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

作业——绪论

1,名词解释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及其规律的科学。或研究遗传物质的本质和传递及遗传信息表达和进化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间相似性的传递过程。具有稳定性和保守性。

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

2,拉马克的两个重要法则

(1)用进废退:动物器官的进化与退化取决于用于不用,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进化,不使用的器官就退化或消失。

(2)获得性遗传:

每一世代中由于用于不用而加强或削弱的性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即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能遗传。

3,遗传学诞生于那一年?

遗传学诞生于1900年。

4,遗传学发展过程是如何概括的?

(1)两个阶段:遗传学分为孟德尔以前(1900年以前)和孟德尔以后(1900以后)

(2)三个水平:遗传学分为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

(3)四个时期:

遗传学诞生前期;

细胞遗传学时期;

微生物与生化遗传学时期;

分子遗传学时期。

作业——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异固缩: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质着色不均匀,深浅不同的现象

2、二价体:由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变粗,各对同源染色体彼此靠拢,进行准确的配对,这种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3、端粒:染色体末端特化的着色较深部分。由端粒DNA和端粒蛋

白组成。

4、染色体组型分析:根据染色体数目,大小和着丝粒位置,臂比,次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核内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进行分析的过程。

5、体联会: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

二、唾线染色体的特点?

1、巨大性和伸展性;

2、体联会: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3、有横纹结构:深色部位一带纹区,浅色部分一间带区。

4、多线性

5、染色中心和5条臂

三、下列事件是发生在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或是两者都发生还

是两者都不发生?

有丝分裂:1、子细胞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6、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

减数分裂:3、染色体联会

5、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

两者都有:2、染色体复制

4、染色体发生向两极运动

7、着丝点分裂

四、某植物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2n=4),其中一对为中间着丝点,另一对为近端着丝点,是绘出以下时期的模式图。

(1)有丝分裂中期(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

(2)

(3)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3.番茄中,缺刻叶与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紫茎与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该两对性状杂交的结果列于下表。试分析写出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

答:设这两对基因为A,B,紫茎对绿茎(aa)为显性,缺刻叶对马铃薯叶(bb)为显性

(1)AaBb×aaBb

(2)AaBb×Aabb

(3)AABb×aaBb

(4)AaBB×aabb

(5)Aabb×aaBb

4.有两对基因A和a,B和b,它们是自由组合的,而且A对a是显性,B对b是显性。试问:

(1)AaBb个体产生AB配子的概率是多少?

P=1/4

(2)AABb个体产生AB配子的概率是多少?

P=1/2

(3)AaBb×AaBb杂交产生AABB合子的概率是多少?

P=1/16

(4)aabb×AABB杂交产生AABB合子的概率是多少?

P=0

(5)AaBb×AaBb杂交产生AB表型的概率是多少?

P=9/16

(6)aabb×AABB杂交产生AB表型的概率是多少?

P=1

(7)AaBb×AaBB杂交产生aB表型的概率是多少?

P=1/4

8.设玉米籽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显性基因互作的结果,基因型为A-C-R-的籽粒有色,其余基因型的籽粒均无色。一个有色籽粒植株与以下3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获得下列结果:(1)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2)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25%有色籽粒;

(3)与AAccrr品系杂交,获得50%有色籽粒;

试问这个有色籽粒亲本是怎样的基因型?

答:(1)A-C-R-╳aaccRR获得50%有色籽粒;说明A-C-有1个是杂合的。

(2)A-C-R-╳aaCCrr获得25%(1/4)有色籽粒;说明A-R-均为杂合。

(3)A-C-R-╳AAccrr获得50%有色籽粒;说明只有1对基因杂合就是R-。

所以:这个有色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AaCCRr

作业——第三章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一、名词解释

反应规范:遗传学上把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表型变化范围称为反应规范。

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个体间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显性致死:显性致死是杂合致死,只有一个致死基因就引起致死效应的。

外显率: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同样的基因型在一定的环境中有的个体表达了,而有的个体可能没有表达。

条件显性: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显性从一种性状变为另一种性状的现象。

表型模写: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引起的表型变化的现象。复等位基因:控制同一单位性状,位于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以上的一组等位基因。

二、为什么说显性与隐性是相对的?

答:因为显性有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镶嵌显性、共显性、条件显性之分。完全显性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不完全显性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型;镶嵌显性(嵌镶显性)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个体

上双亲性状在不同部位镶嵌存在的现象;共显性是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现象;条件显性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显性从一种性状变为另一种性状的现象;显隐性关系也随判定标准而改变,所以显性与隐性是相对的。

三、两对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后代分离比?

答:两对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有:

(1)互补作用后代分离比为9:7

(2)积加作用后代分离比为9:6:1

(3)重叠作用后代分离比为15:1

(4)上位作用包括

①显性上位作用后代分离比为12:3:1

②隐性上位作用后代分离比为9:3:4

(5)抑制作用后代分离比为13:3

四、输血的后果主要看什么?

答:输血的后果主要看输入的供血者红血球是否被受血者血清中抗体凝集。若受血者的血清中无供血者红血球相应的抗体或不产生凝集,则可以正常输血,否则不能输血。

第四章伴性遗传

一,名词解释

性反转:个体从原来的性别转变为另一种性。

伴性遗传(性连锁遗传):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特指X或Z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从性遗传:性影响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绵羊角的遗传。

限性遗传:是指在某一性别中表现的性状的遗传。这类性状多数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二,性别决定的类型有哪些?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XY型、ZW型、XO型、ZO型、由x染色体的是否杂合决定、性染色体多态性

2、其它类型的性别决定

a性指数决定性别

b染色体组倍性决定性别

c环境决定性别-后螠的性决定

d基因决定性别

三、一个父亲是色盲而本人视觉正常的女子,与一个色觉正常的男子结婚,但这个男子的父亲是色盲,问这对夫妇的子女表现色觉正常和色盲的可能性各有多少?

答:人类色盲是伴隐性遗传,且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该女子父亲是色盲得出:他父亲的基因型为XbY,该女基因型为XBXb.该男子色觉正常其基因型为XBY.

所以她们子女中,男的有1/2正常.1/2色盲.女的也有1/2正常.1/2为携带者.

第五章、连锁与交换规律

一、名词解释

1、连锁遗传: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2、霍尔丹定律:凡是较少发生交换的个体必定是异配性别的个体。

3、重组值(率):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也叫交换值。

4、相引组(相):杂交的双亲是显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相连锁,隐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想相连锁的杂交组合。

5、相斥组(相):杂交的双亲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相连锁,另一个是相对应的

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相连锁的杂交组合。

6、基因定位:根据重组值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基因之间的距离。

7、干涉(干扰,交叉干涉;I):同源染色体间一个位置上的交换对邻近位置上的交换发生的影响。

8、并发率(并发系数;符合系数;C):实际获得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与理论期望得到的双交换类型的数目或频率的比值。

9、连锁群(基因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构成一个连锁群。连锁群数目等于单倍体染色体数(n)。

10、连锁图(遗传学图;连锁遗传图):根据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相互交换值和排列顺序制定的、表明连锁基因的位置和相对距离的线性图谱。

11、着丝粒作图:把着丝粒作为一个作为(相当一个基因),计算某一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并在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

12、顺序四分子:每次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四个产物即四分子 (四分体)不仅仍保留在一个子囊中,而且在子囊中成线状排列。又叫顺序四分子

13、单交换: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分别发生单个交换。

14、双交换: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基因之间,同时发生了两次单交换。

二、填空

1、完全连锁在生物界很少见,只在(雄果蝇)和(雌家蚕)中发现。

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配对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互换,这个过程叫(交换或重组),每发生一次有效(交换),将产生两条含有重组(染色体)的配子叫(重组合配子)。

3、每1次交换,只涉及四条非姊妹染色单体中的(2)条,发生1次单交换的性母细胞的百分率是重组合配子百分率的(2)倍。重组值的范围0—50%之间,重组值(越大),基因之间连锁程度(越小)。

4、负干扰是指一个单交换发生,可(提高)另一单交换发生的频率,I(≺0)。

三、判断题

(√)1、I越小,C越大。

(×)2、链孢霉的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重组值等于交换型子囊数占子囊总数的百分比。(×)3、测交法适合于自花授粉植物的Rf值的计算。

(×)4、自交法适合异花授粉植物的重组值计算。

(×)5、符合系数越大,干涉越大。

四、问答题

1、三点测交与两点测交相比,具有哪些优点?

