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精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精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精点归纳

第一章《电》归纳总结

第1课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填空题

1、物体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3、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4、电路是指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5、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两个条件(电源)和(电路)。

6、在干燥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时,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这其实是(静电)现象。

二、判断题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会将其吸起来,这是因为静电的作用。(√)

3、梳头时,头发会吸附在梳子上,这说明梳子有磁性。(×)

4、静电很微弱,人体感觉不到。(×)

5、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电性。(√)

6、冬天脱衣服的时候发出的“啪啪”声是静电现象。(√)

三、选择题

1将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会看到两个气球(A)。A相互排斥 B 相互吸引C不动

2、将塑料圆珠笔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慢慢接近小纸屑,会看到(A)。A纸屑被吸起来B纸屑没有变化

3、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的原因(B)

A人对电不敏感B物体同时具有正、负两种电荷,且数量相等,相互抵消C因为这个物体所带的电不够强

4、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不需要具备的条件是(A)。

A用电器B电源C电路

5、在简单电路中,(B)是必须的。A灯泡(用电器)、开关、电源B电源、导线、灯泡(用电器)C电源、开关、导线

四、简答题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2、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每个物体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多,物体带上静电。

第2课时点亮小灯泡

一、填空题

1、电池是一种便捷式(电源)。

2、用导线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直接连接起来的这种状态,称之为(短路)。

3、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二、判断题

1、家中的电是220V交流电,很危险,我们一般不用它来做实验。(√)

2、在短路情况下,不仅小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池也有可能被损坏。(√)

3、短路和断路描述的是同一种情况。(×)

4、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5、电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瞬间变热。(√)

三、选择题

1、电灯使用是(A),手电筒使用的是(B)。A交流电B直流电

2、电从电池的(A)流出,经过导线和用电器,到(B)流回,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

A正极B负极

3、下列用法最容易使电池报废的是(B)。A电路断路B电路短路C电路中接很多用电器

第3课时简单电路

一、判断题

1、电是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2、在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3、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二、为连接电路进行排序。

1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3 2、把小灯光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2 3、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第4课时电路出故障了

一、判断题

1、我们制作的电路检测器可以去检测家中的电器电路。(×)

2、电路检测器连接到没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会亮;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不会亮。(√)

3、将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组成了“电路检测器”。(√)

4、当电路出现故障时,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

二、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一个故障电路”的步骤进行排序

2 1、在检测电路时,应先把故障电路中的电池从电池盒中取出。

1 2、检测电池、导线、灯座、灯泡等电器元件是否连接上,再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3 3、取出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的电池,将故障电器中的电池放在电路检测器的电池盒中,看看小灯光会不会亮。

4 4、利用排除法将电路中的灯泡、导线等电器元件逐个检测。

三、选择题

当在户外活动时,发现周围有高压电线或变电所。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B)

A不要直接去接触高压电线B不要靠近高压电线C在大人陪同下,摸摸也无妨

四、填空题

1、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亮了。

2、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用来检测电路的(电路检测器)。

五、一个完整的电路发生故障了,小灯泡不亮了,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⑴小灯泡坏了⑵电池没电了⑶电线没有连接⑷导线断了⑸电池盒或小灯座出了问题。

第5课时导体与绝缘体

一、填空题

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

2、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3、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4、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二、判断题

1、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时,要重复检测一次。(√)

2、电线外面包着的塑料能防止触电。(√)

3、靠近而不接触高压电线是没有危险的。(×)

4、我们用电路检测器检测人体和大地,发现小灯泡不亮,所以说人体和大地是绝缘体。(×)

5、在插、拔插头时,要用手握住插头的绝缘体部分。(√)

三、选择题

1、下列可用来接通电路的是(B)。A橡皮B铁钉C塑料尺

2、下列属于绝缘体的是(A)A胶布B水C人体

3、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C)。

A电器的导线古旧老化,应该及时更换,以免发生意外B不要在同一个电源插座上接入太多的电器C用湿抹布清洁开关D移动电器时要切断电

4、下列物体中不能用来接通电路的是(A)

A干木头B铁尺C铅笔芯

四、实验题:怎样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过程:1、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测小灯泡是否亮。2、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亮。3、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结果:橡皮不导电。

