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分类

甲状腺癌的分类
甲状腺癌的分类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一2%,女性多见。绝大多数甲状腺癌都发生在青壮年。由于它病理类型较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低度恶性的甲状腺癌有时可自然生存10年以上,有的甚至有肺部转移还能带病生存5年左有,但高度恶性的甲状腺癌可以在短期内死亡。绝大部分甲状腺癌的发生来自滤泡上皮,少数可来自滤泡旁细胞,极少数来自甲状腺的间质。临床上常把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末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种。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恶性程度最低,预后较好。未分化癌属高度恶性,髓样癌的恶性程度介于两者之间。(1)乳头状癌是一种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甲状腺癌总数的3/4.大部分病例除甲状腺区有一无痛肿块外,很少有其他症状。病变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易被疏忽,从而延迟就诊,首次就诊时平均病程已有5年,个别可长达10余年。乳头状癌常伴有同侧淋巴结转移,转移的淋巴结大多在颈内静脉周围,很少转移至颌下淋巴结,也可进一步转移至颈后三角或向下至纵隔淋巴结。由于进行性浸润的破坏和压迫,可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和体征。如所致的气管狭窄引起呼吸困难,肿瘤侵犯气管腔可产生咯血或大出血;食管受累后可发生吞咽困难;喉返神经受累后可致声音嘶哑等。乳头状癌也可经血道转移至肺、脊柱等部位。(2)滤泡状癌是以滤泡结构为主要组织特征的另一种分化好的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10%一15%。滤泡状癌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妇女,病程较长,生长缓慢,肿瘤边界清楚,有包膜感,和甲状腺腺瘤很相似。原发灶一般是单个,有时也可是多个。肿瘤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状。可随吞咽移动,多无痛或疼痛不明显。有时很早就出现血道转移,但颈淋巴结转移要比乳头状癌为少。少数滤泡状癌浸润和破坏邻近组织,可出现呼吸道阻塞等症状。(3)未分化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5%一10%,临床比较少见,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病程短,发展快。大多见于老年男性。主要表现为颈前区肿块,质硬固定,边界不清,常侵及周围组织,不少病例的甲状腺几乎全被癌肿取代。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呼吸不畅、声音嘶哑和颈耳区疼痛等症状,两颈常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血道转移也较常见。大多数甲状腺未分化癌首次就诊时已经失去了积极治疗的机会。(4)髓样癌这是一种来自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癌肿,占甲状腺癌总数的3%一10%,是一种中度恶性的癌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大多是散发性,约10%为家族性。由于髓样癌来自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而该细胞又起源于神经嵴的内分泌细胞,可分泌若干生物活性物质。如5—轻色胺、前列腺素、降钙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临床上除了和其他甲状腺癌一样有甲状腺肿块和颈淋巴结转移外,还有其特有的症状。如约30%的患者有慢性腹泻史并伴有面部潮红等类似类癌综合症。这是由于肿瘤分泌5—经色胺和前列腺素促使肠道蠕动加速所致,甲状腺原发灶和颈转移灶切除后,这类症状可以消除。

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乳头状1

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乳头状癌 最易发生嵌顿的疝是股疝 阑尾切除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切口感染 头部外伤后最易扪及头皮下波动的是帽状腱膜下血肿 甲亢术后呼吸困难多发生于24小时以内 腹部闭合性损伤最易损伤的器官是脾脏 重型颅脑损伤最常见并发症是消化道出血 细菌性肝脓肿细菌进入肝脏的途径最主要是胆道 多数情况下继发性腹膜炎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是胆管空肠吻合术 甲状旁腺的功能是调节血液中的钙 食物中铁吸收最高的是动物血 必需氨基酸的最好食物来源是植物油 食物中毒最常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急性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特效药事小剂量的亚甲蓝 结核是一种特殊性炎症症特征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流脑是变质性炎症 绒癌首选检查时HCG 前置胎盘临床表现是妊娠晚期或临产期发生无诱因无痛性阴道流血 前置胎盘盘常发生产后出血 前置胎盘盘最安全检查是B 超 期待疗法适用妊娠小于34周胎儿存活阴道出血量不多 绒癌的治疗是化疗 分娩损伤是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 最常见闭经是下丘脑性闭经 侵蚀性葡萄胎只寄发于葡萄胎 麻疹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并发症为10天 KOPLIIK属于麻疹的特征表现 结核性脑膜炎最常受累的位面神经 脑脊液无色透明或毛玻璃样,白细胞多,蛋白定性阳性定量增加 上感病史,秋冬季发病,水样便,大便镜检白细胞1到3为轮状病毒特点 婴幼儿最常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主要表现是骨骼系统的改变 一般最迟推迟断奶是18个月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主要表现是骨骼系统的改 变 病活动早期的表现多为神经系统改变新生儿败血症主要是抗生素 新生儿每日黄疸生成是8.5MG每公斤 肾上腺皮质激素首选于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正常足月儿的体重是大于2.5KG 婴幼儿每天所需水分为150ML每千克 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动脉导管未闭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开始补充热量是40到60

