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量化管理、用“数据说话”

CMMI量化管理、用“数据说话”
CMMI量化管理、用“数据说话”

摘要

人的体温是37℃,我们就说正常的、健康的度数,当人的体温是39℃,我们就判断他是发烧的、不健康的状态,当通过打针吃药降到37℃时,也就是通过医疗手段有成效、有意义的。那么众多的软件项目,如何衡量他们的健康状态呢?如何发现其中的不良状况,识别过程改进机会、改进效果呢?

本文通过“P项目”,介绍在高能力成熟度企业中以过程为导向,数据量化管理为基础的最佳实践,结合项目的实践情况,分析和总结如何在实践中通过数量化的指标来设置项目目标,跟踪项目状态,并且预测项目状态,以识别改进的机会,从而持续改进项目管理方法。

关键字度理管理,数据说话

案例背景

“P项目”是一个CMMI5推广项目,由于公司2004年年底通过CMMI5认证,2005年要在原有CMM3的基础上推广CMMI5,其中“P项目”是试点之一。与CMM3要求相比,作为CMMI5推广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进行度量管理。其重要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较多,数据存放在哪里,没有挖掘使用,也就是数据垃圾。

2005年由QA与项目经理沟通,制定项目度量计划,根据公司2005年27个性能基线目标上,选择5个度量目标项,其中项目度量1个,产品度量4个,没有过程度量。这些度量目标在项目过程书中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度量数据采集工具为:Bug Free。项目的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如下:

案例分析

软件度量(software measurement)是对软件开发项目、过程及其产品进行数据定义、收集以及分析的持续性定量化过程,目的在于对此加以理解、预测、评估、控制和改善。没有软件度量,就不能从软件开发的暗箱中跳将出来。通过软件度量可以改进软件开发过程,促进项目成功,开发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度量取向是软件开发诸多事项的横断面,包括顾客满意度度量、质量度量、项目度量、以及品牌资产度量、知识产权价值度量,等等。度量取向要依靠事实、数据、原理、法则;其方法是测试、审核、调查;其工具是统计、图表、数字、模型;其标准是量化的指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度量管理,用数据说话呢?

一、了解度量基础知识

l基本概念

?度量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度量工作应实现的或达到的程度。这些目标通常根据组织的过程能力、资源预算、质量管理要求以及商业期望来定义。

?度量指标:组织级定义的,标准度量项和应达到的要求。

?基本度量:是用一个指定的度量方法对某个实体的单个属性的度量。数据收集就是给基本度量赋值的过程。

?派生度量:是两个(或多个)基本度量(或派生度量)的函数。派生度量用于获取基于多个属性的信息。

?度量项:基本度量和派生度量的统称。

如:“XXXX”公司2007年度量指标项:

序号度量指标项控制下限平均值控制上限

1 总进度偏差率0.00% 11.80% 31.18%

2 设计阶段发现的属于需求的缺陷率7.76% 10.90% 14.05%

3 编码阶段发现的属于需求的缺陷率0.50% 2.29% 4.08%

4 编码阶段发现的属于设计的缺陷率9.56% 12.39% 15.22%

5 需求缺陷注入率18.8% 22.3% 25.9%

6 设计缺陷注入率25.1% 31.5% 37.9%

l度量的目标

软件开发正在经受一场危机。需求调研时间很长、未签合同先行实施、费用超支、维护周期长、生产率低下、产品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正困扰着它。简言之,软件开发经常处于失控状态,项目管理处于滞后状态。Tom Demarco曾经说过:"没有度量就不能控制。"这种说法是好的,但不完全。并不能说为了获得控制必须进行度量。度量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而正是这决定着我们选择哪种属性和实体进行度量。这个目标与软件开发、使用时所涉及的人的层次有关。以下主要从管理者和软件工程师两种角度来考虑,为了达到各种目标所要进行的度量工作。

一、对管理者而言:

?需要度量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费用。

?为了对不同的项目进行比较、对将来的项目进行预测、建立基线以及设定合理的改进目标等,需要度量开发的产品的质量。

?需要决定项目的度量目标。例如:应达到多大的测试覆盖率、系统最后的可靠性应有多大等。

?为了找出是什么因素影响着费用和生产率,需要反复测试某一特定过程和资源的属性。

二、对软件工程师而言:

?需要制定过程度量以监视不断演进的系统。这包括设计过程中的改动、在不同的回顾或测试阶段发现的错误等等。

?需使用严格的度量的术语来指定对软件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以便使这些要求是可测试的。例如:系统必须"可靠",可用如下的更具体的文字加以描述:"平均错误时间必须大于15个CPU时间片。"

?为了合格需要度量产品和过程的属性。例如:看一个产品是否合格要看产品的一些可度量的特性如"β测试阶段少于20个错误。","每个模块的代码行不超过100行。",和开发过程的一些属性如"单元测试"必须覆盖90%以上的用例等。?需要度量当前已存在的产品和过程的属性以便预测将来的产品。例如:

(1).通过度量软件规格说明书的大小来预测目标的大小。

(2).通过度量设计文档的结构特性来预测将来维护的"盲点"。

(3).通过度量测试阶段的软件的可靠性来预测软件今后操作、运行的可靠性。研究上面我们列出的度量的目标和活动我们可以发现:软件度量的目标可大致概括为两类。

其一,我们使用度量来进行估计。这使得我们可以同步地跟踪一个特定的软件项目。

其二,我们应用度量来预测项目的一些重要的特性。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我们不能过分夸大这些预?仅仅是预测而已。有些人甚至认为只要使用合适的模型和工具,所获得的预测可以精确到只需使用极少的其他度量(甚至根本就不用使用度量)。事实上,这种期望是不现实的。

l成熟度等对质量体系的要求

?CMMI5: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消除编差发生的普遍原因,改善过程能力基线,制度化过程改进活动。

