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9—40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及“你知道吗”。

教材简析:

本课时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小节的内容,属于混合运算的范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及三步计算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属于整数混合运算中的最后一节,对它的学习将标志着我们将整数混合运算的学习告一段落,它占据重要的地位。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计算。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好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为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 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数学,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

80÷5+3×2 80÷(5+3)×2 80÷(5+3×2)

指名生汇报,并说出理由。

2. 追问: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课件出示)

回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这句话说明小括号具有什么作用?

总结:小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老师告诉你们,除了小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之外,还有其它的符号,想认识它吗?

【设计意图:通过三道算式的说和做,进一步巩固前两课所学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二、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1. 情境引入,信息整理

师:学校的兴趣小组你参加了吗?我这儿有几个小组活动的图片,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他们都在干嘛,好吗?(出示课件)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信息)

根据回答板书相关信息: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美术组:是航模组的2倍

合唱组:84人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指名生汇报)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问题,有兴趣解决吗?

出示问题: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几倍?

师: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知道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师板书:航模组的人数8+6=14(人)

美术组的人数14×2=28(人)

2. 根据问题,分步解答

师: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应该怎样列式?

师: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先求出什么?(美术组的人数)

师:刚才我们已经算过了,只要再加一步。

板书:84÷28=3 (口答)

3. 尝试列综合算式

师: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现在你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试看,只列式不计算。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可能出现:方法一:84÷(8+6)×2

方法二:84÷((6+8)×2)

方法三:84÷[(8+6)×2]

师生讨论上面三道算式的运算顺序,看看是否适合题意,如果不符,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生提建议。

4. 说明:数学上规定,这个算式中已经有小括号了,再添加括号,就要用到中括号,(出示方法三:84÷[(8+6)×2])。

师: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伸出手来,一起跟我写一遍(描)。板书:[ ] 让学生尝试加中括号:请你在你的综合算式里添上中括号。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师:这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呢?同桌互相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

有信心试一试吗?(独立完成计算,最后集体校对。)

5. 介绍递等式中一步一步脱式的过程和书写的格式要求(等号位置,小括号算好后脱掉,移下来的是中括号)。

师:你觉得第一步应该先算?也就是要算出——(航模组的人数)。

84÷[(8+6)×2]

=84÷[14×2]

=84÷28

=3

师:口答。有错的同学请你订正一下。

师:回顾头来看一下,这里的两个算式,一个只有小括号,一个又添加了中括号,那这个中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对呀,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

师: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

6. 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把例题分解部分,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解决,老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旧知在学习新知中的“脚手架”作用,既培养了学生在总体上把握数量之间关系和结构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在教学中括

号时,主要从学生不同算式的讨论中揭示运算顺序与题意的矛盾,从而急需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对中括号的作用以及运算顺序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 课件出示“试一试”。(重点说运算顺序)

同桌相互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540÷3+6×2 (2)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540÷【(3+6)×2】 180÷【36÷(12+6)】

3.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让学生自主完成,并说一说想法。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比比算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使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有更全面的认识。】

4.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这道题并没有运用中括号,要求学生以后做题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知识拓展,评价总结

师:每一个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背后,总是凝结着人类漫长的探索过程。一个个括号的产生,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凝聚着人类无穷的勤劳和智慧。阅读“你知道吗?”(课件出示)

学生阅读,交流: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为什么要引入中括号?

(2)中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吴丽华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大家初步掌握算式里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边的,正确计算两步式题。 2.能力目标: 1)、培养大家初步的概括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不断地培养大家认真审题,书写工整、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8÷7= 10+5×3= 72÷9-3= 你还记得58 -(14 + 6)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轻车熟路: 63 -(37 + 19) 15 + (65 - 47) 54 -(64 - 37) 25 + ( 81 - 66 )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 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 6×(7+2)(88-56)÷8 76-(12+25)(12-5)×3 48÷(8-2) 问题: 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树形图改列综合算式的方法: 5 × 6 43 -36 65 -21 ÷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39—40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及“你知道吗”。 教材简析: 本课时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小节的内容,属于混合运算的范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及三步计算中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些都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课内容属于整数混合运算中的最后一节,对它的学习将标志着我们将整数混合运算的学习告一段落,它占据重要的地位。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计算。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好这部分内容,进一步为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 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数学,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课件出示) 80÷5+3×2 80÷(5+3)×2 80÷(5+3×2) 指名生汇报,并说出理由。 2. 追问:同样的数字,同样的运算符号,为什么算出的结果不同呢?(课件出示)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说说运算的顺序。 (1)出示:56-8+9= 49÷7×4= 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两题是同一级的运算,从左往右计算) (2)出示:7×7-5 77-42÷7 说说这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时,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

