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联络系统

通讯联络系统
通讯联络系统

调度通讯系统技术方案

5.1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为满足山西汾西矿业集团生产规模庞大和跨矿/局调度、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功能,该项目要求集团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并且能一键直呼及强插集团下属各煤矿调度用户,使得总调能和下属各煤矿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录音等。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注意总调(调度中心)与各煤矿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在紧急状态下强插下属各矿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这需要各矿调度机给集团公司总调提供具有调度功能的高级用户,来实现集团总调能一键直呼下属主要分机、强插下属各矿调度用户等功能;本次项目考虑总调与各煤矿之间通信设备采用七号信令2M连接;我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建设与2001年,其所有功能已经满足不了集团公司对调度通信系统的要求。无法实现集团调度对我矿主要调度电话一键直呼及强插矿调度用户。为此建议更换能满足全集团公司调度通信功能的调度通信交换机。

5.2技术标准

1)《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及附件》(YDN065-1997);

2)《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GF002-9002.1);

3)《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954-1998);

4)《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GB3377-82);

5)《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GB3378-82);

6)《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直流信号方式》(GB3379-82);

7)《电话自动交换网铃流和信号音》(GB3380-82);

8)《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中继数字型线路信号方式》(GB3971.2-83);

9)《程控数字用户自动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4381-93);

10)《中国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及其补充规定》(GF001-9001);

11)《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综合业务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YDN038-1997);

12)《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GF010-95);

13)《国内No.7信令方式技术规范-事务处理部分(TC)》(GF010-95);

14)《ISDN用户-网络接口规范》(YDN034-1997);

1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16)《煤矿安全规程》

17)《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18)《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19)《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83);

以及其它相关最新标准。

除按本规范规定之外,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还必须具有整机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和防爆合格证及3C认证。应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电话交换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其技术指标符合YD/T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办法》;并取得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18-5924-041386。

产品经电力工业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技术指标符合电力行业标准:电力调度通信总机技术要求(DL/T534-93)。

提供的所有产品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及入井所须所有证件。

5.3主要技术要求及功能

1)接口种类及功能:

包括如下接口:模拟用户接口、数字用户接口、数字中继接口、二线环路中继接口、四线E/M中继接口;

可与载波机、光端机、无线电台、扩频、微波、市话、行政交换机、其他调

度总机联网。

2)主机(硬件详见硬件配置表)

各种线路板均可带电热插拔,公共部分,如CPU板、电源均为双套备份;

整机采用模块化设计,中继模块、用户模块、主要芯片均采用纯进口器件;

主机与键盘之间采用2B+D线连接(一对普通电话线),与调度交换机传输距离大于4km,并具备汉字显示、一键通、按键名称号码同时显示、用户按键多状态指示等功能;

具备本局呼叫、出局呼叫、入局呼叫、用户出局权限、弹性编码、自振铃功能、呼叫转移、遇忙呼叫、遇忙回转、自报号功能、主叫显示功能、闹钟服务、免打扰、用户代答、日期时间设置、群呼组呼寻呼功能、话务台多席复联、呼叫等待、双灯多态显示等多种功能。

3)技术指标

3.1用户线条件

调度交换机到电话机传输距离大于15Km;根据系统以后升级扩展的要求,要求系统单机框容量能达到512门,最大支持扩容至2048线。用户板为32路/板以保证系统扩容的合理性和方便性,要求投标厂家对该需求重点阐述。

用户环路电阻≥1800Ω

用户线间绝缘电阻≥20kΩ

用户线间电容≤0.7μf

3.2用户信号方式

局内号盘脉冲接收器参数

脉冲速度8-14脉冲/秒

脉冲断续比(1.3-2.5): 1

脉冲位间隔≤350ms

DTMF双音频信号接收器参数符合国际GB3378-82话机发送频率偏差:<2.5%;分机脉冲与双音频兼容。

3.3发送电平

低频群-9±3dBm

高频群-7±3dBm

双频电平差≤6dB

信号长度>40ms

信号间隔>40ms

3.4中继线条件

中继环路电阻≥2000Ω

中继线间绝缘电阻≥20kΩ

中继线间电容≤0.7μf

四线载波中继发送接收电平符合GB3384-42。

数字中继采用A律2048kb/s速率的PCM多路数字中继接口,它们的电气特性,帧结构和复帧结构符合GB7611-87。

3.5中继信号方式

向市话转发环路号盘脉冲的参数:

脉冲速度10±1脉冲/秒

脉冲断续比(1.6±0.2): 1

脉冲串间隔≥500ms

DTMF记发器参数符合国际GB3378-82

MFC记发器参数信号符合国际GB3377-82

数字中继线路信号符合国际GB3371.2-83

四线载波中继线路信号符合国际GB3376-82

EM中继线路信号符合国际GB3379-82

3.6铃流

交流75V±15V

频率25Hz±3Hz

3.7信号音

基本信号音源有450 Hz±25 Hz和950±50 Hz 各种信号音符合国际GB3380-82。

3.8过压保护与电磁兼容

MDF(配线架)负责一次保护。

调度机系统对防雷、过压、过流的保护性能满足CCITTK.20建议。

调度机系统外壳接地对周围无线电和电视不产生明显的电磁干扰。

3.9传输损耗

调度机分机用户至分机用户和二线环路中继之间的传输损耗不大于7dB,且不小于2dB,基准频率为1020HZ,实际的传输损耗在两个传输方向之间的差别不超过1dB。

3.10杂音

衡重杂音≤-65dBmop

忙时的非衡重杂音≤40dBmop

3.11会议桥接设备传输特性。

在三方边接时,会议桥接,设备可插入31dB衰耗,当连接方增加至六个时,插入衰耗最大为6dB。

4)调度台

4.1调度台功能:

转接、强拆、强插、监听

显示来话分机汉字名称

时间显示功能

调度键权自动跟踪

调度按键直呼分机

用户状态双灯提示

设置夜服功能

能对各分机进行组呼、点呼

调度台通话时要清晰、无杂音

4.2调度台要求:

采用嵌入式液晶触调度摸键盘(非基于PC电脑),一键到位及按键自定义功能:键盘每个按键(功能键除外)均可对应一个用户(中继),调度可通过按键直接呼叫对应分机用户(中继)。调度键盘可对按键功能进行定义,每个按键均可通过维护系统被设为用户或中继。

来电汉字显示功能:当调度提机拨打被叫用户号码或有分机用户拨打调度话机时,键盘显示区显示被叫或来电用户的电话号码和用户名称,号码显示直到通

话结束或有其他分机呼入或另一调度呼出时才会改变。调度键盘万年历显示区域与来去电号码显示区域分开。

来电存储查询功能:调度键盘可显示并查询以往来去电分机用户和外线的号码及时间。存储容量可通过维护系统进行设置,最多可存储100条。

应急指挥功能: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根据提前设备好的预案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电话号码簿功能:把有关人员家庭电话、手机、小灵通号码输入到系统里,当该相关人员呼叫调度台时,显示外线号码的同时汉字显示人名。

多种状态指示功能:触摸屏键盘使用不同颜色对用户、中继及功能键当前的状态进行指示。

录音控制回放功能:调度员可通过调度键盘上的录音功能按键可按日期和号码查询和播放录音文件。

自动跟踪功能:调度键盘具有键权自动跟踪功能,键权始终属于最后摘机的调度用户,当然调度用户也可以手动改变键权。

调度视频监控联动功能:当调度监控结合使用时可提供监控的相关功能按键,实现音视频联动功能和视频会议功能。

网络调度键盘功能:当用户不在调度室,可通过PC机上安装的网络调度键盘实现所有调度功能。

在色彩提示及用户状态查询区中包括了多种用户状态按钮,每个按钮使用了不同的色彩背景,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用户状态。在用户键区的个用户键按各自不同的状态也会显示出不同的色彩背景。

要求投标厂家对以上功能需求进行重点阐述。

4.3会议电话功能

会议电话可由调度员组织,也可由维护终端设定,调度员可随时增减会议人数

语音清晰,无杂音

可提供每组不超出32方全双工会议电话连接

另外调度机要求能满足跨系统进行电话会议功能,可以通过2M和其他调度系统对接后要求能实现两套调度系统之间的电话会议功能。

4.4系统可以连接多个调度台,多个调度台之间可以设置控制权限,主调度台可以强插强拆、监听插入分调度台。

5)分机功能:

可任意拨打系统内用户

可拨一位号呼叫调度

调度台振铃与普通用户要有明显区别

分机摘机直通调度

井下电话紧急呼叫键一旦使用,要能强插调度台,数字录音系统同时启动并且要有主被叫号码记录、时间记录,录音信号回放要清晰、无杂音自振铃功能,语音报号和报时功能

呼出限制,设定用户权限(5级)

可设定出某一专用局

用户电路自动闭锁功能

6)中继及接口功能:

可与市话、行政机联网,实现等位拨号,也可与载波机、电台等通讯设备相联

电脑话务员功能

环路中继、四线E/M中继支持脉冲发号

中继多向出局,对不同中继方向设置不同长度的字冠(1—4位)

出局自动选择功能(自动占用空闲中继)

中继多方汇接

中继电路自动闭锁功能

由调度交换机厂家无偿提供用户所需的通讯接口及相应软件,保证实现与全矿井综合自动化控制平台对接和有效集成,通过全矿井综合自动化控制平台可以实现自动拨号、电话受理、系统设置、故障报警、事件查询、设备状态查询、事件跟踪处理等功能

软件接口主要包括(通过工业以太网口连接):

软键盘系统软件及相关接口协议

后台管理系统软件及相关接口协议

计费系统软件及相关接口协议

相关通讯协议及数据库等

7)维护终端

后台PC具备直接查看、激活设置各类系统参数、自诊断及故障诊断能力、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在线升级、系统远程维护和故障检测、话单查询、统计及生成每月报表,话单数据定时复制等功能

完善的维护终端,全中文菜单设计,主机各项参数均可通过维护终端进行设置,维护终端与主机采用串口连接。

8)供电电源:

直流:-48V±20%

交流电源:220V±20%

9)录音系统:

录音系统采用嵌入式结构,不采用电脑加录音卡的方式。所有电话通过软件设置都可以录音,能够实现调度电话和内部电话、内部分机电话之间相互通话及通过中继线路的通话进行随机监听、录音,形成相应的记录文件,用户可通过维护终端设定任意一部电话进行录音,录音通道自动分配,录音回放支持多种检索方式,并可在话机上进行回放,录音数据可上传到自动化网络,具备存储和按时间及用户查询回放功能,可播放任意时间段的通话数据,可定时监听当前用户通话等功能;

5.4设备清单

通信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 扰度试验 ( idt IEC 61000-4-3:1995 )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 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4:1995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技术方案 一、为满足本矿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 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 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 功能,该项目要求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 使得总调能和各地点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 录音等。 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 注意总调(调度中心) 与各地点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 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 在紧急状态下强插各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 、规范性引用文件 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 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 d ”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增安型“ e ”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 部分:本质安全型“ i ” 度试验( idt IEC 61000-4-5:1995 ) MT 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 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 试验和测量技术 )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浪涌(冲击)抗扰

MT 211-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规则 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 401 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722-1998 煤矿监控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 8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本标准。 1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煤矿在生产、调度、管理等各环节能够实现直接通信联络的系统 实现全矿井 2 矿井有线调度通信系统使调度与设在生产各环节的被调度之间能实现直 接通话联系,生产调度指挥的有线通信系统。 3 矿井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实现矿井无线通信的系统。 4 矿井广播系统能够实现矿井中地面对井下语音广播的系统。 5 组呼输入组呼编号呼叫该组的所有终端设备。 6 全呼输入全呼指令呼叫系统中全部终端设备。 7 广播 对系统内所有终端设备播放语音或其他音响效果,期间终端设备处于单工 通信状态 8 插播强行切断系统内所有设备的语音通话,并强制其播放语音或其他音响效果,期间终端设备处于单工通信状态。 四、分类 1 型号产品型号应符合MT/T 286 的规定。

煤矿井下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

调度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 庞庞塔煤矿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设计与安装 (2) 第三章使用、维护与管理 (5) 第四章附则 (7)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保障系统安全可靠,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矿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矿井调度中心应配备通信联络系统负责人1人、系统安装维修人员不少于4人,负责通信联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矿井必须建立健全通信联络系统管理机构责任制、管理及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矿井必须建立健全通信联络系统值班制度、设计安装验收制度、使用维护管理制度、机房及设备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 第四条矿井应编制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 矿井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通信演练。 第五条矿井必须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井下通信系统图。 第六条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 第二章设计与安装 第七条所有井下通信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符合国家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第八条矿井井下调度通信系统应与行政通信系统分开,行 2

政通信系统与公共通信网络联网。 第九条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一)通信联络系统应能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优先权和呼叫权限,应具有紧急呼叫功能。 (二)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和实时故障指示功能。当发生故障时,及时报警并指示故障位置。 (三)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录音功能,多通道同时录音,具备一个放音通道,可在线实时查询录音、监听、回放、存储等。 (四)井下固定电话和手持移动电话与矿井调度中心具有直通功能。 (五)调度交换机应可以随时呼叫系统内的终端,可强拆、强插中继或用户线。 (六)调度交换机应配置可接收系统内终端紧急呼叫的设备,显示紧急呼叫的终端号码,发出声光报警,并可进行语音录音。 (七)调度交换机应具有全呼和组呼功能,同时处理多路呼叫。 (八)调度交换机应具有与地面专网(公网)组网的功能。 (九)调度交换机宜能召开多方会议。 (十)无线通信系统应支持手持移动电话的自动漫游、越区切换。手持移动电话应具有抗震、防水、防腐功能。 (十一)无线通信系统宜具有非法用户禁用功能、短信功能、支持脱网呼叫功能。 (十二)井下广播系统应具有紧急广播功能,宜具有组播和选播功能。 第十条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 3

通讯联络干礼制度

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作人员第一条:为完善本矿通信联络系统,保障系统安全可靠,提高 矿井抗灾变能力,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矿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通信联络系统应配备负责人1人、通信联络总机房值班员2 人,系统安装维修人员不少于4人,负责通信联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应建立健全通信联络系统管理机构责任制、管理及操岗位责 任制,建立健全通信联络系统值班制度、使用维护管理制度、机房及设备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第四条:应编制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并包 含系统的故障应急检修内容,明确故障处置程序、故障处置负责人和具体处置人员。 第五条:六大系统办公室负责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井下通信系统图。 第六条:通信联络系统应建立系统设备、仪器的检查、检修等台账。 第二章设计与安装 第七条:所有井下通信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或本质安全型,符合国家