?CMMI4:建立过程控制方法,建立过程能力基线,消除编差发生的特殊原因。?CMMI3:验证数据,分析度量结果;对组织层面指定的度量确定目标值;制度化度量活动。

?CM MI2:基于度量目标,建立一个覆盖过程、产品、和项目的度量框架,并实施度量。

成熟度等级对度量粒度的影响

l软件度量三维度

软件度量能够为项目管理者提供有关项目的各种重要信息,其实质是根据一定规则,将数字或符号赋予系统、构件、过程或者质量等实体的特定属性,即对实体属性的量化表示,从而能够清楚地理解该实体。软件度量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进行理解、预测、评估、控制和改善的重要载体。软件质量度量建立在度量数学理论基础之上。软件度量包括3个维度,即项目度量、产品度量和过程度量,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度量实施过程

l策划度量管理活动

?采集和统计软件项目及其过程(例如规模、工作量、进度、成本或缺陷等要素)的数据。

?以采集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有效性分析,从而建立例如软件估计或决策方面的应用,包括模型的建立等许多数据分析的方法。

?保留数据,并将这些数据用于评定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解释分析的结果;预测将来的成本和性能;提供基线和基准;进行趋势分析;确定改进时间。

?涉及业务:量化开发过程活动和工作产品,确定度量范围,收集度量数据,分析并反馈,改善度量过程;向度量数据库提供过程度量数据。

l编制组织级度量计划

?从过程改进组成员选定一位公司度量管理人员。

?公司度量管理人员每半年或事件驱动编制《组织度量计划》。

?过程改进组评审《组织度量计划》。

l编制项目组度量计划

?项目经理指派一位项目度量管理人员。

?项目度量管理人员在项目计划阶段编制《项目度量计划》,该计划作为项目计划的一个部分。

l度量需求调研

?公司度量管理人员向相关人员调查度量的需求。

?过程改进组每半年对组织软件过程情况进行总结,明确近期的改进目标和重点。

?公司度量管理人员收集度量需求信息,根据度量需求信息和度量评审会议的结果,形成《度量数据需求报告》。

?过程改进组对《度量数据需求报告》进行评审。

l确定度量指标

?公司度量管理人员根据公司的质量目标和通过评审的《度量数据需求报告》,定义出适合的度量指标。具体度量指标的方法参见《目标和性能管理》程序文件。组织每年确定的度量指标不宜过多,一般保持3-5个即可。

?项目经理依据组织确定的度量指标,在《项目过程书》中分解项目的度量指标。l收集度量数据

?公司度量管理人员按照《组织质量计划》,收集度量数据,并将度量数据记录到《度量数据采集表中》。

?项目经理协同项目度量管理人员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相关度量数据的收集,并将度量数据记录到《度量数据采集表中》。

l审核度量数据

过程改进组对收集的组织级度量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和完备性进行评审。项目经理协同项目度量管理人员审核项目级度量数据,主要包括:

?数据真实有效性:发现与项目的平均预期有较大的偏差时,必须与数据收集人核对所收集的数据,如果确有错误,应及时纠正或对数据进行附加说明。

?数据完备性检验:必须核对是否收集了全部数据,是否存在遗漏、无用数据,如果确有遗漏,需督促收集人进行补充。

l存储度量数据

?公司过程数据库由过程改进组指派专人进行管理,并在组织级度量计划中明确。

?公司度量管理人员负责将度量数据提交过程数据库管理员入库,并检查度量数据入库情况。

?项目组成员每天将度量数据输入万达项目管理工作平台(PMTOOL),项目度量管理人员依照规定采集方法和时间,采集度量数据,并将采集的度量数据转移到项目数据库中,待项目结束时,集中纳入组织过程数据库。项目度量管理人员根据度量数据入库情况,依据《项目度量计划》的要求,编制《项目度量情况报告》。?公司过程数据库管理员应该保留采集的度量数据,以供将来重新分析或建立文档时使用。

l分析度量数据

?公司/项目度量管理人员每月统计度量项的及时率,如果及时率低于80%,则将偏差情况提交给过程改进组;(度量项及时率=1-原始数据的入库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工作日/度量频度*100%)

?公司/项目度量管理人员每审核20个数据即统计度量项准确率,如果低于80%,则将偏差情况提交给过程改进组;(度量项准确率=1-原始数据的未通过审核个数/总度量个数*100%)。

?项目度量管理人员根据《度量分析规程》分析项目数据,初步解释所获得的分析结果,起草《项目度量分析报告》。

?根据初步分析的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收集补充信息,进行附加的度量项度量。?项目度量管理人员将完成的《项目度量分析报告》,发给项目经理及过程改进组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的《项目度量分析报告》及时发布给项目经理及其相关需要依据该分析结果进行决策的人员。

?项目经理及其相关需要依据该分析结果进行决策的人员在接到《项目度量分析报告》后,需对度量分析结果做出及时的反馈,包括:对度量分析结果的评价、度量分析结果的使用情况及新的度量需求的提出。

l度量数据综合分析

?过程改进组和公司度量管理人员每半年对各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从不同项目中,抽取一致性的度量数据,保证用于跨项目综合分析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一致性。

?对不同项目估计和策划中运用的规模、工作量、进度和质量等度量项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可能,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或描述模型。

?对于异常的数据,做补充的调查,分析数据异常的原因,找出经验和教训提交过程改进组,用于未来的过程改进活动。

?公司度量管理人员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编制《度量分析总结报告》。

?过程改进组评审《度量分析总结报告》,公司度量管理人员根据评审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

?审核通过的《度量分析总结报告》及时发布给项目经理及其相关需要依据该分析结果进行决策的人员。

?项目经理及其相关需要依据该分析结果进行决策的人员在接到《度量分析总结报告》后,需对度量分析结果做出及时的反馈,包括:对度量分析结果的评价、度量分析结果的使用情况及新的度量需求的提出。

l调整度量指标

?项目度量管理人员根据反馈情况,收集新的度量需求,并定期反馈给公司度量管理人员。

?公司度量管理人员依据上级主管和项目度量管理人员反馈信息,结果《度量分析总结报告》的分析结果,对度量指标进行调整。

l测量度量管理活动的成本消耗和进展情况

?参照度量计划比较度量管理活动里程碑的完成情况

?参照度量计划比较度量管理活动完成的工作、花费的工作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参照度量计划比较度量分析评审的次数

