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

判别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区别,什么是聚类分析,多向测量的定义,广州专业广告市场调查。在市场调查中,对问题的分析和评论往往涉及众多的评测变量。因子分析,就是将多项评测变量归结为尽可能少的几个评测因素。如对咖啡的评测内容有很多,专业性的调查报告结构上分为哪些部分:

(1)闻着令人愉快;

(2)喝起来感到解乏;

(3)口感适宜;

(4)价格便宜;

(5)喝起来提神;

(6)味道浓重有特色;

(7)保持原料的味道。

通过因子分析,将7个评测项目减少到4个,广播委员会的任务是什么:

享受感——闻着令人愉快、口感适宜

浓厚感——味道浓重有特色

货真感——喝起来感到解乏、提神,价格便宜

新鲜感——保持原料的味道

判别分析和因子分析实质上都是分类的方法。聚类分析则是一种更简单、直观的分类方法,广泛地应用在市场调查中,如实验市场的选择、市场细分、市场范围的划分、产品的定位、消费者分类,等等,什么是创意广告。

多向测量,是指用多维空间定位图模拟市场或消费者对产品的心理评价的方法。它能够形象地反映某一个市场的结构,即它是判别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图形化。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区别

1,因子分析中是把变量表示成各因子的线性组合,而主成分分析中则是把主成分表示成个变量的线性组合。

2,主成分分析的重点在于解释个变量的总方差,而因子分析则把重点放在解释各变量之间的协方差。

3,主成分分析中不需要有假设(assumptions),因子分析则需要一些假设。因子分析的假设包括:各个共同因子之间不相关,特殊因子(specific factor)之间也不相关,共同因子和特殊因子之间也不相关。

4,主成分分析中,当给定的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是唯一的时候,的主成分一般是独特的;而因子分析中因子不是独特的,可以旋转得到不到的因子。

5,在因子分析中,因子个数需要分析者指定(spss根据一定的条件自动设定,只要是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进入分析),而指定的因子数量不同而结果不同。在主成分分析中,成分的数量是一定的,一般有几个变量就有几个主成分。

和主成分分析相比,由于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在解释方面更加有优势。大致说来,当需要寻找潜在的因子,并对这些因子进行解释的时候,更加倾向于使用因子分析,并且借助旋转技术帮助更好解释。而如果想把现有的变量变成少数几个新的变量(新的变量几乎带有原来所有变量的信息)来进入后续的分析,则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当然,这中情况也可以使用因子得分做到。所以这中区分不是绝对的。总得来说,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技术,在分析者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数据,让自己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主成分分析一般很少单独使用:a,了解数据。(screening the data),b,和cluster analysis一起使用,c,和判别分析一起使用,比如当变量很多,个案数不多,直接使用判别分析可能无解,这时候可以使用主成份发对变量简化。(reduce dimensionality)d,在多元回归中,主成分分析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共线性(条件指数),还可以用来处理共线性。在算法上,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很类似,不过,在因子分析中所采用的协方差矩阵的对角元素不在是变量的方差,而是和变量对应的共同度(变量方差中被各因子所解释的部分)。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区别

1、因子分析中是把变量表示成各因子的线性组合,而主成分分析中则是把主成分表示成个变量的线性组合。

2、主成分分析的重点在于解释个变量的总方差,而因子分析则把重点放在解释各变量之间的协方差。

3、主成分分析中不需要有假设(assumptions),因子分析则需要一些假设。因子分析的假设包括:各个共同因子之间不相关,特殊因子(specific factor)之间也不相关,共同因子和特殊因子之间也不相关。

4、主成分分析中,当给定的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是唯一的时候,的主成分一般是独特的;而因子分析中因子不是独特的,可以旋转得到不同的因子。

5、在因子分析中,因子个数需要分析者指定(spss根据一定的条件自动设定,只要是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进入分析),而指定的因子数量不同而结果不同。在主成分分析中,成分的数量是一定的,一般有几个变量就有几个主成分。和主成分分析相比,由于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在解释方面更加有优势。大致说来,当需要寻找潜在的因子,并对这些因子进行解释的时候,更加倾向于使用因子分析,并且借助旋转技术帮助更好解释。而如果想把现有的变量变成少数几个新的变量(新的变量几乎带有原来所有变量的信息)来进入后续的分析,则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当然,这中情况也可以使用因子得分做到。所以这中区分不是绝对的。总得来说,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技术,在分析者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数据,让自己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主成分分析一般很少单独使用:a,了解数据。(screening the data),b,和cluster analysis一起使用,c,和判别分析一起

使用,比如当变量很多,个案数不多,直接使用判别分析可能无解,这时候可以使用主成份发对变量简化。(reduce dimensionality)d,在多元回归中,主成分分析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共线性(条件指数),还可以用来处理共线性。在算法上,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很类似,不过,在因子分析中所采用的协方差矩阵的对角元素不在是变量的方差,而是和变量对应的共同度(变量方差中被各因子所解释的部分)。

多元统计分析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研究客观事物中多个变量(或多个因素)之间相互依赖的统计规律性。它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多元正态分析。又称多元分析。如果每个个体有多个观测数据,或者从数学上说,如果个体的观测数据能表为 P维欧几里得空间的点,那么这样的数据叫做多元数据,而分析多元数据的统计方法就叫做多元统计分析。它是数理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20世纪30年代,R.A.费希尔,H.霍特林,许宝以及S.N.罗伊等人作出了一系列奠基性的工作,使多元统计分析在理论上得到迅速发展。50年代中期,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多元统计分析在地质、气象、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经济分析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促进了理论的发展。各种统计软件包如SAS,SPSS等,使实际工作者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更简单方便。重要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多重回归分析(简称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应分析、因子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多元方差分析等。

多元统计分析是从经典统计学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它能够在多个对象和对个指标互相关联的情况下分析它们的统计规律,很适合农业科学研究的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多元正态分布及其抽样分布、多元正态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假设检验、多元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Ⅰ)和(Ⅱ)、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Shannon信息量及其应用。