五、连线题

下面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请在物体名称与类别之间连线。

橡皮

胶布

铁钉导体

铝片

回形针

塑料尺绝缘体

人体

开关底座

第6课时做个小开关

一、填空题

(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二、判断题

1、制作电路开关的材料一般都是导体材料。(×)

2、一只开关只能控制一只灯泡。(×)

3、控制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是接触式的,遥控器是非接触式的。(√)

4、有的开关放在明处,如墙上的电灯开关;有的开关藏在暗处,如电冰箱内灯的开关。(√)

三、下面哪些材料能用来制作开关,那些不能

图钉和橡皮木材和铜片铝片和铁片纸片和胶布

(能)(能)(不能)(不能)

四、选择题

1、下列有关开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开关可以控制电流通断B做开关的材料都是导体C做开关的材料都是绝缘体

2、下列物体可以用来接通电路的是(D)。

A开关底座B塑料尺C干木材D铜丝

3、下列关于开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开关的底座是由导体构成的B开关可以同时控制多个灯泡C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第7课时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一、填空题

1、电路连接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分别是(并联)和(串联)。

2、我们将两只灯泡同时安装在电路中,发现装两只和装一只时,灯泡的亮度并没发生太大的改变,这是(并联)。(连接方式)

二、判断题

1、“黑匣子”中的电路连接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电路检测器进行检验。(√)

2、若在一个电路中有两节串联的干电池,那么这个电路的电压是。(×)

三、简答题

1、一个灯泡,两节电池,有哪两种连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串联和并联。一节电池的电压是,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是3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2、一节电池,两个灯泡,有哪两种连接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串联和并联。两个灯泡串联起来,小灯泡太暗;并联起来,灯泡亮。

资料库

一、判断题

1、闪电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

2、人们常在屋顶最高处安装金属制造的避雷针和避雷带。(√)

3、在实用电器时,应先插电源插头,然后开电器开关;用完后,应先关掉电器开关,后拔电源插头。(√)

二、简答题:如何安全用电?答:1、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2、遇到电器起火,不能用手去拔插头,应先切断电源,再用绝缘体将插头拔开。3、在户外活动时,不要靠近高压线。4、遇到雷雨天气时,不要躲在孤零零的一棵大树下。

作图: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一种是把电池串联,一种是把电池并联。

并联实物图串联实物图并联实物图串联实物图

第二章《新的生命》归纳总结

油菜花开了

1、油菜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油菜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油菜是十字花科,有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花瓣是黄色的。

2、油菜花花蕾的变化顺序:

花蕾----盛开的花---快要凋谢的花----已经谢了的花。

3、油菜花的解剖顺序:由外到内。

4、油菜的发育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成熟。

各种各样的花

1、有些花像油菜花一样,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花叫完全花。

如:豌豆花、牵牛花、桃花。

有些花却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这样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如:柳树花、南瓜花。

2、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做雌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如:丝瓜花、南瓜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叫做两性花。如:油菜花。

3、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植物的生殖器官是花。

花、果实和种子

1、雄蕊一般由2部分组成,上面是花药,下面是花丝。花药里藏着许多花粉。

2、(1)雌蕊一般由3部分组成。上面是柱头,中间是花柱,最下面是子房。

(2)柱头有粘性(更好的接收来自雄蕊的花粉),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3)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凋谢。

3、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传播方法植物名称

自体传播油菜、豌豆、凤仙花……

动物传播苍耳、鬼针草、蒺藜……

风传播蒲公英、蓟……

水传播莲蓬、椰子、莲叶桐……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呢?

答:种子吸水膨胀,种皮胀裂,长出胚根,长出胚芽。

2、种子里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种皮:保护种子的作用。

3、种子胚根:胚根发育成了根。

(蚕豆)胚:胚芽:胚芽发育成了茎和叶。

子叶:种子萌发时提供养料。

动物的卵

花瓣

萼片

雌蕊

雄蕊

柱头

花柱

子房

花丝

花药

(雌蕊)

(雄蕊)

胚根胚芽

子叶

1、卵孵出小鸡的时间大约需要3个星期(21天);青蛙卵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

2、鸡蛋由壳、蛋白、蛋黄、气室组成。

3、鸡蛋蛋壳上有许多小孔:小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4、小鸡的孵化过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答: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蛋白:提供养料和水分

蛋黄: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

胚:能发育成小鸡

5、鸡蛋气室:储藏着空气,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

蛋壳坚硬:对卵内胚胎有保护作用

有小孔:保证胚胎发育时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内部一层膜:防止营养物质流失

动物的繁殖活动

1、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

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2、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资料库

1、人工种子有什么优点?

