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谚语中看中国文化(1-51期)六

从日本谚语中看中国文化(1-51期)六
从日本谚语中看中国文化(1-51期)六

从日本谚语中看中国文化26

sailang

发布于:2011-03-2309:10:27

一日の長【いちじつのちょう】

日文出处:旧唐書【くとうじょ】

日文释义:他の人よりも知識や技能が少しすぐれていることをいう。もともと、一日先に生まれる、わずかに年齢が多いという意味。

中文原文:先秦·孔子《论语·先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中文释义:1.指才能比别人稍强。2.年龄大或资格老的自谦说法。

作业:抄写一下这个谚语。

从日本谚语中看中国文化27

sailang

发布于:2011-03-2608:01:09

一字の師【いちじのし】

日文出处:唐才子伝【とうさいしでん】

日文释义:詩や文章の誤りや、不適切な文字を訂正してくれた人。唐の詩人の鄭谷の故事。

中文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典故

唐代僧人齐己,对诗文很有兴趣。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出自《唐诗纪事》

和日本谚语的出处稍微有些不一样呢。古代好像关于“一字师”的故事挺多的。作业:还是老样子抄写一下谚语吧。

从日本谚语中看中国文化28

sailang

发布于:2011-03-2608:02:47

一諾千金【いちだくせんきん】

日文出处:史記【しき】

日文释义:ひとたび承諾すれば、千金にも代えられない価値がある。絶対に約束を破らない、信頼できる承諾。「季布(きふ)の一諾」ともいう。季布は楚の名将で、初め項羽の将となり、のち漢の高祖に従った。いったん引き受けたことは必ず実行したので、人々から深く信頼された。

中文原文: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将期一诺重,炎使寸心倾。”夫人而诚~,更无食言也者。

中文释义: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典故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作业:抄写一下这个谚语。

从日本谚语中看中国文化29

sailang

发布于:2011-03-3010:39:05

市に虎あり【いちにとらあり】

日语出处:韓非子【かんぴし】

日语释义:事実でないことも、それを言う人が多いと信用するようになるたとえ。虎は山の中にいる猛獣で、町中にはいないものであるが、大勢の人が虎がいると言えば、本当と思うようになる。

中文原文: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

中文释义:原意指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作业:大家抄写一下这个谚语吧

从日本谚语中看中国文化30

sailang

发布于:2011-04-0410:09:26

一陽来復【いちようらいふく】

日语出处:易経本義【えききょうほんぎ】

日语释义:よくないことが続いたあとに、いいことがめぐってくる意。冬至になると寒さの極限に達し、やがて寒さが転換して陽気(暖かさ)が生じるから、落ち目のものが回復すること、落ち目の者に回復の運がまわってくることにもいう。

中文原文:宋·王炎《满江红·至日和黄伯威》词:“恁是一阳来复后,梅花柳眼先春发。”

中文释义: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作业:抄写一下这个谚语吧

日本谚语(日汉语对应)

