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化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化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科学探究题往往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对身边常见物质或有趣的现象进行探究,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道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同时将探究结论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新课标中考的要求和方向。但纵观近几年来学生在中考中的答题情况,在实验探究题面前,学生往往显得无从下手,导致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学生没有一套解答此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好基础

化学实验探究题看似文字繁多,牵涉的化学知识广,表面看来高深莫测,实际上它都是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考查化学基础知识。所以,首先必须掌握好最基本的基础知识。

1.掌握重要物质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

(4)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5)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等(含Cu2+)。

2.了解常见气体、离子的检验

(1)O2: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H2O:通过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蓝。

(4)CO2-3: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5)Cl-: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白色沉淀。

(6)SO-24: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白色沉淀。

3.牢记物质的重要性质

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俗称纯碱;是碳酸盐,遇酸溶液会放出气体,该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会不变浑浊等。他们都是解答实验探究题必不可少的知识。

二、重视过程

1.读题需认真,找出探究内容

实验探究题的题目一般都比较长,学生往往耐心不够,读题不仔细,出现“读一题,做一题”“读到后面,前面的内容又忘了”等现象,严重影响答题质量。因此,学生答题时一定要通读全题,找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心里有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2.审题应仔细,提取有用信息

在认真通读全题的前提下,一定要仔细审题,找出题中的关键字、词、重要现象,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为顺利作答奠定基础。

例,某包装盒里有一包白色物质,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字样。一段时间后,某同学发现块状固体变成了粉末。

(2)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能不能继续作干燥剂,他作了如下探究:

步骤:取适量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现象:感觉不到明显的热量变化。

(3)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的粉末里含有的物质,该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取适量粉末加蒸馏水溶解,再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4)该同学认为这包粉末里除含有(3)中探究到的物质外,还可能含有其他物质。

提出问题:可能含有。请写出证明该物质可能存在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而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既然固体溶于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不到明显的热量变化,说明没有氧化钙了;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说明固体中有氢氧化钙;那么除了(3)中探究到的物质外,还

可能含有的是碳酸钙,检验方法就是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一旦做到这一点,该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讲究技巧

1.敢于大胆猜想

实际上实验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学生做题时联想不到。解答时,学生要善于从实验、生活、现象、资料等材料中发现问题,结合题目和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猜想,并结合猜想的理由或依据进行推断,在推断过程中发觉行不通时,再果断改变思路和方向,并找出原因。

2.学会提炼原理

实验探究题中的探究内容可能是教科书之外没学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从给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有用信息中提炼出规律和原理,看牵涉到已学过的哪些化学知识,再将其迁移到未知的问题上进行科学探究。

3.减少答题失分

在平时的练习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解答探究性的习题,但过失性失分较多,主要的原因在于解答时不够细心。例如,在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作用时,一定要强调不同的催化剂的形状、质量要相同,还要强调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和质量也要相同!所以,提醒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细心,注意细小问题,养成良好的习惯。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 知识要点: 1. 除杂题: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 4和Na 2SO 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 2和NaCl 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 2CO 3溶液,得到BaCO 3和NaCl 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 或KNO 3。我们只要把NaCl 溶液中的Cl -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KNO 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 +和- OH :紫色石蕊试液或pH 试纸。 OH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 -:AgNO 3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SO 42-:BaCl 2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23CO :稀HCl 和石灰水——有CO 2 ↑。 -34PO :AgNO 3溶液——有黄色沉淀。

