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与启示

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与启示
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与启示

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与启示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1965年独立,50年间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排名居前的发达国家,与其务实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它培养了大批推动国家高速发展的精英人才。以成功的成为亚洲教育的中心,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中心,兼具东西方文化与智慧。

新加坡高等教育体系设置

新加坡属英联邦国家,其高等教育模式与英国相近,并在不断调整、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精英制教育体制。其高等教育既有世界水准的公立大学,也有大专水平的政府理工学院以及教师培训性质的教育学院,还有与国外名校联办的私立大学。

新加坡有3所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公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及新加坡管理大学(SMU)、NTU和NUS是两所综合性大学,NUS生命科学、公共管理等学科比较突出;NTU工程、计算机和教育学科较强;SMU优势科目为商业管理。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政府又相继开办了另外三间公立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SIT)、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和新加坡社科大学(SUSS)。公立大学提供大学教育,学位设置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种。理工学院颁发专业教育文凭(相当于大专)。学生中学毕业后可选择到理工学院就读文凭课程,而后步入工作岗位。少部分成绩优秀者可进入大学深造,取得大学学位。新加坡有5所公立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与共和理工学院。私立学校一般是和英联邦国家知名学校联办,或是这些大学的分校,提供从商科及信息技术到酒店培训及美术等一系列课程,范围极广。学生达到一定要求后可转入联办学校读书,获得国际承认的专科、本科或研究生文凭。正规私立学院是通过新加坡私立教育理事会(CPE)审批的教育信托认证(EDU Trust),以保证其教育质量。此外还有获得CPE审查豁免权并由教育部直接管辖的外国源流大学(Foreign University with Local campus)暨外国著名大学的新加坡分校来提供更加符合新加坡发展或社会所需的高等教育课程。

新加坡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

新加坡高等教育最显著的三个特点是高度的国际化、职业化和信息化。

1.高度的国际化

国际化是新加坡高等教育的精髓所在,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以及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国际化。

第一,教学语言的国际化。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有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多民族的存在使得多种语言共存,这是双语教学能够实施的先天优势。为公平对待各民族语言,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淡米尔语均设为官方语言。其中,第一语言是英语,为全民共同语言,是行政工商、学校使用的主要语言。第二语言是

各民族的母语。英语为教育机构第一学术及教学语言,无障碍的语言交流为其国际化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保障,也为国民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和更多个人发展机会。新加坡开国之父李光耀曾说:新加坡选择英文作为主要语言,让每个新加坡人享有公平的机会。英文并非本地任何民族的语言,它是工商和经贸的语言,新加坡因为选择它而繁荣起来。

第二,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新加坡大学教研人员65%来自国外,均是欧美顶尖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本地教师也大多从这些大学获得高等教育学位。新加坡国际人力资源小组每年都到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招募知名学者。大学面向全球招聘校长、学术副校长以及有国际影响的重量级学者和优秀青年人才。NTU现任校长是前欧洲科学基金会总裁、诺贝尔基金会成员、前瑞典林雪平大学校长安博迪教授;人文与社科学院5名院长、副院长分别来自5个不同国家或地区;其高等研究所聘请了9名诺贝尔奖得主和1名菲尔茨奖得主担任顾问。通过国际性聘任,高校的专业水平得到了保障。学校也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提供出国旅费,教师可自由运用于出国访问、参加研讨会等;每年都聘请国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

第三,学生群体的国际化。NUS和NTU每年都有20%的本科生和超过60%的研究生来自海外。政府和大学每年提供大量奖学金和补贴,吸引优秀学生到新加坡大学就读。国家和大学对研究生项目投入更高,入学标准也相当严格。学生可参加海外交流计划,NUS的本科生可在世界30多个国家180多所大学开展学生交换互惠计划并获取学分;还设有“国际研究见习计划”,学生可在全球一流科技大学顶级研究人员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NTU与海外100多所大学合作,推行本科生“全球浸濡计划”,让所有本科生能在海外学习一年,增加海外体验,每年也有2,000多名海外学生到NTU学习。学校非常重视毕业生校友联谊活动,校友办公室负责与世界各地的毕业生保持联系,领导建立校友会分会,每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定期出版反映校友事业发展和成就的刊物,使已毕业的校友仍能长期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多元化的学生社群、成功的校友追踪联谊活动不仅有利于营造多元创新文化、促进国际化人员互动,而且还有利于宣传推广学校品牌,提高学校的国际影响。

第四,课程设置的国际化。高校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根据世界前沿课题研究及时更新学科设置;直接引入国外高校高质量教材;借鉴美式选课制和学分制,增设培养创造力的课程;提倡通识教育和跨学科学习方式。NTU 本科生实行跨学科教学,所有学生一半以上学分必须在其他学院获得,选修课程在文理科都有一定比例限定。本科生大部分时间接受通识教育,在大四或研究生时会有明确的方向选择。[2]研究生教育更是以科研领域前沿进展为主要教学内容。新加坡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通常是没有固定教材的,每门科目学校会规定几种参考教材供学生选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并提供多种机会。例如:NTU与全球知名高校组建战略合作联盟,与加州理工学院等成立了全球科技大学联盟,与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高校进行双学士、双硕士课程、博士合作培养等项目,与康奈尔大学开展通讯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合作,与瑞士圣加勒大学举办亚洲第一个双硕士学位课程。NTU生物科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办双学位课程等。

第五,学术评价体系的国际化。高校通过有效的教育效果反馈系统和专家团队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监控。大学每个院系均设有国际咨询小组,由专业领域知名学术权威组成,为教学科研提供咨询意见并考核其成果,不仅有效提高了课程的质量,而且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合理设计课程,有效监控教学质量,提高科

研水平。教授的招聘、评估和晋升要由国内外著名同行教授推荐并经过学校层层批准才能上岗。NUS许多课程的质量符合国际一流标准,部分院系毕业证书获国际学术机构认可。NTU所有工程课程都获得了新加坡工程鉴定局华盛顿协会成员首肯,其商学院是亚洲第三所获得欧洲质量发展体系及美国国际管理教育联合会两项认证的商学院。