2.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和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ATC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

③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颈部肿块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

(完整版)甲状腺癌术后饮食

甲状腺癌术后饮食 甲状腺癌术后饮食是怎样的?甲状腺癌给患者带来的那份伤痛是很大的的,患上甲状腺癌最主要的就是积极的治疗,一旦患发甲状腺癌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是非常大的,其实甲状腺癌病人术后饮食对病人康复是起到一定作用的,如果甲状癌病人不注意这一点,那么有可能导致其它的症状发生。 甲状腺癌日常饮食1、宜多吃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的食物:甜杏仁、芦笋、薏米、甲鱼、核桃2、宜多吃具有抗甲状腺癌作用的食物:茯苓、山药、香菇、无花果、慈姑、魔芋、海参、冬虫夏草、海带。 3、宜吃具有健脾利水作用的食物,如黑豆、韭菜、青鱼、虾、鹌鹑蛋、石榴、薏米、魔芋中医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养生保健包括精神养生、体质养生、饮食养生等多方面。 1、精神养生:心理的暗示作用是很强大,每一个病人都被要求每天有个好心情,这样对病情康复有很好的作用,养生同样注重精神状态的保健,所以,要战胜甲状腺病,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避免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甲状腺病患者可以在早上一睁眼,心里就默想:“今天真是好心情”,让自己怀着愉悦的心情开始每一天。还可以在临睡前,做十分钟的调吸放松。端坐排除杂念,先尽可能的 深深吸一口气,然后很缓慢的把气一点点地呼出,这样使一天繁杂的心态平静下来,机体得到放松休息。 2、体质养生:甲状腺疾病患者要适当配合中药进行身体的调理,增强自身的体质状况,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高强度的工作,劳累紧张、熬夜等,因为规律的生活习惯等对甲状腺疾病的康复很有必要。最主要的就是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是最好的治病方法。 3、饮食养生:甲状腺发生病变很多是由于患者不注意合理、科学的搭配日常饮食,造成了营养失衡。甲亢患者要忌食含碘食物,像海产品中以海带和紫菜含碘最多,平时甲亢患者应该避免食用。 4、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品,可导致甲亢患者机体代谢更加旺盛,心跳加快出汗更多,要少吃或不吃。甲鱼、乌龟有补肾滋阴散结作用,特别适合甲亢患者食 用。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可食用补血生血的阿胶、龙眼肉,平时还可以用沙参、玉竹、麦冬等滋阴之品煲汤,用菊花、玫瑰花、莲子心清热之品泡茶饮。 梨子“生者可清六腑之火,熟者可滋五脏之阴”;柑橘富含维生素C和钾,对甲亢

中国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外科部分)

3-2 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治疗 3-2-1 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适应证 下述情况下,可考虑实施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①出现与结节相关的压迫症状,如呼吸道、消化道、神经压迫症状等;②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无效者;③肿物位于胸骨后或纵膈内;④结节进行性生长,临床考虑有癌变倾向或合并甲状腺癌高危因素;观察一年以上体积增大50%⑤因外观或思想顾虑过重影响正常生活而强烈要求手术者可作为手术相对适应症。 推荐:良性甲状腺结节符合以上适应证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2-2 病理确定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术式 在彻底切除甲状腺结节的同时尽量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根据结节的数量、分布、是否合并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依次考虑采用甲状腺肿物切除、部分切除、腺叶切除、次全切除、近全切、全切除术式。常规保留术侧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 定义: 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指仅切除甲状腺内肿物,而保留其余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术式;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指切除包括肿物及周围部分腺体,而保留剩余正常腺体的切除手术; 甲状腺腺叶切除仅切除病变一侧腺叶,而保留对侧腺体及峡部甲状腺组织; 甲状腺次全切除即切除大部分甲状腺组织,只保留>1g的甲状腺组织或后被膜; 甲状腺近全切除即切除几乎所有甲状腺组织,只保留喉返神经入口处<1g的组织; 全甲状腺切除即切除所有甲状腺组织,无甲状腺组织残存。 全/近全甲状腺切除此术式应慎重使用,建议仅限于甲状腺双侧弥漫性病变、术中难以保留正常甲状腺组织且术者具备甲状旁腺、喉返神经保留手术技巧。

