你比个子,你怎么处理呢?指导在合作活动时有次序,要谦让。小组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寻找不同的比较方法反馈时展示。 反馈: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边演示边说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