2.高度的职业化

新加坡政府办大学的宗旨相当明确,就是培养学有所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第一,课程设置的职业化。大学各项专业课程的开设均以社会需求为标准。每个学院都设有由工业家、商界领袖、高级公务员和学者等组成的咨询委员会。课程设置前必须请咨询委员会参与课程论证,确保所开课程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修订课程设置与调整教学内容时,必须听取咨询委员会提供的建议和信息,以适应社会及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毕业后能更好适应社会需要,各专业学生必须兼修其他专业课程。尤其是理工性质的高校更强调课程设置的务实精神,如产品与室内设计、大众传媒、市场策划、心理辅导、物流、资讯等课程紧扣最新科技和工业发展需求。鉴于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大学生在选择专业前要考察将来的就业前景,学校也会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追踪。

第二,教学与实习方式的职业化。倡导“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自由规划,培养学生的个人创造力和自学能力,为个性发展和挖掘潜能提供空间。“教师需要有更多时间去开发设计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去反思,去实践,进而和学生进行互动”大学的实习活动丰富多彩,尤其是理工类学校更强调实践教学,二年级实习课有10周,三年级工业联系课24周。NTU内设立工业技术革新中心,并与世界一流企业合作共建研究室,将工厂的机器设备和运行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模拟工厂,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实地学习,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在学习中犹如置身于一个大工厂的各个部门,既获得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接受了行之有效的技能训练,毕业后能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适应工作角色,将所学知识在较短时间里用于复杂的实际工作环境中。

3.高度的信息化

各高校在教学中都广泛采用各种互联网、多媒体等高新技术,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效率和质量。NUS校园网主干速度可达到24GB/秒,1,000个无线网络发射设备和3.5万个有线网络接口使师生在校园里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运用电话会议技术,师生们可与万里之外的学者“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NTU有新加坡第一个数字化图书馆,为师生提供大量国内外教学科研资源,如视听材料、多媒体光盘、在线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书籍等;建立了电子媒体服务通道(GEMS),为师生提供获取大量知识信息的站点。

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启示

纵观新加坡高等教育体系和特点,可以看出,其高等教育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后人借鉴。其中新加坡在发展自己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开放教育大门,同时也吸纳来自别的

国家的大学与高校来新加坡开设分校或者选择和本地的教育机构合作开发课程。其高等教育采用英文为主要教学语言也保证了能与其他国大大学的课程无缝对接。而新加坡采取的精英教育,分流教育以及学术与职业教育并行的双规模式,也牢牢的把控注了大学的录取率在较低的水平线上。(不到20%的同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政府大学进行学术高等教育,40%的学生选择理工学院等职业教育,而30%的学生选择私立大学进行夸学科和专业的外国高等教育)。这样的模式保证学生学有所用,把学业与职业挂钩。一方面保证了新加坡在各个行业发展的人才输送,一方面也保证了全体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率。不会导致大规模的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窘境。积极开发人才也保护人才,使得物尽其用,各司其职。

