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一、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04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6%和67.7%。(一)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19.56亿吨,增长2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2.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4.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

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2001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达418亿元。

(二)行业主要特点

1.煤炭是资源性行业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的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储量。我国大多数煤矿远离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差。地区条件不一,煤炭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

2.煤炭是高危行业

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我国煤矿95%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1/3,90%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性。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

3.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

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4.煤炭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行业

煤炭属于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加工工业传递和辐射。单一的产品结构,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资源保障问题

我国煤炭品种齐全、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和人均占有量较少,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煤炭资源的开发。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秦岭、大别山以北,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0.7%,其中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65%。

资源保证程度低。截止2000年末,我国尚未利用的精查储量约为600亿吨,目前可供大中型矿井利用的精查储量仅300亿吨左右。据估算,到2020年,煤炭精查储量需增加约1250亿吨。

当前我国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部分煤炭企业存在着"采厚弃薄"、"吃肥丢瘦"等浪费资源现象,全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35%左右,资源富集地区的小型矿井资源回收率只有10%~15%。我国适合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装煤田,随意被分割肢解现象严重。

(二)煤矿生产能力与技术结构问题

1.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

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

2004年乡镇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2.部分煤矿超能力生产

据调查分析,2003年国有煤矿的11.2亿吨产量中,属于超能力和无能力矿井生产的煤炭约为1.42亿吨,占国有煤矿产量的13%。煤矿超强度超能力生产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是缩短煤矿开采年限,二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

3.大中型煤矿煤炭供给能力不足

据预测,我国现有生产煤矿和在建煤矿的合计生产能力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17.7亿吨和14.7亿吨。要实现煤炭产需平衡,需要再建设一批新井和扩大

现有煤矿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需要再增加生产能力4.5亿吨和11.1亿吨。

(三)行业结构与企业发展问题

1.煤炭产业集中度低

2004年我国前8家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为20.68%,远低于世界其它主要产煤国家。

2.煤炭企业负担过重

煤矿企业税负比1994年税制改革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2003年,煤炭行业支出铁路建设基金约100多亿元;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办社会问题突出,地方政府接收困难,原国有重点煤矿办社会年净支出60亿元。

2004年末,原国有重点煤矿在职人员257万人,由于所在地区社会承受能力弱,难以减人提效。

部分煤矿资源枯竭,生产能力下降,生产成本上升,富余人员、工伤抚恤人员多,转产困难。

3.煤矿企业效益差、职工收入低

2004年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补贴前亏损面仍高达48%,补贴后仍有6%的企业亏损。2004年原国有重点煤矿在岗职工平均收入1681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煤矿安全与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1.煤炭安全形势严峻

2004年煤矿共死亡6027人,百万吨死亡率为3.08,显著高于世界其它主要国家。如美国为0.03,波兰0.09;

大多数煤矿生产和安全技术装备落后,防灾抗灾能力差,重大、特大事故频繁发生。2004年共发生死亡10人以上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42起,死亡1008人。2.矿区环境治理问题

矿井生产中排放的煤矸石约占原煤产量的8~10%,现已累计堆存煤矸石30多亿吨,占地超过15万亩。

矿区地面塌陷、煤田自燃火灾、部分煤矸石自燃、煤矿瓦斯排放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影响。

煤矿开采每年排出地下水约22亿立方米,我国西北部主要煤炭产区,煤炭开采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井下煤层气年抽出量约100亿立方米,90%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五)煤炭运输与燃煤污染问题

1.煤炭运输制约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而煤炭消费重心在东南部,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运输距离长,运输费用高,影响煤炭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将长期存在;港口吞吐能力满足不了需要;公路长距离运输成本过高。

2.煤炭消费与环境保护问题

煤炭在利用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特别是煤炭的不合理利用,排放了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加,环境保护压力将越来越大。

我国酸雨覆盖区已扩大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0%,SO2排放的75%以上来源于燃煤。2003年SO2排放总量增加至2158万吨,酸雨污染加重。

2003年燃煤总量增加,烟尘排放总量增加至1047万吨。

我国CO2排放量目前居世界第二位,CO2的排放约80%来自煤炭燃烧。

三、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通过优化结构、合理开发利用,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煤炭生产是高危险性和高风风险的行业,要把节约资源、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合理开发利用,以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煤炭行业必须淘汰技术落后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应制定长远战略对煤炭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和利用。

优化行业结构。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仍然很低,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生产能力不足,必须抓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是艰苦和危险的行业,必须改善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吸引投资和人才。

优化生产技术结构,进一步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煤炭工业。要搞好新井建设和现有矿井技术改造,建设高产高效矿井,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煤矿生产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要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支持大型煤炭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重组方式改造中小煤矿;要逐步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条件差的落后生产技术,支持依法生产的小煤矿,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有序健康发展。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煤炭及煤炭行业的竞争力。发展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通过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技术,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煤炭的竞争力;通过煤炭加工和转化延长煤炭产品的产业链,拓展煤炭市场。(一)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通过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积极培育和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亿吨级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以上,成为商品煤供应基地、出口煤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市场投资主体。