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第八条:井下设置通信终端的的位置必须设置电话号码排版,以便及时查询。 第九条: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一)、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和实时故障指示功能。当发生故 障时,及时报警并指示故障位置。 (二)、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录音功能,多通道同时录音,具备一个放音通道,可在线实时查询录音、监听、回放、存储等。 (三)、井下固定电话应有与矿调度室或安全指挥中心具有直通功能。 (四)、调度交换机应具有全呼和组呼功能,同时处理多路呼叫。 (五)、调度交换机应能召开多方会议。 第十条:通信联络系统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设施。 第十一条:通信联络系统必须有备用电源,备用电源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2h。 第十二条:通信联络设备应有必要的备用,发生故障,应及时更换故障设备。 第十三条: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采区变电所、采区水仓、水泵房、皮带输送机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矿井的最高点,应安设电话。掘进工作面距窝头50m范围内,应安设电话。

通信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技术方案 一、为满足本矿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功能,该项目要求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使得总调能和各地点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录音等。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注意总调(调度中心)与各地点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在紧急状态下强插各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3:1995)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4:1995)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5:1995) MT 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 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MT 211-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规则 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 401 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722-1998 煤矿监控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 8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三、术语和定义

通讯联络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运行管理制度 井下通信联络系统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保障系统安全可靠,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矿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矿井调度中心应配备通信联络系统负责人1人、系统安装维修人员不少于4人,负责通信联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矿井必须建立健全通信联络系统管理机构责任制、管理及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矿井必须建立健全通信联络系统值班制度、设计安装验收制度、使用维护管理制度、机房及设备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 第四条矿井应编制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 第五条矿井必须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井下通信系统图。 第六条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 第二章设计与安装 第七条所有井下通信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优先采用本质安全

型,符合国家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第八条矿井井下调度通信系统应与行政通信系统分开,行政通信系统与公共通信网络联网。 第九条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一)通信联络系统应能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优先权和呼叫权限,应具有紧急呼叫功能。 (二)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和实时故障指示功能。当发生故障时,及时报警并指示故障位置。 (三)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录音功能,多通道同时录音,具备一个放音通道,可在线实时查询录音、监听、回放、存储等。 (四)井下固定电话和手持移动电话与矿井调度中心具有直通功能。 (五)调度交换机应可以随时呼叫系统内的终端,可强拆、强插中继或用户线。 (六)调度交换机应配置可接收系统内终端紧急呼叫的设备,显示紧急呼叫的终端号码,发出声光报警,并可进行语音录音。 (七)调度交换机应具有全呼和组呼功能,同时处理多路呼叫。 (八)调度交换机应具有与地面专网(公网)组网的功能。 (九)调度交换机宜能召开多方会议。 (十)无线通信系统应支持手持移动电话的自动漫游、越区切换。手持移动电话应具有抗震、防水、防腐功能。 (十一)无线通信系统宜具有非法用户禁用功能、短信功能、支

调度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办法1(1)..

调度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 目录 一、调度通讯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1) 二、通讯保障措施 (3) 三、调度通讯联络系统操作人员岗位职责任制 (6) 四、调度通讯联络系统维修工操作规程 (7) 五、调度通讯联络系统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9) 六、调度通讯系统设备设施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0) 七、调度通讯联络系统值班制度 (11) 八、调度通讯联络系统设备定期检修制度 (12) 九、调度通讯联络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13) 十、调度通讯联络系统故障报告制度 (14) 十一、调度通讯系统报警、求救通讯讯息上报制度 (15) 十二、调度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 (16)

一、调度通讯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事故防范意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影响程度,为一步提高调度值班人员处理通讯系统事故的应变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1、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总指挥:董汉民 2、副总指挥:王付强、王志国 成员:杨树德、郭学平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主要任务 对井上、井下发生通讯系统故障时,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并正常投入使用。 三、事故应急救援的主要职责。 1、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管理和组织。 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技术知识培训。 3、负责事故应急救援人、财物的组织和调配。 4、负责物资的管理。 四、程序 1、调度值班员接到通讯系统出现故障时立即通知维修工查明其原因,报告领导小组、副指挥长,作出正常的判断,制定解决方案。 2、凡调度通知的单位和人员都应作好恢复通讯系统人力、物力的准备工作,听候安排。

3、调度员随时向总指挥汇报处理的进展情况。 4、通讯维修工必须服从调度指挥。 5、通讯系统运行正常后,各采掘队积极组织人员恢复正常生产。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完整版模板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完整版 1

目录 ◆通信系统故障抢修应急预案 (1) ◆通信联络系统操作人员岗位职责 (3)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管理制度 (4) ◆通信系统设备设施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5) ◆通信联络系统值班制度 (6)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定期检修制度 (7) ◆通信联络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8) 通信联络系统故障报告制度 (9) 通信系统故障抢修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通信系统故障防范意识, 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影响程度, 提高通信系统检修人员处理应急故障的抢修应变能力, 特制定本预案。 1、成立通信系统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 矿长( 矿长 未到场时, 值班领导负责指挥) 2、副总指挥: 机电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总工程 师、调度主任、机电科长、安通科长。 3、通信系统事故应急救援的主要任务: 对井上、井下发生通信系 统故障时, 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并正常投入使用。 通信系统事故应急救援的主要职责 1、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管理和组织。 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技术知识培训。 3、负责事故应急救援人、财物的组织和调配。 4、负责物资的管理。 程序 1、值班调度员接到发生故障汇报时, 由领导小组、副指挥长( 机 电副矿长) , 查明其原因, 作出正常的判断, 制定解决方案。 2、凡被通知的单位和人员都应作好一切恢复系统的人力、物力 的准备工作, 听候安排。 3、调度员随时向总指挥汇报处理的进展情况。 4、通讯维修工必须服从调度指挥。 5、事故处理完毕后, 各科室与区队积极组织人员恢复正常生产。 1

