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XYA_5催化剂的性能评价_康秀娟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XYA_5催化剂的性能评价_康秀娟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XYA_5催化剂的性能评价_康秀娟

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

编号:No.27课题: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 授课内容: ●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反应原理 ●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工艺流程 知识目标: ●了解丙烯腈的主要用途 ●了解碳3烃类的主要来源及用途 ●掌握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反应原理  ●掌握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工艺流程  能力目标: ●分析丙烯腈水混合物分离模式 ●分析和判断主副反应程度对反应产物分布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反应催化剂组成和特点 ●影响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反应过程的主要因素 ●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丙烯腈工艺流程的构成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七章 丙烯系产品的生产  丙烯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由炼油厂裂化装置的炼厂气回收;二是在石油烃裂解制乙烯时联产所得。丙烯大部分一直来自炼油厂,近年来,由于裂解装置建设较快,丙烯产量相应提高较快。和世界市场一样,近年来我国丙烯的发展速度也逐渐超过了乙烯。2000年,我国乙烯需求量478.89万吨,而丙烯的需求量却达到498.85万吨,首次超过乙烯,之后丙烯的需求量一种保持在乙烯之上。  与乙烯相似,由于丙烯分子中含有双键和α-活泼氢,所以具有很高的化学反应活性。 在工业生产中,利用丙烯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羧基化、烷基化及其聚合反应等,可得一系列有价值的衍生物,其主要产品及用途见图7—1。  由图可看出,丙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聚丙烯、异丙苯、羰基醇、丙烯腈、环氧丙烷、丙烯酸、异丙醇等。聚丙烯是我国丙烯最大的消费衍生物。2003年,我国聚丙烯的产量为445.5万吨,消耗丙烯约444.0万吨,约占全国丙烯总消费量的72.1%,;2004年我国聚丙烯产量为474.9万吨,消耗丙烯约480.0万吨,比2003年增长约8.1%;丙烯腈是我国丙烯的第二大衍生物,2003年,我国丙烯腈的产量约为56.0万吨,消费丙烯约62.7万吨,约占全国丙烯总消费量的10.2%;2004年产量约为58.0万吨,消费丙烯约为65.0 万吨,比2003年增长约3.7%;环氧丙烷是我国丙烯的第三大消费衍生物,2003年,全国环氧丙烷的产量约为39.8万吨,消耗丙烯约35.8万吨,约占全国丙烯总消费量的5.8%;2004年产量约为42.0万吨,消耗丙烯约37.8万吨,比2003年增长约13.1%;丁醇和辛醇也是丙烯的主要衍生物之一,2003年我国丁辛醇的产量合计约为45.35万吨,共消耗丙烯约40.7万吨,约占全国丙烯总消费量的6.6%;2004年产量合计为44.91万吨,共消耗丙烯约40.3万吨,比2003年减少约1.0%;2003年用于生产其它化工产品如苯酚、丙酮和丙烯酸等方面的丙烯消费量约为10.9万吨,约占全国丙烯总消费量的1.8%;2004年消费量约为11.5万吨。