中考物理实验综合探究题答题技巧

中考物理实验综合探究题答题技巧 实验综合探究,实验题虽然整体难度要比力学综合计算和电学综合计算都要小,但是往往我们老师在阅卷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感觉,实验题学生丢的分并不比计算题要少。为什么? 因为计算我们说只要学生细心,物理功底过关,基本物理方程列出来的话,两者加以完美的结合,物理和物理都能跟上,那么这道题它往往能得出来。或者是哪怕中间某一步,它计算出了错误,实际上这道题它是可以得很多分的。但实验它更强调的是细节,或者说实验里面它更强调的是规范,尤其是步骤实验里面,正是因为有太多太多的规定性的因素这一块,因此很多学生,如果说平时学的不够扎实,或者是自己的性格所限,很多学生是非常扎实认真。 但是有些人,可能基础也比较好,但是比较毛躁。这时候他在实验题里面往往比较容易丢分。好,我举几个例子,比如图象表格规律探究,规律探究题,几乎是每年中考实验必定会考到的。那么关于探究性实验,在这里一定有它的答题规那么。如果说我们知道这道题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你却不按照它的要求来加以答题的话,这道题的分数你也是得不到的。比如说在实验里面,这道填空题一般是2分,前一半一分,后一半一分。哪个前一半,前一半往往是你需要指出这个表格或者图象里面,说给你的控制变量所在,你必须要提出来,如果说要写漏了或者写错了,那会扣分。 现在2018年以后开始规定,说图表信息归纳题的话,必须以函数表达式的形式写出,也就是不能够直接以正反比的形式出现。更不能简单的说某个物理量与另外一个物理量成什么比,正比或者反比,这些都成为答题规范,如果这些我们平时在复习的时候加以注意的时候,相信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得到一个更加好的分数。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 三 化 学 实 验 与 探 究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 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 3? 进行猜想 :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 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 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 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 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 、B 、C 三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 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 、 等物质相 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目解题技巧

化学工艺流程题近几年是高考的热点,所占的分值也相当重,但由于此类试题陌生度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大,加上有的试题文字量大,学生在没做之前往往就会产生畏惧感,所以这类题的得分不是很理想。 要解好这一类题,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畏惧心理,认真审题,找到该实验的目的。一般来说,流程题只有两个目的:一是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一物质;另一目的就是利用某些物质制备另一物质。 一、对于实验目的为一的题目,其实就是对混合物的除杂、分离、提纯。当遇到这一类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在题目中找出要得到的主要物质是什么,混有的杂质有哪些,认真分析当加入某一试剂后,能与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产物,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将杂质除去。只有这样才能明白每一步所加试剂或操作的目的。这里特别提一提蒸发与结晶。蒸发与结晶方法都可以将溶液中的溶质以固体形式析出,具体采用何种方法,主要取决于溶质的溶解度。 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大,如NH4NO3、KNO3等物质,在蒸发过程中比较难析出来,所以要用冷却法使它结晶。而有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较小,如NaCl、KCl等,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要使它们析出较多固体溶质时,则要用蒸发浓缩的方法。例如NaCl 和KNO3混合溶液,如果将混合溶液蒸发一段时间,析出的固体主要是NaCl ,母液中是KNO3和少量NaCl 。如果将混合溶液加热后再降温,则析出的固体主要是KNO3,母液中是NaCl 和少量KNO3。如果是除杂,杂质所含的量比较少,一般是让主要物质析出来。如KNO3溶液中含少量NaCl,常用升温冷却结晶法,再经过过滤、洗涤、烘干(不同的物质在烘干时采取的方法不同),就可得到KNO3固体了。如果NaCl溶液中含少量KNO3,则用蒸发浓缩结晶法.,这种方法一般要经过趁热过滤才能得到主要物质,主要原因是如果温度下降,杂质也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来。 二、对于目的为制备某一物质的流程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题目目的是制什么物质,从题干或问题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产品的性质。 只有知道了实验目的,才能非常清楚的知道整个流程的意义所在,题目中的信息往往是制备该物质的关键所在。而产物如果具有某些特殊性质(由题目信息获得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则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它杂质。一般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⑴如果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侯德榜制碱中的NaHCO3;还有如H2O2、Ca(HCO3)、KMnO4、AgNO3、HNO3(浓)等物质。 ⑵如果产物是一种会水解的盐,且水解产物中有挥发性的酸产生时,则要加相对应的酸来防止水解。如:制备FeCl3、AlCl3、MgCl2、Cu(NO3)2等物质时,要蒸干其溶液得到固体溶质时,都要加相应的酸或在酸性气流中干燥来防止它水解,否则得到的产物分别是Fe2O3、Al2O3、MgO、CuO;而像Al2 ( SO4 ) 3、NaAlO2、Na2CO3等盐溶液,虽然也发生水解,但产物中Al (OH) 3、H2SO4、NaHCO3、NaOH 都不是挥发性物质,在蒸发时,抑制了盐的水解,最后得到的还是溶质本身。 ⑶如果产物是一种强的氧化剂或强的还原剂,则要防止它们发生氧化还原的物质,如: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和实验总结