答:三点测交优点:省时省工,精确简便,测试背景一致,严格可靠。无论单交换还是双交换都能测出。

2、两点测交与三点测交的主要区别?

两点测交是以两对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3次杂交和3次测交,来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顺序。

三点测交是以三对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1次杂交和1次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排列顺序。

五、计算题

1、小麦中,基因S 、O 、H 位于第二染色体上。对这三个基因是杂合体的F 1,用三隐性纯合体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解:(1)根据最少类型是双交换类型,最多的类型是亲本类型可知,基因在第十染色体上的顺序是:HSO (OSH )

(2) 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H/++H (H++/H++);+SO/+SO (OS+/OS+)

(3)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用基因之间交换值(重组值)去掉百分号,加上单位厘摩来表示。基因间的交换值是:

H-S=(292+8+252+8)/4546×100%=12.3%

H-S 之间图距12.3cM

S-O=(8+384+440+8)/4546×100%=18.5%

S-O 之间图距18.5cM H-O=12.3%+18.5%=30.8% H-O 之间图距30.8cM

2、A 对a 为显性,D 对d 为显性,两个位点间相距25cM.基因型为Ad/aD 的植株自交后,后代有哪些基因型和表型,他们的比例如何?如果杂合体基因型为AD/ad,比例又如何?

(1)这三个基因在第八染色体上的顺

序如何? (2) 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3)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多少?

解:Ad/aD 的植株自交产生的配子类型为Ad,aD,AD,ad,由于两者的位点间相距为25cM,所以重组值的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25%(1/4。重组型配子数也基本相等, AD =ad=1/8 。亲本型配子数基本相等,Ad=aD=3/8。所以Ad : aD : AD :ad=3:3:1:1.她们的基因型比例为:

AADD :AADd :AaDD :AAdd : AaDd :aaDD :Aadd :aaDd :aadd= 1: 6: 6:9:20: 9:6: 6:1,它们表现型之比为A-D-:A-dd :aaD-:aadd=33:15:15:1

若杂合体基因型为AD/ad, 重组型配子数也基本相等, Ad=aD =1/8 。亲本型配子数基本相等,AD =ad =3/8。

其配子基因型例为AAdd : AADd :Aadd :AADD :AaDd :aaDD :AaDD :aaDd : aadd =1: 6: 6:9:20: 9:6:6:1

它们表现型之比为A-D-:A-dd :aaD-:aadd=41:7:7:9

3、玉米种子的有色(C )与无色(c ),非蜡质(Wx )与蜡质(wx )胚乳,饱满(Sh )与皱粒(sh )是3对等位基因,这个3个基因杂合的植株用三隐性亲本测交后得到下面的结果:

(1)确定这3个基因是否连锁?

答:当全部是紫色时,四种表型之间的比例为不满足1:1:1:1所以连锁,其他同此,所以他们之间都连锁,

(2)假设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答: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且测交后代中亲本所占比例应大很多,所以亲本类型为无色,蜡质,饱满和有色,非蜡质,皱粒 .基因型为cShwx/cShwx 和CshWx/CshWx

(3)如果存在着连锁,绘出连锁遗传图。

不考虑颜色,Wx 和Sh 的重组率Rf=(974+20+951+15)/6708*100%=29.2%

不考虑蜡质还是非蜡质,C 和Sh 的重组率Rf=(84+20+99+15)/6708*100%=3.24%

不考虑饱满还是皱粒C 和Wx 的重组率Rf=(84+974+951+99)/6708*100%=32.44%

(1)确定这3个基因是否连锁? (2)假设杂合体来自纯系亲本的杂交,写出亲本的基因型? (3)如果存在着连锁,绘出连锁遗传图。 (4)是否存在着干扰?如果存在,干扰值是多少?

画图:

(4)是否存在着干扰?如果存在,干扰值是多少?

实际双交换值为=(15+20)/6708*100%=0.52%;

理论双交换值=3.25%*29.2%=0.93%,存在干扰。

所以干扰值=1-C=1-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1-0.5%/(3.25%*29.2%)=0.44

4、桃子中,离肉(M)对粘肉(m)为显性,溶质(F)对不溶质(f )为显性,某种离肉溶质桃与粘肉不溶质桃杂交的后代如下:离肉不溶质92,粘肉溶质81,离肉溶质7,粘肉不溶质8。问(1)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2)F与M之间的重组值是多少?

答:已知亲本为M-F-和mmff杂交

离肉不溶质,粘肉溶质占的比例大,所以Mf和mF为亲本配子,

(1)亲本的基因型为:Mf/mF和 mf/mf

(2)离肉溶质,粘肉不溶质为重组型:

所以F与M之间的重组值Rf=(8+7)/(92+81+7+8)*100%=7.98%

第六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

一、名词解释

1、菌落:单个微生物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2、噬菌体:指侵染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的病毒。包括温和、烈性两种,单一核酸分子(DNA 或RNA)称为基因带或染色体。

3、中断杂交技术: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

4、重组作图:指根据基因之间重组率进行基因定位的作图方法。

5、性导:F-细菌通过获得F′因子而改变遗传性状的过程。

6、F′因子(F′质粒):当F因子从主染色体切除出来时,如果不是以原来的位置切除,而是将供体菌(Hfr)的主染色体上的个别基因切除,成为F因子的一部分,这种质粒称F′因子。

7、F′菌株:含有F′因子的菌株。

8、双重感染(混合感染、复感染):是指用两种噬菌体同时感染某一菌株。

9、溶源性细菌:细菌体内已含有噬菌体,但噬菌体并不裂解细菌的菌株,又称溶源菌。这种现象称为溶源性。

10、原噬菌体:溶源性细菌所携带的无感染能力的噬菌体。有2种存在方式:一种是游离状态,一种是整合状态。

11、合子诱导:带有原噬菌体的Hfr菌株与敏感性的F-菌株杂交后,由于噬菌体在受体菌中随即复制,诱导受体菌裂解,这种现象称合子诱导。

12、转导:以噬菌体作为媒介,把一个细菌(供体)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细菌(受体),中进行基因重组的过程叫转导。

13、共转导(并发转导):两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往往可以一起被转导,这种结合转导现象叫共转导。

14、流产转导:转导DNA进入受体细胞后,不与受体基因组交换,也不进行DNA复制,稳定独立存在与细胞中。使后代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具有转导DNA,其他细胞不含转导DNA ,后代细胞发生分离。

15、附加体: 质粒可以独立存在与细胞质中,也可以整合到主染色体上,,成为染色体的一部分,这样的质粒特成为附加体

16、转导噬菌体:携带了供体DNA(遗传物质)、并且能把它转移到受体中的噬菌体。

二、填空

1、一个噬菌斑通常含有(107——108)个噬菌体。一个噬菌斑是由(1)个噬菌体引起的,

所以,一个噬菌斑中的噬菌体在遗传上是均一的,相当于一个(克隆)。

2、(温和性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并不使细菌很快裂解,而是存活或潜伏较长的时期。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使细菌裂解。如有(紫外线照射或温度)刺激,就可使原来(温和性噬菌体)改变成(烈性噬菌体),使细菌裂解。

3、F因子的结构是由(原点)(可育基因(性伞毛基因群))(复制区DNA复制酶基因)(重组区(插入序列;插入区))组成。

4、Hfr细菌又称(高频重组菌株),其细菌含有(F)因子,并且(F)因子通过交换整合到(主染色体)上,在细菌杂交中相当于(雄)性。

三、选择填空

1、下列(A)因子属于附加体。A F因子B col因子C R因子 D 分解因子

2、F+与F-杂交,F因子通过(B)进入F-。

A 接触

B 接合管

C 性伞毛

D 复制

3、F+与F-杂交,F因子通过(C)复制方式进行复制。

A 半保留复制

B δ型复制

C 滚环式复制

D θ型复制

4、hr+即能感染B和B/2菌株产生(D)的噬菌斑。

A 半透明,大

B 透明,大

C 半透明,小

D 透明,小

5、F因子与细菌主染色体交换整合时,F因子IS与主染色体的IS配对,由于主染色体的IS有(D ),使主染色体具有了极性。

A 1个

B 2个

C 5个

D 多个

三、问答题

1、局限性转导与普遍性转导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1)都是以噬菌体为媒介,把共体DNA片段转移到受体中

(2)都可使受体发生遗传性状的改变

不同点:局限性转导只能转移部分共体DNA片段

普遍性转导能转移所有共体DNA片段进入受体。

2、质粒的性质有哪些?