答:(1)繁殖速度快。 (2)可获得整齐一致的植物苗,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机械化。

(3) 缩短了育种周期,加速了良种繁育的速度。 (4)具备天然种子不具备的功能,有特殊价值。

(5) 便于贮藏和运输,适合机械化播种。

2、1997年2月克隆羊多利诞生。它用是它妈妈身上的一个细胞孕育而成的,使克隆技术实现了无性繁殖。

第三章《食物》归纳总结

一天的食物

1、“炒三丝”由多种食物组成;“八宝粥”由多种食物组成。

2、食物分类:

①按生活习惯可分为:粮食、蔬菜、肉类、奶制品、调味品等;②按是否加热可分为:生食和熟食。

③按食物来源可分为:植物的食物和动物的食物;④按食物的主次分为:食物可分为主食和副食;

食物中的营养

1、人体缺钙会得软骨病;儿童缺锌会智力低下;缺铁会得贫血症。

2、没有一种食物会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3、食物所含的营养: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①含蛋白质食物:鸡肉、猪肉、牛肉、羊肉、鸡蛋、牛奶、豆浆。②含糖类食物:米饭、面包、面条、油饼。

③含脂肪食物:肥肉、巧克力、花生、大豆。④含维生素、矿物质食物:蔬菜、水果。

4、蛋白质作用: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脂肪、糖类作用: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身体可储存大量的脂肪和糖类。

维生素、矿物质作用: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种类多,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

5、脂肪的辨别方法:

实验过程:①在白纸上涂食用油

②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肥肉

③在白纸上挤压、滑动花生米。

实验结论: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有油渍。

6、淀粉的辨别方法:

实验过程:①在淀粉糊中滴加碘酒

②在面包片、土豆、馒头等食物上滴上碘酒。

实验结论:如果发现有变蓝色的现象出现,说明食物中含有糖类

(淀粉)。

营养要均衡

1、膳食“宝塔”:

(1)谷类和油脂类为我们提供能量;(2)奶类和畜禽肉类支持我们生长发育;

(3)蔬菜类能使我们保持健康。(4)各层的面积和食物在“宝塔”中占据的位置各不相同,说明各类食物在均衡营养在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2、怎样搭配我们的膳食更营养?

答:①荤素搭配②粗细粮搭配③多种搭配④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⑤多喝一些水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2、生吃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在生吃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面包发霉了

1、面包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易发霉。面包发霉与空气、温度、水分、光照等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证明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快慢与水分的关系。

实验过程: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

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实验结论:潮湿的霉菌生长快。3、设计实验证明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过程: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每块面包上

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内,并扎紧袋

口。让其中一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另

一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实验结论:温度较高的霉菌生长快。

3、面包为什么会发霉?为什么发霉的食物不能吃?

答: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的食物是绝对不能吃的。

减慢食物的变质速度

1、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什么?

答:①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②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③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2、储存一条鱼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放进冰箱冷冻②晒成鱼干③用盐腌制成咸鱼④做成罐头。

3、食物储存的方法有:冷冻法、曝晒法、腌制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4、鱼放置一段时间就臭了,鱼干却能长时间保持好闻的气味,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鱼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条件,所以微生物就会快速繁殖、分解、吸收鱼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使鱼变质了。而鱼干不具备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所以能长时间保持不变质。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1、从食品包装上获得哪些信息?

答:食品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等。

2、哪些方面会影响食品保质期?答:①食品的特点②食品包装③保存方法④食品的用料等。

3、我们怎样根据保质期选择食品?

