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纶拉伸性能的研究

氨纶拉伸性能的研究
氨纶拉伸性能的研究

复合材料动态拉伸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动态拉伸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对于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动态拉伸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应变率相关和温度相关的宏观与细观统计本构理论,玻璃纤维和纤维束动态力学量之间的关系等。并介绍了旋转盘式杆杆型与反射式SHPB型实验装置。对目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复合材料;动态拉伸;力学性能;应变率 1 前言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其比强度高、比模量大以及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以及交通运输、化工和建筑等领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巨大市场。近年来,对于纤维复合材料在动态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变形和破坏机理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工程界和学术界的关注[1-3],日益成为研究热点。 2研究现状 夏源明[17]等自行研制了旋转盘式杆杆型冲击拉伸实验装置, 旋转盘式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及其试验原理的示意图见图1。在此实验装置上成功地实施 了单向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冲击拉伸实验,并获得了应变率为1 000/s的应力-应变曲线。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冲击拉伸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是与应变率无关的材料,冲击加载时仍然为脆性(简称高速脆性)。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是应变率相关材料,冲击加载时仍然为韧性(简称高速韧性)。在更大的应变率范围内,对单向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应变率大于1300/s时,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高速韧性又向脆性发生转化。 在进一步改进上述实验技术的基础上,袁建明[18]等对玻璃纤维束进行了较

ISO_527-2塑料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二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1 范围 1.1GB/T 1040的本部分在第1部分基础上规定了用于测定模塑和挤塑塑料拉伸性能的实验条件。 1.2本部分适合下述范围的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的热塑性模塑、挤塑和铸塑材料,除未填冲类型外还包括列入用短纤棒、细棒、小薄片或细粒料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 ----硬质和半硬质热固性模塑和铸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的复合材料,但不包括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 ----热致液晶聚合物。 本部分不适用于纺织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硬质微孔材料或含有微孔材料夹层结构的材料2.名词和定义 见ISO 527-1:2012,章节3 3原理和方法 见ISO 527-1:2012,章节4 4仪器 4.1概述 见ISO 527-1:2012,章节5,特别是5.1.1致5.1.4 4.2引伸计 4.3测试记录装置 5测试样品 5.1形状和尺寸 只要可能,试样应为如图一所示的1A型和1B型的哑铃型试样,直接模塑的多用途试样选择1A型,机加工试样选择1B型。 关于使用小试样时的规定,见附录A/ISO 20753 注:具有4mm厚的IA型和1B型试样分别和ISO 3167规定的A型和B型多用途试样相同。与ISO 20753的A1和A2也相同

5.2试样的制备 应按照相关材料规范制备试样,当无规范或无其他规定时,应按ISO293、ISO 294-1,ISO295或者ISO 10724-1以适宜的方法从材料直接压塑制备试样,或按照ISO 2818由压塑或注塑板材经机加工制备试样。 试样所有表面应吴可见裂痕、划痕或其他缺陷。如果模塑试样存在毛刺应去掉,注意不要损伤模塑表面。 由制件机加工制备试样时应取平面或曲率最小的区域。除非确实需要,对于增强塑料试样不宜使用机加工来减少厚度,表面经过机加工的试样与未经机加工的试样实验结果不能互相比较。 5.3标线 见ISO 527-1:2012,6.3 5.4检查测试样品 见ISO 527-1:2012,6.4 5.5各向异性 5.6测试样数量 见ISO 527-1:2012,章节7. 6 状态调节 见ISO 527-1:2012,章节8 7 测试过程 见ISO 527-1:2012,章节9 在测量弹性模量时,1A型、IB型试样的试验速度应为1mm/min,对于小试样见附录A。8结果计算和表示 见ISO 527-1:2012,章节10 9精确度 见附录B 10实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扩一下内容: a)注明引用ISO 527的本部分,包括试样类型和试验速度,并按下列方式表示;

氨纶、T400、XLA纤维对比

原液着色PET/PTT弹性长丝与氨纶、聚烯烃弹性长丝的对比 弹性长丝是指具有高断裂伸长率、低模量和高弹性回复率的纤维。弹性长丝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织物,目前,商业化最成功的弹性长丝是氨纶,此外,聚烯烃弹性长丝XLA也在推广中,而PET/PTT弹性长丝则属于新秀。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这三种弹性长丝的弹性机理、力学性能差异,并介绍其使用范围及特点,为工厂选用弹性长丝提供技术依据。 弹性机理对比 氨纶和聚烯烃纤维的弹性主要来自于其软、硬链段依次交替的大分子结构特征。软链段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提供较小的初始模量及较大的伸长,硬链段主要由结晶链段或交联点构成,用以维持大分子结构不被破坏,形变后可回复到初始状态。 PET/PTT复合纤维具有完全不同的弹性机理,主要通过PET和PTT两组分间存在的热收缩率差异,热处理后两组分在尺寸上收缩不一样,产生形态上类似弹簧的永久卷曲,且收缩率小的PET组分位于卷曲外侧,而收缩率大的PTT组分位于卷曲内侧。这种卷曲赋予了纤维弹性。 力学性能对比 同样细度下,氨纶和XLA纤维的拉伸力学曲线近似,开始有相当长的小作用力大变形的伸长阶段,形变达到300%的时候,作用力才有很明显的增加,直至断裂,整个过程中纤维不存在显著的屈服区域。氨纶纤维的初始模量、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应变分别为1.6cN/dtex、426.25%和1.26cN/dtex,而XLA为2.7cN/dtex、438.7%和0.95cN/dtex。可见,这两种弹性长丝均拥有小模量、高伸长和低强力的特点,这种小作用力下的高伸长率、低强力对于服用纺织品而言,很容易变形导致服装的保形性差,同时给生产加工造成困难,因此,这两种弹性长丝在纺织品上应用时均需要通过包覆其他纤维后才能使用。 PET/PTT纤维的小作用力大变形的伸长阶段相对较短,在应变达到150%的时候,应力开始快速增加,并依次出现线性变形阶段和屈服区域,直到应变达250%左右时断裂。PET/PTT纤维的初始模量、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应变分别为0.48cN/dtex、257.35%和2.09cN/dtex。由于该纤维的小模量由卷曲造成、且断裂强力满足服用纤维要求,所以该纤维可在伸直状态下直接使用,不需要包覆其他纤维,然后通过后整理使得卷曲显现并获得理想弹性。 弹性回复性能对比 定负荷下,氨纶和XLA弹性长丝都具有较大的回复滞后区域,而PET/PTT纤维回复滞后区域相对较窄,即PET/PTT纤维的回复性能较好。反复定伸长实验表明,三种纤维的回复性能都比较好,回复率都在98%以上。但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是PET/PTT纤维在第三个周期的定伸长回复率略大于第一个周期的定伸长回复率,这表明该纤维经过反复拉伸后,还能保持优良的回复性能,不容易发生松弛,而XLA反复拉伸回复后存在显著松弛现象。 其他性能对比及适用对象分析

