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现代传媒教案

多彩的现代传媒教案
多彩的现代传媒教案

《多彩的现代传媒》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视、报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书籍报刊和观看电视获取信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看电视和读书的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电视、报刊等现代传媒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并正确处理看电视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准备视频、音频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很多电器,其中电视就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电器之一,你喜欢看电视吗?为什么喜欢?

2.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看电视。

3.教师小结:看电视不仅让我们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给我们带来欢乐,还能使我们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开阔我们的视野,及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情,可以说通过电视我们能了解整个世界。

二、新课学习

1.电视里看世界

本主题活动主要包括“电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合理安排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电视节目”“采访电视台,了解节目的录制过程”三部分的内容。

活动一:电视是我们生活的好伙伴。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一幅观看“神五”升天的情境图、有关电视资料的信息窗、电视重要作用的四幅图片和一个文本框。看电视是学生最熟悉和喜爱的,关于电视的话题,学生肯定会滔滔不绝。教师要注意强调并引导学生说话有条理,能分类总结。主要让学生认识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二:合理安排“我”的电视节目时间表。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一幅讨论图和有关“我的电视节目时间表”的空白表格。电视作为现代传媒之一,确实为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恰当地处理电视与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养成科学看电视的好习惯。

活动三:采访电视台,了解节目的录制过程。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包括电视节目的情景图和学生创编节目的两幅图片。此体验活动的设置,主要让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听、去想,了解节目录制的过程和电视人制作电视节目的辛苦,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空间。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分工,自己编排录制一期节目。最后,评选出最佳导演奖、摄影奖、创意奖等奖项。

2.读报纸、看杂志

本主题活动由“图书、报刊小调查”“报纸的来历”“争创书香家庭”“收听广播”四部分的内容组成。

活动一:图书、报刊小调查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包括生活中读书看报的三幅情境图和两个调查内容。课前开展调查时,除了教材设计的两项内容外,可以调查家庭报刊杂志、音像制品数量,计算家庭人均拥有图书数量;也可调查学校图书馆藏书数量等等。调查完毕要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建议。

活动二:报纸的来历

教材呈现的是报纸从编辑到出售的全过程示意图。目的是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体会报刊编辑、出版发行等人员的辛苦,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三:走近广播

教材呈现的是有关广播的一个常识资料库。广播被称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有些边远地区不能及时看到报纸,在这种条件下,广播的作用就更显重要。教学时,教师可以课前组织学生自由或集体收听广播节目。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三、结论总结

通过电视我们能了解整个世界,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的看电视的习惯,相信大家今后定会改正不足,养成良好看电视的习惯。一次听,报纸、杂志也向我们传递着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所以我们也可以看看,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四、课堂练习

1.()是现代社会中最广泛、最直观的信息传播媒体。

2.看电视的()、()、()等,都有害于我们的健康;看不适合我们的节目,也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因此,要养成()看电视的好习惯。

3.报刊、()也是现代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报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4.除了电话、电视和报刊杂志,()也是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

五、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下自己确立主题出一份精美的手抄报。(可以合作完成。)

六、板书设计

多彩的现代传媒

电视里看世界

读报纸、看杂志

多彩的现代传媒教案

《多彩的现代传媒》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视、报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书籍报刊和观看电视获取信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看电视和读书的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电视、报刊等现代传媒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选择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并正确处理看电视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准备视频、音频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很多电器,其中电视就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电器之一,你喜欢看电视吗?为什么喜欢? 2.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看电视。 3.教师小结:看电视不仅让我们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给我们带来欢乐,还能使我们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开阔我们的视野,及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情,可以说通过电视我们能了解整个世界。 二、新课学习 1.电视里看世界