?测量软件项目运用进展度量项目和性能度量项目的百分比

?测量已处理的测量目标的百分比

l流程图

三、用“数据”说话

定性、定量的区别比较,定性是用文字说话,定量是用数字说话,两者侧重点不同,但各有各的好处。虽然已经量化了,但数据有时也可以骗人,量化是一种方法和手段,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小结

?度量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一堆数据和图表。

?度量需求是由信息需要驱动的,信息需要是由决策确定的,而不是由能度量什么决定的。

?度量管理,用数据说话,反映当前的情况,其中数据要具有真实性,如果数据虚假,度量将是空中楼群阁。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教案 粤教版选修4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数据管理技术(选修四)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一课时 非上机时间10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15 分钟,其他活动(如:阅读、讨论、评价、展示、小结等)大约用20 分钟。 5. 设计组成员资料: 姓名性别通信地址QQ号码电子邮箱 王健男株洲北师大附校495931434 Janssen0313@https://www.360docs.net/doc/127724969.html, 张喜女株洲县第一中学405384475 Zhangxi086@https://www.360docs.net/doc/127724969.html, 易李平女醴陵市第一中学529024569 llyzylp@https://www.360docs.net/doc/127724969.html, 汪博男醴陵市第四中学10266775 Wangbo830309@https://www.360docs.net/doc/127724969.html,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数据管理技术及数据库的概念。 2、知道利用数据管理技术能达到什么样的管理效果。 3、实例分析、实践操作感受并理解数据管理技术。 4、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数据管理技术》课的开篇,是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对数据管理知识的进一步认识、拓展与加深。共有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体验数据管理技术,二是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这节课既要学生了解认识数据库,又要学生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一些概念,并且激发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学生分析: 数据管理技术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信息技术基础》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数据库的一些基础知识都有初步的了解,而且有些同学在上 Internet 网的时候上过类似数据库的网站,或者接触过 Access 数据库,但又比较陌生是因为只见过没有真正去认识,认真的用过、理解过。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因为数据管理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因此针对学生对象的分析,运用“任务驱动”,“情感引导”,“分层探究”,“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的实现。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激趣导入新课讲授探究、讨论案例分析

国内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_郑梅莲

– 7 – 会计盈余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及其各方利益相关者的众多契约均与盈余信息存在密切联系,会计盈余也因其具有被操纵性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盈余管理理论与经验研究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点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拟对此作一简要回顾,并进行讨论。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学者研究视角的不同,定义存在差异。盈余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判断的重要依据,也是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执行情况最终结果。因此,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信息观视角和会计准则范围视角的定义。 信息观视角定义,主要源于美国会计学家Schipper的观点,他认为盈余管理实质是企业管理当局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和干涉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如,魏明海(2000)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 会计准则范围视角的定义,主要源于美国会计学家Scott 的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 国内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郑梅莲 霍冉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 要:盈余管理研究是经验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手段和影响因素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学者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在借鉴国外盈余管理理论与经验研究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点开始的盈余管理研究进行了回顾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盈余管理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与手段;影响因素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10-0007-03 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如,刘杰(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的管理层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在法律和公认会计原则所许可的范围内,对利润进行人为的操纵和管理,使其个人效用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经营行为。 从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盈余管理的实施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或管理当局的控制人);②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③盈余管理是利益驱动的结果;④盈余管理的手段是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实现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企业是一个法律的虚构,是一个契约的集合(Jensen & Meckling,1976)。作为一系列契约连接点的企业(公司),与外界存在许多的契约关系与利益关联。企业管理当局必然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或非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国外,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大量探索,Dechow和Skinner(2000)通过对四类盈余管理的研究,将盈余管理的动机划分为三个大类:①资本市场动机;②契约动机;③规避监管的动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动机进行大量探索,相关研究以资本市场动机研究为主;随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权期权激励计划的实施,薪酬合约动机研究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 (一)资本市场动机 资本市场动机指公司管理层在一系列资本市场活动过程中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国内学者普遍认为IPO、配 作者简介:郑梅莲,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管理。 霍 冉,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管理。 经济研究 现代物业?现代经济 2013年第12卷第10期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 【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 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 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在环境驱动模式中,高管认为环境决定战略,因为高管所感知的环境是确定的、剧烈的、可测量以及有决定因素的,他们先了解那个环境的需要继而提出反应战略。在解释驱动模型中,高管根据战略来确定环境,因为高管所面对的环境是更不确定和更难分析的。武亚军(2013)将MOC的研究领域归纳为三个:一是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它关注认知偏见、简化原则等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及调整;二是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研究,它主要关注管理者的认知方法;三是认知结构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联系,包括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武亚军运用认知地图和扎根方法对华为公司领导人任正非进行分析,发现了“战略框架式思考”和“悖论整合”两个典型认知模式,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任正非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有价值、稀缺、难模仿、难替代等特征,是华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 管理者认知在企业战略形成、推进及转型等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达成了一致。Tushman & Romanelli (1985)指出,高管的变革与继任是克服转型障碍的重要机制。Tushman等(1985)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的下滑并不能直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而是否存在新任管理者是关键的调节因素。Loasby(2002)认为,企业成长阶段演进及相应的组织变革,都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变革和成长机会的认知变化发生直接关系。Yokota & Mitsuhashi(2008)的研究发现,新任管理者是否可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取决于其是否可以改变战略决策的过程;高管的变更与继任并不是触发战略转型的充分条件,只有当高管变更后管理者价值观和利益偏好发生改变时,战略转型才会实施。在国内,薛有志等也认为管理者的认知过程是形成战略的组织因素中必不可少的动态要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将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作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尚航标黄培伦(2010)在对万和集团的案例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视角下企业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竞争优势

