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教案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教案

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实验目的 :

1. 学习使用酒精灯

2. 学习玻璃仪的洗涤

3. 学习加热的方法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试管、试管夹、水、毛刷酒精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火柴量筒

实验步骤 :

一.酒精灯的方法

1. 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火焰分层的情况。

2. 取下一根火柴根, 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约 1-2秒后取出,观察?

3. 哪一层的火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哪一层火焰加热?

二.给物质加热

1.取三支试管各加 3ML 的水。将其中的一支试管和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 3CM 处加热

2.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接近灯蕊处加热;

3.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到沸腾时所需要的时间。

论:

三 .

1. 用 10ML 量筒量取 2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在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玻璃仪器的洗涤

1. 先将废液倒入拽定的容器内,再注入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如有残留物就用刷子转动或上下移动刷, 不能用力过猛。

2. 洗过的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烧杯石灰水小刀水

实验步骤 :

一.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闻一下气味,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水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

二. 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 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结论:

我们吸人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滴管、石灰水、玻璃管、火柴玻璃片实验步骤 :

1.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有满水 , 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 , 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 , 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 将玻璃管小心的插入集气瓶内 , 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 , 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好。然后取出放在实验桌上。

2. 取下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这样 2瓶空气就收集好了。向 1瓶空气和 1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并记录

4. 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并记录实

5. 取两块干燥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物质的加热

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酒精灯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试管、试管夹、水

实验步骤 :

一.酒精灯的方法

1、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火焰分层的情况。

2、取下一根火柴根, 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约 1-2秒后取出,观察?

3、哪一层的火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哪一层火焰加热? 二.给物质加热

1.取三支试管各加 3ml 的水。将其中的一支试管和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 3cm 处加热

2.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接近灯蕊处加热;

3.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到沸腾时所需要的时间。

结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

实验目的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器材 :高锰酸钾、铁架台、试管、导管、酒精灯、水槽、集气瓶

实验步骤 :

一、 1.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2.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 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同倒立在盛水的水槽里。

3. 给试管加热,先预热。

4.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来时, 不宜立即收集, 让气泡均匀的冒出时再收集。

5. 停止加热,先要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二、氧气的性质

1.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 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 插入到前面收集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加入少量的石灰水,

有集气瓶的氧气中(瓶中预先加了少量水

。观察铁丝在氧气燃烧

三.结论:

1.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装置如右图

水的净化

实验名称 :水的净化

实验目的 :探究水的过滤方法

实验器材 :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

水(湖水、河水、井水各一杯、明矾、药匙

实验步骤:

1. 向其中的两个烧杯中各加入 3药匙的明矾粉末,搅拌,静置,观察现象?

2. 再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好并放入漏斗中,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用少量的水润湿滤纸边缘并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

3架好漏斗, 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4. 取上面处理过的一杯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 , 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

5. 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程度的处理的水 , 它们的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

实验名称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

实验目的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

实验器材 :锥形瓶、平瓶烧瓶、烧杯、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导管、单孔导管、水槽、酒精灯、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

实验步骤 :

1.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的确定

3通过讨论, 得出一套最佳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怎么样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目的 :认识分子运动现象及其本质

实验器材 :大烧杯小烧杯 2个酚酞试剂浓氨水蒸馏水实验步骤 :

1、向 20ml 蒸馏水的小烧杯 A 加入 5、 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 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 A 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 B , 加入约 5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A 、 B 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4、解释现象

氢气制取的探究

实验目的 :

1、知道氢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收集方法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2、了解实验室制氢气的步骤、验证氢气的性质。

3、认识制氢气所需仪器的名称及知道这些仪器的连接和使用方法。

4、熟悉启普发生器的构造,熟练掌握其安装和安全操作。

5、知道实验室收集氢气的方法 (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启普发生器、烧杯、集气瓶、毛玻片、导管、水槽、硬质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止水夹。实验药品:硫酸溶液 (1:4 、洗涤剂、凡士林、硫酸铜、锌粒。

实验步骤 :

(一普发生器制氢气

1. 启普发生器由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三部分组成

2. 锌粒由容器上插入导气管的口中加入,然后放正仪器,再将装导气管的塞子塞好。

3. 接着由球形漏斗口加入稀硫酸。

4. 使用时, 扭开导气管活塞, 酸液由球形漏斗流到容器的底部, 再上升到中部跟锌粒接触而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气从导气管放出

(二氢气纯度的检验

1.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

2. 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向下移近火焰。

3. 如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 , 则要重复 1、 2两步操作。

4. 如爆鸣声轻而沉闷,说明试管内收集的氢气纯净。

(三注意事项

1、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

2、使用启普发生器制备氢气,应远离火源。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

3、由于氢气易燃易爆,因此我们在使用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金属活动性顺序

实验目的 :

1. 认识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不同

2. 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关系

实验器材 :锌粒稀盐酸硬质试管铜片镁条铝片等

实验步骤 :

1. 镁条与酸的反应

2. 铝片与酸的反应

3. 锌粒与酸的反应

4. 铜片与酸的反应

比较, 4种金属与酸反应时,产生的气泡的快慢,说明了说明问题?气泡产生的速率越快说明了什么,慢又说明了什么,不反应又怎么样?

