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复习重点与笔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复习重点与笔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复习重点与笔记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

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

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缺陷: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经营、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14条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命令5:统一领导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8: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保持稳定13:主动性14:集体精神

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霍桑试验观点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一个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2: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

五层需要:生理,安全,感情和归属,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1)保健因素: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

包括: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等

(2)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

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责

结论: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

X、Y理论:-麦戈雷格

X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对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

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都是积极向上的

超Y理论:乔伊。洛尔斯

主要观点: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Z理论:威廉。大内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管理的主要内容:

1: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2: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3:实行个人责任制

4: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5: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6:相对缓慢的评价和稳步提拔7: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1:客观性2:概括性3:稳定性4:系统性

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制,避免盲目性

2: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3: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经

系统的特征:1:集合性2:层次性3:相关性

系统原理要点:1:整体性2:动态性3:开放性4:环境适应性5:综合性

人本原理主要观点: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1:高度集权,从严治厂2:适度分权,民主治厂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责任原理内容:

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a职责的界限要清楚b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c职责要落实到人

2: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3: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责权利能力之间关系:

1:权限:实行任何管理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权力,没有一定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工作实行真正的管理。

2:利益:完全负责意味着要承担风险,任何的管理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要对收益进行权衡。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

3:能力: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

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

效益的追求:

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

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

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合乎伦理的管理:

1:把遵守伦理规范最为获取组织利益的一种手段,更把其视为组织的一项责任

2:不仅从组织自身的角度出发,更从社会整体角度出发

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企业取得卓越的成就6:具有自律的特征7: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4:设定工作目标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3:社区福利投资4:社会慈善事业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目的:为了让受教育者的行为符合管理的要求。

特点:群体性、个体性、强制性、示范性、自主性

决策

决策的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使得决策达到最优:

a: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b: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据此控制所有可能的方案

c: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2:现实中上述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决策的类型:

1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4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6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决策的特点:

1:目的性:任何决策都含有目标的确定2:可行性:每个决策的方案都有一定的可行性3:选择性:决策的关键是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4:满意性:决策的原则是"满意"而不是"最优"

5:过程性:a:组织中的决策不是单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b:在这一系列的决策中,每个决策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6:动态性:决策的动态性与过程有关

古典决策理论:--又称"规范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提出的,盛行与50年代以前,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主要内容:

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2:决策者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3:应建立一个合理的自上而下的执行命令的组织体系

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是在于使得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决策的过程: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

5:做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

◆决策的影响因素:环境过去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伦理组织文化时间

决策的方法:

1.集体决策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

2.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⑴.BCG矩阵:横轴代表市场份额份额;纵轴表示预计的市场增长

⑵.四种情况金牛:低增长,高市场份额明星:高增长,高市场份额

幼童:高增长,低市场份额瘦狗:低增长,低市场份额

3.确定型决策方法:1线性规划2量本利分析

4.不确定型决策方法:1:小中取大法2大中取大法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计划与决策的区别:

1:决策是关于组织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

2: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3:在实际工作中,计划和决策相互渗透,相互交织

计划的性质:

1: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2:是管理活动地基础3: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要追求效率计划的编制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地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地计划

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位目标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

3:每一个企业管理人员的分目标都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目标的性质:层次性网络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可实现性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

目标管理的过程:1:制订目标2:明确组织的作用3:执行目标

4:成果评价5:实行奖惩6:制订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滚动计划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近细远粗。

滚动计划法可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评价:虽然使得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任务量加大,但优点十分明显

1.计划更加实际

2.使长期计划和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

3.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对于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来说尤为重要。

网络计划技术的评价:

1:能把整个工程的各个项目的时间顺序和相互关系清晰的表明,并指出了完成任务的关键环节和路线

2:可对工程的时间进度与资源利用实施优化3:可事先评价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4:便于组织与控制5:易于操作,适用于各行各业和各种任务

业务流程再造过程: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试点和切换实现远景目标

组织

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

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锥形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优点: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尽早发现信息反馈的问题,尽早解决,信息失真可能性小。缺点:a.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有充分的了解 b.主管得到的信息太多,不利于及时利用

锥形结构: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型的金字塔形态

优点与局限性正好与"扁平结构"相反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主管和下属的工作能力2工作内容和性质3工作条件4工作环境