原文出自新加坡大学网

新加坡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

新加坡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 本站 按:为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推动我市总部经济的发展,优化我市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6月,我市出台了《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工作方案》和《东莞市总部企业认定暂行办法》。目前,吸引更多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总部入驻,发展总部经济特别是跨国公司总部经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重要发展目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在这一方面已先行一步,取得了重大进展。基于此,我办收集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供参考。 新加坡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 目前,一共有2.6万家国际公司立足新加坡,在7000多家跨国公司中,60%在新加坡设立总部或者区域总部。投资领域集中在制造业、电子、化工、生物医疗、技术、物流、资讯、信息科技、金融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在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来实施其海外扩张战略,新加坡已成为亚太地区当前极具实力的“总部基地”。 一、新加坡政府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做法 首先,政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新加坡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为其制定出一项较制造业发展战略更为详细的发展战略,为新加坡成为国际基金中心和世界著名外汇市场,确立亚太地区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的地位创造了先发条件。以金融和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总部的重要因素,也直接为许多海外金融和商贸企业拓展了市场机会。因此,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越来越多的跨国银行、投资公司及贸易公司纷纷在新加坡设立地区总部,一方面是为了在新加坡自身的服务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谋求市场机会,另一方面则是着眼于迅速崛起的亚洲经济,通过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或亚太地区总部以进一步拓展巨大的市场。随着新加坡经济的发展,新加坡本身制造成本的提高,在新加坡的企业也开始把制造环节向亚洲其他制造成本低,如中国、马来西亚、印度、缅甸、菲律宾等国家转移,而把研发中心和总部留在新加坡,以便利用新加坡的金融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便利服务等。在新加坡相当部分生产制造环节外迁过程中,伴随着本国公司及跨国公司总部机构的聚集,两者共同推进了新加坡总部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制定一系列政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本国产业升级转移。新加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具体措施很多,例如有:1、拟订了“全国科技计划”,投资20亿新元在制造业、资讯工艺、电子技术、细胞生物等9个重要范畴进行研发,设立研发中心;2、在美国设办事处,通过不断针对性的宣传,吸引国外研发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新加坡养老发展考察报告 不论你在马路上行走,还是乘坐公交车,或在医院就医、超市购物、公园健身,你会发现我们周围的耄耋老人越来越多。据了解,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己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苏州市60岁以上的老人也已达到106万,占总人口的18%;这些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提前)进入了老龄化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孝敬老人、赡养老人,切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是各级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城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实践者,这也是我时常关注社会、留心思考的一个课题。 今年五月,我有机会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九天时间虽然短暂,学习的课程和内容也比较多,通过上课听讲、专人介绍和实地考察,在参观了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警察总署、惹兰勿沙市镇理事会、大巴窑镇中心、芽笼综合诊疗所、宏茂桥社区邻里警署、小印度社区、飞跃服务中心、怡安产业公司、东邻社区民众联络所等地之后,我对新加坡的基本国情、人文概况、政治经济发展历程、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多看、多听、多问,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新加坡在社区管理方面进行了对比,感到新加坡在养老服务和管理上有许多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新加坡养老发展的概况 新加坡共有420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他们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与我国相比,这个称呼我们感到比较人性化)。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全民的家庭观念,在舆论导向上不遗余力地在向人民灌输儒家思想――宣传孝道,号召全社会关爱、孝敬老年人。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我国借鉴意义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我国借鉴意义 新加坡旅游业发展成功经验 1. 重视对旅游业的管理、规划与投资新加波对旅游业的管理,通过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两个渠道来进行。前者主要进行宏观管理和规划,使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科学的开发,保证旅游业布局健康发展。后者则促使旅游业规范,引导和促进各旅行社、旅游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进行有序竞争,保证了旅游行业有效、有序的自我发展。新加坡为了依法管理旅游业,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法律有《新加坡旅行社法》、《新加坡饭店法》、《新加坡旅游促进税法》等。新加坡法律之严格,世界文明,有“清规戒律新加坡”之说。为保证出售的商品质优价廉,新加坡旅游局和消协联合推出“优秀零售计划”,对有信誉的商店颁发红白相间的鱼尾狮标志,作为信得过商店。倘若有旅游购物时受到诈骗,可想旅游局或消协投诉,一经查实,不但责令加倍赔偿游客损失,还要吊销其营业执照。系。新加坡政府在对旅游业进行有序管理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旅游业的规划和投资。从80年代开始,新加坡每年对旅游业的投入达2—4亿美元,2005年新加坡旅游局制定了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旅游2015”。2007年新加坡政府投资20亿新币作为旅游业发展基金,用来进行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景区和景点建设。 2. 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业。新加坡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创建国际通商口岸、免税购物中心、美食天堂、国际会议和国际金融中心,使该国成为东南亚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新加坡是个免税港,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品种齐全,价格便宜,成为游客的购物天堂。新加坡还是著名的美食天堂,世界各地美食荟萃于此,为不同口味和预算的游客提供多种选择。新加坡利用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把邻近的东南亚各国的旅游资源作为本国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使其发展成为东南亚的旅游中转站,从而使新加坡成为世界十大旅游中心之一。由于国际会议具有参加人数多、逗留时间长、购买能力强、旅游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新加坡政府早在1974年就专门设立了国际会议局,建立了100多座国际会议馆,大力开拓国际会议旅游市场。现在新加坡已成为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五位的国际会议中心。新加坡政府通过每年举办各类大型国际会议,不仅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且大大提高了国际地位及知名度,最终带动了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 3.创建良好的旅游大环境。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本国旅游大环境的营造和创建。首先,从1973年新加坡政府就掀起了全国性的、行之有效的植树造林运动,大力整治污水河道,改变市容市貌,使得新加坡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三无”城市。其次,新加坡有一套完善的旅游服务机构,旅游接待服务质量高,堪称世界一流。再次,为了让外国游客“无障碍”游览新加坡,新加坡旅游局在酒店、街道等地方设立包括华文在内的多种语言的旅游指南、宣传品、路牌、告示牌等。最后,新加坡政府根据华人占7%的特点,对公民进行儒家优良传统教育,积极开展“礼貌运动”和“敬老运动”,树立了新加坡良好的社会风尚,使得游客在新加坡旅游时不仅感到生命和财产都特别安全,而且还感到亲切和受尊重。旅游大环境的营造使得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治稳定,旅游大环境的营造使得新加坡自建国以来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增长,从未有过政变、暴动、骚动、更谈不上战争冲突,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很低,这是新加坡游客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积极探索,创造新的旅游形式。“旅游经济无止境”是新加坡旅游局制定各项政策的基础,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加坡不断扩展旅游经济的发展空间,不断创新,除发展观光旅游外,还积极开发购物旅游、奖励旅游、会议旅游、教育修学游、医疗保健游、游轮旅游、商务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不断适应世界各地游客的需要。与此同时,以积极和创新的姿态去

新加坡营销环境

中国丝绸服装销往新加坡营销环境分析 08级市场营销(1)班黄勤01 邵丹红04 黄芳芳16 丝绸是用蚕丝或合成纤维、人造纤维长丝织成;用蚕丝或人造丝纯织或交织而成的织品的总称;也特指桑蚕丝所织造的纺织品。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丝绸服装属于中高档消费物品,深受国内外喜爱。本文就丝绸服装在新加坡进行营销的环境进行概要分析。 一、新加坡的地理环境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达4369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地理位置为丝绸服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国际航运、航空和贸易中心新加坡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水文条件十分理想,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1亿吨以上,居世界前列,国际航空客运周转量仅次于美、英、法、日居世界第5位。更有利于丝绸贸易的顺畅发展。 2、投资和金融中心新加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快速的通讯,政局的稳定,国民素质较高等特点,使外国资本大量投入,推功了新加坡经济的腾飞。同时,各国银行云集新加坡,银行总数仅次于伦敦、纽约和香港,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为丝绸服装贸易广阔长远的发展提供资金力量与夯实的空间。 3、国际旅游和会议中心就自然和历史文化条件而言,新加坡并不具备发展旅游业的突出优势,但利用其适中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美化城市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简化出入境手续,开展各种旅游“外交”活功,从而吸引大量外国游客旅游及大批国际会议在新加坡召开。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外汇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丝绸服装贸易的发展开辟了特色市场。 二、国际政治环境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后,在四十余年内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是中国友好邻邦,中新两国地缘、文化相近,共同利益广泛。2010年是中新两国建交20周年。2009年1月1日,《中新自由贸易协定》实施以来,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影响远大,2009年中国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占东盟贸易总额的11.6%。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以来,中新贸易额快速回升。中新的相关协定及贸易关系的建立为中国丝绸服装产品进入新加坡市场开设了保障的平台。 新加坡设立吸引外资制度,如立法为引资战略服务,专设投资促进机构统筹管理,重视投资环境改善,投资限制逐步取消市场更加开放,强化投资者利益保护减少投资风险。此外,新加坡对外资市场准入的规定中有优惠政策框架等都为丝绸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经济环境 新加坡是我国服装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我国服装类产品在新加坡服装进口市场份额中所占比重出现较大上升趋势,消费市场广。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月至12月,中国和新加坡进出口商品总值达570.57亿美元,