答:①如果是短期内能食用完的,应考虑选择保质期短的食品;

②如果是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食用完的,应考虑选择保质期长的食品。

资料库

1、1920年,科学家从鱼肝油从提取到了黄色黏稠的液体,被命名为维生素A。它又被称为“维生素A原”或“前维生素A”。

2、对于糖是否会导致肥胖,目前还在争论。糖类被认为是引发儿童龋齿的主要因素。

3、糖类对人体有利有弊,既不能绝对限制也不能食入过多。最好能养成多吃水果的习惯,因为从水果中摄入适量的果糖有利于减少对精制糖的摄取。

4、如何选择及安排零食?

答:①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②尽量不选或少选含糖高、脂肪量多的食品③不要选择过咸或腌制的食物作为零食

④注意吃零食的量和时间⑤选择零食一定要选卫生的,注意查看生产及出厂日期,要食用在保持期内的食品。

第四章《岩石和矿物》归纳总结

各种各样的岩石

1. 到野外采集岩石一定要在大人的带领下进行。

2. 列举观察岩石的方法?答:用眼看、手摸、鼻闻、敲打、刻划的方法观察岩石的特点。

3. 岩石可按颜色、是否透明、轻重等来分类,但不能按大小和形状分类。

4. 同一块岩石可在不同分类标准下归入不同的类别。没有一块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

5. 岩石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

答:由于岩石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不同,形成了形态各异和性质有别的各种各样的岩石。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 我们常见的岩石有: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

2. 稀盐酸具有腐蚀性,千万不要弄到皮肤上和眼睛里。

3. 研究岩石的组成颗粒时,从颗粒的大小、颗粒颜色、颗粒结构方面研究。

4. 岩石特点:⑴花岗岩:------花斑状,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⑵砾岩:------像混凝土,由卵石或碎石子组成。

⑶石灰岩、大理岩:------遇盐酸会冒泡。

⑷板岩:------敲击时有清脆声音。

⑸大理岩:------颗粒晶莹,有的有纹理。

⑹页岩:------敲击时无声音。

5. 岩石学家经常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

6. 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也是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

7. 观察岩石时,我们常按照:看----摸----刻----滴顺序进行。

岩石的组成

1. 组成花岗岩的颗粒有3种:长石、石英、和云母。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2.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将近有(4000)多种。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用途。

3. 矿物用途:(制作雕像,点豆腐------石膏)(做铅笔芯或电极------石墨)

(食用、防腐还能制取盐酸------食盐)(制硫酸------硫磺)

(用于钻刻、切割玻璃------金刚石)

4、矿物和岩石的不同:长石、石英、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好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质组成的。矿物是组成岩石的重要物质。

观察、描述矿物(一)

1. 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

(如赤铁矿-----红色;褐铁矿-----褐色;黄铜矿-----黄色;白钨矿-----灰白色)

2. 矿物的条痕:将矿物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

3. 矿物的条痕颜色(金-----黄色;黄铁矿、黄铜矿-----绿黑色;方铅矿-----黑色;)

(石墨-----黑色;石英-----白色;赤铁矿-----樱红色)

4. 在识别矿物时,矿物条痕的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5. 我们可以通过刻划的方法来比较矿物的硬度。

6. 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是矿物的重要特征。

7. 硬度比较:石英 > 长石 > 云母。

8. 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或回形针)刻画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或回形针)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或回形针)、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

9. 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

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10.在识别矿物时,矿物条痕的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为什么?

答:①矿物的颜色有时是所含的杂质导致的,并不是矿物本身的颜色。

②矿物外表的颜色容易受光线等因素影响发生变化。矿物条痕颜色是固定不变的。

③同种矿物虽可呈现不同颜色,但条痕颜色一定相同。

④不同矿物的颜色虽然相同但条痕颜色不一定相同。

观察、描述矿物(二)

1. 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形状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是矿物的重要特征。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形状是不同的。

2. 用透明度来衡量矿物时,我们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3. 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石英是具有蜡烛或像玻璃一样光泽的矿物。

反光程度:金属 > 玻璃 > 丝绸> 蜡烛 > 泥土。

4. 有(金属)光泽的矿物,大部分是金属矿物。

5.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或用手电筒照射)衡量矿物的透明度。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1. 观察描述矿物的特征,主要包括颜色、条痕、软硬、形状、光泽、透明度等。

2. 识别矿物先要收集矿物特征,然后对照资料识别。

3. 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有:野外观察、显微镜观察、对照资料图鉴。

4. 有些矿物有着特殊的几何形状,通过观察它们的形状也很容易区分它们。

5. 查阅资料或咨询有经验的人是了解矿物的重要方法。

6. 透明度:----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的方法。

7. 光泽:----当光线照射到矿物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矿物表面的反射现象。

岩石、矿物和我们

1. 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171)种,其中稀有金属矿、钨矿、锡矿等20多种矿产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2. 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呢?