通过对比得出,不同金属与同一种酸的反应速度是不同的, 反应有快有慢,因此得出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电解水

实验目的 :

1. 认识霍夫曼装置

2. 知道电解水的原理

3. 能分析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成分及其比例

实验器材 :霍夫曼电解装置电源铁架台

实验步骤 :

1. 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 接通电源, 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2. 切断上述装置的电源,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3. 讨论

(1 上述反应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

(2 分析说明其中的那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 :

1. 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 知道并熟悉天平称量原理

3. 深刻体会质量守恒定律, 学会通过验证的方法来检验所学知识,有怀疑的求知态度

实验器材 :仪器:托盘天平、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气球、烧杯、小试管、镊子、坩埚钳等

药品:白磷、铁钉、 CuSO 4溶液、盐酸、碳酸钠、镁带等

实验步骤 :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注意事项:

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

2、白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

3、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不用橡皮塞而改用气球套在锥形瓶口, 连同白磷一起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待白磷燃烧时移开酒精灯, 此时不要用手拿锥形瓶。

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学生实验 , 教师巡视 , 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并进行纠正。由学生陈述实验结果,不同意见进行补充。

方案一:在白磷燃烧这个实验中我们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方案二: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钉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一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物质析出, 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 由蓝色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溶液, 用天平称量, 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记录

自主完成图 5-5

燃烧的条件

实验目的 :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 通过活动与探究, 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实验器材 :木条石块镊子蜡烛等

实验步骤 :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观察常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吗?点燃后呢?

3、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分析实验

请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结论:

一、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1可燃物;

(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

(3氧气(或空气

氧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 : 1.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器材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 (125毫升、水槽、铁架台 (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 (镊子。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细沙。

实验步骤 :

1. 先用双氧水法制取约 6瓶氧气,然后进行氧气性质的实验。

2. 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①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到发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 (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取几根纱窗细铁丝,擦去表面铁锈或油漆,拧成一束呈螺旋形绕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集气瓶里装有少量水。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最后分别实验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4. 结论:

氧气是一种助燃剂,同时是一种氧化剂。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探究一、学习目标认识目标:通过探究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能力目标:1、观察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2、比较准确地描述现象并根据现象进行分析获得结论。 3、能初步辨别简单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辩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二、实验准备 1、实验名称:①“捕捉”空气的实验②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 2、实验器材与药品(书本 P27 页图 2-1)实验①准备:分液漏斗、集气瓶(2 个)、水槽(1 个)、双孔塞、导管实验②准备:酒精灯(1 盏)、燃烧匙(1 支)、集气瓶(1 个)、烧杯(1 个)、止水夹(1 个)、药匙(1 根)、火柴(1 盒)、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红磷(1 瓶)、水、矿泉水瓶。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四、教学过程 [介绍]教师简单介绍: 1、仪器及组合:集气瓶(用双面胶贴上并标出 1/5 刻度)、燃烧匙、烧杯。(燃烧匙与导管异侧) 2、操作过程:(把操作过程板书出来)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②用药匙打红磷到燃烧匙内,红磷的量铺满燃烧匙。③止水夹夹紧橡皮导管,玻璃导管放入烧杯中的水。(提醒学生橡皮导管应一次对折后用止水夹夹紧,而不是把止水夹夹在平直的橡皮管上)④燃烧匙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并立即塞紧橡皮塞。(提醒学生迅速塞紧,保证实验的成功率)⑤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⑥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⑦观察现象并记录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到各小组进行指导,确保实验成功。集气瓶冷却需要一段时间,在这盲点时间段补充一个小实验(矿泉水瓶吸水实验):捏紧矿泉水瓶,挤出瓶内的空气,把瓶口放入水中,松开矿泉水瓶,观察现象?提问:为什么水会进入矿泉水