(1)复制作用:质粒为分子量较小的环状双链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复制时DNA必须附着于细胞膜上的唯一接触点。

(2)与染色体的结合作用:质粒可以独立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可以整合到主染色体上,成为染色体的一部分,这样的质粒特称为附加体。

(3)质粒的不配合性:通常含有相同基因的质粒(具有相当同源性的两个质粒)不能稳定地存在于一个细菌中。

(4)消失作用:质粒在寄主细胞内,有时会自行消失。这种现象有时还受环境影响。吖黄素处理可使F+变成F-

(5)质粒可以在同种个体间移动(F因子),也可以在种间转移(R因子)

(6)每个质粒的结构中都含有与自主复制有关的区域。可转移的质粒具有与转移有关的基因。

3、说明Hfr与F′、Hfr与F+之间的关系?

(1)H fr与F′可以相互转化,当Hfr中的F因子,非原位脱离染色体就变成 F′,F′中的F′因子整合到主染色体中,就使F′菌株变成Hfr菌株。

(2)Hfr与F+可以相互转化,Hfr菌株中F因子原位脱离主染色体后变成F+, F+菌株中F 因子整合到主染色体中就形成Hfr。

(用图示也可以如下)

1、用T4噬菌体的2个毒株感染大肠杆菌,其中一个毒株为小菌落(m),速溶性(r),混浊噬菌斑(tu),另一毒株的这3个标记基因都是野生型.将感染后的裂解产物涂布到细菌平板上并进行分类.在10342个噬菌斑中,各类基因型及其数目如下:

m r tu 3467 m + + 520

+ + + 3729 + r tu 474

m r + 853 + r + 172

m + tu 162 + + tu 965

(1)确定m和r以及r和tu之间的连锁距离.

(2)这3个基因的连锁顺序如何?

(3)计算并发系数,这个数字说明了说明?

解:(1)答: m和r之间重组值Rf=重组噬菌斑/ 总噬菌斑数=(162+520+474+172)/ 10342*100%=12.8% m和r之间的连锁距离12.8厘摩(cM)

r和tu之间的重组值Rf=(853+162+172+965)/ 10342*100%=20.8%

r和tu之间的连锁距离20.8厘摩(cM)

(2)双交换值=(162+172)/10342*100%=3.22%

m和tu之间的连锁距离为:(853+520+474+965)/ 10342*100%=27.2+2双交换值

=27.2+2×3.22%=33.64厘摩(cM)

所以3个基因的连锁顺序为

12.8 20.8

m r tu

(3)并发系数 C=3.22%/(12.8%×20.8% )=1.2

I=1-1.21= -0.21, I<0, 说明基因之间发生负干扰.

2、有4个大肠杆菌的Hfr菌株按一下顺序转移其标记基因:

菌株基因转移顺序

1M Z X W C

2L A N C W

3 A L B R U

4Z M U R B

上述所以有Hfr菌株都衍生于同一F+菌株。这些基因在原始F+菌株的环状染色体上排列顺序如何?

答:顺序如下:

3、在以P1噬菌体进行普遍性转导系统中,供体菌株的基因型为pur+,nad+,pdx-,受体为pur-,nad-,pdx+.转导后,首先选择供体等位基因pur+,然后针对其他等位基因对其中50个pur+转导子进行筛选,其结果如下:问(1).pur和nad基因的并发转导频率是多少? (2)pur 和pdx的并发转导频率是多少? (3)在其他2个座位中哪一个距pur最近?

基因型菌落数

nad+ pdx+ 3

nad+ pdx- 10

nad- pdx+ 24

nad- pdx- 13

解:

(1)pur和nad基因并发频率=(3+10)/(3+10+24+13)=26%

(2)pur和pdx的并发转导频率=(10+13)/ (3+10+24+13)=46%

(3)pur和pdx的并发转导频率比pur和nad基因的并发转导频率高,所以pdx离pur近.

第七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名词解释

1、遗传工程也称遗传操作,从广义上讲指把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去,并使这种遗传物质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它包括细胞水平、染色体水平、分子水平等几个方面的遗传操作。即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细胞器工程、基因工程等。狭义的遗传工程就是指基因工程。

2、可移动基因(跳跃基因、转座因子、移动基因):能在染色体上移动、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细菌、酵母,果蝇、玉米中均有。

3、重叠基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基因共用一段DNA序列的现象。其中一个基因可以完全包在另一个基因中或共用一部分。

4、断裂基因(间隔基因、隔裂基因):真核生物普遍存在,原核生物部分存在。即在DNA 分子结构内,既含有能翻译的区段—外显子,也含有不翻译的区段—内含子(间插顺序),

这类基因叫断裂基因。

5、顺反子:1959年本泽从分子水平提出顺反子学说:认为一个顺反子相当于一个基因,是一个遗传功能单位,决定一条多肽链合成。

6、基因:是指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它具有可分性,在其内部存在许多突变子和重组子,并且基因存在重叠、间隔、移动等现象。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7、基因文库:把某种生物的基因组DNA切成适当大小,分别与载体组合,导入微生物细胞,形成克隆。

8、人类基因组:24条染色体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二、填空

1、操纵子组成是由(启动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结构基因)组成。

2、经典遗传学中基因“三位一体”的概念,是指基因是(功能)单位,(重组)的结构单位,(突变)的结构单位。

3、互补试验用来确定(同一表型效应)的突变型是等位基因内突变,还是非等位基因间突变,同一顺反子中不同突变位点,顺式排列(),反式排列()。

4、基因工程的步骤是(目的基因的获(选)取)(重组DNA(基因)的构建)(导(转入)及表达)(筛选)。

5、调节基因位于启动基因(上游),其表达产物(阻遏蛋白)作用于(操纵基因),调节(结构基因)的表达。

6、1994年我国正式启动HGP,继美英日法德后(第六个)参与国。主要研究基因组多样性和疾病基因的识别。(1999年)被批准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协作组,并承担(第3)号染色体短臂上的约(30Mb)长度的测序工作,占人类整个基因组的(1%)。

三、问答题

1、载体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1)可转移:能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2)可插入:外源DNA可以插入其中,

(3)可复制:载体能在受体细胞中分裂、复制、增殖,

(4)可酶切:有多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酶切后不损坏载体的复制能力,

(5)具标记:载体上应该有选择性遗传标记基因,便于知道载体是否进入宿主。

2、转化,转染,转导的区别

3、简要说明第一代疫苗、第二代疫苗、第三代疫苗的区别?

答:第一代疫苗:病原体减毒或弱化。

第二代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病原体抗原基因(蛋白基因)转入细菌或真核细胞内生产病原体抗原。安全,还可生产多价疫苗。我国,甲肝、乙肝疫苗酵母表达系统.

第三代疫苗(核酸疫苗):将编码抗原蛋白基因导入接种者细胞,并在其中表达出抗原蛋白,诱导抗原蛋白的产生.

疾病的基因诊断?特点?应用在哪些方面?