拉伸曲线分析

试验原理:拉伸曲线分析 拉伸试验的本质是对试样施加轴向拉力,测量试样在变形过程中直至断裂的各项力学性能。试验材料的全面性能反映在拉伸曲线上,因此为了对拉伸试验透彻了解,首先复习一下拉伸曲线,根据试验材料的特性,拉伸曲线可分为两种类型,典型的拉伸曲线(低碳钢)。 第1阶段:弹性变形阶段(oa) 两个特点: a 从宏观看,力与伸长成直线关系,弹性伸长与力的大小和试样标距长短成正比,与材料弹性模量及试样横截面积成反比。 b 变形是完全可逆的。 加力时产生变形,卸力后变形完全恢复。从微观上看,变形的可逆性与材料原子间作用力有直接关系,施加拉力时,在力的作用下,原子间的平衡力受到破坏,为达到新的平衡,原子的位置必须作新的调整即产生位移,使外力、斥力和引力三者平衡,外力去除后,原子依靠彼此间的作用力又回到平衡位置,使变形恢复,表现出弹性变形的可逆性,即在弹性范围保持力一段时间,卸力后仍沿原轨迹回复。Oa段变形机理与高温条件下变形机理不同,在高温保持力后会产生蠕变,卸力后表现出不可逆性。

由于在拉伸试验中无论在加力或卸力期间应力和应变都保持单值线性关系,因此试验材料的弹性模量是oa段的斜率,用公式求得: E=σ/ε oa线段的a点是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的最高点,这点的应力叫理论比例极限,超过a点,应力-应变则不再呈直线关系,即不再符合虎克定律。比例极限的定义在理论上很有意义,它是材料从弹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的,但很难准确地测定出来,因为从直线向曲线转变的分界点与变形测量仪器的分辨力直接相关,仪器的分辨力越高,对微小变形显示的能力越强,测出的分界点越低,这也是为什麽在最近两版国家标准中取消了这项性能的测定,而用规定塑性(非比例)延伸性能代替的原因。 第2阶段:滞弹性阶段(ab) 在此阶段,应力-应变出现了非直线关系,其特点是:当力加到b点时然后卸除力,应变仍可回到原点,但不是沿原曲线轨迹回到原点,在不同程度上滞后于应力回到原点,形成一个闭合环,加力和卸力所表现的特性仍为弹性行为,只不过有不同程度的滞后,因此称为滞弹性阶段,这个阶段的过程很短。这个阶段也称理论弹性阶段,当超过b点时,就会产生微塑性应变,可以用加力和卸力形成的闭合环确定此点,当加卸力环第1此形成开环时所对应的点为b点。 第3阶段:微塑性应变阶段(bc) 是材料在加力过程中屈服前的微塑性变形部分,从微观结构角度讲,就是多晶体材料中处于应力集中的晶粒内部,低能量易动位错的运动。塑性变形量很小,是不可回复的。大小仍与仪器分辨力有关。 第4阶段:屈服阶段(cde) 这个阶段是金属材料的不连续屈服的阶段,也称间断屈服阶段,其现象是当力加至c点时,突然产生塑性变形,由于试样变形速度非常快,以致试验机夹头的拉伸速度跟不上试样的变形速度,试验力不能完全有效的施加于试样上,在曲线这个阶段上表现出力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试样塑性变形急剧增加,直至达到e 点结束,当达到c点,在试样的外表面能观察到与试样轴线呈45度的明显的滑移带,这些带称为吕德斯带,开始是在局部位置产生,逐渐扩展至试样整个标距内,宏观上,一条吕德斯带包含大量滑移面,当作用在滑移面上的切应力达到临界值时,位错沿滑移方向运动。在此期间,应力相对稳定,试样不产生应变硬化。

SIC纤维单丝拉伸性能测试

碳化硅纤维单丝拉伸性能检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tensile properties of S iC fiber strands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碳化硅纤维单丝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断裂伸长率。 1 试样 1.1 试样形状及尺寸 测定SiC 纤维单丝拉伸性能用的试样尺寸如图1所示。 1.2 试样制备 1.2.1 试样由SiC 纤维束丝中随机取出,纤维长度不低于32mm 。 1.2.2 试样按照图1所要求的尺寸,粘结在加强纸片上,C 区与D 区为胶剂粘结区,加强纸片的厚度在0.2~0.4mm 之间。可用任何室温固化的胶粘剂,粘结方法见附录A 。 1.2.3 试样粘结在加强纸片上之后在3.1规定的条件下至少放置24h 。 1.3 试样外观与粘结胶量 1.3.1 试样应光滑、平整、无缺陷、自然伸直。 1.3.2 加强纸板两端粘结的胶量应控制在微量范围之内。 2 试验设备 2.1 采用无惯性拉力机。载荷相对误差不超过1%。备有自动记录负载-变形曲线的装 图1