瓶内。分析:瓶内的空气被挤走,空气的量减少了,瓶内的压强变小,当松开手后,大气压把水压入瓶内。

[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现象小结] 1、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触摸瓶壁有点烫,说明红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当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白烟消失。(分析:烟与雾的区别。问题:白烟为什么消失了?可结合教室打扫卫生时灰尘飞扬后降落到地面进行说明。) [板书]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 1、红磷燃烧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放出热量。点燃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O2 点燃 P2 O5 2、打开止水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内。进入集气瓶的水量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1/5。 [讨论问题]①水为什么会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当温度降低至室温时,造成瓶内的压强变小,打开止水夹时,大气压把水压入集气瓶内。②进入集气瓶的水量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1/5,说明了什么?进入的水量相当于集气瓶内被消耗的氧气的量,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3、结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异常现象分析:有个别小组的实验中进入的水量明显不足 1/5,请同学们分析查找原因。①装置气密性不好,会漏气;②所用红磷的量不足,没有把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③燃烧后未等到集气瓶温度降至室温时就打开止水夹。作业:书本 P32 第 4 题看练习册 P21 页例 1。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目的: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熟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熟知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的现象实验仪器: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酒精纸花若干吹风机等实验步骤: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介绍一种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它遇酸变成红色。a)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水、醋酸,向其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水 + 石蕊→ 紫醋酸 +石蕊→ 红(说明溶液显酸性)b)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演示 1〗中的水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碳酸+石蕊→ 红(说明溶液显酸性) c )在酒精灯上分别加热滴有石蕊试液的醋酸和碳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滴有石蕊试液的醋酸→ 红(不变色)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 紫(由红变紫)(说明溶液不显酸性)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及碳酸受热分解 2.小魔术—

—紫色小花变红①2 朵喷湿的紫色小花放入盛有 CO2 的集气瓶中,小花变红,猜测谁把小花变红?②把变红的小花放在吹风机下吹干后会出现什么变化?为什么?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①如何验证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②如何检验你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3.作业①试设计家庭化学实验证明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存在。将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到盛有石灰水的容器中,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②二氧化碳最显著的特点(区别于其他气体)就是能够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 成绩:日期:《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系软件设计与实践教学组 20XX年1月14 日 《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2.开发平台采用JDK1.60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二、主要内容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构架,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

2.学习宽度优先和深度优先算法,实现宽度crawler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3.学习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 4.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2.界面设计要求友好、灵活、易操作、通用性强、具有实用性; 3.基本掌握所采用的开发平台。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于兴隆指导教师:王蓝婧20XX年1月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 1.1掌握crawler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1.2了解爬虫架构; 1.3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及操作步骤; 1.4掌握宽度优先,深度优先算法,并实现宽度crawler 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1.5掌握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1.6实现一个最基础的主题爬虫的过程;1.7理解pageRank算法,并编程验证;二、设计正文 网络爬虫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爬虫研究的逐步展开,讨论了爬虫的相关概念与技术,并通过实验设计了简单的基于宽度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设计范文

( 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4222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设计范文The experimental report of blood stain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老科学家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文章细节描写的理解,体会老科学家那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理解“透、盘、吐、蜷、抬”几个动词,并能准确运用。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具: 相关的图片南美洲毒蛇的录像画面。 教学模式: 三段五环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预习作业 1、深读课文,说说施密特博士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2、从这些行为中你认为施密特是一位怎样的人? 3、为什么说这份报告是“血染的实验报告”? 谈话导入: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但是很多人为了他热爱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芝加哥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看看他是何以生命为代价完成那份——血染的实验报告。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出示视频材料) ——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师:多么可怕的毒蛇,不少人因被他咬伤而死去,为了研究抗御这种毒蛇的办法,施密特博士用它做实验想揭开其毒性的秘密,但不幸的是实验中他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那他会怎样做呢?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单位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来学习。 二、自主、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任务中的问题。 1)、深读课文,说说施密特博士哪些行为最使你感动? 2)、从这些行为中你认为施密特是一位怎样的人? 3)、为什么说这份报告是“血染的实验报告”? 2、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提升

【精品实验报告】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模式实验报告

【精品实验报告】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模式实验报告软件体系结构 设计模式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所在学院: 学生学号: 学生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一、实验目的 熟练使用PowerDesigner和任意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几种常见的设计模式,包括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代理模式、观察者模式和策略模式,理解每一种设计模式的模式动机,掌握模式结构,学习如何使用代码实现这些模式,并学会分析这些模式的使用效果。 二、实验内容 使用PowerDesigner和任意一种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实现组合模式、外观模式、代理模式、观察者模式和策略模式,包括根据实例绘制模式结构图、编写模式实例实现代码,运行并测试模式实例代码。 (1) 组合模式 使用组合模式设计一个杀毒软件(AntiVirus)的框架,该软件既可以对某个文件夹(Folder)杀毒,也可以对某个指定的文件(File)进行杀毒,文件种类包括文本文件TextFile、图片文件ImageFile、视频文件VideoFile。绘制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 (2) 组合模式 某教育机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北京总部 教务办公室湖南分校行政办公室 教务办公室长沙教学点湘潭教学点行政办公室