鼓励煤炭企业发展相关产业。支持煤电联营,鼓励煤炭与电力企业联合建立坑口电厂;支持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和建材行业实现上下游产业的联营。(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

根据国务院"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煤电联营,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决策,结合煤炭开发布局,选择煤炭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作为大型煤炭基地。抓好基地内主要矿区的新井建设和现有矿井技术改造,提高大型煤炭基地产能比重。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大中型煤矿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给。13个大型煤炭基地,现有煤矿生产能力8亿吨,预计2010年达到15亿吨,2020年达到18亿吨。

(三)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

大力发展综合机械化采掘技术,推进高产高效煤矿建设,实现煤矿高效、安全、洁净开采。建设一批大中型现代化矿井;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联合改造小煤矿,全面提高煤矿开采技术水平和资源采出率。我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2%,小型煤矿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必须进行改革,要逐步淘汰和禁止非正规采煤方法和落后的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机械化采煤技术。

(四)建立煤矿安全长效机制

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目前乡镇小煤矿产量仍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39%,乡镇小煤矿生产保障了我国煤炭需求的供给,但在资源消耗和人员伤亡上,付出了

很大的代价。必须建立严格的煤炭开采准入制度,逐步淘汰安全条件差的落后煤矿。

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国家继续对煤炭行业特别是煤矿安全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大中型煤矿技术改造。在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的基础上,严格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加大煤矿安全生产设施投入。

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加强对各类煤矿的安全监察,依法惩处违法违规现象,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在2010年前,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力争从2004年的3.08降到1.5以下,其中大型煤矿为0.4以下。

(五)加强煤炭开发的资源保障

增加煤炭资源勘查投入。要建设大型煤矿和煤炭基地,应为煤炭资源勘探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资源管理。资源勘探开发登记、矿业权设置必须符合煤炭开发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国家要控制大型矿区勘查开发规划的审批。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制定可行的管理措施和经济政策,激励企业珍惜煤炭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回收率。

(六)大力开发和推广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可使煤炭成为高效和比较洁净利用的燃料,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包括四个部分,即煤炭加工技术、燃烧技术、煤炭转化技术和开发利用中的污染控制技术。

中国已成为世界煤炭焦化生产、消费及贸易大国。通过气化、液化等转化技术,生产替代石油的发动机燃料和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等。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效

燃煤发电技术,改变我国终端能源的消费结构,减少煤炭直接燃烧造成的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供给和安全。

(七)资源综合开发与环境保护

开发煤层气资源。依托资源和政策优势,当前以地面开发与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相结合,实现煤层气开发产业化,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做好水资源保护与矿井水利用,矿区土地复垦与环境保护,控制煤矸石的产出量,提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

(八)关注煤炭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1.提高煤炭运输能力

加快铁路运煤通道建设,提高煤炭运输能力;放开铁路运输价格,取消计划内外双重价格;尽快取消铁路建设基金。

2.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收负担

借鉴国外主要采煤国家经验,制定符合煤炭工业发展规律的税收政策体系,公平税负。按照国务院1994年确定的"既要建立新的增值税机制,又要照顾煤炭行业的实际困难,不增加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税负水平,保持1993年3.35%的税负的原则",调整煤炭税收政策。

3.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加快企业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做好煤矿及矿区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4.建立和完善煤矿准入和退出机制

规范煤矿准入标准,建立和完善勘探开发资质认证制度,提高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减少煤矿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

坚决关闭开采方式落后和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严厉打击非法开采现象,保障安全生产。

解决煤矿衰老报废的转产、人员安置等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5.科学界定煤炭产业地位

参照国际的有关做法,可将煤炭行业划入第一产业范围,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与其产业地位相适应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政策。

6.建立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政府应考虑煤炭资源、环境治理、煤矿安全、煤矿衰老报废等成本因素,制定合理的煤炭指导价格;鼓励煤炭企业积极与发电企业协商确定电煤价格,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

7.稳定煤炭进出口政策

要从有利于煤炭工业长远发展出发,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依据资源和市场需求,调整煤炭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加强出口煤基地建设,稳定出口份额。

煤炭工业发展面临几个问题的讨论(新版)

煤炭工业发展面临几个问题的 讨论(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28

煤炭工业发展面临几个问题的讨论(新版) 由于我国的资源赋存情况,近期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有多大变化.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比重仍将达到50%. 多年来煤炭保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2005年煤炭产量达到20.9亿t,煤炭产量与消费已占世界1/3.但是,在煤炭企业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同时,应该说煤炭企业距离健康发展还有相当差距.2005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煤炭工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主要涉及煤矿的经济、安全、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及淘汰落后生产力问题.应该承认煤炭工业为国家能源作出的贡献,同时,也应该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作出反思.