置。记录仪装置走纸速度误差不超过1%. 3 试验条件 3.1 试验标准环境条件,温度为23±2℃,空气相对湿度50±5%。 3.2 在其他条件下进行试验时,应将试验环境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4 试验步骤 4.1 检查试样外观。测量试样标距,精确到0.5mm 。 4.2 调整试验机夹头移动速度,可在1~20mm/min 范围内任选一档速度。 4.3 调整记录仪走纸速度,使其不小于夹具移动速度的40倍。 4.4 装夹试样,要求单丝和上下夹具的加载轴线重合。 4.5 用打火机小心烧掉加强纸板。 4.6 开动试验机,同时启动记录仪,在记录仪上绘制负载-变形曲线,直到试样断裂。 5 试验结果及计算 5.1 试验数目 每组试验测20个样。如果试样断在纸框边缘处(图1所示ab 或cd 处),该试样试验结果无效。每组试验有效试样应不少于12个,有效试样不足12个时,应进行重复试验。 5.2 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的计算 5.2.1 从负载-变形曲线计算拉伸强度、表现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 5.2.1.1 拉伸强度σt 按式(1)计算: t P A σ= …………………………………………(1) 式中:σt —拉伸强度,kgf/mm 2(MPa); P —破坏载荷,kgf(N); A —单丝截面积,mm 2(m 2)。 注:扫描电镜观测确定单丝截面积。 5.2.1.2 表观拉伸弹性模量E α按式(2)计算: p L E A i α= ? …………………………………………(2) 式中:E α—表观拉伸弹性模量,kgf/mm 2(MPa); ΔP —由负载-变形曲线初始直线段上截取的负荷值,kgf (N ); L —试样标距,mm ; Δi —标距内对应于ΔP 的变形增量,mm 。 5.2.2 按照附录B “拉伸弹性模量修正计算方法”从表观拉伸弹性模量E α计算拉伸弹性模量E t 。 5.3 算术平均值、标准误差和离散系数的计算 根据需要计算每组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标准误差和离散系数。 5.3.1 每组试样试验数据结果的算术平均值X 按照式(4)计算,取三位有效数字。

氨纶、PTT、XLA纤维对比

氨纶、PTT、XLA纤维对比 原液着色PET/PTT弹性长丝与氨纶、聚烯烃弹性长丝的对比 弹性长丝是指具有高断裂伸长率、低模量和高弹性回复率的纤维。弹性长丝被广泛应用到各种织物,目前,商业化最成功的弹性长丝是氨纶,此外,聚烯烃弹性长丝XLA也在推广中,而PET/PTT弹性长丝则属于新秀。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这三种弹性长丝的弹性机理、力学性能差异,并介绍其使用范围及特点,为工厂选用弹性长丝提供技术依据。 弹性机理对比 氨纶和聚烯烃纤维的弹性主要来自于其软、硬链段依次交替的大分子结构特征。软链段具有较大的变形能力,提供较小的初始模量及较大的伸长,硬链段主要由结晶链段或交联点构成,用以维持大分子结构不被破坏,形变后可回复到初始状态。 PET/PTT复合纤维具有完全不同的弹性机理,主要通过PET和PTT两组分间存在的热收缩率差异,热处理后两组分在尺寸上收缩不一样,产生形态上类似弹簧的永久卷曲,且收缩率小的PET组分位于卷曲外侧,而收缩率大的PTT组分位于卷曲内侧。这种卷曲赋予了纤维弹性。 力学性能对比 同样细度下,氨纶和XLA纤维的拉伸力学曲线近似,开始有相当长的小作用力大变形的伸长阶段,形变达到300%的时候,作用力才有很明显的增加,直至断裂,整个过程中纤维不存在显著的屈服区域。氨纶纤维的初始模量、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应变分别为1.6cN/dtex、426.25%和1.26cN/dtex,而XLA为 2.7cN/dtex、438.7%和0.95cN/dtex。可见,这两种弹性长丝均拥有小模量、高伸长和低强力的特点,这种小作用力下的高伸长率、低强力对于服用纺织品而言,很容易变形导致服装的保形性差,同时给生产加工造成困难,因此,这两种弹性长丝在纺织品上应用时均需要通过包覆其他纤维后才能使用。 PET/PTT纤维的小作用力大变形的伸长阶段相对较短,在应变达到150%的时候,应力开始快速增加,并依次出现线性变形阶段和屈服区域,直到应变达250%左右时断裂。PET/PTT纤维的初始模量、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应变分别为 0.48cN/dtex、257.35%和2.09cN/dtex。由于该纤维的小模量由卷曲造成、且断裂强力满足服用纤维要求,所以该纤维可在伸直状态下直接使用,不需要包覆其他纤维,然后通过后整理使得卷曲显现并获得理想弹性。 弹性回复性能对比 定负荷下,氨纶和XLA弹性长丝都具有较大的回复滞后区域,而PET/PTT 纤维回复滞后区域相对较窄,即PET/PTT纤维的回复性能较好。反复定伸长实验表明,三种纤维的回复性能都比较好,回复率都在98%以上。但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是PET/PTT纤维在第三个周期的定伸长回复率略大于第一个周期的定伸长回复率,这表明该纤维经过反复拉伸后,还能保持优良的回复性能,不容易发生松弛,而XLA反复拉伸回复后存在显著松弛现象。