教务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行政办公室 在该教育机构的OA系统中可以给各级办公室下发公文,现采用 组合模式设计该机构的组织结构,绘制相应的类图并编程模拟实现,在客户端代码中模拟下发公文。(注:可以定义一个办公室类为抽象叶子构件类,再将教务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作为其子类;可以定义一个教学机构类为抽象容器构件类,将总部、分校和教学点作为其子类。) (3) 外观模式 某系统需要提供一个文件加密模块,加密流程包括三个操作,分别是读取源文件、加密、保存加密之后的文件。读取文件和保存文件使用流来实现,这三个操作相对独立,其业务代码封装在三个不同的类中。现在需要提供一个统一的加密外观类,用户可以直接使用该加密外观类完成文件的读取、加密和保存三个操作,而不需要与每一个类进行交互,使用外观模式设计该加密模块,要求编程模拟实现。参考类图如下: reader = new FileReader();EncryptFacadecipher = new CipherMachine();writer = new FileWriter();-reader: FileReader-cipher: CipherMachine-writer: FileWriter +EncryptFacade () +fileEncrypt (String fileNameSrc,: voidString plainStr=reader.read(fileNameSrc); String fileNameDes)String

Web网页设计实验报告

WEB系统开发 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红尘客栈网上订房页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及应用) 班级计信2班 学生蒋波涛 重庆交通大学 2013年

目录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题目 (3) 三、结构设计 (3) 四、技术分析 (4) 五、设计过程 (7) 六、实验心得 (10) 七、实验总结 (11)

一、设计目的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站建设在Internet 应用上的地位显而易见,它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倍受人们的重视。我们当代大学生更是离不开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与便利.但是,我们成天浏览的网站网页到底是如何制作的呢?我想这一点很多同学都没有去深究过.所以,这学期我选择了”web网页设计”这门课, 本课程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实践使同学们经历网页制作的全过程. 通过设计达到掌握网页设计、制作的技巧。 了解和熟悉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实现技巧。根据题目的要求,给出网页设计方案,可以按要求,利用合适图文素材设计制作符合要求的网页设计作品。 熟练掌握Photoshop cs3、Dreamweaver cs等软件的的操作和应用。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学会和团队配合,逐渐培养做一个完整项目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 《红尘客栈》 三、结构设计 选定主题,确定题目之后,在做整个网站之前对网站进行需求分析。首先,做好需求调研。调研方式主要是上网查阅资料,在图书馆里翻阅相关书籍。 然后,调研结束之后对整个网站进行功能描述,并对网站进行总体规划,接着逐步细化。 我们选做的主题是个人主页,并且选定题目为“红尘客栈”,其目的是做一个简单的网站,介绍酒店概况,提供一定的资讯信息。 四、技术分析 (一)建立布局 在这次的网页设计中用到大量的布局,所以怎么样建立布局是关键。Dreamweaver cs3是大多数人设计网页的称手兵器,也是众多入门者的捷径。特别是其在布局方面的出色表现,更受青睐。大家都知道,没有表格的帮助,很难组织出一个协调合理的页面。 1.点击“ALT+F6”键,进入布局模式,插入布局表格。建立一个大概的布局。 2.使用背景图片:选中该项,按浏览可以插入一幅准备好的图片作为表格的背景,因为图片是以平铺的形式作为表格背景,所以表格大小和图片尺寸都要控制好。 (二)网页中的图像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

化学科学生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及期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 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 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设计模式实验报告

实验一单例模式的应用 1 实验目的 1) 掌握单例模式(Singleton)的特点 2) 分析具体问题,使用单例模式进行设计。 2 实验内容和要求 很多应用项目都有配置文件,这些配置文件里面定义一些应用需要的参数数据。 通常客户端使用这个类是通过new一个AppConfig的实例来得到一个操作配置文件内容的对象。如果在系统运行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使用配置文件的内容,系统中会同时存在多份配置文件的内容,这会严重浪费内存资源。 事实上,对于AppConfig类,在运行期间,只需要一个对象实例就够了。那么应该怎么实现呢?用C#控制台应用程序实现该单例模式。绘制该模式的UML 图。 3 实验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namespace AppConfig { publicclass Singleton { private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 {

} public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class Program { staticvoid Main(string[] args) { Singleton singletonOne = Singleton.GetInstance(); Singleton singletonTwo = Singleton.GetInstance(); if (singletonOne.Equals(singletonTwo)) { Console.WriteLine("singletonOne 和 singletonTwo 代表的是同一个实例"); } else { Console.WriteLine("singletonOne 和 singletonTwo 代表的是不同实例"); } Console.ReadKey(); } } } 4 实验结果

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汇编)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 2010 – 2011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日期:2010年11月17日