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催化剂专利技术综述_孙迪波

15工业技术 0 引言 丙烯作为现代工业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被用于生产聚丙烯、丙烯腈等化工产品。现今供应的丙烯主要来源于蒸汽裂解装置和炼厂催化裂化装置的副产或联产。随着聚丙烯等下游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丙烯需求量迅速增加,导致丙烯资源供应日渐紧张。因此开发多元化丙烯增产新技术成为热点,其中以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技术最受关注。1 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技术概况 丙烷催化脱氢(PDH)是将丙烷转化为丙烯的催化吸热反应,其热力学反应方程式为:C3H8==C3H6+H2 ΔH r,298K=129.4KJ/mol 该反应为强吸热性、可逆反应,受热力学平衡限制,其技术难度大,制约因素多。因此采用高性能催化剂,使热力学上处于不利地位的脱氢反应能在动力学上占绝对优势,成为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的关键。 目前丙烷脱氢制丙烯实现工业化的主要生产工艺是美国环球油品公司的Ole? ex工艺和美国ABB鲁玛斯公司的Cato? n工艺。此外还有德国伍德公司的STAR工艺、以及Snamprogetti公司的FBD工艺、Linde-巴斯夫公司的PDH工艺等。 2 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催化剂专利申请及研究进展 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工艺已实现工业化,工艺已比较成熟。但脱氢催化剂失活较快,需频繁连续再生,因而研制高稳定性、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脱氢催化剂是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技术的关键。目前铂系、铬系催化剂是在工业化丙烷脱氢装置中主要应用的两大类催化剂。目前工业化的Ole? ex工艺采用的催化剂即铂系催化剂。但其稳定性和选择性还不是很理想,因此针对如何改进铂系催化剂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成为当前该领域专利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2.1 添加金属助剂的影响 通过加入其它金属氧化物作为助剂对Pt基催化剂进行修饰,以提高Pt基催化剂对低碳烷烃的脱氢选择性和稳定性,是目前常用的改性方法之一。 中石化(公开号CN1088482A)采用共浸的方式将铂、锡、钠组分浸渍到载体γ-Al2O3上,可有效地抑制积碳。环球油品(公开号US4595673A)在铂锡组分的基础上添加二元碱金属组分(K和Li),得到改进的烃类脱氢催化剂。南开大学(公开号CN101411978A)公开一种丙烷脱氢制丙烯催化剂,其以γ-Al2O3为载体,以铂、锡金属为主催化剂,以锌和稀土元素为助剂,其中稀土元素优选La、Ce、Pr、Eu,采用连续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德国BASF公司(公开号DE19937106A1)公开用于C2-C16烃脱氢的多组分催化剂,其包括负载于氧化锆载体上的a)铂和锡,b)镓、铟、钴和/或锗,c)根据需要,还含钪、钇和或镧,和d)根据需要,还含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此外埃尼里瑟奇公司(公开号CN1031946A)以多孔固体颗粒为载体,沉积铂、锡、铊以及一种碱金属,用于使直链烷烃脱氢转化成直链烯烃。 2.2 载体的影响 不同的载体也会对铂系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铂系催化剂主要以γ-Al2O3为载体。随着催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载体材料不断出现,并被研究用于铂系催化剂。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公开号CN1239679A)公开一种饱和烃脱氢用催化剂,其以具有双孔分布大孔径,低堆比重、镁尖晶石结构的氧化铝为载体,具有较好的活性、选择性以及较高的稳定性。东南大学(公开号CN101513613A)公开一种以杂原子分子筛为载体的丙烷脱氢催化剂,该杂原子分子筛作为骨架同时含有第IVA族元素金属和稀土元素金属的ZSM-5分子筛,使得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德国伍德公司(公开号WO2010015341A1)公开一种适用于烷烃脱氢和氧化烷烃脱氢中作为催化剂载体的材料,该材料被加工成氧化的或非氧化的陶瓷泡沫,并且其能够含有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锡等多种物质,通过该材料浸渍活性组分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其流体阻力明显减小,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得到明显提高。清华大学(公开号CN101623633A)公开一种以硅磷酸铝分子筛为载体的低碳烷烃脱氢制丙烯催化剂,通过硅磷酸铝分子筛SAPO-34小孔择形作用以及适中的酸性、高的水热稳定性,使得催化剂脱氢选择性明显提高。 2.3 制备方法改进的影响 催化剂制备方法对Pt系催化剂的反应性能亦有重要的影响,其原因主要跟Pt、Sn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状态以及对Sn组分的稳定作用不同有关。目前主要采用浸渍工艺制备。 当采用浸渍法制备Pt-Sn/Al2O3催化剂时,Pt、Sn共同浸渍还是分步浸渍对催化剂的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研究表明,先Sn后Pt的浸渍顺序时,催化剂具有最高的活性。最近德国BASF公司(公开号WO2012101566A1)公开一种通过火焰喷射热法制备的用于自热丙烷脱氢的催化剂,其通过将催化活性组分溶液转化成气溶胶,加到直接或间接加热的热解区进行热解,得到催化剂粒子。该制备方法成本低,并且省时,所得催化剂在活性和选择性方面与现有技术中通过浸渍工艺制备的催化剂相当。 3 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催化剂领域的展望 从目前全球丙烯生产技术发展来看,丙烯工业的原料和工艺向多元化、新技术方向发展。而作为该技术的核心关键是高性能的催化剂。铂系、铬系催化剂作为当前在工业化丙烷脱氢装置中主要应用的两大类催化剂,对其机理的深入研究以及对产品的改进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对于铂系催化剂,需要深入研究如何降低铂的含量以降低贵金属催化剂成本,同时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单程寿命。此外积极开发除铬系和铂系催化剂之外的新型催化材料,并用于丙烷脱氢反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催化剂专利技术综述 孙迪波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广州 510535) 摘 要:丙烷脱氢制丙烯技术因其具有丙烯高针对性,成为当前丙烯增产新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丙烷脱氢制丙烯工艺的关键技术催化剂专利出发,简要介绍了当前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催化剂的专利申请及研究进展,最后对丙烷催化脱氢制丙烯催化剂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丙烷;脱氢;丙烯;催化剂;专利 DOI:10.16640/https://www.360docs.net/doc/126732582.html,ki.37-1222/t.2016.13.015

丙烯腈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最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丙烯腈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最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丙烯腈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及有害因素 分析(最新版) 【摘要】丙烯腈的生产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并且毒物危害严重,因而,采取有效的安 全措施是正常生产的保障。 【关键词】丙烯腈;氢氰酸;火灾爆炸;中毒 1前言 丙烯腈是生产腈纶的原料,近几年来销售形势良好。丙烯腈的生产采用丙烯、氨、空气(氧)化法,生产工序主要由氧化、回收和精制组成。生产过程中存在火灾爆炸、电气危害、毒物危害、噪声危害等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中,以主反应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和氢氰酸的毒物危害性尤为严重。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使危险源和危害源得到较好的控制,降低火灾爆炸危

