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三课 编辑音频素材 常见音频文件格式简介

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三课 编辑音频素材 常见音频文件格式简介
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三课 编辑音频素材 常见音频文件格式简介

第三课编辑音频素材常见音频文件格式简介

1.--MIDI(.MID)

MIDI是乐器数字接口的英文缩写,是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国际标准。MIDI文件有几个变通的格式,其中CMF文件是随声卡一起使用的音乐文件,于MIDI文件非常相似,只是文件头略有差别;另一种MIDI文件是WINDOWS使用的RIFF文件的一种子格式,称为RMID,扩展名为.RMI。

2.--WAVE(.WAV)

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种WAV声音文件格式,是如今电脑上最为常见的声音文件,他符合RIFF文件规范,用于保存WINDOWS平台的音频信息资源,被WINDOWS 平台机器应用程序所广泛支持,WAVE格式支持MSADPCM、CCIPTALAW、CCIPT-LAW 和其他压缩算法,支持多种音频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但其缺点是文件体积较大,所以不适合长时间纪录。

3.--MP1/.MP2/.MP3

MPEG频文件根据压缩质量和编码复杂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层(MPEG AUDIO LAYER 1/2/3分别与MP1,MP2和MP3这三种声音文件相对应MPEG音频编码具有很高的压缩率,MP1和MP2 的压缩率分别为4:1和6:1--8:1,而MP3的压缩率则高达10:1--12:1。目前INTERNET上的音乐格式以MP3最为常见。MP3是一种有损压缩,但是它的最大优势是一极小的声音失真换来了较高的压缩比。

4.cda(CD音频格式)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CD音轨,是我们所熟悉的CD音乐光盘中的文件格式。

其最大的特点便是近似无损,也就是说基本上忠实于原声,因此是音箱发烧友的最佳选择。不过,我们在CD光盘中看到以CDA为后缀名的文件并没有真正包含声音的信息,而只是

一个索引信息,因此你会发现,不论CD音乐的长短,看到的“*.cda文件”都是44字节长。标准CD格式也就是44.1K的采样频率,速率88K/秒,16位量化位数,因为CD音轨可以说是近似无损的,因此它的声音基本上是忠于原声的,因此如果你如果是一个音响发烧友的话,CD是你的首选。CD光盘可以在CD唱机中播放,也能用电脑里的各种播放软件来重放。

5.WMA(微软音频格式)

它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与MP3格式齐名的一种新的音频格式。由于WMA在压缩比和音质方面都超过了MP3,更是远胜于RA(Real Audio),即使在较低的采样频率下也能产生较好的音质。一般使用Windows Media Audio编码格式的文件以WMA作为扩展名,一些使用Windows Media Audio编码格式编码其所有内容的纯音频ASF文件也使用WMA作为扩展名。

浙教版 信息技术基础练习册 第五章

26“信息表达”学习任务单 1、信息表达方式 同一种信息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信息接收者的特点和实际需要。 最常用的信息表达方式有文字、语言、图形、图像、声音和形体动作等几种。 2、信息表达技术 常用的信息表达技术有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其中多媒体 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中比较重要的信息表达技术。 3、信息表达的规范化 为了进行正常的信息交流,信息表达要遵照一定的标准,以避免引发交流双方的误解。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时,事先必须对各类信息制定统一的“编码”标准,使得通 过计算机及其网络交流信息成为可能。 目前国际公认的信息表达规范有英文字符信息交换的ASCII码,汉字信息交换的国标 码(GB2312),商品信息的条形码,网络数字音乐的MP3编码,以及静态图像压缩技术的JPEG 标准和视频压缩技术MPEG标准等。 练习 1.在报纸上发布汽车销售广告,其信息表达方式是( D (A)文字、语言(B)文字、声音(C)声音、图像(D)文字、图像 2.目前能直接提供信息发布者与接收者进行超文本交互的信息表达技术()(A)报纸(B)电视(C)广播(D)网络 3.关于信息表达与交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针对信息接收者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B)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信息表达技术 (C)信息的表达要遵守一定的标准,以利于信息的交流 (D)BBS只能与熟人在线交流 4.信息表达的规范化就是表达信息时要遵照一定的标准,英文字母和有关符号 在计算机中采用的编码是() (A)MP3 (B)JPEG (C)MPEG (D)ASCII 5.信息不同,其表达的规范标准也不同,下列属于表达图像信息的技术规范是()(A)ASCII (B)JPEG (C)MP3 (D)GB2312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全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张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内心的喜怒哀乐;电话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三课 编辑音频素材 常见音频文件格式简介

