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楼梯与开敞楼梯间

敞开楼梯与开敞楼梯间
敞开楼梯与开敞楼梯间

敞开楼梯与开敞楼梯间

标签:敞开开敞楼梯间分类:建筑设计

犹豫再三,增开一个栏目“建筑设计”

在总工职位上干两年了,这两年碰到的问题似乎多过以往所有问题的总和,很多问题设计人并未深究过,或许这是施工图设计人的悲哀。不管怎样,建筑设计不是制图,即使是简单的施工图绘制也应该是“脑指挥手”,而不是“手指挥脑”。

提出问题,欢迎朋友以及同行探讨。

敞开楼梯与开敞楼梯间

这是个经常提及的问题,至今各地消防局仍有不同认定。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根据《高规》5.1.4条,上下层连同的走廊,敞开楼梯等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叠加计算,三面墙体围合,单面开敞的楼梯间应该面积叠加计算。

对于多层建筑,根据《建规》5.3.5条以外的公共建筑可以采用非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楼梯。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消防规范研究室的解释是:

敞开楼梯应视为建筑内上下层连通的开口。

开敞楼梯间为三面为墙,一面为走道围合而成的楼梯间。

只要本规范允许采用该种形式的疏散楼梯间,可不将其视为上下层连通的开口。规范对火灾从开敞楼梯间蔓延的情况已有所考虑,其中第5.3.5条第2款规定超过2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而如办公楼、教学楼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场所,允许其建筑层数小于等于5层时采用非封闭的疏散楼梯间。本规范允许设置开敞

楼梯间的民用建筑物,其开敞楼梯间可不视为上下层相通的开口。

比如说一个幼儿园,共三层,每层面积约1300M2,不超2500 M2。总建筑面积约3900 M2,超过了2500 M2。3层的幼儿园建筑按照《建规》5.3.5条,可以做开敞楼梯间,这里的开敞楼梯间可不将其视为上下层连通的开口,无需划分防火分区,按每层一个防火分区对待。

《防火规范修订意见稿》将原《建规》中5.3.5条中超过2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应采用室内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楼梯修改为:超过两层的商店,图书馆,会议展览建筑以及设置有类似使用功能空间的建筑。设计中,不超过5层的托幼,学校教学楼,办公,宿舍,餐厅等可以采用非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楼梯。

各类型疏散楼梯间区别及示意图

各类型疏散楼梯区别及示意图 一、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 乙级防火门。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二、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 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 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与消防电 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 平方米;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如无开窗,须设管道井正压送风。但是一类高层必须有管道正压送风。 三、室外疏散楼梯 室外疏散楼梯可为辅助防烟楼梯,其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中。一般情况下,室外疏散楼梯不宜采用镂空型护栏。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h。在楼梯周围2m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楼梯段。采用条件楼梯净宽(m)倾斜度扶手高度(m) 辅助防烟楼梯≥0.9≤45°≥1.1 单、多层建筑室外疏散楼梯≥0.8≤60°≥1.1 库房、筒仓的室外金属楼梯≥0.6≤60°≥0.8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建筑构造 6.4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 6.4.1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6.4.2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2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3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3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设置防烟设施。 2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 4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6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6.4.4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2 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 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用楼梯间,确需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 1.封闭楼梯间 《建规》7.4.2条,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高规6.2.2.3条》,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建规》7.4.3.6条,防烟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注意:高规中无扩大防烟前室) 故,方式一为,封闭楼梯间首层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 方式二为,建规的防烟楼梯间,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 《建规》5.3.13.3条,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 《高规》6.2.6条,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条文说明中,允许短距离内经过门厅,但不允许经其他房间再到达室外。因为被穿行的房间门被锁住,无法使人员疏散出去,设计上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故,方式三为,楼梯间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方式四为,符合建规的疏散楼梯间,层数不超过4层时,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超过4层,则只能为方式一的扩大封闭楼梯间、方式二的扩大防烟前室、方式三的直通室外。)