险性和毒物危害性,使反应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和氢氰酸的毒物危害性达到“允许的限度”。是实现安全生产,经济运行,预防事故,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保证。 2工艺流程 (1)反应 丙烯与氨按一定比例混合送入氧化反应器,由分布器均匀分散到催化剂床层中。空气按一定比例从反应器底部进入,经分布板向上流动,与丙烯、氨混合并使催化剂床层流化。丙烯、氨,空气在440℃~450℃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丙烯腈。同时生成氰化氢、乙腈、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丙烯醛、丙烯酸及水等。主反应方程式为:C3H6+NH3+3/202-~C3H3N+3H20+Heat 反应生成热由高压冷却水管产生高压蒸汽移出。反应生成气体进入急冷塔。· (2)急冷 急冷塔分两段,反应气体进入急冷塔下段,在下段循环废水经一层喷咀喷淋将反应气体骤冷。骤冷后通过升气管上升至急冷塔上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新工艺

S(ff 时 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膳 目录 一.丙烯睛的性质和用途 自燃点481^0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酗、苯、四氯化碳、乙醸和乙醇中,与水部分互溶0丙 烯睛剧壽,能灼伤皮肤,低浓度时刺激粘膜,长时间吸入如蒸气能引起恶心,呕叶、头皐、 疲倦等。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3?05%"7?5% (体积)°因此在生产、贮存和运输中,应采 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工作场所内丙烯睛允许浓度为0.002mg/Lo 丙烯赭能发生聚合反应,发生在丙烯腊的UC 双键上,纯丙烯腊在光的作用下就能自行聚 合,所以在成品丙烯睛中,通常要加入少量阻聚剂,如对苯二酚甲基瞇(阻聚剂MEHQ )、对 苯二酚、氯化亚铜和胺类化合物等.除自聚外.丙烯睹还能与苯乙烯、丁二烯、乙酸乙烯、 氯乙烯、丙烯酰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共聚反应,由此可制得各种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塑料、涂料和粘合剂等。 丙烯臍是三大合成的重要单体,目前主要用它生产聚丙烯睛纤维(商品坍叫“睹纶"h 其 次用于生产ABS 树脂(丙烯睹一丁二烯一苯乙烯的共聚物),和合成橡胶(丙烯睛一丁二烯共聚 物h 丙烯睛水解所得的丙烯酸是合成丙烯酸树脂的单体。丙烯睹电解加氢,偶联制得的己一、丙 1 烯 的 性 质 和 用 途 二、丙 烯氨 氧化 制丙 烯 腊生产工 艺原 理 2 三、工 艺 条 件 2 四、生 产 工 艺 6 五、催 化 剂 研 究 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睹 1 9 丙烯睹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液体,味甜, 微臭,沸点77.50凝固点-833X?,闪点0匸,

二睹,是生产尼龙一66的原料0其主要用途如图1所示。 图1丙烯睛的主耍用途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睛生产工艺原理 化学反应 主反应生成丙烯睹,是一个非均柑反应;与此同时,在催化剂表而还发生一系列副反应。 主反应J C3H6 + NH3+1,5O2 — CH2 =CHCN + 3 H20 AH =-512.5KJ/mol 副反应:①生成乙腊:C3H6 + 1.5NH3 +1.502 — 1.5CH3CN + 3H2O AH =-522KJ/mol ②生成氢氣酸:C3H6 + 3NH3 + 3O2 3HCN + 6H2O AH =-941KJ/mol ③生成二氧化碳:C3H6 +4.502 f 3CO2 +3 H20 AH =-1925KJ/mol 上述副反应中,生成乙睛和氢氣酸是主要的,C02. CO 和H20UJ 以由丙烯直接氧化得到, 也可以由丙烯睹、乙脂等再次氧化得到。反应过程也副产少量的丙烯醛、丙烯酸、乙醛、丙 腊以及高聚物等,因此,工业生产条件下的丙烯氨氧过程十分复杂。为提奇丙烯的转化率和 丙烯脂的选择性,研究髙性能催化剂是非常重要的。 三、工艺条件 1、催化剂 工业上用于丙烯氨氧化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复合酸的盐类(Mo 系),如磷铝 ④生成一氧化碳:C3H6 + 3O2 3CO + 3H2O AH = -1925KJ/mol ABSffl 料 ABS W 脂 丁《乳胶 丙烯K 丙烯載树脂 皮革?纺织品 ftBK ■处理 剂 a 二 聚网纤维 5水剂] 尼龙66 ―氯化丙烯》 合成纤维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工艺防火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828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工艺防火通 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工艺防火 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要丙烯腈生产工艺普遍采用丙燃氨氧化的方法。从原料气火灾爆炸性质、反应放热特点、副反应后果和潜在的着火源方面,对此生产工艺进行了火灾危险性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火防爆措施和技术。 关键词丙烯腈氧化防火防爆 丙烯腈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用于生产腈纶纤维、工程塑料和合成橡胶,是丙烯系列产品中第二大品种。目前,我国的丙烯腈生产工艺普遍采用丙烯氨氧化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且价廉、易一步合成、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生产过程潜在的火灾危险性较大,防火防爆工作十分重要。 1 工艺原理 1.1反应原理 ?H?+NH?+3/2O?=CH?=CH-CN+3H?O△H=- 515kj/mol 同时副产氢氰酸、乙腈、丙烯醛和二氧化碳。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新工艺..