本主题活动主要包括“电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合理安排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电视节目”“采访电视台,了解节目的录制过程”三部分的内容。 活动一:电视是我们生活的好伙伴。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一幅观看“神五”升天的情境图、有关电视资料的信息窗、电视重要作用的四幅图片和一个文本框。看电视是学生最熟悉和喜爱的,关于电视的话题,学生肯定会滔滔不绝。教师要注意强调并引导学生说话有条理,能分类总结。主要让学生认识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二:合理安排“我”的电视节目时间表。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一幅讨论图和有关“我的电视节目时间表”的空白表格。电视作为现代传媒之一,确实为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信息,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恰当地处理电视与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养成科学看电视的好习惯。 活动三:采访电视台,了解节目的录制过程。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包括电视节目的情景图和学生创编节目的两幅图片。此体验活动的设置,主要让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听、去想,了解节目录制的过程和电视人制作电视节目的辛苦,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展示才华提供空间。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分工,自己编排录制一期节目。最后,评选出最佳导演奖、摄影奖、创意奖等奖项。 2.读报纸、看杂志 本主题活动由“图书、报刊小调查”“报纸的来历”“争创书香家庭”“收听广播”四部分的内容组成。 活动一:图书、报刊小调查 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包括生活中读书看报的三幅情境图和两个调查内容。课前开展调查时,除了教材设计的两项内容外,可以调查家庭报刊杂志、音像制品数量,计算家庭人均拥有图书数量;也可调查学校图书馆藏书数量等等。调查完毕要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建议。 活动二:报纸的来历 教材呈现的是报纸从编辑到出售的全过程示意图。目的是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体会报刊编辑、出版发行等人员的辛苦,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三:走近广播 教材呈现的是有关广播的一个常识资料库。广播被称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中国一绝扑灰年画的绘画步骤(之一)教学设计 山东潍坊高密姜庄中学徐桂爱邮编261506 电话2733294 高密扑灰年画是中国一绝,已经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作为民间艺术的继承人,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学习年画的有关知识。扑灰年画,是民间艺术的一朵璀灿奇葩。作为生长在发源地的我们有必要来理解、学习它。(提到中国一绝,年画的发源地在本乡镇,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欣赏教师的年画作品,理解扑灰年画的内容 2、掌握年画的几个重要独特步骤:扑灰,头发画法,涮花,画线 3、激起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加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感情 教学重点:对扑灰的理解,及头发,涮花的画法 教学难点:扑灰及头发的画法 教具准备: 工具:油画笔、花枝俏、大小白云笔、小水桶、调色盘、柳枝烧制炭条。 材料:熟宣纸,一得阁墨汁,国画颜料。 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播放平时我的年画作品:《三星高照》、《放飞》、《三娘教子》、《姑 嫂闲话》、《踢毽子》、《金玉满堂》《四爱》……,(涉及文学中的四爱,学生回答,周敦颐的爱莲,陶渊明爱菊,王羲之爱鹤,孟浩然爱梅)学生会发自内心的地喊,老师画的这么漂亮!激起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出示今天学习的课题: 中国一绝扑灰年画的绘画步骤之一 主要解决两大问题,即告诉学生本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扑灰知识 2、学习头发画法,涮花,画线 (这样学生了解了本课的任务后,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我开始导入新课:重点定位在作品《姑嫂闲话》上,我将纸质作品以及课件展现给同学们。 让学生相互讨论与交流以下问题; 1、你理解扑灰的知识吗? 2、你在那儿见过扑灰年画? 3、这幅画的内容你看懂了吗? 4、这幅画的技法特点是什么? 5、有那几种绘画方法你不明白?(让学生讨论交流,根据“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特点,增加学生说的机会、交流的机会、思维碰撞的机会、表现的机会、锻炼的机会) 二、学习扑灰的知识 教师结合课件予以讲解。(学生看大屏幕)所谓扑灰是根据它的生产制作技术而言,根据所构思题材内容,打好腹稿之后,便用柳枝炭条起轮廓,拿画纸在上面扑抹,一稿可扑数张。为了增加数量,还可以在扑好一张画稿上再用柳枝炭条描一遍,重扑。这样不但数量增多了,也使同一张画稿成了对称的两张。其基本步骤是:1、在画稿上覆灰;2、在画纸上扑灰。 步骤如图: (图1)在扑好的一张画稿上,用柳枝炭条重新描一遍,画稿上便覆着了柳枝灰。

(精品)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中一课。本课通过讨论、分享、展示的方法,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感悟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和认同,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所体现的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引导和帮助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要点。 二、学情分析: 全班学生46人,男生25人,女生21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占三分之一。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书本以及影视作品上,同时,他们乐学、好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往往会更多地放在民间艺术的外在形式上,且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民间艺术和家乡气候、地形、历史文化间的密切联系则是孩子们很难考虑到的。 课前指导时,教师可尽量引导学生使用简便、可行的方法收集材料,比如实地观察、查阅报刊和书籍。而材料的对象和内容尽量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主,课前准备的时间尽可能充分。课堂上,教师也要给学生们足够的交流时间与空间。对于难理解、难展现的地方,教师可先做示范,也可利用多媒体和课间对学生进行直观引导,使学生交流在范例引导下有目标、有侧重、有特色、有实效。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 2、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 3、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现状。 四、教训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了解民间艺术的现状。

