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现系外行星的七种途径

人类发现系外行星的七种途径
人类发现系外行星的七种途径

自从1992年第一颗围绕恒星运转的系外行星被发现后,天文学家们已陆续确认了超过800个地球的“同类”。那么,他们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呢?现有的技术手段可谓各有利弊,美国太空网日前专门针对科学家找寻系外行星时主要采用的7种技术方法,逐一予以解读。

方法一:天体测量学

天体测量学,主要通过精密追踪一颗恒星在天空中运行轨迹的变化,来确定受其引力拖曳的行星所在。这与径向速度法的原理很类似,只不过天体测量学并不涉及恒星光芒中的多普勒频移。

天体测量学可不是从1992年才开始为人所用的。它其实是搜寻系外行星最古老,并且起初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早期都是以肉眼和手写来记录的。但在近几十年历史中,科学家们在应用该方法发现行星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寥寥,且常富于争议。2010年10月发现的HD 176051b,是目前唯一一颗已经确认的、借由天体测量方法发现的系外行星。

不过,即将于2013年10月发射升空的欧洲空间局(ESO)“盖亚”项目(Gaia,即第二个天体测量卫星),或许可以令这种古老的方式告别自己寒酸的过往。该卫星将在5年任务期间将测绘银河系之内以及附近区域的10亿颗恒星,确定它们的亮度、光谱特征以及三维位置和运动情况。除此之外,三维星图还将帮助人们揭开银河系组分、起源与演化的秘密。

而据研究人员估计,“新”的天体测量学有望帮助他们找到数万颗新的系外行星。

方法二:利用狭义相对论

这是人类宇宙探索“技术库”里增添的一个新手段。作为新的研究方法,它指导天文学家们去关注恒星的亮度因行星运动而发生的变化——后者的引力作用引发相对论效应,导致组成光的光子以能量的形式“堆积”,并集中于恒星运动的方向。

其实,运用该方法来寻找行星,在理论上提出已逾10年。但直到最近,开普勒-76b (Kepler-76b)行星的发现,才算正式应用了这种方法。开普勒-76b是距离地球2000光年外天鹅座一颗质量大约是木星两倍的太阳系外行星,作为第一颗应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发现的系外行星,它得到一个别名:“爱因斯坦的行星”,这也使它变得声名远扬。

这一成果的真实性,随后已被径向速度法所证实。与其他已有的行星定位方法相比,“狭义相对论”法既有着自己的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它让人们相信,随着科学家对这一理论掌握得日臻成熟,会有更多此类发现不断出现。

方法三:脉冲星计时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发现围绕脉冲星运动的行星。所谓脉冲星,是由恒星衰亡后的残余形成的密度极高的星体。它在高速自转的同时,会发射出强烈脉冲——且由于一颗脉冲星的自转本质上是非常稳定的,所以这种辐射因为自转而非常规律。

脉冲星计时法最初并不是设计来检测行星的,但是因为它的灵敏度很高,所以能比其他

方法能检测到更小的行星——但即使是最下限也要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0倍。于是,人们开始借由在脉冲的电波辐射上观察到的时间异常,尝试追踪脉冲星的运动。换句话说,脉冲星具有的奇特秉性,让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寻找脉冲星本应规律脉冲中的不规律现象,来发现行星的踪迹。

而在1992年,脉冲星计时法就帮助人类建立了一个里程碑——亚历山大·沃尔兹森和戴尔·弗雷使用这种方法发现了环绕着PSR 1257+12的行星。随后他们的发现很快就获得证实,现普遍认为,这就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第一次确认发现的行星。

方法四:直接成像法

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叫“不言自明”——用不着什么复杂的演算,只需使用功能强大的望远镜,直接给距离遥远的行星拍摄个“证件照”,一并还能取得其“行星护照”——上面包含了这颗行星光度、温度、大气和轨道信息。

直接成像原则上就是观察系外行星的最重要方式,但该方法要求行星的自身尺寸要足够巨大,与母恒星的距离还不能近到被其光芒所掩盖。这实际上也是对技术的巨大挑战,实现非常不易。日本国立天文台研究小组曾指出,所有人类迄今已在太阳系外至少确认的行星中,能直接确认其形态的还不到10颗,其中更多数都是推测出来的。

因而,也只有足够强大的望远镜装配的日冕仪,才能在观测中有效屏蔽掉附近恒星母星的耀眼光芒,从而保证“主角”形象的清晰。目前,掌握直接成像法的几位著名“摄影师”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望远镜、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以及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等几个地区的望远镜阵列。

方法五:重力微透镜法

重力微透镜法,是指科学家们从地球上观察巨大星体路经一颗恒星正面时发生的现象,进而寻找行星的方法。这是唯一有能力在普通的主序星周围检测出质量类似地球大小行星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在于,当这种现象发生时,附近星体的重力场会发生弯曲,并会如透镜一样放大目标恒星发出的光。由此便会产生一个光变曲线,即遥远恒星的光线随时间由亮渐衰。这一过程能够告诉天文学家们关于目标恒星的许多信息——如果该恒星拥有行星卫星,那么将会产生二级光变曲线。因而,一旦发现了二级光曲线,就可以证明行星的存在。