新加坡学前教育专业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1989709.html, 新加坡学前教育专业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把握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前景,顺应其发展方向,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立思辰留学360介绍,新加坡学前教育专业100%的学生将在毕业前最后2个月获得幼儿园实习机会。和雇主有近距离交流与接触,学生全方位体验幼教老师的工作,实习期间学校将为学生申请新加坡劳工部颁发的实习准证,多元化展示个人工作与教学魅力。 新加坡学前教育专业就业 1、新加坡学前教育专业国内就业:我国两会的召开,把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推上了一个至高点,为了解决幼儿入园难的社会问题,国家鼓励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除了公立园计划扩大招生规模外,民办幼儿园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因此留学新加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回国之后的就业前景发展也是十分可观的。同时社会对学期教育教师的需求,尤其是对高素质幼儿师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2、新加坡学前教育专业新加坡就业:据新加坡政府声明,新加坡学前教育市场热招华文幼教,急需更多具有学前大专学历和资格的华文幼教老师。这也是华文幼教行业一直在新加坡盛行的原因,这又势必将引起一场哄抢幼教毕业生的的潮流。所以学生在新加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之后,未来的就业前景发展还是十分不错的。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1989709.html, 新加坡学前教育专业申请 普通GCE“O”水准5科及格(华文科目至少达到C6或以上)GCE“O”水准华文成绩为C5/C6的申请者,必须在注册为老师的两年内,考到华文GCE“O”水准B4或更好的成绩,或HSK6级(包括口语)。外国文凭的申请者必须具备有至少12年以上华语为教学媒介语言的正规教育;至少五科及格成绩包括华语及格(60分/100分)

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与启示

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与启示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1965年独立,50年间就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排名居前的发达国家,与其务实的教育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它培养了大批推动国家高速发展的精英人才。以成功的成为亚洲教育的中心,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中心,兼具东西方文化与智慧。 新加坡高等教育体系设置 新加坡属英联邦国家,其高等教育模式与英国相近,并在不断调整、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精英制教育体制。其高等教育既有世界水准的公立大学,也有大专水平的政府理工学院以及教师培训性质的教育学院,还有与国外名校联办的私立大学。 新加坡有3所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公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及新加坡管理大学(SMU)、NTU和NUS是两所综合性大学,NUS生命科学、公共管理等学科比较突出;NTU工程、计算机和教育学科较强;SMU优势科目为商业管理。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政府又相继开办了另外三间公立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SIT)、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SUTD)和新加坡社科大学(SUSS)。公立大学提供大学教育,学位设置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种。理工学院颁发专业教育文凭(相当于大专)。学生中学毕业后可选择到理工学院就读文凭课程,而后步入工作岗位。少部分成绩优秀者可进入大学深造,取得大学学位。新加坡有5所公立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学院与共和理工学院。私立学校一般是和英联邦国家知名学校联办,或是这些大学的分校,提供从商科及信息技术到酒店培训及美术等一系列课程,范围极广。学生达到一定要求后可转入联办学校读书,获得国际承认的专科、本科或研究生文凭。正规私立学院是通过新加坡私立教育理事会(CPE)审批的教育信托认证(EDU Trust),以保证其教育质量。此外还有获得CPE审查豁免权并由教育部直接管辖的外国源流大学(Foreign University with Local campus)暨外国著名大学的新加坡分校来提供更加符合新加坡发展或社会所需的高等教育课程。 新加坡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 新加坡高等教育最显著的三个特点是高度的国际化、职业化和信息化。 1.高度的国际化 国际化是新加坡高等教育的精髓所在,主要体现在教学的课程设置和评价体系以及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国际化。 第一,教学语言的国际化。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要有华族、马来族和印度族。多民族的存在使得多种语言共存,这是双语教学能够实施的先天优势。为公平对待各民族语言,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淡米尔语均设为官方语言。其中,第一语言是英语,为全民共同语言,是行政工商、学校使用的主要语言。第二语言是

新加坡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本文介绍新加坡的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编制程序、编制方法、预算执行、绩效评估和财政储备增值机制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并针对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借鉴新加坡经验,完善和创新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机制的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借鉴 预算管理是现代国家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衡量一国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新加坡在吸收西方发达国家财政预算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基本国情,经过不断实践和创新,形成了“高效、规范、透明和可持续”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模式。 一、新加坡财政收支总体情况 为维持国家经济运行的低成本和国际竞争力,新加坡实行简单的税收体系,主要税种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资产税、车辆税和博彩税等。政府财政收入来源主要由经常性财政收入(含税收收入、行政性收费)、投资收益和资本性收入等几个部分组成。2006 年,新加坡财政总收入达455.21 亿新元,占GDP2096.80 亿元的21.7%,其中,经常性收入近300亿新元,占65.9%;投资及利息收入84.88 亿新元,占18.65%;资本性收入70.34 亿新元,占15.45%。新加坡一贯秉承“以收定支、审慎理财”的财政预算原则,国家宪法及有关法律对财政预算的平衡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近十年来,新加坡财政收支预算总体维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由于其年度预算收入并未包括全部的政府投资收益和资本性收入,因此,该国实际的财政盈余远大于年度预算盈余。从支出角度看,新加坡年度财政支出约占GDP的15%-20%。经常性支出平均占总支出的68.54%,资本性支出平均占总支出的31.46%。 二、新加坡公共财政预算的主要特色 1.鲜明公共特征的财政支出结构 新加坡的财政收入除满足国家机器运转需要外,主要用于国防、教育、卫生、环境、法律等公共事业以及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着重于为居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2006年为例,财政教育支出达69.67 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22.8%,仅次于国防支出32.9% 居第二位,内政事务支出23.91 亿元,占7.8%,[卫生事业支出为19.31 亿元,占6.3%,交通运输支出17.94 亿新元,占5.9%。从支出结构看,其社会发展和安全外交是财政支出的重点,两者分别平均占42.26%和38.01%(见表1)。由此可见,新加坡财政支出的公共性质十分明显。 2.高度法制化的预算编制过程 新加坡的宪法和有关法律对预算编制周期、财政预算案的提出、财政储备的使用、财政部的监督管理权限以及国会、总统的审批权限等一系列问题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法律,新加坡的财政年度自当年4 月1 日起至来年3月31日止。每年6月起各部门开始对下一年的经济做出战略性评估和预测,7月提出部门预算限额,8 月召开政府全体部门会议讨论,9 月各部门提出其再投资基金预算目标,10月各部门提出其预算限额的分解安排意见,决定并公布各部门的再投资基金安排,讨论逐个部门的预算草案,11月各部门确定其最终安排预算草案,12月财政部编制完成总体预算法案,2月中旬财政部将财政预算法案提交国会讨论。预算草案提交国会的同时向社会公布并征询公众意见,议员咨询期法定时间不少于7 天,国会讨论投票预算法案时进行电视直播。经国会议员充分咨询讨论并三读通过后由总统批准签署发布实施。 法案一经发布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如遇特殊情况需追加预算,必须提出新的法案提交国会专门讨论批准。值得注意的是,法律还规定,各部门必须力求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确保年度实际节余控制在预算总额的5% 以内,不得超支,否则将受到相应的约束

