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联络系统解析

通信联络系统解析
通信联络系统解析

第三部分通信联络系统

一、技术要求

1、一般要求

(1)有线、无线通信系统和广播系统及其设备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符合MT209、MT/T1004、MT/T1008、MT287-92、MT209-90、GB3836.1-3836.4等标准的有关规定,并按照国家安标证使用规定取得“MA”安全标志。

(2)有线、无线通信系统和广播系统及其设备应工作稳定、性能可靠,用于爆炸性环境的设备必须采用本质安全型,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为本质安全信号。

(3)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必须具备数字中继接口能力和用户环路(模拟)接口能力。

(4)调度机房及入井通信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接地装置及设施。

(5)使用非开放频段的无线设备,必须获得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准。

(6)系统产品生产单位应负责产品的终身维修、备件供应、软件升级和技术支持。

(7)设备组网选型必须满足相关行业规范标准。

2、环境条件

(1)系统中用于地面机房、调度室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环境温度:10℃~30℃;

b)相对湿度:40%~70%;

c)温度变化率:小于10℃/h,且不得结露;

d)大气压力:80kPa~106kPa;

e)GB/T2887规定的尘埃、照明、噪声、电磁场干扰和接地条件。

(2)除有关标准另有规定外,系统中用于煤矿井下的设备,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a)环境温度:0℃~40℃;

b)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25℃);

c)大气压力:80kPa~106kPa;

d)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但无显著振动和冲击、无破坏绝缘的腐蚀性气体。

3、供电电源

(1)地面设备交流电源;

a)双回路供电,具备防雷和电涌保护;

b)额定电压:380V/220V,允许偏差-10%~+10%;

c)谐波:不大于5%;

d)频率:50Hz,允许偏差±5%。

(2)井下设备交流电源

a)额定电压:127V/380V/660V/1140V,允许偏差(专用于井底车场、主运输巷:-20%~+10%;其他井下产品:-25%~+10%;)-20%~+10%;

b)谐波:不大于10%;

c)频率:50Hz,允许偏差±5%。

4、功能要求

(1)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通信功能

a)通信系统应具有井下固定电话和手持移动电话与地面固定电话和手持移动电话之间互联互通的功能;

b)广播系统应具有广播主机向所有连接音箱进行广播和播放的功能,广播系统宜具有井下音箱与地面主机的对讲功能;广播系统应具有广播主机向特定用户(组)选择播放功能。

(2)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管理功能

a)通信联络系统应能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优先权和呼叫权限;应具有紧急呼叫功能;

b)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和实时故障显示功能;

c)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录音功能,多通道同时录音,具备一个放音通道,可在线实时查询录音、监听、回放、存储等;

d)井下固定电话和手持移动电话与地面调度室具有直通功能;

e)调度交换机应可以随时呼叫系统内的终端,可强拆、强插中继或用户线,保证调度通信畅通无阻,具有最高优先级;

f)调度交换机应配置可接收系统内终端紧急呼叫的设备,显示紧急呼叫的终端号码,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可进行语音录音;

g)调度交换机应具有单呼、组呼和全呼功能;

h)调度交换机应能召开多方会议,用户可随时发言,也可以由调度控制发言;

i)调度交换机应能同时处理多路呼叫;

j)调度交换机应具有与地面专网(公网)组网的功能;

k)无线通信系统应支持手持移动电话的自动漫游、越区切换;

l)无线通信系统宜具有非法用户禁用功能;

m)无线通信系统手持移动电话宜具有短信功能;

n)无线通信系统手持移动电话应具有抗震、防水、防腐功能;

o)广播系统应具有紧急广播功能,广播室只需打开紧急发送器,可强行切掉所有广播而转入紧急播放内容,讲话完毕后自动恢复原有状态,用于紧急通知、灾情通报等,紧急播放内容也可连续重复播放;

p)广播系统宜具有组播和选播功能。

5、主要技术指标

(1)故障率

通信联络系统中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不少于2000小时。系统累计全年故障时间应不超过80小时(≤1%),可用性大于99%。有计划的停机、检修、升级和更新所耗时间不记为故障小时。

(2)系统容量

生产调度通信系统总容量不少于200门;无线语音通信系统总容量不少于200门。

采用网络电话(VOIP)技术,通过统一的数据网络(TCP/IP 协议)传输语音时,应根据网络带宽情况,对全网或特定节点可同时通话的终端数做出规定,以保证服务质量(QoS)即呼叫的接通率处于可接受的水平。

建议每个井下基站可以支持的同时通话的无线终端数应不小于12部。

(3)传输距离:

地面交换机与井下基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

无线基站之间、基站和手持移动电话等移动终端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随巷道环境的变化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无线设备和终端之间的通信传输距离应达到如下水平。

直巷且巷道全程截面积不小于7平方米时,手持移动电话与基站语音通信的距离不小于100米。

直巷且巷道全程截面积不小于13平方米时,手持移动电话与基站语音通信的距离不小于300米。

d)无线设备接收灵敏度≤-80dB,其中:

手持移动电话灵敏度≤-75dB;

基站灵敏度≤-85dB;