日本语 中国语 1.悪妻は百年の不作娶了懒媳妇,穷了一辈子 2.悪事千里を走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3.あちらを立てればこちらが立たぬ顾此失彼 4.後足で砂をかける过过河拆桥 5.あとの祭り雨后送伞伞/后悔莫及 6.雨降って地固まる不打不成交 7.案ずるより生むがやすし车到山前必有路 8.急がばまわれ宁走一步远,不走一步险 9.一难去ってまた一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0.上には上がある能人头上有能人 11.鬼に金棒如虎添翼 12.帯に短したすきに长し高不成低不就 13.蛙の面に水打不知痛,骂不知羞 14.胜てば官军、负ければ佘?成者王侯,败者贼 15.金の切れ目が縁の切れ目钱断情也断 16.金がないのは首がないのと同じ手里没钱活死人 17.壁に耳あり、障子に目あり路上説话,草里有人 /隔墙有耳 18.堪忍袋の绪が切れる忍无可忍 19.闻いて极楽、见て地狱看景不如听景 20.闻くは一时の耻、闻かぬは一生の耻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21.器用贫乏百会百穷 22.木を见て森を见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3.苦あれば楽あり苦尽甘来 24.口は灾いのもと祸从口出 25.苦しいときの神だのみ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26.芸は身を助ける一艺在身,胜积千金 27.けがの功名侥幸成功 28.転ばぬ先の杖未雨绸缪 29.転んでもただは起きない雁过拔毛 30.子を持って知る亲心养子方知父母恩 31.先んずれば人を制す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32.鲭を読む打马虎眼 33.釈迦に説法班门弄斧 34.杓子定规墨守成规 35.重箱の隅をつつく吹毛求疵 36.柔よく刚を制す柔能制刚 37.知らぬが仏眼不见,心不烦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周 昌 松 日本是我国的东方近邻。据文献记载,从公元前一世纪的汉朝时侯起,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两千多年以来,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是在古代,基本上是中国文化影响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学西方,欧美文化影响日本社会,日本文化又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日本的语言文字、文学、宗教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无不深深打着中国文化的烙印。日本语言文字的构成,除少部分外来语以外,主要是汉字和利用汉字创造的假名。本来汉字也应该属于外来语,但是由于汉字使用的年代久远,日本人民已经不把汉字看作外来语,而是日语的组成部分了。中国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母体,传入扶桑后,被日本民族吸收、扬弃和发展,创造出了今日独特的日本文化。在古代,孤立于大陆之外的日本列岛,社会的进步是极其缓慢的。中国社会发展到秦汉时代,经济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了,日本列岛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那时侯,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到了西汉初期,通过朝鲜半岛渡海进入日本的中国人,带去了中国古代的文明,带去了汉字。汉字的用法、词义及音韵之丰富,使当时的日本人感到惊异万分。日本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不懈努力,吸收消化了汉字,把汉字的字音、字体、字训、用字法、表记法及词义与假名文字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日本的语言文字。通过吸收中国的语言文化,使日语大大地丰富起来,从而使日本步入了文明社会。 在历史上,我国居民曾有五次大规模地迁往日本。第一次是日本弥生文化初期,不仅带去了汉字,而且带去了农耕技术和铁器制造等;第二次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相当于日本古坟时代中期,日本曾出土了大量这一时期大陆文化的马具、陶器和锻刀等,养蚕、造船、金属工艺、土木建筑等技术和儒教,也是这个时期传去的;第三次是六世纪,中国移民带去了纺织和佛教、法律知识等,成为大化革新的动力;第四次是奈良时代,人数少于前三次,大部分为僧侣;第五次是镰仓时代末期,即我国南宋末和元朝初的历史时期,大批禅僧去日。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陆上的每一次移民都对日本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孔子,这位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华两千年。作为中国文明史上的圣人,他创立的儒家学派于公元四世纪传入日本后,对日本人的思想和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日本的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反映儒家劝善惩恶思想的作品。到江户时代,孔子作为“先圣”而被幕府尊崇,幕府将军吉纲所建的汤岛圣堂,实为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堂。吉纲倾倒于儒学,建成孔庙“大成殿”,并亲自在此讲解“论语”。现在,汤岛圣堂作为历史古迹,依然座落在东京都的御茶水。圣堂里有座孔子像,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孔子像。堂内学术机构斯文会,自明治至今,一直以圣堂为根据地,以继承和传