新加坡牛车水考察报告

新加坡Chinatown历史街区,又名牛车水,位于新加坡河南岸,占地面积约23公顷。是自1821年逐渐形成的早期华人聚居地之一,以独具特色的街道和建筑形式构成鲜明的街区氛围。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其制度设计和旧城保护都对我有所启示。 在旧城更新任务下,新加坡依靠限制屋主收取高房租和驱逐租户的租金管制令制度背景,和强行征地的土地征用法,以及1967 年起推出的土地出售计划,实现了以现代建筑取代牛车水衰败的店屋的开发目标,同时开发过程中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以及确保改造的节奏掌握在政府手中。 牛车水mapbox 牛车水地区被政府部门征用的土地

牛车水地区通过土地出售计划开发的项目 牛车水鸟瞰 于1967 年第一次出售时开发的珍珠坊,于1969年第三次出售时开发的珍珠大厦、奥奇大厦,以及于1974年成立重建局后陆续开发的富丽华酒店、唐城坊、财富广场、中国广场等,现代高层楼宇取代了过去低矮的店屋,改变了整个牛车水的面貌。

珍珠大厦旧貌和现状 位于牛车水地区Bukit Pasoh, KretaAyer, Telok Ayer 和TanjongPagar 4个分区(约1200栋待保护建筑)于1989年被规划为历史保护街区,并于1997年增加China Square地区为保护区。保护规划对街区内历史肌理给予整体保护,使其与周边的高层现代建筑格局形成强烈的对比。 牛车水街道肌理

牛车水地区的规划保护区 1960-2002年牛车水地区旧城更新项目 对旧有建筑的保护分两种: 一方面,政府继续依据土地征用法征用零散店屋,由政府出资进行翻新后,出租给个体商户。有时,商铺出租时会包含一定的附带条件。如,史密斯路翻新后被规划为食品街,原有商铺大部分都被要求改为餐厅。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屋主自己翻新房屋。但单个屋主仍需通过申请方式解除对自己房屋的租金管制,这要求他在管制解除后的 6 个月内提交是否翻修的决定,并在1年内提交改造规划,3年内开始对房屋的修缮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个翻新工作。如果不能完成的,政府将对房屋实行强制性的征收。 至1994年牛车水地区店屋的用途由过去的以居住为主变成了近乎纯粹的商业——多数为一楼为零售业或饮食等服务业,而二楼为办公业。由于屋主们都希望利用此机会赶走租户,对旧城的更新保护进度相当快。整个牛车水地区很快面貌一新。 至2002,牛车水32个改造项目相继完成,牛车水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多种建筑形式并存、贴近城市CBD的重要商业和生活中心,并成为新加坡最具特色的