科学家第一次提出利用重力微透镜寻找系外行星的方法是在1991年,不过直到2002年,波兰的天文学家在光学重力透镜实验中发展出可行的方法后,其才获得成功。随后重力微透镜法开始为人类贡献出由它发现的行星。而这种方法在观察地球与银河中心之间的恒星时,最有可能获得成效,因为银河中心可以提供大量的背景恒星。

该方法自然也有它的缺陷——只有当两颗恒星几乎完全对齐时,才会产生这种效果。而恒星对齐的情况永远不会再次发生,因此这种方法不能重复。不过,与径向测速法等方法相比,重力微透镜法并不局限于发现轨道距离母星较远的行星,科学家们甚至可以使用它去寻

找所谓的“游侠行星”,即那些没有归依、自由流浪于宇宙深处的行星。

方法六:径向速度法

这是到目前为止最具有成效的确认行星的方法。

径向速度法找寻的线索,是恒星母星相对地球发生远近运动时,卫星行星受其影响所产生的微小波动。变化虽然小,但使用现代的光谱仪已可以检测出低至1米/秒的速度变化。这种方法通常也叫做“多普勒效应法”,因为它测量的,就是恒星的光受引力拖曳而产生的变化。

这种方法的成功与否从原理上讲与行星的距离无关,但由于需要高精度的高信噪比,因此通常适用于搜罗我们地球附近那些距离不超过160光年的恒星。而它的一个主要缺点,是不像其他方法那样在发现的同时展示出行星的“身份信息”——该方法只能估计行星的最低质量,其通常只是真实质量的20%左右。

另外,仅仅有径向速度法这一理论武器显然是不够的,科学家还需要利用到智利拉西拉天文台(隶属欧洲南方天文台)3.6米望远镜安装的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或是位于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高分辨率阶梯光栅光谱仪(HIRES),再或是和前两者一样拥有非常复杂名字、却能代表目前最先进技术的天文设备们。时至今日,它们已帮助科学家发现了诸多系外行星。

方法七:凌日法

凌日法的基本原理,是观察恒星亮度在有行星横穿或路经其表面时发生的细微变化。它的好处是可以从光变曲线测定行星的大小。

这种现象只有在行星的轨道与观测的天文学家的观测点对齐时才能观测到,机会其实并不大。只不过当技术手段若能同时扫描成千上万乃至数十万颗恒星时,在如此大面积范围内,发生该现象的系外行星数量,理论上应该会超过径向速度法所得。

而如果一个由径向速度法发现的没有完整质量信息的行星,再用凌日法来加以佐证,那么天文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结合来评断行星的真实质量和密度,进而对行星的物理结构有更多的了解。但凌日法也并非占尽优势,这种检测方法的虚假率其实也很高,由凌日法所检测出来的“待定行星”,还通常需要通过径向速度法来复查。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开普勒探测器自2009年3月升空以来,已经使用这一方法搜寻了2700多颗系外行星。其中,开普勒-62f(Kepler-62f),一颗环绕天琴座恒星开普勒-62的太阳系外行星,就是以侦测行星通过恒星前方造成亮度下降的凌日法得以发现的。它被认为是很可能位于宜居带的一颗类地行星。

而除此之外,凌日法同样也可以帮助天文学家“扩大战果”——发现行星已知卫星外的其他潜在卫星。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原创】《太阳系》教案

《太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10分钟) 1、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30分钟)

人类发现系外行星的七种途径

自从1992年第一颗围绕恒星运转的系外行星被发现后,天文学家们已陆续确认了超过800个地球的“同类”。那么,他们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呢?现有的技术手段可谓各有利弊,美国太空网日前专门针对科学家找寻系外行星时主要采用的7种技术方法,逐一予以解读。 方法一:天体测量学 天体测量学,主要通过精密追踪一颗恒星在天空中运行轨迹的变化,来确定受其引力拖曳的行星所在。这与径向速度法的原理很类似,只不过天体测量学并不涉及恒星光芒中的多普勒频移。 天体测量学可不是从1992年才开始为人所用的。它其实是搜寻系外行星最古老,并且起初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早期都是以肉眼和手写来记录的。但在近几十年历史中,科学家们在应用该方法发现行星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寥寥,且常富于争议。2010年10月发现的HD 176051b,是目前唯一一颗已经确认的、借由天体测量方法发现的系外行星。 不过,即将于2013年10月发射升空的欧洲空间局(ESO)“盖亚”项目(Gaia,即第二个天体测量卫星),或许可以令这种古老的方式告别自己寒酸的过往。该卫星将在5年任务期间将测绘银河系之内以及附近区域的10亿颗恒星,确定它们的亮度、光谱特征以及三维位置和运动情况。除此之外,三维星图还将帮助人们揭开银河系组分、起源与演化的秘密。 而据研究人员估计,“新”的天体测量学有望帮助他们找到数万颗新的系外行星。 方法二:利用狭义相对论 这是人类宇宙探索“技术库”里增添的一个新手段。作为新的研究方法,它指导天文学家们去关注恒星的亮度因行星运动而发生的变化——后者的引力作用引发相对论效应,导致组成光的光子以能量的形式“堆积”,并集中于恒星运动的方向。 其实,运用该方法来寻找行星,在理论上提出已逾10年。但直到最近,开普勒-76b (Kepler-76b)行星的发现,才算正式应用了这种方法。开普勒-76b是距离地球2000光年外天鹅座一颗质量大约是木星两倍的太阳系外行星,作为第一颗应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发现的系外行星,它得到一个别名:“爱因斯坦的行星”,这也使它变得声名远扬。 这一成果的真实性,随后已被径向速度法所证实。与其他已有的行星定位方法相比,“狭义相对论”法既有着自己的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它让人们相信,随着科学家对这一理论掌握得日臻成熟,会有更多此类发现不断出现。 方法三:脉冲星计时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发现围绕脉冲星运动的行星。所谓脉冲星,是由恒星衰亡后的残余形成的密度极高的星体。它在高速自转的同时,会发射出强烈脉冲——且由于一颗脉冲星的自转本质上是非常稳定的,所以这种辐射因为自转而非常规律。 脉冲星计时法最初并不是设计来检测行星的,但是因为它的灵敏度很高,所以能比其他