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比较研究

摘要: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是因子分析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都是以普通因子模型为基础,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异同,并对实证分析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在现实的数据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是多元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单一的自变量和单一的因变量。因此要用到多元的分析方法,而因子分析就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处理降维的方法。它是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或样品)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根据不同因子还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类。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用来检验潜在结构是怎样影响观测变量的方法。因子分析主要有两种基本形式: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探索性因子分析(EFA)致力于找出事物内在的本质结构;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是用来检验已知的特定结构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式产生作用。两者之间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两种因子分析的相同之处

两种因子分析都是以普通因子模型为基础的。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但在这里,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称为因子。然后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

如图1所示,我们假定一个模型,它表明所有的观测变量(变量1到变量5)是一部分受到潜在公共因子(因子1和因子2)影响,一部分受到潜在特殊因子(E1到E5)影响的。而每个因子和每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是不一样的,可能某给定因子对于某些变量的影响要比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大一些。

我们可以把图1的因子模型表示成线性函数:

其中表示两个因子,它对所有是公有的因子,通常称为公共因子,它们的系数表示第个变量在第个因子上的载荷。表示第个变量不能被前两个因子包括的部分,称为特殊因子,通常假定。

不论是探索性因子分析还是验证性因子分析都是为了考察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和方差协方差。高度相关的观测变量(不管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很可能是受同样的因子影响,而相对来说相关程度不是很高的观测变量很可能是受不同的因子影响的。而因子必须尽可能多地解释变量方差,每个变量在每个因子上都有一个因子载荷,因子的意义需由看哪些变量在哪个因子上载荷最大来决定。通过寻找潜在公共因子,并合理解释因子的意义,我们就能揭示错综复杂的事物的内部结构。

二、两种因子分析的差异

(一)、基本思想的差异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寻找公共因子以达到降维的目的。在寻找公共因子的过程中,是否利用先验信息,产生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确定性因子分析的区别。探索性因子分析是在事先不知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完全依据资料数据,利用统计软件以一定的原则进行因子分析,最后得出因子的过程。而确定性因子分析充分利用了先验信息,是在已知因子的情况下检验所搜集的数据资料是否按事先预定的结构方式产生作用。因此探索性因子分析主要是为了找出影响观测变量的因子个数,以及各个因子和各个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决定事前定义因子的模型拟合实际数据的能力。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我们不必知道我们要用几个因子,各个因子和观测变量之间的联系如何;而验证性因子分析要求事先假设因子结构,我们要做的是检验它是否与观测数据一致。探索性因子分析试图揭示一套相对比较大的变量的内在结构。研究者的假定是每个指示变量都与某个因子匹配。这是因子分析最通常的形式。没有先验理论形式。没有先验理论,只能通过因子载荷凭知觉推断数据的因子结构。

验证性因子分析试图检验观测变量的因子个数和因子载荷是否与基于预先建立的理论的预期一致。指示变量是基于先验理论选出的,而因子分析是用来看它们是否如预期的一样。研究者的先验假设是每个因子都与一个具体的指示变量子集

对应。验证性因子分析至少要求预先假设模型中因子的数目,但有时也预期哪些变量依赖哪个因子(Kim and Mueller, 1978b: 55)。例如,研究者试图检验代表潜在变量的观测变量是否真属于一类。

(二)、分析方法的差异

由于两种因子分析的出发点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我们分别从两种因子分析的分析步骤来比较它们的差异。

探索性因子分析主要有以下7个步骤:

1、收集观测变量。由于总体的复杂性和统计基本原理的保证,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我们通常采用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所以我们必须按照实际情况收集观测变量,并对其进行观测,获得观测值。

2、获得协方差阵(或相似系数矩阵)。我们所有的分析都是从原始数据的协方差阵(或相似系数矩阵)出发的,这样使我们分析得到的数据具有可比性,所以首先要根据资料数据获得变量协方差阵(或相似系数矩阵)。

3、确定因子个数。有时候你有具体的假设,它决定了因子的个数;但更多的时候没有这样的假设,你仅仅希望最后的到的模型能用尽可能少的因子解释尽可能多的方差。如果你有k个变量,你最多只能提取k个因子。通过检验数据来确定最优因子个数的方法有很多。Kaiser准则要求因子个数与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个数相等;而Scree检验要求把相关系数矩阵的的特征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绘制成图,然后来确定因子的个数。究竟采用哪种方法来确定因子个数,具体操作时可以视情况而定。

4、提取因子。因子的提取方法也有多种,主要有主成分方法、不加权最小平方法、极大似然法等,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因子提取方法。其中主成分方法一种比较常用的提取因子的方法,它是用变量的线性组合中,能产生最大样品方差的那些组合(称主成分)作为公共因子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5、因子旋转。由于因子载荷阵的不唯一性,可以对因子进行旋转,而正是由于这一特征,使得因子结构可以朝我们可以合理解释的方向趋近。我们用一个正交阵右乘已经得到的因子载荷阵(由线性代数可知,一次正交变化对应坐标系的一次旋转),使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结构简化。旋转的方法也有多种,如正交旋转、斜交旋转等,最常用的是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

6、解释因子结构。我们最后得到的简化的因子结构是使每个变量仅在一个公共因子上有较大载荷,而在其余公共因子上的载荷比较小,至多是中等大人事代理代办协议书●锦州港第二港池205B通用散杂货两种绒山羊线粒体细胞色素b 序列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比较研究湖北武汉杨丹摘要: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是因子分析的两种不同形式。它们都是以普通因子模型为基础,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异同,并对实证分析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关键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比较研究

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有何异同?

R型聚类分析可以把多个变量分为几类,请问聚类分析得出的变量组(类别)和因子分析的因子有什么区别?两者从方法和目的上有什么相同和差异之处?谢谢!

R型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有何异同?