答: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

矿山企业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应当达到设计要求。

3.常见的矿物有哪些?答:石盐、石墨、硫黄、金刚石、石膏。

4.举例说明岩石和矿物有什么用途?

答:制造铅笔芯的原料是石墨;铁是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石英;煤生活中取暖;做粉笔的原料是石膏。

资料库

1. 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气泡石等。

岩石沉积岩:----是在水中形成的。如: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等。石灰岩也是一种沉积岩。

变质岩:----岩石受一定压力和高温发生变化。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页岩变质形成板岩。

2. 岩石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不同,岩石的形态和性质不同。

3. 收集岩石和矿物注意事项?

答:⑴不要无准备地采集;⑵不要私自采集;⑶不要擅自采集;⑷不要在恶劣的天气采集;⑸不要过量采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知识点)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机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2.“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3.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4.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3.轮轴可以省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省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轮轴,这时整个扳手是轮,螺帽部分是轴。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2.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3.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一、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 3.用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 4.杠杆尺上有,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 工具。杠杆尺处于平衡状态时:× = ×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省力的杠杆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杠杆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杠杆。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有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点,秤砣是点,称重物处是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点,手握物体处是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 球撬起来。”这里的棍子相当于点。

四、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的机械,叫做。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刀杆是。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力。 3.轮轴可以力,轮越大,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越力。所以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一些。 4.扳手套在螺帽上组成了,这时整个扳手是,螺帽部分是。 5.生活中的轮轴:水龙头、门锁把手、汽车方向盘、扳手、辘轳等。 五、定滑轮和动滑轮 1.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在一个位置而不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定滑轮可以,但不能。 2.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但不能。 3.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来测量,牛顿是力的单位,用字母“N”表示。 六、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使用滑轮组既能,又能。 2.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为一个,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 3.起重机运用了滑轮组。 名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所起的作用 如果分别用它们提起相同重量的物品50千克,最省力的是,其次 是,不省力的是。 七、斜面的作用 1.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是( ) 。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液体外,还能溶解 ( ) 。 3、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 )中的肥皂溶解的快。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通常叫做( ) 。 5、人们常常根据的( )多少,来区分晴天、多云和阴天。 6、 ( )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 )的方向。如北风是由( )向( )吹来的风。 7、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 ) 、( )和( ) 。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中雨或( ). 。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24小时的雨量小于10毫米的属于小雨。() 2、风向通常采用八个方位来记录。() 3、降雨概率40%--60%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4、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 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6、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7、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8、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 9、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 10、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里的溶解。() 三、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1”表示()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2、27℃读作() A、摄氏二十七度 B、二十七度 C、二十七摄氏度 3、下列哪种方法在嘴里溶解方糖最快?() A.含在嘴里不动 B.用舍翻动搅拌 C.把糖块咬碎 D.咬碎并搅拌4、.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5、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B.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D.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 6、在下列物体中,难溶于水的物体是()。 A.味精 B.酱油 C.酒精 D.食用油 7、把一杯浓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杯里的水蒸发。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了,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会()。 A.不见了,跟水一样蒸发了 B.不会蒸发,会留在杯底 8、在水里滴几滴油,油会()。 A.浮在水面,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了 9、下列几组物质中,()都能溶解于水。 A.食盐、菜油 B.氧气、酱油 C.冰糖、面粉 10、熄灭酒精灯的正确方法是() A.吹灭 B.直接盖上灯帽 C.先盖灭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上 11、酒精灯的()温度最高。 A.内焰 B.外焰 C.焰心 12、“刚才的雨下得有点大”中的大雨与气象学降水量等级中的大雨()A.不是一回事B.是一回事 四、实验题(15分) 1、拉开装可乐的易拉罐的拉环,会发现冒出许多气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5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学期(教科版)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电): 1、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5、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电流形成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就是(电源),另一个是(电路)。 6、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7、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2个连接点)组成。 8、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 9、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叫(正极),锌壳一端称为(负极)。 10、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才会发光。 11、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寻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2、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13、大多数电器都有开关,有些开关是(接触式)的,如学校铃声的按键开关;有些开关是(非接触式)的,如遥控开关。 1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15、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有:①小灯泡坏了;②导线断了;③电池没电了;④灯座松了,没有连上。⑤开关坏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 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 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 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 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 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精点归纳