方式五为,符合高规的疏散楼梯间,可以短距离经过门厅。可以为封闭楼梯间+门厅组合,也可以为防烟楼梯间前室+门厅组合。 结论: 1. 不超过4层的建规建筑,有3种方式,直通室外+扩大封闭楼梯间(扩大防烟前室)+封闭楼梯且小于等于15米 2. 超过4层的建规建筑,有2种方式,直通室外+扩大封闭楼梯间(扩大防烟前室) 3. 高规建筑,有3种方式,直通室外+扩大封闭楼梯间+短距离经过门厅(封闭楼梯间与门厅组合、防烟楼梯间前室与门厅组合)。 4. 特别注意的是,高规建筑不可以采用扩大防烟前室的方式。建规建筑不可以采用短距离经过门厅的方式(封闭楼梯间与门厅组合、防烟楼梯间前室与门厅组合)。此部分均来源于对规范原文的总结,暂未找到原因。 注:另外,增加内容方式——根据2011年江苏省建筑施工图审查技术问题问答,第3.4章、第6条说明,可以采用扩大前室的方式。 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6.2.6条,防烟楼梯间、楼 梯间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如何理解?审图中对条文说明中的“短 距离”如何掌握? 答:防烟楼梯间、楼梯间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通常指直接开向室外或 通过扩大的前室、扩大的封闭楼梯间等通向室外。“短距离”一般指穿 过采取补强措施的门厅、疏散走道等距离,楼梯间在底层应能视觉明了、 标识清晰、便捷、安全到达室外,不得穿越其它功能性空间到达室外。

敞开楼梯与开敞楼梯间

敞开楼梯与开敞楼梯间 标签:敞开开敞楼梯间分类:建筑设计 犹豫再三,增开一个栏目“建筑设计” 在总工职位上干两年了,这两年碰到的问题似乎多过以往所有问题的总和,很多问题设计人并未深究过,或许这是施工图设计人的悲哀。不管怎样,建筑设计不是制图,即使是简单的施工图绘制也应该是“脑指挥手”,而不是“手指挥脑”。 提出问题,欢迎朋友以及同行探讨。 敞开楼梯与开敞楼梯间 这是个经常提及的问题,至今各地消防局仍有不同认定。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根据《高规》5.1.4条,上下层连同的走廊,敞开楼梯等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叠加计算,三面墙体围合,单面开敞的楼梯间应该面积叠加计算。 对于多层建筑,根据《建规》5.3.5条以外的公共建筑可以采用非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楼梯。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消防规范研究室的解释是: 敞开楼梯应视为建筑内上下层连通的开口。 开敞楼梯间为三面为墙,一面为走道围合而成的楼梯间。 只要本规范允许采用该种形式的疏散楼梯间,可不将其视为上下层连通的开口。规范对火灾从开敞楼梯间蔓延的情况已有所考虑,其中第5.3.5条第2款规定超过2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而如办公楼、教学楼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场所,允许其建筑层数小于等于5层时采用非封闭的疏散楼梯间。本规范允许设置开敞

楼梯间的民用建筑物,其开敞楼梯间可不视为上下层相通的开口。 比如说一个幼儿园,共三层,每层面积约1300M2,不超2500 M2。总建筑面积约3900 M2,超过了2500 M2。3层的幼儿园建筑按照《建规》5.3.5条,可以做开敞楼梯间,这里的开敞楼梯间可不将其视为上下层连通的开口,无需划分防火分区,按每层一个防火分区对待。 《防火规范修订意见稿》将原《建规》中5.3.5条中超过2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应采用室内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楼梯修改为:超过两层的商店,图书馆,会议展览建筑以及设置有类似使用功能空间的建筑。设计中,不超过5层的托幼,学校教学楼,办公,宿舍,餐厅等可以采用非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设置考点