(1)定义:指通过对受检者基因组的直接分析来测定某个基因的结构是否正常,判断受检者是否具有致病基因。

(2)特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

(3)应用:遗传病、传染病、癌症、心血管疾病、产前诊断等。

HGP的含义?HGP:也称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或“曼哈顿原子弹计划”。是由美国生物学家杜伯克首先倡导的,美国率先启动实施的,中国继美、英、日、法、德之后参与的国际性的计划。是指全世界科学家联合起来,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从而获得人类最基本的生物信息,阐明人类全部基因的位置、功能、结构、表达调控方式以及与疾病有关的变异。其成果由全世界分享,以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达到医病防疾,提高生命质量,造福人类的目的。

第八章染色体畸变

一、名词解释

1、拟显性效应: 缺失部分如果包括某些显性基因,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就得以表现。

2、假连锁: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受到抑制,原来不连锁的基因表现连锁遗传。

3、罗伯逊易位:两个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着丝粒区断裂,长臂相互重接成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短臂形成小染色体,最后丢失。

4、染色体基数: 某一个物种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数目。

5、平衡致死系: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各带一个座位不同的隐性致死基因,这种永远以杂种状态保存下来的、不发生分离的品系。

6、多单倍体: 由某一多倍体产生的单倍体。n≠x,如普通小麦六倍体,2n=6x=42, n=3x=21

二、填空

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易位)、(重复)和(倒位)四种类型。

2、2n含义是(体细胞),n是(性细胞或配子),x是真正体现(倍性)。

3、普通小麦属于(异)源(六)倍体,2n等于(42)条染色体。

4、慢粒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人的第(22号)染色体的(长臂)缺失了一段引起的,核型是46XX(XY),22q-。这条染色体叫(费城染色体)。

5、单体是体细胞中某对染色体缺少了(一)条的个体即染色体为(2n-1)。雌鸭子是(ZO)性别决定类型,属于表型正常的(单)体。三、判断

(√)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阻止纺锤丝形成,使染色体加倍。

(√)2、猫叫综合症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的短臂缺失引起的疾病。

(√)3、相互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邻近式分离和交互式分离几率均等,各占50%,产生的配子有一半是不育的,即半不孕现象。

(√)4、果蝇的棒眼遗传是由于X染色体上复眼基因16A横纹区的重复产生的剂量效应,使小眼数减少,形成棒眼。(╳)

5、拟显性效应(假显性效应)因缺失部分如果包括某些隐性基因,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就得以表现。

(√)6、人的染色体组型:44+XX(XY)+21,是表示人类21三体。

四、选择填空

1、相互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可以联会并形成(C )型图象。

A O型

B 8字 C十字 D 倒8字

2、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如果倒位环内发生了一个交换,那么在后期Ⅰ就会出现(A )。

A 桥和断片 B断片 C 环状染色体 D桥

3、罗伯逊易位可使染色体数目(A)。A减少 B 增加 C 不变 D 不确定

4、多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C )。

A n=x

B n=2x

C n≠x

D n=3x

5、中间缺失杂合体的一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可以联会,但(A)上多余的区段形成缺失环。

A正常染色体 B 姊妹染色体 C缺失染色体D 非同源染色体

6、多单倍体是从多倍体物种产生的单倍体,染色体数目(D )。

A n=x

B n=2x

C n=3x

D n≠x

五、回答问题

1、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及注意事项?为什么无籽?

答: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育成的。

二倍体西瓜幼苗(2n=2x=22)

↓秋水仙素

加倍

四倍体种子(2n=4x=44)

四倍体西瓜植株(2n=4x=44)♀×二倍体西瓜♂(2n=2x=22)

(带隐性标记嫩绿、无条纹)(显性标记、具深绿色平行条纹)

三倍体西瓜种子(2n=3x=33)

三倍体西瓜植株

↓用二倍体西瓜花粉刺激三倍体西瓜♀花

无籽西瓜(有条纹)

注意事项:

(1)要选择标记:♀隐性标记,无条纹。♂显性标记,有条纹。

(2)选择合适的亲本:一定要用4倍体作母本。如果2倍体作母本的话,3倍体雌花的胚珠会生成硬壳(似种子)。

(3)4倍体作母本与2倍体杂交,3倍体上的第一朵花的胚珠也可能会生成硬壳,应除去。

无籽西瓜为何无籽?

二倍体西瓜体内有2组染色体(2x=22),四倍体西瓜内有4组染色体(4 x=44),用4倍体西瓜植株做母本、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杂交,产生三倍体的西瓜(无籽西瓜),无籽西瓜是同源三倍体(3x=33 ),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1个三价体(Ⅲ);

1个二价体(Ⅱ)和1个单价体(Ⅰ)。形成2/1或1/1(单价体丢失)的分离结果。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多数在2n和n之间,都是不平衡配子。要产生具有2n和n条染色体的可育♀配子的概率是(1/2)11,♂配子的概率分别是(1/2)10。这些极少的可育配子相互受精的机会就更少了,所以不结种子,但是并不是绝对无籽。

2、明无籽西瓜是几倍体?无籽西瓜为何无籽?是否绝对无籽?

答:由于无籽西瓜是三倍体,3X=33,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多数形成不平衡配子(不育配子),即染色体数目在n与2n之间,所以无籽。但是,不是绝对无籽,因为,它可形成(1/2)11可育的雌配子,(1/2)10可育的雄配子,所以有(1/2)21的概率形成种子。因此不是绝对无籽。

第九章突变和重组机理

一、名词解释

1.碱基替换: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代替。又分2种:转换和颠换。

2.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中,有一个产物发生基因转变。

3.显性致死:只有一个致死基因就引起致死效应的,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

4.Muller-5品系的果蝇:X染色体上有显性棒眼基因B和隐性杏色眼基因Wa,还有一些倒位,可以抑制 Muller-5的X染色体与野生型X染色体的重组。

5、基因突变(点突变):指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等位基因。

6、自发突变:由外界环境条件自然作用或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发生的突变。

7、诱发突变:在特设的诱变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诱发下发生的突变。

8、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

9、隐性致死:纯合态时才有致死效应,常见条件致死突变:在某些条件下是成活的,而在另一些条件下是致死的突变。

11、突变率:指生物体(微生物指每一个细胞)在每一世代中,每一基因组或每一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

12、易变基因:比一般基因容易突变的基因。

13、诱变剂:凡能增加突变率的物质都叫诱变剂。

14、转换:DNA分子中的嘌呤被嘌呤或嘧啶被嘧啶替换。

15、颠换:DNA分子中的嘌呤被嘧啶或嘧啶被嘌呤替换。

16、DNA修饰物:通过化学变化改造DNA分子结构的物质。其作用与DNA复制无关。

17、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中,有一个产物发生基因转变。

18、半染色单体转变:减数分裂的4个产物中,有1个或2个产物的一半出现基因转变。影响DNA的一条链,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后的有丝分裂中,所以叫做减数后分离。

二、选择填空

1、紫外线照射主要引起( B )。

A DNA分子的断裂

B 胸腺嘧啶二聚体

C 尿嘧啶二聚体

D DNA分子交连

2、辐射剂量增加一倍,突变频率(D )。

A 不变 B增加2倍 C 增加3倍 D 增加1倍

3、吖啶类分子扁平、能插入DNA相邻碱基对间,使碱基分开,从而使DNA分子双链歪斜,导致交换时出现(A )。

A 不等交换

B 颠换

C 移码突变 D转换

4、由于BU有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在参与DNA复制时引起( A )。

A 碱基替换

B 颠换 C转换 D移码突变

5、由于亚硝酸(D)作用,可引起移码突变。

A 水合作用

B 烷化作用 C氧化作用D氧化脱氨基作用

6、在一定范围内,诱发突变的频率与辐射剂量之间呈(B)关系。

A 反比

B 正比

C 指数

D 无关

7、金银眼猫属于(B)突变

A 基因突变

B 体细胞突变

C 常染色体突变

D 性染色体突变

8、芽变属于( B )突变

A 基因突变

B 体细胞突变

C 常染色体突变

D 性染色体突变

9、紫外线引起的DNA损伤主要是(B)。

A AA二聚体

B TT二聚体

C AT嘧啶

D GG二聚体

三、填空

1、Muller-5果蝇(X)染色体上有(棒眼B )基因和(杏色眼Wa )基因,还有一个(倒位),运用Muller-5技术可检测(X)染色体上的(隐性或致死)突变。