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经济前的基础状况为:过去煤炭企业只是生 产煤炭,为社会供应原煤,不考虑如何利用煤炭来获取最大利益.以1979年计,统配煤矿出煤3.58亿t,产值81.3亿元,原煤生产人员130.9万人,原煤全员效率仅为0.965t/工.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1980年死亡率高达8.17人/Mt.而且,原来的煤炭城市除了生产煤炭没有其他经济优势,相当一些因煤炭开发而出名的城市,因为长久的开发造成地面沉陷,研石堆积如山,地下水系破坏.近期又由于已进入资源枯竭更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事实上,全国118个资源城市中没有一个转变为经济城市.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不仅面临着人员、安全的压力,还进一步面临社会舆论对环境保护的压力. 显然煤炭工业必须转变理念,以经济、安全、环保三大原则,促进煤炭工业得到健康发展. 1煤炭生产的经济状况 1.1煤炭生产的经济现状 1.1.1煤炭生产现状 2004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3000处,小煤矿2.3万处.

中国煤炭行业目前形势及发展前景

中国煤炭行业目前形势及发展前景 专业:姓名: 摘要: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全球煤炭行业和我国在前十几年里也都呈上升的趋势,但煤炭的开采,安全,供需,管理,运输在我国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煤炭的主要特征也充分显露出我国煤炭行业的技术水平低,资源分配差的现状。近期随着经济低迷煤炭行业也受到很大的冲击,使一些煤炭企业不得不做出调整。本文分析当前煤矿行业概况,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主要特征,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未来任务。 关键词:煤炭行业发展前景前景分析 一、国内煤矿行业概况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目前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 亿吨资源量共计1万亿多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里煤炭储量的33.8%, 于第二位,我国煤炭探明储量仅供开采100年。我国煤炭1000米以 产和消费水平,可以开采使用100年以上.我国各省市煤炭储量分布

疆18037.3 全国45521.0。 煤炭做为一种经济性的能源资源具有一定竞争力,煤炭资源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煤炭需求仍然在保持增长的势头。 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今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2、供给:供需总体平衡。 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35亿吨。出口量减少,进口煤增多,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是我国约90%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1-中国农村能源政策_回顾与展望

中国农村能源政策:回顾与展望 朱四海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摘 要:农村能源问题的实质是能源公平问题,向农村持续提供高品位的能源服务不仅是发展的需要, 更是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能源政策经历了从解决农村 居民生活用能、到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再到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目标演进。当 前,政策的关键是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公平,并在农村可 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保障农民的交易权力、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村能源 问题 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能源政策的演变基本上是围绕能源问题展开的: 首先,是农村能源问题。中国农村能源政策首先是由农村能源问题引发的 。尽管政府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关注农村能源问题,特别是关于沼气、小水电和地方煤矿的发展,但直到“六五”计划(1982)才最终确立农村能源的政策框架。 其次,是能源安全问题。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战略地位,紧接着又在“九五”计划中明确了农村能源商品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农村能源问题让位于国家能源问题。 第三,是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能源消费排放的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使得国家能源问题国际化。中国政府于2007年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农村能源被赋予了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新使命。 本文从国家层面就政府围绕上述问题出台的相关农村能源政策进行了历史回顾和展望。 一、短缺时代的农村能源政策(1979~1995) 农村能源不是能源分类学上的概念,在能源政策范畴里人们没有“城市能源”的概念却有农村能源的概念,说明农村能源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源于能源建设的长期工业服务倾向和城市偏好、农村地区长期缺乏基本的商品性能源服务,反映了广大农村主要依靠当地可获取的可再生能源(薪柴、秸秆)的“能源贫困”现实。农村能源问题已经长期存在,但在能源短缺时代,受政府政策偏好的制约,国家能源建设优先保障工业和城市的用能需求,农村能源政策手段的选择主要围绕农村地区的资源赋存展开,着力发展沼气、薪炭林、小水电、小煤炭、太阳能以及推广省柴节煤灶。由于政策制定者缺乏为政策执行提供必要的资源及其它相关条件,这一时期的农村能源政策更多表现为导向功能而非分配功能(参见“表一”),其特点有四: ⑴ 政策设计以单项技术经济政策为主,并从试点起步。政策“抓手”主要包括农业部组织的沼气建设试点县、节柴改灶试点县建设,水电部组织的、以发展小水电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建设,以及林业部组织的薪炭林试点县建设。在上述试点的基础上,组建了跨部门的“国家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项目领导小组”,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 ⑵ 政策目标是模糊和多元的。上述设计的政策意图在于缓解农村能源的供应短缺,但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却是不清晰的,政策目标只是一个不十分明确的大方向,具体内容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逐步加以明确和修正的。由于农村能源集能源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环境建设于一体,具有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政策目标一开始就是多元的。 ⑶ 政策实践是探索性和渐进性的。由于政策目标的模糊,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进程也就呈现弹性状态,政策实践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决策者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审核现有的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幅度的调适,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就农村能源问题本身而言,决策者并不是“不想干”,而是不知道“怎么干”,或者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干”。 ⑷ 农村能源游离于国家商品性能源供给体系之外。1982年确立、并经1986年修正的“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究效益”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其目标基本上限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试图通过发展沼气、薪炭林,推广省柴节煤灶,以及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史