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 目录 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 (1) 一、丙烯腈的性质和用途 (1) 二、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工艺原理 (2) 三、工艺条件 (2) 四、生产工艺 (6) 五、催化剂研究 (9) 一、丙烯腈的性质和用途 丙烯腈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液体,味甜,微臭,沸点77.5℃,凝固点-83.3℃,闪点0℃,自燃点481℃。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醚和乙醇中,与水部分互溶。丙烯腈剧毒,能灼伤皮肤,低浓度时刺激粘膜,长时间吸入其蒸气能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疲倦等。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3.05%~17.5%(体积)。因此在生产、贮存和运输中,应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工作场所内丙烯腈允许浓度为0.002mg/L。 丙烯腈能发生聚合反应,发生在丙烯腈的C=C 双键上,纯丙烯腈在光的作用下就能自行聚合,所以在成品丙烯腈中,通常要加入少量阻聚剂,如对苯二酚甲基醚(阻聚剂MEHQ)、对苯二酚、氯化亚铜和胺类化合物等。除自聚外,丙烯腈还能与苯乙烯、丁二烯、乙酸乙烯、氯乙烯、丙烯酰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共聚反应,由此可制得各种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涂料和粘合剂等。 丙烯腈是三大合成的重要单体,目前主要用它生产聚丙烯腈纤维(商品名叫“腈纶”)。其次用于生产ABS 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和合成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水解所得的丙烯酸是合成丙烯酸树脂的单体。丙烯腈电解加氢,偶联制得的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 的原料。其主要用途如图1所示。

图1丙烯腈的主要用途 二、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工艺原理 化学反应 主反应生成丙烯腈,是一个非均相反应;与此同时,在催化剂表面还发生一系列副反应。主反应:C3H6 + NH3 +1.5 O2 → CH2 =CHCN + 3 H2O △H = -512.5KJ/mol 副反应:①生成乙腈:C3H6 + 1.5NH3 + 1.5O2 → 1.5CH3CN + 3H2O △H = -522KJ/mol ②生成氢氰酸:C3H6 + 3NH3 + 3O2 → 3HCN + 6H2O △H = -941KJ/mol ③生成二氧化碳:C3H6 + 4.5O2 → 3CO2 +3 H2O △H = -1925KJ/mol ④生成一氧化碳:C3H6 + 3O2 → 3CO + 3H2O △H = -1925KJ/mol 上述副反应中,生成乙腈和氢氰酸是主要的,CO2、CO和H2O可以由丙烯直接氧化得到,也可以由丙烯腈、乙腈等再次氧化得到。反应过程也副产少量的丙烯醛、丙烯酸、乙醛、丙腈以及高聚物等,因此,工业生产条件下的丙烯氨氧过程十分复杂。为提高丙烯的转化率和丙烯腈的选择性,研究高性能催化剂是非常重要的。 三、工艺条件 1、催化剂 工业上用于丙烯氨氧化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复合酸的盐类(Mo系),如磷钼酸铋、磷钨酸铋等;另一类是重金属的氧化物或是几种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Sb系),例如

丙烯腈生产工艺

丙烯氨氧化(氧化偶联)制丙烯腈生产工艺把烯烃、芳烃、烷烃及其衍生物与空气(或氧气)、氨气混合通过催化剂制成腈类化合物的方法称为氨氧化法,按氧化反应的分类,这类反应亦称氧化偶联。有代表性的,已工业化的反应主要有下列几种: 研究表明,氨氧化制腈类用催化剂与烃类氧化制醛类用催化剂(如丙烯氧化制丙烯醛、间(对)二甲苯氧化制苯二甲醛等氧化催化剂)十分类似,氨氧化催化剂往往亦可用作醛类氧化催化剂,其原因是由于这两类反应通过类似的历程,形成相同的氧化中间物之故。上列反应中以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最为重要,下面即以此反应为例进行讨论。 丙烯腈是丙烯系列的重要产品。就世界范围而言,在丙烯系列产品中,它的产量仅次于聚丙烯,居第二位。 丙烯腈是生产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重要单体,85%以上的丙烯腈 用来生产聚丙烯腈,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合成的ABS树脂,以及由丙烯腈和苯乙烯合成的SAN树脂,是重要的工程塑料。此外,丙烯腈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由丙烯腈经催化水合可制得丙烯酰胺,由后者聚合制得的聚丙烯酰胺是三次采油的重要助剂。由丙烯腈经电解