如果你想知道差异,我认为最主要的差异就是聚类分析是试图在可见的项目中进行归类—表层关系,而因子分析最主要的是重新组合出表面看不到的潜层关系。这个差别我认为是最根本的,懂了这个其他的就是算法问题了。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区别

最主要的差异就是聚类分析是试图在可见的项目中进行归类—表层关系,

而因子分析最主要的是重新组合出表面看不到的潜层关系。这个差别我认为是最根本的,懂了这个其他的就是算法问题了。

做因子分析主要是利用降维的方法使问题简化,用一个比较综合的变量来涵盖几个相关指标的信息,在减少分析指标的同时尽量减少原指标的信息损失。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聚类可以使结果更有意义。如果你分析的变量很多,它们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相关性的话,建议对因子聚类。

进一步说,因子分析本质上说是为了从n个纬度的因子进行交互分析,然后把特征值小于1的因子进行剔除,再进行主因子的據類分析,在分析的同时,需要对各因子交互的独立性进行分析。

怎么说呢,举个你感兴趣的例子吧!

比如说有10个女人,人们认为5个是美女,5个是恐龙。这就是聚类分析(当然,严格来讲这是分类分析,因为已经有美丑的标准在那里。不过,你可以先这么理解)。

但是人们是怎么区分美女与非美女呢?如果你问他们,他们会列举出很多理由来,比如:面容姣好;胸部丰满;美臀;修长的双腿等等。当然还有:性格开朗活泼易相处;有思想有见识;善解人意会体贴人等等。仔细分析一下大家所列举的这些理由,你可以把他们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形体美,二是心灵美。这两个方面就是因子,这就是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之比较及实证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在科学研究或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判断某一事物在同类事物中的好坏、优劣程度及其发展规律等问题。而影响事物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因素(指标)是多方面的,因此,在对该事物进行研究时,为了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它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就不应仅从单个指标或单方面去评价它,而应考虑到与其有关的多方面的因素,即研究中需要引入更多的与该事物有关系的变量,来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多变量大样本资料无疑能给研究人员或决策者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在分析处理多变量问题时,由于众变量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使得观测数据所反映的信息存在重叠现象。因此为了尽量避免信息重叠和减轻工作量,人们就往往希望能找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来尽可能地反映原来数据所含有的绝大部分信息。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正是为解决此类问题而产

生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近年来,这两种方法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二者之间就势必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而 SPSS软件不能直接进行主成分分析,致使一些应用者在使用SPSS进行这两种方法的分析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混淆性的错误,这难免会使人们对分析结果产生质疑。因此,有必要在运用SPSS分析时,将这两种方法加以严格区分,并针对实际问题选择正确的方法。

二、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两种方法的出发点都是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在损失较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变量(这些变量之间要求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以保证能从原始变量中提取主成分)综合成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来研究总体各方面信息的多元统计方法,且这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所代表的信息不能重叠,即变量间不相关。

主要区别:

1. 主成分分析是通过变量变换把注意力集中在具有较大变差的那些主成分上,而舍弃那些变差小的主成分;因子分析是因子模型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即公共因子)上,而舍弃特殊因子。

2. 主成分分析是将主成分表示为原观测变量的线性组合,

(1)主成分的个数i=原变量的个数p,其中j=1,2,…,p,是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矩阵中的元素,是原始变量的标准化数据,均值为0,方差为1。其实质是p维空间的坐标变换,不改变原始数据的结构。

而因子分析则是对原观测变量分解成公共因子和特殊因子两部分。因子模型如式(2),

(2)其中i=1,2,…,p, m

是因子分析过程中的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的元素, 是第j个公共因子,是第i个原观测变量的特殊因子。且此处的与的均值都为0,方差都为1。

3. 主成分的各系数,是唯一确定的、正交的。不可以对系数矩阵进行任何的旋转,且系数大小并不代表原变量与主成分的相关程度;而因子模型的系数矩阵是不唯一的、可以进行旋转的,且该矩阵表明了原变量和公共因子的相关程度。

4. 主成分分析,可以通过可观测的原变量X直接求得主成分Y,并具有可逆性;因子分析中的载荷矩阵是不可逆的,只能通过可观测的原变量去估计不可观测的公共因子,即公共因子得分的估计值等于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与原观测变量标准化后的矩阵相乘的结果。还有,主成分分析不可以像因子分析那样进行因子旋转处理。

5.综合排名。主成分分析一般依据第一主成分的得分排名,若第一主成分不能完全代替原始变量,则需要继续选择第二个主成分、第三个等等,此时综合得分=∑(各主成分得分×各主成分所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主成分得分是将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代入主成分表达式中计算得到;而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各因子得分×各因子所对应的方差贡献率)÷∑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因子得分是将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代入因子得分函数中计算得到。

区别中存联系,联系中显区别

由于上文提到主成分可表示为原观测变量的线性组合,其系数为原始变量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且这些特征向量正交,因此,从X到Y的转

换关系是可逆的,便得到如下的关系:

(3)

下面对其只保留前m个主成分(贡献大),舍弃剩下贡献很小的主成分,得:

i=1,2,...p (4)

由此可见,式(4)在形式上已经与因子模型(2)忽略特殊因子后的模型即:(2)*

相一致,且(j=1,2,…,m)之间相互独立。由于模型(2)*是因子分析中未进行因子载荷旋转时建立的模型,故如果不进行因子载荷旋转,许多应用者将容易把此时的因子分析理解成主成分分析,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然而此时的主成分的系数阵即特征向量与因子载荷矩阵确实存在如下关系:主成分分析中,主成分的方差等于原始数据相关矩阵的特征根,其标准差也即特征根的平方根,于是可以将除以其标准差(单位化)后转化成合适的公因子,即令,,则式(4)变为:

(4)*

可得,(5)

式(5)便是主成分系数矩阵与初始因子载荷阵之间的联系。不能简单地将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认为是主成分系数矩阵(特征向量矩阵),否则会造成偏差。

三、实证分析

通过实例来研究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及二者分析结果的比较。运用两种分析方法对2005年江苏省13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进行分析。