其它无线设备和终端灵敏度≤-75dB;

e)井下各种通信设备如网络交换机、分站、无线基站等的备用电源必须达到2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

f)手持移动电话一次充电后应能保证正常工作8小时以上。

二、安装、使用与维护

1、安装与维护

(1)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压风机房、爆炸品材料库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井下主运输皮带转载点、移动变电站、巷道分支处、溜煤眼处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最高点,应安设电话。

(2)掘进工作面距端头30米~50米范围内,应安设电话;采煤工作面距两端10米~20米范围内,应分别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的顺槽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顺槽中部应安设电话。

采煤工作面电话的设置:

如图a、b、c、d、e所示,U型、Z型、Y型、H型和W型

通风方式的采煤工作面电话的设置。

图aU 型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电话的设置

图bZ 型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电话的设置

图cY 型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电话的设置

图dH 型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电话的设置

图eW 型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电话的设置

掘进工作面电话的设置如图f 、g 所示:

图f 掘进工作面电话的设置 10-20m

10~20m 10-20m

10-20m 10~20m 10-20m

图g双巷掘进工作面电话的设置(3)在井下避难硐室(救生舱)、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和采掘工作面、爆炸品材料库、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4)在关键节点应有通信线路和设备的冗余及热备用。

(5)井下基站、基站电源、电话、广播音箱应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位置。

(6)通信设备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调试设备,并在地面通电运行24小时,合格后方可使用。

(7)通信联络系统中任何设备应有必要的备用,发生故障,应能及时更换故障设备,确保通信系统的不间断工作。

(8)手持移动电话严禁擅自拆开。

(9)井下通信联络系统的线路,严禁利用大地做回路。

(10)维护人员对通信设备及通信线缆应每天进行检查,每月测试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检查、测试、处理结果报调度中心站。

(11)每季度应对备用电源的放电容量或备用工作时间进行测试。当电网停电后,备用电源不能保证设备连续工作两小时时,应及时更换。

(12)入井电缆的入井口处应具有防雷设施。

(13)应配备专业维护人员,保证24小时都有维护人员值守。

(14)通信电话线路严禁与其它动力电缆、安全监控设备等电缆共用。

(15)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发生故障,必须在2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否则,应停止作业;矿井某一作业点通信设备发生故障,必须在8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否则,立即停止该作业点的一切作业。

(16)新建、改扩建、改造等矿井的通信联络系统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矿井建设进入二期工程施工前,必须安装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18)通信联络系统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矿井,不得投产。

2、调度中心站

(1)调度通信交换机、广播主机必须做到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主板、话筒等关键设备应有备份。当工作主设备发生故障时,备份设备应在5min内投入工作。

(2)调度中心站应24小时有专业维护人员值守,应认真记录通信系统的使用情况,发现故障及时维护。

(3)调度中心站应双回路供电,并配备不小于8小时的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4)调度中心站应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设施。

3、技术资料

(1)应建立以下文档:

a)设备、仪表台账;

b)设备故障记录表;

c)检修及巡检记录;

d)通信系统运行日志。

(2)煤矿应绘制通信联络系统及广播系统设备线路布置图,根据实际布置及时修改。最长修改期不应大于6个月。布置图中应标明设备名称、型号、安装地点、数量、线缆长度、芯线对数以及型号等。

4、管理制度

各煤矿应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1、管理及维护人员岗位责任制

2、值班制度

3、各岗位人员操作规程

4、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措施

5、值班、操作和维护人员配备、培训规定

5、备件

矿井应配备井下基站、本质安全型电话机、手持移动电话、

安全耦合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音箱等设备备件,备用数量不少于应配备数量的20%。

6、管理机构

(1)煤矿应有专门机构负责通信联络系统及广播系统的安装、使用、维护与管理工作,应制定通信联络系统设备故障抢修应急预案。

(2)煤矿调度中心应制定通信系统和广播系统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

(3)通信联络系统的值班员和维护人员应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4)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检测检验等中介机构及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实行备案登记管理(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信息中心负责备案登记),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和标准提供技术服务,规范服务行为,对提交的服务工作成果承担法律责任。

通信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技术方案 一、为满足本矿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功能,该项目要求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使得总调能和各地点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录音等。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注意总调(调度中心)与各地点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在紧急状态下强插各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3:1995)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4:1995)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5:1995) MT 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 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MT 211-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规则 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 401 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722-1998 煤矿监控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 8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三、术语和定义

通信联络系统设计方案

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 扰度试验 ( idt IEC 61000-4-3:1995 ) 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 抗扰度试验( idt IEC 61000-4-4:1995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矿井通信联络系统技术方案 一、为满足本矿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 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 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 功能,该项目要求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 使得总调能和各地点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 录音等。 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 注意总调(调度中心) 与各地点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 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 在紧急状态下强插各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 、规范性引用文件 B/T 2887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 部分:通用要求 GB 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隔爆型“ d ” GB 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3部分:增安型“ e ” GB 3836.4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 部分:本质安全型“ i ” 度试验( idt IEC 61000-4-5:1995 ) MT 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 MT 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 试验和测量技术 )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浪涌(冲击)抗扰