加氢偶联(又称电解加氢二聚)可制得己二腈,再加氢可制得己二胺, 后者是生产尼龙-66的主要单体。由丙烯腈还可制得一系列精细化工产品,如谷氨酸钠、医药、农药薰蒸剂、高分子絮凝剂、化学灌浆剂、纤维改性剂、纸张增强剂、固化剂、密封胶、涂料和橡胶硫化促进剂等。 丙烯腈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液体,剧毒,味甜,微臭。沸点78.5℃,熔点-82.0℃,相对密度0.8006。丙烯腈在室内允许的浓度为0.002 mg/l,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3.05%~17.5%(m)。因此,在生产、贮存和运输中,应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丙烯腈分子中含有腈基和 C=C 不饱和双键,化学性质极为活泼,能发生聚合、加成、腈基和腈乙基化等反应,纯丙烯腈在光的作用下就能自行聚合,所以在成品丙烯腈中,通常要加入少量阻聚剂,如对苯二酚甲基醚(MEHQ)、对苯二酚、氯化亚铜和胺类化合物等。 1. 生产简史和生产方法评述 在生产丙烯腈的历史上,曾采用以下生产方法。 (1)以环氧乙烷为原料的氰乙醇法 环氧乙烷和氢氰酸在水和三甲胺的存在下反应得到氰乙醇,然后以碳酸镁为催化剂,于200~280℃脱水制得丙烯腈,收率约75%。

丙烯腈危险特性表(20200522032852)

丙烯腈危险特性表 标识中文名:丙烯腈;乙烯基氰英文名:Acrylonitrile; Cyanoethylene 危规号:32162 分子式:C3H3N 分子量:53.06 UN号:1093 危险性类别:第 2.2类不燃气体CAS号:107-13-1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桃仁气味 溶解性: 熔点/℃:-83.6 临界温度/℃:263 相对密度(水=1):0.81 沸点/℃:77.3 临界压力/MPa:3.5 相对密度(空气=1):1.83 最小引燃能量/mJ:无资料饱和蒸汽压/kPa:燃烧热/(kJ·mol-1):1757.7 饱和蒸气压(K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92(计算值)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闪点/℃:-5 聚合危害:聚合 引燃温度/℃:480 爆炸极限/%:无意义稳定性:稳定 爆炸物质级别、组别:避免接触条件:光照、受热爆炸极限(V%):2.8-28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资料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氰化氢 禁配物:强氧化剂、碱类、酸类。 出有毒气体。与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溴反应剧烈。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 毒性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急性毒性:无资料 健康危害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与氢氰酸相似。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乏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胸闷、手足麻木、意识蒙胧及口唇 紫绀等。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抽搐、 昏迷。液体污染皮肤,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慢性中毒:尚无定论。 长期接触,部分工人出现神衰综合征,低血压等。对肝脏影响未肯定 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 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防护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 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丙烯制备丙烯腈

一.建设意义 1.1丙烯腈的性质和用途 丙烯腈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液体,味甜,微臭,沸点77.5℃,凝固点-83.3℃,闪点0℃,自燃点481℃。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醚和乙醇中,与水部分互溶,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3%(w),水在丙烯腈中的溶解度为3.1%(w)。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为3.05~17.5%(v)。丙烯腈和水、苯、四氯化碳、甲醇、异丙醇等会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和水的共沸点为71℃,共沸物中丙烯腈的含量为88%(w),在有苯乙烯存在下,还能形成丙烯腈-苯乙烯-水三元共沸混合物。 丙烯腈剧毒,其毒性大约为氢氰酸毒性的十分之一,能灼伤皮肤,低浓度时刺激粘膜,长时间吸入其蒸气能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疲倦等,因此在生产、贮存和运输中,应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工作场所内丙烯腈允许浓度为0.002mg/L。 丙烯腈分子中有双键(c=c)和氰基(CN)两种不饱和键,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发生聚合、加成、水解、醇解等反应。 聚合反应发生在丙烯腈的C=C双键上,纯丙烯腈在光的作用下就能自行聚合,所以在成品丙烯腈中,通常要加入少量阻聚剂,如对苯二酚甲基醚(阻聚剂MEHQ)、对苯二酚、氯化亚铜和胺类化合物等。除自聚外,丙烯腈还能与苯乙烯、丁二烯、乙酸乙烯、氯乙烯、丙烯酰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共聚反应,由此可制得各种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涂料和粘合剂等。

丙烯腈是三大合成的重要单体,目前主要用它生产聚丙烯腈纤维(商品名叫“腈纶”)。其次用于生产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和合成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水解所得的丙烯酸是合成丙烯酸树脂的单体。丙烯腈电解加氢,偶联制得的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的原料。 1.2合成丙烯腈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丙烯腈下游产品腈纶纤维、ABS/AS、丙烯酰胺、丁腈橡胶、己二腈和乙二胺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的不断开发与应用,世界的丙烯腈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世界丙烯腈主要消费地区是亚洲、欧洲和北美。亚洲是世界最大的丙烯腈消费地区,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9%左右。欧洲地区丙烯腈消费量占20%左右,美洲地区丙烯腈消费量约占11%。 在近几年的世界丙烯腈消费结构调整中,腈纶所占比例由2002年的54.5%下降到2007年的43%,ABS及其它产品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其中ABS由2002年的25%增加到2007年的34%。腈纶所占的比例近几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是丙烯腈的最大用户。亚洲是全球丙烯腈消费量最大地区,而中国则是亚洲地区最大的丙烯腈消费国。受经济复苏的影响,预计2008年~2012年全球丙烯腈需求年增长率约1.5%。 1.3 我国国内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近年来我国丙烯腈表观消费量不断上升,,2001年为68万t,2008年上升至122.1万t,年均增长率为8.7%。我国丙烯腈的产量迅猛增加,产量由2001年的42万t增加到2008年的94.2万t,年均增长率达12.2%,但是国内丙烯腈产量一直不能满