搜寻太阳系外行星的方法

搜寻太阳系外行星的方法 人类对于太阳系外行星探测与研究的兴趣和热情逐渐高涨,投入也逐年加大。据非官方统计,目前世界科技发达国家如欧美在天文学领域大约有1/3的财力、物力和人才投入到这个领域,探索这些神秘的”新世界”(The New World)也成为美国下一个十年重点发展的天文学研究项目之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如能利用力所能及的条件,开展一些可行的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与性质研究,无疑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 探测新的太阳系外行星并研究其重要物理性质如质量、半径、密度、轨道特征等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天体测量法 天体测量法是搜寻系外行星最早期的方法。在双星系统中,两星围绕着共同的质心转动,每颗星的轨迹都是周期性的。如果双星中一颗恒星很亮,而另一颗伴星太暗难以观测,那么我们可以用观测到的亮星的周期性摆动轨迹的天体测量资料,利用牛顿的引力定律和开普勒定律来推算出暗伴星的轨道及质量。如果由摆动轨迹推算出伴星的质量远小于恒星的质量下限,那么这颗暗伴星就很可能是行星。这种方法虽然原理简单,但由于恒星位置的摆动太过微小,实际观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种方法更适于离我们更近的、轨道面近于垂直视线且轨道半径大的恒星-行星系统。 2.直接摄像法 顾名思义,直接摄像法即从行星反射其主恒星的光来观测行星,利用大口径或空间望远镜高分辨率高对比度成像仪及星冕仪对太阳系外行星进行直接成像。但由于行星比其环绕的主恒星暗得多而不容易观测,且由于恒星-行星视角距很小而难于分辨。难度很高,中小口径望远镜无法实现。 3.视向速度法 如果双星的轨道面并不垂直于我们的视线,而是呈一定角度,由于两颗恒星围绕公共质心旋转且位于公共质心的两侧,当它们依次周期性地向我们走进和走远.由于多普勒效应,当一颗恒星向我们走近时,光谱线紫移;当它远离时,光谱线红移。从恒星光谱线的位移可以推算其视向速度。当前是发现及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系统的主要方法,已发现的500多颗系外行星中有400多颗为此种方法所发现。但此方法的实现需要高精度的高分辨率光谱仪设备和较大口径的望远镜,难度较高。 4.微引力透镜法 利用背景恒星发出的星光受前景行星引力影响发生偏转(爱因斯坦的广义相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案(基于资源的教案)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是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线索,由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等内容组成。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和宇宙环境的关系。人类探测宇宙的目的是为开发宇宙资源,开发宇宙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宇宙环境的保护,因而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开发宇宙资源和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知识难度不大,但思想性比较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资料或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收集有关世界和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资料,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领域。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导入新课】通过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日、月、地的关系,已认识到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然而人类对宇宙的探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探测宇宙的意义是什么呢? 【活动】①由学生把课前收集、了解的关于航天发展的资料内容做简要介绍。②阅读教材P11文字和插图,强调学生注意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新”在哪里,并加以说明。 【提问】人类借助航天器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克服重重困难,穿过地球大气层,进入宇宙太空,开创了探测宇宙环境的新时代。在进入宇宙太空的新探索中,探测器、探测方式、探测内容和意义上,有哪些发展和变化? 【多媒体课件演示】展示相关的航天科学知识。如航天飞机、空间站、宇宙飞船等。 【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填写下列表格内容。

【视频播放】播放“人类对火星的探测过程”视频。 【视频播放】播放“拓荒者号火星探测”视频。 【讲述】通过教材和刚才播放的视频片断,我们了解到,航天飞机的试航成功,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已经从空间探索进入到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新阶段。这是因为航天飞机能重复使用,是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的飞行器。在轨道上运行时,可以完成多种任务。航天飞机的出现是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人类自由往返宇宙空间、开发利用宇宙资源成为现实。 【多媒体演示】课本“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说明我国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多媒体课件中介绍我国航天领域的重大事件。 【提问】宇宙太空有哪些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如何进行开发?开发宇宙资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活动】学生分组,根据所了解的知识和教材有关内容,进行议论。(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不仅限于书本内容,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可举实例说明,也可大胆想象未来开发宇宙的广阔前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讲述】美国的整个阿波罗工程包括(1)确定登月方案;(2)准备了四项登月飞行辅助计划—“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发射9个探测器;“勘测者”号探测器并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发射三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3)研制运载火箭;(4)进行实验飞行;(5)研制阿波罗号飞船;(6)实现载人登月飞行。这项工程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参加该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这一切说明探测开发宇宙资源需要以强大的国力做基础,以科学技术做支撑,否则是难以实现宇宙空间探测和开发的。 【视频播放】播放“太空殖民”、“太空生命维持系统”、“人类登陆火星”等视频。【总结】宇宙太空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后备空间,在人类面临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探索开发宇宙资源,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宇宙开发离我们并不遥远,目前人类的技术完全能够利用地球周围的资源,如何利用以及什么程度上的利用取决于经济上的可行性。宇宙开发对现在的社会生活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太阳系九大行星