目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3) 三、总体设计思想 (3) 四、系统框图及简要说明 (4) 五、单元电路设计(原理、芯片、参数计算等) (4) 六、总体电路 (5) 七、仿真结果 (8) 八、实测结果分析 (9) 九、心得体会 (9) 附录I:元器件清单 (11) 附录II:multisim仿真图 (11) 附录III:参考文献 (11)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作为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程内容,基本掌握电子系统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学完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后,应进行课程设计,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学会设计小型电子系统的方法,独立完成系统设计及调试,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有所创新,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选题设计,掌握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的组装及调试工作;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工程质量意识,按要求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教师应事先准备好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问题。 2.能力培养要求 (1)通过查阅手册和有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取、安装调试等环节,掌握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的实验调试,提高动手能力。 (4)综合应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任务。 (5)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名称及设计要求 (一)课程设计名称 设计题目:温度测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任务 要求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测量温度的测量控制系统,测量温度范围:室温0~50℃,测量精度±1℃。 2、技术指标及要求: (1)当温度在室温0℃~50℃之间变化时,系统输出端1相应在0~5V之间变化。 (2)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 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计思想 使用温度传感器完成系统设计中将实现温度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这一要求,该器件具有良好的线性和互换性,测量精度高,并具有消除电源波动的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些特性,实现从温度到电流的转化;但是,又考虑到温度传感器应用在电路中后,相当于电流源的作用,产生的是电流信号,所以,应用一个接地电阻使电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转化为电压信号。接下来应该是对产生电压信号的传输与调整,这里要用到电压跟随器、加减运算电路,这些电路的实现都离不开集成运放对信号进行运算以及电位器对电压调节,所以选用了集成运放LM324和电位器;最后为实现技术指标(当输出端1电压大于3V时,输出端2为低电平;当输出端1小于2V时,输出端2为高电平。输出端1电压小于3V并大于2V时,输出端2保持不变。)中的要求,选用了555定时器LM555CM。 通过以上分析,电路的总体设计思想就明确了,即我们使用温度传感器AD590将温度转化成电压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集成运放电路,使表示温度的电压放大,从而线性地落在0~5V这个区间里。最后通过一个555设计的电路实现当输出电压在2与3V这两点上实现输出高低电平的变化。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教案

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实验目的 : 1. 学习使用酒精灯 2. 学习玻璃仪的洗涤 3. 学习加热的方法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试管、试管夹、水、毛刷酒精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火柴量筒 实验步骤 : 一.酒精灯的方法 1. 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火焰分层的情况。 2. 取下一根火柴根, 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约 1-2秒后取出,观察? 3. 哪一层的火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哪一层火焰加热? 二.给物质加热 1.取三支试管各加 3ML 的水。将其中的一支试管和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 3CM 处加热 2.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接近灯蕊处加热; 3.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到沸腾时所需要的时间。 结 论:

三 . 1. 用 10ML 量筒量取 2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在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 用试管夹夹住试管,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玻璃仪器的洗涤 1. 先将废液倒入拽定的容器内,再注入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如有残留物就用刷子转动或上下移动刷, 不能用力过猛。 2. 洗过的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器材 :蜡烛火柴烧杯石灰水小刀水 实验步骤 : 一. 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闻一下气味,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水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 二. 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 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小学自然实验报告样板.doc

小学自然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意在从宏观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实验是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培养与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的教研组推出的四环节实验课教学模式,以其较完美的操作性、开放性、优效性和灵活性形成了自然实验课的基本框架,较好地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现就模式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几点体会。 一、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一)提出问题阶段 提出问题阶段是当研究一个问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并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阶段。教师可结合要研究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如其分地提问,让学生在观察和思维中发现问题。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先进行演示实验,在铁架台上放一平底烧瓶,瓶中装满水,用酒精灯加热,水还没烧开,瓶中的水就往外溢。教师接着问大家,你们看了这个现象有什么想法?学生一下子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水加热后往上溢呢?”

“水难道会变多吗?” 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应千方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如:做游戏、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出示挂图、运用幻灯等。引起学生要研究问题的兴趣,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作出假设阶段 学生提出了问题,但在还没有学习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假设的回答。教师再从学生假设中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要研究的问题中去。 例如,《水蒸气的凝结》,教师将还在冒白气的温水杯加盖,过一会儿再揭开盖,请同学们看盖上的水珠,水蒸气碰到什么样的物体在上面结成水珠呢?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发表不同意见。有的同学说:“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结成水珠。”有的说:“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结成水珠。”教师接着说:“那么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这样就逐渐地把学生引入要研究的课题。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演绎、归纳、推理而提出的假设,不少带有猜测的性质。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作出假设,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对是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 (三)设计实验阶段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072-24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高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 (1)称取4gNaOH,5.85gNaCl (2)用量筒量取适量蒸馏水 (3)置于烧杯中搅拌溶解冷却 (4)用玻璃棒将液体引流到1L的容量瓶中 (5)再用蒸馏水洗烧杯,再引流到容量瓶中 (6)用胶头滴管定容 (7)盖上容量瓶盖子,上下摇晃,混合均匀即可 2 (1)验漏 (2)用标准液和待测液润洗滴定管 (3)取高锰酸钾溶液于酸式滴定管中,取草酸于酸式滴定管中,并读出初始刻度 (4)将草酸流入锥形瓶中,在锥形瓶下方垫上白纸