第三课编辑音频素材常见音频文件格式简介 1.--MIDI(.MID) MIDI是乐器数字接口的英文缩写,是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国际标准。MIDI文件有几个变通的格式,其中CMF文件是随声卡一起使用的音乐文件,于MIDI文件非常相似,只是文件头略有差别;另一种MIDI文件是WINDOWS使用的RIFF文件的一种子格式,称为RMID,扩展名为.RMI。 2.--WAVE(.WAV) 由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种WAV声音文件格式,是如今电脑上最为常见的声音文件,他符合RIFF文件规范,用于保存WINDOWS平台的音频信息资源,被WINDOWS 平台机器应用程序所广泛支持,WAVE格式支持MSADPCM、CCIPTALAW、CCIPT-LAW 和其他压缩算法,支持多种音频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但其缺点是文件体积较大,所以不适合长时间纪录。 3.--MP1/.MP2/.MP3 MPEG频文件根据压缩质量和编码复杂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层(MPEG AUDIO LAYER 1/2/3分别与MP1,MP2和MP3这三种声音文件相对应MPEG音频编码具有很高的压缩率,MP1和MP2 的压缩率分别为4:1和6:1--8:1,而MP3的压缩率则高达10:1--12:1。目前INTERNET上的音乐格式以MP3最为常见。MP3是一种有损压缩,但是它的最大优势是一极小的声音失真换来了较高的压缩比。 4.cda(CD音频格式)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CD音轨,是我们所熟悉的CD音乐光盘中的文件格式。 其最大的特点便是近似无损,也就是说基本上忠实于原声,因此是音箱发烧友的最佳选择。不过,我们在CD光盘中看到以CDA为后缀名的文件并没有真正包含声音的信息,而只是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信息的编码教学设计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信息的编码》教学设计 宁波市镇海区中兴中学樊耀州 邮编:315201 E-mail:fyz3000@https://www.360docs.net/doc/122494860.html, 一、设计思想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初步了解信息编码中的二进制代码的特征,了解ASCII字符编码和汉字编码,是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其实,信息的编码贯穿了《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等课程的始末,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重要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信息编码的重要性和信息编码的基本方法有一个基本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信息编码中的二进制代码、字符编码、汉字编码,内容比较抽象、学起来比较枯燥,知识与概念偏深,可操作内容偏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了解信息的编码,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常见的、趣味性的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好准备。 三、学情分析 本节是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第二课,刚从初中升入的高一新生,他们的信息技术基础不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所以,必须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易接受的实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实例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重新认识十进制,并能进行知识迁移,对二进制、十六进制有初步理解; 2.了解ASCII字符编码和汉字编码;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及知识的转化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获取信息的愿望及意识。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初步了解信息编码中的二进制代码的特征; 2.字符编码:ASCII码; 3.目前常见的几种汉字编码。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勐库中学信息技术 初一年级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数字化信息基础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编码方式。 2、使学生能进行数制的转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教学过程 1、引言 信息时代几乎一切信息都要转换成数字,才能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传播和交流。用数字表示各种信息,叫做信息的数字化表示,也叫信息的编码,这是