MT 211-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规则 MT 286 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MT 401 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MT/T 722-1998 煤矿监控主要性能测试方法 MT/T 899 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本标准。 1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煤矿在生产、调度、管理等各环节能够实现直接通信联络的系统 实现全矿井 2 矿井有线调度通信系统使调度与设在生产各环节的被调度之间能实现直 接通话联系,生产调度指挥的有线通信系统。 3 矿井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实现矿井无线通信的系统。 4 矿井广播系统能够实现矿井中地面对井下语音广播的系统。 5 组呼输入组呼编号呼叫该组的所有终端设备。 6 全呼输入全呼指令呼叫系统中全部终端设备。 7 广播 对系统内所有终端设备播放语音或其他音响效果,期间终端设备处于单工 通信状态 8 插播强行切断系统内所有设备的语音通话,并强制其播放语音或其他音响效果,期间终端设备处于单工通信状态。 四、分类 1 型号产品型号应符合MT/T 286 的规定。

低压配电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低压配电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范了柳州xx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临时用电管理的职责、程序和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可参照执行。 2. 职责 2.1 安全科是临时用电安全的归口管理部门。 2.2设备工程部负责审核施工单位申办临时用电相关手续。 2.3 各部门负责各自责任区施工临时用电现场安全管理。 3、安全操作制度: 3.1.值班人员必须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范》。 3.2.值班人员中必须遵守企业的《安全生产禁令》。 3.3.倒闸时操作必须根据值班公司值班负责人的命令,受命令人复诵无误后执行。. 3.4.停电拉闸操作必须按照断路器(开关)—负荷侧隔离开关(刀闸)-母线侧隔离开关(刀闸)的顺序依次操作,送电时操作应按与停电操作相反的顺序进行,严防带负荷拉刀闸。 3.5.在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保证执行以下制度。 3.5.1工作票制度 3.5.2工作许可证制度

3.5.3工作监护制度 3.5.4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 3.5.5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制度 4、.在部分停电或全部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必须完成下列措施 4.1.1停电 4.1.2验电 4.1.3装设接地线 4.1.4悬挂标示牌或装设遮拦 4.2.检修高压电动机和启动装置时应做好下列安全措施 4.2.1断开电源 4.2.2验收确无电后装上接地线 4.2.3在开关把手上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并安全遮拦,必要时应请监护人。 严禁带电检修,违章作业4.2.4. 4.2. 5.作业时,应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和使用保护器具单位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 编号申请作业单位工程名施工单 用电设备及施工地电源接入工作电 临时用电电工证 临时用电分主要安全措确认人签序 安装临时线路人员持有电工作业操作1 在防爆场所使用的临时电源、电气元件和线路达到相应的2爆等级要 临时用电的单相和混用线路采用五线3 临时用电线路架空高度在装置内不低2.米,道路不低4 临时用电线路架空进线不得采用裸线,不得在树上或脚手5上架

大山通信联络系统操作规程

威宁县炉山镇大山煤矿通讯联络系统 操 作 规 程 及 制 度 编制雷泽富 矿长章枝林 日期2014年3月19日

威宁县炉山镇大山煤矿通信联络系统 操作规程 一、井下设备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接地措施,金属线入井的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防雷措施。信号应放置在便于人员观察、调试、检查及支护良好、无滴水、无杂物的避风巷道或硐室中。 二、分线盒和过渡电缆及各种电话之间的接头一定要封闭在接线盒内,以免失爆。 三、井下终端电源、蓄电池不能置于地上,使用专用的托架,使其专用托架,使其距巷道底析不小于300mm,供电电源必须取自供电电源的电源侧。 四、分线盒和终端电缆连接的接线盒固定在托架上,以避免铁饭碗将电缆弄乱、拽断等。 五、通讯联络系统主机的蓄电池必须保持一定的电量,电网停电后,系统至少能够正常工作两个小时以上。 六、电话专人负责,每天检查、维护,发现问题立刻解决。 七、电话应垂悬挂,距顶板(顶架)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壁不小于200mm。 八、每季必须对数字程控调度机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全面检查,并对地线进行测试,其它设备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检查和隐患排除,使各项指标符合规定。

九、通讯联络系统设备在井下连续运行6-12个月,须将井下部分运到井上进行全面检修,检查与装置关联的电器设备,需要通讯联络系统停止运行时,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并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 十、通讯联络系统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电话清洁,确保电话正常运行,严禁非工作人员擅自调校和拆开仪器。 十一、对需要经常移动的电话、电缆等由专人负责,按规定移动,严禁擅自移动。 十二、当瓦期浓度超过规定而切断通讯联络系统设备的电源后,严禁自动复电,只有当瓦斯浓度降到《规程》规定以下时,方可人工复电。 十三、严格按规数字程控调度机规定的配接表来接装置关联的电器设备,不得超过配接表规定的数量。 十四、各部件的可调整部分,已封胶的不允许拆动,必须做出调整时,要严格按部件说明书要求调整。 十五、检修完毕后,做好检修记录。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设计方案 指导老师:刘祖军 小组成员: 01114016 屈晓芳 01114024 郝静 01114025 刘小彤 01114027 赵琨 01114040 李琦