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小明的运算顺序是错的,他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追问:对于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添上小括号) 3.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1)理解题意。 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情境图及问题。 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买1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引导:怎样列式? 50-20=30(元) 追问:每本笔记本是5元,30元可以买几本? 30÷5=6(本) 提问: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 让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算式。 学生可能回答:50-20÷5。 (2)学习算理。 引导:“50-20÷5”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和我们分步列式中的先算减法再算除法的计算顺序不同,如何才能使这道算式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学生讨论并回答。

含有中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练习题 540÷﹙30×15÷50﹚ 6×58-﹙174+89﹚ ﹙75+49﹚÷﹙75-44﹚25×﹙22+576÷32﹚ 84÷[﹙8+6﹚×2] 42×[169-﹙78+35﹚] 72÷[960÷﹙245-165﹚] 540÷[﹙3+6﹚×2] 180÷[36÷﹙12+6﹚] 75×12+280÷35 48×﹙32-17﹚÷30﹙564-18×24﹚÷12 490÷[210÷﹙750÷25﹚] 576÷﹙33+15﹚ ﹙736÷16+27﹚×18 902-17×45 ﹙87+16﹚×﹙85-69﹚680+21×15-360 [175-﹙49+26﹚]×23 972÷18+35×19﹙29+544÷34﹚×102 26×﹙304-286﹚÷39 756÷[4×﹙56-35﹚] 36+300÷12 848-800÷16×12 ﹙132+68﹚×﹙97-57﹚972÷﹙720-21×33﹚ 450÷[﹙15+10﹚×3] ﹙45+38-16﹚×24 500-﹙240+38×6﹚ [64-﹙87-42﹚]×15﹙7100-137-263﹚÷100 250+240÷8×5 840÷40+40×40 960-720÷8×9 2400÷[1200÷﹙600÷15﹚] 520+22×﹙15+45﹚ 160+740÷20-37 900÷[2×﹙320-290﹚] [492-﹙238+192﹚]×26

972-﹙270+31×9﹚ 600-﹙165+35×3﹚[196+﹙84-12﹚]×5 7100-137-263+300 675-600÷15×12 720÷[﹙187+18﹚÷41] 14×[﹙845-245﹚÷12] [668-﹙132+245﹚]÷97 12×[﹙76+57﹚÷19] 840÷﹙320÷80﹚ ﹙28+32﹚×﹙90-40﹚480÷[4×﹙50-40﹚] 72÷36+29×3 320-50×4÷25 12×﹙34+46﹚÷32 ﹙53+47﹚×﹙86-24﹚720+34×18-340 ﹙120-54﹚×﹙42+98﹚[203-﹙25+75﹚]×16 380÷[240÷﹙36÷3﹚]120÷24-20÷4 900÷﹙120-20×3﹚ 768÷[8×﹙76-68﹚] 130×[﹙600-235﹚÷73 115-15+20×3 115-﹙15+20﹚×3 ﹙440-280﹚×﹙300-260﹚14×[﹙860-260﹚÷15] 32×18-540÷45 ﹙900-16×35﹚÷34 840÷[15×﹙32-28﹚] 909-[36×﹙350÷14﹚]﹙300+180÷5﹚×12 600÷﹙30-10﹚+5 490÷[210÷﹙360÷12﹚] 72÷[2×﹙105-87﹚] 240÷15×﹙351-347﹚ 480÷﹙60+10×2﹚ 640÷[140÷﹙630÷9﹚] [368-﹙132+129﹚]×34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四课时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 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60 ÷ 4 + 2 ×3 60÷(4+2)×3 60÷(4 + 2× 3 ) 学生活动: 1、交流运算顺序。 2、算一算,比一比。 教师活动: 1、设置问题:上面各式数相同,排列顺序也一样,为什么结果却不相同? 2、课件出示:的确,()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3、如果要求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又应该怎样加括号呢? 学生活动:

交流各自想法。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中括号 教师活动: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瞧!学校兴趣小组正在开展活动呢,从图中你们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 1.提问: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同时说说想法: 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 ( 8 + 6 )× 2 = 14 × 2 = 28(人) 84 ÷ 28 =3 教师活动: 设疑:如果列成84 ÷( 8 + 6 )× 2这个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矛盾吗?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 1、说明: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就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这里光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84 ÷[( 8 + 6 )× 2 ])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3.提问: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呢? 你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尝试进行计算,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教师课件出示:

含有中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

四则混合运算练习540÷﹙30×15÷50﹚ 6×58-﹙174+89﹚ ﹙75+49﹚÷﹙75-44﹚ 25×﹙22+576÷32﹚ 84÷[﹙8+6﹚×2] 42×[169-﹙78+35﹚] 72÷[960÷﹙245-165﹚] 540÷[﹙3+6﹚×2] 180÷[36÷﹙12+6﹚] 75×12+280÷35 48×﹙32-17﹚÷30 ﹙564-18×24﹚÷12 490÷[210÷﹙750÷25﹚] 576÷﹙33+15﹚ ﹙736÷16+27﹚×18 902-17×45 ﹙87+16﹚×﹙85-69﹚ 680+21×15-360 [175-﹙49+26﹚]×23 972÷18+35×19 ﹙29+544÷34﹚×102 26×﹙304-286﹚÷39 756÷[4×﹙56-35﹚] 36+300÷12 848-800÷16×12 ﹙132+68﹚×﹙97-57﹚ 972÷﹙720-21×33﹚ 450÷[﹙15+10﹚×3] ﹙45+38-16﹚×24 500-﹙240+38×6﹚ [64-﹙87-42﹚]×15

﹙7100-137-263﹚÷100 250+240÷8×5 840÷40+40×40 960-720÷8×9 2400÷[1200÷﹙600÷15﹚] 520+22×﹙15+45﹚ 160+740÷20-37 900÷[2×﹙320-290﹚] [492-﹙238+192﹚]×26 972-﹙270+31×9﹚ 600-﹙165+35×3﹚[196+﹙84-12﹚]×5 7100-137-263+300 675-600÷15×12 720÷[﹙187+18﹚÷41] 14×[﹙845-245﹚÷12] [668-﹙132+245﹚]÷97 12×[﹙76+57﹚÷19] 840÷﹙320÷80﹚ ﹙28+32﹚×﹙90-40﹚ 480÷[4×﹙50-40﹚] 72÷36+29×3 320-50×4÷25 12×﹙34+46﹚÷32 ﹙53+47﹚×﹙86-24﹚ 720+34×18-340 ﹙120-54﹚×﹙42+98﹚ [203-﹙25+75﹚]×16 380÷[240÷﹙36÷3﹚] 120÷24-20÷4 900÷﹙120-20×3﹚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下带中括号混合运算60道

196+(84-12)]X 5 720 -[(187+18)-41] 72- [960 - (245-165)] 540 - [(3+6) X 2] 180- [36 - (12+6)] 450 -[( 15+10)X 3] [64-(87-42)]X 15 2400 -[ 1200-( 600- 15)] 900-[ 2X( 320-290 )] [492-(238+192)]X 26 84 - [(8+6) X 2] 42 X [169-(78+35)]

14X [(845-245) - 12][668- (132+245) - 9 12X (76+57)+ 19]768 +[8X (76-68)] 130X (600-235) - 7]14 X[(860-260)+15] 84015X( 32-28)]909- [36X( 350+ 14)]

963+ [732- (496+227)] 17X [586- (863-365)] 863X [183 -(521-338)] 342- [(2268 - 6) - 21] 72-[960 - (245-165)] 490- [210 - (750 - 25)] 540- [(3+6) X 2] 180- [36 - (12+6)] 42X [169 -(78+35)] 87X [386 -(238+79)] 2070- [(1804 -274) - 17] 84 - [(8+6) X 2]

[175- (49+26)] X 23 [64-(87- 42)] X 15 450- [(15+10) X 3] 756- [4 X (56 -35)] 2400- [1200 - (600 -15)] 900- [2 X (320 -290)] [196+(84- 12)] X 5| 12X [(76+57) - 19]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9页例4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比、计算,加深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导学卡 一、谈话引入