数据管理技术知识点整理

数据管理技术知识点整理 必须保留好和考纲一起保留好 第一章:认识数据管理技术 1.1感受数据管理技术 数据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信息资源,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符号化表示。 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查询和维护等活动。 数据管理技术就是指与数据管理活动有关的技术。 数据库技术主要应用于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领域,这种数据密集型应用主要由以下一些特点:(1)涉及的数据量很大,数据一般需要存放在外存中,内存只能暂时存储很小的一部分。 (2)数据必须长期保留在计算机系统中,不随应用程序运行的结束而消失,如银行系统必须长久的保存储蓄用户的信息。 (3)数据要为多个应用程序所共享,或者要求在一个单位或更大范围内共享。 1.2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变迁 (1)人工管理阶段 1、没有专门的软件用来管理数据,管理数据需要依赖应用程序本身来处理。 2、数据和程序是紧密联系,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应用程序,而数据又不能共享。 3、数据通常包含在程序中,不具有独立性,一旦数据的结构发生变化,应用程序就要 作相应的修改。 (2)文件系统阶段 1、数据独立性差 2、数据冗余度大(没用的数据太多) 3、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难以保障。 (3)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通用软件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三大功能:数据定义 数据操纵 数据库运行控制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 数据定义语言:定义数据库结构 数据操纵语言:表达数据库的查询和更新 数据库系统与人工管理和文件系统相比的区别: 1、数据结构化。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 2、数据共享。文件系统基本不能共享。数据库系统可以,且冗余度(没用的东西)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盈余管理概述 (一)国外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如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30年间,已有很多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如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估计盈余管理的模型,盈余管理的影响等。关于盈余管理的诸多方面,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这些观点和看法都不尽相同。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国外研究者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美国会计学者William R Scott William R Scott.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表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盈余管理。 Katherine Schipper Katherine https://www.360docs.net/doc/127724969.html,mentary on Eam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1989. 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的概念,即企业管理层(包括董事会、经理、部门负责人)为获取一定的私人利益在对外进行披露时,有目的地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过程。 美国会计学者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 Healy P M, Wahlen J M.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J]. Accounting Horizons, 1999. 认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这一定义主要是强调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盈余来误导利益相关者和影响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而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投资者,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主要包括债务条约和薪酬条约,这说明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债权人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 (二)国内关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综述 陆建桥陆建桥 .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J]. 北京:会计研究,1999(9). 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 魏明海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9. 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件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他的观点是盈余管理会增加或减少会计数据上的报告收益,从而影响相关利益人的决策。 孙铮、王跃堂孙铮,王跃堂.盈余操纵与资源配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4. 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

我们应该用数据说话

我们应该用数据说话 我有一部分工作是做采购,采购部分公司的原料。由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现在熟练的操作。工作取得明显的成绩。但是一年下来,如果总结一下自己的工作的话,发现了一个大问题。这就是自己很多时候不能用数据说话。 公司每个月都要召开一次会议。会议的内容涉及销售、采购、运输、车间和品保多个部门的汇报工作。在这次会议上,每次发言都是有很多积极的精英。他们高谈阔论,引经据典,谈国际形势,谈市场形势,谈经济形势等等多个内容。如果认真请停一下的话,他们整理的资料非常全面,涉及方方面面。领导的每一个问话,他们都能对答如流。这让我很是羡慕和佩服。在我们中国,如今已经进入一个大数据的社会,我们作什么都离不开数据,我们也需要整理数据。 如果我们想了解石油方面的的信息。我们需要指导世界是有的总产量是多少。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是主要的产油国。世界上每年需要使用多少石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都需要用数据来说话。这个单凭嘴是不能解释全面的。如果我们想了解汽车,我们需要指导世界上汽车年产量是多少。每年的汽车消费量是多少,我们过年每年要生产多少量汽车。这些都是数据,数据让人信服。 我也曾经多次去找领导签字。合同涉及我采购的原料,很多时候领导的文化涉及原料的上下游。很多都涉及到数据问题,由于我的准备不足,我很多时候是哑口无言的,好在领导知道我是个实在人,我没有乱蒙。我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准备从这方面转变。世界是一个知识的海洋,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我们能够遨游其中。如果你随便提一个问题,将会有一系列的数据等着你。无论是谁,在一个公司工作,就会设计数据的查阅和总结。每个业务员都应该用数据说话,不单

数据管理技术样本

信息技术( 选修4) 数据管理技术复习提纲 概要: 信息技术学科模块4——《数据管理技术》, 全书以应用数据管理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 按照”分析问题——设计数据库——建立数据库——使用数据库——管理数据库”这一线索呈现学习内容。全书分五章, 下面介绍第一章至第五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认识数据管理技术 一、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1、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 数据: 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信息资源, 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符号。计算机中的数据分为数值型数据与非数值型数据。 例题: 如商品价格、销售数量等数据是( ) A、数值数据 B、非数值数据 说明: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为载体。即为了表示信息( 抽象概念) , 必须使用某种符号, 这些符号就叫数据, 如字符、图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都能够称为数据。信息依赖数据来表示, 是数据的内涵, 是对数据语义的解释。 数据管理: 是指对数据的收集、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查询和维护等活动。 数据管理技术: 指与数据管理活动有关的技术。