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编码方式。 十进制和二进制 向学生分别介绍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的特点。 把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因为同学们第一次进行这种运算,所以老师必须一步一步讲清楚,让同学掌握数制转换的方法。 除2取余 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只要将这个十进制整数一次又一次地被2除,得到的余数(从最后一次的余数写起)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 [例1] 把十进制数17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 ∴17(10)=10001(2) 让学生练习:11 =(2) (10) 92(10)=(2) 129(10)=(2) 136(10)=(2) 248(10)=(2) 注意: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可以用除2取余法,对于小数部分就用基数2连续去乘它,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等于“0”为止。如果十进制小数不能用有限位二进制小数表示时,那么可以根据对精度的要求,选取一定的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5)教学文稿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5)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1 多媒体数据的分类 媒体是承载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示形式。信息媒体元素是指多媒体应用中可以显示给用户的媒体组成元素,目前主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媒体。 一、多媒体数据的特点 多媒体数据具有数据量巨大、数据类型多、数据类型间差别大、数据输入和输出复杂等特点。多媒体数据类型多,包括图形、图像、声音、文本和动画等多种形式,即使同属于图像一类,也还有黑白、彩色、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之分,由于不同类型的媒体内容和格式不同,其存储容量、信息组织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二、多媒体数据的分类 1.文字 在计算机中,文字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换的主要媒体。文字用二进制编码表示,也就是使用不同的二进制编码来代表不同的文字。 文本是各种文字的集合,是人和计算机交互作用的主要形式。 文本数据可以在文本编辑软件里制作,如Word编写的文本文件大都可以直接应用到多媒体应用系统中。但多媒体文本大多直接在制作图形的软件或多媒体编辑软件时一起制作。 2.音频 音频泛指声音,除语音、音乐外,还包括各种音响效果。将音频信号集成到多媒体中,可提供其他任何媒体不能取代的效果,从而烘托气氛、增加活力。 3.图形、图像

凡是能被人类视觉系统所感知的信息形式或人们心目中的有形想象都称为图像。 图形文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位图和向量图。 位图图像是一种最基本的形式。位图是在空间和亮度上已经离散化的图像,可以把一幅位图图像看成一个矩阵,矩阵中的任一元素对应于图像的一个点,而相应的值对应于该点的灰度等级。 图形是指从点、线、面到三维空间的黑白或彩色几何图形,也称向量图。图形是一种抽象化的图像,是对图像依据某个标准进行分析而产生的结果。 向量图形文件则用向量代表图中的文件,以直线为例,在向量图中,有一数据说明该元件为直线,另外有些数据注明该直线的起始坐标及其方向、长度或终止坐标, 图形文件保存的不是像素点的值,而是一组描述点、线、面等几何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维数等其他属性的指令集合,通过读取指令可以将其转换为屏幕上显示的图像。由于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对图形上的每一个点进行量化保存,所以,图形文件比图像文件数据量小很多。图形与图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4.动画 图像或图形都是静止的。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在亮度信号消失后亮度感觉仍可保持1/20s~1/10s。利用人眼视觉惰性,在时间轴上,每隔一段时间在屏幕上展现一幅有上下关联的图像、图形,就形成了动态图像。任何动态图像都是由多幅连续的图像序列构成的,序列中的每幅图像称为一帧,如果每一帧图像是由人工或计算机生成的图形时,称为动画;若每帧图像为计算机产生的具有真实感的图像时,称为三维真实感动画;当图像是实时获取的自然景物图像时就称为动态影像视频,简称视频。 用计算机制作动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称为造型动画,另一种称为帧动画。帧动画由一幅幅连续的画面组成图像或图形序列,是产生各种动画的基本方法。造型动画则是对

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制作角色动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制作角色动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制作动画作品中不同姿态的角色元件,进一步熟练手绘角色的技巧,初步学会利用关键帧制作角色动画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具备相当的信息素养。教师应把课堂尽量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做真正学习的主角,而作为教师更多地是一个启发、引导和解难的角色。同时依据学情分层教学,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要求能模仿教学范例,在制作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动画制作技能。对于一般基础的学生,要求能运用所学技能制作与教学范例不一样的动画作品。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其制作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构思的动画作品。3重点难点 常用工具的综合运用,制作不同姿态的角在色元件。 综合运用常用工具绘制元件、制作逐帧动画的方法,角色的性格表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制作角色动画》案例 1、情景导入阶段5分钟 课堂前进行作业的回顾点评,学生进入LearnSite平台(图一)的“我的作品”,查看自己上一课的作业情况、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内容。接着教师以问题牵引:“观看动画,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到平台上自行观看“唱脸谱”Flash动画(图二),学生看到一个个不同颜色的京剧脸谱代表了不同的京剧角色,从而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很好地引入了新课《制作角色动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先学”做好铺垫。LearnSite平台上的视频、动画、音乐等多媒体资源能给情景的创设带来便利。