2、教学难点:探索民间艺术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第一课时了解和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和多样性 教学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走进民间艺术 1、出示图片(北京京剧、辽宁秧歌、广东舞龙舞狮、四川绵竹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皮影……),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民间艺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彩的民间艺术。(板书课题) 2、观看视频《多彩的民间艺术》,直观感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问:同学们除了视频中看到的民间艺术,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呢?这么多的艺术形式,我们能够给这些民间艺术分分类吗? 3、小组活动——我给民间艺术分分类:准备几张圆形卡片(大),小组合作探讨一种分类方式,并将相应的艺术形式填入其中。 比如按种类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民间建筑等 …… 活动二、小组汇报,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1、通过我们小组的合作,我们为收集了解的民间艺术分了类,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种类多样,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些民间艺术,感受其博大精深的魅力。 2、小组发布:各小组合作探究,在(图片、表演、故事、音乐、舞蹈、实物展示)中任选两种形式,如“图片+故事”,“音乐+舞蹈”等,向全班同学发布你的民间艺术调查。

现代传媒即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现代传媒即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媒介亦译作媒体,原是指一种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中介物。在现代传播学里,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而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媒介的现代形态,主要包括印刷手段的报刊媒介、电子手段的广播、电视媒介,以及现在的因特网新媒介。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主要是依托第一媒介,即印刷媒介——报刊来完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年历程,中国的传媒业也迎来了与祖国共同成长发展的花甲之庆。 这六十年间,传媒业的发展举世瞩目,成就辉煌。仅以报纸为例。1950年全国出版各类报纸336家,期发总数230万份;到2008年增加到1943家,期发总数达到21154.79万份。一个甲子的时间,报纸增加了1803家,增长了12.88倍;期发总数增加20924.79万份,增长了90.98倍。中国传媒业这种跨越性的、超常规的发展,生动地显示出支撑传媒业发展的共和国社会制度和基本国策的正确、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长以及人们对传媒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 改革和开放推进传媒业有序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繁忙的经济恢复和紧张的经济制度改革向传媒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宣传和报道的繁重任务,传媒自身也在改革和发展的洪流中大踏步地向前推进。 新闻批评与报纸监督,从提高认识、形成制度到初杀腐败、形成风气,

是新中国传媒工作最初7年的又一亮点。1950年初, 1989年,江泽民明确把文艺工作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扩展为新闻宣传工作方针。李瑞环提出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要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移到面向群众上来”,“要改革新闻宣传内容”,“要改革新闻宣传的形式”。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使新闻宣传向新闻基本规律进一步回归。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 新科技革命为传媒业注入发展动力 香港回归前,笔者奉派去香港执教,看到一所大学有5000台电脑,惊羡得不得了。如今中国传媒拥有的电脑设备总体上好于香港新闻界。这表明党和政府对传媒业的重视,也展示出中国传媒60年来经过艰苦奋斗业已达到的现代化水平。 虽说党和政府对中国传媒业的生产条件与技术装备是重视的,但中国报刊业告别纸与笔的时代、中国电子传媒进入世界前列、互联网和手机在内的中国新兴传媒同全球同步前进,还是最近20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决定采取广播卫星覆盖全国的方针,试验卫星和实用卫星先后上天,并开始长期租用国际通讯卫星的转发器,用卫星传送电视节目。

小班民间美术教案

小班版画活动《珠子滚画》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弹珠滚画作品,感受各种粗细不同的彩色线条交织在一起的美。 2、尝试用大小、光滑度不同的弹珠蘸上各种颜色进行滚画,探索弹珠滚画的基本方法。 3、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进行想象和猜测,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准备: 1、弹珠滚画作品若干。 2、每组大小、光滑度不同的弹珠若干,四个颜料盘,成人鞋盒盖6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各种弹珠滚画,感受各种彩色的线条交织在一起的美。 教师: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有哪些颜色?这么多颜色的线条在一起像什么? 二、探索弹珠滚画的印制方法。 1、教师:猜猜,这么漂亮的画是怎么做出来的? 2、看看桌上有什么?有哪些颜色,我们要干什么呢? 3、猜猜看,用这些东西怎么才能印出漂亮的画?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想换一种颜色怎么办? 4、教师讲解和示范:先将作业纸放入盒盖内,再用小勺舀出颜料盘中的弹珠放入盒盖内,上下左右摇晃盒盖。想换另一种颜色时,将弹