数据库( DB) : 是指按照某种模型组织起来的, 能够被用户或应 用程序共享的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系统( DBS) : 是指采用的数据库技术的完整的计算机系 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 : 是能够建立数据库、 维护数据库及管 理数据库的一个开发平台。 数据库应用系统 : 说明: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为数据库( 或数据) 例题: 下列软件中, 不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是( ) A 、 学籍管理系统 B 、 中考成绩查询系统 C 、 Linux 操作系统 D 、 网络售票系统 例题: 数据库管理系统英文简写是( ) A 、 D B B 、 DBS C 、 DBMS D 、 Access 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变迁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数据库系统结构示意图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会计学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理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任课教师:刘静 开课时间:2014年9月 云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财务战略是整个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维持企业经营的正常运转以及提高资金运转效率的主要动力,在企业各个发展周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随着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选择以及其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关注。如何发挥企业财务战略在其整个企业经营中的作用,为企业的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用是企业财务战略在多年研究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借以对企业财务战略相关研究的梳理,进一步不断的深入财务战略在企业各个层面的作用,不断突破财务战略对现有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促进企业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环境 一.财务战略研究的发展历程 关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发展渊源是随着企业战略发展而来,基于对企业战略的不断重视以及企业战略中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财务战略才得以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被不断的细化和研究。 美国学者Ansoff 教授(1976)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管理”之后,企业战略在企业大局发展中的作用不断的被研究界关注,在之后的14年,Tom Copeland (1990)学者再次指出,公司财务和战略伴随公司管理的不断发展已经在思维和行为上不断的得以融合和发展。[1]在此之后,西方学术界开始了对企业战略中财务战略的研究,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中发挥的作用不断的被提到了新的研究层面,关于财务战略的定义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完善。E.F.Harrison 与C.H.John (1985)等在《组织战略管理》一书中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企业为配合其发展与竞争战略的实施而须提供的资本结构与资金的计划”[2],。J.A.Pearce和R.B.Robinson(1988)在其《战略管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财务策略”的概念,并指出企业财务策略包括资金筹集、资金分配(投资)与分红、营运资金管理三大方面[3]。我国学者杨学义, 武笑坷(2009)指出,广义的财务战略包括资金的筹集战略和所筹资金的管理战略, 狭义的财务战略仅指筹资战略, 包括资本结构、筹资来源和股利分配等政策。[4]之后随着对财务战略定义的越来越广泛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归为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一、人工管理 这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外部存储器只有磁带、卡片和纸带等还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只有汇编语言,尚无数据管理方面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基本是批处理。这个阶段有如下几个特点: 计算机系统不提供对用户数据的管理功能。用户编制程序时,必须全面考虑好相关的数据,包括数据的定义、存储结构以及存取方法等。程序和数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数据脱离了程序就无任何存在的价值,数据无独立性。 数据不能共享。不同的程序均有各自的数据,这些数据对不同的程序通常是不相同的,不可共享;即使不同的程序使用了相同的一组数据,这些数据也不能共享,程序中仍然需要各自加人这组数据,谁也不能省略。基于这种数据的不可共享性,必然导致程序与程序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数据,浪费了存储空间。 不单独保存数据。基于数据与程序是一个整体,数据只为本程序所使用,数据只有与相应的程序一起保存才有价值,否则就毫无用处。所以,所有程序的数据均不单独保存。

二、文件系统 在这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利用在信息管理方面。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的存储、检索和维护问题成为紧迫的需要,数据结构和数据管理技术迅速发展起来。此时,外部存储器已有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软件领域出现了操作系统和高级软件。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是专门管理外存的数据管理软件,文件是操作系统管理的重要资源之一。数据处理方式有批处理,也有联机实时处理。这个阶段有如下几个特点: 数据以“文件”形式可长期保存在外部存储器的磁盘上。由于计算机的应用转向信息管理,因此对文件要进行大量的查询、修改和插人等操作。 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但比较简单。程序与数据之间具有“设备独立性”,即程序只需用文件名就可与数据打交道,不必关心数据的物理位置。由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提供存取方法(读/写)。 文件组织已多样化。有索引文件、链接文件和直接存取文件等。但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数据之间的联系要通过程序去构造。 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以重复使用,即数据面向应用。但是文件结构的设计仍然是基于特定的用途,程序基于特定的物理结构和存取方法,因此程序与数据结构之间的依赖关系并未根本改

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11年08月 经管空间 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文/陈奕巧 摘 要: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中外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首先对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盈余管理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程度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11-02 算管员会归企业董事会领导,对董事会负责,由民营企业各个重要职能部门经理组成,由董事会主席亲自担任预算委员会的一把手,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委员会负责民营企业预算目标的确立、预算方案的审批、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绩效考评、重大预算项目的调整或修改。预算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以及预算委员会授权的其他工作。民营企业各个部门都要将本部门的一把手确认为本部门预算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的预算编制、执行情况负责。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完善,有利于把民营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引入良性循环,有利于避免出现为管理层满意而制定预算的现象,有利于摆脱民营企业“人为控制预算”导致的不良影响。 (三)科学编制预算 民营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坚决贯彻“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通过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判断和民营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编制方法目前主要有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和滚动预算等。对于市场前景不明的民营企业,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弹性预算来编制;对于市场情况比较确定的企业,则采用固定预算更为合适;对于周期性明显的民营企业,应该采用周期预算来编制长期预算,以便与企业的周期战略管理策略相适应。 (四)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 民营企业要想发挥预算的功能作用,必须加强对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通过沟通与协调,预算目标自上而下下达,分解目标;预算编制则自下而上汇总,体现目标。因此在编制好了预算后,将预算项目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建立二级预算,并正确划分各预算归口管理部门,由相关单位执行。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督,并且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纳入到预算管理人员的年终考核当中,通过绩效考评使部门的小群体利益、个人利益与其工作业绩紧密联系起来,以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过程中,要重视实际与预算的偏差,并从偏差中找原因、从偏差中找管理的漏洞,针对漏洞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当前经济复杂多变、科技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立足,必须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预算管理,不单单是财务管理的内容,更是民营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因此,民营企业只有脚踏实地搞好预算管理与控制,才能确保决策目标实现的持续化与高效率性,民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深圳市通普科技有限公司参考文献 [1]夏朝恒,夏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刍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科技信息,2009(33). [2]殷集成.论预算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3). [3]栗云静.企业战略管理下预算管理的构建[J].人口与经济,2010(1). [4]孙铁柱.完善企业预算管理,防范预算松弛[J].时代金融,2011(5). 在学术界,盈余管理是一个有3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在这30年间,已有很多中外学者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如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和动机、估计盈余管理的模型,盈余管理的影响等。关于盈余管理的诸多方面,学者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这些观点和看法都不尽相同。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对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有着重大的影响,既包括有利的影响也包括不利的影响,为了发挥它的有利影响及控制它的不利影响,就必须对盈余管理进行监管和限制,而进行监管的首要前提就是对盈余管理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Healy and 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经营者运用会计方法或者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这一定义主要是强调盈余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盈余来误导利益相关者和影响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而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指投资者,以盈余为基础的合约主要包括债务条约和薪酬条约,这说明盈余管理是一个与投资者保护和债权人保护密切相关的问题。 S c o t t(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在公认会计准则(G A A P)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公司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从S c o t t的定义可知,他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不违背会计准则的范围内进行的,是一种合法的行为,盈余管理对各个主体产生的影响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表现。 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是这些经营活动和交易的重组增加或至少不损害公司价值。该定义认为盈余管理是盈余操 2011.08 111