幼儿园大班教案——太阳系九大行星 设计构想: 随着神舟五号的顺利登空,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光,杨利伟,这个本来陌生的名字,现已变得耳熟能详。神秘的太空、美丽的地球,使孩子们发生了浓烈的兴趣。因此,我便萌生了这个活动设计的念头。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并通过游戏,学习九大行星的排列位置; 2、大胆想象、动手制作飞船,愿意在集体面前展示并讲述句型:我驾着飞船飞到×星上,因为……。 3、鼓励幼儿大胆创造肢体语言,表现各行星的特征。 4、培养幼儿从小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数码相机、电视机; 2、地球照片; 3、太阳系照片; 4、太阳系轨道图; 5、事先在教室里划好轨道; 6、各星球字卡及图片; 7、板上布置好星空背景图,图上画有行星; 8、收集的纸盒若干(保证每个幼儿有5个盒子)、各颜色吸管、各种小瓶子、双面胶、透明胶、剪刀。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请幼儿观看地球的照片——美丽的地球。 师:唉!我国有个航天英雄,他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的航天员,他驾的飞船叫做什么?(神舟五号)他是叫什么名字呢?(杨利伟叔叔)杨利伟叔叔从小就爱学习、爱科学,长大要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结果,他实现了他的理想,做了一名出色的宇航员。我们也要向杨利伟叔叔学习,将来也做一个有用的人,好不好? 杨利伟叔叔还拍了一张很美丽的照片,你们看,这是什么?这是杨利伟叔叔在神舟五号的机舱里拍的,漂亮吧。他还拍下我们广州在地球上的样子呢。你们看!好神奇哦!所以,我们要爱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广州!爱我们的地球,保护它、珍爱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他还告诉我们,地球有一个很美丽、很大的家,它的家叫做太阳系,地球在这个家里排行第三,她有九个兄弟姐妹。哪九个呢? 2、提出问题:你想知道这九个兄弟姐妹在太阳系的位置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 1.496 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强弱标志| 光球层)、耀斑(最激烈|色球层)、日珥(色球层)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 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 影响气候② 影响短波通讯③ 产生磁

暴现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 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 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 4 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 个纬度为111. 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 °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 ° 2和66 ° 3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六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

太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分享自己对八大行星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平板电脑、八大行星多媒体资料和网络链接、八大行星数据表 学生准备:平板电脑八大行星资料电子教材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 1、提出问题: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拿出平板,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对你收集到的关于太阳系的了解进行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是否还有补充的?

3、教师投影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最好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试着画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讨论:怎样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关数据才能保证我们建的模型相对准确? 3、阅读电子课本中有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 4、尝试根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来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平板上将八大行星摆列出来? (2)如果要对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的数据进行处理,该如何处理? (4)建好之后有何发现?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系的示意图有何不同?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尝试依据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径进行画图: 2、投影交流在建造模型过程中的体会。 四、回归教材评价小结 五、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在建太阳系模型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体会或发现吗? (学生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太阳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大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异很大;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2018星海求知_天文学的奥秘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30,共分) 1 开普勒探测器主要观测的是下列哪一块天空区域( )() A、 天鹅座与天鹰座之间的区域 B、 天蝎座与天鹰座之间的区域 C、 牛郎、天津四以及织女包围起来的三角区域 D、 天蝎座与天琴座之间的区域 正确答案: C 2 引起潮涨潮落最主要的天体是( )。() A、 太阳 B、 水星

C、 月亮 D、 金星 正确答案: C 3 下列哪个星系是棒旋星系( )() A、 室女座M87,E1型 B、 玉夫座NGC300,Sa型 C、 长蛇座M83,Sa型 D、 时钟座NGC1512,SBa型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球状星团与疏散星团的不同之处不包括()。()

A、 形态 B、 在星系中的分布空间 C、 恒星成员的普遍年龄 D、 所属的恒星集合的等级 正确答案: D 5 关于“凌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只有金星和水星才有可能发生凌日 B、 水星凌日是可以用肉眼观测到的 C、 水星凌日的周期是100年出现13次

D、 金星凌日的周期是100多年出现2次 正确答案: B 6 以下关于哈勃关系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 哈勃常数的单位是1/s B、 天体不分远近,退行速度一样 C、 越远的天体退行速度越快 D、 退行速度由测量光谱线的红移而算出 正确答案: B 1828年德国的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 )。() 分 A、 氨基酸