关于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我国煤炭能否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能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煤炭实施怎样的产业政策。所以,我国要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从现实情况出发,确定煤炭产业的方向和思路,制定相应的配套辅助政策。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煤炭行业现在也迎来了“互联网+”,现行的“金银岛煤炭”仅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线下的传统交易方式整合到线上,减少了很多交易成本。 一、我国煤炭产业政策 计划经济时期的煤炭产业政策。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煤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改革开放初期的煤炭产业政策。改革开放初期,煤炭工业实施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国有煤矿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推动了煤矿现代化建设。国家在支持全国乡镇煤矿发展的同时,为了调动煤炭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从1985年开始,又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国有地方煤矿实行了投入产出总承包,以后又多次延续财务承包。这些产业政策,对调动地方、农民办矿的积极性和调动国有煤炭企业的积极性,增加煤炭企业的经营活力,促进煤炭生产和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产业政策。我国1993年以后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煤炭产业政策体系。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1993年-1998年),国家在支持煤炭企业减人提效,鼓励兴办非煤产业的同时,一方面在煤炭总量开始失控时继续沿用鼓励小煤矿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在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急于求成,提出了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补贴、煤炭行业整体“扭亏为盈”的目标;1994年,在由产品税改为增值税的税制改革中,考虑煤炭行业特殊性不足,大大增加了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九五”成为煤炭产业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原属中央财政的煤炭企业有2/3的企业亏损。 现代的煤炭行业,1998年以后,在进一步放开煤价,让煤炭企业进入市场的同时,国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采取了对煤炭总量进行宏观调控、减轻煤炭企业负担、改善煤炭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等政策措施。这些政策主要有:以关闭非法开采、布局不合理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各类小煤矿为主要内容的总量调控政策;鼓励煤炭出口政策;整顿煤炭市场经营秩序,实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批制度政策;企业下放后,所得税全额交给地方财政,用于困难煤炭企业的补贴政策;企业利润不再上缴和划转,由此产生的亏损补贴缺口,由中央财政增加亏损补贴

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一、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的发展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占90%和80%以上,2004年煤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6%和67.7%。(一)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显著成绩 1.煤炭产量持续增长 全国原煤产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6亿吨左右提高到2004年产量19.56亿吨,增长2倍多,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2.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大中型煤矿机械化水平、单产、单进、原煤工效,都逐年增高。建成了一批国际领先、高产高效矿井,初步建全了技术、设计、制造、培训比较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3.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政企分开迈出重大步伐,大多数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些企业开始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联合,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开始形成,一批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4.行业整体效益不断增加 在经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后,2001年煤炭行业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2002年后步入快速增长周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达418亿元。 (二)行业主要特点 1.煤炭是资源性行业

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煤矿的寿命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煤炭储量。我国大多数煤矿远离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负担重,经济基础差。地区条件不一,煤炭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行业中十分突出。 2.煤炭是高危行业 因煤矿生产条件所限,从历史上看,在各国工业部门中,煤矿的事故死亡率是最高的。我国煤矿95%生产能力是井工开采。高瓦斯和双突矿井占全国煤矿矿井总量的1/3,90%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性。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影响安全生产因素愈来愈多,条件愈来愈复杂。 3.煤炭是投资高风险行业 煤矿开采环节复杂,矿井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煤炭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因此,从建井到生产,经营风险大,多数煤炭企业产业结构上的问题影响了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 4.煤炭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行业 煤炭属于初级产品,煤矿的效益向后续加工工业传递和辐射。单一的产品结构,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提高,我国煤炭开采的价值和效益体现在后续产业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煤炭工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资源保障问题 我国煤炭品种齐全、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可采储量和人均占有量较少,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煤炭资源的开发。我国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秦岭、大别山以北,煤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0.7%,其中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65%。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摘要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储量的12.8%,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1.1%和1.8%具 体情况如图表所示 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 比(%) 石油10亿桶18.5 1.1 11.9 52.5 天然气万亿立方 米 3.5 1.8 25.7 5 4.1 煤炭亿吨1145 12.8 30 110 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1.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电 2010 296916 76.6 9.8 4.2 9.4 2011 317987 77.8 9.1 4.3 8.8 2012 333300 76.6 8.9 4.4 10.1 2013 356536 75.9 8.4 4.5 11.2 2014 357079 73.8 8.5 4.8 12.9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1.2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 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煤炭市场。如下图

炼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炼焦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战略分析报告》 第一篇:2014年2月-2015年6月炼焦焦炭生产量当期值统计 2014年2月-2015年6月炼焦焦炭生产量当期值统计,2014年2月焦炭生产量当期值为3803.39万吨,同比增长4.23%;2014年6月生产量当期值为4109.46万吨,同比增长0.12%;2015年2月当期值为3592.07万吨,同比下降5.56%;2015年6月当期值为3838.00万吨,同比下降6.61%。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篇:2015年我国炼焦行业市场分析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预测2015年我国焦化行业将消耗炼焦洗精煤约5.83亿吨(相当于原煤约10.63亿吨)。同时预测,2015年我国焦炭产量约4.75亿吨,同比减少0.21%;其中钢铁行业消费3.93亿吨,同比减少0.25%。钢铁行业消耗炼焦洗精煤约5.25亿吨(相当于原煤约9.55亿吨)。2015年中国进口炼焦煤约为6000万吨,同比减少3.8%。出口炼焦煤约70万吨,比2014年减少约12%。 根据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与钢材实际消费量之间的消费系数和下游行业消费分析经过加权处理后得出2015年中国钢材需求量约为7亿吨,同比下降0.28%。粗钢产量约为8.14亿吨,同比下降1.09%,生铁产量为7.08亿吨,同比下降0.56%。