本文在选取指标时遵循了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即针对性、可操作性、层次性、全面性等原则,选取了以下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9项指标: GDP(X1)亿元、人均GDP (X2)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3)元、农村居民纯收入(X4) 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X6)亿元、万人中各专业技术人员数(X7)人、科技三项和文教科卫支出(X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X9) 亿美元。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按照上述指标体系,选取了江苏13个城市的数据,(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2006)》)。指标都是正指标,无需归一化,SPSS13.0将自动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处理,消除指标量纲及数量级的影响。

(二)运用SPSS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SPSS中的Data Reduction-Factor命令进行因子分析,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来抽取公共因子,并依据特征值大于1来确定因子数目。

相关的分析结果及分析,如下:

1.相关系数矩阵

由于因子分析是基于相关矩阵进行的,即要求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求出相关矩阵是必要的。KMO统计量是0.659,且Bartlett球体检验值为190.584,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1,都说明各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因此本文数据适用于作因子分析。

2.总方差分解

表2中,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了2个公因子(主成分),它们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1.4555%,这2个公因子(主成分)包含了原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可以代替原来9个变量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现状进行衡量。

3.主成分表达式与因子模型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反映了公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而主成分的系数矩阵并不反映公因子与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故不能直接用表3中的数据表示。根据该系数矩阵与初始因子载荷阵之间的关系(如式(5)),可以计算出前2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阵(系数矩阵),见表4。

很明显表4和表3中的数据相差很大,因此,如果将初始因子载荷阵误认为是主成分系数矩阵,分析结果将会产生较大偏差。

主成分的表达式应为:(6)

Y1=0.3622 *Z1+0.3607 *Z2+…+0.3260*Z9

Y2=-0.1298 *Z1-0.0799 *Z2+…-0.3849*Z9

=(79.4012* Y1+12.0543* Y2)/100

因子模型:

X1=0.9684*F1-0.1352*F2

X2=0.9642*F1-0.0832*F2

X9=0.8714*F1-0.4009*F2

其中Z1~Z9是X1~X9的标准化数据.

4.因子得分函数

从表3得知,各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载荷已经向0和1两极分化,故无需进行因子旋转。公因子是不可观测的,估计因子得分应借助于未旋转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5。

得到以下因子得分函数:(7)

F1=0.1355*Z1+0.1349*Z2 +…+0.1219*Z9

F2=-0.1247 *Z1-0.0767*Z2 +...-0.3696*Z9

同样Z1~Z9是标准化的数据,其综合得分计算公式:

=(73.4228*F1+18.0327*F2)/91.4555(8)

(三)两种方法综合排名比较

按照主成分综合得分和因子综合得分,对江苏13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排名,见表6。

表6中,综合得分出现负值,这只表明该城市的综合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下(由于主成分(因子)已经标准化了)。

从该表看出,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实证结果,不仅大部分城市的排名存在差异,且综合得分值上存在较大差异,其定量值差异较大,这对于后来的综合定量定性分析,最终所提出的政策建议等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不能混用。

四、结束语

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综合评价时,可以通过不同的统计软件来完成数据分析,除SPSS软件外,其他软件都分别设有两种方法的过程命令,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中一种来分析问题,一般不会混淆。而正是因为SPSS没有直接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命令,才使得那些本身尚未清楚区分这两种方法的使用

者更加迷惑,不慎便会出现混淆性错误。因此,本文很详细地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异同及如何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从实证结果看,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时,不但综合排名结果存在差异,而且定量值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必然会影响后面的综合定性分析结果。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两种方法,使其发挥出各自最大的优势,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犯罪率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犯罪率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摘要 犯罪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人类为对付犯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国际社会统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二战所造成的损失。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马克思认为是社会客观历史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决定着犯罪。故我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尝试建立一个回归模型,解释刑事犯罪率的变化,降低刑事犯罪率,保障社会和谐。 关键词:刑事犯罪率;基尼系数;城市化率;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riminal crime rate ABSTRACT Crime is disease in the human society, mankind against crime to pay a high price.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 harm of crime, is beyond the losses of lives and property caused by warⅡ. Crime, as a social phenomenon, is decided by various factors, the mark thinks social objective history conditions, and especially economic condition decides crime. We us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ry to establish a regression model to explain the changes in crime rates, lower crime rate, ensure social harmony. Key words: crime;criminal Gini coefficient;Urbanization rate;

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

全国各地区流动人口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金兰、林哓冰、夏丽华 目录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基本思路及创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模型构建前的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模型假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数据来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指标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反映经济状况的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反映地区居民生活的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反映公共服务的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变量的预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模型的建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因子分析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模型的选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因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聚类分析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关联度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多元回归模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模型设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吉林财经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期末作业) 论文题目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与spss软件应用 姓名 xxxxxx 学号 xxxxxxxxxx 专业会计学年级 2014 级 院、所会计学院日期 2015.6.27 (以上内容由研究生本人填写) 教师评阅意见: □95 □90 □85 □80 □75 论文成绩 □70 □65 □60 □60以下 吉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实证分析 摘要:选取了2013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10项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计算,依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做出综合评价,得出了这31各省份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排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排在前5位,是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沿海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甘肃、海南、青海、宁夏、西藏排在后5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较为客观反映了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经济发展;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主成分法 一、引言 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区域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本文从我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经济的发展视角入手,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用以说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状。由于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很多,故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十个指标。 二、相关统计指标与数据的选取 本文运用了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选取了10项经济指标:第一产业增加值(X1);第二产业增加值(X2);第三产业增加值(X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X4);地方财政预算支出(X5);固定资产投资额(X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货物进出口总额(X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9);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X10)。X2,X3,X4 反映的是经济总量中构成三大产业的不同增加值;X5,X6 反映的是地方财政预算收支;X7 反映的是居民的购买能力;X8反映的是对外贸易;X9,X10反映的是居民的收入与储蓄。本文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具体数据资料见表1。 表1 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2013) 地区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北京11.63 293.03 1316.50 3661.11 4173.66 6847.06 8375.10 4289.96 93997.00 23086.41 天津16.85 612.86 846.57 2079.07 2549.21 9130.25 4470.43 1285.02 68864.00 7612.31