让你的HR数据会说话

让你的HR数据会说话 今日箴言:我们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自己还当真了。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看到了从前所从未看到的世界关联性:用Google的搜索词可以预测到战争、疾病的到来,用人们购物的数据可以遇到人们喜好、朋友、社交圈,用人们的社交圈可以预测到他们的消费偏好,这一切的实现,没有花费任何调查、设计、实验、推理,而仅仅是让沉没的数据再次发出声音。 那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哪些数据尚是没有充分利用的?这些数据又可以用做什么?又可以让我们看到哪些管理上的可能性呢?下面一一进行介绍。 HR有哪些数据可用? 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哪些数据可以被利用呢?下面根据数据收集和使用的特点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类 型内容特点 事实性数据 个人层面: 人员数量与结构、学历、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工 作经历、技能特长、兴趣爱好等 组织层面: 招聘:时间、次数、完成率 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地点、次数、满意度 绩效:指标、次数、时间、得分 薪酬:总数、增幅、构成比例 收集简单、信息量丰富 动 态性数据 招聘完成率、员工流动率、核心员工流失率、员工换 岗、员工晋升等 收集较为简单,需跟踪 记录 整 合性数据 个性测试、情商、智商、管理能力测试、员工满意度、 员工敬业度等 需要设计问卷进行收 集,数据指向性明确

如何应用数据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指向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当前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数据的利用的最终目的也应当是指向这两个方向。 人员结构分析: 原始 数据 分析什么意义 人员数量与结构、学历、年龄、性别、家庭背景、工作经历、技能特长、兴趣爱好人口统计特点 年龄、性别和地域分析,统计平均年龄、各年龄段分布频率,男女员工比例,是否与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相符。统计不同地域 员工比例,避免某一地员工人数过多,不便于管理。 工龄 分析 计算平均工龄和不同工龄分布频率,是否有流动过快或者极少流动致僵化的问题。 职能 类别 分析 各部门人员占总人数比例,职能部门、业务部门人员比例; 承担某一职能的员工(比如说行政人员、人力资源人员等)比例, 以分析该类人员的工作量和平均服务人数。 职位 层级 分析 管理人员与员工之比,主管人员与员工之比,用以分析管理幅度。 员工 特点 分析 企业的人才结构要多元化,避免同质化,技术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营销型人才、外向型人才、内向型人才、 稳定性人才,要应有尽有,这些不同类型的人才都是具备让企业 有承载力的人员结构要素。 员工能力分析 掌握哪些是骨干、后起之秀、哪些是稳定的人,哪些是需要淘汰的人。 配置策略分析: 原始数据分析什么意义 企业产业模块、经营方向、发展规模要求、时间要求; 已有岗位、层级、人员数量、素质 岗位、层级分析 企业发展阶段与战略发展要求对不同职 能、技术岗位的要求,在企业效益和发展要求 平衡范围内的数量和质量要求。 任职资格与胜任力分析明确岗位知识经验和能力要求。 当期人口数量与质量分 析 明确当期的人员数量与质量现状。 人-岗匹配分析不同岗位、层级与当期与企业长远发展要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计算机软件.硬件与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的数据处理要求不断提高,在此情况下,数据管理技术也不断改进。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关键字: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管理的水平是和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发展相适应的,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硬件方面,计算机的外存只有磁带、卡片、纸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存储量非常小;软件方面,没有操作系统,没有高级语言,数据处理的方式是批处理,也即机器一次处理一批数据,直到运算完成为止,然后才能进行另外一批数据的处理,中间不能被打断,原因是此时的外存如磁带、卡片等只能顺序输入。 人工管理阶段的数据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数据不保存。由于当时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保存上并不做特别要求,只是在计算某一个课题时将数据输入,用完就退出,对数据不作保存,有时对系统软件也是这样。 (2)数据不具有独立。数据是作为输入程序的组成部分,即程序和数据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数据和程序同时提供给计算机运算使用。对数据进行管理,就像现在的操作系统可以以目录、文件的形式管理数据。程序员不仅要知道数据的逻辑结构,也要规定数据的物理结构,程序员对存储结构,存取方法及输入输出的格式有绝对的控制权,要修改数据必须修改程序。要对100组数据进行同样的运算,就要给计算机输入100个独立的程序,因为数据无法独立存在。 (3)数据不共享。数据是面向应用的,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不同应用的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彼此无关的,即使两个不同应用涉及到相同的数据,也必须各自定义,无法相互利用,互相参照。数据不但高度冗余,而且不能共享。