第七课音频素材的简单加工

第七课音频素材的简单加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使用插入音频文件。 过程与方法:可以通过键盘上的删除键删除不需要的音块。 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音频素材的加工让学生更懂得计算机的用途。 难点和重点:是数字音频的录制、格式转换和基本编辑,难点是数字音频的特殊效果处理。 教学过程: 一、什么叫数字音频 音频指的是对声音的数字化采样后形成的数据,由于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所以记录声波的文件又被称为波形文件。 二、音频的相关概念 1、采样频率和采样位数 数字音频是对模拟声音信号每秒上千次的采样,然后把每个样值按一定的比特数量化,最后得到标准的数字音频的码流。每秒采样的频率就是采样频率,而每次采样后保存的数值的比特数就是采样位数。对CD音质的信号来讲,每秒要44100次的采样,每个样值是16比特的量化,而立体声CD音质信号,它每秒的码流是44.1K×16×2≈1.4Mbit/S。这样高的码流和容量,对于数字音频的存储、处理和传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音频压缩 对音频的压缩理论,是从研究人耳的听感系统开始的,首先第一个特点是人耳对各频率的灵敏度是不同的,在2K~4K频段,很低的电平就能被人耳听到,其他频段时,相对要高一点的电平才能听到,这就是说在听觉阈值以下的电平可以去掉,相当于压缩了数据。第二个特点就是频率之间的掩蔽效应,其

实就是指人耳接收信号时,不同频率之间的相互干扰。常见的音频压缩算法有MPEG、PCM、Dolby Digital 3、声道和音轨 音轨(track)的概念非常广,可以认为,音轨即是存储着逻辑上并行播放的声音的轨道。比如说一首CD音乐就是一条音轨。 VCD、DVD播放的时候都有一条和视频一起播放的音轨。声道则是音轨上的声音流,一条音轨上可以有多条声道,只是这些声道是同时播放的。所谓的立体声,就是至少有两个声道的音轨。 4、音频编辑 音频的采集可以通过声卡的捕捉得到,即通过话筒把声音录进电脑中,也可以到网上搜索得到。而声音的编辑,即通过裁剪、叠加、伴奏、加工、调速等等方法从而得到新的声音效果的过程。 5、常见的音频格式: 1)CD-DA 最常见的CD音轨格式。在CD机和电脑上都能正常播放。 2)wav 微软的标准声音格式。WAVE文件可以被存为立体声或单声道,8位或16位音响文件。同时它的采样频率也可调整。因为WAVE文件是以声音的波形来表示声音的,体积奇大,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应把它转换为其它格式。 3)mp3 MP3是MPEG-1 LAYER3的简写,在网上非常流行。 4)ra ReadAudio公司的拳头产品。如今已变为网上在线收听的标准,它将音频文件大大压缩,然后再以20kbps左右的速率实时播放。