珠倒回颜色盘,用小勺在其他颜色的盘中舀弹珠。 三、幼儿尝试进行弹珠滚画活动。 四、作品评价。

小班点画活动《灯笼高高挂》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装饰灯笼。 2、对我国的民间艺术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灯笼人手一份; 2、灯笼的图片若干; 3、颜料、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时候见过它?在哪里见过它? 小结:这是灯笼,过年过节的时候,它就会高高的挂起来,象征团圆并营造一种吉利喜庆的氛围。 二、欣赏灯笼的图片 提问:灯笼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 小结:灯笼上又叫彩灯有许多好看的颜色来装饰,有五颜六色的花朵和大大小小的花朵在一起很漂亮。 三、出示没有装饰的灯笼,引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提问:老师这里也有许多好看的灯笼,你们想怎么装饰呢?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小结 四、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每个小朋友制作一个灯笼,灯笼的颜色要丰富多彩,花朵可以有大有小。在进行手指点画的时候注意整洁。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教案【名校精品】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世界文化大交融的情况下,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的特点,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难点: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 学生准备:自己家中部分民间美术工艺品一二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刚走进教室就感到这间教室的气氛与众不同。 问:走进这间教室有什么感觉? 答:有一种热烈的节日气氛。 问:为何有这种感觉?

答:通过四周的玻璃窗上贴满窗花(属剪纸艺术)。剪纸艺术属民间美术。 二、课堂发展 1、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 中国民间美术是由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农民画、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传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2、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点: (1)实用简洁,因材施艺。 (2)质朴率真,随意大方。 (3)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它在艺术上集中美和朴素于一身,表现出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风格、散发着劳动人民那种内在的真挚、善良、坦率热情等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3、欣赏民间美术: (1)因民间美术是民俗的载体,我们要结合各民族各地风俗民情欣赏。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各地、各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与节日活动的内容。民间美术与这些节日紧密结合着。我们要欣赏它是如何“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 (2)民间美术是表意的艺术之一。(即“想着怎么着就怎么着”不能用科学的解剖透视法去衡量它,也不能用专业美术的标准欣赏它的好坏、美丑而应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美好”等情趣及稚拙的表现手法去感受、体会、鉴赏。) 4、欣赏作品 (1)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版彩色夸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

多彩的民间美术教案

1.多彩的民间美术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民间的美术作品接触较少,甚至未曾接触。通过本课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丰富多彩,高手民间劳动人民的生活的愿望和情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能容比较多,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本课包涵了民间的剪纸,年画,面具,铜雕,油画,玩具,泥塑,皮影,服饰,木雕等作品欣赏。种类繁多但却有共同点,可抓住民间美术的共同点给学生进行欣赏。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四、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作品类型,民间美术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走进民间(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走进民间观察他们在干什么?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东西吗? 2.为什么各地人民都喜欢这些民间美术作品? 二、认识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 1.拜访民间达人库淑兰——了解库淑兰的简介 2.欣赏剪纸作品 (1)在构图上你发现这作品有什么特点吗? (2)这些作品在色彩上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作品中都有哪些图案呢? 3.剪纸作品小结 三、认识年画 1.年画简介 2.欣赏作品

民间艺术课程教案

民间艺术了不起 主题网络图

★主题目标分析: 了解丰富多彩的崇明民间艺术中的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术、民间传说童谣、民俗节日等内容,尝试对崇明民间艺术的认识、探索和表达、表演,感受崇明民间艺术的美,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认识、探索、表达和表现。 *优美的民间音乐 1、了解崇明民间歌舞的名称、特点。 2、喜爱崇明民间歌舞,愿意尝试表演。 *丰富的手工艺术 3、了解崇明民间手工艺品的名称、种类。 2、有制作民间手工艺品的兴趣。 *有趣的童谣传说 1、了解崇明的民间童谣和传说,对民间文学感兴趣。 2、愿意说说唱唱民间童谣。 *欢乐的民俗节日 1、了解崇明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活动的来历以及习俗。 2、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快乐。 ★幼儿经验与主题价值分析 崇明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但对于幼儿来说,还缺少具体的感知,离现有的生活经验比较远。但是,孩子生在崇明、长在崇明,有必要进行了解和传承,况且,崇明的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在岛上还有所展现,幼儿或多或少有所感知。例如:农村中有的孩子的奶奶还用自己刺绣的鞋垫、窗衣、帐沿、枕套;有的奶奶还仍在家中自己动手纺纱、织布;农村家庭中每家还有灶头,孩子看得见生活中的灶花;元宵节爷爷、爸爸和孩子一起扎灯笼、甩火球等等,因此,孩子们具有零星的、简单的经验。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积累经验、激发情感,老师、家长就有必要进行挖掘、整理,拓展学习资源,引导孩子进一步观察了解。 “欣赏和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性,有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了解一些接触到的多元文化”是《指南》对学前期幼儿所要求获得的基本经验。该主题就是让幼儿接触、了解、感受崇明本岛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化。 ★主题实施的建议 1、教师应把握本班幼儿的兴趣,选择适合班级孩子的兴趣、年龄能接受的民间艺术内容,找准切入点。如:元宵节幼儿对各种灯笼感兴趣时,教师及时引导开展亲子自制灯笼、火球,