盈余管理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

目录 一、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3) (一)国内文献 (3) 1 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 (3) 2 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关系 (4) 3 其他研究成果 (5) (二)国外文献 (6) 二、控股股东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7) (一)国内文献 (7) 1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盈余的影响 (8) 2 股权集中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8) 3 控股股东性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9) 4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高管持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10) (二)国外文献 (11) 1 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11) 2 高管持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13) 3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 (15) (三)国内外文献简评 (16) 三、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16) (一)国内文献 (16) 1 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 (17) 2 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关系 (18) (二)国外文献 (21) 参考文献 (23)

一、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一)国内文献 关于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存在的关系,张炳才、孔庆景(2011),谢国强、王道平、李林(2006),王凤华、张晓明(2010),龙静(2010), 石军(2009), 胡奕明、唐松莲(2008), 支晓强、童盼(2005)等进行了实证研究。观点主要分为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不存在显著关系和其他观点。 1 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 张炳才,孔庆景(2011) 选取深沪两市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并以2005年至2007三年的数据为观察期间,剔除了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及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最后共得到观测样本955家。研究表明,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而且这种影响随着公司治理的改善会明显增强。其中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性,独立董事年薪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独立董事会计专业能力与盈余管理不相关,独立董事担任审计委员会与盈余管理没有相关性。 石军(2009)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不包括一些特殊行业)为研究样本, 以2005年和2006年各公司报表的数据为研究数据, 共取满足研究的样本516个。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即董事会结构的改革有效地抑制了盈余管理的程度,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是对公司治理是有效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为当前改进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 赵德武,曾力,谭莉川(2008)本文选取2002年以前上市的1382家沪深A股公司为基础样本。以2002- 2004年作为观测期间, 共4146个公司年度数。对样本作如下处理: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9家;剔除同时发行H股的公司14家;剔除任何一项数据存在缺失的公司366家。最终得到符合筛选条件的993家公司, 共2979个观测值。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监督力对盈余管理有显著负向影响, 且这种影响随着公司治理的改善不断增强;独立董事的履职环境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最大, 其次是人数规模和会计专业能力, 薪酬和声誉的影响则相对最小。 张国华,陈方正(2006)选取2002年末已在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52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部分不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后的样本容量为804

浅谈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文献综述及启示

姓名蒋雯露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行政管理(体育)0801 学号3080101676

浅谈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文献综述及启示 摘要:经营战略的理论是高度发达和广泛传播。企业世界有坏战略的例子。影响每个战略家的贡献的因素是人脑。洞察从关于行为的经济用于解释做在企业世界和有害投资决定的坏决定特别是做。我们的脑子被编程使一种感受过分自信。脑子是特别过分自信的它的能力做准确估计。精神会计弥漫保守和合理的公司会议室。现状偏心、反感到损失和捐赠作用对恶劣的战略决定贡献。停住可以是为战略家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特别当它是成为的问题停住到过去时,停住可以是危险的。人们倾向于过高估计其他分享他们的意图、信仰和经验是错误公众舆论作用的程度。错误公众舆论经常带领战略家俯视重要威胁对他们的公司和坚持以被注定的战略。 一:文献翻译:Hidden flaws in strategy 错误公众舆论罐头洞察从关于行为的经济解释为什么好董事支持坏战略?在几乎40年以后,经营战略的理论是高度发达和广泛传播。作早期工作在工作在院旁边例如迈克尔E。搬运工和亨利Mintzberg在好战略建立了富有的文学。多数高级主管在它的原则被训练了,并且大公司有他们自己熟练的战略部门。企业世界遗骸的乱丢以坏战略的例子。为什么?当非常技术是可利用的时,什么使首席执行官后面他们?有缺陷的分析,过份志向,贪婪,并且其他公司恶习是可能的原因,但是这篇文章不试图探索所有。相反,它看影响每个战略家的一个贡献的因素:人脑。脑子是一种精采器官。科学家通过脑子映射的技术揭露更多它的内在工作, [1]对它令人惊讶的能力的我们的理解增加。但脑子不是我们有时想象的合理的计算机。在千年它的演变期间,它开发了捷径、简单化、偏心和基本的坏习惯。有些在非洲的savannas也许帮助早期人生存(“如果它看似角马,并且所有的人追逐它,它必须是午餐”),但他们今天制造问题为我们。相等地,某些脑子的缺点也许起因于教育和社会化而不是自然。但什么起因,脑子可以是一个欺骗的指南为合理决定做。脑子的不适当的这些涵义严谨地学习了由社会学家和特别由关于行为的经济学家,发现部下的假定在现代经济-人之后作为纯粹合理的经济决定制作商-不堆积反对证据。作为大多数理论基盘经营战略从微观经济学合理的世界获得,所有战略家应该是对关于行为的经济感兴趣。洞察从关于行为的经济用于解释坏决定做在企业世界的, [2]和有害投资决定特别是做。一些私有产权企业成功地改造他们的投资过程抵制关于行为的经济预言的偏心。同样,关于行为的经济比所有热门股技巧被申请了于个人财务, [3]从而提供一条更加容易的路线给挣金钱。然而,领域没有渗入了战略公式化每日世界。 这篇文章打算帮助通过突出最好解释坏战略的有些例子的八 [4]洞察矫正那个遗漏从关于行为的经济。每洞察说明可能画我们到错误结论并且增加打赌的风险在坏战略的一个共同的缺点。所有例子来自我熟悉的一个领域-欧洲金融服务-,但相等地好那些可能从所有产业被拣掉。几个例子来自dot-come时代,一个特别富有的期间为坏战略的学生。但不要犯错误认为这是unrepeatable战略疯狂时代。关于行为的经济告诉我们在90年代末期被犯的错误确切地是类错误我们的脑子被编程做-和再大概做。八大缺点: 缺点1 :过分自信我们的脑子被编程使我们感受过分自信。这也可以是一件好事; 例如,