B、 有机物 C、 蛋白质 D、 DNA 正确答案: B 8 下列物质或天体,不属于暗物质的是()。() A、 星际气体 B、 中微子 C、 黑洞 D、 中子星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认识 我们的祖先渴望了解宇宙,但是他们没有真正找到了解的办法。今天,我们已找到了一种有效和精确地了解宇宙的办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科学”。科学已经表明,宇宙是如此浩瀚而古老,因此人间世事往往显得无足轻重。 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的心情激动,感叹不已,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我们迫切希望能够了解宇宙,我们现有的大部分知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然而地球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地方。宇宙是由无数的行星、恒星、彗星、星云等组成的,宇宙中是否有外星生命的存在成了我们所关注的焦点。总之,宇宙对我们的吸引力太大了,以下让我介绍一下人类探索的发展历程和一些宇宙知识吧。 恒星 人们用肉眼看到的星星,除了太阳系内的流星、彗星和五大行星(水、金、火、木和土星)之外,整个天空中的星星都是恒星。恒星是由炽热的气体所组成并能自己产生能量发光的近似球体的天体。由于它们的位置看上去似乎恒古不变,因此,古人它们为“恒星”。 在中国古代,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中就有了关于恒星颜色的记载:“白如狼,赤比心,黄比参左肩,苍比参右肩,黑比奎大星”。 恒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诱人的色彩呢?天上的星星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从恒星光普型我们可以知道,恒星所呈现的不同颜色,代表了它们表面所处的不同温度。一般来说,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温度较高,大约在2500~3500开,如猎户座η星。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温度居中,大约在6000~500开,如御夫座的五车二星。而发红光的恒星是垂亡的老年星,温度较低,大约在2000~3000开,如参宿四和心宿二等。 当你用眼睛直接观察恒星时,你会发现恒星有的亮些,有的暗些,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同亮度的恒星的光给予你的眼睛视网膜的能量大小不同。 不过恒星的这种亮度不是恒星的真实亮度,由于恒星距离有远有近,在夜空中看起来很亮的星可能是因为这颗星距离我们很近,相反,一颗看起来很暗的星,只是由于距离遥远才显得很暗。因此,恒星的目视星等反映不出恒星的真实亮度。 黑洞 广义相对论表明,引力场可以造成空间弯曲,强大的引力场可以造成强烈的空间弯曲,那么无限强大的引力场会产生什么情况呢?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不久,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就用这个理论描绘了一个假设的完全球状星体附近的空间和时间是如何弯曲的。他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2018考试

星海求知:天文学的奥秘 成绩: 91.0分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黑洞视界大小与以下哪个名词有关()(1.0分)1.0 分 A、 史瓦西半径 B、 钱德拉塞卡极限 C、 奥本海默极限 D、 洛希极限 我的答案:A 2梅西耶星表收录的天体不包括()。(1.0分)1.0 分 A、 星云 B、 星团 C、 星系 D、 彗星 我的答案:D 3以下传统黄道十二星座中,中文名称与天文学所用的星座名称一致的是()。(1.0分)1.0 分A、 水瓶 B、 处女 C、 射手 D、 双子 我的答案:D 4关于奇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 分 A、 时空曲率无穷大 B、 体积为0 C、 温度无限小 D、 密度无限大

我的答案:C 5以下哪个星云不可能是恒星的诞生场所()(1.0分)1.0 分 A、 猎户座大星云 B、 鹰状星云 C、 天琴座行星状星云 D、 玫瑰星云 我的答案:C 6人类对UFO的猜测和认识不包括(1.0分)1.0 分 A、 可能是敌对国家的秘密武器 B、 可能是地球以外的天体到访 C、 结果是各种大气、生物、人造天体现象 D、 肯定是存在外星人的确凿证据 我的答案:D 7黑洞、白洞和虫洞当中,目前可以视为已经有观测证据的是()。(1.0分)1.0 分A、 黑洞 B、 白洞 C、 虫洞 D、 都没有 我的答案:A 8活动星系核的质量至少应该是太阳质量的多少倍()(1.0分)1.0 分 A、 10 B、 1000 C、 1000000 D、 1000000000.0 我的答案:C 9下列哪个选项是生命存在所需的最基础物质( )(1.0分)1.0 分 A、 液态水