第一章《电》归纳总结 第1课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填空题 1、物体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 3、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4、电路是指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5、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两个条件(电源)和(电路)。 6、在干燥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时,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这其实是(静电)现象。 二、判断题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会将其吸起来,这是因为静电的作用。(√) 3、梳头时,头发会吸附在梳子上,这说明梳子有磁性。(×) 4、静电很微弱,人体感觉不到。(×) 5、物体内的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电性。(√) 6、冬天脱衣服的时候发出的“啪啪”声是静电现象。(√) 三、选择题 1将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会看到两个气球(A)。A相互排斥 B 相互吸引C不动 2、将塑料圆珠笔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慢慢接近小纸屑,会看到(A)。A纸屑被吸起来B纸屑没有变化 3、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的原因(B) A人对电不敏感B物体同时具有正、负两种电荷,且数量相等,相互抵消C因为这个物体所带的电不够强 4、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不需要具备的条件是(A)。 A用电器B电源C电路 5、在简单电路中,(B)是必须的。A灯泡(用电器)、开关、电源B电源、导线、灯泡(用电器)C电源、开关、导线 四、简答题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2、摩擦为什么能使物体带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每个物体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多,物体带上静电。 第2课时点亮小灯泡 一、填空题 1、电池是一种便捷式(电源)。 2、用导线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直接连接起来的这种状态,称之为(短路)。 3、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千家万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 二、判断题 1、家中的电是220V交流电,很危险,我们一般不用它来做实验。(√) 2、在短路情况下,不仅小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池也有可能被损坏。(√) 3、短路和断路描述的是同一种情况。(×) 4、电流通过灯丝的时候,小灯泡才能发光。(√) 5、电路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瞬间变热。(√) 三、选择题 1、电灯使用是(A),手电筒使用的是(B)。A交流电B直流电 2、电从电池的(A)流出,经过导线和用电器,到(B)流回,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 A正极B负极 3、下列用法最容易使电池报废的是(B)。A电路断路B电路短路C电路中接很多用电器 第3课时简单电路 一、判断题 1、电是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2、在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3、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二、为连接电路进行排序。 1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3 2、把小灯光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 2 3、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第4课时电路出故障了 一、判断题 1、我们制作的电路检测器可以去检测家中的电器电路。(×) 2、电路检测器连接到没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会亮;连接到有故障的地方,小灯泡就不会亮。(√) 3、将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组成了“电路检测器”。(√) 4、当电路出现故障时,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电路。(√)

科教版本小学科学小学四年级的下册的试卷习题包括答案三套.doc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卷及答案三套 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为大家准备了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卷及答案三套,希望对大 家有所协助! 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试卷及答案一 四年级科学(考试时间4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填空题: (25%) 1、形成电流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二是要有。 2、像铜丝那样能够通过电流的物体,称为,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 的物体称为。 3、电路连接有和两种基本的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 用方法连接的。 4、一朵油菜花由、、和组成。(原创) 5、我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等。 6、青蛙、鸡、猫和兔这四种动物,胎生动物有,卵生动物有。(改编) 7、米饭主要含有,猪肉主要含有和。(原创) 8、我们能够从鱼肝油和黄绿色蔬菜中获取来预防干眼病。(原创) 9、我们观察岩石的方法有、、。(改编) 10、地质学家根据,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 岩属于。(改编) 二、判断题: (20%)