日本鬼文化 日本的鬼文化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日本鬼文化日本的鬼文化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导语:妖怪的产生起初是出于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人们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称为妖怪。日本是个水域文化国家,所以很多传 妖怪的产生起初是出于对自然、动物的敬畏之心,人们把自己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控制的力量统统称为妖怪。日本是个水域文化国家,所以很多传说和水有关,比如豆子婆婆,就是用筛子在水中捞人来吃的妖精;桥女则是为情投水自尽的女鬼;而活跃于江河之中的河童,其原型很可能是一种凶猛的淡水鳄鱼。 同样,日本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所以传说中住在山上的妖怪也不少。比如雪女,据说是被情人抛弃于雪山的女子所化,因此经常诱惑上山的行人,凡对其动情的人便会冻死。因此,在最初的民间故事中,妖怪往往造型恐怖,让人望而生畏。据说因为鬼怪太多,日本古代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巫师——阴阳师。这个职务的尊贵在平安时代达到高峰,因为这个时候日本国内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统治阶层没有解决的办法,于是把种种问题归结于神鬼。 因此,人们在生活中不免小心翼翼,唯恐触犯某种禁忌招致鬼神报复。平安时代可谓是妖怪文化的鼎盛时期,妖怪从此由单纯的传说变成了一种确确实实的信仰。当时的阴阳师权力极大,天皇和大将军们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他们的干涉,今天日本文化中的各种禁忌,大体就是那个时候留下来的。 到了江户时代,商业手工业繁荣,人们不用光靠老天爷赏饭吃了。于是妖怪们也摇身一变,成了住在各种物品道具里的精灵。最有名的是《百鬼夜行绘卷》,描画了琵琶、伞、木鱼、锅等各种旧物品因为要被人们丢弃,一怒之下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妖怪半夜出来游行的场景。 生活常识分享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1) 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 (一)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 (1) 1、全球化的内涵 (1) 2、全球化的特征 (2) (二)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4) 3、西方文化的特点 (4) 三、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二重性 (4) (一)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 (4) 1、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4) 2、全球化促进了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传播 (5) 3、全球化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改造 (5) (二)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消极作用 (6) 1、全球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 (6) 2、全球化深刻影响青年的文化消费 (6) 四、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文化 (7) (一)寻找不同文化的相同之处 (7) (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8) (三)创新传统文化 (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10)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要: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立与国际潮流密切相连的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使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和必然发展趋势,不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变化,而且极大影响并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及社会心理等。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全球化,学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大力发扬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影响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ese culture Abstract: 20th centur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China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to establish a market economy, globalization process will enable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life become more closely linked. Glob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t is not only experiencing a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olitical globalization,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ill eventually be realize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s an objective fact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not only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greatly influence and impact on people's lifestyle, thought pattern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social psychology. Glob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r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从有关鱼的谚语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6277599.html, 从有关鱼的谚语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作者:崔丽霞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3期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基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其中,谚语是由一个民族长期的的 生活经验发展形成的智慧的结晶。而日本,四面环海,海产丰富,日本人对鱼有着特殊的感情,所以有很多跟鱼有关的谚语。谚语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的参照物,可以从某个侧面窥探到这个民族的国民性格。本论文通过独特的有关于鱼的谚语来分析日本民族的国民性格。在加深对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的理解方面极具研究意义。 关键词:鱼谚语国民性格日本人 1、序论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在人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谚语是人类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被人们口口相传下来的简洁易懂的语言。谚语仅仅是语言中的一个侧面,通过对谚语的研究,可以从某个侧面看出这个民族的自然环境、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宗教信仰。 众所周知,汉语和日语中都有很多谚语,而且各有特色。其中,跟汉语的谚语不同,日语中有很多跟鱼相关的谚语。日本四面环海,海产丰富,这个跟日本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思考方式,价值观等国民性格的特点。本论文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通过整理跟鱼相关的谚语来探求日本人的国民性格的特点。 2、有关鱼的谚语的来源以及分类 这一部分主要从词源,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跟鱼有关的谚语。 2.1 词源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日本文化是通过选择吸收外来文化,并且发掘本国的优秀文化形成的一个集合体。日语的谚语也不例外,既有从中国传来的谚语,也有从西洋传来的谚语。 2.1.1 中国由来的谚语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及个人见解