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全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备课 一、本册教材主要教学目标: 1、认识WORD中的表格,掌握WORD表格常用的知识,能正确制作课程表。 2、学习设计“我的作业本”、“个人通讯录”、“制作月历”等,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 WORD中表格的能力 3、学习用Word和“画图”相结合来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通过学习和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二、本册教材分析(包括重点、难点): 本册是《小学信息技术》系列教材的第三册,适用于小学五年级的教学。本册共15 课,其中心内容是WORD中表格的学习和应用,最后二课结合了“画图”程序。本册从内容上来分可分为三大块。第1课至第7课教材始终围绕着制作一张课程表的过程,把WORD 中表格的一些常用的知识点通过完成课程表(表格)的过程渗透在其中,通过学习和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能力。第8课至第10课是WORD中表格的综合应用,通过完成四个各具特色且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作品,使学生在学到一些新的知识的基础上,力图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WORD中表格的能力。第11课至第15课分别应用Word以及Word和“画图”相结合来完成几个作品,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学生学习基本情况分析(包括“双基”、智力和学习情感的简要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层次不一样,接受能力不一样,同样在同一个班级里也有差异:有的学生参加过电脑培训,而且家里有计算机,可以每天上机,而有的学生本身素质较差,家里也没有计算机,靠每周最多20分钟的上机时间(因每两、三人一台),自然就拉开距离了。虽然每周只有一节计算机课,但每一位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都非常感兴趣,都非常喜欢上计算机课,上课时基本能认真听讲,上机操作时基本能保持安静,遵守计算机房的规则,听从教师的指挥。由于是新教学,与原教材有所冲突,学生没有学过WORD,所以要补这一部分知识。这学期要在以前的基础上通过抓“40分钟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四、学有困难的学生情况分析: 总的来看,每班都有几个学有困难的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弱,对学习计算机知识没有兴趣。从客观原因上来看,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是两人一台计算机,每周每人最多只20分钟的上机操作时间,对家里没有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操作时间太少,过了一个星期都忘了,导致其对操作计算机没有兴趣。从主观上来看,个别学生本身素质不行,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较弱所致。这学期对于这些学有困难的学生,首先从时间上给以保证,再在操作时加强辅导,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操作练习,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打算: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 一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集 浙教版 台州新桥中学信息技术组编

1.1 信息及其特征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信息的载体和形态以及信息的特征等内容。了解性的知识较多,判断性的内容应在教学中处理好,比如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载体和形态对于学生认识生活的现象,解释信息的现象有重要的意义,设计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举出这样的例子,认识到,体验到生活中的信息。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学生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刚从初中上来的高一新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不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不一,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是很明朗。另外本节课的特点是:没有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所以,必须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案例分析,从中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发现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对定义进行比较。 ②了解信息的载体和形态,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③能够能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交流、探究