材料力学性能静拉伸试验报告

静拉伸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测45#钢的屈服强度s σ、抗拉强度m R 、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2、测定铝合金的屈服强度s σ、抗拉强度m R 、断后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3、观察并分析两种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二、使用设备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0.02mm 游标卡尺、试验分化器 三、试样 本试样采用经过机加工直径为10mm 左右的圆形截面比例试样,试样成分分别为铝合金和45#,各有数支。 四、实验原理 按照我国目前执行的国家 GB/T 228—2002标准—《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规定,在室温1035℃℃的范围内进行试验。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夹头当中,然后开动试验机,使试样受到缓慢增加的拉力(一般应变速率应≤0.1m/s ),直到拉断为止,并且利用试验机的自动绘图装置绘出材料的拉伸图。 试验机自动绘图装置绘出的拉伸变形L ?主要是整个试样,而不仅仅是标距部分的伸长,还包括机器的弹性变形和试样在夹头中的滑动等因素,由于试样开始受力时,头部在头内的滑动较大,故绘出的拉伸图最初一段是曲线。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区别: (1)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是指断后伸长率5%δ≥的材料,其从开始承受拉力直至试样被拉断,变形都比较大。塑性材料在发生断裂时,会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也会出现屈服和颈缩等现象; (2)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是指断后伸长率5%δ<的材料,其从开始承受拉力直至试样被拉断,变形都很小。并且,大多数脆性材料在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上都没有明显的直线段,几乎没有塑性变形,在断裂前不会出现明显的征兆,不会出现屈服和颈缩等现象,只有断裂时的应力值—强度极限。 脆性材料在承受拉力、变形记小时,就可以达到m F 而突然发生断裂,其抗拉强度也远远 小于45钢的抗拉强度。同样,由公式0m m R F S =即可得到其抗拉强度,而根据公式,10 l l l δ-=。 五、实验步骤 1、试样准备 用笔在试样间距0L (10cm )处标记一下。用游标尺测量出中间横截面的平均直径,并且测出试样在拉伸前的一个总长度L 。 2、试验机准备:

聚乙烯拉伸性能试验影响因素的分析

聚乙烯拉伸性能试验影响因素的分析

聚乙烯拉伸性能试验影响因素的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聚乙烯塑料拉伸实验结果的因素,包括实验仪器、试样制备与处理、实验环境、操作过程、数据处理和人员因素等。通过实验和分析,指出了这些外部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原因和影响方式,并据此给出了聚乙烯拉伸性能的最佳测试条件。 关键词:聚乙烯压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 1 引言 聚乙烯塑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塑料的各项性能中,力学性能是影响塑料实际应用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包括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等。其中塑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是决定塑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作用下能否保持原有形状的主要因素,因此它们的测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际测试过程中,由于影响拉伸性能试验的因素很多,导致测试结果波动较大,从而影响聚乙烯产品等级的判定。于是厂里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对生产工艺和试验部分加以改进,本人主要负责测试方面的工作。通过对影响整个试验过程的因素的分析,在遵循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参测量参数,制定了新的操作规程,为工艺生产及顾客提供真实准确的产品数据。 2 试验部分 2.1 主要仪器和设备 4465型万能试验机(美国INSRON公司) 螺旋测微计可读度0.01mm PL-15型.压片机(西班牙IQAPLAP公司) 2.2 测试方法依从标准 拉伸断裂强度:GB1040-92

压片试验:GB/T9053-88 环境状态调节:GB/T2918-1982 2.3 试验材料 我厂生产的聚乙烯(PE)LLDPE-F-20D008(国家牌号)9085(厂内牌号)200610033(批号) 2.4 PE9085优级品控制指标 熔融指数:0.75±0.2g/10min 密度:0.920±0.002g/cm3 拉伸强度:≥17Mpa 断裂伸长率≥700% 2.5 样条形状 采用GB/1040-1992Ⅱ型(哑铃型)样条 3 结果与讨论:。 3.1 试样的制备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标准试样的制备是塑料各项性能测定的基础,对试验结果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厂的拉伸性能测试中采用GB/1040-1992Ⅱ型(哑铃型)样条,压片试验方法参考GB/T9053-88。 3.1.1 压片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图1. 压片温度对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的影响

Q235拉伸力学性能研究报告

Q235钢轴向拉伸试验报告 1.研究目的 观察Q235钢在拉伸时的各种现象,并测定Q235钢在拉伸时的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σb,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研究Q235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2.实验原理 试件装在试验机上,受到缓慢增加的拉力作用,对应每一个拉力F,试件标距l有一个伸长量?l。表示F和?l的关系的曲线,称为F-?l曲线。F-?l曲线与试件的尺寸有关。为了消除试件尺寸的影响,把拉力F除以试件的横截面积A,得出正应力σ;同时,把伸长量?l除以标距的原始长度l,得到应变ε: σ= F ε=?l l 以σ为纵坐标,ε为横坐标做出表示σ与ε的关系曲线,称为σ-ε曲线(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得到Q235钢在轴向拉伸下的力学性能。 3.实验方法 为了便于比较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对试件的形状、加工精度、加载速度、实验环境等,国家标准都有统一规定。按国家标准 GB228

—2010中的有关规定,本实验中的拉伸试件采用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圆截面长试件即: l0 =10 d0 (长试件) 式中: l0--试件的初始计算长度(即试件的标距); d0 --试件在标距内的初始直径。 实验前用游标卡尺和圆规测量试件的直径d0和标距l0,所用游标卡尺的量程为200mm精度为±0.02mm。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试件的直径d0和标距l0尺寸如表1,使用万能试验机上的传感器测量试件受力大小,用引伸计测定试件的变形量。 实验采用YYU-15/50轴向变形引伸计, 引伸计的标距为50mm,变形为15mm,相对误差优于一级,用于常规拉伸试验机。引伸计测量精度一级:标距相对误差±1.0%,示值误差(相对)±1.0%,(绝对)±3.0微米。引伸计由传感器、放大器和记录器三部分组成。传感器直接和被测构件接触。构件上被测的两点之间的距离a1b1为标距,构件被拉伸或压缩后被测的两点之间的距离a2b2,标距的变化a2b2与a1b1之差即为线变形。把引伸计用橡皮筋固定在试件上,随着构件变形,引伸计的传感器会随着变形,记录器(或读数器)将自动记录变形信息。