初中化学解题技巧和实验总结 一、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3.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O == H2CO3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N2O5 + H2O ==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4.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二) 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2019年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的答题技巧 生物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实验现象等。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境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实验设计题是高考热点题型,所占分值也比较高。许多同学觉得解这类题目难以下手,有时只是心里明白,却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其实只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就能化难为易,取得好成绩。解答高考实验设计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一、仔细审题,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 1.确定实验目的,找出要研究的问题,这一点题目中都会给我们提示,诸如“研究、验证、探究”等字眼后面往往是试题将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实验目的。 2.对应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找准实验原理。 3.要弄清实验类型,即要设计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4.依据实验原理确定实验变量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 5.确定实验器材,对于生物实验题中已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主要分析“有什么用”“怎么用”,一般应全部用上,不可遗漏,除非试题是让你选择使用或者自行确定实验材料和用具。 二、精心设计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的“三步曲”: 1.分组标号:包括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如果有浓度梯度,

至少要分三组,如果有必要,每组还要设多个相同处理)、编号、非条件处理等。 常用语言: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选择年龄、体重(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3…… 本步骤强调分组的等量原则(器材的规格、生物材料的长势、分组的数量和随机性等),编号可以针对实验器具,也可以针对实验材料,有的非条件处理需在条件处理之后,则需写在第二步。 2.设置实验组(有单一变量)和对照组(无单一变量)。 常用语言: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本步骤强调对照原则、各对照组条件处理的等量原则,通过“适量” 和“等量”表达出来。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可用具体的量,如“在A 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 3.培养或观察:放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常用语言:将两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或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 本步骤强调各组外界处理的等量原则,两套装置必须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才有可比性。培养的时间可根据具体的实验确定,也可以用“一段时间”描述。 特别提醒:a.最佳的书写步骤是1→2→3;b.用规范性语言准确地描

初中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教你怎么样做实验题_中考化学

初中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教你怎么 样做实验题_中考化学 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做好化学实验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以供大家学习。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 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

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干燥管除杂质时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加到反应器中的MnO2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MnO2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MnO2的分离为实验目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MnO2不溶于水,而KCL溶于水,由此可应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1)用天平称量w1gKCLO3和w2gMnO2,混合均匀,

化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科学探究题往往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对身边常见物质或有趣的现象进行探究,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道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同时将探究结论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新课标中考的要求和方向。但纵观近几年来学生在中考中的答题情况,在实验探究题面前,学生往往显得无从下手,导致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学生没有一套解答此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好基础 化学实验探究题看似文字繁多,牵涉的化学知识广,表面看来高深莫测,实际上它都是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考查化学基础知识。所以,首先必须掌握好最基本的基础知识。 1.掌握重要物质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硫酸铜晶体。 (4)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5)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等(含Cu2+)。 2.了解常见气体、离子的检验 (1)O2: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H2O:通过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蓝。 (4)CO2-3: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5)Cl-: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白色沉淀。 (6)SO-24: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白色沉淀。 3.牢记物质的重要性质 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俗称纯碱;是碳酸盐,遇酸溶液会放出气体,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会不变浑浊等。他们都是解答实验探究题必不可少的知识。 二、重视过程 1.读题需认真,找出探究内容 实验探究题的题目一般都比较长,学生往往耐心不够,读题不仔细,出现“读一题,做一题”“读到后面,前面的内容又忘了”等现象,严重影响答题质量。因此,学生答题时一定要通读全题,找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心里有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2.审题应仔细,提取有用信息 在认真通读全题的前提下,一定要仔细审题,找出题中的关键字、词、重要现象,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为顺利作答奠定基础。 例,某包装盒里有一包白色物质,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字样。一段时间后,某同学发现块状固体变成了粉末。 (1)生石灰做干燥剂的原理(化学方程式)。 (2)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能不能继续作干燥剂,他作了如下探究: 步骤:取适量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现象:感觉不到明显的热量变化。 结论:。 (3)为了探究这包固体粉化后的粉末里含有的物质,该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题解题技巧!