学习音频素材的加工方法

活动1 学习音频素材的加工方法 [时间]50分钟 [目标]掌握声音的录制方法及音频文件的简单加工方法,能够简单加工音频文件。 [任务]录制一段声音文件,利用Audacity 软件简单加工一个音频文件 [说明]音频素材可在信息技术培训专题网站上下载 第1步了解音频及其分类 音频(Audio)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最方便、最熟悉的方式,是多媒体系统使用最多的信息载体。 多媒体音频可按用途、来源、文件格式及压缩方法等多种途径进行分类。 ①按用途分类 ?音频可分为语音(如解说词)、音乐(如配乐)和声效(如掌声)等。 ②按声音来源分类 ?数字化声波,即利用声卡等专用设备将语音、音乐等波形信息转换成数字方式,并将编码保存起来,使用时再解码和转换成原来的波形。 ?MIDI合成,即通过电子乐器的弹奏形成数字指令驱动音乐合成器,并借助于合成器产生的数字声音信号还原成相应的音乐或音效。 ?利用声音素材库获取音频文件。 ③按文件存储格式分类 ?WAV:微软的标准声音文件格式。 ?MIDI:乐器数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缩写,实质是一个通过电缆将电子音乐设备连接起来的协议。 ?RMI:这是另一种MIDI格式,它也分为RIFF MIDI Format 0和RIFF MIDI Format 1两种。 ?MP3:MP3是目前最热门的音乐文件格式。这是一种间频压缩技术,采用MPEG Layer 3标准对WAV音频文件进行压缩而成。 ?MP2:采用MPEG Layer 2标准对WAVE音频文件进行压缩后生成的音乐文件。 ?AU 、RA 、VQF 、CD-DA 、CD-XA 等 第2步用Windows的录音机程序录制声音 把声卡的MIC IN插孔与话筒相连,或者把LINE IN与其他声音输入设备(例如录像机的Audio插孔)相连,启动Windows开始菜单程序中附件中的“录音机”程序,就可以录制声音。 用Windows的录音机程序录制声音的步骤如下: ①在声卡MIC插孔中插入话筒,打开话筒开关。 ②在Windows“附件”组中启动“录音机”,打开声音源同时按录音按钮开始录音,此时,声波窗口中出现声音波形。 ③按“停止按钮”,结束录音。 ④从文件菜单中选择“另存为”命令,输入文件名后确定。 录音时,声波窗口右侧记录了当前录制声音文件的时间长度。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_人教版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1_10: B C B C B B D A C C 一、选择题 1. 信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技术是()。 A. 网络技术 B.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 C. 计算机技术 D. 通信技术 2. 计算机的存储程序工作原理是()提出的。 A.布尔 B.爱因斯坦 C.冯.诺依曼 D.图灵 3. 在windows中,将一个应用程序窗口最小化之后,该应用程序() A.暂时停止运行 B.仍在后台运行 C.完全停止运行 D.出错 4. 在Word的主菜单中,含有“字体…”的主菜单项是()。 A. 插入 B. 视图 C. 格式 D. 工具 5. 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的是()。 A. 潜伏性 B. 免疫性 C. 隐蔽性 D. 传染性 6. 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下列软件不属于应用软件的是()。 A. AutoCAD B. MS-DOS C. Word D. Media Player 7. 在Windows中,查看磁盘中有哪些文件最方便的是通过()。 A. 控制面板 B. 任务栏 C. “开始”菜单 D. 我的电脑 8. 关于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信息就是指计算机中保存的数据 B. 信息有多种不同的表示形式 C. 信息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D. 信息需要通过载体才能传播 9. 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用来控制程序运行的部件是()。 A. 运算器 B. 鼠标 C. 控制器 D. 键盘 10.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 A.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B.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C.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主机、键盘、显示器 11. 下列不属于Windows“关闭系统”对话框选项的是( C )。 A. 重新启动计算机 B. 重新启动计算机并切换到DOS状态 C. 关闭硬盘 D. 关闭计算机 12.下列对Windows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 Windows打开的多个窗口可以重叠 B. Windows为每个任务自动建立一个显示窗口,其位置大小不能改变 C. Windows只能用鼠标操作 D. 不同磁盘间不能用鼠标拖动的方法实现文件的移动 14. 在Windows中,要移动某一个窗口时,应先将鼠标指在( C )上。 A. 窗口的四角 B. 窗口的边框 C. 窗口的标题栏 D. 窗口内的任意位置 15. 在Windows应用程序菜单中,含有下一级子菜单的菜单项的标志是( A )。 A. 后面跟一个小三角形 B. 前面有“√” C. 后面跟“…” D. 呈灰色 16. 在Word中,关于段落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段落是文本中由段落结束标志分隔而成的部分 B. 一个段落必须由多行组成 C.段落中字符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段落"对话框调整 D. 同一段落中的文本字体格式完全相同 17. 在Word文档的编辑中,先选定若干个字符,接着输入了另几个字符,其结果是( B)。 A. 从选定文字的后面自动分段,在下一段的开头添加新输入的字符 B. 由新输入的字符替换了被选定的字符 C. 在选定文字的前面添加了新输入的几个字符 D. 在选定文字的后面添加了新输入的几个字符 18. 在Word的文档编辑区,不存在的组件是( D)。