丙烯腈生产现状及前景分析

丙烯腈生产现状及前景分析 摘要: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应用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的 生产。目前,国内十多家丙烯腈生产商基本采用丙烯氨氧化法来生产丙烯腈。近年,国内丙烯腈的产能和产量稳步增加。丙烯腈以其在ABS 合成树脂方面等的应用及我国未来一段时间ABS 的迅猛需求将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三大合成材料原料 丙烯氨氧化法 产能 产量 ABS 前言:丙烯腈是丙烯的第二大下游产品。丙烯是源自石油、煤、天然气的重要基础有机化 工原料,全球丙烯的产能已超1亿吨/年,其中约60%用于生产聚丙烯,其余部分用于生产丙烯腈、环氧丙烷、丙烯酸、异丙苯/苯酚/丙酮、羰基合成醇等基本有机原料。而我国2012年的丙烯产能1800万吨/年,产量1500万吨,其中约75%用于生产聚丙烯,基于丙烯原料的有机化工产业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随着我国今后几年中丙烯产能的快速增长,加快除聚丙烯以外的丙烯化工的综合发展已成为我国烯烃化工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丙烯腈是丙烯的第二大下游产品。认清丙烯腈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对于开发丙烯下游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丙烯腈的介绍及应用 丙烯腈是丙烯的第二大下游产品。虽然世界各国消费构成不同,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世界上大约有61 %的丙烯腈用于生产腈纶纤维,年需求量以2 %~3 %的速率增长;ABS 是丙烯腈的第二大用户,因该产品具有高强度、耐热、耐光和耐溶剂性能好等特点,今后10 年其需求量将以4. 5 %的速度增长;丁腈橡胶应用比例大约占4 % ,年增长率在1 %以上,主要用在汽车行业上;近年来己二腈用量增多,年增长率为4 % ,主要用于生产乌洛托品;丙烯酰胺的需求量亦以年均2 %的速率增长,主要用于纸张、废水处理、矿石处理、油品回收、三次采油化学品等方面。丙烯腈在其它方面应用也较多,如生产碳纤维、水处理树脂、防腐剂、涂料等,需求量将以年均3 %的速率增长。见下图。国内丙烯腈主要应用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领域,其中,腈纶约占丙烯腈总需求的40%,ABS 树脂占35%,其它占25%。 丁腈橡胶 皮革、纺织品 纸张、处理剂 丙烯酸树脂 ABS 塑料 ABS 树脂 丁腈乳胶 丙烯酸 AS 树脂 丙烯腈 丙烯酰胺 抗水剂 己二醇 聚丙烯腈纤维 a-氯化丙烯腈 尼龙66 合成羊毛 (腈纶) 合成纤维

丙烯腈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 CA 107-13-1 国标编号: 32162 S: 中文名称: 丙烯腈 英文名称: acrylonitrile;cyanoethylene 别名: 乙烯基氰;氰(基)乙烯 分子 53.06 分子式: C3H3N;CH2CHCN 量: 熔点: -83.6℃ 沸点:77.3℃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81; 蒸汽压: -5℃ 溶解性: 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无色液体,有桃仁气味 状: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40(有毒品) 用于制造聚丙烯腈、丁腈橡胶、染料、合成树脂、医 用途: 药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与氢氰酸相似。 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轻度中毒有头晕、头木、意识蒙胧及口唇紫绀等。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抽搐、昏迷。液体污染皮肤,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 慢性中毒:尚无定论。长期接触,部分工人出现神衰综合征、低血压等。对肝脏影响未肯定。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78mg/kg(大鼠经口);250mg/kg(兔经皮);人吸入300~500mg/m3×5~10分钟,上呼吸道灼痛、流泪;人吸入35~200mg/m3×20~45分钟,粘膜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40mg/m3×4小时/日×6日/周×40日,致死,肝坏死;大鼠经口0.1%饮水×13周,生长减慢,萎靡。 刺激性:家兔经眼:20mg(24小时),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变突性:鼠伤寒沙门氏菌25μL/皿。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性:人淋巴细胞25mg/L。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650mg/kg(孕6~15天),对雄性生育指数有影响,可引起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致癌性:大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1700mg/kg(37周)胃癌。 污染来源:丙烯腈是重要的有机原料,主要用于橡胶合成(如丁腈橡胶)、塑料合成(如ABS,AS树脂、聚丙烯酰胺等)、有机合成、制造腈纶、尼龙66等膈成纤维、杀虫剂、抗水剂、粘合剂等;还用合适谷物烟薰剂。从事丙烯腈生产及以丙烯腈为原料合成和制造上述物质的企业均是丙烯腈污染的主要来源。腈纶纤维燃烧时可释放也丙烯腈。 丙烯腈在水中是不稳定的,水中浓度1mg/L以下时不影响生物降解。当水中丙烯腈的浓度为10mg/L时,经过一昼夜剩下46%,二昼夜只剩下19%,四昼夜剩下5%,六昼夜只剩下 3.6%当水中丙烯脯的浓度为75mg/L时,经过二昼夜剩下30.5%,六昼夜时为起初数量的 4.5%。空气中嗅觉阈值浓度为1.7~23ppm,水中嗅觉阈值浓度为0.0031~50.4mg/L。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易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与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溴反应剧烈。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氰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快速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工艺防火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 工艺防火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106-76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工艺防火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 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要丙烯腈生产工艺普遍采用丙燃氨氧化的方法。从原料气火灾爆炸性质、反应放热特点、副反应后果和潜在的着火源方面,对此生产工艺进行了火灾危险性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火防爆措施和技术。 关键词丙烯腈氧化防火防爆 丙烯腈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用于生产腈纶纤维、工程塑料和合成橡胶,是丙烯系列产品中第二大品种。目前,我国的丙烯腈生产工艺普遍采用丙烯氨氧化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且价廉、易一步合成、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但生产过程潜在的火灾危险性较大,防火防爆工作十分重要。 1 工艺原理 1.1反应原理 ?H?+NH?+3/2O?=CH?=CH-CN+3H?O△H=-