组织设计的任务:1:职务设计与分析2:部门划分3:结构的形成

组织设计的原则:1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权责对等的原则3命令统一的原则

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

1."保守型战略":的企业领导可能认为,企业面临的环境是较为稳定的,需求不再有大的增长变化。在组织设计上强调管理和生产的规范化程度。

a:实行以严格分工为特征的组织结构b:高度的集权控制c:规范化的规章和程序

d:以成本和效率为中心的严格的计划体制e:信息沟通以纵向为主

f:生产专家和成本控制专家在管理中,特别是在高层管理中占重要地位

2."选择风险型战略":环境复杂多变,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变化很快,机遇和挑战并存

组织结构特点a:规范化较低的组织结构b:分权的控制c:计划较广泛而灵活

d:信息的沟通以横向为主e:高层管理主要由市场营销专家和产品开发研究专家支配3."分析型战略":介于前两者之间,它力求在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所以其组织结构设计兼具有刚性和柔性的特征

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1:使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趋势2:对集权化和分权化可能带来双重影响

3:加强或改善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以及各部门内工作人员间的协调

4:要求给下属以较大的工作自主权5:提高专业人员比率

职能部门化:

优点:1:职能是划分活动类型,从而设立部门的最自然,最方便,最符合逻辑的标准

2:有利于维护最高行政指挥的权威,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统一性

3:由于各部门只负责一种类型的业务活动,有利于工作人员培训,相互交流

局限性:1:不易知道产品结构的调整。2: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3:各部门之间的活动不协调,影响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产品部门化:

优势:1:能使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2: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方向3: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4: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

局限性:1:需要较多的高级人才去管理各个产品部2:影响企业的统一指挥

3:各职能部门与总部管理机构重叠,管理费用增加,成本增加

区域部门化:--根据地理因素设立管理部门,把不同地区的经营业务和职责划分为不同部门的经理

矩阵组织: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优势:1:短期内迅速完成任务2:由于项目集中了各种人才,便于知识和意见的交流,能促进新的观点和设想的产生。3:成员来自各个部门,可促进各个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局限性:1:临时抽调,产生临时观念,影响工作责任心

2:接受双重领导,工作中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

集权倾向产生的原因:1:组织的历史2:领导的个性3: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

过分集权的弊端:1降低决策的质量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

分权的影响因素:

1:组织中有利于分权的因素:a:组织的规模b:活动的分散性c:培养管理人员的需要2:不利于分权的因素a:政策的统一性b: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

分权与授权区别:

1: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一定的必然性,而授权则根据管理者的能力,下属的特长而具有一定的伴随性

2: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一职位,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

3:制度分权相对比较稳定

4:制度分权主要是一条组织工作中的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组织设计的纵向分工,而授权则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艺术

人员配备的程序:确定人员需要量选配人员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人员配备的原则:因事择人因材器使人事动态平衡

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1:组织现有的规模、机构和岗位2:管理人员的流动3:组织发展的需要

◆管理人员的来源:

(一)外部招聘优点: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组织成员只知道目前的工作能力和实质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缺点:1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3:外聘干部的最大局限性莫过于对内部成员的打击

(二)内部提升

优点:1: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有利于保证选拔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受聘者迅速开展工作缺点:1:引起同事的不满2:可能造成或“近亲繁殖”的现象

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1:管理的欲望2:正直诚信的品质3:冒险的精神4:决策的能力 5:沟通的能力

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

1:公开选聘2:粗选3:对粗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4:民意测验5选定管理人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1: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

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1:贡献考评——指考核和评估在一定期间内担任某个职务的过程中对实现企业目标的贡献。2:能力考评—通过考察管理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管理工作,评估他们的现实能力和发展潜力。应从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用人能力、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正派作风等方面进行考评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1:确定考评内容2:选择考评者3:分析考评结果,辨识误差4:传达考评结果5:根据考评结论,建立企业的人才档案

管理人员培训地目标:1:传递信息2:改变态度 3:更新知识4:发展能力

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1:工作轮换2:设置助理职务3: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一)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2: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

3: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往往是非常受重视的。

4:非正式组织也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二)危害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的冲突