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 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 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楼梯间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 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内的敞开楼梯间却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金属管道和设置气源的阀门。 封闭楼梯间还应具备下列规定: 1.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系统或采取防烟楼梯间; 2.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 洞口; 3.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的场所、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 甲乙类厂房,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4.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 楼梯间,但应采用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防烟楼梯间还需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防烟设施; 2.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 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 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除楼梯间和前室的出入口、楼梯间和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 和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米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米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米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米时;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6200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 示范文本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示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封闭楼梯间 《建规》7.4.2条,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高规6.2.2.3条》,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建规》7.4.3.6条,防烟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

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注意:高规中无扩大防烟前室) 故,方式一为,封闭楼梯间首层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 方式二为,建规的防烟楼梯间,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 《建规》5.3.13.3条,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 《高规》6.2.6条,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条文说明中,允许短距离内经过门厅,但不允许经其他房间再到达室外。因为被穿行的房间门被锁

6疏散楼梯间及楼梯篇

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防烟楼梯间 在楼梯入口处设有前室(不小于6m2,并设有防排烟设施)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槽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6.2.1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1.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6.2.1.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6.2.1.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3.3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2.4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 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的楼梯间。 6.2.2 裙房和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6.2.2.2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6.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6.2.3.1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6.2.3.2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2.3.3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2.4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2.5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6.2.5.1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 6.1.3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6.2.5.2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6.2.5.3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6.2.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0,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 6.2.7除本规范第 6.1.1.条第 6.1.1.1款的规定以及顶层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它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6.2.8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6.2.9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宽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 6.2.9的规定。

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 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 2)旅馆; 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 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 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 3)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 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3、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4、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5、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6、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7、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8、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9、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 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 3)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三、敞开楼梯间的设置范围: 1、除上述应设置为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建筑的室内楼梯间; 2、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建筑,当其疏散楼梯数量满足规范要求,其任意相邻层面积不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要求时,可设置敞开楼梯供经营使用。

注册消防知识点总结之楼梯间

疏散楼梯的一般要求: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 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 3.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4.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5.楼梯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公共建筑的楼梯 间内不应敷设或穿越可燃气体管道。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宜敷设或穿越可燃 气体管道,不宜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配管和设置 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7.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不 应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丁、戊类高层厂房,当每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且各层工作平台 上同时工作的人数总和不超过10人时,其疏散楼梯可采用敞开楼梯或利用净 宽度不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大于60°的金梯。 8.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度,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 9.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 梯间,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 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有 明显标志。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封闭楼梯间除应满足楼梯间的设置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1.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建筑构造_楼梯设计专题

建筑构造——楼梯设计专题一、一般知识了解

3、参数说明 n—两个梯段的踏步数总和 b—踏面宽 B—楼梯间净宽(开间宽减掉楼梯间轴线以内墙厚) B1—楼梯段净宽 B2—楼梯井宽 L—楼梯间净进深 (封闭式楼梯间的净进深为进深尺寸减掉围在楼梯间开间方向两道轴线以内的墙厚; 开敞式楼梯间的净进深围进深尺寸减掉楼梯间开间方向靠外侧轴线楼梯间以内部分 的墙厚,再加上靠内侧轴线楼梯间以外部分的墙厚。) L1—楼梯段水平投影长度 L2—中间休息平台宽 L3—楼梯间平台宽 二、楼梯设计步骤 1、确定是开敞式楼梯间还是封闭式楼梯间 2、估算踏步数n(或由H/h求出n) 3、根据建筑物性质合理确定踏步高h,踏步宽b(可参考b+h=450,或b+2h=600~620)4、确定楼梯段净长度L1,L1=(n/2-1)b

5、确定楼梯井宽度B2,求出B1=(B-B2)/2 6、确定楼梯间休息平台宽度L2,L2=B1+b/2 7、校验:楼梯间净进深L=L2+L1+L3 封闭式楼梯间:若L-L2-L1≥L2,则通过! 若L-L2-L1