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个人见解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日本的文化起源于历史上的中国。而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最广泛的,古代的日本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上都吸收了唐文化,继而逐步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带有鲜浓中国意味而又独特的日本文化。 唐对日本的文化影响真是广泛,在政治上,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效仿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步建立起封建制度;在文化领域,日本大量吸取了唐朝的文化,仿效唐的教育,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也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在生活习惯上,也习染唐风,学会唐朝制茶方法,后发扬光大,形成独具风格的茶道,日本人也在重阳节登高,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也是由唐朝服装改进而来,他们还向唐朝学会了制豆腐、酱油、榨糖、缝纫等工艺,围棋也于此时传入日本。唐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正如日本一位汉学家内藤湖南所说: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以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和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了。这深刻地说明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是多么大--它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日文化的比较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唐与日本交往中所显示的强盛,同时还感受到日本民族是一个非常善于向先进文化学习的民族,这种好学精神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鉴真大师的东渡为日本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不仅对日本佛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建

筑、雕刻、医学、文学、印刷等方面的建树和影响也极为显著,尤其是为发展中日文化交流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展览,我们将全面了解、学习鉴真精神,大力弘扬鉴真精神,进一步促进扬州与日本在经济、文化、学术等各方面的交流,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攻坚克难,加快崛起,为实现“两个率先”的伟大目标而奋发有为。 在文化的本源上,日本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是相近的或相通的。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称鉴真为“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在汉字传来前没有自己的固有文字等等,说明了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 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人有着独特的眼光,他们会吸收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并改革创新形成自己的文化。例如像日本学习中国儒家文化, 中国的“忠”意味着对自我良心的忠诚。“忠”本身和“义”联在一起。在日本,“忠”是“臣对君无条件忠诚”,意味着家臣必须无条件的为主君献出一切,包括生命。这与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制度是相一致的。也正是因为日本儒学强调这种无条件的绝对“忠诚”,失去了中国儒学中的人本思想,而增加了凶残和野蛮的一面,为以后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埋下了祸根。唐文化博大精深。日本不仅从作为思想体系的儒学中吸收、借鉴,还从文化的各个方面参考、改良。 谈到儒家思想,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中欧你改过的富佛教思想对日