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发展。

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组织变革的动因:

a.外部环境因素: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科技进步、资源变化、竞争观念的改变。

b.内部环境因素: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保障信息畅通的需要、克服组织低效率的需要、管理条件的变化、人员条件的变化、技术条件的变化等。

组织变革的内容:1. 对人员的变革:工作态度、技能、期望、认知、行为等

2. 对结构的变革:权力关系、协调机制、集权程度、职务与工作再设计等

3. 对技术和任务的变革:流程、设备、工艺、技术、材料、元器件、产品等

组织变革的程序:1.通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 2.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

3.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

4.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组织冲突的避免:1、承认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合理性

2、明确直线与参谋各自的职权与协作的机制

3、委员会工作目标整合、加强沟通、确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4、理性区别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组织文化的内容:

1. 组织价值观:组织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对该组织的经营活动以及指导这些活动的基本观点,包括组织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组织结构的作用、行为准则和利益分配等。

2. 组织精神:组织精心培养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心理趋势、价值取向、主导意识和思想境界。反映了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成为凝聚组织成员共同奋斗的精神源泉

3. 伦理规范:社会公德。通过公众舆论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

4. 组织素养:包括组织中各层级员工的基本思想素养、科技和文化教育水平、工作技能、精力以及身体状况等。素养越高,组织中的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修养等就越深厚

5. 组织形象: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和组织的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

认可度。

◆组织文化的功能:

1、整合功能;

2、适应功能;

3、导向功能;

4、发展功能;

5、持续功能;

6、辐射功能

◆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1、选择合适的组织价值观标准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

3、提炼定格方法

4、巩固落实

5、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领导

领导的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

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领导的作用:1:指挥作用2:协调作用3:激励作用

领导者素质及条件:(一)思想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业精神。

(二)业务素质: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

业务知识:1: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3: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知行业发展方向。4: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和人才学5:应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

业务技能:1: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念能力。2:决策能力3: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6:知善任的能力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5: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三)身体素质

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美国学者坦南鲍姆

1:经理作出并宣布决策2:经理"销售"决策3:经理提出计划并允许提出问题

4:经理提出可以修改的暂定的计划5:经理提出问题,征求建议,作出决策

6:经理决定界限,让团体作出决策7:经理允许下属在规定的界限内行使职权

管理方格理论:--布莱克、穆顿提出

--该理论用一张方格图来表示,在此图上,横轴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纵轴表示对生产的关心。每一轴划分为9个小格,第一格代表关心程度最低,最后一格代表关心程度最高。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适”的领导方式,领导工作强烈地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s=f(L、F、E),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

领导者特征:主要指领导人的品质,价值观和工作经历

追随者特征:主要指追随者的个人品质,工作能力,价值观等。

环境:主要指工作特性。组织特征、社会状况、文化影响等。

领导环境:菲德勒具体划分为3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

职位权力: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或领导的决定权、强制权、奖励权的大小。

任务结构: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

上下级关系:群众和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

领导艺术:1:做领导的本职工作2:善于同下属交谈,倾听下属的意见

3:争取众人的信任和合作4:做自己时间的主人

期望理论:--弗鲁姆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

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与对下述三种联系的判断

1:努力--绩效的关系。2:绩效--奖赏的关系。3:奖赏--个人目标的关系。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期望理论的核心是:双向期望

公平理论:--亚当斯认为:人们会通过两个方面来判断获得报酬的公平性

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来判断自己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

纵向比较:自己的目前和过去的比较

强化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得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行为对他有利,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减弱至消失

(一)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

1:连续的,固定的强化2:间断的,时间和数量不固定的强化

(二)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

沟通的重要性:

1: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2: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经。

3:沟通是企业与外部建立联系的桥梁。

沟通过程:

1:发送者必须向接受者传达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

2:发送者将这些信息翻译成接受者可以理解的一系列符号

3: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4: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

5:接受者将这些符号翻译成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6: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

7: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接受

非正式沟通的特点:

交流速度比较快、信息比较准确、效率高、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有一定的片面性

应正确对待非正式沟通:

1: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它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否认和消灭都是不可取的。

2:可以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为自己服务。

3:非正式沟通中的错误信息必须"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通过非正式渠道进行更正。有效沟通的障碍:

(一)个人因素:1:接受的有选择性2:沟通技巧的差异

(二)人际因素: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的可靠程度和表达者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

(三)结构因素主要包括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四个方面

(四)技术因素--主要包括: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

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2:要学会:听

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5:职工代表大会--可以为厂长汇报工作提供良机6:非管理工作组

7: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8: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控制

控制的必要性:1环境的变化2管理权力的分散3工作能力的差异

目标控制:1预先控制2现场控制3成果控制

控制的要求: 1:适时控制2:适度控制3:客观控制4:弹性控制

控制的过程:1:确立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

1.确立标准:标准:人们检查工作及其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控制的基础。

(一)确定控制对象

(二)选择控制的重点1:获利能力2:市场地位3:生产率4:产品领导地位5:人员发展6:员工态度7:公共责任8: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

(三)制定标准的方法1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2根据评估建立标准3工程标准价、考核预算控制的执行情况。

药理学重点归纳笔记(前三单元)

药理学 一、序言 1、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熟练掌握)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科学。 (2)、内容主要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药动学:指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规律的科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3)、药理学科的任务: ◆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提供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药理学证据,是新药和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阐明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及其本质,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 (4)药物: ◆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整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药物和毒物并无严格的界限,任何药物都可能对机体产生包括毒性作用在内的不良作 用。 ◆毒理学研究化学物质(包括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药物毒理学是新药研究过程中的 重要环节。 (5)、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毒副反应的性质和机制及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的目的。它区别于基础药理研究的主要特征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系在人体内进行的。临床药理研究是评价新药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新药药理学 二、药效学 1、药物的作用(熟练掌握) (1)、药物作用选择性:机体不同器官、组织对药物的敏感性表现明显的差异,对某一器官、组织作用特别强,而对其他组织的作用很弱,甚至对相邻的细胞也不产生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产生原因:①药物对不同组织亲和力不同,能选择性地分布于靶组织②药物在不同组织的代谢速率不同③受体分布的不均一性,不同组织受体分布的多少和类型存在差异。 (2)、药物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 称治本,例如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重点笔记大全最新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4)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4)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5)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5)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6)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6)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6)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7)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9) 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12)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13)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13) 第二节系统原理 (13) 第三节人本原理 (14) 第四节责任原理 (15) 第五节效益原理 (15)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5) 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15) 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16) 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7) 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经 (17) 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 (18)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8) 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 (18) 第二节管理的法律方法 (18) 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 (19) 第四节管理的经济方法 (20) 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 (20) 第六节管理的技术方法 (21) 第六节伦理原理 (21) 第六章决策 (22) 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22)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点 (22) 第三节决策的理论 (23) 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24) 第五节决策的方法 (24)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26)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6)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 (26) 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 (27)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28) 第一节目标管理 (28) 第二节滚动计划法 (29) 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 (29)

药理学笔记整理之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总论 (一)、肾上腺素受体与其效应 α样作用(选择性结合NA 、AD 的受体)——α-R :分为α1-R α2-R β样作用——β-R :分为β1-R 、β2-R 、β3-R α样作用:收缩血管(皮肤、黏膜、内脏) α1受体: 瞳孔(开大肌)扩大、汗腺分泌 皮肤、粘膜、内脏、骨骼肌(弱)血管收缩 胃肠、膀胱 括约肌收缩 α2受体: 胰岛(B 细胞)素减少,NA 释放减少,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 β样作用:兴奋心脏、扩张三管(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支气管) β1受体: 心脏 兴奋(力、率、传、输) β2受体: 支气管平滑肌 松弛 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舒张 血糖升高(肝糖原分解) β3受体: 脂肪分解 (二)、胆碱受体与效应 毒蕈碱型胆碱受体:即M -R (M1~M5)——M 样作用 烟碱型胆碱受体: 即N -R ——N 样作用(兴奋骨骼肌) N N (N1)—R :位于神经节、肾上腺髓质 N M (N2)—R :位于骨骼肌 M 样作用:抑制心脏兴奋(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 腺体分泌增加 M1: 胃壁细胞:胃酸分泌增加 M2: 心脏抑制 M3:外分泌腺:汗腺、唾液腺分泌增加 内脏平滑肌:胃肠、支气管、膀胱平滑肌兴奋收缩 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血管扩张 括约肌:胃肠、膀胱舒张、瞳孔括约肌收缩 (三)、多巴胺( DA )受体与效应 中枢DA 受体 外周DA 受体:肾、脑、肠系膜、冠状血管扩张