内镜甲状腺手术因其拥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可作为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手术手段之一。应慎重选择手术适应症,常用的内镜甲状腺手术径路有:胸骨切迹上径路、锁骨下径路、前胸壁径路、腋窝径路及其它径路。但目前内镜甲状腺手术在美观和手术微创性上尚不能达到完美的平衡,建议优先选择micotin手术等手术创伤小的径路。 3-2-3 术后处理 手术治疗后,应观察手术并发症(如出血、、呼吸困难、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的发生情况。研究表明,甲状腺手术经验丰富(年甲状腺手术量超过100例)的医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经验较少者明显降低。手术由于切除了部分或全部甲状腺组织,因此有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伴有高滴度甲状腺自身抗体者更易发生。因此,术后应当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如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应及时给予左旋甲状腺激素(L-T4)替代治疗。 推荐:建议由经过良好的专科培训或甲状腺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手术。 推荐:手术后发生甲减的患者应进行左旋甲状腺激素(L-T4)替代治疗。 二、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DTC) DTC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占甲状腺癌的绝大多数。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约占85%,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 FTC)约占10%,Hurthle细胞或嗜酸性细胞肿瘤占3%左右。一般来说,PTC和FTC的分期、预后均相似。DTC的某些组织学亚型容易发生甲状腺外侵犯、侵袭血管及远处转移,这些亚型包括PTC的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弥漫硬化型以及FTC的广泛侵润型等,总体复发率高、预后相对较差。因此临床上应根据合理的危险分层,细化外科处理原则,不可一概而论。 低分化型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C),此类肿瘤容易出现大范围的肿瘤坏死以及肿瘤细胞核有丝分裂,临床生物学特点

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974-2013年期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平均每年增加3.6%。我国癌症中心对2015年全国癌症数据的统计,按照发病人数顺位排序,甲状腺癌近年来增幅较大,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谱中目前已位居发病第4位,在我国小于30岁的女性中发生率排名第一。2018年上海疾控中心发布的上海市最新肿瘤登记报告中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高达16.8%,首次超过乳腺癌登上榜首。 甲状腺癌的易感因素 目前,甲状腺癌的病因尚未十分明了,但已知的危险因素有:放射线与甲状腺癌 电离辐射是目前比较明确甲状腺癌危险因素,用X线照射实验鼠的甲状腺,能促使动物发生甲状腺癌,细胞核变形,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大为减少,导致癌变。另一方面,射线使甲状腺破坏而不能产生内分泌素,由此引起的TSH大量分泌也可能促发甲状腺细胞癌变。 性激素与甲状腺癌

由于在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因而,性激素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受到重视。研究发现,雌激素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切除小鼠卵巢后其甲状腺癌发生明显降低,给予雌激素补充后又再次增加,因此,人们猜测雌激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雌激素在促进甲状腺癌转移、生成肿瘤血管以及肿瘤的缺氧微环境之间都发挥作用。 碘与甲状腺癌 碘过量时会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加重或诱发,碘摄入量增加癌的组织类型发生了改变,即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上升,而恶性度高的滤泡状癌和未分化癌发病率下降。 环境与甲状腺癌 目前有许多研究证实,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癌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对动物和细胞的研究也显示,多氧联苯等多种环境污染物,可导致甲状腺出现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肿瘤形成。 情绪、应激与甲状腺癌 甲状腺疾病与人体的情感、情绪联系非常紧密,有焦虑、抑郁、躁狂等情绪特质的患者容易产生甲状腺疾病,而后者也加重人体的应激反应和情感变化。研究显示,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的人群好发各类肿瘤,这也包括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癌临床路径

甲状腺癌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甲状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甲状腺癌(ICD-10:C73) 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ICD-9-CM-3:06.2-06.4伴4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甲状腺外科》(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1.症状及体征:颈部肿物,可伴有声音嘶哑或呼吸、吞咽困难,体格检查有甲状腺结节,有或无颈部肿大淋巴结。 2.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超声彩色多普勒、放射性核素扫描诊断,CT、MR及SPECT等可提供参考; 3.血清降钙素测定对早期诊断甲状腺髓样癌有十分重 要的价值。 4.病理:针吸细胞学诊断或术中冰冻活检。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甲状腺外科》(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