1.谈话: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下面我们来总结并继续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板书课题: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新知学习 1.计算 96÷12+4×2 (1)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 (2)一生板演。 (3)总结计算顺序。 2.深入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问:计算上述算式用到了混合运算的顺序,那么如果将这个题加上小括号,运算顺序又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 96÷(12+4)×2 (2)生说出运算顺序,后独立计算。 (3)汇报计算过程,师板书。 (4)总结算法。 (5)对比两题的计算顺序,发现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导致计算结果不同。 3.在 96÷(12+4)×2 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 96÷[(12+4)]×2 ,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 (1)“[ ]”是什么括号?生介绍中括号,师补充。

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4 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例4是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括号是第一次出现,教科书设置了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学习时遇到了一个不熟悉的符号而引起新的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这个情境,由教师来回答学生的提问,告诉这个符号的名称,并说明它的作用和该算式的运算顺序。也可以先说一说“900÷15+10×3”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按提出的要求添括号再计算,如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这时学生得到“(900÷(15+10))×3”,又提出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这时学生可能得到“900÷((15+10)×3)”,或感到括号不够用而没有办法解决时,从而引起新的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运算的顺序,异级运算从高到低,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2.有括号时,先小括号,后中括号,最后再算括号外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中括号的写法、作用及含有小、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在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中括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与态度: 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正确使用中括号。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草稿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28-(80÷16×3) 280×(280÷14)+44 (53+19)÷(12×2)(253-195)×(72÷6) 分组练习,集体订正。 2.通过多媒体课件产生矛盾冲突,引出中括号。“这是什么符号?它有什么作用呢?”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为学习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老师直接引出知识“[]中括号,()小括号,把前面学习的()叫小括号,中括号与小括号的作用都是改变运算顺序,一般来说,在小括号不够用的时候就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能使用抽象概括的语言说出运算顺序;逐步规范算式的读法;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2、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通过对比观察让学生充分辨析感受括号的作用。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脱式计算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合理的使用括号,加深对括号作用的理解。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你喜欢吃什么水果?百果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大家知道吗,阳光明媚的四月,正是草莓成熟的时节;(快速播放摘草莓图片)今天百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想邀请大家去摘草莓,你们想去吗? 【复习】(活动一:摘草莓) 师:草莓园里的草莓可多了,你们能摘到吗?要想摘到草莓,必须说出草莓上每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有信心吗? (出示要求:说说下面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2 5×4+13 10-(5+3) (1) 10-(5+3)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师:为什么要先算5+3?理由 生: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评价 小结:这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算是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7×7-5 师:说说它的运算顺序? 生: 二.【讲授】迁移运用 师:这道题里有减法、有乘法,如果我想先算减法7-5怎么办? 生:加小括号 师:加在什么位置呢?(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生: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噢,原来他是掌握了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个规律,了解到了小括号的作用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1、现在添了小括号,谁来说说它的运算顺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学四年级下带中括号混合运算道

小学四年级下带中括号 混合运算道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84÷[(8+6)×2]42×[169-(78+35)] 72÷[960÷(245-165)] 540÷[(3+6)×2] 180÷[36÷(12+6)] 450÷[(15+10)×3] [64-(87-42)]×15 2400÷[1200÷(600÷15)]900÷[2×(320-290)][492-(238+192)]×26 [196+(84-12)]×5 720÷[(187+18)÷41] 14×[(845-245)÷12][668-(132+245)]÷9 12×[(76+57)÷19] 768÷[8×(76-68)] 130×[(600-235)÷7] 14×[(860-260)÷15] 840÷[15×(32-28)] 909-[36×(350÷14)]963÷[732-(496+227)] 17×[586-(863-365)] 863×[183-(521-338)] 342÷[(2268÷6)÷21] 87×[386-(238+79)] 2070÷[(1804-274)÷17] 72÷[960÷(245-165)] 490÷[210÷(750÷25)] 540÷[(3+6)×2]180÷[36÷(12+6)] 84÷[(8+6)×2]42×[169-(78+35)] [175-(49+26)]×23 [64-(87-42)]×15 450÷[(15+10)×3]756÷[4×(56-35)] 2400÷[1200÷(600÷15)]900÷[2×(320-290)] [196+(84-12)]×5|12×[(76+57)÷19] [492-(238+192)]×26720÷[(187+18)÷41] 480÷[4×(50-40)] 14×[(845-245)÷12] [668-(132+245)]÷9714×[(860-260)÷15] 768÷[8×(76-68)] 130×[(600-235)÷73 [203-(25+75)]×16 840÷[15×(32-28)] 380÷[240÷(36÷3)] 115-(15+20)×3 909-[36×(350÷14)]640÷[140÷(630÷9)]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8-30页信息窗5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列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感知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2.能对照分步算式,结合解决问题的顺序,理解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数学思维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列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对照分步算式,正确列出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体会小括号能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一体机。 教学过程: 一、定向示标: 1.创情导课: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到海产品工艺厂,去看看大姐姐们制作工艺品能帮助我们学到哪些数学知识,好吗?课件呈现信息窗5的部分画面(有合成)。 (2)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估计会有下列问题: (1)每条手链用多少颗珍珠? (2)…条手链用多少颗珍珠? 【温馨提醒】:对于第(1)个问题,大家容易提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