(5)用正确方法将高锰酸钾溶液滴入锥形瓶中 (6)直到溶液微呈淡紫色,滴定结束 (7)读出末刻度,计算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3 加入少量NaOH固体生成白色沉淀的是AlCl3 加少量Ba(OH)2固体,有无色的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的再加入HCl,白色沉淀不溶解的是(NH4)2SO4,沉淀溶解的是(NH4)2CO3 4 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入,振荡,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分层 若下层为棕黄色则为NaBr,若下层为紫红色则为NaI 在分液,取下层液,蒸馏得Br2,I2 5 向废铜屑中加浓硫酸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软件设计模式与软件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软件体系结构》大作业(1) 学院:软件学院 课程名称:软件体系结构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月日 评分表 1、叙述各小组成员完成本题目的分工协作情况。 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先理解题目要求及涉及的设计模式,并一起完成代码编写。另外,组长负责文档制作。 2、评分表 序号姓名评分是否组长 1 2 作业正文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1、作业题目内容的详细描述。 2、完成本题目所采用的软件设计模式名称及画出相应的类图,或者是所采用的 软件体系结构名称及画出相应的体系结构图。

3、画出完成本题目所设计程序的设计类图;如还有其他图,也一并画出。 4、完成本题目所设计的程序代码。 5、程序运行的典型界面截图

1、作业题目内容的详细描述。 【作业2.1-1】例2.3为使用工厂方法模式设计的汽车保险管理应用程序实例。现在需要 扩展例2.3的设计图,添加一个名为LuxuryCarInsurance的类,并且需要编写此类和其他需要添加的类的代码,详细要求参见光盘的相应作业部分。 【作业2.1-1】在例2.4中,设计并且实现了豪华(Super)和中等(Medium)别墅(House)与公寓(Condo)的查询。要求在该设计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新的类SemiDetacher(半独立式楼宇),并且编写代码,实现相应的查询功能,详细要求参见光盘的相应作业部分。 2、完成本题目所采用的软件设计模式名称及画出相应的类图,或者是所采用的软件体系结构名称及画出相应的体系结构图。 【作业2.1-1】采用的是工厂方法模式 【作业2.1-2】采用的是抽象方法模式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Winpcap的网络流量统计分析 指导教师:张伟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P3 二、功能类设计 --------P3 三、界面设计 --------P3

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P4 二、功能类实现 --------P4 三、界面实现 --------P5 第三章源代码清单及说明 一、CaptureUtil.java --------P7 二、MyPcapPacketHandler.java --------P9 三、PacketMatch.java --------P9 四、Windows.java --------P13 第四章运行结果 --------P19 第五章心得体会 --------P21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二、功能类设计 (1)网卡获取 (2)包的抓捕

(3)包的处理 三、界面设计 (1)布局 (2)按钮功能连接 第二章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本程序采用Java编写,基于win10pcap。Win10pcap是winpcap在win10系统上的适用版本。Java对于winpcap使用jnetpcap进行支持。对于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种类型的包,在jnetpcap的jar包中大部分已经封装好了相关的实体类型。对应如下:ARP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128943901.html,work.Arp; UPD 实体类:https://www.360docs.net/doc/128943901.html,work.Icmp;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880-12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2NaOH+CuSO4=Cu(OH)2[此有一个箭头表沉淀]+Na2SO4 氢氧化钠溶液和加入硫酸铜溶液反应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 Cu(OH)2=[等号上面写上条件是加热,即一个三角形]CuO+H2O 氢氧化铜沉淀加热变成氧化铜和水 实验报告: 分为6个步骤: 1):实验目的,具体写该次实验要达到的要求和实现的任务。(比如说,是要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状况) 2):实验原理,是写你这次实验操作是依据什么

来完成的,一般你的实验书上都有,你总结一下就行。(就可以用上面的反应方程式) 3):实验用品,包括实验所用器材,液体和固体药品等。(如酒精灯,滤纸,还有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个应该是要的吧。) 4):实验步骤:实验书上也有(就是你上面说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反应现象) 5):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6):问题分析及讨论 这里填写您企业或者单位的信息 Fill In The Information Of Your Enterprise Or Unit Here

设计模式实验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模式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班 学号: 姓名:

实验一单例模式的应用 1 实验目的 1) 掌握单例模式(Singleton)的特点 2) 分析具体问题,使用单例模式进行设计。 2 实验内容和要求 很多应用项目都有配置文件,这些配置文件里面定义一些应用需要的参数数据。 通常客户端使用这个类是通过new一个AppConfig的实例来得到一个操作配置文件内容的对象。如果在系统运行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使用配置文件的内容,系统中会同时存在多份配置文件的内容,这会严重浪费内存资源。 事实上,对于AppConfig类,在运行期间,只需要一个对象实例就够了。那么应该怎么实现呢?用C#控制台应用程序实现该单例模式。绘制该模式的UML图。 [代码截图]: namespace实验一_单例模式_ { class Program {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ppConfig appc1 = AppConfig.GetAppConfig(); AppConfig appc2 = AppConfig.GetAppConfig(); appc1.SetParameterA("hello"); appc2.SetParameterA("hi"); if (appc1.Equals(appc2)){ Console.WriteLine("appc1 和 appc2 代表的是同一个实例"); } else{ Console.WriteLine("appc1 和 appc2 代表的是不同实例"); } Console.WriteLine(appc1.GetParameterA()); Console.WriteLine(appc2.GetParameterA()); Console.ReadKey();

实验报告

五尧乡生态乡镇建设规划 目录 1.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2) 1.2编制的依据 (2) 1.3规划指导思想 (2) 1.4规划原则 (2) 1.5规划年限 (3) 1.6规划目标 (3) 2.五尧乡基本状况 (4) 2.1五尧乡自然地理状况 (4) 2.2五尧乡社会经济状况 (4) 3.城镇规划 (4) 4.生态环境规划 (5) 4.1生态资源状况 (5) 4.2环境质量现状 (6) 4.3生态环境问题 (6) 4.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 5.效益分析 (9) 5.1生态效益 (9) 5.2经济效益 (9) 5.3社会效益 (9) 6.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9) 6.1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10) 6.2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体系 (10) 6.3文化教育和社会监督体系 (11) 6.4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体系 (11) 6.5实施手段与技术保障体系 (12) 6.6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体系 (12)

1.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的逐渐扩张,我国进入了一个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小城镇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1998 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后,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战略目标。“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解决“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加快发展小城镇则是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积极有序地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而且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编制的依据 城市规划5个阶段,如果按编制规划的话可以说是: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这5个阶段的规划的依据个不一样。当然首先都是以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城镇总体规划主要有: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 ⑸《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⑹《河北省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⑺《保定市志》 ⑻《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⑼《保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⑽《五尧乡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城建资料》 ⑾《五尧乡各类专业部门提供的规划基础资料》 1.3规划指导思想 本规划以生态化、集约化、市场化为理念,坚持突出五尧乡特色的原则,城乡经济和空间布局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土地使用集约化原则,规划弹性灵活的原则和建设精品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城镇规划对城镇发展建设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指导作用。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4规划原则 ⑴区域协同发展的原则 融入区域环境,实现持续发展。五尧乡的发展必须在区域的框架内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快速发展。从广域范围内分析五尧乡的发展,增强规划的区域观念和整体竞争力,积极融入保定市新一轮发展之中,谋求以大区域为背景的城镇整体发展。

趣味实验报告

趣味实验三则 一、实验教学目标 了解本实验趣味实验的原理,能够独立操作并演示本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实验原理 1.蓝色振荡实验 亚甲基蓝的水溶液呈蓝色,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可把它还原为无色,搅拌条件下空气会把无色产物氧化为蓝色,蓝色又被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应,实验能多次重复。可以表示为: 亚甲基蓝溶液亚甲基白溶液 如果有酚酞试剂滴加的话,我们会发现颜色变化中还会多了红色与紫色。原因是当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时,滴加酚酞试剂滴加后溶液显红色。所以:①当葡萄糖可把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时,由于溶液显强碱性,此时溶液呈红色;②搅拌或略微震荡条件下空气会把部分无色产物氧化为蓝色,由于紫色与蓝色相混,由于颜色的混合效应,我们将看到此时溶液显紫色;③剧烈震荡后,将会有更多的无色产物被氧化为蓝色的亚甲基蓝,这时由于蓝色过深,将会遮掩酚酞的红色,结果我们将会看到溶液呈蓝色。 2.便携式化学冰袋 无机盐溶于水包括两个步骤:①.溶质分子的扩散过程;②.溶质分子的溶剂化过程;物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要看这两个过程哪一个占主导地位,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将降低;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溶液的温度将升高。 NH4NO3、NH4Cl等铵盐,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该种便携式“冰袋”可应用于需简便制冷的场合,如外出郊游时,对饮料和食品的保鲜、制冷。该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Na2SO4?10H2O, NH4NO3, (NH4)2SO4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以及添加NaHSO4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从而进行比较。 3. 固体汽水 固体汽水与液体汽水所不同的是:液体汽水中的CO2一般是通过加压的方法使其溶解在水中;而固体汽水中的CO2是借助于原料中的碱性物质小苏打(NaHCO3),与可食用的有机酸柠檬酸反应而产生的。但是酸和碱混放在一起极易发生作用,因此,为了提高贮藏的稳定性,通常是先将小苏打用天然胶进行包结,使其在固态是不与固态的柠檬酸反应;当放入水中,由于天然胶的溶解,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单(全一册共19个实验)