版社,第7版)。 1.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应用核素、甲状腺激素及放射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1)乳头状癌、滤泡状癌:甲状腺次全切除(即病灶侧甲状腺叶全切除,对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峡部全切除)或患侧叶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确定双侧腺体内都有甲状腺癌结节时,应作全甲状腺切除术及中央组淋巴结切除术。颈淋巴结肿大并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的患者,应进行包括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手术。病灶相当广泛累及双侧腺体并转移至双侧颈部淋巴结,原发病灶与转移灶相互融合粘连应作全甲状腺切除+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2)髓样癌:术中如能以冰冻切片确诊为髓样癌,则应作全甲状腺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3甲状腺癌的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简介 甲状腺癌 (thyroid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是来源于甲状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1.5%,且近年有增长趋势。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按病理类型可分为乳头状癌(60%)、滤泡状腺癌(20%)、未分化癌(15%)、髓样癌 (7%)。其中乳头状癌较早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好;滤泡状腺癌肿瘤生长较快,属中度恶性,易经血运转移;未分化癌预后很差,平均存活时间3~6个月。 临床上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有时不易鉴别,处理亦感到困难,故需加以重视。此外,还可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或转移癌,也有少见的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甲状腺肉瘤及恶性畸胎瘤等。甲状腺癌中以乳头状癌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流行病学 甲状腺癌在国内外均为散发性。 1.发病率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因受到被调查人群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通常认为,甲状腺良性结节是常见疾病。目前,我国没有甲状腺结节发病率的确切统计资料,美国的资料表明,4%~7%的成年人在体检时可发现甲状腺结节,而通过超声波检查甲状腺,或尸检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更多,可高达30%~50%。但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结节的发生率仅为1%~5%,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可占甲状腺肿瘤的14%左右。也有报告甲状腺癌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女性占73%,男性占27%,并与外源性射线有关。 (1)地域分布: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因地域、肿瘤登记系统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男性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为1.2/10万~2.6/10 万,女性为2.0/10万~3.8/10万。冰岛和夏威夷是高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地区,几乎是北欧和北美,如美国和加拿大的两倍。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低,据天津市1993~1997年肿瘤发病登记资料,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为0.35/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78%。在医院收治的病例中,甲状腺癌所占的比例因医院的类别有所不同,广西肿瘤医院15年收治各种恶性肿瘤18064例,甲状腺癌占1.70%,为第13位。 上海科大学肿瘤医院 1957~1990年收治甲状腺癌1732例,为该院头颈外科收治患者的首位。天津市肿瘤医院1954~1984年收治甲状腺癌1261例,占该院同期收治恶性肿瘤的4.42%。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近10年也治疗400余例甲状腺癌。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高,甲状腺癌占内分泌系统癌

甲状腺癌的分类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一2%,女性多见。绝大多数甲状腺癌都发生在青壮年。由于它病理类型较多,生物学特性差异很大。低度恶性的甲状腺癌有时可自然生存10年以上,有的甚至有肺部转移还能带病生存5年左有,但高度恶性的甲状腺癌可以在短期内死亡。绝大部分甲状腺癌的发生来自滤泡上皮,少数可来自滤泡旁细胞,极少数来自甲状腺的间质。临床上常把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末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种。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恶性程度最低,预后较好。未分化癌属高度恶性,髓样癌的恶性程度介于两者之间。(1)乳头状癌是一种分化较好的甲状腺癌,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甲状腺癌总数的3/4.大部分病例除甲状腺区有一无痛肿块外,很少有其他症状。病变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易被疏忽,从而延迟就诊,首次就诊时平均病程已有5年,个别可长达10余年。乳头状癌常伴有同侧淋巴结转移,转移的淋巴结大多在颈内静脉周围,很少转移至颌下淋巴结,也可进一步转移至颈后三角或向下至纵隔淋巴结。由于进行性浸润的破坏和压迫,可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和体征。如所致的气管狭窄引起呼吸困难,肿瘤侵犯气管腔可产生咯血或大出血;食管受累后可发生吞咽困难;喉返神经受累后可致声音嘶哑等。乳头状癌也可经血道转移至肺、脊柱等部位。(2)滤泡状癌是以滤泡结构为主要组织特征的另一种分化好的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10%一15%。滤泡状癌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妇女,病程较长,生长缓慢,肿瘤边界清楚,有包膜感,和甲状腺腺瘤很相似。原发灶一般是单个,有时也可是多个。肿瘤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状。可随吞咽移动,多无痛或疼痛不明显。有时很早就出现血道转移,但颈淋巴结转移要比乳头状癌为少。少数滤泡状癌浸润和破坏邻近组织,可出现呼吸道阻塞等症状。(3)未分化癌占甲状腺癌总数的5%一10%,临床比较少见,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病程短,发展快。大多见于老年男性。主要表现为颈前区肿块,质硬固定,边界不清,常侵及周围组织,不少病例的甲状腺几乎全被癌肿取代。患者常伴有吞咽困难、呼吸不畅、声音嘶哑和颈耳区疼痛等症状,两颈常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血道转移也较常见。大多数甲状腺未分化癌首次就诊时已经失去了积极治疗的机会。(4)髓样癌这是一种来自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癌肿,占甲状腺癌总数的3%一10%,是一种中度恶性的癌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大多是散发性,约10%为家族性。由于髓样癌来自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而该细胞又起源于神经嵴的内分泌细胞,可分泌若干生物活性物质。如5—轻色胺、前列腺素、降钙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临床上除了和其他甲状腺癌一样有甲状腺肿块和颈淋巴结转移外,还有其特有的症状。如约30%的患者有慢性腹泻史并伴有面部潮红等类似类癌综合症。这是由于肿瘤分泌5—经色胺和前列腺素促使肠道蠕动加速所致,甲状腺原发灶和颈转移灶切除后,这类症状可以消除。