一、卫星通信的起源和发展 1945年,英国科幻大师 Arthur. C. Clarke 在英国《无线电世界》杂志第10期上发表了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无线通信科学设想论文,题为《地球外的中继》,这篇论文详细地论证了卫星通信的可行性。按照他的这一设想,研究人员开始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实现通信的探索。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一颗名为Sputnik Ⅰ的小型卫星,这标志着卫星通信的开始。 近几年来,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美、加、日和欧洲国家都已或计划建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构成陆、海、空的立体化移动通信网,沟通国际上乃至全球范围的世界漫游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充分展现了卫星通信的优势和特点,它不仅可以向人口密集的城市和交通沿线,也能向人口稀少的地区提供移动通信服务,尤其是对正在运动中的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个人提供通信服务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卫星移动通信以VSAT和地面蜂窝移动通信为基础,结合空间卫星多波束技术、星载处理技术、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更高级的智能化新型通信网,能将通信终端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实现世界漫游,从而使电信网发生质的变化。 按卫星运行轨道来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基本上可以分为同步轨

道(GEO)、中轨道(MEO)和低轨道(LEO)系统。GEO系统技术成熟,成本低。对于GEO轨道,利用三颗卫星可构成覆盖除地球南、北极区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本文中所设计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主要覆盖东南亚地区,地面终端为手持机,为GEO 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天线有140个点波束,EIRP:73dBW,G/T:15.3dB/K,支持数据速率9.6kbps, 至少能提供10,000路双向信道,频段为L波段,上行1626-1660MHz,下行1525-1559MHz。 该系统设计思路为:用户终端→信息编码→调制器→上变频器→功率放大器→卫星接收、下变频→解调、路由→上变频、发射→接收机与解调器→用户终端。 图1.系统组成图

低压配电柜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新编版)

The prerequisite for vigorously developing our productivity is that we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ty of our company and our own live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低压配电柜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新编版)

低压配电柜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新编版)导语:建立和健全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引我们生产劳动的方向。而大力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对我们企业和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1基本规定 1.1低压配电柜的操作人员需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培训、考核并获得进网证和操作证。 1.2低压配电柜的操作人员熟悉本岗位规章制度和变配电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以及事故情况下的正确处理方法。 1.3熟悉并正确使用电工安全用具和消防用具。 1.4配电房维修必须挂相关警示牌,二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巡检时可以一人进行,但必须通知其它当班人员,与被检设备保持0.7米以处距离。 2检查 2.1柜门开关动作灵活可靠,屋顶无渗漏水,柜外、柜内清洁无杂物,柜门钥匙、操作棒、警示牌等齐全。 2.2各负荷开关手自动合闸分闸灵活可靠,过压、过流、欠压、失压保护功能完好,安装接线牢固可靠无灼痕,、隔离开关合闸分闸灵

活可靠,安装牢固,触点(连接处)接触牢固、无灼痕。 2.3各面板指示灯齐全,指示仪表(含互感器)指示准确且在有效期内使用。 2.4补偿电容无漏液,功率补偿仪工作正常指示准确。 2.5接地线油漆无脱落,紧固螺丝牢固,接线线或排无破损、硬伤、腐蚀现象。 3送电 3.1合主开关 关后门→关前门→把手至分断闭锁→操作棒合上隔离→操作棒合下隔离→把手至工作位置→合断路口(自动合闸按钮)→挂“请勿合闸带电危险” 3.2合分开关 关后门→关前门→把手至分断闭锁→操作棒合上隔离→操作棒合下隔离→把手至工作位置→合断路口(自动合闸按钮)。 3.3注意:送电前必须断开负荷,停电时必须断开负荷开关,严禁带负荷的情况下用隔离开关来切断负荷电源。 4停电 分断断路器→把手至分断闭锁→操作棒分断下隔离→操作棒分断

通讯联络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运行管理制度 井下通信联络系统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保障系统安全可靠,提高矿井抗灾变能力,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及上级有关规定,结合矿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矿井调度中心应配备通信联络系统负责人1人、系统安装维修人员不少于4人,负责通信联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矿井必须建立健全通信联络系统管理机构责任制、管理及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 矿井必须建立健全通信联络系统值班制度、设计安装验收制度、使用维护管理制度、机房及设备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 第四条矿井应编制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 第五条矿井必须及时填绘反映实际情况的井下通信系统图。 第六条推广使用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井下广播系统。 第二章设计与安装 第七条所有井下通信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优先采用本质安全

型,符合国家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第八条矿井井下调度通信系统应与行政通信系统分开,行政通信系统与公共通信网络联网。 第九条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一)通信联络系统应能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优先权和呼叫权限,应具有紧急呼叫功能。 (二)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和实时故障指示功能。当发生故障时,及时报警并指示故障位置。 (三)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录音功能,多通道同时录音,具备一个放音通道,可在线实时查询录音、监听、回放、存储等。 (四)井下固定电话和手持移动电话与矿井调度中心具有直通功能。 (五)调度交换机应可以随时呼叫系统内的终端,可强拆、强插中继或用户线。 (六)调度交换机应配置可接收系统内终端紧急呼叫的设备,显示紧急呼叫的终端号码,发出声光报警,并可进行语音录音。 (七)调度交换机应具有全呼和组呼功能,同时处理多路呼叫。 (八)调度交换机应具有与地面专网(公网)组网的功能。 (九)调度交换机宜能召开多方会议。 (十)无线通信系统应支持手持移动电话的自动漫游、越区切换。手持移动电话应具有抗震、防水、防腐功能。 (十一)无线通信系统宜具有非法用户禁用功能、短信功能、支