通讯联络系统

调度通讯系统技术方案 5.1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为满足山西汾西矿业集团生产规模庞大和跨矿/局调度、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功能,该项目要求集团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并且能一键直呼及强插集团下属各煤矿调度用户,使得总调能和下属各煤矿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录音等。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注意总调(调度中心)与各煤矿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在紧急状态下强插下属各矿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这需要各矿调度机给集团公司总调提供具有调度功能的高级用户,来实现集团总调能一键直呼下属主要分机、强插下属各矿调度用户等功能;本次项目考虑总调与各煤矿之间通信设备采用七号信令2M连接;我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建设与2001年,其所有功能已经满足不了集团公司对调度通信系统的要求。无法实现集团调度对我矿主要调度电话一键直呼及强插矿调度用户。为此建议更换能满足全集团公司调度通信功能的调度通信交换机。 5.2技术标准 1)《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及附件》(YDN065-1997); 2)《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GF002-9002.1); 3)《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954-1998); 4)《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GB3377-82); 5)《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GB3378-82); 6)《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直流信号方式》(GB3379-82); 7)《电话自动交换网铃流和信号音》(GB3380-82); 8)《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中继数字型线路信号方式》(GB3971.2-83); 9)《程控数字用户自动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4381-93);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行) 前言 为规范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保证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正常使用,建立通畅、便捷、有效、快速、智能化的井上下通信联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eqv IEC 60079-0:1998) GB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eqv IEC 60079-1:1990) GB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 ,eqv IEC 60079-7:1990) GB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eqv IEC 60079-11:1999) 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AQ 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MT/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287-92 煤矿信号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YD/T 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821-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大全完整版制度规范

目录 ◆通信系统故障抢修应急预案 (1) ◆通信联络系统操作人员岗位职责 (8)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管理制度 (9) ◆通信系统设备设施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0) ◆通信联络系统值班制度 (11)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定期检修制度 (12) ◆通信联络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13) ◆通信联络系统故障报告制度 (14) ◆通信联络系统操作规程 (15)

三元古韩荆宝煤业 通讯联络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1.目的 为了防止和减少通讯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有序的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通信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和通信阻断,保证我矿井通讯、信息网络畅通,特制订本预案。 2.编制依据 2.1集团公司通讯要害部门管理规定。 2.2电信行业有关规定、行业标准 2.3《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我矿通讯及信息网络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影响矿井生产、行政通讯,信息网络造成重大事故时。 4.应急工作原则 4.1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通讯、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突出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事故演习,提高通讯、信息网络的安全事故处理和应急抢险的能力。 4.2统一指挥:在矿调度和主管部门以及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

挥和协调下,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应急救援、通讯恢复等应急工作。 4.3保证重点。在通讯及网络事故处理和控制中,将保证生产安全信息畅通和设备安全运行放在第一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限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通讯、网络事故恢复中,遵循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做到快速、有序进行。 5.危险源辨识基本情况 5.1交换机设备供电故障、备用电瓶放电到临界。 5.2交换机设备控制部分出现故障。 5.3局部重要岗点电话不通。 6.应急组织机构 总指挥:赵子亮(总经理) 副总指挥:栗志超(安全副矿长)李生旺(生产副矿长) 李红飞(机电副总工) 成员:调度主任、机电科长、安通科长、调度员 7.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7.1预警 值班人员发现或接到突发通信安全事件警示信息后,首先要在最短的时间赶到事故现场,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同时问清或掌握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迅速向业务领导汇报现场情况。 7.2预警行动

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办法

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章设计与安装 第一条所有井下通信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符合国家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第二条井下调度通信系统应与行政通信系统分开,行政通信系统与公共通信网络联网。 第三条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一)通信联络系统应能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优先权和呼叫权限,应具有紧急呼叫功能。 (二)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和实时故障指示功能。当发生故障时,及时报警并指示故障位置。 (三)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录音功能,多通道同时录音,具备一个放音通道,可在线实时查询录音、监听、回放、存储等。 (四)井下固定电话和手持移动电话与矿调度室具有直通功能。 (五)调度交换机应可以随时呼叫系统内的终端,可强拆、强插中继或用户线。 (六)调度交换机应配置可接收系统内终端紧急呼叫的设备,显示紧急呼叫的终端号码,发出声光报警,并可进行语音录音。 (七)调度交换机应具有全呼和组呼功能,同时处理多路呼叫。 (八)调度交换机应具有与地面专网(公网)组网的功能。