甲状腺癌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

甲状腺癌病理分型及临床表现 全网发布:2013-02-17 13:31 发表者:徐辉雄2214人已访问 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60%-70%,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比例为1:2.7。20岁以后患者明显增多,30-40患病最多,50岁以后明显减少。一般为单发,少数多发,但最小的可为数毫米,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也可学行转移至肺、骨。 临床表现:患者无自觉症状,且癌瘤生长缓慢,故一般就诊较晚,从发病到就诊可达10-30年之久。临床上多缺乏明显的恶性表现,约半数以上误诊为良性。肿瘤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或双侧发病,半数以上是软胶性硬度,仅1/4较硬,不规则,边沿不清,一般活动度尚好,部分肿物活动较差。瘤体小者可小于1cm,常难以触及,常以颈淋巴结转移为主诉求诊。瘤体较大时直径可达10cm以上或更大,常伴有囊性改变,经常误诊为甲状腺囊肿。晚期可累及四周软组织或气管软骨而肿瘤固定,或累及喉返神经而至声音沙哑。少数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吞咽不适等症状。 2、甲状腺滤泡状腺癌: 较乳头状腺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20%,居第2位。多见于中年人,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2,发展迅速,属中度恶性肿瘤,多经血液移至肺、骨。 临床表现:一般病程长,生长缓慢,少数近期生长较快,常缺乏明显的局部恶性表现。肿块直径为数厘米或更大,多为单发,少数可多发或双侧发病,实性,硬韧,边界不清。 3、甲状腺未分化癌: 是甲状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发病率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10-15%,多见于年老体弱者,发病迅速,早期可发生全身转移,一般以为多发生自良性肿瘤或低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嘉定区女性甲状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嘉定区女性甲状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04T17:55:12.5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9期作者:陈光远 [导读] 严重威胁女性居民的健康,本调查旨在探讨嘉定区女性甲状腺癌的患病危险因素,为女性居民预防甲状腺癌的发生提供依据。(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815) 【摘要】目的:调查嘉定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区女性甲状腺癌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07年至今确诊的98例嘉定区女性甲状腺癌患者和按1:1配对方法选择的98例对照进行统一的访问式问卷调查。结果:月经初潮、初育年龄偏大、有自然流产史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月经初潮、初孕、初育年龄偏大,有自然流产史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宣教能让更多女性关注甲状腺癌,避免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 【关键词】女性甲状腺癌;危险因素;1:1配对的病例对照 【中图分类号】R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9-0213-02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特别是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2013上海市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已达到59.52/10万,已经达到上海市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2],严重威胁女性居民的健康,本调查旨在探讨嘉定区女性甲状腺癌的患病危险因素,为女性居民预防甲状腺癌的发生提供依据。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次抽取的病例组为2007年至今嘉定区新发的女性甲状腺癌病例约98例,平均年龄(46.54±12.88)岁;病例组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有35人,高中及中专有23人,初中有30人,小学及文盲有10人。对照组为排除甲状腺相关疾病,乳腺相关疾病的并愿意参加调查的本地女性居民98人。均来自于同一居委的居民,年龄为20~80岁,且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上下不超过5岁,平均年龄(46.11±12.58)岁;对照组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有33人,高中及中专有25人,初中有28人,小学及文盲有12人。要求配对的患者和对照均来自于同一居委的居民,年龄为20~80岁,且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上下不超过5岁。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月经初潮、初孕年龄,生育孩子数,自然流产数,人工流产数。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3.0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运用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月经初潮、初育年龄偏大、有自然流产史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月经初潮、初孕年龄等女性生育史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3.讨论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近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快速上升,特别是女性居民的发病率尤其高,有研究发现甲状腺癌病例中,女性居民与男性居民的比例为3:1,已严重影响女性居民的健康,本研究发现有自然流产史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女性自然流产会引起机体的雌激素分泌紊乱,早就有报道称甲状腺癌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很多研究表明,甲状腺癌组织中有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一些学者认为[3]激素本身就是一种促癌物。近年有体外试验发现,随着雌激素的增加,ER阳性的PTC原代培养细胞发生增殖反应增强,因此认为雌激素可能为女性甲状腺癌的重要促发因素,而雌激素在女性的青春期以及绝经期变化很大,因此处于青春期以及绝经期的女性更应该关注。 病例组月经初潮年龄、初孕、初育年龄均大于对照组,科学家们曾对大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怀孕的最佳年龄为25~28岁,不宜超过30岁。因为这段育龄的女性身体心理已经发育成熟,对妊娠、分娩以及哺乳期间产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刺激能更好地适应以及采取更好的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月经初潮、初孕、初育年龄偏大,有自然流产史,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因此女性居民应在青春期发育开始之前就应该关注雌激素的水平,注意平时生活饮食对雌激素的影响,应该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早婚早孕。本研究的女性病例仅仅是嘉定区抽取的98例病例,并不能代表所有病例,为了进一步研究,可以调查嘉定区所有病例,进行深层次地研究。 【参考文献】 [1]敖小凤,高志红.甲状腺癌流行现状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217-219.