让数据来说话

让数据来说话——数据自述 安铺中学高三(6)班刘楚君 本人姓数名据,字事实,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科学的度量。对于我的应用,应该是客观地反映事实的,而随着多领域要用到我来讲事实时,我发展成扯谎者的助手,这让我倍感羞耻和痛心。 有时候,我的身高达不到某些官员的预期时,他们盯着我,恨不得把我扯高投长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他们那宛如无底深渊的虚荣黑洞,我一个小小的数据又能如何满足?君不见,他们鼠标一点,数字一变,我立马从一个真实反映者变成了万恶的扯谎人。我有心改正却无力回天,我实在难以在以真以善著名的家族中立足。只因政府工作人员们为了面子,而丢失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期望有一天,他们能醒悟,正视我的存在意图,是为民为国,而非为他们谋求一己私利。 有时候,我有因长得太高而让某些大老板脊背发凉,双脚打颤。当我冷脸盯着他那肥胖臃肿的身材肥肉乱颤,而想着早知今日而何必当初,等着他被法律责罚,等着他认识到自己不该因一己私利而置矿工们人身安全置之不顾时,他却以惊人的速度,将末位两个数字硬生生地从我身上扯下

来,食指一动,我立刻变矮。看着再一次成为助纣为虐者的自己时,我恨不得拥有人强健的四肢,充满智慧的大脑,能言善辩的嘴,去为那些被人剥削正当利益的人说话,而非在冷硬的电脑中任自己被迫变矮、闭嘴,在惨白的沉默的纸张中,窥见那可恶的得意的笑脸而无能为力,变成替毒胶囊生产者、毒奶粉制造商圆谎的傀儡,我不要当毫无反抗力的傀儡。 美国有句谚语说:“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是的,我要开口,我要言明真相,即使你们这些自欺自人者有再高的圆谎技术与手段,事实也不会因此而被历史掩埋。总有一天,事实会替我申诉你们的罪行,会让你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在白岩松的“你幸福了吗”的叩问中,我们的人民公仆是否应该放下身段,真真切切地倾听广大民众的心声,而非对着被改过的我满意点头。那句“你幸福了吗”叩问的不仅是大众自己,更是叩问这社会的良心。 请让我回归本质吧,我早已厌烦了做一个放羊的孩子了。不要让我被世人唾弃。 如果你要一个真正幸福和谐的社会,请让真实的我来说出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漠视我及我存在的真正意义,因为我是科学的度量。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互补关系文献综述

2012年第7期下旬刊(总第487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7,2012 (CumulativetyNO.487) 一、引言 对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最先开始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应计盈余管理,而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要滞后多年。从Schipper(1989)的研究开始,首次将真实盈余管理包含在了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中,并且把这种盈余管理定义为:“对外部财务报告过程的有目的干预以期获得一些私人利益……”。至此,大量的研究开始关于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虽然针对两种类型的盈余管理方式的各自的研究有很多,涉及操控方式、监管控制、盈余管理动机和经济后果等各个方面,但是对这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却非常有限,并且存在不同结论,有的研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替代效应,而有的研究则认为存在互补效应。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二、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的文献综述 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涉及对会计处理方式等的选择以达到掩盖或伪饰真实的业务表现(Dechow and Skinner 2000)。应计盈余管理并不会伴随着公司真实经营活动的改变,而是通过对会计方法等的选择来反映公司的活动,相比之下,真实盈余管理主要通过改变公司的真实经营活动来增加当期的收益。两种类型的盈余管理都是管理者出于增加或者降低盈余的目的,一种影响经营活动而另一种则对经营活动没有影响。在现有的研究中,对应计盈余管理的衡量一般采用琼斯模型或修正的琼斯模型等,而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衡量一般借鉴Roychowdhury(2006)的模型。 虽然对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存在学界达成了基本共识,但是对于这两种方式自身关系的研究却存在着不同的结论。国外的研究中,Cohen et al. (2008)对安然事件之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实施影响研究认为该法案对盈余管理产生了明显影响。更为严格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强制实施并未像众多学者所想象的那样乐观,而是对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产生了影响,即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实施之后公司管理者管理盈余的手段发生了变化,由应计盈余管理转换为更为隐蔽,更不易计量的真实盈余管理。因此,Cohen et al. (2008)研究,认为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替代相应。 与之研究结论类似的还有Graham et al.(2005)和Chi et al.(2011)。他们都认为,应计盈余管理容易受到监管,从而公司的管理层更加倾向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来对利润进行管理。因此,他们的观点也是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是负相关的,即存在替代效应。 然而,近期以中国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例如王良成(2012)的研究就认为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具有同高同低的联动关系。学界将这种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归纳为:中国的实际情况可能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不同,中国发展市场经济不过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在法律基础、投资者保护意识、相关会计制度等都还不够完善,以及现在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还没有脱离激烈的业务竞争等。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不禁引发思考: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究竟是替代效应还是互补效应;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政策制定者应该如何进一步制定规范措施。针对这种差异是由于中国制度不完善等原因的思考也仅仅是猜测。到底是何种因素导致了这种不同亟待进一步的检验,以为我国进一步完善制度提供依据。 三、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的展望 虽然盈余管理问题研究由来已久,但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却存在着不同的研究结论。对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的研究能够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判断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差异,对未来的政策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Cohen, Daniel A., A. Dey, and Thomas Z. Lys, 2008.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 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s[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Chi,Wuchun,L.L.Lisic,and M.Pevzner,2011.Is enhanced audit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real rarnings management[J],Accounting Horizons [3]Graham, J.R., C.R. Harvey, and S. Rajgopal, 2005. 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Zang,A.Y.,2012.Evidence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J], The Accounting Review, Forthcoming. 作者简介:景姣(1987-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现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责任编辑:刘晶晶)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互补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景 姣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真实盈余管理被纳入盈余管理的研究,除了对方式、监管、动机和后果等方面的研究,学界开始关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方式自身的关系。然而,相关研究却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本文对两方面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替代效应 互补效应 254 Times Fin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