影视录音与音频剪辑 教案

影视录音与音频剪辑教案

2014 ~~ 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表 1~2节3~4节5~6节7~8节9~10节星期一104机房104机房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课程学时分配表 课程总学时 总学时分配 平均 周学时 学 分 授课 周数理论 学时 实验 学时 实践 学时 上机 学时 48 4 3 12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名称作者出版单位 主要参考书影视声音创作与数字制作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影视录音 韩强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影视配音 姚国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开课报告 教学单位:影视传媒系 教师姓名职称课程名称影视录音与音频剪辑 所授课单位艺术学院授课年级2014 授课专业 广播电视 编导 开课报告内容:音频剪辑与录制是电视节目创作的重要环节,《影视录音与音频剪辑》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以及播音主持以及动画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必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偏重与实际动手操作的课程,因此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试验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影视录音的理论以及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掌握影视录音的一般特征和基本原理,了解录音的制作流程,掌握影视录音的基本方法和常用软件。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对不同类型的节目进行声音制作;培养学生制作高质量数字视频节目的能力。该课程是专业必修课,在学习该课程前应该具有《视频剪辑》等相关课程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影视录音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为接下来的毕业实习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方法:要求本课程应该紧密结合实践开展教与学,教师应该着眼于通过实例制作和演示教学来呈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环节,学生则需要通过演示深入理解影视录音的主要概念和掌握声音剪辑与制作的技能技巧。因此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教授与学生研究性合作学习相结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编写指导思想和教材特点 华东师范大学陶增乐 一、编写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年轻而富有活力,但建设的时间还很短,教师和学生对如何教和学这门课程都缺乏经验,同时由于本课程的一些特点(如发展快、实践性强等),对教师的教和学都很具挑战性,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显得更迫切。因此,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教师用书是十分必要的。 编写本套教材的目的是: 1. 为全国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探索高中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一般过程和规律。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才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编写出能直接用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 为教师全面实施《标准》的基本理念提供具体的指导,保证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能得到正确的落实,便于教师科学、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过程。 3. 作为师范大学长期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的教师,我们将教材编写、实验区试验、课程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显然,做好当前的教材编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为基础教育应作的贡献。 编写的指导思想: 1. 以《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特别重视培养未来公民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2. 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和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打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基础。 3. 着力改变本课程现行教材内容以软件操作为主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奥秘,感受信息文化,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4. 教材以实践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如组织“讨论交流”、“实践体验”、“综合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集

初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课题]: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哪些是信息处理的工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哪些是信息、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老师,说说老师有什么特征?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的发型、衣服的颜色,脸型、姿势等等特征)。同学们看着老师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关于老师的信息,其实老师就是由许多许多的信息组成的。可见,信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在你我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那么,信息究竟是个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容。(板书课题: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二、新授 1.身边的信息 每天我们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可以获得大量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把这些对我们有用的消息我们就把它叫做信息。(板书: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如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交通信息、市场信息、招生信息、股市信息,等等。最直接的我们用眼睛看我们桌子上的书,可以看到书本的颜色的信息,厚度的信息。用手摸摸可以获得书本质地的信息,用鼻子闻闻可以获得书本味道的信息,如果有显微镜还可以看到书本纸中的微观世界。(请学生列举信息的例子)。 一个人的表情,可以传递心的喜怒哀乐;可以传递我们的声音,表达各种感情;交通灯的灯光传递着是否通行的信息;信件、报纸、广播、电视随时随地都传递着各种信息。(列举信息传递的例子) 师: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2.信息与人类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举例:人们依据对食物营养成分的信息和人体对人体需要营养信息的分析确定饮食结构;根据对气象云图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根据对学校同学爱好信息的收集整理确定学校应该开设什么样的兴趣小组;根据对班上同学的期中考试试卷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确定因该在什么类型题目上应该重点复习……(学生举例) 可见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学会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今天这样的生活。 3.信息处理 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 我们的身边与大量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对我们有用的,因此我们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那么处理信息又是如何的呢,首先是获取信息再处理信息最后输出信息。(板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5.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六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具有真伪性。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课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第一课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内容的网页及网站; 认识ACDSee软件——学会使用ACDSee软件游览图片; 认识Media Player Classic软件——学会使用Media Player Classic软件播放音乐、视频文件。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掌握使用“Media Player Classic”软件播放音乐和视频文件,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使用过各种多媒体素材,但对于多媒体的概念、如何使用软件进行重设计,还了解的很少。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学习,学生将亲自查找资料,交流讨论,参与制作,加强他们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2.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3.认识ACDSee软件; 4.认识Media Player Classic软件。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如果把现在的计算机跟20年前的计算机相比,除了性能上的差异外,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以前的计算机只是一个埋头苦干的计算工具,而现在的计算机更像一个“多面手”。除了计算外,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画画、打字、听音乐、看电影和玩游戏等。这里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词“多媒体计算机”。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多媒体世界,去感受多媒体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板书:认识多媒体)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