515kj/mol 同时副产氢氰酸、乙腈、丙烯醛和二氧化碳。 1.2 工艺流程及设备 丙烯氨氧化生产丙烯腈的工艺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参见附图): 整个生产过程分为合成工序和精制工序。在合成工序,反应原料由底部进入反应器前,液体丙烯和氨经蒸发、空气经压缩,预先加热后进入混合器;然后,进入反应温度与压力分别为440℃和0.065MPa的反应器,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的气体经废热锅炉回收热量后,进入氨中和塔除氨。除氨后的气体经冷却进入吸收塔用水吸收得到丙烯腈、氢氰酸、乙腈等混合物。精制工序则将合成工序送来的水吸收液经脱除乙腈和氢氰酸后,送入精馏塔精制得丙烯腈产品。 主要生产工艺设备是原料混合器、氧化反应器和轻组分塔。氧化反应器一般为流化床式的反应塔,有锥体、浓相段和稀相段三部分。浓相段是丙烯氨氧化合成的部位;稀相段主要用于回收催化剂。轻组分塔

丙烯腈(抑制了的)MSDS

丙烯腈(抑制了的)物质安全数据表 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 主要成分丙烯腈(抑制了的) 中文名称2 乙烯基氰含量≥99% 英文名称2 cyanoethylene 熔点(℃) -83.6 沸点(℃) 77.3 CAS No. 107-13-1 相对密度0.81 (水=1) 1.83 (空气=1) 分子式C3H3N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57-93)中,该物质属第四类B 级有机剧毒品 分子量53.06 饱和蒸气压13.33(22.8℃) (kPa)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桃仁气味。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用于制造聚丙烯腈、丁腈橡胶、染料、合成树脂、医药等。 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 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 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急性中 毒表现与氢氰酸相似。急性中毒:以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 道和眼部刺激症状。轻度中毒有头晕、 头痛、乏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 吐、胸闷、手足麻木、意识蒙胧及口 唇紫绀等。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 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四肢阵 发性强直抽搐、昏迷。液体污染皮肤, 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或水 疱。慢性中毒:尚无定论。长期接触, 部分工人出现神衰综合征,低血压等。 对肝脏影响未肯定。 防 护 措 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 设备。 呼吸系统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 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 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 染。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高毒,为可疑致癌物。其它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 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 备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 应学会自救互救。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 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 分钟。就医。 消 防 措 施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 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与 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溴反应剧烈。在 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放热,使容器破裂。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 洗。就医。 燃烧产物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 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 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 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 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灭火方法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 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泄露应急处理

丙烯腈安全技术说明书

丙烯腈安全技术说明书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32162 CAS: 107-13-1 中文名称: 丙烯腈 英文名称: acrylonitrile;cyanoethylene 别名: 乙烯基氰;氰(基)乙烯 分子式: C3H3N;CH2CHCN 分子量: 53.06 熔点: -83.6℃沸点:77.3℃ 密度: 相对密度(水=1)0.81; 蒸汽压: -5℃ 闪点-1.11℃ 自燃点481.11℃ 溶解性: 微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桃仁气味 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40(有毒品) 用途: 用于制造聚丙烯腈、丁腈橡胶、染料、合成树脂、医药、纤维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在体内析出氰根,抑制呼吸酶;对呼吸中枢有直接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表现与氢氰酸相似。 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伴有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轻度中毒有头晕、头木、意识蒙胧及口唇紫绀等。眼结膜及鼻、咽部充血。重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出现四肢阵发性强直抽搐、昏迷。液体污染皮肤,可致皮炎,局部出现红斑、丘疹或水疱。 慢性中毒:尚无定论。长期接触,部分工人出现神衰综合征、低血压等。对肝脏影响未肯定。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78mg/kg(大鼠经口);250mg/kg(兔经皮);人吸入300~500mg/m3×5~10分钟,上呼吸道灼痛、流泪;人吸入35~200mg/m3×20~45分钟,粘膜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40mg/m3×4小时/日×6日/周×40日,致死,肝坏死;大鼠经口0.1%饮水×13周,生长减慢,萎靡。 刺激性:家兔经眼:20mg(24小时),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变突性:鼠伤寒沙门氏菌25μL/皿。哺乳动物体细胞突变性:人淋巴细胞25mg/L。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650mg/kg(孕6~15天),对雄性生育指数有影响,可引起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 致癌性:大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1700mg/kg(37周)胃癌。 污染来源:丙烯腈是重要的有机原料,主要用于橡胶合成(如丁腈橡胶)、塑料合成(如ABS,AS