南方丘陵山地带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_王静

第36卷第8期2014年8月 2014,36(8):1712-1723 Resources Science Vol.36,No.8Aug., 2014 收稿日期:2013-12-25;修订日期:2014-05-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样地观测与尺度转换的喀斯特区植被碳空间分异研究”(编号:31370484);全国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编号:STSN-09-05)。作者简介:王静,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生,从事区域与景观生态研究。E-mail :wangxiaojing.1126@https://www.360docs.net/doc/129680006.html, 通讯作者:王克林,E-mail :kelin@https://www.360docs.net/doc/129680006.html, 文章编号:1007-7588(2014)08-1712-12 南方丘陵山地带NDVI 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王静1,2,3,王克林1,2,张明阳1,2 ,段亚锋4 (1.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 2.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环江547100;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4.长沙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长沙410000) 摘 要:本文利用MODIS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i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数据对南方丘陵山地 带2000-2010年间植被覆盖的年际动态、季相变化和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并结合气象因子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分析植被覆盖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南方丘陵山地带植被NDVI 值较高,属高植被覆盖区。2000-2010年间植被NDVI 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显著(p =0.45)。从不同植被类型的季相变化来看,草地的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灌丛,森林植被变化幅度最小,生长峰值主要出现在8、9月份。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恢复区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区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城镇化迅速发展区植被明显退化。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植被覆盖年际变化与气候因子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区域分异比较明显。降水量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植被生长年内变动的控制,大部分植被生长对降水存在1个月滞后现象。农业生产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生态建设的重视等人类活动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空间差异的另一重要因素。 关键词:NDVI ;植被覆盖;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南方丘陵山地带 1引言 植被作为陆地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全球变暖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开始关注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1-6]。气候因子,土地利用变化,CO 2的施肥效应等对植被均有不同的影响[7],其中温度和降水直 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8]。地表植被覆盖,尤其是植被的动态变化,对全球能量循环及物质生物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动态监测覆盖的时空变化,对深入研究植被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响应关系、揭示区域环境状况的演化与变迁等具有现实意义[9]。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表征植被状况的指标,可以较准确地反映植被的覆盖程 度、生长状况、生物量等。NDVI 多时相的遥感数据记录了植被状况的变化,为大面积监测植被的演化过程以及动态驱动因子的研究提供了技术上的可 行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大尺度植被活动状况的研究[10-20]。诸多学者对于我国陆地植被NDVI 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做了大量的研究[21-26],植被覆盖与温度、降水等密切相关,且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有关国内学者在分析植被覆盖变化时,对气象变化因子考虑较多,但结合城镇化建设、生态工程实施等人类活动因子的相关研究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驱动机制分析的客观性。南方丘陵山地带作为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划中的“两屏三带”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发挥华南和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同时作为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及源头区,对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主体功能的发挥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999年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实施、生态移民及外出打工人员增加,该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但目前为止针对该区域的相关研究还

回归分析与因子分析之比较

回归分析与因子分析之比较 刘婷玉 数学与统计学院06级 【摘 要】回归分析与因子分析是数理统计中常用的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本文对他们进行比较,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各自的使用和适用范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在实际中对于有效选择此两种统计方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 比较 一、 问题提出 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都是研究因变量与因子间关系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在模型上看,只是因子结构不一样,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值得我们研究并加以利用。 二、 问题分析 1、 统计模型和类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示方法为 i ki k i i i ki i i i k k u X b X b X b b Y n i X X X Y n u X b X b X b b Y +++++==+++++=ΛΛΛΛ221102122110,,2,1) ,,,,(得:个样本观测值 其解析表达式为:

???????+++++=+++++=+++++=n kn k n n n k k k k u X b X b X b b Y u X b X b X b b Y u X b X b X b b Y ΛΛ ΛΛΛΛΛΛΛ2211022222121021121211101 多元模型的矩阵表达式为 ??????? ??+???????? ????????? ? ?=??????? ??u u u b b b b X X X X X X X X X Y Y Y n k kn k k n n n M M M ΛΛΛM M M M 2121021222211121121111 ??????? ??=???????? ??=??????? ??=?????? ? ??=+=u u u b b b b X X X X X X X X X Y Y Y n k kn k k n n n U B X Y U XB Y M M M ΛΛΛM M M M 2121021222211121121111 一般地,设X=(x1, x2, …,xp)’为可观测的随机变量,且有 i m im i i i i e f a f a f a X +?+???+?+?+=2211μ 。在因子分析中,p 维的变量向量x 被赋予一个随机结构,x =α+Af+ε具体也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111112211 221122222 1122m m m m p p p pm m p x a f a f a f x a f a f a f x a f a f a f μεμεμε-=++++-=++++-=++++L L L L L (1) 其中α是p 维向量,A 是p ×r 参数矩阵,f 是r 维潜变量向量,称为

机组耗水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机组耗水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摘要 数理统计是具有广泛应用的数学分支,在生产过程和科学实验中,总会遇到多个变量,同一过程中的这些变量往往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可以分为确定性关系和相关关系。变量之间的确定性关系和相关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本来具有函数关系的变量,当存在试验误差时,其函数关系往往以相关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关关系虽然是不确定的,却是一种统计关系,在大量的观察下,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种函数称为回归函数或回归方程[1]。回归分析是一种处理变量之间相关关系最常用的统计方法,用它可以寻找隐藏在随机后面的统计规律。确定回归方程,检验回归方程的可信度等是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按回归模型类型可划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耗水率与出库流量、库水位的模型。首先收集数据并利用MATLAB软件[2]进行数据处理,作出散点图。分析图发现耗水率与出库流量、库水位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假设并建立模型。对回归参数做点估计及区间估计,并作出显著性检验,发现显著效果良好,然后利用残差图[3]检验回归效果,发现异常点,进而改进模型,最后利用回归方程做点预测和区间预测。 关键词:相互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方程;显著性检测