化学实验报告目录 友情提示: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后,鼠标点击下列蓝色字体,即可到达所需要的实验报告单 01、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02、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0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04、利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并验满 05、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 06、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07、用托盘天平称取12.5g氯化钠 08、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09、组装过滤装置并过滤粗食盐水 10、加热蒸发食盐溶液 11、探究氯化钠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 12、用实验证明酒精与水能互相溶解 13、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4、用指示剂鉴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 15、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 16、用实验证明铁、铜、铝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7、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18、用盐酸鉴别氯化纳和碳酸钠 19、氮肥的简易鉴别 20、

化学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1、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 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 (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实验步骤现象、解释、结论及反应方程式 1.检查仪器、药品。 2. 做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各 项准备工作。 3. 用饮料管向集气瓶中吹气,用 排水法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 体,用玻璃片盖好,放在桌面上。 4. 将另一集气瓶放置在桌面上, 用玻璃片盖好。 5. 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两 个集气瓶内。 6. 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 向教师报告实验结果。 7. 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设计模式实验报告-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模式 建造者 建造者设计模式定义了处理其他对象的复杂构建的对象设计。 问题:创建复杂对象时候,构造函数的创建会涉及通用体系结构判定。某些编程人员认为任何构造函数都应当执行适当的逻辑以创建整个对象。另外一些编程人员则认识到将某些逻辑分解入其他方法才是有意义的。采用后一种样式设计的构造函数基本上是一系列请求实例化的方法。上述两种解决方案都不是特别灵活。事实上,它们根本就是错误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基于一组业务逻辑的结果来构造对象。在示例中,对象只有特定的部分必须被创建。如果完全定义对象的所有部分,那么可能导致完全预见不能的结果。 多个方法调用的复杂性问题在使用之处似乎并非太严重,但该复杂性却是缓慢增长的。如果需要经常调用这些方法,那么就应当创建一个Builder对象。 UML MyObject MyObjectBuilder -MyObject:MyObect +complexFunctionA() +createInstanceOfMyObject() +complexFunctionB() +buideMyObject(configurationOptions) +getBuiltMyObject() *MyObject类具有能够完全实现对象构造的两个方法。为了具有完整的Myobject对象,需要执行complexFunctionA()和complexFunctionB()方法。 * MyObjectBuilder类包含一个名为createInstanceOfMyObject()的方法。这个类负责创建Myobject类的一个简单实例。需要注意没有用于进一步构造的配置选项。这个类还存储MyObjectBuilder类创建的实例中的私有实例。 *buildMyObject()方法接受参数configurationOption。这个方法用于调用在MyObjectBuilder 对象中存储的MyObject对象的complexFunctionA()和complexFunctionB()方法。 *getBuildObject()方法返回MyObjectBuilder对象内部Myobject对象的私有实例,该实例既是完整的,也是正常构建的。 示例代码演示: _type=$type; } public function setSize($size) {

教学设计 全版BCA实验报告.doc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BCA试剂盒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BCA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及原理。 二、实验原理:在碱性的环境下蛋白质与Cu2+络合并将Cu2+还原成Cu1+。BCA法与Cu1+结合形成稳定的蓝紫色复合物,在562nm处有高的光吸收值并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据此可测定蛋白质浓度。 三、实验材料: 实验药品和试剂:BCA Reagent 100 ml (普利莱基因技术有限公司)Cu Reagent 2.5ml (普利莱基因技术有限公司)BSA standard 4mg/ml 1 ml 待测溶液。 仪器:96孔板酶标分析仪(DNM-9602 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移液枪试管EP 管恒温水浴箱。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工作溶液配置:将5ml的BCA Reagent与100μl的Cu Reagent混合为WR工作试剂。(2)标准蛋白溶液的配置:用上节课已配置好的0.1M的PBS缓冲液进行配比稀释:40μl 4000μg/ml BSA+60μl 0.1M的PBS=100μl(BSA=1600μg/ml)。 (3)倍比稀释:为减小误差,将标准蛋白和待测样本分为三个相同组,每个孔加25μl,浓度从上到下依次增加,H行为待测溶液。从配置好的100μl标准蛋白溶液中取出75μl(浓度为1600μg/ml),再将75μl标准蛋白溶液取出一半到EP管中,将37.5μl的PBS缓冲液加入取出的蛋白溶液中(浓度为800μg/ml),在EP管上做好浓度标记,依次倍比稀释,得到BSA标准溶液1600,800,400,200,100,50,25μg/ml,各75μl。省略1600μg/ml 标准管直接从800μg/ml开始。 (4)标准测定:在每孔25μl标准品或待测样品中,各加入200μl WR 工作液轻摇混合。 表1 微板测定方案的加样量和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