个问题用一步算式就能解答出来,如何提出更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引导提出第

(2)个问题: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板书这两个问题,随机板书课题: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出示目标(课件展示)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学会列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感知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2)能对照分步算式,结合解决问题的顺序,理解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出示自学指导(课件展示) 师: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需要靠大家的努力,下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课件出示):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9页第一个红点的内容,重点看红点的解答过程。思考:(1)1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2)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3)算式里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5分钟后,比一比谁能汇报得最清楚,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师指名读自学指导。 二、自主学习(看一看)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教师深入每个小组,目光巡视学生,了解学情。) 三、汇报交流(说一说) (一)调查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把手放下。 (二)组内交流。 1.分析数量关系,确立解题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相关的信息? 学生收集信息,进行交流。 引导思考:要求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必须先求什么。 小组合作研究,交流:先求1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再求4条手链一共用了多少颗珍珠。

(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中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 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20页复习题。 指名学生口答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说明理由。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2.按照要求,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 24X18—16÷2 ……最后一步算乘法。 24X18—16÷2 ……最后一步算除法。 提问: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说明运算/顷序。 中括号是加在小括号外面的第二重括号。请同学们照课本上 读一读,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告诉大家。 提问: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怎样算?(板书: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题。 现在请大家看下面的例题,(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 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板书算式,说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提问:小括号里面计算的结果是几?(板书递等式)接着要再算哪一步? (说明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请同学们接下去一步一步算在课本上。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第1课时《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45+37=90-48= (2)教师找学生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出示口算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4+3=30+40+20=2+30+5= 70-30-20=17-7-5=14-9-2=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那么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仔细观察47页例1主题图,收集所需信息。 (1)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并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四年级数学:《带小括号混合运算》习题

四年级数学:《带小括号混合运算》习题 一、在里填上或=。 72040-4 720(40-4) 75+22515 (75+225)15 (36-4)8 36-48 16244 16424 31238 312(83) 200-2019 (200-200)4 二、精挑细选 1.下列无法算出24点的是( ) A.5,6,7,8 B.2,4,6,9 C.4,5,6,7 2.王华某次单元测试,语、数的平均分是91分,其中数学比语文多12分,求语文成绩是多少分?下面列式错误的是( ) A. 91-122 B.(912-12)2 C.(912+12)2 3.从甲地到乙地有450米,3人一道步行出发,5分钟到达。求平均每人每分钟行多少米,列式为( ) A.45035 B.4503 C.4505 三、填空 844+136按指定的运算顺序加上括号后写出算式。 1.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 2.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乘法。( ) 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除法。( ) 四、巧加符号,使等式成立。(可运用+-及小括号) 3 3 3 = 1 3 3 3 = 5 3 3 3 = 2 3 3 3 = 6