氨纶基本介绍

1基本介绍 氨纶(spandex) 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 2基本特性 Spandex译名"斯潘德克斯",是一种弹性纤维,学名聚氨酯纤维(Polyurethane),简写(PU)。中国大陆称为"氨纶",它具有高度弹性,能够拉长6~7倍,但随张力的消失能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其分子结构为一个像链状的、柔软及可伸长性的聚氨基甲酸酯,通过与硬链段连接在一起而增强其特性。弹性纤维分为两类:一类为聚酯链类;一为聚醚链类。聚酯类弹性纤维抗氧化、抗油性较强;聚醚类弹性纤维防霉性,抗洗涤剂较好。 3优点 氨纶弹性优异。而强度比乳胶丝高2~3倍,线密度也更细,并且更耐化学降解。氨纶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均较好。[1] 4合成纤维 化学纤维是指那些以天然或者合成的高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方法加工制造出来的纤维,它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人造纤维有两种,即人造纤维素纤维(如粘胶纤维,富强纤维等)和人造蛋白质纤维(如大豆纤维,花生纤维等),而合成纤维的阵营比较庞大,有聚酯纤维(即涤纶),聚酰胺纤维(锦纶6,锦纶66等),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维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氯乙烯纤维(氯纶),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氨纶)。组成物质含有85%以上组分的聚氨基甲酸酯,商品名称有莱卡(Lycra、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巴西)、尼奥纶(Neolon、日本)、多拉斯坦(Dorlastan、德国)等。首先由德国Bayer公司于1937年研究成功,美国杜邦公司于1959年开始工业化生产,现已将其氨纶产业卖给美国科氏工业集团,总产能约为10万吨左右。现全球氨纶总产能约60万吨,而韩国晓星公司的氨纶产能接近12万吨,成为全球第一。中国第一家氨纶企业是烟台氨纶厂,1989年开始生产。中国大陆现有生产能力35万吨左右,为全球最大氨纶生产国。 氨纶共有两个品种,一种是由芳香双异氰酸酯和含有羟基的聚酯链段的镶嵌共聚物(简称聚酯型氨纶),另一种是由芳香双异氰酸酯与含有羟基的聚醚链段镶嵌共聚物(简称聚醚型氨纶)。氨纶纤维与弹力聚烯烃纤维和弹力复合纤维统称弹力纤维。 5物理特性 具有高断裂伸长(400%以上) 、低模量和高弹性回复率的合成纤维。多嵌段聚氨酯纤维的中国商品名称。又称弹性纤维。氨纶具有高延伸性(500%~700%)、低弹性模量(200%伸长,0.04~

影响材料拉伸性能试验的几大技术因素

影响材料拉伸性能试验的几大技术因素 屈服强度σs、抗拉强度σb等参数是金属材料最富代表性的力学性能指标,是工程设计、机械制造的主要依据,这类力学性能指标的分析和研究对于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分析工程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材料拉伸试验强度的因素: 1.温度效应 随着试验温度的升高, 金属材料的σs (σ0.2)显著降低。例如低碳钢材料,随着试验温度升高,其屈服强度σs相应降低且屈服平台的长度逐渐缩短,直至某一温度屈服平台消失,σs不复存在;由于温度升高使材料的晶界由硬、脆转变为软、弱,使其抗力降低,因此,材料的σb在宏观上也随试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 加载速率效应 材料的屈服点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提高;室温条件下,拉伸速度对强度较高的金属材料的σb 无影响,而对强度较低的、塑性好的金属材料有微小的影响。拉伸时加载速率增大,σb有增高的趋势。在高温下,拉伸加载速率对σb有显著的影响。 3.试验条件及试样工艺效应 金属材料处于有害的介质环境时,试样的屈服点降低。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对屈服点也有影响,特别是对塑性较差的金属材料有较大的影响,有使屈服点降低的趋势。 4. 偏心效应 由于试验机的加载轴线与试样的几何中心不一致,所以严格的轴向荷载(图1(a))是很难获得的,这就造成了试验机偏心加载、产生弯曲而引入测试误差。考虑同轴度的影响,试样受。如图1(b)所示。其中,几何同轴度为e、力的同轴度为α 图1 5.试验刚度效应 在创恒实验室的材料的拉伸试验中,试验系统可视为试验机机身、夹具-加载系统和试样三部分构成的“可变形的试验系统”。显然,试验机机身的刚度、夹具-加载系统的刚度和受拉试样的抗拉刚度共同构成了“试验系统”的刚度。所以,试验机的弹性变形、夹具-加载系统的工作状态和试样本身的变形都会对试验产生影响,即试验刚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试样的试验强度指标。在实践中,不同刚度的试验机实测对比结果也反映了试验刚度对材料试验强度的影响。