太阳系外行星列表

公转的恒星所属星座赤经赤纬距离(ly) 恒星光谱行星行星质量(×木星质量) 轨道周期(天) 离恒星平均距离(AU) 轨道离心率轨道倾角(度) 发现年份 WASP-1 仙女座00h 20m 40s +31°59′24″1031 F7V WASP-1b 0.89 2.51997 0.0382 0 83.9 2006 υ仙女座仙女座01h 36m 48s +41°24′20″43.9 F8V υ仙女座b 0.687–1.37 4.617113 0.0595 0.023 >30 1996 HD 17156 仙后座02h 49m 44s +71°45′12″255.2 G0 HD 17156b 3.111 21.21725 0.1594 0.6717 88.23 2007 ε波江座波江座03h 32m 55s ?09°27′29″10.5 K2V ε波江座b 1.55 2502 3.39 0.702 30.1 2000 XO-2 天猫座07h 48m 07s +50°13′33″486 K0V XO-2b 0.57 2.615838 0.0369 0 >88.58 2007 OGLE-TR-211 船底座10h 40m 15s ?62°27′20″5300 F OGLE-TR-211b 1.03 3.67724 0.051 0 >87.2 2007 OGLE-TR-132 船底座10h 50m 34s ?61°57′25″7110 F OGLE-TR-132b 1.14 1.689868 0.0306 0 85 2003 OGLE-TR-113 船底座10h 52m 24s ?61°26′48″1800 K OGLE-TR-113b 1.32 1.4324757 0.0229 0 89.4 2004 OGLE-TR-111 船底座10h 53m 1s ?61°24′20″5000 G or K OGLE-TR-111b 0.53 4.01610 0.047 0 88.1 2002 TW 长蛇座长蛇座11h 1m 52s ?34°52′17″176 K8V TW 长蛇座 b 9.8 0.041 3.56 0.04 7 2007 OGLE-TR-182 船底座11h 09m 19s -61°05′43″12700 G OGLE-TR-182b 1.01 3.9791 0.051 0 85.7 2007 格利泽436 狮子座11h 42m 11s +26°42′23″33.48 M2.5 格利泽436b 0.0673 2.64385 0.0291 0.150 86.5 2004 2M1207 半人马座12h 07m 33s ?39°32′54″173 M8 2M1207b 3.3 620000 41 2004 PSR B1257+12 室女座13h 00m 03s +12°40′57″980 pulsar PSR B1257+12B 0.014 66.5419 0.36 0.0186 53 1992 PSR B1257+12 室女座13h 00m 03s +12°40′57″980 pulsar PSR B1257+12C 0.012 98.2114 0.46 0.0252 47 1992 GSC 03466-00819 大熊座13h 44m 23s +48°01′43″457 K HAT-P-3b 0.61 2.899703 0.03894 0 87.24 2007 BD+36°2593 牧夫座15h 19m 58s +36°13′47″1010 F HAT-P-4b 0.68 3.056536 0.0446 0 89.9 2007 Lupus-TR-3 豺狼座15h 30m 19s ?42°58′46″8950 K1V Lupus-TR-3b 0.81 3.91405 0.0464 0 88.3 2007 XO-1 北冕座16h 02m 12s +28°10′11″600 G1V XO-1b 0.9 3.941534 0.0488 0 87.7 2006 HD 147506 武仙座16h 20m 36s +41°02′53″440 F8 HAT-P-2b 9.04 5.63341 0.0685 0.520 90 2007 HD 149026 武仙座16h 30m 29s +38°20′50″257 G0IV HD 149026 b 0.36 2.8766 0.042 0 85.3 2005 OGLE-TR-10 人马座17h 51m 28s ?29°52′34″5000 G or K OGLE-TR-10 b 0.63 3.10129 0.04162 0 84.5 2002 GSC 03089-00929 武仙座17h 52m 07s +37°32′46″1300 G TrES-3 1.92 1.30619 0.0226 0 82.15 2007 GSC 02620-00648 武仙座17h 53m 13s +37°12′42″1400 F TrES-4 0.84 3.553945 0.0488 0 82.81 2007 OGLE-TR-56 人马座17h 56m 35s ?29°32′21″4892 G OGLE-TR-56b 1.29 1.211909 0.0225 0 78.8 2003 SWEEPS-04 人马座17h 58m 54s ?29°11′21″6500 SWEEPS-04b <3.8 4.2 0.055 >87 2006 SWEEPS-11 人马座17h 59m 03s ?29°11′54″6500 SWEEPS-11b 9.7 1.796 0.03 >84 2006 OGLE 2003-BLG-235L 人马座18h 05m 16s ?28°53′42″19000 K OGLE 2003-BLG-235 Lb 2.6 4.3 2004 GSC 02634-01087 天琴座18h 17m 37s +36°37′16″1110 G HAT-P-5b 1.06 2.788491 0.04075 0 86.75 2007 GSC 02652-01324 天琴座19h 04m 09s +36°37′57″512 K0V TrES-1 0.61 3.030065 0.0393 0.135 88.2 2004 GSC 03549-02811 天龙座19h 07m 14s +49°18′59″718 G0V TrES-2 1.28 2.47063 0.0367 0 83.9 2006 HD 189733 狐狸座20h 00m 43s +22°42′39″62.9 K1–K2 HD 189733 b 1.15 2.219 0.0313 0.00 85.3 2005 WASP-2 海豚座20h 30m 54s +06°25′46″493 K1V WASP-2b 0.88 2.152226 0.0307 0 87 2006 HD 209458 飞马座22h 03m 10s +18°53′04″154 G0V HD 209458 b 0.69 3.52474541 0.045 0.00 86.1 1999 ADS 16402 B 蝎虎座22h 57m 47s +38°40′30″453 G0V HAT-P-1b 0.59 4.46529 0.0551 0 85.9 2006 WASP-4 凤凰座23h 34m 15s ?42°03′41″851 G7V WASP-4b 1.2704 1.3382277 0.0230 0 87.54 2007 GSC 03239-00992 仙女座23h 39m 06s +42°27′58″650 F HAT-P-6b 1.057 3.852985 0.05235 0 85.51 2007