胆碱受体激动药(拟胆碱药) 胆碱受体激动药(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拟胆碱药的分类 抗胆碱酯酶药(间接作用的拟胆碱药) M 受体激动药代表药物——毛果芸香碱(匹罗卡品) (一)药理作用:能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包括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 M 胆碱受体, 对眼和腺体作用明显。(激动M-R ) 1 、对眼的作用——缩瞳、降低眼内压和调节痉挛 瞳孔括约肌的M 受体,兴奋时瞳孔括约肌向中心收缩,瞳孔缩小; (2)降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于虹膜周围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经滤帘进入巩膜静脉窦,使眼内压下降。 缩瞳(环状肌向中心方向收缩)即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变大→视近物清楚,远物模糊 2、对腺体的作用 较大剂量的毛果芸香碱皮下注射可使腺体分泌增加(汗腺、唾液腺) (二)临床应用 PS :用药后数分钟眼压下降,可持续4~8h ,调节痉挛2h 左右消失 2. 虹膜睫状体炎 ——与扩瞳药交替使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 M 胆碱受体阻断药(如阿托品)中毒 如:阿托品1-2mg i.h.(皮下注射) 4. 口干症 增加唾液腺分泌,汗腺也会明显增加 (三)不良反应 眼科局部用药无明显不良反应。 剂量过大或p.o.时可出现M 受体过度兴奋的症状,如流涎、多汗、腹痛腹泻、支气管痉挛、心脏停跳 用药须知: 滴眼时应压迫眼内眦(泪点→鼻泪管),防止药液流入鼻腔增加吸收而产生不良反应。 避光保存

周三多《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 1、管理的含义、职能及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2、国外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如:亚当.斯密、欧文、泰罗、巴贝奇、亨利.汤、法约尔、梅奥、西蒙。 第二章: 3、五种道德观。 4、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途径有哪些? 第四章: 5、有用信息的特征。 6、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环节? 第五章: 7、决策的含义。 8、决策过程包括哪些? 9、集体决策的方法有哪些?有何区别? 10、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 11、计划(工作)的含义。 12、如何利用5W1H思维方式制定一个具体的部门计划?如:编制“人事管理”或“生产管理”等工作计划。 第七章: 13、目标管理的优缺点有哪些? 第八章: 14、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及组织规模存在何种关系? 16、锥型式、扁平式组织结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第九章: 17、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优缺点有哪些? 18、员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分别有哪些?“彼得原理”现象为何? 19、绩效评估的作用及方法有哪些? 第十章:

20、组织文化的功能。 第十一章: 21、领导的定义及权力来源。 2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23、领导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24、领导特性有哪些特征? 第十二章: 25、激励的含义。 26、激励的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理论、X和Y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及强化理论学者与其主要观点。 27、常用的激励实务方法有哪些? 第十三章: 28、沟通的作用、目的、类别及过程有哪些? 29、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四章: 30、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有何区别? 31、控制的目的、标准、原则及过程有哪些。 32、有效控制的特征有哪些? 第十五章: 33、预算的作用和缺点有哪些? 34、经营审计包括内容有哪些? 第十六章: 35、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6、创新管理的技能有哪些?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B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药理学期末复习笔记1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 1、新药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半合成和全合成化学物质。 2、新药研究过程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售后调研。 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物典是,明代,至今仍 是各国医药学家参考和研究的医药巨著。 〈〈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三、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 药理学是研究 A .药物的学科 B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原理 C. 药物效应动力学 D. 药物代谢动力学 E. 药物在临床应用的学科 2. 药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 A .病原微生物 B .动物 C. 健康人 D. 患者 E. 机体 3. 药物是指 A .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物质 B .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C. 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的物质 D. 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物质 E. 能损害机体健康的物质 多项选择题 1. 药物和毒物的关系是 A .药物本身即是毒物 B .药物用量过大均可成为毒物 C. 适当剂量的毒物亦可成为药物 D. 药物与毒物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差异 E. 有些药物是由毒物发展而来的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是使机体组织器官1.兴奋抑制 2. 药物只对某些器官组织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无,称为药物作用的2.选择性 3. 用数量表示的药理效应叫 _,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的药理效应叫 _。3.量反应质反应 4. 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分为4.对因治疗对症治疗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作用是指药物在下出现的与无关的作用。5 .治疗剂量治疗目的 6.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6.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停药反应和特异质反应 7. —群动物中引起一半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量叫半数有效量( 50 ,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量叫半数致死量(50),5050之比值称为治疗指数 8. 长期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向下调节,是机体对药物产生耐受性的原因之一。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期应用拮抗药,可使相应受体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现象称为,突然停药时可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目增加 __________ 向上调节 __________________ 反 跳现象 —.拮抗药根据量效曲线的不同可分为竞争性非竞争性拮抗药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信使分子包括. 和2+ 12. 体内的受体可分四类,即与G蛋白相耦联的受体,含离子通道的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和细胞内受体 三、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 部分激动药是指 A .被结合的受体只能一部分被活化 B .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生理效应 C. 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较弱