各类型疏散楼梯间别及示意图

< 60 各类型疏散楼梯区别及示意图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地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地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地 乙级防火门. 封闭楼梯间地设置要求: (1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 然 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地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3 )楼梯间地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 内 形成扩大地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 房间隔开. 二、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地阳 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地地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地楼梯间 . 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 隔地 楼梯间.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地防烟楼梯间,用阳台 作前室地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地防烟楼梯间等 . 二防烟楼梯间地设置要求: (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 前室地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6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地 前 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4.5平方米,与消防电 梯合用前室地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平方米. (3) 前室和楼梯间地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 (4 )如无开窗,须设管道井正压送风.但是一类高层必须有管道正压送 风. 三、室外疏散楼梯 室外疏散楼梯可为辅助防烟楼梯,其宽度可计入疏散楼梯总宽度中.一般情况下, 室外疏散楼梯不宜采用镂空型护栏.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非 燃烧材料制作,平台地耐火极限不低于 1.0h.在楼梯周围2m 地墙面上,除疏散 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楼梯段 . 精品文档收集整理汇总 采用条件 楼梯净宽( 辅助防烟楼梯 > 0.9 单、多层建筑室外疏散楼梯 > 0.8 库房、筒仓地室外金属楼梯 > 0.6倾斜度扶手高度(m) < 45 < 60 > 1.1 > 1.1

消防工程师疏散楼梯间总结

疏散楼梯间 一、适用范围 01、敞开楼梯间:低、多层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 02、封闭楼梯间 1)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具体如下: a)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 b)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c)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d)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2)高层建筑的裙房、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其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3)高层厂房和甲乙丙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03、防烟楼梯间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 04、室外疏散楼梯 1) 甲乙丙类厂房; 2) 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 3) 辅助防烟楼梯。

二、疏散楼梯间的安全性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气体计量表时,应采用金属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阀门。

开敞楼梯与敞开楼梯间

开敞楼梯与敞开楼梯间 这是个经常提及的问题,至今各地消防局仍有不同认定。 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根据《高规》5.1.4条,上下层连同的走廊,敞开楼梯等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叠加计算,三面墙体围合,单面开敞的楼梯间应该面积叠加计算。 对于多层建筑,根据《建规》5.3.5条以外的公共建筑可以采用非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楼梯。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消防规范研究室的解释是: 开敞楼梯应视为建筑内上下层连通的开口。 敞开楼梯间为三面为墙,一面为走道围合而成的楼梯间。 只要本规范允许采用该种形式的疏散楼梯间,可不将其视为上下层连通的开口。规范对火灾从敞开楼梯间蔓延的情况已有所考虑,其中第5.3.5条第2款规定超过2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而如办公楼、教学楼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场所,允许其建筑层数小于等于5层时采用非封闭的疏散楼梯间。本规范允许设置敞开楼梯间的民用建筑物,其敞开楼梯间可不视为上下层相通的开口。 比如说一个幼儿园,共三层,每层面积约1300M2,不超2500 M2。总建筑面积约3900 M2,超过了2500 M2。3层的幼儿园建筑按照《建规》5.3.5条,可以做开敞楼梯间,这里的开敞楼梯间可不将其视为上下层连通的开口,无需划分防火分区,按每层一个防火分区对待。 《防火规范修订意见稿》将原《建规》中5.3.5条中超过2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应采用室内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楼梯修改为:超过两层的商店,图书馆,会议展览建筑以及设置有类似使用功能空间的建筑。设计中,不超过5层的托幼,学校教学楼,办公,宿舍,餐厅等可以采用非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楼梯。