汉语谚语和日语谚语的比较研究_王和平

网络出版时间:2013-04-01 15:1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1216277599.html,/kcms/detail/11.3173.G4.20130401.1511.006.html 汉语谚语和日语谚语的比较研究 王和平 (内蒙古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内蒙古通辽028043) 摘要:谚语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人类智慧的闪光,是各民族文化的浓 缩。通过对日语谚语翻译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 系,并从中折射出中日两国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存在的 差异。 关键词:谚语;翻译;文化差异;比较研究 引言:培根说,“一个民族的天才、机智和精神,都可以从这个民族的谚语中找到”。谚语是人民大众根据自己长期生活的经验创造出来,并经过千万 人的传诵、锤炼、加工完善而流传于世的。谚语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 精华,也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的谚语。由于所处 环境不同,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 使谚语更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也使得两种语言的谚语对译较其他文学形式 显得更难一些。要把语言凝炼、富于表现力的汉语谚语译为符合日本民族表 达习惯的日本谚语时,首先要深入了解汉语谚语的潜在含义。另方面要选用最 能贴切地表现汉语意义的日本谚语。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深入地研究汉语 谚语及日本谚语表现的相同处与不同处,从而使译文更加妥当。 一、日语谚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我国文化传到日本后,日本人不仅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其中有相当数量 的谚语,其日语表达或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汉语,或是删减、增加、更改个别 字,或是根据日语的表达方式借用汉语相应谚语的部分用词或通过释义创造 出来,因此这些谚语在形式虽然与汉语不尽相同,但意思基本上是完全对等 的,此类谚语在翻译时可采取直译的方法。如: 百聞は一見に如かず百闻不如一见 青は藍より出でて藍より青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千里の堤も蟻の穴か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大问题。作者主要谈论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中国文化的前途和命运、中国传统文化在现时代的地位和出路、中华文化发展过程及其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世界文化的未来走向等。中国的文化使中国人更易解决文化引起的冲突。我们的哲学思想是讲融合的讲和谐内部调和。中国大一统是一种民族自然的心理。融合、开放、合作。意识形态的冲突被文化冲突所取代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交流不断加强和深入。不同文化的人相互接触越来越频繁势必会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一些冲突是否因为有冲突就拒绝交流呢大家都知道封闭只能导致落后有冲突就更要深入交流不断融合取百家之长海纳百川。英国史学家汤恩比写了一本书西方世界的行为方式、思想逻辑已经行不通了西方哲学主张扩张的他认为将来人类出路就是要用到东方哲学也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主张融合、开放、合作。对任何人都不歧视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度你属于什么种族。中国历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统一的时候各民族之间不断融合民族意识淡漠现在的汉族其实都是历史上的不同民族融合的所以在中国有较明显的区域文化意识但种族意识不是很明显现在只有在新疆、西藏的边疆地区有些种族文化冲突。王阳明讲知行合一一方面要求知一方面要有行为。儒家讲究是入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的中国学者不是只做学问不管事务的。孔子周游裂国施其仁政屈原因无法报效楚国愤而投江隋唐科举以后无数有志之士步入仕途以天下为己任治国为民但同时又是著名的学者有的甚至是一代文学大家。张岂之中国传统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格局张岂之有机会到广州讲坛和朋友们讨论一些学术的问题我感到十分的荣幸也感到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这个题目论坛的组织者之前在电话里就已经跟我说了刚才主持人对我的介绍可能因为我没有发电邮介绍我现在的具体情况这些基本上都是在网上找到的有些已经过时了反正我是大学的教师大家记得这样的定位就可以了其他都无关紧要了。张岂之我今天讲的题目正如刚才主持人所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格局我想讲三个问题。一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是什么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理论模式第三中国传统文化与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格局。最晚不会超过十一点半我们中间不休息了。张岂之我开始讲第一个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很多著作也很多交流也比较多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很多有观念文化有物质文化还有制度文化等等等等究竟这中间用一句话来表述它的主题是什么而且文字也不长很简短概括性很强可以把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概括进去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学人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我看这方面用一句话来概括然后来发挥自己的看法还比较少一些。张岂之我自己经过多年的研究我现在的认识是这样的。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的主题这个主题不是什么存在和思维的架构关系这个用不上因此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寻找唯物一家、唯心一家那是徒劳无功我们找了几十年也没有找准确都有些问题。我们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有我们自己的特点中国历史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主题如果要用文字来表述我想似乎可以这样去表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是探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什么是天道天道是指天地的来源及其法则也就是自然界的法则就叫天道。人道是指人自身以及人类社会的道理人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自身的道理还有人类社会的道理。这些方面积累的成果是值得我们后人很好的消化和研究。为什么是这样的主题不是别的主题和希腊文明发展不一样原因在哪里因为中国走向文明社会的路径和道路和希腊有所不同特别表现在我们中国从历史来看有一个长远的农耕的历史这是分不开的。现在考古把很多资料挖掘出来了距离现在七千年左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就是在今天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落的东北有一个遗址的发现在历史上就叫做“河姆渡”文化那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长期文化1973年才开始发现的。给我们很大启示在这个地区很适合种植稻米也就是说在距离今天七千年左右的时候我们在长江中游一带我们的先民已经懂得如何种稻子了如何吃大米了。这是七千年前。现在的农业考古发现还没有超过七千年的。将来如果发现更早种稻米的时候的话就还可以往前推了。张岂之还有就是半坡遗址在西安的东北面在河旁边的一个村落距离现在六千年左右。