卫星大作业设计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一、主要技术指标 1)主要覆盖东南亚地区(92°E~140°E ,10°S~23°26’N),地面终端为手持机。 2)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轨道的高度为36000km。 3)波束:卫星天线有140 个点波束,EIRP:73dBW,G/T: 15.3dB/K。 4)支持数据速率9.6kbps, 至少能提供10,000路双向信道。 5)频段:L波段,上行1626-1660MHz,下行1525-1559MHz。 二、总体技术方案 1.系统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卫星星载转发器、地球站接收和发送设备组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设备是如何构成系统,以提供端到端的链路的(用户终端→信息编码→调制器→上变频器→功率放大器→卫星接收、下变频→解调、路由→上变频、发射→接收机与解调器→用户终端)。 发送端输入的信息经过处理和编码后,进入调制器对载波进行调制;已调的中频信号经上变频器将频率搬移到所需的上行射频频率,最后经过高功率放大器放大后,馈送到发送天线发往卫星。卫星转发器除了对所接收的上行信号提供足够的增益外,还进行必要的处理(频率变换、译码、编码等)。卫星发射天线将信号经下行链路送至接收地球站。地球站首先将接收的微弱信号送人低噪声放大模块和下

变频器。低噪声放大模块的前端是具有低噪声温度的放大器,以保证接收信号的质量。下变频器、解调和解码与发送端的编码、调制和上变频对应。 图(1)星载和地球站设备 2.系统的传输技术体制 (1)信号调制方式(2-PSK ) 二相相移键控(BPSK)是相移键控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相移大小为 180°,又可称为2-PSK 。简单来说,就是二进制信号的0和1,分别用载波相位0和π或π/2和?π/2 来表示。表达式为 S BPSK t =[ a k g t ?kT b k ]cos ?(ω0t) 式中a k 为二进制数字,a k 为+1的概率为P ,a k 为-1的概率为(1-P ) 采用BPSK 调制方式时,发送端以某个相位作为基准,因而在接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完整版模板

煤矿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制度完整版 1

目录 ◆通信系统故障抢修应急预案 (1) ◆通信联络系统操作人员岗位职责 (3)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管理制度 (4) ◆通信系统设备设施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5) ◆通信联络系统值班制度 (6) ◆通信联络系统设备定期检修制度 (7) ◆通信联络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8) 通信联络系统故障报告制度 (9) 通信系统故障抢修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通信系统故障防范意识, 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影响程度, 提高通信系统检修人员处理应急故障的抢修应变能力, 特制定本预案。 1、成立通信系统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 矿长( 矿长 未到场时, 值班领导负责指挥) 2、副总指挥: 机电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总工程 师、调度主任、机电科长、安通科长。 3、通信系统事故应急救援的主要任务: 对井上、井下发生通信系 统故障时, 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并正常投入使用。 通信系统事故应急救援的主要职责 1、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管理和组织。 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技术知识培训。 3、负责事故应急救援人、财物的组织和调配。 4、负责物资的管理。 程序 1、值班调度员接到发生故障汇报时, 由领导小组、副指挥长( 机 电副矿长) , 查明其原因, 作出正常的判断, 制定解决方案。 2、凡被通知的单位和人员都应作好一切恢复系统的人力、物力 的准备工作, 听候安排。 3、调度员随时向总指挥汇报处理的进展情况。 4、通讯维修工必须服从调度指挥。 5、事故处理完毕后, 各科室与区队积极组织人员恢复正常生产。 1

低压维护电工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低压维护电工安全操作规程(标 准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低压维护电工安全操作规程(标准版) 1、在低压配电盘、配电箱和电源干线上的工作,应填用第二种工作票。在低压电动机和照明回路上工作,可用口头联系征得单位领导或电工班长同意方可作业。上述工作至少两人进行。 2、低压回路停电的安全措施: ①将维护设备的各方面电源断开取下熔断器(保检),在刀闸操作把手上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示牌。 ②工作前必须进行验电放电工作。 ③根据需要其它安全措施按电力《安规》有关规定执行。 3、停电、更换熔断器(保险)后,恢复送电,应检查回路无送电障碍,操作开关或刀闸时应戴绝缘手套和护目眼镜。 4、低压带电作业: 一般情况下不准带电作业,根据生产需要在工作现场符合安全

要求情况下,必须经单位领导批准并做好以下条款方可进行工作。 ①低压带电作业应设专人监护(高级工),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5000伏),站在干燥的绝物上并戴绝缘手套和安全帽,必须穿上工作服方可进行工作。严禁使用锉刀、金属尺和带有金属物的毛刷、毛掸等工具在带电区工作。 ②高低压同杆架设线路上,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应先检查与高压线的距离符合要求(大于0.7米以上),并应采取防止误碰带电高压设备的措施。 ③在低压带电导线上工作应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④应采取防止相间短路和单相接地的绝缘隔离措施。 5、上杆作业: 上杆前,首先检查作业用具完好情况。 ①脚扣:检查铁制部分有无破损,脚扣带是否完好,并进行踏力实验。 ②安全带:检查安好情况,并进行拉力实验。 ③杆基:检查杆基是否完好,腐蚀严重、裂纹严重不准上杆。