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 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其他: 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

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 2、管理的职能 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组织:计划的执行需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应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全体成员的努力,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与信任,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控制的时效性越强,控制的定量化程度也越高;越是高层的管理者,对控制的时效性的要求就越弱,而控制的综合性越强。控制与信任不完全对立。管理中可能有不信任的控制,但不存在没有控制的信任,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创新: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活动的空前活跃,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社会关系日益复杂,不创新就无法维持。成功的关键就是创新。 各项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一轮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位置,成为推动管理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重点考试要点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①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②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③比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④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⑤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⑥加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⑦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 ●管理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 各种管理职能。此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 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2)社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为谁管理”的问题 2、管理的职能有五种: a.决策(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 动 b.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 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 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 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c.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 人们的认识和活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 努力。 d.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e.创新: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和 价值

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主要观点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进行一场彻底精神革命 ●管理制度 科学操作方法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科学、选择、培训、提高工人 定制科学工艺流程 计划与执行分离 6、(1)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提升生产效率,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管理与执行职能分离 (2)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a、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经济人”b、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c、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 7、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研究的主要内容:(1)、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能力结构(2)、管理的一般原则(3)、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 8、管理人员遵循的14条原则(法约尔):(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对等(3)纪律(4)统一指挥(职工)(5)统一领导(任务)(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8)适度的集权与分权(9)

管理学要点笔记 周三多 第五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加◆◇符号为重点知识)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2:依存性 3: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短缺 2 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1916年提出 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 7:管理就是决策。--1978赫伯特。西蒙 ◆◇管理的概念◆◇ 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 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 d:协调的中心是人

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二:◆◇管理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 为统治阶级服务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职能 卡次◆◇管理者三种技能◆◇ (一)技术技能 (二)人际技能 (三)概念技能 第三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变态反应:人体对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反 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 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 发生作用。 质反应: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 反应。 量反应:可以数量分级表示的药理效应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治疗指数:指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 LD50/ED50的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 全。 安全范围: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复习要点