中国文化与世界对话

不久前,当从事黄金饰品贸易已10多年的吴其山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最新统计报告,感到既高兴又意外。因为,此报告称,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文化产品最大出口国。 这份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研究院(uis)所做的题为《文化贸易全球化:文化消费的转变―2004至2013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国际流动》的报告分析指出,中国成为文化产品的最大出口国,其次是美国――2013年,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总值达60.1亿美元,比美国的27.9亿美元高出一倍多。 中国成为文化产品最大出口国 吴其山注意到报告这样的提法,艺术和工艺品正在上升进入贸易额最大的10大文化产品之列,“这主要是受到黄金饰品的影响和得益于它的畅销。”2013年,全球黄金饰品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美国作为黄金饰品的最大出口国,出口额分别为320亿美元和107亿美元。 从产业门类上看,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主要包括新闻出版类(实物产品、数字产品、版权输出等)、广播影视类(影、视等)、文化艺术类(杂技、戏曲、歌舞、武术等演艺项目)、视觉艺术品(工艺品等)、新型媒介(游戏机等)、乐器和综合服务类,后者包括网络文化、文化相关会展、广告宣传等服务内容,是文化产业中增速最快的部分,也是目前中国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领头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也显示,尽管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且大批电影和音乐消费者转向网络相关服务,但2004至2013年间文化产品的贸易额还是翻了一番。报告说,音乐、电影和报纸等产品正在逐渐成为文化服务的一部分,但受到数字化制作程序的巨大冲击,这些产品的销售通常以网络订阅的形式为主。音乐和电影的录制品贸易在10年中分别下降27%和88%。尽管包括报纸在内的印刷制品贸易也出现下降,但书籍作为重要的文化产品,在一些地区同期增长了20%。 吴其山曾因黄金与饰品而与图书出版界打过交道,2016年2月他到西班牙出差,恰逢首届“中国图书展”在马德里举行。“《金瓶梅》等西班牙文版本的中国文学著作吸引了很多当地读者。还有新版本的《易经》发布。”吴其山了解到,此次书展售出了不少中国的古典、现代小说。他查阅资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份报告所截止的2013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京发布《2013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的出版物出口已突破1亿美元,版权输出品种比例继续提升。 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出国的吴其山明显感到,“走出去”的中国文化项目正日益增多,“国内资本‘走出去’的现象时有发生。”喜爱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的他发现,在影视、体育均有涉猎的中国万达集团,将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股份纳入囊中,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投资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 依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副主任来有为研究员、张晓路助理研究员的文章,中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从2007年的510万美元增至2013年的31085万美元,增幅达到61倍。“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走出去’不仅可以改善本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同时对于提升本国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来研究员表示。 国家扶持 文化贸易曾是中国海外贸易的短板。大量的国际文化交流是以友好活动而非商业行为而存在的。有关方面甚至长期把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事业,强调意识形态属性和民族性,却忽视其商品性。到了2003年,国家文化部设立专职机构,以推动文化产品与服务通过商业途径“走出去”。近年来,中国政府更是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及服务出口的优惠

从日本谚语中看中国文化(1-51期)六

从日本谚语中看中国文化26 sailang 发布于:2011-03-2309:10:27 一日の長【いちじつのちょう】 日文出处:旧唐書【くとうじょ】 日文释义:他の人よりも知識や技能が少しすぐれていることをいう。もともと、一日先に生まれる、わずかに年齢が多いという意味。 中文原文:先秦·孔子《论语·先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中文释义:1.指才能比别人稍强。2.年龄大或资格老的自谦说法。 作业:抄写一下这个谚语。 从日本谚语中看中国文化27 sailang 发布于:2011-03-2608:01:09 一字の師【いちじのし】

日文出处:唐才子伝【とうさいしでん】 日文释义:詩や文章の誤りや、不適切な文字を訂正してくれた人。唐の詩人の鄭谷の故事。 中文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典故 唐代僧人齐己,对诗文很有兴趣。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出自《唐诗纪事》 和日本谚语的出处稍微有些不一样呢。古代好像关于“一字师”的故事挺多的。作业:还是老样子抄写一下谚语吧。 从日本谚语中看中国文化28 sailang 发布于:2011-03-2608:02:47 一諾千金【いちだくせんきん】 日文出处:史記【しき】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