目录 1 设计目的 (1) 2 设计原理 (1) 2.1 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1) 2.2 参数估计 (1) 2.3 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 (2) 2.4 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 (3) 2.5 利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3) 3 设计题目 (4) 4 实现过程 (4) 4.1 回归方程的确立 (4) 4.2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6) 4.3 模型改进 (7) 4.4 回归预测 (8) 5 设计总结 (10) 参考文献 (10)

就业人数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 就业人数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学院:数理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刖言 我国虽然社会经济体制转型还没有最终完成,但劳动力商品化和按要素分配已经占主导地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基尼系数超过0.4,必然失业率的作用越来越大。 内需不足依赖出口的局面已经形成,就业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目前劳动生产率还不太高,市场的潜力十分巨大,处在市场经济不发展,政府的力量还很强的阶段。 般说来,发展中国家都急于赶超发达国家,很难处理好发展和增长、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正是这些最基本的战略关系没有处理好,使各种经济结构失衡,造成产品积压和消费不足、就业岗位短缺并存且日益严重的局面。 人口和劳动就业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扩 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在就业问题上, 中国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就业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是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一 环。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要彻底解决该问题是个不小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1985年到2011年27年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一个关于就业人数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找出其中影响的主要因素,从而能够得出更有针对性的扩大就业的意见。 二、数据的收集与录用 本文选取数据为1985—2011年27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人口数(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进出口总额(亿元)、各项税收(亿元)、流通中现金供应量(亿元)、就业人数(万人),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11.见下表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温州医学院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叶晓蕾

概念 多因素分析是同时对观察对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进行分析。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 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多变量资料数据格式 例号X1X2…X p Y 1X11X12…X1p Y1 2X21X22…X2p Y2 ┆┆┆…┆┆ n X n1X n2…X np Y n Y为定量变量——Linear Regression Y为二项分类变量——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Y为多项分类变量——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Y为有序分类变量——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Y为生存时间与生存结局——Cox Regression

第十五章多元线性回归 (multiple linear regressoin) P.261 Y,X——直线回归 Y,X1,X2,…X m——多元回归(多重回归) 例:欲研究血压受年龄、性别、体重、性格、 职业(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饮食、吸烟、 血脂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β0为回归方程的常数项(constant),表示各自变量均为0时y 的平均值; m 为自变量的个数; β1、β2、βm 为偏回归系数(Partial regression coefficient )意义:如β1表示在X 2、X 3…… X m 固定条件下,X 1 每增减一个单位对Y 的效应(Y 增减β个单位)。 e 为去除m 个自变量对Y 影响后的随机误差,称残差(residual)。 e X X X Y m m +++++=ββββ 22110多元回归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多元回归模型

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 班级:统计学129 姓名: 杨芳 学号:200712918 2010年3月3日

问题背景: 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旅游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我国的旅游业分为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两大市场,虽然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年均增长率高于国内旅游收入,但国内旅游收入在中国旅游收入中占50%以上的比例,因此,有必要对影响我国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数据的选择及处理: 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选择了影响国内旅游收入因素(y)的因素有人均收入(x1)、国内旅游人数(x2)、城镇人均旅游支出(x3)、农村人均旅游支出(x4)、公路里程(x5)、铁路里程(x6)。 国内旅游收入数据资料 年份国内旅游收 入(亿元) 人均收 入(元) 国内旅游 人数(百 万人次) 城镇人均 旅游支出 (元) 农村人 均旅游 支出 (元) 公路里程 (万公 里) 铁路里 程(万公 里) 1994 1023.51 4044 524 414.67 54.88 111.78 5.9 1995 1375.7 5046 629 464.02 61.47 115.7 6.2389 1996 1638.38 5846 640 534.1 70.45 118.58 6.49 1997 2112.7 6420 644 599.8 145.68 122.64 6.6 1998 2391.18 6796 695 607 197 127.85 6.64 1999 2831.92 7159 719 614.8 249.5 135.17 6.74 2000 3175.54 7858 744 678.6 226.6 140.27 6.87 2001 3522.4 8622 784 708.3 212.7 169.8 7.0058 2002 3878.36 9398 878 739.7 209.1 176.52 7.19 2003 3442.27 10542 870 684.9 200 180.98 7.3 2004 4710.7 12336 1102 731.8 210.2 187.07 7.44 2005 5285.9 14053 1212 737.1 227.6 334.52 7.54376 2006 6229.74 16165 1394 766.4 221.9 345.6999 7.70838 2007 7770.6 19524 1610 906.9 222.5 358.3715 7.79659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指国内游客在国内旅行、游览过程中用于交

基于因子分析的影响专业选择因素的分析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的影响专业选择因素的分析研究

摘要:随着大学专业开设的种类日趋繁多,以及当今就业形势严峻,高考志愿填报时,专业 的选择将会对每个人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高考志愿填报 的因素和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根据搜集的可能影响专业填报的因素设计调查问卷,在天津师 范大学管理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并得到相应数据,运用spss数理统计软件,采用因子分析的 方法,综合的分析了高考志愿填报中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并把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更进一 步的剖析和解释,从而为以后即将踏入大学的学生们提供一些专业选择的相关信息和方法。 一引言 随着大学专业的开设日趋繁多,以及当今就业的严峻形势,高考志愿填报时,专业的选择将会对个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在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进行问卷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分析,得出影响高考志愿填报时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为以后即将踏入大学的学生们提供一些专业选择的信息和方法,让他们能够选择出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在这个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同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绝大多数人的思考方式和所存在的误区,从而让他们避免误区,更加理性和客观的选择自己的专业。 二分析调查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其个影响因素和所涉及的概念 (一)此次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在设计调查问卷之前,我通过和他人交流和查看相关专业选择的信息,总结出影响高考填报志愿时,专业选择的因素,并把这些因素进行筛选分类。然后,根据因素的性质和考察方面,对调查问卷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排序,从而设计出调查问卷。 下面是影响高考志愿填报时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 了解程度:对于所选择的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兴趣程度: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喜好程度,对于所选择的专业要学习内容的兴趣程度。 高考成绩:高考的成绩对专业选择的影响 学校选择:学校的选择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程度 收入水平: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对口所能够得到的工资水平对专业 选择的影响程度 专业的冷热程度:当时专业的就业前景对于人们选择专业的影响程度。 未来发展潜力:结合自己对专业的预判,专业未来发展潜力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程度。 他人建议:他人所提供专业方面的相关信息对专业选择的影响。 家人职业:家庭成员所从事的职业(即能够在您毕业后为您的就业提供相对应的资 源)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程度 (二)所涉及的概念 信度分析: 即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 大致可分为三类: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内 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1】