1、电线外面的塑料皮用时间长久会老化,可能发生漏电现象。 () 2、家里和学校里的电是220v,干电池一般是 1.5v ,电动车的电是12v。(原创)() 3、在户外遇到雷雨时,能够在大树下避雨。(改编)() 4、苍耳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原创)() 5、蜻蜓点水是因为蜻蜓在产卵。(原创)() 6、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但食用过多也会对人体有害。 () 7、食品的保质期越长,就说明这种食品越好。() 8、我们所吃的米饭主要含有糖类。(原创)() 9、花岗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10、岩石和矿物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它们是取之不尽的。(改编) () 三、选择题: (20%) 1、下列物体中不能够用来接通电路的是()。(改编) A、钥匙 B 、塑料尺 C、铅笔芯 2、我们说要安全用电,下列做法合适的是()。(原创) A、在户外活动时,不靠近高压线 B、遇到电器着火,要用手去拔插头 C、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3、两节 1.5v 的干电池串联,三个小灯泡并联,那么流过每个小灯泡 的电流是()。(原创)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 知识点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共6类。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鱼、蛋、牛奶、大豆、瘦肉、栗子等。蛋白质燃烧后有股焦臭味。 4、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5、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6、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7、均衡膳食“宝塔”共有5层,处于顶层的是油脂类食物,每天摄入25克;处于底层的是每天摄入最多的谷类食物,大约每天摄入300克至500克。 8、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9、膳食营养原则 ①荤素搭配。②粗细粮搭配。③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④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⑤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10、生食食物能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11、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有温度、水分、空气、光照等因素。 12、面包发霉是因为面包上长有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发霉会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

菌就是微生物,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细菌也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3、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冷冻法、晒干法、盐腌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14、食品的特点、食品的包装、食品的保存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15、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A、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B、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 C、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16、从食品包装上一般能获取的信息有:(1)食品的名称(2)营养成分(3)生产日期(4)食品的配料(5)保质期(6)储存要求(7)食用方法(8)生产厂家(9)联系电话(10)质量安全标志等。 17、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等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18、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使我们的饮食不再是盲目的,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19、小鱼在短时间里腐臭了,鱼干却长时间保持好闻的气味。我们能解释小鱼和鱼干变化的差异吗? 答:因为小鱼具备微生物生长与繁殖所需要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所以微生物能快速繁殖并且可以吸收小鱼的营养,使小鱼腐败变质了。而鱼干去不具备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条件,所以场合四间的保持着好闻的气味。 20、通过“食物”单元的学习,如何选择和安排零食呢? 答:①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水果、酸奶等。②尽量少选或不选含糖高、脂肪量多的食品,如巧克力、冰淇淋、糖果等。③不要选择过咸或腌制的食物作为零食,如话梅、烤羊肉串等。④注意吃零食的量和时间。⑤选择零食一定要选卫生的,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21、脂肪的辨别方法:答:(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2)分别用肥肉、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doc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声音/溶解/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彖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彖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彖、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 是观察记录天气现彖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

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彖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彖,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佩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彖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彖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彖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最新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是(雨量器)。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液体外,还能溶解(气体)。 3、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热水)中的肥皂溶解的快。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通常叫做(天气日历)。 5、人们常常根据的(阴。 6、(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7、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中雨或(雪)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每小题2分) 1、24小时的雨量小于10毫米的属于小雨。(V ) 2、风向通常米用八个方位来记录。(V ) 3、降雨概率40%--60%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X) 4、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X ) 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V) 6、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X 7、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V 8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X 9、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V 10、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里的溶解。(V ) 三、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 1”表示(B 2、27C读作(C )A、摄氏二十七度 B、二十七度 C、二十七摄氏度 3、下列哪种方法在嘴里溶解方糖最快?(D A. 含在嘴里不动B .用舍翻动搅拌C .把糖块咬碎D .咬碎并搅拌 4、.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 使杯底的盐溶解( B )。 A. 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5、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B. 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 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D. 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4.杠杆尺平衡的条件是:左边(格子数)×左边(钩码数)=右边(格子数)×右边(钩码数)。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2.增加小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增大)秤砣,也可以让提绳(靠近)称重处。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举例:(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溶解》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科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

科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电 第一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的: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