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日本谚语50条

日本谚语50条 1.“百闻不如一见”----「百聞は一見に如かず」(ひゃくぶんはいっけんにしかず) 2.“歪打正着”----「怪我の功名」(けがのこうみょう) 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は藍より出でて藍より青し」(あおはあいよりいでてあいよりあおし) 4.“垂头丧气”----「青菜に塩」(あおなにしお) 5. “光阴似箭”---「光陰矢の如し」(こういんやのごとし) 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の計は元旦にあり」(いちねんのけいはがんたんにあり) 7.“滴水穿石”---「雨だれ石を穿つ」(あまだれいしをうがつ) 8. “功到自然成”---「石の上にも三年](いしのうえにもさんねん) 9.“满瓶不响,半瓶叮当”---「空き樽は音高し」(あきだるはおとたかし) 10.“火烧眉毛”---「足下に火がつく」(あしもとにひがつく) 11.“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を知り二を知らず」(いちをしりにをしらず) 11.“一叶落知天下秋。” ------「一葉落ちて天下の秋を知る」(いちようおちててんかのあきをしる) 12.“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年の計は元旦にあり」(いちねんのけいはがんたんにあり) 13.“马后炮”------「後の祭り」(あとのまつり)“事后搞庆祝活动” 14.“八九不离十”------「当たらずといえども遠からず」(あたらずとも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 15.“昙花一现”------「朝顔の花一時」(あさがおのはないちじ) 16.“岁月不待人”----「歳月人を待たず」(さいげつひとをまたず) 17.“养子方知父母恩”----「子をもって知る親の恩」(こをもってしるおやのお

日语谚语与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ooooo 从日语谚语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 东北财经大学李锋传 [摘要]谚语是人类语言和智慧的结晶。日本国民也不例外,日本虽然是个岛国,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对其谚语的形成、发展及内容、形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民族特有的国民性格、文化特质在谚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无论是日语的起源、发展、变迁,还是对中日谚语的比较研究,从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角度来看都极具研究和探讨的价值。 [关键词]谚语国民性汉籍起源谚语变迁语言构成 人们常说“谚语是智慧的结晶”。谚语并非出自某个人,也并不是在什么时候突然出现的,而是作为一种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被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词句。 本论文所谓的“国民性格”,是指人们对于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事物、自然现象及人类的生存方式、社会现象的想法、看法以及感受。 首先我们知道:日本的谚语来自于庶民,多产生于江户时代。人们不仅把喜怒哀乐、而且把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甚至于把动物、植物、生态等繁多的内容都融入了谚语之中。一句话、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智慧是多种多样的,这些体现出智慧的谚语并不是被文字记录下来的,而完全是依靠口口相传,靠的就是直观和默契的传言、便于使用和容易记忆这一根本。而我们今天能够读到的书本上的谚语,则是后人搜集整理的。这是日本国民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智慧的结晶,绝不只是停留在人生的教训、处世的哲学这一单一的方面上。 江户时代,谚语是在被称之为社会下层的商人、农民、工匠等人们之间产生的,进而被人们广为流传,以至于今天在一般庶民中也很通用。所以可以说谚语在日本国民的生活中,现在还是一种活灵活现的语言。无论社会变得多么复杂,只要人的本质没有改变,今后这些谚语就一定能够在人民的心中52继续生存下去。 据我们统计,仅臼田甚五郎监修的『'二E扣芑辞典J中就收录了5000余条谚语。但这只是日本国民所创造的谚语极少的一部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语谚语中还插人了很多毫不稀奇的中国故事和西洋名句。如果说没有这些内容,也就体现不出日本人的国民性格,拿来主义、外来文化在谚语中毋宁说也就显得不自然了。另外需要强调的是:谚语是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年轻人从现代的视觉和观点来理解和解释谚语,从而使古老的谚语焕发出生机,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语言中新的活力。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各个国家都有反映其各自的文化、社会的谚语,而各民族多种多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被反映出来。在对日语谚语进行研究的领域,中日两国的许多学者都对日语谚语进行了分类,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然而,从国民性格的角度进行的谚语研究尚不多见。 因此,本论文尝试对日语的谚语,即外来日语的谚语、日本古谚语、中日谚语比较、谚语意义变迁及其语法构成的角度对日本的国民性格进行分析。 一日语谚语的汉籍起源及西洋谚语的流入 由于人类健全的理性是世界共通的,所以即使国家不同,民族各异,各国的谚语中都存在一些共同的东西,这是勿庸质疑的。日语的谚语中来自外国的外来谚语也不少见。 (一)日语谚语的汉籍起源 (1)“汉诗”谚语 例:①国破札t山河南9(杜甫。菏春望) ②春眠晓老觉之中(盂浩然力葑春畹) ③舂宵一刻值千金(觫轼。葑春夜) ④少年老k、易<学成9鞋L(朱熹刃菏偶成) (2)典故谚语 例:①卧薪耆胆(十八史略具) 万方数据