聚丙烯腈碳纤维性能表征规范

聚丙烯腈碳纤维性能表征规范 聚丙烯腈碳纤维的性能主要有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电学性能。对于碳纤维材料来说,拉伸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拉伸模量以及断裂伸长率是其主要力学性能指标。由于纤维材料本身的特点,很难对其压缩力学性能进行有效的表征,因此基本不考虑纤维本身的压缩性能。碳纤维的热物理性能包括热容、导热系数、线膨胀系数等,也是材料应用的重要指标。电性能主要为体积电阻率以及电磁屏蔽方面的性能。对于碳纤维的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各国都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应的测试标准系列,这些标准系列同时包括了在力学性能测试时需要的线密度、体密度、上浆量等相关的测试。对于热物理性能,相关的测试标准较少。 5.5.1 碳纤维性能测试标准 日本从1986年开始发布了其碳纤维力学性能测试标准,有关标准见表5.30,其中JIS R7601-1986《碳纤维试验方法》涵盖了碳纤维单丝、束丝的拉伸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外,还包括以及密度、上浆剂含量、线密度等测试方法及规范。JIS R7601-2006《碳纤维试验方法(修正1)》是在国际对石棉制品应用规定严格的条件下,将JIS R7601-1986中拉伸性能测试中夹持用垫片的石棉材料进行了删除。相比于JIS R7601-1986,JIS R7608-2007《碳纤维-树脂浸渍丝拉伸性能测试方法》被广泛地用于碳纤维力学性能的测试,其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也更强。 表5.30 日本碳纤维测试标准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 1 JIS R7601-1986 碳纤维试验方法 2 JIS R7602-1995 碳纤维织物试验方法 3 JIS R7603-1999 碳纤维-密度的试验方法 4 JIS R7604-1999 碳纤维-上浆剂附着率的试验方法 5 JIS R7605-1999 碳纤维-线密度的试验方法 6 JIS R7606-2000 碳纤维单纤维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7 JIS R7607-2000 碳纤维单纤维直径及断面面积试验方法 8 JIS R7608-2007 碳纤维-树脂浸渍丝拉伸性能测试方法 9 JIS R7609-2007 碳纤维体积电阻率测试方法 10 JIS R7601-2006 碳纤维试验方法(修正1) 日本东丽公司作为世界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生产能力和水平最高的企业,也有自己的碳纤

氨纶介绍及用途分类

第一章氨纶产品介绍 1.1 氨纶基本概述 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在我国的商品名,英文学名为Polyurethane fiber(简写为PU fiber),国际上称为斯潘德克斯(Spandex,即弹力纤维),也称聚氨酯弹性纤维(elastane fiber,国际代码EL);在中国尺度中,氨纶被称为聚氨酯弹性纤维(Polycarbaminate),欧盟称其为Elastane或Polyurethane,而“Elastane”在中国尺度中指弹性纤维,不特指氨纶? 1.2 氨纶的发展历史 氨纶是弹性纤维中最早开发且应用最广?出产技术最为成熟的品种?但对于市场上的一些消费者来说,莱卡(LYCRA)的名气要比氨纶大得多,甚至到了“只识莱卡不识氨纶”的地步?而一些商家在进行产品宣传时也以偏概全,混为一谈?一些“专业人士”干脆将莱卡作为氨纶的俗称,加剧了普通消费者的错误熟悉? 事实上,氨纶是一类弹性纤维在中国的名称;而莱卡只是美国DuPont(杜邦)前全资子公司—Invista(英威达)公司所出产氨纶的商品名,因为该公司在氨纶领域中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莱卡几乎就成了所有氨纶的代名词? 1.2.1国外氨纶发展史 聚氨酯的研究最早始于德国,1937年由德国Bayer(拜耳)公司第一次合成出聚氨酯类聚合物,并申请了专利?美国DuPont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最先采用干法纺丝路线进行了氨纶的产业化出产,最初称为“T–80”,l962年以商标“LYCRA”(莱卡)进行全设计规模的聚氨基甲酸酯粘结丝?复丝的出产?与此同时,美国橡胶有限公司推出由聚酯–聚氨基甲酸酯制成的粗支圆形单丝,商品名为“Vyrene”,1963年日本东洋纺公司开始了商品名为“Espa”的氨纶出产?1964年,Bayer公司和日本富士纺公司分别开始了“Do rlastan”和“Fujibo Spandex”品牌氨纶的出产,DuPont公司与日本东丽公司合资的“Toray–DuPont”公司也于1966年开始“LYCRA”的出产?到1967年,世界氨纶的年产量已达6800t,出产工厂发展至28 家?但氨纶制造技术上的障碍和后道加工技术的不成熟,加上当时猜测需求过大,使得氨纶产品滞销积存,欧美很多厂家纷纷停?减产?在70年代除了DuPont公司之外,其它氨纶出产厂几乎没有新增设备,氨纶

实验十二 聚合物拉伸性能测试

实验十二聚合物拉伸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力学试验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绘制聚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测定其拉伸强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二、实验原理 拉伸性能是聚合物力学性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之一。拉伸性能的好坏,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来检验。 拉伸试验是在规定的试验温度、湿度和速度条件下,对标准试样盐纵轴方向施加静态拉伸负荷,直至试样被拉断为止。用于聚合物应力—应变曲线测定的电子拉力机是将试样上施加的载荷、形变通过压力传感器和形变测量装置转变成电信号记录下来,经计算机处理后,测绘处试样在拉伸形变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曲线。从应力-应变曲线上可得到材料的各项拉伸性能指标值:如拉伸强度、拉伸断裂应力、拉伸屈服应力、拉伸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等。通过拉伸试验提供的数据,可对高分子材料的拉伸性能做出评价,从而为质量控制,研究、开发与工程设计及其他项目提供参考。 应力-应变曲线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弹性变形区和塑性变形区。在弹性变形区,材料发生可完全恢复的弹性变形,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符合胡克定律。在塑性变形区,形变是不可逆的塑性形变,应力和应变增加不再呈正比关系,最后出现断裂。图12-1为典型的聚合物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图12-1 典型的聚合物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不同的高聚物材料、不同的测定条件,分别呈现不同的应力-应变行为。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目前可大致归纳为五种类型,如图12-2所示。 (1)软而韧拉伸强度低,弹性模量小,且伸长率也不大,如溶胀的凝胶等。 (2)硬而脆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大,断裂伸长率小,如聚苯乙烯等。 (3)硬而强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较大,且有适当的伸长率,如硬聚氯乙烯等。 (4)软而韧断裂伸长率大,拉伸强度也较高,但弹性模量低,如天然橡胶、顺丁橡胶等。 (5)硬而韧弹性模量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大,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等。