丙烯腈、聚丙烯酰胺简介

1、企业简介 安徽巨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公司坐落于濉溪县经济开发区,在原濉溪县柠檬厂基础上重组。2012年9月“聚丙烯酰胺搬迁扩建工程(6万t/a)项目”在县开发区二期工业园建成投产,老厂停止运行。现公司资本金3637万元,主要从事研发、生产、经营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该产品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石油开采、造纸、选矿、冶金、建材等领域。现公司产能已形成6万t/a,拥有系列产品达50多种。公司总投产5.6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16亿元,占地224亩,在职职工396人, 2、聚丙烯酰胺产品用途简介 聚丙烯酰胺素有百业助剂之称,是全球消费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合成类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除了用于采油和环保以外,造纸、选矿、洗煤、纺织、冶金、水泥增强剂、高吸水性树脂、黏合剂、皮革复鞣剂等行业需求也将平稳增长,而且运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目前,聚丙烯酰胺在我国用量最大的领域是油田三次采油,其次是水处理和造纸,其消费结构为油田开采占81%,水处理占9%,造纸占5%,矿山占2%,其它占3%,世界上应用最广的是水处理和造纸,还用于选矿、洗煤、冶金、纺织、制糖和土壤改良等领域。 3、重大危险源简介: 本项目重大危险源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原国家安监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进行辨识。通过辨识,本项目北厂区的原料罐区及南厂区的DAC储罐区构成危险化学品三级重大危险源。 4、储罐区简介: 本项目所用原料丙烯腈、丙烯酸、液碱、盐酸、白油用储罐储存于北厂区原料罐区。原料罐区内设两台2000m3丙烯腈内浮顶罐、两台200m3丙烯酸储罐、一台200m3白油储罐、一台200m3液碱储罐、两台100m3盐酸储罐。 在南厂区设有DAC罐区。DAC罐区用来储存DAC装置所用的液体原料及副产品乙醇。罐区设两台100m3卧式氯甲烷储罐、两台200m3丙烯酸乙酯储罐、两台200m3二甲基氨基乙醇储罐、一台200m3乙醇储罐、一台100m3共沸物储罐(中间罐)。 5、丙烯腈危害因素识别: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新工艺复习过程

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 新工艺

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 目录 丙烯氨氧化法制丙烯腈 (2) 一、丙烯腈的性质和用途 2 二、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工艺原理 3 三、工艺条件 4 四、生产工艺 9 五、催化剂研究 13 一、丙烯腈的性质和用途 丙烯腈在常温下是无色透明液体,味甜,微臭,沸点77.5℃,凝固点-83.3℃,闪点0℃,自燃点481℃。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醚和乙醇中,与水部分互溶。丙烯腈剧毒,能灼伤皮肤,低浓度时刺激粘膜,长时间吸入其蒸气能引起恶心,呕吐、头晕、疲倦等。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3.05%~17.5%(体积)。因此在生产、贮存和运输中,应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工作场所内丙烯腈允许浓度为0.002mg/L。 丙烯腈能发生聚合反应,发生在丙烯腈的C=C 双键上,纯丙烯腈在光的作用下就能自行聚合,所以在成品丙烯腈中,通常要加入少量阻聚剂,如对苯二酚甲基醚(阻聚剂MEHQ)、对苯二酚、氯化亚铜和胺类化合物等。除自聚外,丙烯腈还能与苯乙烯、丁二烯、乙酸乙烯、氯乙烯、丙烯酰胺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发生共聚反应,由此可制得各种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涂料和粘合剂等。 丙烯腈是三大合成的重要单体,目前主要用它生产聚丙烯腈纤维(商品名叫“腈纶”)。其次用于生产ABS 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共聚物),和合成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丙烯腈水解所得的丙烯酸是合成丙烯酸树脂的单体。丙烯腈电解加氢,偶联制得的己二腈,是生产尼龙—66 的原料。其主要用途如图 1所示。 图 1丙烯腈的主要用途 二、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生产工艺原理 化学反应 主反应生成丙烯腈,是一个非均相反应;与此同时,在催化剂表面还发生一系列副反应。 主反应:C3H6 + NH3 +1.5 O2 → CH2 =CHCN + 3 H2O △H = -512.5KJ/mol 副反应:①生成乙腈:C3H6 + 1.5NH3 + 1.5O2 → 1.5CH3CN + 3H2O △H = -522KJ/mol ②生成氢氰酸:C3H6 + 3NH3 + 3O2 → 3HCN + 6H2O △H = -941KJ/m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