有关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的英语300字作文

作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lf-check:Finish the Editing Checklist attached. Peer Review: Finish the Editing Checklist attached. China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Japanese cultur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archaeological discovers show that in the first century BC, Chinese and Japanese came into contact. From then on, the two country have been keeping in touch with each other. In the history, China has advantages over Japan in the areas of science and economy. Therefore,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Chinese culture adopted by Japanese. Particularly, in the Tang Dynasty, which is the most splendent dynasty in the Chinese history, China left a permanent mark on the Japanese culture. As a consequence, in the historical and modern Japanese culture, it is noticeable that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Japanese culture in the areas of language, life habits and cartoon. In the first place, the influence of China on Japanese language is evident. As is well-known, almost every Japanese name consis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deed, in a sense, Japanese language words originate from Chinese characters, though their pronunciation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ddition to language, another important area affected by Chinese is life habits. Japanese traditional coat, kimono, has become a symbol of Japanese women. However, it is the cloth of Tang Dynasty that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kimono. Turning to the subject of Japanese daily life, drinking tea is one of their important habits, but the tea, tea ceremony and tea sprit all dates from China. Finally, it may be incredible that the Chinese culture also has a mark on the Japanese cartoon, which is not outstanding in China relative to the language and life habits. Some characters in the Japanese cartoon are expert at Chinese kungfu, which is one of the Chinese symbols. Moreover,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cartoon inspired by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that is the most famous fairy books in China. Although the influence on cartoon is indirect, it suggest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China. In conclusion, in the areas of language, life habits and cartoon, China make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Japanese culture, regardless of the other important areas. However different Japan will be from China, the influence of China on Japanese culture is eternal. Comment and suggestion:The ad writing employs Classic syllogism to state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on Japanese. It is coherent and understandable,but it doesn't have enough actual examples to support the idea.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面临很大困惑。重新解读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未来。 中国社会上下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与自然的生产实践中和与人和人的关系的调整和改善的社会实践中,富于创造的中华先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中华民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使得中华民族一直以来能成为和爱琴文明、犹太文明一样的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精彩一笔。然而,在近代西方科学主义和西方现代文明主义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却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于是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理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存与亡。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反思创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对于文化的概念。学术界许多年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读。虽然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和学术视野当中。对文化概念的阐发不一而同,但是对于文化概念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即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产品的凝结。我们所探讨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化。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行为准则等。 在漫长的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勤劳勇敢地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以“仁”为核心的“以人为本,人性关怀”的仁爱精神,不但包括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的同情和关怀.还包括自然界一切生灵和万物的爱;以“义”为信仰的“公平正义,坚守原则”的伦理道德,是一个社会公认为适宜的、应该的道德行为准则;以“礼”为内容的“恭敬尊重,礼仪文明”的礼仪规范,对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促进人对人的恭敬与尊重,协调人际关系和睦,倡导言谈举止的文明礼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智”为对象的“崇尚知识,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尊重,照耀着社会人生之正途。指引着通往真理的方向;以“信”为标尺的“忠于职责,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儒学关于诚信的思想,是我们建立信用体系可以利用的重要道德资源,我们应当十分珍惜日益稀缺的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