新加坡学前教育基本理念

www.iedu.sg 新加坡学前教育基本理念 新加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希望幼儿能拥有以下的品质:能辨别是非对错;愿意与他人分享;能与他人沟通;具有好奇心及勇于探索;掌握听说的技能技巧;能与他人和睦共处;建立健康的生活以及培养良好的习惯;爱家人、朋友、师长和幼儿园;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加坡的教育十分强调必须从小进行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完整、良好个性品质的公民。 教育部规定幼儿园每日课程活动包括语言、数概念、自然科学、社会交往、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理能力、音乐律动以及户外活动等。由于教育部规定幼儿园必须以英文和第二语文(母语——华语、马来语等)为媒介语,所以,许多幼儿园的实际课程内容包括英文、华文、马来文、数学、科学、音乐律动、美劳、游戏、户外活动、室内活动、电视观赏、故事分享、道德教育以及电脑课程等。 过去,新加坡的幼儿教育同中国幼儿园一样,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业成绩,如在幼儿园要学会写字等等。随着逐渐与国际接轨,新加坡人开始越来越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性。2003年教育部提出了有关学前教育课程的六大指导纲领,强调孩童全面的身心发展;掌握综合学习、积极学习、互动学习、从游戏中学习的能力,更注重教师与家长在孩子学习中扮演的角色。同时,教育部还倡导推行主题教学、角落教学(相当于我国的区角活动)。许多幼儿园在实施幼儿教育中加入了更多的游戏元素,强调从游戏中学习,让幼儿在互动和自主学习中,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资料源自: http://www.iedu.sg/show-19-731-1.html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1989709.html, 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作者:李平安喆 来源:《管理观察》2015年第29期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探索政府与社会的良性发展问题上,政府如何实现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顺利过渡成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发展的今天,城市社区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将在政府职能转变、公民权利意识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新加坡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对我国城市社会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若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社区管理启示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城市个体的发展直接关联着城市圈和城市带的整体实力和未来发展进程。所以,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要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趋势,并且实现社会由常态向新常态的顺利过渡的目的,探索建设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新加坡与我国同属新型工业化发展国家,但在社会治理道路探索方面,新加坡明显要比我国走得更早更远。本文主要以新加坡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为例进行探讨。 一、新加坡的城市管理模式 新加坡的社区管理采取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方式。自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就开始广泛探索建立一种适应其未来城市发展道路的社区管理模式。相其相比,我国自90年代才开始城市社区自治管理模式的试点运行。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新加坡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社区建设以城市规划为经,以制度建设为纬 在社区建设方面,城市规划作用尤为突出。新加坡尤为重视规划的技术考量,并且每五年对城市规划和社区管理进行全面探讨。目前,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管理。这五个社区又进一步分为87个选区。在以选区为基础设计的社区治理组织机构中,从纵向管理层次上看,人民协会是全国社区组织的总机构,除管理全国五个社区发展理事会外,更统筹着各社区发展理事会下设的居民委员会、邻里委员会、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等职能部门以及选区体育俱乐部、少年网络俱乐部等相关活动部门。①人民协会在政府强有力控制下,统筹兼顾下设各个组织机构,共同发挥监督政府行政运行、建言献策、执行政策法令、发展社区福利、健全民主法治等作用。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突出贡献在于其所开创的“公屋”体制,包括自1960年开始实施的公共住房建设五年计划和于1964年进一步采取的居者有其屋政策。政府设立专门的建屋发展局,发挥政府的强制力度保证财政资金的保障与供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新加坡崛起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为了拓宽眼界,加快培养人才,我委部分年轻干部赴新加坡进行了短期学习培训。新加坡面积为我市的1/6,人口规模相当,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我市。新加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曾经面临的资源短缺、产业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周边地区竞争压力加大、交通拥堵、社会和谐等问题,我市也同样面临或即将遇到。因此,新加坡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对我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的主要发展经验 1、富有远见的经济政策,不断升级的经济战略 吸引外资。新加坡于1961年投资创建60平方公里的裕廊工业区,加快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授权裕廊工业管理局招商引资、审批项目、园区规划、征税、土地供应、公共服务等多项自主权。目前,裕廊工业园已经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基地,年产值2000亿新元以上,并以此为基地和突破,吸引外资加速发展。2007年新加坡吸引外资230亿美元,占东南亚吸引外资的50%以上,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总部400多家,国际银行100多家。 产业升级。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也经历了一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新加坡已经形成了由规划法令、概念蓝图、发展指导蓝图、详细规划组成的完整的规划编制体系。规划编制由民间事务所完成,政府只负责审查其资质,对于政府认为重要的工程,可通过设计委员会对建筑布局和外观设计进行指导。新加坡对国土面积功能的区分非常严格,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居民居住用地抑制控制在国土面积的15%以内。城市重建局将新加坡所有土地划分为900多个区块,并在每一区块内对土地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制作沙盘模型供舆论监督,由于每一栋房屋、每一扇窗户都能在城市规划沙盘模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违反规划的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集约用地。新加坡一方面填海造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地铁、停车场大部分在地下,甚至污水处理厂、地铁维修厂、水库、商场、康乐设施也逐步转入地下。全岛6个污水处理厂均建在地下50米深的地方,共节约土地300公顷。 4、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势,廉洁高效的

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水资源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约700平方公里的城市国家,这个国家平均每天消耗大约13.6亿升的淡水,新加坡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该国需要常年从国外进口淡水来生存。在1961年和1962年,当新加坡还是英属殖民地时的年代,该国与马来西亚签订了长期进口淡水的条约。两条约规定:到2011年和2061年以前,新加坡以1000加仑每1美分的价格从马来西亚的柔佛州(Johore)进口淡水资源。从柔佛州(Johore)进口的水源通过三个约2公里长的输水管道传输到新加坡。 1、水资源管理背景 在1965年8月,新加坡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两个淡水条约的安全性成为这个新生国家重点考虑的因素。为确保马来西亚履行条约,新加坡还在联合国进行了条约的登记。 两个国家也一直在协商着存在于两国之间的淡水条约的其它可能性增补事宜。两国出于本国利益考虑,协商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新加坡希望马来西亚能恪守条约,并且提供符合一定水质标准的淡水,而马来西亚则希望能提高水价,他们期望的水价是条约中规定的15到20倍。新加坡方面认为提高水价没有问题,问题是制定合理水价的依据。 由于双方关于淡水进出口的协商陷入了僵局,新加坡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不得不制定新的计划以确保该国的淡水安全和自给自足,增加了很多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和执行新的水相关的政策,国家投入巨资研究海水淡化技术和废水的深度再利用技术,以及流域管理和其它类似的研究活动。 在机构方面,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PUB:PublicUtilitiesBoard)负责该国整个的水循环管理。在早期,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负责管理该国的饮用水、电和煤气。在2001年4月,新加坡环境部的管理污水排放和处理的职能也移交给公用事业局。公用事业局职能的扩大允许它制定和执行历史性的策略,包括保护和扩展该国的水资源、管理暴雨洪水、海水淡化、水需求管理、社区引导、流域管理、超过团体能力的购买淡水行为、公共教育和宣传等。这个国家建成了一整套下水道收集系统来收集所有的废水和污水,并且还建造了相对独立的排水系统和下水道污水处理体系用来进行广泛的污水处理和再利用。 2、水资源的全面综合发展 新加坡在管理本国的水资源和污水及废水再利用方面非常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重视水资源的全方位管理,包括管理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污水废水和