(九)调度交换机宜能召开多方会议。 (十)无线通信系统应支持手持移动电话的自动漫游、越区切换。手持移动电话应具有抗震、防水、防腐功能。 (十一)无线通信系统宜具有非法用户禁用功能、短信功能、支持脱网呼叫功能。 (十二)井下广播系统应具有紧急广播功能,宜具有组播和选播功能。 第四条通信联络系统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设施。通信线路入井处必须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第五条通信联络系统必须有备用电源,备用电源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4h。 第六条通信联络设备应有必要的备用,发生故障,应及时更换故障设备。 第七条调度交换机必须安设耦合器等预防杂散电流入井的装置。 第八条调度交换机与井下基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 第九条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矿井的最高点,应安设电话。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m范围内,应安设电话。采煤工作面机、风两巷端头50m范围内,应分别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巷道长度大于1000m时,在巷道中部应安设电话。

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编号:AQ-JS-05812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Security measure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为切实保障我矿通信联络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保障井上下通信畅通,进一步提高我矿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促进我矿安全生产,结合我矿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我矿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一、系统建设安全保障措施 1.电话安装安全保障措施 (1)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必须保证矿内各部门及井上、下通信畅通。 (2)生产调度通信系统主机能与矿行政通讯、移动通讯组网,同时具备强拆、强插功能和紧急呼叫功能,并符合《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401-1995)。 (3)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的电气设备和电缆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4条、第467条要求;井下防爆型的通信、信号和控

制等装置,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 (4)井下必须安装应急广播系统,实现广播和分区广播(调度可以对井下进行分区广播或对全体进行广播)、双向通话(调度既可以广播指挥,井下又可以向调度报警)、报警定位与记录(地面调度可以定位报警区域,并进行录音记录等)以及分区警报(调度可以对不同区域播放不同的警报声音,以示对不同区域不同的危险程度的警报);设备内置本安可充电电池,保证停电后不少于2小时的通话时间。 (5)通信系统应有备用电源,与主电源能实现自动切换,备用电源的容量保证系统连续运行不少于2小时。 2.通信线路安装安全保障措施 (1)通信线路要保持畅通,悬吊要整齐,与动力电缆间距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69条要求,接口连接要规范,严禁出现明接头等失爆现象。 (2)通信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3)井下电话线路严禁利用大地作回路。

通讯联络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通讯联络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切实保障我矿通信联络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防止和减少通讯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有序的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通信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和通信阻断,防止因长时间井上下通信中断给安全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从而保障井上下通信及信息网络畅通,确实保证各类信息得到快速及时传递;在通信联络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故障范围扩大,使事故及时得到处理,现结合我矿通信联络系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通信联络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通信联络系统因各种原因引发的软件、硬件设备故障,引发我矿通讯及网络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影响矿井生产、行政通讯,造成系统局部或全部瘫痪。

4、通讯联络系统责任和作用 切实保障我矿通信联络工作的正常可靠运行,保障井上下通信畅通,进一步提高我矿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促进我矿安全生产。 二、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一)、事故类型 1、按照范围分为 局部系统故障:指矿井内部通信联络系统中局部地点线路或终端设备发生故障时造成小面积通信中断,影响正常通信。 范围系统故障:指矿井通信联络系统中调度交换机或主通信线路发生故障造成整个矿井与有限公司之间通信中断,影响正常通信。 2、按照事故严重程度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设备损失两个状态等级。 (二)、危险程度分析 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将会直接影响生产调度指挥的稳定运行,严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通讯安全管理工作,突出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事故演习,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到首位,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坚守通讯故障,切实加强通讯联络系统的作用,提高通讯、网络的安全事故处理和应急抢险的能力。

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示范文本

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 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切实保障我矿通信联络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保障 井上下通信畅通,进一步提高我矿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 平,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促进我矿安全生产,结合我矿安 全生产实际,制定我矿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一、系统建设安全保障措施 1. 电话安装安全保障措施 (1)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必须保证矿内各部门及井上、 下通信畅通。 (2)生产调度通信系统主机能与矿行政通讯、移动通 讯组网,同时具备强拆、强插功能和紧急呼叫功能,并符合 《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 401- 1995)。

(3)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的电气设备和电缆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4条、第467条要求;井下防爆型的通信、信号和控制等装置,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 (4)井下必须安装应急广播系统,实现广播和分区广播(调度可以对井下进行分区广播或对全体进行广播)、双向通话(调度既可以广播指挥,井下又可以向调度报警)、报警定位与记录(地面调度可以定位报警区域,并进行录音记录等)以及分区警报(调度可以对不同区域播放不同的警报声音,以示对不同区域不同的危险程度的警报);设备内置本安可充电电池,保证停电后不少于2小时的通话时间。 (5)通信系统应有备用电源,与主电源能实现自动切换,备用电源的容量保证系统连续运行不少于2小时。 2. 通信线路安装安全保障措施 (1)通信线路要保持畅通,悬吊要整齐,与动力电缆