中国民间艺术教案

中国民间艺术——剪纸 教学目的: 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好连接与完整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示范作品、彩色纸、剪刀、刻刀,订书钉。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片段引出课题 观看中央美院最近原创剪纸动画《大红公鸡毛腿腿》选段,这是哪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剪纸。引出今天的课题。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二、讲授新课 (一)剪纸的种类: 剪纸按纹样大致可以分为: 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 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 (二)剪纸的运用 花瓶、餐具、水杯,服装,屏风、建筑等。 (三)剪纸的表现手法 1.剪影法 剪影是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古老形式,它是通过外轮廓的形状表现人物和物象的形状,所以它最注重外轮廓的美和造型。剪影一般以表现人物、动物、景物等物体的侧面为好。

2.阴剪 一般指镌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线,用在黑色块面中展现线条的方法,来保留大的体面,这种效果厚实、结实、稚拙感很强,有一种强烈的黑白对比感。北方剪纸多用此法。 阴刻剪纸——线线相断 3.阳剪 一般指镂剪,就是剪去空白的面,留下线条或稀疏块面的方法,以保留各种变化的线条。这种方法流畅、清雅、玲珑剔透。南方剪纸多用此法。 阳刻剪纸——线线相连 4.阴阳剪 此法是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了阴阳两种剪法,使构图变化多样,画面黑白灰对比鲜明,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方法。现代内容的剪纸多用此法。 (四)和剪纸的符号 1.小圆孔 2.月牙形 3.柳叶形 4.锯齿形 (五)剪纸步骤

1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第1课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美术色彩、造型、选材的特点和民间美术常 见的“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 能用美术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的独特美感;认识传统纹饰并能画一副民间美术作品中的传统纹饰。 2、过程与方法:体验民间表达“吉祥”主题的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认识民间美术独特的装饰风格与审美观,在欣赏中产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民间美术的选材、造型和色彩特点以及装饰风格与独特的审美情趣,概括常见纹饰。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描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吉祥图案纹样、色彩特点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游戏激趣:从多媒体课件中欣赏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夸张、变形、概括、对称”等造型特点。视频展示传统节日或喜庆活动场景,营造喜庆气氛。引导学生取出利是封里的图片猜一猜相关祝福词。 2.引导学生感受民间美术色彩、造型和色彩特点,以及与传统节日、喜庆活动等民俗的关系。

3、引出课题,阅读课本图。 (二)课堂发展: 1.观察研究: (1)小组讨论:课本中的那些作品体现了喜庆、吉祥的特点。 (2)观察思考:山西剪纸作品《蝶恋花》:作品中那些纹饰采用了寓意、谐音、象征的手法? (3)说说你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如何表现吉祥的主题。 2.体验实践: (1)讨论交流:民间美术中作品中采用了那些装饰纹样? (2)认识常见的纹饰:云纹、鸟纹、花草纹、火纹、水纹、回纹等六种纹饰。 小结:这些纹饰都来自大自然的灵感,表达自古以来人民对大自然的敬重与热爱。 (3)画一画:民间美术作品中自己最喜欢的传统纹饰。 3.作业布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内容。 (1)能临摹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纹饰; (2)能用传统纹饰组合一幅“吉祥图案”; (3)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象或抽象的吉祥纹样和色彩组合一幅“吉祥图案”。 4.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