通信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安全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全面落实公司对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进一步统一和规范施工人员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精确化,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维护我公司的良好形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1 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与使用 1.1 统一着装 施工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按规定穿公司统一配发的工作服,不允许个别人标新立异,搞特殊化。 1.2 工作鞋的穿着 施工人员在工作期间应按规定穿着符合GB12011-2000《电绝缘鞋 通用技术条件》的绝缘鞋。特别是设备操作涉电人员、登高人员和线路施工人员,必须穿着耐5 KV电压的软底绝缘胶鞋。不允许穿凉鞋、皮鞋、旅游鞋、休闲鞋进入施工现场。客户有进入机房穿鞋套要求时,应按客户规定执行。 1.3防护手套的使用 线路施工人员、登高作业人员和从事物体搬运工作的人员以及在严寒冰冻气候下的施工人员,在工作期间应当按规定佩戴防护手套(布质或纱质手套)或防寒手套。 1.4安全帽的使用 从事线路施工人员、室外设备安装人员和维护登高、上杆抢修人员,在施工期间应按规定正确佩戴符合GB2811-1989标准的盔式、复 合衬、塑料安全帽。安全帽应当有厂名、厂址、型号、生产日期、合格证和安监证。佩戴安全帽时,帽衬与帽壳内顶应保持25-50MM空间,扣好下颏,

戴正安全帽。 施工班组长应经常检查施工人员的安全帽是否完好,当发现损坏时,应及时更换,以保持安全帽符合规定要求。 1.5 安全带的使用 登高作业人员在上杆、登塔等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符安全带,安全带的带体上应有合格证等标志。安全带的使用要求是:安全带应做垂直悬挂,高挂低用,必须挂在牢固的闭合的构件上;当做水平位置悬挂使用时,注意防止摆动和碰撞;不准将绳打结使用,也不准将钩直接挂在不牢固物上;使用频繁的安全带,要经常进行外观检查,发现异常时,应立即更换新的安全带。 2.6 独杆塔保险扣的使用 移动基站独杆塔须配备独杆塔保险扣时,应使用独杆塔专用保险扣。保险扣不用时,应妥善保管和保养。 2.7 电焊面罩的使用 使用电焊机烧焊时,应配备和使用电焊面罩,以防电焊弧光灼伤眼睛。 2 工器具使用 2. 1梯子的使用。 使用竹梯时,竹梯应牢固可靠,高度适宜。竹梯下部应绑扎防滑和绝缘橡皮,并不得破损。竹梯应当用红白相间的油漆涂刷,作为安全警示。使用时,立梯角度以75 度正负 5 度为宜。当梯子靠在吊线时,梯子上端至少应高出吊线50 厘米。施工人员在梯子上操作时,需要有人扶梯,防止竹梯摇晃、打滑;上下梯子不能携带笨重的工具和器材。使用铝合金绝缘人字梯和专用凳子时,铝合金人字梯应坚固可靠,高度适宜。使用时,两梯夹角应保持40 度正负 5 度,应锁扣牢固,防止滑动。人字梯展开使用时,转轴应当朝下,方向不能相反,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方案

摘要 作为一种国家关键的基础通信设施,以及全球移动通信的有机组成部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国家安全、紧急救援、互联网、远程教学、卫星电视广播以及个人移动通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提供个人电信业务、多信道广播、互联网的远程传送,是全球无缝个人通信、互联网空中高速通道的必要手段。近年来卫星通信新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各国的战略发展重点。无线资源管理是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主要是由于卫星系统的资源是非常昂贵的,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管理并利用卫星系统的资源已成为关键。 通过对低轨道卫星无线通信信道的基本特点的研究,文章具体从无线信道的缺点进行分析,并进行了matlab仿真模拟,得出信号经过多径信道的幅频特性,多径信道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情况不同,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以及信号经过多径信道的衰减情况,以及码元间隔对传输信号的影响,信号的码元间隔必须远大于信号的时延差,才能尽量的减小码间干扰。 关键词:低轨卫星通信,信道,信道特性

Abstract As a national key 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global mobile communications, St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national security,emergency rescue, Internet, satellite TV broadcasting, remote teaching and personal mobile communic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uch aspects. A new generation of broad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n provide personal telecommunication business, multicasting, remote transmission, the Internet is a global seam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high-speed Internet air passage means necessary.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low orbit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receiv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it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ic priorities. Wireless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he study of L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satellite system resources is very expensive, therefore how to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satellite system has become a key. Through the low orbit satellite studi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channel, the article specifically from wireless channel faults is analyzed, and the matlab simul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ignal after a multipath channel amplitud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multipath channel attenuation is different on different frequency signal, which has the frequency selectivity, as well as the attenuation of the signal through the multipath channel, and the influence of element spacing to transmission signal, the signal of the symbol interval must be greater than the signal delay is poor, can try to reduce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KEY WORDS: LEO satellite, Channel,Channel characteristics