统计学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数量分析中,经常会看到变量与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要了解变量之间如何发生相互影响的,就需要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的主要类型: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曲线估计、时间序列的曲线估计、含虚拟自变量的回归分析以及逻辑回归分析等。 1.1 回归分析基本概念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都是研究变量间关系的统计学课题。在应用中,两种分析方法经常相互结合和渗透,但它们研究的侧重点和应用面不同。 在回归分析中,变量y称为因变量,处于被解释的特殊地位;而在相关分析中,变量y与变量x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变量y与变量x的密切程度和研究变量x与变量y的密切程度是一样的。 在回归分析中,因变量y是随机变量,自变量x可以是随机变量,也可以是非随机的确定变量;而在相关分析中,变量x和变量y都是随机变量。 相关分析是测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所使用的工具是相关系数;而回归分析则是侧重于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并通过一定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一个或者几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特定变量的影响程度。 具体地说,回归分析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通过分析大量的样本数据,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

(2)对所确定的数学关系式的可信程度进行各种统计检验,并区分出对某一特定变量影响较为显著的变量和影响不显著的变量。 (3)利用所确定的数学关系式,根据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值来预测或控制另一个特定变量的取值,并给出这种预测或控制的精确度。 作为处理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和技术,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及“回归(Regression)”名称的由来都要归功于英国统计学F·Galton(1822~1911)。 在实际中,根据变量的个数、变量的类型以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回归分析通常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曲线估计、时间序列的曲线估计、含虚拟自变量的回归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等类型。 1.2 多元线性回归 1.2.1 多元线性回归的定义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是在排除其他影响因素或假定其他影响因素确定的条件下,分析某一个因素(自变量)是如何影响另一事物(因变量)的过程,所进行的分析是比较理想化的。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任何一个事物(因变量)总是受到其他多种事物(多个自变量)的影响。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讨论的回归问题只涉及了一个自变量,但在实际问题中,影响因变量的因素往往有多个。例如,商品的需求除了受自身价格的影响外,还要受到消费者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影响水果产量的外界因素有平均气温、平均日照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影响因素的实证 分析 摘要: 本文以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为基础,引入能源消费、就业人数、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外商直接投资(FDI)等解释变量,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些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利用从1985到2001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各因素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及其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提出观点。 关键词: GDP 影响因素实证分析Eviews 一、问题提出: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国民经济,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人们探索和争论的热点,根据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国民收入核算的经典理论,我们建立以GDP为被解释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引入能源消费、就业人数、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等解释变量,对GDP的影响因素作实证分析,试图揭示这几个解释变量对GDP的影响程度。 二、样本数据选取及模型设定: 回归模型设立如下: Y=β0+β1X1 +β2X2+β3X3+β4 X4 +β5X5+β6X6+U Y--------国内生产总值GDP X1-----能源消费 X2-----就业人数 X3-----居民消费水平 X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X5-----进出口贸易总额 X6-----外商直接投资(FDI) U------随机扰动项 β1、β2、β3、β4、β5、β6为待估参数。 变量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具体数据(现价计算)见表一: 表1: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三、参数的初步估计与检验 将第一个模型的样本导入Eviews软件进行OLS估计,得到输出结果如下:表2:

最新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评价过程-精品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上市农业公司财务实力提升探析 【第一章】提升农业上市公司财务优势探究绪论 【第二章】财务竞争力的内涵界定及理论阐述 【第三章】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4.1 4.2】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评价过程 【4.3 4.4】基于熵权法的评价过程 【第五章】提升农业公司财务竞争力的对策与展望 【】农业上市企业财务能力评价研究参考文献 4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实证分析 4.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以 2012 年中国证监会(CSRC)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分类标准,选取在深沪两地上市的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共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其服务业 40 家公司,剔除数据不完整与财务状况异常的ST 公司后共有 37 家公司入选,原始数据来源于各上市公司年报与新浪财经网站,指标数据通过财务报表中的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4.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评价过程 4.2.1 因子分析法的分析过程 在构建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时,本文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等原则选取了 18 个财务指标,按各指标的性质与评价维度可分三种类别:正相关指标、适度指标、负相关指标。正相关指标的数值越大,代表企业财务竞争力越强;适度指标的数值越接近某个合理值,代表企业财务竞争力状况越好(李博,2013);负相关指标的数值越大,代表企业财务竞争力越弱。鉴于三类指标属性的不同,需对指标数值进行一致化处理才能避免不同类别的指标数据对企业综合财务竞争力评价的影响。此外,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不尽相同,在正式进行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前,还需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与标准化处理。本文通过SPSS19.0 软件对 37 家公司的 18 个指标进行一致化、无量纲化、标准化处理后,再进行后续分析评价工作。 (1)模型适用性检验 所选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是进行因子分析法的前提,即因子分析法需对处理过的原始数据进行适用性检验。本文选用 KMO 检验与 Bartlett 球形检验对所选的指标进行检验,KMO 统计量的取值范围一般在 0 到 1 之间,数值越接近 1,说明指标间的公共因子越多,相关性越强。学者 Kaiser(1974)设定了 KMO 值判定标准:若 KMO 统计值小于 0.5 时,则不适宜做因子分析。而Bartlett 检验是通过分析相关系数矩阵的行列式得出的数值来判定指标间是否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班级:08物流 姓名:綦淇 学号:130112008034 日期:2011年6月22日