【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3. 全班交流汇报。 4. 师小结

民间艺术由劳动者创造,用来表达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及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1. 感知民间艺术。 (1)我家住在河南省沁阳市,人们在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生日祝寿等活动上都要 请唢呐班吹奏,以增添热闹的气氛。所以,我们这里很多人的唢呐技艺都很高趣。 (2)我家住在甘肃省庆阳市,这里的香包制作技艺精湛。人们常常把香包挂在门庭 或者送给来友,以此表达样和平安的美好祝愿。 (3)我家来自东北,那里的“二人转”很受老百姓欢迎。听爷爷说,以前没有电视 的时候,人们会聚集到广场去观赏“二人转” ,这丰富了他们的闲暇生活。 2. 说一说:这些民间艺术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或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 3. 议一议:你们家乡的民间艺术又满足了人们哪些需求,或表达了人们哪些愿望 呢?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2)每个小组推荐1 名同学到全班交流汇报。 4. 师总结:我们许多的民间艺术都是用来满足人们对生活和审美的需求,表达人们 的美好愿望。 (三)走进民间艺人 1. 读一读:86 页“阅读角“ 天津“泥人张” 天津“泥人张”是清代著名泥塑艺人张明山开创的泥人流派。张明山 在泥人的创作上注重写实,强调神韵,他的作品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 张明山( 1826- 1906),出生于天津一个贫寒的民间艺人之家,祖籍浙江。张明 山的父亲以制作泥玩具为生,小明山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喜欢玩弄泥巴,八岁便 能协助父亲制作小猫、小狗一类的泥玩具。张明山在泥巴造型上有很好的感悟与天分,十 三岁开始独立从事彩塑创作,十八岁便声名远播。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1课时教案

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2.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魅力。 教学难点: 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学准备:PPT 、搜集关于民间艺术的物品或图片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纳溪山歌《撵野猫》,请学生欣赏。 2.师:这是我们四川纳溪的民间音乐。 3.学生欣赏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宁河船工号子》,感受民间舞蹈的魅力。 4.师揭示课题: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民间艺术交流会 (一)民间艺术的组成 1.猜一猜:民间艺术是指哪些艺术? 2.了解民间艺术的组成。 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说一说:在我们当地,有哪些民间艺术? 4.师小结: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差别很大,因此就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在我国各地有许多著名的民间艺术。 (二)民间艺术的来源 1.走进民间艺术(图片欣赏): 北京京韵大鼓、东北秧歌、广东舞狮、天津杨柳青年画、江西景德镇瓷器、陕西华县皮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卡姆艺术、江苏苏州刺绣、四川变脸…… 2. 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 3.在地图上找一找,这些民间艺术产自于哪里? 4.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民间艺术?将课前搜集的关于民间艺术的物品或图片与同学交流。 活动二: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 (一)当地的民间艺术 1.听一听 (1)我家住在山西省寿阳县,这里的“得胜鼓”很有名。这种鼓打法简单,但变化无穷,越打越起劲儿。 (2)我家住在浙江省杭州市,这里的“余杭滚灯”是具有强烈竟技特点的民间舞蹈。 (3)我家住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这里的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很有名气,它讲述了阿诗玛的故事。 2.说一说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在你生活的地方也有不少令人骄傲的民间艺术。与同桌说一说,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教案上课讲义

课题:民间艺术 课时: 1课时 课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 八年级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首先要搞清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一般审美特征,初步掌握民间美术的一般欣赏要点。本课选取了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本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掌握欣赏民间 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年画、风筝、玩具、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常 熟花边等几类典型的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教学方法:1.教法:讲述法; 2.学法:欣赏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民间美术作品。 学具准备:教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下面坐好,准备上课哈! 二:引入新课: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你们知道哪些民间美术?他们有什么特征呢? 三:讲授新课: (一)民间美术概念 民间美术由于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创造,民间美术作品质朴纯真地倾注着劳动群众个人的感情信仰和随心所欲的个性,随意性的艺术风(二)民间艺术的几种分类 1、民间美术中的重要品类之一的节日用品——年画。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它是我国民间过年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产年画的地方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此外,山东潍坊、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广东佛山等都是著名的年画产地。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十美放风筝》。画面 描绘的是初春时节,12位美丽的女子放飞凤筝的场 面。人物表情有别,姿态各异。舒缓高翔的风筝, 扑面而来初春的轻风,一片舒心祥和的景象。这不 正是终年劳作的人们热望和祈盼的心境吗?这正是 这幅年画寓意深刻之处。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 制细腻、色彩绚美。杨柳青年画通俗易懂、构图饱 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 在我国南方影响最大的年画是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南北齐名。桃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民间的美术作品接触较少,甚至未曾接触。通过本课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丰富多彩,高手民间劳动人民的生活的愿望和情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能容比较多,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本课包涵了民间的剪纸,年画,面具,铜雕,油画,玩具,泥塑,皮影,服饰,木雕等作品欣赏。种类繁多但却有共同点,可抓住民间美术的共同点给学生进行欣赏。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四、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作品类型,民间美术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走进民间(激趣导入)播放视频,走进民间观察他们在干什么?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东西吗? 2.为什么各地人民都喜欢这些民间美术作品? 二、认识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 1.拜访民间达人库淑兰——了解库淑兰的简介 2.欣赏剪纸作品(1)在构图上你发现这作品有什么特点吗?(2)这些作品在色彩上给你什么样的感觉?(3)作品中都有哪些图案呢? 3.剪纸作品小结三、认识年画 1.年画简介 2.欣赏作品(1)结合从欣赏剪纸作品的方法来欣赏年画作品,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点?(2)通过文字的谐音找一找对应的年画作品。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一课一练-多彩的现代传媒 鲁人版