系外行星探测方法

系外行星探测方法 系外行星是围绕太阳以外恒星运行的行星或行星系统。太阳以外的恒星距离地球都比较远,例如距离地球最近的南门二(被称为比邻星)到地球的距离也达4.22光年,比太阳远27万多倍!因此,探测系外行星很不容易。系外行星的探测方法分为两类: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早期探测都在地面进行,使用的方法是天文观测中常用的方法。 天体测量法精确测量恒星在天空的位置及观测其位置随时间的变动。如果恒星周围有一颗行星,则行星引力将使恒星在一条微小的圆形轨道上出现移动。利用这种方法,需要观测数年乃至数十年才能得出结果。 视向速度法此方法与天体测量法相似,即利用恒星在行星引力作用下在一条微小的圆形轨道上的移动。但是,此方法是运用多普勒效应测出恒星在观测者视线方向上的运动速度,测量原理是恒星光谱线的“红移”或“蓝移”(请参见相关链接:《多普勒效应与“红移”》)。这个方法是迄今为止在地面寻找系外行星方面用得最多的一种。 凌日法当金星或水星从太阳与地球之间穿过,把太阳表面光线挡住,使太阳表面出现一个黑点时,就出现金星凌日或水星凌日现象。同样,系外行星从其母恒星前面穿过,

从而遮挡母恒星表面光线时,也会出现“凌日”现象。对这种现象进行观测,就可以发现系外行星的存在。使用“凌日法”可估计行星直径。“凌日法”与“视向速度法”联用,有助于估计行星的真实质量。然而,行星从其母恒星和地球之间穿过时,其光度减弱程度与母恒星及行星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光度减弱都不大,例如HD 209458的光度只下降了1.7%,这样的光度变化很难测量出来。 脉冲计时法脉冲星是一种旋转速度特别快、具有极其稳定的旋转周期的星。这种星的发现本身就是天文学上的新成果,更何况在它周围发现了围着它旋转的行星,因而这一方法倍受关注。脉冲星是超新星爆发以后留在原地的超高密度的中子星,能发射出极有规律的快速电磁脉冲。这种天体与其他天体一样,转动速度也可受绕其转动的行星影响,因此,通过测量其脉冲的变动,就可以估计其行星性质。与其他方法相比,这个方法灵敏度极高,能测量出只相当于0.1个地球质量的行星和行星系统内彼此之间的引力扰动。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有关行星本身、行星轨道等多方面的资料。但由于脉冲星稀少,用这种方法不容易发现大量行星。再者,脉冲星附近有极强的高能辐射,因而它们周围很难有生命存在。 引力微透镜法引力微透镜是引力透镜的一种。所谓引力透镜,是指远方星球的光线经过大质量天体附近时发生改

太阳系九大行星介绍

太阳系九大行星介绍 一个帮助你想象太阳系中各成员相对大小的方法是:将实际图大小缩小十亿倍(1e9),这样地球直径大约为1.3厘米(一颗葡萄的大小);月球轨道宽则在一个成人脚印外;太阳直径则为1.5米(大约一个人高),离地球150米(相当于一个街区);土星直径15厘米(一个大葡萄轴的大小),离太阳五个街区远;土星(桔子般大小)则离太阳十个街区远;天王星和海王星(柠檬)离太阳分别为20及30街区远;一个人在此情况下的比例为一个原子;最近的一颗恒星将在40000公里以外。 在上面插图中未显示的是大量的栖居在太阳系中的小物体:行星的卫星;大量的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小石块构成),大多数在火星及土星之间,其他则分散在各个角落;在太阳系内延大大延伸的轨道运动的彗星(小冰块构成),对黄道面来讲具有上下随机的运动方向。行星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同行星般大致与黄道同一平面,很少有例外,但通常彗星与小行星不是这样。 分类 这些物体的分类是次要的争论。按传统说法,太阳系被分为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大物体),它们的卫星(如月球,绕行星公转的各种大小的星体),小行星(小型的密集的绕太阳公转的星体)和彗星(小个体的冰质的绕高度偏心轨道公转的星体)。不幸的是,太阳系远比这里提到的复杂: 有几个卫星比冥王星大,并有两个大于水星; 有几个小卫星很有可能是被吸引到的小行星; 彗星有时与小行星进行区别; Kuiper带物体和别的类似Chiron的物体运行不太符合计算; 地球/月球和冥王星/冥卫一的运动系统有时被认为是“双星系统”。 别的分类是以化学组成为基础的,或以起源假说为基础,这个正在试图以自然规律加以证实,但它们常常由于太多的级别或太多的例外而终止使用。大多数星体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当前所理解的是不足以建立清楚的分类的。在随后的几页,我将使用常用的分类。 这九大行星通常按以下几个方法分类: 根据组成: 固态的由石头构成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固态行星主要由岩石与金属构成,高密度,自转速度慢,固态表面,没有光环,卫星较少。较大的气态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气态行星主要由氢和氦构成,密度低,自转速度快,大气层厚,有光环和很多卫星。 冥王星。 根据大小: 小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冥王星。 小行星的直径小于13000公里。 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巨行星的直径大于48000公里。