甲状腺癌病理改变

甲状腺癌病理改变 1、乳头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大小不一。一般分化良好,恶性程度低。癌组织脆软易碎,色暗红;但老年患者的乳头壮癌一般较坚硬而苍白。乳头状癌的中心常有囊性变,囊内充满血性液。有时癌组织可发生钙化,切面呈砂粒样。上述囊性变和钙化与癌肿的恶性程度与预后无关。显微镜下见到癌瘤由柱状上皮乳头状突起组成,有时可混有滤泡样结构,甚至发现乳头状向滤泡样变异的情况。乳头状腺癌叶有完整的包膜,到后期同样可以穿破包膜而侵及周围组织,播用途径主要是淋巴道,一般以颈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约在80%的儿童和2%的成年患者可扪及淋巴结,其次是血液转移到肺或骨。 2、滤泡状腺癌 滤泡状腺癌较乳头状腺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20%,居第二位,其患者的平均年龄较乳头状癌者大。癌肿柔软,具弹性,或橡皮样,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结节形。切面呈红褐色,可见纤维化、钙化、出血及坏死灶。分化良好的滤泡状腺癌在镜下可见与正常甲状腺相似的组织结构,但有包膜、血管和淋巴管受侵袭的现象;分化差的滤泡状腺癌则见不规则结构,细胞密集成团状或条索状,很少形成滤泡。播散途径虽可经淋巴转移,但主要是通过血液转移到肺、骨和肝。有些滤泡状腺癌可在手术切除后相隔很长时间才见复发,但其预后不及乳头状腺癌好。 3、甲状腺髓样癌 甲状腺髓样癌占甲状腺癌的2~5%。此病由Hazard于1959年首先描述,具有分泌甲状腺降钙素以及伴发嗜铬细胞瘤和甲状腺腺增生(Ⅱ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Ⅱ)的特点。髓样癌源自甲状腺胚胎的鳃后体(ultimobranchialbody),从滤泡旁明亮细胞(C细胞)转变而来。滤泡旁细胞是来源于神经嵴的内分泌细胞,这些内分泌细胞具有一种共同的功能,即能摄取5-羟色胺和多巴胺等前体,並经其中的脱羧酶予以脱羧,所以也称为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amineprecursoruptakeanddecarboxylation),简称APUD细胞。肿瘤多为单发结节,偶有多发,质硬而固定,有淀粉样沉积,很少摄取放射性碘。癌细胞形态主要由多边形和梭形细胞组成,排列多样化。 4、甲状腺未分化癌 甲状腺未分化癌占甲状腺癌的5%,主要发生于中年以上患者,男性多见。肿块质硬而不规则,固定,生长迅速,很快弥漫累及甲状腺,一般在短期内就可浸润气管、肌肉、神经和血管,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肿瘤局部可有触痛。显微镜下见癌组织主要由分化不良的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呈多形性,常见核分裂相。颈部可出现淋巴结肿大,也有肺转移。该病预后差,对放射性碘治疗无效,外照射仅控制局部症状。 5、甲状腺治疗中医光能脉冲综合克瘤系统 中医光能脉冲综合克瘤系统是治疗错构瘤最新治疗系统,该治疗系统是一项全新顶尖的肿瘤治疗新技术,被国际公认为21世纪最有效的治疗错构瘤新方法。达到既破坏肿瘤细胞又不损失正常组织的疗效。利用光能脉冲中医组方联合治疗肿瘤,可以达到肿瘤缩小,直至肿瘤消失的疗效。 光能脉冲治疗错构瘤最大的优势在于,光能脉冲能特异性选择杀灭癌细胞,对机体正常细胞功能不会造成任何危害和影响。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 要点 ?甲状腺癌最常表现为无痛性甲状腺结节或肿块。 ?证实为恶性肿瘤的特征包括儿童或老人的年龄,颈部照射的个人史;甲状腺癌家族史;以及迅速扩大的直径大于3?4厘米的固定硬结。 ?甲状腺功能检查,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超声检查,以及采用超声引导进行的细针穿刺活检是最重要的诊断步骤。 ?治疗通常包括甲状腺全切术或偏侧甲状腺切除术,之后往往是选择一些适当的病例,实施残余细胞的放射性碘消融。 ?如果病人出现喘鸣(因为肿瘤的局部浸润可能会损害呼吸道),局部大血管(即颈动脉和颈)侵润迹象,或快速增长的迹象,那么病人应该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因为这些迹象可能代表一种侵袭性的退行性病变或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背景 描述 ?甲状腺癌是一种原发性的恶性甲状腺肿瘤,它是最常发生的内分泌肿瘤。 ?它通常表现为甲状腺内的无痛性结节。 ?有三种主要的组织学类型,它们具有不同的预后和临床病程,这三种类型分别是:差异化(乳头状,滤泡,混合型,或何氏); 髓质;以及间变性。 ?预后取决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类型,扩散的程度,与遗传类型。 ?专家强烈建议全部病例转诊到甲状腺癌专家门诊就诊。 ?如果是侵入性癌或晚期癌,结节可能会固定到局部结构。 ?甲状腺功能检查,TSH水平,以及甲状腺超声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测试,然后是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局部淋巴结转移在超声检查中可能是显而易见。 ?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形式,通常情况下,它和滤泡状癌的预后良好;髓样癌较少见,并且往往预后较差;未分化癌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的甲状腺癌,且预后很差。 ?治疗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和阶段,但通常包括甲状腺全切除术或偏侧甲状腺切除术,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包括放射性碘消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0%至90%。 ?产生于甲状腺滤泡细胞。 ?良好的预后特征,包括以下几点:女性患者;肿瘤小于4厘米;无局部浸润或远端转移; 缺乏BRAF(B型Raf激酶突变的基因)。 ?高达70%的患者颈部可能有隐匿的或微观的转移性淋巴结疾病,虽然只有20%的隐匿性淋巴结病可能具有临床意义。 ?双侧颈淋巴结受累表明预后更差。 ?高细胞型更富侵袭性且预后更差。 ?总体而言,约45%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有BRAF基因突变,这与较差的临床结果相关,包括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浸润,肿瘤复发,甚至患者死亡。