2.多彩的现代传媒 一、请你填一填。(每空1分共10分) 1.()、()、()、()等现代传媒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是现代社会中最广泛、最直观的信息传播媒体。 3.报刊、()也是现代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报刊、(),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4.除了电话、电视和报刊杂志,()也是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 6.我最喜爱的电视栏目是(),我最喜欢看的报刊是()。 二、你能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吗?(每题1分共5分) 1.在《大风车》节目中,()塑造的“金龟子”形象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A.田燕南 B.刘纯燕 C.张静 2. 广播是由()编辑和录制节目,然后由发射台将节目信号转变成一定频率的电波发射出去。 A.广播电台 B.电视台 C.发射台 3.()可以收听许多广播电台的节目。 A.收音机 B.录音机 C.点读机

4.看电视的最佳距离()。 A.2.5~8米 B.1米 C.半米 5.电波通过各个地方的()接转和放大,覆盖发射到一定的区域,这个区域里的收音机就可以收听节目了。 A.差转台 B.广播电台 C.发射台 三、我会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我国的电视事业发展很快,现在,一些偏僻的山村,也能收看到电视节目。() 2.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3.通过收音机我们可以随时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 4.现在的平板电视、液晶电视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影响。() 5.现在的报纸太多了,看完了就可以随便扔掉。 ( ) 四、请你说一说 1.请说说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分) 2.为什么要养成科学看电视的好习惯?(3分)

多彩的现代传媒教学反思

《多彩的现代传媒》教学反思 本课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多彩的现代传媒》的第一部分《电视里看世界》。 本课教学认知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对促进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行为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并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情感目标是要促进学生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更加理解、尊重家长。 为达到活动目标,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我精心设计了每个环节,“电视是我们的好伙伴”“科学看电视”“我是节目主持人”等活动一气呵成,寓教育于活动中。 教学中,我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导出课题。然后通过电视是我们的好伙伴,让学生了解电视在人们生活中有很多的作用,促进我们地成长。再通过看电视引起地风波,引出生活中学生们看电视遇到的问题——小学生看电视的利与弊,进而展开辩论。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出合理收看电视的“金点子”,掌握了科学收看电视的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如何科学、合理的收看电视的认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并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充分感受电视给我们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 新课程强调“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本节课,我以课堂活动为教与学的主要形式,给予了学生活动的机会,活动的权利,活动的空间,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情境中体验,在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中感受真理,获得真知;更使品德教学蕴涵了新的理念,焕发出新的生机。 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但我相信,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学习,我会和新课程一起成长的。

浅谈现代传媒的特点和发展以及未来走向

实践(调查)报告 浅谈现代传媒的特点和发展以及未来走向 所在系部: 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目录

摘要 (1) 正文 (1) 一、传媒属性概述 (1) 1.传媒定义 (1) 2.传媒分类 (1) 2.1第一类媒介 (1) 2.2第二类媒介 (1) 2.3第三类媒介 (2) 2.4第四类媒介 (2) 3.传媒管道 (2) 二、现代传媒的特点以及发展 (2) 1.现代传媒的特点 (2) 1.1存在形态的开放性 (2) 1.2蕴含内容的复杂性 (2) 1.3信息含量的海量性 (3) 1.4存在形式的兼容性 (3) 1.5传播方式的渗透性 (4) 1.6影响效果的交互性 (4) 1.7传播速度的及时性 (4) 1.8信息覆盖的广泛性 (5) 2.现代传媒的发展 (5) 2.1经济领域 (5) 2.2政治领域 (6) 2.3大众文化领域 (6) 2.4生活方式领域 (6) 三、未来走向 (6) 四、实践报告总结 (7) 摘要