炼焦煤行业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粗钢和生铁产量分别为8.23亿吨和7.12亿吨,焦炭产量4.769亿吨。按目前我国每吨焦炭(干)消耗约1.32吨炼焦洗精煤(干基)计,2014年我国焦化行业消耗炼焦洗精煤(干基)应为6.28亿吨。 由于我国约有10%左右的焦炭是半焦(兰炭),是采用一般烟煤(长焰煤或弱粘结性煤等)生产的,不是采用炼焦煤生产的,生产出来的焦炭(半焦)强度不高,主要用于电石和铁合金冶炼。 估计2014年我国炼焦煤产量约13亿吨,与2014年我国焦化行业约需炼焦煤(原煤)10.65亿吨相比,完全可以满足需要。但从炼焦煤分品种上看,焦煤和肥煤产量与焦化行业所需相比,数量明显不足。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篇:炼焦产业进行结构调整焦炭市场趋势分析 2015年以来,焦炭、焦煤销售压力增大,现货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在销售端压力凸显之时,库存的压力也逐渐累积。与焦炭生产相同,我国焦炭的表观消费量也经历了高速增长,探底回升的整个过程,2010年焦炭消费量为3.65亿吨,同比增长7.56%;同时,焦炭出口量于2010年也出现回升,同比增长513.50%达到355万吨。 近期焦炭港口库存量再度呈现上升趋势,炼焦煤、焦炭库存依旧处于高位。随着终端需

农村能源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能源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当农村出现能源短缺、用能矛盾突出时,贯彻“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工作方针显得尤为重要。坚持“群众自愿、节约优先、清洁生产、安全第一”的原则,大力推广沼气、省柴灶、节煤炉、地火垅改造等可再生能源和技术,促进农村能源经济发展,更好发挥农业的基础支撑作用,不仅是农村能源自身的现实要求,更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我区农村能源发展现状及分析 截止年底,全区累计发展农村户用沼气6500口,占全区总农户的XX%,全区XXX个自然村,现有XXX个村用上了沼气,、突破千口大关,乡建沼气675口,占总农户的XX%,,普及率居全区榜首。新建生态卫生学校5个,新建50至100立方米小型沼气工程4处。推广节煤炉1万余个,省柴灶7XXX户,太阳能利用面积5000平方米。农村能源结构明显改善,利用效益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区生产沼气约200万立方米,折标煤200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吨,年保护森林植被5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逐步减少,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产量,每年实现增收节支2XXX万元。 (一)户用沼气普及率较高,但发展不平衡

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后,耕地由原来21.6万亩下降到9.3万亩,人平由原来3.7亩下降到1.7亩。种养结构调整,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大九湖湿地公园建设,致使大量煤燃料和天然气向农村延伸。在1.3万户农民中,已建沼气6XXX户,集中分布在1200米以下,占适宜建池农户的XX%。不适宜建池的有6000余户(包括生态移民、无建池宅基地、孤寡老人等)占总农户的XX%左右。低山少数村因基层组织弱化普及率低,其次因村级公路通户率低,建池成本过大,部分困难户无法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虽然户用沼气总体需求旺盛,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山区中小型沼气工程需求迫切 随着新农村建设发展标准的提高,在农村环境建设中,畜禽养殖以户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受到了冲击,由分散养殖逐步向养殖小区过度。目前,全区中小型养殖小区100多处,每天直接排放粪尿达到20吨左右,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沼气资源。现已建中小型沼气工程6处,仅占规模化养殖场的3%。 当前,中小型养殖规模化生产是山区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但养殖场大多集中在水源较好、人户集中的城郊周围。大量的粪便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给水体、农田、农户造成污染,从而出现了政府担心、百姓恼火、企业着急的尴尬局面。矛盾不断涌现,纠纷处处发生,这些都是因为“废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造成的。如原宋洛养殖小区、果园养殖小区等。其次是业主能源环保意识差,无长远打算。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03-11 10:34 来源:钢联资讯 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公司所在的行业属于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包括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局及煤矿安监局、煤炭工业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等。 1、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能源行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将突出七个重点。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合理控制煤炭产量,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的基本稳定,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确保到201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三是要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四是要加快能源科技装备创新;五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六是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七是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在能源开发投资战略上,“十二五”国家将对东部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的部分地区,严格控制煤电发展,煤电建设仅考虑支撑电源建设和消耗进口煤炭的电厂建设。东部的电厂建设将以核电和燃气电厂为主。 (2)“十二五”煤炭产业的布局 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今后五年的煤炭建设将向中国西部转移。 “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