2、DNA修饰物是通过化学变化改造DNA(分子结构)的物质。包括(亚硝酸)、(烷化剂)、(羟胺)三类。果蝇常染色体上基因突变检测,用果蝇的(平衡致死)品系,其染色体上有一个(翻翅)基因,和一个(星状眼)非等位基因,这两个基因都是(显)性基因,都属于(隐性或纯合)致死。

4、紫外线适用范围(微生物)(高等生物配子)(培养中的细胞)。四、判断

(√)1、染色单体转变即减数分裂产物的四分之一发生基因转变。

(√)2、显性致死即由1个致死基因引起的致死效应。

(√)3、由于BU有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在参与DNA复制时引起碱基替换。

(×)4、同义突变是由于基因突变成终止密码子。

(×)5、隐性致死即由2个隐性致死基因才引起的致死效应。

(×)6、半染色单体转变即减数分裂产物的四分之一发生基因转变。

(√)7、碱基替换包括转换和颠换。

(√)8、无义突变是由于基因突变成终止密码子。

(×)9、紫外线照射可引起DNA分子的断裂。

(×)10、紫外线照射可引起DNA分子中形成链内胸腺嘧啶二聚体。

(×)11、Muller-5品系的果蝇X染色体上有棒眼基因B和杏色眼基因W a,此外,X染色体上还有一些易位,可以抑制Muller-5的X染色体与野生型X染色体的重组。

五、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1)、突变的随机性(突变发生的时期和部位)

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部位。体细胞和性细胞都能发生突变。(2)突变的稀有性(突变的频率)

突变的频率低。

(3)突变的可逆性

正常的野生型显性基因A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a,反之亦可。如果把A→a称为正突变,a→A为回复突变。正突变和复突变的频率一般是不同的,常常是正突变频率比回复突变的频率高。

(4)突变的多方向性

一个基因可以突变为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5)突变的独立性

一个基因的突变,并不影响其等位基因以及附近的其它基因也发生突变的现象。

(6)突变的平行性

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遗传基础比较近似,往往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称突变的平行性。

(7)突变的重演性(重复性)

相同的基因突变,可以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不同世代中重复出现。

(8)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性

大多数是有害的、极端的类型是致死突变,多数为隐性致死,也有少数显性致死。少数的基因突变不仅对生物体无害,而且对生存有利。某些突变不影响生物的正常代谢过程,即不好不坏,这类突变称为中性突变。

2、什么是显性致死与隐性致死?说明二者的区别?

显性致死:杂合致死。有一个致死基因就引起致死,可以是显性基因,也可以是隐性基因。隐性致死:纯合致死。等位基因的2个致死基因一样时致死。可以是显性基因,也可以是隐性基因。AA或aa。

3、某一雄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XY)受辐射后,(1)他的配子中产生X连锁的隐性突变,它产生的后代会有什么影响?并说明为什么(2)如果有X连锁显性突变,其后代会有什么影响?并说明为什么(3)若雌性个体的卵细胞中有X连锁隐性突变呢?并说明为什么(4)

在雌性个体中的卵细胞中有X连锁显性突变呢?并说明为什么?

(1)表型无明显影响:因为亲本中雌性个体是正常的,雄性个体产生X连锁隐性突变,他们产生的后代中,雌性后代是突变基因杂合体,母本的X染色体上的显性的等位基因就会覆盖这个隐性突变的基因,不表现突变性状;而雄性后代的X基因是正常的,也不表现突变性状。

(2)对后代雌性个体有影响:因为亲本中雌性个体是正常的,雄性个体产生X连锁显性突变,产生的雌性后代,是突变基因杂合体,因而表现显性突变性状;而雄性后代的X基因是正常的,则不表现显性突变性状。

(3)对后代的部分雄性个体有影响:因为亲本中雄性个体X染色体是正常的,产生的雄配子含有正常的X染色体,雌性个体卵细胞有两种类型,一种X染色体是正常的,另一种是含有X连锁隐性突变基因,所以产生的雌性后代,有一半是含有隐性突变基因的杂合体,一半是正常的,两种基因型都不表现隐性突变性状;同样雄性后代也产生两种基因型,一种是正常的,不表现隐性突变性状,另一种则表现是X隐性突变性状。

(4)对后代部分雌、雄个体都有影响:因为亲本中雄性个体是正常的,雌性个体卵细胞中有X连锁显性突变,产生的雌性后代,有一半是显性突变杂合体,一半是正常的,则杂合体表现出显性突变性状,正常的基因型不表现突变性状;同样雄性后代也产生两种基因型,一种是正常的,不表现突变性状,另一种则是X显性突变基因,表现出显性突变性状。

第十章数量性状遗传

一、名词解释

1、数量性状(计量性状):凡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一个群体内表现为连续性变异的性状。

2、标准误:即平均数方差的平方根,表示平均数变异范围。

3、遗传率:又称遗传力,是指一群体内由遗传原因引起的变异在表型变异中所占的比率。

4、表现型值(P):对个体某性状度量或观测到的数值,是个体基因型在一定条件下的实际表

现,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5、基因型值:表现型中由基因型所决定的部分,称为基因型值(G)。

6、环境离差:如果不存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则表现型值与基因型值之差就是环境条

件引起的变异,称为环境离差(E)。

四、广义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占表型总方差的比值。

五、狭义遗传率:真实遗传的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

六、加性方差:指同一座位上等位基因间和不同座位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作用引起的变

异量,是能够在上下代间真实遗传的方差。

七、显性方差:指同一座位上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八、上位性方差:指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九、近交系数(F):一个个体从某一祖先得到一对纯合的、且遗传上等同的基因的概率。

十、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

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二、是非题

1、数量性状中每对微效基因的遗传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 √ )

2、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变异程度。 ( √ )

3、性状的遗传率越大,在后代出现的机会就越大,人工选择效果也就越好。(×)

4、杂种后代性状的形成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亲本的基因型,二是环境条件的影响。( √ )

5、遗传率是指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或加性方差占表型总方差的比率,它是性状传递能力的衡量指标。(×)

6、根据遗传率的定义:一个纯系的遗传率最大等于1。 ( √ )

7、AAbb和aaBB杂交,F1代基因型为杂合体,因此F1代中存在遗传方差,V G≠0。(×)

8、基因的加性方差是可以在上下代之间固定遗传的,而显性和上位性方差是不可以固定的。( √ )

9、如果某地块中水稻株高的广义遗传率为58%,表示该地块中水稻株高的差异大约有58%是由于遗传差异造成的,42%是环境影响造成的。 ( √ )

10、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质量性状上。(×)

11、近亲繁殖导致了隐性基因纯合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12、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时,双交种的制备是用两个不同的自交系杂交获得的。(×)

三、填空题

1、同一性状,可能因区分性状的方法不同,杂交亲本类型(或差异的基因对数)

不同,观察的层次不同而表现为数量性状或质量性状。

2、数量性状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如果某一数量性状由3对独立基因控制,则F2的表现型频率

为 1:6:15:20:15:6:1 。方差的计算公式:

或。标准误的计算公式:。

3、在数量性状遗传中,基因型方差可分解为加性方差、显性方差和上位性方差。

53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完整.