3 3 3 = 3 3 3 3 = 7 3 3 3 = 4 3 3 3 = 8 五、只列综合算式,不计算。 1.玉米糖、花生糖、水果糖和奶糖组成的什锦糖有152粒。已知奶糖有32粒,其余三种糖果的粒数相同,那么这些什锦糖中有花生糖多少粒? 2.张老师在大润发买了一件80元的T恤衫,一共带了100元,张老师剩下的钱还可以买5元一双的袜子多少双? 3.王师傅要加工800个零件,已知他前4天加工了240个,加工剩下的零件还要多少天? 4.一根木材,锯成4段,要12分钟,如果锯成7段要多少分钟? 五、解决问题 1.书架上层有140本书,下层有78本书,从上层取出多少本放入下层,两层的本数就一样多? 2.马虎在计算800-□5时,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得到结果是40。你能帮他算出这道题的正确的得数吗?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案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 10-(5+3)7+(7-6) 问题: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板书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7×(7-5)(77-42)÷7 =7×2 = 35÷7 =14 =5 问题:1、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76-(12+25)(12-5)×3 48÷(8-2)34-(28-13)6×(7+2)(88-56)÷8 问题: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及反思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基 础上学习的。例题以学生熟悉的题材为背景,从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在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矛盾:对列出的综合算式,如果按已知的顺序计算,那么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符。这是,适时地引出中括号,并通过说明使学生认识到:运用中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概括出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时,我先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知道航模组有男生8人,女生6人,可以求出航模组共有8+6=14人,知道美术组人数是航模组的2倍,可以求出美术组有(8+6)×2=28人,强调8+ 6要加小括号,接下来出示问题,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要用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84÷(8+6)×2,通过计算,使学生发现,如果这样列式,在算完8+6=14后,就要计算84÷14,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不符,得数也不对。让学生独立思考,有的同学说要加括号,可算式中已经有了小括号,怎么办呢?此时,我提出了新的符号——中括号,让学生思考中括号应该加在什么位置,然后让学生看算式说运算顺序,接下来在书上独立完成,最后让学生说说在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学生能够说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

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这样的安排为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这时介绍中括号和含有中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学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3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认识中括号及中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 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20页复习题。 指名学生口答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说明理由。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

的顺序计算? 2.按照要求,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 24X18—16÷2 ……最后一步算乘法。 24X18—16÷2 ……最后一步算除法。 提问: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列式时为了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要用到括号。但有时只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 ]) 说明:像这样的括号,叫做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带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式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说明运算/顷序。 中括号是加在小括号外面的第二重括号。请同学们照课本上 读一读,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

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告诉大家。 提问: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怎样算?(板书: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教学例题。 现在请大家看下面的例题,(板书例题)请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有怎样的特点? 说明小括号外面还有中括号。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哪一步。 (板书算式,说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提问:小括号里面计算的结果是几?(板书递等式)接着要再算哪一步?(说明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并在下面划线) 请同学们接下去一步一步算在课本上。同时指名一人板演。 集体订正。 追问: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要按怎样的/顷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的一节课,前两节学了乘除混合,加减乘除混合,两节的铺垫,本课内容偏重于综合应用,计算难度不小。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经过了乘除法的简单混合运算,加上小括号后计算顺序完全不一样,学生计算起来容易把括号丢掉,因此,本课的教学难度较大。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3 教学目标: 1. 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7+(7-6)= 10-(5+3)=7+7-6=

问题: 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对比,让孩子们认识括号的作用,开门见山,一目了然】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7×(7-5)(77-42)÷7 =7×2 =35÷7 =14 =5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交流让孩子们掌握带括号计算的真谛,也让孩子们体会到合作探究的乐趣,为孩子将来团队意识的建立提供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4课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复习: 1、学生练习:525÷(81-56)×3 强调混合运算顺序。 二、添上中括号,引入新课 1、计算525÷【(81-56)×3】 提问: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介绍:“【】”叫做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用在算式中也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其他不变。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指名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计算,说说三步混合运算要按怎样的顺进行计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小结。 3、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计算。 反馈评价。 三、学习“你知道吗”。 阅读教科书第74页的“你知道吗”,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找出典型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及时改正。

2、练习十二第2题。 比较每组中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是否相同。 3、练习十二第3题。 学生读题。 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张红平均每小时比王莉多采莲蓬多少个,要先求出什么? 列式解答。组织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 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快速说出下面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459-22 ×11 1000-725+275 1200-400×2 (105+245)÷5 2、小结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总结: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计算:525÷[(81-56)×3] 师:认真观察例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的回答有:(1)有除号、减号和乘号。(2)不仅有小括号还有一个方括号。 师引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这节课我们学习带中 括号的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同桌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试着计算结果。 学生自主探究,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运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25÷[(81-56)×3] =525÷[25×3] =525÷75 =7 2、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教学“练一练”。 (1)课件出示题目。 (2)指名说说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计算,全班集体交流答案。 4、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1)比较:说说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学生独立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