某某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

某某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 某某煤矿通信联络系统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主要方式,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保障线”,也是矿井组织生产的重要手段。为规范某某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工作,保障通信联络系统能够正常使用,特编制本管理制度。 第一章组织机构 成立通信联络系统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矿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 成员: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经营副矿长纪委书记副总工程师 领导小组下设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室,调度室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调度室负责监控中心的主任兼办公室副主任。 工作人员:调度室监控中心全体人员、机电科主管供电人员。 第二章责任划分 矿总工程师负责对通信联络系统进行全面管理,机电副总工程师负责通信联络系统设备设施安装、缆线敷设等技术指导工作。 通信联络系统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通信畅通的重要手段,调度室监控中心是通信联络系统的主要管理部门,生产技术科、机电科、安检科等科室对通信联络系统负有共同管理责任,具体分工如下: 1.调度室监控中心:负责通信联络设备的维护及管理,

负责行政电话号码、井下生产调度电话号码、无线手机号码的分配和管理工作,负责各类大型通信接线盒的安装以及矿井主干缆线的敷设指导工作。组织协调通信联络系统的安装和拆除,通信设备、通信电缆的管理与检查,配合机电科对巷道内的通信电缆统一规划,确保通信联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负责对收集到的系统运行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对矿领导和上级单位或部门做好准确的信息传递工作。 2.机电科:负责对巷道内的电缆进行统一规划,以保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等有关规定,并负责对《通信联络设备安装申请单》的审核,保证满足通信联络要求。 3.安检科:协助调度室监控中心对各单位通信联络设备的使用管理情况(无线通信基站电源箱、无线通信基站、无线通信天线、电话机、无线手机、接线盒以及通信电缆等)进行监督检查。 4.供应科:负责电话机、通信电缆的发放及回收;负责通信联络设备的购置,提供符合煤矿通信联络要求的设备和电缆。 5.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所需要的通信联络设备的安装、拆除、回收及简易故障处理工作。 第一条责任区设备、缆线责任划分: 1.在变电所、泵房、绞车房等硐室安装的通信联络设备,由首先使用的单位负责安装,由最后使用的单位拆除。安装、维修好的通信联络设备经监控中心安全监测监控工与变电所人员共同验收确认合格后由机电一队负责管理。设备的完好、防松标记、防爆标记、设备管理牌、日常维护等工作由机电一队负责。

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汇编

目录 通信联络系统故障抢修应急预案 (1) 通信联络系统维护工操作规程 (7) 通信联络系统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8)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设施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9)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管理制度 (10)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和传输设备的定期检修制度 (12) 通信联络系统值班制度 (13)

通信联络系统故障抢修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切实保障我矿通信联络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保障井上下通信畅通,确实保证各类信息得到快速及时传递。通信联络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有效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处置,防止因长时间井上下通信中断给安全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使通信联络系统出现意外损坏时能及时得到处置,防止故障范围扩大,使事故及时得到处置,现结合我矿通信联络系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通信联络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 用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通信联络系统因各种原因引发的软件、硬件设备故障,造成系统局部或全部瘫痪。 二、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1、局部系统故障 指通信联络系统中局部地点线路或终端设备发生故障时造成小面积通信中断,影响正常通信。

2、全面系统故障 指通信联络系统中调度交换机或主通信线路发生故障造成整个矿井大面积通信中断,影响正常通信。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到首位、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通信故障,切实加强通信联络系统的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矿长的统一领导和安全生产调度室的组织协调下,各科室及监控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通信联络系统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及时处理,及时汇报。故障发生后要及时组织处理,本矿人员无法处理时要及时汇报公司信息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指挥机构及职责 总指挥:矿长(矿长未到场时,值班领导负责指挥) 副总挥: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总工程师、机电副矿长成员:调度主任、监控室主任、安监科长、各采掘机运队队长、值班调度员 矿长:负责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硬件设施的配套、设计,通信联络系统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对故障处理排除下发各种命令安全副矿长:负责通信联络系统故障期间涉及队组的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和通信联络系统维护人员安全操作监督、人员撤离工

AQ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规范 标准编号:AQ 2036-2011 发布日期: 2011-07-12 实施日期: 2011-09-0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信联络系统的安装、维护和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与煤共生、伴生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l4161-2008 矿山安全标志 GB 1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通信联络系统communication system 在生产、调度、管理、救援等各环节中,通过发送和接收通信信号实现通信及联络的系统,包括有线通信联络系统和无线通信联络系统。 3.2 有线通信联络系统wire communication system 通过线缆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联络系统。 3.3 无线通信联络系统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通过自由空间进行信息交互的通信联络系统。 4 建设要求 4.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应根据安全避险的实际需要,建设完善有线通信