一,管理: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定义: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内涵: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的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协调时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角色:人际,信息,决策技能:技术,人际,概念二,思想:泰勒,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1(1978-1986)2(1987-1991)3(1992-) 三,原理: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意义:1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2研究管理原理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3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六,决策: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原则:满意原则,要想达到最优,要1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依据: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类型:1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2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4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6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特点: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动态性。过程: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2识别目标3拟定备选方案4评估备选方案5作出决定6选择实施战略7监督和评估。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决策3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4伦理5组织文化6时间 七,计划:概念:名词:用文字的形式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间内组织及组织内部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动词: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内容:5w1h。计划和决策是相互渗透,有时是不可分割的。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性质:1计划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的服务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类型:长期和短期,业务财务人事,具体性指导性,程序性和非程序性,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编制计划过程:1确定目标2认清现在3研究过去4预测并有效的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6制定主要计划7制定派生计划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八,计划实施,目标管理思想: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3每个管理人员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考目标来管理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九,组织设计: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分为扁平结构和锥型结构。原则: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2权责对等3命令统一。影响因素:一,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的影响:的不确定性取决于复杂性和变动性;主要表现在对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影响,对各部门关系的影响,对组织结构总体特征的影响。二,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分为保守型,风险型和分析型战略。三,技术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四,企业发展阶段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创业2职能发展3分权4参谋激增5再集权。五,规模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规范化2分权化3复杂性4专职管理人员的数量。部门化:职能,产品,区域。集权与分权: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十,人员配备:任务:从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去为每个岗位配备合适的人。程序:1确定人员需要量2选配人员3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原则:1因事择人2因材器使3人事动态平衡。选聘:外部招聘:1有外来优势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1不了解情况,缺乏人事基础2组织不够深入了解此人3对于内部员工的打击。内部提升:1提高积极性2吸引外部人才3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迅速展开工作。1引起同事不满2近亲繁殖。标准:1管理的欲望2正直诚信3冒险精神4决策能力5沟通技能。考评:目的: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沟通。 十一,组织力量:正式组织: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主要标准,维系正式组织主要是理性的原则。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准。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人们感情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要甚于理性的作用。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求2使关系更融洽,和谐,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3重视正式组织的工作情况并且互相帮助4非正式组织也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作用:1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目标冲突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会束缚成员的发展3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鼓励它的存在,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吻合。2建立正确组织文化引导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十二,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组织变革的动因:外部环境因素:A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B科技进步的影响C资源变化的影响D竞争观念的改变,内部环境因素:A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B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C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D快速决策的要求E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变革类型:1战略性变革2结构性变革3流程主导性变革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变革目标:1使组织,管理者,员工更具有环境适应性。变革内容:1对人员的变革2技术和任务3结构。变革意义:变革是组织实现动态平衡的发展阶段。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

药理学重点总结笔记全

药理学重点总结笔记全

————————————————————————————————作者:————————————————————————————————日期: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 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 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 导剂。 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 二.管理的必要性 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 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 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 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药理学重点笔记]药理学各章节重点总结 58.胺碘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反复发作的室上性心动 过速和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常见窦性心动过缓。 59.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口服吸收快,首过效应明显。阻滞心肌 细胞膜慢钙通道,抑制Ca离子内流,主要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等慢 反应细胞。降低心律,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 过速首选,适于伴有冠心病或高血压患者。主要有胃肠道等不良反应,严重心衰、传导阻滞、心原性休克及低血压等禁用。 60.钙拮抗药硝苯地平:亲脂性强,口服后可迅速吸收,有肝首 过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Ca离子内流。使外周血管阻力 降低,血压下降,心肌耗氧量降低;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冠状动脉 痉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供氧量。临床用于防治心绞痛,可单独 用于高血压。不良反应:禁用于心原性休克。低血压及心功能不良 者慎用。 61.钙拮抗药地尔硫卓:口服吸收良好,受肝首过作用影响。为 苯噻嗪类钙拮抗药,可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使心收缩力降低;可使窦房结及房室结自律性降低。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对轻 及中度高血压也有较好疗效。尤适用于老年病人。2度以上房室传 导阻滞、低血压、严重心衰患者及孕妇禁用。 62.抗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药代表药强心苷: 长效:洋地黄毒甙;中效:地高辛;短效:毛花甙C、去乙酰毛 花甙丙、毒毛花甙K.作用机制:强心甙的正性肌力作用主要是由于 抑制细胞膜结合的Na,K-ATP酶,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加。 药理作用:增强正性肌力,减慢心律,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减慢房室传导,增加自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扑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心衰及心房扑动或颤动。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要点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篇 第一章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法约尔的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周三多理论:决策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具体分析: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管理者的三种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科学管理理论:创始人泰罗,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包括:1.工作定额,2.标准化(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是指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内容:1.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所谓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 组织管理理论:代表人法约尔,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的原则:分工,统一指挥(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 统一领导(凡目标相同的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一个计划) 等级链与跳板(等级链是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低层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韦伯的贡献: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权威的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和理性—合法的权威。韦伯认为,在三种权威中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威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 巴纳德的贡献:《经理人员的职能》。职能主要有:1.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2.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3.明确组织的目标。巴纳德把组织分成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巴纳德的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社会系统学派”奠定了基础 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