人类怎样认识宇宙

在实践中发展认识 ——观《人类怎样认识宇宙》有感工程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08******* 陈* 摘要:人类对自己所生存的地球及其所在的宇宙空间有一个从近到远、从模糊到清晰、不断更新、不断否定的认识过程,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识并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关键词:宇宙论、认识论、真理、实践 天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崎岖的道路。它的全部历史贯穿着唯物主义宇宙观与唯心主义或宗教宇宙观的不间断和不可调和的斗争:从天圆地方到地圆天无边;从太阳绕地球转到地球绕太阳转;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进而太阳仅是银河系中上千亿颗恒星中一颗很普通的恒星;从光速无限到光速有限;从牛顿时空观到爱因斯坦时空观;从宇宙无限到宇宙大爆炸等,不一枚举。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升华的。 人类从来就生活在地球上,由于直观上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人们很自然认为地球是不动的,而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这就是地心说的认识基础。鉴于它的表观合理性,地心说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年。 日心说的确立是天文史上一场“翻天覆地”的重大革命。在历时达半世纪之久的斗争历程中波澜起伏,人才辈出,它的胜利主要归功于这样几个人:哥白尼、布鲁诺、第谷、开普勒、伽利略和牛顿。哥白尼积近四十年的探索和观测,首创以太阳为中心的“日心”宇宙体系,迈出人类认识宇宙历程上最艰难、最重要的一步,向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最敏感的这个问题上首先发难。他那不朽巨著《天体运动》的出版,“给神学写了挑战书”。布鲁诺勇敢地叛逆宗教,以火焰般的热情宣传哥白尼学说,大胆提出宇宙无限论,最后以身殉难,宁愿受火刑,也决不向教会屈服。第谷在没有望远镜的条件下以非凡的技巧,长期对行星的位置进行了准确测定;开普勒则以惊人毅力对第谷的观测数据进行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严密分析。伽利略是实验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他首创了动力学,促成天文学发生根本的进展;他又是第一个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的人,获得一系列惊人的发现。他观测金星的位相变化和木卫星绕行,这两项发现直观证实了“日心”系列的正确性。伽利略因他的成就而遭到天主教的残酷迫害。尽管他晚年在教会的淫威下被迫声称放弃哥白尼学说,但从严森的宗教法庭上还是传出激励人心的战斗口号——“地球仍在转动!”最后,牛顿把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和其他学者在天文学和动力学上的发现汇集起来,加上他自己在数学和力学上的创见,概括成一个迄今

太阳系各行星以及卫星中英对照

1. 水星mercury 无卫星 2. 金星venus 无卫星 3. 地球earth 卫星 moon 4. 火星mars 火卫1Phobos 火卫2 Deimos 5. 木星jupiter 6. 土星saturn 7. 天王星uranus 8. 海王星neptune 冥王星pluto 妊神星Haumea 谷神星Ceres 阋神星Eris 木卫1Io 木卫2Europa 木卫3Ganymede 木卫4 Callisto(这四个最大,也叫伽利略卫星) 木卫5Amalthea 木卫6Himalia 木卫7Elara 木卫8Pasiphae 木卫9Sinope(最外层) 木卫10Lysithea 木卫11Carme 木卫12Ananke 木卫13Leda 木卫14Adrastea 木卫15Adrastea 木卫16Metis 木卫17Callirrhoe 木卫18Themisto 木卫19Megaclite 木卫20Taygete

21Chaldene 22Harpalyke 23Kalyke 24Iocaste 25Erinome 26Isonoe 27Praxidike 28Autonoe 29Thyone 30Hermippe 31Aitne 32 Eurydome 33 Euanthe 34 Euporie 35 Orthosie 36 Sponde 37 Kale 38 Pasithee 39 Hegemone 40 Mneme 41 Aoede 42 Thelxinoe 43 Arche 44 Kallichore 45 Helike 46 Carpo 47 Eukelade 48 Cyllene 49 Anthe 50 Herse 土卫1Mimas 土卫2Enceladus 3Tethys 4Dione 5Rhea 6Titan 7Hyperion 8Iapetus或Japetus 9Phoebe 10Janus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同步练习及答案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 A. B. C. D. 2.目前航天飞船的飞行轨道都是近地轨道,一般在地面上方300km左右的轨道上绕地飞行,环绕地球飞行一周的时间约为90min左右.若飞船在赤道上空飞行,则飞船里的航天员在24h内可以看到的日落次数最接近() A. 2次 B. 4次 C. 8次 D. 16次 3.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 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 B. 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 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 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 4.下列关于学说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或科学实验完成等先后顺序,不符合科学史实的是() A. 对太阳系的认识:先提出日心说,后提出地心说 B. 对海陆变迁的认识:先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建立板块构造学说 C. 对电磁现象的认识:先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制造出发电机 D. 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卢瑟福先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原子的有核模型 5.关于宇宙大爆炸,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万年前的一次原始火球大爆炸 B. 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原始火球”的温度和密度高得无法想像 C. “原始火球”的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D.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可推知,所有星系都在背离我们运动 6.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就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 B. 牛顿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 C. 科学家把“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 D.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光年 7.下列对宇宙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 月球表面有山、有空气,但无水和生命 B. 宇宙的大小结构层次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C. 现在有很多证据已经证明宇宙是有边的、膨胀的 D. 太阳是一颗能自行发光发热的气体行星 8.目前能较好地解释火山、地震等地壳变动现象的学说是() A. 海底扩张学说 B. 大陆漂移学说 C. 板块构造学说 D. 大爆炸宇宙论 9.下列各物体的尺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地球太阳银河 B. 银河系太阳地球 C. 银河系地球太阳 D. 太阳银河系地球 10.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有两种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托勒密” B. 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 C. 日心说的代表人物是“开普勒” D. 地心说有其局限性,日心说没有局限性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恒星是指宇宙中不动的星球 B. 宇宙是由几千个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 C.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恒星 D. 银河系只是有群星组成的天体 12.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中,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离我们越远的星系,退行 越快。若在我们所在的星系1观测,下图能类比宇宙膨胀的是(箭头方向和长短分别表示运动方向和快慢)()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