联络系统;宜建设无线通信联络系统,作为有线通信联络系统的补充。 4.2 通信联络系统应进行设计,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建设。鼓励将通信联络系统与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建设。 4.3 有线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终端设备与控制中心之间的双向语音且无阻塞通信功能。 ──由控制中心发起的组呼、全呼、选呼、强拆、强插、紧呼及监听功能。 ──由终端设备向控制中心发起的紧急呼叫功能。 ──能够显示发起通信的终端设备的位置。 ──能够储存备份通信历史记录并可进行查询。 ──自动或手动启动的录音功能。 ──终端设备之间通信联络的功能。 4.4 安装通信联络终端设备的地点应包括:井底车场、马头门、井下运输调度室、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井下各中段采区、主要泵房、主要通风机房、井下紧急避险设施、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提升机房、井下爆破器材库、装卸矿点等。 4.5 通信线缆应分设两条,从不同的井筒进入井下配线设备,其中任何一条通信线缆发生故障时,另外一条线缆的容量应能担负井下各通信终端的通信能力。 4.6 通信线缆的敷设应符合GB16423-2006中6. 5.2的相关规定。 4.7 严禁利用大地作为井下通信线路的回路。 4.8 终端设备应设置在便于使用且围岩稳固、支护良好、无淋水的位置。 4.9 通信联络系统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4.10 应按GB14161-2008的要求,对通信联络系统的设备设施作好标识、标志。 4.11 通信联络系统建设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 维护与管理 5.1 应指定人员负责通信联络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 5.2 应绘制通信联络系统布置图,并根据井下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试行) 前言 为规范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保证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的正常使用,建立通畅、便捷、有效、快速、智能化的井上下通信联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煤矿井下通信设备和系统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煤矿安全规程》 G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1-2000,eqv IEC 60079-0:1998)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2-2000,eqv IEC 60079-1:1990)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GB 3836.3-2000,eqv IEC 60079-7:1990)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3836.4-2000,eqv IEC 60079-11:1999) 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AQ 6210-2007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

MT/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287-92 煤矿信号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MT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YD/T 954-1998《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YD/T 1821-2008《通信中心机房环境条件要求》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发布《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08)49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具有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功能。 3.2有线通信系统 设备与设备之间完全以有线的方式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 3.3无线通信系统 设备与设备之间完全或部分以无线的方式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

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

通讯联络系统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矿井安全防护水平,确保通讯联络系统的使用可靠,根据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改动通讯线路,特殊情况需要对通讯线路改动,必须向信息科进行申请。信息科根据生产需要及设备运行情况确定改动方案。 2、任何部门不得私自改变或影响移动通讯系统补偿电源的正常供电。当拆除或检修线路而影响移动通讯系统正常供电时,必须提前通知信息中心,不得私自进行,否则对施工负责人处以100元的罚款,并承担因通讯中断造成的后果。 3、出现通讯中断、信号故障时,信息科组织机电科自动化室技术人员立即分析、查找故障原因,确定故障范围。并立即组织人员解决处理。 4、各使用部门不得强安、强要、强撤移动通讯设备和缆线等。需新增电话及相关设备时,必须提前向信息科提出书面申请。批准的申请交自动化室设计施工,设计施工时必须根据移动通讯系统的布局,科学合理给出安装方案,不得以破坏系统总体性能与结构为代价而擅自施工。 5、任何部门不得未经信息科同意私自改变移动通讯设备位置、一经发现将给予200元的罚款。严重者按照事故进行分析处理。 6、使用部门的井下电话机,必须按照使用要求进行使用及维护。不得更改设备设备参数。 7、相关部门对管辖范围或工作场所内的移动通讯缆线设备设施负有监护责任。通讯缆线途经单位的管辖范围,由该部门负责对通讯缆线的管理,同时要严格对通讯缆线的保护。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丢失和损坏井下电话机和通讯分线盒、缆线。凡丢失和损坏的,对责任部门领导给予200元每次的处罚,对责任人给予100元每次的处罚,并由责任部门按价赔偿,承担因通讯中断造成的后果。属于故意破坏的,按照影响范围及性质程度,加倍进行处罚。 8、通讯设备出现故障时,使用部门应及时到信息科更换。通讯设备统一由机电自动化室修理、维修并提供备用设备。非正常原因损坏的,维修费用按照设备、材料赔偿价格从使用单位材料费中扣除。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完整版1.doc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完整版1 目录 ◆通信系统故障抢修应急预案(1) ◆通信联络系统操作人员岗位职责(8)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管理制度(9) ◆通信系统设备设施技术资料管理制度(10) ◆通信联络系统值班制度(11)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定期检修制度(12) ◆通信联络系统运行管理制度(13) 通信联络系统故障报告制度(14) 通信联络系统操作规程(15) 三元古韩荆宝煤业 通讯联络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1.目的 为了防止和减少通讯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有序的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通信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和通信阻断,保证我矿井通讯、信息网络畅通,特制订本预案。

2.编制依据 2.1集团公司通讯要害部门管理规定。 2.2电信行业有关规定、行业标准 2.3《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我矿通讯及信息网络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影响矿井生产、行政通讯,信息网络造成重大事故时。 4.应急工作原则 4.1预防为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通讯、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突出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事故演习,提高通讯、信息网络的安全事故处理和应急抢险的能力。 4.2统一指挥:在矿调度和主管部门以及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 挥和协调下,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险、应急救援、通讯恢复等应急工作。 4.3保证重点。在通讯及网络事故处理和控制中,将保证生产安全信息畅通和设备安全运行放在第一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限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防止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通讯、网络事故恢复中,遵循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做到快速、有序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