甲状腺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甲状腺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甲状腺癌是发生在甲状腺上的肿瘤疾病。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颈部前下方,由左右两个侧叶和连接两叶下部的峡部组成。颈部前方最突出的部位是甲状软骨,它的下方与环状软骨相连。峡部位于球状软骨下方,它的下缘相当于第4气管环水平。甲状腺两叶紧贴气管两旁,从峡部向上到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区域,向下达锁骨水平。左右两叶后部位于胸锁乳突肌下方。甲状腺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甲状腺癌病理学上一般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类。 1、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一般较小,发展变化较慢,但早期就可有转移,往往首先发现的病变就可能是转移灶,40岁以前良性肿块比较多见,可能20~30年没有进展,晚期50~60岁以上病人则进展较快。 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多局限于甲状腺区域,以锁骨上,少数病例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部分病例可出现甲状腺峡部上方的哨兵淋巴结肿大,可能有约50%的患者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少部分病例通过血行途径转移,主要为肺部转移,可在肺部形成几个肿瘤结节或使整个肺部呈现雪花状,患者可荷瘤维持相对正常的肺功能10~30年,成为甲状腺切除术后体内甲状腺素的唯一来源,导致阻塞性和限制性肺病。远处转移还可发生在骨等处。 2、甲状腺滤泡状癌 滤泡癌发展也比较慢,特点是血行播散快,多有远处转移,可到骨组织及肺,由于其组织细胞学近似甲状腺滤泡结构,可具有吸碘功能,因此,少数病人可表现为甲亢,吸131I率升高,晚期肿瘤发展较大时,还可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甲状腺滤泡状癌的可靠指标是血管和包膜侵犯,以及发生远处转移,可完整切除病灶的病例约为1/2~2/3。 由于甲状腺滤泡状癌较多侵犯血管,可以发生局部侵犯和经血道远处转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比,发生颈部和纵隔区域的淋巴结转移较少,约为8%~13%,其他脏器,如脑,膀胱和皮肤等也可累及,较少出现成骨性改变,可有利于口服核素碘后,通过内照射进行放射治疗,甚至可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癌

流行病学 1 甲状腺癌约占人体恶性肿瘤的0.2%-1% 。 2 据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资料统计, 甲状腺癌占头颈恶性肿瘤的3.06%。 3 女性多于男性,一般为2~4:1, 发病年龄一般为21-40岁,以40岁左右中年人居多。 病因 甲状腺癌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放射线照射的致癌作用: (2)良性甲状腺病变癌变:如甲状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 (3)内分泌紊乱: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与TSH关系较为密切。 (4)遗传因素:甲状腺髓样癌可能与染色体遗传有关。 应用解剖 形态位置: 甲状腺呈“H”型,由两个侧叶和峡部构成。约半数可见锥体叶。 侧叶位于喉与气管的两侧,下极多数位于第4~5气管软骨环 之间,峡部多数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面。 甲状腺侧叶的背面有甲状旁腺,它调节钙、磷代谢。内侧毗邻 喉、咽、食管。在甲状腺后面的下方,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 脉交叉通过,喉上神经的内、外支经过甲状腺上动脉入喉内。 病理 一、病理类型 1. 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2. 滤泡性腺癌(Follicular Adenocarcinoma) 甲状腺癌中次常见的类型。 3. 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 MTC)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也称C细胞)发生的癌, 恶性度较高。 4. 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恶性度极高。 根据肿瘤的组织形态又可分为小细胞癌、巨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 二、扩散与转移 甲状腺内扩散:甲状腺有丰富的淋巴网,肿瘤可在腺体内扩散。 甲状腺外扩展:突破甲状腺包膜,侵犯甲状腺周围组织, 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和甲状软骨等。淋巴结转移:常可转移至颈深上、中、下组淋巴结,以中、 下组为常见;喉前淋巴结,喉返神经淋巴链, 锁骨上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也可以转移 远处转移:甲状腺癌常可发生远处转移, 以肺转移最多,其次为骨转移。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就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得恶性肿瘤,也就是头颈部最为常见得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得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得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得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得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得85%~90%,而PTC与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得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生物行为温与,预后较好。ATC得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得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与应用 (一)高危人群得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 ③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 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syndrome)与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得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与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得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得颈部肿块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与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甲状腺癌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1.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怀疑: (1)非流行地区14岁以下儿童的甲状腺结节; (2)成年男性,甲状腺内的单发结节; (3)同位素扫描为冷结节,10%冷结节为癌肿。 2.无意中发现甲状腺结节。伴耳、枕、肩疼痛,声音嘶哑,呼吸及吞咽困难,少数存在霍纳 (Horner)综合征,顽固性水样腹泻,心悸、颜面潮红等症状。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2.局部检查: (1)甲状腺结节质地坚硬,吞咽时腺体上下移动性减小,表面不平。 (2)肿物大小,部位,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侧方与颈动脉的联系。 (3)有无颈淋巴结肿大,标明大小、数目及部位。