通讯联络系统

调度通讯系统技术方案 5.1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为满足山西汾西矿业集团生产规模庞大和跨矿/局调度、高效率协调等一级调度模式要求,计划建设生产调度通信网的有线通信系统,实现录音、强拆、强插、全呼、组呼、直通、一键直拨等调度功能,该项目要求集团总调度室可直接通过调度台控制其系统内的所有内部用户,并且能一键直呼及强插集团下属各煤矿调度用户,使得总调能和下属各煤矿之间进行实现通话、强插、录音等。本次系统项目主要应注意总调(调度中心)与各煤矿通信设备的对接问题,以及设备间互相通话及在紧急状态下强插下属各矿生产岗位电话发布紧急命令;这需要各矿调度机给集团公司总调提供具有调度功能的高级用户,来实现集团总调能一键直呼下属主要分机、强插下属各矿调度用户等功能;本次项目考虑总调与各煤矿之间通信设备采用七号信令2M连接;我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建设与2001年,其所有功能已经满足不了集团公司对调度通信系统的要求。无法实现集团调度对我矿主要调度电话一键直呼及强插矿调度用户。为此建议更换能满足全集团公司调度通信功能的调度通信交换机。 5.2技术标准 1)《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及附件》(YDN065-1997); 2)《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GF002-9002.1); 3)《数字程控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954-1998); 4)《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方式》(GB3377-82); 5)《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GB3378-82); 6)《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直流信号方式》(GB3379-82); 7)《电话自动交换网铃流和信号音》(GB3380-82); 8)《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中继数字型线路信号方式》(GB3971.2-83); 9)《程控数字用户自动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4381-93);

低压电气设备上的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533 低压电气设备上的安全操作规程通用 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精品规程范本 编号:YTO-FS-PD533 2 / 2 低压电气设备上的安全操作规程通 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总则:在低压电气设备上,不论电气设备是否带电都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以防止人身触电事故发生。 将检测设备的各个方面电源断开,有熔断器时可将熔断器拔下。 在断开的空气开关的操作手柄上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标志牌。 工作前必须用低压试电笔验电。 采取防止相间短路的隔离措施。 使用带有绝缘柄的工具,并有专人监护。 在带电的电度表和断电器回路工作时,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应可靠接地。 该位置可输入公司/组织对应的名字地址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Be Entered In This Location

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办法

通信联络系统管理办法 第一章设计与安装 第一条所有井下通信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符合国家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第二条井下调度通信系统应与行政通信系统分开,行政通信系统与公共通信网络联网。 第三条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一)通信联络系统应能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的优先权和呼叫权限,应具有紧急呼叫功能。 (二)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和实时故障指示功能。当发生故障时,及时报警并指示故障位置。 (三)通信联络系统应具有录音功能,多通道同时录音,具备一个放音通道,可在线实时查询录音、监听、回放、存储等。 (四)井下固定电话和手持移动电话与矿调度室具有直通功能。 (五)调度交换机应可以随时呼叫系统内的终端,可强拆、强插中继或用户线。 (六)调度交换机应配置可接收系统内终端紧急呼叫的设备,显示紧急呼叫的终端号码,发出声光报警,并可进行语音录音。 (七)调度交换机应具有全呼和组呼功能,同时处理多路呼叫。 (八)调度交换机应具有与地面专网(公网)组网的功能。

(九)调度交换机宜能召开多方会议。 (十)无线通信系统应支持手持移动电话的自动漫游、越区切换。手持移动电话应具有抗震、防水、防腐功能。 (十一)无线通信系统宜具有非法用户禁用功能、短信功能、支持脱网呼叫功能。 (十二)井下广播系统应具有紧急广播功能,宜具有组播和选播功能。 第四条通信联络系统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和防雷设施。通信线路入井处必须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第五条通信联络系统必须有备用电源,备用电源持续工作时间不小于4h。 第六条通信联络设备应有必要的备用,发生故障,应及时更换故障设备。 第七条调度交换机必须安设耦合器等预防杂散电流入井的装置。 第八条调度交换机与井下基站之间的传输距离应不小于10km。 第九条在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运输调度室、采区变电所、上下山绞车房、水泵房、带式输送机集中控制硐室等主要机电设备硐室和采掘工作面以及采区、水平、矿井的最高点,应安设电话。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m范围内,应安设电话。采煤工作面机、风两巷端头50m范围内,应分别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巷道长度大于1000m时,在巷道中部应安设电话。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体系设计及应用模型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体系设计及应用模型 伴随通信系统“天地一体化”技术体系的推广,移动通信正朝着无缝覆盖的趋势发展,卫星移动通信覆盖面广的特点使其成为地面移动通信的必要补充。目前国外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有北美移动卫星(MSAT)系统,亚洲蜂窝卫星(ACeS)系统,瑟拉亚卫星(Thuraya)系统以及提供全球覆盖的国际海事卫星(Inmasrsat)系统等。Inmasrsat由国际海事组织经营,使用该系统的国家已超过160个,用户达29万多个,其第4代系统BGA N是第1个通过手持终端向全球同时提供话音和宽带数据的移动通信系统,也是第1个提供数据速率证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因此这里提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及其应用模型。 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传输模型 在卫星通信中,电波在空间传输时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大气吸收、对流层闪烁、雨、雪等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衰减,其中降雨对信号的衰减最为严重,因此卫星链路的雨衰特性是影响卫星通信系统传输质量与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卫星通信系统设计时要采取必要措施来应对各种信号衰减,针对信道特点来设计传输模型。 卫星信号在卫星与地面网间的传输模型如图1所示。 图中,S-Um接口为移动终端与地面信关站使用卫星信道通过卫星中继进行信号的传输:Abis接口为地面信关站与信关站收发信机的接口;A接口为地面移动网交换中心与信关站的接口。 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通信体制 2.1 帧结构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采用TDMA多址方式,在物理层信号以TDMA帧的形式进行传输,考虑到与地面GSM 网手持终端的兼容性,帧格式分为巨帧(hyper frame),超帧(superfr AME),复帧(mul TI frame),帧(frame),时隙(timeslot)。