1、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①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油蒸馏实验”。 ②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55~60℃)”、“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③用温度计测温度的有机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催化剂的使用 ①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②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生成的溴化铁)。 ③铜或者银做催化剂的实验:醇的去氢催化氧化反应。 ④镍做催化剂的实验:乙醛催化氧化成酸的反应。 ⑤其他不饱和有机物或苯的同系物与氢气、卤化氢、水发生加成反应时,为避免混淆,大家可直接写催化剂即可。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 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 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 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 小陈:也可能含有。 )验证:验证小强的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足量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 3 ? 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 。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 3 。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过滤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③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加入盐酸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成立 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求样品中Ca(OH) 2 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 (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 处的变化。几天后,他们会发现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 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等物质相 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1 / 4

最新-中考科学“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浙教版 精品

“科学探究题”解题技巧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科学解释。因此,在中考的考查中,大都围绕着上述环节和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进行。科学探究题中“素材”常来自《科学》书本内的知识内容或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事例,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素材”,完成有关的科学探究。 例如:在某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状固体A(或黑色粉末状)的小纸袋,上面写着“XX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粉末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验证: 猜想一: 猜想二: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猜想三: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 猜想四: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乙同学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3)实验方案评价:为了证明白色固体里是否含有CaCO3,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白色固体,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将试管内的气体导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于是得出白色固体中不含CaCO3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如果是你,该怎样设计? 这是一道较为“全面性”探究性中考题,它涵盖了探究性考题的各种考核内容;也典型的探究性中考题,它的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食品干燥剂(生石灰)作为试题的情景。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食品包装袋内白色粉末状固体(或黑色粉末状)是什么物质、有什么作用及其性质。食品袋内的非食用物质一般有两类:一是干燥剂(常用生石灰),二是防氧化剂(常用还原性铁粉);根据题目中对A的描述,可以确定A为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即能吸水,具干燥作用,是干燥剂。回答此题,考生同时还要知道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出热;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基础知识。 从上所知,要有效解答科学探究题,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熟练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 其次要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基础,要善于从题目的素材中提出适于研究的问题,问题的表述要用疑问句型。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方向,要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猜想,猜想的表述要用陈述句型,要以肯定的语气出现,不能以疑问的语气出现;要注意猜想不是凭空乱想,它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为依据,但也不是正确的结论,可以是错误的(与你的结论不一致)。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常采用实验方法,在实验方法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只有一个条件(实验因素)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此条件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法”要采用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要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非实验因素方面尽可能一致,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是个难题,一般来说,在对照实验中,进行了实验处理的事物是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 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 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 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 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 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 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 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 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 处理”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 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加到反应器中的MnO2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MnO2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 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MnO2的分离为实验目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MnO2不溶于水,而KCL溶于水,由此可应用 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1)用天平称量w1gKCLO3和w2gMnO2,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 (2)组装成制氧气的装置,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 (3)待大试管冷却后将剩余固体取出放入一小烧杯中,加水搅拌 使KCL溶解; (4)取一张滤纸对折后剪去多余部分,称量其质量为w3; (5)用该滤纸做成过滤器,过滤(3)制成的液体,全部过滤完后,再用清水洗涤不溶物; (6)取下滤纸,小心干燥后称量,滤纸连同滤纸上滤出的不溶物 的质量共为w4; (7)将滤液蒸干称量其质量为w5; (8)将收集到的氧气换算成质量为w6; (9)比较各质量之间的关系,若w5+w6=w1,w4-w3=w2,则证明氯 酸钾分解前后MnO2的质量没有改变。 注意:本题是较简单的实验设计,但也需要全面考虑。通过只要证明w4-w3=w2即认为任务完成,但由于没有验证溶质和滤渣的性质,