氨纶

氨纶 氨纶一般由多根长丝组成,一般为10D/根,现时已有15D/根,甚至20D/根,理论根数愈少,条干均匀度愈好,因重叠形态之机会率愈少,干法纺丝之生产溶液DMAC对人体之肝脏有害,一般10D/根内含控制0.5mg/kg,如15D/根则含0.7mg/kg,超过标准。生产Spandex时,对于打卷张力,筒上支数,断裂强度,断裂伸度,成形度,油附著量,弹性回复率等等,都要特别注意,此等问题直接影响编织,尤以针织生产单面布更加要留意。 氨纶(spandex) 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 基本特性 Spandex译名"斯潘德克斯",是一种弹性纤维,学名聚氨酯纤维(Polyurethane),简写(PU)。中国大陆称为"氨纶",它具有高度弹性,能够拉长6~7倍,但随张力的消失能迅速恢复到初始状态,其分子结构为一个像链状的、柔软及可伸长性的聚氨基甲酸酯,通过与硬链段连接在一起而增强其特性。弹性纤维分为两类:一类为聚酯链类;一为聚醚链类。聚酯类弹性纤维抗氧化、抗油性较强;聚醚类弹性纤维防霉性,抗洗涤剂较好。 合成纤维 化学纤维是指那些以天然或者合成的高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方法加工制造出来的纤维,它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人造纤维有两种,即人造纤维素纤维(如粘胶纤维,富强纤维等)和人造蛋白质纤维(如大豆纤维,花生纤维等),而合成纤维的阵营比较庞大,有聚酯纤维(即涤纶),聚酰胺纤维(锦纶6,锦纶66等),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维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氯乙烯纤维(氯纶),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氨纶)。组成物质含有85%以上组分的聚氨基甲酸酯,商品名称有莱克拉(Lycra、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巴西)、尼奥纶(Neolon、日本)、多拉斯坦(Dorlastan、德国)等。首先由德国Bayer公司于1937年研究成功,美国杜邦公司于1959年开始工业化生产,现已将其氨纶产业卖给美国科氏工业集团,总产能约为10万吨左右。目前全球氨纶总产能约60万吨,而韩国晓星公司的氨纶产能接近12万吨,成为全球第一。中国第一家氨纶企业是烟台氨纶厂,1989年开始生产。中国大陆现有生产能力35万吨左右,为全球最大氨纶生产国。 氨纶共有两个品种,一种是由芳香双异氰酸酯和含有羟基的聚酯链段的镶嵌共聚物(简称聚酯型氨纶),另一种是由芳香双异氰酸酯与含有羟基的聚醚链段镶嵌共聚物(简称聚醚型氨纶)。氨纶纤维与弹力聚烯烃纤维和弹力复合纤维统称弹力纤维。 物理特性 具有高断裂伸长(400%以上) 、低模量和高弹性回复率的合成纤维。多嵌段聚氨酯纤维的中国商品名称。又称弹性纤维。氨纶具有高延伸性(500%~700%)、低弹性模量(200%伸长,0.04~0.12克/旦)和高弹性回复率(200%伸长,95%~99%)。除强度较大外,其他物理机械性能与天然乳胶丝十分相似。它比乳胶丝更耐化学降解,具有中等的热稳定性,软化温度约在200℃以上。用于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大多数染料和整理剂,也适用于氨纶的染色和整理。氨纶耐汗、耐海水并耐各种干洗剂和大多数防晒油。长期暴露在日光下或在氯漂白剂中也会退色,但退色程度随氨纶的类型而不同,差异很大。

(完整版)高分子材料的拉伸性能

《高分子材料的拉伸性能测试》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测试热塑性塑料拉伸性能。 2、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的绘制。 4、了解塑料抗张强度的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拉伸试验是材料最基本的一种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可以得到材料的各种拉伸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伸长率、应力-应变曲线等。拉伸试验是指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和试验速度下,在试样上沿纵轴方向施加拉伸载荷使其破坏,此时材料的性能指标如下: 1.拉伸强度为: (1) 式中σ--拉伸强度,MPa; P---破坏载荷(或最大载荷),N; b---试样宽度,cm; h---试样厚度,cm. 2.拉伸破坏(或最大载荷处)的伸长率为: (2) 式中ε---试样拉伸破坏(或最大载荷处)伸长率,%; ΔL0-破坏时标距内伸长量,cm; L0---测量的标距,cm, 3.拉伸弹性模量为: (3) 式中E t---拉伸弹性模量,MPa; ΔP—荷载-变形曲线上初始直线段部分载荷量,N; ΔL0—与载荷增量对应的标距内变形量,cm。 4.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如果材料是理想弹性体,抗张应力与抗张应变之间的关系服从胡克定律,即:σ = Eε 式中: E-杨氏模量或拉伸模量;σ-应力;ε-应变

聚合物材料由干本身长链分子的大分子结构持点,使其具有多重的运动单元,因此不是理想的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行为是一个松弛过程,具有明显的粘弹性质。拉伸试验时因试验条件的不同,其拉伸行为有很大差别。起始时,应力增加,应变也增加,在A点之前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符合胡克定律,呈理想弹性体。A点叫做比例极限点。超过A点后的一段,应力增大,应变仍增加,但二者不再成正比关系,比值逐渐减小;当达到Y点时,其比值为零。Y点叫做屈服点。此时弹性模最近似为零,这是一个重要的材料持征点。对塑料来说,它是使用的极限。如果再继续拉伸,应力保持不变甚至还会下降,而应变可以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增加,直至断裂。断裂点的应力可能比屈服点应力小,也可能比它大。断裂点的应力和应变叫做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高分子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应力—应变曲线也是多样的并且受外界条件的极大影响。 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表示其反抗外力时所做的功,因此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就可以大致判断出该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如何分析拉伸曲线