关于煤炭行业形势及发展心得体会

关于煤炭行业形势及发展心得体会进入2016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继续放缓,煤炭工业发展的形势更为严峻,煤炭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更为艰难;通过学习煤炭行业形势发展,使我进一步对当前的煤炭形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我国贫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煤炭占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我国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3%,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1%~2%。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过多依赖石油或天然气是不利的,因此,一直以来,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重在70%左右,在新的替代能源发展成熟之前,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动摇。虽然煤炭是我国的能源保障中的主体地位,但是近些年来在煤炭需求放缓、过剩产能难以消化、控制煤炭总量难度增加、国际能源价格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煤炭经济运行形势急转直下,产销量下降,库存居高不下,市场价格出现持续下跌,企业应收账款增加,利润大幅减少,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困难加剧。 据多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分析可以得出,短期内煤炭市场的供需仍然难有根本性转变,全行业普遍认为煤炭行业低迷的现状已成常态化。这种“常态化”是煤炭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必经的时期,供需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化还需要

一段时间才能到来。这需要强有力的相关行业政策和煤炭企业加快自身转变,煤炭行业才能可持续的发挥能源支柱作用。具体应从一下四个层面解决问题: 一是政府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退出过剩产能,解决人员安置问题,转移优势产能。今年以来,随着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体系逐步完善,各部门、各地方陆续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地方政府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能够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进入推进阶段。 二是区域优化布局,东部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生产矿井推进精采细收;中部推动兼并重组,控制开发规模,提高开采效率;西部对已接续的开发项目,应根据市尝转化输送条件,适度开发煤电一体化项目。 三是煤炭行业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推动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煤炭循环经济是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煤炭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最佳选择,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可以说,煤炭企业要想进一步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然方向。 四是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战略、煤炭科技和

2016年中国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6年中国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2015年焦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焦炭产量下降明显 2015年,焦化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形势呈现出:市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产品产量和价格持续下跌,经营效益下滑明显加重的局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15年1~12月份,全国粗钢产量为80383万吨,同比下降2.3%;生铁产量为69141万吨,同比下降3.5%;焦炭产量为44778万吨,同比下降6.5%。 焦炭贸易出口985.54万吨,同比增长15.11%。出口焦炭平均价格从2011年的451.83美元/吨,下降到2015年的156.24美元/吨。进口炼焦煤4799.9万吨,同比下降23.1%;进口炼焦煤平均价格从2011年的149.63美元/吨,下降到2015年的79.50美元/吨。 2016年1-4月份,全国粗钢产量累计2.61亿吨,同比降低2.3%;生铁产量累计2.25亿吨,同比降低3.7%;焦炭产量累计1.38亿吨,同比下降7.6%,其中,钢铁焦化企业焦炭产4068万吨,同比下降6.65%,独立焦化企业焦炭产量9819万吨,同比下降12.45%。 焦炭出口量保持增长、价格大幅下跌 2016年4月份,国内焦炭出口68.58万吨,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38.89%;焦炭出口价格为111.70美元/吨,同比下降36.03%,环比下降8.11%。2016年1-4月份,国内焦炭出口累计342.55万吨,同比增长13.33%,出口平均价格为115.38美元/吨,同比下降33.89%。日本、印度和巴西仍是从我国进口焦炭的28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名。分别占总量的23.85%、21.86%和6.09%。 炼焦煤供需总体宽松,价格小幅波动 2016年1-4月份,全国炼焦煤累计产量1.42吨,同比下降6.74%;全国累计进口炼焦煤1679.39万吨,同比增长14.46%,累计平均价格为64.73美元/吨,同比下降26.57%。从4月份以来炼焦煤价格看,呈现逐步上行走势。但从发展趋势看,仍将是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上涨动力不足。 焦化产品市场,价格跌宕起伏 2016年5月份,>40毫米焦炭价格指数为193.31点,同比下降2.26点,环比上涨24.81点,平均价格982元/吨,最高1230元/吨,最低840元/吨;≥25-40毫米焦炭价格指数为184.11点,同比下降2.45点,环比上涨25.45点,平均价格为904元/吨,最高1140元/吨,最低800元/吨。4月份焦炭价格创出了今年以来的价格新高。但是5月下旬以来出现回跌趋势。 2016年2月,煤焦油价格指数为187.72点,同比下降66.29点,环比下降6.0点,平均价格为1345元/吨,最高1900元/吨,最低1100元/吨。粗苯价格指数为293.4点,同比下降

煤炭工业的发展

煤炭工业的发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 能源与安全学院 采矿工程四班郭耀 采矿工程历史 中国的现代采矿业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现在其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均自成体系。中国的大气侯是全面改革全面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是重中之重,环保效率低、自动化水平低之类的现象严重困扰中国采矿业发展的矛盾,日益成为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中国采矿业面临世界性的竞争,这对中国采矿业的理论研究和工业水平的进展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世界各国,国内各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关键是科技水平科研实力的竞争,因此采矿工程的理论研究的不断加深和细化已提到议事日程中来。 采矿业本身是工业的龙头行业,承担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及动力的重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中国“入世”后,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既有困难又有机遇的趋势。其促进因素主要有国家对采矿业的重视,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采矿业本身管理水平相对的进一步理顺,均对此专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还应看到,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采矿业面临的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均对采矿工程专业发展造成许多不利影响,这一切的解决是逐步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采矿工程专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各种关系的理顺,采矿业工