作业——绪论 1,名词解释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及其规律的科学。或研究遗传物质的本质和传递及遗传信息表达和进化的科学。 遗传:亲代与子代间相似性的传递过程。具有稳定性和保守性。 变异: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 2,拉马克的两个重要法则 (1)用进废退:动物器官的进化与退化取决于用于不用,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进化,不使用的器官就退化或消失。 (2)获得性遗传: 每一世代中由于用于不用而加强或削弱的性是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即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能遗传。 3,遗传学诞生于那一年? 遗传学诞生于1900年。 4,遗传学发展过程是如何概括的? (1)两个阶段:遗传学分为孟德尔以前(1900年以前)和孟德尔以后(1900以后) (2)三个水平:遗传学分为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 (3)四个时期: 遗传学诞生前期; 细胞遗传学时期; 微生物与生化遗传学时期;

分子遗传学时期。 作业——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异固缩: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质着色不均匀,深浅不同的现象 2、二价体:由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变粗,各对同源染色体彼此靠拢, 进行准确的配对,这种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称为二价体。 3、端粒:染色体末端特化的着色较深部分。由端粒DNA和端粒蛋 白组成。 4、染色体组型分析:根据染色体数目,大小和着丝粒位置,臂比, 次溢痕,随体等形态特征,对生物核内染色体进行配对,分组,归类,编号,进行分析的过程。 5、体联会: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 象 二、唾线染色体的特点? 1、巨大性和伸展性; 2、体联会: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 3、有横纹结构:深色部位一带纹区,浅色部分一间带区。 4、多线性 5、染色中心和5条臂 三、下列事件是发生在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或是两者都发生还 是两者都不发生? 有丝分裂:1、子细胞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6、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 减数分裂:3、染色体联会 5、子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个 两者都有:2、染色体复制 4、染色体发生向两极运动 7、着丝点分裂 四、某植物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2n=4),其中一对为中间着丝点,另一对为近端着丝点,是绘出以下时期的模式图。 (1)有丝分裂中期(2)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 (3)

遗传学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涉及分析基因是如何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以及基因重组的遗传学分支是:( ) A) 分子遗传学 B) 植物遗传学 C) 传递遗传学 D) 种群遗传学 2 被遗传学家作为研究对象的理想生物,应具有哪些特征?以下选项中属于这些特征的有:( ) A)相对较短的生命周期 B)种群中的各个个体的遗传差异较大 C)每次交配产生大量的子代 D)遗传背景较为熟悉 E)以上均是理想的特征 选择题:1 C ;2 E; 第二章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一、选择题 1 最早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建立起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科学家是:( ) A) James D. Watson B) Barbara McClintock C) Aristotle D) Gregor Mendel 2 以下几种真核生物,遗传学家已广泛研究的包括:( ) A) 酵母 B) 果蝇 C) 玉米 D) 以上选项均是 3 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认为;( ) A) 亲代所观察到的性状与子代所观察到相同性状无任何关联 B) 性状的遗传是通过遗传因子的物质进行传递的 C) 遗传因子的组成是DNA D) 遗传因子的遗传仅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亲本 E) A和C都正确 4 生物的一个基因具有两种不同的等位基因,被称为:( ) A) 均一体 B) 杂合体 C) 纯合体 D) 异性体 E) 异型体 5 生物的遗传组成被称为:( ) A) 表现型 B) 野生型 C) 表型模拟 D) 基因型 E) 异型 6 孟德尔在他著名的杂交实验中采用了何种生物作为材料?从而导致了他遗传原理假说的提出。( ) A) 玉米 B) 豌豆 C) 老鼠 D) 细菌 E) 酵母 7 在杂交实验中,亲代的成员间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被称为:( ) A) 亲代 B) F代 C) F1代 D) F2代 E) M代 8 孟德尔观察出,亲代个体所表现的一些性状在F1代个体中消失了,在F2代个体中又重新表现出来。他所得出的结论是:( ) A) 只有显性因子才能在F2代中表现 B) 在F1代中,显性因子掩盖了隐性因子的表达 C) 只有在亲代中才能观察到隐性因子的表达 D) 在连续的育种实验中,隐性因子的基因型被丢失了 E) 以上所有结论

遗传学习题及答案

遗传学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练习) 一、解释下列名词: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联会胚乳直感果实直感 二、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 三、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列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四、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含有3对染色体,其中A、B、C来自父本、A’、B’、C’来自母本。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几种配子?写出各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 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 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不同?用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 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 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 着丝点:即着丝粒。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复习题 9 核外遗传 1. 细胞质遗传有什么特点?它与母性影响有什么不同? 答:细胞质遗传不同于孟德尔遗传的特点:1、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1的表型总是与母本的一致;2、连续回交不会导致用作非轮回亲本的母本细胞质基因及其所控制的性状的消失,但其核遗传物质则按每回交一代减少一半的速度减少,直到被全部置换;3、非细胞器的细胞质颗粒中遗传物质的传递类似病毒的转导。母性影响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从而导致子代的表型和么ben相同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也是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由细胞质遗传决定的性状,表型是稳定的,可以一代一代地通过细胞质传下去,而母性影响有持久的,也有短暂的。(P225) 2. 一个基因型为Dd的椎实螺自体受精后,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分别如何?如果其子代个体也自体受精,它们的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又如何? 答:椎实螺的显性基因为右旋D,隐性基因为d,受母性影响,基因型为Dd的椎实螺自体受精,亲本基因型均为右旋Dd,F1产生1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2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1dd右旋(基因型为左旋);F1的DD自体受精产生的子代均为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F1的Dd自体受精产生的子代为1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2Dd右旋(基因型为右旋)、1dd右旋(基因型为左旋),F1的dd自体受精产生的子代均为dd左旋(基因型为左旋)。(P226图) 3. 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可能是因为:①细胞质遗传,②性连锁,和③母性影响。怎样用实验方法来确定它属于哪一种类型? 答:细胞质遗传和母性影响正反交结果不同,且F1子代与母本的表型一致;而性连锁虽然正反交结果不同,但F1子代有与父本表型一致的。母性影响虽然看起来很想细胞质遗传,但其实质是细胞核基因作用的结果,一代以上的杂交可以获得性状是否属于细胞质遗传的结论。

(完整版)遗传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孟德尔认为,遗传因子在各世代间传递遵循分离和自由组合 2.用测交法、自交法和F1花粉鉴定法可验证分离定律。 3.AaBbCcDd×AaBbCcDd杂交中,每一亲本能产生16种配子,后代基因型种类81后代表种16(假设4对相对性状均为完全显性) 4.生物界中典型完全连锁的生物为雄果蝇、雌家蚕 5.鉴别果蝇X染色体上基因的隐性突变时,最常用的是CIB方法,其中C是发生倒位的染色体片段 I是隐性致死突变基因B是显性棒眼基因 6.交换值=0,基因连锁强度最大,交换值为50%,基因连锁强度最小 7.易位杂合体在中期I配对成O图像,则后期分离成为相邻式,最后产生配子不育,若中期I配对成8图像,则后期分离成为交替式,最后产生的配子为可育 8.洋葱2N=16,下列洋葱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三体:17,单体15,单倍体8,缺体14 9.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倍数决定,果蝇的性别由性指数决定 10.细胞质遗传的遗传方式非孟德尔式,F1通常只表现母性性状,杂交后代一般不表现一定的分离比例。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表现连续变异。 11.如果一个群体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没有,则群体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可以逐代保持不变。 12.细菌的遗传重组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接合、转化、转导。 13.在遗传和个体发育中,细胞质调节核基因的作用,细胞核又在细胞质的协调下发挥主导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 1.对某生物进行测交实验得到4种表现型,数目比为58:60:56:61,则此生物的基因型不可能是(三对基因自由组合)( D ) A. AaBbCC B. AABbCc C. aaBbCc D. AaBbCc 2.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提的交换和细胞学上观察到的交叉现象间的关系( B ) A.两者互为因果 B.交换是原因 C.交换是结果,交叉是原因 D.两者间无关系 3.如果A-B两显性基因相引相的重组率为20%,那么A-b相斥相的重组率为( A ) A.20% B.30% C.40% D.80% 4一个正常男人与一个表现正常但其父亲为色盲患者的女人结婚,他们的子女可能是( C )A.女儿和儿子全正常 B.女儿和儿子全色盲 C.女儿全正常,儿子50%色盲 D.儿子全正常,女儿50%色盲 5.杂合体AaBb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4中类型的配子:AB、Ab、aB、ab,其中AB和ab两种配子各占42%,这个杂合体基因的正确表示应该是( C )A.A B B.A b C.A B D.A b a b a B 7.在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授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得到的果实和种子分别是( D ) A.三倍体、四倍体 B.二倍体、三倍体 C.二倍体、四倍体 D.四倍体、三倍体 8.两个椎实螺杂交,其中一个右旋,结果产生的后代进行自交,产生的F2全部为左旋,那么亲代和F1代的基因型是( A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单倍体植株的特点的是( D ) A.植株弱小 B.可用于培育纯系植株 C.高度不育 D.能直接用于生产实际 10.DNA复制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所取代,这种碱基突变称为( C )