如何分析拉伸曲线?拉伸曲线分析篇 时间:2012-11-16 15:19:29 来源:越联作者:越联点击数:核心提示:拉伸试验的本质是对试样施加轴向拉力,测量试样在变形过程中直至断裂的各项力学性能。试验材料的全面性能反映在拉伸曲线上。拉力曲线如此重要,如何根据拉伸曲线分析材料的各项性能呢?现在就给大家分析下拉伸曲线。 拉伸试验的本质是对试样施加轴向拉力,测量试样在变形过程中直至断裂的各项力学性能。试验材料的全面性能反映在拉伸曲线上。拉力曲线如此重要,如何根据拉伸曲线分析材料的各项性能呢?现在就给大家分析下拉伸曲线。 典型的拉伸曲线图(低碳钢) 第 1 阶段:弹性变形阶段(oa)两个特点 a 从宏观看,力与伸长成直线关系,弹性伸长与力的大小和试样标距长短成正比,与材料弹性模量及试样横截面积成反比。 b 变形是完全可逆的。 加力时产生变形,卸力后变形完全恢复。从微观上看,变形的可逆性与材料原子间作用力有直接关系,施加拉力时,在力的作用下,原子间的平衡力受到破坏,为达到新的平衡,原子的位置必须作新的调整即产生位移,使外力、斥力和引力三者平衡,外力去除后,原子依靠彼此间的作用力又回到平衡位置,使变形恢复,表现出弹性变形的可逆性,即在弹性范围保持力一段时间,卸力后仍沿原轨迹回复。Oa 段变形机理与高温条件下变形机理不同,在高温保持力后会产生蠕变,卸力后表现出不可逆性。 由于在拉伸试验中无论在加力或卸力期间应力和应变都保持单值线性关系,因此试验材料的弹性模量是 oa 段的斜率,用公式求得:

E=σ/ε oa 线段的 a 点是应力-应变呈直线关系的最高点,这点的应力叫理论比例极限,超过 a 点,应力-应变则不再呈直线关系,即不再符合虎克定律。比例极限的定义在理论上很有意义,它是材料从弹性变形向塑性变形转变的,但很难准确地测定出来,因为从直线向曲线转变的分界点与变形测量仪器的分辨力直接相关,仪器的分辨力越高,对微小变形显示的能力越强,测出的分界点越低,这也是为什麽在最近两版国家标准中取消了这项性能的测定,而用规定塑性(非比例)延伸性能代替的原因。 第 2 阶段:滞弹性阶段(ab) 在此阶段,应力-应变出现了非直线关系,其特点是:当力加到 b 点时然后卸除力,应变仍可回到原点,但不是沿原曲线轨迹回到原点,在不同程度上滞后于应力回到原点,形成一个闭合环,加力和卸力所表现的特性仍为弹性行为,只不过有不同程度的滞后,因此称为滞弹性阶段,这个阶段的过程很短。这个阶段也称理论弹性阶段,当超过 b 点时,就会产生微塑性应变,可以用加力和卸力形成的闭合环确定此点,当加卸力环第 1 此形成开环时所对应的点为 b 点。 第 3 阶段:微塑性应变阶段(bc) 是材料在加力过程中屈服前的微塑性变形部分,从微观结构角度讲,就是多晶体材料中处于应力集中的晶粒内部,低能量易动位错的运动。塑性变形量很小,是不可回复的。大小仍与仪器分辨力有关。 第 4 阶段:屈服阶段(cde)

拉伸性能测试

拉伸性能测试(静态) 拉伸性能测试主要确定材料的拉伸强度,为研究、开发、工程设计以及质量控制和标准规范提供数据。在拉伸测试中,薄的薄膜会遇到一定困难。拉伸试样的切边必须没有划痕或裂缝,避免薄膜从这些地方开始过早破裂。 对于更薄的薄膜,夹头表面是个问题。必须避免夹头发滑、夹头处试样破裂。任何防止夹头处试样发滑和破裂,而且不干扰试样测试部分的技术如在表面上使用薄的橡胶涂层或使用纱布等都可以接受。 从拉伸性能测试中可以得到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率、屈服应力和应变、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能等材料性能。ASTM D 638 (通用)[4]和ASTM D 882 [5](薄膜)中给出了塑料的拉伸性能(静态)。 拉伸强度 拉伸强度是用最大载荷除以试样的初始截面面积得到的,表示为单位面积上的力(通常用MPa为单位)。 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是屈服点处的载荷除以试样的初始截面面积得到的.用单位面积上的力(单位MPa)表示,通常有三位有效数字。 拉伸弹性模量 拉伸弹性模量(简称为弹性模量,E)是刚性指数,而拉伸断裂能(TEB,或韧性)是断裂点处试样单位体积所吸收的总能量。拉伸弹性模量计算如下:在载荷-拉伸曲线上初始线性部分画一条切线,在切线上任选一点,用拉伸力除以相应的应变即得(单位为MPa),实验报告通常有三位有效数字。正割模量(应力-应变间没有初始线性比值时)定义为指定应变处的值。将应力-应变曲线下单位体积能积分得到TEB,或者将吸收的总能量除以试样原有厚度处的体积积分。TEB表示为单位体积的能量(单位为MJ/m3),实验报告通常有两位有效数字。 拉伸断裂强度 拉伸断裂强度的计算与拉伸强度一样,但要用断裂载荷,而不是最大载荷。应该注意的是,在大多数情况中,拉伸强度和拉伸断裂强度值相等。 断裂伸长率 断裂伸长率是断裂点的拉伸除以初始长度值。实验报告通常有两位有效数字。 屈服伸长率 屈服伸长率是屈服点处的拉伸除以试样的初始长度值,实验报告通常有两位有效数字。 塑料薄膜的包装产率 有一种专门的ASTM测试方法(ASTMD 4321[6])测定塑料薄膜的“包装产率”,以试样单位质量上的面积表示。在这种测试中,定义并得到标称产率(用户和供应商之间达成的目标产率值)、包装产率(按标准计算的产率)、标称厚度(用户和供应商之间达成的薄膜厚度目标值)、标称密度和测量密度等值。对于加工厂商来说包装产率值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某种应用中一定质量的薄膜可以得到的实际包装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