人素质的提高,采矿工程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是迟早就会来到的。该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分配时慎重考虑,既要考虑现实的状况,又应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分析,参考相关人员的意见。中国“入世”后,现在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相对缺少,国家对该行业的重视,将会使采矿工程专业在一段时间的低潮出现反弹,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对采矿的认识 采矿工程专业系地矿类专业,主要研究学习矿床开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矿业新技术。国际上采矿专业出现较早,在西方产业革命期间已规模初具,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最早在1909年于中国矿业大学成立该专业,当时的名称是焦作路矿学堂。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也成立该专业,但专业历史可上溯到1895年成立于天津的北洋大学,此后重庆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也相继成立采矿工程专业。 矿床,指地壳中富集了有用矿物或组分,在质和量上目前已达到工业要求,并具备开采条件的部位。矿床中含有矿石,矿石是指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不可从中提取有用元素、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矿物集合体。矿石中常包括有用矿物(又名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类矿物。有用矿物是指能提供有用元素(或组分)或本身可直接被利用的矿物;脉石矿物是指矿石中没有用处的那些矿物。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某种矿物集合体是否可作为矿石是可以变化的,相应地矿床的概念也是可变的。矿石中有用元素、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称为品位。金属矿石的品位是指其中有用金属元素或组分的含量;非金属矿石品位常指其中有用矿物或有用组分的含量。矿床周围的岩石叫做围岩,而提供矿床中成矿物质来源的岩石叫做母岩。 采矿方法

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煤炭资源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2000年末,世界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亿t.按目前生产速度可开采200多年。世界各地都有煤炭资源,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占世界煤炭资源的70%.就煤炭质量而言,亚洲国家优质煤(发热量大于5700kcal/kg)占总资源的比重较高。我国煤炭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为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和独联体国家。 2煤炭生产 世界煤炭生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稳步增长。自70年代后期开始,动力煤占煤炭总产量的绝大部分,而在过去10年中炼焦煤产量下降。自1978年以来,欧洲动力煤产量下降70%,一些经济转型国家下降40%.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强劲增长的煤炭产量弥补了90年代初以来世界煤炭产量的减少。从1996年开始,世界煤炭产量略有下降,总产量从1996年的45.2亿t降到2000年的41.9亿t.根据各国的煤炭产量,我国煤炭工业的主要竞争对手为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独联体国家和南非。煤炭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生产成本也是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劳动成本。 3煤炭市场 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最新研究报告,世界煤炭消费量将从1999年的4700Mt增长到2020年的6400Mt.其中,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煤炭消费增长量约占世界总预测煤炭消费增长的92%.预计煤炭在世界一次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从1999 年的22%下降到2020年的19%.煤炭在世界发电燃料中的比重将从1999年的34%下降到2020年的31%.预测世界煤炭贸易量将从1999年的548Mt增长到2020年的729Mt.在煤炭出口市场上,澳大利亚、美国和南非等9个国家占世界出口量的90%以上。主要的出口市场是东亚和西欧,其中与我国比邻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占世界进口量的40%左右。1999年和2000年,世界煤炭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煤炭供应方。1999年世界煤炭市场的价格竞争不仅影响了贸易方式,也影响了煤炭出口国家的收入。澳大利亚和印尼煤炭出口量增加,而美国则降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低点。南非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2000年,影响世界煤炭市场的主要因素是较高的海上运输费、煤炭进口需求增长及出口价格。在过去10年中,世界煤炭价格在40%范围内波动,1995年煤炭价格。从2001年开始,因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煤价开始回升,2001年的煤价比2000年上涨约5美元/t . 4世界10大煤炭公司生产与经营在过去的10年间,世界煤炭工业进入了合并、重组和全球化时代。1999年,世界的煤炭公司为印度煤炭公司,其年产量为2.57亿t,目前该公司拥有54万雇员,但其煤炭生产业务全部集中在印度。这里着重讨论参与全球化经营的10大煤炭公司。2000年国外10大煤炭公司多数公司生产包括煤炭在内的多种产品。其中8个公司已在不同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2000年,国外10大煤炭公司共生产煤炭852Mt,约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1/5.煤炭产量和总收益的是皮博迪集团,利润的是力拓公司,煤炭出口量最多的是BHP 集团。国外10大煤炭公司的经营特点包括: 1)煤炭生产集中化。 2000年,南非比利顿、安格尔、格伦科和萨索尔4个公司的煤炭产量占南非煤炭产量的87%.美国前6个公司占全美煤炭总产量的51%,排在第一位的皮博迪公司,产煤176Mt,占美国煤炭总产量的16.1%.澳大利亚前7位煤炭公司产煤109Mt,占澳大利亚煤炭总产量的46%. 2)煤炭生产跨国经营。 除了阿奇和萨索尔矿业公司外,其余8家煤炭公司都有跨国煤炭生产业务,其中德国RAG 公司的煤炭生产业务分布于5个国家。