(4)注意有无呼吸困难。 (5)肿块压迫颈交感神经,可产生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 1.检查声带有无麻痹,气管有无受压移位。 2.胸透或照片检查肺部有无癌转移。 3.颈部甲状腺B超了解结节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 4.同位素碘131I甲状腺扫描及ECT:“冷结节”癌肿可能性大。 5.必要时行ECT全身骨显像检查,了解有无骨转移。 6.必要时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7.普外科手术前常规检查,肝胆B超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细针抽吸活检见癌细胞可确诊,未获活检证据者,术中应作冰 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术后普通病理检查确诊病理类型。 【鉴别诊断】

1.甲状腺腺瘤:多为单个,质软,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并随吞咽上下活动,如为囊腺瘤囊 内并有出血时,肿块可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2.甲状腺高功能腺瘤:伴有甲亢症状,基础代谢率高,ECT提示“热结节”。 3.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甚少见,甲状腺逐渐肿大,常限于一侧,表面不平,质似铁样坚硬。 常致与周围粘连。累及喉返神经出现声嘶、吞咽及呼吸困难。甲状腺功能常减退。颈部淋巴结不 肿大。针刺活检可鉴别,或术中冰冻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1)乳头状腺癌: 1)如颈淋巴结没有转移,癌肿尚局限在一侧的腺体内,应将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 对侧腺体大部切除;如癌肿已侵及左右两叶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至出现轻度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状为度,或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碘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三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_李树春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sis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to the parotid lymph nodes.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patients who had been treated for metastatic disease to the parotid lymph nodes.From January 2001 to January 2010,17 patients met study criteria.Age,gender,histopathology,clinical findings,treatment and outcome were analyzed.Results:Parotid metastasis represented the initial disease manifestation in 3 cases.While in the other 14 cases,parotid metastasis represented recurrent disease.Primary subsites included nasopharynx (n = 4),eyelid (n = 4),forehead (n = 2),paranasal sinus (n = 2),cheek (n = 2),tongue (n = 1),submandibular gland (n = 1),and unknown (n = 1).Th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the primary tumors wer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9 patients,malignant melanoma in 3 patients,adenocarcinoma in 3 patients,olfactory neuroblastoma in 1 patients,and 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 in 1 patients.Pathologic findings showed grade 3 or 4 in most of the patients,and patients generally have substantial associated cervical metastases.Of the 17 cases with follow-up information from range 7 to 120 months after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disease,the mean and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45 months and 34 months respectively.And the overall 5-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was 22.5%.Conclusions:Metastasis to the parotid lymph nod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Despite combined treatment modalities,long-term survival remains poor.Resection of the inferior parotid lymph nodes is warranted during the neck dissection whe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substantial cervical metastasis.When intraparoti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detected,total parotidectomy and multidisciplinary adjuvant therapy should be conducted. 分化型甲状腺癌三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 分化型甲状腺癌三个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 和预后的关系 和预后的关系 李树春 董慧蕾 李振东 辽宁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沈阳,110042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各危险组的划分及其与治疗和预后的关摘要]] 目的 [摘要 目的 方法 回顾分析51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借助于单和多变量分析确定有意系。方法 方法 义的预后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将患者分成低、中和高三个危险组。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出各危险组患者以及各预后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生存曲线。结果 长期生存率在低、中和高危组分别为98.3%、83.6%和42.9%。在低危组和部分选择出来的中危组病人仅做腺叶及峡部切除,而在高危组及部分选择的中危组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