2017一级消防案例分析预习知识点:一类高层住宅安全疏散

2017一级消防案例分析预习知识点:一类高层住宅安全疏散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该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应符合以下规定: 1.该住宅建筑为塔式高层建筑,其居住部分的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2)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墙分隔。 (3)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2.居住部分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3.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4.居住部分的住宅户门或其他房间门至最近的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当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时,不应大于40m;当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不应大于20m。 5.居住部分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6.居住部分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居住部分单面布房疏散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双面布房疏散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1.30m;首层每个疏散外门的净宽均不应小于1.10m。 7.居住部分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单面布置房间的住宅,其走道出垛处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8.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防火挑檐。 9.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4.50㎡,与消防电梯间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10.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部分开向前室的住宅户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11.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当煤气管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该住宅建筑的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关系

编号:SY-AQ-08399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 安全出口的关系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rst floor staircase and the emergency exit through the outdoor

关于首层楼梯间与直通室外的安全 出口的关系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封闭楼梯间 《建规》7.4.2条,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高规6.2.2.3条》,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建规》7.4.3.6条,防烟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注意:高规中无扩大防烟前室) 故,方式一为,封闭楼梯间首层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

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 方式二为,建规的防烟楼梯间,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 《建规》5.3.13.3条,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封闭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 《高规》6.2.6条,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条文说明中,允许短距离内经过门厅,但不允许经其他房间再到达室外。因为被穿行的房间门被锁住,无法使人员疏散出去,设计上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故,方式三为,楼梯间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方式四为,符合建规的疏散楼梯间,层数不超过4层时,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超过4层,则只能为方式一的扩大封闭楼梯间、方式二的扩大防烟前室、方式三的直通室外。)

楼梯设计步骤及例题

1. 例题1:某内廊式三层办公楼的楼梯间,层高为3.3m,试设计该楼梯(写出基本设计步骤):计算楼梯的梯段宽、梯段长、踏步宽、踏步数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平台梁标高,并绘出楼梯间一、二层三层平面图。(楼梯间墙宽240mm 设计步骤:(20分) 2.先设楼梯宽度A=1.1m (公共建筑楼梯宽度应》1.1m) 3.根据办公楼踏步尺寸要求,假设踏步宽b=300mm,踏步高 h=150mm,2h+b=600mm 4.确定每层楼梯踏步数量为N=N/h = 3300/150=22级,单跑楼梯段踏 步数为11级 5.计算梯段长度:D=(N/2-1)*b = (11-1)*300 = 3000mm 6.计算楼梯间进深L=D+D ' +D'2*120=3000+1100+550 + 240=4890mm D'为中间休息平台宽度,至少》A = 1100mm, D'为楼层休息平台宽度,开敞式楼梯间D'取550mm~600mm 7.计算楼梯间开间:B=2A+C+2*120=2*1100+60+240=2500mm C为楼梯井宽度,一般楼梯间开间、进深尺寸符合3M模数,所以 调整开间尺寸为B=2700mm,楼梯宽度定为A=1200mm。 8.调整进深尺寸L=5100mm,楼梯间休息平台宽度为D'1200mm, D'丄 660mm。 9.楼梯第一跑休息平台标高为3300/2=1650mm,假设平台梁高度为 300mm,则梁底标高为1350mm。

例题2:已知:某住宅双跑楼梯,层高3m。室内地面标高为 0.000,室外设计地坪标高为-0.450 ,楼梯段净宽1.1m,楼梯间 进深5.4m。楼梯间墙厚240mm,忽略平台梁高度和楼板厚度。现 要求在一层平台下过人,请写出调整方法和具体步骤,并画出调 整后的楼梯建筑剖面图,绘制到二层楼面高度即可,并标注尺寸 和标高。 解:楼梯性质为住宅楼梯,且层高3m,设踏步高h=150mm,踏步宽b=300mm。 按双跑楼梯一层平台下不过人考虑,此时梯段水平投影长度为 9*300=2700mm。 一层平台处标高为1.500,即平台下净高为1500mm,不能满足2m 的净高要求。 由于室内外高差和楼梯间进深的限制,故采用适当降低入口处室内地面并同时加长第一跑梯段结合的方法来调整: 1、将入口处室内地面降低两个踏步,标高变为--0.300,此时室内外高差150mm。 2、同时将第一跑梯段增加两个踏步,但总踏步数不变,从一层至二 层仍为20个踏步,第一层休息平台高度调整为 1.8m。 3、调整后一层平台下净高为1800+300=2100mm第一跑梯段水平投