新加坡绿色建筑的简析与启示

新加坡绿色建筑的简析与启示 发表时间:2016-03-28T16:21:06.2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作者:张海君 [导读] 深圳市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31 绿色建筑在新加坡已经成为标准和规则,但在中国还存在诸多问题——新建面积占比低、既有建筑难改造、制度设计待完善。 张海君 深圳市都市实践设计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31 摘要:目前我国国内对绿色建筑比较重视,尤其是政府层面,制定了很多鼓励发展绿色建筑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但关键真正要推动绿色建筑需要业主来推动,政府不是使用方和建设方,力量很有限,会导致出现形式上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在新加坡已经成为标准和规则,但在中国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通过新加坡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建筑案例等进行分析,以达到对国内绿色建筑设计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新加坡;政策法规;建筑案例 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国绿色建筑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如高成本绿色技术实施不理想、绿色物业管理脱节、少数常用绿建技术由于存在缺陷并未运行等。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未来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以及“美丽中国梦”实现的重要话题。新加坡是全球最早开始建筑绿色化的国家之一。在新加坡街头,经常可以见到建筑外立面上布满绿色植物,其实这些都只是表象。在这个位于热带常年高温的小国里,从超市到学校,从场馆到酒店,到处都是经过细心设计、严格考核的绿色建筑,这些建筑与环境的配合,不仅让新加坡得来花园城市的美名,更为它带来了绵延后世的经济社会效应。 绿色建筑在新加坡已经成为标准和规则,但在中国还存在诸多问题——新建面积占比低、既有建筑难改造、制度设计待完善。按照住建部提出的目标,2015年年底前,中国绿色建筑总面积将达到10亿平方米,中国届时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绿色建筑大国。但在绿色建筑方面后知后觉,且社会认同度尚未建立的背景下,中国亟需一些外来经验,而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及现状就是我国很好的学习路子。 1.新加坡绿色建筑发展概况 1.1 新加坡在绿色建筑环境发展进程概述 新加坡国土面积707.1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总数达到508万,自然资源十分稀缺。面对可持续发展与稀缺资源之间的矛盾,新加坡于2008年成立了跨部门的部长级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旨在立法管制、落实政策、宣传教育来推动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加坡,建筑业的用电量占全国总量的1/3。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加坡节能之路已经走了三十多年。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时候,仅靠煤和石油的新加坡所受影响较大,尤其是工业和公建。于是在1980年建设局出台节能标准,但当时仅是节能,并未提到绿色建筑,2005年才有了全方面的绿色建筑概念。为了达到愿景,新加坡政府在2005年和2009年出台两个政策,称为绿色建筑总体规划。它主要是六大块:一、强制执行最低标准,在2008年通过国会颁布了强制性节能要求,比如说新建建筑在送给我们审批时候,必须要达到15%的节能,二、政府部门以身作则;三、新加坡政府部门的建筑量大概是30%,私人的大概有70%,所以我们出台了私人奖励政策。四、绿色科研,政府投资了五千万,企业、业主申请来从事技术研发。五、建筑业技能培训。六、国际推广公共宣传。 新加坡绿色建筑计划开始于2005年,当时新加坡建设局(BCA)推出了绿色建筑标志认证(Green Mark),2008年起,这一认证成为所有新建建筑以及部分既有建筑的强制认证,考核的指标包括节能、节水、环保、室内环境质量和其他绿色特征与创新五方面,该国提出,到2030年实现80%的建筑为绿色建筑。 1.2新加坡绿色建筑体系 新加坡绿建体系包括了绿色园区、绿色建筑、绿色基建、绿色公园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其制定参照了美国LEED认证体系,打造了热带LEED体系,随着实践发展目前新加坡绿建体系已经发展到V4,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完善。它的绿建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条件,尊重具体条件特色,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了绿建标准的功能与作用。 为了推动新加坡绿建的发展,新加坡建设局成了绿建培训结构,对绿建领域的人员进行培训与认证,同时政府对开发商、设计单位进行奖励措施,鼓励实践者对绿建的发展贡献,政府也制定了强制性要求,要求2012年以后的新建公共建筑必须为绿色建筑。强制与鼓励措施并行,又有培训作为辅助。 自新加坡政府2005年推出“绿色建筑标志”计划以来,至今共有755个建筑工程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志”奖,相当于新加坡可建筑面积的11%。而今年的获奖项目更是创下历史纪录,达到164项,其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得奖项目荣获“绿色建筑标志超金奖”和“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其余的则获得“绿色建筑标志金奖”和“绿色建筑标志认证合格”证书。 在新加坡政府的“绿色建筑标志”计划推出之初,整个建筑市场仅有十分之一的得奖项目获得超金奖和白金奖。2009年,新加坡政府设定了2030年以前将全岛至少80%的建筑物提升至绿色建筑标志认证合格标准的目标。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新加坡建筑行业正朝着这个方向积极努力。 新加坡政府建设局今年也首度颁发了“绿色建筑领导白金奖”,以表彰和奖励那些在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突出的房地产开发商。根据建设局的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凡是获得50个以上绿色建筑标志金奖、超金奖和白金奖,其中包括至少15个超金奖与15个白金奖,即可获得“绿色建筑领导白金奖”。今年这个奖项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获得。建屋发展局是新加坡最大的建筑商,在推动新加坡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新加坡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2.1空中花园酒店PARKROYALonPickering 由新加坡著名建筑事务所WOHA操刀设计的“PARKROYALonPickering”皇家公园酒店虽然地处繁闹的新加坡CBD、唐人街与克拉码头之间,但这里却彷如对面芳林公园中的延伸,酒店外部种植了大量棕榈树、开花植物、灌木丛及庭荫树,郁郁葱葱的空中花园成为了屹立

东南亚经济危机启示录(中)