《学科课标研究与教材研究》 综合作业 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班级: 教育技术学111班 姓名: 黄秀茹 学号: 11140108 任课教师: 李鸣华 成绩: 完成时间: 2014 年 06 月 08 日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分析 一、课程性质 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既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分支,又已经深化为改造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基本手段。信息技术因信息交流需要而产生和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又扩展了信息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最本质要求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教育、经济和政治等领域,席卷全球的信息文化业已形成,并推动着全社会的“文化重塑”,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在普通高中设立信息技术科目,为培养适应信息社会未来公民奠定基础,是我国在全球性信息化建设竞争进程中,抓住机遇,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抢占制高点的必要保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表现如下。 (一)基础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表现在,它是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中应用乃至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在今后工作与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在未来学习型社会中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综合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表现在,其内容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权利义务、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 (三)人文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性表现在,课程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表现出基本的

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分析

七下新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来了解多媒体,提高学习兴趣,并对多媒体素材进行简单处理。 而第一单元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的新软件非常多,几乎是一节课一个新软件,所以要想让学生学习的多么深入,是不太可能的。很多方面都是浅尝辄止。让学生掌握一些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课本要求的一些操作就可以。进一步的探究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尝试。 第一课:新教材认识多媒体这一课,是对老教材八下第一课演讲天地做了一定的 修改。虽然只是一些修改,但我认为从中可以看出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先来看八下演讲天地这一课,在以小组为单位策划一次演讲的任务为主线,而在这个主线下,引出演讲所使用的多媒体作品的特点及类型等。而新教材中,以多媒体的应用体验——特性概括——作品策划为线索,引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理论到实践地进行多媒体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新教材似乎更注重学生的体验。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就去找一些比较搞笑又适合这节课的多媒体作品,如视频、动画这一类的作品,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这样的体验感兴趣。但要找到一些适合学生观看又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作品并不容易。正当我踏破铁脚的时候,我们杨老大就雪中送炭了。当时,他正在播放一个视频,我一看这个多媒体作品,不就是我需要的嘛。后来,我就用这个视频了,结果,学生果然感兴趣。 还有就是书本上“亲身体验”:访问首都博物馆网站,也是一个很好的体验。网站中的多媒体展示和网上体验馆,能让学生很好的体验到多媒体的一个交互性。 在充分让学生体验多媒体的基础上,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的特性及素材类型。老师在加以指导与总结。 第三部分内容的教学,我觉得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首先小组共同讨论确定作品主题,然后每位成员分别收集整理某一种类型的素材,并上网搜索此种素材常用的编辑处理软件,最后汇总完成表格的填写。 第二课是由老教材八年级下时空画廊和能工巧匠两课修改而成,两课并一课,势 必做了相应的删减,只保留了调整图片大小、图片裁剪这两个图片处理的基本功能。因为第二单元“图像处理”中会介绍Photoshop 的强大功能,所以本课对图片的处理要求比较低。而本课所使用的软件分别是照片查看器和“画图”程序,都是Windows7系统中自带的程序,使用方便,也无需安装额外软件。 本课介绍图片素材的获取、浏览与简单处理方法。 第一部分“图片素材的获取”:介绍了两种图片素材获取方式,一是通过网络获取;二是通过数码设备获取。第一种方式学生平时应用较多。第二种方式所提到的数码设备主要指数码相机和扫描仪、数码相机主要获取生活中的实际景物图像,扫描仪一般用来获取已经过印刷的平面图像。而这部分的学习,我觉得可以设定一个场景,比如说老师想为自己做一个精美的相框。那么精美的相框图片、老师个人的图片、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呢。而老师有一张纸质的老照片,也想把它做到相框中去,从而引出扫描仪获取图片素材的途径。而学生对扫描仪一般都很陌生,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扫描仪给学生进行演示,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而第二部分:图片的浏览和第三部分:图片素材的简单处理,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任务中体验、学习软件的功能。我的做法是设计了一个“动漫人物”相框的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