传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可以直观到的现象,因为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广泛传播的符号形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并且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在一切社会中,符号形式(即语言的表达、手势、动作、艺术品等)的生产和交换现在是并且始终是社会生活的普遍特征。自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人类推向现代社会以来,技术手段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使符号形式的生产、复制和传播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以致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传媒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报刊、书籍、广播、广告、电视、录像机、网络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 关键词:传播的关系符号形式普遍特征 ' 正文

一、传媒属性概述 1.传媒定义 传媒,就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传播媒体或称“传媒”、“媒体”或“媒介”,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收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 传媒是准确及时全面数据发现和传播;实验工具;调查手段。 传播媒体可以是私人机构,也可以是官方机构。传播管道有纸类(新闻纸,杂志)、声类(电台广播)、视频(电视、电影)还有现代的网络类(电脑视频)。194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战后公共图书馆的准则》一书中首次使用其作为术语,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 2.传媒分类 传媒按照类型来分类,可以将传媒分为四大类传媒。 2.1第一类传媒 利用手势、旗语、烽火等直接简捷直观的互动方法接收彼此信息的方式,是传统的原始的传媒的一种,它的特点是直观快速,但受自然界条件的局限性较大,如天气、光线、自然障碍物等。 2.2第二类传媒 包括信件、绘画,文字、符号、印刷品、和摄影作品等。在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中,信息的接收者要靠视觉感官接收信息,信息的发出者则开始使用一定的传播设施和工具。 2.3第三类传媒 无论是信息的发出者还是接收者,都必须借助传播设施。这类传媒包括电话,唱片,电影,广播,电视,手机通讯,等等。 2.4第四类传媒 互联网传媒,之所以单独的将互联网传媒列为第四类传媒,是因为它的传媒方式和信息载体是有别于第三传媒的。传统意义上的传媒在使用中具有一定的时间约束性和空间限制性,但只要接触过星之传媒的人都知道,网络传媒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是其它媒介所不及的,它既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又可以第一时间在任何地点使用,其便捷性是有目共睹的。它也正是未来传媒的主发展平台。 3.传媒管道 传媒的管道有: 纸类(例如新闻、报纸、杂志等印刷在纸上的媒体),声类(例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中国民间美术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请大家看书本75页。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 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 生: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 生: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迷信。 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

山东人民版思品五上多彩的现代传媒WORD版教案1

《多彩的现代传媒》 山东人民版小学五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天涯若比邻第二课多彩的现代传媒 课时建议:2——3课时 授课时间:2012年11月19日星期一第三节课 单元概述: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运用一些常用的通讯工具与他人交流,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仪和法律法规。让学生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的获取知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让学生了解飞速发展的通信事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使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地球似乎变小了。 “多彩的现代传媒”。学生接触较多的通信方式还有电视、广播、报刊等内容,教材通过多种情景进行呈现,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模拟表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体会通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捷与便利。 课题多彩的现 代传媒 年级五教材版本 山东人民 版 课程内容 使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运用一些常用的通讯工具与他人交流,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仪和法律法规。让学生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的获取知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教学目标1. 认识电视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体,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能开阔人们的视野。

2.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看电视的习惯。 3. 通过了解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和自己编排节目,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实践能力。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我是中国人”第13条内容标准“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多彩的现代传媒”由“电视里看世界”和“读报纸看杂志”两个主题活动组成。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回顾和感受电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电视制作过程,体会电视制作人员的辛苦,学会有选择的观看电视,养成科学看电视的良好习惯;了解报刊的种类,学会选择有益书刊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知道报刊发行的基本程序,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1. 搜集资料,我们从电视里能知道些什么。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好《我的电视节目时间表》表格。 3. 请学生搜集信息了解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学生分析 从学生感兴趣地猜谜语入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导出课题。然后通过电视,让学生了解电视在人们生活中有很多的作用,促进我们地成长。掌握了科学收看电视的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如何科学、合理的收看电视的认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并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充分感受电视给我们生活、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设计思想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出合理收看电视的“金点子”,掌握了科学收看电视的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如何科学、合理的收看电视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