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

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 云阳县凤鸣中学马迎春 一化学实验的高考展望 化学实验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化学实验的赋分基本稳定在20%。在高考化学试卷的每一部分都存在着实验试题,既有考查单一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实验选择题和实验填空题,又有注重实验能力考查的实验综合题。 实验选择题、实验填空题考查点较为分散,涉及面较广,但试题难度不大。今后高考试题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将会有所加强,其题型与难度将会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实验要求恰当地选用仪器;将常见仪器另作它用(如干燥管用于防倒吸装置等);根据物质的性质,在特殊装置、特定条件下进行非常规操作这些也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新动向。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呼声增高,化学实验创新试题也越来越多,其内容涉及化学原理上的创新、实验装置上的创新、反应物或生成物功能上的创新、药品加入方法上的创新、实验注意事项上的创新等。预计今后高考试题设置的创新角度将会更加宽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要多亲自动手操作,练习时多思多悟,正确判断试题设置的创新角度,提高识别和解答实验创新试题的能力。 二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实验题的形式繁多,它常把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设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化学计算和推理融为一体进行考查。它具有知道面广,命题新颖,思考容量大,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不但能用来考查考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还用来考查考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不仅要求考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实验题的解答要求高,难度较大。只有考生对实验题的功能,考查范围,考查特点弄清弄懂,才能理顺解答实验题的思路。 实验题的解法没有固定的格式。解这类题时,只要从实验原理入手,结合具体实验题目的特点,根据题给信息,认真审题,抓住题眼,就能很快地理顺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某项实验任务,是历年高考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这类试题的特点通常是给出限定的仪器、药品和一些操作步骤,要求正确完成某项实

初中化学实验题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题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先要摆正学习态度,然后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老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本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求得和论证的,实验有助于大家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认真观察和思考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其本质的,只有正确地观察和分析才能来验证和探索有关问题,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3、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不要袖手旁观。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想,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能解答一些实验问题。要做到理解基本操作原理,要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并能根据实验装置图,解答实验所提出的问题。 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题有什么解题技巧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咯!这里总结整理了历年中考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首先是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 3、ALCL3、MG3N2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其次是仪器连接的顺序。

初中化学推断题和实验解题技巧和练习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初中化学推断题专练 一、解题思路 1、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2、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正确推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4、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二、解题方法 1、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 2、逆推法:通常以题给的结论或实验现象为突破口,从题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3、分层法:将整个推断过程分层进行,先得出每层的结论,再统摄整理。 4、剥离法:根据已知条件把推断过程中存在的有明显特征的未知物质先剥离出来,再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来逐个推断其他物质。 三、寻找突破 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例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将它们逐一鉴别出,其鉴别的顺序是()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例2:某固体混合物由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铜、氯化钠中的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它的组成,做如下实验:①取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部分此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过滤,然后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最后全部溶解。 由此可以推断:原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肯定没有 ,可能有。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可取①中得到的溶液加 来检验。

高中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范文

【一】: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 知识要点 除杂题 适宜试剂。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BaCO3+2HCl=BaCl2+H2O+CO2↑。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

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 或KNO3。我们只要把NaCl溶液中的Cl-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溶液,另一瓶则是KNO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和OH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 OH-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SO42-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 2CO3 稀HCl和石灰水——有CO2↑。 3 PO4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 ②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一种试剂的鉴别 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Ba(OH)2溶液或NaOH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不同试剂的鉴别 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初中化学推断题及实验解题技巧及重点学习的练习.doc

初中化学推断题专练 一、解题思路 1、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 白”。 2、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正确推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 断。 4、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二、解题方法 1、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 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 2、逆推法:通常以题给的结论或实验现象为突破口,从题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从而获 得问题的答案。 3、分层法:将整个推断过程分层进行,先得出每层的结论,再统摄整理。 4、剥离法:根据已知条件把推断过程中存在的有明显特征的未知物质先剥离出来,再将 其作为已知条件来逐个推断其他物质。 三、寻找突破 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红色的单质:铜或红磷;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红棕色(或棕红色)的物质铁 2+ 锈(或氧化铁);蓝色的溶液:含有 Cu 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 3+ 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的溶液 2+ (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 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 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 化铁。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例1: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 Ba(OH)2、② Na2SO4、③ HNO3、④ FeCl 3,不用其他试剂将它们逐 一鉴别出,其鉴别的顺序是() A.④③②①B.④①②③C.①③④②D.①④②③ 例 2:某固体混合物由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铜、氯化钠中的几种物质组成,为确 定它的组成,做如下实验:①取固体混合物样品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②取部分此溶 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③过滤,然后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 最后全部溶解。 由此可以推断:原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肯定没有, 可能有。如果要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可取①中得到的溶液 加来检验。 练习 1:下列各组物质,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