(完整版)遗传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 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 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文中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因此,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1906年是贝特生首先提出了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6.为什么遗传学能如此迅速地发展? 答:遗传学10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从孟德尔、摩尔根时代的细胞学水平,深入发展到现代的分子水平。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遗传学与许多学科相互结合和渗透,促进了一些边缘科学的形成;另外也由于遗传学广泛应用了近代化学、物理学、数学的新成就、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因而能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因此,遗传学是上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遗传学不仅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横向地向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7.简述遗传学对于生物科学、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 答:在生物科学、生产实践上,为了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遗传和变异,加速育种进程,开展动植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都需在遗传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我国首先育成的水稻矮杆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获得了显著的增产。又例如,国外在墨西哥育成矮杆、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在菲律宾育成的抗倒伏、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的推广,使一些国家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引起了农业生产发展显著的变化。医学水平

刘祖洞(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全面版

刘祖洞《遗传学》参考答案全面版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因为 (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 解:序号杂交基因型表现型 (1)RR×rr Rr 红果色 (2)Rr×rr 1/2Rr,1/2rr 1/2红果色,1/2黄果色 (3)Rr×Rr 1/4RR,2/4Rr,1/4rr 3/4红果色,1/4黄果色 (4)Rr×RR 1/2RR,1/2Rr 红果色 (5)rr×rr rr 黄果色 3、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 (1)Rr × RR(2)rr × Rr(3)Rr × Rr 粉红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 解:序号杂交配子类型基因型表现型 (1)Rr × RR R,r;R 1/2RR,1/2Rr 1/2红色,1/2粉红 (2)rr × Rr r;R,r 1/2Rr,1/2rr 1/2粉红,1/2白色 (3)Rr × Rr R,r 1/4RR,2/4Rr,1/4rr 1/4红色,2/4粉色,1/4白色 4、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 (1)WWDD×wwdd(2)XwDd×wwdd (3)Wwdd×wwDd(4)Wwdd×WwDd 解: 序号杂交基因型表现型 1 WWDD×wwdd WwDd 白色、盘状果实 2 WwDd×wwdd 1/4WwDd,1/4Wwdd,1/4wwDd,1/4wwdd,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状 2 wwDd×wwdd 1/2wwDd,1/2wwdd 1/2黄色、盘状,1/2黄色、球状 3 Wwdd×wwDd 1/4WwDd,1/4Wwdd,1/4wwDd,1/4wwdd,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状,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状 4 Wwdd×WwDd 1/8WWDd,1/8WWdd,2/8WwDd,2/8Wwdd,1/8wwDd,1/8wwdd 3/8白色、盘状,3/8白色、球状,1/8黄色、盘状,1/8黄色、球状 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 (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 解: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名词: 染色体:细胞分裂时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数目、形态和大小。染色单体:染色体通过复制形成,由同一着丝粒连接在一起的两条遗传内容完全一样的子染色体。着丝点:即着丝粒。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细胞周期: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后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细胞周期(cell cycle)。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生物双亲,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形状、大小和结构都相同。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无纺锤丝参与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又称体细胞分裂。整个细胞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先是细胞核分裂,后是细胞质分裂,核分裂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最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染色体数目和性质上与母细胞相同。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在配对的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结构,包括两个侧体和一个中体。胚乳直感:又称花粉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4、可以形成:40个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10个胚囊,10个卵细胞,20个极核,20个助细胞,30个反足细胞。 6、(1)叶:20条;(2)根:20条;(3)胚乳:30条;(4)胚囊母细胞:20条;(5)胚:20条;(6)卵细胞:10条;(7)反足细胞:10条;(8)花

(完整版)遗传学课后答案

第五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哺乳动物中,雌雄比例大致接近1∶1,怎样解释? 解:哺乳动物是XY型性别决定,雄性的染色体为XY,雌性的性染色体为XX。雄性可产生含X和Y染色体的两类数目相等的配子,而雌性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配子。精卵配子结合后产生含XY和XX两类数目相等的合子,因此雌雄比例大致接近1∶1。 2、你怎样区别某一性状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的?用例来说明。 答:进行正交和反交,如果正反交结果一样,为常染色体遗传;如果结果不一样(又不是表现为母本遗传),那属伴性遗传。举例略。 3、在果蝇中,长翅(Vg)对残翅(vg)是显性,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又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这基因在X染色体上。果蝇的性决定是XY型,雌蝇是XX,雄蝇是XY,问下列交配所产生的子代,基因型和表型如何? (l)WwVgvg×wvgvg (2)wwVgvg×WVgvg 解:上述交配图示如下: (1) WwVgvg ⨯ wvgvg: 基因型:等比例的WwVgvg,WwVgvg,wwVgvg,wwvgvg,WYVgvg,WYvgvg,wYVgvg,wYvgvg。 表现型:等比例的红长♀,红残♀,白长♀,白残♀,红长♂,红残♂,白长♂,白残♂。 (2) wwVgvg ⨯ WVgvg:

基因型:1WwVgVg :2WwVgvg :1Wwvgvg :1wYVgVg :2wYVgvg :1wYvgvg。 表现型:3红长♀:1红残♀:3白长♂:1白残♂。 4、纯种芦花雄鸡和非芦花母鸡交配,得到子一代。子一代个体互相交配,问子二代的芦花性状与性别的关系如何? 解:家鸡性决定为ZW型,伴性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于是,上述交配及其子代可图示如下: 可见,雄鸡全部为芦花羽,雌鸡1/2芦花羽,1/2非芦花。 5、在鸡中,羽毛的显色需要显性基因C的存在,基因型cc的鸡总是白色。我们已知道,羽毛的芦花斑纹是由伴性(或Z连锁)显性基因B控制的,而且雌鸡是异配性别。一只基因型是ccZ b W的白羽母鸡跟一只芦花公鸡交配,子一代都是芦花斑纹,如果这些子代个体相互交配,它们的子裔的表型分离比是怎样的? 注:基因型C—Z b Z b和C—Z b W鸡的羽毛是非芦花斑纹。 解:根据题意,芦花公鸡的基因型应为CCZ B Z B,这一交配可图示如下: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刘祖洞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因为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2)Rr×rr(3)Rr×Rr(4)Rr×RR(5)rr×rr 3、下面是紫茉莉的几组杂交,基因型和表型已写明。问它们产生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1)Rr × RR (2)rr × Rr(3)Rr × Rr 粉红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 4、在南瓜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2)XwDd×wwdd(3)Wwdd×wwDd (4)Wwdd×WwDd 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解:杂交组合TTGgRr × 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3/8,矮茎黄豆荚皱种子1/8。 6.在番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C控制缺刻叶,基因型cc是马铃薯叶。紫茎和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A控制紫茎,基因型aa的植株是绿茎。把紫茎、马铃薯叶的纯合植株与绿茎、缺刻叶的纯合植株杂交,在F2中得到9∶3∶3∶1的分离比。如果把F1:(1)与紫茎、马铃薯叶亲本回交;(2)与绿茎、缺刻叶亲本回交;以及(3)用双隐性植株测交时,下代表型比例各如何? 解:题中F2分离比提示:番茄叶形和茎色为孟德尔式遗传。所以对三种交配可作如下分析: (1) 紫茎马铃暮叶对F1的回交:

遗传学习题含答案

《遗传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遗传与变异 2、遗传变异 3、遗传学 二、填空题: 1、1883年,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A.Weismann)提出。 2、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年,由三个植物学家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植物上,得出与孟德尔相同的遗传规律,这时遗传学才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 3、1903年和首先发现了染色体的行为与遗传因子的行为很相似,提出了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的假设。 4、遗传学诞生后,遗传学名词是1906年由英国的教授提出来的。 5、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创造了一词来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并且还提出了和概念。 6、1910年,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做材料,研究性状的遗传方式,得出,确定基因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创立了以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为核心的。 7、1940年以后,以红色面包霉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生化合成与基因的关系,于1941年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8、1944年,等用肺炎双球菌做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9、1951 发现跳跃基因或称转座因子。 10、1961年,法国分子遗传学家以E.coli为材料,研究乳糖代谢的调节机制,提出了。 11、分子遗传学时期以1953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提出的为开始。 三、选择题: 1、遗传学有很多分支,按(),可分为宏观与微观,前者包括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数量遗传学(Quantitative gentics);后者包括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核外遗传学(Extranuclear G.)、染色体遗传学(Chromosomal G.)、分子遗传学(Molecular genetics)。 A、按研究对象分 B、按研究范畴分 C、研究的层次分 D、研究的门类 2、遗传学名词是1906年由英国的贝特森William Bateson教授提出来的,并且他还提出了()等概念。 A、基因型、表型 B、基因型、表型、等位基因 C、杂合体、纯合体 D、等位基因、纯合体、杂合体、上位基因 3、()年,Dulbecco首次提出了“人类基因组工程”。 A、1986 B、1987 C、1989 D、1990 四、判断题: 1、遗传学研究的范围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信息的表达三个方面。() 2、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创造了基因一词来代替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并且还提出了等位基因和纯合体等概念。() 五、简答题: 1、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两者有何关系? 2、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有何作用?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刘祖洞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之袁州冬雪创作 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因为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示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干表示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发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示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2)Rr×rr(3)Rr×Rr(4)Rr×RR(5)rr×rr 3 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1)Rr×RR(2)rr×Rr(3)Rr×Rr粉红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 4D)对球状(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问下列杂交可以发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 (2)XwDd×wwdd(3)Wwdd×wwDd(4)Wwdd×WwDd

2 WwDd×wwdd 1/4WwDd,1/4Wwdd, 1/4wwDd,1/4wwdd, 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 状, 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状 2 wwDd×wwdd 1/2wwDd,1/2wwdd 1/2黄色、盘状,1/2黄色、球状 3 Wwdd×wwDd 1/4WwDd,1/4Wwdd, 1/4wwDd,1/4wwdd, 1/4白色、盘状,1/4白色、球 状, 1/4黄色、盘状,1/4黄色、球状 4 Wwdd×WwDd 1/8WWDd,1/8WWdd, 2/8WwDd,2/8Wwdd, 1/8wwDd,1/8wwdd 3/8白色、盘状,3/8白色、球 状, 1/8黄色、盘状,1/8黄色、球状 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解:杂交组合TTGgRr×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 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ttGgrr: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刘祖洞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1、为什么分别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主要的意义? 答:因为1.分别纪律是生物界广泛消失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示是相对的.有前提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别和重组,才干表示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别现象的消失,也就无显性现象的产生. 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示型,它们的比例若何(1)RR×rr(2)Rr×rr(3)Rr×Rr(4)Rr×RR(5)rr×rr 3. 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如何?(1)Rr×RR(2)rr×Rr(3)Rr×Rr粉红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 4.d)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型,它们的比例若何?(1)WWDD×wwdd(2)XwDd×wwdd(3)Wwdd×wwDd (4)Wwdd×WwDd

4 Wwdd×WwDd 1/8WWDd,1/8WWdd, 2/8WwDd,2/8Wwdd, 1/8wwDd,1/8wwdd 3/8白色.盘状,3/8白色.球状, 1/8黄色.盘状,1/8黄色.球状 5.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如今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问它们后代的表型若何?(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解:杂交组合TTGgRr×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3/8,矮茎黄豆荚皱种子1/8. 6.在番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C掌握缺刻叶,基因型cc是马铃薯叶.紫茎和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A掌握紫茎,基因型aa的植株是绿茎.把紫茎.马铃薯叶的纯合植株与绿茎.缺刻叶的纯合植株杂交,在F2中得到9∶3∶3∶1的分别比.假如把F1:(1)与紫茎.马铃薯叶亲本回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刘祖洞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之欧侯瑞魂创作 1、 2、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因为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 而显性现象的暗示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 才华暗示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 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 2、在番茄中, 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 问下列杂交可以发生哪些基因型, 哪些暗示型, 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 (2)Rr×rr(3)Rr×Rr(4)Rr×RR(5)rr×rr 3 哪些配子?杂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怎样?(1)Rr×RR (2)rr×Rr(3)Rr×Rr粉红红色白色粉红粉红粉红 (D)对球状(d)是显性, 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问下列杂交

可以发生哪些基因型, 哪些表型, 它们的比例如何?(1)WWDD×wwdd(2)XwDd×wwdd(3)Wwdd×wwDd(4)Wwdd×WwDd 序号杂交基因型暗示型 1 WWDD×wwdd WwDd 白色、盘状果实 2 WwDd×wwdd 1/4WwDd, 1/4Wwdd, 1/4wwDd, 1/4wwdd, 1/4白色、盘状, 1/4白色、球状, 1/4黄色、盘状, 1/4黄色、球状 2 wwDd×wwdd 1/2wwDd, 1/2wwdd 1/2黄色、盘状, 1/2黄色、球状 3 Wwdd×wwDd 1/4WwDd, 1/4Wwdd, 1/4wwDd, 1/4wwdd, 1/4白色、盘状, 1/4白色、球状, 1/4黄色、盘状, 1/4黄色、球状 4 Wwdd×WwDd 1/8WWDd, 1/8WWdd, 2/8WwDd, 2/8Wwdd, 1/8wwDd, 1/8wwdd 3/8白色、盘状, 3/8白色、球状, 1/8黄色、盘状, 1/8黄色、球状 5.在豌豆中, 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 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 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现在有下列两种杂交组合, 问它们后代的表型如何?(1)TTGgRr×ttGgrr (2)TtGgrr×ttGgrr解:杂交组合TTGgRr×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 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 蔓茎黄豆荚圆种子 1/8, 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ttGgrr: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刘祖洞

遗传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刘祖洞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1、为什么分离现象比显、隐性现象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因为1、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2、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性现象的发生。2、在番茄中,红果色(R)对黄果色(r)是显性,问下列杂交可以产生哪些基因型,哪些表现型,它们的比例如何(1)RR×rr(2)Rr×rr(3)Rr×Rr(4)Rr×RR(5)rr×rr 序号杂 交 基因型表现型 1 RR ×rr Rr 红果色 2 Rr× rr 1/2Rr, 1/2rr 1/2红果色, 1/2黄果色 3 Rr× Rr 1/4RR, 2/4Rr, 1/4rr 3/4红果色, 1/4黄果色 4 Rr× RR 1/2RR, 1/2Rr 红果色 5 rr×r r rr 黄果色

即蔓茎绿豆荚圆种子3/8,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圆种子1/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 杂交组合TtGgrr ×ttGgrr: 即蔓茎绿豆荚皱种子3/8,蔓茎黄豆荚皱种子1/8,矮茎绿豆荚皱种子3/8,矮茎黄豆荚皱种子1/8。 6.在番茄中,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C控制缺刻叶,基因型cc是马铃薯叶。紫茎和绿茎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A控制紫茎,基因型aa 的植株是绿茎。把紫茎、马铃薯叶的纯合植株与绿茎、

缺刻叶的纯合植株杂交,在F2中得到9∶3∶3∶1的分离比。如果把F1:(1)与紫茎、马铃薯叶亲本回交;(2)与绿茎、缺刻叶亲本回交;以及(3)用双隐性植株测交时,下代表型比例各如何? 解:题中F2分离比提示:番茄叶形和茎色为孟德尔式遗传。所以对三种交配可作如下分析: (1) 紫茎马铃暮叶对F1的回交: (2) 绿茎缺刻叶对F1的回交: (3)双隐性植株对F l测交: AaCc ×aacc AaCc Aacc aaCc aacc 1紫缺:1紫马:1绿缺:1绿马 (即两对性状自由组合形成的4种类型呈1:1:1: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