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

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 能源与安全学院 采矿工程四班郭耀 采矿工程历史 中国的现代采矿业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现在其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均自成体系。中国的大气侯是全面改革全面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是重中之重,环保效率低、自动化水平低之类的现象严重困扰中国采矿业发展的矛盾,日益成为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中国采矿业面临世界性的竞争,这对中国采矿业的理论研究和工业水平的进展提出更为迫切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世界各国,国内各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关键是科技水平科研实力的竞争,因此采矿工程的理论研究的不断加深和细化已提到议事日程中来。 采矿业本身是工业的龙头行业,承担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及动力的重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中国“入世”后,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既有困难又有机遇的趋势。其促进因素主要有国家对采矿业的重视,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采矿业本身管理水平相对的进一步理顺,均对此专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还应看到,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采矿业面临的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均对采矿工程专业发展造成许多不利影响,这一切的解决是逐步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采矿工程专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各种关系的理顺,采矿业工人素质的提高,采矿工程业的良好发展态势是迟早就会来到的。该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分配时慎重考虑,既要考虑现实的状况,又应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一定的分析,参考相关人员的意见。中国“入世”后,现在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相对缺少,国家对该行业的重视,将会使采矿工程专业在一段时间的低潮出现反弹,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对采矿的认识 采矿工程专业系地矿类专业,主要研究学习矿床开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矿业新技术。国际上采矿专业出现较早,在西方产业革命期间已规模初具,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最早在1909年于中国矿业大学成立该专业,当时的名称是焦作路矿学堂。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也成立该专业,但专业历史可上溯到1895年成立于天津的北洋大学,此后重庆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也相继成立采矿工程专业。 矿床,指地壳中富集了有用矿物或组分,在质和量上目前已达到工业要求,并具备开采条件的部位。矿床中含有矿石,矿石是指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不可从中提取有用元素、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矿物集合体。矿石中常包括有用矿物(又名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两类矿物。有用矿物是指能提供有用元素(或组分)或本身可直接被利用的矿物;脉石矿物是指矿石中没有用处的那些矿物。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某种矿物集合体是否可作为矿石是可以变化的,相应地矿床的概念也是可变的。矿石中有用元素、有用组分或有用矿物的含量称为品位。金属矿石

(能源化工行业)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方向

(能源化工行业)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煤化工产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煤化学加工包括煤的焦化、气化和液化。主要用于冶金行业的煤炭焦化和用于制取合成氨的煤炭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进壹步得到发展,同时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煤化工或煤化工能源技术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且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 1.1煤炭焦化 焦化工业是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也是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机械工业铸造最主要的辅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焦炭产量大约为3.2~3.4亿t/a,直接消耗原料精煤约4.5亿t/a。受世界钢铁产量调整、高炉喷吹技术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生产成本增高等原因影响,工业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炼焦能力处于收缩状态,焦炭国际贸易目前为2500万t/a。 目前,我国焦炭产量约1.2亿t/a,居世界第壹,直接消耗原料煤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14%。全国有各类机械化焦炉约750座之上,年设计炼焦能力约9000万t/a,其中炭化室高度为4m~5.5m之上的大、中型焦炉产量约占80%。中国大容积焦炉(炭化室高≧6m)已实现国产化,煤气净化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干熄焦、地面烟尘处理站、污水处理等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焦炭质量显著提高,其主要化工产品的精制技术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焦炭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壹,出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达到1500t/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焦炭出口国。 从20世纪80年代起,煤炭行业的炼焦生产得到逐步发展,其中有的建成向城市或矿区输送人工煤气为主要目的的工厂,有的以焦炭为主要产品。煤炭行业焦化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焦炉炉型小、以中小型焦炉为主,受矿区产煤品种限制、焦炭质量调整提高难度较大,采用干法熄焦、烟尘集中处理等新技术少,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及现代化管理和其他行业同类工厂相比有较大差距。 1.2煤气化及其合成技术 1.2.1煤气化 煤气化技术是煤化工产业化发展最重要的单元技术。全世界现有商业化运行的大规模气化炉414台,额定产气量446×106Nm3/d,前10名的气化厂使用鲁奇、德士古、壳牌3种炉型,原料是煤、渣油、天然气,产品是F-T合成油、电或甲醇等。 煤气化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各种气化炉大约有9000多台,其中以固定床气化炉为主。近20年来,我国引进的加压鲁奇炉、德士古水煤浆气化炉,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或城市煤气。 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引起国内煤炭行业的关注。“九五”期间,兖矿集团和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完成了22t/d多喷嘴水煤浆气化炉中试装置,且进行了考核试验。 结果表明:有效气体成分达83%,碳转化率>98%,分别比相同条件下的德士古生产装置高1.5%~2%、2%~3%;比煤耗、比氧耗均低于德士古7%。该成果标志我国自主开发的先进气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1.2.2煤气化合成氨 以煤为原料、采用煤气化—合成氨技术是我国化肥生产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有800多家中小型化肥厂采用水煤气工艺,共计约4000台气化炉,每年消费原料煤(或焦炭)4000多万t,合成氨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60%。化肥用气化炉的炉型以UGI型和前苏联的Д型为主,直径由2.2m至3.6m不等,该类炉型老化、技术落后。加压鲁奇炉、德士古炉是近年来引进用于合成氨生产的主要炉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