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编号:AQ-JS-05812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Security measures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为切实保障我矿通信联络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保障井上下通信畅通,进一步提高我矿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促进我矿安全生产,结合我矿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我矿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一、系统建设安全保障措施 1.电话安装安全保障措施 (1)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必须保证矿内各部门及井上、下通信畅通。 (2)生产调度通信系统主机能与矿行政通讯、移动通讯组网,同时具备强拆、强插功能和紧急呼叫功能,并符合《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401-1995)。 (3)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的电气设备和电缆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4条、第467条要求;井下防爆型的通信、信号和控

制等装置,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 (4)井下必须安装应急广播系统,实现广播和分区广播(调度可以对井下进行分区广播或对全体进行广播)、双向通话(调度既可以广播指挥,井下又可以向调度报警)、报警定位与记录(地面调度可以定位报警区域,并进行录音记录等)以及分区警报(调度可以对不同区域播放不同的警报声音,以示对不同区域不同的危险程度的警报);设备内置本安可充电电池,保证停电后不少于2小时的通话时间。 (5)通信系统应有备用电源,与主电源能实现自动切换,备用电源的容量保证系统连续运行不少于2小时。 2.通信线路安装安全保障措施 (1)通信线路要保持畅通,悬吊要整齐,与动力电缆间距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69条要求,接口连接要规范,严禁出现明接头等失爆现象。 (2)通信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3)井下电话线路严禁利用大地作回路。

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示范文本

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 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切实保障我矿通信联络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保障 井上下通信畅通,进一步提高我矿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 平,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促进我矿安全生产,结合我矿安 全生产实际,制定我矿通信联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一、系统建设安全保障措施 1. 电话安装安全保障措施 (1)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必须保证矿内各部门及井上、 下通信畅通。 (2)生产调度通信系统主机能与矿行政通讯、移动通 讯组网,同时具备强拆、强插功能和紧急呼叫功能,并符合 《煤矿生产调度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 401- 1995)。

(3)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的电气设备和电缆等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4条、第467条要求;井下防爆型的通信、信号和控制等装置,应优先采用本质安全型。 (4)井下必须安装应急广播系统,实现广播和分区广播(调度可以对井下进行分区广播或对全体进行广播)、双向通话(调度既可以广播指挥,井下又可以向调度报警)、报警定位与记录(地面调度可以定位报警区域,并进行录音记录等)以及分区警报(调度可以对不同区域播放不同的警报声音,以示对不同区域不同的危险程度的警报);设备内置本安可充电电池,保证停电后不少于2小时的通话时间。 (5)通信系统应有备用电源,与主电源能实现自动切换,备用电源的容量保证系统连续运行不少于2小时。 2. 通信线路安装安全保障措施 (1)通信线路要保持畅通,悬吊要整齐,与动力电缆

通讯联络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通讯联络系统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为切实保障我矿通信联络系统的正常可靠运行,防止和减少通讯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有序的事故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通信事件造成的人员伤害和通信阻断,防止因长时间井上下通信中断给安全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从而保障井上下通信及信息网络畅通,确实保证各类信息得到快速及时传递;在通信联络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故障范围扩大,使事故及时得到处理,现结合我矿通信联络系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煤矿安全规程》、《矿井通信联络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煤矿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使用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应范围 本预案适应于通信联络系统因各种原因引发的软件、硬件设备故障,引发我矿通讯及网络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影响矿井生产、行政通讯,造成系统局部或全部瘫痪。

4、通讯联络系统责任和作用 切实保障我矿通信联络工作的正常可靠运行,保障井上下通信畅通,进一步提高我矿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促进我矿安全生产。 二、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一)、事故类型 1、按照范围分为 局部系统故障:指矿井内部通信联络系统中局部地点线路或终端设备发生故障时造成小面积通信中断,影响正常通信。 范围系统故障:指矿井通信联络系统中调度交换机或主通信线路发生故障造成整个矿井与有限公司之间通信中断,影响正常通信。 2、按照事故严重程度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设备损失两个状态等级。 (二)、危险程度分析 通信系统突发事件将会直接影响生产调度指挥的稳定运行,严重影响矿井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三、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通讯安全管理工作,突出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事故演习,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到首位,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坚守通讯故障,切实加强通讯联络系统的作用,提高通讯、网络的安全事故处理和应急抢险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