住宅类型以及楼梯间要求

一、塔式住宅 1、名词解释 塔式高层住宅: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高层独立单元式住宅又称塔式住宅,是由一个单元独立修建的,具有与多层独立单元式住宅相似的优点,通常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住户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一般多层住宅每个楼梯可以安排24到28户。所以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又称为一个居住单元。 2、《高规》规范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 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入口。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 楼梯,详见《高规》P20页。 二、单元式住宅 1、名词解释 单元式高层住宅: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电梯的高 层住宅。 单元式住宅是指在多层、高层楼房中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通常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住户由楼梯平台直接进入分户门,一般多层住宅每个楼梯可以安排24到28户。所以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又称为一个居住单元。 单元式(梯间式)住宅,是目前在我国大量兴建的多、高层住宅中应用最广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这类住宅与走廊式住宅的最大区别是每层楼面只有一个楼梯,可为2-4 户提供服务(大进深住宅每层一梯可服务于5-8 户),住户由楼梯平台进入分户门。如果住宅设计为点式,则各层住户围绕一个楼梯分布;如果住宅的平面是条形(板式)设计,则一幢条形住宅可有多个楼梯。 不论是一梯二户,还是一梯三户,每个楼梯的控制面积称为一个:“居住单位”. 因此,条形的梯间式多层住宅又称为“连续单元式住宅”。点式(墩式或塔式)梯间式住宅又称“独立单元式住宅”。单元式住宅的基本特点有: (1)每层以楼梯为中心,每层安排户数较少,各户自成一体。 (2)户内生活设施完善,既减少了住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又能适应多种气候条件。 (3)可以标准化生产,造价经济合理。 (4)仍保留一些公共使用面积:楼梯、走道、垃圾道,保证了邻里交往,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 2、《高规》规范(设一个安全出入口的要求)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 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 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消防工程师知识点题归纳:安全疏散

消防工程师知识点题归纳:安全疏散 第六章安全疏散 章节重点: 1、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人员密度、疏散宽度指标、疏散距离指标 2、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 3、疏散走道与避难走道 4、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5、避难层(间) 避难层 避难间 6、逃生疏散辅助设施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避难袋、缓降器、避难滑梯、室外疏散救援舱、缩放式滑道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工业与民用建筑安全疏散的相关知识。重点在于各种应急疏散设施的设置要求。难点在于利用百人宽度指标确定不同建筑的疏散宽度。 本章试题测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 A.在地上建筑中,各楼梯总疏散宽度应按本层人数计算 B.在地下建筑中,下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C.在地上建筑中,下层楼梯总疏散宽度应按本层及以上各楼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 D.在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少一层的人数计算 【答案】C 【解析】地上建筑中疏散宽度应按本层及以上各楼层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以是()。(多项选择题) A.双向弹簧门 B.甲级防火门 C.乙级防火门 D.丙级防火门 E.向疏散方向开启的普通门 【答案】B、C 【解析】虽然封闭楼梯间是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但是高层和人员密集建筑的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须向疏散方向开启。因此,根据题意可知,封闭楼梯间的门起码是乙级防火门,故正确答案为B、C。 怕错过2017年注册消防工程师报名?那就点我吧!为了使您在百忙之中不会错过考试各个重要环节,中大网校特开通了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安全管理编号:LX-FS-A20914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消防疏散楼梯与楼梯间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没有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烟措施,且供电中断,一般会停止运行,上部楼层的人员只有通过楼梯才能疏散到建筑物的外边,因此楼梯成为最主要的垂直疏散设施。 一、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要求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及合用前室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