东南亚经济危机启示录(中) 一个人有弱点不是问题,你要满身都是弱点,还招摇过市,就怨不得别人来打你秋风。从一系列结构性失衡出现的那一天起,泰国的结局已经注定。接下来,无非是等待一声枪响。 当我们使用“一声枪响”这个词汇的时候,大家肯定首先联想起一个国家:美国。如果你对全球资金流向感兴趣,一定要牢牢盯住美元指数。如果你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向趋势感兴趣,一定要牢牢盯住美联储。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当我们回眸那一段历史的时候。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美元指数和美联储在东南亚经济危机酝酿阶段所发挥的负面影响力。 大概从1996年底开始,美元指数拉开中期上涨的序幕。 好端端的,美元指数怎么会中期走强呢? 三个月后,大家恍然大悟,美联储给出了答案:加息。美元加息很正常嘛,有啥好说的呢。但是你要有时间把历史数据翻出来,很快会陷入迷惑之中:从1990年以来,美联储调整目标利率几乎都是顺周期的。也就是说呢,加息周期就是加息周期,如果在加息周期里出现了一个降息,那就意味着加息周期结束,从此以后进入降息周期。有没有例外呢?有的。1997年3月那次加息,一不小心成为近 1/4个世纪里唯一的一次例外。如果说,那时候的格林斯潘同志刚上手业务不熟练,应该可以理解。但问题是,1997年的格林斯潘刚刚开启他第三届联储主席的任期,早已不是愣头青格林斯潘,而是举世闻名“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的那个格老。大家还记得1996年美国大选前期,那句响彻华尔街的口号么?“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美联储主席就成” [1] 晕倒,一轮降息周期中,半途中冒出一次加息,而且加息的时点恰好对应了东南亚经济危机。是巧合么?97年那次从天而降的加息前三个月,美元指数就蹭蹭吃了药一般向上窜,这也是巧合么?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再次钻进基本面数据的故纸堆里找翻箱倒柜。 先看经济增长数据,美联储决定加息的那一刻,美国经济正处在一篇愁云惨淡中。1996年11月,非农就业当月新增人数-11.9万,96年12月新增8.9万,97年1月新增43.8万,97年2月零增长。加息前四个月,新增非农就业平均每月仅为10万人,远低于1996年均值,同样远低于1997年均值。接着看消费,毕竟美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拉动嘛。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总额同比数据从1996年10月开始下滑,从9.12%一路跌至1997年2月的2.69%,怎一个惨字了得呵。最后看PMI,反正美国的数据,无非那么三板斧,先看就业(还记得那句话么:“如果你看不清楚形势,就盯住非农就业吧”),再看消费,最后看PMI。看完这三大块,基本上对美国经济形势就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PMI如何呢?从1996年12月开始,连续三个月下滑,当然,绝对位置不错。整体上看,说实话,如果你是增长数据跟踪流派,绝对想不到美联储会来这么一次加息。 增长数据跟踪流不行,但通胀数据跟踪流,似乎可以。 举世公认,美联储的任务既兼顾增长也考虑通胀。增长方面不佳,如果通胀形势糟糕,也可以加息啊。的确,1996年12月,CPI同比达3.3%。必须承认这是比较高的位置,但是呢,从1997年1月开始,通胀持续回落。为啥要选择通胀已经掉头的时候加息,而非通胀上行期呢?要知道,美联储动手加息的那个月份,通胀已经回落至2.8%。或许是数据的延迟,或许是美联储反应比较迟钝吧。 总之,当我们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首先看到了降息周期里的一次异常加息,其次看到了通胀的正面理由,也看到了增长的负面理由。时至今日,早经无从揣测格林斯潘老先生当时的真实想法,或许真相会永远掩埋在厚厚的故纸堆里。我们能做的唯一事情是做一次认定:1997年3月美联储加息,属于标准的“一声枪响”。伴随这个动作(金融市场领先三个月),全球资金呈现出显著的回落态势,美元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正式 版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新加坡教育考察报告 20xx年金秋十月中旬,我考察组一行16人赴新加坡教育考察团前往新加坡,参观了新加坡的三所中学、一所初级学院、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宿舍,与新加坡教育部官员、中正中学和四德女子中学领导、德明政府学校宿舍辅导教师等进行了座谈,了解和亲眼目睹了新加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的一些现状和情况,感慨颇多。 不断分流的教育体制 新加坡的小学至中学同国内一样是6+6

学制,共12年,但具体结构上与我们的差别很大,一是采取不断的分流,二是初中叫中学,高中叫初级学院、理工学院或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小学实行4+2学制,小学4年级完后就分流成EM1、EM2、EM3,6年后就进行小学离校考试,根据成绩报读各中学。中学(即初中)读4年,毕业时参加英国剑桥普通文凭考试(即"0"水准考试),根据成绩报读不同的高中。成绩优秀生就可读初级学院,它是大学预科,读上初级学院就是向大学的门槛迈进。次等生就可读理工学院,再次等生只能就读工艺教育学院。这两类学院毕业后其文凭即为大专。如果理工学院毕业生成绩冒尖的,可申请读大学,入学者就直接进入大学二

新加坡学前教育概况

新加坡首个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领对新加坡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 2003年1月20日,当时的新加坡教育部长尚达曼发布文告推出本地首个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领(Kindergarten Curriculum Framework: Nurturing Early Learners, 简称NEL)。时至今日,这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领不但没被淘汰,教育部还在这框架的基础上逐步加强改善幼儿教育课程指导的内容。在此,笔者将结合本地独立后的学前教育发展概况,渐进式简述新加坡这首个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领对本地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末——良莠不齐的新加坡幼儿教育体系 新加坡是个天然资源贫乏的小国,惟有的最大资源是人。所以建国初期,政府对于人民普遍上教育程度低的问题,显得特别关注。于是政府开始向人民灌输教育的重要性,但这也仅仅是对主流教育的重视罢了。虽然建国后,幼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速,但新加坡政府直到80年代末,对幼教却还处在不甚关注的阶段,这可从早期的幼儿教师培训课程时间短,内容不全面,以及只有教育部及成人促进局开的晚间课程中可窥探出一二。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本地才逐渐增设多几家较有规模的培训中心负责开办相关课程。 可以这么说,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因为幼儿教育不被政府看重,导致当时的学前教育课程不存在系统化的纲领和明确的教学原则,师资方面也良莠不齐。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9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才开始着力于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重点检讨并进行一系列的纲领统筹以进行教学改革,本地首个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领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21世纪初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指导纲领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