关于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1990—2005年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以粮食产量为应变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成灾面积五种可量化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各个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模型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于我国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一、文献综述 1、《近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赵俊晔,李秀峰,王川著 ……采用逐步回归和灰色关联分析对1991~2004年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粮食产量变化主要来自稻谷单产变化及玉米和小麦播种面积的变化。有效灌溉面积与粮食产量一直保持高的关联度;成灾面积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剧烈变动,其关联序仅次于有效灌溉面积;化肥、农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用塑料薄膜等用量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逐渐下降。 2、《中国粮食产量分析及展望》新浪财经https://www.360docs.net/doc/129680006.html, ……自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发展,产量不断提高,但这一过程也呈现出我国粮食产量存在周期性波动的特点,而且粮食产量的动波动基本上与粮食价格相吻合。未来我国粮食供求形势还不容乐观,粮食价格从长期看仍然有上涨要求。 3、《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王玉斌,蒋俊朋,王晓志,陈慧萍著 ……基于最小信息准则采用扩展ADF法对1949—2004年中国粮食及水稻、小麦、玉米产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其在原始序列水平上均为平稳时间序列;采用TARCH 模型与EGARCH模型对以上数据的增长率数据进行非对称性检验,结果表明,波动具有"杠杆效应",负面影响比等量正面影响导致更大波动;根据扩展C-D函数运用1978—2004年中国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构建了粮食产量波动影响因素实证模型,结果说明,投入变动对粮食产量波动有同向影响,经济作物比较收益情况对粮食生产有反向作用,粮食本身收益情况并非影响生产的关键因素,粮食生产对气候等自然条件依赖性较强。 4、《我国粮食作物技术进步模式的经济学分析》杨巍著中国农业科学院 ……在农业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长期短缺向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318万吨增长为2005年的48402.2万吨,年均增长速度5.85%,技术进步带来的单产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粮食产量的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为我国粮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另一方面,我国农业科技面临着转化率低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达3000余项,但转化率仅为30%~40%,很多成果没能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推广应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也有成果应用主体的科技意识和接受能力差的问题,还与成果本身适用性密切相关。科技成果只有适应了生产力的要求、适应了市场的需求才能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5、《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利用协整理论分析1983—2003年数据》张驰,乔现伟著 ……利用1983—2003年数据,运用协整理论来对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我国近年来粮食产量的连续下降不是由于自然原因和对农业的

【精品管理学】spss因子分析案例 共(13页)

[例11-1]下表资料为25名健康人的7项生化检验结果,7项生化检验指标依次命名为X1至X7,请对该资料进行因子分析。

图 ???对话框(图框。 图 钮返回 图11.3?描述性指标选择对话框 ???点击Extraction...钮,弹出FactorAnalysis:Extraction对话框(图11.4),系统提供如下因子提取方法: 图11.4?因子提取方法选择对话框 ???Principalcomponents:主成分分析法;

???Unweightedleastsquares:未加权最小平方法; ???Generalizedleastsquares:综合最小平方法; ???Maximumlikelihood:极大似然估计法; ???Principalaxisfactoring:主轴因子法; ???Alphafactoring:α因子法; ???对话框。 ???5种因图 ???旋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简单结构,以帮助我们解释因子。本例选正交旋转法,之后点击Continue钮返回FactorAnalysis对话框。 ???点击Scores...钮,弹出弹出FactorAnalysis:Scores对话框(图11.6),系统提供3种估计因子得分系数的方法,本例选Regression(回归因子得分),之后点击Continue钮返回FactorAnalysis对话框,再点击OK钮即完成分析。

图11.6?估计因子分方法对话框? ?11.2.3?结果解释 ??在输出结果窗口中将看到如下统计数据: ??系统首先输出各变量的均数(Mean)与标准差(StdDev),并显示共有25例观察单位进入分析;接着输出相关系数矩阵(CorrelationMatrix),经Bartlett检验表明:Bartlett值=326.28484,P<0.0001,即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故考虑进行因子分析。 好。今KMO值 NumberofCases?=?????25 CorrelationMatrix: X1???????X2???????X3???????X4???????X5???????X6???????X7 X1????????1.00000 X2?????????.58026??1.00000

回归分析与因子分析之比较

回归分析与因子分析之比较 刘婷玉数学与统计学院 06 级 【摘要】回归分析与因子分析是数理统计中常用的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本文对他们进行比较,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各自的使用和适用范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在实际中对于有效选择此两种统计方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回归分析因子分析比较 一、问题提出 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都是研究因变量与因子间关系的一种数据处理 方法,在模型上看,只是因子结构不一样,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值得我们研究并加以利用。 二、问题分析 1、统计模型和类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表示方法为 Y b0b1 X 1b2 X 2b k X k u n 个样本观测值(Y,X 1i , X 2 i ,, X ki )i 1,2, , n i 得: Y b 0b X 1 i b X 2 i b X ki u i i12k 其解析表达式为 :

Y 1 b 0 b 1 X 11 b 2 X 21 b k X Y 2 b 0 b 1 X 12 b 2 X 22 b k X k 1 u 1 k 2 u 2 Y n b b 1 X 1n b 2 X 2 n b k X kn u n 多元模型的矩阵表达式为 Y 1 1 X Y 2 1 X Y n 1 X YXB U 11 12 1 n X X X 21 22 2 n X X X k1 b 0 u 1 b 1 k 2 u 2 b 2 kn b k u n Y 1 1 X 11 X Y Y 2 1 X 12 X X Y n 1 X 1 n X b 0 u 1 b 1 U u 2 B b 2 21 22 2 n X X X k 1 k 2 kn b k u n 一般地,设 X=(x1 , x2, ?,xp) ’为可观测的随机变量,且有 X i i a i 1 f 1 a i 2 f 2 a im f m e i 。在因子分析中, p 维的变量 向量 x 被赋予一个随机结构, x = α+Af+ε具体也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x 1 a 11 f 1 a 12 f 2 a 1m f m 1 x 2 a 21 f 1 a 22 f 2 a 2 m f m 2 x p a p1 f 1 a p 2 f 2 a pm f m p (1) 其中 α是 p 维向量, A 是 p ×r 参数矩阵, f 是 r 维潜变量向量,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